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返回上级目录】

启示录浅尝(拔摩岛的福音)

本季晨钟课的哲学思想
“预言的赐予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对将来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教导我们今天当怎样生活。”
本季晨钟课不同于以前任何一本有关启示录的书。如此说,或许有误,但我翻遍了1,000多本有关启示录的书,都没能在其中找到任何一位作者试图从启示录中汲取切合实际的日常生活的教训。
为什么现在开始这样做呢?因为圣经明明地宣告上帝赐下预言,不是为了要满足我们对将来的好奇心,而是要教导我们今天当怎样生活。末世的重大问题取决于我们每日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决定。预言有其实际的目的。对启示录的学习当将我们造就成为更好的人,而不仅仅是”天国情报”的发布者。
整本圣经中,再没有比马太福音24章将这一思想阐述地更清楚了。该章记载门徒们满怀对将来的好奇来到耶稣跟前(太24:1-3)。”圣殿什么时候被毁?世界的末了什么时候来到?你什么时候再来?你能告诉我们什么预兆,好叫我们知道这些事情就快发生了呢?”但耶稣没有纵容他们对将来的好奇心,而是告诉他们打仗、打仗的风声、地震,以及饥荒都不是世界末了的预兆(第6-8节)。他又列举了当时犹太人所相信的世界末了或弥赛亚降临将发生的其他事件(第9-31节)。但他为他们提供的唯一有用的预兆就是他再来本身(第30节)。
耶稣这样做想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从他所讲的一系列比喻可以得知 (太24:32-25:46)。耶稣没有告诉他们世界末了来到的日期,或导致末日降临之事件的具体性质。他所关注的是门徒们要随时要以世界末了的心态在世上度每一天—他希望他们以和善关爱待人,因为知道他们终有一天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交帐(太25:31-46;24:45-51)。基督切望他们仔细聆听他的话语,并力争每一天越来越像他(太25:1-13;7:24-27)。他还希望他们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才干,在每日的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太 24:14-30)。换句话说,就是,预言的赐予不是为了满足我们对将来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教导我们今天当怎样生活。
如此说,显然不是在否定圣经经文的预言性,我们也的确需要更进一步地关注预言。我在别的也都如此。但在本季晨钟课里,我着重强调的乃是启示录书灵修的一面或该书信息切合实际的成分。
因此,在这一本每日的灵修书籍中,我们所关注的将不是有关世界末了的预兆,或地球历史上最后几幕大事件的顺序。我们也不会细致地剖析兽在历史上所代表的大事件。相反,我们将查考”耶稣基督的启示,”学习它为我们每日的生活所提供的真知灼见,是能预备我们为那要来的日子做准备的。因此,本季晨钟课是一部”心灵的透视。”
每日的晨钟课都是建立在对经文的崭新翻译上。一些课文是学术性解经的结果。但是启示录的某些部分,诸如七号筒,学术性解经方式的收效却甚微弱,此等情况下,经文就将被用来做谈论其他专题的引子,而不作为灵修课题的主题经文。所有着重强调的语句都将以黑体字出现(经文是作者自己翻译的)。我邀请各位读者能祈祷每日晨钟课后面的祷告。惟愿这本晨钟课成为每个人自己的”耶稣的启示。”(凡希望对启示录的性质及主题进行深入的学术性及护教性研究的,可参考笔者著的《上帝深奥的事》Deep Things of God [Hagerstown, Md: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Association, 2004])。
--蒋葆临
安德烈大学
蒋葆临教授,罗马琳达神学院院长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