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神性与人性的慈悲救赎主拯救世人脱离罪恶奴役的救赎计划,是世人或天使所无法理解的。它实在是一个高超、伟大、卓绝的奥秘。我们永远无望充分明了。{18MR 112.1}
基督为堕落的人类所作的牺牲是无从比拟的。它是我们所能思考最崇高最神圣的题目。每一颗蒙上帝的恩惠所启迪的心,都不得不以莫可言喻的感谢和崇敬,俯伏在救赎主的脚前,感佩祂无限的牺牲。{18MR 112.2}
拿撒勒人耶稣在生活中与众不同。祂全部的生活均以无私的仁爱和圣洁的荣美为特征。祂心怀最纯洁的爱,毫无自私与罪恶的污点。祂的生活是完全和谐的。祂是良善和完全的惟一真模范。从祂传道之初,人们就开始更加清晰地领会上帝的品格。{18MR 112.3}
一直到基督第一次降临的时候,人们都在拜各种残忍专横的假神。就连犹太人都受影响心存惧怕而非仁爱。基督在地上的使命是要向人们显明上帝并非一位暴君,而是一位天父,对祂的儿女充满了爱与怜悯。祂用亲切的名称“我父”来称呼上帝。在回答约瑟和马利亚在圣殿中找到祂后焦急的质问时,祂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2:49)?祂不是指祂在地上的父亲约瑟。祂与律法师们谈论的不是约瑟的事。{18MR 112.4}
第一个亚当是一个自由的道德主体。但他滥用了他的自由。他允许自己被食欲胜过了。他因不顺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清白。他既自愿成为一个罪人,就使自己与上帝的眷爱隔绝了。{18MR 113.1}
第二个亚当也是一个道德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祂既被非常狡猾而且误导人的影响所包围,比起第一个亚当,要过无罪的生活,祂的条件就不利多了。然而祂在罪人中间抵御了每一犯罪的试探,保持了自己的清白。祂始终没有犯罪。{18MR 113.2}
撒但设法引诱基督不仅放纵肉体的情欲屈从食欲,而且引诱祂的野心。尽管仇敌付出坚决的努力,基督却没有表现出获得这世界各国财宝的贪婪精神。祂没有敬拜撒但以获得属世财富。决不应屈服正直以获得任何尘世利益。以诚实和原则为代价获得权力和财富必证明是一个可怕的咒诅。可是大众却敬拜撒但而不是上帝,因为这种做法使他们更加自由地在业务交易中从事邪恶的做法,以便增加自己的财富。{18MR 113.3}
我们的主用简明的语言讲出了伟大的真理,这些真理披着荣美,使最有智能的人感兴趣而且着迷。这些真理又被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例证得如此简单明了,连孩童都听明白了。{18MR 113.4}
为了真实地表现祂父的温柔、慈爱、同情的关怀,耶稣讲了浪子的比喻。虽然祂的儿女犯错离开祂,他们若是悔改并且回来,祂就必接受他们,表现出地上父亲接受久已失丧的回头浪子时所表现的喜乐,那浪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8,19)!人们应该多么认真地与上帝合作寻找迷失的羊,争取使浪子回头啊!{18MR 113.5}
在世人的一切痛苦和患难中,有慧眼垂怜,有慈心爱护。“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诗103:13)。上帝最亲切地关怀我们,在我们的软弱与忧伤中有祂怜悯。我们可能会灰心甚至绝望;痛苦的密云会笼罩我们;然而在其上有亮光。在幽暗后边有一位仁慈同情的良友,就是那位不愿使人痛苦忧伤的主。{18MR 114.1}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12)。救主教导这个原则为要使人类幸福,而非不幸,因为别无它法可以获得幸福。上帝希望男男女女过更高的生活。祂赐给他们人生的恩惠不是要使他们只去获得财富,而是要善用他们更高的能力,从事祂委托给人类的工作——查明并救济同胞的需要。人不应为自私的利益工作,而应为周围每一个人的利益,用他的影响力和仁慈的行为造福他人。在基督的生活中例证了上帝的这个旨意。{18MR 114.2}
救主宣布:“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良善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是给我们一个例证,说明我们对需要同情与帮助之人的责任。犹太人曾受领袖们教导要藐视撒玛利亚人;然而耶稣却说明这个被憎恨阶层中的一个人在实行怜悯、仁慈和善行方面远远超过了祭司们。利未人虽然蒙拣选在上帝受到优待的子民中间充任神圣圣洁的职分,却没有善用这个机会去行善,从而留下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应该效法之榜样的记录。{18MR 114.3}
那个撒玛利亚人虽然被祭司和利未人鄙视,被犹太人轻视,当作被鄙视之民族中的一员,却被基督指出是遵守了仁慈律法、显出了真怜悯的一个人。他富有同情心的行为受到了救主的称赞,印上了上帝嘉许的印记。这个撒玛利亚人慈怜的行为被记载下来,作为一个范例,说明人对同胞的责任。{18MR 115.1}
基督在祂的生活中实行祂自己的神圣教训。祂的热忱从来没有使祂变得激昂易怒。祂表现出始终如一但不固执,仁慈但不软弱,温柔同情但不感情用事。祂很喜爱交际,但保持尊严,不鼓励任何不正当的亲密。祂的节制从不导致偏执或苛刻。祂不效法世界;但祂并非不关心最卑微之人的需求。祂洞悉所有人的需要。{18MR 115.2}
叫众人吃饱是基督温柔关怀的一个例证。数千人以最深切的兴趣听了祂真理的道之后,忘了肉身的需要,祂就像一位慈怜的父亲,留心注意他们的需要。祂常常自己挨饿,却关心别人的需要。祂叫过门徒来,说:“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我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太15:32)。祂记得祂在试探的旷野长时间禁食后,曾经困乏,天使来照顾祂。祂毫不犹豫地行一个神迹,叫数千跟从祂以便听到祂口中所出恩言的人吃饱。{18MR 115.3}
基督的神迹被称作祂的工作。祂的神迹是以安静的尊严行出来的,可是就像我们尽日常的本分一样容易,因为这对祂的品格来说是自然的。{18MR 116.1}
基督来字字句句成全了上帝的律法,甚至遵守了摩西制度的戒律和仪礼。同时,祂来要实现一番改革,将一切都更新。上帝的律法已被犹太教师们歪曲了。最热心提倡律法的那些人自己就是违背律法的。{18MR 116.2}
救主的亲兄弟们不信祂。他们急不可耐地要拥有一个现世的国度,希望在其中获得特殊的尊荣。就连基督自己的门徒也学得很慢,领会得很慢。他们虽然爱祂也崇敬祂的品格,他们对祂是上帝儿子的信心却摇摆不定。他们常常提到先辈的遗传,不断误解祂讲的道,显明他们多么难以摆脱迷信。{18MR 116.3}
基督专心从事祂来要完成的工作。祂在所有场合都表明祂献身于拯救沦丧人类的工作;因为祂总是对罪人表示温柔的爱,严厉地斥责罪恶。在祂身上结合着蛇的灵巧和鸽子的驯良。祂从容慎重地肯定祂尊贵的性质,说到祂在荣耀中驾天云降临。祂在最屈辱的时辰,黑暗的权势似乎夸胜的时候,宣称自己是赐生命的主。虽然表面上是人间最谦逊最卑微的人,祂却宣布凡看见祂的就是看见了父——从而将祂自己与上帝相认同。(《文稿》1902年132号)
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1987年12月17日全文发表于美国首都华盛顿。{18MR 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