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80天读经|交叉融汇通读新旧约
第36天 出24章 伯22-23章 拉9章 诗18-19章 路18章

旧约:出埃及记24章

耶和华召摩西登山

24:1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和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到我这里来,远远地下拜。

24:2 惟独你可以亲近耶和华,他们却不可亲近;百姓也不可和你一同上来。”

24:3 摩西下山,将耶和华的命令、典章都述说与百姓听。众百姓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24:4 摩西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清早起来,在山下筑一座坛,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

24:5 又打发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华献牛为平安祭。

24:6 摩西将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

24:7 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他们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24:8 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24:9 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

24:10 他们看见以色列的 神,他脚下彷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

24:11 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们观看 神,他们又吃又喝。

摩西复登西奈山

24:12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上山到我这里来,住在这里,我要将石版并我所写的律法和诫命赐给你,使你可以教训百姓。”

24:13 摩西和他的帮手约书亚起来,上了 神的山。

24:14 摩西对长老说:“你们在这里等着,等到我们再回来,有亚伦、户珥与你们同在。凡有争讼的,都可以就近他们去。”

24:15 摩西上山,有云彩把山遮盖。

24:16 耶和华的荣耀停于西奈山,云彩遮盖山六天,第七天他从云中召摩西。

24:17 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状如烈火。

24:18 摩西进入云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昼夜。


旧约:约伯记22章

以利法历指约伯之罪

22: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

22:2 “人岂能使 神有益呢?智慧人但能有益于己。

22:3 你为人公义,岂叫全能者喜悦呢?你行为完全,岂能使他得利呢?

22:4 岂是因你敬畏他,就责备你、审判你吗?

22:5 你的罪恶岂不是大吗?你的罪孽也没有穷尽。

22:6 因你无故强取弟兄的物为当头,剥去贫寒人的衣服。

22:7 困乏的人,你没有给他水喝;饥饿的人,你没有给他食物。

22:8 有能力的人就得地土,尊贵的人也住在其中。

22:9 你打发寡妇空手回去,折断孤儿的膀臂。

22:10 因此,有网罗环绕你,有恐惧忽然使你惊惶,

22:11 或有黑暗蒙蔽你,并有洪水淹没你。

22:12 神岂不是在高天吗?你看星宿何其高呢?

22:13 你说:‘ 神知道什么?他岂能看透幽暗施行审判呢?

22:14 密云将他遮盖,使他不能看见;他周游穹苍。’

22:15 你要依从上古的道吗?这道是恶人所行的。

22:16 他们未到死期,忽然除灭,根基毁坏,好像被江河冲去。

22:17 他们向 神说:‘离开我们吧!’又说:‘全能者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22:18 哪知 神以美物充满他们的房屋;但恶人所谋定的离我好远。

22:19 义人看见他们的结局就欢喜,无辜的人嗤笑他们,

22:20 说:‘那起来攻击我们的,果然被剪除,其余的都被火烧灭。’

劝其认识 神而得平安

22:21 你要认识 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

22:22 你当领受他口中的教训,将他的言语存在心里。

22:23 你若归向全能者,从你帐棚中远除不义,就必得建立。

22:24 要将你的珍宝丢在尘土里,将俄斐的黄金丢在溪河石头之间,

22:25 全能者就必为你的珍宝,作你的宝银。

22:26 你就要以全能者为喜乐,向 神仰起脸来。

22:27 你要祷告他,他就听你;你也要还你的愿。

22:28 你定意要做何事,必然给你成就;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

22:29 人使你降卑,你仍可说:‘必得高升。’谦卑的人, 神必然拯救。

22:30 人非无辜, 神且要搭救他,他因你手中清洁,必蒙拯救。”


旧约:约伯记23章

约伯自言愿诣 神陈述其冤

23:1 约伯回答说:

23:2 “如今我的哀告还算为悖逆;我的责罚比我的唉哼还重。

23:3 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 神,能到他的台前,

23:4 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23:5 我必知道他回答我的言语,明白他向我所说的话。

23:6 他岂用大能与我争辩吗?必不这样!他必理会我。

23:7 在他那里,正直人可以与他辩论;这样,我必永远脱离那审判我的。

23:8 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里;往后退,也不能见他。

23:9 他在左边行事,我却不能看见;在右边隐藏,我也不能见他。

23:10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自言守道弗违

23:11 我脚追随他的步履,我谨守他的道,并不偏离。

23:12 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弃;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用的饮食。

23:13 只是他心志已定,谁能使他转意呢?他心里所愿的,就行出来。

23:14 他向我所定的,就必做成;这类的事他还有许多。

23:15 所以我在他面前惊惶,我思念这事,便惧怕他。

23:16 神使我丧胆,全能者使我惊惶。

23:17 我的恐惧,不是因为黑暗,也不是因为幽暗蒙蔽我的脸。


旧约:以斯拉记9章

与外族通婚犯罪

9:1 这事做完了,众首领来见我说:“以色列民和祭司并利未人,没有离绝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亚扪人、摩押人、埃及人、亚摩利人,仍效法这些国的民,行可憎的事。

9:2 因他们为自己和儿子娶了这些外邦女子为妻,以致圣洁的种类和这些国的民混杂,而且首领和官长在这事上为罪魁。”

9:3 我一听见这事,就撕裂衣服和外袍,拔了头发和胡须,惊惧忧闷而坐。

9:4 凡为以色列 神言语战兢的,都因这被掳归回之人所犯的罪,聚集到我这里来,我就惊惧忧闷而坐,直到献晚祭的时候。

以斯拉认罪祈祷

9:5 献晚祭的时候,我起来,心中愁苦,穿着撕裂的衣袍,双膝跪下向耶和华我的 神举手,

9:6 说:“我的 神啊,我抱愧蒙羞,不敢向我 神仰面,因为我们的罪孽灭顶,我们的罪恶滔天。

9:7 从我们列祖直到今日,我们的罪恶甚重。因我们的罪孽,我们和君王、祭司都交在外邦列王的手中,杀害、掳掠、抢夺、脸上蒙羞,正如今日的光景。

9:8 现在耶和华我们的 神暂且施恩与我们,给我们留些逃脱的人,使我们安稳如钉子,钉在他的圣所,我们的 神好光照我们的眼目,使我们在受辖制之中稍微复兴。

9:9 我们是奴仆,然而在受辖制之中,我们的 神仍没有丢弃我们,在波斯王眼前向我们施恩,叫我们复兴,能重建我们 神的殿,修其毁坏之处,使我们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墙垣。

9:10 我们的 神啊,既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因为我们已经离弃你的命令,

9:11 就是你藉你仆人众先知所吩咐的说:‘你们要去得为业之地是污秽之地,因列国之民的污秽和可憎的事,叫全地从这边直到那边满了污秽。

9:12 所以不可将你们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为你们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永不可求他们的平安和他们的利益,这样你们就可以强盛,吃这地的美物,并遗留这地给你们的子孙永远为业。’

9:13 神啊,我们因自己的恶行和大罪,遭遇了这一切的事,并且你刑罚我们轻于我们罪所当得的,又给我们留下这些人。

9:14 我们岂可再违背你的命令,与这行可憎之事的民结亲呢?若这样行,你岂不向我们发怒,将我们灭绝,以致没有一个剩下逃脱的人吗?

9:15 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啊!因你是公义的,我们这剩下的人才得逃脱,正如今日的光景。看哪!我们在你面前有罪恶,因此无人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旧约:诗篇18篇

因胜仇敌称颂主恩

〔耶和华的仆人大卫的诗,交与伶长。当耶和华救他脱离一切仇敌和扫罗之手的日子,他向耶和华念这诗的话,说:〕

诗18:1 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

诗18:2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 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

诗18:3 我要求告当赞美的耶和华,这样我必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

诗18:4 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匪类的急流使我惊惧;

诗18:5 阴间的绳索缠绕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

诗18:6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向我的 神呼求。他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诗18:7 那时,因他发怒,地就摇撼战抖;山的根基也震动摇撼。

诗18:8 从他鼻孔冒烟上腾;从他口中发火焚烧,连炭也着了。

诗18:9 他又使天下垂,亲自降临,有黑云在他脚下。

诗18:10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他藉着风的翅膀快飞。

诗18:11 他以黑暗为藏身之处,以水的黑暗、天空的厚云为他四围的行宫。

诗18:12 因他面前的光辉,他的厚云行过,便有冰雹火炭。

诗18:13 耶和华也在天上打雷,至高者发出声音,便有冰雹火炭。

诗18:14 他射出箭来,使仇敌四散;多多发出闪电,使他们扰乱。

诗18:15 耶和华啊,你的斥责一发,你鼻孔的气一出,海底就出现,大地的根基也显露。

诗18:16 他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

诗18:17 他救我脱离我的劲敌和那些恨我的人,因为他们比我强盛。

诗18:18 我遭遇灾难的日子,他们来攻击我,但耶和华是我的倚靠。

诗18:19 他又领我到宽阔之处,他救拔我,因他喜悦我。

诗18:20 耶和华按着我的公义报答我,按着我手中的清洁赏赐我。

诗18:21 因为我遵守了耶和华的道,未曾作恶离开我的 神。

诗18:22 他的一切典章常在我面前,他的律例我也未曾丢弃。

诗18:23 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远离我的罪孽。

诗18:24 所以耶和华按我的公义,按我在他眼前手中的清洁偿还我。

诗18:25 慈爱的人,你以慈爱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

诗18:26 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

诗18:27 困苦的百姓,你必拯救;高傲的眼目,你必使他降卑。

诗18:28 你必点着我的灯;耶和华我的 神必照明我的黑暗。

诗18:29 我藉着你冲入敌军,藉着我的 神跳过墙垣。

诗18:30 至于 神,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

诗18:31 除了耶和华,谁是 神呢?除了我们的 神,谁是磐石呢?

诗18:32 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行为完全的,他是 神。

诗18:33 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处安稳。

诗18:34 他教导我的手能以争战,甚至我的膀臂能开铜弓。

诗18:35 你把你的救恩给我作盾牌,你的右手扶持我,你的温和使我为大。

诗18:36 你使我脚下的地步宽阔;我的脚未曾滑跌。

诗18:37 我要追赶我的仇敌,并要追上他们;不将他们灭绝,我总不归回。

诗18:38 我要打伤他们,使他们不能起来,他们必倒在我的脚下。

诗18:39 因为你曾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能争战;你也使那起来攻击我的,都服在我以下。

诗18:40 你又使我的仇敌在我面前转背逃跑,叫我能以剪除那恨我的人。

诗18:41 他们呼求,却无人拯救;就是呼求耶和华,他也不应允。

诗18:42 我捣碎他们,如同风前的灰尘;倒出他们,如同街上的泥土。

诗18:43 你救我脱离百姓的争竞,立我作列国的元首,我素不认识的民必事奉我。

诗18:44 他们一听见我的名声,就必顺从我;外邦人要投降我。

诗18:45 外邦人要衰残,战战兢兢地出他们的营寨。

诗18:46 耶和华是活神;愿我的磐石被人称颂!愿救我的 神被人尊崇!

诗18:47 这位 神,就是那为我伸冤、使众民服在我以下的。

诗18:48 你救我脱离仇敌,又把我举起,高过那些起来攻击我的;你救我脱离强暴的人。

诗18:49 耶和华啊,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谢你,歌颂你的名。

诗18:50 耶和华赐极大的救恩给他所立的王,施慈爱给他的受膏者,就是给大卫和他的后裔,直到永远。


旧约:诗篇19篇

神之行彰显其荣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诗19:1 诸天述说 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诗19:2 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

诗19:3 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

诗19:4 他的量带通遍天下,他的言语传到地极。 神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

诗19:5 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

诗19:6 它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它的热气。

诗19:7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诗19:8 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

诗19:9 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

诗19:10 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诗19:11 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

诗19:12 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诗19:13 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诗19:14 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


新约:路加福音18章

切求的寡妇和不义的官

18:1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18:2 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 神,也不尊重世人。

18:3 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

18:4 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 神,也不尊重世人,

18:5 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

18:6 主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

18:7 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

18:8 我告诉你们:要快快地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

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

18:9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

18:10 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

18:11 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 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

18:12 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18:13 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 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18:14 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主接待小孩

18:15 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他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

18:16 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 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18:17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 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18:18 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18:19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

18:20 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

18:21 那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当积财宝在天上

18:22 耶稣听见了,就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18:23 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

贪财的难进天国

18:24 耶稣看见他,就说:“有钱财的人进 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18:25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 神的国还容易呢!”

18:26 听见的人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18:27 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 神却能。”

18:28 彼得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

18: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 神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

18:30 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

主预言受难

18:31 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写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

18:32 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戏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脸上;

18:33 并要鞭打他,杀害他;第三日他要复活。”

18:34 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隐藏的,他们不晓得所说的是什么。

使耶利哥的瞎子看见

18:35 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瞎子坐在路旁讨饭。

18:36 听见许多人经过,就问是什么事。

18:37 他们告诉他,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

18:38 他就呼叫说:“大卫的子孙耶稣啊,可怜我吧!”

18:39 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不许他做声;他却越发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

18:40 耶稣站住,吩咐把他领过来,到了跟前,就问他说:

18:41 “你要我为你做什么?”他说:“主啊,我要能看见!”

18:42 耶稣说:“你可以看见!你的信救了你了。”

18:43 瞎子立刻看见了,就跟随耶稣,一路归荣耀与 神。众人看见这事,也赞美 神。

出埃及记24章

提要:1 摩西蒙召上山。3 百姓承诺顺从。4 摩西筑了一座坛,立了十二根柱子。6 他洒立约的血。9 上帝的荣耀显现。14 亚伦和户珥负责管理百姓。15 摩西上山,在那里停留了四十昼夜。


1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和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都要上到我这里来,远远的下拜。

 【本会注释】

  拿答、亚比户。作为亚伦的两个大儿子(出6:23),拿答和亚比户自然是父亲祭司职务的继承人。但他们后来因犯献“凡火”的罪失去了这个资格(利10:1,2)。

  长老中的七十人。长老通常是年长的人,但不定都是。这里指在他们弟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是家长(出6:14,25;12:21)。他们代表全体百姓,拿答和亚比户则代表将来的祭司(出28:1)。这些领袖也代表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大家都要登上一定的高度,只有摩西登上山顶。长老们要“远远地下拜”。


2 惟独你可以亲近耶和华;他们却不可亲近;百姓也不可和你一同上来。”

3 摩西下山,将耶和华的命令典章都述说与百姓听。众百姓齐声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本会注释】

  摩西一回营就宣布了记载在出20:22至23:33的法律。十诫是由上帝亲口吩咐的,而“典章”则是由摩西向百姓阐述的。


4 摩西将耶和华的命令都写上。清早起来,在山下筑一座坛,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

 【本会注释】

  启示一切先知的真理之灵(见约14:26;来1:1;彼后1:20,21)使他想起了上帝赐给他的一切吩咐。于是摩西筑了一座坛,因为如果没有牺牲,约就没有约束力。


5 又打发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献燔祭,又向耶和华献牛为平安祭。

 【本会注释】

  这些少年人可能是“长子”(见出22:29),担任祭司直到利未人祭司职分的确立(出28:1;《先祖与先知》第350页)。他们被选中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宰杀牲畜的技术。“燔祭”象征个人的献身和顺服(诗51:16-19;又见利1:2-4注释)。“平安祭”象征与上帝恢复交往和对祂感恩(见利3:1注释)。


6 摩西将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

 【本会注释】

  血象征祭牲的生命(利17:14),所以是每一只祭牲的重要部分。把血洒在坛上是一般祭祀的重点(利1:5;3:8)。现在一半血分给百姓,一半献给上帝。洒在坛上的血象征让上帝负起履行圣约条款的义务,洒在百姓身上的血象征让他们受这些条款的约束(来9:18-22;又见创15:9-13,17注释)。


7 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他们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

 【本会注释】

  这是圣经记录中第一部被提到写成的“书”。“律法”的其他内容都是以此为依据的。摩西后来写下《申命记》,对约书作进一步的阐述。将约书念给百姓“听”以后,他们再次象在第3节中那样回应。当时奋兴的场面无疑使百姓真诚地同意遵守上帝的律法。他们的心灵确实愿意,肉体却很软弱(见太26:41)。实际表现总是落后于承诺。百姓显然对自己的心不大了解;他们还没有学会不自信,也不了解律法的属灵要求。

  必须记住律法本身并没有拯救的能力,反之,它只能定罪。它既不能使人称义也不能使人成圣。它使所有的人都成为罪人并受它定罪(罗3:9,10)。它既不能约束内外的腐败,也不能抑制罪。它提供写在石版上的诫命和写在书中的“典章”,却无法把它们写在人的心版上(罗8:1-4;林后3)。新约成就了这一切,因为它不是靠我们自己菲薄的力量,而是凭着信靠住在心中的基督(耶31:31-34;来8:6-12;10:14-16)。


8 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

 【本会注释】

  摩西将血。摩西不可能将血洒在聚集的每一个人的身上;他一定洒在了作为他们代表的领袖身上。“长老”和各支派家族的其他首领可能参加了这个仪式。

  你看!这是立约的血。在古代的民族中,用血来立约是一种常见的习俗(见创15:9-13,17注释)。有时用的是祭牲的血,双方严肃地保证,如果他们违约,就会蒙受那祭牲的命运。在异教徒当中,有时是用双方自己的血。双方都喝对方的血,以建立血盟关系。这意味着毁约将成为生死攸关的大事。摩西只是选择把血洒在坛上和百姓身上(见第6节注释),从而使立约的双方严肃地结盟。把血洒在百姓身上也象征着洁净罪孽,献身侍奉上帝。从此以后,上帝称他们为祂自己的产业;他们是属于祂的(赛43:1)。我们既摆脱了罪,也就成为上帝的仆人(罗6:22;彼前2:9,10)。


9 摩西、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

 【本会注释】

  确认圣约以后,摩西、亚伦、亚伦的儿子和长老们遵照上帝的呼召“上了山”(第1节)。这群人向上走了一段路,但肯定不是山顶,因为只有摩西才有权到那里去(第2,12节),其他人只能“远远地下拜”。


10 他们看见以色列的上帝,他脚下彷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

 【本会注释】

  他们看见。显然这里的上帝不是虚幻没有踪影的,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位格(另见出33:17-23;34:5-7;民12:6-8;赛6:1-6;结1:26-28)。

  如同天色明净。就是“象天空本身一样明亮”。我们可能认为,如此尊贵的荣誉和特权会使这些人树立起对上帝持久的信靠和顺从。但悲惨的记录是:亚伦屈从了百姓制造金牛犊的要求(见出32:1-6),以及拿答和亚比户因献“凡火”而被击杀(民3:1-4)。某一天里高贵的宗教经验并不能成为另一天的保障(太14:28-33;路13:25-27;林前10:11,12)。


11 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们观看上帝;他们又吃又喝。

 【本会注释】

  上帝没有以死亡,瘟疫或失明来打击这些人,尽管他们的不圣洁使他们没有理由认为自己看见上帝而仍可以存活(见创32:30;出33:20;士6:22,23等)。他们这次所看到的是神格中的第二位,就是上帝儿子的荣耀(《先祖与先知》第312,366页)。献祭以后通常会有一顿祭餐。长老们在尽可能靠近上帝的地方分享了这一餐。然后全体人员回营。


12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上山到我这里来,住在这里,我要将石版并我所写的律法和诫命赐给你,使你可以教训百姓。

 【本会注释】

  本章的剩下部分记录了摩西与上帝交往的四十天。在颁布十诫和“约书”的律例典章以后,上帝继续发布有关建造圣所的指示。圣所将成为祂在以色列人中的居所(出25:8)。如果让人自己来决定宗教礼拜场所的样式,他很容易做错。作为防止这一点,凡与礼拜有关的一切事物,都有“样式”指示摩西(出25:9;来8:5),包括每一样物品的材料、尺寸、形状和制作的细节。这些指示记录在出25至31章中。为了使摩西有充足的时间领会和记住赐给他的详细指示,他要“住在那里”,就是“山上”,四十天之久。


13 摩西和他的帮手约书亚起来,上了上帝的山。

14 摩西对长老说:“你们在这里等着,等到我们再回来,有亚伦、户珥与你们同在。凡有争讼的,都可以就近他们去。”

 【本会注释】

  摩西这次由约书亚陪同。他曾参与打败亚玛力人(出17:8-13)。摩西知道自己将离开大家一段时间,就感到需要给众长老一些有关在他不在时处理事务的指示。他们要留在西奈山脚直到他回来,并要接受摩西的代表亚伦和户珥的指导。


15 摩西上山,有云彩把山遮盖。

 【本会注释】

  摩西为自己的离去做好安排以后,就和约书亚一起上到山的上面部分,等候上帝进一步的指示。“云”是指出19:16中所提到的云。摩西虽已蒙上帝宣召,但要等到六天后才奉命来到上帝面前。今日和当初一样,在与上帝进行亲密交往以前,必须做好心灵的准备(参徒1:14;2:1),并默想祂的品格和旨意。摩西和约书亚无疑把这段时间花在默想和祷告中。


16 耶和华的荣耀停于西乃山;云彩遮盖山六天,第七天他从云中召摩西。

17 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状如烈火。

 【本会注释】

  在把摩西笼罩(第18节)在与创造主幸福交往之中的云彩与“烈火”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凡象摩西一样行在上帝圣道上的人,必然在“隐密处……,全能者的荫下”得到保护和安全(诗91:1,2)。而偏离义路的人所得到的,则不是安慰和保障,而是公正的惩罚,因为上帝对于他们乃是“烈火”(来12:25,29)。


18 摩西进入云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昼夜。

 【本会注释】

  摩西离开约书亚进入云中,并在那里待了“四十昼夜”(《先祖与先知》第313页)。在这段时间中,他没有吃东西(申9:9;参王上19:8;太4:2)。

  摩西在这里的经历是非同寻常的。它教训我们,与上帝的交往会给心灵带来最真实的力量和最甜美的饮食。否则人就会灰心(见路18:1)。世界会偷袭我们。我们的思想言语会“出于土,乃属土”(林前15:47)。我们既没有属灵的生命,自然无法把它分给他人。人只有与上帝的交往,才能领受恩赐。摩西是这样;我们也是这样。摩西单独与上帝同在,说明了私下祈祷的价值(太6:6)。即使是在大城市的混乱和喧闹中,与上帝单独相处和无声的祈求仍能带来帮助,以应付当日的问题。


约伯记22章

提要:1 以利法指出人的良善无益于上帝。5 他指责约伯的各种罪。21 他以怜悯的应许劝约伯悔改。


1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说:

【本会注释】

以利法第三次讲话的显著特点,是指责约伯对同胞犯下的具体罪行。尽管以利法是约伯最亲密的朋友,他在这次讲话里似乎竭力维护自己的立场。他在结束讲话时,就像第一次讲话一样,呼吁约伯改变行为,以便从苦难中得救。


2 人岂能使上帝有益呢?智慧人但能有益于己。

【本会注释】

这是四个问句中的第一个。可以把这四个问句看作一个三段论。前两个问句(第2,3节)是大前提;第三个问句(第4节)是小前提;第四个问句(第5节)为结论。在第2节中,以利法承认一个智慧人能发扬自己的长处,但是他否认任何人会给上帝带来好处。他觉得约伯认为上帝对他负有责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 你为人公义,岂叫全能者喜悦呢?你行为完全,岂能使他得利呢?

【本会注释】

以利法所描绘的上帝是不近人情的。他说人的公义或完美不会给上帝带来快乐或收获。他似乎竭力证明上帝使人受苦的动机既不自私,又不武断。但以利法在证实自己观点的时候,未能体现出上帝公义的品格。诗人对上帝的看法则有更加完美(诗147:11;149:4)。


4 岂是因你敬畏他就责备你、审判你吗?

【本会注释】

敬畏他。这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以利法问约伯是否认为上帝怕他;二,以利法问“岂是因你敬畏祂就责备你?”后一个问句的答案是否定的:“肯定不是!如果祂责备你,一定是因为你不敬畏祂。你受责备就证明你有罪。”这里的“敬畏”是虔诚之意:“上帝绝不因一个人的虔诚而使他受苦!”

审判。约伯曾一再表示希望把自己的案子直接提交上帝(见伯13:3)。以利法认为这种想法十分荒唐。


5 你的罪恶岂不是大吗?你的罪孽也没有穷尽;

【本会注释】

接着以利法列举他认为约伯所犯的罪。


6 因你无故强取弟兄的物为当头,剥去贫寒人的衣服。

【本会注释】

“当头”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交的担保物。这里指控约伯没有正当的理由就收取当头。即没有欠债或债已还清了仍收取抵押,或抵押品超过债务的价值(见尼5:2-11)。根据摩西的律法,收取衣服为当头的,必须在日落以前归还(出22:26,27)。不可以磨石为当头(申24:6)。欺压穷人是各世代人类的普遍现象。

以利法指控约伯所犯的罪,是有钱有势的人所常犯的。第6-9节的动词大都采用的一般时态,说明以利法认为约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他关于约伯犯这些罪的唯一证据,就是约伯的受苦。以利法认为,人遭遇可怕的灾祸,就证明他犯有严重的罪行。


7 困乏的人,你没有给他水喝;饥饿的人,你没有给他食物。

【本会注释】

给口渴的人水喝,在东方被视为人对同胞最基本的义务(箴25:21)。以赛亚称赞提幔人(以利法就是提幔人),因为他们“拿水来,送给口渴的,拿饼来迎接逃避的”(赛21:14)。


8 有能力的人就得地土;尊贵的人也住在其中。

【本会注释】

有能力的人。直译是“有膀臂的人”。“ 膀臂”在圣经里象征能力(诗10:15;89:13;98:1;结30:21)。有人认为本节是指约伯。若是这样,以利法是说约伯剥夺穷人的财产,强占他们的土地。也有人认为“有能力的人”和“尊贵的人”可能指约伯的朋友和侍从。


9 你打发寡妇空手回去,折断孤儿的膀臂。

【本会注释】

圣经认为压迫这些阶层的人乃是严重的罪行(申27:19;耶7:6;22:3)。约伯不会不理会这样的指控(见约伯在伯29:13;31:21,22的驳斥)。


10 因此,有网罗环绕你,有恐惧忽然使你惊惶;

【本会注释】

因此。以利法不让约伯有误解他话语的机会,就武断地作出结论。他强调说,约伯遭遇不幸的直接原因是他粗暴地对待软弱和有需要的人。

网罗。参比勒达在伯18:8-10的威胁,和约伯在伯19:6的表白。

有恐惧忽然使你惊慌。见伯7:14;13:21。


11 或有黑暗蒙蔽你,并有洪水淹没你。

【本会注释】

黑暗。象征混乱和灾难(见伯19:8;23:17)。

洪水。圣经中常用来比喻灾难(见伯27:20;诗42:7;诗69:1,2;124:4,5;赛43:2;哀3:54)。

第10,11节是过渡句,从前面的指控到后面的警告。


12 上帝岂不是在高天吗?你看星宿何其高呢!

【本会注释】

以利法呼吁人注意上帝的伟大和无限能力。这只是重复了约伯朋友们经常提到的观点。他们十分看重上帝的统治。他们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他们用高贵的语言描绘上帝,上帝最终却责备了他们所说的话(伯42:7)。讲述抽象的事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正确地应用这些事实。在伯21章里,约伯用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事实为自己辩护。以利法没有回应这些事实,却指责约伯否定天意。他设法通过呼吁关注上帝能做的事情,来混淆上帝的实际作为。

从以利法的日子以来,许多人犯下了同样的错误。上帝实际上所做的事情,要比祂理论上所能做的事情重要得多。约伯寻求了解上帝,以利法则只是为上帝辩护。从长远的眼光看来,一个设法弄清上帝作为奥秘的人,比仅仅满足于口头上恭维服从的人,更能有效地为上帝辩护。

我们完全有理由尽量去了解上帝认为可以显示的,有关祂对待受造物的旨意。只要祂让某一种信息为人所获得,就证明祂愿意让人们明白它。但是如果人想要探测上帝认为不宜显示的秘密,那就是擅自闯入险境。许多人就是因此而迷路,丧失了他们的灵魂。所以我们要满足于上帝认为值得显示的旨意,尽我们有限的心灵努力去理解。


13 你说:上帝知道什么?他岂能看透幽暗施行审判呢?

【本会注释】

在第13,14节中,以利法想要堵住约伯的口。他没有看到约伯怎样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约伯并没有否认上帝了解地球周围的状况(见诗10:11;73:11;94:7;赛29:15;结8:12)。他说约伯认为上帝看不透环绕着祂的幽暗(见诗18:11;97:2)。


14 密云将他遮盖,使他不能看见;他周游穹苍。

【本会注释】

穹苍。希伯来语是chug,直译是“圆圈”,见赛40:22。


15 你要依从上古的道吗?这道是恶人所行的。

【本会注释】

以利法认为约伯想要与前一章所描述兴旺的恶人同流合污(第7-15节)。有人因为这是指洪水以前的人(见伯22:16)。


16 他们未到死期,忽然除灭;根基毁坏,好象被江河冲去。

【本会注释】

以利法强调恶人的不安全。


17 他们向上帝说:离开我们吧!又说:全能者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本会注释】

离开我们吧。约伯曾把这句话用于兴旺的恶人(见伯21:14,15)。

把我们。与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相同,表示非常骄傲。有译本为“把他们”。


18 哪知上帝以美物充满他们的房屋;但恶人所谋定的离我好远。

【本会注释】

充满他们的房屋。这可能是一句反语:“你是说祂以美物充满他们的房屋吗!”以利法也可能是在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矛盾现象:突然临到恶人的审判,以及他们此前长期的兴旺,表面上逃脱了惩罚。在伯21章中,约伯强调不敬虔之人的兴旺。以利法则强调他们注定要灭亡。

谋定。这里重复伯21:16约伯在描述罪人亨通以后所说的话。以利法也用这句话描述恶人,但他显然把约伯也列入其中,以此来证实自己的虔诚。


19 义人看见他们的结局就欢喜;无辜的人嗤笑他们,

【本会注释】

说义人因恶人的毁灭而高兴。如果这是正常的反应,为什么约伯的朋友们不高兴呢?他们认为上帝惩罚约伯,是因为他罪孽深重。

义人因恶人受到惩罚而高兴,是有一定理由的。他们高兴不是因为有人犯罪,也不是因为惩罚的痛苦,而是因为罪恶得到根除,正义获得了胜利。


20 说:那起来攻击我们的果然被剪除,其余的都被火烧灭。

【本会注释】

攻击我们的。希伯来语是qimanu。有人译为“我们的敌手”。他们认为本节是上一节“无辜的人”所说的话。有译本为“我们的物质”,源于七十士译本。

火。也是象征恶人的毁灭。


21 你要认识上帝,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

【本会注释】

认识。从本节开始以利法呼吁约伯悔改。以利法把约伯当作罪人,一个完全与上帝敌对、不认识祂的人。这个呼吁言辞优美,但用错了对象。

平安。见罗5:1。

福气。与上帝交往而得到的“福气”包括:一,罪得赦免;二,得救的保证;三,心灵的平安;四,战胜罪恶;五,试炼中的支持;六,侍奉的快乐;七,荣耀国度的公民资格。


22 你当领受他口中的教训,将他的言语存在心里。

【本会注释】

教训。有译本是“律法”。希伯来语是torah。在《约伯记》中仅出现在这里,其基本含义是“教训”。与上帝同居的内容之一就是接受祂的教训并珍藏祂的话语。


23 你若归向全能者,从你帐棚中远除不义,就必得建立。

【本会注释】

你帐篷。或“你的家”。参伯11:14,琐法暗示约伯的帐棚里藏有不义之财。

得建立。似乎指如果回归上帝就会得到重建和恢复的应许。有人根据七十士译本译为:“如果你回转,并在上帝面前自卑。”


24 要将你的珍宝丢在尘土里,将俄斐的黄金丢在溪河石头之间;

【本会注释】

描写以利法所认为伴随着约伯悔改的福气,或者说明同与全能之主交往相比,黄金就算不得什么,甚至可以抛到尘土之中。


25 全能者就必为你的珍宝,作你的宝银。

【本会注释】

珍宝。希伯来语是beser,在24节中译为“黄金”。该词还有“堡垒”之意。因它与前面的意思联系密切,故译为“黄金”较自然。全句可译为:“让全能者成为你的黄金和宝银”。参约伯在伯31:24,25的答复。


26 你就要以全能者为喜乐,向上帝仰起脸来。

【本会注释】

如果不埋怨上帝,就能在与祂的交往中得到快乐和信心。参约伯在伯7:17-20;9:17,34;10:15-17;13:21;14:6-13中对上帝的抱怨。


27 你要祷告他,他就听你;你也要还你的愿。

【本会注释】

约伯觉得在他与上帝之间有一条奇怪的鸿沟。过去他祷告,上帝都垂听。现在上帝似乎离得太远了。以利法承诺,如果约伯悔改,过去的亲密关系将会恢复。


28 你定意要做何事,必然给你成就;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

29 人使你降卑,你仍可说:必得高升;谦卑的人,上帝必然拯救。

【本会注释】

见太23:12。


30 人非无辜,上帝且要搭救他;他因你手中清洁,必蒙拯救。

【本会注释】

无辜。希伯来语是'I,有“岛” 的意思,也有否定词义。故本节可译为:“应约伯的恳求,上帝连罪人也要拯救。”

七十士译本的意思完全相反:“上帝将拯救无辜者”。按照这种译法,以利法只是强调他的基本承诺之一,即:上帝会使义人兴旺。

你。与七十士译本同。有译本为“它”。


约伯记23章

提要:1 约伯渴望来到上帝面前,6 信靠祂的怜悯。8 看不见的上帝关注着我们的言行。11 约伯的无辜。13 上帝的命令不可改变。


1 约伯回答说:

【本会注释】

约伯对以利法的答复用了两章(伯23章和24章)共42节。与前几次回答不同,这次是以独白的形式,而不是对朋友们的致辞。他先说自己倾诉的原因。在24章中,他回顾了自己以前的观点,继续认为恶人得享兴旺。最后他请对手们否证他所说的事实。


2 如今我的哀告还算为悖逆;我的责罚比我的唉哼还重。

【本会注释】

悖逆。叙利亚译本,武加大译本,塔古姆译本为“痛苦”。约伯并没有为自己的抱怨而感到歉意。他明知他的对手们都说过否认他有权抱怨的话,他仍要像以前那样的倾诉。

责罚。直译是“手”。可译为“我的手重压在我的呻吟之上”,意为约伯竭力抑制自己呻吟。呻吟无法充分表达他的苦难。七十士译本里为:“他的手重压在我的呻吟之上”。


3 惟愿我能知道在哪里可以寻见上帝,能到他的台前,

【本会注释】

即祂的住处。约伯感到苦恼,因为他觉得上帝离他太远,无法接近。他必须找到上帝。他重申想把自己的案子直接提交上帝。


4 我就在他面前将我的案件陈明,满口辩白。

5 我必知道他回答我的言语,明白他向我所说的话。

【本会注释】

约伯厌烦于同人争辩。他急于想知道上帝的态度。


6 他岂用大能与我争辩吗?必不这样!他必理会我。

【本会注释】

约伯表示相信上帝的公义。


7 在他那里正直人可以与他辩论;这样,我必永远脱离那审判我的。

【本会注释】

约伯的良心证明他正直诚实。他觉得如果上帝听他,他就会永远得到洗刷。他在1-7节的倾诉基本上都是他不知道如何找到上帝。他似乎觉得只要来到上帝面前,上帝就会善待他。


8 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里,往后退,也不能见他。

【本会注释】

本节开始了新的一段。第8和第9节形象地描述约伯找不到上帝。约伯四处寻找上帝,却是徒然。东方地理学家认为自己是朝东,而不是像我们那样朝北的。西方在他们的身后。南方在右面,北方在左面。


9 他在左边行事,我却不能看见,在右边隐藏,我也不能见他。

10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本会注释】

这是本书重要的一节。虽然约伯似乎找不到上帝,他仍相信上帝知道他所行的路,并对他存有旨意。约伯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受试炼。但他仍不知道是撒但在控告他。从绝望到信心的阶梯中有一级就是约伯认识到自己不是在受惩罚或委屈,而是受试炼,在炉子里炼成精金。


11 我脚追随他的步履;我谨守他的道,并不偏离。

12 他嘴唇的命令,我未曾背弃;我看重他口中的言语,过于我需用的饮食。

【本会注释】

我需用的饮食。希伯来语是chuqqi,直译是“我该得的份”。可能就是食物(见创47:22,choq译为“常俸”)。Choq还被译为“律例”等(出15:25,26;18:16;创47:26;代上16:17;诗94:20;105:10)。所以有些学者把它译为“过于我自己的律例”,意思是上帝的旨意超过我自己的意愿。还有人按七十士译本理解为“在我的心中”,即约伯十分珍视上帝口中的言语,(参第14节不同的解释)。


13 只是他心志已定,谁能使他转意呢?他心里所愿的,就行出来。

【本会注释】

见雅1:17。约伯清楚地认识上帝的主权。


14 他向我所定的,就必做成;这类的事他还有许多。

【本会注释】

向我所定的。原文是chuqqi,直译是“我该得的份”。参该词在12节的用法。在第14节中,该词意为“所定的”,而不是“在心中”。故两处似应采用同样的译法(见12节注释)。


15 所以我在他面前惊惶;我思念这事便惧怕他。

【本会注释】

约伯的恐惧源于他的苦难,和对将来的未知。上帝赐给约伯信息的最大宗旨之一(从伯38章到41章)就是消除这种恐惧和迷茫。上帝不让祂的儿女处在恐惧之中。


16 上帝使我丧胆;全能者使我惊惶。

【本会注释】

丧胆。或“胆怯”(见申20:3)。


17 我的恐惧不是因为黑暗,也不是因为幽暗蒙蔽我的脸。

【本会注释】

最使约伯伤心的还不是他所受的苦,而是想到他所敬爱所侍奉的上帝使他遭遇苦难。他承认黑暗包围他,但惊讶为什么上帝不在降灾以前毁灭他,或把苦难从他身上挪走。他在伯24章中继续他的倾诉。


以斯拉记9章

提要:1 以斯拉因百姓与外邦人结亲而伤心。5 他向上帝祈祷认罪。


1 这事做完了,众首领来见我,说:“以色列民和祭司并利未人,没有离绝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亚扪人、摩押人、埃及人、亚摩利人,仍效法这些国的民,行可憎的事。

【本会注释】

这事做完了。以斯拉到达耶路撒冷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五月初一到达(拉7:9),休息了三天(拉8:32),五月四日向圣殿的管理机构移交了财宝,直到九月十七日才着手处理与异族通婚的事(拉10:8,9)。不能认为这件事引起以斯拉的注意以后,拖延了很长时间才行动。

众首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宗教违规的投诉是来自非神职人员,而不是耶路撒冷的宗教机构。这种不正常情况的原因是宗教领袖不仅容忍了这种做法,自己也违规了(第2节)。由于原先的大祭司耶书亚有近亲娶了外邦女子,所以改革运动不可能由祭司们发起。宗教领袖自已都有牵连,难怪百姓会保持沉默。但在上帝善意的安排下,往往是神职人员腐败了,就有自非神职人员起来发动宗教改革。

效法这些国的民。投诉中并没有说犹太人已经接受了周围异教徒的偶像崇拜,而是说他们与外邦邻居联姻。这些堕落的犹太人所娶的外邦妻子一定会把偶像的仪式带进他们的家庭。

迦南人。提到犹太人与八个古代民族混杂,不一定是指娶了上述每一个民族的女子。赫人,耶布斯人以及亚摩利人,可能已不再作为独立的民族存在。众首领想到了《摩西五经》,如申7:1-4的禁令曾列举了这些民族。他们提醒以斯拉,这些禁令已经被践踏了。


2 因他们为自己和儿子娶了这些外邦女子为妻,以致圣洁的种类和这些国的民混杂;而且首领和官长在这事上为罪魁。”

【本会注释】

圣洁的种类。参赛6:13。不论以色列人多么严重地犯罪污染了自己,本着先知的预言和祂的恩典,他们依然是祂的子民,因为他们被抛弃的时候还没有到。犹太人本是“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6),“与地上的万民有分别”(出33:16),是“属上帝的子民”,即归上帝所有的(见彼前2:9注释)。

在这事上为罪魁。领袖们是罪魁(拉10:18)。在尼希米年代,领导阶层中出现了相似的,甚至更严重的背道现象(尼6:17,18;13:4,28)。


3 我一听见这事,就撕裂衣服和外袍,拔了头发和胡须,惊惧忧闷而坐。

【本会注释】

撕裂衣服是东方人表示悲伤的一种常见方式(见创37:29,34;撒上4:12;撒下1:2;王下18:37;伯1:20;2:11,12;太26:65)。以斯拉是从巴比伦来的。那里与外邦人通婚的现象可能并不严重。所以当他知道这种罪孽在回归者中发展到如此的程度时就十分惊讶。他用典型的东方人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先撕裂外衣和内衣,再拔自己的头发和胡须,最后坐下恐惧郁闷,默不作声,直到献晚祭的时候。这种惊恐的表现是刻意要给他在属灵上所领导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拔了头发。这种做法圣经其他地方都没有提到,但在次经里有提到(次经《以斯帖》14:2等)。

惊惧忧闷。参但4:19;8:27。该词表示相同的含义。汉译为“心意惊惶”,“惊奇”。


4 凡为以色列上帝言语战兢的,都因这被掳归回之人所犯的罪聚集到我这里来。我就惊惧忧闷而坐,直到献晚祭的时候。

【本会注释】

战兢。不但指对上帝的敬畏(见赛66:2),而且指因违法上帝的命令而害怕(拉10:3),以及因干犯律法而恐惧(申7:4)。

晚祭。在东方,早晨是从事业务的时间。我们可以推定首领们是在午前来见以斯拉的。献晚祭大约在下午三点(见约瑟弗斯《上古史》xiv.4.3;又见出12:6注释)。


5 献晚祭的时候我起来,心中愁苦,穿着撕裂的衣袍,双膝跪下向耶和华我的上帝举手,

【本会注释】

我起来。献祭的时间也是祷告的时间,特别是认罪的祷告,和为整个民族的祷告。以斯拉可能认为在献祭的时候,最适宜献上忏悔和祈求宽恕的祷告。

撕裂衣服。以斯拉第二次撕裂自己的衣服,不仅再次表示他的伤心,而且无疑是要“聚集”到他周围的百姓认识到形势的严重性(第4节),从而促使他们悔改。


6 说:“我的上帝啊,我抱愧蒙羞,不敢向我上帝仰面;因为我们的罪孽灭顶,我们的罪恶滔天。

【本会注释】

我抱愧蒙羞。耶利米曾指责当时的人“行可憎的事……毫不羞愧,也不只羞耻”(耶6:15;8:12)。以斯拉可能想到这些话,就在他的祷告中向上帝表示他为百姓的罪孽而深感羞愧。


7 从我们列祖直到今日,我们的罪恶甚重;因我们的罪孽,我们和君王、祭司都交在外邦列王的手中,杀害、掳掠、抢夺、脸上蒙羞正如今日的光景。

8 现在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暂且施恩与我们,给我们留些逃脱的人,使我们安稳如钉子钉在他的圣所,我们的上帝好光照我们的眼目,使我们在受辖制之中稍微复兴。

【本会注释】

钉子。路德,凯尔等注释家认为这是指墙上的钉子(见赛22:23,25),上面可以挂用具,意思是上帝的子民得到钉子的支撑。其他人则认为这是帐篷的桩子,象征着可靠的住所。


9 我们是奴仆,然而在受辖制之中,我们的上帝仍没有丢弃我们,在波斯王眼前向我们施恩,叫我们复兴,能重建我们上帝的殿,修其毁坏之处,使我们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墙垣。

【本会注释】

波斯王。以斯拉一方面哀叹百姓的属灵状态,一方面感激波斯国王所给予的特权。实际上迄今为止每一个国王都对犹太人表示过眷爱。居鲁斯第一个批准犹太人回归重建立圣殿(拉1章);我们从厄勒番丁岛的草纸文献中得知,冈比西斯曾恩待在埃及的犹太人;大流士一世重申并补充了居鲁斯的谕旨(拉6章);亚达薛西一世现在颁发了新的谕旨,给予犹太人极大的恩惠(拉7章)。唯一的例外是伪斯麦尔地,在他当政的几个月间曾妨碍过犹太人。

重建我们上帝的殿。见拉6:14;7:27注释。

使我们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墙垣。《以斯拉记》第七章补充注释已经指出,这句话不一定是指以斯拉到达耶路撒冷时城墙已经竣工。他是指波斯国王有关允许重建城墙的几个谕旨。以斯拉作为奉命负责建造城墙的人,有权利说上帝“在波斯王眼前” 向他们施恩,使他们“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墙垣”。正如有些人所认为的,“墙”象征着保护(见亚2:5)。


10 “我们的上帝啊,既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因为我们已经离弃你的命令,

11 就是你藉你仆人众先知所吩咐的说:‘你们要去得为业之地是污秽之地;因列国之民的污秽和可憎的事,叫全地从这边直到那边满了污秽。

【本会注释】

《旧约》中没有这里所引“众先知”的话。所以要么它来自得一位正典以外的受灵感作者,要么是众先知在这个问题上论述的归纳。引言的前半部分指摩西的时代(见申7:1-3)。《列王记》的作者对于“先知”(王下17:23;21:10;24:2)也有相似的说法。这样引用是为了说明现在所探讨的真理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见太2:23注释)。

圣经其他地方(除了申7:1-3节之外)的确没有如此明确地禁止与迦南人通婚。但是士3:6(在希伯来语的圣经里,《士师记》被列为“前先知书”。见本书卷一第37页)指责这种婚姻使犹太人受到诱惑去拜偶像。另外,在众先知描述以色列人参与崇拜各地的巴力时,在他们谴责背道的时候,都明确包括这种违禁的行为。这就证明上帝不允许以色列人缔结这种婚姻。以斯拉的这些话显然不支持一些批评学者的观点,即认为《申命记》“众先知”所写的。

污秽。不是指身体的污秽,而是寓指迦南各民族道德和宗教上的污秽。关于迦南的宗教,见本书卷二38-41页。


12 所以不可将你们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为你们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永不可求他们的平安和他们的利益,这样你们就可以强盛,吃这地的美物,并遗留这地给你们的子孙永远为业。’

【本会注释】

这条禁令采用申7:3的语气。“永不可求他们的平安”与申23:6论到亚扪人和摩押人的话几乎一样。“这样你们就可以强盛”回应申11:8。“吃这地的美物”的应许使人想起赛1:19。“遗留这地给你们的子孙”体现了好几段圣经的意思(申11:9;箴10:27;结37:25)。


13 上帝啊,我们因自己的恶行和大罪,遭遇了这一切的事,并且你刑罚我们轻于我们罪所当得的,又给我们留下这些人。

14 我们岂可再违背你的命令,与这行可憎之事的民结亲呢?若这样行,你岂不向我们发怒,将我们灭绝,以致没有一个剩下逃脱的人吗?

【本会注释】

以斯拉认为他的同胞已经“罪恶滔天”(第6节)。他们的罪等于完全背弃了上帝的诫命,所以他们在上帝面前无法“站立得住”(第15节)。以斯拉代表他的同胞公开认罪(见但9:5-16)部分是基于罪本身的性质,部分是因为他们忘恩负义,离开上帝。上帝饶恕了导致他们被掳的罪没有不久。他们回到巴勒斯坦以后又一再蒙上帝施恩。以斯拉认为他们重蹈覆辙是罪不可赦的,其惩罚肯定是无可挽回的民族毁灭。


15 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因你是公义的,我们这剩下的人才得逃脱,正如今日的光景。看哪,我们在你面前有罪恶,因此无人在你面前站立得住。”

【本会注释】

以斯拉代表他的同胞承认,上帝要求他们遵守祂律法的条款是本着祂的圣洁。与上帝的公义相比,他们的罪孽更显丑陋可憎。


诗篇18篇

 

序言——在象《诗篇》18篇这样出色的感恩颂中,大卫以恢宏的手笔,记录了上帝赐给他的奇妙救援和胜利。这首纪念性的胜利之歌描写了一个献身上帝,在上帝的事上忠诚之人的心路历程。撒下22章略有变动地记载了这首诗,证实了它是大卫所写的。

关于题记:“耶和华的仆人大卫的诗,交与伶长。当耶和华救他脱离一切仇敌和扫罗之手的日子”,见本书第616页(《诗篇》序言);又见《先祖与先知》第715,716页。“耶和华的仆人”(又见《诗篇》36篇的题记)这句话没有出现在撒下22章里。关于整首诗,可以参阅撒下22章注释。


耶和华的仆人大卫的诗,交与伶长。当耶和华救他脱离一切仇敌和扫罗之手的日子,他向耶和华念这诗的话,说:

1 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

【本会注释】

我爱你(racham)。指深刻而热情的爱。racham在别处不表示人对上帝的爱,而是表示上帝对人的爱。“我爱你”十分恰当地引出这首胜利的欢歌。本节没有出现在撒下22章里。参诗116:1-4。

力量。上帝是诗人力量的源泉(见诗27:1;28:8)。


2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

【本会注释】

岩石(sela`)。“悬崖”。大卫被扫罗追逐时,曾躲在这样的峭壁里(见撒上23:25)。他在这里用岩石指可靠的避难所上帝。

山寨(mesudah)。“难以接近之处”,或“要塞”(见撒上22:4)。

磐石(sur)。“大岩石”, 在申32章中五次用来指上帝(第4,15,18,30,31节)。

盾牌(magen)。参诗3:3和相应的撒下22:3。

角。象征力量(见申33:17)。

高台。撒下22:3里多了“我的救主阿,你是救我脱离强暴的”。大卫从他不断奋斗的人生中,吸取这一系列的比喻,说明上帝在他地上的行程中如何对待他。诗31:1-3;71:1-7也以同样丰富的想象来描述上帝。大卫的赞美是非常生动的。


3 我要求告当赞美的耶和华;这样我必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

4 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匪类的急流使我惊惧,

【本会注释】

绳索(chabalim)。撒下22:5为“波浪”。

死亡。大卫对约拿单说过:“我离死不过一步”(撒上20:3)。

匪类(beliyya`al)。意思是“无价值的”。在圣经里指恃强凌弱的坏人(见士19:22;撒上2:12注释)。


5 阴间的绳索缠绕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

【本会注释】

绳索(chabalim)。与第4节相同。

阴间(she'ol)。见诗16:10;箴15:11注释。

网罗(moqshim)。“捕鸟的网”。

临到(qadam)。“面对”。


6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向我的上帝呼求。他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

【本会注释】

殿。指天国(见诗11:4)。

入了他的耳中。上帝听见了他的呼求。


7 那时,因他发怒,地就摇撼战抖;山的根基也震动摇撼。

【本会注释】

地就摇撼。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大自然的剧变,作为上帝对大卫祈祷的答复,其细节无疑源于诗人对他人生危险时期所经历许多风暴的回忆。这是文学上最出色的描写之一。诗人丰富的想象,主要来自对红海的拯救和西奈山颁布律法的思考。参出19:16-18;诗144:5-7;哈3:3-6,但要注意诗18篇的描述最为充分。描写以地震开始,接着是闪电,乌云,大风,黑暗,最后是狂风暴雨。耶和华在其中显示以祂所有的荣耀和大能,挫败祂的敌人,拯救祂忠心的仆人。正如上帝在自然灾难中显示祂的大能,当祂的仆人遭遇危险的时候,祂也会下来全力救援。

发怒。见诗2:4注释。


8 从他鼻孔冒烟上腾;从他口中发火焚烧,连炭也着了。

【本会注释】

烟,火和炭都是形容云彩和闪电。不必对这些比喻作出具体的解释,似乎上帝以人看得见的形象出现。诗人的目的只是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敬畏感,就象在全能者面前(见诗74:1;97:2;140:10;参哈3:5)。


9 他又使天下垂,亲自降临,有黑云在他脚下。

【本会注释】

亲自降临。上帝似乎在风暴中降临,监察和实施审判(见创11:5;18:21)。

黑云。见申4:11;见王上8:12。


10 他坐着基路伯飞行;他藉着风的翅膀快飞。

【本会注释】

基路伯。基路伯守卫在伊甸的入口(见创3:24注释),他们的像遮住了施恩座(出25:18)。

风的翅膀。表示极快。


11 他以黑暗为藏身之处,以水的黑暗、天空的厚云为他四围的行宫。

【本会注释】

水的黑暗。乌云是暴雨的预兆。

天空的厚云。可能指“层层云彩”,暗示不同的云彩聚集在一起,翻滚重叠,形成上帝的行宫。


12 因他面前的光辉,他的厚云行过便有冰雹火炭。

【本会注释】

闪电的时候,云彩似乎消失,整个天空似乎在燃烧。


13 耶和华也在天上打雷;至高者发出声音便有冰雹火炭。

【本会注释】

在天上。“在”的原文是be。据乌加列文献的用法(见本书第618,619页),译为“从”更好。

发出声音。据本节的平行结构,雷声象征上帝的声音(见诗29篇,特别是第3节;参伯40:9)。

冰雹火炭。对第12节的重复,以强调可畏的画面。


14 他射出箭来,使仇敌四散;多多发出闪电,使他们扰乱。

【本会注释】

箭。据本节的平行结构,是指闪电。

仇敌。可能指诗人的仇敌。在可怕的画面中第一次出现人的介入。使我们立刻想到本诗的主题。


15 耶和华啊,你的斥责一发,你鼻孔的气一出,海底就出现,大地的根基也显露。

【本会注释】

海底。参出15:8的画面。


16 他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

【本会注释】

他从高天伸手。上帝干预的一切表现都来自上帝。

拉上来。该动词的原文曾用来表示摩西的得救。它可能是“摩西”这个名字的词根(见出2:10注释)。大卫可能把自己从仇敌手中得救,比作摩西被法老的女儿拯救。他就象一个快要淹死的人,从水中被拉上来。

大水。本诗在这里可能回到了第4节的画面。他说“匪类的急流”使他恐惧。大水常常用来象征危险(见诗32:6)。


17 他救我脱离我的劲敌和那些恨我的人,因为他们比我强盛。

【本会注释】

劲敌。指扫罗。诗人的话里还包括那些支持扫罗追逐他的人。


18 我遭遇灾难的日子,他们来攻击我;但耶和华是我的倚靠。

【本会注释】

攻击。见第5节注释。

依靠(mish`an)。“支持”。很接近mish`eneth(在诗23:4 中译为“竿”,见该处注释)。


19 他又领我到宽阔之处;他救拔我,因他喜悦我。

【本会注释】

宽阔之处。在仇敌包围之处,大卫有广宽的空间可以自由活动(见诗4:1注释)。

因他喜悦我。第一次提到诗人得救的原因。第20-30节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论点。


20 耶和华按着我的公义报答我,按着我手中的清洁赏赐我。

【本会注释】

上帝的干预是因为大卫不该遭受扫罗和其他仇敌的迫害。上帝根据祂永恒的律法进行奖赏和回报。20-30节详细说明上帝拯救大卫的原因。


21 因为我遵守了耶和华的道,未曾作恶离开我的上帝。

22 他的一切典章常在我面前;他的律例我也未曾丢弃。

【本会注释】

大卫声称自己始终把上帝的律法摆在面前,并按照它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见诗119:97;见诗1:2注释;参申6:6-9;11:18-21)。


23 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远离我的罪孽。

【本会注释】

完全人(tamim)。见诗15:2注释。在那里译为“正直”。在伯1:1中,一个相关的词tam,译为“完全”。这句话语气很强,但根据第22节的说法,大卫似乎是指尽量避免一切已知的罪。参考大卫自己的见证(撒上26:23,24),上帝的证词(见王上14:8),和历史家的证言(见王上15:5)。大卫说自己没有犯任何已知的罪。这首诗一定是写在他与拔示巴通奸和谋害乌利亚以前。


24 所以,耶和华按我的公义,按我在他眼前手中的清洁偿还我。

【本会注释】

本节基本上是第20节的重复。


25 慈爱的人,你以慈爱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

【本会注释】

第25,26节十分经典,概括了永生的上帝如何按照人的品格对待他。上帝“对人的态度,取决于他们对祂的态度”(柯克帕特利克)。上帝绝不会放过罪恶(见太18:35)。


26 清洁的人,你以清洁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

【本会注释】

乖僻的人。指奸诈乖张的人。


27 困苦的百姓,你必拯救;高傲的眼目,你必使他降卑。

【本会注释】

高傲为灭亡铺路(见诗101:5;箴6:16,17)。这句话与撒下22:28相似:“你的眼目察看高傲的人,使他降卑”。


28 你必点着我的灯;耶和华我的上帝必照明我的黑暗。

29 我藉着你冲入敌军,藉着我的上帝跳过墙垣。

【本会注释】

敌军。见撒下22:30注释。

跳过墙垣。见撒下22:30注释。


30 至于上帝,他的道是完全的;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凡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

【本会注释】

完全。上帝所做的都是正确的(见申32:4)。

炼净。如金属熬炼。见诗12:6注释)。

盾牌。见诗3:3;18:2注释。上帝保护信靠祂的人。其他人无权要求祂的保护。


31 除了耶和华,谁是上帝呢?除了我们的上帝,谁是磐石呢?

【本会注释】

谁是上帝呢?从本节起,大卫叙述上帝赐给他的胜利和成功,直到第45节。“谁是上帝呢?”不是出于不信的疑问,而是反问句,说明以色列的上帝是真实的,周围外邦的神都是虚假的。

磐石 (sur)。见第2节注释。


32 惟有那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行为完全的,他是上帝。

33 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在高处安稳。

【本会注释】

母鹿以速度快和立脚稳而著称(见撒下22:34注释)。


34 他教导我的手能以争战,甚至我的膀臂能开铜弓。

【本会注释】

教导我的手能以争战。见撒下22:35注释。关于以色列人参战的普遍问题,见《约书亚书》第六章补充注释;本注释卷二册199-204页。

铜弓。这种弓在伯20:24有提到。上帝赐给大卫非凡的力量。


35 你把你的救恩给我作盾牌;你的右手扶持我;你的温和使我为大。

【本会注释】

盾牌。上帝盾牌的保护比铜弓更有效(第34节)。大卫认识到神人合作的重要性。上帝赐给祂的仆人防身的武器,在他们使用的时候帮助他们。我们记得清教徒的一句老话:“相信上帝,并保持自己的火药干燥”。当上帝的右手支持大卫持弓的时候,他是不可能失败的。

温和(`anawah)。直译是“谦卑”。其最高表现就是基督道成肉身和在十字架上受死(腓2:7,8)。“荣耀的王屈尊取了人性”(《历代愿望》第43页)。人类在谦卑的时候攀得最高,最靠近上帝。这是真正的伟大。


36 你使我脚下的地步宽阔;我的脚未曾滑跌。

【本会注释】

使地步宽阔。参第19节。

滑跌。见诗17:5;参箴4:12。与仇敌交战时,必须要站稳。


37 我要追赶我的仇敌,并要追上他们;不将他们灭绝,我总不归回。

【本会注释】

参出15:9。第37和38节的动词都是非完成时的,可以译成现在时,这样就更加生动了。37-45节的连续动作,给人以完全胜利的印象。上帝的介入使仇敌最终完全失败。


38 我要打伤他们,使他们不能起来;他们必倒在我的脚下。

【本会注释】

打伤(machas)。据乌加列文献(见本书第618,619页),也可译为“重击”,“粉碎”。


39 因为你曾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能争战;你也使那起来攻击我的都服在我以下。

40 你又使我的仇敌在我面前转背逃跑,叫我能以剪除那恨我的人。

41 他们呼求,却无人拯救;就是呼求耶和华,他也不应允。

【本会注释】

他们最后求告以色列的上帝。他们在求助于上帝以前曾尝试过一切办法。这样的呼求是出于恐惧,而不是出于诚心,所以不会蒙垂听。


42 我捣碎他们,如同风前的灰尘,倒出他们,如同街上的泥土。

【本会注释】

仇敌是被完全粉碎了(见王下13:7),就像垃圾被抛弃。


43 你救我脱离百姓的争竞,立我作列国的元首;我素不认识的民必事奉我。

【本会注释】

大卫被承认为世界这个地区头等强国的国王(撒下8章)。到了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的时候,以色列在各国中的领导地位就更加明显了(见王上4:21,24)。


44 他们一听见我的名声就必顺从我;外邦人要投降我。

45 外邦人要衰残,战战兢兢的出他们的营寨。

【本会注释】

衰残。如植物枯萎(见赛40:7)。

营寨。即有防卫的城市或堡垒。其他民族将恐惧战惊,把最好的东西献给大卫。国家得到了巩固,并最终摆脱了仇敌。这是完全的胜利。


46 耶和华是活神。愿我的磐石被人称颂;愿救我的上帝被人尊崇。

【本会注释】

耶和华是活神。46-50节庄严地赞美和感恩耶和华,因为祂使大卫取得了胜利(见本书第715,716页)。诗人目睹上帝的一切所为,觉得有充足的理由证明一位活神的存在,而外邦的神则都是无生命的。上帝的生命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磐石(sur)。见第2,31节注释。

救我的上帝。诗篇中常用这个短语(见诗25:5;27:9;51:14;参诗38:22;88:1)。


47 这位上帝,就是那为我伸冤、使众民服在我以下的。

48 你救我脱离仇敌,又把我举起,高过那些起来攻击我的;你救我脱离强暴的人。

【本会注释】

强暴的人。可能指扫罗。大卫也可能指他的一切仇敌。


49 耶和华啊,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谢你,歌颂你的名。

【本会注释】

外邦(goyim)。“列国”(见诗2:1;9:59注释)。大卫战胜了仇敌,在列国面前高举了以色列上帝的名。

保罗引用这句话(罗15:9),证明上帝不但救犹太人,也救外邦人。由于大卫后裔的失败,第49,50节的预言只能应验在基督的属灵国度里。这个国度是永世长存的。


50 耶和华赐极大的救恩给他所立的王,施慈爱给他的受膏者,就是给大卫和他的后裔,直到永远。

【本会注释】

救恩。该词原文是复数,涉及本诗所记录上帝许多拯救的所为。

他所立的王。上帝所选治理以色列的王,就象上帝所膏的大卫(见诗2:2注释)。

他的后裔。关于这些应许最终在基督的生平中应验,见撒下7:12-16注释。


诗篇19篇

序言—— “大自然和圣经的启示都彰显上帝的爱”(《喜乐的泉源》第9页)。这也可以说是本诗的格言。本诗可能是一首最著名的大自然诗歌。默想上帝在大自然和祂的律法中如何启示自己,会令人感恩不尽。大卫在本诗的前六节里(见《证言》卷四第15页)说明他从上帝所造之物中看到的荣耀;在第7-10节中,他表达了上帝在祂律法中所显现的荣耀;在第11-13节,他讨论了这些真理对品格和行为的影响;在第14节,他祈求摆脱罪恶。读者几乎可以看到作者站在穹苍之下,面对朝阳,以本诗高昂的旋律赞美耶和华。哲学家康德可能是思考着本诗而写出了以下的话:“有两件事物使我的心充满圣洁的敬畏和越发增长的惊奇。一件是使我们显得无限渺小的星空奇观;一件是把我们这些有智力的人类提高到无限尊严的道德律法”。约瑟夫·艾迪生的《创造奇功》:“仰观天空,浩大无垠,”是在本诗的理念的之上进行发挥的。海顿出于灵感的力作清唱剧《创世记》第一部分结束时的合唱《诸天述说》,就是以本诗的头几节为主题的。

关于题记,见本书第616,627页(《诗篇》序言)。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1 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本会注释】

诸天。就是我们眼前的宇宙,包括太阳,月亮和星星(见创1:1,8,9,14,16,17,20)。

荣耀。上帝的荣耀包括智慧,能力,技巧和慈善。用肉眼观察一下穹苍,就能体会到上帝的荣耀。用现代高倍数的望远镜观察宇宙,更能得到何等多的启示啊!

上帝(’El)。见本注释卷一第171页。

穹苍(raqia`)。可能源于古代的观念,认为诸天是固定的拱形结构。诸天的辉煌和秩序否定了进化的理论。诸天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上帝所创造的。诸天的壮丽和布局证明上帝的存在。藉着诸天,上帝甚至让外邦人认识祂,“叫人无可推诿”(罗1:19,20)上帝通过所造之物对外邦人的心说话(《历代愿望》第638页)。2-4节加强了这种观念。


2 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

【本会注释】

这日到那日。一天一天在述说上帝大能的故事。连续不断的见证一定会使人感动。这奇妙的故事没有停止和改变。

发出。直译是“持续地冒出”。

这夜到那夜。本节的后半部分强调无穷尽的概念。关于夜晚的星空,见诗8:3注释。


3 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

【本会注释】

虽然天体有自己的语言(见第1,2节),我们却听不见;这声音不是说给耳朵的,而是说给心灵听的。艾迪生吟唱道:

“虽然他们谦虚恭敬,

长期静默来复周行,……

人间凡百有耳能听,

却常听见他们歌声。” (《赞美诗》505版第58首《创造奇功》)


4 他的量带通遍天下,他的言语传到地极。上帝在其间为太阳安设帐幕;

【本会注释】

量带(qaw)。用来测量地界。七十士译本是phthoggos(“声音”或“言语”),可能是把原文当成qol而不是qaw;故英文RSV版译为“声音”。如果按第一个意思来理解,“量带”只是指世界范围内上帝创造的信息。如果按第二个意思来理解,qaw是与本节后半部分的“言语”平行的,所以很可能是强调第3节中莫可言喻但又显而易懂的声音。“对于希伯来人来说,这个世界似乎充满庞大的交响乐队的乐声。这是无言的感恩颂,赞美创造主和生命的维持者”(鲍德温)。保罗引用了本节的部分内容,来说明福音在普世范围内的传播(罗10:18)。

(be)。据乌加列文献的用法可译为“从”(见本书第618,619页)。这句就成了“他们的呼叫来自全地;他们的言语来自地极”。

在其间。在诸天。

帐幕('ohel)。诗人在诸天的奇观中提到了太阳,不是作为崇拜的对象,而是作为上帝的创造。他把太阳拟人化了,说他白天住在创造主在天空中所提供的帐篷里。第四节的最后一句实际上是属于第五节的。参哈3:11。


5 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欢然奔路。

【本会注释】

新郎。把太阳比做新郎。当新郎从洞房里出来时,充满活力,光彩和欢乐(见赛61:10;赛62:5)。同样,当太阳从过夜的洞房(地平线以下)里出来时,光芒四射,照亮他辉煌的“帐幕”。

勇士。又把太阳比作勇士。勇士急于要投入比赛。同样,太阳在黎明起身,要走一天漫长的路程(见林前9:24-27)。


6 他从天这边出来,绕到天那边,没有一物被隐藏不得他的热气。

【本会注释】

出来。大卫用诗歌的言语描写他眼前太阳的行踪。他不是在写科学论文。本节试图表达太阳从早到晚的全部行程。

没有一物被隐藏。虽然有许多东西能挡住太阳的光线,但是太阳的热(地球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却能透过一切。


7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律法。现在大卫把他的思想,从大自然所显示上帝荣耀的庄严,永恒和功效,转到上帝在律法中更加清晰的启示。诸天中上帝荣耀的展示虽然美妙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光辉虽然是壮丽的;但上帝的律法所指导的品格却更加美妙,更加壮丽。“上帝的荣耀在完美和谐的品格中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切恩)。

这里采用了希伯来语诗歌格律的一种变体。诗行比第1-6节长,类似于《耶利米哀歌》。每行有两个部分,前者长,后者短,在一个较长的渐强音之后,是一个更短更快的渐弱音。例如:“耶和华的律法全备”(长),“能苏醒人心”(短)。“耶和华的法度确定”(长),“能使愚人有智慧”(短)。给人以快得喘不过气来的印象,后来慢到停了下来。诗歌至此宣布律法的快乐和甜美,以及顺从所带来的“大赏”(第11节)。

第7-10节是希伯来平行结构最完美的范例。从语法和逻辑上说,各个对称的平行句工整严谨。英文KJV版的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文结构的美丽和顺序。

以下表格概括了7-10节的含义:

法律名称 性质 作用
律法 完美 使人醒悟
法度 确定 使人聪明
训词 正直 使人快乐
命令 清洁 使人眼亮
道理 洁净 存到永远
     

上面用不同的语言描写上帝启示的不同方面。参《诗篇》119篇。第7-10节的主题贯穿于诗119篇。

“律法”源于希伯来词torah,意思是“教训”,“指导”(见申31:9注释;又见箴3:1注释)。就像太阳发光,给物质世界带来生命,律法也照亮了属灵世界。又见诗1:2注释。

“耶和华 ”的原文是Yahweh(见本注释卷一第171,172页)。除了在第1节用'El (上帝”)以外,本诗其他地方都用上帝的名Yahweh(七次)。

全备。参罗7:12。

苏醒(shub)。还有“恢复”的意思(在哀1:11,16,19译为“救”)。律法能使人得到恢复,精力充沛。

法度(`eduth)。常常译为“法版”(见出25:16,21,22)。`Eduth源于`ud(“见证”)。上帝的启示就是上帝的见证。因为这是祂对自己的品格,本性和命令的确认。

确定('amen)。“阿门”即源于此。'Amen意为“忠实”,“持久”,“坚立”。

愚人(pethi)。“年幼无知,容易上当”。孩子般的精神是获得智慧的首要条件(见太11:25)。

在现代犹太教堂的礼拜中,每个安息日早晨读经者打开《妥拉》时,所宣读的就是诗19:7,8。


8 耶和华的训词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华的命令清洁,能明亮人的眼目。

【本会注释】

训词(piqqudim)。在《旧约》中出现24次,除3次以外,都译为“训词”。

快活。上帝的命令并不苛刻;问心无愧就会快乐。

命令(miswah)。源于sawah(“命令”,见申6:1;7:11;诗119:6,10,19,21,32,35,47,等)。

清洁。指人心(诗24:4;诗73:1),人(伯11:4),和太阳(歌6:10)。正如太阳照耀世界,上帝的命令也照亮人追求真理的道路。


9 耶和华的道理洁净,存到永远;耶和华的典章真实,全然公义,

【本会注释】

道理(yir'ah)。意为“惧怕”(见拿1:10),“畏惧”,“敬畏”(见诗2:11;5:7)。yir'ah与“服侍”,“敬拜”基本上是同义词。人可能会“离弃全能者,不敬畏上帝”(伯6:14);应该传授“敬畏耶和华的道”(诗34:11)。这是“智慧的训诲”(箴15:33)。敬畏上帝的人也会尊敬和遵守祂的训言。

洁净。上帝的崇拜不带有迦南宗教的污秽仪式。

典章。即公正管理的规则。上帝认定祂的律法是公正的(见出21:1;诗9:7,16;《先祖与先知》第364页)。

真实。直译是“事实”。


10 都比金子可羡慕,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本会注释】

精金(paz)。“纯金”。本节的第一个“金子”是强调的。人们十分珍视上帝,但藉着遵守上帝的训言而获得的属灵财富,要远胜过物质上的财富。

蜂房。译为“蜂蜜”更好。蜂蜜是自然界中最甜蜜可口的物质之一。就希伯来人而言,蜂蜜象征一切美味佳肴。上帝的训词对于心灵来说,则比蜜更甜。“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诗34:8)。人也许会厌腻蜂蜜,但决不会厌腻顺从上帝旨意的快乐。对于诗人来说,上帝的律法不是重担,也不是苦轭。


11 况且你的仆人因此受警戒,守着这些便有大赏。

【本会注释】

在第11-14节,大卫把本诗前面的真理,运用于自己的品格和行为。


12 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本会注释】

知道。或“辨识”。

错失(shegi'oth)。该词只出现在这里。词根是shaga'。和shagah一样,意为“不是明知故犯”。鉴于上帝命令的广泛要求,我们可能无意中犯下许多错误。这就是本节后半句“隐而未现的过错(见诗139:23,24)。犯错的人和外人可能都不知道。诗人祈求摆脱“隐而未现的过错”(诗19:12),“任意妄为的罪”(第13节),以及口中的言语、心中的意念上的罪(第14节)。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过错时,我们往往被自己隐藏的罪所困扰。


13 求你拦阻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不容这罪辖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本会注释】

任意妄为的罪。指明知故犯。与“错失”,“隐而未现的过错”不同。

辖制。参诗119:133;约8:32,36;罗6:14;加5:1。

免犯大罪。原文没有加冠词。


14 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

【本会注释】

蒙悦纳。在诗歌的结束,诗人求主接纳他口中的言语和心中的意念。他所求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清洁的言语和思想。这个祈祷总的来说是普遍性的,为所有的人树立了榜样。

磐石。见诗18:1注释。

救赎主(go'el)。“拯救”(见得2:20注释)。上帝是我的救赎主,把从罪的权势下把我拯救出来(见诗78:35;赛14章;赛41:14;43章等)。


路加福音18章

提要:3 锲而不舍的寡妇。9 法利赛人和税吏。15 小孩子被带到基督那里。18 一个官想跟从基督,但他的财富成了他的阻碍。28 那些为了基督的缘故舍弃一切之人的报赏。31 他预言他的死,35 并使一个瞎子重见光明。


寡妇和不义的官

路18:1 耶稣设一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本会注释】

一个比喻。[不公正的官,路18:1-8。参对路11:5-8的注释;主耶稣的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这个比喻和记载在路17:20-37节中的教训极有可能是在同样的情况下给出的(见对路17:20的注释;参《路》第十四章)。现在可能大约是公元31年的三月,距拉撒路的复活刚过去不长的时间(见对路17:11,20的注释),离最后的逾越节也只剩几周的时间了。地点可能是在比哩亚的某个地方。前面有些教训(见对路17:20的注释)是直接说给法利赛人听的,因此现在他们可能仍然在场。然而,当法利赛人问耶稣上帝的国几时来到(路17:20)打断了他的讲话时,他正在教训他的门徒(路17:1;参路16:1)。可能现在耶稣再次把他的注意力主要地转回了门徒。事实上,在专门回答了法利赛人的问题后(17:21),耶稣已经部分地把他的注意力转向他的门徒了(见对路17:22的注释)。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给出之关于真诚祷告者的教训是紧接着基督二次来临之前危机出现时间之讨论的(路17:22-37),尤其是从那能引人走向败亡之欺骗的角度。路21:36节中一个类似的教训也是这样(另见可13:33)。

这个比喻尤其适用于上帝的百姓在最后日子里的经验(《路》第十四章),特别是预期到他们所必须面对的欺骗和必须忍受的逼迫。

常常祷告。特别是考虑到基督的二次来临以及之前的试验时期。祷告不是一项义务,祷告是必须的。耶稣这里并不是说人应该完全沉于祷告之中,而排除与上天媒介合作去确保这些祷告内容实现的实际努力,或忽视个人的责任(见下面对“不可灰心”的注释)。耶稣的意思是,当我们的祷告没有得到立即的答复时我们不要放弃祷告(见第7,8节)。“常常”祷告同时还意味着我们在每一天、每一时的生活中都与上帝保持联络。关于解释比喻的原则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4页。关于耶稣祷告生活的讨论见对可1:35;3:13的注释。耶稣给他门徒关于祷告的进一步指示见对路11:1-9的注释。另比较他在太9:38节中的指示。

不可灰心。即,他们被劝勉,祷告不可厌倦,在祷告中也不要失去信心。基督时代的犹太人教训说祷告可取的是一日三次(见对但6:10的注释)。这三次中的两次是早晚时辰的定时祷告,就是早祭、晚祭为全体以色列人献上并且有香供奉在幔子前的时候(见对路1:9,10的注释)。据说有的拉比竟然有以下这种教训,一个人应该避免在规定的时辰以外祷告,否则他就会打搅上帝并使他厌烦,就像这个比喻中那个纠缠不休的寡妇缠磨那不义官一样。


路18:2 说:“某城里有一个官,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

【本会注释】

城里有一个官。直译是,“某城里的某个官”。耶稣在使用这个说法时很慎重。他要确保他的听众不会去对号入座。只有耶稣的那些仇敌才会利用任何机会去控告他要颠覆政府(见对路23:2的注释)。

不惧怕上帝。很明显,这个法官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他表现出既不爱上帝也不爱他的同胞,也不尊重律法(见对太22:34-40的注释)。


路18:3 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说:‘我有一个对头,求你给我伸冤。’

【本会注释】

寡妇。古代东方社会里,寡妇通常是最弱势的群体,尤其是她再没有儿子为她做主。很明显,这个寡妇没有任何人来保护她。此外,她没有任何东西来贿赂那个铁石心肠的法官或去支付诉讼的费用。在诗篇的描述中,上帝被称为“寡妇的伸冤者”(见诗68:5)。雅各将“看顾”在“患难中的”寡妇当作“清洁虔诚”的一个标志(雅1:27)。耶稣谴责文士和法利赛人所说他们的祸事之一便是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见对太23:14的注释;另见对伯22:9的注释)。

到。根据希腊文,这里应作,“她常来”。

给我伸冤。或,“为我行公义”(见《路》第十四章)。看起来,那寡妇的丈夫留给了她一些财产,或许是曾经抵押给别人了,这些人拒绝根据律法的条款(见对利25:23-25的注释)在契约规定的时间把财产还给那个寡妇。很明显,无人为她做主,那寡妇只能完全依靠法官的公义和怜悯,但是那法官既不公正也没有怜悯。他是上帝的完全对立面;他反映出了撒但的品格。

对头。希腊文antidikos,这是一个常用的司法术语,表示诉讼案件中的一方,一般是指被告,但有时也指原告(见对太5:25的注释)。撒但就被说成是基督徒的antidikos(彼前5:8;见亚3:1-4)。Antidikos还出现在七十士译本的撒上2:10;斯8:1中。


路18:4 他多日不准。后来心里说:‘我虽不惧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

【本会注释】

他……不准。根据希腊文,“他多日不准”。这个官执意不肯给她伸冤。

后来……说。她的坚持使他心烦。

心里。见对第11节的注释。

我虽不惧怕上帝。见对第2节的注释。


路18:5 只因这寡妇烦扰我,我就给她伸冤吧,免得她常来缠磨我!’”

【本会注释】

这寡妇烦扰我。这个寡妇在处理她这件事时唯一的武器便是不断的恳求。她的巨大需要没有打动那个法官的公义心和怜悯心(见对第3节的注释),但她的坚持却使他不耐烦了。在法官这一边,他只需片刻的努力便能施行公义,但他却没有那么做,直等到不施行公义比施行公义还麻烦的时候。

我就给她伸冤吧。见对第3节的注释。他并不是出于公义的心或对无助寡妇的怜悯,而是要保证自己不再受寡妇进一步的搅扰。他对律法毫不尊重,对于苦难和压迫他也是完全无所谓的。

缠磨我。直译是,“麻烦我到了眼皮底下了”,或“麻烦我快使我受伤了”;因此,在象征意义上有“使某人筋疲力尽”的意思,即,“给我无法忍受的烦恼”。这个法官用在这的正是“大大烦扰”的比喻义。


路18:6 主说:“你们听这不义之官所说的话。

【本会注释】

不义。这个词语直接描述了耶稣对那法官的观点,正像他对那不义管家的描述一样(见对路16:8的注释)。


路18:7 上帝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

【本会注释】

岂不。按照希腊文,这里期待的是一个肯定的回答(见对路6:39的注释)。这个比喻的教训是以那不义官的品格和公义、慈悲上帝之间的鲜明对比为基础的。那个法官出于自私的原由最后尚且答应了寡妇的要求,何况上帝,他将会如何应允那些呼求他的人啊!有关一个类似的对比见对太15:26,27的注释。如果对一个不义官的坚持都能有结果,那么这同样的坚持决不会得不到公义上帝的垂顾和报赏。

上帝的选民。即,他的“选”民(见诗105: 5,6,43;赛43:20;65:15)。

昼夜呼吁他。即,持续不断地,或坚持不懈地(见对第1节的注释)。将这里和约翰“在祭坛底下”看到的“灵魂”为了公义而发出的呼喊作一比较(启6:9,10)。

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上帝似乎经常迟延对“他选民”的答复(见哈1:2),但实际上他始终都在“快快地”做工。他利用那些权势为“选民”成就他美好的旨意,那些权势在结果变得明显之前不久就在运行了。此外,上帝有时迟延为“他选民”“报仇”是为了让那些逼迫他们的人有时间和机会悔改。上帝爱那些逼迫人的,就像他爱那些受逼迫的一样;“主所应许的……其实不是耽延”是他“不愿有一人沉沦”(彼后3:9)。另外,品格经过试炼就变得完全(见对伯23:10的注释),上帝有时迟延答复我们的恳求是为了使我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品格(见《历》第二十章;《路》第十四章)。迟延也有益于加强我们的需要感,若没有需要感,上帝经常不可能为我们做工(见《路》第十三章)。关于上帝对他遭遇不公待遇的选民”的态度,及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应有的态度,见彼前2:20-24节。


路18:8 我告诉你们,要快快的给他们伸冤了。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

【本会注释】

我告诉你们。这几个字强调了这里要作总结性陈述。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来。这是我们的主第一次直接提到他的第二次来临,关于这件事他在此之前六个月时已经简单总结过了(见太16:27)。在此之前大约一年半的时候,耶稣在稗子的比喻中提到“人子”差遣他的使者去把稗子和麦子分开(见对太24:31的注释),但没有直接提及他回到这个世界上来(见太13:40-43;参路17:22-30)。

有些批评的注释家没有看出这里关于人子到地上来时寻找信德的陈述和前面那个比喻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便总结说,这是耶稣一个独立的教训,被路加偶然地插在这里。持这种观点的人这样说便是没有注意到,“人子来的时候”他要“给他们伸冤”(第7,8节),圣经中别处清楚地提到这个事实,即,基督的到来和他给他选民伸冤两者之间的联系(见太16:27;启22:12)。正是在那个场合中,基督要坐着行审判(太25:34-46;罗2:16;提后4:1,8;彼前4:5;启19:11)。

遇得见……有信德吗。直译是,“他能找到信德吗”?基督即将复临之前世上的情况是这样的,恶人们大声庆祝上帝把“他的选民”留在痛苦和患难中,任凭他们倒在他们仇敌面前(见《善》第三十九章)。讲这个比喻几周之后当耶稣提起他复临的兆头时,他警戒他的门徒他们必将遭遇使他们受到极端考验(太24:22)的“大灾难”(太24:21)。然而,“选民”必将“忍耐到底”(太24:13)并且“得救”。


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

路18:9 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

【本会注释】

一个比喻。[法利赛人和税吏,路18:9-14;主耶稣的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这个比喻和前面不义官的比喻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并且似乎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两个比喻是不是在同一个场合发出的。这个比喻和前一个一样,可能也是在公元31年的三月给出的,地点是在比哩亚的某个地方。

仗着自己。尽管他们没有被特别点名,很明显耶稣此刻所想的正是法利赛人。有一个事实强调了这一点,在比喻中,一个法利赛人“仗着”自己是“义人”而“藐视”别人。最近一些场合,当耶稣教训人时,文士和法利赛人都在场(见对路15:2;16:14;17:20的注释),此时此刻他们可能也在现场。在这个比喻的开头,路加指出这个比喻正是向那些信他们“自己”而不信上帝的人说的(见路18:8,9)。他们的信是假的,只有真的信上帝才会使其发展。关于那些“仗着自己”的法利赛人的思想结构的说明,见保罗对于自己是个法利赛人的描述(腓3:4-6)。

是义人。即,按照他们自己对于公义的标准,就是那些法利赛人谨慎遵守或至少假装谨慎遵守的标准。法利赛人关于公义的标准就是严格遵守摩西的律法和拉比的遗传。基本上就是,靠行为称义。法利赛式律法主义关于义的观念其操作前提是,救恩可以靠严格遵行一定的行为模式去赚得,而心灵对于上帝的虔诚以及人的动机和生活目的的改变,却很少或没有给予重视。法利赛人强调律法的字句,而忽视其精神。他们的观念是,外表顺从神圣的律法就是上帝全部的要求,而不顾及促使这些顺从实现的内在动机,正是这种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耶稣多次警告门徒和众人要防备这种对于救恩的形式主义倾向(见对太5:20;16:6;路12:1的注释)。

藐视。希腊文exuoutheneō,“不重视”,“完全轻视”,或“轻蔑地对待”。另外,这个词还被翻译为“轻看”(路23:11;徒4:11;罗14:10)和“粗俗”(林后10:10)。那些看自己是美德典范的人便要用一种藐视的眼光来看他的同胞了。

别人。直译是,“其余的”,意思是,“其余所有的人”。即,凡是不认可他们对于“义”之定义并且不相应地按照这种定义去规范自己生活的人,法利赛人都要加以藐视。


路18:10 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

【本会注释】

两个人。耶稣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其他人在场,他只是提及这个比喻所涉及到的两个人。他们其中一个看自己是圣人,他“上……去”的目的便是要在上帝和同胞面前夸耀自己。但另一个人看自己是罪人,他“上……去”是要在上帝面前承认他的罪,祈求他的怜悯,并获得宽恕。

上……去。这个短语用在这里可能是指从城内低平的区域到摩利亚山上去之过程中的上坡。对于法利赛人来说,参加早晚时辰的祷告以及其他圣殿侍奉是赢得上帝恩宠并获得人的称赞的有功劳的行为。关于带着这些动机所表演出来的宗教行为,耶稣说,“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见对太6:2的注释)。在上帝和我们的同胞面前保持一种真正谦卑的精神是我们转变的最好证据之一(见对弥6:8的注释)。

祷告。可能是在晨祷,也可能是在晚祷(见对路1:9,10的注释)。即便在五旬节后使徒中的一些人看起来还有在祷告的时辰到殿里去参加侍奉的习惯(徒3:1;参10:3)。

一个是法利赛人。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1,52页。法利赛人在当时的犹太人社会中是敬虔的最高典范。

一个是税吏。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6页。换句话说,这税吏代表着犹太社会中那些地位最卑微的人。


路18:11 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的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象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象这个税吏。

【本会注释】

站着。一个祷告时常用的姿势(见撒上1:26;王上8:14,22;太6:5;可11:25;见对尼8:5;但6:10的注释)。

自言自语地。即,听不到地,或许他的嘴唇在动,或者是用很小的声音。很明显,他不是在向上帝而是在向他自己说话。可能这个法利赛人在圣殿的院落中站得离别的崇拜者很远,似乎是在表示,他做人做得太好了,即便在祷告时也不能和他们站得很近。

上帝啊,我感谢你。很明显,他真实的意思是,“上帝啊,你应该感到庆幸,在这些来朝拜祢的人中,还有像我这样一个好人。毋庸置疑,我比他们都优越”。

像别人。直译是,“像其余的人”,即,其他所有的人(见对第9节的注释)。不错,其他人很少能赶上他这种自以为义自高自大的水平。无论我们同胞的状况如何,通过和他们进行比较而决定自己为义的程度,这样做永远都是危险的(见对太5:48的注释)。和法利赛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罗称自己是罪魁(见提前1:15)。

勒索。希腊文harpages,“抢夺的人”,“凶恶的人”;因此有了“强盗”,或“勒索的人”(见对太7:15;路11:39的注释)。这个法利赛人开始详细列举他不做的坏事。他深信这些能够使他获得上帝的喜爱。他口头列举出一些他平时不犯的罪行。他不是在感谢上帝的公义和怜悯,而是在称颂自己的德行。他十分满足于自己通过殷勤的努力严格地遵守了律法的字句,但却似乎忘记了遵守律法的精神,即必须伴随着真正的顺从才能得到上帝的认可。

不义。或,“不义”。他没有公开违背律法。

奸淫。见对太5:27-32的注释。

也不像这个税吏。“这个”用在此处,很可能不仅是在指那个税吏,并且还表达出对他的轻蔑(见对路14:30;15:2的注释)。“这个税吏”非常引人注意,因为他虽然在另一个方向“远远地站着”(路18:13)但还是能从人群中被发现。当那个法利赛人注意到这个社会“渣滓”的存在时,他似乎是在这样祷告,“主啊,那有这么一个人,我的意思是,那个可憎的税吏。我很庆幸自己不像他那样是个恶棍”。


路18:12 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本会注释】

我……禁食两次。那个法利赛人在列举了他没有犯的罪后现在又开始数算他特别引以为傲的德行,很明显,他把自己这些德行拿出来数算是要去买得他的救恩。即便是法利赛人也不都是“一个礼拜禁食两次”的,即,星期一和星期四(见对太6:16-18的注释)。法利赛人为他们的禁食和捐纳十分之一过于律法字句的要求而感到骄傲,他们认为上帝必将赞赏他们在义务职责之外所自愿做的努力,他们经常喜欢这样认为(见对太23:23的注释)。逾越节和五旬节之间,住棚节和修殿节之间(本注释第二册第108页;本注释第一册第709,710页;利23:2-42;见对约10:22的注释),他们特别是要在这个阶段里禁食。

按照法利赛人的神学观点,足够的好行为所带来的功劳可以抵消罪债。住棚节是7月22日结束的,约两个月后,是9月25日的修殿节(见本册注释原文第30页)。算上两头的时间,逾越节和五旬节之间是七个礼拜。

后来,狂热的基督徒开始在一年中的某个时节星期三和星期五禁食,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是避开与犹太人犯同样的错,因为犹太人是在星期一和星期四禁食的。在十二使徒遗训(第8:1节)中──公元2世纪基督教的一部非正典论文集──其中有教训说,“不要让你的禁食与那些假冒为善的人在同一天;他们在一周的第二天和第五天禁食;但是你在第四天和预备[日]禁食”。

凡……都捐上十分之一。即便是摩西律法中那些有关十分之一的条例没有特别提到的东西他也捐上了(见对太23:23的注释),比如说“薄荷、茴香、芹菜”。或许他捐的甚至比拉比们的教训要求的还多。

我所得的。即,他增加的收益。


路18:13 那税吏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本会注释】

远远地站着。可能是远远地离开那个法利赛人和其他的崇拜者,很显然,这是因为他知道他们会以一种怀疑轻视的眼光打量他。一般的人都不喜欢和税吏作更接近的交往(见对路3:12的注释)。

举。比较以西结关于那个“未曾仰望以色列家的偶像”之义人的描述(结18:6,15;参第12节)。站着祷告,向天举手,这也是一种习俗(见王上8:22;诗28:2;诗63:4;134:2;提前2:8)。

捶着胸。直译是,“不停地捶他的胸”。税吏的行动证明了他所说话语的真诚并表明了他自知不配的感觉。他甚至感觉自己连祷告都不配。但他自己又感觉需要,这种意识催促着他去祷告。

可怜。或,“开恩”。见对太5:7的注释。感觉自己有需要是被上帝接纳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他的怜悯,我们必完全失丧(见《路》第十三章)。与那个法利赛人相比,这个税吏无疑想到了许多恶习,并且他知道这些事自己都做过;他也想到了德行,但是他知道自己没有一点美德。他和使徒保罗一样,知道自己是个罪人(见提前1:15),极度需要神圣的恩典。怜悯是神圣之爱的一个方面,它在罪恶进入宇宙之前是没有表现出来的,因此也就不能完全为人所熟知。怜悯是神圣之爱向那些不配得之人的彰显。这里翻译为“开恩可怜”的希腊文词语在意思上似乎与希伯来文词语chesed有着密切的联系(见对诗篇第36篇的附注),后者通常被翻译为“怜悯”(代上16:34;诗136:1-26)或“慈爱”(诗51:1;52:1;138:2)。

罪人。直译是,“这罪人”(参提前1:15)。税吏祷告的语气好像是在说除了他再没有别的罪人,他是唯一的一个。和那个法利赛人一样,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阶层之中,而这个阶层中只有他一个人。他不像其他人那么好,他是罪人。那个法利赛人想他自己比“别人”要好得多(路18:11);而这个税吏认为自己远远赶不上别人。


路18:14 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本会注释】

我告诉你们。耶稣经常用这句话来引出一个重要的陈述或用来强调下面要说的话;另外,也用它来结束一系列的推论或者一个比喻。“我告诉你们”这个短语经常出现在路加的记述中(路4:25;9:27;10:24;12:51;13:3,5,27;17:34;18:8,14;19:40)。

算为义。即,被上帝接受并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法利赛人看自己是公义的(见第9节),但上帝却不这样认为。税吏知道自己是个罪人(见第13节),这种认识便打开了一条门路,上帝宣称他是无罪的,一个罪人被神圣的怜悯称为义(见对第13节的注释)。这两个人之间的区别是由他们对自己以及对上帝的态度决定的。

比。法利赛人自己使自己失去了领受神圣怜悯和恩典的机会。那神圣之爱的洪流带给税吏平安与喜乐,但法利赛人的自得自满关闭了他心灵的门路,他便得不到这福分了。那法利赛人的祷告在上帝面前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他的祷告没有耶稣基督功劳的馨香伴随(见《祖知》第三十章;见对出30:8的注释)。

自高的。见对路14:11;可9:35的注释。谦卑对骄傲的问题是人心中善恶之间的非常的争战。

路18:14节标志着路加福音中“最大的插入”之结束,第9:51至18:14节有时用“最大的插入”这个短语来表示(见对路9:51的注释),因为其他的福音书作者对于这部分叙述中,哪怕是最重要的事件和教训也一点都没有提到。


耶稣为小孩祝福

路18:15 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他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

【本会注释】

婴孩。[为小孩祝福,路18:15-17=太19:13-15=可10:13-16。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或,“小孩子”。


路18:16 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上帝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路18:17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上帝国的,若不象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本会注释】

实在。见对太5:18的注释。

像小孩子。见太18:2-4。


富足的官寻求永生之道

路18:18 有一个官问耶稣说:“良善的夫子,我该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本会注释】

有一个官。[富足的少年官,路18:18-30=太19:16-30=可10:17-31。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18:19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上帝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

路18:20 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

路18:21 那人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

路18:22 耶稣听见了,就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路18:23 他听见这话,就甚忧愁,因为他很富足。

路18:24 耶稣看见他,就说:“有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哪!

路18:25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

路18:26 听见的人说:“这样,谁能得救呢?”

路18:27 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却能。”

路18:28 彼得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自己所有的跟从你了。”

路18:29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上帝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

路18:30 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


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

路18:31 耶稣带着十二个门徒,对他们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写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

【本会注释】

我们上耶路撒冷去。[耶稣预言他的死,路18:31-34=太20:17-19=可10:32-42。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尽管这里所记载的通常被认为是耶稣第三次宣告他的死,但就路加来说,实际上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记述了。前两次宣告发生在耶稣在加利利公开被拒绝(见路9:22,44)后的六个月隐退过程中,在公元30年的逾越节和当年的住棚节之间。接下来,路加延伸叙述了耶稣在比哩亚的传道(路9:51至18:14),其他几位福音书作者对于这一阶段都没有记载(见对路9:51的注释),在这段过程中,路加三次至少是间接地提及了他的受苦和受死(路12:50;13:33;17:25)。这三次都发生在公元30年的住棚节之后。


路18:32 他将要被交给外邦人,他们要戏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脸上,

路18:33 并要鞭打他,杀害他;第三日他要复活。”

路18:34 这些事门徒一样也不懂得,意思乃是隐藏的;他们不晓得所说的是什么。

【本会注释】

门徒……不懂得。路加比其他三位福音书作者用了更多的工夫去描述门徒们对耶稣试图向他们显明的令人忧伤之真理理解上的彻底失败。原因很简单,他们思想中对耶稣来要建立的国之性质充满了错误的观念。很明显,所有与他们自己关于这一问题先入为主之误解不相符合的东西,他们都从自己头脑中驱除出去了(见《历》第六十章)。

治好耶利哥的盲人


路18:35 耶稣将近耶利哥的时候,有一个瞎子坐在路旁讨饭。

【本会注释】

有一个瞎子。[瞎子巴底买,路18:35-43=太20:29-34=可10:46-52。主要的注释:马可福音。]


路18:36 听见许多人经过,就问是什么事。

路18:37 他们告诉他,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

路18:38 他就呼叫说:“大卫的子孙耶稣啊,可怜我吧!”

路18:39 在前头走的人就责备他,不许他作声;他却越发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

【本会注释】

在前头走的人。或,“在前头的人们”。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与耶稣一起旅行之人的阵式。“在前头走的人”可能是耶稣自己的同伴,而不仅仅是出于好奇总是跟随着耶稣的大批群众或者是也去耶路撒冷朝拜恰巧和耶稣同行的人(见对可10:47的注释)。


路18:40 耶稣站住,吩咐把他领过来,到了跟前,就问他说:

路18:41 “你要我为你做什么?”他说:“主啊,我要能看见。”

路18:42 耶稣说:“你可以看见!你的信救了你了。”

【本会注释】

救了你。即,医治了你。


路18:43 瞎子立刻看见了,就跟随耶稣,一路归荣耀与上帝。众人看见这事,也赞美上帝。

【本会注释】

众人。路加在这里增加了一些马太和马可都没有提到的情况──那些见到神迹之人的反应。犹太人领袖经常把耶稣的能力归给魔鬼(见对太12:24的注释),但普通的百姓的辨别力还没有被偏见蒙蔽,他们将耶稣的能力归给上帝。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