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讲 (启13:1-11)
一.
海中上来的兽:(启13:1-10) 1.
从龙得权柄:“龙将自己的能力、座位、大权柄都给了它。” 2.
死伤→死伤医好: 启13:3“……七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那死伤却医好了。” 兽受了死伤,应验在1798年。当然,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应验。 事实上,在教皇被掳到法国之前,这个兽的势力就已经走下坡路了。但是历史上发生的这件重大的事件,却象征着罗马天主教的势力走向了衰败的低谷。至于后来死伤医好了,不是一天医好的,而是慢慢恢复的。 所以, 3.
全地的人: 这里说到,全地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表明没有例外! 我们知道,新中国于1951年同梵蒂冈正式断交。当时中国政府之所以宣布梵蒂冈为反共势力,是因为在1950年,在上海市天主教堂地窖里面发现了许多的枪支弹药。据说可以装备一个师。 很明显,这是一个政治势力和军势势力,而不是简单的宗教势力。当然,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由于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支持朝鲜与美国交战。同时在台湾问题上,梵蒂冈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承认中华民国。于是,中国政府决定宣布与梵蒂冈彻底断绝外交关系。 其实,在19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关键而又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按理说来,多一个国际合作伙伴,就是多一份在国际社会的力量,也可以尽快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份量。正如俗话说得好“多一个朋友,就是多一条路!”就连毛泽东当时也曾宣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然而,就在新中国最最需要扩大外交,得到国际社会支持与帮助的非常时期,中国政府却十分慎重地提出与梵帝冈绝交。可见,当时梵蒂冈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经有相当的地位。不然的话,中国政府没有必要慎重地提出和这样一个弹丸小国(梵蒂冈城国)绝交。 所以,单从这一事件上,就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梵蒂冈城国仅仅恢复20多年,原来代表天主教势力的梵蒂冈就已经一跃走向了世界政治舞台。 到目前为止,梵蒂冈所代表的天主教的势力在中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近二十年天主教的发展,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看出,中国已经非正式地接受了梵蒂冈的权威。 在公元2000年10月1日,梵蒂冈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和反对,把曾经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册封为“圣人”。为了表明中国天主教会不受梵蒂冈的干预,确立中国天主教会的权威,就在同一天,也就是梵蒂冈“封圣”的日子,中国天主教会同时授封了一批主教。表明中国政府不承认梵蒂冈的权威,可以自己授予主教的权力。 接下来,梵蒂冈派代表去台湾,宣称和台湾永远保持友好关系。以后,又和中国大陆发生舆论上的混战。现在双方似乎又达成了一些共识:中国非正式地承认梵蒂冈。 所谓非正式的承认梵蒂冈,其实就是由教会来承认它。尽管目前中国天主教会可以自己来选主教,但是被选名单需要上报梵蒂冈批准、认可。这就表明对它权威的认可! 事实上,中国地下天主教会,是由梵蒂冈直接认命和操纵的。足见他们的势力之大! 目前,我们看见,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的国家都纷纷拜这个兽。就在上个世纪90年代,梵蒂冈一手策划,将前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打跨。死去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其实,东欧本来就有一批信奉东正教的天主教徒。但是随着东欧共产主义阵营被摧毁以后,天主教的势力逐渐扩大。 我们看到,随着前苏联的瓦解,天主教势力也乘机而入。同时,安息日会也有大批的传教士进入苏联,曾一度相当起色。但是最近几年,似乎遭到了拦阻。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看到,这个兽走到哪里,它在那里的势力就增大。 4.
礼拜的对象: 这里的兽所拜的对象是谁呢?就是龙! 这里又说道:“谁能比这兽,谁能与它交战呢?” 启12章提到天使长米迦勒的名字。米迦勒的意思就是谁像上帝? 然而,这兽在这里却发出这样的挑战:“谁能比这兽,谁能与它交战呢?” 很明显,这样的口吻是对天使长米迦勒的公然挑衅,想要与米迦勒再次展开争战。 5.
夸大亵渎的口: 启13:5
又赐给它说夸大亵渎话的口,又有权柄赐给它,可以任意而行四十二个月。 夸大亵渎
- 就是把本来不是神的,妄称是神。而不是人们经常说的“吹牛”。 四十二个月
- 相当于1260年。历史上的应验是在公元538-1798年。这期间罗马教皇的权势如日中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然,到了1798年时,罗马教皇的权势只是暂时失去,后来还要有死伤医好的阶段,并且它的权力要再度达到顶峰。 启13:6-7
兽就开口向上帝说亵渎的话,亵渎上帝的名并他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又任凭它与圣徒争战,并且得胜;也把权柄赐给它,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国。 帐幕 = 上帝的殿 兽亵渎上帝的名并他的帐幕
- 罗马天主教的神父僭取基督的权柄,坐在教堂里随意赦罪。正 如 帖后2:4说:“他是抵挡主,高抬自己,超过一切称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 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称是上帝。把本来应该荣耀上帝的殿,反而用来荣耀自己的名。这样就使得上帝的殿被污秽了。 历史上,罗马天主教会的所作所为正是如此!本来罪人的罪是要靠基督的宝血才得洁净,靠耶稣的赦罪之恩,才得赦免。(参来9:22,13-14)除此之外,没有人可以决定谁的罪得赦,或是谁的罪不得赦。但是罗马教的神父却僭取了基督赦罪的权柄。他们接受罪人的忏悔,并大胆地向罪人发出保证——你的罪赦了。 住在天上的 - 指那些死了的圣徒。因他们的名字已经记录在天上。在上帝的眼中,他们就好象是住在天上一样。 事实上,主耶稣也曾说过: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在上帝的眼中,这些死去的圣徒是在睡觉。他们是出死入生了。 又任凭它与圣徒争战
- 表明罗马教廷在与活着的圣徒争战。至于那些已经被他们折磨而死的,他们认为应该被开除教籍。 其实,这里的住在天上的和圣徒是同一类的人,
但处在不同的阶段。前者是死了,后者是活着的。 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国
- 表明这个势力不仅仅局限于罗马,也包括世界各地,甚至还来到了中国。 据教会史记载:在西方传教士来华宣教的历史上,曾发生所谓的“礼仪之争”。其焦点是针对中国人祭拜祖宗的问题。 天主教会对此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可以接受;另一派秉承教皇的口谕,坚决反对。且一争就争了几百年。 当时,他们致书给康熙皇帝。康熙不承认教皇的权势,于是开始禁教,勒令天主教在中国禁传。 另外,十字军东侵时,横扫了很多国家。如在西班牙、印度等国,就有很多的基督徒遭到他们的迫害。尤其后来的耶稣会士来到印度,逼迫并杀害了一批又一批不服罗马天主教信仰及其教义的信徒。因这些早期的印度基督徒都是照着多马(Thomas)所传的, 用的是古代的同一本圣经, 也守安息日。 所以,从历史上看来,的确罗马教皇的权势曾一度制伏了各族、各民、各方、各国。但到世界历史的结束,罗马天主教的势力将再度兴起,为要制服全地。 启13:8
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 这是指着42个月说的。42个月以后出现的死伤医好,一直到末了这一段时期而言。在这里是指着42个月圈子里的人, 名字没有被记在生命册上的,都会拜兽。
1.被杀之羔羊生命册: 2.从创世以来,名字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 这里是指的哪一段时间而言的? 其实就是42个月。在42个月以后,出现了死伤医好的时间,虽有可能包括在其中,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是特指42个月,也就是在1260年之间。那时,凡名字没有记在生命册的人,都会拜这个兽。 所以,这里提到的从创世以来,表明从创造世界的起头,从世界的根基被立定,羔羊的生命册就开始有效。 但是真正的生效是从亚当犯罪以后开始。因为当亚当犯罪之后,基督凭应许使生命册生效。及至到了公元31年,是凭他所流的宝血使生命册生效。 因此,前面的阶段是凭着应许;而后面的阶段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弗3:9) 事实上,这里说到的名字被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和我们前面第七章所看到的“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有所不同(启7:14)。 启14章也会提到拜兽的问题。 那么,在42个月之后,什么样的人会拜这个兽呢? 在42个月之中,那些名字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人会拜兽。至于42个月之后,就换了一个说法——那些额上没有上帝印记的人,或是手上有兽印记的人会拜兽。因为凡额上有上帝印记的人,就不会去拜兽。 那么,有上帝的印记和名字被记在生命册上有些什么区别?为什么到末后的时候,就不再说是名字被记在生命册上,而换了一个说法呢? 我们发现,原来生命册和上帝的印有些微妙的区别!有上帝印记的人一定是名字被记在生命册上的人,但名字记在生命册上的人不一定有上帝的印记。而上帝的印记就是安息圣日! 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安息日。尤其在42个月期间,安息日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在受逼迫的42个月里,也就是1260年的时期,上帝的印记不是核心的问题,乃是是否相信基督的宝血。及至到42个月结束以后,核心的问题就不单单是相信基督的宝血,还要更进一步地落实到上帝的印记这一核心的问题上来。 这是上述两者之间细微的区别! 启13:9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很明显地,这是基督说话惯用的一个方式。这里告诉我们,说话的是基督。 启13:10
掳掠人的,必被掳掠;用刀杀人的,必被刀杀。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节经文!以前,罗马天主教曾掳掠了很多人,最后教皇自己象征性地被掳到了法国。 罗马教皇曾借用法国这把刀讨伐异己,杀人流血,使罗马天主教的势力得到扶持和巩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曾被教皇一度利用来打击别人的同一个势力(法国),竟然反戈一击,使罗马教皇的权势威风扫地,降到最低。 预言中论到的罗马教皇的兴起与衰败,就这样在历史上获得了准确的应验! 圣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 在面临着兽与他们争战的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逼迫时期,圣徒们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性格?忍耐与信心。他们用忍耐和信心来度过这样的一个大艰难时期。 如果说启13:1-10主要描写的是在42个月中的情形,那么接下来的启13:11-18就是42个月后要出现的情形了。在42个月之后,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形? 二.
地中上来的兽:(启13:11-17) 启13:11
我又看见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有两角如同羊羔,说话好像龙。 特点:两角如同羊羔;说话好像龙。 1.
地中: 地
– 象征对圣徒的帮助。正如启12:16提到“地却帮助妇人,开口吞了从龙口吐出来的水。”
其实,在希伯来的文学中,“海”与“地”是相对的。“海”通常代表风暴、危险、威胁、敌人;“地”代表平安、和平、帮助、朋友。 从地中上来
- 使我们想到这个兽是从我们的朋友和同盟的方向上来的。 事实上,在启12章我们看到,地开了口是起帮助的作用,是教会的同盟军,不是来自于敌方的势力。 而“海中上来的兽”一上来就是逼迫、杀人、征服。所以,海的形象给人的感觉就是代表敌人、危险。 因此,这个“从地中上来的兽”,上来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朋友来了。为了更确切地表明它象个朋友,约翰还看见两个角象羊羔。 2.
两角如同羊羔 - 象征着和平、温顺,不是面目狰狞的可怕形象。 所以,如果我们看到地中上来的地兽要施行象头一个兽的事情,就会让我们感到很惊讶!我们本能不期待它会做这样的事情,因为这是曾经给我们提供过帮助的朋友。可是慢慢地它说话了,就表现出它真实的性格。 3.
说话好像龙 - 原来这位盟友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海中上来的兽是同样的性质! 4.
历史上的应验: 前面我们讲的是解经,现在我们通过查考历史,看它究竟是怎么应验的,以便可以让我们确认! 1)42个月的末期: 从地中上来的兽的时间是在1798年前后,也就是到42个月的末期。 2)人少的地方: 如果说“海”在启示录中间是象征人多的地方。那么,“地”在启示录中间,象征着人少的地方。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说到的“地”与“海”是希伯来文化上的概念,而现在说的是启示录本身包含的另外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同时存在,因为写启示录的作者约翰是希伯来人,但是在他写启示录的时候,又用了一套语言(启示文体)。 3)温和的原则: 两角如同羊羔,表明非常温和的原则。如果用一个角体现一个原则,那么两个角体现两个温和的原则! 在历史上我们发现,在1798年前后,在人迹稀少的地方,使教会得到保护的只有美国。 事实上,也只有美国符合预言中提到的特征! 美国是怎么产生的?原来美国以前大部分土地是英国、法国及很多国家的领地。后来它是靠买地渐渐地发展壮大起来的。再后来在美洲大陆大部分是以英国为最主要的势力。这批人后来想要脱离英国的政治势力,于是发生英美之间的交战。 但是初开始,它是靠买地,没有经过战争而悄悄兴起来的。比如:南部印第安人的地方,只花了24块钱就买下来了。这是最便宜的一块地。 可是有人对此却评价说,可能印第安人更聪明!因为他们把难治的包袱扔掉了,让别人捡起来背着。 的确,以后在这里经常发生杀人流血等冲突事件,以致后来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南北战争。 独立战争胜利以后,美国确立了两大治国原则:宗教上采用政教分立;政治上采用共和体制。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