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信函和文稿(1912年)
《文稿》1912年63号

  登山宝训

  1912年8月29日(打字)

  人群越来越多,直到他们互相踩踏。那汹涌、焦虑、急切的人群把耶稣挤来挤去,直到祂没有立足的地方。岸上有船,船上有打鱼的,听祂教训的话。耶稣向其中一个招手,叫他靠近些。那打鱼的把基督接上船后,祂吩咐他稍微离岸一点,免得众人靠近他,彼此伤害,又因祂离他们稍远,就更留心听他的话。 {Ms63-1912.1}

  在渔夫的小船上,世界的救主坐着,被汹涌的海浪颠来颠去,教导岸上聆听的人们。天上的至尊不是坐在君王的宝座上,而是坐在一艘摇摇晃晃的渔船上,来传达祂怜悯的信息。祂冷静而有耐心。祂忍受了多次打断,说的话在许多人心中得到了回应。 {Ms63-1912.2}

  在许多人心中,祂的话似乎没有产生多大的效果;但是有一种力量在他们身边,它唤起、鼓动和影响了许多民族。基督从坟墓里复活以后,祂的话被人记念,赐给人新的生命,唤醒人新的盼望,为许多人的救恩发挥作用。于是,祂所有的教导都被带着一种新的、更深的兴趣来研究。 {Ms63-1912.3}

  耶稣讲完话,就吩咐西门下船到海里去,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5:4-7)。 {Ms63-1912.4}

  西门看见鱼的神迹,就深信上帝的大能,又觉得自己不配,又悖谬不信,觉得自己不配站在基督面前。他“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惊讶这一网所打的鱼。……耶稣对西门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路5:8-10)。他们蒙召离开先前的工作,到更高的园地去工作,从今以后,作得人的渔夫。他们蒙召为基督的缘故作工受苦。 {Ms63-1912.5}

  当耶稣说“来跟从我”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蒙召做什么!如果所有的试炼、失望和苦难都在他们面前展开,他们就会灰心。但上帝本着祂的智慧,向我们隐藏了未来。我们只履行今天的本分。"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6:34)。 {Ms63-1912.6}

  如果门徒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的,他们忠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就会得到赞美、尊贵和荣耀,他们就会接受他们的工作,尽管他们知道他们的命运不会是快乐、安逸和属世的尊荣。 {Ms63-1912.7}

  基督使湖上的事发生,是要教训祂的门徒信心和恒心。他们在救灵工作中,会遇到这样的失望。他们会感到疲倦和气馁,觉得再努力也没用。然而他们要听从基督的话,把结果交给祂。在祂的帮助下,他们的努力将会完全成功。如果他们完全依靠上帝的力量来感动人心,他们努力的结果就会像神奇的鱼一样。他们有必要了解在哪里劳动,如何吸引人。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他们仍然必须耐心等待,有信心和信靠,继续他们的工作。往往出乎他们自己的意料,撒在船右边的网,就像捕到鱼一样,会带来灵魂的收获。 {Ms63-1912.8}

  捕鱼奇迹的故事传遍了各地,在人们的头脑中唤起了更大的兴趣,要更多地学习基督的教导和工作。众人围住祂,直到祂找不到地方站立。耶稣上了山,叫门徒来。在祂所有的教训中,祂选择让祂的门徒在祂身边,因为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离开祂想要在他们心中留下的伟大真理,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那些后来相信祂话之人的利益。基督在山上的重要讲道一开始就指出,真正的幸福在于实际的敬虔。他为那些黑暗的听众们打开了唯一一条真正的道路,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获得和平,在未来的世界获得真正的幸福。祂以清晰而简单的方式,向他们指出通往现时幸福的正确道路,以及通往永恒幸福的可靠道路。 {Ms63-1912.9}

  基督在祂的听众身上留下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拥有圣灵的恩典将确保唯一能带来真正快乐的祝福。上帝的恩典在人心里,必在良善和公义的行为上结出果子。上帝、耶稣和天上的天使认为所有拥有这些不可估量之品质的人都是真正有福的。 {Ms63-1912.10}

  众人都希奇祂的教训,因为祂的教训与文士和法利赛人所教训他们的规条和风俗,是如此的不同。人们被教导说,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今生拥有的东西的数量。渴望名利和世俗的荣誉,得到人们的赞美,被称为“拉比”,或者被众人称赞为虔诚的信徒,这些都被认为是幸福的冠冕。耶稣在众人面前说,这就是这样的人所当有的赏赐。因为他们在天国里不得赏赐。那些为世俗的荣耀而活的人,没有得着上帝的喜悦,也缺乏祂的爱。 {Ms63-1912.11}

  耶稣说话诚恳而肯定。祂的话语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能力,一种命令的权威,这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许多人怀着严肃的兴趣听着。他们深信这位奇妙的教师是被上帝的灵感动的,祂的教义一定是神圣的。 {Ms63-1912.12}

  耶稣特别寻求清晰地传达祂的思想,并把它们作为活的现实呈现出来,这样人们就能理解并记住它们。门徒也要教导同样的原则,以引导那些相信他们话语的人正确认识得救之道。祂的教导也是为了使门徒受益,他们的生活要受祂教训中所包含的原则的支配,以便他们能够通过训诫和榜样将他们所获得的知识传授给别人。{Ms63-1912.13}

  在耶稣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之后,祂更明确地指出,祂的门徒作为上帝所拣选的教师,有责任带领别人走上幸福和永生的道路。祂知道祂的门徒会经常失望和气馁,因为他们会遇到反对,他们的见证会被许多人拒绝。祂指示他们,就是他们为祂的名经历大苦难的时候,就有理由得着极大的喜乐。耶稣说:“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5:10-12)。 {Ms63-1912.14}

  基督教导祂的门徒说,临到他们身上的痛苦和磨难将是他们最大的祝福。苦难是有益处的,它能使人对世界的感情和爱加深,使人对上帝的信心增强,对祂的信靠更崇高、更纯洁、更恒久。损失和失望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收益。不要惧怕和逃避信心和忍耐的试炼,相反,我们应该欣然接受;因为他们是上帝使人炼净的工具,比金子更宝贵。 {Ms63-1912.15}

  耶稣要祂的门徒在受人逼迫的时候不要丧失信心。他们不应该因沮丧而低头,也不应该为自己的不幸而悲伤;宁可欢喜快乐,因为他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祂向他们表明,他们所经受的考验不会比别人以前所经受的更严峻;耶稣说:“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12节)。{Ms63-1912.16}

  这位神圣的导师向门徒们强调了他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所带来的责任。主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13节)。祂证明失去味道的盐是完全无用的。如果他们自称是祂的门徒,却不行公义的事,他们就像没有保留其功效的盐一样。如果他们希望保持他们救灵的影响力,他们必须具备基督徒的真正特征,即圣灵的美德;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必须符合基督的教导和生活。 {Ms63-1912.17}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4-16)。 {Ms63-1912.18}

  虽然他们可能声称明白祂所灌输的圣洁原则,但如果他们自己不实践他们所教导的真理,他们就不能对别人施加拯救的影响。他们的教导将毫无结果,他们将被那些他们想要教导的人所鄙视。 {Ms63-1912.19}

  耶稣希望他们明白,如果他们希望引导别人走真正的正义之路,他们必须努力保持正义的行为。他们在正确方向上的榜样将是一种向善的力量。是人的行为,是人的行动,在上帝面前有分量,感动人心接受真理的光。 {Ms63-1912.20}

  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光”(14节)。在祂的时代,道德污染、疾病和死亡到处都是。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但基督的门徒却被描绘成照亮罪恶黑暗中的一束光,它那鼓舞人心的、引导人的光芒,使人看清罪人道路上的危险,并向他们黑暗的头脑揭示真理和圣洁的道路。 {Ms63-1912.21}

  若那些自称是跟从基督,知道真理的人,不留意用合宜的方式将真理告诉别人,那在迷误黑暗中的人,就看不出其中的美了。真理会以一种令人厌恶的方式呈现。 {Ms63-1912.22}

  擎光者在黑夜举起光来指引他人脚步的时候,往往疏忽大意,让自己的身体挡在亮光和他所引导之人中间。跟随的人就这样失去了光的益处。有些为别人举起真理之光的人,情况也是这样。他们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缺乏献身的精神,他们的错误和品格的瑕疵,这一切都影响他们的行为。他们黑暗的身体既被人注意,他们所自称相信的真理就无法给人带来益处。{Ms63-1912.23}

  要让真理的光照耀出来,使世人既看到认识真理之人的善行,就承认真理是带有能力的,因为它已为接受的人成就了如此的大工。他们必爱慕真理的代表在生活上所彰显的圣洁原则,并接受真理,藉着奉献自己作世上的光而将荣耀归与上帝。 {Ms63-1912.24}

  只讲真理并不能拯救灵魂。真理的教师必须让自己的心灵被真理的爱和力量所激励。他们应该是纯洁的榜样,在一切善行上结出硕果。 {Ms63-1912.25}

  文士和法利赛人仔细窥视,要在基督的教训中找到可以定罪的地方。他们以前从未听过这样的智慧之言。但祂所教导的原则与他们所给百姓的教训是如此的悖逆,以致他们知道如果领受了祂的教训,他们自己的生活就要被定罪了。他们一直坚持摩西的律法;他们把犹太人的传统和习俗当作上帝的诫命来教导,但这些人为的律法并不能帮助人们因为爱上帝而在心里遵守上帝的律法。基督的教导一扫无用的传统,这些传统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犹太人的领袖们充满了嫉妒和仇恨。 {Ms63-1912.26}

  当基督向门徒解释他们为行义的责任时,文士和法利赛人看到祂所灌输的原则谴责了他们的教义和生活。他们就恨祂,挑唆百姓的心攻击他、彼此窃窃私语、说祂的教训违背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因为祂没有叫百姓注意律法。如果他们能激起犹太人的愤怒,使他们离开基督,他们就达到目的了。耶稣却明白他们的窃窃私语。祂非常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和他们邪恶内心的目的。祂用清晰有力的声音对众人说: {Ms63-1912.27}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太5:17-20)。 {Ms63-1912.28}

  这些话清晰可怖地传到那些有罪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耳朵里。祂把斧头放在树根上。他们指控祂的,祂也回敬他们。祂揭露了他们的伪善和傲慢,他们竟敢用人的传统、习俗和惯例来代替耶和华的诫命,并企图使上帝的诫命变成上帝从未设计它们的意思。 {Ms63-1912.29}

  基督向那些质疑祂权威和嫉妒祂教导的人保证,祂来不是要破坏律法,减少律法的神圣要求,或减损律法的神圣尊严。祂来到他们的世界是为了证明法律的正当性。上帝在西奈山上所颁布的威严神圣的律法,如果有任何一部分可以改变或废除,基督就不需要带着罪身的形状来到地上了。因为上帝的律法是不变的,不能满足堕落的人,所以基督同意离开祂的家,祂的财富和荣耀,以祂自己的死来拯救不顺服的人类。 {Ms63-1912.30}

  耶稣清楚地说,祂来是要向人成全上帝的律法,解释律法的本质,并以他自己顺服的榜样来执行律法的命令,承担违背律法的惩罚,正如仪文律所预示的那样。祂就这样应验了关于弥赛亚的预言。祂特别指出,道德律的任何部分或人类遵守道德律的义务都不应该被废除,礼仪律法在祂自己身上应验之前也不应该结束。 {Ms63-1912.31}

  基督说:“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第18,19节)。对上帝的任何一条诫命的最小的违背都是对上帝的极大冒犯。凡自己不顺服上帝,又借着榜样和教训教训人不顺服律法的,就是羞辱那大设立律法的上帝。上帝不认这样的人为公义的执事,乃认他为犯罪的,是悖逆祂的。 {Ms63-1912.32}

  基督明确地宣告,祂来不是要废除道德律法,而是要使它成为人行动的准则。祂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它的原则,试图确立它,并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热爱它并实践它的原则。 {Ms63-1912.33}

  基督清楚地表明了祂对天父律法的尊重和敬畏,并把那崇高的律法赐给众人之后,他又大胆地对跟从他的人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20节)。法利赛人在遵守律法和外在的宗教形式上是非常严格的,而他们的内心却是败坏、骄傲和虚伪的。他们对基督的旨意和品格充满了强烈的仇恨和反对。{Ms63-1912.34}

  文士和法利赛人有一种自私的义,包括外在的义。基督教导百姓说,上帝需要一种公义,使他们的心顺从祂所启示的旨意。真正的恩典工作必须是内在的,也必须是外在的。耶稣给祂的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上帝的律法甚至延伸到人的思想、心意和目的。祂教导说,人们可以在内心违反法律,而不会在感情上或外在行为上表现出他们与法律的要求不一致。{Ms63-1912.35}

  耶稣给门徒特别的指示,告诉他们如何遵守律法的所有要求,并在生活中执行律法的神圣原则。文士和法利赛人自称尊重律法,却照他们的遗传,使诫命失效,教训百姓效法他们。 {Ms63-1912.36}

  今日的教师也是这样行,就是自己废了上帝的诫命,又教训别人也废了。他们教导人的风俗和传统,代替上帝的诫命。虽然基督明明白白的教训,叫他们战惊,怕在天国里得不着基业,他们还是大胆地反对。他们却继续作恶,不顾基督的话,说,凡违犯这些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行的,在上帝的国里必是最小的,微不足道的。 {Ms63-1912.37}

  文士和法利赛人试图谴责基督不符合他们遵守律法的想法。他们孜孜不倦地在祂的生活或教训中寻找什么,以便控告祂,从而为自己定祂的死刑辩护。但基督向众人显明他们的心,严厉斥责他们的恶行,使他们噤声,这样做反而增加了他们对他的仇恨。 {Ms63-1912.38}

  基督向众人宣告,祂父的律法是坚定不变的。耶和华的十条诫命要依然存留,永不改变,永远存在,直到天堂消逝,没有一丝痕迹,直到上帝的宝座不再存在,直到自然消失。 {Ms63-1912.39}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