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全年读经|2025年逐章顺序通读
3月6日 约书亚记17-19章
0% buffered00:00Current time00:00

约书亚记17章

17:1    玛拿西是约瑟的长子,他的支派拈阄所得之地,记在下面。至于玛拿西的长子基列之父(注:“父”或作“主”)玛吉,因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    

17:2    玛拿西其余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分地,就是亚比以谢子孙、希勒子孙、亚斯列子孙、示剑子孙、希弗子孙,示米大子孙;这些按着宗族,都是约瑟儿子玛拿西子孙的男丁。    

17:3    玛拿西的玄孙、玛吉的曾孙、基列的孙子、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的女儿名叫玛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17:4    她们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众首领面前说:“耶和华曾吩咐摩西在我们弟兄中分给我们产业。”于是,约书亚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在她们伯叔中,把产业分给她们。

17:5    除了约旦河东的基列和巴珊地之外,还有十分地归玛拿西,    

17:6    因为玛拿西的孙女们在玛拿西的孙子中得了产业。基列地是属玛拿西其余的子孙。    

17:7    玛拿西的境界:从亚设起,到示剑前的密米他,往北到隐他普亚居民之地。    

17:8    他普亚地归玛拿西,只是玛拿西境界上的他普亚城归以法莲子孙。    

17:9    其界下到加拿河的南边,在玛拿西城邑中的这些城邑都归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界,是在河北直通到海为止。    

17:10    南归以法莲,北归玛拿西,以海为界。北边到亚设,东边到以萨迦。    

17:11    玛拿西在以萨迦和亚设境内,有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以伯莲和属以伯莲的镇市,多珥的居民和属多珥的镇市。又有三处山冈,就是隐多珥和属隐多珥的镇市,他纳的居民和属他纳的镇市,米吉多的居民和属米吉多的镇市。    

17:12    只是玛拿西子孙不能赶出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    

17:13    及至以色列人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    

17:14    约瑟的子孙对约书亚说:“耶和华到如今既然赐福与我们,我们也族大人多,你为什么但将一阄一段之地分给我们为业呢?”    

17:15    约书亚说:“你们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莲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树林中砍伐树木。”    

17:16    约瑟的子孙说:“那山地容不下我们,并且住平原的迦南人,就是住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并住耶斯列平原的人,都有铁车。”    

17:17    约书亚对约瑟家,就是以法莲和玛拿西人说:“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    

17:18    山地也要归你,虽是树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归你。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    



约书亚记18章

18:1    以色列的全会众都聚集在示罗,把会幕设立在那里,那地已经被他们制伏了。    

18:2    以色列人中其余的七个支派,还没有分给他们地业。    

18:3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耶和华你们列祖的 神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    

18:4    你们每支派当选举三个人,我要打发他们去,他们就要起身走遍那地,按着各支派应得的地业写明(注:或作“画图”),就回到我这里来。    

18:5    他们要将地分做七份。犹大仍在南方,住在他的境内;约瑟家仍在北方,住在他的境内。    

18:6    你们要将地分做七份,写明了拿到我这里来。我要在耶和华我们 神面前为你们拈阄。    

18:7    利未人在你们中间没有份,因为供耶和华祭司的职任,就是他们的产业。迦得支派、吕便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已经在约旦河东得了地业,就是耶和华仆人摩西所给他们的。”    

18:8    划地势的人起身去的时候,约书亚嘱咐他们说:“你们去走遍那地,划明地势,就回到我这里来,我要在示罗这鶪耶和华面前,为你们拈阄。”    

18:9    他们就去了,走遍那地,按着城邑分做七份,写在册子上,回到示罗营中见约书亚。    

18:10    约书亚就在示罗耶和华面前,为他们拈阄。约书亚在那里按着以色列人的支派,将地分给他们。    

18:11    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拈阄所得之地,是在犹大、约瑟子孙中间。    

18:12    他们的北界是从约旦河起,往上贴近耶利哥的北边,又往西通过山地,直到伯亚文的旷野。     

18:13    从那里往南接连到路斯,贴近路斯(路斯就是伯特利),又下到亚他绿亚达,靠近下伯和仑南边的山。    

18:14    从那里往西,又转向南,从伯和仑南对面的山,直达到犹大人的城基列巴力(基列巴力就是基列耶琳),这是西界。    

18:15    南界是从基列耶琳的尽边起,往西达到尼弗多亚的水源。    

18:16    又下到欣嫩子谷对面山的尽边,就是利乏音谷北边的山。又下到欣嫩谷,贴近耶布斯的南边,又下到隐罗结。    

18:17    又往北通到隐示麦,达到亚都冥坡对面的基利绿。又下到吕便之子波罕的磐石。    

18:18    又接连到亚拉巴对面,往北下到亚拉巴。    

18:19    又接连到伯曷拉的北边,直通到盐海的北汊,就是约旦河的南头,这是南界。    

18:20    东界是约旦河。这是便雅悯人按着宗族,照他们四围的交界所得的地业。    

18:21    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城邑,就是耶利哥、伯曷拉、伊麦基悉、    

18:22    伯亚拉巴、洗玛脸、伯特利、    

18:23    亚文、巴拉、俄弗拉、    

18:24    基法阿摩尼、俄弗尼、迦巴,共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18:25    又有基遍、拉玛,比录、    

18:26    米斯巴、基非拉、摩撒、    

18:27    利坚、伊利毗勒、他拉拉、    

18:28    洗拉、以利弗、耶布斯(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基比亚、基列,共十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这是便雅悯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约书亚记19章

19:1    为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二阄。他们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中间。    

19:2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就是别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    

19:3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19:4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19:5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19:6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19:7    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19:8    并有这些城邑四围一切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玛。这是西缅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9:9    西缅人的地业是从犹大人地业中得来的,因为犹大人的份过多,所以西缅人在他们的地业中得了地业。    

19:10    为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三阄。他们地业的境界是到撒立。    

19:11    往西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又达到约念前的河。    

19:12    又从撒立往东转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绿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亚。    

19:13    从那里往东,接连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临门,临门延到尼亚。    

19:14    又绕过尼亚的北边,转到哈拿顿,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19:15    还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有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19:16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9:17    为以萨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四阄。    

19:18    他们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19: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19:20    拉璧、基善、亚别、    

19:21    利篾、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19:22    又达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直通到约旦河为止,共十六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19:23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以萨迦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9:24    为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五阄。     

19:25    他们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19: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往西达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纳,    

19:27    转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衮,达到细步纶,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业,也通到迦步勒的左边。    

19:28    又到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    

19:29    转到拉玛和坚固城推罗,又转到何萨,靠近亚革悉一带地方,直通到海。    

19:30    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19:31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9:32    为拿弗他利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六阄。    

19:33    他们的境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橡树,从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直到拉共,通到约旦河。    

19:34    又转向西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通到户割,南边到西布伦,西边到亚设,又向日出之地,达到约旦河那里的犹大。    

19:35    坚固的城,就是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19: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19: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19: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19:39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9:40    为但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七阄。    

19:41    他们地业的境界是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19: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19: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19: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19: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19:46    美耶昆、拉昆,并约帕对面的地界。    

19:47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们先祖但的名,将利善改名为但。    

19:48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但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9:49    以色列人按着境界分完了地业,就在他们中间将地给嫩的儿子约书亚为业,    

19:50    是照耶和华的吩咐,将约书亚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给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19:51    这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在示罗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拈阄所分的地业。这样,他们把地分完了。    

约书亚记17章

提要:1 玛拿西支派拈阄。7 该支派的境界。12 没有赶出迦南人。14 约瑟的子孙获得更多的土地。

 

玛拿西是约瑟的长子,他的支派拈阄所得之地记在下面。至于玛拿西的长子基列之父(或作:主)玛吉,因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

 

  拈阄。尽管玛拿西是长子,雅各却更喜欢以法莲(创48:17-20)。以法莲支派有幸先接受土地的分配。但玛拿西作为长子权获得双份的产业(申21:17)。这一章主要叙述分给玛拿西支派约旦河西的土地,但也提到分给他们的约旦河东的土地。

 

  至于……玛吉,因为是勇士就得了基列和巴珊。玛吉本人这时一定已经去世。他是玛拿西在埃及生的儿子。如果活着是话,该有两百岁了。他可能在战争中名了名,或者他的子孙有尚武的精神,继承了他的名声。不管怎样,摩西和约书亚都认可他们的作战能力,所以把防守边界巴珊的任务交给他们。

 

玛拿西其余的子孙,按着宗族拈阄分地,就是亚比以谢子孙,希勒子孙,亚斯列子孙,示剑子孙,希弗子孙,示米大子孙;这些按着宗族,都是约瑟儿子玛拿西子孙的男丁。

 

  这里所列的,实际上是玛拿西的曾孙,因为他们是基列的儿子(民26:28-34)。基列是玛吉的儿子,玛吉是玛拿西的儿子。民26:30中的“亚比以谢”拼成“伊以谢”,可能是笔误。其他名字都相同。参照代上7:14-19,这六个名字更像是重要宗族的名字,而不一定是几个兄弟的名字。

 

玛拿西的玄孙,玛吉的曾孙,基列的孙子,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他的女儿名叫玛拉、挪阿、曷拉、密迦、得撒;

 

  基列的六个儿子中有一个叫希弗。他有一个儿子叫西罗非哈,在旷野中死了,没有儿子。但他有五个女儿(民26:33,34;27:1-5)。这些年轻的女子曾到摩西面前诉说自己的情况,要求保留她们父亲的产业和名份。摩西在上帝的指引下答复说,女子可以继承她们父亲的产业,但必须和本宗族的人结婚,好保留这一宗族的土地。她们后来也嫁给了叔伯的儿子们,满足了这一要求(民27:6-11;36:10-12)。这件事说明上帝对女性权利的尊重,超过了当时一般人认可的程度。它所确立的原则表明女性不是一种财产,没有自己的权利。不论何处,只要维护真神的原则,妇女的地位就会得到尊重。

 

她们来到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众首领面前,说:“耶和华曾吩咐摩西在我们弟兄中分给我们产业。”于是约书亚照耶和华所吩咐的,在她们伯叔中,把产业分给她们。

 

除了约但河东的基列和巴珊地之外,还有十分地归玛拿西,

 

  第二节列举了包括希弗在内的六个家族。希弗的儿子西罗非哈死了,没有儿子。他的五个女儿继承了父亲的产业,于是希弗的产业分成了五份。这样,玛拿西的产业共有十份。

 

因为玛拿西的孙女们在玛拿西的孙子中得了产业。基列地是属玛拿西其余的子孙。

 

玛拿西的境界:从亚设起,到示剑前的密米他,往北到隐他普亚居民之地

 

  从亚设起,到示剑前的密米他。这里先说明玛拿西的南界是挨着以法莲支派的。从亚设起。据我们所知,亚设如果是一个城镇的话,它是在示剑和伯善之间。边界从这里延伸到示剑稍东的密米他(见16:6节)。示剑靠近现在的纳不卢斯,位于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

 

  往北。原文为“往右”。希伯来人辨别方向是以东为正面,即前面。右边是南边,特别是原文的“右”(yamin)前面加了冠词和介词’el(朝者),如本节那样。所以边界线从密米他往南到隐他普亚居民之地。他普亚城属以法莲,但它旁边的土地属玛拿西。边界线显然延伸到该城的城外,然后再向西延伸。

 

他普亚地归玛拿西,只是玛拿西境界上的他普亚城归以法莲子孙。

 

其界下到加拿河的南边。在玛拿西城邑中的这些城邑都归以法莲。玛拿西的地界是在河北直通到海为止;

 

  迦拿河的南边。原文的“河”指“冬天的河流”。有人认为这条河是扎布拉河(Abu Zabura) ,也有人认为是卡萨巴河(Nahr el-Kassab),保留了“芦苇河”的古名。它可能是从约帕以北流入地中海。

 

  这些城邑都归以法莲。这些城镇的位置不详。在书16:9中也曾提到。他普亚可能是其中的一座。其余的名字没有提到,但显然以法莲支派在玛拿西的境内拥有城邑。玛拿西支派也在亚设和以萨迦境内拥有城邑。支派之间的这些特殊安排是为了调整土地的布局以适应人口的状况。这种现象至少在以色列历史的早期,表明了上述几个支派之间的团结。

 

10 南归以法莲,北归玛拿西,以海为界;北边到亚设,东边到以萨迦。

 

  根据玛拿西在以法莲支派土地的布局,玛拿西在以法莲的北边,宽度与以法莲的领土相当。从上下文的描述来看,这里所述玛拿西的边界,北边到亚设,东边到以萨迦。书19:26记载亚设支派向南延伸到迦密山,玛拿西支派延伸到多珥和周围的市镇(见第11节),就是在迦密附近。这两个支派似乎在地中海岸边交界。

 

11 玛拿西在以萨迦和亚设境内,有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以伯莲和属以伯莲的镇市,多珥的居民和属多珥的镇市;又有三处山冈,就是隐多珥和属隐多珥的镇市;他纳的居民和属他纳的镇市,米吉多的居民和属米吉多的镇市。

 

  伯善。直译是“安息之所”。位于以萨迦支派境内,但划给了玛拿西支派。这是一个战略要地,位于两个重要的河谷,即约旦河谷和耶斯列谷的交汇处。可能是因为玛拿西人英勇善战,可以充当以色列人的保卫者,让他们占有这个要地,似乎是智慧之举。在新约时代,伯善是希腊最大的十座城市之一,叫低加波利。现在的阿拉伯名是胡森丘(Tell el Husn) ,靠近现代的Beisān(伯善)。

 

  以伯莲。就是今天的贝拉米丘(Tell Bel`ameh) 。这是一个重兵驻守城市,是从伯善到地中海一系列堡垒中的一个,位于撒玛利亚东北偏北21公里处,通往米吉多的路上。和伯善一样,以伯莲分给玛拿西支派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和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间。

 

  多珥。地中海岸边一个港口,本属亚设,划归给玛拿西,位于新约时代的迦密角和凯撒利亚之间。

 

  隐多珥。这座城位于摩利山以北,在塔沃尔山以南6公里和拿撒勒东南10.4公里处。扫罗所求助的女巫就住在隐多珥(撒上28章)。

 

  他纳。这座城控制着通往埃斯德赖隆平原的一个隘口,位于米吉多东南8公里处,在通往迦密的大道上。这条道路连接犹大和加利利。该城的遗址现在叫塔纳克丘(Tell Ta`annak)。

 

  米吉多。是通往埃斯德赖隆平原的一个要塞。其遗址就是现在的马杜塞林废丘(Tell el-Mutesellim )。把这些要塞划归玛拿西支派,似乎是出于军事的考虑。

 

  三处山冈。七十士译本为“玛非塔(Mapheta)的第三部分及其村庄。”叙利亚译本为“三个村庄”。RSV版为“第三是纳法斯(Naphath)。”许多注释家认为这是指的前面提到的三座城市:隐多珥,他纳和米吉多。它们坐落在山冈上,与平原的城市不同。

 

12 只是玛拿西子孙不能赶出这些城的居民,迦南人偏要住在那地。

 

  说明了迦南人坚决不肯搬出去。也反映了以色列人的不信和懦弱。如果他们作出必要的努力,上帝就会帮助他们取得完全的胜利。

 

13 及至以色列人强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

 

  七十士译本为“使他们屈服”。这种妥协的动机可能是贪婪。金钱和权势泯没了许多人的天良。没有公义的金钱不可能帮助正义的事业。很多人在审判时被定罪,就是因为他们爱金钱过于爱上帝。上帝所需要的是具有信心和勇气,绝不愿被金钱,权势和荣誉所收买的人。

 

14 约瑟的子孙对约书亚说:“耶和华到如今既然赐福与我们,我们也族大人多,你为什么仅将一阄一段之地分给我们为业呢?

 

  一阄。这里把以法莲和玛拿西视为一个支派,就是“约瑟的子孙”。这样考虑至少目前对他们是有利的。他们可能想起了年迈的先祖雅各关于多给约瑟一份产业的应许和预言(创48:22)。但同时他们也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指派已经在约旦河东得到了一份产业。自私和贪婪往往会使人忘记已经得到的东西。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可能把自己的产业与犹大支派进行了比较。他们也可能提出,约书亚作为一个以法莲支派的人,应该给他们以特殊的照顾。但约书亚的人格非常伟大。他没有屈从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自私自利的要求。

 

  族大人多。现在许多人也抱有约瑟子孙的态度。那些高估自己的人经常想到自己的伟大应该得到上帝和世人的承认,否则他们就怨天尤人。就本节的情况而言,如果约瑟的子孙真因耶和华的祝福而成为伟大,就应该继续仰望主赐下更大的福气,而不是向约书亚提出非分的要求。

 

  蒙上帝祝福的人如果将其归为自己的功劳,那是很危险的。他们可能因此而得不到上天更多的福气。他们往往误解这种祝福,在嘴里把荣耀归给上帝,在心里却把功劳归给自己。

 

15 约书亚说:“你们如果族大人多,嫌以法莲山地窄小,就可以上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之地,在树林中砍伐树木。”

 

  你们如果族大人多。约书亚很明智地没有与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的人争辩。他实际上是对他们说:“既然你们因上帝的祝福而成为大族,上帝就会继续帮助你们去征服更多的土地。你们完全能照顾好自己。上去占领广阔的巴勒斯坦中部森林为业吧。”由此可见,当时巴勒斯坦中部有很大一部分是森林,人烟稀少。所以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领导下首先攻占迦南的中部,使敌人的兵力从征战一开始就被分割了。这样,以色列人就可以集中兵力先攻击南部的敌人,打败他们以后再回师攻击北方的敌人。

 

  比利洗人。见书3:10注释。

 

  利乏音人(repha'im )。见书12:4注释。

 

16 约瑟的子孙说:“那山地容不下我们,并且住平原的迦南人,就是住伯善和属伯善的镇市,并住耶斯列平原的人,都有铁车。

 

  容不下我们。直译是“找不到”,“得不到”,“不存在”。这些支派提出山区不适合于他们。在那里开垦耕种太艰难了。他们想要平原,但那里的迦南人拥有非常厉害的武器。

 

  铁车。骨架不是铁的,只是外面包了铁而已。有些人否认那时铁器的存在。但同时代图坦哈蒙国王的坟墓中发现了铁器,证明了当时铁的存在和使用(参创4:22注释)。这些装备都是战争中的坚兵利器。但约瑟的子孙应该记住,他们的上帝要比这些“铁车”更有力量。

 

17 约书亚对约瑟家,就是以法莲和玛拿西人,说:“你是族大人多,并且强盛,不可仅有一阄之地,

 

  这些支派不应该称自己的产业为“一阄之地”。因为如果他们能完全占领,那就是一片很大的土地。如果他们到森林里去开荒,土地就能增加一倍。显然当时他们的领土有很大一部分是森林(见申8:7注释)。

 

18 山地也要归你,虽是树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归你。迦南人虽有铁车,虽是强盛,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

 

  靠近之地。如果他们能开辟和占据山林,他们就能占领整个平原。他们先进驻所有的隘口,就会把迦南人赶走,尽管他们拥有铁制的战车。

 

  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这是对这些懦弱的支派最后的命令。这个命令也给了那些心怀罪恶的人。任何一点罪恶都是不能容忍的。一切罪恶都应当从心中清逐。所有容忍或妥协的借口都会带来毁灭。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无法胜过罪恶,就像以色列人看待迦南人的铁车一样。于是我们就昧着良心允许它们继续存在,其最终结果就是失败。恐惧,缺乏信心和勇气都是对撒但有利的。但上帝的命令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你也能把他们赶出去”。又见书16:10注释。



约书亚记18章

提要:1 会幕设立在士罗。2 把剩下的土地分成七份。10 约书亚拈阄将地分给他们。11 分给便雅悯支派的土地。21 他们的城邑。

 

以色列的全会众都聚集在示罗,把会幕设立在那里,那地已经被他们制伏了。

 

  示罗。意为“安息之地”。可能是因为耶和华的会幕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漂泊后终于安置在这里。本来靠近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的示剑似乎会被选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奉献给上帝了。但显然上帝选择示罗至少暂时作为祂的居所(申12:5,11,14)。选址在此有三条理由:一,位置适中,二,周围有防御,与其他地方隔开,三,属于约书亚所在的以法莲支派。作为国家的领袖,他需要随时到圣所去求问以色列的上帝。考古发掘证实了士21:19所说它的位置在“伯特利以北,在示剑大路以东”,就是今天的塞伦(Seilûn ),位于伯特利以北15公里,利波拿东南5公里,在耶路撒冷到示剑的大路以东的两座小山中间。它处在各个支派的最中心。约柜在这里安放了约三百年,直到以利的时代被非利士人掳走(撒上4:1-11;《先祖与先知》514页)。

 

  地已经被他们制伏了。周围的地区都已征服了,并被犹大,以法莲和玛拿西三个支派所占领(15-17节)。没有什么能妨碍约柜从吉甲的保护地运到示罗了。这件事在其他的支派的土地还没有分配就完成了。

 

以色列人中其余的七个支派还没有分给他们地业。

 

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耶和华你们列祖的上帝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

 

  以色列人长久过惯了游牧生活,不想改变。他们靠抢掠迦南人致富,生活过得很丰裕。他们似乎满意于目前的安逸,无心去争取他们的产业了。就像过去巴别塔的建造者那样,以色列人满足于住在一起的现状。他们似乎不愿意分开来散居到各地。上帝从起初就计划让人分居各地,而不是住在一起。人们一旦丧失属灵的眼光,就会想聚在一起,依靠人的保护,而不是依靠上帝的保护。

 

  这对我们有一个教训。我们真心悔改归向上帝,接受了永生的名分以后,应该努力去承受这一永生的产业。但我们往往像那七个支派一样,满足于今生的利益,没有迫切去追求自己的产业。使徒劝勉我们说:“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

 

你们每支派当选举三个人,我要打发他们去,他们就要起身走遍那地,按着各支派应得的地业写明(或作:画图),就回到我这里来。

 

  三个人。不知道是十二个支派各选三人,还是剩下的七个支派各选三人。很可能是七个支派,因为与他们有关。其他几个支派已经分得了产业。那就是二十一个人。

 

  写明。这些人显然要写明各个城市的名称,大小,各地区的农牧价值等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评估。根据这些信息,代表们把土地分成七份。这种解释与约瑟弗斯的记录是一致的。他谈到约书亚的吩咐说:“他又叫他们评估一下那一部分土地,看看哪些是物产丰饶的,哪些是稍差一些的。”他还说:“约书亚认为应该按价值,而不是按面积来分配土地。往往有些地方一亩就相当于其他地方一千亩。”

 

他们要将地分做七分;犹大仍在南方,住在他的境内。约瑟家仍在北方,住在他的境内。

 

你们要将地分做七分,写明了拿到我这里来。我要在耶和华我们上帝面前,为你们拈阄。

 

  七份。一份书面报告要交给约书亚,里面按照对土地价值的公正评估将其分为七份,以便他在耶和华面前为各支派抽签。

 

  拈阄。见书7:14;14:2注释。各支派不可自行选择。土地要平均分配。上帝的指示是:“人多的,你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你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虽是这样,还要拈阄分地”(民26:54,55)。这说明大小支派所得的土地是不一样的,具体要抽签决定,因为“签放在怀中,定事由耶和华”(箴16:33)。我们不知道先行分配土地的犹大,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是如何进行这个程序的。可能先进行广泛的调查,把土地分成三份,再由三个支派抽签。先确定犹大和约瑟的子孙在南还是在北,然后确定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各分得北方的哪一个地区。这种方法符合《民数记》第26章的指示。

 

利未人在你们中间没有分,因为供耶和华祭司的职任就是他们的产业。迦得支派、流便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已经在约但河东得了地业,就是耶和华仆人摩西所给他们的。”

 

划地势的人起身去的时候,约书亚嘱咐他们说:“你们去走遍那地,划明地势,就回到我这里来。我要在示罗这里,耶和华面前,为你们拈阄。”

 

他们就去了,走遍那地,按着城邑分做七分,写在册子上,回到示罗营中见约书亚。

 

  除了记录那地的主要地貌以外,他们还可能把土地画成草图。本节说明各个城镇都做了地理调查并记录在案。这也许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土地调查报告了。调查的技术可能是向精于土地测量的埃及人学习的。

 

10 约书亚就在示罗,耶和华面前,为他们拈阄。约书亚在那里,按着以色列人的支派,将地分给他们。

 

  根据第九节,那地按着城镇分为七份。由约书亚抽签决定各块土地的归属。此后再根据抽签获得城镇的各支派的大小来分配土地。人少的支派少分,人多的支派多分,土地从人少的支派调剂。这符合上帝赐给摩西的土地分配法(民33:54)。

 

11 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拈阄所得之地,是在犹大、约瑟子孙中间。

 

  显然上帝的意思是在七个支派中先抽出便雅悯的签来,紧挨着约瑟子的子孙。约瑟和便雅悯是弟兄,是雅各所爱的妻子拉结仅有的两个儿子。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就出自便雅悯支派。根据士1:8,21,和代上8:28,32,重要的耶路撒冷也在其境内。耶路撒冷在有一段时期里似乎是便雅悯和犹大支派共同拥有的。后来它成为犹大王国的首都。

 

12 他们的北界是从约但河起,往上贴近耶利哥的北边;又往西通过山地,直到伯亚文的旷野;

 

13 从那里往南接连到路斯,贴近路斯(路斯就是伯特利),又下到亚他绿亚达,靠近下伯和仑南边的山;

 

   便雅悯支派的领土是在犹大以北以法莲以南。这些边界上的地名已经在第15和16章中讨论过了。

 

14 从那里往西,又转向南,从伯和仑南对面的山,直达到犹大人的城基列巴力(基列巴力就是基列耶琳);这是西界。

 

  又转向南。直译是“海边”,就是西面的边界。希伯来文中的“海”往往代表西方,因为地中海在西面(见出27:12;38:12)。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都是这样解释的。

 

  基列巴力。以色列人将其改名为基列耶琳(“森林之城”),以消除巴力的痕迹(见书15:9;民32:38)。便雅悯的西界延伸到这座犹大的边城。边界线再往东与犹大的北界接壤,如书15:5-9所述。在便雅悯的边界上有拉结的坟墓(创35:16,19),但具体位置不详(见撒上第一章补充注释)。

 

15 南界是从基列耶琳的尽边起,往西达到尼弗多亚的水源;

 

16 又下到欣嫩子谷对面山的尽边,就是利乏音谷北边的山;又下到欣嫩谷,贴近耶布斯的南边;又下到隐罗结;

 

17 又往北通到隐示麦,达到亚都冥坡对面的基利绿;又下到流便之子波罕的磐石;

 

  基利绿。意为“圈子”。就是书15:7的吉甲。

 

18 又接连到亚拉巴对面,往北下到亚拉巴;

 

19 又接连到伯曷拉的北边,直通到盐海的北汊,就是约但河的南头;这是南界。

 

20 东界是约但河。这是便雅悯人按着宗族,照他们四围的交界所得的地业。

 

21 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城邑就是:耶利哥、伯曷拉、伊麦基悉、

 

  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城邑。分成两组:第一组是东部的十二座城市;第二组是西部的十四座城市。其中有些在描述边界时已经提到过了。

 

  耶利哥。指耶利哥的遗址。按书6:26的诅咒,它不可以重建(见书6:26注释)。

 

  伊麦基悉。或 “基悉谷”。在耶路撒冷东边有基悉干河(Wadi el-Keziz) 。但基悉城的位置不详。

 

22 伯亚拉巴、洗玛脸、伯特利

 

  伯亚拉巴。见书15:6注释。

 

  洗玛脸。就是现在的拉斯祖韦拉(Rasez-Zeimara )遗址,在基悉干河(Wadi el-Keziz)东北,靠近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大路。创10:18提到洗玛脸是迦南人的一个部落。

 

  伯特利。见创28:19注释。在便雅悯支派几乎被灭绝时(士20章),这座城市落到了以法莲支派的手中。在罗波安的时代以色列分裂以后,虽然便雅悯支派与犹大联合,但伯特利处在耶罗波安北方王国的南疆,所以被视为北方的领土。这是耶罗波安设立金牛犊的地方之一(王上12:19-33)。

 

23 亚文、巴拉、俄弗拉

 

  亚文。在列举时亚文排在伯特利后面,离伯特利很近的艾城却没有提到,一些注释家据此认为亚文就是艾城(见书7:2)。但地点未能确定。

 

  巴拉。可能是法拉遗迹(Khirbet t-Fârah) ,在耶利哥西面的法拉干河上(Wadi Fârah),位于通往耶路撒冷的半路。

 

  俄弗拉。可能是撒上13:17的俄弗拉,就是现在的泰依比(et-Taiyibeh)。但不要和士6:11的俄弗拉混淆,后者可能是在玛拿西境内。

 

24 基法阿摩尼、俄弗尼、迦巴,共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基法阿摩尼,俄弗尼。这两个地名仅出现在这里,位置不详。

 

  迦巴。意为“山”。不是扫罗的基比亚。迦巴和基比亚无疑相距不远,都靠近拉玛(见拉2:26;尼7:30;赛10:29)。

 

25 又有基遍、拉玛、比录、

 

  基遍。意为“山丘”,在耶路撒冷西北通往约帕的路上约9公里处,是利未支派的主要城市。第九章记载这里的居民曾靠诡计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订立和约。该城现为吉伯(el-Jib)。

 

  拉玛。意为“高处”。根据王上15:17,21,22,拉玛后来成为犹大和以色列王国的边界,离伯特利不远。不知它是不是撒母耳的家乡拉玛(见撒上第1章补充注释)。

 

  比录。这是复数形式,意为“水井”。它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16公里处。据认为现在的比乐(el-Bîreh )离它不远。

 

26 斯巴、基非拉、摩撒、

 

  米斯巴。意为“了望塔”。现代的考古学家对于便雅悯支派米斯巴的位置存在分歧。罗宾逊(1856年)认为米斯巴在内比桑维尔(Nebī-Samwîl ),一块海拔885米的俯瞰耶路撒冷的高地,在纳斯比丘(Tell en-Nasbeh)西南7公里处。威廉贝德并其同事经过挖掘后则证明纳斯比丘(Tell en-Nasbeh )就是是米斯巴。纳斯比丘在耶路撒冷以北12公里通往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大路上,在拉玛和基列以北,比录以南。

 

  基非拉。和比录一样,是四个属于基遍的城市之一,在基遍附近,耶路撒冷西北。

 

27 利坚、伊利毗勒、他拉拉

 

  除了利坚被证明是现在的伯格(el-Burg)以 外,其它城市,包括摩撒,位置均不详。

 

28 洗拉、以利弗、耶布斯(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基比亚、基列,共十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这是便雅悯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洗拉。撒下21:14提到它是基士的墓地。扫罗和约拿单最后埋葬在这里(见撒上第1章补充注释)。

 

  以利弗。位置不详。

 

  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见第11节注释。

 

  基比亚。可能是扫罗的家乡基比亚(撒上10:26;撒下21:6),以色列王国的第一个政治中心。现在是富尔丘(Tell el-Fûl ,“豆山”),在耶路撒冷以北约5.6公里通王撒玛利亚去的大路上。在扫罗的时代,耶布斯人仍旧占据着耶路撒冷。基比亚作为扫罗的总部,担任监视耶路撒冷的前哨。约拿单曾在基比亚附近攻击非利士人(撒上14章)。这里进行的两次大规模考古挖掘,为《圣经》历史中的这个扫罗古都提供了许多资料。

 

  基列。有人认为它就是犹大支派的基列耶琳(本章第14节和书15:60)。它也许就是耶路撒冷以西的克蒂(Kerteh),但不确定。

 

  便雅悯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和其它支派相比,便雅悯是支派占地面积最小的支派之一。但根据约瑟弗斯的记录,它的土地是最肥沃的,占据了有利的战略位置。许多城市的名称表明它们是在高处,易守难攻。正因为这样,便雅悯支派曾独挡以色列的联军,直到对方以计谋取胜(士20章)。



约书亚记19章

提要:1 西缅支派的签,10 西布伦支派的签,17 以萨迦支派的签,24 亚设支派的签,32 拿弗他利支派的签,40 但支派的签。49 以色列人将地给约书亚为业。

 

为西缅支派的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二阄。他们所得的地业是在犹大人地业中间。

 

  在犹大和约瑟的子孙分得产业以后,约书亚曾下令将剩下的土地分成七份(书18:4-6)。但如果想要让每一个支派都得到满意的一份,土地显然是不够了。土地的地形也不太可能均分成七份。既然犹大支派得到这么大的一份,也许有人提出要他们与其他支派分享。接着抽签就轮到西缅支派。起初以色列人可能认为分给犹大的土地已经够大的了。但如果以色列人占领上帝应许给他们“从埃及河直到幼发拉底大河之地”(创15:18;申11:24)的所有土地,犹大支派就能保住他们的全部份额。然而以色列人疏忽和满足于现状。他们的边界就得按照他们的信心而定。如果我们凭着信心尝试为上帝做更大的事,我们就能从祂那里获得更多。这些事“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

 

  从西缅的签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如何引导土地的分配。由于西缅和利未对示剑人的屠杀(创34章),雅各在他的临终预言中说要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人中间(创49:7)。上面已经提到利未人没有自己的土地,只是散居在各支派的城镇中。西缅支派则要居住在犹大的境内。这个支派还得进一步分散。到了罗波安的时代南北分裂之际,虽然他们归属北方十个支派,但因其土地在犹大王国,故还是得不到他们的份。从此他们就分散在以色列人中。经文中很少提到西缅支派。他们中间没有出过士师,先知或其他重要人物。这一支派一定被犹大支派同化了。他们的特征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消失了(见创49:7)。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就是:别是巴(或名示巴)、摩拉大、

 

  他们所得为业之地。作者列举了分给西缅支派的十七座城,其中十三座主要在南地,另外四座在设非拉,但南地和设非拉的界线不是很清楚。作者没有为这个支派划出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没有分得足够多的领土,而只是在本属犹大的区域中获得了一些城镇和周围的地区。这些城镇中有许多是与犹大支派共同拥有的。所以有时属这个支派,有时属那个支派。

 

  别是巴(或名示巴)。代上4:28在列举西缅的城市时没有提示巴。亚伯拉罕的别是巴(“誓约的井”)就是这里的别是巴,在希伯仑西南约43.6公里处。后来到了以色列君主时代,别是巴城在西巴丘(Tell es-Seba )以东5公里,距希伯仑有39.7公里处。

 

  在2-6节的十三座城,和第7节的四座城中,只有别是巴的位置得到了确认。

 

哈萨书亚、巴拉、以森、

 

伊利多拉、比土力、何珥玛、

 

洗革拉、伯玛加博、哈萨苏撒

 

  洗革拉。可能是库威夫丘(Tell el-Khuweilfeh ),在迦萨东南,别是巴和底壁之间。这座城虽然给了西缅支派,但要么他们没有占领,要么后来失去了。因为大卫在逃避扫罗的时候,非利士王亚吉把这座城送给了大卫(撒上27:6)。

 

  伯玛加博,哈萨苏撒。哈萨苏撒可能就是萨拉苏森(Sbalat Abū Sûsein )。这两座城可能位于通往埃及的南北大道上。其名字暗示它们可能是喜克索斯或后来的所罗门存放战车和马匹的地方(王上10:26)。前者意为“车城”,后者意为“马村”。

 

伯利巴勿、沙鲁险,共十三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沙鲁险。在巴勒斯坦到埃及的主要通道上。就是现在的法拉丘(Tell el-Fâr`ah ),有喜克索斯人,埃及人和罗马人堡垒的重要遗迹,位于迦萨以南约24公里处。

 

又有亚因、利门、以帖、亚珊,共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并有这些城邑四围一切的村庄,直到巴拉比珥,就是南地的拉玛。这是西缅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西缅人的地业是从犹大人地业中得来的;因为犹大人的分过多,所以西缅人在他们的地业中得了地业。

 

  当时他们认为太多了。但如果他们凭着信心展望将来,就会觉得这并没有超过他们在上帝的祝福下所需要的。但以色列人这时开始忘记上帝对于他们的计划,安于现状了。上帝暂时允许了作出调整。但即使计划改变了,他们仍有权利去扩展领土,直到重新觉得需要得到这一切。当我们忘记上帝对我们的计划时,我们的眼光就会变得狭窄和自私。我们成就的少是因为我们尝试的少。我们尝试的少是因为我们太容易依靠自己的血肉之躯,而不依靠上帝大能的膀臂。

 

10 为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三阄。他们地业的境界是到撒立;

 

  第三签。这些支派被召上来,要么是按照上帝藉着雅各的所定的顺序,要么按抽签这样定的。虽然西布伦比以萨迦小,但按照雅各的祝福(创49章)和摩西的预言(申33章),他排在以萨迦前面。这种优先权也体现在土地的分配上。根据雅各的预言,希布伦必“住在海口”,“成为停船的海口”(创49:13)。约瑟弗斯说(《上古史》VI.I.22),他们的领土从基尼烈海延伸到迦密和地中海。但根据《约书亚记》的描述,他们的边界不大可能延伸到地中海。

 

  既然玛拿西支派与亚设支派接壤(见书17:10),西布伦的疆界就不太可能延伸到地中海。也许西布伦是经亚设地界,或从包括迦密山北部海湾地区在内的走廊而通往大海的。预言说西布伦的子孙将住在海边,可能是通过他们与亚设支派的协调来实现的。这样,西布伦支派就很容易来到港口,接触到富庶的市场。据说在他们的境内有一条古代的贸易通道,叫做“海洋大道”。

 

  到撒立。与七十士译本相同。但梵底冈抄本为“伊思戴克科拉”( Esedek Gola )。叙利亚译本为“亚实突”,但不可能是非利士的亚实突。有些手稿为撒都德(Shadud),意为“废墟”。在埃斯德赖隆平原北边、拿撒勒西南7.2公里处有一大片废墟,叫做撒都德废丘(Tell Shadûd)。

 

11 往西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又达到约念前的河;

 

  往西。或“向大海。”

 

  上到玛拉拉,达到大巴设。玛拉拉和大巴设的位置都没有确定。

 

12 又从撒立往东转向日出之地,到吉斯绿他泊的境界,又通到大比拉,上到雅非亚;

 

  吉斯绿他泊。直译是“他泊的两边”。据信是现在的伊克撒勒(Iksâl)。这是他泊西面一个多石的高地,是巴勒斯坦的一座名山。有人认为他泊就是后来主登山变像的地方。

 

  雅非亚。据认为是拿撒勒西南2.8公里处的雅法(Yâfā)。

 

13 从那里往东,接连到迦特希弗,至以特加汛,通到临门,临门延到尼亚;

 

  迦特希弗(Gath-hepher)。意为“希弗的酒榨”,约拿的家乡(王下14:25)。现为祖拉遗迹(Khirbet ez-Zurrâ`),据说附近有约拿的坟墓,位于拿撒勒以东4.4公里处,在通往提比哩亚的路上。

 

  临门延到尼亚。有人认为尼亚就是现在的鲁马纳(Rummâneh ),在拿撒勒以北,但这个位置似乎太靠西了。

 

14 又绕过尼亚的北边,转到哈拿顿,通到伊弗他伊勒谷。

 

  又绕过尼亚的北边。描写北部的边界是从尼亚开始的。

 

  伊弗他伊勒。就是现在的米利干河(Wadi el-Melek) ,靠近加利利的伯利恒。这是北部边界的终点。

 

15 还有加他、拿哈拉、伸仑、以大拉、伯利恒,共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加他。这里没有说清楚加他和所提到的其他城市是属于西布伦,或只是边界城市。加他可能是米吉多西南的夸提纳遗迹(Khirbet Qoteina) 。拿哈拉可能是靠近基训溪的纳尔丘(Tell en-Nahl )。伸仑是约书亚所杀国王之一的都城。这里的伯利恒不是犹大地的伯利恒,而是在拿撒勒西北11.2公里处,现名拜特拉姆(Beit Lahm )。

 

  十二座城。只提到五座城,还有七座没有提。如果把西布伦边界的城市都列出来,那是不止十二座的。有些边界城市并不属于西布伦支派。有一些根本不是城市的名字,所以实际的数字加起来还是十二座。从下一节可以看出,十二座城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提到了,但很难确定是哪一些。从书21:34,35可以看出,属于西布伦的城市并没有全部记下来。那里说加珥他和丁拿就给了利未支派。

 

16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西布伦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17 为以萨迦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四阄。

 

18 他们的境界是到耶斯列、基苏律、书念、

 

  耶斯列。 直译是“上帝播种”。这是耶斯列谷南端的一座城市。谷底呈三角形,长约24公里,朝着约旦河谷。北边是拿撒勒的山脉,包括他泊山;南边是撒玛利亚的山脉,包括基利波山。山顶有一个隘口,基训溪从这里穿过一直流到亚克湾。耶斯列城现名泽林(Zer`în),在基利波山的西北坡,俯视着下面的平原和约旦河渡口。

 

  基苏律。被认为是第12节的吉斯绿他泊。

 

  书念。就是现在的索伦(Sôlem),在南北走向的从拿撒勒到耶路撒冷的道路东边。位于耶斯列以北5.6公里处。这两座城在耶斯列谷西端的两边。

 

19 哈弗连、示按、亚拿哈拉

 

  作者没有描述以萨迦的全部边界,而只是记下一些主要的城市,其原因是以萨迦的边界十分明显,位于玛拿西和西布伦之间。这里所提到的大多数城市都无从知悉。

 

20 拉璧、基善、亚别、

 

21 利篾、隐干宁、隐哈大、伯帕薛

 

  隐干宁。直译是“花园之泉”。可能就是耶户追赶逃跑的亚哈谢时所前往的“园亭”(王下9:27)。也许就是现在的杰宁(Jenîn ),位于平原的低端,离基利波山坡约9.6公里,在米吉多经撒玛利亚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22 又达到他泊、沙哈洗玛、伯示麦,直通到约但河为止,共十六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又达到。根据所提到的地名,可能指北方的边界。

 

  他泊。该城可能得名于他泊山,据认为坐落在他泊山的高原上。可能就是现在的代泊里亚(Debûriyeh )村,在通往拿撒勒的山脉西部。

 

  沙哈洗玛。位置未能确定,但可能像伯示麦一样,在以萨迦朝约旦河的北部边界上,也许稍偏向东北。

 

  伯示麦。“太阳之殿”。不要与犹大的伯示麦(15:10节)和拿弗他利(19:38节)的伯示麦混淆。它就是现在的阿贝迪亚(el-`Abeidiyeh )。同名城市之多表明太阳崇拜的普遍。

 

  十六座城。包括他泊,否则就只有十五座了。所以他泊在这里是一坐城而不是一座山。这里的土地并不多,但却是全国最肥沃的。以萨迦支派十分强大。在西奈山点名时,他们的成年男性有54,400人(民1:28,29)。后来到了什亭的平原,他们增加到64,300人(民26:25),仅次于犹大和但支派。

 

23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以萨迦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24 为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五阄。

 

  这个支派得到了西布伦以西和以北地中海沿岸的肥沃土地。不知作者在描述亚设支派产业的时候,是列举边界的城市,还是只提到一些主要的城市。因为其中大部分城市都不为人知。边界可能从领土位于海岸的中心点开始,通往南界,再向东到西布伦,穿过东部的一系列的城镇和山谷到北边的西顿,再向南返回起点。

 

25 他们的境界是黑甲、哈利、比田、押煞

 

  黑甲。这座城后来给了利未支派(21:31节)。可能是现在的哈巴丘(Tell el-Harbaj)在阿卡(Acre)以南18.4里处。

 

  押煞。曾在书11:1节和12:20中提到过。位置不详。但可能在黑甲附近。

 

26 亚拉米勒、亚末、米沙勒;往西达到迦密,又到希曷立纳,

 

  亚拉米勒。这个名字可能保存在现代的米里克干河(Wadi el-Melek)中,从东北流入基训溪。

 

  迦密。地点已经确定,使我们能够确定亚设领土的南界。

 

  希曷立纳。有人说这是一座城,有人说是一个海岬,还有人说这是一条河(见书13:3)。现在流入迦密以南大海的泽卡河(Nahr ez-Zerka )比较符合所描写的特征,因为作者在列举地名时指出了方向(见17:10节)。这条河在多珥以南不远处流入大海。有人认为希曷立纳是这里的一座城。也有人认为这座城在迦密山上。

 

27 转向日出之地,到伯大衮,达到细步纶;往北到伊弗他伊勒谷,到伯以墨和尼业,也通到迦步勒的左边

 

  伯大衮。从边界希曷立纳往东到了伯大衮。伯大衮的位置不详。但这个名字说明了大衮崇拜的普遍性。大衮是非利士人的神,是古老的迦南神明。

 

  伊弗他伊勒。见第14节注释。

 

  迦步勒的左边。有些译者认为是“迦步勒的北边”。也有些认为是“北边的迦步勒”。这里的迦步勒城不要与王上9:11-13的迦步勒混淆。那是所罗门送给希兰的。如果本节是在描述东部的边界,那么迦步勒就成了亚设领土的东北角。边界从这里转向西顿了。约瑟弗斯说,在他的时代有一个靠海的乔波洛(Choboulo),是在托勒密(Ptolemaïs)附近(《战争史》 iii.c.4)。

 

28 又到义伯仑、利合、哈们、加拿,直到西顿大城;

 

  哈们。有人认为哈们是现在的乌姆阿瓦密德(Ummel-`Awāmîd) ,在亚革悉,也就是现在的锡伯(ez-Zîb )以北7英里处,位于阿卡以北8公里的海岸上。也有人认为哈们是离乌姆阿瓦密德3/4英里处的一个村庄。

 

  加拿。推罗东南的一座城,就是现在的卡那(Qânah)。

 

29 转到拉玛和坚固城推罗;又转到何萨,靠近亚革悉一带地方,直通到海;

 

  转到。即“边界转到”。

 

  拉玛。位置不详,但有人认为是现在的拉密(Rameh),位于推罗东南偏南40.3公里处。

 

  坚固城推罗。直译是“坚固岩石上的城邑”。但那座岩石上的名城要到二百年以后才建成,所以这里要么指大陆的推罗,要么指亚设境内的其它山寨。

 

  靠近亚革悉。直译是“亚悉革地区”。说明刚才所描述的边界在亚悉革地区的海边结束。亚悉革据认为是现在位于阿卡以北14公里处的锡伯(ez-Zîb)。

 

30 又有乌玛、亚弗、利合,共二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亚弗。见书13:4注释。一座位于北部边界的城市。

 

  二十二座城。不包括迦密山和伊弗他伊勒谷,一共提到二十四个地方。所以其中至少有两座边城不属于亚设。

 

31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亚设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32 为拿弗他利人,按着宗族,拈出第六阄。

 

  拿弗他利人。拿弗他利是拉结使女辟拉的小儿子,排在他的哥哥但前面,就象西布伦排在以萨迦前面一样。上帝评价人并不根据他的身份,而是根据他的品格。

 

33 他们的境界是从希利弗从撒拿音的橡树,从亚大米尼吉和雅比聂,直到拉共,通到约但河;

 

  希利弗。位置不详。但士4:11提到撒拿音的橡树靠近基低斯。基尼人希百的妻子雅亿在这里杀死了西西拉(士4:21)。“撒拿音”源于希伯来文动词sa`an,意为“流浪”,说明这是一个流浪者和牧民支搭帐篷的地方。希百也许就是这样的牧人。

 

  亚大米尼吉。KJV版为亚大米,尼吉。

 

  约旦河。关于边界的描述从原哈勒湖以北的上约旦河谷开始。东部的边界就是约旦河,包括哈勒湖和基尼烈海。接着叙述南部的边界。

 

34 又转向西到亚斯纳他泊,从那里通到户割,南边到西布伦,西边到亚设,又向日出之地,达到约但河那里的犹大

 

  亚斯纳他泊。直译是“他泊的耳朵”,被认定为他泊山附近的乌姆杰贝尔(Umm Jebeil) 。西布伦和亚设在他泊山外构成了拿弗他利南部和西部的边界。

 

  约旦河那里的犹大。犹大支派的领土不与拿弗他利靠近。那么拿弗他利怎么会和约旦河东的犹大接壤吗?有人解释说在约旦河东基尼烈海附近有一些支搭着帐篷的村庄叫做哈倭特睚珥(士10:3-5)。睚珥是迦勒的父亲希斯仑的孙子,是从一个玛拿西支派的继母而出的,但他的爷爷是犹大族(见代上2:21-23)。根据摩西的律法,以色列人的产业随父系继承,所以睚珥的土地属玛拿西支派,而属犹大指派。所以说与哈倭特睚珥相邻的拿弗他利“向日出之地,达到约旦河那里的犹大”。

 

  还有一种解释可能更加合理:以萨迦的领土沿约旦河西岸延伸到便雅悯和犹大。于是以萨迦拥有了约旦河西,就象迦得拥有约旦河东(书13:27)。

 

35 坚固的城就是:西丁、侧耳、哈末、拉甲、基尼烈、

 

  坚固的城。35-39节列出16座城,其中侧耳,亚大玛,以得来与和琏的位置无法确定。

 

  西丁。意为“旁边”。 就是《塔木德》所提到的基法哈特亚,意为“赫人的村庄”,现名哈丁(Hattîn) ,位于太巴列(Tiderias)西北6.6公里处。

 

  哈末。意为“温暖”。据认为是太巴列稍南的的一个村庄,里面有温泉,可能是现在的哈曼塔巴里亚(Hammâm Tabarîyeh)。

 

  拉甲。可能源于动词“击打”。有人认为是在后来的太巴列以北的2.4公里处。其地名是符合的,所以至少是在它附近。

 

  基尼烈。意为“里拉琴”。是基尼烈海(加利利海)西北岸边的一座坚固城。琴状的革尼撒勒或加利利湖因此而得名。

 

36 亚大玛、拉玛、夏琐、

 

  夏琐。见书11:1注释。

 

37 基低斯、以得来、隐夏琐、

 

  基低斯。通常叫做基低斯-拿弗他利,以别于其它的基低斯。位于原哈勒湖西北7公里处,是巴拉的家乡(士4:6,9),也是他和底波拉召集部队与西西拉作战的地方。

 

38 以利稳、密大伊勒、和琏、伯亚纳、伯示麦,共十九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密大伊勒。意为“上帝的塔”,位于哈勒湖区的西部,可能是靠近基低斯的梅大伊(Khirbet Mejdel)遗迹。

 

  伯示麦。意为“太阳的殿”。许多城镇都以此为名,说明早期迦南居民普遍的太阳崇拜。这座城坐落在拿弗他利北部。

 

39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拿弗他利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40 为但支派,按着宗族,拈出第七阄。

 

  在出埃及时的历次人口普查中,但支派是仅次于犹大的人口最多的支派(见民第1和第26章)。尽管但支派的地位很重要,在出埃及的过程中担任后卫,却是最后分得土地的。他抽签所得的土地在迦南南部,其东面是犹大支派,西面是迦南人,北面是以法莲支派,南面是西缅支派。

 

  作者没有描述但支派的边界,只是提到了它的城镇。其中有一些原来是分给犹大支派的,但犹大的份额太大,就分一些给但支派和西缅支派。

 

41 他们地业的境界是琐拉、以实陶、伊珥示麦、

 

  琐拉。可能在耶路撒冷以西23.6公里的撒拉干河(Wadi es-Sarar)。是参孙的父亲玛挪亚的故乡(士13:2,25)。参孙出生在这里,后来埋葬在琐拉和以实陶中间(士16:31)。琐拉,以实陶,也许还有伊珥示麦起初都分给了犹大支派(书15:10,33)。伊珥示麦可能就是伯示麦,因为前者意为“太阳城”,后者意为“太阳的殿”。

 

42 沙拉宾、亚雅仑、伊提拉、

 

  沙拉宾。在士1:35中称为沙宾。可能是现在的塞比特(Selbît ),位于巴勒斯坦中部,耶路撒冷和利达之间。此地原属亚摩利人。他们不许但支派的人占领。后来希伯来人攻占了它(王上4:9)。

 

  亚雅仑。可能谓语亚雅仑谷。亚摩利人曾拒绝交出。这个山谷从耶路撒冷延伸到地中海,穿过设非拉丘陵直到利达。

 

43 以伦、亭拿他、以革伦

 

  亭拿他。原先是分给犹大的(书15:57)。显然就是士15:1-5中参孙娶妻的亭拿。这座城市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是受非利士人控制的。不知但支派的人有没有实际控制它。该城最有可能是现在的巴塔什丘(Tell el-Batashi),位于伯示麦西北偏西7.2公里处,与犹大接壤。

 

  以革伦。这是非利士人五座重要城市中最北边的一个,位于从地中海到犹大山地的中途(见书13:3)。据认为离阿科(`Akir) 只有数里之遥,还保留着古老的名字。

 

44 伊利提基、基比顿、巴拉、

 

  基比顿。意为“丘”,或“高地”。就是现在的梅拉丘(Tell el-Melât ),在约帕(雅法)以东11.5公里处。但支派的人要么没有占领该城,要么被非利士人夺走了(王上15:27;16:15)。这是一座利未人的城镇(书21:23)。

 

45 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临门、

 

  迦特临门。一座利未人的城镇(书21:24;代上6:69),可能就是约帕东北7公里的雅利什丘(Tell-ej-Jerîsheh)。

 

46 美耶昆、拉昆,并约帕对面的地界。

 

  约帕。意为“美丽”。现名雅法(Jaffa),与现代的以色列港口特拉维夫相邻。本节没有说迦弗属于但支派,只是说地界在约帕对面,并没有包括约帕。

 

47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们先祖但的名将利善改名为但。

 

  但人的地界越过原得的地界。因为他们强大的邻居亚摩利人把他们逼进山区,不让他们住在平原(士1:34)。他们只好去寻找没有这种劲敌的土地。所以但支派不肯占领上帝分给他们的土地。如果他们愿意与上帝的计划合作,祂本来会赐给他们完全的胜利。但他们自己去选择疆域。据说就是因为这种态度,《启示录》第7章没有把但支派列在其中。

 

  利善。黎巴嫩山脚约旦河源头附近的一座城市,在《士师记》中叫做拉亿。那是它被但人攻占以前的名字。但支派派出去侦察北方土地的五个探子发现了这座城,就回报说,那地甚好,安全又平静,离西顿也远,与别城没有来往。但支派马上就派出六百名勇士夺取了该城,并把它改名为但(见士第18章)。

 

  因为攻取利善发生在约书亚死后,有人据此认为《约书亚书》不是约书亚写的,而是晚得多的时候写的。但显然这一小段攻取利善的记载,是后人在上帝的引导下补充的,以完成但支派领土的记录。

 

48 这些城并属城的村庄就是但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49 以色列人按着境界分完了地业,就在他们中间将地给嫩的儿子约书亚为业,

 

  约书亚是最后分得土地的。从这个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领袖人格的高尚。他没有利用职务的便利以权谋私。他抵制了领袖们经常遭遇的试探,即牺牲弱势群体来中饱私囊。约书亚虽然在百姓中德高望重,却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后。他把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的私利之上。约书亚为一切担任国家或教会公职的人树立了榜样。圣经还提到约书亚未经百姓的同意,绝不将土地占为己有。圣经说以色列人把地给了约书亚。他们爱戴自己的领袖。怪不得在约书亚和与他同工的长老有生之年,以色列人都专心侍奉耶和华(书24:31;士2:7)。这种无私的服务会引发爱心,反过来会激励人顺从。没有学会无私服务的人无权担任领导职位。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3)的基督,乃是无私服务的伟大榜样。

 

50 是照耶和华的吩咐,将约书亚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莲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给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

 

  亭拿西拉。直译是“剩下的部分”。约书亚没有挑选最好的土地,只在自己的支派中会幕的所在地示罗附近选了一个地方。

 

51 这就是祭司以利亚撒和嫩的儿子约书亚,并以色列各支派的族长,在示罗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拈阄所分的地业。这样,他们把地分完了。

 

  分配土地的工作是在上帝面前,受祂的指导公开进行的。这样,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这不是出于人的独断专行。这种认识有助于消除一切牢骚。虽然如此,还是出现一些不满情绪(书17:14-18)。这个教训也是给我们的。生活中的一切重要问题都要带到“会幕门口”,以承认上帝在人生凡事上的权威。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