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提要:1 劝勉一位可敬的女士和她的儿女要坚持基督徒的信仰和爱心,8
免得失去原先信仰的赏赐;10 不要与那些不传耶稣基督真道的引诱者来往。 1 作长老的写信给蒙拣选的太太(或作:教会;下同),和她的儿女,就是我诚心所爱的;不但我爱,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爱的。 长老
(见徒11:30注释)这个称呼既可指年龄,也可指职务,或两者兼指。
由于本注释认定使徒约翰为《约翰贰书》的作者(见上面《序言》),可以看出“长老”这个称呼是很合适的。使徒在公元95年(见上面《序言》)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年纪老迈。根据传说,他是最后一个活着的使徒,在不断发展的基督教会中德高望重。收信人对他很熟悉,他只要用谦虚的“长老”就可以了,无须另加说明。 有人认为“长老”指的是另一位“约翰长老”,其依据是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乌斯(260?-340)所引帕皮耳斯(死于163年)的话(《基督教会史》3-39-4):“但是如果任何跟随过众长老的人过来,我就要询问长老们的话语,就是安得烈,彼得,腓利,多马,雅各,约翰,马太或其他主的门徒说过的话,询问主的门徒阿里斯迅和约翰长老所说的话。”但帕皮耳斯不一定指有两个约翰。他说的可能是同一个人,就是蒙爱的门徒约翰。他先把他列在留下文字记录的使徒中,然后把他与阿里斯迅列在一起,作为亲耳听到他们说有关主耶稣见证的人。所以另有一位约翰长老的存在是可疑的。这可能是最后一位使徒的另一称谓。若是这样,“长老”用在约翰身上就有更恰当的意义。 蒙拣选的
希腊语是eklektos。这里可能表示品德优秀。有人把它当作女性的名字。但这种说法很难站得住脚。因为在13节中,eklektos很明显地用作形容词。 太太
希腊语是kuria,有两种译法。一种译成人名,在希腊碑文中也是有的。但这里的原文结构表明作者不可能指人名。第二种译法是“女士(太太)”,一种相当于“先生”的尊称(见约13:13注释)。故译为“蒙拣选的太太” 但仍有疑问存在。约翰的信是写给谁的?有两个答案:一,写给一位女基督徒和她的儿女。二,写给教会,或一个他称之为“蒙拣选的太太”的教会。把上面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收信的女士可能是约翰致信之教会的负责人。她的儿女指教会的成员(参约叁4)。信息的内容更适合于信徒团体,而不是个人;更适合成年的基督徒,而不是一个女子的孩子。 她的儿女。可能是“蒙拣选的太太”的儿女。也可能是收信的教会成员(参约壹2 ;1)。 诚心
直译为“在真理里”。约翰在真理的范围里爱他的朋友,就是在一切基督徒的信仰所表达的内容方面。 我…所爱的 “我”在原文中是强调的。约翰强调他的爱,可能是因为其他人不太关爱他所致信的教会(参约叁9)。 一切
可能有假教师和自命不凡的人不爱约翰的收信人,约翰就用肯定的语气指出,真信徒会爱他们的。 知道
就是已经和正在认识。约翰是对没有堕落的忠实基督徒说话。 真理
就是耶稣所阐述的基督教信仰。祂就是“真理”(见约8:32注释;参约14:6),和“真理的灵”(约24:17)。凡拥有真理的人自然就会爱信仰相同的人。 2 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 为真理的缘故
由于我们都接受真理,爱的绳索把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存在(meno ,见约壹2:6注释)。真理必须存在信徒心中,才能成为把他们团结起来的因素。约翰相信他教会的成员会得到这种资格。 永远(eistonaiona,见启1:6;14:11注释)。约翰从来不想放弃基督教信仰的基础和中心,就是上帝慈爱的本性,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赎罪牺牲,起死复生。 与我们同在
后来背道的人本来可能也有真理住在心中。但使徒在这里坚信真理将永远住在他教会的成员心中。这种信念不排除个别人背道,但是强调教会始终坚持从天而来的真理。 3 恩惠,怜悯,平安从父上帝和祂儿子耶稣基督在真理和爱心上必常与我们同在!
恩惠(charis,见罗1:7;3:24;林前1:3注释)。该词在约翰的作品中只出现在这里和约1:14,16,17和启1:4;22:21中。但在保罗的著作中,它是一个关键词。约翰经常使用的是agape(爱,见林前13:1注释)。在第一封信里用了18次。“恩惠,怜悯,平安”这三重的问候见诸保罗的教牧书信(提前1:2;提后1:2;多1:4)。约翰仅在这里使用。 怜悯(eleos,参太5:8注释)。在约翰著作的其他地方均未出现。 平安
见罗1:7注释。当恩惠引发了得救的愿望,人心寻求上帝的赦免和再生时,主就赐给他第二个恩赐:“怜悯”。这是不认识自己需要的人所得不到的。当得蒙赦免的罪人认识到他已经与上帝和好,不再被他所违犯的律法定罪时,“平安”就临到了(见罗5:1注释)。 从父
见罗1:7注释。保罗称为“我们的父”。 上帝
即“从上帝那里”,“从上帝面前”,说明上帝是信徒所获恩惠,怜悯,平安的源头。 祂儿子
强调约翰神学的中心思想,就是他的主耶稣基督的神性。 耶稣基督
见约壹1:3注释。使徒强调圣父和圣子的同等,以及属灵的恩赐由祂们共同赐给人类。 真理和爱心
是接受上帝所赐恩惠,怜悯,平安的两个基本要素。真理和爱心是这封短信的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在《新约》,特别是约翰的著作中经常出现,但只有在这里是并列的。 与我们同在
在给“蒙拣选的太太”的信中,使徒仍把自己与他的基督教朋友视为一体。 4 我见你的儿女,有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遵行真理的,就甚欢喜。 我见
约翰可能根据他个人的观察或来访弟兄的报告对信徒的忠实情况做出评估。 你的儿女
可能指其他教友都不忠实。也可能指约翰没有得到有关所有“儿女”的报告,其实他们也是忠心的。 照我们从父所受之命令
或“就如我们所接受的一条命令”。虽然没有说是哪一条命令,但根据约翰以前的著作,会是指“爱”的新命令(见约壹2:7,8;3:23;4:21注释)。 遵行
(peripateo,见弗2:2注释)。在圣经中常用来指日常的行为。 真理
即不断生活在真理的管束下,忠心地履行地上的每一职责,作为前往永恒之家行程的一个部分。 就甚欢喜
问候结束后,使徒开始传达信息。像保罗的书信和基督给七教会的书信一样, 5 太太啊,我现在劝你,我们大家要彼此相爱。这并不是我写一条新命令给你,乃是我们从起初所受的命令。
太太 (kuria)见1节注释。 现在
在第四节中,使徒表达了对他朋友过去状况的满意。现在他关注他们将来的行为。 劝(erotao,要求,祈祷,希望,规劝) 你
有人以这里的单数为据,认为收信人是一位女性。但在8,10,和12节中又用了复数。看来约翰在这封信中交替使用单数和复数。 新命令
见约壹2:7,8;3:11注释。本信的收信人可能读过约翰的前一封书信。 6 我们若照祂的命令行,这就是爱。你们从起初所听见当行的,就是这命令。 这就是爱
即这就是我对你们所说的爱。约翰给爱所下的定义是“照祂的命令行”。爱不仅是对同胞怀有仁慈的感情,而且要对他们做出符合上帝命令的行为。如果忠实地实行了命令,就会对同胞表现出爱来(参约壹2:3-6;3:23;5:3注释)。 所听见当行的
就是按照爱的律法塑造人生。 就是这命令
这条爱的命令包括了主的所有其他命令。所以约翰交替使用了单数和复数的“命令”。 7 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 因为 该词把6节与7节连起来。约翰强调“命令”,是因为只有实行爱的律法,才能有效地抵制“迷惑”者的活动。 迷惑人的
本节说明这些麻烦制造者否认基督道成肉身的全部意义。 出来 参约壹4:1注释。 不认 见约壹2:22;4:3注释。 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
希腊原文强调道成肉身真理的永恒性。而约壹4:2则强调历史事实。 迷惑人…的
即欺骗人的。 敌基督的 见约壹2:18,22注释。约翰把所有“迷惑人”的都说成是大骗子、敌基督者撒但的代表。一切欺骗的活动都源于魔鬼,不论他的仆人采用什么特殊形式。 8 你们要小心,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我们)所做的工,乃要得著满足的赏赐。 你们要小心 (参太13:9)。使徒提出了有关欺骗者的警告以后,又对读者发出个人的恳劝。“你们”(参5节注释)说明约翰写信的对象不是个人,而是教会。 不要失去你们(有古卷:我们)
约翰注意到在信仰上堕落的可能性,希望使他的读者看到面前的危险(参林前9:27;10:12)。但最后的责任还在信徒自己。所以要他们“小心”。 所做的工
就是约翰和他的同工所做的工,不要在信徒身上失去效果。 得著
所有的赏赐均从上帝而来。 赏赐(misthos,见罗6:23注释)。满足的赏赐就是惟有忠心到底的人才能享受的永生(参太4:13;加6:9注释)。。 9 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上帝;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 越过
就是跑到基督教训的前面,像诺替斯教派那样(见本书625-626页)。这里的语气与约翰的第一封书信雷同(见约壹3:6注释)。 基督的教训 (见约7:16注释)。可能是有关基督的教训,但更有可能是基督所说的教训,包括基督亲口所说的话,以及众使徒的教训。“迷惑人”的人不愿意局限于这些教训,要加上自己的观点,从而越过基督的教训。 不常守着的
就是跑到前面去。只有在基督教训的界限之内,跑在前面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那些越过基督引导的人,跑到了基督教训之外,而没有留在基督教训里面。 就没有上帝
语气与约翰的第一封书信雷同(见约壹5:12注释)。由于圣父和圣子是合而为一的,他拒绝基督的教训就是拒绝圣父的教训,想要越过上帝;他不满足于上帝赐给人的属灵知识,想要探索其他只含有假道的领域。 常守(meno,见约壹2:6注释)。居住在基督所教训的道理里,而不是流浪在哲学猜测的领域中,去随从撒但诱惑的欺骗,乃是与圣父保持得救关系的唯一途径。 就有父又有子 约翰常用正反两个方面阐述命题(参约壹1:6,7;2:21等),从而丰富了他的见解。徘徊在真理之外的人失去天父,而留在里面的人就有天父,同时也有了祂藉以表达一切真理的圣子(约壹2:23)。 10 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 若有人到你们那里
预料会有传异端的教师来到。 不是传这教训
指来人传敌对基督的道理,存心欺骗忠实的信徒。 不要接他
只针对“迷惑人、敌基督的”(7节)。不影响基督徒对有需要的朋友以及外人的热情接待(见太25:35;来13:2)。但不可以接待前来欺骗教会的人。 到家里
指住家或教会聚会的场所。 问他的安(chairein,高兴)。在《新约》中常用作问候语(见罗1:7注释)。基督徒不可能问候“迷惑人”的人。他可以为他祷告,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改接受完整的基督福音。但信徒不可以与假教师交往。
11 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份。 有分(koinoneo)。约翰告诉我们不可以接待假教师。主动与他们交往会使我们显得赞同他们的教训。连接待这样的教师也会引起误解。
12 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 许多事
在这封信里,约翰只谈到最迫切的事,就是警告读者假教师的危险。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注意,但最好亲口交谈,才能说清楚。约翰这里的语气,就像是他自己的秘书。 纸 (chartes,纸莎草纸),常用的书写材料。该词在新约别处没有出现。 墨
关于古代的书写材料,见本书卷五112-114页。 当面
直译是“口对口”(参民12:8)。约翰强调的是语言的交流,而不单是见面。 喜乐
使徒的访问不仅给信徒,也给他自己带来喜乐。他们的喜乐将是相互性的。 13 你那蒙拣选之姊妹的儿女都问你安。 蒙拣选之姊妹
可能指一位蒙拣选的姊妹,也可能指约翰写信所在教会的一个姊妹教会。可以把两者的意思结合起来,如第一节(见该处注释)。有的文本最后还加上“阿门”。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