第三章
1 《使徒行述》第334页;《天路》第191页;《基督教育之研究》第338页;《布道论》第503页;《基督教育原理》第179,198,481页;《服务真诠》第425页;《今日的生活》第289页;《喜乐的泉源》第15页;《成圣的人生》第17,75页;《给传道人的证言》第81页;《证言》卷一第284页;《证言》卷四第124,296,461,563页;《证言》卷五第316,439,739,744页;《证言》卷八第289页; (约3:16;彼后1:10,11;见约壹4:7、8怀爱伦注释)做为一个孩子被接纳——救赎的计划不仅是要摆脱罪的处罚,而且藉着它,罪人可以得蒙赦罪,最后被接进天国,不是作为一个被赦罪释放的罪人,依然受到怀疑,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是作为一个孩子被接纳,得到最充分的信任。 我们救主的牺牲,已为每一个悔改相信的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得救是因为上帝悦纳基督赎罪的血。祂不仅要赦免悔改的罪人,允许他进入天国,慈悲的天父还要在天国的门口等候欢迎我们,让我们进入祂有福的地方。天父将祂爱子赐给堕落的人类,表显出何等奇妙的爱!这个牺牲是祂无穷之爱的通道。凡相信耶稣基督的人都可以象那个浪子一样,充分而白白地重获上天的恩宠(《评论与通讯》1886.9.21)。 1,2 《使徒行述》第545页;《怀氏传略》第233页;《给传道人的证言》第440页;《证言》卷四第292页; 1-3 《教育论》第87页; 2 《历代愿望》第113页;《教育论》第309页;《福山宝训》第104页;《先知与君王》第702页;《先祖与先知》第64页;《证言》卷四第16,365,461页;《证言》卷五第467页;《证言》卷九第285页; 2,3 《基督教育之研究》第429页;《告青年书》第47页;《证言》卷一第705页;《证言》卷四第294,357页;《证言》卷五第85,410,431页; 2-5 《基督教育原理》第385页; 3 《使徒行述》第559页;《早期著作》第108页;《传道良助》第366页;《喜乐的泉源》第58页;《证言》卷一第566页;《证言》卷四第360页;见彼前1:22;启7:2,3怀爱伦注释; 3-6 (彼前1:22)在试探中保守我们的力量 —— “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象他洁净一样”。 这节经文是指人类能从心中除去罪污吗?不。那洁净自己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注视上帝公义的伟大道德标准,即上帝神圣的律法,在律法的光照下看出自己是个罪人。“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你们知道主曾显现,是要除掉人的罪,在祂并没有罪。” 人类接受真理,得到洁净是藉着相信耶稣基督。……他心中有一个常在的原则,使他克服试探,“凡住在祂里面的,就不犯罪”;上帝有能力保守住在基督里的、正在受试探的人。……单单自命为敬虔,是毫无价值的。住在基督里面,才算是基督徒。……人若不以上帝的心为心,他要洁净自己的每一努力,都是无用的,因为除了认识上帝以外,人是不可能得到救拔的。人可以掩饰其外表,如法利赛人一样。耶稣说他们是“粉饰的坟墓”,里面却是死人的骨头。但是人心的一切残疾在那凭公义施行审判的主面前都是敞开的。真理若没有栽培在心里,就无法控制生命。杯盘外面的清洁,不等于里面的清洁。名义上接受真理的作用不大。能说明我们信仰的缘由,这是不错的。但真理若不比深入人心,人就不能得救。心灵中的一切道德污点都要得到洁净(《怀氏信简》1893 年13号)。 4 《健康勉言》第40页;《基督教育之研究》第169页;《布道论》第372页;《善恶之争》第467,473,493页;《福山宝训》第48页;《成圣的人生》第76页;《救赎的故事》第49页;《证言》卷四第13,251页;《证言》卷六第54页; (罗3:20;见加3:24-26;弗2:14-16怀爱伦注释)罪的定义——“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这是罪的唯一定义。没有律法,就没有过犯。“律法是叫人知罪”公义的标准是极其广泛,它禁止一切的恶事(《怀氏文稿》1899年27号) 4,5 《天路》第311页;《今日的生活》第311页; 什么是上帝的公义——在最小的事情或细节上违背上帝的律法就是罪。不予处罚就有悖于上帝政权的原则。上帝是审判官,是公义的执法者。公义就祂宝座的居所和根基。祂不能取消祂的律法,也不能废除律法中最小的一条来迎合罪或原谅罪。律法的诚实、公义和美德、务必在天上众生和未曾堕落的诸世界面前得到维护。 上帝的公义是什么呢?它就是与罪相对的上帝的圣洁,基督担当世人的罪孽,好使罪人接受另一个试验,并得到上帝为人所预备一切神圣机会和好处(《怀氏文稿》1897年145号)。 4-6 《使徒行述》第555页; 4-8 《成圣的人生》第68页; 5,6 《使徒行述》第563页; 5-7 《喜乐的泉源》第61页; 6 《善恶之争》第472页; 8 《历代愿望》第270页;《证言》卷四第623页; 并不空洞的单纯的敬虔——约翰见证赐下圣道的基督说,“上帝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翰用最简单的语言,将真正实际的敬虔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简单的语言并不空洞,却很深奥。约翰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说话。圣灵指导他写出来,使人能与真实永生的上帝结合。他向我们指明上帝在做什么,人必须怎样行才能满足上帝的要求。约翰讲述真理并不犹豫,而是非常果断,说得十分肯定。[引约一1:1-7](《时兆》1899 .1.11)。 9 《证言》卷五第220页; 9-24 《给传道人的证言》第94页; 10 《证言》卷三第59页; 11 《使徒行述》第549页;《历代愿望》第551页; 12 《先祖与先知》第74页; 13 《今日的生活》第69页;《先祖与先知》第559页; 14 《使徒行述》第571页;《喜乐的泉源》第59页; 14-16 《使徒行述》第549页; 15 《福山宝训》第56页;《先祖与先知》第308页; 16 《使徒行述》第547页;《历代愿望》第551页;《证言》卷三第538页; 17 《证言》卷一第176页; 17-22 《证言》卷二第161页; 18 《使徒行述》第551页;《证言》卷一第316,690页;《证言》卷二第88,441,654,686页;《证言》卷三第237页; 22 《历代愿望》第668页;《早期著作》第73页; 24 《使徒行述》第563页;《天路》第312页;《基督教育原理》第386页;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