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全年读经|2025年逐章顺序通读
3月14日 士18-20章

士师记18章

18:1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    

18:2    但人从琐拉和以实陶打发本族中的五个勇士,去仔细窥探那地。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窥探那地。”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进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里住宿。

18:3    他们临近米迦的住宅,听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来,就进去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做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    

18:4    他回答说:“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请我作祭司。”

18:5    他们对他说:“请你求问 神,使我们知道所行的道路,通达不通达。”    

18:6    祭司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们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华面前的。”    

18:7    五人就走了,来到拉亿,见那里的民安居无虑,如同西顿人安居一样。在那地没有人掌权扰乱他们,他们离西顿人也远,与别人没有来往。    

18:8    五人回到琐拉和以实陶,见他们的弟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有什么话?”    

18:9    他们回答说:“起来,我们上去攻击他们吧!我们已经窥探那地,见那地甚好。你们为何静坐不动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为业,不可迟延。    

18:10    你们到了那里,必看见安居无虑的民,地也宽阔。 神已将那地交在你们手中,那地百物俱全,一无所缺。”    

18:11    于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带兵器,从琐拉和以实陶前往。    

18:12    上到犹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后边安营。因此,那地方名叫玛哈尼但,直到今日。    

18:13    他们从那里往以法莲山地去,来到米迦的住宅。    

18:14    从前窥探拉亿地的五个人对他们的弟兄说:“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与铸成的像,你们知道吗?现在你们要想一想当怎样行。”    

18:15    五人就进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内问他好。    

18:16    那六百但人各带兵器,站在门口。    

18:17    窥探地的五个人走进去,将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都拿了去。祭司和带兵器的六百人,一同站在门口。    

18:18    那五个人进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祭司就问他们说:“你们做什么呢?”    

18:19    他们回答说:“不要作声,用手捂口,跟我们去吧!我们必以你为父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    

18:20    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进入他们中间。    

18:21    他们就转身离开那里,妻子、儿女、牲畜、财物,都在前头。    

18:22    离米迦的住宅已远,米迦的近邻都聚集来,追赶但人。    

18:23    呼叫但人。但人回头问米迦说:“你聚集这许多人来做什么呢?”    

18:24    米迦说:“你们将我所做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所剩的吗?怎么还问我说‘做什么’呢?”    

18:25    但人对米迦说:“你不要使我们听见你的声音,恐怕有性暴的人攻击你,以致你和你的全家尽都丧命。”    

18:26    但人还是走他们的路。米迦见他们的势力比自己强盛,就转身回家去了。    

18:27    但人将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带到拉亿,见安居无虑的民,就用刀杀了那民,又放火烧了那城,    

18:28    并无人搭救,因为离西顿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城在平原,那平原靠近伯利合。但人又在那里修城居住,    

18:29    照着他们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给那城起名叫但;原先那城名叫拉亿。    

18:30    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      

18:31    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士师记19章

19:1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住以法莲山地那边的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

19:2    妾行淫离开丈夫,回犹大伯利恒,到了父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19:3    她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去见她,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就引丈夫进入父家。她父见了那人,便欢欢喜喜地迎接。    

19:4    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将那人留下住了三天。于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    

19:5    到第四天,利未人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对女婿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然后可以行路。”

19:6    于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亲对那人说:“请你再住一夜,畅快你的心。”    

19:7    那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强留他,他又住了一宿。    

19:8    到第五天,他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等到日头偏西再走。”于是二人一同吃饭。    

19:9    那人同他的妾和仆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对他说:“看哪,日头偏西了,请你再住一夜,天快晚了,可以在这里住宿,畅快你的心。明天早早起行回家去。”    

19:10    那人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那两匹驴,带着妾起身走了,来到耶布斯的对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    

19:11    临近耶布斯的时候,日头快要落了。仆人对主人说:“我们不如进这耶布斯人的城里住宿。”    

19:12    主人回答说:“我们不可进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不如过到基比亚去。”    

19:13    又对仆人说:“我们可以到一个地方,或住在基比亚,或住在拉玛。”    

19:14    他们就往前走。将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日头已经落了。    

19:15    他们进入基比亚,要在那里住宿,就坐在城里的街上,因为无人接他们进家住宿。    

19:16    晚上,有一个老年人,从田间做工回来,他原是以法莲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亚,那地方的人却是便雅悯人。    

19:17    老年人举目看见客人坐在城里的街上,就问他说:“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19:18    他回答说:“我们从犹大伯利恒来,要往以法莲山地那边去。我原是那里的人,到过犹大伯利恒,现在我往耶和华的殿去,在这里无人接我进他的家。

19:19    其实,我有粮草可以喂驴,我与我的妾并我的仆人,有饼有酒,并不缺少什么。”    

19:20    老年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给你,只是不可在街上过夜。”    

19:21    于是领他们到家里,喂上驴,他们就洗脚吃喝。    

19:22    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房主老人说:“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    

19:23    那房主出来对他们说:“弟兄们哪,不要这样作恶。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行这丑事。

19:24    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并有这人的妾,我将她们领出来任凭你们玷辱她们,只是向这人不可行这样的丑事。”    

19:25    那些人却不听从他的话。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    

19:26    天快亮的时候,妇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门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    

19:27    早晨,她的主人起来开了房门,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妇人仆倒在房门前,两手搭在门槛上,    

19:28    就对妇人说:“起来,我们走吧!”妇人却不回答。那人便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本处去了。    

19:29    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    

19:30    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士师记20章

20:1    于是,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众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

20:2    以色列民的首领,就是各支派的军长,都站在 神百姓的会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    

20:3    以色列人上到米斯巴,便雅悯人都听见了。以色列人说:“请你将这件恶事的情由对我们说明。”    

20:4    那利未人,就是被害之妇人的丈夫回答说:“我和我的妾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住宿。    

20:5    基比亚人夜间起来,围了我住的房子,想要杀我,又将我的妾强奸致死。    

20:6    我就把我妾的尸身切成块子,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得为业的全地,因为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行了凶淫丑恶的事。    

20:7    你们以色列人都当筹划商议。”    

20:8    众民都起来如同一人,说:“我们连一人都不回自己帐棚、自己房屋去。    

20:9    我们向基比亚人必这样行,照所掣的签去攻击他们。    

20:10    我们要在以色列各支派中,一百人挑取十人,一千人挑取百人,一万人挑取千人,为民运粮,等大众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就照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所行的丑事征伐他们。”    

20:11    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连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    

20:12    以色列众支派打发人去,问便雅悯支派的各家说:“你们中间怎么做了这样的恶事呢?    

20:13    现在你们要将基比亚的那些匪徒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们,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便雅悯人却不肯听从他们弟兄以色列人的话。    

20:14    便雅悯人从他们的各城里出来,聚集到了基比亚,要与以色列人打仗。    

20:15    那时便雅悯人从各城里点出拿刀的,共有二万六千。另外还有基比亚人点出七百精兵。    

20:16    在众军之中有拣选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    

20:17    便雅悯人之外,点出以色列人拿刀的,共有四十万,都是战士。    

20:18    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 神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    

20:19    以色列人早晨起来,对着基比亚安营。    

20:20    以色列人出来,要与便雅悯人打仗,就在基比亚前摆阵。    

20:21    便雅悯人就从基比亚出来,当日杀死以色列人二万二千。    

20:22    以色列人彼此奋勇,仍在头一日摆阵的地方又摆阵。    

20:23    未摆阵之先,以色列人上去,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直到晚上,求问耶和华说:“我们再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可以不可以?”耶和华说:“可以上去攻击他们。”    

20:24    第二日,以色列人就上前攻击便雅悯人。    

20:25    便雅悯人也在这日从基比亚出来,与以色列人接战,又杀死他们一万八千,都是拿刀的。    

20:26    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    

20:27,28    那时 神的约柜在那里。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以色列人问耶和华说:“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罢兵呢?”耶和华说:“你们当上去,因为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    

20:29    以色列人在基比亚的四围设下伏兵。    

20:30    第三日,以色列人又上去攻击便雅悯人,在基比亚前摆阵,与前两次一样。    

20:31    便雅悯人也出来迎敌,就被引诱离城。在田间两条路上,一通伯特利,一通基比亚,像前两次,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     

20:32    便雅悯人说:“他们仍旧败在我们面前。”但以色列人说:“我们不如逃跑引诱他们离开城到路上来。”

20:33    以色列众人都起来,在巴力他玛摆阵,以色列的伏兵从马利迦巴埋伏的地方冲上前去。    

20:34    有以色列人中的一万精兵,来到基比亚前接战,势派甚是凶猛,便雅悯人却不知道灾祸临近了。

20:35    耶和华使以色列人杀败便雅悯人。那日,以色列人杀死便雅悯人二万五千一百,都是拿刀的。    

20:36    于是便雅悯人知道自己败了。先是以色列人,因为靠着在基比亚前所设的伏兵,就在便雅悯人面前诈败。    

20:37    伏兵急忙闯进基比亚,用刀杀死全城的人。    

20:38    以色列人预先同伏兵约定在城内放火,以烟气上腾为号。    

20:39    以色列人临退阵的时候,便雅悯人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就说:“他们仍像前次被我们杀败了。”    

20:40    当烟气如柱从城中上腾的时候,便雅悯人回头观看,见全城的烟气冲天。    

20:41    以色列人又转身回来,便雅悯人就甚惊惶,因为看见灾祸临到自己了。    

20:42    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转身往旷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后面追杀。那从各城里出来的,也都夹攻杀灭他们。    

20:43    以色列人围绕便雅悯人,追赶他们,在他们歇脚之处,对着日出之地的基比亚践踏他们。    

20:44    便雅悯人死了的有一万八千,都是勇士。    

20:45    其余的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往临门磐去。以色列人在道路上杀了他们五千人,如拾取遗穗一样,追到基顿又杀了他们二千人。    

20:46    那日便雅悯死了的,共有二万五千人,都是拿刀的勇士。    

20:47    只剩下六百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到了临门磐,就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20:48    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 

士师记18章

提要:1 但人打发五个勇士寻找地业. 3 他们在米迦的家询问约拿单,并被他激励. 7 但人寻到拉亿,并带回好消息. 11 六百人派去袭击那里. 14 但人在途中带走米迦的祭司及抢夺了他的圣物. 27 但人赢得拉亿,把它叫做但. 30 但人设立偶像崇拜,约拿单在那里作祭司.  

米迦和但支派    

士18:1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
【本会注释】
  以色列中没有王。作者可能希望说明后面但人的不法行为发生在不守律法和秩序的君王统治的时期。
  到那日子。但人分配的地在海与山地间的低地,可是但人不能从当地居民那里夺得此地。他们被迦南人逼退到山地(士1:34)。    

士18:2    但人从琐拉和以实陶打发本族中的五个勇士,去仔细窥探那地,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窥探那地。”他们来到以法莲山地,进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里住宿。
【本会注释】
  本族中。即他们的宗族或支派中。
  从琐拉。见士13:2,25。
  窥探。他们看到没有希望攻克所分派的地;因此就打发本族的一些人出去寻找一个较容易定居的地方,他们就到犹大的地业中与上帝最初计划赐给的地业相反的地方寻找。信靠上帝会使他们得着能力把当地的居民赶出去,向北迁移是公然承认他们不愿遵从上帝的计划。
  住宿。夜晚到达那里,就住宿在那里了。    

士18:3    他们临近米迦的住宅,听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来,就进去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做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
【本会注释】
  听出……口音来。意思可能是他们来米迦家之前就熟悉这个利未人,所以能辨认他的声音,或者是他们通过这个人讲话,在米迦的神堂中侍奉的言谈举止,认出他是一个利未人,如果这个利未人就是摩西的孙子(见30节),那他肯定是妇孺皆知的人。    

士18:4    他回答说:“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请我作祭司。”    

士18:5    他们对他说:“请你求问上帝,使我们知道所行的道路通达不通达。”
【本会注释】
  求问。但人的探子了解到利未人拒绝求问神灵、以弗得和神像,就请他求问耶和华,他们所行的探险路程是否顺利通达。    

士18:6    祭司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平平安安的去,你们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华面前的。”
【本会注释】
  在耶和华面前的。即你们的行程是蒙上帝看顾和保守的。这里“耶和华”一词是用“亚卫”,这个利未人是严守摩西律法要求的敬拜形式,敬拜真神上帝的。    

士18:7    五人就走了,来到拉亿,见那里的民安居无虑,如同西顿人安居一样。在那地没有人掌权扰乱他们;他们离西顿人也远,与别人没有来往。
【本会注释】
  拉亿。在约书亚记19:47 中叫作利善,但人夺取该城后,将它的名改成“但”(士18:29)。旧约中经常以此名提及该地,如“从但到别是巴”的表述,它是以色列最北端的定居地(士20:1;撒上3:20;撒下3:10等)。它在黑门山脚附近临近约旦河的源头,位于泰尔东偏南26.7英里(42.7公里)和大马士革西南42英里(67.2公里)的地方。
  安居无虑。拉亿居民远离扰乱他们的外族人,他们既没有修建城墙,也没有设置卫兵护卫他们的城。
  如同西顿人安居一样。西顿人不好战,而善于经商。
  离……远。实际距离不是很远,但有一座山脉隔在他们中间。
  没有来往。他们满足于与世隔绝的独立生活。    

士18:8    五人回到琐拉和以实陶,见他们的弟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有什么话?”    

士18:9    他们回答说:“起来,我们上去攻击他们吧!我们已经窥探那地,见那地甚好。你们为何静坐不动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为业,不可迟延。
【本会注释】
  甚好。比较民14:7;书2:23,24。探子们对迁移到拉亿的意见一致,并催促立即行动。    

士18:10    你们到了那里,必看见安居无虑的民,地也宽阔。上帝已将那地交在你们手中;那地百物俱全,一无所缺。”    

士18:11    于是但族中的六百人,各带兵器,从琐拉和以实陶前往,
【本会注释】
  六百人。并非整个族群未都迁移,而只是那些有胆量而没有相应的土地的人,因为六百人带着他们的家眷一起迁移(21节),所以整个迁移队伍可能人数有一千五百到两千人。    

士18:12    上到犹大的基列耶琳,在基列耶琳后边安营。因此那地方名叫玛哈尼但,直到今日。
【本会注释】
  基列·耶琳。意思是“森林之城”。从尤西比乌时期(四世纪)这个地方就被确认为是特奥阿扎尔,即现在的喀亚特附近,大约距耶路撒冷至迦法8英里(12.8公里)的道路上。基列·耶琳最初是基便人的城邑之一(书9:17),撒母耳时期主要是来自犹大支派的人居住在此地。
  玛哈尼·但。即“但的营”(见士13:25)。    

士18:13    他们从那里往以法莲山地去,来到米迦的住宅。
【本会注释】
  米迦的住宅。米迦住宅和神堂周围形成的居住区,这个村就是被大家熟知的贝斯-米迦。但人迁移安营在临近的往北的道路上。    

士18:14    从前窥探拉亿地的五个人对他们的弟兄说:“这宅子里有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与铸成的像,你们知道吗?现在你们要想一想当怎样行。”
【本会注释】
  这宅子里。这句话就是指“这个村子”。
  想一想。即想一想如何才能使以弗得,神像和雕刻的像归但人所有。从接下来发生的事显示了他们所作的决定,一队人与那个利未人交谈,同时其他人急忙进入神堂,把这些圣物拿走。    

士18:15    五人就进入米迦的住宅,到了那少年利未人的房内问他好。
【本会注释】
  问他好。相似的句子结构出现在撒下11:7 中大卫问争战的事怎样。    

士18:16    那六百但人各带兵器,站在门口。
【本会注释】
  门口。显然,有护卫的墙环绕这个小村庄,至少在米迦的住宅和神堂有围绕的墙。多数但人都在门口与利未人谈话(见17节)。    

士18:17    窥探地的五个人走进去,将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都拿了去。祭司和带兵器的六百人,一同站在门口。
【本会注释】
  五个人。同时,窥探地的五个人已进入屋内,不知不觉地从米迦神堂里把所有宗教圣物一卷而空。    

士18:18    那五个人进入米迦的住宅,拿出雕刻的像、以弗得、家中的神像,并铸成的像,祭司就问他们说:“你们做什么呢?”
【本会注释】
  你们做什么呢?。当五个人拿着礼拜物回到门口时,祭司惊奇的大叫道“你们做什么呢?”    

士18:19    他们回答说:“不要作声,用手捂口,跟我们去吧!我们必以你为父、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
【本会注释】
  用手捂口。用手指捂住嘴唇是最常见的习惯动作(见伯21:5;29:9;箴30:32)。    

士18:20    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进入他们中间。
【本会注释】
  喜悦。祭司的不忠是值得注意的,他首先背叛了摩西律法规定的纯正的敬拜,为了生计在米迦的偶像面前供职侍奉,现在他又背弃待他如子的恩人(士17:11),并满怀喜悦地与偷拿别人财物的人为伍。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段故事中没有一个人的品格是值得我们效学的,米迦自己是个小偷,这个利未人也是唯利是图,但人都是不守法的海盗。
  他们中间。显然是为了隐藏自己,并得到保护。    

士18:21    他们就转身离开那里,妻子、儿女、牲畜、财物都在前头。
【本会注释】
  儿女。这是一次井然有序的迁移,妇女儿童偕同一起。
  财物。即行李,家庭用品等。
  在前头。妇女和儿童在武装人员前面行走,因为很明显但人料想到他们要被追赶。    

士18:22    离米迦的住宅已远,米迦的近邻都聚集来,追赶但人,
【本会注释】
  米迦的近邻。神像的失窃被看作全村人的损失,而不仅仅是米迦的损失。
  聚集。原文字义是“召出来”即召集武装起来。    

士18:23    呼叫但人。但人回头问米迦说:“你聚集这许多人来做什么呢?”
【本会注释】
  回头。可能回头时甚至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士18:24    米迦说:“你们将我所做的神像和祭司都带了去,我还有所剩的吗?怎么还问我说‘做什么’呢?”
【本会注释】
  我所做的神像。尽管米迦宣称是一个敬拜耶和华的人(见士17:2,3),但他心中却存有外邦神灵的观念。这种表述令人吃惊的出自一个以色列人的口。
  怎么还问我。米迦对他们的反问以及试图脱开干系感到愤怒,显然但人的力量大大强于米迦的力量,所以就对米迦不屑一顾(见26节)。    

士18:25    但人对米迦说:“你不要使我们听见你的声音,恐怕有性暴的人攻击你,以致你和你的全家尽都丧命。”
【本会注释】
  性暴的人。即性情暴烈,脾气暴躁的人。但人其实是说:“不要抱怨我们,免得激怒我们当中脾气暴躁的人来攻击你”。见撒下17:8 大卫和跟随他的勇士的脾气,比作如同田野丢崽子的母熊。    

士18:26    但人还是走他们的路。米迦见他们的势力比自己强盛,就转身回家去了。    

士18:27    但人将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带到拉亿,见安居无虑的民,就用刀杀了那民,又放火烧了那城,
【本会注释】
  安居无虑。探子的报告是准确无误的。无情的但人使毫无防备的拉亿百姓惊恐不已。拉亿城被夺去并化为一片焦土。    

士18:28    并无人搭救;因为离西顿远,他们又与别人没有来往。城在平原,那平原靠近伯利合。但人又在那里修城居住,
【本会注释】
  离西顿远。遭遇不幸的领地离西顿很远,西顿可能是拉亿的宗主城市,由于拉亿居民没有与任何亚兰邻国的支派或城邑结盟,就没有友邦的军队来援救他们。
  平原。该平原是约旦河从源头流向黎巴嫩山脚的低处往北流入胡勒湖的冲击平原。
  伯·利合。意思是“街道的房屋”根据撒下10:6,8是讲亚兰语人的一个小国。
  修城。但人在这化作焦土的拉亿废墟上修建了一座新城,古时的习惯是城市建在水源旁,修在最高处便于防守,因此,就选择在同一地址上建新城。    

士18:29    照着他们始祖以色列之子但的名字,给那城起名叫但;原先那城名叫拉亿。
【本会注释】
  但。但人给拉亿城重新命名叫做但,“但”是拉结的使女辟拉给雅各生的儿子。但在北方的地记载在底波拉的歌中(士5:17)这清楚地表明,十七、十八章描写的迁移发生在士师时代的早期。迁移可能出现在随从约书亚的长老时期,俄陀聂作士师以前。士师记的作者在描述中总是将移民迁移与偶像崇拜联系起来,以此作为那个时代背信弃义和违背律法的例证,这最终招致外敌不断的入侵和压迫。    

士18:30    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
【本会注释】
  约拿单。这是作者首次讲出这个利未人的名字,他先为米迦供职后又为但支派供职。
  摩西。七十士译本原稿和武加大译本此处是“摩西”,而其他一些译本为“玛拿西”。革顺的确是摩西的儿子,而不是玛拿西的儿子(出2:22;18:3)。在希伯来原文中(不计算元音数),摩西和玛拿西这两个单词之间的唯一区别是,摩西一词没有字母n ,这是一个有趣的观察,在希伯来文原稿中,圣经是由马所拉学者所编辑,字母n被插入这个名字中“悬浮”在字行上面的,这就非常明显的表明是后来添加的。希伯来文圣经也有其他“悬浮”字母的例子(诗80:14;伯38:13,15)。古代希伯来人的拉比和学士,以及现代的学者,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都声称这个字母是被拉比和文士插入摩西这个名字中而变成了玛拿西的,目的是为了掩盖他的孙子是背道的祭司这个事实,从而避免伤害摩西的声誉。犹太法典塔木德说,约拿单是摩西的孙子,但因为他行了后来犹大王玛拿西所行的事,经文就把他划归到玛拿西的家庭。顺便提及,如果约拿单是摩西的孙子,第十八章记叙的事件就证实这个事实,这个在米迦家里侍奉的利未人与摩西相隔仅一代人。
  遭掳掠。这里可能是指北部支派遭遇的一次来自外来势力的抢掠,如临近叙利亚的亚兰国的掳掠。这次事件没有被记录下来,这次北部支派遭掳掠不太可能是指亚述在泰格拉斯皮勒斯尔时期的掳掠,因为后面的一节描述同一时期时说,这个时期“上帝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见撒上1:24)。    

士18:31    上帝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士师记19章

提要:1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伯利恒的女子为妾. 16有个老年人在基比亚款待他. 22基比亚人凌辱他的妾致死. 29他将她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传送到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    

利未人和他的妾    

士19:1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住以法莲山地那边的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
【本会注释】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第十九到二十一章记载的故事,描述了便雅悯支派早期的历史事件(见士20:28)。
  作者又再次为这枉法的时期和支派间的冲突谱写序言,并说明这些事情的发生是极为可能的,因为在以色列中没有王来维护律法和秩序。安宁的生活存在于乡村,因那里注重律法、且不用强力的而是靠自觉来遵守。
  妾。她是一个较下等的妻子,甚至没有二等妻子的正式名分,但这种关系也不属私下偷情的风流韵事,表面上还是一种经常持续的关系,故事讲述的事实是,虽然她对他不忠,应该受到谴责,但丈夫后来还是寻求与她和好。
  犹大、伯利恒。前面故事中的利未人也与伯利恒有关系(见士17:7)。    

士19:2    妾行淫离开丈夫,回犹大伯利恒,到了父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本会注释】
  行淫。一些出自七十士译本和拉丁文原稿的翻译是“发怒与他”。希伯来圣经的意译本也支持这种翻译。这种理解更适合经文内容,因为当这个利未人追求她时,并未责骂她,而是语气温柔地安抚她,用好话相劝。然而,这些说法似乎还不足以提供不遵照希伯来原文的理由。    

士19:3    她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去见她,用好话劝她回来。女子就引丈夫进入父家。她父见了那人,便欢欢喜喜地迎接。
【本会注释】
  用好话劝她。字面意思就是“用心对她讲话”。
  女子就引丈夫进入。他的接近显然是成功的,因为她把丈夫引进了父家。
  便欢欢喜喜地迎接。岳父的盛情接待说明,他们的分离可能被看作是有辱门风的事情。岳父公开表示歉意,并对他们的和好显示出喜悦之情,这一点通过留利未人在家住三天可以看出来。    

士19:4    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将那人留下住了三天。于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
【本会注释】
  将那人留下。女孩的父亲迫切要求利未人多留住几天,岳父过于的盛情是有用意的,无疑想要给利未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他显然希望这对夫妇不要再争吵,所以就尽力撮合他们的关系。    

士19:5    到第四天,利未人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对女婿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然后可以行路。”
【本会注释】
  加添心力。有些译文是“安慰你的心”,“安慰”的意思是“支持”与“心”联系起来就是“用食物是使你[身体]重新振作起来”。故此“加添心力”的翻译更为准确。
  吃点饭。这是表斯文的礼貌用语,很可能已预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    

士19:6    于是二人坐下一同吃喝。女子的父亲对那人说:“请你再住一夜,畅快你的心。”    

士19:7    那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强留他,他又住了一宿。    

士19:8    到第五天,他清早起来要走,女子的父亲说:“请你吃点饭,加添心力,等到日头偏西再走。”于是二人一同吃饭。
【本会注释】
  等到。岳父又劝他们推迟动身,等到吃了晚饭日头偏西再走。显然这是一顿丰盛的晚宴,他岳父却慢条斯理的预备,其间他们开怀畅饮,悠闲地畅谈。    

士19:9    那人同他的妾和仆人起来要走,他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对他说:“看哪,日头偏西了,请你再住一夜;天快晚了,可以在这里住宿,畅快你的心。明天早早起行回家去。”    

士19:10    那人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那两匹驴,带着妾起身走了,来到耶布斯的对面(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
【本会注释】
  不愿再住。利未人或许意识到,若再等一天也会像前两天那样很难离开,就拒绝继续留宿的要求,在很晚不宜出行的时候动身启程回家。结局表明,这次出行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三天之后,即或利未人急切地渴望上路,但岳父仍竭力要他继续逗留,这是东方人普遍的一种礼节。与盛情的款待相反,若主人催促想留下的客人离开就会引起客人的不快。士师记的作者将岳父的热情款待与利未人不久在基比亚经历的冷漠进行对比。对利未人来说,他的经历是软弱和犹豫不决,首先是不必要的延迟,然后又过于匆忙仓促。
  耶布斯。是耶路撒冷的古名,这时是耶布斯人的一座城(见代上11:4,5;见士1:21注释)在书18:16,28中该城被称为耶布斯。耶路撒冷这个名字本身也是古名,出现在约公元前1400年迦南首领所写的信函中(亚玛纳碑文),其原文是公元前19世纪和18世纪的埃及文。    

士19:11    临近耶布斯的时候,日头快要落了,仆人对主人说:“我们不如进这耶布斯人的城里住宿。”
【本会注释】
  日头快要落了。从伯利恒到耶路撒冷的距离大约五英里,需要约两个小时的行程。    

士19:12    主人回答说:“我们不可进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不如过到基比亚去”;
【本会注释】
  外邦城。按照这句叙述,耶路撒冷仍然被耶布斯人控制,利未人担心在耶路撒冷受到冒犯并遭致抢劫,所以即使夜幕降临也催促继续赶路,希望去要花一整夜才能到达的以色列人的住地。那些日子,在空旷的乡村黄昏时被捉住是极其危险的。这个事件说明,在以色列人和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之间存在积怨。
  基比亚。该城是利未人想到达的目的地,离耶路撒冷较远,向北约5.6公里的路。这个基比亚后来是扫罗的出生地,并且他在那里建起了他王国的政治首都。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特奥弗。    

士19:13    又对仆人说:“我们可以到一个地方,或住在基比亚,或住在拉玛。”
【本会注释】
  拉玛。该城离基比亚1.9英里(3公里)。这两座城在经文的其它地方被同时提到(赛10:29;何5:8)。这个利未人可能知道基比亚也没有什么好名声,若有可能,进入拉玛会更好。    

士19:14    他们就往前走。将到便雅悯的基比亚,日头已经落了;
【本会注释】
  便雅悯的基比亚。这里清楚地提到不是犹大的基比亚(书15:57)或以法莲山地的基比亚(书24:33,希伯来文称“山”为基比亚)。    

士19:15    他们进入基比亚要在那里住宿,就坐在城里的街上,因为无人接他们进家住宿。
【本会注释】
  就坐在城里的街上。字面意思是“宽阔的地方”。按照习俗这是每个城邑都有的露天空地,通常在城门附近,当作市场使用,农民和商人在这里陈列着他们的商品。像基比亚这样的小镇,因居民不好客可能没有客栈和游客到访。利未人和他同伴就坐在市场的空地上,希望有人为他们提供今夜的遮风避雨之处。
  无人。虽然夜幕降临时,许多居民肯定都看见他们坐在那里,但却无人愿意接待他们,按照古代习俗,这是东方人首要的义务(见伯31:32;太25:35)。即使有人想要给这三个旅行者提供住宿,但他们担心这样做,会从邪淫的邻国那里遭惹麻烦。同样的冷遇曾经在所多玛临到天使,但罗得盛情的款待了他(创19:1-3)。    

士19:16    晚上,有一个老年人从田间做工回来。他原是以法莲山地的人,住在基比亚;那地方的人却是便雅悯人。
【本会注释】
  以法莲山地。唯一关注旅行者的人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个与利未人来自同一地区的老年人,他在了解他们的情况之前就显出热情好客。他只是一个寄居者,暂时住在基比亚。作者提到这一点,是要把便雅悯居民的冷淡与以法莲寄居者的盛情好客相对比。    

士19:17    老年人举目看见客人坐在城里的街上,就问他说:“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本会注释】
  要往哪里去?。友好的本地人在巴勒斯坦依然提出同样的问题。    

士19:18    他回答说:“我们从犹大伯利恒来,要往以法莲山地那边去。我原是那里的人,到过犹大伯利恒,现在我往耶和华的殿去,在这里无人接我进他的家。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殿。显然利未人所指的是示罗,约柜和圣殿设置在那里。示罗在以法莲,或许离利未人的家很近,他为了让妻子回来,希望到那里去向耶和华献上感恩祭,或是为她或他们两个献赎罪祭,或是在那里长期供利未人的职份。
  七十士译本是这样的短语“去耶和华的殿”就如“回我的家”,就明确地支持对经文这种理解,这个利未人是在回家的路上。另一方面,这两个目的已经铭记在这个利未人的心中。    

士19:19    其实我有粮草可以喂驴,我与我的妾,并我的仆人,有饼有酒,并不缺少什么。”
【本会注释】
  并不缺少什么。利未人为自己和随同的人以及牲口都预备了充足的食物,他所要求的只是栖身之处。    

士19:20    老年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给你,只是不可在街上过夜。”
【本会注释】
  你所需用的。老年人却客气周到,坚持要为这客人提供食物和住宿。    

士19:21    于是领他们到家里,喂上驴,他们就洗脚吃喝。
【本会注释】
  喂上驴。他们首先给牲口喂食料以表明友善的态度。    


基比亚人的恶行    

士19:22    他们心里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房主老人说:“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
【本会注释】
  城中的匪徒。字面意思是“游手好闲之辈”。这个表述是描述那些一无所有,邪恶,品质恶劣,且无法无天的无赖。原文单词“彼列”后来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是撒旦的同义词(林后6:15),但是否此处有此含义值得商榷。因此在翻译时不用专有名词更合适。
  围住房子。此处与创19:8 记载的罪恶行径是相似的。这些人丧失人性,残忍至极。他们反常的色欲和声名狼藉的丑行数世纪后,人们想起仍然心有余悸(见何9:9;10:9)。    

士19:23    那房主出来对他们说:“弟兄们哪,不要这样作恶;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行这丑事。
【本会注释】
  不要这样作恶。侵犯邻舍接待和庇护客人的权利本身就是可憎的犯罪。在东方国家,有一项严格的规定,即在接待客人以后,必须要保证他的安全,使他免受伤害。
  丑事。该词常用于指违犯人伦律法的暴行,尤其是指性本能的犯罪(创34:7;申 22:21;撒下 13:12)。    

士19:24    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并有这人的妾,我将她们领出来任凭你们玷辱她们,只是向这人不可行这样的丑事。”
【本会注释】
  我有个女儿。本节与创19:8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就像罗得,这个老年人无疑很熟悉罗得的经历,他献出自己未婚的女儿给那帮贪恋色欲的匪徒,而使客人免遭羞辱的对待。虽然我们会赏识他维护接待客旅的法规,但他将女儿贡献出来却让我们充满了惊骇。这反映了古人对妇女价值的低估和贬视,这个人必然要按照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观念受到审判(见创19:8)。    

士19:25    那些人却不听从他的话。那人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
【本会注释】
  把他的妾拉出去。希伯来动词译为“拉”的这个字,意思是“抓”或“强行拉”。丈夫抓住毫无防御能力的妇女,强令她出去。他的妾必然要对遭到的侮辱进行本能的反抗。利未人的如此懦弱应该受到严厉地谴责。
  直到天快亮。天亮以前,恶棍们唯恐他们的身份暴露,就逃跑了。    

士19:26    天快亮的时候,妇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门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
【本会注释】
  房门前。她带着最后一口气回到她丈夫住的房门前,他本应该是她的保护者,但却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离弃了她,她仅存一点爬到那门前的力气,而没有足够的力气敲门进去。她就在门外倒下死了。    

士19:27    早晨,她的主人起来开了房门,出去要行路,不料那妇人仆倒在房门前,两手搭在门槛上;
【本会注释】
  门槛上。她的双手搭在门槛上,好像伸向她的丈夫痛苦地求助。    

士19:28    就对妇人说:“起来,我们走吧!”妇人却不回答。那人便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本处去了。
【本会注释】
  我们走吧。这样的经历过后,利未人却显然以这种冷漠无情的口吻讲话,确实让我们感到震惊,我们对此从他身上寄予什么样的期待呢?或许是这贫困的妇女第一次逃跑离开他就不足为奇了。    

士19:29    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
【本会注释】
  将……切成。这的确是以一种少有的可憎的方式呼召各支派执行对基比亚恶棍的审判;但是,通过此事足以让我们清楚可见这个利未人的品格,他告知各支派的可怕方式就使我们不觉得意外了。
  四境。即“边界”。    

士19:30    凡看见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本会注释】
  这样的事没有行过。利未人的数算是正确的,所行的事激起了巴勒斯坦所有希伯来人的义愤。他们认识到,这样卑劣的行径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即使在纷乱动荡的岁月和缺少权威治理的时代也未出现过。    



士师记20章

提要:1 利未人在一次盛大集会上说明恶事的情由. 8 集会的命令. 12便雅悯人各城要率先与以色列人打仗. 18以色列人在两场战役中损失四万人. 26以色列人借着谋略消灭了除六百人以外的所有便雅悯人.    

以色列人准备打仗    

士20:1    于是以色列从但到别是巴,以及住基列地的众人都出来,如同一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
【本会注释】
  都出来。即出来准备战斗(见士2:15;等)
  如同一人。这是一次自发的集会,他们共同讨论问题的严重后果。
  从但到别是巴。即从希伯来人最北端的居住地但城(见士十八章)到以色列人最南端犹大南部边缘的居住地别是巴。这种表述在圣经中出现过七次(士20:1;撒上 3:20;撒下 3:10; 17:11; 24:2,15;王上 4:25),并且有一次是说,从别是巴到但(代上 21:2)。
  基列地。这种表述似乎包括约旦河东的所有希伯来人(见士5:17;11:5,6;等)。所有的希伯来定居地都派出代表,除了基列·雅比以外(士21:8,10)。
  在耶和华面前。此处不能理解,为何他们把约柜或会幕带到这里,也不是说米斯巴就是设置约柜的示罗。大卫在希伯仑被立为王“在耶和华面前”(撒下 5:3),但那里却没有约柜。这句话意思可能是,他们集会一起讨论采取什么行动,并祈求上帝引领他们的商议(见书24:1;也见士 20:27)。
  米斯巴。这个定居地常常被认为是耶路撒冷西北五英里处(4.8 公里.)的山地,离基比亚犯罪现场三英里(4.8 公里)。这座山约三千英尺(914米)高,更可能是耶路撒冷北部7.5英里(12 公里)的泰奥拿贝。米斯巴在便雅悯其他时候作为各支派聚集之地(撒上 7:5-17; 10:17)。这是自约书亚时期以来第一次所有希伯来人的大聚集。    

士20:2    以色列民的首领,就是各支派的军长,都站在上帝百姓的会中;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
【本会注释】
  首领。原文字义“角落”或“角石”。这些人是各支派的栋梁,中流砥柱,他们都来到米斯巴。    

士20:3    以色列人上到米斯巴,便雅悯人都听见了。以色列人说:“请你将这件恶事的情由对我们说明。”
【本会注释】
  便雅悯人都听见了。以色列人集结起来要惩罚罪恶,这个消息在第一批人到达米斯巴的时候,甚至是他们到达之前,可能就传到基比亚的便雅悯人那里了。也可能是便雅悯如其他支派一样收到了相同的召唤(见士19:29)。
  对我们说明。这是对利未人说的话。当以色列人聚集起来的时候,他们要求利未人直接讲述基比亚人犯下的罪行。    

士20:4    那利未人,就是被害之妇人的丈夫,回答说:“我和我的妾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住宿。    

士20:5    基比亚人夜间起来,围了我住的房子,想要杀我,又将我的妾强奸致死。
【本会注释】
  想要杀我。虽然前面一章没有显示这种恐吓,但可能是为了实现记录在士19:22中的意图。    

士20:6    我就把我妾的尸身切成块子,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得为业的全地,因为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行了凶淫丑恶的事。    

士20:7    你们以色列人都当筹划商议。”    

士20:8    众民都起来如同一人,说:“我们连一人都不回自己帐棚、自己房屋去。
【本会注释】
  众民都起来。利未人讲述了他受辱的经过以后,整个聚集的民众齐声抗议,群情激愤,同仇敌忾,他们无人愿意回家,直到复仇之后。    

士20:9    我们向基比亚人必这样行,照所掣的签去攻击他们。
【本会注释】
  去攻击。他们决定投入战斗,去攻击基比亚的城邑并要求这些行恶者投降。    

士20:10    我们要在以色列各支派中,一百人挑取十人,一千人挑取百人,一万人挑取千人,为民运粮,等大众到了便雅悯的基比亚,就照基比亚人在以色列中所行的丑事征伐他们。”
【本会注释】
  一百人挑取十人。众多的数量的人安营在一个地方,很难使所有的人得到食物,全部军兵的十分之一由挚签选出,被派去为集结的队伍收集粮食。因而,一个人为前线的九个人提供食物。    

士20:11    于是以色列众人彼此连合如同一人,聚集攻击那城。
【本会注释】
  彼此联合如同一人。原文字义是“联合在一起如同一个会社”这是件不同寻常的事,如此全体一致,同仇敌忾的士气将消除希伯来各支派的利益分歧。    

士20:12    以色列众支派打发人去,问便雅悯支派的各家说:“你们中间怎么做了这样的恶事呢?
【本会注释】
  问便雅悯支派的各家。在诉诸于武力之前,集结的以色列人劝告便雅悯支派,促使其认识到他们所犯的罪行,交出当处死的罪犯。这是一个公平的主张,那些有罪的匪徒应该为他们所犯的罪行受到惩罚。    

士20:13    现在你们要将基比亚的那些匪徒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们,从以色列中除掉这恶。”便雅悯人却不肯听从他们弟兄以色列人的话。
【本会注释】
  除掉这恶。他们所犯的罪如此严重,遭致必然处死的惩罚。只有这样各支派才能从罪疚中得以自由(见申13:5;17:7;19:19-21)。
  不肯听从。便雅悯支派宁愿内战也不交出罪犯,在这种情况下,支派的利益和自尊使他们支持和护卫这些罪大恶极的匪徒。    

士20:14    便雅悯人从他们的各城里出来,聚集到了基比亚,要与以色列人打仗。
【本会注释】
  聚集。便雅悯支派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但却是基于邪恶的动机。    

士20:15    那时,便雅悯人从各城里点出拿刀的,共有二万六千;另外还有基比亚人点出七百精兵。
【本会注释】
  二万六千。这个人数少于四十年旷野漂流结束时人口普查的人数(民26:41),只有其三分之一多,同样的人口减少也表现在其他支派(见士20:17)。    

士20:16    在众军之中有拣选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
【本会注释】
  七百。这些使用机弦的熟练射手,可能就是前一节所述的,在便雅悯军队中代表基比亚的七百人。
  毫发不差。这个表述只是表示极其准确,便雅悯人后来也因善于用机弦甩石射箭而受到关注(代上12:2)。在现世历史中据报告说,有些熟练的善射高手其技巧能使弹弓弹出的石头击穿盾牌和头盔。    

士20:17    便雅悯人之外,点出以色列人拿刀的,共有四十万,都是战士。
【本会注释】
  四十万。以色列的人口在减少。在出埃及后的头一年,争战的人计算起来有六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人,包括便雅悯的三万五千四百人(民1:46,37)。出埃及后的第四十年,据说有六十万零一千七百三十人,包括四万五千六百便雅悯人(民26:51,41)。    


攻打便雅悯人    

士20:18    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上帝说:“我们中间谁当首先上去与便雅悯人争战呢?”耶和华说:“犹大当先上去。”
【本会注释】
  就起来。最大的可能只是那些领袖到示罗的约柜前去求问他们部署的计划。很难想象全部四十万军队都行军到会幕求问耶和华,而这个地方可能就在附近。
  伯特利。也有将该词译为“上帝的殿”。有人认为译为“上帝的殿”比使用专有名词“伯特利”更适宜,因为会幕在示罗,它位于伯特利以北9.5英里(15.2公里),米斯巴以北12.5英里(20公里),军队在米斯巴安营。他们就常去示罗到耶和华的殿中求问祂(见士21:2,4,12)。然而,有可能约柜后来在以利的时候被暂时从示罗移走(撒上4:3,4)。
  我们中间谁?。如此庞大的队伍不容易在基比亚小山周围展开,他们决定一次只派一个支派去进攻。
  犹大。该支派以勇猛著称,他们从本书一开始就已把守了险要的位置(士1:1,2)。    

士20:19    以色列人早晨起来,对着基比亚安营。
【本会注释】
  起来。显然是从米斯巴起来,那里是军队主力安营的地方。    

士20:20    以色列人出来,要与便雅悯人打仗,就在基比亚前摆阵。    

士20:21    便雅悯人就从基比亚出来,当日杀死以色列人二万二千。
【本会注释】
  出来。整个便雅悯军队二万六千七百精兵强将集结在基比亚周围。他们勇敢地出了城墙并袭击布满山头的犹大军队。
  二万二千。意思是便雅悯人几乎是一人杀死一个。但这里没有提到便雅悯人的损失,他们肯定会损失一些。    

士20:22    以色列人彼此奋勇,仍在头一日摆阵的地方又摆阵。
【本会注释】
  彼此奋勇。有人建议说22节应该在23节后面,才与故事内容的顺序相符,这是古代的抄录者不注意时,颠倒了这两节的顺序。然而,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故事的事件,仍然是能够被理解的。    

士20:23    未摆阵之先,以色列人上去,在耶和华面前哭号,直到晚上,求问耶和华说:“我们再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可以不可以?”耶和华说:“可以上去攻击他们。”
【本会注释】
  上去。似乎是各支派联盟派遣另一个代表团,求问耶和华指引方向。
  哭号。以色列的失败使众民在耶和华面前谦卑下来,并认识到要全然地信靠祂,他们或许需要学到这样的功课“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8:7)。许多人他们对基比亚人的犯罪行为极其的愤概,但他们或许也犯有同类的罪行。例如,在西奈山和巴力-毗珥,所有以色列人随同拜偶像的败坏风俗。
  我们兄弟。以色列人对卷入兄弟相互残杀的战争感到心神不安,他们对便雅悯人的愤怒开始化为柔和。然而,耶和华指示他们继续攻打。便雅悯人也需要谦卑下来,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士20:24    第二日,以色列人就上前攻击便雅悯人。    

士20:25    便雅悯人也在这日从基比亚出来,与以色列人接战,又杀死他们一万八千,都是拿刀的。    

士20:26    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和平安祭。
【本会注释】
  禁食。这是以色列军队第二次在便雅悯的挑衅下遭受灾难性的损失。他们不知所措,困惑不解,并哀伤不已。耶和华指示他们去进攻,他们却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他们试图找到失败原因的答案,就禁食并献燔祭和平安祭。这是圣经中第一处出现“禁食”一词的地方,尽管我们知道很早就有禁食的习惯。    

士20:27    那时,上帝的约柜在那里;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以色列人问耶和华说:“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罢兵呢?”耶和华说:“你们当上去,因为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
【本会注释】
  约柜。这是士师记唯一一次提到约柜。
  在那里。有些人认为所指的是示罗,有的认为是伯特利。会幕显然是在示罗,从约书亚时期就设立在那里(书18:1)。到以利作士师的后期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撒上4:10,11)。会幕在示罗见书22:12;撒上1:3;2:14;3:21;4:3。约柜可能被转移到临时的场所,见士20:18。    

士20:28    -
【本会注释】
  非尼哈。根据书22:12,13记载,在约书亚的日子,非尼哈是示罗会幕中的祭司。在这段经文中提及他的名字,所以,与利未人和他的妾相关的事件是在巴勒斯坦的第一代以色列人生活的时期。这种说法支持了稍早阐述的观点(见士18:29,30;19:1),即士师记最后五章描述的两个事件发生在本书描述的其他的事件很多年以前。值得注意的有趣之点是,在但人迁移叙述中,摩西的孙子扮演了突出的角色,而在利未人的故事中,又提到了亚伦的孙子(见士18:30)。
  明日我必将……交。上帝没有让以色列人赢得胜利,直到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预备以后。遭遇的挫折有效地驱使他们禁食和祷告,并认真地反省自己失败的原因。胜利的延迟是上帝指出他们自己品格的缺点和纠正他们与别人相似的过失的时机,使他们在这期间能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色列人过多的想要纠正他们弟兄的过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缺点。为了纠正人们这一普遍的毛病,耶稣阐释了有关梁木和刺的道理(见太7:5)。    

士20:29    以色列人在基比亚的四围设下伏兵。
【本会注释】
  设下伏兵。在前两场战役中,以色列军兵过于自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基于正义的动机,并且人多势众。但这样的优势并非不需要精心地准备,勤于祷告,和仔细地谋划。    

士20:30    第三日,以色列人又上去攻击便雅悯人,在基比亚前摆阵,与前两次一样。    

士20:31    便雅悯人也出来迎敌,就被引诱离城;在田间两条路上,一通伯特利,一通基比亚,象前两次,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
【本会注释】
  引诱。以色列军队假装撤退,从而引诱便雅悯人追赶他们。这样便雅悯军队的后背和侧腰就暴露在以色列军队的伏兵面前。
  两条路上。以色列军队佯装沿着两条大路逃跑,一条向北通向伯特利和示罗,另外一条通向名叫基比亚的小镇。后者,有别于便雅悯人作基地的基比亚,便雅悯的基比亚被称为“在田野的基比亚”。基比亚是一个很普遍的名字,意思是“山丘”。后者不在山地,而是在平地。    

士20:32    便雅悯人说:“他们仍旧败在我们面前。”但以色列人说:“我们不如逃跑,引诱他们离开城到路上来。”    

士20:33    以色列众人都起来,在巴力他玛摆阵,以色列的伏兵从马利迦巴埋伏的地方冲上前去。
【本会注释】
  在巴力·他玛。原文字义“棕树的巴力”。无人知道其准确位置,但它一定在基比亚附近地区。除了在基比亚设下伏兵外,另一部分以色列军队部署在这不知名的地点。当便雅悯人紧跟撤退的以色列军队而来时,他们出乎意料地遭到一支勇猛力量的打击,与此同时在基比亚附近秘密设伏的伏兵也从背后攻击便雅悯军队。以色列军队好像分成了三股军队。    

士20:34    有以色列人中的一万精兵,来到基比亚前接战,势派甚是凶猛;便雅悯人却不知道灾祸临近了。
【本会注释】
  一万精兵。这明显是组成伏兵进攻基比亚基地的那支队伍。
  却不知道。虽然便雅悯人意识到,他们在战斗中陷于困境,各人都忙于单兵作战,各自为阵,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军队已完全陷入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厄运。
  作者在下一节,中断了对战斗进程细节的描述,转而讲述最后的结果,好像有意识地转换读者的注意力。    

士20:35    耶和华使以色列人杀败便雅悯人。那日,以色列人杀死便雅悯人二万五千一百,都是拿刀的。    

以色列人得胜    

士20:36    于是便雅悯人知道自己败了。先是以色列人;因为靠着在基比亚前所设的伏兵,就在便雅悯人面前诈败。
【本会注释】
  于是。作者在描述了战场主要进程后,现在又回来并补充了其它一些细节。三十六节到本章结束,很好的补充了33节相关的战斗记叙,但作者插入34节和35节作为附加的解释说明,显然是要告诉作者交战的结果。然后36节又重新开始继续详细的描述。    

士20:37    伏兵急忙闯进基比亚,用刀杀死全城的人。
【本会注释】
  杀死全城的人。组成伏兵的一万人(34节)成功地夺取基比亚,然后放火将其烧毁。这是对同伴发出的信号,表示伏兵已取得成功,现在是佯装逃跑的部队回来参加到主力军中乘胜追击便雅悯人的时候了。    

士20:38    以色列人预先同伏兵约定在城内放火,以烟气上腾为号。    

士20:39    以色列人临退阵的时候,便雅悯人动手杀死以色列人,约有三十个,就说:“他们仍象前次被我们杀败了。”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似乎将39节第一部分与38节最后一部分连起来就更容易明白了,这是描述以色列人达成一致的计划,这两个句子可以这样理解:“他们应使巨大火焰的烟气从城中升腾而起,然后以色列人就应该投入战斗”。本书作者讲述了这个计划后,又继续讲述事情的进展情况,他说:“便雅悯动手杀死”。接着就描述事情如何准确地按照他们的计划进行(40节,41节)。便雅悯人看到他们背后城中的烟气升腾,与此同时,逃跑的以色列军队突然停止逃跑,并开始强硬地抵抗。于是便雅悯人意识到他们上当了,他们被两面夹击的以色列军队捕获,没有一点可逃跑的机会。    

士20:40    当烟气如柱从城中上腾的时候,便雅悯人回头观看,见全城的烟气冲天。    

士20:41    以色列人又转身回来,便雅悯人就甚惊惶,因为看见灾祸临到自己了。    

士20:42    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转身往旷野逃跑;以色列人在后面追杀。那从各城里出来的,也都夹攻杀灭他们。
【本会注释】
  旷野。就是“伯·亚文的旷野”(书18:12),在基比亚东面,从约旦河谷高地下来的坡地。这个地区在书16:1描述为“从耶利哥上去,通过山地的旷野,到伯特利”。
  那从各城里出来的。一些旧的译本此处是“他们从城中出来[就是夺取基比亚的人]在他们中间消灭了他们”。意思就是,那一万以色列人,放火烧毁了基比亚以后,拦截了试图逃向旷野的便雅悯人。    

士20:43    以色列人围绕便雅悯人,追赶他们,在他们歇脚之处、对着日出之地的基比亚践踏他们。
【本会注释】
  歇脚之处。原文单词的意思是“歇息”。七十士译本将该词译为“从卢阿”这好像是一个专有名词,希伯来文该词是指便雅悯人寻求庇护的地方,以色列人找到他们,并把他们杀掉。    

士20:44    便雅悯人死了的有一万八千,都是勇士。
【本会注释】
  一万八千。这个人数是指在最初交战中被杀的人数。其余的二万五千一百人(35节)是在向旷野逃跑的追赶途中被杀的(45节)。    

士20:45    其余的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往临门磐去。以色列人在道路上杀了他们五千人,如拾取遗穗一样,追到基顿又杀了他们二千人。
【本会注释】
  临门磐。被认为是在峻峭的石灰山上,这个山从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它位于伯特利以东约3.5英里(5.6公里)和基比亚东北8.5英里(13.6公里)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叫临门的村庄,今天为世人所知。
  基顿。无人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    

士20:46    那日便雅悯死了的共有二万五千人,都是拿刀的勇士。    

士20:47    只剩下六百人,转身向旷野逃跑,到了临门磐,就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本会注释】
  临门磐。全部便雅悯军队的士兵只有六百人逃掉,他们隐藏在临门山的石灰岩洞穴里。    

士20:48    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
【本会注释】
  一切所遇见的。这种不加区分的对平民百姓的肆意屠杀,不管他们是不是溃散逃跑的军兵,这种作法全然没有道理。基比亚人的罪需要被惩罚,因为他们罪大恶极。然而,当便雅悯人有效地抵抗被消灭以后,以色列人的义务就尽完了。个别肆意作恶者可以将之绳之以法。他们的城基比亚已经成了废墟,这就足够了。没有任何理由要把整个支派无情地灭绝,也不应该将他们所有的城邑都烧毁。然而,似乎战争鼓动人丧失理智的狂热尚未熄灭,纵使他们肆意妄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常常不由自主,听不到理性和良知的声音。特别是在他们没有杰出领袖引领的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领袖要为军队寻求方向并锻炼他们的控制能力。以色列军队受伤的自尊心,在被远远弱小于他们的敌人两次击败以后,更是刺痛难耐,这也招致他们犯更大的罪,这罪无论在程度和范围上,都比他们试图要惩罚的人更严重。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