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启7:4-17)
我们为什么要做上述的推断?主要是为了帮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因为在启14章出现了“两个印”:一个是“永生上帝的印”;一个是“兽的印记”。 因此我们必须认定,“永生上帝的印”只有一个,而不会出现几个。不然,“兽的印记”也可能出现好几个!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能断定永生上帝的印、耶稣的印记、圣灵的印记就是安息日,那么,到了启14章,就会出现很多的说法! 在启14章我们会发现,上帝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强调安息日。现在在启7章只是刚刚开始,只是在第六印下提供了很少的信息。如:日出之地、印。 当然,这里也使用了隐含的语言“地、海、树、永生的上帝”,为要说明和“创造”相关的概念。 可是到了末后“善恶之争”关键的时刻,就会出现安息日和星期日之争。 因此,我们一切的证明都要集中到这一点。 不然有人就会说,“兽的印”就是和“耶稣的印”争论。 如果“耶稣的印”不是安息日,而是另外的印。比如说:“耶稣的印”代表为真理受苦而死,就如保罗说,我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那么,有人就可以这样推断“兽的印”就是安逸。如果说“圣灵的印”是感动,那么“兽的印记”就是拒绝圣灵的感动……这样,就和安息日没有关系了。 因此,我们在此用圣经的内证来予以认定,这三个说法,其实讲的是同一件事情。尽管它们可能有不同的应用,但都是出自同一个来源! 事实上,正如前面我们讲到,上帝往往利用一件事情,达到多重目的! 对于前面的推导,我们可能不太清楚,现在我们再来予以清楚地论证。 首先,我们就要从圣经中来寻找“印”。Seal meaning: stamp, prove, as a verb sealing, to close, as a
mark. 1.
印和律法相关: 赛8:16讲到“你要卷起律法书,在我门徒中间封住训诲”。 Isaiah 8:16 Bind up the testimony, seal the law among my disciples。 “封住”,在原文就是“盖印”。表明“盖印”与律法有关。 事实上,“印”是在律法中间找到的。 因此,我们从赛8:16就推导出一个结论:印与律法相关。 这样,我们就不会到律法以外再去寻找了。 2. 安息日=上帝的证据 我们发现,在律法中间有一个安息日。 结20:12“又将我的安息日赐给他们,好在我与他们中间为证据,使他们知道我耶和华是叫他们成为圣的。” 以西结书说,安息日是我们和上帝之间的证据。 所以,安息日=上帝的证据(记号)。Mark, sign. ·Sign not to be killed : Gen 4:15, Eze 9:1-4 3. 证据
= 印(signet,
stamp) 接下来,我们就要从圣经中寻找依据,证明证据等于印。 罗4:11“并且他受了割礼的记号,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礼而信之人的父,使他们也算为义。” 这里指出,证据就等于印。 所以,安息日既是我们与上帝之间的证据,也是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印。这样我们就很清楚了! 至于我们以政府的公章拿来作为比方,只是用来说明而已,并不是一种解释。 在安息日的问题上,我们以这种方法来证明,安息日恰好能够成为上帝的印。因为安息日的诫命中清楚地讲到了上帝的身份、职权、管辖的范围,所以它不折不扣的就是上帝的印。 关于“圣灵的印”与“上帝的印”,其实就是同一个印。因为上帝的印是藉着圣灵盖上的,所以“圣灵的印”不可能与“上帝的印”有区别! (弗)Ephe 1: (弗)Ephe 4:30And grieve not the
holy Spirit of God, whereby all of you are sealed unto the day of
redemption. 但是,唯一出现问题的是,“耶稣的印”与安息日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前面我们给了两个推断,现在给出第三个推断。 基督: 1. 创造主 --耶稣和上帝同是创造主,耶稣就是上帝。所以,上帝的印就是耶稣的印。这不需要争论。 2.
安息日的主 --耶稣曾说:“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2:28) 这就把“安息日”和耶稣联系起来了。 当然,耶稣毕竟是一个人,而安息日是一个日子。从表面上看来,安息日和耶稣似乎关系不大。但安息日和基督的关系较大,因为安息日是基督设立的,而耶稣是道成肉身的主。 因此,耶稣说了另外一句话:“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可见,作为神性的基督,他是安息日的主;作为人子的耶稣,他也是安息日的主。 所以,“耶稣的印记”也是安息日! 我们仔细研究发现,圣经不会留有任何的毛病。有毛病的只是我们,圣经肯定能完整地证明它自己! 事实上,“耶稣的印”和安息日没有分别!我们在圣经中几乎找不到别的说法了。 关于耶稣的身份,我们可能会说他是“生命的主”、“复活的主”……,但是耶稣对自己的说法却是
“安息日的主”。说明他特别重视、强调安息日。耶稣从他众多的身份中间把“安息日的主”提出来,就足以表明安息日与耶稣的关系了。 因此,如果安息日不能成为他的记号,还有什么能成为他的记号呢? 3.义和基督: 我们需要证明的是上帝的义和基督的关系。 我们已经证明了,上帝的义是在律法之外显明的。诗109:172说:“……你一切的命令尽都公义。” 怀师母常讲:上帝的律法是上帝公义的标准!上帝的义是藉着他的律法,就是十条诫命来体现的。 但是上帝的义却又在律法之外成全的! 为什么要成全在律法之外呢? 因为自从人类犯罪堕落之后,人类没有办法成全律法,只有耶稣能成全。 因此,当上帝完美的印记印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是靠着耶稣的功劳!并且必须是在耶稣印了以后,我们才能印上。因为如经上记着说:“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也许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按照最好的标准守安息日,但是在上帝的眼中仍是污秽的、不完全的。 可是,当耶稣将上帝的律法成全在我们身上的时候,也将“安息日的印”成全在我们身上了。 以做饭为例:
***是一级厨师,最会做饭。¥来学做饭,但是¥刚学做饭不久。尽管¥已尽了能力做到最好的水平,可是在***看来还是不咋的。***只能接受达到一级厨师水平的程度。 同样,在遵守安息日的事上,上帝也只能接受象他那样遵守的方式和完全。我们只有达到他的那种水平,才可以被接受。上帝自己守了第一个安息日。 有谁能达到?只有耶稣能达到!并且他将这种完全成全在我们身上,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安息日的安息! 所以,我们永远记住:下面所要讲到的十四万四千人,他们做得再好,也是上帝不能接受的;因为上帝只能接受象耶稣那样的完全。 那么,为何圣经上说到十四万四千人是没有瑕疵的?其实,他们只是在基督里没有瑕疵!如果没有基督的话,在上帝的眼中,他与我们是一样的! 所以,尽管他们比我们更加完美地表现基督,但是与上帝的要求还是相去甚远。他们的得救也绝对不是靠他们自己的行为! 盖印是在第六印之下完成,只限于生活在第六印之下的人。 十四万四千人 启7:4-17所讲的内容都是与十四万四千人相关的。
启7:4
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 1.
以色列人
-- 在这里明说,受印的是以色列人! 2.
各支派 --
以色列的各支派. 3.
数目 --
他们的数目是十四万四千人。 4.
十四万四千 --
看到十四万四千人的数字时,马上就让我们想起了在揭开第五印时圣徒的提问。 在揭开第五印时,圣徒曾向主问了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不给我们伸流血的冤? 2)我们要等到几时? 主上帝回答说:“还要安息片时。”意即还要等一会儿! 最后上帝提出了一个结论:要等到满足了数目!至于这个数目究竟是多少?主并没有明说! 因此,我们相信,在第五印下生活的人,自然会生出新的问题——主啊,什么数目? 于是,上帝就在启7章说到,要等到十四万四千人的数目满了以后,就可以了。 这是我们从中看到的内在逻辑! 我们再次强调:《启示录》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的,而是按照内在逻辑。 当然,也是根据历史的演进,但是时段绝对是跨越的。 比如:
启6:12-14就跨越了很长的时空距离,至今“天就挪移”还没有发生! 可见,其间还有很长的间隔!(地大震动→月亮变红/星辰坠落→天地摇动) 事实上,现今我们仍生活在这一大的时间段内。 我们发现,启7章一开始,上帝就回答了启6:11的数目问题。现在我们就先来解决数目问题。 罗11:25-26“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保罗在此提到了“外邦人的数目”要添满。 当约翰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可能他心里感觉到上帝已经讲了一个数目。 事实上,上帝曾对亚伯拉罕应许说:你的后裔要象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样多。而这些是数不过来的! 很明显,约翰所用的语言是既“数得过来的”数目,又是“数不过来的”。这两个语言,他都知道,都有可能应用。 因此,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个有数目的数字,就是“十四万四千”! 启7:5-8
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流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亚设支派中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西缅支派中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西布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在此我们发现,少了但与以法莲两个支派,而新加进来利未支派和约瑟支派。(参民1:32-33,47-50) 同时我们发现,这里的顺序也和原来不同。流便本是长子,应当排在首位,但这里却将犹大放在第一。 到目前为止,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得救的人都是以色列人。 ·来自各个支派,但是有变化。 ·数目是14万4千人。 ●以色列人:
对于十四万四千人的解释无非是以下三个讲法: 1)是字面上的以色列人;2)是属灵上的以色列人;3)在属灵的以色列人的范围之内。 第一,字面上的以色列: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有很多神学家支持这种说法。因此,自然就影响到美国的政治。 于是,美国提出,我们一定要保护以色列,不容其它国家来侵犯以色列。 第二,属灵上的以色列: 在这种说法下面又有两个观点: 1.十四万四千人是实实在在的字面上的数目; 2.是象征性的数目。 到目前为止,大概就是这三个观点。 另外,本会有叫宇航和李锦洪的,他们把上述这两个揉在一起,提出了第四个观点,在此我们就不说了。 现在我们暂不作结论,稍后我们还会回到十四万四千人这一主题上来。 启7:9-12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著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与羔羊!”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上帝,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上帝,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这里又是七重赞美,表明一个完美的赞美形式。 此时所有该来的都来了,不存在一部分在天上赞美,一部分在地上赞美的事情。 其实,我们在前面也看到过七重赞美。 启7:13-17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我对他说:“我主,你知。”他向我说:
“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所以,他们在上帝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启7:9-17节提到数不过来的许多人。 关于“许多人”有两个说法: 1)是从创世以来所有得赎的人;2)是在第六印下接受十四万四千人所传讲的信息而获得拯救的人。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为合适?很明显,应该是第二种说法。 其实,我们在一开始就说到,启7章有一个大的背景,是在第六印下面发生的事情。前面所发生的事情跟这里没有太大的关系。况且,在本节经文的上下文中就清楚地显明,这里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在这个时期。 所以,我们认为,这里所发生的事情是在第六印下发生的。 但是接下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1.
数目 -- “十四万四千人”是有数目的。但约翰在异象中所见到的却是“没有人能数得过来”。 我们暂且先作描述,再来讲它们之间的联系。 2.
来源 -- “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以后我们在启14章也会看到类似的说法。 这批人有可能是听到了启14章所传的三位天使警告的一批人。 所以,这些人既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就不仅仅是以色列了,还有可能包括佛教、道教、回教,甚至法轮功……等等异教徒。 3.
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 --
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 4.
身穿白衣 --
他们身穿白衣,就让我们想起七教会中的老底嘉教会。 上帝曾对他们说:“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启3:18) 说明这些人原来没有穿上白衣,但后来在他们中间有一批人接受了主的劝勉而悔改了,并且向主买白衣穿上了。所以,后来约翰在异象中见到他们有白衣穿上。 事实上,老底嘉教会的时期也正是处在第六印下的时期! 我们发现,前面给七个教会的信息里面,对于老底嘉教会虽有警告、劝勉,但并没有说结果。可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结果。 因此,处在老底嘉教会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还是有希望的!其中有相当一批人走出了不冷不热的状态,加入了将来数不过来的得救群众的行列。 所以,我们认为,《启示录》是给人希望的一卷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不论是十四万四千人,还是数不过来的群众,他们都是生活在历史的最后时刻,处在盖印的阶段。及至盖印工作一完成,就没有这工作了,也
没有悔改得救的机会了。 现在你我正处在盖印的严肃时期,
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了。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向上帝靠近,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了。 5.
他们手里拿着棕树枝 --
表明他们是得胜的基督徒,因手拿棕树枝表示得胜。正如当年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时候,众人手拿棕树枝发出欢呼,表明他的得胜。 同样,这批人手拿棕树枝,表明他们是得胜的基督徒。他们是买了白衣穿上,从老底嘉教会走出来的。
启7:10
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与羔羊!” 然后,众天使和他们一起发出赞美之声。 下面从第13节开始,又进入一个阶段了,似乎在时间上有一点倒回去了。 启7:13-14
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 这中间出现了一问一答。 我们在此不妨想象一下:当约翰在异象中看到上述情形时,他的心情会是怎样? 此前在第五章中我们发现,当约翰见到无人能揭开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七印时,他在异象中就大哭。但后来见到羔羊从坐宝座的手中接过七印打开时,他又转忧为喜。但后来在揭开七印异象时,他又看见悲惨的状况……及至到了揭开第六印的时候,看到了天势的变化,而接下来又看见了十四万四千人和数不过来的得胜的群众,这时他又充满了一种喜悦,以致忘乎所以,不晓得再问什么问题了。 但是,长老中间有一位却提醒他:虽然你约翰看到了,也听到了,可是还有很多人不明白! 所以,这位长老就替我们还没有看见过这幅荣耀情形的人提问。 我们发现,这里约翰在异象中没有提问题,而是长老提出来的。 这种做法与但以理书中的似乎如出一辙!在但8章的记载中,当时但以理连问题都不会问了,于是就有两位天使主动地替他说话。后来在但10-12章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 现在我们继续来看启7:13-17节。 1.
长老发问: 启7:13-14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 这时约翰回过神来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约翰正被放逐在一个岛上,孤苦伶仃,在异象中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人出现的情形,肯定很高兴! 2.
从大患难中出来的: 长老就对他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表明他们经历大患难,是从大患难之中出来的,而不是从大患难之前或之后出来的。 但现在基督教界流行的理论是,这批人就是末后的以色列人,就是犹太人。他们认为,基督的教会已经在大患难之前秘密被提了。而这批得救的人,就是所谓的以色列人在教会秘密被提之后,开始悔改发热心并传福音所带来的果实! 因此,他们认为,我们现在要爱犹太人,要支持他们。尽管他们所言所行不好,但我们还是要实现上帝的旨意。 普世的基督教会就是这么认为,也是这样干的!因为他们相信,上帝对以色列人有一个特别的目的。他们既在启示录中看到这个目的,就是将来一定会有十四万四千以色列人要得救,甚至于将来有数不过来的人也是他们传教的结果。所以,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以色列保护下去,免得他们绝种。 好在我们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没有人这样认为! 3.
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启7:14说,“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这和“穿白衣”,其实是同一回事!说明这些人向上帝、向耶稣求告,求他的恩典实现在他们身上。 因此,就有基督的义成全在他们的身上,基督的宝血涂抹了他们的罪,以致他们的衣服(品格)得以洁白。 4.
应许的实现: 启7:15
所以,他们在上帝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这使我们想起耶稣在约14:1-3所发的应许:“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可见,耶稣的应许在这里得到实现。 5.
眺望将来: 启7:16
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 这里只是用了一个比方,为要说明他们的安全。 前面我们发现,在第六印下,自然界还会出现很多的变化。但是天使在这里埋下一个伏笔,以后还会埋下伏笔,还会出现日头变炎热……等等的事情。 长老回答约翰的意思是说,不用为这批人担心!尽管将来会有那些灾害出现,但都害不到他们。 这里主藉着长老对约翰的提醒,给了生活在第六印下生活的人一些希望! 启7:17
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很明显,这件事情是眺望到了将来。因为将来当义人升天以后,上帝要擦去他们的眼泪。但是更加具体的说法,还会在《启示录》书以后的经文中有进一步的启示! 作业: 1.请把启7章中所出现的十二个支派名字的含义写成一段话,再按名字的顺序,把它们的意思串起来写出一段话。 2.请画出一张表格,把启7章、创49章、民1章、结48章所提到的“十二个支派”,按顺序排列出来,从中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附:
民数记2: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