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题 七印书卷的内容(第五印)──“灵魂”的呼冤和主的答复

【返回上级目录】

我们已经研究了第一到第四印的书卷,现在,让我们来观看第五印的书卷。

羔羊揭开第五印书卷

  “羔羊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上帝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到几时呢?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启6:9-11)

  随着上述第二到第四印书卷,撒但借着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对主的圣徒和福音圣工接连进行反扑和残害的时期之后,接着便出现第五印书卷中所谓殉道者“灵魂”呼冤的时期,实也即通过宗教改革运动,为那些被罗马教廷所杀害的殉道者恢复名誉,并等候第六印书卷审判兆头即将出现的时期。换句话说,第五印书卷的时期是从14世纪“宗教改革的晨星”威克里夫发起宗教改革运动时起,或是从16世纪马丁路德开始宗教改革运动时起,到公元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前夕止。

  但对本书中所谓“灵魂”呼冤的说法,我们首先须加以正确理解。这里所谓“灵魂”呼冤,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绝不能被谬解为人死后所谓“灵魂”还有知觉,还会呼冤等等。因为圣经中明确启示我们:“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分了。”因此经上劝勉我们说:“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英文钦定本圣经译为坟墓),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传9:5,6,10)

  灵感的诗人大卫论到人死后的情况也说:“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他所打算的(原文为他的思想),当日就消灭了。”(诗146:4)另一处又说:“你收回他们(指人和动物)的气,他们就死亡,归回尘土。”(诗104:29)这里的“气”也可译为“灵”,在原文中是同一个字“如阿”(诗104:22-29传3:19-20)。人死时,人的“气”或说“灵”虽被上帝收回,但却是没有知觉的。圣经上也明确告诉我们,动物也和人有同样的“气息”(原文即“如阿”),说:“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不能强于兽。……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所不同的是:人死时,“人的灵(原文为如阿,也可译为气)是往上升”,意即被上帝收回,因人将来还是要复活受审的。兽死时,“兽的魂(原文也是如阿,应译为气)是下入地”,因兽死后就消失了,将来也不会复活了(传3:19-21)。关于人死后毫无知觉的经节还有很多,例如诗篇6:4-5;30:9;88:10-12;115:17赛38:18,19;26:19等等。

  圣经上还告诉我们,义人死后不是立即进“乐园”得赏赐(乐园实指天上的圣城:参林后12:1-4启2:7;22:1,2);罪人死后也不是立即入“地狱”受死刑(地狱实指千禧年后的硫磺火湖:太5:22;25:41启20:7-15),而都是先要在坟墓里或说“阴间”里安息,等候复活时醒起,接受赏罚。正如主耶稣亲口指示我们的:“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主耶稣)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5:28-29)(其它有关经文可以参看:创42:38伯14:13赛38:10但12:13诗17:15徒2:29,34来11:13,39-40林前15:16-18路14:14赛26:19帖前4:16-17

  至于圣经中的所谓“灵魂”,实际上是翻译的错误。因“灵魂”本是邪教的迷信字眼,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不但仍有知觉,甚至还能显灵和人交往。实际上所谓死人的“灵魂”向活人显现或说话,都是出于魔鬼邪灵的假冒,为要把人网罗在无知迷信和罪恶的灭亡中。其实在圣经的原文原意中,根本就没有过像“灵魂”这样的迷信词意。圣经中的所谓“灵魂”,按照它们的原文本是二个字,一个是旧约希伯来文的“尼弗希”,相当于新约希腊文的“普苏开”,主要的意义是生命,有时指人的生命,有时指动物的生命,也可译为人和心灵等等,因此并无不能死、不能灭的像“灵魂”这样的迷信含意。另一个原文字是旧约希伯来文的“如阿”,相当于新约希腊文的普纽玛,主要的意思有两类,一类是灵、心或心灵,另一类是风、气或气息。由于圣经中明确指出人和动物有同样的气息,同样的“如阿”,可见此字并没有像“灵魂”这样的迷信含义。

  有了以上这些认识后,我们就可以正确理解第五印书卷中所谓“灵魂”呼冤的象征意了。

  “羔羊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上帝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到几时呢?”

  首先,此处殉道者的所谓“灵魂”,它的希腊原文为“普苏开”,在中文圣经中共有44次被译为“命”“性命”“生命”,有时指人的生命(如太2:20;6:15),有时指动物的生命(如启8:9,活物即有生命的物)。因此这里的所谓“灵魂”应翻译为生命。那么这里的生命又怎么会在祭坛底下呼冤呢?因祭坛是献牛羊等祭牲的地方,祭牲的血要倒在祭坛的脚下,祭牲的肉要在坛上焚烧,而殉道者也被看为好象基督一样是献在坛上的祭物,他们的血也被看为流在祭坛底下。又“因血里有生命。”(利17:11)因此预表中,在祭坛底下有殉道者的生命向上帝呼冤。这和上帝向该隐所说:“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是同样的意思,都是一种象征的说法,而不是一种真实的情况。如果是真实的情况,那么历代来殉道者并不都是“在祭坛底下”被杀的,再者,由于“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他们也是不可能呼求上帝为他们“伸流血的冤”的。

  那么上帝为什么要在异象中采用这种象征性说法呢?其中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宝贵的教训呢?首先,这一幕情景告诉我们:上帝忠心子民在地上被人杀害时,纵然世上无人为他们伸冤,甚至他们自己也抱着爱仇敌的心宽恕了迫害他们的人,而不为自己呼求伸冤,反而效法他们救主的榜样,为杀害他们的人代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然而他们被世人所流的血,所杀害的生命,却要为他们呼冤,而且上帝到时也必为他们伸冤。

  再者这一幕异象也是警告恶人:不要以为他们在暗无天日的秘室中,残酷折磨和杀害义人的罪行无人看见,无人知晓;义人的血,义人的生命也要为他们“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到几时呢?”

  至于殉道者的血和生命为什么说是在祭坛底下呢?还有着进一步的教训。在旧约时代地上圣所中,祭坛不是设立在地上圣所所预表的天上圣所中,而是设立在圣所门前的属于地上的外院中。启示录后面的预言中提到,这“殿外的院子”曾给罗马教廷“践踏”过“四十二个月”(启11:2),在这之前罗马帝国也曾践踏过它。祭坛是古时献燔祭和赎罪祭牲的地方的,因此祭坛实际上是预表主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作多人赎价的地方。那么殉道者的血和生命怎么也会存在祭坛底下呢?这正说明殉道者所流的血、所舍的命,在上帝的眼中看来真是何等宝贵。上帝把他们的血和基督的血藏在一起,将它们看作具有相似的神圣性质。“有可信的话说,我们若与基督同死,也必与祂同活。我们若能忍耐,也必与祂一同作王。”(提后2:11-12;罗6:8)启示录后面的异象中也提到:“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上帝之道被斩者的灵魂(按原文为普苏开,应译为生命),……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20:4)而且,“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22:5)

  关于祭坛底下殉道者的血和生命大声呼冤的情景,在第五印时期开始时出现,是极有意义的。因在第二印时期中,撒但曾借着罗马帝国杀害了许许多多忠心圣徒,在第四印时期中,撒但更是借着罗马教廷杀害了无数忠心圣徒,而且这些忠心圣徒被残害杀戮时,都曾被罗马教“异端裁判所”诬加以种种罪名,蒙受了奇耻大辱和不白之冤。而当第五印时期开始时,罗马教廷的残暴统治似乎还远未过去,于是从祭坛底下有殉道者的生命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到几时呢?”

  针对上述的生命呼冤,上帝作了初步的答复:“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启6:11)

  圣经中的“白衣”,有时是指信徒在地上从主所领受的圣洁无瑕的义行,包括因信称义(也就是宝血赦罪)和因信成义(也就是靠主成圣)两方面。如基督劝老底嘉教会信徒向祂“买白衣穿上”,使自己“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就是属于这种白衣。

  有时“白衣”是指信徒将来在荣耀的天国中所穿的圣洁发光的白衣,实际上是指主赐给他们的属天圣洁的荣光,以纪念他们对罪恶、世界和撒但的得胜。正如主在启示录中的应许说:“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启3:4,5)后面又提到:“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启19:7-8)

  但这里“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却是指恢复了许多殉道者的名誉。这是在进入第五印时期后,也就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才发生的事。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前,虽有无数忠心圣徒被罗马教会杀害,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们被杀害的原因,反倒听信了罗马教廷的诬蔑、毁谤和谣传,而将无数殉道者视为犯罪作恶的异教徒。但当14世纪“宗教改革的晨星”英国的威克里夫开始宗教改革运动后,由于他清楚确切地解释了但以理七章小角等预言,有力地揭露了罗马教廷的离道叛教,迫害圣徒的真面目;又由于15世纪捷克的宗教改革家胡斯和耶罗在罗马教皇的残害下英勇殉道,特别是16世纪马丁路德等发起的欧洲各国宗教改革运动的普遍展开,罗马教廷的面貌彻底暴露了,人们才真正看明过去被罗马教异端裁叛所等杀害的无数所谓异教徒,实际上都是主的忠心圣徒。于是有圣洁的“白衣”赐给了他们,恢复了他们英勇殉道的忠心圣徒的名誉。

  “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因第五印时期中虽然有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但整个时期(从14世纪起到公元1755年为止),仍然是处在罗马教掌权迫害圣徒的一千二百年时期中。正如但以理七章预言所指出的:他“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圣民必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但7:25),即1260天(启12:6,14),也即代表1260年(结4:6民14:34但9:24-27)。从公元538年开始,到1798年为止。既然当时罗马教廷掌权迫害圣徒的时期还未过去,又加上末后还会有一些殉道的人,因此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

  主既安慰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也就是应许他们不久就要复活的。主就要再来施行赏罚,并拯救他们回天家。

  主既指示他们殉道者是有一定数目的,也就说明他们都已蒙上帝拣选,加入殉道者光荣的行例。殉道者的冠冕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的,而是上帝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因此上帝子民即使在最猛烈的逼迫中都无需害怕自己会殉道。若不是上帝的美意特别拣选我们,我们即使求也求不到。如果上帝美意让我们殉道,那正说明我们已蒙主特别有福的拣选。怀爱伦讲到施洗约翰殉道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天上所能赐给人类的一切恩典之中,当以与基督作苦难中的同伴,算是最重大的信任和最高贵的尊荣了。化身升天的以诺,乘着火车上腾的以利亚,都不能比孤死狱中的施洗约翰更伟大,更算荣幸。‘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要为祂受苦。’(腓1:29)”(服务真诠448页)

  现在我要讲一个见证,是一位主内姐妹的经历,使我们听到的人都深受感动。这位姐妹在信主以前脾气很暴躁,经常和人吵架。也喜欢和别人打牌,像入了迷一样。但她后来悔改信了主,整个人都改变了。她改变了她的坏脾气,不再和别人吵骂了。也不再喜欢打牌了。尤其宝贵的是这位姐妹非常爱主,渴慕主的真道,并且她明白一点,就立刻实行一点。

  其它弟兄姐妹都是在安息日和平常有聚会时到教堂里去,但是这位姐妹几乎每天都到教堂里去。她到教堂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一位女传道作清洁工作,把教堂打扫、整理得干干净净。完全是义务劳动,不接受任何酬劳。在作完清洁工作后,她就和女传道坐在一起,研究圣经。她时常要把在家里读圣经时所感到难以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请女传道帮助解答。而每逢她的问题得到清楚的解答,或是当她看到更多的真理亮光时,她总是充满了喜乐,常常情不自禁地说:“如果我能早一些知道这些道理,该多好!”她就是这样如饥如渴地寻求真理的亮光和知识,并且明白了之后,就立刻去实行。以致于她的灵性进步非常快,她的品性也完全改变了。从前她是暴躁的,喜欢和别人吵架的,现在却变得非常柔和谦卑,彬彬有礼,而且待人有爱心。她不但爱主、爱弟兄姐妹,而且也热心于传道救灵的工作。甚至于最后也为了主的工作,为了服事病人,为病人祷告,而被捕入狱。然而她的信心丝毫没有动摇,她也不灰心,不难过,在监狱中仍然忠心坚守安息日和主的道。

  那是自然灾害的日子,每当她未信主的丈夫,带着女传道、弟兄姐妹所预备的食物来探监时,她首先最关心的还是教会里的传道人和弟兄姐妹的情况,她总要详细地问他们各人平安不平安。同时她最关心的也是她丈夫的灵性得救问题,她总要抓紧每一次机会,劝她丈夫悔改信主。而她自己为主的缘故在监狱里忍受的苦难,她却不肯提述。后来这位姐妹在监狱中为了坚守安息日和圣经教训,而遭受迫害,最后为主殉道(附带说一句,这一位姐妹的案情后来经法院复查,被宣告无罪,获得平反)。她的爱主爱人,英勇殉道的榜样,使众弟兄姐妹的心灵深受感动,潜然泪下。她的丈夫和女儿后来也都热心信主。这位姐妹将来在天国中的赏赐是大的,将有殉道者的冠冕载在她的头上。

  当地的女传道,主的忠心使女,曾告诉我她在被逮捕以前,曾作过二个异梦。一个异梦是看见在太湖中兴起了风浪,在黑夜中乌云密布,但有一盏灯在太湖中始终忽隐忽现,闪闪发光,没有被风浪吞灭。虽然一阵风浪过来,灯光暂时不见了;但随后灯光又出现了。另一个异梦是看见有一架磅称,又可称体重,又可量身高。她看见有些人比她高大,上去量度后,都不合格。等到她上去量度时,她想自己一定不合格了。谁知她上去量度后,完全合格,竟被选上了。于是有人拿一件白衣给她穿上。

  我听了这二个异梦后,感到很有意义。认为第一个梦是代表她和当地教会的灵性景况和所遭受的磨难、试炼。虽暂时遭受风浪的袭击,但却不致被风浪吞没,仍能在风浪中为主闪闪发光。第二个梦是讲到她个人的情况。有一些人表面看来高大,但在主面前却被看为微小,显得不够分量。但这位姐妹,自己虽感到卑微不配,但在主眼中却显为高大,而被选中了。有一件白衣给她,我当时一直以为是指她的灵性、品格被主炼净后,将有圣洁的白衣给她穿上,并且她将在末后圣灵晚雨沛降和圣工复兴时,被主所重用(启3:18;19:8)。以致我后来听到她殉道的消息后,一直不肯相信是真实的,总希望是传错了情况。直等我听到当地忠心女传道的亲口叙述,我才不得不相信是事实。原来我误解了她的异梦。她的确被选上了,并也穿上了主赐给她的白衣。但不是指她在晚雨复兴中被主所重用,而是指她被拣选,参加殉道者的光荣行列,将来必要在天国中穿上主所赐给她的的“白衣”(实为极大的荣光),和主同行(参启3:4)。

  在上帝永恒圣善的旨意中,历代以来为主殉道的人,是有一定数目的。正如在上面异象中,论到中古时期众多殉道的圣徒说:“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指恢复了他们的名誉,他们先前都以异教徒的罪名被罗马教所处死),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启6:11)可见殉道者是有一定数目的,不会多一个,也不会少一个。不要怕殉道。主不要我们殉道,求也求不到。殉道者的冠冕不是轻易可得的。这一位姐妹能蒙主恩选,加入殉道者的行列,是有福的。她将来,必要和历代的殉道者一起亲身体验到:“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

  以上我们已经研究了第五印书卷的内容。其中所谓殉道者“灵魂”呼冤的时期,实也即上帝通过宗教改革运动,为那些被罗马教廷所杀害的殉道者恢复名誉,并要他们等候第六印书卷中审判大日的来临。其中安慰和勉励的信息,实际上也是特别赐给我们末后上帝子民的。但愿我们也要效法先贤的样样,至死忠心,靠主得胜到底,热切传道救灵,预备迎见主的再来。“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彼后3:15;太24:13)

  关于第六印下一题再研究。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