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全年读经|2025年逐章顺序通读
3月1日 申34章;书1-3章

申命记34章

34:1    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耶和华把基列全地直到但,    

34:2    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    

34:3    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他看。    

34:4    耶和华对他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说:‘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    

34:5    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34:6    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34:7    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    

34:8    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为摩西居丧哀哭的日子就满了。    

34:9    嫩的儿子约书亚,因为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就被智慧的灵充满,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照着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    

34:10    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34:11    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    

34:12    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    



约书亚记1章

1:1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    

1:2    “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    

1:3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    

1:4    从旷野和这黎巴嫩,直到幼发拉底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处,都要作你们的境界。    

1:5    你平生的日子,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1:6    “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必使这百姓承受那地为业,就是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    

1:7    只要刚强,大大壮胆,谨守遵行我仆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离左右,使你无论往哪里去,都可以顺利。    

1:8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    

1:9    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 神必与你同在。”    

1:10    于是,约书亚吩咐百姓的官长说:      

1:11    “你们要走遍营中,吩咐百姓说:‘当预备食物;因为三日之内,你们要过这约旦河,进去得耶和华你们 神赐你们为业之地。’”    

1:12    约书亚对吕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说:    

1:13    “你们要追念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话说:‘耶和华你们的 神使你们得享平安,也必将这地赐给你们’。    

1:14    你们的妻子、孩子和牲畜都可以留在约旦河东摩西所给你们的地;但你们中间一切大能的勇士都要带着兵器,在你们的弟兄前面过去,帮助他们。    

1:15    等到耶和华使你们的弟兄像你们一样得享平安,并且得着耶和华你们 神所赐他们为业之地,那时才可以回你们所得之地,承受为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向日出之地所给你们的。”    

1:16    他们回答约书亚说:“你所吩咐我们行的,我们都必行;你所差遣我们去的,我们都必去。    

1:17    我们从前在一切事上怎样听从摩西,现在也必照样听从你;惟愿耶和华你的 神与你同在,像与摩西同在一样。    

1:18    无论什么人违背你的命令,不听从你所吩咐他的一切话,就必治死他。你只要刚强壮胆!”    



约书亚记2章

2:1    当下,嫩的儿子约书亚从什亭暗暗打发两个人作探子,吩咐说:“你们去窥探那地和耶利哥。”非二人去了,来到一个妓女名叫喇合的家里,就在那里躺卧。

2:2    有人告诉耶利哥王说:“今夜有以色列人来到这里窥探此地。”    

2:3    耶利哥王打发人去见喇合说:“那来到你这里、进了你家的人要交出来,因为他们来窥探全地。”    

2:4    女人将二人隐藏,就回答说:“那人果然到我这里来,他们是哪里来的我却不知道。    

2:5    天黑、要关城门的时候,他们出去了,往哪里去我却不知道。你们快快地去追赶,就必追上。”    

2:6    (先是女人领二人上了房顶,将他们藏在那里所摆的麻秸中。)    

2:7    那些人就往约旦河的渡口追赶他们去了。追赶他们的人一出去,城门就关了。    

2:8    二人还没有躺卧,女人就上房顶,到他们那里,

2:9    对他们说:“我知道耶和华已经把这地赐给你们,并且因你们的缘故我们都惊慌了。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们面前心都消化了,    

2:10    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怎样在你们前面使红海的水乾了,并且你们怎样待约旦河东的两个亚摩利王西宏和噩,将他们尽行毁灭。    

2:11    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耶和华你们的 神,本是上天下地的 神。    

2:12    现在我既是恩待你们,求你们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也要恩待我父家,并给我一个实在的证据,    

2:13    要救活我的父母、弟兄、姐妹和一切属他们的,拯救我们性命不死。”    

2:14    二人对她说:“你若不泄漏我们这件事,我们情愿替你们死。耶和华将这地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必以慈爱诚实待你。”    

2:15    于是,女人用绳子将二人从窗户里缒下去,因她的房子是在城墙边上,她也住在城墙上。    

2:16    她对他们说:“你们且往山上去,恐怕追赶的人碰见你们。要在那里隐藏三天,等追赶的人回来,然后才可以走你们的路。”    

2:17    二人对她说:“你要这样行。不然,你叫我们所起的誓就与我们无干了。    

2:18    我们来到这地的时候,你要把这条朱红线绳系在缒我们下去的窗户上,并要使你的父母、弟兄和你父的全家都聚集在你家中。    

2:19    凡出了你家门往街上去的,他的罪(注:原文作“血”)必归到自己的头上,与我们无干了。凡在你家里的,若有人下手害他,流他血的罪就归到我们的头上。    

2:20    你若泄漏我们这件事,你叫我们所起的誓就与我们无干了。”    

2:21    女人说:“照你们的话行吧!”于是打发他们去了,又把朱红线绳系在窗户上。    

2:22    二人到山上,在那里住了三天,等着追赶的人回去了。追赶的人一路找他们,却找不着。    

2:23    二人就下山回来,过了河,到嫩的儿子约书亚那里,向他述说所遭遇的一切事。    

2:24    又对约书亚说:“耶和华果然将那全地交在我们手中,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们面前心都消化了。” 



约书亚记3章

3:1    约书亚清早起来,和以色列众人都离开什亭,来到约旦河,就住在那里,等候过河。     

3:2    过了三天,官长走遍营中,    

3:3    吩咐百姓说:“你们看见耶和华你们 神的约柜,又见祭司利未人抬着,就要离开所住的地方,跟着约柜去。    

3:4    只是你们和约柜相离,要量二千肘,不可与约柜相近,使你们知道所当走的路,因为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    

3:5    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要自洁,因为明天耶和华必在你们中间行奇事。”    

3:6    约书亚又吩咐祭司说:“你们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过去。”于是他们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走。    

3:7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从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使他们知道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    

3:8    你要吩咐抬约柜的祭司说:‘你们到了约旦河的水边上,就要在约旦河水里站住。’”    

3:9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你们近前来,听耶和华你们 神的话。”    

3:10 约书亚说:“看哪!普天下主的约柜必在你们前头过去,到约旦河里,因此你们就知道在你们中间有永生 神。并且他必在你们面前赶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耶布斯人。    

3:11/12    你们现在要从以色列支派中拣选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    

3:13    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华约柜的祭司把脚站在约旦河水里,约旦河的水,就是从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断绝,立起成垒。”    

3:14    百姓离开帐棚,要过约旦河的时候,抬约柜的祭司乃在百姓的前头。    

3:15    他们到了约旦河,脚一入水(原来约旦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涨过两岸),    

3:16    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撒拉但旁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那往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下流的水全然断绝。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去了。    

3:17    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在约旦河中的乾地上站定,以色列众人都从乾地上过去,直到国民尽都过了约旦河。

申命记34章

提要:1 摩西在尼波山上观看迦南地。5 他死在那里。6 他的埋葬。7 他的年龄。8 为他哀哭三十日。9 约书亚接替了他。10 对摩西的赞扬。

摩西从摩押平原登尼波山,上了那与耶利哥相对的毗斯迦山顶。耶和华把基列全地直到但,

    。遵照上帝的吩咐(见申32:49)。

    摩押。是进迦南前的最后一站(见民33:48-50),是上帝曾经发布指示的地方(见民35:1;36:13),是摩西向以色列人宣讲了《申命记》的地方(见申1:5)。

    尼波。见申32:49注释。附近有一个同名的城市(见民32:38;赛15:2)。

    毗斯迦。位于亚巴琳山脉的北部(见民27:12注释)。

拿弗他利全地,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犹大全地直到西海,

    耶和华向摩西展示国家的北部地区,其中有从远处可以看到的黑门山和拿弗他利山;以法莲和玛拿西所在的中部地区;以及犹大支派定居的南部地区。

    西海。有些注释家认为这是指犹大东部边境上的盐海(见民34:3)或死海。但理解为犹大山地背后的地中海更好。

南地和棕树城耶利哥的平原,直到琐珥,都指给他看。

    南地。(见创12:9;13:1的注释)。

    平原。指整个约旦河谷;特别是,异常美丽的耶利哥平原,约旦河从其中流过(见创13:10注释)。“平原”一词的原文,直译为“圆的”或“椭圆的”,指约旦河的圆形盆地,特别是指约旦河流入死海的那部分盆地。这个词也用来指圆形的饼(见出29:23;士8:5;撒上10:3;代上16:3)。

    棕树城。耶利哥城的郊区一直以棕树和热带气候闻名(见士1:16;3:13;代下28:15)。这是理想的冬季度假胜地。

    琐珥。可能在死海的南端(见对创14:3,10;19:22,24的注释)。

    指给他看。上帝已经应许摩西,让他观看迦南地,尽管他不能进去(民27:12;申3:27)。

耶和华对他说:“这就是我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之地,说:‘我必将这地赐给你的后裔。’现在我使你眼睛看见了,你却不得过到那里去。”

    见创12:7;13:15;15:18;出33:1。摩西看到了那地全部的荣美;因为他曾为此求,上帝也垂听了(见申3:23-29)。

于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华所说的。

    见书1:2,7,耶和华称摩西为祂的仆人。使徒保罗说摩西“为仆人,在上帝的全家诚然尽忠”(来3:5)。“仆人”一词的原文在《希伯来书》中是therapon。英文中的therapeutics(治疗学),therapy(治疗),均源于此。该词表示象医生在病人身边那样富于同情、忠心服侍。摩西对百姓不倦的仁爱的和温柔的关怀,记录下来作为他的美德和上帝的荣耀。有趣的是,现代希腊语的“医生”就是therapon。

    正如耶和华所说的。直译为“在耶和华的口中”(见民27:12-14)。

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伯毗珥。直译为“毗珥之家”。这个山谷位于亚摩利王西宏的境内(申4:46),但是此时已归属以色列人,划入流便支派的产业之中(书13:20)。该地是以一位异教的神毗珥和他的殿命名的(书22:17)。

    坟墓。只有耶和华知道摩西死亡的准确地点。魔鬼若能继续用死亡的绳索捆住摩西,他会很高兴的。所以他对基督进行抗拒(见犹9)。但是摩西复活升天了(见可9:2-4)。

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

    精神。直译为“活力”、“精力”。因此,这句话可以译为“他的活力没有减退”,至少是指他的体能当时与以往一样旺盛和充沛。

  这是一个真正伟大人生的尾声。摩西虽然是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去世的,但他是死在上帝的膀臂中的;那就已经足够了(参诗23:4)。死亡不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前景。但是当一个人的心灵和上帝的灵有着亲密的交往时,死亡的来临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即使一个人要在孤独中去世,远离他人的帮助与同情,但如果他能在上帝的面前去世,那仍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好结局。

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哀哭了三十日,为摩西居丧哀哭的日子就满了。

    他们无与伦比的领袖摩西的去世,使百姓感觉到国家生活中的一个重大损失。当摩西从天上观看以色列人时,他一定会深切关注他们起伏多变的命运。

嫩的儿子约书亚;因为摩西曾按手在他头上,就被智慧的灵充满,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照着耶和华吩咐摩西的行了。

    约书亚。这位比较年轻的领袖在摩西按手时已被智慧的灵所充满。这“智慧的灵”包括民事管理和军事领导的才能。他以前已经被证明是大有信心、勇气和忠于职守的人。

10 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象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

    面对面。喻指彼此亲密的交往和友谊。见雅各(创32:30)和基甸(士6:22)的经历。世上没有任何其他的人比摩西与耶和华有过更密切的交往。他被公认为世上最伟大的解放者和立法者。他影响了以后各时代的历史。摩西本是个性很强的人,但他与上帝的交往,大大地改进和加强了他的品格。

11 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

12 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

 

第三十四章的补充解释

  圣经没有说明《申命记》最后几节的作者。有些注释家认为是摩西在临死前写了这一部分,但其他人认为这是约书亚或另一位匿名作者后来加上去,作为《摩西五经》的附录。这两种看法都完全相符圣灵在其他情况下的运作方式。但第6-12节中的某些说法似乎最好理解为约书亚是作者:

  1.“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第6节),这句话反映了在摩西死后还活着的人对其安葬地点的兴趣。认定这句话是在摩西死后由另一个人受启示写下来的,要比认定是摩西自己在临死之前写的更有道理。

  2.第9节中证明约书亚的权柄及其作领袖之能力的话语,似乎更象是对领导职务的过渡作简要的历史陈述,而不是预言。在摩西对十二支派未来经历的描述中(申33),他清楚地使用了预言性的语言(第10,12,19节等);而这里用的是是简述历史的语言。

  3.“以后以色列人中再没有兴起先知象摩西的”(第10节),这句话作为约书亚或其他人所写的颂词,而不是由摩西自己来说,显得更恰当。

  保罗作为《罗马书》作者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代保罗执笔的人觉得可以附上自己对在罗马的朋友们的问候(罗16:22-24)。这个附言丝毫不会改变保罗的作者身份,也不会改变“代笔写信的德丢”的身份(罗16:22),更不会影响其出于启示的性质。圣灵可以引导德丢,就象祂引导保罗一样。同样,圣灵也很容易引导约书亚写《申命记》的最后几节,就象祂引导摩西写前面的部分,或象祂后来引导约书亚写下了《约书亚书》一样。



约书亚记1章

提要:1 上帝指定约书亚继承摩西。应许之地的边界。5,9 上帝应许要帮助约书亚。8 上帝给他指示。10 约书亚吩咐百姓准备渡约旦河。12 约书亚提醒两个半支派的人记住他们对摩西的承诺。16 他们保证效忠他。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耶和华晓谕摩西的帮手,嫩的儿子约书亚,说:

  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死了以后。参民7:1。原文第一个词暗示《约书亚记》是《申命记》的继续,同时也说明约书亚是《申命记》最后一章的作者。他从本节起接着记录他自己的经历。时间一定是为摩西举哀的三十天以后(申34:8)。

  仆人。该词往往指完全顺服主人的人。在本节指完全顺从上帝和祂吩咐的人。保罗通常这样自称(罗1:1)。“耶和华的仆人”是受基督约束的,因为祂把人从罪恶的捆绑中救赎出来。摩西就是这样的人。摩西的主要助手约书亚,现在被上帝任命为以色列的领袖。他冷静,谦虚,忠诚和坚定,有充分的资格继承摩西。约书亚很可能出生在摩西从埃及逃往米甸旷野的几年以前。那时还看不出摩西会成为以色列的解放者。但上帝预见未来,早已为祂子民的需要做好了准备。在时候未到以前,我们是看不到上帝所掌握的力量和代理人的。例如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教授又怎能震撼整个欧洲,使教皇在宝座上颤抖呢?这一切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萨克森选侯弗雷德里克被上帝安排在王位上,到了时候就提供帮助。在路德出生以前很久,上帝就让印刷术出现,后来它成为路德最有力的武器。上帝的计划是完美的。祂每一个旨意的实现都是有定时的,并且有相应的人来完成。

  上帝的计划从来不依靠一个人。摩西死后,上帝已预备了约书亚。摩西最有资格站在法老面前。约书亚所面对的,则是迦南人。上帝拣选人考虑到四个因素:一,他的性格。约书亚是一位军事天才,勇敢又坚定(民14:6-9),赋有强大的个人影响力(书24:31)。二,他受过训练,担任领袖已有四十年(出17:9,10;民13:2,3,8)。训练和经验是很重要的。三,他的威望。他和迦勒曾力排众议,主持正义。四,所要完成的任务。驱逐迦南人需要战士。人选和任务必须相称。

   帮手。不单指宗教方面。它是出于自愿的帮助,与“仆人”不同。仆人是被迫的。

“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去。

  约旦(Yarden)。 来自动词yarad (下去)。约旦河水流湍急,源于2,814米高的黑门山,以每英里60英尺的速率倾泻到低于海平面209米的加利利海。当它流出加利利海时,下降的速率就低多了,大约每英里10英尺。每年春天,当黑门山的积雪融化的时候,约旦河河水总是涨过两岸,汹涌澎湃地冲到低于海平面400米的死海。这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水。所以“约旦河”是“下去”的意思。约书亚率领以色列人所渡过的,就是这条河。

  我所要赐给。上帝强调是祂赐他们迦南地为业的。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创13:15),要实现在他的子孙身上(见创15:16-21)。亚摩利人的恶贯已经满盈。但征服迦南是逐步实现的。只要他们忠心顺从,勇往直前,迦南地就属于他们。上帝的其他应许也是这样。我们只有努力,这些应许才会实现在我们身上。上帝的恩赐总是大于我们的接受能力。祂拥有无限的资源。只是我们的接受能力限制了祂的施给。

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我都照着我所应许摩西的话赐给你们了。

  所踏之地。有人认为本节暗示以色列人会轻而易举地占领迦南,就像后来他们攻占耶利哥那样。但因着他们的不忠心,如后来在艾城那样,他们的征服才比预期要困难得多。

  你们脚掌。古时人们习惯用脚步来测量准备耕种和建造的土地。脚印被视为占有的标志,表明这块土地已踩上占有人的脚印,成为他的财产。脚印还比喻拥有家园。

  所以这里暗示以色列人需有所行动,才能拥有土地。他们的脚走到多远,就获得多少土地。这是一个慷慨的应许,但他们必须亲自行动。这是一条神圣的法则。和古代以色列人一样,我们要承受属灵的产业,就必须持住应许,凭着信心前进,这些应许才会实现在我们身上。我们都拥有《圣经》,自认为很熟悉。但在这块无限的宝地中,我们还只得到一点点。只有“你们脚掌所踏之地”才是属于你们的。只有我们所占领的,才是我们的。大片被忽略的地区等待我们去占领。上帝恩典的特权和福气也是这样。是我们自己限制了它。尚未踏上去占领的应许之地实在是太多了!最后,上帝还应许祂历代的真以色列人进入天上的迦南。

从旷野和这黎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处,都要作你们的境界。

  赫人的全地。七十士译本没有这句话。也许在翻译的时候,赫(梯)人的重要历史地位已经被人遗忘。在赫人的古都卡图沙什(博阿兹科柯伊[土耳其])被发掘出来,提供了赫人的知识以前,批评家们都怀疑圣经所说赫人有这么大领土的准确性。在十九世纪后期以前,只有《圣经》保留了有关赫人的记载,包括该民族的名称。这个民族曾一度拥有与埃及和亚述一样强大的影响。

  现在我们知道,赫梯帝国是公元前十七世纪末在国王拉巴那的率领下兴起。公元前十六世纪下半叶,赫人在国王莫什利士一世的率领下曾袭击巴比伦,掳掠了他们的首都。

  大约公元前1375-1335年,赫人在他们最伟大的统治者舒比路流玛的领导下达到了全盛。约在公元前1200年,赫梯帝国被沿海的民族消灭了(见本卷注释30-33页)。赫人的领土曾一度包括从黎巴嫩到幼发拉底河的整个小亚细亚,并向南延伸到大马士革。公元前十四世纪,一个拥有赫人名字,叫阿卜杜凯帕(Abdu-Khepa)的国王统治着耶路撒冷。在巴勒斯坦本土,无疑还有一些城邦在赫人的控制之下。耶路撒冷似乎是赫人和亚摩利人所建造的(结16:45)。在亚伯拉罕的时代就有古代的赫人住在希伯仑(见创23:3)。赫人的土地是上帝应许赐亚伯拉罕的七个民族的土地之一(创15:20)。这个古老的民族就这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证明圣经历史记录准确性的可靠范例。考古学家的发掘也证实了《圣经》的话语,并不与它矛盾。

你平生的日子,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在你面前站立。也就是“能够抵挡你”。上帝给今日基督徒的应许不比约书亚时代的少。宇宙的创造者,永恒的天父已保证用祂所有的资源来支持我们。祂给约书亚也不过如此。上帝不准备让基督徒后退。如果我们勇往直前,祂就为我们开辟通往迦南的道路;而后退则往往意味着死亡。

  不撇下你。直译是“不松开拉住你的手”,“不放弃你”。

  也不丢弃你。“撇下你”和“丢弃你”是同义的。并列是为了强调。上帝站在谁一边,谁就能得胜。不论在那里都能取得胜利。约书亚和一班在过去经常失败的百姓面临着重大的任务。上帝在这里应许决不把抛弃。祂要支持他们到底。对于现代的基督徒也是这样(太28:20)。

你当刚强壮胆!因为你必使这百姓承受那地为业,就是我向他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他们的地。

  大大壮胆。缺乏勇气就是缺乏信心,“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来11:6)。如今最缺乏的就是勇气──缺乏勇气在所有的场合用我们的言行来承认基督,缺乏勇气相信《圣经》并在生活中实行之,缺乏勇气在处于少数时表达和坚持我们的信念。撒旦并不怕有学问,有影响和有财富的人。但当一个谦卑的人以不可动摇的勇气凭信心前进时,他就恐惧战惊了。上帝所赐的勇气会给人以不可战胜的力量。上帝正在预备约书亚担负需要完全信靠祂的工作。

  虽然我们有权利充分信靠上帝,却常常担忧而不相信自己。我们看自己是会害怕的,但当我们仰望上帝时,就会有勇气消除恐惧。约书亚无疑知道自己的软弱。他从来没有想要得到现在这么高的荣誉和这么大的责任。所以当上帝呼召他接替摩西时,他的勇气一时软弱了。他需要上帝和人的鼓励。正是在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无能时,上帝才认为他们有资格担任重大甚至是过于他们能力所能担负的责任。我们往往过于自信,像亚伯拉罕(创12:11-13;16:1-3)和摩西(出2:12)那样过于仰赖自己的手段和计谋,以致上帝无法有效地使用我们。

  你必使这百姓承受那地为业。“你”在希伯来文中是强调的。“使这百姓承受”也指比攻占土地更加困难的土地分配。这需要领导的艺术,才使各方达到满意。从以后百姓没有发生重大抱怨的情况来看,约书亚在进行这项复杂工作的时候,是得到了上帝智慧的引导。我们有没有完全依靠上帝的引导,而使我们所领导的人满意呢?还是因我们的领导而引发怨言呢?

只要刚强,大大壮胆,谨守遵行我仆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离左右,使你无论往哪里去,都可以顺利。

  只要刚强。完全顺服上帝,配合祂所表达的旨意,乃是成功的条件。这项任务约书亚无法靠自己来完成。人的力量必须与上帝的能力联合起来。上帝的计划是成功的保证。约书亚不可能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办法,一方面又指望上帝的悦纳。在得救和战胜罪恶的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刚强壮胆遵行上帝的一切吩咐。

  不可偏离左右。上帝凭着祂的智慧所发的每一条命令,其细节和整体是一样神圣的。忽略“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太5:19),就是违抗上帝的完美了。我们可能赞同总的原则,却不重视细节。这样我们就是不顺服上帝而随从自己了。所以表面上的细节能考验我们是否完全效忠上帝。

  约书亚需要上帝在征服迦南时与他同在。所以上帝警告他丝毫不可依靠自己。“不可偏离左右”。顺从的道路乃是正道。左边右边始终存在岔道。这些无疑都是错的。一个人在责任的道路上可能会趋于极端。恶者很高兴让基督徒偏右陷入狂热,偏左迷恋自由主义。这两条道路都通向灭亡。参申5:32关于十诫的指示。

  顺利。“要谨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9:10)。顺利是智慧选择的结果。一个人只有与一切智慧的泉源合作,才能聪明行事。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

  不可离开。“定居迦南以后,家家户户每天都要重温上帝的例律”(《先知与君王》464页)。约书亚自己也要遵守赐给百姓的命令。那不是专横的法典,而是他成功的关键。这条命令也是赐给以色列未来的国王的(申17:18-20)。他要为自己抄一份保存在圣所中的律法书。祭司们显然也有摩西五经的抄本。上帝给了约书亚同样的命令(见申17:18)。遵照申31:10-13的指示,还有其他的抄本,以供向百姓公开宣读律法书。抄写的过程耗时又耗力,所以抄本的数量有限。约书亚就是用这样的抄本向全体会众宣读律法书上所写的一切话(书8:35)。

  为了让百姓记住律法,就让他们把它写在门框上,好不断地教训他们的儿女(申11:18-12)。今天我们每个人也要有这样的一份“律法”。这是多么伟大的特权啊!当年这部律法不可离开约书亚的口,今天这也是同样神圣重要的责任。顺从生命的律依然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它使我们与上天和谐。我们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所以在生活要与上帝的律法和谐。顺从上帝的律法能保证我们身体和灵性两方面的成功(见《历代愿望》827页)。

  昼夜思想。原文指沉思,有时还发出声音来。如果一个人因为忙碌而原谅自己不默想和进行其它崇拜活动的话,那么约书亚更有理由这么做。约书亚虽然身负重任,仍抽出时间默想。我们因为忙碌而忽略默想,已造成多大的损失啊!我们匆匆忙忙地阅读圣经,往往没有发现其中的珍宝。如果我们一句一句地默想,把世俗排除在外,让上帝对我们说话,引导我们的思维,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意想不到的真理。“认真研读一段经文,直到明白其中的意义及其与救赎计划的关系,要比浮光掠影,毫无目的,一无所获地阅读多章好得多”(《喜乐的源泉》95页)。正确的思考会导致合适的行为,就是“谨守遵行”。

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上帝必与你同在。

  刚强壮胆。上帝第三次发出这样的命令(见6,7节)。约书亚在过去的岁月中已经显示出勇气。但上帝还是一再重申这条命令。约书亚不是不相信上帝的能力,而是自觉卑微,认为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效率不足以应付摆在前面的任务。这种感觉可能部分是因他长期与摩西那样的伟人同工的缘故。上帝很看重谦卑的精神。祂会为这样的人工作,并与他合作(见赛57:15)。约书亚的谦卑,证明他有资格承担托付给他的神圣的使命。

10 于是,约书亚吩咐百姓的官长说:

  于是。说明命令与实行的密切联系。约书亚没有拖延。他一得到命令就马上实施。

  官长。即“文士”,是执行领导人命令的低级官员。

11 “你们要走遍营中,吩咐百姓说:‘当预备食物;因为三日之内你们要过这约旦河,进去得耶和华你们上帝赐你们为业之地。’”

  食物。源于词根“打猎”。所派生的阳性名词是“野味”。后来泛指旅途中的“食物”。它不是指吗哪,因为那是天天降下(出16:4)的,不久就永远停止供应了(书5:11,12)。约书亚的命令可能指为过约旦河后和停止供应吗哪的那一天做准备。

  三日之内。人们自然会问:探子还没有派出来,后来他们又在山中藏了三天(2:22节),百姓也没有再等三天(3:2),怎么说以色列人在“三日之内”过约旦河呢?有人说这里的时间并不准确。有人说书1:11和3:2不是同一个时间。还有人试图缩短探子在山中躲藏的时间,使这两个时间统一起来。又有人认为“之内”不是指他们“三日之内”过约旦河,而是指他们“三日之内”离开什亭(见3:1节)。更有人解释约书亚本来打算“三日之内”过约旦河,但探子的遭遇使他的计划耽延了。但这些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

  “之内”的原文是‘od(持续)和介词be(在……之内)的结合。七十士译本为 “三日之内”(书1:11)。叙利亚译本为“还有三日。”书3:2中的“过了”译自介词min(从)和qaseh(末端)。所以指三日以后。书1:11的“之内” 和3:2的“过了”(3:2节)基本上是指同一个时间。有两个事实是清楚的:一,探子从什亭派出,又回到什亭(书2:1和书2:23-3:1)。二,探子回来的第二天早晨,百姓离开什亭,走了约七英里来到约旦河,在那里住了三天再过河(书3:2)。见《先祖与先知》136,137页。

  虽然这里记录了书1:10,11的命令,但它是在探子回来以后才下达的(《先祖与先知》483页)。所以第二章关于探子的记载是发生在书1:10,11的命令之前。圣经经常采用这样倒叙的方式(见创38:1;39:1),目的是为了保持连贯性。约书亚是要说明,他是按照刚刚从上帝所接受的指示(1-9节)而下令的,没有无谓的耽搁。关于事件发生的时间,见书3:2注释。

12 约书亚对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说:

13 “你们要追念耶和华的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话说:‘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使你们得享平安,也必将这地赐给你们。’

  约书亚马上开始实施摩西的计划。他觉得没有必要更改总体的计划,自己另外制订一个新的计划,好宣扬自己的名,像如今政治界和宗教界经常发生的那样。例如他没有为争取好感而解除两个半支派的义务,反倒提醒他们要记住自己的承诺。他们为履行诺言付出了辛劳和危险的不小代价,从而给那些在压力下作出承诺,而一旦压力消除就想爽约的人提供了永久的教训。

14 你们的妻子、孩子,和牲畜都可以留在约但河东、摩西所给你们的地;但你们中间一切大能的勇士都要带着兵器在你们的弟兄前面过去,帮助他们,

  带着兵器(chamushim )。参出13:18;书4:12;士7:11和民32:17。叙利亚译本为“我们将要胜利”。该词似乎指有秩序的行军(见出13:18注释)。这两个半支派就这样在约书亚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出发了。

  一切大能的勇士。指那两个半支派。大家都要准备好乐意前去。据书4:13,大约只有四万人参战,而两个半支派中能打仗的共有110,580人(民26:7,18,34)。所以一定有七万多人留下来保护家人和牲畜。

15 等到耶和华使你们的弟兄象你们一样得享平安,并且得着耶和华你们上帝所赐他们为业之地,那时才可以回你们所得之地,承受为业,就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但河东、向日出之地所给你们的。”

16 他们回答约书亚说:“你所吩咐我们行的,我们都必行;你所差遣我们去的,我们都必去。

  他们的回答有四重意思:一,承诺顺从约书亚。二,祈求上帝与约书亚同在,并坚信上帝会与他同在(17节)。三,宣判违背约书亚命令的人死刑(18节)。四,鼓励和劝勉约书亚刚强壮胆。虽然上帝已应许帮助以色列人,但祂仍要他们配合。今天,祂也要求我们运用祂所赐给我们的一切能力。那两个半支派为我们树立了与上帝和祂所拣选的领袖合作的好榜样。

17 我们从前在一切事上怎样听从摩西,现在也必照样听从你;惟愿耶和华你的上帝与你同在,象与摩西同在一样。

  惟愿。或“确实”。参创20:11;申4:6。

  与你同在。他们相信上帝与约书亚同在,表示完全顺从约书亚的命令。

18 无论什么人违背你的命令,不听从你所吩咐他的一切话,就必治死他。你只要刚强壮胆!

百姓有当尽的本分,作为领袖的约书亚也有自己要负的责任。正是这种严肃的责任感使他不敢马上接受主要领袖的职责。许多人都羡慕领袖的荣誉,却没有意识到他的严肃责任和个人牺牲。每一项权利都伴随着相应的义务。在众人软弱的时候,领袖必须刚强。在别人灰心的时候,他必须充满勇气,并能以此鼓励他人。在别人冷淡的时候,他必须表现出热情。上帝的仆人要亲近上帝,这样,他才能鼓励周围的人。他们认识到他与上帝的关系,就会更好地与他合作,使教会中出现基督所祈祷的合一(约17章)。只有这样的团结才能征服迦南。领袖必须是“通达时务,”“知道以色列人所当行的”人(代上12:32),值得追随者的信赖,并能欣然鼓励他们团结一致。对于追随者来说,他们必须乐意与他们的领袖合作,并互相配合。



约书亚记2章

提要:1 喇和接待和隐藏了从什亭来的探子。8 他们与她之间的承诺。23 探子回来报告。

当下,嫩的儿子约书亚从什亭暗暗打发两个人作探子,吩咐说:“你们去窥探那地和耶利哥。”于是二人去了,来到一个妓女名叫喇合的家里,就在那里躺卧。

  打发。用“已打发”更为妥当。探子是在书1:10-18所记载的事件以前派出的(见书1:11)。约书亚派出探子显然不是因为约书亚不相信,而可能是奉了上帝的命令。派出去的两人很明显受到引导和保护。相信上帝的应许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我们依然要配合,勤劳和努力。

  什亭。或“亚伯·什亭”,意为“橡树下的草地”(民33:49)。有人认为这是指约旦河东10公里处的泰勒凯弗雷。也有人认为是指约旦河东14公里处的泰勒哈曼。以色列人在这里已安营了一段时间。他们曾受到摩押和米甸女子的诱惑。附近是伯毗珥。摩西曾在这里对以色列人做了最后的交代,并埋葬在附近(申4:46;34:6)。

  暗暗地吩咐说。约书亚是暗中打发探子出去的,没有让百姓知道。他清楚地记得三十八年前百姓对探子汇报的反应。那时从民中派出十二个探子(民13:2,26;申1:22),回来后向百姓汇报(民13:32)。这一次的两个探子是约书亚所派,并直接向他汇报的(书2:23)。作领袖的需要谨慎行事。虽然约书亚完全依靠上帝,但仍要尽力保证这次进攻的胜利。他一般不能未经侦察就贸然进入充满敌意的陌生地方。这次侦察行动可能是在上帝的明示下进行的,以鼓励约书亚的信心。同时上帝也知道喇合和她的信心(9-11节),要救她和她的全家。

  一个妓女的家。犹太作者和一些新教注释家设法证明喇合只是个开旅店的。但愿文zonah和七十士译本中希腊语的对应词都不支持这种说法。该词在整部《旧约》和来书11:31、雅2:25的译文中都是“妓女”。她要么现在是妓女,要么曾做过妓女。探子到这样的人家食宿,可能要比进入其他公共场所较不易受到嫌疑。

  当真神的光照亮喇合的内心之时,她就悔改了,并决定与上帝的子民共命运(《先知与君王》369页)。她后来有幸成为基督肉身的祖先之一(见太1:5)。但先前生活的耻辱始终伴随着她。她仍被称为“妓女”。她的经历有三个重要教训:一,大罪不是悔改的障碍。二,许多曾犯罪作恶的人悔改以后成为信心的英雄。三,一个人悔改,放弃生活中的罪恶以后,以前的名声仍可能长期随着他。

有人告诉耶利哥王说:“今夜有以色列人来到这里窥探此地。”

  有人报告王。这个城市处在危急之中。一支刚刚征服了两个强大国王的军队就驻扎在十五英里以外。从喇合后来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耶利哥人已知道以色列人在旷野中所经历的奇迹(9-11节)。在兵临城下的恐惧中,任何陌生人都成了嫌疑的对象。

  今夜。探子选择傍晚进城,因为耕田的人都要回城,不大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希望能避人耳目。但他们的穿着,语言和容貌将他们暴露了。要不是上帝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避难所,他们就要被捕,并必死无疑。连妓女都认出他们是以色列人。但她不怀偏见。她认识到耶和华是无法抵挡的,于是就把自己的命运交托给以色列上帝的怜悯。她也许不知道什么是“信心”。但信心已经在她心中(来11:31),并在言行上表现出来(雅2:25)。

耶利哥王打发人去见喇合说:“那来到你这里、进了你家的人要交出来,因为他们来窥探全地。”

  耶利哥国王显然认为这两个探子不单是来住宿(“进了你家”),也是来见喇合本人的。现在喇合必须在国家和良心之间做出选择。我们不知道当时探子是没有时间和机会告诉有关喇合他们的上帝,但喇合根据已有的一点亮光作出了重大的决定,使自己与上帝的子民共命运。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都在“来你这里”后面加上都有“在夜里”,说明他们是在天黑以后来的。圣灵一直在感动喇合的心。祂也引导探子来到她的家,正如祂今日引导祂的使者到寻求真光的家庭中去。

女人将二人隐藏,就回答说:“那人果然到我这里来;他们是哪里来的我却不知道。

  将二人隐藏。显然是在官员来到之前。喇合意识到两个陌生人的到来已经被发现,可能会有人来搜查,并知道了他们的身份,就作出决定,把他们藏到一个搜不到的地方。

  根据原文,她是将二人分开隐藏的。这样做会更容易一些。此外即使一个人被发现,另一个人还有机会逃脱。这样的细节只有亲历者才能说出来。

  我却不知道。本节和第5节的一系列的谎言是为了救人的性命。这是正当的吗?喇合所面临的,似乎是大错和小错之间的选择:要么在杀害她所认定之上帝使者的罪上有份,要么说谎来救他们的命。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撒谎是肯定是错的。但对于像喇合那样的人来说,亮光只能逐步照耀。有一段时期上帝的子民还不知道真安息日,所以违犯了。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不明白什一捐和健康生活的道理。“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上帝并不鉴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徒17:30)。上帝接受真诚的心,尽管其中还搀杂着软弱和无知。喇合的信心经过考验,并证明是真诚的。上帝按我们的现状接纳我们。但我们必须在“恩典……上有长进”(彼后3:18)。

天黑、要关城门的时候,他们出去了,往哪里去我却不知道。你们快快地去追赶,就必追上。”

(先是女人领二人上了房顶,将他们藏在那里所摆的麻秸中。)

  就是近东地区十分普遍的房屋平顶。根据犹太人的律法,屋顶上必须有栏杆(申22:8)。连公共建筑的屋顶也是平的(士16:27)。屋顶可用来散步(撒下11:2)或祈祷(徒10:9)。和别人一样,喇合在房顶上晾晒亚麻杆,好用来织麻布,和今日一样。亚麻和大麦都是早春作物(出9:31)。当时是正月(书4:19)。

那些人就往约但河的渡口追赶他们去了。追赶他们的人一出去,城门就关了。

二人还没有躺卧,女人就上房顶,到他们那里,

  天气暖和时睡在房顶是常有的事。耶利哥属热带气候,夏天来得早。探子不能做什么,只能等待喇合进一步的指示。只要喇合愿意,她仍可以把他们交给王的使者。但她凭着信心来到房顶,为自己和家人在以色列人攻城时的安全进行安排。

对他们说:“我知道耶和华已经把这地赐给你们,并且因你们的缘故我们都惊慌了。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们面前心都消化了

  我知道。喇合在这里用先知的口吻把所应许的事说成是已经发生的。她和他们有一样的信心。这正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人所需要的鼓励。

  心都消化了。这里特别指第10节所列已经被以色列人征服的民族。上帝为以色列人所行的大事已经传到耶利哥城(10节)。

10 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怎样在你们前面使红海的水干了,并且你们怎样待约但河东的两个亚摩利王西宏和噩,将他们尽行毁灭。

  亚摩利人。一个曾征服利乏音土著的强大民族(申2:20,21)。以色列人战胜亚摩利人,是实现上帝在摩西活着时所作的承诺(申11:25)。

11 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本是上天下地的上帝。

  我们的心就消化了。“心”的原文是单数。可能指他们抵抗的心思。人处于这种心态是很容易被打败的。耶利哥人处在恐惧之中。两个探子认识到以色列人必胜无疑。

  这件事也给我们带来鼓励。我们正在天上的“约书亚”率领之下为上帝作战。邪恶的势力显然要在上帝所表现的大能面前战抖。上帝行在我们前面。敌人的心中对我们和上帝为我们施行的大事充满恐惧。撒旦和他的爪牙知道,黑暗的国度正在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我们要刚强壮胆,以完备的爱心和信心除去恐惧(约壹4:18)。耶利哥的居民听见了消息都恐惧战兢。只有喇合超越恐惧,达到了信靠和奉献。

  耶和华是上帝。《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喇合是怎样认识真神的。她肯定没有时间从探子那里获得太多的信息。她的主要知识无疑来自有关以色列的上帝如何为祂的子民施行大事的传闻。喇合表白了自己的信心以后,就立即与上帝和祂子民的代表立约,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她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上帝,获得了在耶利哥将来的惩罚中得救的保证。

12 现在我既是恩待你们,求你们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也要恩待我父家,并给我一个实在的证据,

  实在的证据。直译是“真实的凭据”。喇合要求两件事:一,她和她一家得到保护,正如她保护了探子一样;二,求探子给她一个以色列人所认识和尊重的“实在的凭据”。她没有丈夫,但她提到父母和兄弟姐妹。她让探子发誓保护她和她家人性命以后,探子指定了记号,就是“朱红线绳系在……窗户上”(18节)。像溅在门框上羔羊的血一样,这条线绳也保证了其中住户的安全。

13 要救活我的父母、弟兄、姐妹,和一切属他们的,拯救我们性命不死。”

14 二人对她说:“你若不曳漏我们这件事,我们情愿替你们死。耶和华将这地赐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必以慈爱诚实待你。”

  我们情愿替你们死。他们用性命为喇合和其全家担保。如果他们失败了,喇合一家就会被杀害。

  我们这件事。直译是“我们这句话。”显然指喇合所要求的“实在的凭据”。探子在给予她保证以前,必须确认她会保守以色列人即将进攻耶利哥的秘密。她的疏忽或背叛将解除他们履行诺言的义务。

15 于是女人用绳子将二人从窗户里缒下去;因她的房子是在城墙边上,她也住在城墙上。

  将二人缒下去。实际上发生在16-20节的谈话以后。就像书1:10,11一样,把将来的事插在前面说。《圣经》里经常采用这种倒叙的笔法。

  城墙上。她住在城墙边上,所以比较容易把探子缒下去。关于耶利哥古城的考古资料,见本册注释第42页。

16 她对他们说:“你们且往山上去,恐怕追赶的人碰见你们;要在那里隐藏三天,等追赶的人回来,然后才可以走你们的路。”

  耶利哥的古城坐落在一条大约14英里宽的河谷西端。附近唯一的“山”就在城的西边。从耶利哥出发,朝这个方向只须走一英里,就进入称之为犹大旷野的山区。城西面的那座山很高,以致还没有到傍晚,山的影子就投在城市之上。山区有很多洞穴,探子可以在那里躲到搜捕者回去,然后再趁着夜色回到什亭的营地。

17 二人对她说:“你要这样行。不然,你叫我们所起的誓就与我们无干了。

  这段话是在喇合把他们缒下城墙以前说的。她不可能在送走探子以后再和他们讲好16-20节的条件,也不可能在放他们下去以后再和他们商量这些重要的问题。她也不可能在家里就开始讲话,直到把他们缒下城墙以后才把话讲完。第18节说,你“缒我们下去”,不一定证明是在下去以后说的。探子说到将来,自然把过去的事视为现在的,把正在考虑的事看作已经完成的事(见本注释卷一27页)。

18 我们来到这地的时候,你要把这条朱红线绳系在缒我们下去的窗户上,并要使你的父母、弟兄,和你父的全家都聚集在你家中

  这条朱红线绳(tiqwah)不是15节中把两个人缒下去的“绳子”(chebel)。在《旧约》其他地方,tiqwah译为“盼望”(诗62:5;71:5)。其词根意为“揉”,“绑”,所以有“坚固”的意思,寓意为“信任”,“盼望”。让喇合在窗户上挂着放走探子的绳索似乎不合情理。这立刻会在观看的人面前暴露她发誓要保守的秘密。这条“朱红线绳”可能是一条麻线。这属于她的本行(第6节),不会引起过多的注意。

  都聚集。这是一个合理的条件。如果喇合的亲人不愿意像不信的耶利哥人那样灭亡,就必须躲到避难所来表明自己的信心,就像挪亚和他的家人躲进方舟一样。今天也是这样,凡要逃避上帝对不信世界之惩罚的人,必须与选择生命之道的人联合。

19 凡出了你家门往街上去的,他的罪(原文作血)必归到自己的头上,与我们无干了。凡在你家里的,若有人下手害他,流他血的罪就归到我们的头上。

20 你若泄漏我们这件事,你叫我们所起的誓就与我们无干了。

21 女人说:“照你们的话行吧!”于是打发他们去了,又把朱红线绳系在窗户上。

  喇合很有可能在放走探子的当晚就把绳子系上了,而没有等到迫不得已之时,以免后来忘记。看见这个得救的记号还会给她带来勇气和希望。

22 二人到山上,在那里住了三天,等着追赶的人回去了。追赶的人一路找他们,却找不着。

23 二人就下山回来,过了河,到嫩的儿子约书亚那里,向他述说所遭遇的一切事;

  探子直接向约书亚汇报(第1节)。约书亚可能接受了以前的教训。当年他和其他十一个人从加低斯巴尼亚被派出去,结果有十个人带回了沮丧的消息。所以他觉得最好还是保密,直到他们回来报告。他们的消息(书2:9-11,23,24节)一定鼓舞了约书亚和百姓,以致他们毫不犹豫地渡过约旦河,向耶利哥进发。

24 又对约书亚说:“耶和华果然将那全地交在我们手中;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们面前心都消化了。”

  在四十年在旷野的流浪结束以后,两个探子带回来的报告,和三十八年前十个探子的汇报是多么不同啊(民13:31-33)。参基甸的经历(士7:9-14)。



约书亚记3章

提要1 约书亚来到约旦河。2 官长吩咐百姓准备过河。耶和华鼓励约书亚。9 约书亚鼓励百姓。14 约旦河水分开。

约书亚清早起来,和以色列众人都离开什亭,来到约但河,就住在那里,等候过河。

  约书亚清早起来。约书亚无法安睡,因为上帝重要的工作等着他去做。他顾不上自己的安逸。作为领袖,他必须为手下的官长树立一个好榜样。上帝的工作要求我们把最好的献上。凡要为上帝成就大事的人也必须“早起”。

  清早。是指探子回来后的次日早晨(见书2:23,24)。

  离开。在出埃及以后的第四十年十一月一日,以色列人来到什亭,驻扎了两个多月(申1:3)。他们约书亚率领下的第一次行军,只有七英里的路程,但由于牲畜和孩子,他们可能走了将近一整天。

  住在那里。直译是“过夜”,临时宿营。可能住了三天,为过约旦河做最后的准备(2,5节)。

过了三天,官长走遍营中,

  三天结束以后,约书亚差遣官长走遍营中再次宣告。根据书4:19,以色列人是在正月(亚比月)初十日过约旦河的。这是出埃及以后的第四十一年。因此这次宣告应该是在正月初九之前(书3:5)。初九是他们离开什亭到约旦河边的第三天(第2节)。根据东方历法的计算(见本册注释136页),他们到达约旦河是正月初七日,即正月初六探子回到什亭(书2:22,23;3:1节)的第二天。探子是在进入耶利哥(书2:2,16,22,23)后第三天回来的,所以他们可能是正月初四被约书亚派遣的。根据《先祖与先知》483页的记载,书1:10,11的命令是在探子回来后才发布的,可能是正月初七的早晨(3:1节)。所以第二章关于探子的记叙先于书1:10,11的命令。因此书1:10,11的命令是在初七或初八发出的。书3:2-5的命令则是在正月初九发布的。

吩咐百姓说:“你们看见耶和华你们上帝的约柜,又见祭司利未人抬着,就要离开所住的地方,跟着约柜去

  约柜。迄今为止一直有云柱和火柱给以色列人带路,但现在不再有了。原先在营地当中(民2:17)的约柜,现在要在前面引路。约柜是他们宗教的中心和上帝同在的标志。虽然没有了云柱,上帝依然与他们同在。约柜里安放着上帝神圣不变的律法,上面是施恩座,提醒他们上帝的慈爱,忍耐,宽恕和恩典。上帝实际上是在他们开国之初就对他们说,你们要以我的品格,我的公义和我的慈爱作为指导,让我公义的标准——十条诫命──告诉你们如何生活,用我的恩典帮助你们顺从。只要他们遵守这些原则,他们就是安全的。

  祭司利未人。或“利未族的祭司”。抬约柜的通常是哥辖的子孙(民4:15)。犹太拉比说,在其他场合约柜只搬动了三次:当他们围着耶利哥行军时,当大卫逃避押沙龙,撒督和亚比亚把约柜运回耶路撒冷时(撒下15:29),当它运进所罗门的圣殿时。在约旦河,祭司作为我们中保和大祭司基督的代表,必须走在前面带路。

  跟着约柜。与平时不一样(民2:17),这次约柜要在前面带路。从前他们离开西奈山时候,约柜曾在前头行了三天(民10:33)。现在又一特殊时刻来到了。为要让他们记住,是上帝带领他们进入迦南征战的,就让祂临格的标志行在前面。同样,祂也应许引导我们。正如以色列人跟随上帝公义和慈爱的象征──约柜,我们也有特权随从。在旅程的终点,我们将获得荣耀和不朽的永生(罗2:7,8),被接到天上的迦南(太25:21,34)。

只是你们和约柜相离要量二千肘,不可与约柜相近,使你们知道所当走的路,因为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

  和约柜相离。除了抬约柜的祭司以外,不需要其他卫兵。百姓和约柜的间隔要使更多的人看见约旦河水向两边分开。其效果要超过大群人跟着约柜。同时这也强调了对约柜和律法的尊敬。如果以色列人不愿意遵守十诫,就不能进入迦南。如果我们要进入天上的迦南,也必须靠着上帝恩典而顺从。

  两千肘。大约0.8公里。

  所当走的路。由于不再有云柱,约柜必须让大家都看清楚。如果百姓挤得太近,就会忽视约柜的神圣性质。他们刚刚失去云柱的引导。天意经常引导我们进入陌生的道路和新的环境。我们也必须注视着约柜,随从上帝的带领。

约书亚吩咐百姓说:“你们要自洁,因为明天耶和华必在你们中间行奇事。”

  你们要自洁。约书亚在这里所指的方式,可能就是上帝在西奈山要求百姓所做的(见出19:10注释)。他们要沐浴,洗衣,避免一切使他们分心的事,以致不关注即将为他们施行的大奇迹。上帝当然会加福于他们的准备工作。人必须始终与上帝配合,作成自己得救的工夫(腓2:12)。如果我们在准备进入天上迦南的时候,希望得到上帝的祝福和引导,就必须“自洁”,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上帝,让祂洁净我们,使我们成为圣洁。以色列人进入地上的迦南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要进入天上的迦南呢?

  奇事。该词源于动词“区分”。上帝经常施行“奇事”以证明祂是真神。这些“奇事”是为以色列人做的,其目的是要把以色列人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使他们成为祂特别眷顾的对象。只要他们先遵从“自洁”的命令,上帝就会为他们施行任何“奇事”。

约书亚又吩咐祭司说:“你们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过去。”于是他们抬起约柜,在百姓前头走。

  这一段插叙说明他们顺从上帝的命令,“抬起约柜”。7-13节的指示是在向约旦河进军以前发出的。

耶和华对约书亚说:“从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使他们知道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

  过约旦河对于约书亚来说,就像西奈山颁布律法对于摩西来说一样,“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出19:9)。他们都是先与上帝建立关系,才在百姓面前得到高举的。属世的荣誉往往与品格无关,但来自上帝的尊荣则见证上帝的品格在人心中。

你要吩咐抬约柜的祭司说:‘你们到了约但河的水边上,就要在约但河水里站住。’”

  在一年的这个季节里,河水要溢过两岸(第15节)。祭司须进入岸边的浅水。当河水停止流动的时候,他们要走到河中间,停在那里,直到以色列人全部过去。河水断流了。从约柜所在之处直到死海,整个河床都干了。这一段有数英里长,足以让众多的百姓带着牛羊迅速通过(见第16节注释)。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你们近前来,听耶和华你们上帝的话。”

  百姓一定处在热切的期待之中。他们知道将要有不寻常的事发生(第5节)。官长已经吩咐百姓要跟随约柜(第3节),但没有说约柜要带他们到哪里去。约书亚已经命令全营的百姓自洁(第5节)。现在他召呼他们前来接受上帝给他的进一步的指示。他详细告诉百姓即将发生的事。百姓听了以后,就与他更加亲密了。这说明约书亚是一个英明能干的领袖。因为了解内情的百姓会更加理性地跟从他们的领袖。

10,11 约书亚说:“看哪,普天下主的约柜必在你们前头过去,到约但河里,因此你们就知道在你们中间有永生上帝;并且他必在你们面前赶出迦南人、赫人、希未人、比利洗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耶布斯人。

  永生上帝。他们即将目睹的上帝大能的非凡显示,将证明他们的上帝是“永生”的真神。

  亚摩利人。亚摩利人属巴勒斯坦的早期居民。在约书亚的时代,他们占据着死海以西的山区,以及以色列人从西宏和噩手中夺取的外约旦地区。他们的亲族迦南人主要居住在腓尼基和耶路撒冷以南及以北的山区。根据代上1:13-15,耶布斯人,亚摩利人,革迦撒人和希未人都是迦南的子孙(见本注释卷一270页)。以小亚细亚为中心的赫梯帝国控制着南至巴勒斯坦的城邦。公元前1500年-2000年之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发生了一场民族的大迁徙。喜克索人的势力侵入巴勒斯坦,甚至远达埃及。有人认为正是这场迁徙使大批的赫人,希未人,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比利洗人和其他非闪米特部落向南进入巴勒斯坦。这些民族分散在巴勒斯坦各地,有时很难界定。这六七个民族在《旧约》前几卷经常提到,往往与驱逐他们的应许联系在一起。

12 你们现在要从以色列支派中拣选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

13 等到抬普天下主耶和华约柜的祭司把脚站在约但河水里,约但河的水,就是从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断绝,立起成垒。”

  等到。抬着约柜的祭司要踏入水中,以表明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上帝一直呼召祂的子民不但要面对困难,而且要他们遵照祂的命令,凭着信心勇敢地前进,相信祂一定会开路。祂已经应许要将水分开并克服一切障碍(赛43:2)。

  主耶和华。或“耶和华”。

  从上往下流的水,必然断绝。剩下的水,将流向死海,使河床露出来。从红海中开路的神迹,现在要重现了,证明上帝有能力完成祂所开始的拯救祂子民的工作(见来12:2)。为什么上帝要让以色列人等到约旦河涨水的时候再过去呢?提前一个月或推迟一个月,河水都不会这么汹涌。以色列人又在什亭住了两个月。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更加彰显上帝的能力(见出9:16;林后12:9注释)。二,耶利哥人想不到他们会在这时过河,所以不会在岸边设防。恐惧中耶利哥人本来是会加强了约旦河渡口的防御,以利于抵抗以色列人的。他们清楚地记得四十年前以色列人过红海的事,以致他们的心都消化了(书2:9,10)。如今这一神迹的再现将大大震撼耶利哥人。对于上帝来说,约旦河水量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

14 百姓离开帐棚要过约但河的时候,抬约柜的祭司乃在百姓的前头。

  抬约柜。见第3节。

15 他们到了约但河,脚一入水(原来约但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涨过两岸),

  不是收小麦,而是收大麦。据路1:22和撒下21:9,大麦成熟要早一些。据书4:19,以色列人在正月初十过约旦河,十四日守逾越节(书5:10)。根据约瑟弗斯的记载,他们在正月十五日献了初熟的庄稼(利23:10,11)──一捆大麦。在炎热的约旦河谷,春季的收成很早;同时最近的冬雨和山上融化的积雪使河流涨水。据出9:31,33,大麦和亚麻是同时成熟的。喇合在屋顶晾晒亚麻,证实了先前有关大麦收成的记载,说明《圣经》是可靠的第一手记录。

16 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撒拉但旁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那往亚拉巴的海,就是盐海,下流的水全然断绝。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去了。

  在亚当城那里。马所拉学者改为“从亚当城”。原因不明。七十士译本没有提到“亚当城”。原文似乎指水在亚当城那里立起成垒,远离过河的地点。亚当城就是现在的泰勒达米亚。附近是达米亚渡口,还留有一座罗马时代桥梁的遗迹。约旦河谷在这里十分狭窄,两岸的岩石几乎相连,离以色列人过河之处大约有32公里,所以约柜两边有足够的空间让民众过去。关于河水干涸的奇迹,见本册注释41页。

  撒拉但。位于约旦河谷。有人认为它靠近伯善(王上4:12)。有人认为它靠近疏割(王上7:46)。有人说它是耶罗波安的出生地洗利达(王上11:26)。也有人说它是亚当城(阿达姆)以北18公里的泰勒赛迪耶。

  盐海。直译是“亚拉巴海”,即“死海”。亚拉巴是约旦河谷的低地,向南延伸到亚喀巴湾。

  耶利哥的对面。以色列全营从一个地点过河是难乎其难的。他们本可以利用数英里长的约旦河床通过。抬约柜的祭司显然是正对着耶利哥过河的。百姓则从约柜两边经过。如果迦南人能料想到这样过河的话,他们很可能会设法把守约旦河渡口的。他们确信以色列人的营地在河对岸。这种过河的方式完全出于他们的意料。

17 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在约但河中的干地上站定,以色列众人都从干地上过去,直到国民尽都过了约但河。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