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教育特别证言
第10章 基督是青年的榜样和导师
 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作世界的光。“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约1:4)。祂论到自己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SpTEd 62.3}
耶稣的榜样是给青年和成年人的光;因为祂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典型的。祂所树立的榜样从小就是完全的。当祂作小孩子的时候,就顺从父母和自然的定律;“上帝的恩在祂身上”(路2:40)。 {SpTEd 62.4}
耶稣并不象许多青年一样把时间浪费在娱乐之中。祂研究圣经直至熟悉其意义。就是在祂的童年时代,祂的生活和一切习惯都是与圣经和谐的。祂善于应用经文。祂父母在耶路撒冷把祂丢了那次,发现祂竟坐在本国的博士中间,一面听一面问。祂的提问好像一个乐于求知的人;但祂的问题中却有宝贵的亮光,不但令听祂的人喜悦,而且使这些律法师对关于弥赛亚的经文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领悟。“凡听见祂的,都希奇祂的聪明和祂的应对”(路2:47)。{SpTEd 63.1}
 当祂母亲对祂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祢父亲和我伤心来找祢!”的时候,祂回答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2:48,49)?他们不明白祂的话,祂就指向上天。祂虽是一个孩子,却在从事祂来要做的工作。祂在把上帝表明出来,向以色列的首领们显明祂圣言的意思,使他们奉献的祭牲和供物有新的意义。{SpTEd 63.2}
 关于孝敬和顺从父母,上帝的儿子在这里有一个教训是给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的,因为经上继续记着说:“祂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祂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路2:51)。{SpTEd 63.3}
除了圣经之外,耶稣还研究自然的课本,从祂自己所造美丽的万物中寻得喜乐。祂同情人类的一切欢乐和悲哀,祂与所有的人视同一体——就是软弱、无助、贫乏、卑微、患病受苦的人。基督常从自然界,从家庭关系和感情的大宝库中发挥祂的教训。祂拿已知的事物来说明未知的事物,以人所熟悉的自然属世的事物来说明神圣的真理。这些事物必要向人心说话,并在他们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SpTEd 64.1}
基督的话使自然界的教训以新的面貌出现,使之成为新的启示。祂能讲论祂亲手所造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都赋有祂自己的品质和特性。自然界和旧约圣经都显示神圣重要的真理。耶稣在祂的教训中常把这些真理与美丽的自然万物联系起来,再向百姓展示,却没有在他们面前提到地球的现状与人无罪时曾看到的伊甸的荣美之间的明显差异。{SpTEd 64.2}
按照耶稣的解释,花朵和树木,撒种和收割,以及地上生长的植物,都包含着真理的教训。祂摘下美丽的百合花,放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手中。当他们仰望祂青春的面容,焕发出天父容颜的光辉时,祂就教训说:“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在朴素的自然美中)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祂接着说明:“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上帝还给他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太6:28-30)!{SpTEd 64.3}
 在后来的岁月中,儿童和青少年以外的人也听到了这些话。这些话是对众人讲的,其中有满心忧虑烦恼的男女,因失望和悲伤而精神痛苦。{SpTEd 65.1}
 耶稣接着说:“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祂就向周围的众人伸出双手,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1-33)。{SpTEd 65.2}
 基督就这样用自然课本中的例子将祂的教训印在人心上。祂的教训也是给现今的我们的。祂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确信,使人坚定信心并倚靠上帝。祂最简明的教训含有丰富的真理财宝,是向相信祂圣言之人的心灵展开的。{SpTEd 65.3}
作为一个公众的教师,基督在工作时从不忽视儿童。当祂厌倦于闹市的嘈杂喧嚷时,当他与狡猾虚伪的人接触而感到疲劳的时候,祂的精神常因与天真的孩子的交往而得到安宁和安息。祂从不厌恶他们。祂宽大的爱心理解他们的试探和需要,并从他们单纯的快乐中得到快乐;祂把他们抱在怀里,祝福他们。{SpTEd 65.4}
耶稣在这些被领来与祂接触的儿童身上,看到这些未来的成人将成为祂恩典的后嗣和祂国度的百姓。有些人还要为祂名的缘故而殉身。祂知道这些儿童要远比那些老于世故,铁石心肠的成人更能听从祂,接受祂为他们个人的救主。祂使自己的教训适应于小孩子的水平。这位天上的君王并不厌烦于回答他们的问题,却简化祂重要的教训来适应他们幼稚的悟性。祂在他们日益发展的心灵中撒布真理的种子,日后必要发芽生长并结出永生的果实。{SpTEd 66.1}
父母和教师们:耶稣如今仍在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太19:14)。他们最敏于领会基督的教训;他们的心门向敬虔和美德的影响敞开,并将所得的印象铭记在心。{SpTEd 66.2}
1896年5月17日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