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评论与通讯》1911年
1911年12月

  1911年12月7日

  保罗在罗马

  过了冬天,百夫长和他的囚犯便动身往罗马去。当时有一只亚历山大的船,“以宙斯双子为记,”是在马耳他过冬的,要往西开行。这一班旅客就上了这只船。这一次航程虽因逆风耽误了几天,但终于安全地完成了。船就停泊在意大利海岸上一个美丽的海港部丢利。{RH December 7, 1911, par. 1}

  有几个基督徒住在这里。他们恳请保罗与他们同住七天。百夫长欣然给他这个特权。自从意大利的基督徒接到保罗达罗马人的书信以来,他们一直热切地盼望他来访问他们。他们没有料到他会作一个囚犯来到他们中间。但他的受苦只有使他们更加爱他。部丢利离罗马城只有一百四十哩路;而且这个海口和首都之间经常有交通来往,所以罗马城的基督徒得到消息,知道保罗将要来到,其中有一些人就动身去迎接他。{RH December 7, 1911, par. 2}

  百夫长和他的囚犯在登岸后的第八天启程往罗马去,犹流乐意尽他的权限所及给保罗各种便利;只是不能改变他囚犯的身份,也不能解除他那锁在卫兵手上的锁链。保罗以沉重的心情走向他所长久希望访问的世界京城。这时的景况与他所预期的是多么不同啊!他将怎样在被锁和受辱的情形之下传播福音呢?他想要在罗马引领多人归向真理的希望似乎要落空了。 {RH December 7, 1911, par. 3}

  最后,这一批行人到了离罗马四十里的亚比乌市。当他们穿过那拥挤在大道上的群众时,这个白发老人,带着锁链同着一班相貌凶恶的囚犯常受众人嘲笑的蔑视和粗暴的讥刺。 {RH December 7, 1911, par. 4}

  忽然之间,众人听到一声欢呼,只见一个人从经过的群众中跳出来,眼中流着喜乐的热泪,抱着这个囚犯的颈项,如同一个儿子欢迎他久别的父亲一样。当更多人的眼睛因爱心的期望而敏锐起来时,这种景象就接二连三地重演了。他们认出这个带着锁链的囚犯就是那在哥林多、腓立比、以弗所向他们讲说永生之道的一位。{RH December 7, 1911, par. 5}

  当这些恳挚的门徒热烈地拥集于他们在福音里的父亲身旁时,全体行人都停住了。罗马士兵不耐久待,但他们却无意阻挠这样快乐的会见;因为他们也已学会尊重他们的这一位囚犯。众门徒看到保罗那疲劳痛苦的脸上反射着基督的形像。他们向保罗保证,他们没有忘记他,也没有片时不爱他;他们感激他的恩情,因为那鼓舞着他们的生活并使他们在上帝面前有平安的喜乐和希望,都是由他传给他们的,在挚爱的热情中,只要他们能有特权,他们巴不得将他背在肩头一路走到城里去。{RH December 7, 1911, par. 6}

  路加说,当保罗看见他的弟兄时,“就感谢上帝,放心壮胆。”这句话的意义少有人能领会。保罗在这些不以他的捆锁为耻,并同情他,为他哭泣的信徒之中高声赞美上帝。那笼罩在他身上的愁云完全消散了。他过去的基督徒生活乃是一连串的试炼、痛苦和失望,但这时他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丰富的报赏。于是他以稳健的步伐和喜乐盼望的心情继续他的行程。他不埋怨过去,也不害怕将来。他明知有捆锁和苦难等待着他;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拯救多人脱离更可怕的捆绑,他就因自己为基督的缘故所受的苦而欢喜快乐。{RH December 7, 1911, par. 7}

  到了罗马,百夫长犹流的任务完成了。他把众囚犯交给御营的统领。他为保罗所作的报告以及犹太巡抚非斯都所写的文书,使统领对保罗颇有好感,所以保罗非但没有被关在监里,反而蒙准住在他自己所租的房子里。虽然他经常必须和一个卫兵锁在一起,但他却有自由接待他的朋友,并为推进基督的圣工而努力。{RH December 7, 1911, par. 8}

  早几年从罗马被驱逐的犹太人已经蒙准回来,所以这时罗马城已有许多犹太人。保罗决意在他的仇敌还没有机会进行离间之前,先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向这些人说明。所以他在到达罗马三天之后,就召集他们的主要人物来,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明自己为什么作为一个囚犯来到罗马。 {RH December 7, 1911, par. 9}

  他说:“弟兄们,我虽没有作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却被锁绑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无奈犹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于凯撒,并非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因此,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 {RH December 7, 1911, par. 10}

  保罗没有详细讲论自己在犹太人手中所受的侮辱,也没有提到他们屡次要刺杀他的阴谋。他的言语审慎仁爱,他并没有设法要得到人的尊敬或同情,而是要维护真理福音的荣誉。{RH December 7, 1911, par. 11}

  他的听众回答说:他们没有收到什么公函或私人的信件控告他,也没有犹太人来到罗马说他有什么不好之处。他们表示极愿亲自听他说明信仰基督的缘由。他们说:“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 {RH December 7, 1911, par. 12}

  他们自己既然有这愿望,保罗就请他们约定日子,使他可以把福音的真理告诉他们。到了约定的日子,有许多人聚集,“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上帝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他述说了自己的经验,并以简明,真诚而有力的话从旧约圣经中提出论据来。{RH December 7, 1911, par. 13}

  保罗说明宗教并不在于礼节和仪式,信条和理论。如果是的话,那么属肉体的人就能考查而明白,像他们明白属世的事物一样。保罗教训他们,宗教乃是一种实际救人的力量,一种完全从上帝而来的原则,一种由上帝的大能而使个人重生的经验。{RH December 7, 1911, par. 14}

  他说明,摩西曾如何遥指基督为以色列人应当听从的“先知”;众先知曾如何见证他为上帝救治罪恶的良方,作为无辜的救主来背负世人罪孽。保罗并没有在他们遵守仪式和礼节的事上找他们的错。但他说明,当他们非常严谨地保持仪文的礼节时,他们却拒绝了那作为一切制度之实体的主。。{RH December 7, 1911, par. 15}

  保罗声称自己在尚未悔改之前是凭着外貌来认识基督的,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经验,而是与众人一样,凭着一种关于基督的性质和工作的概念。他曾因拿撒勒人耶稣与这些概念不符而拒绝祂。但自从他悔改以后,他对于基督和祂使命的见解,同犹太人对于那久已应许要来之弥赛亚的概念相比,则远为属灵,远为高超。他强调,他并不是凭着外貌把基督介绍给他们。在基督受屈辱的时候,希律曾见过祂,亚那曾见过祂;彼拉多,祭司和官长们都曾见过祂,罗马的士兵也见过祂。但他们并没有用信心的眼睛看祂;他们没有认明祂是那得了荣耀的救赎主。凭信心了解基督,并对祂生出一种属灵的认识,比主在地上时亲眼看见祂更为可贵。保罗这时所享受与基督的交通比人间的友谊更为密切,更为持久。 {RH December 7, 1911, par. 16}

  保罗讲论他所知道的,见证他所看见的,说明拿撒勒的耶稣为以色列的希望。当时那些诚心追求真理的人都感服了。他的话至少在某一些人的心中留下了永不能磨灭的印象。但是其他的人却顽梗不化地拒绝接受圣经中的明白见证,甚至于由一个蒙圣灵特别光照的人向他们说话时,他们也不肯接受。他们虽然不能反驳他的确据,但他们还是不肯接受他所得的结论。{RH December 7, 1911, par. 17}

  (待续.)

  1911年12月14日

  保罗在罗马

  (续完)

  保罗到达罗马很久之后,犹太人才从耶路撒冷来出面控告他。过去,他们的计谋屡次遭到了挫败,他们不想再一次冒失败的危险。吕西亚腓力斯,非斯都和亚基帕都曾声明保罗是无罪的,他的仇敌只有用阴谋来求得皇帝偏向他们,才有成功的希望。拖延时日自必有利于他们的目的,因为他们需有时间来贯彻并执行他们的计谋;所以他们等了许久才亲自来到罗马呈上他们对于保罗的控告。{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

  在上帝的掌管之下,这种拖延的结果倒推进了福音的传播。由于那些看管保罗之人的优待,他蒙准住在一所宽大的房子里,得以自由接见朋友,也可每天对那些来听的人讲说真理。他这样继续工作达二年之久,“放胆传讲上帝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2}

  在这一段时期中,保罗并没有忘记他在多处所建立的教会。他看出那威胁着新近悔改之人的种种危险,就尽量藉着信件用警告与实际教训应付他们的需要。他又从罗马差遣献身的工人,不但到这些教会,也到他自己所没有访问过的地区从事工作。这些工人作为聪明的牧者,坚固了保罗所那么胜利开始的工作;而保罗则经常藉着书信,得知众教会的状况和危险,就能运用智慧监督一切。{RH December 14, 1911, par. 3}

  这样,保罗表面上虽然被割断了积极的工作,但他这时却比往年自由旅行访问众教会时反倒发挥了更广泛更持久的影响。保罗既为主的缘故被囚,弟兄们爱他的心就更为坚强了。他的话比他亲自在他们中间时得到他们更大的注意和尊敬。直等到保罗离开众信徒之后,他们才看出他为他们所背负的担子是何等沉重。以前,他们因为自己缺少他的智慧机警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而原谅自己,不肯背负责任和重担;如今,他们必须在缺乏经验的情形之下学习他们从前所规避的教训。他们就珍视他的警告、劝诫和教导,胜过他们从前对他教训的珍视。当他们在他长期被囚时学习他的勇敢,信心和温柔时,他们就受到激励,在基督的事业上更加忠诚和热心了。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4}

  保罗的助手中有许多是他从前的同伴和同工。在保罗一路到耶路撒冷,在凯撒利亚的监牢中两年,并在他最后危险的航程中与他做伴的“亲爱的医生路加”这时仍与他同在。提摩太也在那里服侍他,安慰他。“忠心的执事,”并和保罗“一同作主仆人的”“亲爱的弟兄”推基古忠贞地站在他旁边。底马和马可也和他同在。亚里达古和以巴弗则是与他“一同坐监的”(见西4:7-14)。{RH December 14, 1911, par. 5}

  马可自从早年承认信仰以来,他的基督徒经验已经加深了。当他更仔细地研究基督的生和死时,他就对于救主的使命及其辛劳与斗争,得到更清楚的见解了。他在基督手脚的钉痕上看出祂为人类服务的标记,以及祂为拯救丧亡的人类所有舍己的程度。马可就甘愿跟从救主走在自我牺牲的路上。如今他既与被囚的保罗同甘共苦,他就比从前更加明白“得着基督”乃是至宝;得着世界而丧失基督宝血所救赎的生命乃是无限的损失。马可在严酷的试炼和苦难之下,仍然坚定不移,作保罗聪明可爱的助手。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6}

  底马虽然一时坚定不移,后来却放弃了基督的圣工。保罗提到这事,写道:“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提后4:10)。底马竟拿一切真有价值的事来换取属世的利益。作这种交易的人是何等不智,目光是何等短浅啊!底马纵然拥有属世的财富和尊荣,他实在是贫穷的,不管他夸自己有多少财产;马可既甘愿为基督受苦,他就拥有永恒的财富。上天要算他为上帝的后嗣,并与上帝的儿子“同作后嗣”。{RH December 14, 1911, par. 7}

  由于保罗在罗马的工作而献身给上帝的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阿尼西母。他原是信奉异教的奴隶,因得罪了他的主人——歌罗西的基督徒腓利门——而逃到罗马。保罗本着他的仁爱,先设法解救这个可怜的逃亡者的贫穷和苦难,然后尽量将真理的光照耀他黑暗的内心。阿尼西母既听了生命的道,,就承认他的罪,悔改相信基督了。{RH December 14, 1911, par. 8}

  阿尼西母的敬虔和真诚,像他对于保罗的亲切照顾和他推进福音工作的热情一样,使保罗非常爱他。保罗看出,阿尼西母所具有品格的特性足以在布道的工作上成为他有益的助手,所以劝他马上回到腓利门那里去请求他的饶恕,并计划将来的工作。这时保罗正要派遣推基古带信给小亚细亚的各教会,所以就派阿尼西母和他同去。这个奴仆既要这样把自己交给他所亏负的主人,就临到严重的考验。但他已经真诚地悔改了,所以没有转离自己的本分。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9}

  保罗让阿尼西母带信给腓利门。在这一封信里,保罗机智仁爱地为这个悔改的奴隶求情,并表示自己希望今后留他在身边帮助他。这信开头的话以腓利门为一个朋友和同工向他亲切问候: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0}

  “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于你们!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上帝;因为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作的。”保罗提醒腓利门,他所具有善良的意志和品格上的优点都是出于基督的恩典;唯有这种恩典才能使他与乖谬犯罪的人有所区别。而且这同一个恩典也能使堕落的罪犯成为上帝的儿女,成为福音的有用工人。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1}

  保罗本来可以用权威的口气督促腓利门履行基督徒的本分;但他凭着爱心宁愿用恳请的言辞说:“像我这有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母求你;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2}

  保罗要求腓利门因了于阿尼西母的重生而接纳这个悔改的奴隶为自己的孩子。如果阿尼西母愿意与原来的主人同住,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弟兄。”保罗表示自己愿意留下阿尼西母,在他捆锁中伺候他,况且这是腓利门自己所一定愿意作的;但除非腓利门自己同意释放这个奴仆,他就不愿得到阿尼西母的帮助。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3}

  使徒熟知一般做主人的人怎样严厉地对待奴隶,他也知道腓利门曾因他仆人的这个行动而大为激怒。所以他设法使所用的口气能以引动腓利门基督徒最深切最温慈的感情。阿尼西母的悔改已使他变成一位同道弟兄,所以任何加在这个离开异教黑暗新近悔改之人身上的刑罚,保罗都必认为是加在自己身上。{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4}

  保罗自愿承担阿尼西母所负的债,为要使这个犯过者可以免受耻辱的刑罚,而再能享受他所丧失的权利。他写给腓利门说:“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归在我的账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5}

  这是多么合适的例证,说明基督对于悔改之罪人的爱啊!那欺诈主人的奴隶本身没有什么可以偿还。照样,那夺取上帝多年服务的罪人也没有什么可以偿清自己的债务。于是耶稣置身于罪人与上帝的公义忿怒之间,说,我愿意偿付这笔债。让罪人免去罪的刑罚吧,我愿意替他受苦。。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6}

  保罗在提出承担阿尼西母的债务之后,就提醒腓利门,叫他想起他自己所亏欠保罗的是多么大。上帝既然藉保罗引领他悔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连他自己的生命也是“亏欠”于保罗的。于是保罗以最亲切最恳切的请求,要腓利门应允这事,使保罗的心得以畅快,正如他从前藉着慷慨的捐输,使众圣徒的心得以畅快一样。保罗又加上句说:“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7}

  保罗写给腓利门的书信显明福音在主仆之间的关系上所发生的影响。奴隶的占有乃是全罗马帝国既定的制度。在保罗所作工的众教会中,大多数都有主人和奴隶一同信道。在城市中,奴隶的数目往往数倍于自由民的数目,所以为了使奴隶顺服起见,政府必须制定非常严厉的法律。一个富裕的罗马人往往占有数以百计的各等级,各国籍和具有各种技艺的奴隶。他有全权控制这些无依无靠之人的身心。他能把任何痛苦加在他们身上。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奴隶为了报复或自卫起见,敢于伸手攻击他的主人,则他的全家都要残虐地被牺牲了,不管家人是怎样的无辜。最轻微的过错,偶然的误事或一时的疏忽,往往都要受到无情的刑罚。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8}

  有一些比较合乎人道的主人对于他们的仆人较为宽大;但绝大多数的财主和贵族都毫无约束地沉溺于放纵情欲和食欲之中,使他们的奴仆成了任性和暴虐的可怜牺牲品。整个制度的趋向乃是极度腐化的。{RH December 14, 1911, par. 19}

  使徒的工作并不是卤莽地颠覆社会既定的秩序。他若想这样行,势必拦阻福音的成功。但他所教导的原则正足以打击奴隶制度的根基。如果人们实行这些原则,这整个制度就必被推翻了。他说:“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林后3:17)。奴仆悔改之后,就成了基督身上的一个肢体,大家就要爱护他,善待他为一个弟兄,为一个与他的主人同享上帝恩典和福音特权的后嗣。同时,仆人也当履行他们的本分,“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欢喜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上帝的旨意”(弗6:6)。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20}

  基督教在主人和奴仆之间,君王和百姓之间,福音使者和那在基督里解除罪担的最堕落的罪人之间,结成一种牢不可破的关系。他们已经在同一个宝血里得了洁净,并受了同一位圣灵所启示,所以他们在基督耶稣里已经成为一体了。 {RH December 14, 1911, par. 21}

  1911年12月21日

  凯撒家里的人

  福音工作最大的成功素来是在比较卑微的人中成就的。原来“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林前1:26)。在一个可怜而没有朋友的囚犯保罗,实在不能希望他能得到有财富有地位的罗马公民的注意。他们的全部生活,包括灵智体方面,与保罗是大相径庭的。对于这一等人,社会上的邪恶风俗常以迷人的诱惑使他们甘心作罪恶的俘虏。但是从他们所压迫的辛劳疲惫缺衣乏食的人中,甚至于从那些可怜的奴隶之中,倒有许多人乐于听从保罗的话,并因相信基督而得到希望和平安,使他们在艰苦的命运之下鼓舞起来。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

  保罗的工作虽然在卑微低贱的人中间开始,但它的影响却逐渐扩大,一直发展到皇帝的宫廷里。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2}

  当时罗马城乃是欧西世界的都市。傲慢的凯撒皇帝几乎为地上的每一个国家制定法律。君王和朝臣不是根本不认识拿撒勒人耶稣,就是以仇恨和嘲笑对待他。可是不到两年,福音竟从这个囚犯的陋室一直传到帝国的宫廷里。保罗虽然被捆绑,像作恶的人一样;“然而上帝的道,却不被捆绑”(提后2:9)。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3}

  保罗往年曾以得人的能力公开传扬基督的信仰,并且以神迹奇事对于它神圣的性质作了不容误解的见证。他屹然站立在希腊的哲士面前,用他的知识和口才驳倒骄傲的哲学论据。他也以不屈不挠的勇气站在君王和巡抚面前讲论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直到这些傲慢的官长恐惧战兢,好像已经看到上帝大日的忿怒一样。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4}

  如今保罗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被禁闭在自己的寓所,只能对那些来找他的人宣讲真理。他没有像摩西和亚伦一样受上帝的命令到荒淫的法老面前奉“自有永有”大君的名谴责他暴虐和压迫的行为。然而正当福音的主要代言人在表面上无法公开传道时,福音却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从凯撒的家里竟有人加入了教会。{RH December 21, 1911, par. 5}

  世上没有什么地方比罗马宫廷存在着与基督教更为敌对的气氛。尼禄似乎已从心中消灭了最后的一点像上帝的性情,甚至于连人性也没有了。他简直是受了撒但的印记。他的侍从和朝臣的品格大都与他一样——凶恶,堕落,腐化。基督教若要在尼禄的官庭中得一点立足之地,似乎是一件绝对不可能的事。{RH December 21, 1911, par. 6}

  然而在这一件事上,像在许多其他的事上一样,证明保罗所说的话确是真理;他说:“我们争战的兵器,……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林后10:4)。甚至在尼禄的家里得了十字架的战利品。尼禄的邪恶侍从所伺候的是比他们更加邪恶的君王,可是他们中竟有人悔改信主,成为上帝的儿女。这些人不是暗地,而是公开作基督徒的。他们不以自己的信仰为耻,他们对于那些在基督徒信仰和经验上时间较长的人,怀有最热烈的感情,他们不怕承认这些人为弟兄,也不以为耻。{RH December 21, 1911, par. 7}

  基督教凭着什么方法能进入那似乎不可能进入的地方,而得到一个坚固的据点呢? 保罗在致腓立比人的书信中,把他从尼禄的家里得人归向真理的成绩,归因于他自己的被囚。他唯恐他们认为他的苦难妨碍了福音的进展,所以确切地对他们说:“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腓1:12)。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8}

  当基督众教会起初听说保罗要去访问罗马时,他们盼望福音在那城市中能有显著的胜利。保罗曾到许多地方传扬真理,在许多大城市中作工。这个信心的勇士岂不能在罗马城甚至在尼禄的官庭里也引多人归向基督吗?但当他们听说保罗作为一个囚犯到罗马去时,他们的希望就断绝了。他们曾满心期望福音在这个中心都市扎下根来,就可以迅速地扩展到各国,成为地上占优势的力量。这时他们的失望是何等惨重啊!人的希望虽然断绝,但上帝的旨意却必成全。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9}

  尼禄的宫廷之所以注意基督,不是由于保罗的讲道,而是由于他的捆锁。征服统治者的乃是一个囚虏。他这次打破了许多人在罪恶奴役中的枷锁,乃是正当他自己戴着锁链的时候。但结果并不止于此。他说:“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上帝的道,无所惧怕”(腓1:14)。{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0}

  保罗在长期受不公道的监禁之中所表现的忍耐和和愉快的精神,以及他的勇敢和信心,乃是一种经常不断的见证。他那与世人迥然不同的精神,证明他具有比地上一切力量更高的能力。他的榜样鼓舞了其他基督徒以更大的能力维护保罗所退出的公共布道事业。保罗的捆锁就这样发挥了有力的影响,以致正当他的能力和用处似乎割断,他显然不能有所贡献时,他却能在那似乎完全与世隔离的地区为基督收集禾捆。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1}

  在那两年的监禁届满之前,保罗能这样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在那些附笔问候腓立比信徒的人中,他特别提到“凯撒家里的人”(腓1:13;4:22)。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2}

  忍耐和勇敢同样是可以得到胜利的。在试炼下的温柔和在工作上的勇气,一样可以领人归向基督。基督徒在被弃和受苦之下所表现忍耐和愉快的精神,甚至于以平安和镇定的精神应付死亡,来表示毫不动摇之信心,这样为福音所成就的事可能比他终生忠心工作的成就更大。往往当上帝的仆人退出工作岗位时,我们短小的眼光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反要为之悲哀,而上帝的旨意却要藉此成就一番其他方法所决不能成就的工作。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3}

  基督的门徒切莫认为:当他不能再为上帝和祂的真理公开而积极作工时,他就不能再有什么贡献,也不能再得什么报赏。基督的忠实见证人决不会被弃而不用的。或健康或患病,或生或死,上帝总是能使用他们的。当基督的仆人因撒但的毒恨而遭受迫害,所进行的工作受到拦阻时,当他们被下在监里,最后被拖到断头台或火刑柱时,就是真理将得到更大胜利的时候。当这些忠心的人用自己的鲜血印证他们的信仰时,一些原来犹疑不定的人就必信服他们的真诚。从殉道者的尸灰中竟为上帝的真理生长了丰富的庄稼。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4}

  保罗和他的同工所有的热忱和忠贞,以及那些悔改相信基督教之人,在那么不利的环境中所表现的信心和顺从,对于一般懒惰和缺少信心的基督徒乃是一种责备。保罗和他的同仁尽可以辩解,要尼禄的臣仆悔改相信基督必是徒然的,因为他们常受猛烈的试探,并为严重的阻碍所包围,又容易招惹苦毒的反对。即使他们感服真理,他们又怎能顺从呢?但保罗并没有这样设想。他凭着信心把福音传给这些人,在听他的人中居然有人决意顺从,任何代价均在所不惜,无论有多少障碍和危险,他们总是愿意接受真光;并靠上帝的帮助,把他们的光照耀在别人身上。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5}

  凯撒家里不但有人悔改相信真理,而且他们在悔改之后依然留在凯撒家中。他们并没有因为环境与他们的信仰不合而离开他们的岗位。他们在哪里相信真理,就仍旧留在那里,藉着生活和品格的改变为这新信仰改变人心的能力作见证。{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6}

  有人想拿环境作为藉口,原谅自己不为基督作见证么?请他们考虑一下那些生活在凯撒家里——在皇帝的败德,朝廷的荒淫之中——的门徒的处境吧!我们很难想象得到有比这些门徒更不利于宗教生活,并带来更大牺牲和反对的环境。但他们在艰难和危险之中依然保持他们的忠贞。一个基督徒尽可以拿似乎不能胜过的障碍作为自己不顺从耶稣真理的藉口;但他所能提出的理由都是不堪一驳的。如果他真有理由的话,那就证明上帝是不公平的,并证明祂为祂的儿女定了一些他们所不能履行的得救条件。{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7}

  凡专心事奉上帝的人必能找到机会为祂作见证。凡决心“先求上帝的国和祂的义”的人是任何困难所不能阻挡的。他们藉着祈祷和读经得到力量,就必追求德行,放弃罪恶。信徒既“仰望那位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并“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耶稣,他们就必甘心乐意忍受侮辱与嘲笑。那信实的主已经应许赐给我们足以应付各样的处境的帮助和恩典。凡向祂祈求帮助的人,祂必以“永久的膀臂”怀抱他们。我们可以在祂的看顾之下,万无一失地安息在祂怀里,说:“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祢”(诗56:3)。对于一切信靠祂的人,上帝必履行祂的应许。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8}

  救主藉着祂自己的榜样,已经显明祂的门徒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属于世界。祂来到世界并不是要享受其中愚妄的宴乐,被其中的风俗所支配,并随从其中的恶习;祂乃是要遵行祂父的旨意,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基督徒若把这个目标摆在面前,他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站立得住不受沾染。不问他地位的高低或环境的好坏,他必能在忠心履行本分的事上显明真宗教的力量。{RH December 21, 1911, par. 19}

  基督徒的品格不是因脱离试炼,而是在试炼之中发展起来的。挫折和反对使基督的门徒更加儆醒,更加恳切祈求大能的帮助者。靠着上帝的恩典而忍受强烈的试炼,就可以发展忍耐,警戒,刚毅等美德,并令人深切恒久地信靠上帝。基督徒信仰的胜利在于其能使信从的人虽然受苦,却能刚强;虽然受屈,却能得胜;虽然天天冒死,却能活着;并因背十宇架而最终获得荣耀的冠冕。 {RH December 21, 1911, par. 20}

  1911年12月28日

  保罗获自由

  当保罗在罗马的工作蒙上帝赐福,以致许多人悔改而众信徒大得勉励的同时,在他上面却有乌云密布,威胁着他个人的安全和教会的兴盛。在保罗到达罗马的时候,他就被交给御营的统领。这个人正直公道,保罗因他的宽待得以比较自由地进行传福音的工作。但在他坐牢未满二年之时,这个军官被替换了,保罗就不能指望从这个接替的人手中得到特别的优待。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

  犹太人这时空前地活跃,设法杀害保罗,尼禄皇帝所娶为第二个妻子的荒淫妇人给他们很大的帮助。这个妇人是信奉犹太教的,所以尽力协助他们实现陷害这个基督教捍卫者的阴谋毒计。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2}

  保罗不可能希望在他所上诉的凯撒手中得到公正的待遇。尼禄比过去的任何一个皇帝更加卑鄙无耻,轻薄荒唐,同时又比他们更为残酷无理。国家的大权实在不可能交给一个比他更暴虐的人了。他在位一年,就把自己的异母兄弟毒死了,因为这兄弟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从此尼禄无恶不作,罪恶滔天,竟杀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又杀了自己的妻子。没有一样残暴的行为是他所不敢犯,没有什么卑鄙的事情是他所不忍作的。在每一个高尚的人心里他的名字只引起憎厌和鄙视。{RH December 28, 1911, par. 3}

  尼禄的皇宫里所进行的罪恶极其卑劣可怕实在不堪形容。他那种穷凶极恶的行为使众人都厌恶不已,连那些不敢不与他同流合污的仆从也有不少人生出这种反感。他们天天提心吊胆,不知他还要提出什么可怕的计划。尼禄虽然败坏到这种程度,但还不足以动摇他百姓对于他的忠诚;人人依然承认他为统治欧西世界的独裁者。非但如此,他们还把神的尊荣加在他身上,竟然敬拜他为一个神明。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4}

  在人看来,保罗在这样的一个审判者面前被判罪,是肯定的。但保罗认为,只要他一直效忠上帝,就没有什么可以惧怕的事。那过去时常保护他的主,这时仍然能拯救他脱离犹太人的仇恨和凯撒的权势。{RH December 28, 1911, par. 5}

  结果上帝真地捍卫了祂的仆人。在保罗受审的时候,犹太人告他的罪状没有充足的凭据,于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尼禄作了一件与他一贯的作风完全相反的事,他竟主持了一次正义,宣布保罗无罪。保罗就此被释放,再作一个自由的人了。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6}

  倘若审问保罗的事再拖延一个时期,或者保罗因任何原因下一年还留在罗马的话,他就一定要在该年所发生逼迫基督教的风暴中丧命了。因为在保罗被囚期间,信奉基督教的人数激增,引起了当局的注意,并惹起了他们的忌恨。皇帝也因自己家里的人信奉基督教而特别震怒,所以不久他找到借口在基督徒身上进行无情的残害。{RH December 28, 1911, par. 7}

  约在此时,罗马城起了一次大火,结果城内房屋几乎烧毁一半。当时传说尼禄皇帝亲自下令纵火,所以他为要避免嫌疑起见,就假装宽大为怀,慷慨地周济那些无家可归的穷苦难民。虽然如此,众人依然把这罪名放在他身上。当时民间的公愤非常激烈,尼禄为要推脱责任,而同时又从城中除去他所惧怕所恨恶的一等人起见,就把纵火的罪名加在基督徒身上。他的毒计成功了,结果成千的基督徒,不分男女老少,都被残酷地害死了。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8}

  保罗幸而没有遭到这一次的逼迫,因为他被释放之后不久,就离开了罗马。他殷勤地利用了这一段最后的自由时期在各教会中努力作工。他设法在希腊和近东地带的教会之间结成更坚固的联合,并帮助信徒防备那正在潜入教会败坏他们信仰的假道理。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9}

  保罗所忍受的考验和焦虑已经大大减弱了他的体力,同时他年老力衰,所以感觉自己正在从事他最后的工作。他作工的时间越短促,工作的情绪就越紧张。他的热忱似乎是没有限度的。他意志坚定,行动迅速,信心刚强,从这一个教会到那一个教会,走遍许多地区,并设法在自己能力的范围之内坚固信徒的手,使他们可以忠心作工,多多领人归向耶稣,以便在他们所已经临到的考验时期中,在福音的真理上站立得稳,为基督作忠心的见证。{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0}

  最后被捕

  保罗在罗马得释放之后,他在众教会中间的工作不能逃过敌人的注意。自从尼禄皇帝开始逼迫基督教以来,各地的基督徒都成了仇恨和怀疑的对象。任何坏心肠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使这个失去法律保护的教派成员被捕和囚禁。犹太人设计把煽动焚烧罗马城的罪名加在保罗身上。他们中间显然没有一个人真相信他犯了这罪,但他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罪名,只要有一点似乎可信的凭据,就足以决定他的厄运。由于他们的努力,保罗就再次被逮捕,匆匆地被解去下在监里。{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1}

  保罗在第二次往罗马去的行程中有他以前的几个伴侣与他同行。有其他的人热切地希望与他患难与共,但他不肯让他们这样冒性命的危险。他当前的形势比他上一次被监禁的时候远为不利。尼禄的迫害已大大减少了罗马城基督徒的人数。已有成千的人为道殉身,另有许多人已经离开这城,那些留下的人则大受压迫和威胁。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2}

  保罗一到了罗马,就被下在一个幽暗的牢狱里。他在那里一直留到他跑尽了“当跑的路”为止。他被控对京城和国家犯了一件最卑鄙最可怕的罪,所以他成了公众咒骂的对象。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3}

  这时,那几个曾与使徒同负重担的朋友开始离开他了,有一些是变节遗弃了他,其余的则是奉派到各教会去工作。腓吉路和黑摩其尼是最先离去的。后来是底马由于困难和危险的乌云越来越密,而遗弃了这个受逼迫的使徒。保罗又打发革勒士往加拉太众教会去,提多往挞马太去,推基古往以弗所去。论到这一次的经验,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说:“独有路加在我这里”(提后4:11)。保罗既因年老、辛劳和患病而身体衰弱,又被禁闭在罗马人潮湿黑暗的牢狱中,他从来没有比这时更需要弟兄们的伺候了。那可爱的门徒和忠心的朋友路加的服务,对于保罗乃是很大的安慰,并使他能与外面的弟兄和世界交通。{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4}

  在这痛苦难堪的时候,保罗因阿尼色弗屡次的访问而心中愉快。这个热心的以弗所人尽他一切的能力减轻保罗在监禁中的苦楚。他亲爱的教师既为真理的缘故在捆锁之中,而他自己是自由的;所以他不惜任何努力,要使保罗的遭遇更易忍受。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5}

  这位使徒在他所写最后的一封书信中,论到这个忠心的门徒如此说:“愿主怜悯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链为耻,反倒在罗马的时候殷勤地找我,并且找着了。愿主使他在那日得主的怜悯”(提后1:16-18)。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6}

  追求爱心和同情的愿望乃是上帝亲自培植在人心中的,基督在客西马尼国受惨痛的时辰,祂也渴望得到祂门徒的同情。保罗表面上虽然不以艰难痛苦为念,但他仍切望人的同情和友谊。阿尼色弗的来访,证明他在保罗孤独和被弃的时候对他所怀的忠诚,使这个用一生光阴为别人服务的使徒得到喜乐和安慰。 {RH December 28, 1911, par. 17}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