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先祖与先知
第12章 亚伯拉罕在迦南

(原文132-144页;本章依据《创世记》13-15章;171-1618章)

 

    亚伯拉罕回到迦南,“金,银,牲畜极多。”罗得仍与他同在。他们又来到伯特利,在从前所筑的祭坛旁边支搭了帐棚。不久,他们发现随着财物的增多,困难也增多了。过去在患难和试炼之中,他们曾和睦同居。但如今在昌盛繁荣之中,他们倒有了纷争的危险。那地的牧场容不下他们两家的牛群和羊群,因此两家的牧人时常相争,结果都把问题带到主人那里去求解决。很明显地,他们必须分开了。亚伯拉罕比罗得年长,在辈分,财富和地位上都比他高;然而他却首先提出保持和睦的计划。虽然上帝亲自将全地都赐给他,他却谦逊地让出了这个权利。{PP 132.1}

 

    他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我们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13:8-9)。{PP 132.2}

 

    亚伯拉罕高贵无私的精神在此就显明了。多少人在这同样的环境之下会不顾一切地维护他们个人的权益啊!多少家庭因而离散!多少教会因而分裂,以至福音的工作成了笑柄,在恶人之中受了羞辱!亚伯拉罕说:“你我不可相争,”“因我们是骨肉。”不但是因为有亲属的关系,也因为我们同是敬拜真神的人。上帝在全世界的儿女都属于一个大家庭,应当具有这同样仁爱和睦的精神。我们的救主教训说:“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罗12: 10)。我们若能养成始终如一的礼貌,乐意善待他人,正如我们希望别人对待我们一样,那么,人生的痛苦大半都可以免掉了。自高的精神乃是撒但的精神。但是人心里若存有基督的爱,就必“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13:5)。这样的人必要留心听上帝的劝戒:“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PP 132.3}

 

    罗得昌盛的原因虽然在于他和亚伯拉罕的关系,但他对于他的恩人却没有表示一点感激。他若有谦让的心,就必请亚伯拉罕先行选择。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却自私地企图包揽一切的利益。“罗得举目看见约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象埃及地”(创13: 10)。在巴勒斯坦全地,约但河的流域乃是最肥美之处。人一看见这地就会联想到失去的乐园。这地与他们新近离开的尼罗河所浇灌的埃及平原一样美丽,一样富饶。那里也有富足壮丽的城邑,其中繁华的市场吸引人去买卖逐利。罗得为世俗的利益所迷,竟忽略在那里所必要的遭遇道德和属灵的祸害。因为平原上的居民“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但对于这一点,他却不知道,即或知道了,也不加以重视。“于是罗得选择约但河的全平原,……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创13:11-13)。他竟没有预先看出这自私的选择所有可怕的结果!{PP 133.1}

 

    罗得离去之后,耶和华又应许亚伯拉罕将全地赐给他。此后不久,他挪移到希伯伦,在幔利的橡树那里支搭帐棚居住,并在旁边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在那高原的自由空气之中,有橄榄树林和葡萄园,有随风摇曳的麦田,四围山上有广大的牧场。亚伯拉罕就住在这里,满足于他那简朴的游牧生活,任凭罗得去享受所多玛谷危险的奢华生活。{PP 133.2}

 

    亚伯拉罕被周围的列国尊为强大的王子和智慧能干的族长。他没有与邻近的人隔绝。他的生活和品格既与那些拜偶像的人明显不同,就为真信仰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他效忠上帝,毫不动摇,同时他的殷勤和慈善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友谊。他真正的伟大博得了他们的敬重和尊崇。{PP 133.3}

 

    亚伯拉罕并没有把他的宗教当作一种贵重的宝物,慎为保守,专为自己欣赏享受。真宗教是不能这样保守的;因为这样的精神是与福音的原则相反的。当基督住在人心里的时候,人是不能隐藏祂临格所发光辉的,而那光辉也是不会消逝的。反之,那蒙蔽心灵的自私与罪恶的云雾既天天被公义日头的光芒所驱散,那光就必越照越明了。{PP 134.1}

 

    上帝的子民乃是祂在地上的代表。祂的旨意是要他们在这世界道德的黑暗中作祂的光。他们散居在全地各城镇乡村中,作为上帝的见证人,作为福音的媒介,藉以把祂旨意的知识和祂恩典的奇妙传给不信的世人。祂的计划是要一切分享伟大救恩的人都为祂作传道的工作。基督徒的虔诚乃是世人用来批判福音的根据。坚忍地承当种种试炼,感激地接受各样福分,以及日常生活上所显出的温柔,慈祥,怜悯和仁爱,乃是基督徒的人格向世人照耀出来的光辉,与世人的私心所发生的黑暗正相对照。{PP 134.2}

 

   在亚伯拉罕的飘流生活中,他的信心是丰富的,他的度量是宽宏的,他的顺从是坚决的,他的率性是谦卑而简朴的,而同时他在外交上是智慧的,在作战时是勇敢而机智的。当时的人虽然都知道他是一个新宗教的教师,可是他所居住的亚摩利平原的酋长弟兄三人都向他表示友谊,请他与他们结盟,以求更大的安全。因为那地充满强暴和压迫的事。不久就有一件事情发生,使他因这联盟而得到帮助。{PP 134.3}

 

    十四年前,以拦王基大老玛曾侵略迦南地,使之向他进贡。这时,迦南的几个王背叛了他,所以以拦王的四国同盟带兵来想要再征服他们。于是迦南地的五王一同出来到西订谷与侵略的军队交战,结果一败涂地。大部军队被杀得土崩瓦解,其余的人都往山上逃命。胜利者掳掠了平原上的城邑,带着丰富的战利品和许多俘虏而去,内中有罗得和他的全家。{PP 134.4}

 

    亚伯拉罕平平安安地住在幔利的橡树那里。他从一个逃亡的人那里得知战争的经过,以及他侄子罗得所遭遇的灾难。亚伯拉罕并没有怀恨罗得对他的忘恩负义。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反而爱心萌动,决心去营救他。亚伯拉罕先求上帝的指示,于是准备作战。他从自己家里招集了三百一十八个仆人,都是受过训练,敬畏上帝,服事主人,精通武艺的。他的盟友幔利,以实各和亚乃也都带着他们的部下前来参加,与他们一同去追赶侵略的军队。那时,以拦人和他们的盟军在迦南北部边界一个叫作但的地方安营。他们因胜利而气壮胆大,一点也不怕败敌的反攻,却恣意宴乐,纵饮狂欢。于是亚伯拉罕夜间分队前去袭营。这次的攻击是那么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所以立时得了全胜。结果以拦王被杀,他那惊惶的队伍也全军溃败了。罗得和他全家以及其他的俘虏和财物也都夺回来了。胜利者还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这一次的胜利应归功于那受上帝保护的亚伯拉罕。这位敬畏耶和华的人不但对迦南地有很大的贡献,并且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勇士。可见公义并不是懦弱,而且亚伯拉罕所信的宗教,使他有勇气维护正义并保护受压迫的人。他英勇的行为使他在周围各民族中大得名望。当这个胜利者凯旋的时候,所多玛王和他的从者出来迎接他。他请亚伯拉罕把一切财物拿去,只把俘虏还给他。按照战争的惯例,战利品是属于战胜者的;但是亚伯拉罕这次出征并不是为求得利,所以他不肯从遇难的人身上得什么好处,只是主张他的盟友可以收受他们应得的部分。{PP 135.1}

 

    很少人在遇见这种试验之时,会像亚伯拉罕显出那么高尚的品格。很少人能胜过这个可以获得大量战利品的试探。亚伯拉罕的榜样对于专求利己的雇佣观点乃是一种责备。他重视公义和人道。他的行为诠释了“爱人如己”(利19:18) 这一句受上帝灵感的格言。他说:“我已经向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耶和华起誓;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创14:22-23)。他不要人以为他出征乃是为了财利,或者以为他的兴盛是由于他们的赐予或厚待。上帝已经应许赐福给亚伯拉罕,所以当将荣耀归给上帝。{PP 135.2}

 

    还有一位出来迎接胜利的先祖的人是撒冷王麦基洗德。他带着饼和酒来慰劳亚伯拉罕的部下。他以“至高上帝的祭司”的身份为亚伯拉罕祝福,并感谢耶和华,因为祂藉着祂的仆人施行了那么大的拯救。亚伯拉罕“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来,给麦基洗德。”{PP 136.1}

 

    亚伯拉罕快乐地回到自己的帐棚和羊群那里;但是他心中因种种烦乱的思想而感到不安。他一向爱好和平,尽可能避免仇恨和纷争的事;所以他一想起最近所见到杀人流血的场面,就战栗不已。他又想起他所打败的诸王势必再来侵略迦南,并以他为报复的目标。他既陷入国与国之间的纠纷,他那平静安稳的生活就要被破坏了。再者,他还没有得到迦南地为业,而现在也不能希望有一个儿子来承受上帝的应许。{PP 136.2}

 

    亚伯拉罕在夜间的异象中又听见上帝的声音。万王之王向他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见创15:1-5)。但是亚伯拉罕因为前途渺茫,心情沉重,以致他这时不能像以前一样毫无疑问地相信这个应许。他求上帝给他一个可靠的凭据,证明这应许必要实现。他想如果上帝不赐给他一个儿子,这立约的应许将怎样实现呢?所以他对上帝说:“我既无子,你还赐我什么呢?”“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后嗣。”他打算收他忠心的仆人以利以谢为继子来承受他的产业。但上帝向他保证,必有他亲生的孩子来作他的后嗣。于是上帝领他到帐棚外面,叫他向上观看天空闪烁的众星。正当他观看的时候,上帝就向他说:“你的后裔将要如此。”“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罗4:3)。{PP 136.3}

 

    可是先祖仍要求上帝赐给他一个看得见的记号,作为他和后代信心的确据,证明上帝对他们所怀慈悲的旨意是必要成全的。耶和华竟俯允祂仆人的要求,与他立约,而且所用的方式也竟照着人间订立严肃誓约的习惯。亚伯拉罕依照上帝的指示,献上一只母牛,一只母山羊,一只公绵羊,都是三岁的。每样劈成两半,一半对着一半的摆着,中间稍为隔开。他又加上一只斑鸠,一只雏鸽,却没有劈开。他作了这些之后,就恭恭敬敬地在这些祭物中间走过,郑重地起誓永远顺从上帝。然后他便留在死畜旁边,警醒看守,直到日落,免得鸷鸟下来污秽或吞吃祭牲的肉。日头正落的时候,亚伯拉罕沉睡了;“忽然有惊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见创15: 7-18)。于是他听见上帝的声音告诉他不要指望立时承受应许之地,并预先指出他的后裔必须先受许多的苦,然后才能在迦南建国。上帝在这里也将救赎的计划向他展示,使他看到基督的死,就是祂伟大的牺牲,和祂在荣耀里的降临。亚伯拉罕还看到大地怎样恢复了伊甸的美丽,并赐给他作为永远的产业,这就是那应许最后完全的应验。{PP 137.1}

 

    此后,有冒烟的炉与烧着的火把,象征上帝的临格,从这些肉块中经过,并把它们完全烧掉,作为上帝与人立约的凭证。于是上帝又应许亚伯拉罕将迦南地,就是“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赐给他的后裔。{PP 137.2}

 

    亚伯拉罕在迦南地寄居了将近二十五年之后,耶和华向他显现,说:“我是全能的上帝,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创17: 1-16)。先祖听了这话,便俯伏在地敬拜上帝。上帝又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作多国的父。”他的名字一向叫亚伯兰。上帝为要给他一个实现这约的凭据,这时就把他改名叫亚伯拉罕,意思就是“多国的父。”他妻子撒莱的名字也改作撒拉──意思就是“王妃。”上帝说:因为“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PP 137.3}

 

    这时,上帝赐给亚伯拉罕割礼的仪式,“作他未受割礼的时候因信称义的印证”(罗4:11)。先祖和他的子孙都要遵守这礼作为记号,表明他们专心事奉上帝,与拜偶像的人分别为圣,同时也表明上帝接纳他们为特选的产业。他们是要藉着这个仪式保证他们这一方面必要完全履行有关亚伯拉罕与上帝所立之约的条件。他们不可与异族人通婚,免得他们丧失对上帝和祂神圣律法的敬意,受引诱随从列国罪恶的行为,并敬拜偶像。{PP 138.1}

 

    上帝赐予亚伯拉罕极大的尊荣。有天上的使者来与他同行共语,像朋友一样。当上帝将要降灾与所多玛的时候,祂也没有瞒着亚伯拉罕。于是亚伯拉罕就在上帝面前为罪人代求。在他与天使会见的事上也给了我们一个款待客旅的美好榜样。{PP 138.2}

 

在一个暑天的中午,先祖亚伯拉罕正坐在帐棚门口眺望风景,忽然远处有三个旅客走向前来。但当他们还没有到达他的帐棚之前,就停了下来,似乎是在商量他们行程的方向。亚伯拉罕没有等待他们前来求助,就立刻起来,在他们似乎要转向的时候,赶紧追上去,以最殷勤的态度恳请他们赏光,在他那里暂时休息一下。于是他亲手拿水来给他们洗去脚上的尘土,又亲自选择食品。他们在荫凉的树下歇息的时候,饮食就预备好了。他们领受他的款待时,他就站在旁边伺候。上帝认为这一次殷勤接待旅客的行为有记在圣经上的价值。一千多年之后,一位使徒受圣灵感动的使徒提到这一次的经验说:“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PP 138.3}

 

    亚伯拉罕以为他的宾客不过是三个旅途劳顿的行人,一点也没有想到其中有一位是他所应当跪拜的主。但天上使者的真身份这时显露出来了。他们虽然是前去降灾与所多玛的,却先对有信心之人亚伯拉罕说了祝福的话。可见上帝虽然严于监察罪孽,刑罚恶人,但祂并不喜爱降灾。毁灭的工作在无穷慈爱的主看来,乃是一件“奇异的事”(赛28:21)。{PP 138.4}

 

    “耶和华与敬畏祂的人亲密”(诗25:14)。 亚伯拉罕曾尊重了上帝,所以耶和华也重看了他,使他得以参加祂的谋略;并将祂的旨意启示给他。耶和华说:“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象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吗;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见创18:17-33)。上帝原来熟知所多玛的恶贯满盈;但是祂用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使人能以明白祂的赏罚是公正无私的。在没有刑罚犯法的人之前,祂要亲自着手调查他们的行为。如果他们还没有越过祂怜爱的限度,祂必再给他们悔改的机会。{PP 139.1}

 

    三位使者之中有两位离去了,留下亚伯拉罕单独与那一位同在。这时亚伯拉罕已经知道祂是上帝的儿子。于是这个有信心的人就为所多玛的居民代求。前一次他曾用刀剑拯救了他们;现在他企图用祷告拯救他们。这时罗得和他全家仍住在所多玛。前一次亚伯拉罕曾因无私的爱拯救他们脱离以拦人的手。如今,若是合乎上帝旨意的话,他要救他们脱离上帝的刑罚。{PP 139.2}

 

    亚伯拉罕极其恭敬谦卑地向主恳求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他没有自恃的心,也没有矜夸自己的公义。他没有因自己的顺从,或因自己遵行上帝旨意而付出的牺牲向上帝要求特别的恩待。他自己既是罪人,就为罪人代求。这种精神是凡亲近上帝的人所不可少的。可是亚伯拉罕却表现了儿女向他们所敬爱的父亲求告一般的信心。他挨近天上的使者,热切地提出他的请求。罗得虽然住在所多玛,却与城中居民的罪孽无分。亚伯拉罕认为在那人烟稠密的城中必有其他敬拜真神的人。因此他恳求说:“将义人与恶人同杀,……这断不是祢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亚伯拉罕不仅求一次,乃是求了多次。主每次都允准了他的祈求,他就就越发胆壮,不断地恳求,直到上帝应许他,若在那里能找到十个义人,也不毁灭那城。{PP 139.3}

 

    亚伯拉罕的祈祷是出于一颗怜爱将亡之生灵的赤心。他虽然憎恶那败坏之城的罪恶,但他仍希望罪人可以得救。他对于所多玛所表示的深切关怀,乃是我们向不悔改的人所应有的热心。我们应当恨恶罪恶,但应当怜爱罪人。在我们周围尽是走向沦亡的人,像所多玛所遭遇的沦亡一样无望,一样可怕。每天总有一些人的宽容时期届满了。每一时总有一些人走到上帝慈怜所不能及的地步。何处有警告和劝勉的声音嘱咐罪人逃避那可怕的厄运呢?何处有伸出的手把他们从死亡中拉回来呢?何处有谦卑和坚信的人在上帝面前为他们代求呢?{PP 140.1}

 

    亚伯拉罕的精神就是基督的精神。上帝的儿子本身就是为罪人代求的中保。祂既付了救赎罪人的代价,就深知一个人是多么宝贵。惟有基督那完全纯洁的性情才能对罪恶有绝对的憎恨,而且也只有基督的无限良善才能对一个罪人怀有绝对的慈爱。在祂忍受十字架的惨痛,并亲身背负全世界的罪担时,祂竟为辱骂祂杀害祂的人代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PP 140.2}

 

    关于亚伯拉罕,经上记着说:“他又得称为上帝的朋友,”“叫他作一切……信之人的父”(雅2:23;罗4: 11)。上帝为这位忠心的先祖作见证说:“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又说:“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使我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创26:5;18:19)。亚伯拉罕所得的福分是非常光荣的。他竟能作世世代代在世上维护并保存上帝真理之子民的始祖──所应许的弥赛亚要从这些子民中出来,使地上的万国都因祂得福。而且那召选先祖的一位断定他是配得这光荣的。说话的乃是上帝。那从远处知道人的意念并正确地判断人心的主说:“我眷顾他。”同时在亚伯拉罕一方面,他也决不会因自私的目的而辜负他所得的真理。他必定遵守律法,秉公行义。而且他不但自己敬畏耶和华,还要在自己家中培养宗教的信仰。他必要教导家里的人行在公义中。上帝的律法必要作他治家的南针。{PP 140.3}

 

亚伯拉罕全家的人口计有一千余名。凡受他教训而敬拜独一真神的人都得在他的帐棚之间安家。 这里正像一所学校,他们都可领受教育,准备作真信仰的代表。所以亚伯拉罕负有非常重大的责任。他正在训练一些家长。他的治家之法将要在这些家长治理家庭时实行出来。{PP 141.1}

 

    古时,父亲就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家的祭司。他有权管教他的儿女,即使在儿女自己成家之后,也是如此。他的子孙都要在属灵和世俗的一切事务上尊他为首。亚伯拉罕企图一直保存这种族长制度,因为它有助于保存认识耶和华的知识。家庭里的人必须联合一致,以便筑成一道藩篱,用以抵御那普遍流行而根深蒂固的拜偶像之风。亚伯拉罕尽己所能,千方百计地防止他家里的人与异教的人接触,不看他们拜偶像的行为;因为他知道他们若与邪恶亲近,就必不知不觉地败坏信仰。所以他用尽心机抵制各式各样的假宗教,并使人心中印刻着永生上帝的威严和荣耀作为敬拜的目标。{PP 141.2}

 

    上帝亲自规定要祂的子民尽量与异族人隔离,使他们成为独居的民族,不列在万民中,这是非常智慧的办法。他曾吩咐亚伯拉罕离开他拜偶像的亲族,使这位先祖得以训练并教育他的家庭,不致受那在米所波大米亚环绕他们的世俗影响,并使真正的信仰得以藉着他的子孙纯全地保存下来,直到万代。{PP 141.3}

 

    亚伯拉罕极爱他的子女和眷属,所以随时注意他们的宗教信仰,将上帝律法的知识传给他们。这是他所能留给他们并由他们传给世人的最宝贵的产业。他教导众人,使他们知道他们是在天上上帝的管理之下,并说明为父母的不可压制儿女,为儿女的不可违背父母。上帝的律法已经指定各人的本分。无论何人,只有顺从上帝的律法,才能得到幸福或昌盛。{PP 142.1}

 

    亚伯拉罕的榜样,就是他在日常生活上所发出的无声无息的感化力,乃是一个经常的教训。他的坚贞,慈善,和无私的礼貌,就是为列王所称羡的美德,也都在他家里表现出来了。他生活上发出一种馨香之气,就是他那高尚和可爱的品格,使众人看出他是与上天有联系的。他没有轻视过一个最卑微的仆人。在他的家庭中并没有两种律法,一种为主人,一种为仆人;也没有两种待遇,一种为富人,一种为穷人;乃是大家都一律受公平慈悲的待遇,大家都与他一同承受生命之恩。{PP 142.2}

 

他必“吩咐……他的眷属。”对于儿女不良的倾向,他没有不加约束的。他没有懦弱,不智,放任,偏爱的表现,也没有错用情感而放弃了应尽的本分。亚伯拉罕不但要给予家属合宜的教训,而且要保持秉公行义之律法的威权。{PP 142.3}

 

今日效法这榜样的人真是寥若晨星!许多作父母的人都存着一种盲目和自私的情感主义。所谓溺爱,就是让儿女们用尚未成熟的判断力和没有约束的情感来控制他们自己的意志。其实这是对于青年最残酷的行为,对于社会也是最大的危害。父母的宽纵往往使家庭和社会的秩序混乱,并使青年人定意随着自己的性癖,而不愿顺服上帝的律法。这样,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心中就不喜爱实行上帝的旨意,并且把他们那种无信仰和不顺从的精神遗传给子子孙孙。所以作父母的应当像亚伯拉罕一样吩咐他们的家属跟从他们。务要教导儿女顺服父母的威权作为顺服上帝威权的每一步。{PP 142.4}

 

    一般人轻视上帝的律法,连一些宗教界的领袖也是如此,这种情形已产生了极大的祸害。有一种极普遍的论调说,上帝的律法不再约束人了。这种说法对世人道德上所起的影响与拜偶像是一般无二的。那些想要减低上帝神圣律法之要求的人,正在直接摧毁家庭和国家的基础。信主的父母们自己既没有实行上帝的律例,就不能吩咐他们的儿女遵守耶和华的法度。他们没有把上帝的律法当作人生的指南。及至儿女们自己成立家室之后,他们也就觉得没有责任把他们所未曾领受的教训来教导他们的儿女了。今日不信上帝的家庭之所以如此众多,道德沦亡之所以如此深重而普遍,其原因就在于此。{PP 143.1}

 

    父母若不全心全意地实行耶和华的律法,就不能吩咐儿女追随他们。在这一方面实在需要纠正,──需要深切而广泛的纠正。父母需要纠正,传道人需要纠正;他们需要有上帝在他们家中。如果他们想要有所改进,就必须让圣经在他们家中有其地位,并以之为他们的指南。他们必须教导儿女,圣经是上帝向他们所说的话,是要绝对服从的。他们应当耐心教导儿女,仁慈而不倦地教训他们应当如何生活,才能蒙上帝的喜悦。从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儿女,就能应付不信上帝者的诡辩。他们既已接受圣经为他们信仰的基础,他们的根基就不会被怀疑派的浪潮所动摇了。{PP 143.2}

 

    今日,忽略祈祷的家庭实在太多了。父母们觉得没有功夫作早晚礼拜。他们不能抽出一点时间来感谢上帝所赐的丰富恩典,──就是那使植物生长的阳光和雨露,以及圣天使的护佑。他们没有功夫祷告,祈求上帝的帮助和引领,并求耶稣住在他们家中。他们出去作工如同牛马出去工作一样,一点没有想到上帝和天上的事。殊不知上帝的儿子宁可舍去自己的生命来救赎他们的儿女,不愿看他们灭亡。可是他们对救主的良善,竟不比“死亡的畜类” 更为感戴。{PP 143.3}

 

    那些自称爱上帝的人应当象古时的先祖一样,无论在何处支搭帐棚,总要为耶和华筑一座坛。现在正是每一个家庭成为祷告之殿的时候了。为父母的应当时常敞开心门,谦卑地为自己和儿女向上帝恳求。父亲务要作为家庭的祭司,早晚向上帝献祭,而母亲和儿女们应与他一同祈祷赞美。在这样的家庭里耶稣是欢喜逗留的。{PP 144.1}

 

    凡是基督徒的家庭都应当发出圣洁的光辉。爱心应当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爱心要在家庭的一切关系上,在亲切的恩慈,温柔和无私的礼貌中流露出来。如今已有一些家庭实行了这些美德,──就是那敬拜上帝并有真诚爱心的家庭。从这些家庭中早晚有祷告如同馨香升到上帝面前。祂的慈爱和宏恩必赐给求告的人,如同早晨的甘露一般。{PP 144.2}

 

一个有规律的基督化家庭乃是基督徒信仰有力的证据,是不信上帝的人所不能反驳的。众人都能看出有一种感动儿女的影响力在家庭中运行着,也可以看出有亚伯拉罕的上帝与他们同在。如果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家庭里有宗教信仰的正确模范,他们就必发出有力的影响使众人得益处。他们就真要成为“世上的光”。天上的上帝必用对亚伯拉罕所讲的话对他们说:“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使我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创18:19)。{PP 144.3}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