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耶稣预言将来(太24: - 25:)

【返回上级目录】

一、橄榄山上的谈话:耶稣预言将来

导言

  有一年,有一群小学女学生到我们家跟我的妻学习基本烹饪。在她们的课程结束时,她们计划为父母准备一餐饭。当进餐的时间靠近之时,我在门关着的书房中听见她们兴奋的笑叫声。

  我书房的门刚好位于大门旁。带着一点寻开心的心情,约在她们期待父母要到达的时刻,我在我的书房门后大声敲门,好象我是最先到达的父母。这些女孩子好象爆炸了一样。她们脱下围裙,赶紧梳头,将桌面作最后的调整。她们冲到大门,将门大开。

  我未让她们长久失望。我打开了我的书房门,当她们看见我在笑时,她们也快乐地笑了。实际的情形是,就是她们的父母来了之后,在整个进餐时间,她们也都还在为这次惊乱,笑个不停。

  我们这批年轻厨子的兴奋,代表一切基督徒想到基督再来时所有的兴奋。想到耶稣回来,将使一切不义,疾病,贫穷止息,带来无止尽的繁荣与平安,该是何等的快乐。

  当然,这样的好消息,也是耶稣自己喜欢讲论的。祂也真在几个不同的场合谈论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是在祂去世之前不久。在祂被钉十字架那一周的星期二晚上,耶稣在祂有名的橄榄山谈话中讲到祂荣耀的再来。(橄榄山谈话主要记载在马太福音第二十四、二十五章,平行的记录可在马可福音第十三章、路加福音第二十一章找到。路加福音也有另外场合的记载,初看起来,似乎是这次谈话的一部分。试比较路17:22-37与太24:23-28节。这让我们知道耶稣必然在许多其它不同的时候与场合讲论过祂的再来。)我们在前面曾几次提到橄榄山上的谈话。本书上卷开始处讲到但以理是谁,及但以理的信息第八章中都曾提到。现在来分析它,将大大帮助我们了解启示录。

  由于耶稣回来的期望是如此令人快乐的事,所以耶稣知道、祂的门徒们会因热切等候祂回来而变得无法忍耐。他们在这样的一种心情之中(像我们的小厨子们)就十分容易受到虚假神迹的骗(像我叩我书房的门一样)及受假教师的骗。他们可以完全败坏他们所作的准备。所以祂开始谈话时,就警告我们要防备受骗。

  因为“所盼望的迟延未得,令人心忧。”(箴13:12)耶稣就清楚但机智地警告说,会有迟延。祂不会立刻回来。祂讲了一个两个仆人的故事,让其中一个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太24:48)在那有名的分才干的比喻中,祂描写主人“过了许久”才回来(太25:19)。在那同样有名的十个童女的比喻中,祂将自己比作新郎,并清楚地说:“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太25:5)

  迟延也暗示在其它的经文里:“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总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太24:6)“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太24:10)“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13)“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

  但是若是迟延已够清楚,我们所需要作的准备、在几处不同的谈话中,及四个不同的比喻中,则讲得更加明白,请参读后文的解说。

  橄榄山谈话的背景──橄榄山的谈话,是在星期二天黑之后讲的。那一天是一个艰辛的日子。耶稣用了几个小时与群众讲论。敌人一再大声发问,要捉拿祂的把柄。一些人似乎欣赏祂所说的,但是耶稣知道,多数人,甚至他们,都只看祂为善战的王,并不看祂为和平之君。他们要祂征服罗马人。他们不要祂用祂的爱征服他们的心。你可在马太福音二十二与二十三章读到一点那天发生的事。

  当那一天下午慢慢过去,越来越清楚看出、因基督在那里三年半无私的服务而改变的人非常之少。不出几天、他们会喊着要流祂的血,正如他们的祖先们要杀害众先知一样。并且、他们的子孙也将与他们同样的恶。他们也会迫害那些想要帮助他们的传道人。

  快到晚上的时候,基督的心碎了。祂知道,犹太人若不悔改,将会遭受可怕的患难。他们的抗拒终会惹怒罗马人,罗马皇帝将会派军前来。这些军队将在主后七十年将耶路撒冷及其中的圣殿从地图中抹去,而这并非必要。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祂哀哭说:“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象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太23:37)

  “看哪,”那句痛苦的话喊了出来:“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太23:38)

  甚至基督的门徒也大为震惊。上帝的殿,这以色列国的荣耀,主耶和华的殿,要被弃成为荒场!

  群众在不安中散去,回去预备他们的晚餐。门徒们紧张地请基督看那有名的殿宇之精美的艺术。见太24:1节。希律王与他的继承者几乎用了五十年的时间,花费钜资重建这殿。见约2:20节。它那雪白的大理石在落日中闪闪发亮。大门周围的金壁闪烁发光。一些几乎完全正方与光滑的圣殿的石头,其巨大的尺寸、几乎使人无法置信。(圣殿被毁时还在耶路撒冷的著名的犹太人历史学家约瑟夫写着说:“那建筑物的外表会使人的眼与心大感惊奇因为它周围各边既用大的金片包围,太阳一出来,就反射出火样的光芒,使用力看它的人不得不挪开他们的视线,如同不敢正视太阳一样。对来到它那里的陌生人,远远看来,它好象一座为雪遮盖的山,因为凡没有包金的地方,都是纯白的。在它的顶端有金的尖顶突出,藉以防止雀鸟停留,污秽屋顶。这座建筑物的一些石头长四十五肘,高五肘,宽六肘。”──The Jewish War 5:222。当时一肘约等于半公尺,或十八英吋)

  “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吗﹖”耶稣问门徒说, 好象没有听见他们的话一样:“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太24:2)

  门徒们大感惊异。上帝如何会允许这样大的灾难发生?是否末日就要到了呢?

  那天晚上,耶稣坐在橄榄山上,与祂同在的有彼得,与他的兄弟安德烈,还有雅各与他的兄弟约翰,四个在祂传道工作中一直伴随着祂的过去的渔夫。见可13:3。在夜晚开始的黑暗中,有月亮在他们的头上,几乎是满月。在神秘的月光中,在他们下面一百公尺,或三百英呎左右,在狭窄的汲沦谷对面,是耶路撒冷城。在无数的窗户里,橄榄油灯的灯光在闪烁。因为期待一两天就要来到的逾越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圣诞节或感恩节的气氛。从远近各地来的人、与朋友们聚集在城墙内的屋内,或在城墙外的帐篷内。狗的声音,驴子的声音,以及人为晚上作准备的声音,飘到了这五个人坐的地方。

  那圣殿似乎近到可以摸得到。月光使它显得更白更大。门徒们想到它的那些光滑巨大的石头。他们深感不安,因基督几小时前曾预言、有一天,这些石头,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但是,是否那可怕的日子也是祂回来的荣耀的日子呢?他们不明白。

  “请告诉我们,”他们感到困惑地问道:“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太24:3)

  你可以在马太福音第二十四、二十五章中读到基督的回答。祂的话印在下面。标题是为帮助你加进去的。在你读过耶稣的话之后,我们将一起来探寻祂话的意思。

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经文

  耶稣出了圣殿,正走的时候,门徒进前来,把殿宇指给祂看。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是看见这殿宇吗?我实在告诉你们,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

  耶稣在橄榄山上坐着,门徒暗暗地来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耶稣回答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总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饿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灾难:原文是生产之难)的起头。

  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恶;[11] 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12]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13]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14] 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

  [15]“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16] 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17] 在房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18] 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19] 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20] 你们应当祈求,叫你们逃走的时候,不遇见冬天或是安息日。[21] 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22] 若不减少那日子,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只是为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23] 那时,若有人对你们说:‘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 [24] 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25] 看哪,我预先告诉你们了。[26] 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你们不要出去! 或说:‘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27] 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28] 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

  [29]“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30] 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31] 祂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祂的选民,从四方(方:原文是风),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

  [32]“你们可以从无花果树学个比方:当树枝发嫩长叶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近了。[33] 这样,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34]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35] 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36]“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37] 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38] 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39] 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40] 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41] 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42]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那一天来到。[43] 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警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44] 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45]“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46] 主人来到,看见他这样行,那仆人就有福了。[47] 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48] 倘若那恶仆心里说:‘我的主人必来得迟’,[49] 就动手打他的同伴,又和酒醉的人一同吃喝。 [50] 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51] 重重地处治他(或译:把他腰斩了),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马太福音二十五章经文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灯出去迎接新郎。其中有五个是愚拙的,五个是聪明的。愚拙的拿着灯,却不预备油;聪明的拿着灯,又预备油在器皿里。新郎迟延的时候,她们都打盹,睡着了。半夜有人喊着说:‘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来收拾灯。愚拙的对聪明的说:‘请分点油给我们,因为我们的灯要灭了。’聪明的回答说:‘恐怕不够你我用的;不如你们自己到卖油的那里去买吧。’她们去买的时候,新郎到了。那预备好了的,同他进去坐席,门就关了。[11] 其余的童女随后也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12] 他却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13]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

  [14]“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15]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16]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17] 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18] 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19]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帐。[20]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21]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22]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23]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24]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25]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26] 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27] 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28] 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29]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30] 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31]“当人子在祂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32] 万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象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33] 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34]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35]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36] 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37] 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38] 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39] 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40]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41] 王又要向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 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42] 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43] 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44] 他们也要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体,或病了,或在监里,不伺候你呢?’[45]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46] 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

马太福音二十四、二十五章的信息

1.基督要门徒小心兆头

  我们靠赖标示牌的情形何等的多!尤其是指路牌。在不熟习的城市里重要的十字路口时,我们寻找它们──但常常找不到。我们欣赏主要的高速公路上明显的标示牌。

  我记得在我童年时在英国所见、进到沙里贝里平原不良弯路的一连串的标示牌。最后的牌子特别大,简直在喊叫:“已经警告过你了!”

  我们的儿子刚刚出生之后,我因在芝加哥穿越红灯收到一张交通违规罚单,说我在芝加哥穿越红灯。我相信我的注意力必曾涣散,但是当我回去看我如何会没有看见红灯时,我发现,有一串咖啡店与酒店的招牌、挂在红灯后面。若是它像沙里贝里平原的标示牌那样,我怀疑,即使我是在新作父亲的慌乱之中,我会看不见它。

  “请告诉我们,”门徒恳求说:“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太24:3)

  双重的问题──门徒的问题显露了他们的思想混乱。他们将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混为一谈。“什么时候有这些事?”他们问这个问题,是指圣殿的毁灭。而“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则是指世界的末了。圣殿的末了,与基督复临时世界的末了,对这四个门徒是单一事件。他们认为、惟有世界的末了,才能造成崇拜真神上帝的主要地方毁灭。

  他们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却寻求一个单一的资料:“什么时候有这事?”有什么预兆显明,它已经近了呢?

  注经家觉得,耶稣在回答中的话,曾亲自将圣殿的末了与世界的末了这两件事的资料混在一起。无疑地,其间有着某种程度的混合。但是从经文的记载显明、在基督的话中可以容易的将二者分别出来。无论如何,耶稣为了这两件重要的大事,提供了两种清楚不同的兆头。

  清楚可靠的预兆──为了圣殿的被毁,耶稣提出了一个不会错的预兆:“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太24:15)这项象征性的预言、祂曾在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节解释为“耶路撒冷被兵围困”。

  为了世界的末了,耶稣赐下独特的十分短的预兆的表:福音传遍天下(太24:14);一堆天文的现象(29节);以及祂实际降临的方式──驾云降临,如闪电般人人可见(27、30节)。

  祂复临的方式──在一起首,耶稣似乎回避门徒的问题。祂所说最强的耶路撒冷被毁的预兆,是敌军的来到。祂所说世界末了最强的预兆、则是祂自己来到的方式。但是耶稣讲这些话时、心深处却是最热切的。

  当事情成就(如同耶稣知道它们必会成就),主后六十六年敌军到达,确实证明了那是耶路撒冷基督徒所需要的唯一的兆头。因为那些军队忽然之间从城撤退,每一个盼望逃跑的人,在罗马军队回来强力攻城之前,都能够逃跑。(参见本章第二段──行毁坏可憎者)

  对于祂复临的兆头,耶稣对祂回来的方式十分重视。“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祂说:“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30节)

  “人子的兆头”,就是祂“驾着天上的云”显现。正如英国皇家是乘座那辆著名的金车去参加国家大典,或美国总统是乘坐美国空军一号座机一样,在最重要的时刻,人子则乘坐超自然的云而行。

  圣经三次提到这种驾云的情况:(1)基督从地上驾云升天,“有一朵云彩把祂接去,便看不见祂了。”(徒1:9)(2)复临前审判开始时,人子驾云来到互古常在者面前。(见但7:9-14;启12至14章)(3)基督复临。启示录一章七节说:“祂驾云降临! 众目要看见祂”。这可见的耶稣基督驾云降临,就是人子来时最大的兆头。

  小心与警告──门徒们在讯问祂复临的兆头中,乃是在寻求早期预警资料,好让他们知道上帝最后倒数的时间已经来到。当然我们在今天也喜欢获得这同样的秘密资料。所以我们自然会问,只是祂来的方式的兆头有什么用处呢?

  以后我们将再回到这个问题上。此时我们所得的印象是,耶稣对订出任何末日的时间表毫无兴趣。六周之后,当祂就要升天之前门徒们问祂:“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耶稣回答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徒1:6,7)

  耶稣在橄榄山回答门徒请求让他们知道兆头的谈话中所说的第一件事是:“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太24:4)不要受骗!不要受假兆头、假基督的误导。不要被骗,认为耶路撒冷的末日及世界末日的来到,比其真正来到的日子更快。见5-8节。像沙里贝里平原的指路牌一样,耶稣也大声说:“已经警告过你了!”不要被任何非兆头的东西弄胡涂了。

  非兆头的兆头──那出名的话:“打仗和打仗的风声,”就是基督在橄榄山谈话中讲的(第六节)。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已许多世纪在默想当代国际大事时,都引用这句话。他们一再使自己相信,现在耶稣必定快要回来。但是耶稣曾特别警告说,打仗和打仗的风声,不一定是末日的兆头。祂指着这些事情说:“只是末期还没有到。”

  “你们也要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总不要惊慌;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只是末期还没有到。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饿荒、地震。这都是灾难的起头。”(6-8节)

  在任何情形下、在橄榄山谈话中的战争、饥荒,地震的地点,都显明了在耶稣心中所想的是在主后七十年之前还剩下的三十九年中所要发生的事情。在罗马皇帝革老丢短暂作王期间(主后41-54)就知道有四次饥荒。其中一次在圣经使徒行传十一章二十八节提到。所知在罗马帝国中发生的严重的地震有革里底的地震(主后46或47年),罗马的地震(主后51年),罗马曾在毛里塔尼亚(主后41-42年),不列颠(43-61年)及亚美尼亚(60年代初)打过规模不小的战争。主后六十二年,罗马刚好在亚美尼亚受到显著的挫败。这项消息必定曾错误地鼓励了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在这些年间,游击队,及恐怖分子的活动,充满了巴勒斯丁。“加利利,”约瑟夫只举出巴勒斯丁的一个地方、但实际巴勒斯丁全地都是一样地报导说:“全是火与血。”(注一)

  基督的论点是、灾难、战争、战败、饥荒、并非耶路撒冷或世界末日的兆头,因为,说来可悲、对我们这充满罪恶的地球、这些令人悲伤的事、只不过是家常便饭。

  假先知与假基督──耶稣也警告有假基督与假先知的出现。见4、5、23、24节,并请比较可13:6、21-23。

  自橄榄山谈话(主后31年)至耶路撒冷陷落(主后70年)的三十九年之间,确有许多假领袖兴起。约瑟夫(注二)说,巴勒斯坦有许多骗子,以上帝的默示为幌子,挑起人的盼望与恐惧,酿成反对罗马的革命。其中一个骗子、一个埃及的假先知,曾邀请一些好冒险的犹太人到他在旷野的一处地方相遇。成千的人响应、相信他是要救耶路撒冷脱离罗马控制的弥赛亚。但是罗马人得到消息,作了准备。当攻击开始时,几乎每一个跟随这个假先知的犹太人,都丧失了性命。只有那埃及人自己及他的几个少数门徒逃脱。之后、一个罗马官员曾误以为保罗就是那位埃及人。(参见使徒行传二十一章三十八节)

  在橄榄山的谈话中,耶稣在讲到耶路撒冷陷落及同时讲到基督复临的那一段话中,讲到假先知与假基督。见太24:23,24。这预言后面的部分,也至少部分已经应验。近来有Jim Jones 与Jonestown的大屠杀,再追溯远一点、想到希特勒,数以百万计的受过教育的西方人,都曾一度相信,他会带来一千禧年的和平。在十九世纪,拿破仑比Jim Jones引领了更多跟随他的人丧生。还有狄范父,他在费城称自己为神。震颤派(Shaker)的领袖,李安(Mother Ann Lee)她教导人说,她是基督转世的女人。还可以列出许多,马克思也可说是假基督。

  基督再来的方式──现在我们回到基督复临的方式。

  基督警告说,一些传播消息的人说:“基督在旷野里”,或说:“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信!”祂说:“看哪,我预先告诉你们了。”已预先警告过你了!(第25,26节)

  耶稣会私下回来吗?祂说,不会。

  耶稣会暗中回来吗?不会。

  那么,祂要怎样回来呢?“闪电从东边发出,直照到西边。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祂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祂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27、30、31节)

  耶稣讲了这样多祂再来方式的话,为了免去祂门徒的失望与灾祸。显然、任何教导人说、基督会以驾云方式以外的方式回来,都是假教师。

  圣灵曾感动保罗为我们描写主的降临,那是与基督自己的描写相似。“主必亲自从天降临,”保罗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上帝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15-17)

  在保罗这段话中有两个词,在基督教界变得非常出名。其一是“降临”希腊文原文为parousia。古时这个字用以讲说重要人物的正式来访。我曾经在一块破碎的窑器上读到这个希腊字,那是记录一个古时的埃及社区一个官员的到达。 parousia这个字用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节,及新约圣经中几个其它的地方,指耶稣再来。

  另一个用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十五至十七节有名的词是“被提”(rapture)。它是从拉丁文中的rapeimur一字转来。在用“被提”的地方,在拉丁文武加特譯本(Vulgate)则用repeimur。“被提”意为“带走”或“带上来”。在现代英文,rapture含有快乐的意思。但在古时,rapture 意为拯救。

  在祂复临(parousia)时,耶稣会拯救祂自己的百姓。那时的境况将是如何?有命令的呼叫声,有天使长的声音,有刺耳的角声,我们的主驾云而来。

  任何以别的方式来临的基督,或说要以别的方式来临的基督,都是假基督。并且、显然、任何人说基督会以别的方式来,他就是假教师。

  基督的警告是迫切的。在橄榄山的谈话中,耶稣清楚地说,拒绝假教师的教训比获得时间表更加重要。

  “我预先告诉你们了。”(25节)不要让人欺骗你。已警告过你了!

  其它真实的兆头──祂来的精确的方式是一个兆头,耶稣也赐下几个祂复临的其它兆头。祂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二十九、三十节中说:“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祂的话在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五至二十七节是这样记载的:“日、月、星辰要显出异兆,地上的邦国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响声,就慌慌不定。天势都要震动,人想起那将要临到世界的事,就都吓得魂不附体。那时,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云降临。“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三十三节说:“这样,你们看见这一切的事,也该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门口了。”在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八节是:“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

  许多基督徒相信、这些日头、月亮、星辰的兆头,已经应验。如此令人兴奋的可能性是值得我们细心关注的。其证据将在本书稍后讨论。

  在耶稣所说那让我们知道祂来的日子近了的“这一切的事”中,还有一个更感人,更重要的兆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我们在注意到其它重要的事之后,我们将再回来讨论这突出的应许。

2.行毁坏可憎的

  当门徒问耶稣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有这些事?”时,他们心中想到耶路撒冷被毁,也想到基督复临的事。我们曾几次提到过。

  耶稣在回答中,讲到:“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太24:15)。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在以下几面研究这“可憎的”,及其所行的毁坏。看见基督所说有关耶路撒冷陷落的预言在主后七十年如何完全应验,就必增强我们对关乎今日预言的信心。这是重要的,因为那“行毁坏可憎的”不仅对耶路撒冷陷落的预言有关,对我们今日的预言也有关系。

  “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读这经的人须要会意)。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来拿家里的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取衣裳。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你们应当祈求,叫你们逃走的时候,不遇见冬天或是安息日。”(太24:15-20)

  毁灭的序曲──这项预言的应验使人读来痛心。但是它清楚说明了圣经预言的可靠性。

  让我们稍向后退一点,好获得清楚的透视。那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小小的犹太国,当庞培于主前六十三年攻下了耶路撒冷城时就纳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但是虽然大多数被征服的人民因为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感到骄傲,但在犹大及加利利的许多犹太人,却孕育出一种反抗的精神,以武力反抗罗马的统治而闻名。

  虽然罗马人不都是、但通常总是努力用和平方式统治巴勒斯丁。但是,时间久了,一次流血事件,导致另一次更大的流血事件,直到六零年代中期。据说,在一次单一事件中可能丧失生命的犹太人数目,已经到达两万人之多。当圣殿的祭司们决定不再为罗马皇帝献祭与代祷时,出现了一个最高点。在那个时候,所有帝国之内的各民族都为罗马皇帝献祭及献祷。并且大多数种族也向皇帝献祭及献祷,有如他也是神一般。

  犹太人决定不为罗马皇帝献祷被视为叛国。惩罚无法避免(注三)罗马叙利亚省(犹大地包括在内)省长盖鲁斯(Cestius Gallus)从安提阿向南进军。他带了两个师(一个师约六千人)的精兵,及无数的普通兵。当他于主后六十六年十月到达耶路撒冷时,遭遇到强烈的抵抗。忽然,一支游击队攻击他,杀死了五百一十二个罗马人,而游击队本身则只伤亡了二十二人。但是他们辉煌的胜利,却使游击队害怕遭受严厉的报复,他们在犹疑中撤退至圣殿地区坚固的城墙之内。

  温和派的犹太人鼓励罗马人立即占领圣殿地区,在叛军发动第二波攻击之前,先打压叛军。盖鲁斯确向圣殿进军。要圣殿恢复为罗马皇帝祷告,乃是他来的目标。但是,无法解释地,在经过不到一周的努力,已到达胜利的边缘之时,盖鲁斯竟从耶路撒冷撤军,回安提阿去。他的决定对他的军队乃是大难。犹太人抵抗的军队驻守在北边山路顶上的山脊上。他们用箭、茅、石头、杀了将近六千个罗马人。

  历史家约瑟夫,在未加入罗马这一方之前,曾在以后的战争中,任犹太人的将军之职。他在几年之后回顾时,认为省长那无法解释的撤军,乃是一个转折点。只要盖鲁斯更决断性的继续再进行攻击,约瑟夫作结论说,就会在生命财产损失都极轻微的情况下,在耶路撒冷恢复罗马的和平。约瑟夫写道:“若是他(盖鲁斯)再持续包围(圣殿区)一小段时间,他就会轻易地夺取那城。”(注四)就不会有犹太战争,城也不会被毁。

  但是罗马人因军兵损失受创严重,就决定再回来攻打。尼罗皇帝从不列颠召回他善战的大将韦斯巴乡(Vespasian)。他在儿子提多的帮助下,作好了详细的计划(韦斯巴乡与提多以后都作了皇帝)。这父子二人发动了一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约有二十五万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被饿死,烧死,被箭射死,在十字架上被钉死,被砍死,或被奴役至死。

  圣殿与圣城被夷为平地──当提多带着四师精兵,及大批的普通兵,在主后七十年春天开始攻打耶路撒冷时,城中满了到城中聚集过逾越节的犹太人(注五)。

  当攻城持续下去时,因疾病、饥荒、及污秽,死了不少人。在不断增加的恐惧之中,又有三个流氓组织,借着恐吓别的犹太人,及争取控制愈来愈少的补给品,使恐惧变本加厉。一个饥饿的母亲吃了她的婴儿(注六)。

  提多曾设法拯救圣殿。它是帝国的一项装饰。他也曾用各种方法要拯救那城及城里的人。但是城中的领袖,拒绝接受一切条件,相信上帝会荣耀祂的百姓及保存敬拜祂的殿。

  接近八月尾,一些罗马人,被犹太人那看来似无法理解的顽抗所惹怒,放火烧了圣殿包金的墙与天花板的木头。现代的犹太人仍然每年在犹太的亚笔月九日记念所引起的大火。但是甚至在圣殿被焚之后,还存活的人仍然不肯投降。提多就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放任他的军队任意肆虐。城与殿都消失了,真的消失了,只剩下一小部分城墙与三个城塔。“城如此完全的被夷为平地,”约瑟夫说:“使将来到那里去的人无法相信,那里曾有人居住过。(注七)”

  那些在攻城开始时住在城中数目众多的人民,看来几乎全部死光,只有前一次在耶路撒冷、加利利、与犹大战役中九万七千男女儿童被俘的除外。许多被俘的人被送到各省在圆形剧场中被野兽吞吃。许多被强迫去希腊挖掘哥林多运河。许多其它的人则送往埃及为奴,作苦工至死。有些卖给住在犹大的外邦人为奴。“由于行情低落,缺少买主,一个人只卖到极少数的钱。”(注八)

  预言应验──耶路撒冷的被毁,精确的应验了基督在三十九年前所说的预言。“ 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太 24:2)祂所预言的饥荒、地震、打战的风声、及军队围城的预言也同样的都应验了。

  那个吃了她婴儿的妇女、贱价出卖的奴隶、那被运送到埃及的俘虏、也应验了摩西在一千五百年前在圣经申命记二十八章十五、五十二、五十三、六十八节中所说的预言。“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上帝的话,不谨守遵行祂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们必将你困在你各城里,……你在仇敌围困窘迫之中,必吃你本身所生的,……耶和华必使你坐船回埃及去,……在那里你必卖己身与仇敌作奴婢,却无人买。”

  上帝看顾──耶路撒冷陷落在罗马人手中, 使我们记起几百年前它也曾陷落在巴比伦的手中。在本书上卷第一章中,我们见到,上帝如何悲伤地将耶路撒冷交在尼布甲尼撒手中,并祂如何差遣一个先知又一个先知,要尽可能防止灾难的发生。

  在新约时代、上帝甚至作了更多、要拯救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免去在罗马人手中遭受可怕的灾殃。上帝自己的儿子曾三十多年在他们的道路与街道上行走,向他们指出那条至平安之路。祂教导他们宽恕人,以善报恶,并尊敬一切合法掌权的人。当罗马兵丁使用他的特权,要强迫犹太人背负他的重担走一里路时,耶稣劝犹太人要背起那个重担、多走第二里路。(太5:41)

  若在犹大及加利利的犹太人都接受了基督的教训,他们就不会从事匪盗与怠工的行为,刺激罗马人报复。他们不会拒绝上税。他们不会停止为皇帝祷告──那是引起战争的卖国行为。他们也不会认为、上帝会为长久悖逆祂、不肯悔改的百姓行神迹。他们也不会分裂为发怒的党派,而会慷慨地互相支持。

  但是并非所有的犹太人都拒绝了耶稣。成千上万的人接受了祂。参阅徒2:41节。他们不但相信祂宗教上的教训,也相信祂所说的预言。他们记起祂的话:“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那就是,“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兵围困”时,“ 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 ”(太 24:15,16;路21:20)

  那在主后六十六年、当胜利已经在握之时、盖鲁斯使人惊讶的撤离,提供了极宝贵的逃走机会。约瑟夫报导说:“许多有名望的犹太人,”在那时,“弃了那城,像游泳者弃掉一艘沉船一般。”(注九)

  相信基督的犹太人似乎在那时离开了耶路撒冷,他们向北走,在加利利海东南的培拉建造家园。基督所说“逃到山上”的话,可译为“向山区逃”,或“向乡下逃”,培拉位于山区的乡下。

  相信基督的犹太人,按照基督的吩咐行,因为他们信靠祂的预言。依据人所知道的、没有一个相信基督的犹太人,父、母、或孩子、在耶路撒冷可怕的死亡的浩劫中丧生。

3.行毁坏可憎的与基督教会

  我们已经看出,耶稣是用象征的方式讲那在主后六十六至七十年围困耶路撒冷的军队。可比较路21:20节。但是祂所说的话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注意。那行毁坏可憎的、不止于是罗马的军队。

  耶稣曾指出,这“行毁坏可憎的”是先知但以理所说的。这是真的,因为但以理──当然所讲的话不同,但是心中的思想却是一样──曾在但以理书十一章三十一节讲到“那行毁坏可憎的”。在但以理书八章十三节,他称之为“ 施行毁坏 的罪过”。他曾预言它会“将圣所与军旅践踏”他更在但9:24-27节中用另一种方式讲到它。但以理讲到一个行毁坏可憎的王,它会如飞而来,毁坏耶路撒冷城及圣殿。参见但以理书研究第九章。

  这样,先知但以理,虽然使用了不同的话语,的确讲到那形毁坏可憎的。

  旧约中“可憎的”一语,有时用来指拜偶像。见王下23:13;赛44:19。因此,耶稣与但以理所说的、在本质上是一种践踏上帝圣城,上帝圣所,上帝圣民,使之荒凉的罪恶的崇拜系统。

  那毁坏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正是一个施行毁坏,崇拜偶像,可憎的东西。罗马军兵用徽帜代替军旗。这些徽帜是在长竿子的顶端。竿顶有架子,各精兵师在其上悬挂它的徽记。(如“The tenth Fretensis”, “twelfth Fulminata”就是攻打耶路撒冷的师的徽帜)(注十)。现代的军队向军旗敬礼,但那时候的罗马军兵则崇拜他们的徽帜。古作家特土良甚至断言说:“罗马军中的宗教全是敬拜徽帜。”(注十一)

  罗马军队毁灭了耶路撒冷的圣殿之后,那热烟还在不停地从废墟上腾之时,各处被打败的犹太人还在流血、咒骂、死亡之时,罗马人就将他们的徽帜带入圣殿的外院,约瑟夫说:“将这些徽帜立在东门,向它们献祭”(注十二)。

  那站在圣地、施行毁灭、及使耶路撒冷荒凉的罗马军队,在本质上是拜偶像的。它的确是“可憎的”,是一种造成荒凉的亵渎。

  这“可憎的”是罗马。但以理书八章十三节中所说“施行毁坏的罪过”是指那一章所说象征性的小角。在本书上卷第八与第九章中、我们看见一些读圣经的人认为那小角是安条克四世。我们曾研究那个叙利亚精神不健全的小王(主前175-164)。他曾在主前一六八至一六五年之间使圣殿的崇事中断。但我们发现,他实际上并不能配合那小角的许多特点。当然,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五节,及路加福音二十一章二十节中,耶稣指出那行毁坏可憎的就是那还要在将来主后三十一年才来到的罗马军队,这就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它不是安条克四世。

  我们所发现的是、但以理书第八章中的小角,实际上是指罗马,指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教会。

  但以理书第二、七、八章中的预言,乃是平行的。请看本书上卷第八章的附表。每一个预言都始自但以理的时代,然后继续到世界的末时。那代表巴比伦、波斯、希腊、帝国的各种象征表号,在每一章中都在这些表号之后紧接着讲到罗马的表号:但以理书第二章的铁,第七章中的怪兽,与第八章中的小角。如同我们在本书上卷第七章中所提到的,上帝在这些预言中故意选择不讲罗马帝国及罗马教会伟大的好的成就。祂选择在每一章中,都强调罗马的不好的一面,好教导重要的教训。

  我们现在可以问,但以理书第八章的小角, 就是但以理书八章十三节那行毁坏可憎的,是否践踏了上帝的圣所,与军旅(或上帝的子民)?回答是有。在其异教罗马帝国的这一面,罗马毁了那曾一千年之久作上帝主要崇拜之地的耶路撒冷的圣殿。人人都知道,罗马帝国也逼迫那信仰真神上帝的人。罗马在其基督教会方面,也曾逼迫信徒。更有进者,如同我们在本书上卷第八章所见到的,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教训与作为,严重地使人看不见基督在天上圣所中的服务(常献的燔祭)。在基督与祂的子民之间,中世纪的罗马教会加进了一个虚假的祭司职分,一种虚假的祭,一个教会虚假的头,并一种虚假的拯救之路。见本书上卷第八章。中世纪教会行的不正,自从第二届大公会议以来,一些出名的耶稣会的作家,已坦白承认。参见本书上卷第八章。

  从这个观点看,那“行毁坏可憎的”已显明是一个虚假的崇拜系统,罗马帝国与罗马教会都是。罗马帝国攻击可见的上帝的圣所,耶路撒冷的圣殿,逼迫真实的基督教。罗马教会也施行逼迫,她与那不可见的圣所相敌对,那是耶稣在天上为我们服务的地方。

  背道与那不法的人──要说中世纪教会行得不正,乃是响起警号。基督徒除非先离弃信仰或离道,否则如何能那样行呢?

  这项离道也在橄榄山谈话中预言了。耶稣说:“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太24:10)在这次谈话约二十五年之后,保罗也讲到这件同样可悲的事。他对以弗所教会的领袖们说:“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 (徒20:29,30)

帖后2:3:“人不拘用什么法子,你们总不要被他诱惑,”保罗对一些在帖撒罗尼迦教会渴望基督降临的新信徒说(他的话是基督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警告之清楚的回声):“因为那日子以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另译为不法的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起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我还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曾把这些事告诉你们,你们不记得吗﹖”(帖后2:3-5)

  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在工作。保罗继续讲到第一世纪中叶的情况说:“只是现在有一个拦阻的,等到那拦阻的被除去,那时这不法的人必显露出来。主耶稣要用口中的气灭绝他,用降临的荣光废掉他。”(帖后 2:7,8)

  保罗的论点是,那不法的人显露出来,对保罗说,还在将来。但是这不法的人一旦来到,他就会继续存在、直到基督再来。要说罗马教会应验了这项预言、似乎不仁慈,甚至不像基督徒所该作的。但是保罗是在讲一项背道,一次背逆。背道与背逆发生在教会里面,不在教会外面。在本书上卷第七章中、我们看到一些教皇们,以及他们的崇拜者,的确曾声称,教皇具有上帝的地位,到了一八九零年代还有。这项声称,从未被驳斥。在本书上卷第七章中,我们已看明, 罗马教会,或者在具有最好动机的情况下,如何反对上帝的律法,并改变了她的立场。

  基督教会领袖表示关切──在中世纪鼎盛之时,有教养的基督徒领袖深切关心教会的背道。他们实际冒着生命危险,表达了他们使人不安的信念,那不法的人、那行毁坏可憎的,已经在他们的时代出现。他们作结论说,教会,或其教理,或至少其地上的领袖,正是那在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二章中所说不法的人,及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中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

  米里江(主后1374年去世)就是这些领袖中的一位。他是皇帝查理第四的秘书,及布拉格大教堂的会吏长。米里江为了得到讲道的时间,拒绝了一项升迁,并辞去现职。他到罗马朝圣的时候,在一个教牧人员及学者的大会中以“敌基督者已经来到”为题演说。他在罗马时被囚时写了一本小册子。他在那本小册中说:“既然基督在圣殿中讲到可憎的(太24:15),祂就请我们看看周围,看看如何因为教牧人员的疏忽,教会就成为荒凉。”(注十三)

  那出名的天主教会人士、英国政治家、及牛津大学教授威克里夫(主后 1384 年去世)在圣餐变质论的教理中见到那行毁坏可憎的。这项教理是由主教们用开除教会的威胁手段加诸百姓的。(注十四)

  奥约翰爵士也称为可汉勋爵(死于1417年),是一位值得我们更多认识的人。在威克里夫去世之后,奥约翰爵士曾带领牛津的学生研究圣经,并为全国威克里夫的信徒,及穷人的教师预备圣经教材。坎特布里的大主教阿伦德促使英格兰的皇帝责备他。奥约翰爵士回答说,虽然依照罗马书十三章,他愿意顺从皇帝,但他不能听从教会叫他停止教导圣经的命令。他说、他知道教皇是灭亡之子(就是不法的人,帖后2:3)。及那站在圣地的“行毁坏可憎的”。奥约翰爵士被监禁,但是设法逃脱。几年之后他再被捕。他被判慢慢烤死,他临终时仍然在唱赞美诗歌。(注十五)

  胡斯约翰,(死于1415年),像米里江,是波希米亚人,也认为教皇就是那大罪人。胡斯,在波希米亚文意为“鹅”他十分清楚、他这只鹅可能被烹。诚然,一四一五年,七月六日,在康斯坦斯参加教会会议的主教们让他活活烧死。(注十六)

  路德马丁(死于一五四六年)是个修士。他的祈祷加深了他属灵的关切。 他看出他那时代的教会,乃是:“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十五节所说的行毁坏可憎的, ”并是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二章中所说那“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那就是说,在基督教界之中),自称是上帝”的。(注十七)

  可悲的是、耶稣及但以理所说的那行毁坏可憎的,诚然既是罗马帝国,又是罗马教会。

4.预言中的灾难与你

  讲到胡斯与奥约翰可悲的死,使我们记起,耶稣曾在橄榄山谈话中预言祂的门徒会遭受灾难:“那时,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太24:9)

  那天晚上讲到灾难的尚不止于此。在二十一及二十二节中,祂讲到要来到的大灾难,是前所未有,以后也不会有的大灾难。这项灾难严重到“若不减少那日子,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22节)

  灾难是从那指“困难,麻烦,与受苦”希腊文的词语译出。除了基督在橄榄山谈话中提到之外,圣经中包含了几处其它的预言,讲到大患难时期。请参考后面的图表。

  在橄榄山谈话中的第一个灾难,很快在使徒们的一生中就要开始。“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耶稣告诉他们说。并且它多少要永久继续下去。当耶稣加上说:“你们又要为我的名被万民恨恶”之时,祂乃是从历史一直看到末时,福音要从一国传到另一国。在所有的国家之中总有人接受福音,成为祂的门徒。可悲的是,祂知道,各国其它的人,不仅会拒绝祂,并且会逼迫那些接受祂的人。

  耶稣所讲其它的灾难,那从来未曾有过,将来也不会有的灾难(21,22节)在但以理所说一千二百六十年的预言中已经应验(见本书上卷第七章)。试炼、困难,或患难,乃是罗马天主教所常用的可怕的模式。(参见图表)

  但是还有一个前未曾有、以后也不会有的、那么严重的患难,那是在但以理书十二章第一、二节中所预言的。它发生在大君米迦勒站起来时之时。“你本国的民中,”加百列对但以理说:“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

  这与众不同的灾难,将发生在基督复临死人复活之时。它将在但以理书第七章九至十四节所描写的审判法庭审视了各项册子之后发生。它只会为恶人带来恐惧。上帝的子民将会从其中获得拯救,每一个上帝的子民都会获得拯救。

  这一项在末时发生的试炼与其它的试炼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比较短暂,但却与最后的七大灾难有关。而一千二百六十年的大灾难,与其它灾难的不同处,是它持续许多世纪,它影响信徒,也影响非信徒。有时、它会毁灭四分之一、或甚至三分之一的人口。

  当我们讨论启示录二章十节,三章十节,及六章九至十一节时,将有更多的话要说。

  灾难与你──在橄榄山那天安静的晚上,耶稣对坐在祂身旁的四个门徒说:“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也要杀害你们。”

  患难痛苦地属乎个人。那四个忠心的朋友之中,雅各与彼得后来被希律王接受犹太人的请求、囚在耶路撒冷。见徒12:1-19节。雅各被斩首。彼得蒙天使拯救,但是几年之后,他在罗马殉道,有证据显明、他是被倒钉在十字架上。在橄榄山四个门徒中的另一个约翰,被下在油锅里(见本书下一章)。他神迹的存活,又被放逐到他看见启示录异象的拔摩岛上。

  但是耶稣也想到另外的受苦受难者。祂知道,患难不会限于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些人。

  “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祂说(约16:33)。祂的话好象一句普遍的格言。“在学校里,你们有老师。”“在战争中,你们有死亡。”患难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面。“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5:7)

  但是作基督徒,却能帮助一个人避免许多困难,及减少许多其它的麻烦。为了荣耀上帝选择过健康生活(见林前10:31),会帮助基督徒免去许多疼痛。有礼貌帮助消解人的怒气。“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15:1)祈祷也能使事情改变。“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诗 50:15)

  但是一些患难却是无法逃避的。“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信奉基督的犹太人,依从基督的教导离开了耶路撒冷,免去了那临到他们爱国同胞的大屠杀。但是他们并没有免去迁移到培拉,重建家园的代价与不便。殉道的基督徒显然受了许多厉害的苦难。

  但是,当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时, 祂继续说:“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一切都在基督的控制之中。对我们的试炼,最后作主的是祂。

  “人要把你们陷在患难里,”祂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九节说。实际上说,“你们也有被他们害死的。”但是不要紧,“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伤。”(路21:16-18)

  这矛盾吗!你将被杀,但是你身上的一个细胞也不会损失。“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116:15)在基督复临之时,那已经胜过世界的基督,会使每一个祂死去的子民复活。(见太24:31;帖前4: 15-18)

  上帝看顾!

  祂关心我们。祂也要我们关心别人。“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成熟的基督徒会因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而忘记自己及自己的困难。基督徒知道每一个人,每一个单身的男女,离婚的人或孤儿寡妇,有父母的孩子,父亲,母亲,老人,行政人员,工人们,都面临试炼。真诚的基督徒会在他们受苦的时候去拜访他们。

  真实的基督徒,在他喘过气来之后,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如何会如此呢?因为知道甚至在他的试炼之中,他在上帝眼中是宝贵的。也因为知道,他个人的问题供给机会,以展示在刺激下的忍耐,藉以说服他人也成为基督徒(见罗5:3;雅1:2-4)。对他人的试验、他因为有机会表现基督徒的同情而高兴。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上帝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申29:29)有一些患难至少有的时候使家人烦恼,学会分担试炼,并也学会在患难中欢喜的家庭有福了。

V.关于准备的比喻

  在橄榄山谈话中,耶稣对提供地上患难结束的详细时间表,并不关心。祂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中大多数谈话的主要目的,乃是要警告我们不要受假基督,假先知,及假兆头的骗。祂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末尾及二十五章所强调的是,在基督复临时要准备好。

  基督徒要知道,基督回来的时候已经近了(太24:33)。但是,基督并未讲到祂来的日子或时刻。相反的,祂指出,祂实际再来时,甚至对祂最热心的门徒,也会是一项意外。

  “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那一天来到。”(太 24:42)

  “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太 24:44)

  在挪亚的日子,人毫不在乎的从事日常的工作,“人照常吃喝嫁娶,”耶稣说:“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太24:38,39)

  吃喝嫁娶并不是罪。但是,在挪亚的日子仅仅作这些还不够好,在我们今天的日子也不够好。我们也要“预备”因为像挪亚时候的洪水一样,“人子降临也要这样。”(37节)人在那时会从事日常的工作,“在田里,”或“在推磨”,但一个被取去,一个留下。(40,41节)

  挪亚有三个儿子与媳妇,所以我们知道他们是结了婚的。他们将食物放进船上。所以我们知道他们喜欢吃。建造方舟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以他们每天的工作而言,他们的生活像每个其它的人一样。但是,一个不同点是,他们准备好了。他们被带到安全之地,而其它那时活着的人,都留下来被除灭。

  有家庭、有工作、度假、或报税,并无错误,但是当我们进行这些基本活动之时,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准备好。

  为了帮助我们为祂的复临准备好,这位讲故事大师讲了四个有名的比喻。第一个是关于两个管家的。一个是又忠心又有见识,另一个则是“恶”仆。那位忠心的管家公平诚实,并负责在他底下作工的工人按时得到他们的工钱。但那恶仆则想,他的主人既然已经耽延如此长久,他多半还会耽延得更久。因此,他就与他的同伴醉酒,并虐待其它的工人。耶稣说,当主人回来时,他会赏赐那忠心的管家,擢升他成为总管。但是他要惩罚那个恶仆,将他与假冒为善的人置于同处,“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24:45-51)

  这故事的教训是,为基督复临作准备,包括在日常的责任上忠心。一个管家忠实的工作。另一个则浪费时间与金钱,然后与他的同工发生磨擦。

  为何那第二个管家被关在上帝的国之外?显然,因为上帝如此关怀我们永远的快乐,就不要让其为暴虐的小顽童所破坏。这也多半意味着,祂不要天国住进喜欢争吵的父母,以及花用无尽的时间在电视上,以后又因为工作没有做好,就与他人彼此不睦的顽固的配偶。部分为永恒的准备,是学习聪明地使用我们的时间,并愉快地对待他人。

  十个睡觉的童女──基督的第二个有关准备的比喻是讲到婚礼。在圣经时代典型的婚礼中,新郎要去到新娘的家(可能坐着牛车),然后接新娘到他自己的家参加婚筵。未结婚的女孩,大多数十二、三、四岁,就等在新娘的家外面,迎接新郎,并分享新婚的快乐。为了晚上的仪式,这些童女都拿着橄榄油的灯。我曾见过今天仍然在中东各村庄中遵行的相同的风俗。今天所用的灯是现代的灯。我刚好拥有一盏圣经时代的灯。我发现,它加满一次油可以燃六小时之久,并且,拿着它走路,灯也不会熄灭。

  在基督所讲的故事中,有一个晚上,十个青年女子聚集在新娘家外面,等候新郎。那五位愚拙的童女,以为一切都会按时间表进行,就没有费事多带一小瓶油。但是那五个聪明的童女,清楚的认定,她们的朋友新郎,可能在这项重要的约会上不能准时,她们清楚知道,风俗要她们带着灯在这欢乐时刻照亮屋的内外。因此,这些聪明的童女,每一个都预备了额外的油。新郎迟延了。当这十个童女打盹睡觉时,她们的灯都差不多快要灭了。当她们在午夜听见转弯处新郎牛车的声音时,聪明的童女迅速地将灯加满了油。但那愚拙的童女,恳求朋友分油给他们。但是那些聪明的童女也只有足够的油,使她们能在游行及婚筵中,保持她们的灯燃着。当愚拙的童女赶快到村中卖油商人那里去叫醒他时,新郎到了。“准备好了的”就与他一起进去分享婚姻的欢乐,并且门也关了。“所以,你们要警醒,”耶稣作结论说:“因为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太25:1-13)

  这个故事的重点是,为了基督复临要准备好,我们必须个人准好。若只是丈夫,妻子,或母亲准备好了,仍然不够。加入一个教会,甚至教会中人人都大谈基督复临,仍然不够。所有打钝睡觉的童女都相信新郎要来,并且,她们都作了某种准备,但是那真正准备好的,是那些他们个人已作好准备的人。

  我们可以认为,小孩们进入天国,是依赖父母信心的力量。耶稣曾讲到祂门徒的儿女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太19:14)但是当我们的小孩长大了,我们需要确使他们在基督里长大,培养出他们自己的灵性。他们应尽快受教不仅参加家庭礼拜研读圣经,祷告,也要自己研读圣经,自己祷告。到了他们自立之时,他们就会自己为他们的灯预备额外的油。

  才干的比喻──基督第三个故事,使英文中加添了一个新字。今天英文中的talent意为作特别事功的能力。在圣经时代,一个他连得(talent)原为34公斤,或75磅的重量。以后,是指同等重的银、铜、金的价值。在基督的时代,一他连得是巨额的金钱。约等于一个普通工人十五年的工资。

  在这第三个有关准备的比喻中,一个到外国去的人,将五千银子(他连得),交托他的一个仆人,将两千银子交给另一个仆人,再将一千银子交托给另一个。然后他动身了。在他离家的时候,那受托五千银子的仆人,利用他大量的财富,使他的资本增加了一倍。那受托两千银子的人,也使他的资本增加了一倍,但那受托一千银子的人则抱怨他的主人不公正,交给他的比别人少。他想,他用那钱无论赚了什么,他主人都不会重视。他在一阵自怜与病态的幽默之中,掘了一个洞,将银子埋起来。

  当主人经过许久之后回来时,那头两个仆人快乐地提出他们的报告,受到热烈的赞许。“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主人对这两仆人都说:“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但是那第三个仆人态度十分恶劣地拿出那一千银子还给主人,但听见描写他的话说他是个又恶又懒的家伙。他像那第一个故事中的恶管家一样,也被逐到那里人要“哀哭切齿”的地方。(太25:14-30)

  这个故事的论点与第一个故事的教训相似。我们在等候主从天上降临之时,在地上要忠心。不要只是作白日梦,但要作手边当作的工。但是这第三个比喻有它自己特别的意义。主人给每一个仆人一项责任。这里包含着一个应许,那就是、上帝起先赐给我们的恩赐,可以变成加倍。还有一项正面的启示,那就是,我们有什么才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才干。那个忠心的受托两千银子的仆人所获得的赏赐,与那受托五千银子的仆人所得的完全一样。

  上帝的国里不会住着懒惰的抱怨者,从不用比付给他代价更高的工作回报主人。保罗使用如画的方式教导我们工作时,“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他继续说:“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不是给人做的,因你们知道从主那里必得着基业为赏赐;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 (西3:22-24)

  我们的日常工作,或是制造汽车,或造房子,或写书,或作饭,但是我们从事这些工作的态度,会塑造成我们是怎么样的人。一栋建筑完美的屋子所展露的是品格,不是木头。在那为了我们家人健康,用献身的精神所烤出来的香喷喷的面包中,基督教多于面粉。

  我们若要我们的孩子们为主的再来准备好,我们就会在他们里面培植勤劳的习惯。依照他们的年龄各阶段,我们要领导他们放下他们的玩具,铺好他们的床,帮助洗碗,割草,油漆房子。他们可能开始时工作缓慢而笨拙,但是他们可以接受训练“从心里做,像是给主做的。”当他们每天早上将被子折叠好时,他们所作的,就不止于是铺床。当他们准时将饭预备好,他们所预备的就不止于是饭食。

  若重要的并非银子的数目,那受托一千银子的人若是也像那受托两千与五千银子的人一样使他所领受的加倍,他所要得到的报赏也必与他们的相同。无疑的会是如此,而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一千银子。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认为,我们能行走的人是有银子的人。一个眼瞎的人,认为能看的人是有银子的人。健康、时间、感化力、口才、甚至少数银行的存款、以某种意义说,都是银子。上帝要我们忠心地为祂,及为人服务,使用它们。我曾读到有一个完全瘫痪的基督徒,他发现他的一千银子是祷告,而他真的为国外布道祷告。当有关他的事传播出去时,数以千万计的钱都在他的名下捐给国外布道团体。你若能读这本书,你所有的银子就比他的多!

  我们所有的任何东西,我们都可忠心地为上帝及为他人使用。在这样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就是靠着祂的恩典,为基督复临准备自己。分别山羊与绵羊──基督所讲有关准备的第四个比喻,可能是个最出名的比喻。在这比喻中,人子带着所有的天使在荣耀中降临。祂坐在宝座上,将所有的人聚集在祂面前,并将他们加以分别,正如现今住在中东乡村的人,仍然将绵羊与山羊分开。在这故事中,绵羊被安置在祂右边,山羊在祂左边。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那些义人对祂的称赞感到惊奇,问祂说,他们何时向祂作过这些从未听过的仁慈的事。王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那时,王转向“山羊”,命令他们离开他,因为当他们看见祂贫穷、饥饿、关在监里、他们没有帮助祂。(太25:31-46)

  这最后故事明显的教训是,我们进入天国,要靠赖我们在那里要成为何种邻居而定。并且,这项试验是,我们在地上作过何等的邻居。

  “若任何人说:‘我爱上帝’,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约壹4:20)我还是个小孩之时,这节经文就深深地铭刻在我心里。我的两个兄弟与我常常发生弟兄之间的争闹。母亲用尽了她所知道的一切方法阻止我们。有一天,我们争闹得十分不愉快,她再次努力帮助我们。房间东边有个小窗。母亲问:“若是你们正在争闹之中,忽然抬头,看见耶稣驾云降临,你们的感觉将如何?”她得到了我们的注意。那时,她再引用了约翰壹书四章二十节说:“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有古卷:怎能爱没有看见的上帝呢)。”

  母亲好久前就已安息。但是我们每个弟兄,比起那时已经年长多了,却都能活生生的想起那个时刻。

  她是对的。不是么?圣经是对的。我们除非向人表示爱,就不能向上帝表示爱。即使我们在教会中所放进奉献袋中的什一奉献,并非用火箭送到上帝的宝座前。它们是用在地上的人身上。我们向儿童表达爱,无论他们的种族,经济情况,健康情况,或乖或不乖,就是向上帝表示爱。

  基督所讲四个有关准备的比喻,教导我们,为天国准备的方法、乃是在地上忠心。我们应该使用我们的才干,不论多少,尽我们所能服务他人。我们应该待所有的人,如同他们都是基督一样。我们要个人在灵性中保持与上帝同行。

  全家人一同如此预备的,是特别有福的。


问题解答

  1.那一次基督徒逃跑时,是否必须在安息日或在冬天逃跑?太24:20。耶稣曾劝门徒祷告,让他们从耶路撒冷逃走之时不必在安息日或在冬天。他们的祷告蒙了垂听。盖鲁斯于主后六十六年十一月从耶路撒冷撤退,在那个地方,在那时,天气通常不会太冷。基督徒不必在冬天逃走。

  基督徒对安息日的关心是对我们有教益的。它表示,祂知道,主后六十六年,在祂离世三十多年之后,安息日仍然存在。耶稣并未废掉十诫。祂在山边宝训中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8)。

  2. 耶稣所说:“这世代还没有过去,”是什么意思?耶稣在列出了祂再来的不多的兆头之后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24:34,35)耶稣是要人认真地听祂说的话。在有记录的祂的传道工作之中,祂只三次提到天地要过去。其中两次祂如此讲,是要借着对比强调十条诫命之恒久的素质。见以上第一问,及路16:17节。第三次就是在这里,在马太福音二十四章。祂在此如此讲是要强调祂对“这世代”的预言的可靠性。

  注经家加在其上的解释,几乎多得无数。它们或可以分成两项基本的了解:一个世代代表一个时代。世代代表一种人。

  世代是时代──在第一种解释中,耶稣在太24:34节中的话,被认为是指这些兆头出现之后所剩时间如此短促,那些看见这些兆头的人会活着见到耶稣实际降临。同样地,祂在太23:36节中有关这世代,及耶路撒冷的预言,被解释为是指预言与应验之间的时间如此之短,那在耶稣讲这预言时活着的人,将会亲身经历那可怕的事件。

  世代是一种人──似乎使人吃惊的,圣经中有几次讲到世代是指一种人。比如,圣经说:“这是寻求耶和华的族类(族类原文为世代),”(诗24:6)“正直人的后代(原文作世代)”(诗112:2)这里所讲的世代都是指好人。在另一方面,在路16:8节中,耶稣讲到罪人与罪人打交道,比圣徒更加聪明。耶稣在另外的地方曾讲到“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太12:39)那是一个不肯悔改(太12:41),拒绝听从祂的世代(太12:42)。

  结论:从这两个观点看,第二个较有可能。而且,似乎更容易明白。在基督于主后三十一年预言之后仅过了三十九年,耶路撒冷于主后七十年就陷落了。但是,既然那时代人的寿命不长,那听见主的预言,能负责任的成年人,能活着见到预言应验的人不多。若是要找出在十八世纪及十九世纪见到天上预兆的人还活着的话,就更困难了。(参见启6、7章)

  不如说,在马太福音二十三章六节,及二十四章三十四,三十五节中,耶稣使用“这世代”一词,是指那抗拒上帝及拒绝祂信息的子民。盼望这世界会变得更好,是毫无根据的,因为多数人会继续抗拒上帝,直到末时。见提后3:1-9节。

  一项特别的可能是,耶稣可能是论到犹太人,或祂自己所属的那一族,那一“代”。若是如此,祂的意思是,虽然有各种灾难,虽然耶路撒冷会陷落,与中世纪的各项恶谋,及纳粹的火海,那对祂的态度大多数未曾改变的犹太民族,仍然会继续存在。犹太人的继续成为一个民族──或世代──存在,诚然是人类历史中一项独特的现象。

  3.今天晚上耶稣会来吗?福音歌手常问:“祂若今晚来,你的心灵是否清白?”

  耶稣在太24:14节中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我们在讲到今晚基督回来之前,我们应该先问:“今晚之前,福音是否已传遍万民?”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问,耶稣说的“万民”是什么意思?

  北美洲的人常想,像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具有国际边界,及中央政府的社会政治实体,才算一个民族国家。我们可能忘记,比如在美国国内,也有各种民族及各个美洲的土著部落。字典指出,所有这些部落都是民族。在欧洲,南斯拉夫是由好几个不同的民族组织起来的,而每一个都是民族。

  更重要的是,在新约时代,在太24:14节中的希腊词的“民”,是 Ethne。在基督时代这个字意为“国家”,也意为“民族”,“成组的民”,“阶级”,及“部落”。的确,它简单的意思常是“外国人”。在新约圣经中有九十多次译为“外邦人”(注十八)比如徒10:45;弗2:11。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基督教布道挑战的范围有多大,在美国南加州的布道高等研究及交换中心(MARC──Missions Advanced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曾聪明的将“万民”定义为“各民”──就是各种大小,因种族、语言、经济、职业、或社会阶级之不同程度足以构成其成为与众不同、而对布道提出个别挑战的各个人群。在其各年发行的“福音未传到之各民指南”(注十九)中,该中心已列出成千上万如此的“各民”,并有许多这样的民,仍然在等待听到基督之国的福音,比如,单在印度,就有三千不同的民,因语言、阶级、宗教、或文化不同而彼此隔离。这三千种“民”中,不到一百种拥有相当数目的基督徒(注二十)。

  福音如何能传给这所有的民?既有这样多的“民”,福音尚未传给他们,我们如何能盼望耶稣会很快回来。大众传播与卫星可以帮助,但是它们多半不会迅速将福音传给地上讲说5390种语言的民。这些讲数千种语言的人中,尚没有一个基督徒为福音使用这些大众传播工具。此外,多数人在任何一天,都是要看见一篇讲道,不是要听一篇讲道。

  在自称基督徒的人中,应该对世界布道作新的献身。比如,美国人若真的盼望基督快些回来,他们会在他们的宠物身上比在国外布道工作上,作六倍的花费吗?(注二一)他们会将晚上的时间用在观赏橄榄球赛,及灌啤酒吗?

  第一世界的基督徒可以慷慨地奉献金钱。他们可以到国外去作义工,从事数周或数月的平信徒布道。信奉基督的工匠,教师,常常比传道士更受人欢迎。基督徒家庭,比如你的家庭,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地区,或部落,在图书馆找出它的一切有关资料,一起为那地方的布道工作祷告。

  此时,第三世界的基督徒已成功地将福音传到邻近的非基督教信仰的“民”。对我说,沙比拉(Billat Sapa)正代表这类当地布道士的奇妙献身。沙比拉是一个非洲的黑人,并是大学毕业生。他与他的妻同意去马拉威种植稻谷的山谷为基督开拓福音工作。当非基督徒的居民拒绝让他们住在他们的村庄时,他与他的家庭就住在树上支搭的一个平台上。雨季使稻田变成了沼泽。沙比拉的一个孩子感染了疟疾去世。但是作父母的并不回头。他们另一个孩子也死了,他们没有回头。沙比拉的妻子死了,他仍然不肯离开。最后村民相信沙比拉真正爱他们──并相信他所爱的上帝爱他们。他们让他在他们中间设立了几间基督教会学校。(注二二)

  若是有更多像沙比拉的基督徒,有基督作我们的主,福音的传播不久就可以完成。“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4:6)五旬节圣灵降在一百五十个祈祷,悔改,顺从的基督徒身上,就帮助他们一天赢得了三千人悔改归主。(见徒2:1-41)当现今全世界忠心的、顺从的、悔改的基督徒都完全将他们的心打开,领受上帝的灵时,将会发生何等的大事呢?(见珥2:28,29)

  耶稣基督可能今天晚上不会来。但是我们可以坚定地相信,祂来的日子近了!


注一:Josephus, The Jewish War, 3,63, Text and trans, in H. St. J. Thackeray,Ralph Marcus, and Louis H. Feldman, Josephus: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注二:Josephus, War, 2,252-265; Loeb 2:420-427.

注三:Josephus, War, 2,409; Loeb 2:482-483.

注四:Josephus, War, 2,539; Loeb 2:531. Compare Josephus, War, 2:531, 532; Loeb 2:528,529.

注五:Josephus, War, 6,420-427; Loeb 3:496-499. 约瑟夫说,那时该城 人口为一百二十万人。现代的学者则将他计算数字除以三,四,甚或除以十。如Joachim Jermias, Jerusalem in the Time of Jesus(London: SCM Press Ltd., 1969) pp.77-84.

注六:Josephus, War, 6,193-213; Loeb 3:434-437.

注七:Josephus, War, 7,3; Loeb 3:504-505, 剩下的三个城楼说明了,该城过去的防御力量。西边城墙留下一部分,是为了保卫指派防守废墟罗马兵丁。城其余的部分及整个圣殿都被夷平。

注八:Josephus, War, 6,384; Loeb 3:486-487.

注九:Josephus, War, 2,556; Loeb 2:536-537.

注十:Josephus, War, 7,17,18; Loeb 3:508-511.

注十一:Tertullian, Apology, 16; ANF 3:31.

注十二:Josephus, War, 6,316; Loeb 3:468-469.

注十三:LeRoy Edwin Froom, The Prophetic Faith of Our Fathers, 4 vols. (Washington, D.C.: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n., 1946-1954), 2:31-39.

注十四:同上,p.58.

注十五:同上,p.87,88,91.

注十六:同上,pp.116-121.

注十七:同上,pp.277-278.

注十八:若要参阅马太福音中对panta ta ethne的讨论,可读John P. Meier, ”Nations or Gentiles in Mathew 28:19, ”The Catholic Biblical Quarterly 39(1977):94-102, responding to an article by D. Hare and D. Harrington in the same Journal 37(1975):359-396. Meier 选用“民族”或“民”,胜于其它任何似乎将犹太人排斥在外的翻译。

注十九:Unjreached People Directory (Monrovia, Calif: Missions Advanced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1974) C. Peter Wagner and Edward R. Dayton, eds., Unreached Peoples '79(Elgin, Ill,:David C. Cook Publishing Co.1978)

注二十:George Samuel, ”unreached Peoples: An Indian Perspective,” in Wagner ande Daytron, Unreached Peoples p.82.

注二十一:Ralph D. Winter, ”Penetratint the New Frontiers, ”in Wagner and Dayton, Unreached Peoples, p.73.

注二十二:S. G. Maxwell, I Loved Africa (n.p.:The author 1975), pp.150-156.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