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出埃及记29章
示以立亚伦及其子为祭司当献之物当行之礼
29:1 你使亚伦和他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要如此行:取一只公牛犊,两只无残疾的公绵羊,
29:2 无酵饼和调油的无酵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这都要用细麦面做成。
29:3 这饼要装在一个筐子里,连筐子带来,又把公牛和两只公绵羊牵来。
29:4 要使亚伦和他儿子到会幕门口来,用水洗身。
29:5 要给亚伦穿上内袍和以弗得的外袍,并以弗得,又带上胸牌,束上以弗得巧工织的带子,
29:6 把冠冕戴在他头上,将圣冠加在冠冕上。
29:7 就把膏油倒在他头上膏他。
29:8 要叫他的儿子来,给他们穿上内袍。
29:9 给亚伦和他儿子束上腰带,包上裹头巾,他们就凭永远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职任;又要将亚伦和他儿子分别为圣。
29:10 你要把公牛牵到会幕前,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公牛的头上。
29:11 你要在耶和华面前,在会幕门口,宰这公牛。
29:12 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抹在坛的四角上,把血都倒在坛脚那里。
29:13 要把一切盖脏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
29:14 只是公牛的皮、肉、粪都要用火烧在营外;这牛是赎罪祭。
29:15 你要牵一只公绵羊来,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这羊的头上。
29:16 要宰这羊,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29:17 要把羊切成块子,洗净五脏和腿,连块子带头,都放在一处。
29:18 要把全羊烧在坛上,是给耶和华献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29:19 你要将那一只公绵羊牵来,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羊的头上。
29:20 你要宰这羊,取点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他儿子的右耳垂上,又抹在他们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脚的大拇指上,并要把血洒在坛的四围。
29:21 你要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他们和他们的衣服就一同成圣。
29:22 你要取这羊的脂油和肥尾巴,并盖脏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并右腿(这是承接圣职所献的羊)。
29:23 再从耶和华面前装无酵饼的筐子中取一个饼、一个调油的饼和一个薄饼,
29:24 都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29:25 要从他们手中接过来,烧在耶和华面前坛上的燔祭上,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祭司当得之份
29:26 你要取亚伦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胸,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就可以作你的分。
29:27 那摇祭的胸和举祭的腿,就是承接圣职所摇的、所举的,是归亚伦和他儿子的。这些你都要成为圣,
29:28 作亚伦和他子孙从以色列人中永远所得的分,因为是举祭。这要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
29:29 亚伦的圣衣要留给他的子孙,可以穿着受膏,又穿着承接圣职。
29:30 他的子孙接续他当祭司的,每逢进会幕在圣所供职的时候,要穿七天。
29:31 你要将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肉煮在圣处。
29:32 亚伦和他儿子要在会幕门口吃这羊的肉和筐内的饼。
29:33 他们吃那些赎罪之物,好承接圣职,使他们成圣;只是外人不可吃,因为这是圣物。
29:34 那承接圣职所献的肉或饼,若有一点留到早晨,就要用火烧了,不可吃这物,因为是圣物。
29:35 你要这样照我一切所吩咐的,向亚伦和他儿子行承接圣职的礼七天。
29:36 每天要献公牛一只为赎罪祭。你洁净坛的时候,坛就洁净了,且要用膏抹坛使坛成圣。
29:37 要洁净坛七天,使坛成圣,坛就成为至圣。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
每日当献之祭
29:38 你每天所要献在坛上的,就是两只一岁的羊羔,
29:39 早晨要献这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
29:40 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为奠祭。
29:41 那一只羊羔要在黄昏的时候献上,照着早晨的素祭和奠祭的礼办理,作为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
29:42 这要在耶和华面前、会幕门口,作你世世代代常献的燔祭。我要在那里与你们相会,和你们说话。
29:43 我要在那里与以色列人相会,会幕就要因我的荣耀成为圣。
29:44 我要使会幕和坛成圣,也要使亚伦和他的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29:45 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作他们的 神。
29:46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 神,是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为要住在他们中间。我是耶和华他们的 神。
旧约:约伯记28章。
万物可寻惟智非主莫赐
28:1 银子有矿;炼金有方。
28:2 铁从地里挖出;铜从石中熔化。
28:3 人为黑暗定界限,查究幽暗阴翳的石头,直到极处。
28:4 在无人居住之处刨开矿穴,过路的人也想不到他们;又与人远离,悬在空中摇来摇去。
28:5 至于地,能出粮食,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
28:6 地中的石头有蓝宝石,并有金沙。
28:7 矿中的路,鸷鸟不得知道,鹰眼也未见过,
28:8 狂傲的野兽未曾行过,猛烈的狮子也未曾经过。
28:9 人伸手凿开坚石,倾倒山根。
28:10 在磐石中凿出水道,亲眼看见各样宝物。
28:11 他封闭水不得滴流,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
28:12 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28:13 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
28:14 深渊说:‘不在我内!’沧海说:‘不在我中!’
28:15 智慧非用黄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银为它的价值。
28:16 俄斐金和贵重的红玛瑙,并蓝宝石,不足与较量;
28:17 黄金和玻璃不足与比较;精金的器皿不足与兑换;
28:18 珊瑚、水晶都不足论。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注:或作“红宝石”)。
28:19 古实的红璧玺不足与比较;精金也不足与较量。
28:20 智慧从何处来呢?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28:21 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隐藏,向空中的飞鸟掩蔽。
28:22 灭没和死亡说:‘我们风闻其名。’
28:23 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
28:24 因他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
28:25 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
28:26 他为雨露定命令,为雷电定道路。
28:27 那时他看见智慧,而且述说;他坚定,并且查究。
28:28 他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
旧约:约伯记29章
约伯自述昔之佳景
29:1 约伯又接着说:
29:2 “惟愿我的景况如从前的月份,如 神保守我的日子。
29:3 那时他的灯照在我头上,我藉他的光行过黑暗。
29:4 我愿如壮年的时候,那时我在帐棚中, 神待我有密友之情;
29:5 全能者仍与我同在,我的儿女都环绕我。
29:6 奶多可洗我的脚;磐石为我出油成河。
29:7 我出到城门,在街上设立座位;
29:8 少年人见我而回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
29:9 王子都停止说话,用手捂口;
29:10 首领静默无声,舌头贴住上膛。
29:11 耳朵听我的,就称我有福;眼睛看我的,便称赞我;
29:12 因我拯救哀求的困苦人和无人帮助的孤儿。
29:13 将要灭亡的为我祝福;我也使寡妇心中欢乐。
29:14 我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
29:15 我为瞎子的眼,瘸子的脚。
29:16 我为穷乏人的父;素不认识的人,我查明他的案件。
29:17 我打破不义之人的牙床,从他牙齿中夺了所抢的。
29:18 我便说:‘我必死在家中(注:原文作“窝中”),必增添我的日子,多如尘沙。
29:19 我的根长到水边,露水终夜沾在我的枝上。
29:20 我的荣耀在身上增新,我的弓在手中日强。’
29:21 人听见我而仰望,静默等候我的指教。
29:22 我说话之后,他们就不再说;我的言语像雨露滴在他们身上。
29:23 他们仰望我如仰望雨,又张开口如切慕春雨。
29:24 他们不敢自信,我就向他们含笑;他们不使我脸上的光改变。
29:25 我为他们选择道路,又坐首位。我如君王在军队中居住,又如吊丧的安慰伤心的人。
旧约:尼希米记2章
亚达薛西王允尼希米返耶路撒冷建筑城垣
2:1 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摆酒,我拿起酒来奉给王。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2:2 王对我说:“你既没有病,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不是别的,必是你心中愁烦。”于是我甚惧怕。
2:3 我对王说:“愿王万岁!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我岂能面无愁容吗?”
2:4 王问我说:“你要求什么?”于是我默祷天上的 神。
2:5 我对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
2:6 那时,王后坐在王的旁边。王问我说:“你去要多少日子?几时回来?”我就定了日期。于是王喜欢差遣我去。
2:7 我又对王说:“王若喜欢,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
2:8 又赐诏书,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给我木料,作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 神施恩的手帮助我。
察视城垣倾圮
2:9 王派了军长和马兵护送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长那里,将王的诏书交给他们。
2:10 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听见有人来为以色列人求好处,就甚恼怒。
2:11 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住了三日。
2:12 我夜间起来,有几个人也一同起来;但 神使我心里要为耶路撒冷做什么事,我并没有告诉人。除了我骑的牲口以外,也没有别的牲口在我那里。
2:13 当夜,我出了谷门,往野狗井去(注:“野狗”或作“龙”),到了粪厂门,察看耶路撒冷的城墙,见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2:14 我又往前,到了泉门和王池,但所骑的牲口没有地方过去。
2:15 于是,夜间沿溪而上,察看城墙,又转身进入谷门,就回来了。
2:16 我往哪里去,我做什么事,官长都不知道。我还没有告诉犹大平民、祭司、贵胄、官长和其余做工的人。
劝民重建城垣
2:17 以后,我对他们说:“我们所遭的难,耶路撒冷怎样荒凉,城门被火焚烧,你们都看见了。来吧!我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免得再受凌辱。”
2:18 我告诉他们我 神施恩的手怎样帮助我,并王对我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做这善工。
2:19 但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和阿拉伯人基善听见就嗤笑我们,藐视我们说:“你们做什么呢?要背叛王吗?”
2:20 我回答他们说:“天上的 神必使我们亨通。我们作他仆人的,要起来建造;你们却在耶路撒冷无分、无权、无记念。”
新约:路加福音22章
用计杀主
22:1 除酵节又名逾越节近了。
22:2 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才能杀害耶稣,是因他们惧怕百姓。
犹大卖主
22:3 这时,撒但入了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门徒里的一个。
22:4 他去和祭司长并守殿官商量,怎么可以把耶稣交给他们。
22:5 他们欢喜,就约定给他银子。
22:6 他应允了,就找机会,要趁众人不在跟前的时候把耶稣交给他们。
预备逾越节的筵席
22:7 除酵节,须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到了。
22:8 耶稣打发彼得、约翰,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好叫我们吃。”
22:9 他们问他说:“要我们在哪里预备?”
22:10 耶稣说:“你们进了城,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房子里去,
22:11 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
22:12 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预备。”
22:13 他们去了,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设立圣餐
22:14 时候到了,耶稣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
22:15 耶稣对他们说:“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
22:16 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 神的国里。”
22:17 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
22:18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 神的国来到。”
22:19 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22:20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22:21 看哪,那卖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
22:22 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
22:23 他们就彼此对问,是哪一个要做这事。
争论谁为大
22:24 门徒起了争论,他们中间哪一个可算为大。
22:25 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
22:26 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
22:27 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
22:28 我在磨炼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
22:29 我将国赐给你们,正如我父赐给我一样,
22:30 叫你们在我国里,坐在我的席上吃喝,并且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22:31 主又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
22:32 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预言彼得不认主
22:33 彼得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22:34 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22:35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
22:36 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22:37 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
22:38 他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
在客西马尼祷告
22:39 耶稣出来,照常往橄榄山去,门徒也跟随他。
22:40 到了那地方,就对他们说:“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22:41 于是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跪下祷告,
22:42 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22:43 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
22:44 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主勉励门徒警醒祷告
22:45 祷告完了,就起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因为忧愁都睡着了,
22:46 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睡觉呢?起来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盗卖和捉拿
22:47 说话之间,来了许多人。那十二个门徒里名叫犹大的,走在前头,就近耶稣,要与他亲嘴。
22:48 耶稣对他说:“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卖人子吗?”
22:49 左右的人见光景不好,就说:“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
22:50 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
22:51 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22:52 耶稣对那些来拿他的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22:53 我天天同你们在殿里,你们不下手拿我。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 掌权了。”
彼得三次不认主
22:54 他们拿住耶稣,把他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地跟着。
22:55 他们在院子里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中间。
22:56 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坐在火光里,就定睛看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夥的。”
22:57 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
22:58 过了不多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
22:59 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极力地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夥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
22:60 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
22:61 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22:62 他就出去痛哭。
戏弄耶稣
22:63 看守耶稣的人戏弄他,打他,
22:64 又蒙着他的眼,问他说:“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
22:65 他们还用许多别的话辱骂他。
在公会前受审
22:66 天一亮,民间的众长老连祭司长带文士都聚会,把耶稣带到他们的公会里,
22:67 说:“你若是基督,就告诉我们。”耶稣说:“我若告诉你们,你们也不信;
22:68 我若问你们,你们也不回答。
22:69 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 神权能的右边。”
22:70 他们都说:“这样,你是 神的儿子吗?”耶稣说:“你们所说的是。”
22:71 他们说:“何必再用见证呢?他亲口所说的,我们都亲自听见了。”
出埃及记29章
提要:1 祭司分别为圣的祭和礼。38 常献的燔祭。45 上帝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的应许。
1 “你使亚伦和他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要如此行:取一只公牛犊,两只无残疾的公绵羊,
【本会注释】
要如此行。就是分别为圣的礼(见出28:41)。要准备“一只公牛犊”和“两只……公绵羊” 做为授职和膏立以后所献的祭。说明为什么要先提这个准备工作。
无残疾。直译为“完全”,否则就是得罪上帝(玛1:6-14)。分别为圣之礼的整个过程都强调必须圣洁。每一个传福音的人都要认真研究出28和29章,以充分了解他圣职的性质和责任。
2 无酵饼和调油的无酵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这都要用细麦面做成。
【本会注释】
无酵饼。从仪文上说要比发酵饼更纯洁,因为发酵象征罪恶和腐败(出12:15;太16:6,12;林前5:6-8)。
调油的。无酵饼是调油的,无酵薄饼则是抹油的。
3 这饼要装在一个筐子里,连筐子带来,又把公牛和两只公绵羊牵来。
4 要使亚伦和他儿子到会幕门口来,用水洗身。
【本会注释】
到……门口来。可能指帐幕入口和燔祭坛之间的“铜盆”处。律法所要求的各种沐浴都在这里进行(出30:18-21)。
洗身。礼仪性沐浴是大多数古代宗教仪式的一个重要部分。身体的清洁自然象征道德和属灵的清洁。祭司每次进入帐幕或在坛前献燔祭时都要先沐浴(出30:20),因为他们在为别人服务以前自己必须先清除罪污(见诗51:7;赛52:11;约13:10,11)。此外祭司还要为具体的罪献祭(利4:3-12)。沐浴所涉及的是笼统意义上罪,主要与祭司的职务,而不是个人的生活有关。
5 要给亚伦穿上内袍和以弗得的外袍,并以弗得,又带上胸牌,束上以弗得巧工织的带子。
【本会注释】
关于亚伦就任大祭司的记录,详见利8:7-9。
6 把冠冕戴在他头上,将圣冠加在冠冕上,
【本会注释】
系着蓝细带子的金牌是一种王冠,在东方被视为王权的象征。它标志着大祭司享有君王的尊荣。作为基督的预表,他既是祭司也是君王(利8:9;亚6:11-13;太2:2;27:37)。
7 就把膏油倒在他头上膏他。
【本会注释】
膏油。可能是最高品质的膏油(见出25:6;30:23-25)。根据摩西的律法,膏油是用来启动先知,祭司和君王的就职。膏油象征圣灵,和圣灵沛降在接受的人身上。“基督”是希腊语,相当于希伯来语的“弥赛亚”。它们的意思都是“受膏者”(见徒10:38)。因此,亚伦受膏象征着他分别为圣担任上帝的崇事。帐幕的各个部分也要抹膏油(出30:26-29)。
8 要叫他的儿子来,给他们穿上内袍。
【本会注释】
就是到帐幕的门口来(第4节)。大祭司的就职包括了九个步骤(利8:7-9)。普通的祭司只需要三个:穿上“内袍”即细麻布束腰外衣,系上“腰带”和戴上“帽子”。圣经中没有提到他们受膏,只提到油弹在他们的衣服上(出29:21;利8:30)。
9 给亚伦和他儿子束上腰带,包上裹头巾,他们就凭永远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职任。又要将亚伦和他儿子分别为圣。
【本会注释】
要将……分别为圣。直译为“要将……放在手里”。在东方国家,就职通常就是把标志着官员职位的徽章放在他的手里。在这里,祭物的某些部分就是为此而用的(第24节)。
10 “你要把公牛牵到会幕前,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公牛的头上。
【本会注释】
亚伦和他的儿子藉着按手在公牛头上,象征性地把自己与它联系在一起,从而把自己的罪错都转移牛身上(出29:14;利4:1-4)。值得注意的是,律法接受在道德和属灵上都软弱的人为祭司(来7:28)。亚伦和他的儿子自己既然有罪,就还不配代表别人站在上帝面前。他们需要为自己献祭。祭共有三种:赎罪祭(见出29:10-15),燔祭(见第15-19节)和平安祭(见19-22节)。这些祭物及其相关的仪式要连续重复七天(第35,36节)。坛既被供职之人的罪所玷污,也要用赎罪祭的血来洁净(第36,37节)。
11 你要在耶和华面前,在会幕门口,宰这公牛。
12 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抹在坛的四角上,把血都倒在坛脚那里。
【本会注释】
坛的角象征救恩的荣耀和能力(诗18:2),所以象征亚伦和他儿子的生命并为赎他们的罪而献上的公牛的血(见利17:14),首先要抹在坛角上。剩下的血倒在坛底下。这是赎罪祭通常的做法(利4:7)。这一次是赎罪祭的第一个实例。
13 要把一切盖脏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
【本会注释】
一切……脂油。脂油通常被认为是祭物身上最好的部分,因此也是最为上帝悦纳的(见利3:3,5注释)。其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脂油的燃烧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并有助于焚烧祭物的其余部分。
网子。指覆盖肝脏上部并使它与胃相连的小网膜。
14 只是公牛的皮、肉、粪,都要用火烧在营外。这牛是赎罪祭。
【本会注释】
这里所提到祭物的部位是按照赎罪祭的律法处理的(利4:11,12)。加在它们身上的罪的咒诅使它们不适合作食物,甚至不适合被埋在营中。同样,基督也“在城门外受苦”(来13:11-13)。
15 “你要牵一只公绵羊来,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这羊的头上。
【本会注释】
就是第1节中所提两只公绵羊中的一只。按手在公绵羊头上表明了祭牲替罪的性质。公绵羊作为燔祭(第18节),强调了自我牺牲的观念。
16 要宰这羊,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本会注释】
其实是从盆中洒出,而不是用手或牛膝草弹。拉比的遗传说血是洒在东北和西南两个角上,从而浸湿了四角,散在“在坛的周围”。
17 要把羊切成块子,洗净五脏和腿,连块子带头,都放在一处。
【本会注释】
就是按身体的自然部分切开。“五脏”就是内脏,清洗之后,和其他“块子”放在一起。
18 要把全羊烧在坛上,是给耶和华献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本会注释】
燔祭按律一般都这样做(利1:9,13,17)。燔祭象征自我牺牲,完全献身和时刻仰赖上帝所悦纳之基督赎罪宝血的精神。就赎罪祭而言,罪的玷污使祭牲的某些部分不被接纳(第14节)。“馨香的”是用人的话语表达上帝悦纳祭物并接受献祭的人(创8:21;利1:9,13,17)。
19 “你要将那一只公绵羊牵来,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羊的头上。
【本会注释】
那一只公绵羊。就是另一只(见第1,3,15节)。在第22节中称为“承接圣职所献的羊”,可能是“平安祭”(见利3)。
20 你要宰这羊,取点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他儿子的右耳垂上,又抹在他们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脚的大拇指上;并要把血洒在坛的四围。
【本会注释】
公绵羊的血抹在祭司身上具有独特的意义,是献身仪式的高潮,暗示完全奉献生命和才能为上帝服务。血抹在“右耳” ,象征性地使之成圣而听上帝的话;抹在“右手”,使祭司的手成圣而从事代求的工作;抹在“右脚”上,使他行事为人成圣而作别人的榜样。换一句话说,祭司所献祭牲分别为圣的生命(血)还给了他,使他的生命可以奉献为耶和华服务。
21 你要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他们和他们的衣服就一同成圣。
【本会注释】
普通祭司分别为圣所似乎只需要弹“血”和“膏油”(利8:30)。血和油的混合暗示需要藉基督赎罪的血而称义(罗3:23-26)和因圣灵的恩典而成圣(罗15:16)。
22 “你要取这羊的脂油和肥尾巴,并盖脏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并右腿(这是承接圣职所献的羊)。
【本会注释】
肥尾巴,指东方粗尾羊(见利3:9注释)的尾巴。网子,就是13节中所提到的网膜。
23 再从耶和华面前装无酵饼的筐子中取一个饼,一个调油的饼和一个薄饼,
【本会注释】
关于无酵饼,调油的饼,薄饼和筐子,见第2, 3节。亚伦和他儿子拿了这些祭物以后,摩西要握住他们的手前后摇摆,向前可能表示祭物属于上帝,向后表明祭物被上帝接受并带着祂的祝福返还。这是献身仪式的步骤,以使授职生效。摩西就这样将他原来所行使的祭司职权交给了他的哥哥和侄子。借着摇他们的手,摩西引导他们履行第一次祭司的职责。
24 都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25 要从他们手中接过来,烧在耶和华面前坛上的燔祭上,是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本会注释】
但摩西还得完成与献身礼有关的祭司仪式。平安祭所选的部分要在燔祭坛上烧尽(出29:22;利3:3-5)。摩西要在这里摇用作摇祭的胸。以后,亚伦和他的后裔在献这些祭时也要这样做(利7:31-35)。
26 “你要取亚伦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胸,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就可以作你的分。
27 那摇祭的胸和举祭的腿,就是承接圣职所摇的、所举的,是归亚伦和他儿子的。这些你都要成为圣,
【本会注释】
第27和28节适用于将来承接圣职时所献的一切祭。以后,胸和右肩都要归祭司。肩要向天“举”起,胸要水着“摇”晃(利7:30-36;民18:11)。
28 作亚伦和他子孙从以色列人中永远所得的分,因为是举祭。这要从以色列人的平安祭中,作为献给耶和华的举祭。
29 “亚伦的圣衣要留给他的子孙,可以穿着受膏,又穿着承接圣职。
【本会注释】
第29和30节也适用于今后的承接圣职之礼。为亚伦所做的圣衣在他死后要保存起来,并在每一位继任的大祭司就职时使用,以便他也能“穿着受膏”和“承接圣职”。每一位大祭司从他开始任职时起,要穿这些圣衣七天(出29:35;民20:24-28)。
30 他的子孙接续他当祭司的,每逢进会幕在圣所供职的时候,要穿七天。
31 “你要将承接圣职所献公羊的肉煮在圣处。
【本会注释】
公羊没有烧掉的部分(见第22-25节),要“在圣处”就是“在会幕门口”吃掉(利8:31)。每一次平安祭都伴随一顿祭餐,由献祭的祭司享用(出29:27,28;利7:11-18)。
32 亚伦和他儿子要在会幕门口吃这羊的肉和筐内的饼。
【本会注释】
指筐子里的无酵饼,调油的饼和薄饼,每样各取一张献给耶和华以后所剩下的(第2,3,23节)。
33 他们吃那些赎罪之物,好承接圣职,使他们成圣;只是外人不可吃,因为这是圣物。
【本会注释】
他们吃。每一种祭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赎罪的特性。赎罪祭完全是为赎罪(利4:2-5),燔祭和平安祭只是部分具有这种性能(利1:3;3:1)。
外人。不是外邦人,而是祭司以外的人(参出12:19和20:10)。
34 那承接圣职所献的肉或饼,若有一点留到早晨,就要用火烧了,不可吃这物,因为是圣物。
35 “你要这样照我一切所吩咐的,向亚伦和他儿子行承接圣职的礼七天。
【本会注释】
亚伦和他儿子分别为圣的礼连续七天每天要举行。这种七重的献身象征着完美的理念(见书6:3,4;王上18:43,44;王下5:14)。这些祭司预表今日上帝的传道人,他们献身的礼节教导我们圣职的无上神圣,以及必须与世俗分别。
36 每天要献公牛一只为赎罪祭。你洁净坛的时候,坛就洁净了;且要用膏抹坛,使坛成圣。
【本会注释】
即“要藉着赎罪祭而洁净坛”。为坛而献上的“赎罪祭”与为亚伦和他儿子所献的是同一只公牛(见出29:1,10-14;利8:15)。摩西借着弹膏油在坛七次而膏坛(利8:11)。
37 要洁净坛七天,使坛成圣,坛就成为至圣。凡挨着坛的都成为圣。”
【本会注释】
七天。整个分别为圣之礼,就祭司和祭坛而言,要重复七次。
至圣。指祭坛极其神圣(见出40:10)。因此“凡挨着”它的“都成为圣”。
38 “你每天所要献在坛上的,就是两只一岁的羊羔;
【本会注释】
第38-42节涉及到使坛成圣以后每日当献的祭。
39 早晨要献这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那一只。
【本会注释】
黄昏的时候。直译为“(两)晚之间”(见出12:6注释)。关于这些每日早晚所献之祭的目的,见利1:3注释。这些“常献的”(出29:42)祭是在营中举行早晚崇拜时奉献的(诗16:8;55:17;帖前5:17;《先祖与先知》第354页)。
40 和这一只羊羔同献的,要用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与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又用酒一欣四分之一作为奠祭。
【本会注释】
一俄梅珥或伊法十分之一(出16:36;民15:4,七十士译本),约等于2.2升或1.7公斤。用各种谷物作为“素祭”(见利2:1注释)。“一欣四分之一”约等于0.9升。
41 那一只羊羔要在黄昏的时候献上,照着早晨的素祭和奠祭的礼办理,作为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
【本会注释】
馨香。见第18节注释。
42 这要在耶和华面前、会幕门口,作你们世世代代常献的燔祭。我要在那里与你们相会,和你们说话。
【本会注释】
会幕。见出27:21注释)。
43 我要在那里与以色列人相会,会幕就要因我的荣耀成为圣。
【本会注释】
上帝知道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时的艰辛,所以用祂同在的保证来鼓励他们。帐幕在奉献时被耶和华的“荣光”所充满(出40:34)。上帝荣光的显现使帐幕真正分别为圣,因为与它有关的所有其他事物都只是预表和象征(见创3:24注释)。这样,上帝不仅在那里“立他名”(申12:21),而且在那里显现。
44 我要使会幕和坛成圣,也要使亚伦和他的儿子成圣,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本会注释】
在亚伦第一次把祭物放在铜坛上时,这个应许神奇地应验了(利9:24)。
45 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作他们的上帝。
【本会注释】
见出25:8注释。主要指至圣所中的上帝荣光,但从广义上说,也是指上帝年复一年慨然赐给祂选民的关爱,保护和救恩。
46 他们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上帝,是将他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为要住在他们中间。我是耶和华他们的上帝。”
约伯记28章
提要:1 自然界的事物中有知识。12 但智慧是上帝的特别恩赐。
1 银子有矿;炼金有方。
【本会注释】
本章是世界自然史中最古老最优美的篇章之一,也是文学界最伟大的诗篇之一。本章没有争论,只有思考。其主旨似乎是人必须顺应天意,即使他不理解。约伯说明人对于大自然已有了惊人的发现。但只有敬畏上帝才能得到真智慧。
这里把采银炼金作为人类技术的一个例子。关于采矿,《旧约》其他地方仅在申8:9提到,说迦南盛产铜和铁。狄奥都鲁斯描述了古代的采矿工艺:沿着矿脉把矿井打入山中。用火把矿石烧得易碎,然后由人点着灯把矿石挖出来砸成粉,用水冲,最后得到黄金。(见厄尔曼《古埃及的生活》第463页开始)。《约伯记》证明,人类在他这么早的时候,就已掌握这门技术。
2 铁从地里挖出;铜从石中熔化。
【本会注释】
铁。本节把铁作为人类技术和成就的例证(见创4:22注释;参民35:16;申27:5注释)。
铜。指黄铜或青铜(见创4:22;出25:3;26:11)。本节提到“从石中熔化”,说明铜是从矿石中炼出来的。黄铜是铜锌合金,必须合成。几百年以后,黄铜得到普遍应用。青铜是铜锡合金,比黄铜要早得多。《旧约》的铜要么是黄铜,要么是青铜。
3 人为黑暗定界限,查究幽暗阴翳的石头,直到极处,
【本会注释】
为黑暗定界限。似乎还是指采矿。矿工掘入最黑暗的地方,把灯光或阳光带到从来没有亮光的地方。
幽暗阴翳。见伯3:5注释。
4 在无人居住之处刨开矿穴,过路的人也想不到他们;又与人远离,悬在空中摇来摇去。
【本会注释】
刨开矿穴 (KJV版被译为“洪水冲出”)。含义不明。约伯似乎还是指采矿的工艺,描述某种当时采用,现已失传的挖掘矿井的方法。“洪水”一词也可以指溪流,河水。
5 至于地,能出粮食,地内好象被火翻起来。
【本会注释】
能出粮食。约伯从采矿转到种地。地里不但产金银铜铁,还产粮食。
好像被火翻起来。含义模糊。有人认为是指阿拉伯某些地区所开采的煤炭一类的燃料。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指生产粮食的土地,深挖下去就是燃料。还有认为约伯是指下面几节所提到的宝石。它们可能像炭火那样发光。
6 地中的石头有蓝宝石,并有金沙。
【本会注释】
蓝宝石。是一种半宝石,可能就是现在的天青石(见出28:18)。
7 矿中的路鸷鸟不得知道;鹰眼也未见过。
【本会注释】
寻找宝石和贵重金属的人所走过的路,连目光敏锐的鸟也没有见过。
8 狂傲的野兽未曾行过;猛烈的狮子也未曾经过。
【本会注释】
寻找宝石和黄金的人所去的地方,连追逐猎物到最危险地区的狮子也不敢进入。
9 人伸手凿开坚石,倾倒山根,
【本会注释】
这里依然讨论采矿。不论什么困难,即使要劈开最坚硬的石头,也无法阻扰采矿人从事自己的工作。
10 在磐石中凿出水道,亲眼看见各样宝物。
【本会注释】
凿出。在采矿时,需要挖渠道排走矿井里的积水。
宝物。他以锐利的目光寻找宝物的迹象。
11 他封闭水不得滴流,使隐藏的物显露出来。
【本会注释】
封闭。可能指建造堤坝等在采矿时控制水。
物。指深埋在地下的财宝,如黄金,宝石。这个比喻用得十分形象。约伯是要说明真正的智慧不是来自人间的科学或单凭研究。他所选择的事例表现了人类的最高技艺和智慧,以及他所能透入的最深最黑暗的地带。他们曾经钻入岩层,封闭了喷泉,挖掘出埋藏了多世纪的财宝。但是,这一切都无法使他理解上帝政权的运作。
12 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本会注释】
约伯现在解释他的比喻,目的是要说明智慧不是来自最精深的科学和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13 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
【本会注释】
价值。希伯来语是`erek。七十士译本是hodos(“途径”),译自希伯来语derek。这两种解释都可以。
地。人类必须寻找更高的智慧来源。真智慧来自上帝的启示。
14 深渊说:不在我内;沧海说:不在我中。
【本会注释】
深渊。希伯来语是tehom(见创1:2注释);有时指示地下水(创7:11;申8:7)。意思是即使在深渊里,也找不到真智慧。
15 智慧非用黄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银为他的价值。
【本会注释】
在15-19节里五次提到黄金,用了四个不同的希伯来词语,暗示任何黄金都买不到智慧。
16 俄斐金和贵重的红玛瑙,并蓝宝石,不足与较量;
【本会注释】
俄斐金。与前面表示“黄金”的词不同。俄斐金被认为价值很高。关于俄斐,见王上9:28注释。
红玛瑙,并蓝宝石。系半宝石。其含义可能于如今不同。
17 黄金和玻璃不足与比较;精金的器皿不足与兑换。
【本会注释】
黄金。见第15的注释。玻璃。该词原文在圣经别处没有出现。本节可能指某种岩石晶体。
18 珊瑚、水晶都不足论;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或作:红宝石)。
【本会注释】
珊瑚。希伯来语是Ra'moth。不清楚是指哪一种宝石。译成珊瑚是根据犹太拉比的传统。
水晶。有译本为珍珠。
珍珠(或作红宝石)。原文的确切词义不明(见箴3:15;8:11;20:15;31:10;哀4:7)。
19 古实的红璧玺不足与比较;精金也不足与较量。
20 智慧从何处来呢?聪明之处在哪里呢?
【本会注释】
何处?既然智慧无法开采和购买,那么何处可觅呢呢?本节为了强调,重提了12节的问题。这是本章的基本问题。
21 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隐藏,向空中的飞鸟掩蔽。
【本会注释】
地上和空中的居民,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一切有生命的”可能指动物世界,既指走兽,也指飞鸟。
22 灭没和死亡说:我们风闻其名。
【本会注释】
灭没。希伯来语是'abaddon(见伯26:6注释)。约伯已经讲述了科学的发现,里面找不到真智慧。在矿井里没有;用金银宝石买不到;鸟兽也不知道。于是前往“毁灭”和“死亡”的疆域寻找。但他们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只说:“我们风闻其名”。
23 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
【本会注释】
人类科学研究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约伯的时代。他们甚至探索了原子的秘密。但约伯的话仍与当年一样正确。真智慧只能来自上帝的启示。
24 因他鉴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
【本会注释】
说明上帝无处不在,无所不知。上帝的眼光是没有局限,没有偏见的。祂看到人类所看不到的东西。
25 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
【本会注释】
地上最难控制的因素——风和水,处在上帝的控制下。能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的主,是人类智慧的可靠源泉。
26 他为雨露定命令,为雷电定道路。
【本会注释】
能控制雨露在主,完全有资格向人类显示真理,和祂政权治理的原则。
27 那时他看见智慧,而且述说;他坚定,并且查究。
【本会注释】
本节用一系列动词说明上帝与智慧的关系。祂理解和显示智慧。智慧没有其他的来源(见箴8:22-30)。它不是凭空得来的。上帝是智慧的归纳,因为祂是智慧的创始者。
28 他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
【本会注释】
约伯现在向听众指出本章的结论。智慧的什么?就是“敬畏主”。必须承认祂,顺从祂。谦卑,崇敬,尊重,爱慕,信靠──这些都是那超越属世知识的智慧的要素。这不是知识性的,而是伦理性的,是一种生活准则。敬畏和正直是上帝的两大要求。弥迦(见弥6:8)把这两个品性解释为待人公义和怜悯,对上帝存谦卑的心。参太22:36-40。
约伯记29章
提要:约伯惋惜自己先前的兴旺和尊贵。
1 约伯又接着说:
【本会注释】
约伯深刻地思考了真智慧的性质,把人的成就和上帝无限的知识进行了对比。现在约伯用两章的篇幅进行另一种比较(伯29和30章)。这次讲话把约伯的过去的兴旺和现在的苦难作了比较。29章对约伯从前人生的描述,有力地驳斥了朋友们对他品性和行为的指控。
2 惟愿我的景况如从前的月份,如上帝保守我的日子。
【本会注释】
从前的月份。没有人比约伯更加怀念过去的好日子了。没有人比约伯遭遇更大的逆境,从而有更充足的理由珍惜过去的岁月。
保守。或“看顾”。不仅追念过去的物质享受,而且向往以前似乎与他那么亲近的上帝的看顾。约伯的悲叹如同一个孤儿发出来的。
3 那时他的灯照在我头上;我藉他的光行过黑暗。
参伯18:6;21:17;诗18:28。上帝原是约伯的灯光。灯光突然消失了,让他在黑暗中摸索。他怀念,向往那光,希望重新得到它。参箴20:27。
4 我愿如壮年的时候:那时我在帐棚中,上帝待我有密友之情;
【本会注释】
壮年的时候。指到了他成熟的年段,灾难降到在他身上。
密。希伯来语是sod(“忠告”,“商议”),指亲密的友谊。七十士译本译为“在上帝照顾我家的时候”。约伯说,上帝曾是他的朋友,来到他的帐篷,与他作伴,让他知道自己的旨意,现在却似乎不理他了。上帝经过他的身旁而不理他。他不再明白上帝的旨意。上帝让他独自受苦,也不解释为什么痛苦要落到他身上。
5 全能者仍与我同在;我的儿女都环绕我。
【本会注释】
仍与我同在。约伯因所受的苦难,觉得上帝已不与他同在了(见伯6:4;7:19;9:17;10:16)。
儿女。最让约伯难受的就是上帝似乎收回了祂的友谊和儿女的丧失。失去最大的幸福会带来最大的悲伤。这些福气一离开,就留下最大的空虚。
6 奶多可洗我的脚;磐石为我出油成河。
【本会注释】
奶和油是东方人财富的象征。约伯说他以前的生活,用奶和油如水,岩石地里的橄榄树流出像水一样的油。油可用作食物,照明,抹身,治病(见申32:13,14),是贵重的商品。
7 我出到城门,在街上设立座位;
【本会注释】
城门。约伯回忆以前幸福的三个主要来源:一,与上帝的友谊;二,与儿女的相伴;三,同胞的尊重。本章主要讲述第三点。城门是举行审判和进行公共事务的地方。群众聚集在这里,尊约伯为领袖(见尼8:1,3,16)。
座位。一张座位摆好,让法官就席审案判决。
8 少年人见我而回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
【本会注释】
生动描述了东方人的习俗,和对德高望重之人的尊重。青年人退到不起眼的角落,老年人站在显要的位置上。受尊敬的是年龄,而不是地位。
9 王子都停止说话,用手捂口;
【本会注释】
这些显贵不敢反对约伯,因为他们非常尊重他的智慧和品格(参伯21:5)。
10 首领静默无声,舌头贴住上膛。
11 耳朵听我的,就称我有福;眼睛看我的,便称赞我
【本会注释】
“耳朵”指“听我话的人”,“眼睛”指“看见我的人”。除了王公贵族以外,还有平民。他们尊约伯为胜利者和保护者。约伯从百姓真诚的爱中得到了满足。
12 因我拯救哀求的困苦人和无人帮助的孤儿。
【本会注释】
本节表显出约伯的精神,与朋友们的指责截然不同(见伯22:5-10)。《旧约》经常强调的道德原则之一就是公正地对待贫穷和无助的人(见诗72:12-14;箴21:13;24:11,12;赛1:17)。
13 将要灭亡的为我祝福;我也使寡妇心中欢乐。
【本会注释】
将要灭亡。指受到冤枉,面临死亡的人,或指因穷困潦倒而将要死亡的人。没有什么比从死亡边缘拯救出来的人更能表达真诚热情的感激之情了。
寡妇心中。在约伯的时代,寡妇孤儿等无助者的生存,依靠的是同情者的慷慨。那时没有现今所谓的“福利国家”,来满足这种需要。约伯给这些孤立无援的人带来很大的快乐。
14 我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
【本会注释】
公义和公平是约伯品格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识别他的显著特征(赛61:10;参诗109:18,19)。
15 我为瞎子的眼,瘸子的脚。
【本会注释】
在现代医学发明以前,瞎子的数量很多。他们往往以乞讨为生。约伯没有忘记这些流浪者。这个比喻说明约伯的施舍决非少量。他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的善行使他有资格说自己是“瞎子的眼,瘸子的脚”。
16 我为穷乏人的父;素不认识的人,我查明他的案件。
【本会注释】
穷乏人。见第12节。约伯的施舍与他的仁慈的相应的。
素不认识的人。英文KJV版“我不知道的案件”。最好译为“我不认识之人的案件”。本节的结构与“不认识上帝之人的地步”(见伯18:21)相同。约伯愿意尽力帮助陌生人,看看他们有没有受委屈。
17 我打破不义之人的牙床,从他牙齿中夺了所抢的。
【本会注释】
这个比喻源于打猎。约伯把恶人比作抓住无助掠物的野兽。他说自己打破野兽的牙床,把这些掠物救出来。
18 我便说:我必死在家中(原文作窝中),必增添我的日子,多如尘沙。
【本会注释】
家中(原文作窝中)。指“住处”,“家”。
如尘沙。比喻长寿。
19 我的根长到水边;露水终夜沾在我的枝上。
【本会注释】
约伯把自己过去的兴旺比作生长在河边的树,有水滋养根部,有雨露滋润枝叶(见创27:39;诗1:3;133:3;耶17:8)。
20 我的荣耀在身上增新;我的弓在手中日强。
【本会注释】
我的弓。象征力量(创49:24)。约伯没有疲惫。他一直保持着活力。
21 人听见我而仰望,静默等候我的指教。
【本会注释】
在第7节,约伯说到自己作为审判者的职责。现在他说自己在同胞中曾是政治家和顾问。
22 我说话之后,他们就不再说;我的言语象雨露滴在他们身上。
23 他们仰望我如仰望雨,又张开口如切慕春雨。
【本会注释】
把约伯的劝勉比作雨,说明它的价值很高。有版本为“晚雨”,即帮助谷物生长的春雨(见本书卷二108,109页;参申11:14;耶3:3;5:24;珥2:23;何6:3)。
24 他们不敢自信,我就向他们含笑;他们不使我脸上的光改变。
【本会注释】
我就向他们含笑。古时的犹太注释家认为本文是指尊重约伯的人不相信约伯会向他们含笑。还有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约伯以友善的笑容鼓舞灰心的人。
我脸上。约伯能以他的笑容帮助困惑灰心的人,别人的灰气不会使他的神色气馁。他有充足的属灵资源,足以保持快乐和平静,尽管周围的人都灰心失望。
25 我为他们选择道路,又坐首位;我如君王在军队中居住,又如吊丧的安慰伤心的人。
【本会注释】
本节似乎反映约伯的民事,行政和家庭生活。身为一名法官,他选择道路,调解分歧,又坐首位。作为一名能干的行政官员,他像国王率领军队,维护秩序和纪律。做为一名男子汉,他尽量帮助和安慰自己的同胞。
约伯为什么这样竭力为自己辩护呢?因为他被指控罪大恶极。这些指控不能不予以驳斥。约伯追述自己过去的快乐,是为了通过对照,强调他目前的巨大不幸。
尼希米记2章
提要:1 亚达薛西理解了尼希米伤心的原因,赐给他诏书,派他前往耶路撒冷。9 尼希米来到耶路撒冷,令敌人恼怒。12 他秘密调查城墙被毁的情况。17 他鼓励犹太人建造圣殿,不管仇敌的反对。
1 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摆酒,我拿起酒来奉给王。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本会注释】
亚达薛西王。《尼希米记》中的亚达薛西是波斯国王亚达薛西一世,是以斯拉回耶路撒冷时的那个国王,有厄勒番丁岛的纸莎草纸文献为证(见本章后的补充注释)。
尼散月。根据第108页的表格,亚达薛西一世二十年的尼散月,是从公元前444年4月2日开始。对照尼1:1,表明尼希米是按照始于秋天的犹太民用历计算波斯王执政年份的(见本书102,103页;又见本书卷二110,116页)。
奇怪的是尼希米在得到耶路撒冷的消息以后,等了四个月才向国王提出要求。这种耽搁可能有好几个理由。原因之一是国王可能不在首都。即使他在首都,因他的性格反复无常(见《以斯拉记》第四章补充注释),需要等待恰当的机会,才能向他提出要求。在这段时间里,尼希米设法掩盖自己的真情,在国王面前强装笑容。
2 王对我说:“你既没有病,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不是别的,必是你心中愁烦。”于是我甚惧怕。
【本会注释】
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个国王对自己卑微的仆人提出这个善意的问题,说明他比历史学家对他的一般评价要好一些。他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软弱的统治者,常常不顾王室的尊严与背逆者妥协,然后有背信弃义,污辱了王室的威仪。他虽然软弱,偶尔也会表现出柔情善意。很少有波斯的国王会关心下属,注意到他们的悲伤,表示同情的就更少了。薛西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立刻下达死刑的命令,亚达薛西则会表现出恻隐之心,愿意减轻他仆人的悲伤。
甚惧怕。尽管国王的话里有仁慈和同情,尼希米仍意识到危险。他在国王面前表显出悲伤,还要请求离开宫廷,这两点都有悖于波斯宫廷生活的基本规则。沐浴在国王的荣颜之下,应感到无限的幸福才是。国王会不会生气,拒绝他的要求,解除他的职务,把他关起来呢?还是会原谅他表面上的无礼,答应他的请求呢?
3 我对王说:“愿王万岁!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我岂能面无愁容吗?”
【本会注释】
愿王万岁。东方人对国王致辞的一种普通方式(王上1:31;但2:4;3:9等)。
我列祖坟墓所在的。说明尼希米的家族原先住在耶路撒冷。波斯人和其他古代民族一样,十分注重祖坟,不愿意祖坟遭到侵犯。尼希米聪明地斟酌了言辞,争取亚达薛西同情自己有关祖坟所在之城的请求。
4 王问我说:“你要求什么?”于是我默祷天上的上帝。
【本会注释】
尼希米是一个祈祷的人。在一切患难和危险之中,他随时会献上祷告(尼4:4,9;5:19;6:14;13:14;等)。在现在这样的紧急时刻,他是采用默祷的方式。
5 我对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
6 那时王后坐在王的旁边。王问我说:“你去要多少日子?几时回来?”我就定了日期。于是王喜欢差遣我去。
【本会注释】
王后。据古代历史学家说,在国王决策的时候,妇女人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说薛西斯是他的妻妾手中的玩物。比起政治和管理国家来,他更喜欢沾花惹草和留恋后宫。大利乌王二世则完全被他阴险残忍的妻子帕里萨提斯所控制。她也是他的妹妹,据说权欲特别强烈。
希伯来语shegal 通常译为“王后”,仅在这里和诗45:9中使用,意思是“妾”。其词根是shagal(“强奸”,“性交”)。如七十士译本的尼2:6所准确翻译的。这里所记录的讨论是在“王后”面前进行的,尼希米也许认为是一个提出请求的好机会,可能会得到对他有好感的亚达薛西之妾的支持。
我就定了日期。没有说尼希米要求多长时间,但不会超过两三年,因为这已经足够往返和完成工作了。据尼5:14,尼希米缺席宫廷达十二年之久,远远超过原计划。他可能多次得到延长的许可。尼希米不大可能请十二年的假,因为这么长时间是不可能批准的。
7 我又对王说:“王若喜欢,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
【本会注释】
尼希米没有请求下达苏沙和亚兰北部省长们的诏书。他一定认为这一部分路程比较安全,不需要特别的保护。但他的敌人在撒玛利亚,亚扪和其他犹大周围的省份,属于“河西”地区。他要求得到这一段旅程的特殊保护和受权此行的王室文件。见本章末补充注释一。
8 又赐诏书,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给我木料,做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上帝施恩的手帮助我。
【本会注释】
园林(pardes)。是波斯外来语。在希腊语中,该词变成了paradeisos(乐园)。在波斯语中,该词指王室公园,而不是森林。
尼希米提到木材的三个用途:一,“属殿营楼之门”。“殿”无疑是圣殿,“营楼”是圣殿西北的堡垒。这个堡垒控制和保护着圣殿,似乎建于所罗巴伯时代和尼希米回来的公元前444年之间,显然是约瑟弗斯(《上古史》xv.11.4)所记载希律建造的安东尼亚堡垒的前身。原名巴里斯(Baris),接近于希伯来语birah(营楼),尼希米在这里所用的就是这个词。二,“城墙”,主要是城门;三,“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尼希米可能想修复他毁损了的老家,或造一个新的住所。他显然推断他所要求的权力包括被任命为犹大省长。以这样的地位他打算建造一座合适的房屋。
王就允准我。如此易变的国王毫无保留地答应尼希米的一切要求,这只能解释为上帝的影响。尼希米认识到这一点,就将他的成功归荣耀于上帝(见拉8:18注释)。
9 王派了军长和马兵护送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长那里,将王的诏书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关于前往耶路撒冷的路程,他只提到访问了延途的省长,特别“河西” 省长。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犹太人的敌人。他们以后要成为他的死敌。他持有国王的诏书,又有波斯军队的护送,因此在路上没有遭遇困难和危险。
10 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听见有人来为以色列人求好处,就甚恼怒。
【本会注释】
和伦人。尼希米没有提参巴拉的官职,只称他为“和伦人”,不知道是否出于蔑视,也不知道这是否暗示参巴拉来自摩押城市何罗念(耶48:34,该城的位置尚未确定),或者来自离耶路撒冷西北约十二英里的两座伯和仑城市中的一座(书16:3,5等,现名上拜特欧尔和下拜特欧尔,在尼希米的时代属于撒玛利亚)。有些注释者认为尼希米看不起参巴拉是因为他来自摩押,算不上真正的撒玛利亚人。
参巴拉。学者们过去一直凭着尼希米的一些话(见尼4:1,2)推测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的省长。现在有一份厄勒番丁岛的纸萨草纸文献(考利《阿拉姆语纸莎草纸文献》第30号),写于公元前407年,直接称参巴拉是“撒玛利亚的省长”,澄清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是尼希米的非常危险的仇敌。他不是普通的百姓,手中掌握着军队(尼4:2)。他的地位可以带来很大的危害。他决心破坏尼希米的计划。
为奴的(`ebed)。该词有时在圣经和其他文献中指政府的高级官员(王下24:10,11;哀5:8)。所以多比雅可能是外约旦亚扪省一个高级官员。多比雅家族后来成为外约旦最有影响的家族之一。他的一个后代于托勒密初期在亚扪有一个堡垒,给埃及国王提供野驴、马和狗。他在`Arak el-Emir城堡的废墟,现在仍能看到,位于耶利哥和阿曼中间,有多比雅的名字刻在一个洞穴入口的外墙上。
就甚恼怒。所罗巴伯重建圣殿的时候拒绝与撒玛利亚人合作(拉4:3),使这两个民族之间的敌意不断加深,直到耶路撒冷被提多所毁灭。怀有敌意的也许还有附近的其他民族,如亚扪人和阿拉伯人(见尼2:19;4:7),特别是在以斯拉的改革时期(拉9,10章)。他们了解到尼希米的来意,意识到他是为了增进犹大人的利益时,也许就向他表示他们在耶路撒冷的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尼13:4-8,28)。所以尼希米到达以后谨慎而秘密地进行他最初调查。
11 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里住了三日。
【本会注释】
三日。参拉8:32。长途跋涉以后需要休息几天。
12 我夜间起来,有几个人也一同起来;但上帝使我心里要为耶路撒冷做什么事,我并没有告诉人。除了我骑的牲口以外,也没有别的牲口在我那里。
【本会注释】
到目前为止,尼希米还没有把他的目的告诉波斯国王以外的人。他料到会有阻碍,就决定尽可能先掩盖自己的真实计划,以便迷惑他的对手。他夜间勘察城墙,避免被人看到。所以他只带几个随从,一个坐骑。他急于要亲眼看看城墙的破坏情况,以及需要什么程度的修复。他还要尽量不引人注意。
13 当夜我出了谷门,往野狗井去(野狗:或作龙),到了粪厂门,察看耶路撒冷的城墙,见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本会注释】
谷门。描述耶路撒冷的地形特征,有助于理解尼希米的夜间勘查(第13-15节),重建过程中(尼3章),以及奉献典礼时(尼12:27-43)城墙的不同部分。见《尼希米记》第三章的补充注释和本书406页《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城墙》。
那些认为尼希米时代的耶路撒冷包括西山的人,把谷门定在耶路撒冷的西南角附近,欣嫩谷对面。而那些认为当时的耶路撒冷仅限于东部两个山的人,则把谷门定在西墙的中间。乌西雅在两个世纪之前所加固的城门可能就包括谷门(代下26:9)。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英国考古队于1927年发现了其废墟,是经蒂洛泊伊安(Tyropoeon)谷通向城内的。
往野狗井去(野狗:或作龙)。 “龙井”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一般被认为是“隐罗结”(书15:7),现名约伯井,或尼希米井,位于欣嫩谷和汲沦溪的交汇处。这个定位的前提是希伯来语'el-pene(KJV版被译为“之前”)理解为“朝……方向”。但这无法确定。然而如果把该词理解为“旁边”或者“对面”,那龙井在尼希米时代以后就一定干涸了。若是这样,它要么位于欣嫩谷西部,要么位于推罗波安(Tyropoeon)谷中部,根据对尼希米时代耶路撒冷规模的理解来定。
粪厂门。离谷门一千肘(尼3:13,444.4米)。该城门的来历显然是因为城市的垃圾都是经它运到欣嫩谷。
察看耶路撒冷的城墙。尼希米通过谷门出了城,从城外观察城墙,以便确定这部分城墙损坏的程度。城市北部的城墙,尼希米在到达耶路撒冷以后,访问圣殿和官员的时候,可能已悄悄观察过了。他们显然都住在城市北部。
14 我又往前,到了泉门和王池,但所骑的牲口没有地方过去。
【本会注释】
泉门。位于该城东南角,在隐罗结井对面,现名约伯井,或尼希米井。
王池。在圣经其他地方没有出现。不知道尼希米指的是西罗亚池(该池的水是西罗亚泉经希西家渠道引进的,见王下20:20注释),还是所罗门池。据照约瑟弗斯说(《战争史》v.4.2),所罗门池为于汲沦溪谷下面。如果是指西罗亚池子,尼希米一定再次通过泉门进城,但在这里看到大量的废墟,没有勘察完毕就回去了。如果是指所罗门池,那么尼希米过了泉门以后,就会在汲沦溪谷下面见到大量废墟挡住去路。
15 于是夜间沿溪而上,察看城墙,又转身进入谷门,就回来了。
【本会注释】
溪。可能是汲沦溪谷。沿着该谷,尼希米能看见上方耶路撒冷被毁的城墙。这可能是在一个满月之夜。否则他就不可能看见这么多了。因为从南山悬崖的东墙到他所经过是汲沦溪谷之间有相当的距离。
转身。不知尼希米沿汲沦谷向北走了多远。他勘察城墙时,可能不包括圣殿以东的部分。他原先去过圣殿,可能知道那里损坏的程度。尼希米和几个随从(第12节)经原路回到谷门悄悄进城。
16 我往哪里去,我做什么事,官长都不知道。我还没有告诉犹大平民、祭司、贵胄、官长,和其余做工的人。
【本会注释】
官长。尼希米到达耶路撒冷的时候,没有人在行使权威,只有一些被称为“官长”和“贵胄” 的人。不清楚两种人之间的区别。前者可能是所任命的官员,后者可能是家族的首领。
其余做工的人。指“官长”和“贵胄”以外的城市工作人员,或原来从事重建城墙的人。
17 以后,我对他们说:“我们所遭的难,耶路撒冷怎样荒凉,城门被火焚烧,你们都看见了。来吧,我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免得再受凌辱!”
【本会注释】
尼希米很快就采取行动。他夜间勘察城墙后的第二天,就召集城镇和村庄的长老听他报告。他提到民族的耻辱,讲述了他在侍奉国王时上帝的帮助,以及自己的职权。他的讲话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大家心中产生了热情,一致决定“起来建造”。
18 我告诉他们我上帝施恩的手怎样帮助我,并王对我所说的话。他们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做这善工。
19 但和伦人参巴拉,并为奴的亚扪人多比雅和阿拉伯人基善听见就嗤笑我们,藐视我们,说:“你们做什么呢?要背叛王吗?”
参巴拉。关于参巴拉和多比雅,见第10节注释。
阿拉伯人基善。参巴拉显然是撒玛利亚省长(见第10节注释)。多比雅可能是亚扪省长,或至少是亚扪有影响的领导人。基善(或迦施慕,见尼6:6)可能是波斯帝国阿拉伯省长。阿拉伯省大概还包括以东,因为尼希米没有提到过以东。这个推测从最近发现的利晏人碑文上得到确证。利晏人于公元前五世纪取代了以东人。碑文中提到一个叫基善的人曾统治底但。
嗤笑我们,藐视我们。可能像西拿基立那样派遣使者(王下18:17-35),或通过正式的信函。
20 我回答他们说:“天上的上帝必使我们亨通。我们作他仆人的,要起来建造;你们却在耶路撒冷无分、无权、无纪念。”
【本会注释】
我回答他们说。值得注意的是尼希米没有理会说他图谋造反的严重指控,也没有提到他所持有的王室许可,而是让他的敌人猜测他是凭着他自己的权威行事。他这样回答仇敌一定有他的理由。
天上的上帝。尼希米是一个虔诚的人,知道怎样信靠上帝。他没有提王室的谕旨,而是指出他所得到的许可来自那最高的权威。参考所罗巴伯对达乃的回答:“我们是天地之神的仆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拉5:11)。
无分。当年撒玛利亚人宣称有权参与犹太人的事务,主动前来帮助时(拉4:2,3)遭到了拒绝。现在他们的干预已充满敌意,所以受到更强烈和坚决的拒绝。尼希米告诉他们,耶路撒冷的工程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其居民中甚至不会留下任何记忆。尼希米说明他不希望他们的干涉。他们只须管好自己地区的事,不要干扰敬拜真神的人。此前,尼希米掩盖自己的计划回避反对,但是一旦出现对立,他就勇敢地去面对。
第二章补充注释
注一:1954年发表了一批亚兰语文献(见本书80页),其中有一份类似于官方的护照,是埃及总督亚沙姆所签发。他当时在苏沙或巴比伦,发给手下人出差埃及所用。这个文书与尼希米从国王得到的无疑很相似,故有助于对它的了解。尽管文书没有标明日期,但它是属于尼希米的时代,因为阿沙姆是尼希米的同时代人,在公元前第五世纪的后半叶,曾当过许多年埃及的总督。
这个文书是写给波斯到埃及沿途省市官员的,要求他们向文书持有人提供食物。至于文书所提到的城市,我们只知道现在伊拉克北部的埃尔比勒,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从这份文书中可以看出,尼希米奉亚达薛西之命前往犹大,是持有什么样的授权。以下是该文书的完整译文(见G.R.德来维《公元前第五世纪的亚兰语文献》,1954年,第20页):
1、阿沙姆致阿卡达的长官玛尔杜克、莱尔的长官拿布-达拉、亚束欣的长官丘突海、埃尔比勒的长官亚帕斯他巴、和撒拉姆的长官哈拉,玛提拉巴施和巴迦帕特,
2、大马士革的官长普拉帕达拿和古赞。我的官员尼提赫正前往埃及。你们要从我在你们省的资产中向他供应
3、每天两份精粮,三份粗粮,两份葡萄酒或啤酒,以及一只羊;他的十名侍从,
4、每人每天一份食物,以及马匹所食的干草;我的三人仆人,即两个基利家人,一名工匠,随他一同去埃及,
5、每人每天一份粮食;各省轮流供应他们食物,直至他们到达埃及;
6、如果他在任何地方多留一日,就不要为多余的日子提供食物。本命令报知巴加萨鲁。杜什为文书。
注二:关于《尼希米记》中的波斯国王是哪一位亚达薛西的问题,在厄勒番丁岛纸莎草纸文献发现以后,就基本上解决了。文献中的一些证据实际上可以确认尼希米在亚达薛西一世的治下担任犹大省长。
据两份厄勒番丁岛草纸文献(考利《纸萨草纸文献》第三十号和三十一号),约哈难在公元前410年是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在尼12:22,23中也提到了他(见拉10:6),为尼希米任职时的大祭司以利亚实的儿子(尼3:1)。但约瑟弗斯(《上古史》xi.7.1)说约哈难是以利亚实的孙子,这似乎又与尼12:22相符。这一节说耶何耶大是以利亚实和约哈难之间的大祭司。约哈难究竟是以利亚实的儿子还是孙子,与我们的讨论无关,因为我们关心的是根据圣经和约瑟弗斯这两种来源,确定尼希米时代的大祭司以利亚实,早于公元前410年的大祭司约哈难。这就需要将尼希米定在亚达薛西一世执政期间,因为亚达薛西二世是在这些文献以后才当政的。这是一些以利亚实儿子或孙子时代的文献。
下面这句话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撒玛利亚省长参巴拉的儿子第来雅和示利米雅。”(考利,第30号,第29行)。这说明尼希米的死敌参巴拉,在公元前407年写信时仍为撒玛利亚省长(见尼2:10注释)。信是写给参巴拉的儿子们的。这似乎表明老人已把行政权交给了儿子。参巴拉独自决定事务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尼希米的活动显然发生在参巴拉积极管理撒玛利亚事务期间,所以尼希米所侍奉的亚达薛西,只能是死于公元前423年的亚达薛西一世。
现在的学者均不怀疑《尼希米记》的亚达薛西就是亚达薛西一世。
路加福音22章
提要:1 犹太人阴谋敌对基督。3 撒但预备犹大去出卖他。7 使徒为逾越节做准备。19 基督设立他的圣餐,21 秘密地指出了卖他的人,24 责备其他门徒的野心,31 保证彼得的信心不会失落: 34 但指出他还是要三次不认他。39 他在橄榄山上祷告,汗如血流出,47 以亲吻的暗号被卖:50 他医好马勒古的耳朵,54 彼得三次不认他,63 被戏弄虐待,66 承认他是上帝的儿子。
祭司长图谋杀害耶稣
路22:1 除酵节(又叫逾越节)近了。
【本会注释】
节。[出卖的阴谋,路22:1-6=太26:1-5,14-16=可14:1,2,10,11=约12:10,11。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22:2 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才能杀害耶稣,是因他们惧怕百姓。
路22:3 这时,撒但入了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门徒里的一个。
【本会注释】
这时,撒但入了。耶稣并不奇怪犹大的举动(见约6:64,70,71)。这是犹大为了出卖他的主而与犹太人领袖的第一次联系(见对太26:14的注释)。关于犹大在耶稣被卖的那一夜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和犹太人领袖联系的经历,约翰也作了相同的观察(约13:2,27)。
称为。直译是,“叫”。
路22:4 他去和祭司长并守殿官商量,怎么可以把耶稣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官。这个头衔的全称是“守殿官”(第52节)。很显然,这些人是圣殿守卫的官长。
路22:5 他们欢喜,就约定给他银子。
路22:6 他应允了,就找机会,要趁众人不在跟前的时候把耶稣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不在跟前。见对太26:15,16的注释。
预备逾越节的筵席
路22:7 除酵节,须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到了。
【本会注释】
……到了。[预备逾越节,路22:7-13=太26:17-19=可14:12-16。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路22:8 耶稣打发彼得、约翰,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逾越节的筵席,好叫我们吃。”
【本会注释】
彼得、约翰。只有路加提到了这两个奉差遣出去办事之门徒的名字。
路22:9 他们问他说:“要我们在哪里预备?”
路22:10 耶稣说:“你们进了城,必有人拿着一瓶水迎面而来,你们就跟着他,到他所进的房子里去,
【本会注释】
你们进了。看起来彼得和约翰在城门口或距城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找到了那个主所说的人。
路22:11 对那家的主人说:‘夫子说:客房在哪里?我与门徒好在那里吃逾越节的筵席。’
路22:12 他必指给你们摆设整齐的一间大楼,你们就在那里预备。”
路22:13 他们去了,所遇见的正如耶稣所说的;他们就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
设立圣餐
路22:14 时候到了,耶稣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
【本会注释】
时候。[过逾越节,路22:14-16=太26:20=可14:17。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见与逾越节有关的钉十字架,受难周,从复活到升天。]即,逾越节晚餐的时候,逾越节晚餐的预备记载在第7-13节中。现在是星期四的晚上。注意在正常逾越节进餐的过程中耶稣所设立之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主的晚餐(见对马太福音第26章的附注,注1)。
坐。这里作“斜靠着”更好一些。关于在一场古代东方筵席上桌椅安排的描述见对可2:15的注释。参加第一次逾越节的人们是站着吃饭的,因为他们要准备离开埃及。然而,进入应许之地后,他们就不再站着吃了,而是坐着或斜倚着吃饭。与他们第一次逾越节站着吃表示要急着离开的姿势正好相反,现在斜倚着的姿势表示出他们在应许之地的闲静和安全。
使徒。这里证明了最后一次场合中十二个使徒都在一个地方。习俗要求要至少不少于十个人至多不超过三十个人在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他们在这个场合中有十三个人。
路22:15 耶稣对他们说:“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
【本会注释】
很愿意。“我满心愿意”这个表达是一个典型的希伯来习惯用语,意思是“我很愿意”。类似的习惯性表达出现在约3:29节(“甚喜乐”),徒4:17节(“惟恐”)以及新约中其他的地方。这些表达在七十士译本中非常普遍。这是耶稣在他被卖、受审和被钉十字架的痛苦之前最后一次和他所爱的门徒在一起。当耶稣过去为众人劳力的时候他这一地上使命的最高点经常呈现在他的面前。将近一年的时间耶稣都在为了他生命中最后时刻的这些事情殷勤地预备他的跟随者(见对太16:21;20:17等的注释)。
这逾越节。这是耶稣传道以来的第四次逾越节(见本册注释原文第193,247页;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也是他和门徒第三次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然而,先前几次逾越节他们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场──公元28年和29年的逾越节就发生在公元29年夏天设立十二门徒之前。耶稣和他的门徒一起庆祝的必定是这个场合上的逾越节筵席(见对马太福音第26章的附注,注1;《历》第七十一、七十二章;《善》第二十二章)。
在受害以先。耶稣曾反复和他的门徒说到他的受害(见对太16:21;20:17的注释)。旧约的先知也经常说到弥赛亚的受害(见诗第22章;赛第53章;等等)。耶稣必须踏着受苦的道路一直走向十字架,好使他成为救恩的“元帅”(见来2:10)。没有十字架就没有冠冕(见彼前1:11)。耶稣如此自己谦卑,我们作为跟随他的人,分享他的痛苦是我们的特权(见林后1:7;腓3:10;彼前4:13;《历》第二十三章)。
路22:16 我告诉你们,我不再吃这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国里。”
【本会注释】
不再。这是基督的跟随者最后一次意味深长地(有作用、有意义地)参加逾越节的节期。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圣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见对太27:51的注释),这是天上的记号,表明犹太人宗教体系的象征已经失去效用了,因为所有这些事物所指的基督(见西2:17),已经为多人献上他的生命作为赎价。耶稣即将用他自己的身体和他流出的血作为活的记号来代替过去那些死的象征(见路22:19,20;《历》第七十二章)。
吃这。直译是,“吃它”,即,“逾越节的筵席”(见第15节)。
成就。从罪中得拯救最终、彻底的庆祝是要发生在“荣耀”的国里的,关于这一点基督已经告诉他的门徒了(见对太25:31的注释)。耶稣的这句话很可能是指为纪念“全能者作王了”(见启19:1-6)这一事实而举行的“羔羊之婚筵”(第7-9节)。关于这一神圣宗教筵席是作为得赎者在永恒国度中幸福象征的评论,见对路14:15,16的注释。
上帝的国。见对太25:31的注释。
路22:17 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
【本会注释】
分着。[主的晚餐,路22:17-20=太26:26-29=可14:22-25。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即,轮流喝一个杯中的葡萄汁。
路22:18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国来到。”
路22:19 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路22:20 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本会注释】
照样。这里是指拿葡萄汁,祝谢,分杯。
路22:21 看哪!那卖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
【本会注释】
手。[揭露出卖者,路22:21-23=太26:21-25=可14:18-21=约13:21-30。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路加将主的晚餐的叙述放在了显出犹大是个叛徒的叙述之前,而马太和马可正好把这个顺序颠倒了过来。路加是按照正常时间顺序介绍的(见对太26:21的注释)。
卖我之人的。直译是,“背叛的人”。犹大已经见过犹太人的官长并同意把耶稣卖给他们(见对太26:14,15的注释)。卖主的事已经在进行当中了。
与我一同在桌子上。如此说来,所有门徒的手很可能都“在桌子上”。这句话并没有表明犹大就是那个叛徒,只是强调叛徒就在这些坐席的人中。
路22:22 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
路22:23 他们就彼此对问,是哪一个要做这事。
争论谁为大
路22:24 门徒起了争论,他们中间哪一个可算为大。
【本会注释】
争论。[洗门徒的脚,路22:24-30=约13:1-20。主要的注释:约翰福音。]直译是,“争竞”,暗示着一种争竞好斗的精神和渴望。这种争竞的暗流似乎贯彻于逾越节筵席的始终。路加福音的叙述说明了给出谦卑的命令的原因,而这一命令记在约翰福音中。考虑到马上要发生的事件,门徒们争论他们在一个自己臆想的,基督决不会建立之国中的地位,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从根本上来说,正是因为像先前场合中那样(见太18:1;20:21;可9:33-35;路9:46-48)门徒们对基督之国的错误观念才导致了谁为大的争论。关于耶稣复活后,犹太人,甚至门徒在某种程度上对弥赛亚国度的性质所持的错误观念的讨论,见对路24:19的注释。犹大为自己占据了一个尊荣的位置,他坐在耶稣的左边,而约翰则坐在耶稣的右边(《历》第七十一章)。
大。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18:1-10;20:25,26的注释。门徒们都在考虑他们所想的基督即将在地上建立之国度中的地位。
路22:25 耶稣说:“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
【本会注释】
有君王为主治理。见对太20:25,26的注释。
恩主。直译是,“做好事的人”。
路22:26 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象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象服事人的。
【本会注释】
你们里头为大的。见对太20:26的注释。
年幼的。在东方的家庭生活中,作弟弟的习惯于顺从他们的兄长。也就是说,基督的意思是,让“最大的”去谦卑。
首领。或,“领袖”。
路22:27 是谁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吗?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
【本会注释】
如同服侍人的。耶稣是在指他服侍别人的无私榜样。那激励基督去服侍人类身体和属灵需要的精神,同样也应激励他所有门徒的人生。
路22:28 我在磨炼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
【本会注释】
常。这句话传递出一种持续的、稳定的效忠的观念。不论门徒们的瑕疵是多么的明显,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对基督的奉献里是忠诚的。
磨炼。或,“试炼”(见对太6:13的注释)。
路22:29 我将国赐给你们,正如我父赐给我一样,
【本会注释】
我……赐给你们。这是对他们忠诚的赏赐(见启3:21;22:12;参路12:32;提后2:12;见对路19:17的注释)。
路22:30 叫你们在我国里,坐在我的席上吃喝,并且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本会注释】
吃喝。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8:11;路14:15的注释;参太19:28。
坐在我的席上。见对太19:28的注释。
预言彼得不认主
路22:31 主又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象筛麦子一样;
【本会注释】
西门,西门。[对彼得和十个门徒的警告,路22:31-38=太26:31-35=可14:27-31。参对约13:36-38的注释;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原文引用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没有“主又说”这几个字。“西门”的重复是为了强调耶稣马上要和他说的话。
撒但想要。他已经得着了犹大(见伯1:12;2:6)。
你们。希腊原文中这里的代词是复数。耶稣是在向彼得讲话,但他的话是为了所有的门徒。
路22:32 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本会注释】
我已经……祈求。知道主亲自这样关心我们个人的试探和问题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得安慰的事啊!这段谈话不久之后耶稣扬声向他的父祷告。他所有的门徒都是他祷告中为之祈求的对象(见约17:2,9,15,17)。
你。和“你们”这个词相比(见对第31节的注释),“你”这个词是单数的,强调了耶稣对每一个跟随他的人给予个别的关心,这里,特别是指彼得。
失了信心。希腊文ekleipō,“遗漏”,或“失败”,这里表达了彻底失败的意思。英文单词“eclipse(遮掩)”就是来自于ekleipō。
回头。希腊文epistrephō,“回转”或“返回”,因此有“改过自新”的意思。耶稣暗示彼得确实要跌倒。但这却不是故事的终了,因为他还要“回头”。彼得因为否认他的主而即将遭受的痛苦经验,在他里面作成了改过自新的工作,这一点对他的门徒弟兄来说也是很明显的(见《历》第七十五、八十五章)。
坚固你的弟兄。彼得为了真理而表现出来的勇敢证实了他悔改的彻底,也证实了他在他服侍的道路上向耶路撒冷城内和周围的信徒们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气(见徒2:14;3:12-15;4:8-13;5:29-33;等等)。
路22:33 彼得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本会注释】
甘心。见对太26:33,35的注释。
路22:34 耶稣说:“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
【本会注释】
彼得。耶稣这里用他曾经亲自给彼得取的名字称呼他(见对约1:42的注释)。
钱囊、口袋、刀
路22:35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
【本会注释】
我差你们……的时候。耶稣提醒十二门徒当初他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出去走遍加利利乡镇的时候(见对太10:1,5,9,10的注释)。
你们缺少什么没有。这个问句的希腊文形式暗示着耶稣期待的是一个否定的回答。门徒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至少在大部分地方是这样。在这里所提到的传道巡游的时候,耶稣在加利利的声望到达了顶点,百姓们非常乐意接待他的使者。
路22:36 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本会注释】
但如今。现在情况改变了。耶稣在加利利受欢迎的时期已经在一年前结束了(见对约6:66的注释)。从今往后门徒在传扬福音时将要遭遇到疑惑和敌视。他们再不能期待自己过去所享受的慷慨热情的接待。他们所有的将是逼迫(见对太10:16-28;约16:33的注释)。
刀。希腊文machaira,通常的意思是一种罗马短刀(见对路2:35的注释)。除了这种一般的意思,七十士译本用machaira来将希伯来词语ma'akal,“食物”,翻译成ma'akeleth,“屠刀”。这里的意思可能就是后一种意思,“屠刀”。
衣服。希腊文himation,“衣服”,或“外衣”(见对太5:40的注释)。
买刀。耶稣这里所使用的很明显是象征性的话语经常被人错误理解。当门徒们出去,进入到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时,他们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从人的角度来看──武器应该是最有用途的。但是整个《使徒行传》的叙述中却没有一处记载使徒使用或者哪怕是携带着武器。我们知道,如果基督愿意让他们使用武器的话,他们是会这样做的。今天这个非常的夜晚,一个或两个小时之后,当彼得试图动刀时(见对太26:51-53的注释),耶稣谴责了他的行为并且表明,所有的基督徒应该像他们的主一样,不去依靠武器保护自己。基督徒并不以暴制暴(见对太5:39的注释)。
我们并不能用杀害基督为之代死的人这种方式来维护赐生命的福音。基督徒之爱的最大证据就是愿意为别人去死(见约15:13)。渴望或乐意杀害那些与我们观点不一的人,这种精神显然是出于撒但,因为“他从起初是杀人的”(约8:44)。逼迫从来都是魔鬼的工作,那些将自己降服于他的控制之下的人也都这样做。基督徒感觉,可以唯一自由使用,来维护自己信心的武器是“圣灵的宝剑,就是上帝的道”(弗6:17;见来4:12;见对太26:52的注释)。因此,考虑到基督自己发出的教训以及新约中关于使徒推进福音的方法,我们总结出基督这里说的话是象征性的,警告门徒和归依的人要预备他们所要经受的逼迫,而不是在从字面上说使用任何种类的武器。
路22:37 我告诉你们,经上写着说:‘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话必应验在我身上;因为那关系我的事必然成就。”
【本会注释】
罪犯。希腊文anomoi,“犯罪的人”,直译是,“无法无天的人”。见耶稣这里所引用的赛53:12节。
应验。即,这些话要应验。
路22:38 他们说:“主啊,请看!这里有两把刀。”耶稣说:“够了。”
【本会注释】
这里有两把刀。门徒们显然是误解了耶稣,他们现在还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耶稣所说的准备武器的话。一两个小时后耶稣严厉地责备了彼得(见对太26:51,52的注释),这就清楚地证明耶稣并不是要人们从字面上去理解他的话。
够了。耶稣这里指的到底是刚才彼得让他所注意的那两把刀,还是整个讨论的过程,并不清楚。耶稣这里可能是打断了这一话题,因为没有时间再讨论这个问题了。更重要的事就在眼前。耶稣的意思应该是,“[这个讨论]就此打住吧”。
在橄榄山上祷告
路22:39 耶稣出来,照常往橄榄山去,门徒也跟随他。
【本会注释】
照常。[退到客西马尼,路22:39=太26:30=可14:26。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直译是,“根据[他的]习惯”。
路22:40 到了那地方,就对他们说:“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本会注释】
祷告。[客西马尼,路22:40-53=太26:36-56=可14:32-52=约18:1-12。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
入了迷惑。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6:13;26:41的注释。
路22:41 于是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跪下祷告,
【本会注释】
扔一块石头那么远。或,“投一块石头那么远”。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一细节。
路22:42 说:“父啊!你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
路22:43 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
【本会注释】
一位天使。这位天使是加百列,他曾经多次亲自服侍基督(见对路1:19的注释)。将这里和耶稣在旷野中与撒但交锋将近结束时的经历作一比较(见对太4:11的注释)。
加添他的力量。决定要走完十字架所有道路的第三次祷告后,“耶稣仆倒在他刚才站起来的地方,像死了一样”,他“已为每个人尝了死亡的痛苦”(《历》第七十四章)。大能的天使来加添他的力量,好使他能应对摆在他和十字架中间的苦难时辰,当他重新得力之后,“他平静安详地走了出来”,他的脸上再也看不到“刚才痛苦的痕迹”(《历》第七十四章)。如此,他便出去面对那些来抓他的暴徒。
路22:44 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本会注释】
伤痛。关于这种伤痛的性质见对太26:38的注释。
滴。希腊文thromboi,“大滴”,或“血的凝块”。关于历史上所提到的人毛孔中渗出血汗的例子,见国际评经的注释,对路22:44的注释。
尽管原文很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应该没有第43,44节,但从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最好还是保留它们。
路22:45 祷告完了,就起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因为忧愁都睡着了,
路22:46 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睡觉呢?起来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耶稣被捕
路22:47 说话之间,来了许多人。那十二个门徒里名叫犹大的,走在前头,就近耶稣,要与他亲嘴。
路22:48 耶稣对他说:“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卖人子吗?”
【本会注释】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路22:49 左右的人见光景不好,就说:“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
路22:50 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
路22:51 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本会注释】
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从路加福音中,我们看不出耶稣这些话是对门徒讲的,教训他们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还是命令他们停止暴力的行动(见第50节),抑或是呼吁那些逮捕他的人允许他医治马勒古的耳朵。根据《历》第七十四章,他这句话是向那些前来确保抓捕成功的罗马兵丁说的。
摸那人的耳朵。对于那些前来逮捕耶稣的人来说,这是他向他们提供的第二个有关他神性的证据,第一个是天使荣耀的显现(见对约18:6的注释)。如果彼得卤莽行为的后果没有得到迅速的补救,那便会在公会以及彼拉多的面前成为一项证据,证明耶稣和他的门徒的确是些危险人物,并且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种威胁。后来,犹太人的官长们并没有在审判的时候提到这件事,因为如果那样,他们就不得不承认耶稣刚才施行了一个医治的神迹。
路22:52 耶稣对那些来拿他的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本会注释】
官。见对第4节的注释。
路22:53 我天天同你们在殿里,你们不下手拿我。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
【本会注释】
你们的时候。即,他们被允许任意对待耶稣的时候。对于恶人以及恶天使来说,从现在开始,耶稣似乎就永远落入他们的掌握之中了。
黑暗。黑暗的夜很适合他们邪恶的计划,方便他们实现自己的行动。但是笼罩在他们心灵之上属灵的黑暗却比夜间的黑暗还要浓重。这些恶人毫无约束,肆无忌惮地实行着魔鬼的旨意,放纵着他们心中不羁的仇恨。
彼得三次不认主
路22:54 他们拿住耶稣,把他带到大祭司的宅里。彼得远远的跟着。
【本会注释】
他们拿住耶稣。[在公会面前的夜间受审,路22:54-65=太26:57-75=可14:53-72=约18:25-27。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应该注意到,路加对审判的过程和彼得的否认之叙述是严格按照其本来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92页)。
路22:55 他们在院子里生了火,一同坐着;彼得也坐在他们中间。
【本会注释】
院子。希腊文aulē,“院子”(见对太26:58的注释)。
路22:56 有一个使女看见彼得坐在火光里,就定睛看他,说:“这个人素来也是同那人一伙的。”
【本会注释】
坐在火光里。直译是,“朝着光”,即,火光(见《历》第七十五章)。
路22:57 彼得却不承认,说:“女子,我不认得他。”
路22:58 过了不多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一党的。”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是。”
路22:59 约过了一小时,又有一个人极力的说:“他实在是同那人一伙的,因为他也是加利利人。”
【本会注释】
极力地说。即,他不断地肯定或强烈地坚持。
路22:60 彼得说:“你这个人!我不晓得你说的是什么!”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
路22:61 主转过身来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对他所说的话:“今日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本会注释】
主转过身来。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个可悲的事件。
路22:62 他就出去痛哭。
戏弄鞭打耶稣
路22:63 看守耶稣的人戏弄他,打他,
路22:64 又蒙着他的眼,问他说:“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是谁?”
路22:65 他们还用许多别的话辱骂他。
【本会注释】
许多别的话。这些提到的事情只是耶稣在官府和暴徒手中所受许多痛苦的一点说明而已(见对约21:25的注释)。
耶稣在公会里受审
路22:66 天一亮,民间的众长老连祭司长带文士都聚会,把耶稣带到他们的公会里,
【本会注释】
天一亮。[在公会面前的日间受审,路22:66-71=太27:1=可15:1。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见耶稣的被卖,受审和钉十字架;受难周。]大祭司家中公会部分成员面前的夜审并非正式的程序(见对太26:57-75的注释),尽管他们听了人的证词并做出了决定。他们必须在日出之时──按照耶路撒冷地区那年当时的时间──早上约5点30分正式召集公会开会。此时只不过重复夜间审判的基本特点而已。因此,白天的审判其主要内容和夜间的是一样的。“太阳一出来,公会就再次聚集”(《历》第七十五章)这句话表明,夜间的审判也是公会所组织的会议。
祭司长。见对太2:4;26:3的注释。
文士。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5页。
把耶稣带到。即,把耶稣从大祭司公馆的护卫室带到公会的议事厅。
公会。希腊文sunedrion,直译是,“一同就座”因此有“聚集”的意思。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这”sunedrion就是Sanhedrin(犹太公会)。毫无疑问,这个术语用在这里是专门指耶路撒冷的大公会的(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7页)。
路22:67 说:“你若是基督,就告诉我们。”耶稣说:“我若告诉你们,你们也不信;
【本会注释】
你若是基督。夜间审判时他们已经将基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当作足以判他死刑的理由了(见对太26:63-66的注释)。这个问题提出来是要让大家听的。现在许多在场的公会成员都没有参加夜间的审判(见《历》第七十五章),甚至连现在白天的会议都没有通知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的约瑟参加(《历》第五十九、七十五章)。
我若告诉你们。耶稣已经在一个小时或更多时候之前告诉过他们一次了(见对太26:64的注释)。
路22:68 我若问你们,你们也不回答。
【本会注释】
我若问你们。即,为了确定事实,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讨论问题。但这些人根本对事实不感兴趣,他们也拒绝检验证据。耶稣很可能两年前就在这个特别的大厅里和他们讨论过他弥赛亚身份的证据了(见对约5:17-47的注释;特别是第31-39节)。
尽管证据对耶稣有利,但他们还是决意不放他走(见对太26:59的注释)。
路22:69 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上帝权能的右边。”
【本会注释】
从今以后。即,在他二次来临的时候(见启1:7)。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见对约翰福音第1章的附注。
右边。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26:64的注释。
路22:70 他们都说:“这样,你是上帝的儿子吗?”耶稣说:“你们所说的是。”
【本会注释】
你们所说的是。耶稣承认他们说的是事实。这种习惯用语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是”(见可14:62;太26:64)。“人子”就是“基督”(路22:67)。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路22:71 他们说:“何必再用见证呢?他亲口所说的,我们都亲自听见了。”
【本会注释】
何必再用见证呢。见对太26:65,66的注释。这是耶稣在犹太人领袖手中第三次被定罪,随之也是第三次遭受兵丁和暴徒们的虐待和嘲笑(《历》第七十五章)。若不是罗马兵丁出面弹压,耶稣显然就要当场被暴徒们杀害了。
耶稣若是没有宣称他是上帝的儿子,犹太人的领袖就没有错;但是现在他已经作了这样的宣告,他们就永远、不可逆转地被定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