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返回上级目录】

   启示录书是耶稣基督所器重和爱戴的门徒约翰在被流放地(拔摩岛)所见异象的真实记录,是救主耶稣在异象中通过约翰亲口对各个时代教会和信徒所说的话。它虽是一部预言书,但中心内容还是“救赎计划”,指明了“救赎计划”最后阶段在世上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特别是这些事件都和末世代人类(基督徒)有直接的关系。故此书以警戒、劝勉、提醒的方式叫人不要偏离圣经和基督的真道。总之,研究了启示录书之后,对全部《圣经》更易融会贯通,理解明白,进一步坚固我们的信心。特别是当我们通过研究看到新约启示录和旧约但以理,这两部预言书是如何的互相呼应、互为补充、互相见证的时候,就更能开阔我们属灵的眼界,增加我们属灵的智慧和知识。

    但以理书是一部预言主耶稣第一次降世为人时世界情况的书;启示录书是一部预言主耶稣第二次复临时世界情况的书。前者侧重于国家历史的演变,后者则侧重于教会历史的演变。16世纪(1517年)马丁·路得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勇敢地揭发教皇的95条罪状,并称教皇为魔鬼,正是他对但以理书、启示录书研究的结果。他乃是根据《圣经》才如此给教皇定位的。上帝给他的亮光就是把《圣经》从教皇手中夺回来,归还到人类手中,并从《圣经》中释放出因信称义的真理。

    启示录书的作者约翰是十二门徒中救赎主所器重的三门徒之一。登山变象中,彼得、雅各、约翰都在场,救主在克西马尼园痛苦难熬的祷告中也带着这三个门徒。彼得也知道救主是爱约翰的,当主三次问彼得说:‘你爱我吗?’(约21:20),“彼得转过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通过这节《圣经》可以看出耶稣确实是很爱约翰的,而约翰也深知他的夫子爱他,所以在救主受难的全过程中他一步也未曾离开,并在十字架前接受了救主的嘱托:“‘妇人,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约19:26~27)。将耶稣的身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用香料和细麻衣裹好放在新坟墓里安葬的也是门徒约翰和尼哥底母等人。救主耶稣之爱约翰,如同上帝之爱但以理——天使迦百列曾三次称大蒙眷爱的但以理(但9:23,10:11,19)。

    启示录的作者约翰是上帝慈爱保留下来的最后一个主的门徒。彼得、保罗已于公元64年~公元67年尼录皇帝逼迫教会时相继殉道,其他门徒也都在此前后为主殉道,约翰则比他们多活了30年。当时的犹太国又一次被灭,耶路撒冷也被彻底摧毁,教会中心迁移到小亚细亚的省会以弗所。约翰就常住在这里,领导各地教会,在遭受逼迫打击时,坚持信心,保守真道,在与教会内外的仇敌作斗争中尽力保持了教会的纯正信仰,使主的圣工在各种逆境中仍然保持兴旺发达,硕果累累。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一些希腊哲学流派涌进教会,制造许多假道理和无休止的神学辩论,妨碍了真道传播。如基督的神性论、人性论、三位一体论、个体论以及其他神学论点,形成了反基督教派和维护基督派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双方都想争取得到皇帝和最高权力的承认,否则教义即遭到禁止,提倡者遭殉道。在这种真理与错谬互相争论、真假难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约翰福音问世了。这卷福音书的开头,开宗明义把主耶稣、道、上帝、人、生命、光,自然而紧密地连在一起。“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就是父独生子的荣光。”这段经文成了当时最高哲学论点和最高神学论点的会合,而且是既攻不破又无以附加和替代的真理。

    当时老约翰成了基督教界的中心人物,自然会引来各方面的责难和逼迫,故此被流放到拔摩岛。敌人想以此堵住他的口,消灭他的作为和影响。谁知这件事倒正好成就了上帝的旨意。拔摩岛真正成为救主耶稣为约翰预备的无以代替的人神合作的好地方。约翰出身渔夫,渔夫熟悉大海也热爱大海,海是渔夫的生活源泉。通过大海的千变万化,冥冥中约翰可以回忆起他所爱的救主平日对他们的亲切教导。哪怕是主耶稣的一两句简短的谈话或一个小小的动作,他都把它们追忆下来写在约翰福音里。因此我们知道约翰在拔摩岛上,不但照着主耶稣的亲自指示写下了一部完整的启示录,同时也是在这里,补充修改了约翰福音,而这部福音书的独到之处就是主的话。除了上述所说“太初有道”一段外,他还记录了施洗约翰两次介绍耶稣说:“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36)。这“羔羊”的称谓有着非常深奥久远的属灵意义。在《圣经》中,这“羔羊”二字是专指耶稣基督说的专用名称,施洗约翰以前没有用过,四福音圣经其他地方也没有此名称,保罗、彼得各用过一次,也都专指基督救赎而言。在启示录中约翰用了30次。这“羔羊”的称呼贯穿于上帝对人类世界“救赎计划”的始终,直到圣城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时,救主耶稣仍旧以被杀之羔羊的面目出现。用“羔羊”的血所救赎的子民及众天使和诸天世界的生灵,他们都要同声赞美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启示录第五章“羔羊篇”就是诸天颂赞大哉圣羔羊。基督耶稣就是“上帝的羔羊”的称呼,被约翰及时地补充到约翰福音中。如果在四福音中未曾提到过,将是多么遗憾。

    约二章耶稣指着圣殿所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便可再立起来。”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约三章通过和尼哥底母的谈话,阐明了一个罪人认罪悔改、信靠耶稣的必要性: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这就奠定了重生的洗礼和圣灵的更新之作用以及一个人加入教会的神圣礼节。

    约四章通过主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的谈话,宣布耶路撒冷圣殿作为崇拜上帝的中心并废除一整套崇拜和祭祀形式,代之而来的是要以受洗、圣餐礼和用心灵与诚实敬拜上帝。耶稣在这里亲口宣布,上帝要求人这样来敬拜他(约4:21~24)。以上即是从旧约过渡到新约、从形式上的崇拜过渡到内心的悔改与内心的敬拜所必不可少的过程。在约1~4章中都一一申明了(约翰所记的耶稣的五个“我是”)。

    在约翰福音中约翰还记下了耶稣说的这样一句话:“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约16:12)。这里所说的“好些事”正是在启示录书里耶稣通过约翰告诉给普天下众教会、众信徒的“启示”。(约翰在拔摩岛流放一年半,后又回到以弗所老死在那里。)

    启示录中的第一部分(启1~3章)是对七教会的预言。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