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

马可福音第十五章

壹、内容纲要

【仆人救主受难】

一、被彼拉多审问(1~15)

二、被兵丁戏弄(16~20)

三、被钉死在十字架上(21~41)

四、被埋葬(42~47)

贰、逐节详解

【可十五1“一到早晨,祭司长和长老文士全公会的人大家商议,就把耶稣捆绑解去,交给彼拉多。”

﹝背景注解﹞当时犹太人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付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之外,公会并无执行死刑的权柄(参约十八31)

‘彼拉多’是罗马帝国派驻犹太地的第五任巡抚,任期从主后廿六至卅六年。他的行政总部设在该撒利亚,但在耶路撒冷亦有巡抚官邸;在逾越节期间,因各地犹太人聚集耶路撒冷,为防备随时可能发生的骚动或暴乱事件,彼拉多便来耶城坐镇。根据犹太历史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是一个个性倔强且冷酷无情的人。

﹝文意注解﹞“一到早晨,”是指礼拜五的早上。公会不能在晚上举行合法的会议,故在早晨特地聚集开会,以正式定耶稣死罪(参十四64)

“交给巡抚彼拉多,”‘巡抚’指总督或省长;公会为了达到‘治死耶稣’(参十四55)的目的,只好将祂解交给巡抚彼拉多,让他按罗马帝国的律法定罪并处死刑。

【可十五2“彼拉多问祂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

﹝文意注解﹞“你是犹太人的王么?”彼拉多是罗马的巡抚,只要不牵涉到罗马的政权,通常是不过问犹太人的宗教纷争,因此公会并未以宗教的罪名来向彼拉多控告耶稣,而以政治罪名诬陷祂。耶稣若自命为犹太人的王,即表示与罗马政权对抗,故彼拉多有此一问。

“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耶稣虽承认祂是王,但说明祂的国不属这世界(参约十八33~38)

【可十五3“祭司长告祂许多的事。”

﹝文意注解﹞‘许多事’指许多捏造的事实以证明祂自立为王。

【可十五4“彼拉多又问祂说:‘你看,他们告你这么多的事,你什么都不回答么?’”

﹝背景注解﹞按当时罗马法律,被告若不为自己辩解,即会被定罪。

【可十五5“耶稣仍不回答,以致彼拉多觉得希奇。”

﹝文意注解﹞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神(参彼前二23),这是主所给我们的榜样。

﹝话中之光﹞()认清神的旨意和带领,而将自己交托给神,在任何为难的境遇中,都可以安息在神里面,不为自己表白。

()信徒也当勒住舌头,不说无谓的话,方合圣徒的体统。

【可十五6“每逢这节期,巡抚照众人所求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

﹝文意注解﹞这是当时所特有的‘大赦’惯例,以示统治者的慈仁。

﹝话中之光﹞()我们既从父魔鬼承受了恶性,就作了罪的囚奴(参约八34),并且必要死在罪中(参约八2124),但天父的儿子耶稣来“释放”我们,叫我们得着真自由(参约八36)

()我们得以被“释放”,乃因主为我们被钉十字架。

【可十五7“有一个人名叫巴拉巴,和作乱的人一同捆绑;他们作乱的时候,曾杀过人。”

﹝原文字义﹞“巴拉巴”父亲的儿子,拉巴的儿子;“作乱”造反,叛乱。

﹝文意注解﹞“有一个人名叫巴拉巴,”他大概是犹太革命组织奋锐党首领,曾在一次叛乱事件中杀人,被捕下监(参路廿三18~25)

﹝灵意注解﹞‘巴拉巴’豫表我们罪人原是出于父魔鬼,它从起初是杀人的,是一切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

【可十五8“众人上去求巡抚,照常例给他们办。”

【可十五9“彼拉多说:‘你们要我释放犹太人的王给你们么?’”

【可十五10“他原晓得祭司长是因为嫉妒才把耶稣解了来。”

﹝原文字义﹞“解了来”交给,交出。

﹝文意注解﹞“因为嫉妒才把耶稣解了来,”这是宗教上的嫉妒,公会的领袖们深感耶稣的言行威胁到他们的权势。

﹝话中之光﹞()宗教徒最大的特征乃是‘嫉妒’,因着嫉妒,就有了分争(参林前三3),因此可以说嫉妒乃是分门结党的根源(参林后十二20)

()嫉妒也引起凶杀(参加五21;雅四2),该隐是宗教的创始者,他是因嫉妒而杀害弟兄的典型宗教徒(参创四3~8)

【可十五11“只是祭司长挑唆众人,宁可释放巴拉巴给他们。”

﹝文意注解﹞众百姓大概是因为耶稣既已被公会定罪,不再符合他们心目中弥赛亚的形像;而巴拉巴则因作乱而遭监禁,反似民族英雄的样子,所以就听从祭司长的摆布了。

﹝话中之光﹞()耶稣若不除灭,巴拉巴就不得释放;感谢神,因着主耶稣为我们被除灭,我们这些罪人(巴拉巴)才得以被释放。

()宗教徒宁愿要杀人犯和强盗(参约十八40),也不要主耶稣,这暴露了宗教黑暗的一面。今日许多为宗教狂热的人(包括偏激的基督徒),往往不顾道德伦理,毫无生活见证。

【可十五12“彼拉多又说:‘那么样你们所称为犹太人的王,我怎么办祂呢?’”

﹝文意注解﹞彼拉多明知耶稣没有罪(10),还问这样的问题,显明他的不义。

【可十五13“他们又喊着说:‘把祂钉十字架。’”

﹝背景注解﹞‘钉十字架’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对强盗、杀人放火、叛国等罪大恶极的囚犯施此刑罚。再者,罗马的公民不受此刑。

﹝文意注解﹞“把祂钉十字架,”这正应验了主自己早先说的豫言(参太廿19;廿六2)

【可十五14“彼拉多说:‘为什么呢?祂作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的喊着说:‘把祂钉十字架。’”

﹝文意注解﹞“祂作了什么恶事呢?”巡抚在审讯将近终结时提出这样的问话,等于表明他无法审问出主的罪,承认了祂的清白无罪。彼拉多始终认为主耶稣是‘无辜之人’(参太廿七24;路廿三414~1522;约十八38;十九4612)

【可十五15“彼拉多要叫众人喜悦,就释放巴拉巴给他们,将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背景注解﹞罗马人打罪犯的鞭子,是用皮带作成,上面嵌有小块骨头或金属,能令挨打的人皮开肉绽。

﹝文意注解﹞“交给人钉十字架,”彼拉多将主耶稣钉十字架,不但应验了主自己所说祂要怎样死的话,并且也应验了旧约的豫言(参申廿一23;民廿一8~9;加三13)

﹝话中之光﹞()彼拉多的作为,乃是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典型代表──颠倒是非,罔顾公理,只为讨众人喜欢。

()许多基督教领袖,也常为了“要叫众人喜悦”,便宁可牺牲真理原则,而采取权宜之策,却叫我们的主受亏损。

()彼拉多为“要叫众人喜悦”,就违背良心,牺牲了主耶稣。这是一个大的鉴戒!我们千万不可为讨世人喜悦,而违背良心,牺牲了我们所信的主耶稣。

()我们若要刚强到底,为基督作见证,常常无法顾到众人的喜悦;因为若是一味地讨人的喜欢,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一10)

()感谢主,因着祂的被“交”,我们这罪的死囚才得以“释放”;因祂受的“鞭”伤,我们也得医治(参赛五十三5)。这是何等的救恩!

【可十五16“兵丁把耶稣带进衙门院里;叫齐了全营的兵。”

﹝文意注解﹞“把耶稣带进衙门院里,”‘衙门’是巡抚在耶路撒冷的官邸。

﹝灵意注解﹞“叫齐了全营的兵,”这是象征幽府军兵的集结,要对主耶稣发动致命的攻击。

【可十五17“他们给祂穿上紫袍,又用荆棘编作冠冕给祂戴上;”

﹝文意注解﹞“给祂穿上紫袍,”‘紫袍’为皇袍颜色,又以带刺的冠冕替代王冠;这是将祂打扮成犹太人的王来戏弄凌辱祂。

﹝灵意注解﹞“又用荆棘编作冠冕给祂戴上,”‘荆棘’是被神咒诅的表记(参创三17~18);荆冕戴在主的头上,象征祂在十字架上被神咒诅。

﹝话中之光﹞()“又用荆棘编作冠冕给祂戴上,”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了咒诅(加三13)

()紫袍和冠冕均为王者的表记,但在此却成了十字架羞辱的表号。因主所受的羞辱,我们竟得被高举;哦,‘十架于主虽是羞辱,在我却是荣耀!’

()主在十字架上戴荆棘的冠冕,是为我们受咒诅,好叫我们免去咒诅;如今在天上也是为我们戴尊贵、荣耀的冠冕,要带领我们进荣耀里去(参来二9~10)

【可十五18“就庆贺祂说:‘恭喜犹太人的王阿。’”

﹝文意注解﹞这是一种嘲弄式的致敬。

【可匙五19“又拿一根苇子,打祂的头,吐唾沫在祂脸上屈膝拜祂。”

﹝灵意注解﹞“又拿一根苇子,打祂的头,”‘头’象征人的权能;‘拿苇子打祂的头’表明欺凌至极。

“吐唾沫在祂脸上,”‘脸’象征人的尊严;‘吐唾沫在祂脸上’表明羞辱至极。

【可十五20“戏弄完了,就给祂脱了紫袍,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带祂出去,要钉十字架。”

﹝背景注解﹞据说古时犹太人在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时,先将它的四肢捆于十字型的木架上,使其流血至枯竭而死,故将主‘钉十字架’,正应验了祂作逾越节羊羔的豫表(参赛五十三7~8;林前五7;约一29)。钉十字架的酷刑,在罗马帝国历史上,仅采用于主耶稣在世前后一段不很长的时期,似乎是神专为应验旧约的豫言和豫表而安排的(参民廿一8~9;申廿一23;徒十三29;加三13)

【可十五21“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就是亚力山大和鲁孚的父亲,从乡下来,经过那地方;他们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

﹝文意注解﹞“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古利奈’是北非的一个地方名;‘西门’乃是犹太人的名字,他大概是居住在古利奈的犹太人(参徒十一20;十三1),特地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

“就是亚力山大和鲁孚的父亲,”这话表示亚力山大和鲁孚乃是本书读者(在罗马的信徒)所熟悉的人物(参罗十六13)

“就勉强他同去,”‘勉强’指用威吓的手段强迫人服劳役。

“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通常十字架是由囚犯本人背负;可能因为耶稣此刻已经力不能支。

﹝灵意注解﹞‘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就是交通于祂的苦难,在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参西一24)

﹝话中之光﹞()古利奈人西门全家人竟因他背主的十字架而蒙恩得救(参罗十六13)。信徒背十字架的经历,乃是在神主宰的安排下被“勉强”的,但这个‘勉强’却是蒙福的道路。

()“勉强”是指违反我们的喜好、兴趣和天然的感觉等;但在许多不受我们欢迎的事物里头,往往隐藏着宝贵的属灵功课。

()谁有分于基督的十字架,谁也就有分于基督的救恩。

【可十五22“他们带耶稣到了各各他地方(各各他翻出来,就是髑髅地),”

﹝原文字义﹞“各各他”死人的头骨;堆放死人头骨之地。

﹝文意注解﹞‘各各他’是希伯来名称,意即‘髑髅地’(参约十九17);英文名为‘加略’(路廿三33钦订本),它是从拉丁文转来的,其字义和各各他相同。据说这一个山丘的形状极像死人的头颅,故有此名。主耶稣就在此处被钉受死。

﹝话中之光﹞我们天然的头脑和老旧的观念,乃是‘死人的头骨’,应该把它钉在‘各各他’山上,不可让它再下来惹事生非。

【可十五23“拿没药调和的酒给耶稣,祂却不受。”

﹝文意注解﹞“没药调和的酒,”‘没药’具麻醉的作用,人喝了没药调和的酒,有如服了麻醉剂,可帮助减轻痛楚的感觉(参箴卅一6~7)

“祂却不受,”意即祂愿意承当罪之刑罚的痛苦,一直到死(参诗六十九21)

﹝话中之光﹞()主耶稣亲身担当十字架的苦难,拒绝接受任何从人来的帮助和安慰。真正背负十字架的人,绝不要求神以外任何的帮助和安慰。

()凡是里面有苦的感觉的人,需要别人的安慰的人,就不是背十字架的人。

()主亲自为我们尝过了痛苦的滋味,所以祂能体恤我们(参来四15)

【可十五24“于是将祂钉在十字架上,拈阄分祂的衣服,看是谁得什么。”

﹝文意注解﹞“拈阄分祂的衣服,”这应验了诗篇第廿二篇十八节的豫言。

﹝话中之光﹞()世人往往只敬重主耶稣的善行(“分祂的衣服”),却不肯接受基督的生命(“将祂钉在十字架上”)

()信徒也常常舍本逐末,热心查考圣经,却不肯到主这里来得生命(参约五39~40)

【可十五25“钉祂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时候。”

﹝原文字义﹞“巳初”第三小时(即上午九点钟)

【可十五26“在上面有祂的罪状,写的是‘犹太人的王’。”

﹝文意注解﹞“有祂的罪状,”依照约翰的记载,这个罪状的牌子,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三种文字写成的(参约十九20)

“犹太人的王,”在人看,这个罪状名牌对主、并对犹太人,乃是一种的讥诮嘲弄(参约十九21),但也说出了祂正是为此而被钉十字架。

﹝话中之光﹞()惟有藉着十字架的死,才能显出作王的生命。

()世人为王的途径是攻城掠地,但信徒在生命中作王(参罗五17)的道路,乃是藉着十字架的受死。

【可十五27“他们又把两个强盗,和祂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

﹝文意注解﹞本节说出:

1.正应验了‘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28)的豫言。

2.祂是以罪犯的身分被挂在木头上,因此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参彼前二24)

﹝话中之光﹞()钉十字架的基督,乃是人类和万有的中心,祂要吸引万民来归(参约十二32)

()人类的命运,乃系于钉十字架的基督,接受祂就得救,得着永生;拒绝祂就灭亡,进入永火。

()祂在十字架上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魔鬼,使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就是强盗),能得着释放(参来二14~15)

【可十五28(“这就应了经上的话说:‘祂被列在罪犯之中’。”)(有古卷在此有此节)

﹝文意注解﹞“这就应了经上的话,”指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第十二节。

【可十五29“从那里经过的人辱骂祂,摇着头说:‘咳,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

﹝文意注解﹞“摇着头,”是犹太人讥笑人的一种姿态。

“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这话表明他们因为不明白主的话,转而滥用主的话(参约二19~21)

【可十五30“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罢。”

﹝文意注解﹞本节表明他们不明白神作事的原则,以为神的儿子就能随意行事(参约八28),岂知主耶稣不从十字架上下来,正是神儿子的明证(参罗一4)

【可十五31“祭司长和文士也是这样戏弄祂,彼此说:‘祂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

﹝话中之光﹞()神的旨意乃是要藉着十字架的死,达成祂救赎的计划。真正被神握在祂旨意中的人,常是“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的;也惟有不救自己的人,才能救别人。祂若救自己,就不能救我们。

()十字架的死,是引到复活的途径──藉死供应生命──死若在我们身上发动,生才会在别人身上发动(参林后四11~12)

()十字架就是舍己(参八34),所以十字架的意义就是救别人而不救自己;凡以‘己’为中心的人,都须要接受十字架的对付。

【可十五32“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叫我们看见,就信了。’那和祂同钉的人也是讥诮祂。”

﹝文意注解﹞“以色列的王基督,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这表明人天然的宗教观念,以为神所喜悦的,祂就必解救使其免去外面的危害和苦难。

主在十字架上受到从那里经过的人(29),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31),以及那和祂同钉的强盗等三班人的讥诮;他们讥诮的要点乃是,祂若真是神的儿子,祂应当有能力救祂自己,至少神不会坐视祂爱子被钉至死。

﹝话中之光﹞()我们信徒虽是神的儿女,但神不一定救我们脱离苦难;使徒保罗深得神的喜悦,但他所受的苦难比我们多得多。

()天然的人不认识属灵的原则:属灵的人最大的能力,乃在于节制或自我约束;真正属灵的人,靠着那加给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参腓四13),但因着不求自己的益处,而求别人的益处,许多事就不作(参林前十23~2433)

()能‘作’而‘不作’,正是神儿子的表显(参约五1930;八28)。并且,真正信靠神的人,不只相信神会替他作事,而且也相信神也常不替他作事;最大的信心乃是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神,神作不作事乃在于神,我们只管感谢祂的美意(参太十一25~27;帖前五18)

【可十五33“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原文直译﹞“从现在第六小时,全地都变成黑暗,直到第九小时。”

﹝原文字义﹞“午正”第六小时;“申初”第九小时。

﹝文意注解﹞“从午正到申初,”指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

主耶稣是在巳初(上午九点)被钉(25),故到申初(下午三点)一共有六个钟头;前三个钟头是受人逼害、讥诮的苦,后三个钟头是受神审判、离弃的苦。

﹝灵意注解﹞“遍地都黑暗了,”‘黑暗’象征神转脸不顾;主耶稣因替人担罪,所以被神暂时弃绝,可见祂所担当的罪是多么的深重可怕。

﹝话中之光﹞()愿我们信徒都能由此体认罪的可怕,以及神面光之同在的珍贵。

()“遍地都黑暗了,”表明我们的罪性、罪行和一切黑暗消极的事物,都与主一同在十字架上受神审判与对付。

【可十五34“申初的时候,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文意注解﹞“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这是亚兰话。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此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由于是站在罪人的地位上(参彼前三18),担当我们的罪(参彼前二24;赛五十三6),并且替我们成为罪(参林后五21),故公义的神不能不离弃祂(参诗廿二19)。主耶稣一生时刻都与神同在,只有那三个钟头被神离弃,这是神儿子极度的痛苦,所以祂才如此大声惨叫。

【可十五35“旁边站着的人,有的听见就说:‘看哪,祂叫以利亚呢。’”

﹝文意注解﹞“这个人呼叫以利亚呢,”‘以利亚’是犹太人心目中弥赛亚的先锋;在场的人听见耶稣喊叫‘以罗伊’,误以为祂在呼叫以利亚。

【可十五36“有一个人跑去,把海绒蘸满了醋,绑在苇子上,送给祂喝,说:‘且等着,看以利亚来不来把祂取下?’”

﹝文意注解﹞‘醋’即当时平民和罗马兵丁用来提神解渴的酸酒。蘸醋给耶稣喝,含有戏弄的意味(参路廿三36),岂知他们此举,竟也是为着应验旧约的豫言(参诗六十九21;约十九28~29)。就在主耶稣断气之前的最后一刻,仍要如此受到人的戏弄和讥诮。可见人的一言一行,都在神的豫知和豫定之内。

【可十五37“耶稣大声喊叫,气就断了。”

﹝文意注解﹞“大声喊叫,”一般人被钉十字架时,是精疲力竭,在昏迷中无声无息而断气;但主耶稣死时仍有力气喊叫,表明祂的死和常人有别(39)

“气就断了,”注意,四部福音书都未说主耶稣‘死了’,而说‘断气了’(参太廿七50;路廿三46)或‘将灵魂(原文和气同字)交付神了’(参约十九30),这表示祂的死不是由于自然的原因或由于耗尽力量,乃是祂自动的把气息(即灵魂)交付给神。

【可十五38“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

﹝背景注解﹞圣殿里的幔子,是用于隔开圣所和至圣所的内层幔子(参出廿六33)。在旧约时代,除了大祭司一年一次带着血可以通过幔子进入至圣所外,任何人都不能进去(参来九7)

﹝文意注解﹞殿里的幔子原是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织成的(参代下三14),很厚很坚固,不容易裂开,难怪当祭司们看见了这事实,深感非同寻常,甚至因此有许多祭司后来也信了主(参徒六7)

﹝灵意注解﹞‘殿里的幔子’豫表主的身体;‘裂为两半’豫表祂的身体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裂开了,因此开辟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使我们得以藉着祂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到神施恩的宝座前,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参来十19~20;四16)

幔子上绣有基路伯(参出廿六31),它(基路伯)豫表一切受造之物;幔子裂开之时,其上之基路伯亦随同裂开,这是象征基督包罗万有的死──基督死时,我们的旧造也与祂一同钉死在十字架上(参加二20;罗六6)

“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表明十字架的死,乃是神从上头所作的;我们与主同死的事实,是神早已为我们作成功的。

﹝话中之光﹞()基督乃是我们的道路(参约十四6);我们惟有藉着祂,才能够来到神面前。

()主在十字架上直到断气的时候(37),殿里的幔子才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这是说明:十字架的经历必须达到极点,十字架的能力才能显明出来。我们虽常常被带到十字架的经历里头,却不肯死到完全断气的地步,难怪十字架的伟大能力也难以充分彰显出来。

【可十五39“对面站着的百夫长,看见耶稣这样喊叫断气(有古卷无喊叫二字),就说:‘这人真是神的儿子。’”

﹝文意注解﹞百夫长见惯了受十字架刑罚的一般人断气时的情形(37节注解),今见主耶稣独一无二的断气,故认定祂必不是平常的人,乃是神的儿子。

﹝话中之光﹞()百夫长说主耶稣“真是神的儿子”,并非因为看见祂从十字架上下来(32),而是看见祂顺服到死的见证;福音的真实能力乃在于此。

()百夫长代表不信的外邦人,因着看见主死时的情形,就不能不承认说,“这人真是神的儿子了”。信徒传福音最有效的方法,乃是让人在我们身上能看见主的死──亦即将基督的十字架在我们身上所成功的事实,陈列在众人面前──这样,人看见我们身上所带‘耶稣的印记’(参加六17),自然也就要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

【可十五40“还有些妇女,远远的观看;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并有撒罗米;”

﹝文意注解﹞“抹大拉的马利亚,”主耶稣曾从她身上赶出七个鬼(参十六9;路八2)

“小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就是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参太十三55;廿七56)

“并有撒罗米,”她可能就是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参太廿七56),据说她是耶稣母亲马利亚的姊妹(参约十九25)

【可十五41“就是耶稣在加利利的时候,跟随祂,服事祂的那些人,还有同耶稣上耶路撒冷的好些妇女在那里观看。”

﹝话中之光﹞这些妇女代表平常、软弱、被人轻看的信徒,素日默默地跟随并服事主,当其他的门徒弃主而逃(参十四50)时,她们仍一直跟随主到十字架下,也就是跟随主直到死地,所以她们能作基督死而复活的见证(参徒三15)。我们要作主的见证人,便须跟从主直到死地。

【可十五42“到了晚上,因为这是豫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

﹝文意注解﹞“到了晚上,”‘晚上’的原文是指黄昏逐渐接近日落之时(evening)。又犹太人的安息日是当天(礼拜五)下午六点日落之后才开始算起,故此时仍算是‘安息日的前一日’。

“这是豫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安息日是礼拜五下午六点日落之后,到礼拜六下午六点日落为止。犹太人因在安息日不能随意行动和工作,故在前一天须稍作豫备,乃称安息日的前一天为‘豫备日’。

【可十五43“有亚利马太的约瑟前来,他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神国的;他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文意注解﹞“有亚利马太的约瑟前来,”‘亚利马太’是以法莲山地的一个小镇,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二十英哩处。

“他是尊贵的议士,”‘尊贵’原文有指定冠词,表明他是个社会上有名望的人;‘议士’是指他在公会的身分(参路廿三50~51)

“也是等候神国的,”约瑟和尼哥底母一样,原是暗暗的作主门徒的(参约十九38~39),因被主十字架替死的爱所摸着,就有胆量表明自己的身分。

【可十五44“彼拉多诧异耶稣已经死了;便叫百夫长来,问他耶稣死了久不久。”

﹝文意注解﹞“彼拉多诧异耶稣已经死了,”人被钉在十字架上,通常要两、三天才断气;主耶稣当日未经打断腿,就已经死了(参约十九33),事非寻常,因此彼拉多深感诧异。

主耶稣为何死得特别快,其原因如下:

1.主在肉身中特别软弱;祂是因软弱而被钉十字架(参林后十三4)

2.神的审判对祂特别沉重,因神将普世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参赛五十三6)

3.死亡的权势向祂进攻特别猛烈,因为祂的死乃是祂和那掌死权的魔鬼最后的决战;虽然如此,祂仍然胜过了这最后的仇敌,就是死(参来二14林前十五26)

【可十五45“既从百夫长得知实情,就把耶稣的尸首赐给约瑟。”

【可十五46“约瑟买了细麻布,把耶稣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文意注解﹞“安放在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这坟墓不是往地下掘坑,而是从山壁凿出窟穴。

﹝灵意注解﹞埋葬主的坟墓,原是约瑟为他自己凿成的(参太廿七60);这是豫表信徒的旧人已经和主同钉十字架,并且藉着受浸归入祂的死,和祂一同埋葬(参罗六3~6;西二12)。所以在坟墓里的身体,也可借用来指信徒的旧人和肢体。

用大石头挡在墓门口,意即不让已死的旧人再出来活动(参弗四22;西三9),并且也不将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参罗六13)

﹝话中之光﹞“用细麻布裹好,”信徒的生活行为应当干净、圣洁、柔细、均匀,不可容罪在必死的身上作王(参罗六12)

【可十五47“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都看见安放祂的地方。”

参、灵训要义

【仆人救主的受死】

一、接受死的审判:

1.祂被交给巡抚的原因──公会没有权执行死刑(1)

2.祂不为自己辩护(2~5)

3.因祂被定死罪而释放了我们这些死囚(6~15)

二、接受死的刑罚:

1.忍受十字架的羞辱(16~20)

2.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21)

3.经历十字架的苦难(22~28)

4.在十字架上被人讥诮(29~32)

5.在十字架上被神离弃(33~36)

三、死时的景象:

1.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主的死为人打开了通神之路(38)

2.百夫长承认祂是神的儿子──主的死与常人迥别(39)

【人们对主的待遇】

一、因嫉妒而定意弃绝祂的宗教领袖(1~10)

二、宁要强盗不要主的众人(11~14)

三、为讨众人喜悦而定祂死罪的彼拉多(15)

四、戏弄祂的兵丁(16~20)

五、等主死后才出面安葬祂的约瑟(43~46)

【犹太人的王】

一、彼拉多问耶稣,你是‘犹太人的王’吗?(2)

二、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意即承认祂是‘犹太人的王’(2)

三、犹太人告耶稣,是称祂为‘犹太人的王’(12)

四、罗马兵丁恭喜耶稣为‘犹太人的王’(18)

五、彼拉多所写耶稣的罪状,是‘犹太人的王’(26)

【十字架旁的几种人】

一、被勉强背主十字架的西门(21)

二、拿没药调和的酒给主并拈阄分主衣服的兵丁(23~24)

三、写主罪状的彼拉多(26)

四、摇头辱骂主的路人(29~30)

五、讥诮主的祭司长和文士(31~32)

六、和主同钉却又讥诮祂的强盗(32)

七、等着看以利亚来不来的人们(35~36)

八、见证主是神儿子的百夫长(39)

九、从加利利一直跟随并服事主的妇女们(40~41)

【亚利马太的约瑟】

一、他是等候神国的(43)

二、他放胆向彼拉多求主耶稣的身体(43)

三、他为安葬主的事尽心竭力(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