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巴比伦倾倒了(启17: - 19:10)

【返回上级目录】

导言

  启示录十七章,十八章,及第十九章前十节构成了我们所所谓的“巴比伦倾倒了”的部分。

  为了帮助记得这个段落如何配合启示录书的整个结构,请用一点时间看一看前面的结构图。

  你可以从我们主要的图,看见我们现在所研究的部分(17:1-19:10)。但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段落,也与本书最后论到羔羊的妻新耶路撒冷圣城的那一部分(21:9-22:9)有着明显的关系。

  我们已经注意到,这关于圣城及淫妇的两个城的开始与结局如何相似。在两种情况下,一开始都有一个掌管七灾的天使,请约翰看他指给他看的,或是看淫妇巴比伦大城,或是看羔羊的妻圣城新耶路撒冷。在两种情形中,当天使将所要指给约翰看的指给约翰看了之后,约翰都一时情不自禁,要拜那位天使。当然,那位天使提醒约翰说,他只是一个天使,我们只应该拜上帝。

  每一个天使都告诉约翰关于这两座城的事,以及她们与诸王及列国的关系。但是,此处有个显著的对比。头一个天使说,巴比伦坐在代表人海的众水上,已经充满了污秽的灵与鬼魔。列国与地上的君王都喝她的酒,与她行淫,与她一同统治,然后恨她,与她相战,最后当她被烧灭时哭泣。

  但在另一方面,任何污秽不洁的都不能进新耶路撒冷城。生命河从新耶路撒冷城流出来。列国与君王都喝她生命河的水,吃她生命树的果子,并从她开着的门将他们的荣耀与尊荣归给那城。

  我们在前面曾讲到,伟大的文学家计划了创造性的模式,但却不受这些模式的拘束。因此,我们就看到,虽然这个巴比伦与新耶路撒冷的部分在文学结构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但至少有一个地方,在结构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关于巴比伦的倾倒有七首歌,但在新耶路撒冷,却没有与之平行的部分。 这七首歌有其特殊的文学结构,当我们研究到它们之时,将再来看它们。

  我们恨不得快些来到启示录书末尾荣耀的场景。但是关乎巴比伦的信息,也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如同启示录其它的部分一样。有一些事,我们及我们家人需要知道,就是有关这假母亲的倾倒,就是巴比伦大城倾倒的事。


启示录后半部:末时对最后背逆之人的惩罚,及对义人最终赏赐的双镜头

1.惩罚的镜头

  A.七大灾难 15:1-16:21
  B.与七大灾难有关的境况:假母亲巴比伦倾倒17:1-19:10

  一个掌管七灾的天使将大淫妇指给约翰看 17:1-19:8,之后约翰要拜那位天使 19:9,10

2.赏赐的镜头

  B'.与圣城有关的境况:千禧年 19:11-21:8
  A'.圣城:羔羊的妻新耶路撒冷降下 21:9-22:21

  一个掌管七灾的天使将羔羊的妻指给约翰看 21:9-22:7,之后约翰要拜那位天使 22:8,9

启示录十七章一节至十九章十节的经文

假母亲巴比伦的倾倒

启示录第十七章大淫妇的刑罚

(1)拿着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来对我说:“你到这里来,我将坐在众水上的大淫妇所要受的刑罚指给你看。(2)地上的君王与他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乱的酒。”
(3)我被圣灵感动,天使带我到旷野去,我就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有七头十角,遍体有亵渎的名号。(4) 那女人穿著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5)在她额上有名写着说:“奥秘哉!大巴比伦,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6)我又看见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和为耶稣作见证之人的血。我看见她,就大大的希奇。
(7)天使对我说:“你为什么希奇呢?我要将这女人和驮着她的那七头十角兽的奥秘告诉你。(8)你所看见的兽,先前有,如今没有,将要从无底坑里上来,又要归于沉沦。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见先前有、如今没有、以后再有的兽,就必希奇。(9)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10) 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一位还没有来到;他来的时候,必须暂时存留。(11) 那先前有如今没有的兽,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并且归于沉沦。(12)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他们还没有得国,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与王一样。(13) 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14)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同着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选、有忠心的,也必得胜。”
(15) 天使又对我说,你所看见那淫妇坐的众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国、多方。(16)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与兽必恨这淫妇,使他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17) 因为上帝使诸王同心合意,遵行祂的旨意,把自己的国给那兽,直等到上帝的话都应验了。(18) 你所看见的那女人就是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

启示录第十八章有关巴比伦倾倒的七首歌

两首天上的歌警告七灾将至

(1) 此后,我看见另有一位大权柄的天使从天降下,地就因他的荣耀发光。(2) 他大声喊着说: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
  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
  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
(3)因为列国都被她邪淫大怒的酒倾倒了。
  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
  地上的客商因她奢华太过就发了财。
(4) 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
  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
  免得与她一同有罪,
  受她所受的灾殃;
(5) 因她的罪恶滔天;
  她的不义上帝已经想起来了。
(6) 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
  按她所行的加倍地报应她;
  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她调给她喝。
(7) 他怎样荣耀自己,怎样奢华,
  也当叫她照样痛苦悲哀,
  因她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
  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
(8) 所以在一天之内,
  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
  就是死亡、悲哀、饥荒。
  她又要被火烧尽了,
  因为审判她的主上帝大有能力。

三首地上的歌哀悼七灾

(9) 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一同奢华的,看见烧她的烟,就必为她哭泣哀号。
(10) 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地站着说:
  哀哉!哀哉!巴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
  一时之间你的刑罚就来到了。
(11) 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 (12) 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各样香木、各样象牙的器皿、各样宝贵的木头,和铜、铁、汉白玉的器皿, (13) 并肉桂、荳蔻、香料、香膏、乳香、酒、油、细面、麦子、牛、羊、车、马,和奴仆、人口。
(14) 巴比伦哪,你所贪爱的果子离开了你;
  你一切的珍馐美味,和华美的对象也从你中间毁灭,
  决不能再见了。
(15) 贩卖这些货物、借着她发了财的客商,因怕她的痛苦,就远远的站着哭泣悲哀,说:
(16) 哀哉!哀哉!这大城啊,
  素常穿著细麻、紫色、朱红色的衣服,
  又用金子、宝石,和珍珠为妆饰。
(17) 一时之间,这么大的富厚就归于无有了。
  凡船主和坐船往各处去的,并众水手,连所有靠海为业的,都远远的站着,(18) 看见烧她的烟,就喊着说:
  有何城能比这大城呢?
(19) 他们又把尘土撒在头上,哭泣悲哀,喊着说:
  哀哉!哀哉!这大城啊。
  凡有船在海中的,都因她的珍宝成了富足!
   她在一时之间就成了荒场!
(20) 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
  你们都要因她欢喜,
  因为上帝已经在她身上伸了你们的冤。

天上另外两首歌讲到灾难

(21) 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举起一块石头,好象大磨石,扔在海里,说:
  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的被扔下去,
  决不能再见了。
(22) 弹琴、作乐、吹笛、吹号的声音,
  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
  各行手艺人在你中间决不能再遇见;
  推磨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
(23) 灯光在你中间决不能再照耀;
  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
  你的客商原来是地上的尊贵人;
  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
(24) 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
  都在这城里看见了。

启示录第十九章

上帝的子民在天上欢喜

(1) 此后,我听见好象群众在天上大声说:
  哈利路亚(就是要赞美耶和华的意思)!
  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上帝!
(2) 他的判断是真实公义的;
  因他判断了那用淫行败坏世界的大淫妇,
  并且向淫妇讨流仆人血的罪,给他们伸冤。
(3) 又说:哈利路亚!
  烧淫妇的烟往上冒,
  直到永永远远。
(4) 那二十四位长老与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宝座的上帝,说:阿们! 哈利路亚! (5) 有声音从宝座出来说:
  上帝的众仆人哪,
  凡敬畏祂的,无论大小,
  都要赞美我们的上帝!
(6) 我听见好象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
  哈利路亚!
  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
(7) 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祂。
  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
  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
(8) 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
  (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

天使宣布福分

(9) 天使吩咐我说:“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对我说:“这是上帝真实的话。”(10) 我就俯伏在他脚前要拜他。他说:“千万不可!我和你,并你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上帝。”因为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

启示录十七章一节至十九章十节的信息

I. 淫妇与她的女儿

  启示录十七章一节至十九章十节中最急迫的信息是要我们及我们的家人从巴比伦出来(若是我们还在那里的话)我们必须出来,才能避免犯巴比伦所犯的罪,不受她所受的灾殃,并能在上帝的宝座周围与羔羊一同歌唱。

  耶稣在十八章四节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巴比伦)出来,”因为我们知道祂爱我们,我们也想要让祂欢喜。但是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实际身在巴比伦,需要出来呢?

  我们会尽可能早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在第十七章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我们需要先看一看。其中包括一个神秘的谜,及一次大的权力斗争。

  那神秘的谜是讲到那兽的七头。“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一位还没有来到;”并讲到那兽自己,就是那“先前有,如今没有,将要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兽(启17:10,8)。这些谜的谜底,我们留在本章后的问题解答中再揭晓。

  一次巨大的权力斗争──启示录第十七章有两个高潮。有两次超自然的接触冲突。在一次这样广大的争战中,那“兽”与“十王”(就是十角)与羔羊争战,在另一次争战中,他们转而攻击那个骑在那兽身上的大淫妇,并将她除灭。“你所看见的那十角与兽必恨这淫妇,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17:16)

  那淫妇与那兽──在圣经预言中,“女人”代表上帝子民的团体(请参阅本书前面对启示录十二章一至五节的讨论)。启示录十二章的那位女人身披日头,代表上帝理想的真教会。那位淫妇则穿著红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亵渎的杯,杯中装满殉道者的血所制成的酒,代表背道,施行逼迫,并行淫的基督教会。(17:2-6)

  “淫行”之象征性的观念,出自以西结书十六章。那里上帝将旧约圣经时代上帝的子民以色列,比为一个可怜的女人,上帝使她美丽,并恩慈地娶她为妻。但是以色列却不忠实,与拜偶像的邻国行淫。她热心地信奉他们的异教,与他们订立互助条约,并像他们一样,逼迫上帝忠心的子民。

 

  启示录第十七章的大淫妇,已经与地上的君王行淫(二节)。中世纪巨大的基督教会,为了要获得权力,逼迫上帝的真信徒,就与基督教国家的政府,发生淫乱的关系。这种政教淫乱的联合,造成许多人殉道。它也使基督徒的一般道德标准低落。宗教领袖们常不肯责备政府领袖的罪,因为害怕失去他们在政治与经济上的支持。

  在上一章我们论到末时的伯拉大河时,研究过兽与淫妇之间的战争,以后我们还会作更进一步的解说,尤其在本章后的问题解答中。

  这十王最后的联盟,只是对那腐败的,背道的基督教惩罚的一部分。但以理书第七章中,那小角,从实质上说,就是那淫妇,显出受到上天的惩罚。启示录十七章预言一次与天上刑罚相当的情形。那些曾热心与淫妇联盟,以控制其国民的国家,终于看出她那可厌的怪物的本来面目,就在十七章所预言的两次可怕的战争中的一次争战里,狠狠地羞辱她。

  十王与羔羊争战──十七章中另一次可怕的战争,较早的一次,发生在当那十王“与羔羊争战”之时。“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同着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选、有忠心的,也必得胜。”(十三,十四节)

  在千禧年开始,基督复临之时,基督将以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身分出现(启19:11-16)。祂将由那位坐宝座者,就是天父所伴随(6:16),因此,基督复临乃是日出之地的众王到来(16:12)。在那时所进行的战争,就是哈米吉多顿之战。

  他们与羔羊争战,但是依康德(G. B. Caird)及其它人所发表的意见是:“地上的君王能与羔羊争战的唯一方式是与祂的信徒争战。”(注一)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耶稣在保罗逼迫祂的时候对他说。耶稣这样对保罗说,就是将保罗所伤害的祂的信徒与祂视为一体(徒9:5)。“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耶稣在祂橄榄山的谈话中对我们所有的人说:“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

  启示录十二章十七节说,末时,龙要与那些遵守上帝诫命并忠心跟随耶稣的人争战。哈米吉多顿并非东方与西方之战,而是真理与错谬的战争,是跟从龙的人与忠心跟从耶稣、遵守上帝诫命之人的战争。

  大淫妇是巴比伦──当约翰看见十七章中的大淫妇时,他注意到,她将她的名字放在她的额上。在约翰的时代,娼妓将她们的名字写在额上(注二)。她自己的名字是:“大巴比伦,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启17:5)

  我们已经熟习巴比伦是古代帝国的名字。这个词与“巴别塔”的“巴别”是出于同一个字。在古代的中东,有几个巴别塔,它们的一些废墟今天还在。每一个巴别塔都代表一个异教崇拜的高潮。巴别的原意为“神的门”。 巴别塔是一个出名的拜神的地方──人造的拜神的地方。

  在第一个巴别塔建造的时候,有一天,建造的人因忽然有了说方言的恩赐而惶乱了。他们突然发现互相用不同的语言说话。因为他们不再能够彼此交谈,巴别一词就有了一种新的反面的意义。它的意思变成了“混乱”。(创11:1-9)

  巴比伦淫妇认为自己是到上帝那里去的一扇门,是唯一去到上帝那里去的一扇门。她许多世纪以来正式的拉丁文教义是“ecclesiam non salus est”,意为“教会之外,没有拯救。”但是,显然在上帝眼中,她是一个混乱的地方。她的教训,是误导人的真理与误谬的混杂物,为人造成大混乱。

  她教导人说,审判是在基督复临之时,但是罪人一死就被下在地狱。她教导人说,上帝就是爱,但是却要罪人永永远远在火中受痛苦。她教导人说,圣经是上帝的话,但是当教会会议的决议与圣经相抵触之时,她就说,他们比圣经更清楚并赋有权威。她教导人说,上帝十条诫命的全部,人都当遵守,但是在她的要理问答中,她却除去了第二条诫命叫人不拜偶像的禁令,更改了安息日的诫命,用星期日的假日,代替了安息日作为上帝的圣日。

  淫妇之母──在她额上,这位淫妇称自己为:“大巴比伦,淫妇之母”。 天主教会早就认为自己是母教会。从某种意义看,她这样看自己也是对的,因为许多子教会是从她而出。说来可悲,从这些子教会最坏的方面看,她们也显示出“淫妇”的倾向。

  女儿不是生出来就是作淫妇的。她们作淫妇是自己选择的。她们没有出嫁,就用母亲的名字。我们所说的作淫妇的女儿,也像她们的母亲一样,称为巴比伦。

  在我们继续研究之前,让我们记得,但以理书与启示录倾向于专讲述受逼迫的子民与施行逼迫的教会与国家。因此,它们强调教会与国家最坏的一面,作为对信徒的警告。

  例外的情形是,启示录二章十九节讲到天主教会对社会所作的美好的贡献──也讲的不错,因为在中世纪,在西方,天主教会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学校与医院。她也帮助保持了人对上帝及祂儿子耶稣的知识。

  为了我们,但以理与启示录书早就警告我们说,这幅图画还有另一个较黑暗的一面。罗马天主教会的特征是(1)反对上帝的诫命,(2)否认基督在天上圣所的服务或使之暗昧不明,(3)逼迫上帝最忠心的子民。

  罗马天主教会从其开端就已多少显露了这三种特征。在另一方面,主要的基督教教会出现时,都是抱着要比母教会更好的决心。

  路得会的创始人路德马丁,重新发现了上帝真理的三大支柱:“因信称义”,“只有圣经是最终的权威”,及“信徒的祭司身分”。公理会及长老会的加尔文约翰,再一次学到,决定我们是否得救,不是神父或圣徒。循理会及拿撒勒人会的卫斯理约翰,重新发现了“白白的恩典”,发现救恩不是只赐给少数上帝预先拣选的人(圣奥古斯丁所认为的),而是凡相信的人都可以白白地得着。浸信会重新发现了信徒的浸礼,意思是,人在未了解及相信教会所教导的真理之前,不该成为教友。

  每一个主要的基督教教会出现之时都发射出上帝奇妙的真理重新恢复时的亮光。今天所有的基督徒,都该感谢这些教会创始人的伟大发现。当然我们也该感谢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所保存的真理。

  可悲的是,在一八四零年代,在美国宗教大复兴,及伟大的复临觉醒高峰之时,美国多数基督教会领袖拒绝了启示录十四章六至十二节的三天使信息。他们如此行时,(1)忽视了,或甚至反对上帝十诫中的安息日;(2)否认了基督在天上圣所的至圣所中新的审判工作。因此,他们常常在书籍刊物上,在电视及无线电广播里,粗鲁地攻击忠心遵守安息日的基督徒。当启示录十三章的预言应验之时,这些与其它像他们一样的教派,都可能与国家政府联合,对守安息日的人进行残酷的抵制,及科以死刑。

  祂会“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在额上受一个印记。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启13:17)

  你是否置身在巴比伦之中?今天许多美好的基督徒,是在天主教会及基督教会之中。他们爱上帝,热望事奉祂。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巴比伦的一分子。他们还没有关心到,他们的教会故意反对十诫中的一条或多条,以及他们的教牧人员轻视了基督在天上的新工作,或使之暗昧不明。

  这就是基督今天,末时,发出警告的缘故。祂要祂在每一个背道的团体中善心的子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警觉到他们的危险,就是参与巴比伦最后犯罪及分受她可怕灾殃的危险。祂要他们立刻从巴比伦出来,祂关心他们。

  “我的民哪,要从巴比伦出来,”祂说(启18:4),并准备好去上帝宝座那里歌唱。

II.从巴比伦出来──并歌唱!

  接受基督需要一些代价。耶稣承认这一点。祂说,人选择跟随祂时,要“背起他的十字架。”(太16:24)

  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充满了生命,但惧怕他们的友伴,只想到代价,只想到他们个人的十字架。

  这是不幸。因为耶稣在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五节也说:“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那为基督被鞭打,被石头打,被监禁的保罗能够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

  启示录十八章显明,拒绝接受基督为我们人生的计划,最终所花费的代价,比跟随祂的大得多。

  在基督复临时,不会有犹豫不决的中间立场。那时只有两边,成熟的子粒,或成熟的葡萄(启14:14-20),有上帝的印记或兽的印记的人,赞美基督或躲避祂的人。

  关于巴比伦的七首歌──在有关巴比伦的七首歌中(18:1-19:10),有两边:那些选择留在巴比伦与那些选择从巴比伦出来的人。那些留在里面的,唱三首哀歌,那些出来的则在上帝宝座周围唱哈利路亚。

  当你第一次读它们时,这七首歌或不像歌。但是,它们是以希伯来文诗的体裁写的,像诗篇一样,那就是说,是要唱的。那最后的诗(19:1-8),无疑的是一首歌。它是亨德尔“哈利路亚”合唱曲的基础。其它的一些你或者认为适合西方乡下的歌手唱,用吉他伴奏,传讲信息。但在现在的情况,用的是轻便的竖琴。

  这七首歌,是以交错的结构排列。我们或正希望是这样。

  中间的三首歌是地上的声音──君王,航海的,商人的声音为大城的被毁喊着说:〞哀哉!哀哉!〞。前两首歌,及最后的两首歌是天上的声音所唱。这两组成对的后面的一首,都叫我们看上帝的子民。这些歌可以排列成这样:

  A 天使的大声:“巴比伦倾倒了!”
   B 天上的声音:“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
    C 君王的哀歌:“哀哉!哀哉!” 
    C′商人的哀歌:“哀哉!哀哉!”
    C〞航海者的哀歌:“哀哉!哀哉!”

  A′大力天使的声音:“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地被扔下去!”
   B′天上的声音:上帝的子民因巴比伦倾倒而欢乐。

  以旧约圣经语言为基础的歌──正如启示录其它的地方一样,这里的语言大量采用了旧约圣经的语言。

  “巴比伦倾倒了”(启18:2),出自讲述古巴比伦被击败的赛21:9节及耶51:8节。“因她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启18:7)是用赛47:8节的话:“你心中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我必不致寡居,也不遭丧子之事。”

  “弹琴、作乐、吹笛、吹号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启18:22)与结26:13节讲到另外一个罪恶的城市推罗的情形相类似。“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启18:4)是用耶51:6,45节中论到古巴比伦的话。

  许多古时类似的信息可以列举出来。但是这七首歌的信息,却是与圣经中任何的经文同样的适切,与不过时。因为凡背起十字架跟随耶稣的人,这七首歌的信息,乃是“适切,动人心弦,鼓励人,及真实的”(注三)。对那些还没有离开巴比伦的人,它是十分急迫的。

  1.天使的歌照亮全世界──这七首歌的第一首是来自一个有大权柄的天使的声音。他用他的荣耀使全地发光。他强调说:“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启18:1,2)

  这个天使是谁?他的荣耀是什么?

  我们已熟知“天使”一词意为“信使”,并常是人担任。七教会的七个使者,启示录十四章的三个天使,甚至第七章盖印的天使,都代表接受委派传上帝信息的基督徒。

  “荣耀”译自希腊文doxa, 用在人身上时,它是指那彰显在人身上的上帝的品德。当摩西求上帝彰显祂的荣耀时,上帝宣告祂的名说:“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34:6,7)有关上帝最荣耀的事是,祂永远对人仁慈的圣德。

  末时,上帝将祂的名,就是祂的品格,祂的荣耀,写在人的额上。因此,启示录十八章第一位天使乃是象征末时上帝的子民,无论男女老幼,其生活,言行,真实的信心,在他们家中,邻里,学校,及工作场所,都是一种荣耀。

  圣灵在基督徒身上生产出圣灵的果子(加5:22,23)“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些都是上帝自己品格的写照。新约(耶31:33,34;结36:27)应许,圣灵会将上帝的律法写在我们心上,就是那顺从上帝的爱的律法,及对他人无私服务的律法,就是祂那归结于遵守真安息日的真实圣洁的律法。当最后的时刻就要过去,上帝的灵会使这些果子成熟。它将祂美好的品格永远地印在祂的子民身上。上帝用这种方式,产生出一批子民,他们的日常生活,及甜美感人的见证,使大地为上帝的荣耀所照亮。

  2.“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启示录十八章中第二首歌,不是出自天使,而是出自天上的声音。它称上帝的子民为“我的民”(18:4)。这是羔羊的声音。它呼召“我的民”,从巴比伦出来。

  上帝竟有祂的百姓在巴比伦,似乎使人感到惊奇。巴比伦已经描写是个淫妇,是鬼魔的巢穴。在我们所研究的这首歌中,巴比伦已是罪恶滔天。(5节)

  但以理与启示录为了提出某一点,常强调教会与政府不好的一面。此时巴比伦在启示录中代表一切自称敬拜上帝,但是拒绝顺从清楚亮光的宗教。

  但是在巴比伦里面,有许多好心的人,他们的乐观及温柔,使他们还没有觉察到他们周围尽是罪恶的景况。上帝未谴责他们宽阔的心胸。借着要他们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4节)祂显明了,祂还没有叫他们为他们团体的罪负责。那些罪,他们还多半不知道。

  但是要改变及作清楚决定的时间已经来到。基督用严厉的话警告他们,他们已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之中。他们现在必须大胆地指出罪恶,从巴比伦出来。在巴比伦之外,他们将找到一批余民,度清洁奉献的生活,遵守上帝的圣安息日,并留意寻找机会,帮助他们的邻居,表现出,借着上帝的帮助,上帝的诫命是可以遵守的。(启12:17)

  那仍然是一般宗教团体的上帝的子民,基督亲自呼召他们,放弃他们现在的宗教团体的会籍(礼貌地),勇敢地加入这另一个妇人其余儿女的团体,就是那遵守上帝诫命,及耶稣真道的团体。

  选择在乎我们。但是这项选择是我们慎重的选择。我们的救主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

  极端严肃的景况──“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祂说:“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因她的罪恶滔天;”(启18:4,5)那原先的巴比伦是巴比塔,用日晒的砖建成,想要高过世上可能有的洪水。巴比伦的罪,在末时,像砖一般。上帝说:“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他又要被火烧尽了,因为审判他的主上帝大有能力。”(第八节)

  那前面的歌描写巴比伦“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第2节)对一个宗教团体,还有什么比这严重的控告呢?

  末时巴比伦的罪是巴比伦最坏的罪,因为它是在最清楚的证据之下犯的罪。当我们最清楚知道什么是对的之时,罪也最深。“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惟有那不知道的,做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12:47,48;约9:41)

  在末时结束之时,(1)有关上帝爱的律法及安息日圣洁的知识,(2)有关基督在天上圣所赎罪审判工作的知识,(3)压迫信靠真理之人的罪恶,会传播给所有活着的人。那时背叛就诚然是罪了。

  出来及和好──在审判及赎罪日(AT-ONE-MENT 和好),筛选及洁净的双重工作在进行中。在天上,这基督复临之前的审判,是从生命册除去那些在历代以来自称属于上帝,但是却未选择在品行上表现出来的人。在地上,活着的人,正从巴比伦出来,选择完全为上帝而活。基督正教导我们有关安息日的真理,帮助我们进入完全顺从诫命的生活。

  当这双重的工作完成,生命册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一个内心相信上帝,并无私地爱人的信徒。这项审判会将伪善者筛选出去,而赎罪则会聚集一批真诚的信徒进入一种特别的团契中。

  说来可悲,在巴比伦中大多数的人,都不认为这些警告是给他们的。他们相信那蛇的谎言说:“你不必,或不应该,或不能够遵守上帝的律法。”因她(巴比伦)心里说:“我坐了皇后的位,并不是寡妇,决不至于悲哀。”(启18:7)

  违犯安息日如同在伊甸园吃禁果一样,以为是件小事,甚至是件好事。 那所涉及的对创造主及救赎主忠诚的问题,却认为不是问题。

  3,4,5,三首哀歌──我们已在前面看明,末时地上的君王,在最终热心逼迫真实崇拜上帝的人时,都支持那兽,但以后转过来恨恶那淫妇。现在在十八章中,我们注意到,当君王,商人,航海的喊着说:“哀哉!哀哉!比伦大城,坚固的城啊,”他们“远远地站着”,与她保持距离。(启18:9)。

  他们在哀悼,但是并不是在哀悼她的罪,或他们成为她共犯的罪。地上的君王哀悼她的惩罚忽然临到。“一时之间你的形罚就来到了。”(18:9)商人们,及航海者哀悼这么多的商品被毁灭,因为他们“借着她发了财”(15,19节)。没有一个王,一个商人,或航海者,讲到任何关乎她的罪,她里面的鬼魔,或“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24节)

  或者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航海者在二十节中所说怨恨的话:

  “天哪,众圣徒、众使徒、众先知啊,
    你们都要因她欢喜,
     因为上帝已经在她身上伸了你们的冤。”

  这经文的意思是,巴比伦许多世纪中曾对上帝的圣徒,使徒,先知, 作冤屈的定罪。她将圣徒开除教会,交给国家杀害。她曾作假见证陷害先知与使徒,禁止一般人民阅读圣经,高举神学家及教会会议的意见,超乎圣经的权威。她冤屈地将圣徒,使徒,与先知定罪。

  但是在一八四四年开始了最后审判的第一阶段。巴比伦──但以理书第七章的小角,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二章中的不法的人,并真正的圣徒,一切在各世代自称敬拜上帝的人,到了约翰所见异象作这项宣告之时,都接受检查。巴比伦被发现冤曲地定了圣徒,使徒,及先知的罪。上帝判定她的判定是欺压人,定罪她的定罪,并为受欺压的伸冤。那些假证人加给上帝子民身上的定罪,上帝现在加在假证人身上。

  旧约圣经建立了一个这样的原则。学者称它是申命记十九章十六至十九节的“凶恶的见证”。当一个人控告另一个人,两个人都带到审判台前时,若是发现原告作了虚假,恶意的控告,审判官就必须“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康德教授说:

  “巴比伦曾恶意控告殉道者,使他们丧命,但是,案情已经带到‘耶和华面前’,带到了最高上诉法院,那里的审断是真实公义的。在那里巴比伦发现犯了假见证罪,因此上帝向她要受害者的命,要她受她加在他们身上的刑罚。”(注四)

  6.大能天使的歌──自从启示开始之后,约翰看的时候,那景象突然改变了这么多次。一个大能的天使出现(启18:21)。试想一想一个普通天使的能力,这一位天使是什么样子呢?在他的手中有一个磨石,一块轮子状的石头,若是普通人是拿不起的。他的手大力一挥,就将石头投入海中。当它落下时溅起大量水花,他用坚定的声音宣布说:“巴比伦大城也必这样猛力的被扔下去,决不能再见了。”

  约翰的思想必然回到了但以理的时代,西莱雅站在古时巴比伦伯拉大河河岸,从书卷中读耶利米书五十一章预言巴比伦城厄运的预言,将书卷卷起,在上面系上一块石头,将它拋在河中。情况相似,但是磨石与石头有什么不同呢?情况相似,但是那位于中东,当时统治世界,占地只一平方英哩左右的古巴比伦,与代表末时世界一切虚假宗教的现代巴比伦有着什么不同呢?

  情况相似,但是在尼布甲尼撒掳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几万犹太人,与现代“先知和圣徒,并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之间,又构成了什么样的对比呢?(启18:24)

  情况相似,但是在那天晚上,伯拉大河干涸,古列王的军队开进那古城,杀了伯沙撒王,解放了犹太人,与全世界对巴比伦的支持干涸,日出之地的众王攻击那些误导人的宗教领袖,以及基督显现,领着天军,除灭那些君王,富户,商人,及不肯接受祂的人,并拯救了成千上万宁愿丧失性命也不肯违背上帝良善平安律法的真实的圣徒之间,又有着何种的对比呢!

  7.天上欢乐的歌──另有一个对比。约翰在远超乎地上的君王,商人,航海者及远超乎巴比伦所冒的烟之上,听见“好象群众在天上大声说:

  哈利路亚(就是要赞美耶和华的意思)!
   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上帝!
  祂的判断是真实公义的;
   因祂判断了那用淫行败坏世界的大淫妇,
    并且向淫妇讨流仆人血的罪,给他们伸冤。”(启19:1,2)

  约翰抬起头来看声音来自何方。那天上的诗班重复那主题说:

(3) “哈利路亚!
   烧淫妇的烟往上冒,
   直到永永远远。”(第三节)

  哈利路亚是希伯来文。它的意思是“赞美耶和华”那些圣徒正因那大城被火烧而在赞美上帝。他们的欢乐与君王,商人,及航海者的悲哀构成了对比。我们可了解他们的喜乐。但是对吗?上帝喜欢在施刑之时他们欢喜吗? 那二十四位长老,甚至那四活物,都认为对。“他们俯伏敬拜上帝,说:‘阿们!哈利路亚!’”(4节)

  但是当巴比伦大城被火焚烧之时,上帝对他们的兴奋之情感觉如何呢?约翰等了不久就发现了:“有声音从宝座出来说”:

  “上帝的众仆人哪,
   凡敬畏祂的,无论大小,
   都要赞美我们的上帝!”(5节)

  似乎有一位诗班领唱在请会众加入诗班一起唱副歌。结果十分戏剧化。“我听见好象群众的声音,众水的声音,大雷的声音,说”:

  “哈利路亚!
   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6节)

  因此上帝喜欢我们在罪恶被根除之时喜乐。上帝不愿罪人受罚,但热望罪人悔改。“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结33:11)祂“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

  但若是人坚持犯罪,──那就是说,若是他们继续欺侮他的邻居,压迫穷人,使地污染,上帝就毫无选择,只有根除罪恶之时,将他们一起除灭。祂决心要保护无罪之人的安全与快乐。

  从宝座有声音鼓励圣徒,及天使因那共同的敌人被除灭而赞美祂。

  羔羊的婚娶──但是在约翰所见的异象中,还有比巴比伦焚烧更值得歌唱的。那叫他们赞美的声音继续说:

  “我们要欢喜快乐,
   将荣耀归给祂。
   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
   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
   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
   (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第7,8节)

  当那此起彼落的歌声终于消失之时,那位掌管七灾,一直陪伴约翰的天使热心的说:“你要写上: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第9节)

  英国王子查理与王妃黛安娜的婚礼,收到邀请的人只有两千五百人。有多么多的人都想收到邀请啊!但是在羔羊婚礼之后的婚筵,我们都被邀请。“圣灵和新妇都说:‘来!’”(启22:17)

  在启示录用为象征虚假宗教的巴比伦,一度曾是一个真实的城。羔羊的妻,新耶路撒冷,也是一座真实的城,在启示录中用为象征那选择信靠上帝,并以诚实,爱心,圣洁,事奉祂之人的整体。她的细麻布结婚礼服代表“圣徒所行的义。”

  基督在查案审判结束,当祂从亘古常在者得了“荣耀,权柄,国度之时”,娶了新耶路撒冷为妻(见但7:14)。这审判日或称赎罪日,已经洁净了祂的教会,充满了因信而有的义,完全忠于祂的盼望。“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

  那国度就是“新娘”,就是圣城。新耶路撒冷代表基督徒的国度,如同伦敦代表不列颠帝国一样。那在城中有家的个别的信徒,在婚筵中被称为宾客。

  天上的婚礼一完成,耶稣就回到地上接祂的子民去赴婚筵,领他们去坐席。祂欢喜地穿上围裙,服事祂的仆人(路12:35-37)。天与地都惊奇罢,当得胜者人子基督,在云中,从亘古常在者领受祂的国度时,祂让我们快乐地庆祝。

  这对圣徒们将是一个何等动人的景象。这该是一个何等快乐使人谦卑的经验啊!诚然,“凡被请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

  约翰要拜那位天使──天上诗班的华丽,及婚筵那不可抹灭的景象,使约翰一时神智迷糊了。他一时认识不清,就冲动地认为他的天使向导是他崇拜的对象。“我就俯伏在他脚前要拜他,”他说。(启19:10)

  但是那位天使阻止他,急忙说:“千万不可!我和你,并你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同是作仆人的,你要敬拜上帝。因为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启19:10)

  关于巴比伦的七首歌能带给我们勇气。你务必使你家中的人都知道这些歌。它们显明上帝看顾,为我们的冤屈平反。祂关心我们,邀请我们参加婚筵,祂关心我们,警告我们巴比伦就要倾倒,祂关心我们,对我们说“来!”耶稣叫我们离开巴比伦,去更亲近祂,与祂合一。

  但是,祂叫我们与那我们觉得在其中感到自在的宗教团体分离可能显得是背起十字架。但是它岂不是全为了我们的益处吗?历史的顶点已经接近。那些拒绝呼召的人,不久就会因他们的犹疑悲伤,但是那些不管看来要付出什么代价都愿顺从的人,不久就要与羔羊一同在上帝宝座周围歌唱。

  从巴比伦出来罢,出来歌唱!


有趣的参考研读资料

In Ellen White, The Triumph of God's Love:
〞God's Final Message" p.527


问题解答

  1.兽,淫妇,七头,十角,是什么?──我们曾在前面讲到,启示录十七章中包含着一个困惑人的谜,它讲到“那先前有,如今没有,将要从无底 坑里上来,又要归于沉沦”的兽,它是“第八位”但又“和那七位同列”,“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它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一位还没有来到。”(8,11,9,10节)

  至于那十角,它们“就是十王;他们还没有得国,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与王一样。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那十角与兽必恨这淫妇,使他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12-14,16节)

  人会受试探叹息说:“不可能。”但是第十七章与启示录其它的各章一样,都同样是耶稣基督的启示(启1:1)。读的人是有福的(1:3)。我们应该努力去了解它。

  诚然,我们可能发现答案比我们所想的简单得多。

  各种解释──过去已有许多对这个谜的解释提出来,其中一个对七头的解释,在开始处就列出一个罗马皇帝的表,作为罗马帝国的头。亚古士督,提庇留,革老丢,卡尼古拉,尼罗等。另一个解释提出了罗马相继而有的各种政体,共和,议会政治,三头政治、十人团,等等。还有别的解释,提出七个末时的教皇,以之为罗马天主教会的七个头。

  在耶利米书五十一章二十四,二十五节,及但以理书二章三十五,四十 四,四十五节中,一座山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将这样的观念放在心中之后,我们谜语许多解释中一个最简单的解释,认为这七头,就是从写启示录的约翰的时代所见的七个逼迫的权势。

  在这项解释中,那已经倾倒(在约翰的时代之前)的五个头(或山,或王),乃是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与希腊。那现在还在的头是罗马帝国,那一位还没有来到的,则认为是罗马天主教会。这罗马天主教会在许多方面像一个国家。她在约翰时代还没有得势。埃及,尤其是亚述,在旧约时代,乃是上帝子民的敌人。其它国家则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至于那十王的十角,在这项解释中被视为欧洲的国家,这些国家,在约翰的时代,还不存在。他们施行统治的那“一时”就是在1260的预言时期。这项解释,许多地方解释得很好。

  还有另外一个相当简单的解释,但是这一个解释,是以末时角度去看这个谜,不是从约翰的时代看。它看那五个倾倒的头是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及罗马教会。那第六个头(末时)是受伤的罗马天主教会。不久将有第七位来,就是复兴的罗马教会。那十王与兽一同施行统治的“一时”,乃是指末时一个极短的时期,他们使用强烈的独裁手段帮助那兽恢复残忍的逼迫。下面的图表将这整个解释列出来。

七头十角
七头 十角


五个已经倾倒

1.巴比伦
2.波斯
3.希腊
4.罗马帝国
5.罗马天主教会

一个还在

6.受伤的罗马教会

一个还没有来到

7.复兴的罗马教会
8.兽(包括一切罗马教会型施行逼迫的政府)

欧洲的众王国

再度无王冕:民主

新权势:独裁者

异象的时候是审判的时刻,在1260日及2300日预言结束时,1798/1844年开始的末时

  三个基本问题──当我们尝试要了解这个谜之时,我们应该问三个基本问题:(1)我们当从何种时间的架构上去了解它?(2)我们是否要用任何在研究但以理书,启示录书时所见过的逼迫的权势?(3)采用预言中语言字面的意思或是用其配合性的含意?让我们来一个一个地看这些问题。

  1.时间的架构──启21:9,10节,讲到一位天使邀请约翰看圣城从天而降,这个邀请诚然使约翰的心思转到千禧年尾。同样地,在启示录十七章的起始之处,也有一位天使邀请约翰来看那大淫妇所受的刑罚。这个邀请将他的心思转到末时的开始。

  因此启示录十七章岂不应该从1798/1844年及其之后的末时及审判时期去看?这是但以理书第七章审判景象的时间架构,是启示录第十章打开小书卷的时间架构,及启示录十四章六,七节第一位天使信息“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的时间架构。我们常提醒我们自己,我们的谜所在的启示录的后半部,几乎全是关乎末时。

  2.诸帝国──同样地我们也不愿意在但以理书及启示录书其余部分所提到的国家之外,再加上别的国家。但以理书的预言是我们解释启示录的钥匙。但以理给我们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及罗马天主教会,但一点也没有提到埃及与亚述。启示录十七章中的兽,与十三章中豹体的兽,是同一个兽。这两头兽都站在水中,都有七头十角。在十二,十三,十七章,有四个象征性的兽──龙,角如羔羊的兽,豹体海中的兽,朱红色海中的兽。但是启示录十六章十三节与二十章十节讲到它们只是三个兽。龙(魔鬼),“假先知”(脚如羔羊的兽)及那兽(并非诸兽)。

  那龙与兽都有七头十角,代表同一个政教联合逼迫的精神(政教联合的逼迫是启示录的一项主要关切之点)。它们的七头使我们注意到施行逼迫政府的同一的七个次序。但是虽然,(a)那龙使人特别注意非基督教的逼迫,及(b)那兽使人注意古时天主教会形态的逼迫,(c)那角如羔羊的兽则令人注意,末时的基督教会最后将堕入像龙,像兽那种施行逼迫的精神。

  至于那兽自己的两个阶段,它豹体的阶段(第十三章)使人注意到中世纪的逼迫;其朱红色的阶段(十七章)先令人注意审判开始时它的弱点,以后令人注意,在基督复临之前,它那古代天主教会式逼迫势力短暂戏剧性的复苏。

  3.语言──第三个对头,角,淫妇,与兽的解释原则是,这些十七章中的一些语言,乃是配合性的。我们在第八节中读到那兽“如今没有”,但是虽然我们听见天使这样告诉我们,但我们仍然从约翰的眼看见那兽。我们可以看见它站在水中,那大淫妇骑在它身上。

  同样的,十二节中的十王,说还没有得国,但是在第一,二节中,他们已经以帝王的身分与她行淫。那位天使说:“我将……大淫妇……指给你看。地上的君王与他行淫,”这样,他们曾有过帝王的权势。在第十三章中,我们看见他们在1260年预言期间,曾戴过冠冕。再过不久,他们要再得到君王的权柄(无疑地是集权的国家),“一时”与那兽一同作王(12节)。在此时期,他们要与羔羊争战(14节),并转过来攻击淫妇(16节)。

  因此“如今不在”的兽,与它过去的情形相比,也与它将来的情形相比。诸王的情形也是如此。以某种情况说,与其将来虽然短暂但广大集权,施行逼迫的统治相比,这些王可说还没有开始统治。

  第八位,他也和第七位同列──“那第八位兽,也和第七位同列”又是什么意思呢?(11节)

  让我们不要使问题变得太难。那兽并非第八个头。它是一头兽,而那七个头都属于那兽。

  当我们将七个数目加起来,就得到总数,就是第八个数。但是这第八个数属于第七个。它是其它数目的和,是同一的本质。

  当那兽的头受了死伤,那兽的整体就受到危急的伤害。当死伤医好之时,那兽全身也都医好了。(启13:3,12,14)

  在那兽重病时,那个与它竞争的角如羔羊的兽,就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位置。那兽似乎要永久在台上。但却没有。其实,那位角如羔羊的兽不久就服事那兽,要帮助它回到舞台。那兽医好了,升到权势的巅峰,如同第七位兽所表征的。

  现在应用我们的三项原则,我们就看见,在这七头之中,那已经倾倒的五位,是我们所熟习的:(1)巴比伦,(2)波斯,(3)希腊,(4)罗马帝国,(5)罗马教会。在那异象所指的时候(1798/1844年开始的审判时期),罗马教会正忍受死伤所引起的重病。因此,我们现在正住在第六个头的时期。 (6)受伤的罗马教会──前所未有的政教分离的时期。那最后的头是:(7)复兴的罗马教会──它复兴之时,这整个的兽(第八位)会到达它的最高点。那一度代表欧洲不肯容忍不同信仰之欧洲国家的“十角”,现在变得有容忍的民主,但终归变得粗暴不容忍的集权国家。

  兽与淫妇──我们已经说过,约翰所见的兽与淫妇,代表政教的分离。这项想法可由十三章中的豹体的兽及十七章中我们所研究的朱红色兽之间最重大区别而获得证实。十七章中的兽有大淫妇骑在它的背上。教会(那淫妇)及政府(那兽),虽然有着关联,但现在看起来则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中世纪的教会与欧洲的国家,许多世纪以来,都如此彼此关心,彼此支持,可以用一个单一的表号,豹体的兽,就能代表。历史学家都认为中世纪的历史,实际就是教会历史。

  在那1260年预言时期多数的时期中,君王与王子偶而会在政治上反对教皇,但他们大多数都忠于教皇所加诸的神学信仰。但是,如我们所见的,在一七九八年左右,一个全新的观念出现了。教会与政府在一种共和的环境之中彼此分开。部分由于这项观念,天主教会受到了表面的死伤(启13:3),美国则因而爬升至世界强权的地位。

  那位天使是将约翰带到旷野。我们记得,第十二章的女人,上帝的真教会曾有过1260年旷野的经验。当她受逼迫之时,由上帝养活她。但是现在这混乱的教会,这个十七章的淫妇,在末时,当上帝审判她施行逼迫的罪时,也有了一次旷野的经验。

  这位淫妇,虽然身在旷野中,却为自己预备了奢侈的装饰。她穿著紫色与朱红色衣服(在约翰的时代,是皇家贵重的染料),并“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但是她精美的珠宝与那真母亲日光的袍子及星光的冠冕相比,则显得十分俗气。(见启12:1)

  那位淫妇“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约翰说:“我又看见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和为耶稣作见证之人的血。”(启17:4,6)

  这些讲到她流人血及淫乱的话,出自旧约圣经讲到尼尼微的话。“祸哉!这流人血的城,充满谎诈和强暴……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惯行邪术,藉淫行诱惑列国,用邪术诱惑(原文是卖)多族。”(鸿3:4)我们已习惯于称罗马天主教会为巴比伦。尼尼微乃是亚述帝国的首都,是古代所有强权中流人血最多的城。

  中世纪罗马教会这个淫妇,借着与政府联合强迫人在死亡的威胁之下接受她错误的道理而犯了淫行。她的逼迫残忍。但是当约翰看见她骑在兽的背上,她逼迫的权力一时衰退。她在政教分离的情况下,受到限制。

  但是虽然那兽与那淫妇看来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但在品格上,实际是二而一的。二者之间,道德低落的情形不相上下。二者都是朱红色。二者都要求不二的忠诚,并且,一有机会,二者都施行残酷的逼迫。他们最后猛烈的战争是一场两败俱伤的硬战。

  撒但的“合一”(at-one-ment)──在我们所讨论的这段经文之中(启17:13,14),十王都将他们的权力给那兽。在那段讲到角如羔羊的兽或假先知的经文中(启17:11-17),那象征美国,两角如羔羊的兽,说服世上每个人,为兽造像并拜它。在论到哈米吉多顿的经文之中(启16:13,14),那龙,那兽,及假先知(竭力促成兽再回来)差遣鬼魔,使全世界的王聚集。

  在这三个圣经段落中,我们有一个从不同角度去看的同样的世界性的发展,那就是在美国的影响之下所推动的宗教逼迫在全世界的响应。

  当我们第一次在但以理书第七章中见到那十角时,他们代表欧洲诸国。但是在启示录十七章十二节中,它们在末时出现,像启示录十六章十四节一样,是代表普天下的诸王。罗马天主教会,一度也曾局限在欧洲,但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它却散布得十分广阔。

  在一七九八年之前,在工业革命,美国与法国革命之前,在西方思想在普世流行之前,一些但以理及启示录的预言多只能用在欧洲及中东。但是现在,一些预言却能作普遍的应用。

  这是与我们最先在本书上卷所讲的基本原则相合的。圣经预言喜欢选择只讲到那些有上帝子民存在的宗教与政治团体,因为预言所关心的,常是上帝子民受逼迫,并因为上帝的子民拥有圣经,可从其中所默示的教训获益。在末时,福音传到天下各处,每个国家都有上帝的子民,因此圣经预言也讲到普天下的万国。

  启示录十三章那角如羔羊的兽劝说普世的人所作的,是违犯上帝诫命的,比如,订出另一个崇拜的日子,并以经济惩罚及死刑为其后盾。抵抗的人发现自己不能作买卖,许多人并被钉死罪。这种情况也在十七章中提到,那时,那兽聚集普天下的王与羔羊争战。

  那兽,现在戏剧式地,恶魔式地以它的第七个头,及所有的角为代表,乃是所谓地球村,世界大同思想的撒但方式的实现。此处是基督赎罪(人与上帝合一的atonement)之魔鬼的膺品。这里是整个人类,上帝的圣徒除外,团结一致,全心地攻击救主。

  无怪乎,那图谋这项大恶的兽,被描写为从无底坑上来,并继续走向灭绝之路。(8节)

  当然,这恶谋完全失败。“羔羊必胜过他们,”(14节)拯救上帝忠心的信徒,乃是但以理书及启示录书的重要的主题之一。上帝看顾!

  上帝忠实的子民,无论老幼,已选择从每一个“淫妇”的团体出来。他们团结一致,忠于羔羊。他们安全地经过每一样对他们的攻击,在基督复临时,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6-18)。

  他们在完全的挫折感中,认识到他们已完全被误导,丧失了得永生的机会。这属世界的群众就转而猛烈地攻击他们的宗教领袖。他们用火将那淫妇“烧尽”。

  但是那兽及假先知本身也活活地被扔进火湖里。每一个在地上还活着的人(未提到云中与主相遇的人),都被杀害。(启19:20)

  那时千禧年就会开始(启20章)。


注一:G. B. Caird, A Comme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the Divine, ed. Henry Chadwick, Harper's New Testament Comentaries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66) p.220

注二:Carl Schneider, "Metopon, " Gerhard Kittell and Gerhard Friedrich,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tr, and ed, Geoffrey W. Bromiley, 9 vols. (Grand Rapids, Mich., :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64-1974), 4:637

注三:Edwin R. Thiele, Outline Studies in Revelation (Angwin, Calif:the auther, n.d.). p.264.

注四:Kenneth A. Strand, "Two Aspects of Babylon's Judgment Portrayed in Revelation 18, " Andrews University Seminary Studies 20(Spring 1982):53-60, Compare Caird, Revelation, pp. 229-230.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