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提要:1 以扫的三个妻子。6 他迁移到西珥山。9 他的众子。15 他子孙中的族长。20 西珥的子孙和族长。24 亚拿找到骡子。31 以东诸王。40 从以扫所出的族长。
1 以扫就是以东,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本章主要记录以扫的后裔和何利人西珥的后裔,这两个家族是相互通婚的。第一节是摩西为整个名单所写的标题。
2 以扫娶迦南的女子为妻,就是赫人以伦的女儿亚大和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
这里所列以扫三个妻子的名字与以前所说的不同(创26:34;28:9)。其中一位的父名和国籍也不同。
创26:34 |
创36:2 |
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 |
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 |
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 |
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 |
创28:9 |
创36:3 |
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玛哈拉 |
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巴实抹 |
两份名单之间差异的原因很简单。(1)符合阿拉伯人一直沿用至今的古东方习俗,即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是依据某一重要的经历或事件而命名的。例如,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撒莱改名为撒拉,雅各改名为以色列,以扫改名为以东等(创17:5,15;35:10;25:30)。按照惯例,妇女在出嫁时会有新的名字,所以以扫的妻子们有不同的名字。(2) 至于犹滴和阿何利巴玛,其父名和国籍均有差异。没有孩子的妻子一般不列在家谱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犹滴没有生孩子就死了,以扫又娶了一个希未人的女子来替代她(参创34:2)。阿何利巴玛的意思就是“高处的帐棚”, 亚拿的意思就是“答复”,亚大的意思就是“装饰”。 祭便这个名字可能与希伯来文的鬣狗一词有关,但由于他是一个希未人,所以他的名字可能根本不是一个闪族语的名字。至于其他名字的含义,参见以下的解释。
3 又娶了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巴实抹。
4 亚大给以扫生了以利法;巴实抹生了流珥;
创36:2,3节所列以扫的三个妻子在迦南生了五个儿子(见代上1:35)。这些名字都是典型的闪族名称,部分表明以扫仍在一定程度上持守着他列祖的宗教。以利法也是约伯一个好朋友的名字(伯2:11等),其含义可能是“上帝的力量”。流珥的意思就是“上帝的朋友”,这也是摩西之岳父的名字之一(出2:18)。耶乌施的意思不太明确,有可能是“耶和华所催促的人”。罗波安王的一个儿子后来也叫耶乌施(代下11:19)。雅兰的意思可能是“耶和华所隐藏的人”或“他升高”。可拉的意思就是“光秃”。有一个利未人可拉成了一个著名的歌手之家的祖先(见诗42-49,标题)。
5 阿何利巴玛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这都是以扫的儿子,是在迦南地生的。
6 以扫带着他的妻子、儿女,与家中一切的人口,并他的牛羊、牲畜,和一切货财,就是他在迦南地所得的,往别处去,离了他兄弟雅各。
在征服了何利人,占领了其领土西珥地之后,以扫带着家眷迁到了西珥,定居下来(见申2:12,22)。他似乎是自愿这么做的,也可能是听从了以撒的建议。因为雅各返回故乡时,他已经住在那里,或至少已经征服该地区了(创32:3;33:14-16)。以撒可能打算让以扫继承他的财产而让雅各继承应许之地,作为雅各从哈兰回家后的安排。当雅各和以扫在雅博渡口附近化解了隔阂之后,这一安排双方都觉得满意。
往别处去。原文只说“进入国土”,但没有说在哪里。这似乎有点儿奇怪。可能是原文遗漏了“西珥”或“以东”(参创36:16)。有些译本为:“进入西珥地”。下一句话可能表达了摩西所想要说的意思。两句合起来就是:“进入一个远离他兄弟雅各之地”,这是英文RSV版的译法。
7 因为二人的财物群畜甚多,寄居的地方容不下他们,所以不能同居。
8 于是以扫住在西珥山里;以扫就是以东。
9 以扫是西珥山里以东人的始祖,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以扫借着第10-14节中所列的儿子和孙子而成为以东民族的祖先,其家园就是西珥山区。由于亚大和巴实抹各只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其支派不是由儿子建立,而是由孙子建立的。而阿何利巴玛的三个儿子则都被视为支派的创始者。
10 以扫众子的名字如下。以扫的妻子亚大生以利法;以扫的妻子巴实抹生流珥。
11 以利法的儿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纳斯。
提幔。后来成为以土买的一个地名(耶49:20),和约伯的一位好友的名字(伯2:11)。
阿抹、洗玻、迦坦、基纳斯。我们不了解以扫从亚大而得的这些孙子。
12 亭纳是以扫儿子以利法的妾;她给以利法生了亚玛力。这是以扫的妻子亚大的子孙。
亭纳。亭纳是何利人罗坍的妹妹(第22节);以扫的家族显然与何利人通婚了。这可能为以扫的儿子霸占何利人的领土并将其古老居民驱逐出去提供了一个借口(申2:12)。
亚玛力。亚玛力人的祖先。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曾在在何烈攻击以色列人(出17:8-16)。创14:7节中所提到的“亚玛力全地”并不表明亚玛力人在亚伯拉罕时代就已经存在,而只是指在《创世记》成书时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巴兰所说的“诸国之首”(民24:20)并不是说亚玛力是原始的或最老的民族,而只是说他们是第一个攻击以色列的异教民族,或者可能是说他们是最强大或最好战的沙漠民族。鉴于他们在摩西的时代所扮演反对以色列人的重要角色,若在以东之前果真有亚玛力人的话,我们就有理由指望摩西列举他们的家谱,就象所有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同样重要的其他民族一样。
亚玛力人很早就与以东的其他支派分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民族,其领地就是在加低斯附近的南地(创14:7;民13:29;14:43,45)。但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漫游于阿拉伯北部的彼特拉,从哈腓拉直到埃及边境的书珥(撒上15:3,7;27:8)。这一部族的一个分支甚至侵入迦南的中心地带,以至后来成为以法莲产业的一个山区被称为“亚玛力人的山地”(士12:15;5:14)。那些定居在阿拉伯的亚玛力人似乎也渐渐地分成了许多分支,因为亚玛力人的游牧部落有时与米甸人和“东方人”(士6:3;7:12)一起,有时又与亚扪人(士3:13)一起入侵以色列地。他们曾多次被扫罗(撒上14:48;15:2-9)和大卫(撒上27:8;30:1-20;撒下8:12)打败,最终被希西家所消灭(代上4:42,43)。
13 流珥的儿子是拿哈、谢拉、沙玛、米撒。这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
拿哈、谢拉、沙玛、米撒。我们不了解以扫的这些孙子。
14 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是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她给以扫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
15 以扫子孙中作族长的记在下面。以扫的长子以利法的子孙中,有提幔族长、阿抹族长、洗玻族长,基纳斯族长、
族长。希伯来文`aluph,译为“王”或“酋长” 更确切些。这显然是以东人和何利人的部族领袖的头衔。与该词相关的`eleph有“千”的含义,所以有些学者将`aluph理解为一个军衔,意为“千夫长”(见耶13:21)。在被掳后的希伯来文中,该词用来指犹太人的首领或省长(亚9:7;12:5)。这些“族长”的名字,不一定象有些注释家所认为的都是指地名,而是指创36:9-14节所提到的以扫的三个儿子和十个孙子。在这两份家谱中(第9-14节和第15-19节),可拉都是以扫的儿子(第14和18节)。在第二份家谱中(第16节),可拉又是以扫的孙子(以利法一个儿子),与第一份家谱不一样(第11节)。除此以外,这两个家谱完全相同。撒玛利亚五经中的第15节中没有可拉的名字。该译本是在巴比伦被掳时期之后独立存在的。而在公元前三世纪形成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却出现了这个名字。可拉在代上1:36节中没有被列为以扫的“孙子”,而列为“儿子”(第35节)。这说明创36章中第一份家谱是准确的。创36:16节的希伯来文显然有抄写者的笔误。
16 可拉族长、迦坦族长、亚玛力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以利法所出的族长,都是亚大的子孙。
17 以扫的儿子流珥的子孙中,有拿哈族长、谢拉族长、沙玛族长、米撒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流珥所出的族长,都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
18 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的子孙中,有耶乌施族长、雅兰族长、可拉族长。这是从以扫妻子,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子孙中所出的族长。
19 以上的族长都是以扫的子孙;以扫就是以东。
20 那地原有的居民何利人西珥的子孙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朔巴、祭便、亚拿、
西珥的子孙。该地的原住民何利人,并不象某些早期注释家所认为的是住在山洞里的。过去一直认为“何利”的原文来源于chor(“洞穴”或“山洞”),何利人就成了“穴居人”。但近年来的新发现表明,圣经和埃及人(Charu)、赫人(Charri)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人(Churru)的文献所记载的户利人(何利人),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曾广泛散布在古代东方的各个地区。幼发拉底河上游的米坦尼王国在摩西的时代就是由户利人所统治的。他们的语言最近也被破译了,人们现在已经对户利人的文化和历史有了相当的了解。
在公元前二十世纪的早期,户利人一定已经占据了西珥山,在那里首次作为一个民族出现在圣经中(创14:6)。后来,以扫的后裔消灭了部分户利人,又征服了部分户利人(申2:12,22)。“何利人”或户利人西珥的七个儿子均被列为部落首长,称为“族长”。西珥的孙子和两个孙女亭纳(第22节)和阿何利巴玛(第25节)也被提到。亭纳可能就是以利法的妾(第12节),而阿何利巴玛就是以扫的第二个妻子(见第2节)。
21 底顺、以察、底珊。这是从以东地的何利人西珥子孙中所出的族长。
22 罗坍的儿子是何利、希幔;罗坍的妹子是亭纳。
23 朔巴的儿子是亚勒文、玛拿辖、以巴录、示玻、阿南。
24 祭便的儿子是亚雅、亚拿(当时在旷野放他父亲祭便的驴,遇着温泉的,就是这亚拿)。
有些注释家认为摩西这里指的是硫磺温泉的发现。现今这里有三个这样的温泉,一个位于泽喀玛因溪(Wadi Zerqa Ma`in),另一个位于死海东南方的阿撒溪(Wadi el-Ahsa),第三个位于基拉克和死海之间的哈玛得溪(Wadi Hamad)。
25 亚拿的儿子是底顺;亚拿的女儿是阿何利巴玛。
26 底顺的儿子是欣但、伊是班、益兰、基兰。
27 以察的儿子是辟罕、撒番、亚干。
28 底珊的儿子是乌斯、亚兰。
29 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族长、朔巴族长、祭便族长、亚拿族长、
这份家谱重复了第20,21节中提到过的西珥的儿子。关于“族长”,见第15节注释。
30 底顺族长、以察族长、底珊族长。这是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都在西珥地,按着宗族作族长。
31 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在以东地作王的记在下面。
有人根据“以色列未有君王”这句话认为《创世记》是摩西时代以后的作者所写的,或者至少这段是从代上1:43节引过来的。这种结论是不对的。应当记得上帝曾向雅各应许说要有君王从他而出,这是摩西所知道的(创35:11)。这一应许在摩西的时代并没有实现,而以扫的家族却早已有了很高水准的政体。到了摩西的时代,以东对于已经有过八个王了。因此,摩西这样的讲述是完全合理的。
如果我们把这些王和族长看作同时代的话,就不存在如何在以扫和摩西之间安插七个“族长”(都是以扫的孙子,第15-19节),八个王(第32-39节)和其他十一个“族长”(第40-43节)的问题了。将出15:15和民20:14进行比较,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后一节经文中,摩西曾与一位以东王谈判,请求允许他们经过他的领土。而前一节经文则提到以东的“族长”因听说以色列人奇迹般地过了红海而惊慌失措。另外,我们也没必要认为第40-43节中所提到的十一个“族长”是一个接一个统治的。他们都是“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担任族长的,所以可能同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至少他们当中有几位是这样的。我们只要考虑从以扫到摩西两百多年中连续即位的八位以东王就行了。根据推算他们在位的平均年数是25年,比以色列王的10年和犹大王的17年要长得多了。
以东人的君主显然不是世袭的,因为没有一个儿子继承了父业。其国王是选举产生的,可能是由“族长”推选的。这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情况十分相似,每一位皇帝都是由国土内的贵族和选侯选举出来的。上述八位国王,没有一位在其他的文献中提到。尽管有些名字,如哈达(王上11:14),后来也出现过,但绝不是指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国王。与这些国王有关的一些古城可以被认定:
32 比珥的儿子比拉在以东作王,他的京城名叫亭哈巴。
33 比拉死了,波斯拉人谢拉的儿子约巴接续他作王。
波斯拉是一个著名的城市,似乎曾长期作为以东的首都(见赛34:6;63:1;耶49:13,22;摩1:12)。该城位于现今的布色拉村(El Buseira),在死海东南方约40公里的地方。
34 约巴死了,提幔地的人户珊接续他作王。
提幔地以及提幔城位于以土买的北部,具体位置尚未认定。哲罗姆记载了一个传说,大意是该地离彼特拉只有8公里。
35 户珊死了,比达的儿子哈达接续他作王;这哈达就是在摩押地杀败米甸人的,他的京城名叫亚未得。
36 哈达死了,玛士利加人桑拉接续他作王。
37 桑拉死了,大河边的利河伯人扫罗接续他作王。
有些学者将利河伯其认定为亚述的利河伯城(创10:11)。这是不对的。还有学者将其定位于幼发拉底河边的其他地方,因为圣经经常称幼发拉底河称为“大河”。若是这样,以东王扫罗就是外族人了。利河伯更有可能或者是以土买的罗伯他(Robotha),其地理位置不详;或者是别是巴西南37公里处,靠近亚里施(El `Ar?sh)一个山谷中的路黑伯(Er Ruheibeh)。如果是后者,“大河”就是指流经该城的小溪。
38 扫罗死了,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接续他作王。
39 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死了,哈达接续他作王,他的京城名叫巴乌;他的妻子名叫米希他别,是米萨合的孙女,玛特列的女儿。
哈达。摩西所列八个以东王中的最后一个。他可能就是摩西请求获准经过其领土的那位以东王(民20:14)。这里记载了哈达之妻以及他妻子的母亲与祖母的名字,说明摩西对他非常了解。与其他的七个王不一样,这里没有提到记载在代上1:51节中的哈达的死,说明他在摩西写《创世记》的时候还活着。
40 从以扫所出的族长,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名字记在下面:就是亭纳族长、亚勒瓦族长、耶帖族长、
名字。这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地名;而是人名。很可能是摩西的时代与哈达同时代的地方酋长。
41 阿何利巴玛族长、以拉族长、比嫩族长、
42 基纳斯族长、提幔族长、米比萨族长、
43 玛基叠族长、以兰族长。这是以东人在所得为业的地上,按着他们的住处。(所有的族长都是以东人的始祖以扫的后代。)
第37章
提要:2 约瑟被兄弟们所恨恶。5 他的两个梦。13 雅各打发他去看望他的兄弟。18 他的兄弟图谋害死他。21 流便救了他。26 他们把他卖给了以实玛利人。31 他的父亲被染了血的彩衣所骗,为他哀悼。36 他被卖给了埃及的波提乏。
1 雅各住在迦南地,就是他父亲寄居的地。
这句话引出了以撒去世以后的时代。雅各继承了先祖的福气与应许。
2 雅各的记略如下。约瑟十七岁与他哥哥们一同牧羊。他是个童子,与他父亲的妾辟拉、悉帕的儿子们常在一处。约瑟将他哥哥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
雅各的记略。这里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见创5:1;6:9等)。虽然这个标题只提雅各的名字,但正如随后几章所显示的,这显然是指其家族的历史。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家族成员的任何经历都是其家族记录的一部分。
约瑟十七岁。接下来所要描述的事件发生在雅各从哈兰回来大约十一年以后。那时他已有108岁了(见创30:25和创27:1注释)。
与辟拉……的儿子们常在一处。约瑟与辟拉和悉帕的儿子们比较亲密,因为他们的年龄与他的年龄比较接近,而且他们可能没有利亚的儿子们那么傲慢。辟拉曾是他母亲拉结的使女,很可能是在拉结死后照看约瑟。
他们的恶行报给。约瑟既报告了自己所看到的,也转述了他所听到有关他兄弟的事。他的兄弟开始憎恨他。约瑟心怀高尚的理想,对兄弟的恶行十分反感。他向雅各报告这些事情,肯定以为他父亲的影响会使他们改变做法,免得家族的名声受到羞辱,就象当年对示剑人的屠杀那样。
3 以色列原来爱约瑟过于爱他的众子,因为约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给约瑟做了一件彩衣。
雅各特别喜欢约瑟陪伴。他的和善与想法与兄弟们迥然不同。约瑟出生时雅各已经91岁了,过了几年便雅悯才出生,所以他将约瑟视为“他年老生的”。
一件彩衣。雅各偏爱约瑟最招人注目的做法,就是给他做了一件特殊的外衣。“彩”字(passim)原意不明。该词在撒下13:18,19中用来描述大卫王的女儿他玛的衣服。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拉丁文通行本和叙利亚文译本都译为“彩色的”,成了大多数现代圣经译本的依据。埃及贝尼哈桑一个贵族的坟墓中有一幅亚伯拉罕时代的壁画,描绘了一群亚细亚族的男女老少,其中一些人只围着双色的缠腰带,有些人身穿过膝的束腰外袍,但裸露着一个肩膀。这些衣袍有些是纯白色的,其他的则带有兰色和红色的图案。酋长的外衣色彩特别美丽,其精美的图案是与众不同的。雅各给约瑟的可能就是这样的外袍。passim一词起源不详,很有可能是pas(四肢)的复数形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指手和脚。在但5:5,24节中,pas一词被译为“指头”。所以约瑟的外衣应是一件长袖的,一直垂到脚的衣服。这样的衣服不适劳动的时穿,是贵族孩子的衣服。英文RSV版译为“带袖的长袍”。希伯来语的语法结构暗示雅各不仅为约瑟做了一件这样的外衣,而且“常常为他做”。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件外衣都会使人怀疑雅各想越过大的儿子们而将长子的名分授予约瑟。难怪他的兄弟都恨他(《祖》209页)!
4 约瑟的哥哥们见父亲爱约瑟过于爱他们,就恨约瑟,不与他说和睦的话。
雅各对约瑟的宠爱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不仅是他所爱的拉结所生,而且品格出众,与他其他儿子的败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象雅各那样偏爱一个孩子胜过另一个孩子的父母,虽然在他们内心深处感到这种偏爱是完全有理的,但至少在表面上会尽量掩饰这种偏爱。雅各却给了拉结的儿子一件昂贵奢华的外衣,明显地表现出对他的偏心。这种偏爱的标志果然引起其他的儿子的嫉恨。如果约瑟没有良好的品格根基,这样做对他本人也是有害的。
5 约瑟做了一梦,告诉他哥哥们,他们就越发恨他。
彩衣透露了雅各立拉结的长子为嗣的想法。现在约瑟的梦则被视为他自己有这样的愿望。他们恨他不仅是因为梦本身,而且是因为他胆敢将这个梦告诉他们(第8节)。圣经虽然没有说明约瑟的梦来自上帝(创20:3-7;28:12-15),但他人生以后的历史证明这确实是出于上帝,而不是他个人野心的反映。约瑟的梦说明雅各不但牧养牛羊,也象他父亲以撒一样务农(创26:12)。以撒的祝福也曾反映这种活动(创27:28)。
6 约瑟对他们说:“请听我所做的梦:
7 我们在田里捆禾稼,我的捆起来站着,你们的捆来围着我的捆下拜。”
8 他的哥哥们回答说:“难道你真要作我们的王吗?难道你真要管辖我们吗?”他们就因为他的梦和他的话越发恨他。
9 后来他又做了一梦,也告诉他的哥哥们说:“看哪,我又做了一梦,梦见太阳、月亮,与十一个星向我下拜。”
约瑟的第一个梦只是说他要高于他的兄弟,第二个梦则是说要高于整个家族。约瑟看到他们对第一个梦的反应之后,依然把第二个梦告诉他们,这说明他思想的幼稚。这个梦只会加深他们的嫉妒和仇恨。但约瑟似乎乐于讲述他的梦并看他到兄弟的嫉妒和忿怒。在场的雅各严厉地责备了他,一方面可能出于惊奇,一方面是为了否认自己与这事有份。雅各虽然不赞成把这个梦说出来,但他却不由得因该梦反映了他自己的想法而吃惊。
有人怀疑第二个梦的神圣起源,因为它似乎只有部分地应验。拉结和利亚都未能活着见到约瑟在埃及为尊(创35:19;49:31)。其实连雅各也没有这么刻板地理解梦的每个细节,因为约瑟的母亲此时已经去世了(第10节)。雅各显然将这个梦理解为象征约瑟在一般意义上为尊的地位。
10 约瑟将这梦告诉他父亲和他哥哥们,他父亲就责备他说:“你做的这是什么梦!难道我和你母亲、你弟兄果然要来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吗?”
11 他哥哥们都嫉妒他,他父亲却把这话存在心里。
12 约瑟的哥哥们往示剑去放他们父亲的羊。
雅各的众子似乎每年都要进行长途迁徙,从一个草场转到另一个草场,正如今日的情况那样。示剑位于希伯仑以北约96公里的地方,而多坍(第17节)则在示剑西北26公里以外。使用北方草场说明当时正是夏季或初秋。旱季从四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见第24节)。在示剑放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雅各家拥有当地的部分土地,有些是买来的(创33:19),有些可能是征战获得的(创34:27)。雅各的众子似乎感到无须畏惧周围的居民(创35:5)。这些人从未因他们对示剑人的屠杀而进行报复。
13 以色列对约瑟说:“你哥哥们不是在示剑放羊吗?你来,我要打发你往他们那里去。”约瑟说:“我在这里。”
雅各显然不知道他的儿子们对约瑟有多么仇恨,因为他们没有让他发现。所以他打发约瑟单独一人去看望他们。后来他们向他报告约瑟失踪的事时,他也根本没有怀疑是他们干的。雅各所牵挂的是其众子长期未归,担心示剑人的同胞会报复他们的屠杀,或阻碍他们放牧牲畜。
14 以色列说:“你去看看你哥哥们平安不平安,群羊平安不平安,就回来报信给我”;于是打发他出希伯仑谷,他就往示剑去了。
15 有人遇见他在田野走迷了路,就问他说:“你找什么?”
16 他说:“我找我的哥哥们,求你告诉我,他们在何处放羊。”
17 那人说:“他们已经走了,我听见他们说要往多坍去。”约瑟就去追赶他哥哥们,遇见他们在多坍。
多坍位于撒玛利亚以北约20公里,朝斯德伦的方向,坐落在从北方前往埃及的商队大道上。它位于一个长椭圆形的平原之上,拥有迦南最好的牧场之一,因此被雅各的众子选中。它至今仍沿用古代的名称多坦(Dotan)。在以利沙的年代,这里曾发生一个大神迹(见王下6:13-19)。
18 他们远远的看见他,趁他还没有走到跟前,大家就同谋要害死他,
19 彼此说:“你看!那做梦的来了。
20 来吧!我们将他杀了,丢在一个坑里,就说有恶兽把他吃了。我们且看他的梦将来怎么样。”
他们曾屠杀整个城市的男丁,杀害一个人根本算不了什么。他们心中滋长的仇恨,已经到了要残害亲兄弟的程度。他们远离家园,不受约束。企图抛尸的“坑”是一个巴勒斯坦常见的贮水池。他们打算向父亲编造的故事是完全可信的,因为巴勒斯坦在公元前二千年时是十分荒凉的,狮子、熊和其他野兽四处游荡(见士14:5;撒上17:34)。
21 流便听见了,要救他脱离他们的手,说:“我们不可害他的性命”;
流便自己虽然缺点很大(见创35:22),却不象他兄弟们那样心地刚硬。作为长子,他感到对他弟弟有特殊的责任,决定尽可能地将他从他们手中解救出来。即将成为凶手的兄弟们暂时听从了流便的建议。流便尽管软弱犹豫(创49:4),但他似乎是约瑟的兄弟中唯一没有完全丧失兄弟情义的人。他虽然缺乏公开反对他们强烈意愿的勇气,却至少懦弱地试图搭救约瑟的性命。流便的计划虽是值得赞许的,但没有成功,因为他缺乏决心和警觉。
22 又说:“不可流他的血,可以把他丢在这野地的坑里,不可下手害他。”流便的意思是要救他脱离他们的手,把他归还他的父亲。
23 约瑟到了他哥哥们那里,他们就剥了他的外衣,就是他穿的那件彩衣,
24 把他丢在坑里;那坑是空的,里头没有水。
更有甚者,他们还剥去约瑟的衣服,把他丢在附近一个干涸的贮水池中。贮水池似乎经常有这样用的(见耶38:6)。让他活活饿死显然满足了他们的报仇心,他们根本不理睬他可怜的哀求(创42:21,22)。
25 他们坐下吃饭,举目观看,见有一伙米甸的以实玛利人从基列来,用骆驼驮着香料、乳香、没药,要带下埃及去。
这些丧失天良的兄弟坐下吃饭时心中即使不是狂喜,也是带着一种满足感和麻木感。
一伙米甸的以实玛利人。“一伙”就是一队旅行者,特别是商队。以实玛利的后代阿拉伯人占据了埃及东面的阿拉伯沙漠地区,并且朝亚述的方向向北扩张。圣经和其他文献记载阿拉伯人与埃及人进行了积极的贸易。以实玛利的一些后裔此时已经成为商人,这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离以实玛利出生已有近180年了,他的家族一定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
从基列来。多坍位于贸易要道上,自然会有许多商队不时经过。这条商道始于约但河东岸的基列,在以斯德伦谷东端的伯善附近穿越约但河,沿着该谷到詹宁,然后向南越过迦密山脉,经过多坍平原以后,继续向南沿着拉姆勒和迦萨一直到埃及。
香料。有些学者认为“香料”是黄芪胶,它是从黄芪属(Astragalus)灌木的树液中提炼出来的。还有人认定它为一种植物的红色干花,或岩蔷薇/石玫瑰的树脂。不论“香料”或树胶源于何物,都可能用作圣香或作化妆品的原料。
乳香。原文可能指乳香脂树和笃耨香树的树胶。
没药。含义不明。一般认为它是一种从岩蔷薇树叶中提炼出来的芳香树脂(labdanum),或者现今所说的没药。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乳香脂树含脂质的树皮。
26 犹大对众弟兄说:“我们杀我们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什么益处呢?
犹大把以实玛利商队的出现看作一个不用杀人就可以永远清除约瑟的机会,使他不可能再竞争长子的名分。兄弟们无疑认为约瑟对家庭的财富毫无贡献,没有理由继承他们劳动所得的财产。犹大的建议得到了兄弟们的一致同意。他们反思了自己起初的杀机,觉得有点不愿亲手加害约瑟了。
27 我们不如将他卖给以实玛利人,不可下手害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的骨肉。”众弟兄就听从了他。
28 有些米甸的商人从那里经过,哥哥们就把约瑟从坑里拉上来,讲定二十舍客勒银子,把约瑟卖给以实玛利人。他们就把约瑟带到埃及去了。
商人。在第25,27,28节中称为“以实玛利人”,在第28和36节中称为“米甸人”。这个商队可能是由两群人组成的,或者这两个名称一般被用作同义词。反正只有一个商队参与了这次交易(见《祖》211页)。
二十舍客勒银子。约瑟二十块或二十舍客勒银子的售价要远低于一个奴仆的平均价格。根据出21:32节,似乎应是三十舍客勒。也就是以实玛利人在埃及出售约瑟时所希望得到的价格。他们当然会低价购买他。二十舍客勒大约是8盎司(228克)(见创20:16节注释)。
约瑟的被卖公然地违犯了上帝的原则,即人无权强迫他人为奴(参利25:39-43)。这充分说明约瑟的兄弟道德败坏的程度。出卖约瑟表明他们天良丧尽。约瑟的被卖是圣经中所记载的第一例奴隶交易。
奴隶贩子所犯的罪,没有约瑟兄弟的罪那么残忍,因为他们所卖的不仅是同胞,,而且是亲兄弟。尽管如此,天意掌管了这些心地刚硬之人的邪恶企图。商队此时的出现是上帝用来拯救约瑟脱离他们害命的恶毒阴谋。这件事后来又反过来救了他们的性命(创45:4,5)。
尽管约瑟当时不知道,天意却一直在引导他的脚步。人生最黑暗的道路往往会通向最光明的前途。不论上帝领我们到哪里去,愿我们都永远乐意跟随(见罗8:28,35-39)。
29 流便回到坑边,见约瑟不在坑里,就撕裂衣服,
整个交易是在流便缺席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说服了其兄弟同意将约瑟活着丢在坑中之后,他没等约瑟来便离开了他们,免得他们察觉他想要将约瑟带回到他父亲那里的意图(《祖》211页)。撕裂衣服是古代表示忧伤和悲哀的一种习俗(见创37:34;44:13;撒下13:31;王下18:37;伯1:20)。
30 回到兄弟们那里,说:“童子没有了。我往哪里去才好呢?”
流便无奈的呼喊表明他想要救约瑟。他作为长子不知道该如何向雅各交代约瑟的失踪。
流便的意图是值得赞许的,他的计划也是周密的,但是他失败了。有朝一日流便的兄弟们将被迫听他对这一罪恶时刻及其丑恶行为的斥责(创42:22)。约瑟将会得到释放,但不是借着流便。他必须先通过苦难清除生活中的渣滓(参来2:10),然后才能享受上帝为他预定的尊荣。根据上帝的天意,冠冕之先必有十架。个人之所以遭遇苦难,是为了让许多人受益,使上帝仁慈的旨意最终实现。
31 他们宰了一只公山羊,把约瑟的那件彩衣染了血,
流便悲痛不已,不知所措。但他那些残忍狠毒的兄弟们却没有忘记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显然不敢亲自实施他们的骗局,也没有勇气面对他们父亲痛苦的首次爆发。因此他们另安排了一个人,可能是一个除了传递的信息以外一无所知的奴仆,让他将那沾满鲜血的外衣带给住在希伯仑的雅各,这样就不会暴露他们的秘密了。
32 打发人送到他们的父亲那里,说:“我们捡了这个;请认一认是你儿子的外衣不是?”
33 他认得,就说:“这是我儿子的外衣。有恶兽把他吃了,约瑟被撕碎了!撕碎了!”
雅各的儿子们不仅用血涂抹那外衣,而且肯定将它撕碎,使约瑟厄运的证据显得更为逼真,并使他们的谎言更为可信。这件撕裂的外衣充分地证明了这个青年人突然遭遇的厄运。这个表现雅各对约瑟不智之偏爱的物品,现在成了父子二人不幸的象征。
34 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间围上麻布,为他儿子悲哀了多日。
雅各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相信了约瑟的死讯,就按古代的习俗开始了正式的哀悼。他撕裂衣服,穿上哀悼者的通常穿戴的麻衣(撒下3:31;尼9:1;斯4:1)。这是一种用来制作麻袋的粗布。在创42:25节中,该词译为“口袋”。在极度忧伤的情况下,“麻布”是贴身而穿的(王上21:27)。
35 他的儿女都起来安慰他,他却不肯受安慰,说:“我必悲哀着下阴间,到我儿子那里。”约瑟的父亲就为他哀哭。
当雅各为约瑟的哀哭超过了惯例,而且他极度的悲伤似乎又无法得到缓解时,他的儿子们便开始担心起来了。于是无情的罪犯变成了温和的安慰者,未遂的凶手们试图平息他们残酷地加在他们父亲身上的悲伤。
雅各除了底拿以外显然还有其他的女儿,除非这里所指的是儿媳(参得1:11,12)。由于古希伯来语家庭关系的词汇通常比现在笼统,所以我们往往不知道“儿子”、“女儿”究竟指什么。但根据创46:7,这里似乎是雅各亲生的“女儿”。
阴间。(She`ol)是希伯来文特有的词汇,在任何相关的闪族语中都找不到。该词来源不详,一直用来表示死人所去之处。
36 米甸人带约瑟到埃及,把他卖给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
关于在这里和第25,27,28节中的米甸人和以实玛利人名称的互换使用,见第28节注释。
波提乏。这个名字虽然一直被埃及学家认为是很好的埃及人名,但直到1930年代才在纪念碑上被发现。它在埃及文中的拼法是P'a-di-p'a-Re`,含义是“锐[神]所给予者”,类似于希伯来人名以利拿单(`Elnathan,“上帝已给予”)和约拿单(Yonathan,“耶和华已给予”)。
内臣。希伯来原文是saris,其主要含义是“太监”。东方统治者用太监担任许多重要的职务,特别是作为主管后宫的官长。有人认为波提乏已婚的事实证明saris不仅指严格意义上的“太监”。可能是这样,但没有证据,因为即使太监也可能结婚。
关于“法老”,见创12:15注释。
护卫长。“护卫”的希伯来原文是tabbachim。以单数形式出现时,其含义为“屠夫”或“厨师”,象征着一个宰杀、烹饪和上菜的人(见撒上9:23,24)。在这里,该词以复数形式出现,指刽子手。“护卫长”波提乏可能就是刽子手的首领,或者是法老的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