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启6:9-17;7:1-3)
启6:9-11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上帝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大声喊着说,圣洁真实的主啊,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给我们伸流血的冤,要到几时呢?于是有白衣赐给他们各人。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 1. 没有活物: 我们发现,揭开前面四个印的时候,分别有活物出来。但在揭开第五印的时候,就没有活物出现了。 “没有活物”,意味着就是死亡。这里和死亡相对应的是殉道。 2. 只会有死亡: 前面出现死亡影响的范围是“四分之一”。这里并没有说到具体的数目!也许是在四分之一的范围之内。 3. 祭坛: 请注意:这里出现所谓的“祭坛底下有被杀之人的灵魂发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而已!正如上帝曾对该隐说:“你兄弟的血,有声音从地里向我哀告。”(创4:10)表明上帝要为受屈的人伸冤,而绝不表明人死了以后,还能够说话。 4. 两个问题: 1)为什么?你为什么还“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意即我们受这么多的苦,你还不给我们伸冤吗? 2)要等到几时?意即还要等多久?那么,主是怎么回答的呢? 5. 白衣: 这里的“白衣”,意味着“伸冤”、“平反昭雪”,把他们的罪遮盖或予以涂抹。 原来他们是被定罪、治死。无论他们是怎么死的——被杀、被人逼迫、或是自然死亡;只要是死,都是因为罪而死;没有罪,就不会有死亡。甚至于耶稣的死,也是因为我们的罪! 但是现在主应许要给他们各人一件“白衣”。这就意味着“平反昭雪”,把他们的罪遮盖或予以涂抹。 6. 满足数目: “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 时间是要等到逼迫结束,等到逼迫到了满足的数目。 我们在《但以理书》中也见过类似提问的方式。 但8:13说:“这除掉常和施行毁坏的罪过,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要到几时呢?” 这些都反映了圣徒们历来的一种心情——我们受了这么多的苦,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呢?我们不但受逼迫,而且生命也丧失了。为什么还不给我们伸冤呢?这样的状况还要等多久呢? 7. 安息片时: “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 其实,我们从这里的上下文,也可以获得一个直接的回答。前面出现的“祭坛底下有大声喊叫”,主回答说,他们还需要“安息片时”。试问:既是安息,还能够喊吗?肯定不能! 所以,我们单从上下文,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这里所谓的“祭坛底下发声”,也只是象征性的说法而已,绝不是实实在在地喊冤叫屈! 事实上,上帝不会永远地让他的百姓受逼迫!所以,要他们等到他们的弟兄也被杀,满足了数目。表明会到一定的时候结束。 至于究竟等到什么时候?经文中并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上帝正在着手考虑这件事情,而且已经作了回应。 所以,尽管没有作出清楚的交代,但是上帝已经有考虑、有安排、有相应的回应。 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上帝对他百姓的关心。 《善恶之争》一书中谈到:在基督复临前夕,将会有“雅各遭难”的时期。“雅各遭难”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殉道士。至于以后,就不需要“殉道士”了;因为以后不再需要、也不会有人再悔改了。正如启22:11所说:“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 启6:12-17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富户、壮士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罢,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 第六印的核心,就是谈到基督复临的兆头。 1. 自然界的变化: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 ●地大震动: 有人或许不以为然,认为现在的地震岂不比那时候还多?比如:1976年在中国河北唐山发生的一次7.6级大地震,死亡24万人,比历史上的里斯本大地震还厉害! 其实,圣经中有一个“善恶之争”重心转移的问题! 原来,从洪水过后,上帝首先拣选亚伯拉罕,后来拣选以色列。以色列被掳亡国后,重心转到巴比伦……后来转到欧洲。再后来我们会发现,重心又转到美国。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围绕预言重心转移的方向,寻找历史上的应验。至于和预言重心无关的事件,不是圣经关注的重点。 怀师母曾说过,里斯本大地震也是末世真理不可挪移的路标! 本会的一些圣经学者经常提出一些最新的现象和新的证据,用来对预言的解释。比如:两年前(2004年)发生的“东南亚海啸”,也是因为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引起的。 固然,这也是对圣经预言的继续性的应验,但却不是历史上标致性的应验。 ●日头变黑,满月变红 -- 发生在 ●众星坠落 -- 发生在1833年11月13。北美上空。 上述这几件事都已经发生了,表明基督复临近在眼前! 2. 将来要发生的天象: “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 很明显,这件事情还没有发生,是将来基督复临的时候所要发生的天象。 3. 地上恶人的反应: “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富户、壮士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向山和岩石说:倒在我们身上罢,把我们藏起来,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宇宙性的灾难和变化——天摇地动,山岭海岛都被挪移。一幅很吓人的状况! 我们很难想象,那种因瞬息的变化而使整个宇宙完全失去秩序,处于一种混乱的状况! 然而,就在这时,上述这些人开始喊叫,他们不愿意面见那来临的那位,要躲避他忿怒的大日。 其实,他们在躲避谁?就是躲避“坐宝座的”和“羔羊”。正如耶稣曾说,他要在父的荣耀里驾云降临。 很明显,天父上帝要和圣子羔羊一同来到。(参太16:27;24:30;25:31;可8:38;13:26;路9:26) 4. 谁能站得住呢? 在基督复临的大日,没有人能站立得住! 然而,怀师母在《早期著作》中却提到,有一等人能够站立得住,就是那“手洁心清的人”! 其实,这些人之所以能够站立得住,并不是他们自身有什么功劳或能力,乃是因为他们信靠耶稣的功劳,凭着上帝的恩典!就如同第一印中骑白马的,有冠冕赐给他们。说明不是他们自己的,乃是赐给他们的。他们是靠着恩典而得胜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六印中看到了唯一“得胜的冠冕”,而这冠冕是天上赐的。 第六印的时期是从1798年之后算起。从此,世界历史进入末后阶段。我们现在正生活在第六印的时期内,因为第五印下的大规模的逼迫时期已经结束了。但是将来还会有“雅各遭难”的时期,那时期也是处在第六印之下。更加准确地说,是在第六印的末期。 当然,那个时期还没有来到,至少今天还没有来到。相信很快就会来到! 启8:1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 1. 历史的结束: 如果说,第六印是指基督复临的前兆,那么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基督已经复临了。 我们发现,在揭开第七印的时候,不再有任何的描述,表明世界的历史结束了。 从启8:2开始,就换成另外的主题,以另外的一套方式来描述历史了。 2. 二刻: 这里说,“天上寂静约有二刻。”从时间上来算,这里的“二刻”大概就是“七天”的时间。 怀师母也曾谈到“七天”的说法。 她说:这里的“七天”是将来地上所有得赎之民回归天家时所要经历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特别给将来所有复活变化升天之人的一次机会,为要让他们能遵守一个完美的安息日。因为天国不接待任何一个违法的人,天国也不容许任何一个没有遵守安息日的人能够进入。 因此,将来所有复活变化升天之人,要在这七天之内同上帝和主耶稣在一起,守好一个完美的安息日,然后再升到天庭。 ●为什么会“寂静二刻”呢? 因为这时天上“倾巢出动”,也许四活物、二十四位长老也都来了。这就好比我们有时到了一户人家,发现这户人家全都走亲访友去了,一个人都不在家的那种安静。 有一则笑话,其实也是一个真实的见证:有一位美国本会的教友,一天正在家中收听本会福音电台的广播。突然一个电话让他中断了继续收听电台的广播,他就匆忙地出去办事了。临走时,没有关上收音机。 这位教友离开家不久,有一个小偷就撬门入室。当他进入房间转悠了一圈,听到了收音机中播放的福音节目,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他就坐下来收听广播,似乎忘记了自己出来是要偷窃的。他越听,心里越发受到感动……从此放弃了偷东西的念头。后来这位小偷竟然成了安息日会的一名教友。 当他悔改归主以后,就把自己上述一段特殊蒙恩的经历,写信寄到本会的这家电台。于是电台就把他的见证播放出来,让更多的听众一起分享。 后来据说,那家主人在离开家门之后,继续开着收音机,是让家中那只可爱的猫听的,但没想到,这位小偷听了以后,竟然悔改了。 当然,在这个故事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文化的差异。西方人把家中的宠物,与人一样对待。 ●七教会/ 七印: 七教会是对那些忠实于教会的人而言的;它的听众对象是教会!最后的勉言是给那些“得胜的”人。它所展现的时期,既是教会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而七印主要是针对那些可能接受上帝的话,可能成为上帝子民的人说的!可是这些人终究拒绝了。 所以,我们发现,它是针对教会外围的人或势力说的。 可见,七教会、七印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其实,我们发现,启示文体的这种变化不只在《启示录》中出现,在但以理书和圣经其它书卷中也都存在。 我们在但以理书2章、7章、8-9章、10-12章中发现,它们都是讲述同样的历史阶段,但是却有不同的侧重点。 但2章是从政治的角度(国度/王权)来讲的;但7章是从道德(兽)的层面来讲的;但8章是从灵性(圣所)的层面来讲的。但10-12章,既有政治的,也有道德和灵性的层面,是对前面三个层面的综合。 然而,尽管它们在启示的层面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中所涵盖的时期却是一样的。 同样,现在我们也看到,七教会和七印所涵盖的时期大致相同,只是有一点区别。七教会谈到现在的事情,
而七印直接谈到将来要发生的事情。七教会提到“安提帕”antipas, 但七印就没谈到。 七印的中心主题和七教会一样,依然是基督复临。到第七印的时候,基督就复临了,人类的历史也结束了。
前面我们讲过了七印,也讲到启7:1-17是个插曲,是在第六印之下完成的。 因此,启7章所发生的事情介于第六印和第七印之间。 以后我们会看到,在七号筒讲述到六个内容之后,又另开了一个窗口,为要把某些与之相关的即将发生的重大事情详细地讲述,然后再讲到第七个内容。可见,中间都有插曲的阶段。 我们知道,七印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拒绝上帝恩典的人。然而,上帝还是在每一个印揭开的时期发出呼召。 如果说“七教会”是劝勉,那么“七印”下面就是教训。以后到“七大灾”降下的时候,对于一切怙恶不悛、顽固不化的恶人,就是刑罚(审判)了。 其实,上帝向人发出警告和刑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所以,当天上出现天象的变化时,所传达的信息,就是基督快要复临了,要人急速悔改! 因此,还不是惩罚性的,还是以挽救为目的! 事实上,在第六印之下我们发现,即使出现了许多对恶人的惩罚和灾难,但与此同时,还是给了那些接受天上信息的人一线希望。 启7:1此后,我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 1. 四位天使: 这“四位天使”使我们想起“四活物”,想起他们在上帝面前所做的工作。 这里的“天使”,其实,就是“信使”的意思。这些“信使”究竟是天上的人物,还是地上的人物? 2. 四风: 风 -- 在圣经里代表战争。 四位天使执掌四风 -- 意味着他们仍在控制着地上的战争。一旦从手中丢掉,就失控了。 3. 地上、海上和树上: 这里所说的“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让我们想起了创1章上帝创造的次序。 可见,《启示录》使用了《创世记》的语言。 同时,在这里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创造”的主题。 事实上,在《启示录》书中反复地出现了“创造”的主题! 另外,在这里还隐含着一层意思,一旦天使把手松开,以致“四风”刮起,就会直接威胁到上帝的圣民,直接摧毁上帝的创造之物。 启7:2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着永生上帝的印。 1. 另有一位天使:执掌四风之外的一位天使。 2. 从日出之地上来:表明这一位是从天上来的。 《传道书》讲到了日光之下的事情---“日光之下没有新事”。那么,日光之上又如何?他并没有讲! 但这位天使是从日出之地、日光之上来的。所以,他所带来的信息,必然是日光之上的。 -
avnatolh/j,rising; perhaps day, dawn (of salvation Lk 1.78); pl. (and sg. Re
21.13) east. 可被翻译为日出之地或东方。 - 强调的是这天使来的方式,像太阳那样的堂皇和辉煌而来,而不是地方。 3. 永生上帝的印: “永生上帝的印”是什么印?我们暂且不妨先作一个结论,下一次再来细述“上帝的印”、“耶稣的印”和“圣灵的印”及其三者的关系。 其实,关于“永生上帝的印”,此处经文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位上帝是“永生的上帝”(Living
God)——是自己活着,又让其它受造之物存活的创造主。 事实上,当圣经上提到“永生上帝”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是一位创造主。而圣经对“上帝”的定义也的确如此!正如来3:4说到:“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上帝。”表明上帝叫万物发生、生存,他叫一切有生命的活着。 这里说,天使拿着永生上帝的印,使我们想起,他拿的就是创造之主的印。 很自然地,这就把我们引回到“创造”的主题。 从创世记中,我们找到与“创造”相关的,就是安息日。 事实上,在上帝的十条诫命中,唯一谈到“创造”的是第四条诫命。第四条诫命就是永生上帝的印!因为在安息日的诫命中,我们看到了上帝的名称、职位、还有他管辖的范围。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永生上帝的印就是安息日。 圣经中除了有“永生上帝的印”、也有“耶稣的印”和“圣灵的印记”。这三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我们稍后再作研究。 启7:3他就向得着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说: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等我们印了我们上帝众仆人的额。 1. 地、海、树木: 很明显,这里使用了象征语言。那么,地、海、树木分别代表或者象征着什么? 地 -- 象征着人,因为人是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的。 海、树木 -- 也是象征着人。(参赛17:12;5:7;但4:22) 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 -- 意味着有一部分人不要去伤害。 当然,这里也有可能是“双关语”,既代表了人(上帝的子民),又代表了自然。 2. 等我们印了我们上帝众仆人的额: 印 -- 盖上印,就表明了一种关系。比如:我们买了一本书后,就会马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盖上自己的印章。表明这本书是属于我的,别人就不可以随便拿走,除非征得我本人的同意。 同样地,当上帝把他的印印在人的额上时,就表明这个人是属于上帝的。他既是完全属于上帝的,他就只能为上帝所用! 因此,盖印的工作乃是鉴定上帝真子民的重要工作!假如没有上帝的印印在额上,就表明他不属于上帝。 额 -- 代表了我们的思想、感情、意志,因为这一切都集中在我们的额上! 事实上,“额”在人体中间、在圣经中间,都非常重要。因为“额”代表着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它是人一切思想和行动的“指挥中心”! 因此,我们若想与上帝建立感情,与他有密切的关系,就要通过我们的大脑思考、通过我们的意志选择,因为感情永远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人只有认识上帝、熟悉他的品格,才会欣赏他、爱他。 同样,我们若要接受“永生上帝的印”,就必须从我们的思想上、理智上、感情上认识上帝,然后才有可能接受“上帝的印”。 启7:4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 这里谈到了“十四万四千人”受印的问题。其实,“十四万四千人”也是一个很重大的主题! 那么,“十四万四千人”是特指在哪一段时期之内的人? 我们暂且不管这个数字是象征的,还是字面的。“十四万四千人”是特指在第六印下生活的人而言的。因为启7章提到的“盖印的工作”是在第六印下完成的! 所以,在这“十四万四千人”中,绝对不会有亚当、挪亚、亚伯拉罕、大卫……就连约翰、保罗等都不可能身列其中,因为他们生活在六印之前。而约翰、保罗只生活在第一印之下。 因此,我们发现,这里经文本身就已经给予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只有生活在第六印之下而得赎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十四万四千人”中的之一。 下一次我们再继续讨论“十四万四千人”的资格、特征,以及上帝的印。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