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圣经启示文学的神学意义
一、上帝掌管历史 这些神圣的启示掀开了那限制我们看清现实的幔子。它揭示了一个经常与人类世界相交的属天世界。这些启示描绘出一幅上帝的奇观,祂的存在和主权是永恒的,祂的智慧是无法测度的,祂的能力是绝对的,祂的恩典是无与伦比的,祂的旨意是要使人获得最大的益处。因为祂从起初就知道末后的事,人类就能将现在与将来都托付给祂。启示文学中的上帝不是一位掌管着灰白的过去或遥远的将来,漫不经心的、不可预知的地主;祂是“现时”历史的主。信徒可以完全确信上帝掌控着今日的生命。 圣经启示文学向我们显露了上天生灵的世界。天使受差遣推进上帝的计划,教导与保护人类。但是鬼魔也定意要阻挠上帝的旨意。 圣经启示文学肯定了上帝对事态发展的掌控。人间权势兴衰的有序排列预示着,这终究是一个受管理的宇宙。启示文学的历史不受地理、国籍、种族的限制,因为上帝的旨意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全部,包括了上天的与地上的世界。 圣经启示文学追溯神圣历史的顺序,并将其焦点特别放在末日。它显明这世界的发展过程已经预定,因此,是在上帝的管理之下。上帝的手掌管着万事,任何事都无法阻挡其旨意的最终实现。 历史已经被丈量,因此《启示录》的读者与听众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找到其世代所处的位置。因为还没有应验的事已没有多少了,现代的读者被提醒,时间已所剩无几了。圣经启示文学如此描绘出一条在过去与末世之间的道路,敬虔的人沿着这条路奔向天国。他们因为已经经过的路标而确信这条路必能带他们到达目的地。 圣经启示文学提供了一种使人超越今世之痛苦与挣扎的含义。虽然冲突与逼迫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加深,但启示文学将异教统治的权势相对化。不论外表看起来如何,行走天路的人并非任由他们的同胞或机遇的偶然力量所摆布。盼望代替了绝望与压迫,平安与喜乐的神旨最终获胜。上帝掌控历史的确据使恶不能得逞。虽然恶的破坏似乎比比皆是,但它终必被无情地去除。 圣经启示文学接受人间政府的合法性。君王与王国转瞬消失,他们的胜利与威胁也是如此。他们在其指定的时间兴衰。但他们最终必须让位给上帝的国。上帝统管并审判人间的事务。启示文学没有拒绝人间的权势,而是将它们包括在上帝的眷顾之下。相当有趣的是,启示文学也教导说,对上帝的忠心并不与对帝王的服务相冲突。实际上,神圣主宰的忠心是成功地服侍人间之主的基础。 圣经启示文学宣称,人类生活在审判之下。没有人能逃避个人交帐的时刻。当耶稣再来时,祂会带着祂的报赏而来,“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22:12)。虽然个人无法改变神恩所预定的历史进程,但他们现在可以选择成为祂国度的一份子,将来与祂的国度一同得胜。审判既可以在现在澄清道德价值,也可以在那时显明人的选择与命运。 圣经启示文学证实了耶稣所说的,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其教会的预言。《启示录》的作者宣告说,上帝已在基督的死中获得了胜利(启12:10,11)。目前,上帝的子民正在等待看见王的显现,以及他们自己最终的伸冤。 虽然只有上帝知道大功告成的日子和时辰,但世界末了的兆头预报了那即将发生的结局。对末日忠诚儿女的考验将在面对末时的压力之中结束。但是响应上帝恩典的上帝子民将在他们内心深处保持正直与忠诚。他们被启示文学的应许、劝勉和安慰所鼓励,期待着上帝对人类历史的干预,从而使这世界被永远改变。他们不相信现今的状况能自然地产生美好的未来。 上帝的最后胜利起始于基督的再来,在基督里死了的人的复活,活着的义人的变化升天。千禧年毫无疑问地展示了上帝之仇敌的真实动机,并以一切罪恶的根除告终。启示文学的异象以新天新地开始而结束。在那里,上帝的子民将永远活在上帝面前(参启21:1-4)。 二、对日常生活的含义 虽然圣经启示文学将我们的视线提升到上帝的领域,那里有天使歌颂敬拜。但它也影响到我们在现世的生活。它虽然将我们带到万物的结局,但它也影响着我们现在如何生活与工作。 圣经启示文学不是离世文学。它不否定世界,而是显明上帝的跟随者应如何在世界上生活。 《但以理书》为此真理提供了明显的说明。这卷书大约有一半的内容属于启示文学:国家的兴衰、圣徒的受苦、恶势力的统治、暴行、欺骗、上帝最终施行干预为祂的子民伸冤、在消除恶势力并引进永义时施行祂的统治。这卷书的另一半则是讲说但以理自己的故事──他所受的考验、他在王宫中的服务、忠告与智慧。此书的根本信息就是:启示文学与对神对人的服侍是相辅相成的。 《但以理书》虽然最为清晰地显明了启示文学与现世生活的互相作用,但其他的圣经启示文学作品也阐明了同样的观点。赛24-27章出现在对以色列周围列国的一连串预言之中,这一启示文学的插曲虽然超越了国家的边界而描述了全地的荒凉,但却仍是扎根于构成全书的现实忧虑。结38,39章也与以色列人的复兴紧密相连:当耶和华毁灭他们的仇敌时,“从那日以后,以色列家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上帝。”(结39:22)在珥2,3章中,我们也发现毁灭的预言在先知呼召全国悔改时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珥2:12-17)。亚9-14章是对被掳归回,正为试图重建圣殿与复兴社会而与仇敌和灰心相抗争的犹太人所发的盼望的信息。 在新约圣经中,太24/可13/路21章与日常生活相吻合。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在讲述了有关末世的启示文学性预言之后,立刻教导祂的门徒在等候时期应如何生活(太25)。我们未发现他们从世间隐退;而是要忙碌,利用每一才干与机会,在不经意的怜悯与同情之举中彰显耶稣的恩典。在保罗的启示录(帖后2)的前后也都是现实的忧虑。最后,《启示录》以信函的形式对小亚细亚的七个实际的教会发出了具体、实用的劝告。 圣经启示文学所讲述的若是来世的,那么其含义则是完全针对今世的。它在上帝的百姓履行今生的任务时,给予他们保证、鼓励与警告。在许多方面,他们似乎与别人完全一样,但他们实际上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相信上帝掌管着历史与其人生的走向。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