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题 政教合一及其可怕后果──政教合一及其可怕的后果

【返回上级目录】

 上题我们已经研究了第一、第二印书卷的内容。现在继续查考第四、第五印书卷内容。

羔羊揭开第三印书卷

  现在就让我们来观看第三印书卷的内容:羔羊“揭开第三印的时候,我听见第三个活物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黑马,骑在马上的手里拿着天平。我听见在四活物中,似乎有声音说,一钱银子买三升大麦。油和酒不可蹧蹋。”(启6:5-6)

  第三印书卷是论到撒但借着罗马帝国“打入”教会,利用基督教为国教,使教会在灵性、信仰上蜕化、变质、堕落的情况,从公元313年罗马教皇康士坦丁颁布信仰自由的诏书起,到公元538年罗马教皇兴起掌权前为止。这一时期相当于别迦摩教会时期。

  这里的黑马和上面的红马,性质和来历都是相同的,都是撒但所发动的要消灭教会,对抗福音的争战;不过在策略、方法上有所改变而已。黑色是预表干旱和饥饿。如先知耶利米论到当时在旱灾和饥荒中的人说:“现在他们的面貌比煤炭更黑,……枯干如同槁木。”“因饥饿燥热,我们的皮肤就黑如炉。”(哀4:8,9;5:10;另参耶14:1-4)饥饿干旱在属灵的事上可预表缺乏主的话和圣灵的雨水(摩8:11,12太4:4珥2:23,28,29约7:37-39)。

  “骑在马上的手里拿着天平”:骑在马上的既是指撒但,也是指罗马帝国和教会巴兰式领袖相互勾结而形成的政教联合当局。手里拿着的“天平”也是代表饥荒和干旱。天平在圣经预言中,有时代表审判的意思(但5:27)。但此处是代表饥荒。如经上曾警告以色列人说,你们若背道,不肯悔改,就要“断绝你们的粮。那时必有十个女人在一个炉子给你们烤饼,按分量秤给你们,你们要吃,也吃不饱。”(利26:26)古时以色列地饥荒和干旱也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参路4:25耶14:1-6)。先知以西结书中也提到:“他们吃饼要按分两,忧愁而吃,喝水也要按制子,惊慌而喝,使他们缺粮缺水,……”(结4:16-17)因此,此处“骑在马上的手里拿着天平”,显然是要用属灵的饥荒和干旱来攻击教会和信徒,使教会中缺乏主的灵粮,缺乏圣灵的雨水。

  “我听见在四活物中似乎有声音说,一钱银子买一升麦子,一钱银子买三升大麦,油和酒不可蹧蹋。”一钱银子是一个人一天的工资(太20:1-16)。一升麦子,是一个人一天的口粮。一个人整天劳动所得,只能买一升麦子,可见当时在饥荒中缺少粮食,粮价昂贵的情形。大麦是常用来喂牲口的,也是穷人的粮食(参:士7:13,14;6:15)。现在一天的工资也只能买到三升大麦,可见当时是何等地缺少粮食。此处麦子是预表主的话(耶23:28-29),也可预表真信徒(太13:30,38)。

  “油和酒不可蹧蹋”:“油”预表圣灵(太25:1-13徒10:38),“酒”预表主的真道(太9:17赛55:1-2)。不可糟蹋油,是要信徒常常“在圣灵里祷告”(犹20节)。也要在圣灵里行事。“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5:25)却不可“贪爱世界”,“与世俗为友”,叫圣灵担忧,更不可消灭圣灵的感动,甚至最后犯亵渎圣灵的罪。

  不可蹧蹋酒,是要信徒不断“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犹20节)。要常常研究圣经,默想主的真道。“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雅1:22)还要卫道和守道,“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犹3)总之,我们要不断寻求、默想、遵行、传扬主的道,免得忘记主的教训,或蹧蹋宝贵的真理。

  如前面所述,在第二印时期中撒但曾借着罗马帝国对教会圣徒进行了长期的猛力的迫害,妄图藉此消灭基督教。然而撒但的这一作法完全失败了。教会经过逼迫以后反倒更兴旺,信徒人数反倒更增多。于是撒但在第三印时期中改变了策略,借着罗马皇帝康士坦丁等表面上悔改信教,实质上利用基督教为国教,以为他的帝国统治服务,结果使得教会在灵性、信仰上日益蜕化、变质和堕落。

  现在让我们引证一点资料。根据历史记载,罗马帝国逼迫基督教,直到公元313年康士坦丁(另译君士坦丁)颁布宗教自由的谕旨时就停止了。不但如此,他还特别优待基督教。“他在各方面都是善待基督徒,使信徒在政府中居高位,豁免基督徒的丁税,并免除他们的兵役,多方面的鼓励并襄助他们建造礼拜堂,封基督教为他朝庭的宗教。在325年又颁布了一大告示,谕令他所有的臣民都要归依基督教。”(圣经手册965页)此外康士坦丁也屡次召开全国性的基督教会议,积极干预教会内部事务,参加教内斗争。历史上评论他“在教会事务上大权独揽”(基督教会史卷上172-174,176-177页)。“君士坦丁当时乃是以教会的元首自居。他曾在主后325年召开了尼西亚教会会议,他自己作主席。这就是教会破天荒第一次世界性的会议。”(圣经手册983页)

  而以上这些情况到了阿提多修为罗马皇帝时,有了更严重的发展。“虽然君士坦丁曾有效力的使基督教成为罗马的国教,但是以实际说来,还是阿提多修(378-395年)正式的立基督教为国教,因为他曾命令强迫所有的百姓都要作基督教的教友。这就是使教会溃败腐化最可怕的横祸大灾。基督曾清楚的指定我们的得胜是要单借着纯粹属灵与道义的方法。在君士坦丁未奉教以前,所有的归依得救乃是自愿的,并且是一种内心生活真诚的变化。到了君士坦丁归依基督教之后,那强迫的奉教,使教会中充满了没有重生的人,即罗马帝国的军人精神侵入了教会之中,于是教会就变了质。……”(圣经手册966页)

  教会中所以会有上述一切情况发生,也应由教会中那些与帝国政府勾结,与世俗为友的贪爱世界的巴兰式的教会领袖和传道人负责。正如主在写给别迦摩教会的书信中所指出的:“这巴兰(指当时讨好罗马皇帝的部分教会领袖和传道人)曾教导巴勒(指当时的罗马皇帝)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即基督徒)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指引诱他们贪爱世界,与世俗为友,降低真理标准)。”以致教会的灵性、信仰情况,日益蜕化、变质和堕落。关于这方面情况,以前在别迦摩教会书信中已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多重复。

  关于当时的教会情况,怀爱伦在善恶之争一书中提到:“在第四世纪初叶时,君士坦丁皇帝在表面上的悔改信教,使教会大为兴奋;同时属世的精神就披上公义的外衣,步入教会之内。从此以后,腐化的影响便迅速蔓延了。异教虽在表面上销声匿迹,但实际上她却胜利了。她的精神控制了教会。她的教义、仪文和迷信,都搀入那些自称为基督徒者的信仰与敬拜之中了。”(三章36-37页)

  例如“在第四世纪初叶,君士坦丁皇帝下谕令将日曜日(即太阳日星期日)定为全罗马帝国的公共节期。因那时他的异教臣民是敬奉太阳日的,而且一般基督徒也很尊重这一天;皇帝的政策是要解除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利害冲突。教会的主教们也催促他实行这个政策,因他们利令智昏,热中权力,以为基督徒与异教徒若能同守一日,可以促使异教徒在名义上接受基督教义,如此则教会的权力与光荣便要大大增加了。那时虽然有许多敬畏上帝的基督徒渐渐被引诱去承认日曜日为圣日,但他们一面还是承认真安息日为耶和华的圣日,并依照第四条诫命去遵守。”(同上39-40页)

  那时,“拜偶像者接受了基督信仰的一部分,而拒绝了其它主要的真理。他们口头上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并相信祂的死和复活;可是他们并不自觉有罪,也不感到有悔改或心意更新的必要。他们既然作了一些让步,他们就建议基督徒也应有所让步,以便人人可以在信仰基督的大原则上团结起来。

  于是教会便处于极可怕的危险之中了。监禁、刑罚、火刑和刀剑比起来倒要算为幸福。有一些基督徒坚定不移,宣称他们决不能妥协。其它的人则赞成放弃或修改他们信仰的某些方面,与那些接受了基督教一部分信仰的人团结;并主张说,这样作或许可能使他们彻底悔改。这是忠心的基督徒身心最痛苦的时期。撒但披着伪装基督教的外衣钻进了教会,为要败坏他们的信仰,并使他们的心意转离真理之道。

  最后,大多数的基督徒同意降低他们的标准,于是基督教和异教团结起来了。敬拜偶像者虽然口称悔改,并加入了教会,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拜偶像的习惯,只不过把他们跪拜的对象改换为耶稣,甚至马利亚、或圣徒的像而已。拜偶像的邪恶影响进入教会之后,就继续地发生其毒害的作用。错误的教义,迷信的礼节,拜偶像的仪式,与教会的信仰和崇拜混杂起来了。基督的门徒既与拜偶像者联合,基督教就渐渐腐化了,而教会也就失去她的纯洁和力量。”(同上二章28-29页)

  当羔羊揭开第三印的时候,乃是由第三个活物,即脸面像人的活物出来“报幕”说:“你来!”(启6:5;4:7)这对处于第三印时期中的圣徒也是特别含有教训的,要他们在当时教会灵性、信仰日益蜕化、变质、堕落的情况下,要像“万物之灵”的人一样具有美好的灵性,属神的智慧,多与上帝交往,多寻求圣灵的能力和真理的亮光,并将圣经中纯正的真道和生命的粮,分赐给饥渴的羊群和众人。正如经上所说:“谁是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按时分粮给他们呢?”(太24:45)

羔羊揭开第四印书卷

  现在让我们来观看第四印书卷的内容:羔羊“揭开第四印的时候,我听见第四个活物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启6:7-8)

  第四印书卷是论到撒但借着罗马教残杀圣徒,删改上帝律法,践踏福音真理的情况,从公元538年罗马教皇掌权时起,到十四世纪威克力夫或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之前。大约相当于推雅推喇教会时期,不过推雅推喇教会时期是延续到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取得很大成功时止。

  这里的灰马和上面的红马、黑马性质都是相同的,都是撒但所鼓动、发起的攻击教会、敌挡福音圣工的争战,只是灰马在程度上已发展到更为严重的地步。所谓灰色,或可译作青色,就是人死了的颜色,也是肉腐烂了的颜色。如果说,红马是企图通过逼迫流血的方法来消灭教会,黑马是企图通过教会信仰的变质,以属灵的饥荒来消灭教会,那么灰马却是兼用以上两种方法,双管齐下而变本加厉地企图消灭主的真教会、真子民。

  “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可译作坟墓)也随着他”,是指撒但。因经上说:“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来2:14)同时也可指当时的罗马教皇。他曾“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又曾“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但7:25;8:24;启13:5,7

  “有权柄赐给他们(按原意应译为:‘赐给他’。参照有的原文手抄本和上下文),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按原文和重译新约作:“又蒙赐给他权柄,辖管世界四分之一,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并地上的野兽杀害人。”

  本节预言“又蒙赐给他权柄”,让我们再一次看到:撒但和他的工具拥有的权柄,仍是从上帝而来的,并仍是在上帝的允许和掌管之下,为要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8:28)上帝藉此也再一次勉励祂的子民说:“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么?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太10:29,30)“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又因“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林前6:20;12:27)。祂必保护我们,“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申32:10)。

  本节预言中提到的情况,已明显应验在罗马教皇兴起掌权后,到14或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前的第四印时期中。一般历史上都公认,教皇政权的兴起是在第六世纪,教皇权势的最高峰是在十三世纪。

  预言中提到教皇有权柄“辖管世界四分之一”,这可能是指当时教皇辖管区域中的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而说的。当时教皇的辖管区域主要是在欧洲各国,那时欧洲各国的人口和全世界的人口总数,目前虽无法确知,但手头正好有着多年以前的一个近似统计,也可作一参考。这一个统计提到:当时全世界人口为二十一万万。欧洲人口为五万万五千万,正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又提到:当时全世界的罗马天主教人数为三万万四千万,更正教人数为二万万一千万,加起来也正好是五万万五千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统计数字根据圣经手册1038-1039页)。

  预言中接着提到罗马教廷“……用刀剑、饥荒、瘟疫并地上的野兽杀害人。”试比较但8:24论到他的预言:“他必行非常的毁灭,……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

  而事实上后来罗马教廷也果真时常“用刀剑、饥荒、瘟疫并地上的野兽杀害人。”因这几样灾害也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在“刀剑”,也就是战争中,由于庄稼、田园的毁坏,就带来了饥荒;由于尸体腐烂,血污遍地,就带来了瘟疫;由于房屋的毁坏,人迹的稀少,就带来了野兽的危害。例如罗马教皇对瓦典西人的残害就是典型事例之一。

  怀爱伦在善恶之争一书中提到:“瓦典西人既持有古代使徒教会的信仰,他们的存在就不住地证明罗马教的叛道,所以激起了他们最恶毒的仇恨和逼迫。瓦典西人不肯把圣经交出来,也是罗马教所不能容忍的事。于是他们决心将瓦典西人从地面上完全消灭。他们展开了可怕的‘十字军’战役,要杀害住在山间的上帝的百姓。有‘异端审讯专员’追逼着他们的踪迹,于是无辜的亚伯倒在嗜杀的该隐面前的悲剧,这时重演而又重演了。

  瓦典西人的肥沃田地屡次被敌人蹂躝,他们的房屋和会堂被人焚毁,以致一度有安居乐业之人民的地区,一变而成了旷野。正如猛兽尝了鲜血,兽性就愈为发作,照样,罗马教的专员看到他们所害之人的痛苦,就愈为兴奋。他们进入山野,追逼这些为纯正信仰作见证的人,并在他们藏身的山谷森林和岩石穴里剿灭他们。”(四章)

  当罗马教皇和教会“用刀剑、饥荒、瘟疫并地上的野兽杀害”持守圣经纯正信仰的上帝子民的同时,而对那些受她迷惑的无知的百姓,又以属灵的“刀剑、饥荒、瘟疫并地上的野兽杀害”他们。

  撒但借着罗马教廷虽然妄图消灭主的真教会、真子民,然而他们的图谋失败了,正如启示录12章异象中指出的:因为有象征上帝恩典和能力的“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逃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里被养活一载二载半载。”(启12:14)

  当羔羊揭开第四印的时候,就有第四个活物,也就是脸面“像飞鹰”的活物出来报幕说:“你来。”(启6:7;4:7)显然,这对处于第四印时期中的上帝子民也是特别有教训意义的,要他们在罗马教廷掌权,迫害上帝子民,并引诱他们在属灵的事上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的中古大黑暗时期中,也能在心灵上,或实际生活上,像飞鹰一样地超脱尘世,高飞在空中,并从巴比伦的背道环境中出来,飞向那虽然艰苦,却能自由敬拜上帝,并能保守、传扬圣经纯正信仰的“旷野”中。为此目的,他们也必须多多依靠上帝的恩助,接受上帝所赐的“大鹰的两个翅膀”(启12:14,6)。以致他们能在奔走属天的道路,进行属灵的争战,并从事救灵的圣工上,“奔跑却不疲乏。”正如主所应许的:“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0-31)

  这对我们末后时代上帝子民也有着同样重要、宝贵的教训。在启示录十八章另一位天使的警告中,主也正在呼召祂的子民从巴比伦教会中出来,离弃各种错谬的道理,接受圣经中纯正的福音和启示录中三天使的信息,靠着圣灵的大能,投入末后空前的救灵的大工和属灵的争战,预备迎见主的复临!

  本题我们已经研究了第三、第四书卷的内容。第三印是讲到罗马帝国利用基督教为国教,推行政教合一的政策,总于使它在灵性、信仰上日益不断蜕化、变质和堕落,以致为中古时代罗马教权的兴起预备了道路。第四印主要是讲到罗马教权对中古时代上帝子民在灵性、信仰和人身上双方面的攻击和残害。在此时期中的忠心见证人安提帕,宗教改革家,千万殉道者和旷野教会的圣徒,都是我们应该效学的榜样。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