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1章
提要:1 约瑟去世后,以色列人生养众多。8 新国王越苦害他们,他们就越发多起来。15 虔敬的收生婆存留男孩的性命。22 法老下令将男孩丢在河里。
1 以色列的众子,各带家眷,和雅各一同来到埃及。他们的名字记在下面。
关于雅各众子的名字,见创29:32-35;30:1-24;35:18;46:8-26;49:3-27注释。
2 有流便、西缅、利未、犹大、
3 以萨迦、西布伦、便雅悯、
4 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
5 凡从雅各而生的,共有七十人。约瑟已经在埃及。
这里记录了与雅各一同迁往埃及的少数人,是为了强调以色列人在寄居年间人数的剧增。这应验了向亚伯拉罕(创15:14)和雅各(创46:3)所发的应许。关于七十的数字(包括雅各本人),见创46:27注释。
6 约瑟和他的弟兄,并那一代的人都死了。
7 以色列人生养众多,并且繁茂,极其强盛,满了那地。
雅各的家族在十二始祖生前和去世之后得到了奇迹般的增长。明显地实现了在创世时对人类的祝福(创1:28)和后来向亚伯拉罕所发的应许(创22:17)。
满了那地。指希伯来人居住的歌珊地(创47:11)。埃及的气候,土地的肥沃,希伯来民族自然的繁殖能力,以及上帝的赐福共同促成了人口的超常增长。
8 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
不是指一个王而是指一个新的王朝。本注释采纳的是在公元前十五世纪中期出埃及的说法,故我们推定约瑟生活在喜克索斯人统治埃及的时代(见创39:1注释;又见本卷191页往后,492页)。所以将埃及从喜克索斯人的统治之下解放出来的第十八王朝的国王就是压迫以色列人的法老。
喜克索斯人象希伯来人一样是亚洲人。他们虽然埃及化了,但仍善对约瑟及其家人表示。对喜克索斯人的驱逐导致了一种新的民族主义精神。所有的外国人都被看作可疑之人,特别是那些喜克索斯人所偏爱的人。约瑟为百姓的福利所带来的贡献已被人遗忘了。这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亚洲人,一个外籍国王的臣宰。经历过七个荒年的那代人已经都去世了。雅各众子的后代面对一种全新的处境、一个本土的埃及人口、一个恨恶以色列人的王朝。
9 对他的百姓说:“看哪,这以色列民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
“他”应是第十八王朝早期的一位国王。如果他不是摩西出生时的国王,那么这既有可能是埃及伟大的解放者卡摩斯,也有可能是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一世(公元前1546-1525年)。但如果他就是摩西在其宫中长大的那位国王,那么这里所指的就是哈特谢普苏特的父亲图特摩斯一世(公元前1525-1508年)。
对他的百姓。国王无疑是在与大臣和谋士们协商。在反映解放战争的少数文献当中,两次提到国王塞肯内拉和卡摩斯在采取行动之前召集他们的策士。虽然卡摩斯决心已下,没有听从他们忠告,但他确实曾与他的大臣们商议过此事。
比我们还多,又比我们强盛。法老可能是在夸大其词,因为埃及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大国。这是不正直的人惯用的夸张做法,借以为其极端和不合理的举动寻找借口。
10 来吧,我们不如用巧计待他们,恐怕他们多起来,日后若遇什么争战的事,就连合我们的仇敌攻击我们,离开这地去了。”
法老提出了一个狡计,既避免爆发革命,又防止以色列人与其仇敌喜克索斯人结盟而离开埃及。他所担心的可能并不是对其王国的攻击,而是他们与敌人结盟。希伯来人中有许多能工巧匠,因此法老提出要留住他们为奴,以便在他的各种建筑工程中利用他们。他很有可能是在反抗喜克索斯人的过程中或此后不久对与喜克索斯同系的希伯来人采取了这一策略。
11 于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辖制他们,加重担苦害他们。他们为法老建造两座积货城,就是比东和兰塞。
督工的。直译为“(无偿强迫)劳动的监督人”。法老希望这这种虐待破坏以色列人的体力,减缓人口的剧增。他也希望摧毁他们独立和自尊的精神。最后他还能完成其宏大的建筑工程,而不用给自己的百姓增添任何负担。
积货城。歌珊位于三角洲的东部,所以法老让以色列人在东部边境从事庙宇与其他政府建筑的建筑。古时国家的财富往往藏在庙宇中,因为可以得到神明的保护。
比东。据认为该希伯来词是埃及词Per-Atum“(太阳神)阿吞之家”的音译。有些学者把它认定为现在土米拉特河谷(Wadi Tumilat)中的马斯古大废丘(Tell el-Maskhuta),位于三角洲东部的提姆萨湖以西约20公里处。纳威尔于1883年在这里发现了巨大的粮仓。纳威尔发现的这座城是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第二座城的名字似乎就是以他命名的),于是认为他就是压迫以色列人的法老。许多人接受了纳威尔的这种观点。而其他人则将马斯古大废丘认定为圣经中的疏割(出12:37),因为铭文显示该地的埃及地名为杰库(Tjeku)。以色列人就是从这里出发离开埃及的。然而,在更确切的证据出现之前,比东的地理位置仍无法确定。
兰塞。弗林德斯·彼特利认定该城是马斯古大废丘以西约13公里的土米拉特河谷上的利大贝废丘(Tell el-Retabeh)。但其他学者却把“兰塞”认定为泰尼斯(Tanis),即圣经里的琐安(民13:22),原名阿瓦里斯,是喜克索斯人的首都。在他们被逐出埃及很久以后,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并美化了该城,以自己的名字为该城命名。
但拉美西斯二世不可能是压迫以色列人的法老。从出埃及到以色列君主制诞生的圣经年表,把出埃及的年代定在最迟是公元前十五世纪(见王上6:1)。因此,出埃及要比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早两个世纪。积货城在这里之所以被称“兰塞”,应理解为是对一个古老地名的后来称呼。这种做法的另一个例子在创47:11,那里把歌珊地称为“兰塞境内的地”。没有人认为雅各是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进入埃及的;因此,创47:11中的兰塞显然被一个后来的名称代替了(见创47:11注释)。拉亿古城在创14:14中被称为但(见该节的注释),尽管该城在亚伯拉罕和摩西去世好多世纪以后才有了这一名称。用后来的名称来表示古代的城市,可能是因为后来的抄写者为了让后世的人理解,就把过时的旧名换为较新的名称。
12 只是越发苦害他们,他们越发多起来,越发蔓延;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烦。
法老的第一个计划没能达到其目的。希伯来人数目的增加与所受压迫的程度成正比。埃及人对这种史无前例的增长速度感到无奈。逼迫和试炼显然不能阻挠上帝的旨意,试图消灭祂子民的措施起了反作用。
他们就……愁烦。埃及人的无奈是因为其阴谋的失败。一个无法被压制的敌人在他们境内的存在,既令人感到羞辱又令人愤怒。
13 埃及人严严地使以色列人做工,
14 使他们因做苦工觉得命苦;无论是和泥,是做砖,是做田间各样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严严地待他们。
使他们……觉得命苦。埃及人肆无忌惮地奴役以色列人。第13和14节所记载的不是新的压迫,而是延续和加重已经实行的奴役。
无论是和泥,是做砖。石头是埃及人建造大神庙和其他公共建筑的主要材料,但砖也广泛用来建造宫殿和较小的建筑,城墙,堡垒,庙宇的围墙,以及第11节中所提到的积货城等。
一切的工。起初使用希伯来人放牧王家的羊群和牛群(创47:6),后来他们也从事了农业的耕种(申11:10)。没有一个国家象埃及那样整年都需要辛苦的照料和劳作。尼罗河每年的泛滥需要人们高度的警惕,以保护牲畜,防止房屋和村落的淹没和河堤的冲垮。耕作是终年不断的。收成取决于一个需要时常劳作和不懈关注的灌溉系统。如果“田间各样的工”也包括挖掘沟渠的话(约瑟夫《上古史》第二卷第9章第1节),希伯来人的生活确实是非常辛苦的。在埃及炎热的太阳下工作,从日出到日落没有一丝凉风和荫盖,并将脚浸在水里(申11:10)是非常劳累的。梅赫麦特·阿里约于十九世纪中期修建亚历山大运河时,在十五万名工人中就死了两万名。在古代也可能有这样高的死亡率。但对于法老来说,希伯来人死得越多就越符合他罪恶的企图。
15 有希伯来的两个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对她们说:
法老没有隐瞒他限制希伯来人口增长的第二个措施的真正目的。他从残酷的压迫变成了公开的谋杀。有人怀疑收生婆不是希伯来人,否则国王无法确保得到她们的配合。“希伯来的收生婆”也可译为“希伯来妇女的收生婆”,意思是帮助希伯来妇女分娩的收生婆。但她们的名字却完全是闪族人的,而不是埃及人的。施弗拉的意思是“美丽”,普阿的意思是“辉煌”或“光明”。(见17节注释)。
16 “你们为希伯来妇人收生,看她们临盆的时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杀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
临盆。直译为“双石”。该词的许多解释都缺乏说服力,这里不提了,因为埃及学家施皮格堡(Spiegelberg)发现了其真实的含义。在埃及,产盆是由两块石头,或是由摆成一个马蹄形的多块石头组成的。从许多古代的铭文中发现,埃及语表示“生孩子”的常用语是“坐在砖上”,这就解释了国王所说“看她们在双石上的时候”。使用这一埃及习语表明《出埃及记》的作者是摩西。
若是男孩。把不想要的婴孩遗弃,或让禽兽吞噬,是古代的一种常见的做法。国王的命令也反映了杀害所有男性敌人并强迫女子成为胜利者家奴的异教习俗。在许多古代征战中,全部的男性人口都这样倒在刀下。法老显然想要利用现存的男丁来完成他计划中的建筑工程,又想让希伯来人作为一个民族随着那代人的死亡而自然消失。他打算这样为自己除掉境内潜在的敌人,同时为埃及人的家庭提供大量的女奴。
17 但是收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
收生婆显然是希伯来人,因为她们“敬畏上帝”并且知道祂禁止杀人。尽管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十诫中的第六条诫命“不可杀人”,但她们却非常熟悉“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的规定(创9:6)。这些勇敢的妇人敬畏上帝胜过对暴君的畏惧(见徒4:19;5:29),她们敢于不理睬国王的命令。对人的畏惧会使一个人成为环境的受害者。敬畏上帝却会在喧嚣中有安息,在生死关头有平安。这两位希伯来收生婆的就是这样。她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18 埃及王召了收生婆来,说:“你们为什么做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
19 收生婆对法老说:“因为希伯来妇人与埃及妇人不同;希伯来妇人本是健壮的(原文作活泼的),收生婆还没有到,她们已经生产了。”
希伯来妇人肯定要和男人一起在田间劳动。由于她们习惯于在户外劳作,所以生孩子就比较容易。在种族上与希伯来人有联系的阿拉伯妇女过着艰苦的生活,在生孩子的事上只需要极少的帮助。这一事实解释了希伯来收生婆向法老提出之借口的可信性。没有证据显示他们的说法遭到任何的怀疑。
希伯来妇人本是健壮的(原文作活泼的)。很少请收生婆。需要她们服务的情况不多,因为任何一位女性亲属或朋友通常都能提供所有需的协助。因此希伯来人尽管人口众多,但只需要两个收生婆就够了。
20 上帝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来,极其强盛。
21 收生婆因为敬畏上帝,上帝便叫她们成立家室。
上帝因收生婆的忠心就奖赏她们成立家室存留后代。类似的经文说明了这句话的意思(见得4:11;撒下7:11,27)。她们无视国王的残酷命令,从而帮助建立了以色列人的家室,她们自己的家室也因此而被上帝所建立。她们曾冒着生命的危险来拯救同胞。
22 法老吩咐他的众民说:“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们都要丢在河里;一切的女孩,你们要存留她的性命。”
法老吩咐他的众民。国王所有削弱希伯来人的计划都失败了。于是他采取公开的暴力。这个新的命令要求每个埃及人把国王的愿望当作自己愿望。消灭希伯来人的任务从督工和收生婆那里转移到普通的百姓身上。
男孩。有人提出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时人数的众多,这就排除了签发这种残杀法令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许多不仇视以色列人的埃及人无视这条命令,或者这条命令只实施了很短一段时期。法老可能更加意识到免费劳役的价值,或者他扩大了建筑的计划,于是就撤消了这条命令。八十年后有那么多强壮的男子离开了埃及,说明这条残酷的命令并没有长期执行。
有人认为任何君主都不可能颁布这样残忍的法令,屠杀无辜的婴孩。但要注意在古代,人的生命,特别是其他种族或国家之人的生命常被人所轻视。屠杀战俘、灭绝人口、将不想要的婴孩献给神明等都是常见的。
出埃及2章
提要:1 摩西出生,3 放在一个箱子里投在芦荻中。5 他被发现,由法老的女儿养大。11 他杀死了一个埃及人。13 他责备一个希伯来人。15 他逃往米甸。21 他娶西坡拉为妻。22 革舜出生。23 上帝垂听以色列人的哀哭。
1 有一个利未家的人娶了一个利未女子为妻。
有一个利未家的人。亚伦比摩西大三岁(出7:7),而且似乎是在法令生效以前出生的,该法令一定是在摩西将要出生时颁布的。摩西的父母可能是在这个重要法令颁布的十几年以前结婚的,因为摩西出生时米利暗已经大了,足以扮演第4,7,8节所描述的角色。
一个利未女子。约基别显然是利未的女儿(见出6:20注释)。她丈夫是利未的孙子(第16节)哥辖的儿子(出6:18)暗兰。哥辖是在雅各移居埃及以前出生的(创46:11),所以哥辖的妹妹、迟得多出生的约基别就有可能嫁给她哥哥的儿子暗兰(见民26:59)。在埃及寄居的年表(见出12:40注释)证实了这一结论,因为摩西是在雅各进入埃及的135年后出生的。摩西的母亲约基别应该被视为她父亲年老时所生的。
2 那女人怀孕,生一个儿子,见他俊美,就藏了他三个月,
一个儿子。摩西是约基别的第三个孩子。亚伦比他大三岁(出7:7),米利暗还要大(出2:4)。
见他俊美。摩西在作婴孩时就表现出他成年以后所特有的敏锐的智力,稳定的情感和完美的体格。这一切都用“俊美”一词表达出来了。约基别把这些素质视为上帝悦纳的证据,和上帝将交给他特殊使命的标志。徒7:20说他 “俊美非凡”。当然,即使摩西不那么“俊美”,约基别也一定会爱他和保护他的,因为母亲往往将最深厚的爱给予体弱多病的孩子。但约基别保护摩西性命的努力在来11:23中被誉为一种信心之举。这说明她知道上帝已为他预定了一个重要的职务,并会出面干涉保全他的性命。不过这并不一定确证犹太史学家约瑟弗斯所说的(《上古史》第二卷、第九章、第三节),暗兰在这个婴孩出生以前就已得到启示说,他将被任命为以色列人的拯救者。
3 后来不能再藏,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头,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
一个蒲草箱。婴孩藏了三个月以后,由于某种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似乎再也藏不住了。他母亲相信上帝会出面干涉保全他的性命,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既可以遵守国王的命令,又不至于夺取孩子的性命。她愿意尽到自己的一切努力,把其余的事交托上帝。
“蒲草”和“箱”这两个词汇都是埃及语。与摩西五经中出现的其他许多词汇一样,均说明作者十分熟悉埃及的语言。“箱”(tebah),源于埃及语的tebet,在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和创6和7章中(那里指挪亚方舟)。该词可以表示任何箱状容器。
“蒲草”(gome)源于埃及语qama'。指的是纸莎草,是制作古代书写纸张的主要材料。纸莎草是一种强壮的灯心草属植物,其茎为三棱形,约有3至4.5米高。在古埃及虽然很常见,现在却已不再生长了。纸莎草也用于建筑工程和建造轻型船只。这种船只在许多古埃及的纪念碑上都有描绘,可能为约基别提供了制作摩西所用蒲草箱的模型。
石漆。也用于创11:3,指柏油或沥青。是从死海地区出口到埃及的。埃及人主要用它来涂抹尸体。
芦荻(Suph)。源于埃及的tjufi,指“芦苇”。这是本节中第三个外来词。在尼罗河的回流和周围的沼泽地里,大量生长着各种水生植物。约基别把箱子放在芦苇丛中,可能是防止它漂走。有些注释家说约基别知道埃及公主经常到这里来,就将它放在那里,希望公主看到这个俊美无助的婴孩会引产生恻隐之心(见《先祖与先知》第243页)。
4 孩子的姊姊远远站着,要知道他究竟怎么样。
他的姐姐。就是米利暗(见出15:20, 21;民12:1;《先祖与先知》第243页)。她似乎是摩西唯一的姐姐(民26:59)。
5 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她的使女们在河边行走。她看见箱子在芦荻中,就打发一个婢女拿来。
法老的女儿。在犹太的遗说中,她被称为特矛蒂斯,米利斯或比提亚。这么多名字以及缺乏埃及文献的依据,使得这些遗传失去价值。
以王上6:1和其他相关文献(见《善恶之争》第399页)为依据的圣经年表推定出埃及大约发生在公元前十五世纪中叶。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摩西是在图特摩斯一世(公元前1525-1508)、图特摩斯二世(公元前1508-1504)和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公元前1504-1482)的统治下长大的。哈特谢普苏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是图特摩斯一世唯一合法的儿女,并嫁给了与她同父异母的兄弟图特摩斯二世,为了使他能够合法地继承父亲的王位。但图特摩斯二世合法的婚姻,象他父亲的婚姻一样,未能提供一个男性的后嗣。图特摩斯二世作王仅四年就去世了。阿蒙神的祭司们突然发动政变,给图特摩斯二世的一个私生子加了冕。这个儿子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孩,在神殿中作未成年祭司,他后来被称为图特摩斯三世。由于他的年龄太小,他的姑妈哈特谢普苏特就担任摄政达22年之久。她的统治是一个和平的时期。她修建了大型的庙宇和巨大的方尖塔。她派遣许多商队前往可能在东非索马里沿海的蓬特进行贸易,还派队前往西奈和努比亚去开采铜矿、绿松石矿和金矿。哈特谢普苏特在一位强有力的宰相塞嫩穆特的支持下在位长达22年;然后她和塞嫩穆特便从文献中消失了。接续她的图特摩斯三世从所有的纪念碑上涂抹了她的名字,试图把对她的纪念从埃及的历史中消除。这一事实使人们猜测是她是被赶下王位的,并且她和塞嫩穆特都死于非命。
当摩西出生时,哈特舍普苏特还只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摩西的出生发生在她嫁给其同父异母的兄弟图特摩斯二世的许多年前。她在丈夫去世后开始亲自统治达二十多年前。
洗澡。天使引导公主来到了摩西躺卧的地方(《先祖与先知》第243页)。一位公主在露天的河水中沐浴,当然不符合现代穆斯林东方国家的习俗,只有社会阶层较低的妇女才会这样做。但这却与古埃及的习俗相吻合。从古埃及陵墓壁画中发现的一个沐浴场景,描绘了一位高贵的埃及女子被四个侍女所服侍。这也与古埃及人对尼罗河之神圣性所持之观点一致。他们认为尼罗河水能使人多子多孙并保证长寿。所以尼罗河被当作神来敬拜。
6 她打开箱子,看见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
公主打开箱子,发现啼哭的婴孩是希伯来人的孩子。出于对这个无助婴孩和不知名之希伯来母亲的同情,她决定以领养为名来救这个婴孩。从出1:22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看到国王的残忍法令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这里所描述的事件可能对政策的改变起到一定作用。法老的女儿为因希伯来儿童的悲惨命运而难过,可能恳求他的父亲撤消这凶杀的命令。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摩西就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挽救了无数希伯来婴孩的性命。
7 孩子的姊姊对法老的女儿说:“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奶妈来,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
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是母亲安排的。米利暗躲在摩西漂浮的地方,关注弟弟的命运。母亲可能已告诉她,要是有埃及人发现了婴孩,她该怎么说。现在她以令人钦佩的判断力和机智执行了指示。她在适当的时机出场,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不早也不迟。在这样做的时候,没有多说,也没有少说。
8 法老的女儿说:“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亲来。
一位慈爱母亲的信心和多谋,和一位审慎姐姐的机智和聪明,得到了成功的回报。摩西的生命不仅得到保全,而且他回到了他自己的摇篮和亲生母亲的怀抱。所做出的安排,使他可以从母亲那里接受那些能铭记在心,难以消除的第一印象。
9 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我必给你工价。”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
你的工价。这个希伯来婴儿是放在一个希伯来人的家庭中的,所以必须作出安排明确约基别作为其奶妈的关系。为了说明孩子已归属法老的女儿,平息对于其身世和他依然活着之理由的疑问,封住那些希望他象其他希伯来男孩一样被杀之告密者的口,公主提出她愿意为照料这婴孩支付工价。
妇人就抱了孩子。注意不称约基别为摩西的“母亲”,而只称“妇人”。她的言行没有透露出她的真实情感,以及她与孩子的真实关系。在这激动的时刻,她需要多大的自制力啊!这是言语所无法形容的。她象陌生人那样接过孩子,心中却充满喜乐。稍不留神,她的兴奋就可能暴露真相。一切都有赖于她在最为难的时刻保持冷静。但爱是凡事忍耐。一切服务的关键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心灵,在于一颗被上帝的大能所支持的心。
10 孩子渐长,妇人把他带到法老的女儿那里,就作了她的儿子。她给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说:“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
孩子渐长。约基别借着把做母亲的权利转给法老的女儿而救了她儿子的性命。现在她又得到了他,就象是借来的一样,只是作为一名婴儿时期受雇的奶妈。她放弃了他是为了保住他;她失去他,是为了得回他;屈从是为了征服。圣经没有记载孩子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大多数注释家认为是两三年,而实际上约有12年(《先祖与先知》第244页)。童年时代奠定了品格以及以后宗教经验的基础。现在所疏忽的指教是以后所无法弥补的。摩西后来的人生证明他的父母善用了分给他们的岁月,教导他走所当行的路。
妇人把他带到。许多注释家认为摩西的母亲在他两三岁断奶以后就自愿把儿子送进宫中。但如上所述,摩西进宫实际上是在12岁左右。说她主动交出摩西,是因为圣经没有说她是被迫放弃他。如果她不是在事先约定的时候把他领进宫中,她主动这样做似乎就是不可思议地缺乏母爱了。若不是出于被迫,约基别怎么舍得下心爱的儿子呢?她一定是尽可能将他留在身边。她在摩西12岁时送他入宫,说明她作为“奶妈”的工作随着他童年时期的结束而到期了(见《先祖与先知》第244页)。
摩西(Mosheh)。相当于埃及语的mes或mesu,意思是“孩子”,“儿子”,“由……所生的”。在摩西出生和成长的埃及第十八王朝,人们习惯为王室的成员选择表示他们是神的子孙的名字。如阿赫摩斯:“(月神)阿赫所生的”;卡摩斯:“(神灵)卡所生的”;图特摩斯:“托特(神)所生的”;以及常用名拉摩斯(即后来的拉美西斯):“(太阳神)拉所生的”。这些名字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简称“摩斯”。埃及学家认为法老的女儿给她的养子起了一个类似于图特摩斯或阿赫摩斯的名字,但当摩西“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时(来11:24),就去掉了表示异教神明的部分。也有可能她省略了任何神的称号,而只称他“摩斯”,因为她既不知道他的生身父母是谁,又不能称一个希伯来人为埃及神之子。她给孩子起的可能是一个埃及的名字,但圣经里的拼法却是希伯来语的。
把他从水里拉出来。Mosheh意思就是“拉出来的”。它是动词mashah(“拉出来”)的分词形式,并具有相同的辅音。由于埃及名称Mose和希伯来动词mashah发音和意思都相近,希伯来人可能把Mose译为Mosheh。这正好符合埃及公主的话:“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这句话暗示着她将他当作从河神,即尼罗河领受的恩赐。尼罗河在埃及的众神庙中被奉为哈皮(Hapi)神,尽管这条河本身被称为伊特鲁('Itru),后来简称为伊鲁('Iru)。希伯来人又将它译为Yeor。除了一个例外(但12:5-7),圣经作者(49次)专门它来指尼罗河及其支流(见创41:1;赛7:18;结29:3;鸿3:8等)。摩西的名字起初在埃及语中可能是哈普摩斯或伊鲁摩斯,意思是“尼罗河所生(希伯来语是“拉出来”)的”。他拒绝被“称为法老女儿之子”(来11:24),自然会把埃及神明的名称去掉。
七十士译本把摩西译为Mouses。约瑟弗斯(《上古史》第二卷九章六节)解释说,Mo是尼罗河的一个埃及名称,uses指从中“拉出来”或“救出来”的人。故摩西的意思是“从尼罗河中救出来的人”。对于一个注定要把同胞从尼罗河之地救出来的人来说,这是最恰当不过的名字了。但我们不知道约瑟弗斯这样解释是依据事实还是纯属想象。
11 后来,摩西长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里,看他们的重担,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的一个弟兄。
后来,摩西长大。圣经的记载跨越了摩西一生中近30年的光阴。接下来所记载的事件发生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徒7:23)。他的青年时代是在王室导师的指导下度过的。他们向他传授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徒7:22)。他所受的教育有些是从祭司那里学到的,有些是从军队的将领那里学到的。这些都是王子的常规训练。由于摩西“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我们不难想象他率军出征外国(见《先祖与先知》第245页)。然而他在心里并没有成为一个埃及人。他的相貌,衣着,言语行为可能已经完全埃及化了。但他在品格,信仰和忠诚方面仍然是一个希伯来人。这一点可以从出2:11-13的记录中清楚地看出来(见来11:24)。
他出去。摩西到了他人生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自己要么毫无保留地成为一个埃及人,要么与他被藐视的同胞站在一边。在此之前,他似乎已经决定要“与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来11:25),并视自己为蒙拣选完成这项任务的工具(徒7:23-25)。他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要离开宫廷及其“罪中之乐”,放弃继承王位的前途,勇敢地站出来维护他受压迫之同胞的事业(见《先祖与先知》第246, 247页)。从徒7:23中我们得知,摩西来到歌珊地是为了了解情况和制定计划的。他的动机不是自私的,因为他心中已经放弃了对埃及王位的一切要求。出2:11中两次使用了“弟兄”一词,强调他这样做是出于对同胞真诚的爱和对他们压迫者的仇恨。
见一个埃及人。可能是出1:11中提到的一位督工或他们所雇的一个工头。埃及的石碑把他们描绘为拿着长棍的人,可以随意打偷懒者的后背。他们无疑常常滥用自己的权力,惩罚犯有极小错误或根本没有犯错的人。权力经常会堕落为暴虐和压迫。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激起了摩西的愤怒(徒7:24)。
12 他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里。
他观察周围,见没有人看见,就把埃及人杀了。摩西到场时,工头还在打希伯来工人,说明上级官员一般均认可下级的这种滥用职权。摩西的举动是无法原谅的,尽管这无疑是出于义愤。他虽然是一位能干的将领和一位特别受埃及军队拥戴的人(《先祖与先知》第245页),却缺乏从事上帝的圣工所必需的某些领导素质(《先祖与先知》第247页)。
13 第二天他出去,见有两个希伯来人争斗,就对那欺负人的说:“你为什么打你同族的人呢?”
第二天。见徒7:26。摩西希望希伯来人会接受他的领导,并支持他发动反抗埃及人的大起义(《先祖与先知》第246页)。虽然以色列的长老已得到启示,说摩西将成为他们的拯救者(《先祖与先知》第245页),“他们却不明白”(徒7:25)。 他在同胞中不止一天的事实,表明这不是一次随意的探访。他回到事件发生的地点,说明他认为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
你为什么打?摩西第二天来访,看到他的两个同胞在互相打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劝这两个人住手。摩西在这里的干预显然是对的。
14 那人说:“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难道你要杀我,象杀那埃及人吗?”摩西便惧怕,说:“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
谁立你作……首领?摩西受到指责,不是因他现在的干预,而是他一天前的错行。单单问:“你为什么打?”若不加上前一天的行为,并不涉及对司法职权的滥用。前一天的暴力已使第二天善意劝解失去效果。摩西所受的教育和地位本来可以使对同胞发挥向善的感化力。但这种感化力却因他对他们的同情之举而丧失了。
摩西便惧怕。摩西已因前一天的行为放弃了他对埃及的效忠,现在他又被自己的同胞所拒绝,这使他进退维谷。他孤独一人,没有任何朋友。
15 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
法老听见。如果把法老的女儿认定为哈特谢普苏特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件事一定发生在她摄政的最后几年,就是她侄子的权力强大起来,要废黜她并正式作为图特摩斯三世即位以前不久。摩西的行为在宫廷中被解释为对埃及公开的蔑视,并被猜疑为企图自立为王(《先祖与先知》第247页)。国家的命运显然处于危险之中。摩西被毫不犹豫地定了死罪。哈特谢普苏特在宫中可能不顾王室其他成员的担忧而支持摩西达四十年之久,并想借着安排让他登上王位来巩固她自己对国家的控制。她大约在此时从历史中突然消失,可能就是由于她对摩西久为人知的支持。
摩西……逃往。摩西的逃亡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地中海到苏伊士湾的埃及东部边境上,有许多是有人把守,彼此可见了望台。一个与摩西的逃亡类似的埃及故事,即辛努赫的故事,说明逃到亚洲是多么困难。辛努赫是阿蒙念哈特一世的一个侍臣。出于某种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他觉得国王的死使他的性命处于危险之中,于是他逃往叙利亚并在那里流亡多年。他生动描述了过境的危险。他在灌木丛中蹲了一段时间,免得哨兵看见他。他在夜间越过边境,继续前行,进入沙漠。要不是一些亚洲人发现,给他水和煮过的牛奶喝的话,他早已渴死了。我们没有关于摩西在逃亡中受苦的记录,但我们可以想象,这对于过惯了宫廷奢侈的生活,从未经受过艰辛的摩西来说,一定是十分难熬的经历。
米甸地。这个地名有些含糊,因为米甸人是游牧民族。他们似乎主要居住在亚喀巴湾的东边。他们大多数的古碑都是在那里发现的。但他们时常向北迁移到摩押边境(创36:35;民22:4,7),向西进入西奈半岛,这似乎就是摩西所逃往的“米甸地”(见出3:1;《先祖与先知》第247页)。
16 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个女儿;她们来打水,打满了槽,要饮父亲的群羊。
米甸的祭司。米甸人是亚伯拉罕和基土拉所生的后代(创25:1, 2),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了对真神的敬拜。至少摩西与之同住的流珥(出2:18,21)是一位真神的祭司(出18:12, 23;见《先祖与先知》第247页)。
七个女儿。这不是圣经故事中第一个有关女子替父亲放羊的实例。拉结也替父亲拉班放羊并为它们饮水(创29:9)。这种做法符合原始时代和民族的简朴。即使在今日的阿拉伯,这种做法在不会被看为奇怪。
17 有牧羊的人来,把她们赶走了,摩西却起来帮助她们,又饮了她们的群羊。
18 她们来到父亲流珥那里;他说:“今日你们为何来得这么快呢?”
“流珥”的意思是“上帝的朋友”,并且暗示是一神论者。参民10:29。流珥又叫叶忒罗(出3:1等)。好几个圣经人物都有两个名字,如所罗门还有一个名字叫耶底底亚(撒下12:24,25)。
19 她们说:“有一个埃及人救我们脱离牧羊人的手,并且为我们打水饮了群羊。”
摩西显然没有表明自己的国籍。由于他穿着埃及人的服装,并象埃及人那样剃了头,流珥的女儿们自然把这位友善的陌生人当作埃及人。流珥很奇怪她们这么早回来,并听她们据实讲述一位埃及人救她们脱离了牧人的手。这说明她们经常受到这种粗暴的对待,而她们的父亲也无力保护她们。作为一名祭司,他对当地的牧人似乎没有多大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流珥依然敬拜真神,而他的大部分同胞都已离弃了他们祖先亚伯拉罕的宗教,去拜偶像了。
20 他对女儿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你们为什么撇下他呢?你们去请他来吃饭。”
21 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
摩西甘心。摩西离开埃及只是为了逃命,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他现在面临谋生的实际问题。流珥的欢迎是对摩西在井旁友善之举的回报。这导致了使摩西为他服务的安排。
西坡拉。后来流珥的七个女儿之一西坡拉成了摩西的妻子。西坡拉的意思是“鸟”。阿拉伯沙漠的许多妇女至今用这个名字。
22 西坡拉生了一个儿子,摩西给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说:“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革舜。意思是“放逐”,源于garash(“驱赶”或“推开”)。摩西解释说,因他是“在外邦作了寄居的(ger)”。他虽然逃了命,却过着流亡的生活。他在给长子的命名时表达了他的孤独和耻辱感。
多年的时间默默地度过了。当时最强大王室的王子竟当成了牧人。帐篷代替了王宫;西奈的沙漠生活代替了埃及的奢侈;成群的山羊和绵羊代替了他众多的侍从和军队。这是多大的变化啊!但是在广阔的沙漠中度过的四十年,使他成为上帝能用来拯救其百姓离开埃及的人。在这些年间,摩西学会了作为一个悖逆民族的领袖所必不可少的功课。摩西在沙漠生活的漫长岁月中,单独与上帝和大自然相处而培养出来的素质乃是无比宝贵的。获得这些素质所必需的漫长孤独和屈辱乃是很值得的。他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些岁月他并没有白过。他在上帝的指导下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他的学业。
23 过了多年,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做苦工,就叹息哀求,他们的哀声达于上帝。
过了多年。这句话涵盖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徒7:30)。
埃及王死了。摩西所躲避的图特摩斯三世在单独执政32年以后死于约公元前1450年。此前,哈特谢普苏特曾为他摄政了近22年。
以色列人……就叹息哀求。图特摩斯三世的去世并未使压迫减轻,反而似乎比以前更厉害了。古埃及文献表明继承图特摩斯三世的是他的儿子阿蒙霍特普二世。他是一个残忍的君王和无情的征服者。他在统治的初期,曾远征亚洲,把七个迦南王子作为俘虏带回埃及。他乘船沿着尼罗河返回他的首都底比斯。在途中将这些王子头朝下地悬在他的船上。到达底比斯后,他又将其中的六个王子悬挂在城墙上,并将第七个王子带到了努比亚的首都拿帕塔,在那里他也得到同样的对待。阿蒙霍特普二世用恐怖的统治确保本国和被征服地的臣民的顺服。世俗的文献表明,他的性格很像降灾期间摩西为同胞代求时加剧压迫以色列人的那个顽梗的法老。
24 上帝听见他们的哀声,就记念他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
25 上帝看顾以色列人,也知道他们的苦情。
上帝信守祂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记念了祂受压迫的子民,因为他们是祂特别看顾的对象。上帝要采取奇妙的方法,以实现祂对于他们的慈悲旨意。人用来描述上帝态度和行为的语言,有时很难表达这样一位永恒而全知全能的神。务要记住,有限的言语最多只能不完整地描述无限之主的旨意和道路。
出埃及记3章
提要:1 摩西牧养叶忒罗的羊群。2 上帝在燃烧的荆棘中向他显现。9 祂派他去拯救以色列人。14 上帝的名字。15 祂给以色列人的信息。
1 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一日领羊群往野外去,到了上帝的山,就是何烈山。
叶忒罗。流珥的另一个名字(见出2:18注释)。
关于他的祭司身份,见出2:16注释;关于米甸的位置,见出2:15注释。
野外(原文意为“沙漠的后面”)。何烈山一定是在西奈半岛的中部。根据本节的记载,叶忒罗的家与何烈山隔着一个沙漠。他的家一定是在何烈的东面或东南面,而不象有些人所认为的是在东北面。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以下的两个事实:一,摩西从米甸回埃及时,经过何烈,来自埃及的亚伦在那里遇见他(出4:27)。二,虽然米甸人何巴回家的路与以色列人离开西奈后的路线不一致(民10:30),以色列人在经过沙漠的时并没有遇见米甸人。“后面”的原文有时表示“西边”,参士18:12;结41:15;亚14:8;赛9:12。因为希伯来人在表示方向时习惯面向东方,西在他们的“后面”,而东在他们的“前面”。参赛9:12。这进一步证明何烈位于叶忒罗家的西面。
上帝的山。《出埃及记》写于上帝在何烈向以色列人显现以后。这次显现使该山有了“上帝之山”的名称。何烈和西奈是同一座山的两个名称(见出19:11;申4:10)。从公元五世纪起,何烈山被认定为西奈半岛中南部的一座名叫慕萨山(Jebel Musa)的山峰,即摩西之山。该峰约有2286米高,比周围的山谷要高出450多米。但据观察,这座山从附近最大的平原,即拉哈平原(er-Raha)上是看不见的。该平原一直被视为“西乃的旷野”(出19:2),为大批百姓提供了空间。周围还有一些较小的山谷,其中有许多泉源。但同一座山的另一山峰沙弗沙弗角(Ras es-Safsaf,约2010米)却可以俯瞰拉哈平原。因此,许多接受传统观点,认定拉哈平原就是西奈旷野的学者相信西奈山应为沙弗沙弗角,而不是慕萨山。
还有人将颁布律法的山认定为慕萨山以西20多公里的塞巴山(Jebel Serbal)。这是整个西奈半岛上最壮观的山峰。塞巴山的只有约2050米高,远非该地区最高的山峰,但它却从平均海拔只有600米的菲兰河谷(Wadi Feiran)拔地而起。这种相对的巨大落差使塞巴山显得格外壮观。这是有些学者把它视为何烈山,并将菲兰河谷视为《出埃及记》中“西奈旷野”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把塞巴山认定为西奈山的传统似乎要早于把慕萨山认定为西奈山。由于没有支持任何一种认定的确凿证据,现在还无法确定何烈到底是慕萨山,还是附近的沙弗沙弗角,或是塞巴山。慕萨山的山坡上有著名的圣凯瑟琳修道院。替申多夫在那里发现了西奈抄本。
2 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摩西观看,不料,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
耶和华的使者。上下文(第4-6, 14节)表明这位“耶和华的使者”就是耶和华自己,是上帝的第二个位格(见《先祖与先知》第252,311,366页)。在亚伯拉罕的时代,耶和华已经以这种方式和名义显现(见创22:11)。
火焰。原文直译为:“从那荆棘里”。这并不是说何烈山附近只有一个灌木丛,而是说那是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灌木丛。烧着的荆棘是上帝在那里传给摩西信息的明显证据。与更为高贵的大树相比(士9:15),荆棘丛可以比作在屈辱中被世人藐视的以色列人。那烧着但又不烧毁荆棘的火,象征着奴役所带来磨炼。但荆棘没有烧掉;在熬炼的火焰中,耶和华没有置祂的百姓于死地(诗118:18)。
3 摩西说:“我要过去看这大异象,这荆棘为何没有烧坏呢?”
4 耶和华上帝见他过去要看,就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他说:“我在这里。”
5 上帝说:“不要近前来。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之地是圣地”;
不要近前来。摩西走近那荆棘时,没想到会看见一个异象,也没有意识到上帝的临格。所以当他前来观看“这大异象”(第3节)时,上帝要他与荆棘保持安全的距离。
当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我们今日所穿的鞋,既不象埃及人所穿的,也不象东部沙漠的居民所穿的,所以我们最好将希伯来词na'al译为“便鞋”。进入圣殿、王宫或私人住宅时脱鞋是近东地区的普遍做法。由于鞋上带着灰尘和其他赃物,充满崇敬之心的东方人认为穿鞋进入干净或圣洁的地方乃是亵渎的行为。这时对摩西的命令,后来又给了约书亚(书5:15)。
圣地。摩西所站之地是圣地,不象某些注释家所认为的,是因为这是一个他所不知道的古老圣所或圣地,而是因为有上帝的临格。
6 又说:“我是你父亲的上帝,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上帝。
你父亲的上帝。从“耶和华的使者”(第2节)到“耶和华”(第4节)和“上帝”(第4, 6节)的过渡,排除了一些高级注释家所认为的,耶和华只是一个民族之神的观点。这表明这三个称呼是同义的。上帝让摩西了解到祂的临格以后,就介绍自己是他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上帝想让他想起祂向先祖们所发的应许,就是祂即将向他们的后裔以色列人所履行的应许。“你父亲”这三个字归纳了三位先祖。因为他们每个人都与上帝有亲密的关系,并直接从上帝那里领受应许。
摩西蒙上脸。有罪的人无法承受圣洁上帝的荣耀。因此摩西只能蒙上脸。以利亚后来在这里也这样做了(王上19:13),就连圣洁的天使在天上上帝的宝座前也是如此(赛6:2)。
7 耶和华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
8 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领他们上来。因为他们所要占领的那一部分巴勒斯坦地区要比埃及高得多。圣经的作者很注意用“上去”或“下去”表示海拔的高低(见创12:10;13:1;37:25;39:1;42:2;46:3,4;50:25)。
美好……之地。以色列人要“上去”占领的地方非常肥沃(见申8:7-9),所以被称为“美好”之地,而且与歌珊相比又是“宽阔”之地。虽然巴勒斯坦的土地比不上埃及肥沃,但仍是很好的。在约但河东富饶的土地上,春季出产许多粮食作物,并且整年提供着牧场。西部地区的生产能力要差一些,但在精心耕种下仍能出产优质的橄榄、无花果和大麦等作物。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迦南似乎是一个小国家,比美国的弗尔蒙特州稍大一点,比欧洲的比利时略小一点。但对于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来说,这是相当宽阔的了,要比埃及的整个三角洲地区大得多,更何况他们在三角洲也只占有一小部分土地。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所应许的土地(创15:18-21),和被大卫和所罗门所实际占有的土地(王上4:21),不仅包括巴勒斯坦,还包括叙利亚的一大块土地(见相关地图)。
流奶与蜜之地。喻指富饶之地,不能按字面来理解。在这里是首次出现,但在以后的经卷中经常提到(民13:27;申26:15;31:20;耶11:5;32:22;结20:6等)。它象征迦南的肥沃和美丽。奶和蜜是花草繁茂之地最简单和最上乘的产品,在巴勒斯坦非常丰富。
迦南人……之地。关于这里所列举之民族的起源和历史,见创10:15-17注释。这里对巴勒斯坦各民族的列举是不完整的,只提到了占有所应许赐给亚伯拉罕之土地的十个民族(创15:19-21)中的五个。又多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希未人。他们可能是亚伯拉罕时代基尼洗人或甲摩尼人的后代。
9 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声达到我耳中,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欺压他们。
10 故此,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
11 摩西对上帝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摩西身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四十年前,他曾自告奋勇充当一位拯救者。他曾到他的弟兄那里,杀死了一个压迫他们的人,希望他们能明白“上帝是借他的手搭救他们”(徒7:25)。但当时他还不适于担任他所希望获得的领导工作。以色列人也没有为得救做好准备。米甸的四十年使他学会了谦卑的功课,以致他完全不敢信任自己。埃及王室所收养的王子已成为一个牧人,从事被埃及人所藐视的职业(创46:34),缺乏自信,又惧怕法老。他这样一个来自东部沙漠、被人藐视的牧人,能指望对世上最强大国家的大君产生什么影响呢?他对自己的同胞又能有什么影响力呢?他们在他强大的时候拒绝了他,难道他们会接受他这个回来的流亡者领导吗?当摩西蒙召回埃及拯救他同胞的时候,许多这样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闪过。可以理解他接受呼召时的犹豫态度,和他对自己和同胞的不信任。
12 上帝说:“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事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
我必与你同在。上帝没有驳斥摩西的理由,而是向他保证祂的同在和帮助。单靠人的技术、属世的势力或设计是不能完成只有与上帝合作才能完成之事的。临到上帝子民领袖身上的应许,没有比摩西蒙召时所获得的更大的了。
证据。上帝给了摩西一个证据,证明他奉差遣去从事的不是一项没有成果的使命。但这个证据以后才会实现,就象以赛亚给希西家的证据一样(王下19:29)。在这证据实现以前,摩西必须顺从和执行指派给他的任务。
13 摩西对上帝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上帝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
在将要接受上帝的呼召之前,摩西询问如果百姓向他了解上帝的身份,他该如何回答。百姓假如问这样的问题,不是他们不知道上帝的名。他们不可能完全忘记上帝向他们的列祖所启示的名字。单单提到上帝的名字对摩西也不会有多大的帮助。但这个名字将表达那差派摩西之主的本性和大能。由于名字对于闪族人来说意义重大,摩西必须把那要救他们脱离奴役之上帝的本性告诉他的同胞。
14 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
我是自有永有的。因此上帝向摩西启示和解释了祂在与亚伯拉罕立约时所启示的名字(创15:7)。这个名字的原文意为自有永有(参约8:58;《历代愿望》第469页)。其广泛的内涵使任何埃及和其他民族的神明都无法与以色列的上帝相比。这就给摩西和他的同胞在苦难中带来极大的安慰,有力地加强了他们对祂实现拯救他们之旨意的信心。
那自有的。就是“自有永有的”。
15 上帝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上帝,就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纪念,直到万代。
从希伯来词的“自有永有”派生出Yahweh(亚卫)。JKV版译为“Lord”(主)。1901年出版的英文ASV版将Yahweh译为Jehovah(耶和华)。对于犹太人来说,这一直是把真神与所有其他假神相区别的圣名。见本书第172,173页。
16 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长老,对他们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上帝,就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向我显现,说:我实在眷顾了你们,我也看见埃及人怎样待你们。
招聚……长老。上帝给了摩西执行其使命的进一步指示。他一到达埃及,就要将上帝拯救他们的计划告诉作为民族代表的众长老,就是各家庭、宗族和支派的首领。“长老”不一定是年长的人,而是百姓所承认的领袖(见出6:14,15;12:21)。
我实在眷顾了你们。这里重复了约瑟临终的话语(创50:24)。意思是:“我已经实现了约瑟的预言。你们可以相信他所应许的都将应验”。
17 我也说:要将你们从埃及的困苦中领出来,往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地去,就是到流奶与蜜之地。’
见第8节注释。
18 他们必听你的话。你和以色列的长老要去见埃及王,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上帝遇见了我们,现在求你容我们往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为要祭祀耶和华我们的上帝。’
他们必听。摩西认为他们会藐视他,不听他的话,拒绝他的领导。但上帝告诉他,他这次的待遇将与他四十年前大不相同。人心掌握在上帝的手中。上帝亲自引导祂子民的事务,使他们愿意承认摩西是上帝为拯救他们而拣选的工具。
现在……容我们……去。在向法老提出要求允许他们离开国家的时候,要说明以色列人与他的关系。他没有权利扣留他们,但他们的离去需要他的同意,就象他们在歌珊地的定居需要先王的同意一样(创45:16-20)。他没有正当的理由拒绝他们走三天的路程到旷野的请求,这个请求暗示他们在三天以后会回来。这是欺骗吗?不是。上帝知道法老的心思,并指示摩西先要求他答应,或让他拒绝,以证明他心地的刚硬。如果法老同意了,上帝就会告诉他全部的计划,并要求永久释放祂的子民。如果法老拒绝了第一个合理的要求(出5:2),摩西就要借着神迹和惩罚来显示希伯来人之上帝的大能。同时摩西还要坚持要求允许百姓去侍奉他们的上帝(出7:16;8:1;9:1,13;10:3)。后来国王提出允许他们在埃及献祭,摩西就在他的请求中加上那句重要的话:“照着他所要吩咐我们的”(出8:27),暗示他们可能不回来了。当然这正是法老所担心的。
19 我知道虽用大能的手,埃及王也不容你们去。
虽然上帝大能的手加在法老身上,他也不让百姓走(见出8:15, 19, 32;9:12, 35;10:20,27)。上帝预见他的抗拒并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20 我必伸手在埃及中间施行我一切的奇事,攻击那地,然后他才容你们去。
这句话与第19节并不矛盾。第19和20节的意思是,法老即使受到上帝大能之手的打击,也不会愿意让以色列人离去,但他将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被迫同意。第九灾以后,法老仍拒绝让他们走(出10:27)。但当他由于长子的死亡而同意,实际上是赶他们出去以后(出12:31-33),他很快又改变主意去追赶他们(出14:5-9)。上帝大能的手虽然没有摧毁国王的意志,但在拯救以色列人的过程还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21 我必叫你们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你们去的时候就不至于空手而去。
22 但各妇女必向她的邻舍,并居住在她家里的女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好给你们的儿女穿戴。这样你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显然希伯来人没有想归还他们从埃及人那里要来的东西。因此有人指控他们诈骗,并指责上帝不仅纵容他们,而且为他们出谋划策。以色列人要向他们的埃及邻舍索取礼物,作为对他们长途跋涉所需之费用的捐助。他们长年辛劳为奴,使埃及人大受其益。他们所付出的与希伯来人无偿劳动所产生的价值相比要少得多。希伯来人所要求的,只是他们长期劳动所应得的一点点回报。以色列人在要的时候就没有想要还,而埃及人在允许他们拿走的时候也没指望收回来,因为上帝使他们的心对以色列人抱有好感(第21节)。埃及人曾掠夺了希伯来人。现在希伯来人带走埃及人的物品作为部分的补偿(《先祖与先知》第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