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启示录概论
前面我们研究了启示录的文体以 及 解释的原则,下 面 我 们 要 谈一下启示录的背景。 一. 启示录的背景: 1. “启示录”的含义:希腊文是VApoka,luyij ,英文为Apocalypse,就是“揭开秘密”之意,好象窗帘卷起来,使秘密显露。 2. 希伯来人的书:启示录采用了希伯来人的思想、背景、象征物,我 们必须了解旧约,才能明白作者写启示录的目的。(
参申29:29) 3. 与但以理书相关联: a.口吻(措词 expression):“我约翰”、“我但以理”,把 读 者 的 思 想 引向但以理书。 b.人物:天使加百列。 启1:1“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上帝赐给他,叫他将必要快成的事指示他的众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 很明显,这里所说的使者就是加百列!圣经《路加福音》和怀爱伦所著的《历代愿望》一书中描述施洗约翰和耶稣降生之前,均有天使加百列前来报信。(路1:19,26) 这位天使加百列在旧约《但以理书》中曾连续出现好几次。(但7:16;8:16-17;9:21;10:10-21) 所以,我们在此看见了一个连接性的人物,就是天使加百列! c.内容:启示录谈到“必要快成的事”,但以理提到“后来必有的事。” 为 了 方 便 清楚 地 看 明 启 示 录 与
但 以 理 书 的 联 系 ,下 面 就 以 列 表 方 式 对 相 关 内 容 进 行 对 比 :
● 结论: 启示录和但以理书是同一本书的上下册,是同一类异象在不同时期的启示。只是约翰在拔摩海岛的异象中所见的比但以理所见过的异象更加详细罢了。 启示录不停地把读者引回旧约,是一卷几乎囊括了所有圣经的书。 4. 以色列 : 严格地说来,启示录是写给以色列的。因在该书中提到许多与以色列相关的事物,如“以色列”、“十二支派”、“新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的十二根柱子”、“十二个门”,最终得进去的是以色列人。 所以,整卷书看上去象是写给以色列的。 当然,这里的“以色列”不是指字面上的以色列,而是指属灵的以色列!正如启2:-3:已清楚地告诉我们,本书是写给七教会的书信,且在每一封书信的结尾都提到给得胜之人的应许。“得胜的”就是“以色列”之意! 二. 解释启示录的学派: 1.
过去派Presterism: 过去派认为,启示录书中所记载的事情,在耶稣的时代都已经发生了。对于我们今天来说,再没有可以应验的预言了,剩下的只有教训可以吸取了! 2.
将来派: 将来派主张,既然整本圣经自《创世记》到《启示录》都在向人显示,上帝对全世界、对犹太人、对基督教会的计划,那么《启示录》自绐至终也应如此! 所以,他们认为,启示录也是针对上述三种人而言的(即全世界、犹太人、教会)。 因此,他们在解释启示录的时候,始终记住这三个方向——教会、犹太人、全世界,以及教会跟犹太人在这个计划中间扮演的角色、完成的任务…… 他们认为,“读全部圣经,容易看出上帝开始与全人类结合,其次是拣选犹太人。他们弃绝主之后,上帝又拣选教会。教会的历史完成,上帝又与犹太人结合,藉着他们,赐福与全人类。” 按照他们的说法,教会的历史是在被提的时候完成的。当教会完成了上帝交给他们的任务时,教会就要被提。此后,犹太人开始悔改,并发热心;随后,全世界也都要悔改归正,弥赛亚要被邀请到世上来作王。否则,在国度没有全部征服之前,他是不会再回来的……这是将来派的主张!似乎分得很清楚! 但事实上,圣经早已明说,上帝的国是他自己带来的,是基督把他的国度赐给圣民的。 因此,圣经中反复地强调,“圣民得国的时候到了……”,而不是说基督得国,因基督得国早在他复活、升天后,就已经得着了。及至他第二次降临时,上帝就把国度、荣耀、权柄都赐给他了;而不是等到犹太人征服全世界以后,耶稣再来得国。 “将来派以启示录为圣经之终,注重犹太人和人类的结局。”他们认为,对于启示录的解释,“不应象历史派的解释,太注重教会。七章的十四万四千人受印记,明说是犹太人,焉能指为别族人?这样的解释,才是符合中道。” 其实,他们的这种理解,不是符合中道,而是糊说八道!在他们的解释中间,教会在启示录中间没有太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从启示录第四章开始,教会就被提到天上去了。接下来,地上的活动就跟他们没有关系了。 目前在西方教会,尤其美国的整个政治,都受这种神学解释的影响,支持以色列,建立新耶路撒冷。 3.
历史派: 历史派“虽然看启示录为预言,但看本书是包括教会各世纪,以及逼迫教会的世代,即自约翰起,到主再来为止。” 启示录的确是从耶稣升天以后开始的历史,直到新天新地实现为止!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圣经的历史脉络:(粗线条勾画) 伊甸园→堕落→洪水(洪水前)→巴别塔(101年,2348BC-2247BC,就到巴别塔)→亚伯拉罕→摩西(约400年)→士师时期(约450年)→王国时期→分裂(南北国)→被掳(70年)→回归(重建)→两约之间(400年)→耶稣的时代。 《启示录》所记载的是从耶稣升天之后开始的历史预言,此前有《四福音》书记载有关耶稣和门徒在一起的相关事迹。及至耶稣升天之后,《使徒行传》记载了初期教会的建立、发展和使徒们宣教的历史。使徒们传道、宣教的工作完成以后,就到了《启示录》的时候。这时除了使徒约翰还健在以外,其他使徒们相继殉道离世了。 相传,约翰被罗马皇帝窦米仙放逐拔摩海岛有十四年之久。窦米仙死于公元96年。在他去世的前两年,他释放了使徒约翰。 因此,我们确知,约翰最后写作《启示录》这卷书的时候是在公元95年。 这样看来,《启示录》所涵盖的历史时期应该是从使徒时代以后,直到新天新地实现。 ●重申解释圣经时的一个原则: 圣经中的以色列人,在耶稣降世之前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及至耶稣降世之后,以色列人更多地是指属灵上的含义。耶稣第二次来临之后,属灵部分就结束了,又回到字面上来了。因此,我们通常解释到耶稣第二次降临为止(属灵上的应用)。 历史派认为,《启示录》顺应整个历史时期。因为启12章讲到了“天上的争战”,讲到世上矛盾的开始。那条“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就把我们引回到伊甸园。 可见,历史派是以“善恶之争”、以地球创造为真实的历史起点。 《启示录讲义》一书的作者(杨睿哲)对历史派的认识是比较狭隘的,是不正确的!至少他不代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对历史派的认识。 我们承认,我们是属于历史派的。至于历史派的合理性,我们将在解释《启示录》的过程中进一步地予以阐述。 4.
理想派: 理想派主张本书的内容,不是记载事实;而是利用喻言、象征,为要说明某种教义和教导。所以,启示录不可以按照字面来理解;因为作者鉴于当时教会大受罗马的逼迫,但又不能明说,因此,就以含糊的语言,说出作者的愿望。我们应该体谅作者的特殊背景,只要明白其中的教训就可以了。 这就是所谓的理想派的看法。 ●评价: 我们在解释《启示录》的时候,有可能会带有一些过去派的概念;也有可能涉及一些将来派的概念;更多的是充满历史派的概念。当然,也会有理想派的概念! 我们在解释七教会的时候,将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对于七教会的解释,我们以历史派为主,至于其它各派的解释也可能应用到,只不过应用的方面不一样。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