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工作自乌尔布弟兄和其夫人来此撒种后,即正式开始。不久果子渐多,强有力的教会亦应运而生。
1903年谭爱德(Ida Thompson)小姐在广州开办了一所女子学校,名为伯特利女学。此后乌弟兄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地方,又为男生开办了一所益智学校(即今日东山三育学校的前身)。第三位天使的警告从此逐渐开展,引领了许多广州的同胞归向上帝的真光。此处的教会异常兴旺,单就广州区会一处而论,在1929年时,即有了9处有组织的教会,19个安息日学,和516位的教友。
广西的工作是书报员开垦的。1914年刘俭医生到南宁时,已看见有些遵守安息日的人。刘医生在美国学医时进入本会。归国后,即到南宁购地建屋,实行作医药布道的工夫。刘医生爱主爱人都极其热心,但不幸所志未遂,短命而亡。他所遗留的小乐园医院,现今仍不住地作着救人之工。此院自近年扩充后,已大异往昔,病房设备,亦大加修添:当病人拥挤的时候,即他们的办事房,开刀室和蒸气室,亦不得不暂且改作临时的病房。
那里的教友对于捐款的事上很是忠心。有一个作农夫的教友说:『从此以后,我有十石米,要捐一石给主。』又有一个女孩子也决意要这样忠心地事奉上帝。她说:『从现在起,每十个钱中,我要拿出一个来捐给上帝。』据1929年的报告,广西区会共有5个教会,11个安息日学和236位教友。
论到本会的真理进入厦门禾口汕头的故事,亦是最有兴趣的。大约在二十世纪的初叶,苏门答腊(Sumaba)的孟桑牧师得到了一位中国的青年信徒。此人名叫郑提摩太,他的父亲是从福建的厦门去的。他因为生在南洋,所以不会说中国话。那时在新加坡一带的华侨多数说厦门话和客家话,因此他不久即回到厦门读书,以便日后回到新加坡在中国人中作传扬末世福音的工作。
他到厦门时,进入一所长老会办的神道学校内读书。这个学校是遵守礼拜日的。提摩太因为热心读书,言语庄重,很得校长郭子颖先生的称赞。他常在众人面前称提摩太为『模范的基督徒』。此事颇引起别的学生的嫉妒。有一天别的学生看见他在礼拜日购买东西,遂到郭校长面前控告『模范生』创如何如何的违犯圣日(此时提摩太尚未同人谈论过安息日的问题。)于是郭先生便召他到他的面前:郑弟兄就将安息日是礼拜六的原由告诉他。郭先生听了此话,先是惊奇,既而羡慕,未了经过长时期的研究后,即完全接受了第三位天使的警告。后来他并且偕同郑弟兄到广州去拜会安牧师,研究本会其它的道理;未了遂受洗入会。
他们返厦门时,中途停搁在汕头,在那里遇见洪子杰牧师。他是浸礼会的工人。他们把一份讨论安息日的小册子送给他,以后就离别去了。洪牧师在他们去后,将一大堆书压在这小册子上,说:『我什么时候念完这些书,什么时候就念你。』
我们的真理越传越广,自然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对。不久即有一班人请洪子杰牧师代替他们出席与本会的人辩论:他说:『把这个事情交给我,我要在半点钟内,把这些异端驱出境外。』他此时忽然想起从前的小册子,于是急忙回去寻找出来,以便可以从中拿出辩论的把柄。他还没有看了多久,口里便喃喃自语道:『这实在是异端,老郭把圣经都引错了。』但等他翻到他的圣经一看,却又觉得分毫不差。他又往下读了几页,竟觉得他不但无心再去辩论,反要设法如可以躲避此事,因为此时他已不久,洪牧师就接受了安息日和其它的真理。这就是本会在厦门和汕头发起的故事。
汉谨思(W.C.Hankin)和安理纯(B.1.Anderson)两位牧师,随后也来到厦门与郭子颖牧师一同作工,设立了一个教会,并开办了一所美华中学。此校到1920年时,已派出40位的工人去担任教员,传道士和书报员等职务。福建的真光从这里又反射到台湾,在那里也有一些人相信此有福的指望。1929年全区共有5个组织成立的教会,12个安息日学,和348位受浸的教友。
1910年那基理(S.A.Nagel)牧师到汕头时,正值年终,必须停留五天。此时那里还没有教会,他在那里遇见了洪子杰牧师及他所引导的一班注意真理的人。1912年汉谨思牧师到汕头时,即买了一块地皮,建了座楼房,作他们的住处和聚会之用。1914年赫弟兄返美,恩帝孙(J.P Anderson)弟兄由客家调到此处。他将旧地脱售了;在靠近铁路的旁边,购置了一大块地,建筑我们汕头今日的教会。汕头服务的工人颇多。后来因会正那牧师返国,会正职权逐改归黄大卫牧师代理。1929年此地共有五个会堂,17个安息日学,6个小学,296位教友,16传道士,7个教员,和4位书报员。
本会的真理传到广州后不久,在1905年时即有五位客属的青年人接受真理。这五位不但是广州初熟的果子,并且也算是客家教会的萌芽。1909年恩帝孙牧师和罗更新弟兄来客家开工。当时那地方正发生一种『不信任何基督教的运动』,所以他们很遭遇困难。1910年教会派那基理牧师来客。他在县城外购地建屋,作传道士的住所:又在城里租屋,作宣道的地方。客家教会自有了固定的地点以后,工作即蒸蒸日上起来。
1916年有一对医药布道士胡约瑟和他的夫人来到客家。他二人原是护士出身:因为看客家三万多人当中并没有一所医院,所以便动了慈悲的心,在他们的住宅楼下开设了一间小小的施诊所。这就是今日惠州惠安医院的前址。1926年总会派纪默思(Dr.H.C.James)医生和他的夫人到客家去开办医院。这个新医院业于1928年落成。此院系两层楼房,长约80尺,可容病人四五十位。
据1929年的报告,全区共有组织成立的教会八处,安息日学27个,小学4所,工人57位,教友702位。
闽北区会的办事处设在福州。福建北部包括在此区域之内。这里的工作是郭千颖牧师在1911年开办的。1916年摩尔士(C.C.Morris)牧师由美抵此,先后担任司库及会正等职。以后来这里作工的还有不少忠心的仆人。现任该处会正的马良理(V.J.Malones)牧师,是1926年从厦门调到那里的。
上帝很祝福闽北的工作。在福州城内,有一座规模宏壮的礼拜堂,在那里宣传三位天使的警告。该处还有一个很完善的三育初级中学,训练着忠心有为的青年男女为主服务。历年以来,本会工作陆续从这个大城内外发展,直到现在,闽北区内的各大县,差不多都已有我们的救灵机关了。到1929年底止,全区共有组织成立的教会8处,安息日学20处,一至十年级的中学1所,小学5所,和教友40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