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启6:1-8)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启4-5章。 我们发现,这里所出现的是在“天上”的场景,所发生的事情是围绕着“宝座”而展开的。启4章是描述宝座上和宝座周围的情况——坐在宝座上的、宝座周围的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对创造主的敬拜。 其实,启4章是一个“序幕”,为下一幕将要发生的事情做铺垫。 启5章一开始,剧情就发生了变化,好像人物开始登场。 所要上演的究竟是一幕什么样的剧情呢?原来这幕剧情与“七印封严的书卷”有关。 关于这“书卷”,前面我们谈到很多不同的猜测。但我们特别谈到了怀师母在《基督比喻实训》原文294面的一段话。 怀师母在证言里反复地强调:“我们应当仔细地去研究启5章,因为这一章对于那些在上帝末世做工的人,有着重大的作用。世上有一些人将会受欺骗,他们意识不到将要临到世界上的事情。那些让自己的心灵被罪包围的人,最终会受到欺骗、受到迷惑。除非他们作出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在上帝的天平中间就会发现是有了亏欠。” 在这里,我们没有办法很明确地说明这个“七印封严的书卷”究竟是什么?只能有一些认识! 但是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这个书卷是拿在“坐宝座的”手上,而“宝座”设在至圣所。 至圣所里,两面都写了字的,只有两样:一样是“十诫”,另外一样是放在十诫外面的“摩西的律法”。 有人因此就认为,这个书卷应当是指的“上帝的约”。 前面我们提到,约翰在这里看到的是“将来的事情”,而“上帝的约”是以前的事情。显然是不相符! 同时我们也提到,怀师母曾在“预言之灵”中说到:犹太的领袖们拒绝基督的罪,也记载在启示录五章所提到的“书卷”上面了。 这书卷既然是记载罪恶的,它就和律法有关系。因经上明说:“罪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 所以很明显地,这个书卷与上帝的律法相关;而且它也记载着人类的历史。 我们知道,人类的历史多半是一部“罪恶的历史”,也是一部“血泪史”。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它与救赎计划有关系。因为在接下来我们看到,当这个被“七印封严的书卷”打开以后,接下来他所谈的事情,其中有一部分人要“成为国民,归于上帝”。 所以,无论它是什么,都与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 原来被“七印封严的书卷”,现在慢慢地被揭开了。 今天我们就要具体地来看一看,“七印”是如何一印一印地揭开的。 需要说明的是,“七印”原是卷起来的书卷,要想完全地看见其内容,就要等到“七印”被完全揭开。 启6:1-2我看见羔羊揭开七印中的第一印,就听见四活物中的一个活物,声音如雷,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他便出来,胜了又要胜。 1. 第一个活物: 我们怎么知道他是第一个活物呢?从四个活物先后出现的顺序,比较以下三个印中的记载可知,此处的活物必为第一个活物(启6:3,5,7),也就是脸面像狮子的活物。(启4:7)。 这对第一印时期中的圣徒也是特别有教训的,要他们在此时期中也要像狮子一样勇敢地、大声吼叫地将福音传给万民听。正如主吩咐门徒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2. 你来!-
不是对约翰说的,他只是在看,并没有参与。第一到第四印有“你来”,第五印就没有。 3. 白马: 白色在圣经里象征“纯洁、公义、清洁”,象征“无罪”、“未受罪的玷污”,犹如孩童般单纯无邪。 4. 冠冕: 圣经里面有两种“冠冕”:一种是“得胜的冠冕stephnos”;还有一种是“王位的冠冕diadem”。 保罗曾说,当他为基督信仰的缘故跑完当跑的路程,就会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提后4:7-8) 这里提到的“冠冕”是指什么?其实,这是一种“得胜的冠冕”,不同于“王位的冠冕”。正如预言中紧接着所指出的,“他便出来,胜了又要胜”。 我们发现,“羔羊揭开七印中的第一印”,相对应的是“七教会”第一个教会时期——以弗所教会时期。 这个时期的教会,道理纯正,信徒的信仰几乎没有什么问题——“胜了又胜”。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这种状况就发生变化了。 启6:3-4揭开第二印的时候,我听见第二个活物说:你来!就另有一匹马出来,是红的,有权柄给了那骑马的,可以从地上夺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杀,又有一把大刀赐给他。 1. 红色的马: “红色”,在圣经中没有很好的意义,象征着“罪恶”、“流血”。(参赛1:18;诗51:14)。 “血”本身既象征着生命,同时也是因罪而流出的。说明“红色”是和罪恶相关的。 事实上,
我们以后在进一步学习《启示录》时还会发现,有一个“兽”和“大淫妇”所穿的衣服是“朱红色”的,而不是“白色”的。但“纯洁的妇人”所穿的衣服是“白色”的。(参启17: ;12:) 2. 彼此相杀: 这里所说的“彼此相杀”,意味着没有太平,只有争战、逼迫、患难。 这个时期相当于第二个教会的时期。此时教皇的势力开始慢慢地抬头,一些异教的说法开始进入教会,使教会失去了原来纯正的信仰,而搀杂着一些异教的信仰。 很明显,这时的教会并没有象第一印所对应的第一个教会时期那样“骑在马上,胜了又胜。” 启6:5-6揭开第三印的时候,我听见第三个活物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黑马,骑在马上的手里拿着天平。我听见在四活物中,似乎有声音说,一钱银子买 1. 黑马: 揭开第三印时,出来的是一匹“黑马”。“黑色”和“白色”完全相背。 这里的“黑色”,表明这时期圣经的道理基本上失去,而被异教所取代,异教占据主流的地位。 2. 天平: SDA 注释本:希腊文zugos,“a
yoke,”预表第四世纪时,当政教合一,基督教合法化之后的属灵状况。 这时候的教会关心属世的事物而缺乏灵性的追求。 这天平也可理解为过度地关心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这时不再像第一个白马时代得胜的时期,或第二印红马所代表的因逼迫而来的流血。此时更令人惧怕的结果是跟着来的饥荒。 3. 麦子、油、酒: 麦子 -
在圣经中象征着“道理”、“上帝的道”。 耶稣在太24:41曾讲到他再来时,“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表明将会有两等人 都在研究圣经,但其中只有一等人是正确的,是蒙拯救的。另一等人是错误的,要被撇下。 油 -
在圣经里代表“圣灵”。 酒 -
此处的“酒”是指没有发过酵的葡萄汁,代表着“基督的宝血”。耶稣所说的“新酒”代表着“葡萄汁”。他在“最后的晚餐”上曾指着杯中的“葡萄汁”说:“这是我立约的血。” 4. 一钱银子买 说明这时的“麦子”很稀罕、很珍贵。 5. 油和酒不可糟蹋: 表明在这个时期,“油和酒”没有受到影响,受影响的只是“麦子”——代表上帝的话,此时被剥夺了。人没有机会看到上帝的话,没有机会听到上帝的道。但是圣灵并没有被剥夺,基督的宝血同样有功效! 所以,在这个时期,“油和酒”没有受到糟蹋,被糟蹋的就是上帝的道——“麦子”。 这就相当于中世纪黑暗时期,罗马天主教会不允许人看圣经,并对圣经真理的践踏。 请注意:前面我们所讲的是解经的过程,后面我们是说到历史上的应验。历史上的应验不是对经文本身的直接解释! 所以,我们不可以把历史上的应验当成对经文的直接解释。 其实,上帝是要透过这段预言,让人清楚地看到这个时期所出现的属灵上的光景。 然而,无论教会历史上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无论在这个时期,罗马天主教会怎样逼迫教会,圣灵依然在为人作工,基督的宝血依然有功效。 所以,无论在教会体系内,还是在教会体系外,人都可以靠基督的宝血来洗涮自己的罪。 启6:7-8揭开第四印的时候,我听见第四个活物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灰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或作死亡)、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1. 灰马: 在原文里面,这里的“灰色”就是“绿色”。所以,揭开第四印的时候,出来的是一匹绿色的马。 2. 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 这个时期相当于但7:所提到的“小角与圣民争战,胜了他们”的时期。表明在这一时期,很多的圣徒为真理和信仰殉道。 3. 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或作死亡)、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这个时期应该是宗教大逼迫时期。相当于后来我们会更加仔细地说到的1260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看到,“骑在马上的”,在得到权柄后,就用刀剑、饥饿、瘟疫、野兽去杀人。杀害四分之一! 4. 四分之一: 说明它只是杀害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人。以后我们会看到,圣经中多处讲到“三分之一”。然后还讲到全地。因此,表明它是一个渐进性的、部分性的概念。 所以,这个时期相当于1260年的宗教大逼迫时期。正如启12章向我们所显示的,此时的教会是处在旷野中的教会。 我们知道,历史上大的逼迫比较多地发生在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这时大逼迫没有在中国发生,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教会不是很多! 在学习中国教会史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曾有“涅士多留派Nestorian”从印度传到中国。这个教会也曾一度受到逼迫,后来他们躲蔽到新疆。如今在我国新疆地区,此派仍保存当初的信仰。 所以,我们很有意思地发现,汉族人放弃的信仰,却在边远的地方保存下来了。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