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出埃及记12章
定逾越节之礼
12:1 耶和华在埃及地晓谕摩西、亚伦说:
12:2 “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
12:3 你们吩咐以色列全会众说,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着父家取羊羔,一家一只。
12:4 若是一家的人太少,吃不了一只羊羔,本人就要和他隔壁的邻舍共取一只。你们预备羊羔,要按着人数和饭量计算。
12:5 要无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你们或从绵羊里取,或从山羊里取,都可以。
12:6 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黄昏的时候,以色列全会众把羊羔宰了。
12:7 各家要取点血,涂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
12:8 当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
12:9 不可吃生的,断不可吃水煮的,要带着头、腿、五脏,用火烤了吃。
12:10 不可剩下一点留到早晨,若留到早晨,要用火烧了。
12:11 你们吃羊羔当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
12:12 因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击杀了,又要败坏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华。
12:13 这血要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作记号,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我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身上灭你们。
12:14 你们要记念这日,守为耶和华的节,作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12:15 你们要吃无酵饼七日。头一日要把酵从你们各家中除去,因为从头一日起,到第七日为止,凡吃有酵之饼的,必从以色列中剪除。
12:16 头一日你们当有圣会,第七日也当有圣会,这两日之内,除了预备各人所要吃的以外,无论何工都不可做。
12:17 你们要守无酵节,因为我正当这日把你们的军队从埃及地领出来;所以你们要守这日,作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12:18 从正月十四日晚上,直到二十一日晚上,你们要吃无酵饼。
12:19 在你们各家中,七日之内不可有酵,因为凡吃有酵之物的,无论是寄居的,是本地的,必从以色列的会中剪除。
12:20 有酵的物,你们都不可吃,在你们一切住处要吃无酵饼。”
12:21 于是,摩西召了以色列的众长老来,对他们说:“你们要按着家口取出羊羔,把这逾越节的羊羔宰了。
12:22 拿一把牛膝草,蘸盆里的血,打在门楣上和左右的门框上。你们谁也不可出自己的房门,直到早晨。
12:23 因为耶和华要巡行击杀埃及人,他看见血在门楣上和左右的门框上,就必越过那门,不容灭命的进你们的房屋,击杀你们。
12:24 这例,你们要守着,作为你们和你们子孙永远的定例。
12:25 日后,你们到了耶和华按着所应许赐给你们的那地,就要守这礼。
12:26 你们的儿女问你们说:‘行这礼是什么意思?’
12:27 你们就说:‘这是献给耶和华逾越节的祭。当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候,他击杀埃及人,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救了我们各家。’”于是,百姓低头下拜。
12:28 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亚伦,以色列人就怎样行。
耶和华击杀埃及长子
12:29 到了半夜,耶和华把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就是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被掳囚在监里之人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尽都杀了。
12:30 法老和一切臣仆,并埃及众人,夜间都起来了。在埃及有大哀号,无一家不死一个人的。
12:31 夜间,法老召了摩西、亚伦来,说:“起来!连你们带以色列人,从我民中出去,依你们所说的,去事奉耶和华吧!
12:32 也依你们所说的,连羊群、牛群带着走吧!并要为我祝福。”
12:33 埃及人催促百姓,打发他们快快出离那地,因为埃及人说:“我们都要死了。”
12:34 百姓就拿着没有酵的生面,把搏面盆包在衣服中,扛在肩头上。
12:35 以色列人照着摩西的话行,向埃及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
12:36 耶和华叫百姓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以致埃及人给他们所要的,他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以色列人出埃及
12:37 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往疏割去,除了妇人、孩子,步行的男人约有六十万。
12:38 又有许多闲杂人,并有羊群、牛群和他们一同上去。
12:39 他们用埃及带出来的生面烤成无酵饼,这生面原没有发起,因为他们被催逼离开埃及,不能耽延,也没有为自己预备什么食物。
12:40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
12:41 正满了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华的军队都从埃及地出来了。
12:42 这夜是耶和华的夜,因耶和华领他们出了埃及地,所以当向耶和华谨守,是以色列众人世世代代该谨守的。
申明逾越节例
12:43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逾越节的例是这样:外邦人都不可吃这羊羔。
12:44 但各人用银子买的奴仆,既受了割礼,就可以吃。
12:45 寄居的和雇工人都不可吃。
12:46 应当在一个房子里吃,不可把一点肉从房子里带到外头去。羊羔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12:47 以色列全会众都要守这礼。
12:48 若有外人寄居在你们中间,愿向耶和华守逾越节,他所有的男子务要受割礼,然后才容他前来遵守,他也就像本地人一样;但未受割礼的,都不可吃这羊羔。
12:49 本地人和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同归一例。”
12:50 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亚伦,以色列众人就怎样行了。
12:51 正当那日,耶和华将以色列人按着他们的军队,从埃及地领出来。
旧约:出埃及记13章
以色列中凡首生者当分别为圣
13: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3:2 “以色列中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
13:3 摩西对百姓说:“你们要记念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这日,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你们从这地方领出来,有酵的饼都不可吃。
13:4 亚笔月间的这日是你们出来的日子。
13:5 将来耶和华领你进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就是他向你的祖宗起誓应许给你那流奶与蜜之地,那时你要在这月间守这礼。
13:6 你要吃无酵饼七日,到第七日要向耶和华守节。
13:7 这七日之久,要吃无酵饼,在你四境之内不可见有酵的饼,也不可见发酵的物。
13:8 当那日,你要告诉你的儿子说:‘这是因耶和华在我出埃及的时候为我所行的事。’
13:9 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纪念,使耶和华的律法常在你口中,因为耶和华曾用大能的手将你从埃及领出来。
13:10 所以你每年要按着日期守这例。
13:11 将来,耶和华照他向你和你祖宗所起的誓,将你领进迦南人之地,把这地赐给你。
13:12 那时你要将一切头生的,并牲畜中头生的,归给耶和华;公的都要属耶和华。
13:13 凡头生的驴,你要用羊羔代赎,若不代赎,就要打折它的颈项。凡你儿子中头生的都要赎出来。
13:14 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就说:‘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
13:15 那时法老几乎不容我们去,耶和华就把埃及地所有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杀了,因此我把一切头生的公牲畜献给耶和华为祭,但将头生的儿子都赎出来。
13:16 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经文,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
13:17 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 神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因为 神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
13:18 所以 神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带着兵器上去。
13:19 摩西把约瑟的骸骨一同带去,因为约瑟曾叫以色列人严严地起誓,对他们说:“ 神必眷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一同带上去。”
13:20 他们从疏割起行,在旷野边的以倘安营。
13:21 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
13:22 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旧约:约伯记11章
琐法责约伯自义
11:1 拿玛人琐法回答说:
11:2 “这许多的言语岂不该回答吗?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吗?
11:3 你夸大的话,岂能使人不作声吗?你戏笑的时候,岂没有人叫你害羞吗?
11:4 你说:‘我的道理纯全,我在你眼前洁净。’
11:5 惟愿 神说话,愿他开口攻击你,
11:6 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他有诸般的智识。所以当知道: 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
11:7 你考察,就能测透 神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
11:8 他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做什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
11:9 其量,比地长,比海宽。
11:10 他若经过,将人拘禁,招人受审,谁能阻挡他呢?
11:11 他本知道虚妄的人;人的罪孽,他虽不留意,还是无所不见。
11:12 空虚的人却毫无知识,人生在世好像野驴的驹子。
劝其屏远罪恶
11:13 你若将心安正,又向主举手。
11:14 你手里若有罪孽,就当远远地除掉,也不容非义住在你帐棚之中。
11:15 那时,你必仰起脸来,毫无斑点;你也必坚固,无所惧怕。
11:16 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过去的水一样。
11:17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
11:18 你因有指望,就必稳固,也必四围巡查,坦然安息。
11:19 你躺卧无人惊吓,且有许多人向你求恩。
11:20 但恶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们无路可逃,他们的指望就是气绝。”
旧约:约伯记12章
约伯自言己智不亚于友
12:1 约伯回答说:
12:2 “你们真是子民哪!你们死亡,智慧也就灭没了。
12:3 但我也有聪明,与你们一样,并非不及你们。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呢?
12:4 我这求告 神,蒙他应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讥笑的;公义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讥笑!
12:5 安逸的人心里藐视灾祸,这灾祸常常等待滑脚的人。
12:6 强盗的帐棚兴旺,惹 神的人稳固, 神多将财物送到他们手中。
12:7 你且问走兽,走兽必指教你;又问空中的飞鸟,飞鸟必告诉你;
12:8 或与地说话,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鱼也必向你说明。
12:9 看这一切,谁不知道是耶和华的手做成的呢?
12:10 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
12:11 耳朵岂不试验言语,正如上膛尝食物吗?
12:12 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
申言 神之智能
12:13 在 神有智慧和能力,他有谋略和知识。
12:14 他拆毁的,就不能再建造;他捆住人,便不得开释。
12:15 他把水留住,水便枯乾;他再发出水来,水就翻地。
12:16 在他有能力和智慧,被诱惑的与诱惑人的都是属他。
12:17 他把谋士剥衣掳去,又使审判官变成愚人。
12:18 他放松君王的绑,又用带子捆他们的腰。
12:19 他把祭司剥衣掳去,又使有能的人倾败。
12:20 他废去忠信人的讲论,又夺去老人的聪明。
12:21 他使君王蒙羞被辱,放松有力之人的腰带。
12:22 他将深奥的事从黑暗中彰显,使死荫显为光明。
12:23 他使邦国兴旺而又毁灭,他使邦国开广而又掳去;
12:24 他将地上民中首领的聪明夺去,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
12:25 他们无光,在黑暗中摸索,又使他们东倒西歪,像醉酒的人一样。
新约:路加福音9章
差遣十二门徒
9:1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
9:2 又差遣他们去宣传 神国的道,医治病人。
9:3 对他们说:“行路的时候,不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也不要带两件褂子。
9:4 无论进哪一家,就住在那里,也从那里起行。
9:5 凡不接待你们的,你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见证他们的不是。”
9:6 门徒就出去,走遍各乡宣传福音,到处治病。
9:7 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所做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因为有人说是约翰从死里复活;
9:8 又有人说是以利亚显现;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又活了。
9:9 希律说:“约翰我已经斩了,这却是什么人?我竟听见他这样的事呢?”就想要见他。
给五千人吃饱
9:10 使徒回来,将所做的事告诉耶稣,耶稣就带他们暗暗地离开那里,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赛大。
9:11 但众人知道了,就跟着他去。耶稣便接待他们,对他们讲论 神国的道,医治那些需医的人。
9:12 日头快要平西,十二个门徒来对他说:“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借宿找吃的,因为我们这里是野地。”
9:13 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若不去为这许多人买食物就不够。”
9:14 那时,人数约有五千。耶稣对门徒说:“叫他们一排一排地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
9:15 门徒就如此行,叫众人都坐下。
9:16 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
9:17 他们就吃,并且都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篮子。
认耶稣为基督
9:18 耶稣自己祷告的时候,门徒也同他在那里。耶稣问他们说:“众人说我是谁?”
9:19 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又活了。”
9:20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是 神所立的基督。”
9:21 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可将这事告诉人,
预言受难
9:22 又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当背十架跟从主
9:23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9:24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注:“生命”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9:25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
9:26 凡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9:27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 神的国。”
改变像貌
9:28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
9:29 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
9:30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两个人同耶稣说话;
9:31 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
9:32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见耶稣的荣光,并同他站着的那两个人。
9:33 二人正要和耶稣分离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却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
9:34 说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他们进入云彩里就惧怕。
9:35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注:有古卷作“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
9:36 声音住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当那些日子,门徒不提所看见的事,一样也不告诉人。
害癫痫的孩子
9:37 第二天,他们下了山,就有许多人迎见耶稣。
9:38 其中有一人喊叫说:“夫子!求你看顾我的儿子,因为他是我的独生子。
9:39 他被鬼抓住就忽然喊叫;鬼又叫他抽风,口中流沫,并且重重地伤害他,难以离开他。
9:40 我求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
9:41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将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吧!”
9:42 正来的时候,鬼把他摔倒,叫他重重地抽风。
人子将要被交
耶稣就斥责那污鬼,把孩子治好了,交给他父亲。
9:43 众人都诧异 神的大能(注:“大能”或作“威荣”)。耶稣所做的一切事,众人正希奇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
9:44 “你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因为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
9:45 他们不明白这话,意思乃是隐藏的,叫他们不能明白,他们也不敢问这话的意思。
议论谁将为大
9:46 门徒中间起了议论,谁将为大。
9:47 耶稣看出他们心中的议论,就领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自己旁边,
9:48 对他们说:“凡为我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为大。”
9:49 约翰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
9:50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撒玛利亚人不接待主
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9:52 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马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
9:53 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
9:54 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像以利亚所做的(注:有古卷无“像以利亚所做的 ”数字)吗?”
9:55 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9:5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注:“性命”或作“灵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注:有古卷只有55节首句,56节末句)。
9:57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
9:58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9: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9: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 神国的道。”
9: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9: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
出埃及记12章
1 耶和华在埃及地晓谕摩西、亚伦说:
【本会注释】
耶和华……说。本章记录了所谓摩西律法的第一个制度。应当注意,不论是这里还是以后,制订法规的并不是摩西和亚伦本人。摩西在出埃及以前和以后向以色列人宣布的整个宗教和民事制度,都是上帝启示给他的。他不是《摩西五经》中律法的原创者。这些律法虽然被称为摩西律法,但只是上帝向祂子民传达祂旨意的工具。
在埃及地。摩西的律法大部分是在西奈山颁布的,所以摩西强调逾越节的礼仪是在出埃及以前制定的。
2 “你们要以本月为正月,为一年之首。
【本会注释】
参出40:2,17;利23:5等,又称为亚笔月(出13:4;23:15;34:18;申16:1)。亚笔月大致是在我们的四月,意思就是“穗月”,因为庄稼正好这时抽穗。被掳以后采用了巴比伦年历的名称,亚笔月成了尼散月(见尼2:1;斯3:7)。本节的新规定说明暗示以色列人以前的元旦是在另一个时间,可能是后来所称的提斯利月,相当于我们的九、十月间。从此往后有了两套历法,一套是宗教的,一套是民事的。每一种历法的正月都是另一个历法的七月,但一般以尼散月为正月。亚笔月(“穗月”),现在成了宗教年历的正月;提斯利月成了宗教年历的七月,该月有西奈山所制定的重要宗教节日。以色列人从未放弃以提斯利月开始的民事年历。它至今仍在犹太人中被使用。其存在可以追溯到整个旧约时期。犹太人认为上帝是在秋季创造世界的。
3 你们吩咐以色列全会众说: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着父家取羊羔,一家一只。
【本会注释】
初十日。虽然逾越节的羊羔要到正月十四日才宰杀吃掉(第6节),但准备工作要提前四天开始。
羊羔。原文既指绵羊,也指山羊,年龄也没有限制。但这里的规定是一岁(见第5节),可以选用绵羊羔或山羊羔(第5节)。有趣的是,希伯来人一般都选绵羊羔而不是山羊羔。圣经只记录了一次例外(代下35:7)。他们似乎从来不用任何其他的牲畜来守逾越节。
4 若是一家的人太少,吃不了一只羊羔,本人就要和他隔壁的邻舍共取一只。你们预备羊羔,要按着人数和饭量计算。
【本会注释】
若是一家的人。后来犹太教的传统将分享一只羊羔的人数定为十人,并且规定家庭的所有成员,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参加这一节期的各项活动。犹太教的史料显示,羊羔通常是在下午三时到下午五时之间被杀的。
要按照人数和饭量计算。守节之人的供品准备好以后,就要考虑每个人的食量。儿童和老人的食量和壮年男子是不一样的。所以两个以上的家庭可以一起享用。
5 要无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你们或从绵羊里取,或从山羊里取,都可以。
【本会注释】
无残疾。无残疾和无瑕疵不仅象征献祭的神圣目的,而且象征祭牲所代表之主纯洁的品格。虔敬的人自然会明白,“瞎眼的”、“瘸腿的”、“有病的”都不会被上帝所接受(玛1:8)。以后颁布的律例禁止使用有瑕疵的牲畜作为必献的祭牲,但可以用作乐意的奉献(利22:20-25)。用来预表基督的祭牲特别需要没有残疾。
公羊羔。因为这头羊羔是代替家庭中长子的。
一岁的。所选的祭牲可能要大于七天(见出22:30;利22:27),但不超过十二个月。
6 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黄昏的时候,以色列全会众把羊羔宰了。
【本会注释】
全会众。每一个家长都要为自己和家庭献祭。这样就没有外人在家庭与上帝之间干涉了。这个条例的依据是以色列是一个祭司的国度,正如今日的基督徒一样(启1:6;彼前2:5,9)。利未人担任祭司是后来的事(出32:26-29;申10:8)。
在黄昏的时候。原文直译为“两个晚上之间”。有两种解释。有人说第一个晚上始于日落,而第二个晚上则始于黄昏的结束。中世纪的犹太学者伊本·以斯拉认为黄昏大约持续一小时二十分钟。申16:6的命令:“当在……晚上日落的时候……献逾越”似乎支持这种观点。还有人认为第一个晚上始于太阳开始从天顶落下的时候,大约在下午三时,而第二个晚上是从日落时开始的。他们引用许多指出逾越节是在正月十四日的经文来支持这种观点,如利23:5;民9:3等。他们说,如果宰杀是在日落以后,那就是在尼散月十五日,而不是十四日了。基督时代的习俗与这种解释相符。因此逾越节的羔羊是在下午晚些时候宰杀的,大约是在“上帝的羔羊”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林前5:7;太27:45-50)。
逾越节的晚餐必须有时间准备,所以下午宰杀牲畜的习俗可能在拉比时代的宗教当局正式认可之前早就存在了。逾越节的晚餐要在午夜前结束,因为希伯来语和其他语言一样,“晚上”不限于黄昏。根据约瑟弗斯记载,他的时代习惯是在下午三点左右献羔羊的(《上古史》xiv.4.3)。
7 各家要取点血,涂在吃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
【本会注释】
取点血。血象征着生命(利17:11)。作为祭物的要素,血一直被视为祭牲所预表之赎罪的特别象征。逾越节的“羔羊”是要救赎各“屋”(原文又意为“家”),所以家里要有显眼的救赎记号。
涂在。就是用牛膝草蘸血涂在门框上(见出12:22)。《新约》清楚地告诉我们,涂抹逾越节羔羊的血,象征着耶稣基督的死所成就的牺牲和赎罪(见彼前1:2;罗5:8,9;来9:13,14;13:12)。值得注意的是血不可洒在门槛上,可能指人不可“践踏上帝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来10:29)。使用牛膝草证明涂血被视为洁净之举(出12:22)。用牛膝草涂抹的做法只与洁净有关(利14:49-52;民19:18,19;诗51:7;《先祖与先知》第275页)。
以色列人在埃及没有公共的祭坛,因此他们聚集过逾越节的房屋必须分别为圣,以至在灭命的天使经过时,里面的人可以得到保护。所以在门楣和门框上涂血成了拯救的记号。上帝应许要放过每一个因信而涂上这个标志的家。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定居以后,所有的人必须到上帝所指定的一个地方宰杀逾越节的羔羊并守逾越节,而不是在各城镇和村庄(申16:5,6)。十二岁以上的男子都必须为此而来到耶路撒冷。在埃及,逾越节显然是在特殊情况下庆祝的。我们不知道在门上涂血的仪式会不会长期保存下来,也许要经过一点改动。
8 当夜要吃羊羔的肉;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
【本会注释】
用火烤了。祭牲的肉通常是煮了吃的(撒上2:14,15),但关于逾越节羔羊的特别指示是既不可生吃,也不可煮了吃,而要烤了吃(见出12:9)。这可能是因为烤要比煮容易。羊羔不切成快是很难煮的。但切块又是被禁止的(见出12:46;民9:12;约19:36)。
无酵饼。烤羊羔要与无酵饼一起吃,因为酵象征不洁和败坏。它被视为一种污秽,不可用在素祭中(利2:11)。保罗对逾越节作为基督预表的解释,表明他理解酵的这种含义(林前5:7,8)。
和苦菜。原文无疑指“苦的(东西)”。但不知道是埃及的哪一种“菜”。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后来用的是两种莴苣、一种蓟、菊苣和水芹。莴苣和菊苣在埃及和巴勒斯坦都有生长。菊苣的生长期从冬初到三月底;莴苣只生长于四、五月。所以犹太人用这些植物做为逾越节晚餐的配料。不论使用哪一种苦菜,都是让吃的人不要忘记他们在埃及所受的奴役和苦难。
9 不可吃生的,断不可吃水煮的,要带着头、腿、五脏,用火烤了吃。
【本会注释】
不可吃生的。这条指示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异教徒吃祭物时经常吃生肉。关于不吃水煮的逾越节羔羊,见第8节注释。
带着头、腿。古代犹太解经家解释说,羊羔需要整只地烤,包括头和腿(第46节),这是正确的。
五脏。内脏先要清洗,然后与羊羔的其他部分一起烤。羊羔的制作预表了耶稣的身骨不被折断(见约19:33,36)。
10 不可剩下一点留到早晨;若留到早晨,要用火烧了。
【本会注释】
所有的肉都要在一顿吃光,免得变质。由于基督的身体必不见朽坏(徒2:27,31;13:35-37),象征性的羔羊也不应腐败。逾越节的羔羊如果吃不完,就要烧掉,以避免亵渎我们主耶稣基督身体的神圣象征。
11 你们吃羊羔当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这是耶和华的逾越节。
【本会注释】
腰间束带。古代的绘画描绘闪族人穿着宽松的长袍。许多东方国家至今仍保留着这种风格。为了做工或挑担旅行,长袍的前部要折起来塞在腰带里。
脚上穿鞋。这里特别提到这一点,是因为人们不习惯在家中或吃饭时穿鞋。有些犹太人把这些指示当作永久的义务。但一般人认为它们只适用于第一个逾越节,为了起行的方便。
赶紧地吃。他们不知道启程的时刻,出发以前又要将羊羔的骨头烧尽,所以他们要尽快吃完。
耶和华的逾越节。强调晚餐的意义。百姓应认识到这不是一顿普通的晚餐,也不是他们以前所了解的祭宴。一方面他们长子的性命有赖于遵守这些规定;另一方面,这象征着他们脱离埃及的奴役,而且从他们还不理解的广泛意义上来说,象征着从罪的奴役中得救。
12 因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击杀了,又要败坏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华。
【本会注释】
鉴于许多动物都受到神化和崇拜,对埃及一切神的惩罚就容易理解了。有些家畜在以前的灾难中已经遭殃;而现在所有头生的动物都要杀死。这个灾难不仅将影响神牛埃皮斯(Apis,是头生的公牛),还影响许多被视为神圣的母牛,公羊,鳄鱼,蛇和猫等。虽然这些动物中有许多并不具备商用或实用价值,但它们的同时暴死一定会使埃及人认识到它们的无能(见出7:17;8:2注释;又见《先祖与先知》第333页)。
13 这血要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作记号;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我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身上灭你们。”
【本会注释】
耶和华在巡行埃及击杀头生人畜的时候,将“越过”(pasach)以色列人。该词在希腊语中译为pascha;在英语中为paschal。
14 “你们要记念这日,守为耶和华的节,作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本会注释】
要记念这日。迄今为止的各样吩咐都与出埃及前夕第一个逾越节的遵守有关。现在宣布要年年记念遵守这个日子。以后还要加入其他内容,如从家中除去一切酵,逾越节后吃无酵饼七天,在节期的第一日和最后一日要聚集敬拜,把这些日子守为安息停工的日子等。
永远的。原文为'olam。由于以色列人的得救具有永久的意义,以色列人只要一直作上帝的选民,他们就要永远纪念这个事件。它作为一种预表,要一直遵守到那救我们脱离罪恶的实体耶稣基督的来到。“永远”('olam)是有条件的,取决于所指之事物的性质。它可以指无始无终,如上帝本身;也可以指有始无终,如得救之人的永生;还可以指有始有终的较短时间。本节是指最后一种含义。出埃及时所设立的逾越节要一直守到耶稣被钉十字架。
15 你们要吃无酵饼七日。头一日要把酵从你们各家中除去;因为从头一日起,到第七日为止,凡吃有酵之饼的,必从以色列中剪除。
【本会注释】
七日。这七日始于正月十五日(利23:6;民28:17),或从正月十四日过后的晚上到正月二十一日过后的晚上(出12:18)。
剪除。圣经中有36种情形会使一个忽视某种宗教义务的人从选民中被“剪除”。我们不知道实际的情况如何,因为圣经没有记录具体的事例,也没有指示如何执行这条命令。有人认为是指暴死,早死、或者永死。但也很可能只是指一个人被剥夺作为以色列人的权利。当一个人被“剪除”以后,他就会被视为一个外人,与圣约的福气无份。
虽然一个人的错行可能不为人知,但上帝却是知道的。而且今后对仪文和道德律法的遵守并不能补赎过去所忽略或所犯下的罪。那个人要被隔绝,但不知道是由人还是由上帝来执行。这种“剪除”可能就是保罗在罗9:3中所说的事(见创17:14注释)。
16 头一日你们当有圣会,第七日也当有圣会。这两日之内,除了预备各人所要吃的以外,无论何工都不可做。
【本会注释】
圣会。在亚笔月或尼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晚餐过后七日除酵节的头一日,百姓要聚集礼拜。这是圣经中第一次提到为此而召集的聚会。“圣会”指上帝为推进圣洁而明令召集的聚会。
第七日。亚笔月二十一日,即七日除酵节的最后一日,和第一日一样,也要与除酵节的其他日子分别出来,举行“圣会”(又见利23:4-8)。在以色列人其他的节期中,只有住棚节(利23:39-42)有这么长的时间。
不论何工。在世界各国过节的时候,人们会放下那些会干扰宗教礼仪或当日职责的日常劳作。只有在希伯来人中,需要绝对禁止所有常规的工作。节期的第七日要歇下一切劳作,因此称为“安息日”(见利23:15)。因为“安息日”意为“休息”。
都不可作。任何“劳碌的工”(利23:7)都不可做。但上帝并不想让祂的百姓没有饭吃,这是欢喜快乐的日子。所以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工作是可以做的。
17 你们要守无酵节,因为我正当这日把你们的军队从埃及地领出来。所以,你们要守这日,作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时候是没有武装,也没有作战准备的(《先祖与先知》第282页)。关于第17-20节的各种用语和规则,见第14-16节注释。
18 从正月十四日晚上,直到二十一日晚上,你们要吃无酵饼。
19 在你们各家中,七日之内不可有酵;因为凡吃有酵之物的,无论是寄居的,是本地的,必从以色列的会中剪除。
【本会注释】
寄居的。指临时或长期生活在希伯来人中间,却没有接受他们信仰和习惯的非以色列人。禁止吃有酵之物的规定对这些“寄居的”同样有约束力。
本地的。就是以色列人。“本地”一定是指迦南地。自从上帝把它安排给亚伯拉罕的后裔以来,它就一直被视为以色列人的真家乡(创15:18)。“本地人”指生来的以色列人,尽管所有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事实上是在埃及出生的。他们是以撒和雅各的后代。以撒和雅各都是在迦南地出生的,而且从上帝那里接受此地作为永久的家园。
20 有酵的物,你们都不可吃;在你们一切住处要吃无酵饼。”
21 于是,摩西召了以色列的众长老来,对他们说:“你们要按着家口取出羊羔,把这逾越节的羊羔宰了。
众长老。
【本会注释】
见出3:16注释。
取出。可能指牧人和剪羊毛者用钩钩住羊腿把羊从羊群中拉出来。关于羊羔,见第3节注释。
22 拿一把牛膝草,蘸盆里的血,打在门楣上和左右的门框上。你们谁也不可出自己的房门,直到早晨。
【本会注释】
牛膝草。大多数权威人士都认同圣经中的牛膝草是一种灰绿色的墨角兰(Origanum maru),如今在巴勒斯坦称为za'tar。这种矮小的植物带有刺激性的芳香,有点象薄荷,开着簇簇的小白花;通常生长在岩石和梯田壁上;其枝叶粗厚而多毛,极宜储存水分。如今它被当作一种香料或辛辣调味品,还能用作药材。撒玛利亚人在逾越节仪式中仍用一束牛膝草(za'tar)把逾越节羔羊的血涂在各家的门框上。
除了用于逾越节仪式以外,牛膝草还用来洁净大麻风病人或房屋(利14:6, 49),或被死尸玷污的人,与红母牛的祭有关(民19:6,17)。此外,摩西在立约的时候用牛膝草将血和水“洒在书上,又洒在众百姓身上”(来9:19)。因此,牛膝草成为洁净的象征(诗51:7)。另见第7节注释。
谁也不可出自己的房门。在这惩罚之夜,除了沾血的门内,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对于希伯来人来说,羔羊的血是他们唯一的保障。同样,对于基督徒来说,只有上帝的真羔羊才是唯一的拯救(约1:36;徒4:12)。
23 因为耶和华要巡行击杀埃及人,他看见血在门楣上和左右的门框上,就必越过那门,不容灭命的进你们的房屋,击杀你们。
关于第23、24节,见第12-14注释。
24 这例,你们要守着,作为你们和你们子孙永远的定例。
25 日后,你们到了耶和华按着所应许赐给你们的那地,就要守这礼。
26 你们的儿女问你们说:‘行这礼是什么意思?’
【本会注释】
摩西想到逾越节的仪式会引起后人的好奇。以后各世代的人都想知道这个仪式的起源和意义。这个“礼”是按上帝的命令实施的。
27 你们就说:‘这是献给耶和华逾越节的祭。当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时候,他击杀埃及人,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救了我们各家。’”于是百姓低头下拜。
【本会注释】
代表百姓的长老们(见第21节)听到这些吩咐就“下拜”,以表达他们的信心,和感激不久就要经历的拯救。
28 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亚伦,以色列人就怎样行。
【本会注释】
摩西和亚伦所行的一系列神迹给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们毫不犹疑地立即顺从了上帝的吩咐。命令是在亚笔月十日以前发出的(第3节),而逾越节的羔羊又不可在十四日以前宰杀,所以第28节包括了好几天准备的时间。
29 到了半夜,耶和华把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就是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被掳囚在监里之人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尽都杀了。
【本会注释】
到了半夜。这一天以色列人虽然已经知道,却没有国王宣布。这种不确定性肯定增加了他的焦虑。当摩西离开顽固的国王时,每一个臣仆无疑都为失丧长子的前景而惊恐。但几天过去时间过去了。这个警告依然没有实现,许多人,可能包括国王,都以为不大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了。但人们仍然担心摩西的话语可能实现。
法老……的长子。如果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的法老是阿蒙霍特普二世的话(见《出埃及记》序言),那么他的长子,即他继位者图特摩斯四世的长兄,就是在那个恐怖之夜被杀的。关于这件事,没有任何圣经以外的记录保持下来。古埃及人通常不记录任何屈辱的事。但图特摩斯四世却留下了有关其兄长意外死亡以及他成为王储的相关证据。他在吉萨的狮身人面像的石碑上记载自己清除了古碑上的沙土,以感谢他在其荫蔽下意外地领受天命。在碑文中,他讲述了有一天他在狮身人面像附近打猎。他正在其荫下午睡,这位“大神”(狮身人面像)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并对他说话,就象父亲对儿子一样,说他将成为埃及未来的国王。这件事记在石碑上,证明图特摩斯四世起初并没有被指定为王储。他也没指望要当国王。他把自己的即位归功于神明的介入。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兄长,也就是原来的太子,但熟悉埃及碑文的人,肯定知道阿蒙霍特普二世这个从未被提到过的长子遭遇意外了。
我们不指望埃及文献能为这个年轻人的遭遇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但如果假定阿蒙霍特普二世就是出埃及时的法老,其长子在第十灾中的死亡将使小儿子,即后来的图特摩斯四世,晋升为王位继承人。为了避免将他的晋升归功于希伯来上帝带给国家的灾难,图特摩斯四世虚构并散布了一个异象的故事。非正常的王位继承通常被解释为埃及伟大神明的干预。当哈特谢普苏特继承她父亲王位的时候,她宣布是阿蒙神生了她并命令她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当没有合法继承权的图特摩斯三世在一次神庙暴动中被立为王时,就公布了阿蒙神的一个特殊旨意,授权他非正常地继承王位。
被掳……之人的长子。与出11:5节“磨子后的婢女所有的长子”相对应。指贫富贵贱所有阶层的百姓都遭了殃。但俘虏也确实有用作推磨人的(见士16:21)。
一切头生的牲畜。“牲畜”的原文泛指一切“走兽”,如利11:2。此灾不限于家畜。又见出11:5注释。
30 法老和一切臣仆,并埃及众人,夜间都起来了。在埃及有大哀号,无一家不死一个人的。
【本会注释】
法老……起来了。灭命的天使降临西拿基立的军队(王下19:35),幸存者似乎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才意识到。但当埃及的长子突然病死时,家家户户显然都在半夜睡梦中醒来。
大哀号。见出11:6注释。现在是那节经文的应验。埃及遍地半夜的大哀号伴随着要以色列人立即离开的催促(第33节)。埃及人现在肯定都害怕如果以色列人留下来的话,他们都将死亡。
31 夜间,法老召了摩西、亚伦来,说:“起来!连你们带以色列人,从我民中出去,依你们所说的,去事奉耶和华吧!
【本会注释】
百姓的“哀号”无疑传到宫中。国王意识到百姓要让以色列人离开。由于国王的固执,全国所遭受的苦难已经忍无可忍了。他意识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更严厉的惩罚,于是就连夜打发官长(见出11:8)召见他拒绝再见到的(出10:28)可恶的希伯来领袖。
32 也依你们所说的,连羊群牛群带着走吧!并要为我祝福。”
【本会注释】
法老已经完全屈服。他不仅命令他们立即带着财产离开国家,而且向两兄弟二人提出了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要求。他们的话语既能带来咒诅,也有可能带来祝福。圣经中没有记载他请求有没有被接受,但提出请求本身,就证明他的骄傲被降卑到何等的程度。
33 埃及人催促百姓,打发他们快快出离那地,因为埃及人说:“我们都要死了。”
【本会注释】
百姓的请求先是与哀号混杂在一起(第30节),很快就变成普遍的催逼了。希伯来人不仅要离开,而且得马上离开。“我们都要死了”的哭号,说明他们害怕惩罚不会随着长子的死而停止;他们担心所有的人都要被杀;土地要被希伯来人夺取。
34 百姓就拿着没有酵的生面,把抟面盆包在衣服中,扛在肩头上。
【本会注释】
这反映了埃及人的急迫。以色列人可能正要烤饼,准备出发。他们百姓虽然几天前就得到摩西的通知,但似乎并没有想如此匆忙地离境。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虽然被告知在吃完逾越节羔羊以后要吃七天的无酵饼(第15节),但许多人要么没有把这个吩咐放在心上,要么打算烤发酵的饼,在吃七日的无酵饼以后吃。但现在他们不得不满足于无酵饼,即申16:3所说的“困苦饼”。
35 以色列人照着摩西的话行,向埃及人要金器、银器,和衣裳。
【本会注释】
要。希伯来语是sha'al。见出3:22注释。
36 耶和华叫百姓在埃及人眼前蒙恩,以致埃及人给他们所要的。他们就把埃及人的财物夺去了。
【本会注释】
见出3:22注释。
37 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往疏割去;除了妇人孩子,步行的男人约有六十万。
【本会注释】
兰塞。参出1:11。兰塞主要是由以色列奴隶所建造的。据出1:11注释,兰塞很可能是泰尼斯城(阿瓦里斯)后来的名称。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两百年后,泰尼斯改命为兰塞,是伟大的改革家拉美西斯二世命名的。该城的废墟在阿拉伯语中现名桑哈杰尔(San el-Hagar),位于三角洲东北部,在苏伊士运河边的昆他拉西北约44公里处。
疏割。较早的注释家错误地把这个以色列人离开兰塞后的第一个停留处认定为比东。学者们现在普遍认为希伯来语的疏割译自埃及语帖库(Tjeku)。埃及文献称帖库为一个边境驻地。现被认定为土米拉特河谷(Wadi Tumilat)东部的马斯古大废墟(Tell el-Maskhuta),在泰尼斯或阿瓦里斯东南约51公里处(见上文)。
六十万。注释家们指出这里的数字有些难解。如果只是指二十岁以上的男丁(民1:3-43),那么总人口就可能达到数百万。问题是这么多的人,带着他们的无数牲畜,是怎样经过西乃半岛狭窄的山谷而不至于延伸数百公里呢?更不用说他们如何能找到一个足能容纳他们的大营地了。
有人指出圣经说以色列人相比较弱小,无法在一年之内占领全地(出23:29,30;民13:28-33;申1:26-30;7:7,17-22)。
还有人解释说希伯来原文的数字有些混乱。如把一百和一千放在一起,应该理解为一百乘以一千还是一百加上一千呢?(见本注释卷三123页)。
有人认为我们可能没有准确理解希伯来文的“千”字('lph或'eleph)。'eleph也可指“家”,如士6:15。还可以指“户”,“宗族”等(撒上10:19;23:23;弥5:2)。另外,一个与'eleph辅音相同但元音不同的希伯来词'aluph意为“朋友”或“支派首领”。因此有人说传统上译为“六十万”的词实际上是指“六百家”;更有可能与雅各一同进入埃及的十二家人,在215年后增加到了六百家(见创46:26,27注释),而不是69个男丁在四代以后(创15:16)增加到六十万男丁。
有人解释说六十万男丁是自然增长的结果,只要每一个儿子都象雅各一样有十二个儿子。但据圣经记载,雅各的子孙没有一个有十二个儿子。
'eleph的还可以指“军事单位”(民31:5,14等)。因此有人说以色列的军队包括六百个军事单位,来自各支派或宗族。
怀爱伦提到从埃及出来、死在旷野里的有“两百多万人”和“上百万的人”(《先祖与先知》第334,410页)。这与六十万的译法(如出38:25,26)一致。
38 又有许多闲杂人,并有羊群牛群,和他们一同上去。
【本会注释】
关于“闲杂人”有好几种解释。有人认为他们是埃及人。他们目睹希伯来上帝的大能,想获得侍奉上帝者的福气,同时也想逃避法老的暴政。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喜克索斯人或其他闪族余民,曾被法老所扣押,现在抓住机会离开了埃及。他们当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希伯来人与埃及人通婚所生(《预言之灵》卷一第243页)。我们虽然不清楚此时加入希伯来凯旋之师的这些非以色列人的身份,但他们在后来的记叙中还会出现。他们总是最先后悔离开埃及,并贪恋埃及的美味佳肴(民11:4,5)。
39 他们用埃及带出来的生面烤成无酵饼。这生面原没有发起;因为他们被催逼离开埃及,不能耽延,也没有为自己预备什么食物。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在疏割作了暂短的停留,为旷野的漫长旅程做最后的准备。圣经没有说他们停留多久,但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烤制今后几天所需的食物。
40 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
【本会注释】
关于创15:13的讨论指出,保罗在加3:17所说的话,以及其他的证据,均证明这四百三十年包括从亚伯拉罕蒙召离开哈兰到雅各进入埃及的215年,以及从雅各进入埃及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215年。在摩西的时代,巴勒斯坦被视为埃及帝国的一部分,所以当时的作者把迦南包括在埃及并不奇怪。七十士译本的译者不了解摩西时代的政治状况,但觉得四百三十年应包括先祖在迦南居留的时期,所以他们特意译成“住在埃及和迦南地”。关于进入埃及的人第四代要离开的预言(创15:16),及其应验的记录(出6:16-20),排除了对四百三十年的任何其他解释。
41 正满了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耶和华的军队都从埃及地出来了。
42 这夜是耶和华的夜;因耶和华领他们出了埃及地,所以当向耶和华谨守,是以色列众人世世代代该谨守的。
【本会注释】
就是吃逾越节晚餐的那夜。有关的指示已经发布(见第6-11, 14节)。以色列人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恐怖与欢庆的交织。他们把那难忘的一夜作为一个民族的生日。
43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逾越节的例是这样:外邦人都不可吃这羊羔。
【本会注释】
逾越节的例是这样。在疏割发布了一些有关逾越节的补充规定。因为在希伯来人的队伍中加入了一些非以色列人。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外邦人的。通过这些制度,他们可以参加逾越节的活动并分享其祝福。
外邦人都不可。指想要保留其外邦人的身份而不受割礼的人。由于逾越节的意义在于记念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外邦人参加这一节日自然是不合适的。
44 但各人用银子买的奴仆,既受了割礼就可以吃。
【本会注释】
以色列成为耶和华的子民不是靠着血统,而是藉着上帝的呼召。以色列注定要因此而成为万国的福气。,他们对外邦人不应该抱排斥的态度。他们应该欢迎那些愿意与他们一起敬拜和侍奉上帝的人。这些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被吸收的“外邦人”,也应借着割礼在宗教上被接纳。这样,他们就与上帝的百姓合而为一,并获准参加逾越节的仪式了(见第48节)。
45 寄居的和雇工人都不可吃。
【本会注释】
临时的居民和雇工不可以吃逾越节的晚餐,因为他们与以色列人的关系随时可能结束。
46 应当在一个房子里吃;不可把一点肉从房子里带到外头去。羊羔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本会注释】
这条规定说明逾越节的羔羊是基督的预表,约19:33,36表明,早期基督教会也是这样理解。虽然那除去世人罪孽的上帝羔羊被当作普通的囚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祂的骨头一根也没有折断。这并不符合当时的惯例。祂的两个同伴都被打折了腿。正如被钉的基督与其他被钉的人有不同的对待,逾越节的羔羊也是以不同的方式准备的。一年中所吃其他羊羔的骨头可以折断以获取骨髓。
47 以色列全会众都要守这礼。
48 若有外人寄居在你们中间,愿向耶和华守逾越节,他所有的男子务要受割礼,然后才容他前来遵守,他也就象本地人一样;但未受割礼的,都不可吃这羊羔。
【本会注释】
这条关于改信犹台教者的指示与第44节的规定相似。
49 本地人和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同归一例。”
50 耶和华怎样吩咐摩西、亚伦,以色列众人就怎样行了。
51 正当那日,耶和华将以色列人按着他们的军队,从埃及地领出来。
本节属于下一章的内容,是下一章的引言。
出埃及记13章
提要:1 头生的归上帝为圣。3 吩咐记念逾越节。11 牲畜中头生的要分别出来。17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带走约瑟的遗骨。20 他们来到以倘。21 上帝借着云柱和火柱引领他们。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以色列中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
【本会注释】
这个命令是在出埃及的那一天颁布的(见出12:51)。只限于头生的雄性。因为只有他们才受第十灾的威胁。“头生的”原文是“凡初开子宫的”,说明只包括既是长子又是母亲头胎的。他们的分别为圣与逾越节密切相关。耶和华拯救了以色列中头生的,所以他们成了祂的特殊产业,应当奉献给祂。
3 摩西对百姓说:“你们要记念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这日,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你们从这地方领出来。有酵的饼都不可吃。
【本会注释】
这个吩咐在旅程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很有说服力(见出12:37),因为希伯来人如此显著地体验到他们上帝大能的手。埃及人不仅允许他们离去,而且催促他们上路。以色列人充分体会到他们已脱离了“为奴之家”。
有酵的饼都不可吃。见出12:15-20。
4 亚笔月间的这日是你们出来的日子。
【本会注释】
你们出来。见出12:37,51。
亚笔月。第一次提到这个月的名称。关于亚笔月在希伯来宗教年历中的意义和地位,见出12:2注释。
5 将来耶和华领你进迦南人、赫人、亚摩利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就是他向你的祖宗起誓应许给你那流奶与蜜之地,那时你要在这月间守这礼。
【本会注释】
迦南人……之地。见出3:8注释。
就是他……起誓。见创15:18;24:7;参出6:8。
这礼。见出12:25。
6 你要吃无酵饼七日,到第七日要向耶和华守节。
【本会注释】
第6-8节重复了出12章,特别是第15,16,19,26,27节中的各种说法和规定。
7 这七日之久,要吃无酵饼;在你四境之内不可见有酵的饼,也不可见发酵的物。
8 当那日,你要告诉你的儿子说:‘这是因耶和华在我出埃及的时候为我所行的事。
9 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纪念,使耶和华的律法常在你口中,因为耶和华曾用大能的手将你从埃及领出来。
【本会注释】
有些学者认为这条指示直到列王时代甚至是马加比的时代才得到正式执行。关于犹太人把律法的条文戴在左臂和额头上的圣经外明确证据来自大约基督的时代。犹太人称之为经匣(tephillin),本意为“祈祷”,希腊语为phulakterion(太23:5),英语为phylactery。这些经匣是用洁净动物的皮做成的小匣子。缝在皮带上,好系在十三岁以上男子两眼正中的上方的额前以及左臂上。头上经匣的四个格子里分别装着写在羊皮纸上的以下经文:出13:2-10;13:11-16;申6:4-9;11:13-21,共30节。手臂上的经匣只有一个格子,装有写在一整张羊皮上的上述四段经文。这个经匣是戴在左臂比肘部略高一点的位置,以便贴近心脏。这样做大概是为了遵守申6:6命令:“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敬虔的犹太人在每天早祷的时候习惯佩带这些经匣。有些自称虔诚的人整天都戴着。为了装出虔诚的样子,他们往往做宽带子以使经匣更为显眼。基督在太23:5中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保守的犹太人至今仍佩带经匣。
众所周知,埃及人经常佩带护身符。这些护身符是一些小蒲纸卷,上面写着符咒。后来以色列人可能从埃及人那里学来了这种迷信的做法。但上帝并不想让犹太人按字面理解这里“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纪念”的吩咐(《历代愿望》第612页)。祂只是说在心灵和思想中,在理智和情感上接受公义的原则,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
10 所以你每年要按着日期守这例。’”
【本会注释】
就是无酵饼的例(见第3,5,7节;参出12:14,24)。
11 “将来,耶和华照他向你和你祖宗所起的誓将你领进迦南人之地,把这地赐给你,
【本会注释】
见出3:8注释。
12 那时你要将一切头生的,并牲畜中头生的,归给耶和华;公的都要属耶和华。
【本会注释】
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头生的牲畜。它们应从羊群或牛群中分别出来归给耶和华,免得与其他的小绵羊、小山羊和牛犊相混。它们不是马上奉献的(利22:27),所以要分出来等到上帝吩咐时再作处理。
13 凡头生的驴,你要用羊羔代赎;若不代赎,就要打折它的颈项。凡你儿子中头生的都要赎出来。
【本会注释】
凡头生的驴。民18:15关于赎出一切不洁净牲畜的指示,表明驴在这条吩咐中是一切不洁净牲畜的代表。
凡你儿子中头生的。以色列人的长子也要归耶和华为圣。但不是按照异教的形式,在祭坛上宰杀和焚烧婴儿,而是把他们当作活祭献给耶和华,用他们身心的一切能力侍奉祂。后来上帝把利未支派分别出来侍奉祂,代替其他支派的长子(见出32:26-28;民3:12,13)。同时每一个头生的以色列人都要用五舍客勒的银子从耶和华那里“赎”回来,如民3:47;18:16中所规定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许多国家里都有奉献长子从事宗教事务的习惯。
14 日后,你的儿子问你说:‘这是什么意思?’你就说:‘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
【本会注释】
见出12:26注释。
15 那时法老几乎不容我们去,耶和华就把埃及地所有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杀了。因此,我把一切头生的公牲畜献给耶和华为祭,但将头生的儿子都赎出来。
【本会注释】
直译为“法老硬着心不容我们去”。参出4:21注释。
16 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经文,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
【本会注释】
见第9节注释。
17 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上帝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因为上帝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
【本会注释】
从那里走。见第18节注释。在以色列人的第一个宿营地疏割,他们的组织工作可能已经完成。为此曾作出一些规定(《先祖与先知》第281页)。从埃及到迦南最短和最直接的路线应当是沿海边大道到迦萨。迦萨离疏割约250多公里。他们在准备好夺取迦南以前,必须组织成一个国家,学会信靠他们还不很了解的上帝。作为一个奴隶民族,他们既没有武装也不习惯于作战(《先祖与先知》第282页)。在他们准备好与上帝合作征服迦南以前,必须进行一场属灵上,知识上和政治上的改革。
就回埃及去。以色列人以后的态度表明,他们是多么容易只遭遇一点失败或挫折,就要回去重新为奴啊(见民14:4)!如果他们知道将会面临什么,他们可能永远也不愿意离开埃及。他们原来可能以为只要几周就能到达迦南。
18 所以上帝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都带着兵器上去。
【本会注释】
领百姓绕道。上帝不让以色列人走最直接的路,而领他们绕道而行。上帝原已通知摩西,要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以后到何烈山集合(出3:12)。因此他早就知道他们所要走的路线。这无疑和他最近从米甸回埃及所走的是同一条路。于是百姓从疏割向南(《先祖与先知》第282页),来到了以倘旷野的边缘(第20节)。到他们经过以倘进入旷野以后,才有云柱显现引领他们(第21节)。
走……的路。或“向……”(见结8:5;21:2等)。这里和出13:17一样,摩西所指的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而是他们在离开埃及以后所要走的路线。他们不是“向”非利士地走去,而是“向”红海走去。摩西所指的旷野在埃及和红海之间。
红海旷野。位于埃及和红海之间(见上文),而不是西奈半岛上的旷野。这是因为: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希伯来语的语法结构表明红海是这个阶段行程的目的地。二,第17节的并列结构“往非利士地”要求第18节的意思必须是“往红海”。三,摩西马上指出“旷野”是他们离开以就要进入的地方(第20节)。四,这是怀爱伦所指的旷野(《先祖与先知》第282, 283页)。
上帝选择红海路线有两个目的:一, 以色列人没有武装,也没有受过军事训练,所以还没有做好对付好战的非利士人的准备(见第17节注释)。以色列人能够理解这个原因,所以这也是上帝这时给他们的理由(第17节)。二,正如上帝已经指示摩西的(出3:12),祂要在何烈山与百姓相会。在那里他们要建立正式的国家组织;上帝要以他们作为一个民族而与他们立约;祂要在那里向他们颁布祂的神圣律法;要设立圣所的各项崇事。以色列人还没有准备好理解或欣赏这些事情的必要性;所以上帝现在还没有提。
西奈半岛南部相对闭塞的环境,特别适合于上帝成就带领祂的子民到何烈山附近所要实现的旨意。这个崎岖荒凉的半岛两边都被红海所环绕,还有一边是巴兰的大沙漠。百姓不仅可以领受祂要给他们的指示,而且他们在崎岖的荒漠中长途疲惫的跋涉所带来的缺乏,使他们有机会可以学习信靠祂。这是他们准备担负征服迦南的艰难任务前所必需的训练。
都带着兵器。原文有多种解释。有些注释家认为这是指“武装”,“束腰”,或“编成五个师”。还有些注释家大它解释为“列阵”,“排队”,或“五人并肩”前进。许多译者把书1:14;4:12;士7:11等经文中的该词理解为“武装”。但有人要问,这些卑微的奴隶从哪里获得的武器,又在什么时候接受武器使用的训练呢?这种译法不会是正确的,因为“他们没有武装,不习惯战争”(《先祖与先知》第282页)。不论如何理解,本节都是表达以色列人在离开埃及时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在一个在英明果断的领袖率领下组织严密的群体(见《先祖与先知》第281页)。
19 摩西把约瑟的骸骨一同带去;因为约瑟曾叫以色列人严严地起誓,对他们说:“上帝必眷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一同带上去。”
【本会注释】
虽然这里和约瑟遗体安葬在示剑的记录(书24:32)都没有提到雅各的其他儿子,但司提反在公会前的讲话似乎暗示所有的先祖都“被带到示剑”(徒7:15,16)。以色列人保留了约瑟的骸骨并实现了他在迦南安葬的遗愿(见创50:24-26),这说明他们从来没有忘记得救的应许。
20 他们从疏割起行,在旷野边的以倘安营。
【本会注释】
根据本节经和民33:6,以色列人的第二个宿营地在“旷野边”。具体位置尚未认定。希伯来语的以倘可能译自埃及语khetem(“要塞”)。埃及文献告诉我,从地中海到苏伊士湾曾有一道边境防线(见出2:15注释),其目的显然就是防御东部旷野的部落入侵埃及,同时也是为了控制埃及与亚洲之间的贸易。由于这些边境的要塞位于东部旷野的边缘,本节所指的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至少就摩西而言,这些边寨阻止不了个别逃亡者过境进入旷野(见出2:15注释),但以色列大军若未经卫兵许可是无法通过的。法老显然只想让希伯来人进入东部的埃及旷野敬拜上帝。也许到了边境卫兵报告说以色列人要穿过旷野前往红海去,法老才出兵追赶(出14:3;《先祖与先知》第283页)。
21 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
【本会注释】
云柱。摩西曾担任埃及的将领(《先祖与先知》第245页),并曾从法老手下逃亡(见出2:15注释),所以非常熟悉行军的一般路线。上帝还指示他要把以色列人带到何烈山(出3:12)。但为了使百姓信服上帝的引导,并指示摩西精确的行军路径,上帝就亲自指引了他们每日的旅程。摩西在出13:18中说过,是上帝在带领以色列人,现在他解释祂如何引领。古代的军事统帅有时会以烟或火为信号来引导部队前进在没有道路的荒地中。但以色列人的云柱和火柱不是用普通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而是基督临格的神奇表现(林前10:1-4,9;《先祖与先知》第366页);是基督在他们离开以倘进入旷野时在他们面前显现。当时似乎只有一个“柱”(出14:24),在黑暗中发光时仍被称为“云柱”( 出14:19)或简称“云彩”(民9:21)。这柱白天在阳光下显为乌云,但在夜间却显为明亮的光(民9:15,16)。耶和华在这云彩中与祂的百姓同在。祂从云中向摩西说话。耶和华的荣耀在那里显现(出16:10;40:34)。耶和华曾以类似的方式在烧着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出3:2),后来又在西奈山的雷轰和闪电中显现(出19:16,18)。火和云象征上帝的领导和保护。
日夜都可以行走。我们不要以这句话为据,推测上帝让以色列人昼夜不停地行军。这是说他们昼夜都在旅途上,直到目的地。正如本节上半部分所说的,云柱在白天引导他们行军,在夜间照亮他们的营地。“日夜都可以行走”是指云柱不离开他们。包括了夜间的安营和白天的行走。
22 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本会注释】
最后一次明确提到云彩是在民16:42,但在民20:6中也有暗示。据尼9:19和民9:15-23,我们可以断定云柱和火柱在以色列人旷野飘流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与他们同在。《约书亚记》没有提到它,说明它可能在四十年结束,以色列人准备过约但河之时消失了。
云柱在漫长的旅途中与以色列人同在,即使是在他们悖逆的时候,这就向基督徒的保证,上帝是不会在他的人生路途中随便离开他的。耶稣对门徒的应许:“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位愿意随祂引领的人身上失效过。在人生的经历中,上帝从来没有上帝撤回自己。祂不仅在在最光明的喜乐成功之日与我们同在,也在最黑暗的痛苦失望之夜与我们同在。的确,我们在夜间需要祂,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但我们在白天容易感到自信时可能更需要祂。那看得见的云柱不再出现,但上帝的同在依然可以在个人,教会和国家的经验中被体会到。眼睛明亮、能觉察耶和华引导的人是有福的。
约伯记11章
提要:1 琐法责备约伯自以为义;5 上帝的智慧无法测度;13 悔改保证会蒙福。
1 拿玛人琐法回答说:
【本会注释】
以利法(伯4,5章)和比勒达(伯8章)都说过了。两人的话语均意味深长,但都坚持这样的逻辑,即认为约伯受苦是罪有应得。现在琐法说话了。与他的朋友们相比,他的话没有什么新意。他可能比其他两位更缺欠同情,温柔和细腻。琐法剧烈的反应可能是因约伯否认自己的罪,和指控上帝而引起的。琐法的话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希望上帝的话能使约伯认识到自己的罪(第2-6节);2)告诉约伯上帝的伟大,从而指出人人都有罪(第7-12节);3)强调必须悔改,才能恢复过去的繁荣(第13-20节)。
2 这许多的言语岂不该回答吗?多嘴多舌的人岂可称为义吗?
【本会注释】
琐法似乎因约伯的长篇大论而生气了。东方人以语言简洁为美德(见箴10:19和传5:2)。
3 你夸大的话岂能使人不作声吗?你戏笑的时候岂没有人叫你害羞吗?
【本会注释】
夸大的话。希伯来语是baddim(见赛16:6;耶48:30;50:36)。琐法说约伯所讲的是荒谬的空话。约伯认为自己有理由抱怨(伯10:1)。琐法则声称自己有权反驳这种说法。
4 你说:我的道理纯全;我在你眼前洁净。
道理。希伯来语是leqach(“指示”,“教训”)。《约伯记》中只出现在这里,其他地方很少见。琐法可能是指伯10:7中约伯的话。不完全是约伯的原话,但归纳了他的看法。
洁净。琐法指责约伯为自己的“道理”和行为辩护。从某种意义上说,约伯是这样的。他没有说自己是完全无罪的。但他坚持认为自己不是朋友们所指责的那种罪人。本节再次表达了约伯和他的朋友们争论的焦点。约伯接受自己良心的见证,而他的朋友们则误解了他受苦的见证。
5 惟愿上帝说话;愿他开口攻击你,
【本会注释】
约伯曾希望上帝对他说话(见伯6:24)。现在琐法也表达了这样的愿望;但是他相信上帝一旦说话,就会告诉约伯他的错误。
6 并将智慧的奥秘指示你;他有诸般的智识。所以当知道上帝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
【本会注释】
诸般的智识。原文含意不明。七十士译本和英文KJV译本均为:“双重的智慧”。显然指上帝深不可测的伟大智慧。
上帝追讨你……还少。琐法实际上是在说:“如果你了解上帝深不可测的智慧,就会知道上帝已经忽略了你的部分罪孽,而不是像你所抱怨的那样严厉对待你。上帝根本没有按照你所该得的苦难惩罚你。”这可能是对约伯最厉害的指责。
7 你考察就能测透上帝吗?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吗?
【本会注释】
指上帝伟大而深不可测。
8 他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做什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
【本会注释】
参弗3:18从四个方面描写了在基督里的上帝之爱。琐法有关上帝伟大的几个反问句,是要约伯明白,与上帝的崇高相比,人是何等的渺小。
9 其量比地长,比海宽。
【本会注释】
在约伯的时代,这个比喻更加动人。因为我们已跨越了海洋,他们却没有;我们已探测了地球的各个角落,他们也没有。这一切在当时都是不可能的。
10 他若经过,将人拘禁,招人受审,谁能阻挡他呢?
【本会注释】
经过。直译是“迅速过去”,“掠过”。
招人。或“召集会议”,进行“审判”。琐法说,上帝是伟大的。如果祂选择攻击一个人,拘禁他,审判他,有谁能干预呢?约伯当然无权质问上帝对他采取的行动!
11 他本知道虚妄的人;人的罪孽,他虽不留意,还是无所不见。
【本会注释】
琐法提醒约伯,上帝能辨别虚妄犯罪的人。
12 空虚的人却毫无知识;人生在世好象野驴的驹子。
【本会注释】
本节较为难解。有一种译法是:“空虚的人可能得到知识;野驴的驹子变成了人。”即一个像野驴一样粗鲁不堪,放荡不羁的人仍有可能改变成一个有用的人。还有人译为:“如果野驴能生下人,愚妄的人就会得到知识”。即愚妄的人无法得到智慧,就像野驴无法生下人一样。但这种解释无法为本章第二部分提供合适的过渡。琐法不认为约伯的情况是毫无希望的。
13 你若将心安正,又向主举手;
【本会注释】
你若。希伯来语的“你”是强调形式的。
将心安正。琐法开始劝约伯悔改。他的理由和以利法是一样的(见伯5:17-27)。
向主举手。琐法劝约伯以恳求的态度接近上帝。
14 你手里若有罪孽,就当远远的除掉,也不容非义住在你帐棚之中。
【本会注释】
琐法相信约伯肯定有罪。他劝约伯除掉罪孽,作为恢复平安和幸福的先决条件。
15 那时,你必仰起脸来毫无斑点;你也必坚固,无所惧怕。
【本会注释】
如果你忏悔了自己的罪,就会得到自信和安全,无所畏惧。
16 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过去的水一样。
【本会注释】
如同一阵雨,一潭水,或不断上涨,似乎要吞没一切的急流,不久就销声匿迹,被人忘却一样,在灿烂的明天面前,约伯眼下的苦难将会悄然消退。
17 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象早晨。
【本会注释】
约伯曾说自己的结局是一片漆黑(见伯10:22)。他还用好几个词来形容幽暗。但琐法说,光明的未来有望如早晨和正午。
18 你因有指望就必稳固,也必四围巡查,坦然安息。
【本会注释】
稳固。这一应许反映了自古以来对平安的盼望。
巡查。希伯来语是chaphar(“搜寻”“探测”)。这句话可译为:“你将四围寻找,得到平安。”
19 你躺卧,无人惊吓,且有许多人向你求恩。
【本会注释】
琐法预见约伯将再次出名,许多人要来向他求教。
20 但恶人的眼目必要失明。他们无路可逃;他们的指望就是气绝。
【本会注释】
恶人。如果琐法的话到第19节结束,约伯可能就会从中得到安慰,并相信自己会重得上帝的喜爱和幸福。但是琐法似乎为了强调自己不赞成约伯的行为和品格,就没有用鼓励的言语结束自己的话,而是加了一句带有谴责语气的话。
他们的指望。义人的指望要一直存到在天国完全实现为止。这个指望在他健康时光顾他,在他生病时支持他,在他孤独时鼓励他,在他进如社会时陪伴他,使他的生命有意义,在并死亡时有勇气。罪人没有这样的指望。当死亡的帷幕落下时,一切希望都烟消云散了。
琐法对上帝的赞扬是出色的。他的诚实显而易见。但他和约伯的其他朋友一样,误解了上帝的旨意。他只认为苦难是犯罪的直接惩罚。他本应给约伯带来爱心和安慰,却劝他悔改。约伯几个朋友的话如出一辙。细节虽然不同,基本观点却是一样的。
约伯记12章
提要:1 约伯针对朋友的指责为自己辩护。7 他承认上帝的全知全能。
1 约伯回答说:
【本会注释】
在伯12-14章中,约伯第一次奚落自己的朋友。但这显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主要是为自己先前的主张辩护:一,地上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论好坏,都是出于上帝;二,他既受苦难,就有权求告上帝,并要求知道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2 你们真是子民哪,你们死亡,智慧也就灭没了。
【本会注释】
真是。希伯来语是'omnam。音译是“阿门”。
子民。这是一句讽刺。约伯似乎在说:“只有你们才算实实在在,值得一顾,可以说话的子民。”
也就灭没。他们一死,智慧也就从地上消失了。
3 但我也有聪明,与你们一样,并非不及你们。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呢?
【本会注释】
有聪明。直译是“有心”。“心”常用来指聪明或心灵。我们用“心”表示情感的所在。但希伯来人认为心是聪明的所在。约伯可能在这里反驳琐法在伯11:12中的攻击,如果那句话理解为:“如果野驴能生下人,愚妄的人就会得到知识”(见伯11:12注释)的话。
不及。约伯声称自己和他的朋友们都可以引用先辈的话。所以他接着引用了几个格言。
你们所说。约伯认为朋友们的观点并无出色之处。他说自己十分了解。谁如果不知道,那才奇怪了。
4 我这求告上帝、蒙他应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讥笑的;公义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讥笑。
【本会注释】
这句话不很清楚是指谁。如果是约伯,那是他的过去。当时他的祈祷常常得到回应。如果指琐法,那就是讽刺他。约伯哀叹自己这个认识上帝,品格正直的人,竟成了讥笑的对象。
5 安逸的人心里藐视灾祸;这灾祸常常等待滑脚的人。
【本会注释】
本节的意思十分清楚,也可理解为“安逸的人心里藐视灾祸;滑脚的人遭人藐视”。约伯指出,人性的软弱使他藐视不幸的人,给步履蹒跚的人雪上加霜。有译本(KJV)为“滑脚的人就像一盏灯,为安逸的人心里所藐视”。意思是灯光亮的时候,被人看重,但熄灭以后,就被蔑视和抛弃了。同样,人在兴旺的时候,会被视为榜样和典范;但如果身处逆境,他的话就没人听了,人也被藐视了。
6 强盗的帐棚兴旺,惹上帝的人稳固,上帝多将财物送到他们手中。
【本会注释】
强盗的帐篷。第5节哀叹不幸者的苦难。本节则反映恶人表面上的兴旺。约伯坚持说,上帝在这世界上对待人,并不按照他们真正的品格。恶人亨通,义人遭殃。
将财物送到他们手中。原意不明。有人理解为:“将他们的神送到他们手中”。他们似乎没有上帝,只相信自己强壮的膀臂(见英文RSV版)。
7 你且问走兽,走兽必指教你;又问空中的飞鸟,飞鸟必告诉你;
【本会注释】
约伯似乎指出,在低等动物中间,是弱肉强食的。上帝并不保护温顺,驯良和无辜者,惩罚凶暴和残忍者。
8 或与地说话,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鱼也必向你说明。
9 看这一切,谁不知道是耶和华的手做成的呢?
【本会注释】
约伯坚持认为上帝专制独断。他竭力表白自己的不幸不能证明他是坏人。他说,甚至自然界也不赞同这样的说法。这里的耶和华(Yahweh),是《约伯记》的诗体部分里唯一一次提到的。上帝的一般称呼是'Eloah,或'el(见第4,6节)。对于这一有趣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解释。一些文稿在这里用'Eloah。
10 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
【本会注释】
生命。希伯来语是nephesh(见王上17:21注释)。
11 耳朵岂不试验言语,正如上膛尝食物吗?
【本会注释】
约伯似乎在呼吁辨别真假和是非。
12 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
【本会注释】
本节与上一节可能的联系是:正如耳朵能分辨语言的价值,嘴巴能分辨食物的味道,老年人由于长寿而对事物有真正的眼力。
13 在上帝有智慧和能力;他有谋略和知识。
【本会注释】
第12节提到了长寿者的智慧。然而真正的智慧只有在上帝那里。约伯在本章的剩下部分阐述了上帝的智慧和伟大。他的论点是:上帝创造了万物;祂维持着万有;祂能随自己的意思改变人的状况;祂抬举祂所喜悦的人,并能随意使他败落。上帝的作为在许多方面都出于我们的意料之外。
14 他拆毁的,就不能再建造;他捆住人,便不得开释。
【本会注释】
祂拆毁的。约伯说,没有人能修复上帝所拆毁的。人们可以兴建城市和乡镇,但是上帝能用火灾,瘟疫或者地震将之摧毁。约伯无疑强调自己对上帝主权这方面的理解。因为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自己是上帝所摧残的对象。
祂捆住人。上帝能剥夺人的自由。
15 他把水留住,水便枯干;他再发出水来,水就翻地。
【本会注释】
约伯认为,水灾和旱灾都是上帝主权的证据。这些自然灾害,对于约伯当地的居民来说,可能是常见的。
16 在他有能力和智慧,被诱惑的与诱惑人的都是属他。
【本会注释】
所有阶层的人都受上帝的控制。滥用自己的智慧误导别人,或为自己谋利的人,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为上帝的旨意服务。上帝所定的界限没有人能逾越。
17 他把谋士剥衣掳去,又使审判官变成愚人。
【本会注释】
把谋士剥衣掳去。谋士和伟人的智慧不敌上帝。“剥衣”可能是指剥掉战俘外衣的做法(见弥1:8)。
使审判官变成愚人。上帝能挫败那些似乎最有本事出谋划策的谋士。约伯对上帝的智慧和伟人的智慧做了生动的对比。
18 他放松君王的绑,又用带子捆他们的腰。
【本会注释】
君王的绑。就是捆别人的绳子。本节的后半部分说,那些曾经拘禁别人的国王现在被捆走了。这一连串的话都是指人生状况的逆转和变化。
19 他把祭司剥衣掳去,又使有能的人倾败。
【本会注释】
祭司。希伯来语是kohanim。即使是宗教专职人员也会遭受别人所受的苦难。
20 他废去忠信人的讲论,又夺去老人的聪明。
【本会注释】
忠信的人。上帝剥夺了那些有名望谋士的口才和领导能力。
21 他使君王蒙羞被辱,放松有力之人的腰带。
【本会注释】
东方人身穿宽松的长袍,腰上系着带子。他们劳动,跑步或旅行时要束紧袍子。放松腰带会妨碍行动。
22 他将深奥的事从黑暗中彰显,使死荫显为光明。
【本会注释】
什么都瞒不过上帝。祂能使黑暗显为光明。 本文可能指:一,上帝能察觉阴谋诡计;二,上帝能预见未来;三,上帝能洞悉人的心灵深处(见太10:26)。
23 他使邦国兴旺而又毁灭;他使邦国开广而又掳去。
【本会注释】
见但4:17;《先知与君王》第499,500页。
24 他将地上民中首领的聪明夺去,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
【本会注释】
祂挫败伟人的计谋,使他们的智慧失去意义,变得如同迷路的旅行者(见诗107:4)。
25 他们无光,在黑暗中摸索,又使他们东倒西歪,象醉酒的人一样。
【本会注释】
这是本章的结尾,约伯用形象生动的格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约伯证明自己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熟悉有关上帝的格言;也和他们一样,对至高上帝的管理和政权怀有崇高的观念。他的朋友认为,上帝要在人有生之年,按照他们的行为报应他们。约伯认为上帝是按照人行为以外的其他标准掌管人类的。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无可指责的。
路加福音9章
提要:1 基督差遣他的门徒去行神迹,并传道。7 希律想见基督。17 基督使五千人吃饱: 18 问门徒世界对他的看法:预言他的苦难: 23 告诉众人他忍耐的样式。28 变像。37 他治好癫痫病人: 43 再次预言自己的受难: 46 推崇谦卑: 51 吩咐门徒对所有的人显示温和,不要有报仇的意念。57 好几个人要跟随他,但附有条件。
耶稣差遣十二个门徒
路9:1 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给他们能力、权柄,制伏一切的鬼,医治各样的病,
【本会注释】
叫……十二个门徒。[第三次加利利巡游,路9:1-6=太9:36至11:1=可6:7-13。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关于设立十二门徒见对可3:13-19的注释。
路9:2 又差遣他们去宣传上帝国的道,医治病人,
路9:3 对他们说:“行路的时候,不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也不要带两件褂子。
路9:4 无论进哪一家,就住在那里,也从那里起行。
路9:5 凡不接待你们的,你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见证他们的不是。”
路9:6 门徒就出去,走遍各乡宣传福音,到处治病。
希律的困惑
路9:7 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所做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因为有人说:“是约翰从死里复活;”
【本会注释】
分封的王希律。[施洗约翰的殉道,路9:7-9=太14:1,2,6-12=可6:14-29。主要的注释:马可福音。]
游移不定。希腊文词语diaporeō,“完全不知所措”(参对可6:20的注释)。
路9:8 又有人说:“是以利亚显现;”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又活了。”
路9:9 希律说:“约翰我已经斩了,这却是什么人?我竟听见他这样的事呢?”就想要见他。
【本会注释】
约翰我已经斩了。见可6:17-29。
想要见。直译是,“寻求要见”。在希律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实际上,他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与耶稣会面,而又不像他所想象的──折损他作为君王的尊严。希律似乎已经与施洗约翰有过这样的会面(见《历》第二十二章),并且很明显,他找不到理由为什么他不与耶稣进行一次面谈呢。但是,和尼哥底母一样(见《历》第十七章),希律觉得,以他这么高的地位公开去见耶稣实在是件羞辱的事。希律似乎很重视耶稣的主张并且试图寻求他的忠告。他很清楚对于这样一次会面希罗底的反应将是怎样的。希律一直没能得到一次与耶稣面对面的机会(见路23:8),当他最终看见他时,他那受挫的骄傲又使他转离了救主。
耶稣使五千人吃饱
路9:10 使徒回来,将所做的事告诉耶稣,耶稣就带他们暗暗的离开那里,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赛大。
【本会注释】
使徒回来。[使五千人吃饱,路9:10-17=太14:13-21=可6:30-44=约6:1-14。主要的注释:马可福音。]
路9:11 但众人知道了,就跟着他去;耶稣便接待他们,对他们讲论上帝国的道,医治那些需医的人。
路9:12 日头快要平西,十二个门徒来对他说:“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借宿找吃的,因为我们这里是野地。”
【本会注释】
平西。希腊文词语klinō,“弯曲”,“弯[下]”,或“使自己斜倚在”(见对可2:15的注释)。一些英文单词,像“拒绝,衰败(decline)”“倾斜,倾向(incline)”“斜倚(recline)”“小诊所(clinic)”都是源于klinō。
路9:13 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若不去为这许多人买食物就不够。”
路9:14 那时,人数约有五千。耶稣对门徒说:“叫他们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
路9:15 门徒就如此行,叫众人都坐下。
路9:16 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
路9:17 他们就吃,并且都吃饱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篮子。
彼得认耶稣为基督
路9:18 耶稣自己祷告的时候,门徒也同他在那里。耶稣问他们说:“众人说我是谁?”
【本会注释】
自己祷告。[退到该撒利亚腓立比,路9:18-27=太16:13-28=可8:27至9:1。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在第17节和第18节之间发生了被称作路加“严重疏漏”的情况。路加这里遗漏了所有记载在太14:22至16:12节;可6:45至8:26;和约6:25至7:1节的内容;即,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关于生命之粮的教训,与法利赛人的辩论,退到腓尼基,医好耳聋舌结的人,使四千人吃饱,医治伯赛大附近的瞎子。似乎是要和“(最)大的遗漏”相平衡,路加福音中有间或称作“(最)大的插入”的一部分,就是从9:51至18:14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几乎没有在其他福音书中出现过(见对路9:51的注释)。
路9:19 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还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又活了。”
路9:20 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是上帝所立的基督。”
耶稣预言受难和复活
路9:21 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不可将这事告诉人,
路9:22 又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本会注释】
人子。关于第22-27节的叙述关系见对太16:21的注释。关于评论见对太16:21-28的注释。
路9:23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路9:24 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
路9:25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
路9:26 凡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
路9:27 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上帝的国。”
耶稣显荣
路9:28 说了这话以后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
【本会注释】
以后……八天。[变像,路9:28-36=太17:1-13=可9:2-13。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关于这“八天”的计算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48-250页。
路9:29 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
【本会注释】
面貌。直译是,“他脸上的外貌变得不同了”。
放光。即,“闪闪发光”,或“闪着火花”。
路9:30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两个人同耶稣说话;
路9:31 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
【本会注释】
去世的事。希腊文词语exodos,“离开”;来源于ex,“向外”,和hodos,“路”(见来11:22;彼后1:15)。这里是指将要降临到耶稣身上的厄运。
路9:32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打盹,既清醒了,就看见耶稣的荣光,并同他站着的那两个人。
【本会注释】
清醒了。行路、登山的疲乏以及时间的迟延使得门徒们昏昏欲睡了(见对太17:1的注释)。
路9:33 二人正要和耶稣分离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夫子,我们在这里真好!可以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他却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
【本会注释】
夫子。希腊文词语epistatēs(见对路5:5的注释)。
路9:34 说这话的时候,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他们进入云彩里就惧怕。
路9:35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有古卷作: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
【本会注释】
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这里作“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
路9:36 声音住了,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当那些日子,门徒不提所看见的事,一样也不告诉人。
治好被污鬼附身的孩子
路9:37 第二天,他们下了山,就有许多人迎见耶稣。
【本会注释】
第二天。[被鬼附着的男孩,路9:37-43a=太17:14-21=可9:14-29。主要的注释:马可福音。]只有路加特别提到了那个男孩子得痊愈是发生在变像的第二天。
路9:38 其中有一人喊叫说:“夫子!求你看顾我的儿子,因为他是我的独生子。
【本会注释】
独生。希腊文词语monogenēs(见对路7:12;8:42;约1:14的注释)。
路9:39 他被鬼抓住就忽然喊叫;鬼又叫他抽疯,口中流沫,并且重重的伤害他,难以离开他。
【本会注释】
忽然。希腊文词语exaiphnēs,“出其不意地”,或“突然地”。
抽风。希腊文词语sparassō,“抽搐,痉挛”(见对可1:26的注释)。
路9:40 我求过你的门徒,把鬼赶出去,他们却是不能。”
路9:41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将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吧!”
路9:42 正来的时候,鬼把他摔倒,叫他重重的抽疯。耶稣就斥责那污鬼,把孩子治好了,交给他父亲。
路9:43 众人都诧异上帝的大能(大能:或作威荣)。耶稣所做的一切事,众人正希奇的时候,耶稣对门徒说:
【本会注释】
大能。希腊文词语megaleiotēs,“威荣“,“伟大”,或“庄严”。
众人正希奇的时候。[经过加利利的一次秘密旅行,路9:43b-45=太17:22,23=可9:30-32。主要的注释:马可福音。]第43节中以这几个字开头的后半部分应该包括在第44节中,作为下面内容的一部分。正如它所在的位置,这节的分开混淆了思想的转换。
耶稣第二次预言他的死
路9:44 “你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因为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
【本会注释】
存在耳中。这是一种修辞方法,意思是,“记住”。
路9:45 他们不明白这话,意思乃是隐藏的,叫他们不能明白,他们也不敢问这话的意思。
【本会注释】
意思乃是隐藏的。这不是出于耶稣的本意,他屡次想表明这件事。这件事之所以被隐藏乃是由于门徒们拒绝明白(见对可9:32的注释)。他们不渴望明白,结果他们就不能明白(见对太13:13的注释)。
叫他们不能明白。“叫”,希腊文的hina,用在这里是表示结果:“叫”,而不是表示目的:“为了”。用于表示结果而非目的,hina另一个好的例子出现在帖前5:4节中(参罗11:11;加5:17;路1:43;约6:7)。
天国里谁为大
路9:46 门徒中间起了议论,谁将为大。
【本会注释】
起了议论。[谦卑,和好与饶恕,路9:46-50=太18:1-35=可9:33-50。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
路9:47 耶稣看出他们心中的议论,就领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自己旁边,
路9:48 对他们说:“凡为我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为大。”
【本会注释】
为我名。这是路加写作的一个典型性表达(路21:8;徒4:17,18;5:28,40;15:14;等等)。
大。根据耶稣对大的定义,这里最有可能是指“伟大”(见对太5:5的注释)。
不敌挡就是帮助
路9:49 约翰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
路9:50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撒玛利亚人不接待主
路9:51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的日子将到。[比哩亚传道时期的开始,路9:51-56=太19:1,2=可10:1。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见比哩亚早期的传道;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主耶稣的传道生涯。]见对路2:49的注释。基督的传道很快就要接近尾声了。离钉十字架只有约六个月的时间了。
路加福音中9:51至18:14节这部分内容有时被称作“大的插入”,或“大的添加”,因为这部分内容占了整卷书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而所记载的资料却没有出现在其他几卷福音书中。其他几位作者几乎全都对耶稣这一阶段的传道保持沉默(见对路9:18的注释)。
被接上升。来自希腊文analambanō,“接纳”。Analambanō这个词通常用来指基督的升天(见徒1:2,11,22;提前3:16;等等;参路24:50,51)。
定意。从始至终,耶稣人生使命的每一件事都是按照他来世界之前就已存在的计划成就的,并且每一件事都有定时(见对路2:49的注释)。一次又一次地,耶稣说他的“时候”或“时辰”还没有到(见约2:4;7:6,8;等等)。就是在最近一次住棚节的前夕(见对约7:6的注释)他也再次声明他“向耶路撒冷去”并“被接上升”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是耶稣这最后一次从加利利出发的巡游是有意识并定意要走向十字架的(见对可10:32的注释)。同样一种精神鼓舞着保罗踏上他最后一次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见徒20:22-24;参提后4:6-8)。耶稣知道他前面的是什么,但他仍没有想要躲避或使它迟延。见对太19:1的注释。
向耶路撒冷去。自耶稣最后一次从加利利起程时,福音书的作者就认为他是要上耶路撒冷,去面对那里等待他的事情(见路9:51,53;13:22;17:11;18:31;19:11,28)。这次耶稣进出犹太地,但只在耶路撒冷或犹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否则危机可能要提前来到了。这最后一次往耶路撒冷去的行程迂回曲折(见《历》第五十三章)且十分缓慢(《历》第五十三章),前后数月之久。
路9:52 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预备。
【本会注释】
打发使者。这里特别是指雅各和约翰(见第54节;《历》第五十三章)。在这个特定的场合,使者似乎是要到前面去为过夜安排住宿。然而,这或许是指耶稣派遣使者去进行公开宣传,好使所有以色列人的注意力都归向他,使他们对他即将钉十字架有个心理预期(见《历》第五十三章)。这是耶稣后来差遣七十人出去的特别目的(见对路10:1的注释)。
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加利利和犹太之间距离最短的路线便是穿过撒玛利亚的群山。两年前耶稣曾采取相同的路线从犹太向北前往加利利(见对约4:3,4的注释)。经常地,特别是在节期季节,当大批群众往耶路撒冷去的时候,犹太人为了避免和撒玛利亚人接触宁愿选择约旦河谷中较长的路线。然而,耶稣他却将自己传道时间余剩的部分献给了撒玛利亚地区(见对约11:54的注释),并且那七十人也是首先向撒玛利亚的城镇乡村派出的(见《历》第五十三章)。考虑到他们是两个两个“往(他)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路10:1)的事实,主一定亲自访问了撒玛利亚相当多的地方。
路9:53 那里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不接待他。他们连休息一夜的地方也不提供给他(《历》第五十三章)。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之间存在着刻骨的仇恨(见约4:9)。关于撒玛利亚人起源的历史,见对王下17:23-41的注释。关于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后来的经历以及他们之间仇恨的起源,见尼4:1-8;6:1-14。
面向耶路撒冷去。直译是,“往耶路撒冷去”。加利利的犹太人经常穿过撒玛利亚往耶路撒冷去崇拜上帝,这暗示着撒玛利亚地区的次要地位,因此被撒玛利亚人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
路9:54 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看见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象以利亚所做的吗(有古卷无象以利亚所做的数字)?”
【本会注释】
雅各、约翰。见对可3:17的注释。这两个弟兄奉差遣到前头去安排食宿(见《历》第五十三章),结果受到撒玛利亚村民不友好的对待,使得他们心中怒火中烧。雅各和约翰显然都有着一副火暴脾气,这种特点使得早前基督称他们作“雷子”(见对可3:17的注释)。这之前不久约翰还自命不凡地行使权威,严厉责备了一个他认为是仇敌的人(见对可9:38-41的注释)。
吩咐火。迦密山在望(见《历》第五十三章),门徒们自然而然回想起了当年先知以利亚对待那些不悔改的百姓所采取的严厉措施(见王上18:17-46)。他们或许还回想起以利亚叫火从天上降下来毁灭了一些顽固的仇敌(见对王下1:10,13的注释)。
像以利亚所作的。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这里没有这几个字。但毫无疑问,当雅各和约翰说话的时候这个思想一定是在他们头脑中的。
路9:55 耶稣转身责备两个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本会注释】
责备两个门徒。雅各和约翰所表现出的精神与基督的精神完全相异,其结果只能阻碍福音工作的发展。耶稣刚刚警告他们,不要妨碍那些对他们友善之人的工作(第49,50节);现在他忠告他们不要惩罚那些对他们不友善的人。复仇的精神不是基督的精神。任何想要强迫那些行为与自己意见相左之人的企图显然都是撒但的精神(《历》第五十三章)。精神上的偏狭和宗教上的不容忍在上帝眼中都是有罪的,尤其是被那些自称爱上帝并侍奉他的人表现出来的时候。
你们并不知道。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删去第55节的后一句和第56节的头一句。然而,这里所发出的真理却与其他福音书中所陈明的教训完全一致(见路19:10;等等;另见太5:17)。
路9:56 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性命:或作灵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说着就往别的村庄去了(有古卷只有五十五节首句,五十六节末句)。
【本会注释】
别的村庄。可能是另一个撒玛利亚人的村庄,一个较为友善的地方。基督这里提供了一个他先前告诉过门徒之(见太10:22-24)教训的例子。有些人认为这里仍是叙加的一个村庄,或是另一个叙加附近地区的村子,那的人原先听到过基督,对他较为友善(见约4:39-42)。
跟从耶稣的准备
路9:57 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本会注释】
……的时候。[作门徒资格的考验,路9:57-62。参对太8:19-22;16:24,25;路14:25-33的注释。]第57-62节一般被认为和太8:19-22节中所记的是一件事,理由是,马太和路加只是简单地将叙述插入到他们各自记载的不同位置而已。但这个解释不能令人信服。关于认为太8:19-22节和路9:57-62节的叙述是在述说分开的、不同的事件之理由,见对太8:19的注释。两段叙述应当各有自己的背景和上下文。
他们走路。在太8:19-22节中,耶稣和他的门徒马上就要上船过湖了;而这里,他们是在“走路”,即,还在陆地上。实际上,他们正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见对太19:1的注释;参路9:51)。
路9:58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路9: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本会注释】
又对一个人说。在马太福音类似的一段中,那个耶稣向之发出跟从建议的人是主动要跟从耶稣的。这里,耶稣是在吩咐(邀请)那人跟从他。
路9: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上帝国的道。”
【本会注释】
你……去传扬。重点似乎是,“你若在属灵上还没有死亡,就去传扬上帝的国吧。埋葬那些肉体上死了的人,这些事留给那些属灵上死了的人去作吧”。
路9: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本会注释】
容我先去。这个借口暗示着犹豫不决,或许甚至是不愿作出门徒所当作的牺牲。
辞别。这里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回一趟家。根据东方的习俗离家的人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来安排家里的事。耶稣传道仅仅剩下约六个月的时间,如果这个有希望成为耶稣门徒的人曾经计划要跟从他,他最好不要拖延。再过不多时候一切就都晚了。他现在打算离开耶稣去与他所有的故交告别,他们或许要阻止他再回到耶稣那里去。上帝的要求胜过这些人的要求,甚至是亲密的家人(见太12:48,49;19:29)。或许这个人想在他舍弃一切跟从耶稣之前再在生活中享乐一番。他的情况与当年以利沙蒙召跟从以利亚时完全不同。以利沙的反应是迅速的,他迟延以利亚的要求去与亲人告别也是很短暂的(见对王上19:20的注释)。
我家里的人。他的亲戚或许要试图劝阻他,甚至像耶稣的母亲和弟兄那样试图使他转离自己职责的道路(见对太12:46的注释)。
路9:62 耶稣说:“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上帝的国。”
【本会注释】
向后看。“向后看”的人没有集中注意力在手边的工作上。他最多是个不冷不热的工人(见对太6:24;路14:26-28的注释)。耶稣“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9:51),任何想要跟从他的人也必须坚定(参约11:16)。试验的时刻临到十二门徒时,他们都“离开他,逃走了”(太26:56),但除了犹大,所有的人都在适合的时候回来了。无条件的、完全的专心是真门徒资格的基本要求。一个人想要在侍奉上帝的田地里耕任何一道笔直的垄沟都必须将全心全意的、不受干扰的注意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62节的箴言在古代近东的各个国家里流传了数个世纪。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海希奥德写道,“那想将垄沟耕直的人一定不能看自己”(工作和日子ii.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