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拔摩岛先知的故事
第一章 拔摩岛上的先知

  上帝所拣选作为天地之间交通工具的人,乃是一班品格高尚的优秀人物。圣经把预言的恩赐称为“上好的恩赐”,并且劝勉教会追求这“上好的恩赐”,只有非常亲密地与上帝同行的人,才能展望未来的景象,讲说天国的语言。但在各世代中,都有人因遵行耶和华的律法而成为上帝圣灵的通道。

  这些人并不一定具有超人的学识,可是他们如同饱含雨珠的密云,由于阳光的照射而反映出绚丽的彩虹,当人注意立约之虹的时候,往往会忘记云彩,同样,当人们瞻仰上帝所描绘的光荣景象时,也常不注意上帝所藉以发言的工具──先知。为了使圣灵传达通畅,蒙拣选的器皿必须经过考验磨炼洁净。这些试练使人的心与上帝接触,是人目睹口述未来的事件之前所必须经历的。

  救恩计划的概论《创世记》,这卷书记载的早期福音工作,是摩西在米甸旷野,大约在何烈山附近看守叶忒罗羊群时写成的。圣经中其它的各卷无非阐明了创世纪所记载的真理,在上帝所赐给人类的全部圣经中、《创世记》是阿拉法,而《启示录》则是俄梅戛。

  上帝怎样用四十年米甸旷野生活预备摩西,照样,上帝也把约翰从人类社会中召出来,引导他沿着艰难崎岖的道路,一步步地走到荒芜多岩的拔摩岛上;天国的门户在他惊奇的眼前敞开,教会未来的历史向他显示。

  约在基督降世六百年前,世上生活着另一位先知但以理。上帝向他显示了世界各国的历史,从当年巴比伦称雄一世直到一切国家都不再存在为止。在列国的兴衰更替中,他看到了自己希伯来民族的历史,从被掳到巴伦直到拒绝上帝受膏者。但以理是以色列王族的后裔,当时他正担任巴比伦宫庭的宰相。他的学识和地位使他成为最有资格记述世界历史的人。

  正如古时众先知所预言的那样,救主到世界来作众人的仆人。他在先知但以理所预言的时间受膏,“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祂开了,祂就看见上帝的灵彷佛鸽子降下落在祂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6,17) 。在约但河边曾亲眼看到这受膏者的是一位蒙上帝拣选的青年,他将继续写但以理所开始的历史。

  希伯来的先知但以理曾在迦勒底人的学校中受过三年教育。在这段时间内,上帝向巴比伦哲士们显明他的智慧远胜过人间一切的学问,但以理就在这所学校里受到圣灵的感召。渔夫约翰是基督早期的门徒。他在大教师身边也度过三年光阴,领受了适合于他的教训,使他在属灵的事业上成为各国的领袖。但以理将在他所预言的末日起来享受他的分。按照基督的话,约翰要在预言异象中见到救主驾云降临。因为当彼得问到这个蒙爱的门徒将来如何时,耶稣回答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祂已预言到这个门徒作先知的使命。救主已眺望到这个门徒将在拔摩岛上的领受祂的启示。

  约翰领受的预言,是耶稣基督的启示,是上帝与基督教会的关系史。但以理书预言各国的历史,而启示录则是教会历史,只有当国家影响到教会的成长时,才被提到。

  但以理的一生表明上帝能借着身居高位的人工作。而那准备约翰担任先知的过程,则显明了上帝圣灵在一个渔夫身上施行改变人心的能力。他们代表着社会上不同地位的两等人,他们的工作与人生,乃是我们基督徒品格发展的榜样。

  加利利海西岸的伯赛大城住着一位渔夫西庇太和他妻子撒罗米及其两个儿子雅各布布布和约翰,这两位青年人与父亲一起依照惯常的风习,忙碌地干着捕鱼的工作。他们的外表虽然粗犷,却有一颗敬虔而渴望明白圣经的内心,他们也熟悉弥赛亚的应许,当旷野的先知在哀嫩传道施洗,宣布基督降临的时候,西庇太的这位青年的儿子与伯赛大城的安得烈就去要求受洗,他们在那里看见受膏君并听见施洗约翰的宣言:“看哪、上帝的羔羊。”约翰和安得烈就跟着耶稣,耶稣回头向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在哪里住?”于是祂领他们到了住处,他们既与主谈论就信了。基督教会的中坚就此设立了。基督是中心、是生命、祂是生命的开始──一种灵与灵的交通。安得烈也信服了基督的神性,他代表一班信服真理的人,他立刻找到自己的兄弟彼得说:“我们遇见了弥赛亚, 受膏君基督了。”彼得一来到基督面前就信服了祂的神性,因为基督已洞悉了他的性情,并给他取了一个与他性情相称的名字。

  约翰代表一等最亲近主的门徒。他不是被辩论所胜,而是被爱所胜。他的心被爱吸引。他一切著作的中心就是爱。他从基督身上看到的也只是爱。这种奇妙的吸引力象电流一样从基督身上发出。他就欣然接受了。他渴望永远和主同在。他与基督非常亲近,同行共语、依傍而坐、侧卧于怀──他乃是“耶稣所爱的门徒。”

  由于不断与夫子的神性接触,约翰在生活上就逐渐地与救主和谐了。但过了一段时间,这种和谐遭到了破坏,这是因为约翰还没有制服肉体的缘故。血肉之体常常会阻塞圣灵的运行。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雅各布布布和约翰要求基督在他登上新王位的时候,一个坐祂的左边,一个坐在祂的右边。基督看出这种奢望是自私的。为了加强并洁净他们的爱,祂就责备了他们。

  约翰终生致力于洁净心灵的殿,为他最后的工作作准备。许多事实表明约翰是与基督心心相印的。当耶稣在旷野受试探的时候,约翰寻找他希望与他同去,基督却打发约翰回去。他不愿意这位年青人看到他与黑暗之君所进行的激烈搏斗。约翰既没有蒙准留在旷野与主作伴,就到拿撒勒去找马利亚。她正为自己儿子的下落忧虑。约翰坐在耶稣的母亲身边述说基督受洗的经过,以及他目前的情况,他获得了耶稣一家人的信任,正如得到耶稣的信任一样。因此,当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祂吩咐约翰把他母亲接回家去。

  西庇太的儿子们并不是生来温柔的。当雅各布布布和约翰刚刚成为基督的门徒的时候,他们称为“半尼基”即“雷子”,他们胸怀奢望,性情急躁,心地直爽。但这一切都因与基督的联合而胜过了。悔改、信心和爱心代替了这些天生的癖性,约翰尤其顺服基督的大能。

  这位门徒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与他最伟大的使命有关的。救主升天之后,约翰就成为神人之间的交通工具。他并不是使徒时代教会唯一的先知,因为在新约圣经中还有其它六位先知的名字。但上帝特别赐给他有关他在地上未来工作的异象。上天是时刻关心着约翰,虽然他自己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为那崇高的呼召作准备。这个门徒一生的历史对于活在末世代的人,有着奇妙的实际教训。

  他完全顺从基督的教训。他的心与基督的心相印。他的灵与基督的灵接触。从基督身上所涌流出来的生命,产生了门徒的生命,这是所有基督教徒的经验,也将是每一个活着见主驾云降临的人所有的经验。论到这种经验,约翰说:“从他丰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约1:16)。

  在恩典中成长乃是一步一步的。有时一个不圣洁的热忱会压抑基督一直想要赐予的恩慈。约翰曾责备一个赶鬼的人,因为这个人不像一个救主的门徒。这种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别人的精神,受到了救主的责备,他说:“不要禁止他”。在撒玛利亚人侮慢救主的时候,约翰希望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当救主向他直接指出这是一种逼迫的精神,而祂──上帝的儿子来“并不是灭人的性命,乃是要救人的性命”时,他感到非常希奇。每一次的矫正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明白了上帝政权的原则,并看出上帝之爱的深厚。

  当基督的传道工作行将结束的时候,雅各布布布和约翰的母亲要求主让他的儿子们在他国里任尊位。撒罗米自己也是基督的门徒,他一家的人都深爱基督,所以切慕亲近他。爱总是吸引我们,亲近我们所爱的人。耶稣深知这个要求的实现意味着什么。祂带着忧伤的声调回答说:唯有那些最忍耐、最愿牺牲,最有爱心的人才有资格得着靠近宝座的位置。约翰在晚年的时候才体会到救主这个回答的意义。因为主使他看到了赎民聚集在宝座周围的玻璃海上的情景。

  当生命的水流部分中断时,这些属世的愿望就产生了。但是在别的时候,生命的水流却是稳健有力的。譬如基督登山变象时,约翰在他的身边,听见了摩西和一以利亚的声音。他们在为救主面临的死难而试图加强祂的力量。在逾越节的晚餐上,约翰坐在主的右边。而且当这一小群的十二个人在最后的夜晚,在月光下走向橄榄山时,约翰挨近救主身旁。当他们走近客西马尼园的时候,八个门徒留在门外,彼得、雅各布布布和约翰继续走了一段路。人子在痛苦挣扎的时候,渴望约翰能在祂身旁。虽然约翰离耶稣这么近,但他并没有抓住这个使他靠近宝座的最后机会。当救主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极大的痛苦,而最后俯倒在地上的时候,约翰睡着了。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他的爱情固然热烈,然而在流过肉体的通道时便大大减弱了。为了烧烬这一切渣滓,约翰还需要经过许多苦难和磨炼。

  约翰睡着了,当暴徒来寻索救主时,他也逃跑了,但爱主的心使他回转。他羞于自己的懦怯,就回来进入审判厅,挨近那被定为罪犯的人。他整夜儆醒祷告,希望立时能看到那永远抑止控告者的神性显现。他一直跟到髑髅地。每一颗钉进去的钉子似乎都撕裂他的身体,他沮丧地离开,但又回来扶持站在十字架下的耶稣的母亲。那临死的呐喊声刺透了他的心,他所爱的主死了。这件事的所有意义,他虽然无法理解,但他仍协助预备埋葬祂的身体。他与其它伤心的门徒一起度过了一个孤寂的安息日。活着看来是不再有什么意义的了。他们曾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并撇下一切来跟从祂。如今祂却默然死去。基督论到自己受死的话,约翰本来可以明白,但这些话犹如落在聋子的耳中。他虽然爱主深切,却没有听懂救主的话。

  在基督复活的清晨,约翰是十二个门徒中最先到达坟墓的。当抹大拉的马利亚报告说主的身体已被挪走的时候,约翰跑到彼得前面。他看到折迭在坟墓中的裹布,认出了复活之救主熟悉的手迹,就相信了。

  基督复活的那天晚上,当祂显现的时候,约翰接受了祂的祝福。但由于他不再能凭肉眼看到夫子,就回到加利利海边从事捕鱼。耶稣再一次找到他,吩咐他去作“得人的渔夫”。在记载耶稣与门徒最后一次的会见中,救主预言了彼得和约翰的使命,使这两个最热心的门徒得以穿过层层的乌云,而瞻仰到灿烂的阳光。主对彼得说,他的命运是跟从祂走向十字架。当彼得问到约翰的命运时,基督回答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约21:22)?

  约翰在基督升天以后的生活,圣经只有略略提到。他在耶路撒冷住了数年,约于公元58年被公认为教会的柱石。他所经受的逼迫和囚禁,使他更爱救主。他的胞兄雅各布布布是基督教最早的殉道者之一。约翰住在工作的中心区域,他亲眼看到真理的传播,并目睹真理事业的胜利和变迁。罗马的逼迫越来越剧烈,耶路撒冷城被提多的军队所毁灭。约翰被流放到拔摩海岛。他说自己在那里是为了“上帝的道并为耶稣作见证”的。

  在拔摩海岛上,约翰深深惦念着他所爱的耶路撒冷和希伯来民族。他将蒙准瞻仰新耶路撒冷的荣耀。这座圣城终必代替那属世的锡安城。这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上帝教会的全部历史将向他显明,。这个教会要从事他本国的人所拒绝做的工作。

  从约但河到山石嶙峋的拔摩岛,这是一条崎岖的道路。但当他独自坐在山边眺望大海的时候,那昔日已经培养起来的强烈的爱,以及与基督合一的心,使这位“耶稣所爱的门徒”成为连接天地的链环。基督自己的使者加百列站在这蒙拣选的十二人中最后存活的人身边,向他展示未来的荣耀景象。一个属血气的人不可能领悟那永恒的图景,一个未曾献身的人也决不能成为传达上帝启示的通道。

  摩西在渺无人烟的米甸旷野中,只有上帝与他同在。他在那里写成了万物的“阿拉法”──《创世记》。在大海孤岛中,约翰写成了《启示录》。这一卷书是俄梅戛,是第一部书的充分说明。那指引《创世纪》作者之笔的同一位天使也给约翰带来了关于救赎计划完成的天上信息。

  摩西记录了创造和堕落的故事,并且凭着信心握住救主的应许。约翰与救赎主一同生活过。当他站在拔摩岛上的时候,就回顾摩西过去所站的比斯迦山顶上,进而又遥望将要下降在橄榄山的上帝圣城。《创世记》和《启示录》乃是“首先的”和“末后的”,是“初”和“终”。它们像两座山峰一样,在那里可以看到历史的全景。

  蒙爱的约翰(诗)

  我已老迈。

  悠悠往日,恍若长梦;

  困乏之头,昔日常倚耶稣慈怀,

  已今却白发苍苍,无力而下垂!

  我的双脚,曾跟随我主

  穿梭于加利利与犹大,

  也曾在十架下因祂的苦楚而颤抖,

  如今却再也不能走街穿巷,

  向孩子们传道了。

  连我的口,

  也无法倾吐衷肠。

  我的耳朵发聋,听不到

  围在床前亲爱孩子们的哭泣,

  上帝却将祂的手,而不是祂的杖,安放在我的身上!

  使我想到那双温柔的手,在那三个年头里,

  经常抚摩着我,

  胜似女子的情爱!

  我已老迈。

  忘却了朋友们的面容,

  也忘却了过去的言行,

  可祂的那张可亲的脸庞和祂所倾吐的恩言,

  却在我心中记忆犹新,

  尽管其它的一切,早已淡出记忆。

  所以我要与祂同话,

  尊严之死,胜似苟且偷生!

  七十年前,

  我是加利利海边的一个渔夫。

  夕阳西下,晶莹水浪,

  梦幻般地地冲洗着鹅卵石子!

  太阳的余辉映衬着远处的山岗,

  在朦胧微光中,

  紫色的日影笼罩着湿润的田坎。

  这时,祂来呼唤我了。

  我第一次凝视着祂可爱的容颜,

  祂的目光,宛若发自窗扉,

  直射我的内心,

  而且永远留驻。

  祂的话语,打破我心灵的沉寂,

  让世界充满音乐。

  道成肉身的爱感动我,吸引我;

  我就在暮色中跟随祂,

  拉紧祂的衣袍。

  多么圣洁的行踪呀!

  穿过肥美的田园,

  穿过凄凉的旷野,

  祂时常困倦地靠在我的臂弯,

  年青力壮的我,就这样把祂扶搀。

  可是主啊,我如今年老体衰,

  容我卧在你身上吧!

  求用恩臂怀抱我,抱得更加紧密;

  你是多么强壮!

  天色已暗,

  我们离开嘈杂的街市,

  前往伯大尼。因为马利亚的笑脸,

  正在门口迎候,马大的双手,

  早已准备好丰盛的晚餐。

  来吧,雅各布布布,老师在等着你呢,

  看哪,彼得早已走到前头去了。

  朋友们,你们说什么?

  这不是以弗所吗?

  基督不是已回到祂的天家了吗?

  这些我全知道。

  此刻我仿佛又站在故乡的山岗上,

  牵着我的老师。

  我曾多少看到因抚摸祂的衣襟,

  而使瘫痪的四肢恢复力量,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

  起来,再把我带到教堂去吧,

  我要向他们讲述救主的爱;

  我听到了救主的慈声,

  感觉祂就在身边。

  揭开那薄薄的时间帷幕,

  让我眺望彼岸,

  看见祂的脚踪。

  我抬起了头。

  多么黑暗啊!我看不清

  羊群的脸庞。

  那是海洋的喧闹?还是她的哭泣?

  嘘!孩子们哪!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爱子赐下,

  你们也要彼此相爱,

  爱上帝,爱同胞,阿们!

  现在带我回去吧。

  这就是我留给愤怒苍生的遗嘱,

  因我知道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

  街上怎么这样挤呀?

  羊群怎样称呼我呢?圣约翰吗?

  不,还是叫我为耶稣基督所爱,

  又深爱着孩子们的约翰吧。

  容我再躺回床上,

  打开东窗,

  透入亮光,

  犹如当初划开我心扉的暮色。

  在荒凉的拔摩岛上,

  天使加百列曾拍着我的肩臂。

  瞧,我们仿佛登上了珍珠城门;

  我熟知这条路,因我以前走过。

  听!这是赎民的歌声,

  颂赞羔羊的荣耀,

  多么宏亮!无法描述!

  我的心也要加入歌咏……

  我的主,我的主啊!

  你是多么荣耀,

  但你依然是我在加利利之所爱。

  体验这份快乐,我不枉此生!

  亲爱的主,

  扶起我靠上你的慈怀吧!

  我要永居其中!


目录
收藏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