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

【返回上级目录】

约21:21-22记载:“彼得看见他(约翰),就问耶稣说:‘主啊!这人将来如何?’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

在这里耶稣似乎对门徒的命运做了不同的安排。彼得在年老的时候,将要伸出手来,被带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而对于主的另外一个门徒约翰,耶稣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

尽管我们知道,彼得和约翰最终的结局都是要脱离第二次的死。但是很明显,这两个门徒最终获得的结局,却是经过不同的路径!

前者是日后要为主殉道,被倒钉十字架而死;而对于后者,耶稣却说,如果我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也是可能的。但是跟你彼得没有关系,你只管跟从我就可以了!

 

主在此向彼得所阐明的这种原则也同样适合我们今天!

在这末后,在世界历史的今天,我们也有可能被列在两批得赎的人中——“十四万四千人”“群众”。如果主要我们成为“十四万四千人”之一,也可以;如果主要我们成为得赎群众的一部分,也行!

总而言之,正如主向彼得所说的一句话:“这与你何干?你只要跟从我就好了!”

故此,我们只要紧紧地跟从耶稣就好了。因为我们最终的命运是活着见主,是提前安息,或者是为主殉道,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要关心的问题!我们所要关心的问题,就是跟从主!

因此,主藉着使徒约翰在《约翰福音》21章所记载的这段教训,对于生存在这末后时代研究《启示录》预言的我们,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关于将来的“十四万四千人”的问题,在我们安息日会内部也有很多的争论、很多的观点与说法,甚至因此分成了许多的派别!可能就是因为对方所持的观点或看法与我们的观点或看法不一样,因此我们就同对方分道扬镳,不再来往,不再成为好朋友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如俗话所形容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其实,这并不是主所期望的结果,也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实上,在怀师母的时代,本会内部就已经有很多人对于“十四万四千人”的看法起了争论。但怀师母一直认为:这不是值得争论的最重要的问题最终谁会成为“十四万四千人”,到耶稣来的时候就知道了。因为到耶稣来的时候,凡是能够活着见主的,就是“十四万四千人”

 

《善恶之争》一书中也提到,最后的“十四万四千人”,是从世界上活着的人中变化升天的。

所以,等到耶稣来的时候,所有活着变化升天的,就是十四万四千人。他们不会再经历死亡!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十四万四千人”,在我们安息日会内部已经有了一些看法或讲法:

一,正如怀师母曾一再说到,我们要努力争取进入“十四万四千人”的行列中

这和末后将要出现的“十四万四千人”的说法是否有矛盾?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这种说法似乎和前面提到的等到耶稣来的时候,所有活着变化升天的,就是十四万四千人”的说法有矛盾。

 

其实,并没有矛盾!因为如果我们都愿意积极响应主的呼召及吩咐,去广传福音,就可以催促基督早日复临。届时我们就有可能活着见主,从而可以很幸运地成为得救的“十四万四千人”之一。

因此,在广传福音的工作上努力克尽自己的本分,也是促使我们进入末后“十四万四千人”的先决条件。假如耶稣不来,就没有所谓“十四万四千人”的说法!

由此看来,“十四万四千人”本身也是给我们的一个鼓励和鞭策——要我们去广传福音!而这里所提到的“福音”,在启7章的大背景之下,是特别指的盖印的工作。至于在圣经其它的地方,可能又是一种讲法,我们暂且不管。但是在这里,很明显地就是指“盖印的工作”而言的。而在启7章的上下文中,这些人的特殊使命,就是要去传关于“盖印”的信息,也就是传关于安息日的信息。

 

其实,有关安息日的道理太广大、太神圣、太深厚了,必须有深厚的铺垫才有可能讲清楚安息日的道理,因为这个日子和创造主是同样神圣的问题,不是很小的问题。

 

第二,怀师母在她所写的《1850年书信》第10封中提到:有一个人已经死了,但她后来讲到,以后我看到她在盖印结束后,在听到上帝声音的时候,她会出来,站在地上。“她要和十四万四千人在一起”

请注意:怀师母只是说,她会与他们(十四万四千人”在一起,而不是列入他们之中。好像某人和我们在一起,但不是我们团体中的一位

英文说:“She will be with the 144,000.” Be with 在一起,而不是列在……其中”(among

而本会国内的教友在这一点上所发生的很多的争论乃是对这段翻译的误解!

下面我们引证怀师母在《早期著作》(Early Writing)原文15-16,19,40页上的几段话。

 

十四万四千人都盖了印,并且完美地结为一体,在他们的额上写着上帝的名圣城新耶路撒冷的名耶稣的新名……坟墓开了,死人带着不朽的身体复活了。十四万四千人大声喊着说:哈利路亚!当他们看到他们朋友的时候,他们异常地高兴。”

这里说到:十四万四千人看见别人复活,说明他们是活着变化升天的。

在此我们所看到的,与前面所提到的,乃是同一个概念!

 

所以,十四万四千人”是世界历史末了活着升天的信徒

但是所有得赎的人都包含在“群众”里面。这是一个大的团体!

“十四万四千人”只是这其中的一个部分。他们是活着变化升天的,而其他的人则是复活升天的。“十四万四千人”是看见这些人复活升天的。

所以,“十四万四千人”有别于这些人,但又是得救群众中的一部分。这二者是没有矛盾的!

 

事实上,根据圣经的启示,通向天国的道路,只有一条

所以,群众和十四万四千人在得救的方法上,并没有区别!因为将来没有一个人靠着自己的功劳得救。十四万四千人行得再好,也不过跟其他的人一样,都是靠基督的恩典、耶稣的功劳!

因此,对于“十四万四千人”而言,他们并不比其它得救的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经受的考验更大,他们在更加艰巨的考验下依然能够站立得住,能更好地体现上帝的品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是更加伟大的。

但是,在得赎方面和任何人都一样

所 以  ,当我们说要争取做十四万四千人的时候,我们不是靠行为得救,而是希望藉此催促基督的复临。

 

怀师母在《早期著作》40面记载,她在异象中曾请求伴随她的天使,让她留在她去访问的地方。

她说:我真不忍再回到这黑暗的世界上来

这就好像彼得看到耶稣登山变像以后,觉得很好,不想去任何地方了。彼得就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太17:4)

彼得当时见到了主在荣耀的异象中与摩西和以利亚对话,心想:这地方太好了,我们哪儿都不要去了。因为在异象中,他看见了天国荣美的景象,不愿意再回到这个污秽的地球上。

据说,毛泽东当上了主席以后,毛家湾有几个人就去北京见他,说:哎,老表哎,你这个江山是你得的,我们这几个来帮你给看住了。我们现在来了,不走了……

毕竟主席所住的中南海,要比毛家湾好多了。

 

同样,怀师母在异象中被提到了天上,并被天使引导,亲眼见到了天上荣美的景象后,就不愿再回到地球上来了。所以,她说她不能忍受重新回来的这种想法!

然而天使却对她说:你必须回去,要把你所看见的情形写下,并要告诉世上一切渴慕进入天国的人们。“如果你忠实的话,最终你会十四万四千人在一起,有特别的权力去观看诸世界,欣赏上帝的创造之工。”

可见,这里并没有说到怀师母是“十四万四千人”之一;而是说,她会“与他们在一起”。如果她忠实的话,那么最终也会与“十四万四千人”一起得赎。

因此,这就回答了有人曾提出的问题:怀师母究竟是“十四万四千人”中之一,抑或不是!

其实,如前所述,“十四万四千人”是到末后仍旧活着的一等人。而怀师母早已安息在主里了。她现在藉着她的著作活着,但她本人既已死了,就毫无所知,和现在任何死了的人一样。

 

结论:

关于“十四万四千人”的话题,是那些在教会里特别自称为圣洁的人所最爱谈的话题。

我们应当谈这个话题,努力做“十四万四千人”

“十四万四千人”的实际含义就是——广传福音,催促基督复临,特别是盖印的工作。而盖印的工作是特别神圣的工作。

教会内常为这个话题争论不休,且没有一个好结论。如果我们到目前为止,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启8章

 

关于“十四万四千人”,我们在讲到启14章时,还会回到“十四万四千人”和“群众”的话题上。

前面当启示录第六章的结尾提出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谁能站得住呢?”

下面第七章就接着回答说:十四万四千人能站得住,群众也能站得住

不仅他们能站得住,而且也包括从头到尾得赎的人都能站得住。

可见,启示录第七章提供了一个充满信心、希望和鼓励的回答!

 

启8:1 羔羊揭开第七印的时候,天上寂静约有二刻。

这里的“二刻”,按照预言日子的计算原则,“一日相当于一年”。(参民14:34;结4:6)

圣经中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有三十天,一年共有360天。(参创7:-8:)

 

如何证明圣经中提到的“一天”就是24小时?

创世记中只是说到“有晚上,有早晨”,但却没有提到具体的时间。

然而,耶稣在约11:9中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

所以,剩下的黑夜就有十二个小时,加起来就是二十四个小时。因为圣经一开始就说,“有晚上,有早晨。”

既然白天有十二个小时,那么晚上还有十二个小时。

 

约12:35-36“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

其实,耶稣在这里“一语双关”,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字面上的,一是属灵上的。

耶稣代表着公义的日头,撒但代表着黑暗。

 

或问:怎么证明白天与晚上的时间相等?

其实,这中间因为出现了洪水,以致影响了日月的变化。

根据圣经创世记中有关洪水的记载,因为发生了洪水,以致出现了两方面的变化:1.天开了窗,引起天象的变化;2.地开了大渊。

天开了窗,就引起天象的变化。同样也使得白日与晚上发生了变化!但在这之前,白日与晚上的时间相当!

其实,白天与黑夜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因为保护地球的“遮盖层”(臭氧层)发生变化,而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臭氧层被破坏,地球的温度发生了变化,白天和晚上的长短也发生了变化。这是洪水以后的变化;至于洪水以前,是没有这样的变化。

由于一日等于24小时,而圣经的原则是“一日顶一年”。(民14:34 ;结4:6)

拿360天/24小时,等于15天;而“两刻”就是15分钟×2=半个小时

因此,“二刻”就是7.5天,约等于七天。

所以,我们现在得出一个结论:这里的两刻”约等于七天

 

这个描述很有意思!前面每一印下面都有“我看见”“我听见”。而在这七印下面,没有看见东西、听见东西。为什么? 因为它超了人的语言所能描述的,是未曾见过的壮观景象。约翰在这里感觉到语言的苍白无力,因此,他在写到第七印的时候就不去描述它了。而是采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手笔,让人来想象这番壮观的景象。

其实,约翰不说,还有一层用意——就是让人去亲自体验!

 

下面我们要研究的是“七号”

“七号”“七印”有一些相应的关系,现在我们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下。

为方便理解,列表如下:

 

七印

七号

一~六印

一~六号

插曲(7)

插曲 (10:1-11:13)

盖印 (144, 000)

小书卷 (敞开的)

群众

两个见证人

第七印

第七号

七印的前面有连续的一到六印,接下来是一个插曲。

七号前面一到六号也是连续的,到了六号和七号之间,插入了启十章、十一章的大部分。

“六印”下面插进来的是“盖印”盖印期间,出现了“十四万四千人” 和“群众”。

“六号”下面插进来的是所谓的“小书卷”。天使拿着的这个“小书卷”是敞开的。

和“群众”对应的是“两个见证人”。“小书卷”是“两个见证人”的一部分,但“小书卷”又是特别的部分。这个特别的部分属于两个见证人。

同样,十四万四千人是特别的部分,但是他们也是属于“群众”,就如同“小书卷”是特别的部分,却是属于“两个见证人”一样。

“群众”下面接下来所要研究的是“七印”。“两个见证人”接下来是“七号”。

希望这个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启示录中的“七印”“七号”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