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恩慈的庄严与纯朴——那些在城市中做主工作的人,为了教育民众,必须付出镇静、稳定、献身的努力。在他们恳切地努力引起听众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的同时,他们也必须小心,避免任何几乎引起人感情冲动的事。在这奢侈放纵讲求外表炫耀的时代,当人们认为必须炫耀方能取得成功之时,上帝所拣选的使者们,却要显明浪费财力去作样子装门面是错误的。当他们带着简朴、谦和、优美的尊贵作工,避免各种戏剧性的事物时,他们的工作就会有恒久的向善之感化力了。{Ev 66.1}
确实,审慎地花费钱财于广告宣传各种布道聚会,和稳固地推进圣工,乃是必需的。但每个工人的力量,并不在乎这些外表的作用,而在乎全心信赖上帝,恳切祈祷求祂帮助,顺从祂的道。在主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有更多的祷告,更多的效法基督,更多的合乎上帝的旨意。外表的炫耀,与钱财的奢侈支出,不会完成所要完成的工作。{Ev 66.2}
要以大能力向前推进上帝的工作。我们需要圣灵的洗礼。我们需要明白,上帝必增添有才干及有势力的人们,到祂子民的行伍中,尽其警告世界的本分。世上的人并非个个都是不法的,罪孽深重的。上帝有千万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人。在堕落的众教会中,有许多敬畏上帝的男女。若不是这样,主就不会叫我们传信息说:“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启18:2,4)许多心地诚实的人,正在渴望着从天而来的生命气息。当我们本着上帝的道呈现福音的优美和纯朴的时,他们就会赏识福音。——《教会证言》卷九第109至111页,1909年。{Ev 66.3}
有恩赐有经验的工人为新城市作工——应该把开新工的工作交给有经验的工人。所遵循的方针应保持圣工的神圣尊严。我们总要记住,恶天使正伺机挫败我们的努力。{Ev 67.1}
要在各城市中作工。大考验的时期摆在我们前面。但愿谁都不要自高自大。那些争取生命冠冕的人要依法进行奋斗。我们所有的才能和恩赐都要用于拯救将亡生灵的工作,从而赢得他人成为基督的同工。主赐给男男女女的知识和能力,会在他们为增进祂的国度而工作中大大增强。——《怀爱伦文稿》1910年第19号。{Ev 67.2}
高尚,优雅而尽责的态度——历代以来,上帝一直特别讲究自己工作的计划和完成。在这个时代,祂已赐给祂子民许多亮光和指示,是关于如何以一种高尚,优雅而尽责的态度推进祂的圣工;祂也十分喜悦那些在自己的服务中执行祂计划的人。——《评论与通讯》1905年9月14日。{Ev 67.3}
按高标准——基督在地上服务的年间,敬虔的妇女们协助了救主和祂的门徒所推进的工作。如果反对这项工作的人发现这些妇女的行为有任何越规之处,工作立刻就会停止。但是当妇女们与基督和使徒们同工时,全部工作都是以非常高的标准进行的,毫无可疑之处。也令人找不到任何指责的机会。众人的心意都被指向了圣经,而不是指向个人。真理被聪明而清楚地传讲了,以致众人都能明白。……{Ev 67.4}
在这信息中有美妙的连贯性,能够吸引人的思维。我们不要让我们中间容易激动的人炫耀自己,破坏我们对所要传授真理之人的影响力。——《怀爱伦文稿》1908年第115号。{Ev 68.1}
避免有损尊严的方法——实行节约,固然很好,但上帝的工作,总当处于其高尚而尊贵的地位。……切不可贬低上帝的工作。应当让其处于从上帝而来的地位;不可让其带有人的印象,乃当有神圣的印象。在耶稣里,不可出现自我。……{Ev 68.2}
由于随从我们好弟兄们的错误想法,使我们有了很大的损失,他们的计划狭隘,他们把这工作降低到了自己特有的方法与观念之下,以致不能接触联络更高阶层的人。工作的外表,给不信之人的心留下的印象是没什么价值——不过是一些旁门枝节的宗教理论,不值得他们的注意。由于缺乏聪明的工作方法,许多人已经沦丧了。{Ev 68.3}
应当尽各种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有尊严与特色。应当作出特别的努力,去获得处于负责地位之人的好感,不是藉着牺牲真理或公义的任何一项原则,而是藉着放弃我们在接近人时的方法与态度。在传扬真理时,使用更多的机智与谨慎,会有更多的效果。——《怀爱伦信函》1887年第12号。{Ev 68.4}
必受到大人物审查的道理——“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我们教会所采取的每一真理立场,必受到最伟大思想家的评判。世上最大的人物,必被领来与真理接触;因此我们所取的每一立场,都必须经过最严格的审查,及圣经的考验。现今我们似乎是不大受人注意,但不会总是如此。把我们推出来的运动正在进行。如果我们的真理理论,能经得起历史学家或世上最伟大人物的严厉批驳,这就很好了。{Ev 69.1}
我们每个人必须亲自明白什么是真理,并预备“以温柔敬畏的心,”提出“心中盼望的缘由,”不是以一种骄傲、自夸,自满的精神,而是以基督的精神。我们将要独自站立,为自己的信仰作答,这种时候已经临近了。现今宗教界的异端蜂起,藉撒但的魔力在民中自相纠缠不已。圣经的每一条道理几乎都受到过人的否定。——《怀爱伦信函》1886年第6号。{Ev 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