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出埃及记34章
复造法版
34: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样,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
34:2 明日早晨,你要预备好了,上西奈山,在山顶上站在我面前。
34:3 谁也不可和你一同上去,遍山都不可有人,在山根也不可叫羊群牛群吃草。”
34:4 摩西就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清晨起来,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上西奈山去,手里拿着两块石版。
34:5 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和摩西一同站在那里,宣告耶和华的名。
34:6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 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34:7 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34:8 摩西急忙伏地下拜,
34:9 说:“主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我们中间同行,因为这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又求你赦免我们的罪孽和罪恶,以我们为你的产业。”
勿拜别神
34:10 耶和华说:“我要立约,要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是在遍地万国中所未曾行的,在你四围的外邦人,就要看见耶和华的作为,因我向你所行的是可畏惧的事。
34:11 我今天所吩咐你的,你要谨守,我要从你面前撵出亚摩利人、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34:12 你要谨慎,不可与你所去那地的居民立约,恐怕成为你们中间的网罗;
34:13 却要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
34:14 不可敬拜别神,因为耶和华是忌邪的 神,名为忌邪者。
34:15 只怕你与那地的居民立约,百姓随从他们的神,就行邪淫,祭祀他们的神,有人叫你,你便吃他的祭物;
34:16 又为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为妻,他们的女儿随从他们的神,就行邪淫,使你的儿子也随从他们的神行邪淫。
34:17 不可为自己铸造神像。
34:18 你要守除酵节,照我所吩咐你的,在亚笔月内所定的日期吃无酵饼七天,因为你是这亚笔月内出了埃及。
34:19 凡头生的都是我的;一切牲畜头生的,无论是牛是羊,公的都是我的。
34:20 头生的驴要用羊羔代赎,若不代赎,就要打折它的颈项。凡头生的儿子都要赎出来。谁也不可空手朝见我。
34:21 你六日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虽在耕种收割的时候,也要安息。
34:22 在收割初熟麦子的时候,要守七七节。又在年底,要守收藏节。
34:23 你们一切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见主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
34:24 我要从你面前赶出外邦人,扩张你的境界。你一年三次上去朝见耶和华你 神的时候,必没有人贪慕你的地土。
34:25 你不可将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饼一同献上。逾越节的祭物也不可留到早晨。
34:26 地里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华你 神的殿。“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34:27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将这些话写上,因为我是按这话与你和以色列人立约。”
34:28 摩西在耶和华那里四十昼夜,也不吃饭,也不喝水。耶和华将这约的话,就是十条诫,写在两块版上。
民见摩西面容发光
34:29 摩西手里拿着两块法版下西奈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华和他说话就发了光。
34:30 亚伦和以色列众人看见摩西的面皮发光,就怕挨近他。
34:31 摩西叫他们来,于是亚伦和会众的官长都到他那里去,摩西就与他们说话。
34:32 随后,以色列众人都近前来,他就把耶和华在西奈山与他所说的一切话都吩咐他们。
34:33 摩西与他们说完了话,就用帕子蒙上脸。
34:34 但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他说话,就揭去帕子;及至出来的时候,便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
34:35 以色列人看见摩西的面皮发光,摩西又用帕子蒙上脸,等到他进去与耶和华说话,就揭去帕子。
旧约:出埃及记35章
守安息日之例
35:1 摩西招聚以色列全会众,对他们说:“这是耶和华所吩咐的话,叫你们照着行。
35:2 六日要做工,第七日乃为圣日,当向耶和华守为安息圣日;凡这日之内做工的,必把他治死。
35:3 当安息日,不可在你们一切的住处生火。”
谕民献礼物
35:4 摩西对以色列全会众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是这样:
35:5 你们中间要拿礼物献给耶和华。凡乐意献的,可以拿耶和华的礼物来,就是金、银、铜,
35:6 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山羊毛,
35:7 染红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荚木,
35:8 点灯的油,并做膏油和香的香料,
35:9 红玛瑙与别样的宝石,可以镶嵌在以弗得和胸牌上。
35:10 你们中间凡心里有智慧的,都要来做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
35:11 就是帐幕和帐幕的罩棚,并帐幕的盖、钩子、板、闩、柱子、带卯的座;
35:12 柜和柜的杠,施恩座和遮掩柜的幔子;
35:13 桌子和桌子的杠与桌子的一切器具,并陈设饼;
35:14 灯台和灯台的器具,灯盏并点灯的油;
35:15 香坛和坛的杠,膏油和馨香的香料,并帐幕门口的廉子;
35:16 燔祭坛和坛的铜网、坛的杠,并坛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
35:17 院子的帷子和帷子的柱子,带卯的座和院子的门廉;
35:18 帐幕的橛子,并院子的橛子,和这两处的绳子;
35:19 精工做的礼服,和祭司亚伦并他儿子在圣所用以供祭司职分的圣衣。”
35:20 以色列全会众从摩西面前退去。
35:21 凡心里受感和甘心乐意的都拿耶和华的礼物来,用以做会幕和其中一切的使用,又用以做圣衣。
35:22 凡心里乐意献礼物的,连男带女,各将金器,就是胸前针、耳环(注:或作“鼻环”)、打印的戒指和手钏,带来献给耶和华。
35:23 凡有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山羊毛,染红的公羊皮、海狗皮的,都拿了来。
35:24 凡献银子和铜给耶和华为礼物的都拿了来。凡有皂荚木可做什么使用的也拿了来。
35:25 凡心中有智慧的妇女亲手纺线,把所纺的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都拿了来。
35:26 凡有智慧心里受感的妇女就纺山羊毛。
35:27 众官长把红玛瑙和别样的宝石,可以镶嵌在以弗得与胸牌上的,都拿了来;
35:28 又拿香料做香,拿油点灯,做膏油。
35:29 以色列人,无论男女,凡甘心乐意献礼物给耶和华的,都将礼物拿来,做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
35:30 摩西对以色列人说:“犹大支派中户珥的孙子、乌利的儿子比撒列,耶和华已经提他的名召他,
35:31 又以 神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聪明、知识,能做各样的工;
35:32 能想出巧工,用金、银、铜制造各物;
35:33 又能刻宝石,可以镶嵌;能雕刻木头,能做各样的巧工。
35:34 耶和华又使他和但支派中亚希撒抹的儿子亚何利亚伯,心里灵明,能教导人。
35:35 耶和华使他们的心满有智慧,能做各样的工。无论是雕刻的工,巧匠的工,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绣花的工,并机匠的工,他们都能做,也能想出奇巧的工。”
旧约:约伯记34章
以利户责约伯自义向 神烦言
34:1 以利户又说:
34:2 “你们智慧人要听我的话;有知识的人要留心听我说!
34:3 因为耳朵试验话语,好像上膛尝食物。
34:4 我们当选择何为是,彼此知道何为善。
34:5 约伯曾说:‘我是公义, 神夺去我的理。
34:6 我虽有理,还算为说谎言的;我虽无过,受的伤还不能医治。’
34:7 谁像约伯,喝讥诮如同喝水呢?
34:8 他与作孽的结伴,和恶人同行。
34:9 他说:‘人以 神为乐,总是无益。’
34:10 所以你们明理的人,要听我的话。 神断不至行恶,全能者断不至作孽!
34:11 他必按人所做的报应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报。
34:12 神必不作恶,全能者也不偏离公平!
34:13 谁派他治理地、安定全世界呢?
34:14 他若专心为己,将灵和气收归自己,
34:15 凡有血气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归尘土。
34:16 你若明理,就当听我的话,留心听我言语的声音;
34:17 难道恨恶公平的,可以掌权吗?那有公义的,有大能的,岂可定他有罪吗?
34:18 他对君王说:‘你是鄙陋的’;对贵臣说:‘你是邪恶的’。
34:19 他待王子不徇情面,也不看重富足的过于贫穷的,因为都是他手所造。
34:20 在转眼之间,半夜之中,他们就死亡。百姓被震动而去世;有权力的被夺去非借人手。
34:21 神注目观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脚步。
34:22 没有黑暗、阴翳能给作孽的藏身。
34:23 神审判人,不必使人到他面前再三鉴察。
34:24 他用难测之法打破有能力的人,设立别人代替他们。
34:25 他原知道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夜间倾倒灭亡。
34:26 他在众人眼前击打他们,如同击打恶人一样。
34:27 因为他们偏行不跟从他,也不留心他的道;
34:28 甚至使贫穷人的哀声达到他那里,他也听了困苦人的哀声。
34:29 他使人安静,谁能扰乱(注:或作“定罪”)呢?他掩面,谁能见他呢?无论待一国或一人都是如此。
34:30 使不虔敬的人不得作王,免得有人牢笼百姓。
34:31 有谁对 神说:‘我受了责罚,不再犯罪。
34:32 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
34:33 他施行报应,岂要随你的心愿,叫你推辞不受吗?选定的是你,不是我。你所知道的只管说吧!
34:34 明理的人和听我话的智慧人必对我说:
34:35 ‘约伯说话没有知识,言语中毫无智慧。’
34:36 愿约伯被试验到底,因他回答像恶人一样。
34:37 他在罪上又加悖逆,在我们中间拍手,用许多言语轻慢 神。”
旧约:约伯记35章
言人干罪为义于 神无所损益
35:1 以利户又说:
35:2 “你以为有理,或以为你的公义胜于 神的公义,
35:3 才说:‘这与我有什么益处?我不犯罪,比犯罪有什么好处呢?’
35:4 我要回答你和在你这里的朋友。
35:5 你要向天观看,瞻望那高于你的穹苍。
35:6 你若犯罪,能使 神受何害呢?你的过犯加增,能使 神受何损呢?
35:7 你若是公义,还能加增他什么呢?他从你手里还接受什么呢?
35:8 你的过恶或能害你这类的人;你的公义或能叫世人得益处。
35:9 人因多受欺压就哀求,因受能者的辖制(注:原文作“膀臂”)便求救;
35:10 却无人说:‘造我的 神在哪里?’他使人夜间歌唱。
35:11 教训我们胜于地上的走兽,使我们有聪明胜于空中的飞鸟。
35:12 他们在那里,因恶人的骄傲呼求,却无人答应。
35:13 虚妄的呼求, 神必不垂听;全能者也必不眷顾。
35:14 何况你说,你不得见他。你的案件在他面前,你等候他吧!
35:15 但如今因他未曾发怒降罚,也不甚理会狂傲。
35:16 所以约伯开口说虚妄的话,多发无知识的言语。”
旧约:尼希米记5章
民因贫苦呼号嗟怨
5:1 百姓和他们的妻大大呼号,埋怨他们的弟兄犹大人。
5:2 有的说:“我们和儿女人口众多,要去得粮食度命。”
5:3 有的说:“我们典了田地、葡萄园、房屋,要得粮食充饥。”
5:4 有的说:“我们已经指着田地、葡萄园,借了钱给王纳税。
5:5 我们的身体与我们弟兄的身体一样;我们的儿女与他们的儿女一般。现在我们将要使儿女作人的仆婢,我们的女儿已有为婢的。我们并无力拯救,因为我们的田地、葡萄园已经归了别人。”
尼希米闻民怨则怒
5:6 我听见他们呼号,说这些话,便甚发怒。
5:7 我心里筹划,就斥责贵胄和官长说:“你们各人向弟兄取利!”于是我招聚大会攻击他们。
5:8 我对他们说:“我们尽力赎回我们弟兄,就是卖与外邦的犹大人;你们还要卖弟兄,使我们赎回来吗?”他们就静默不语,无话可答。
劝众悉反其质
5:9 我又说:“你们所行的不善!你们行事不当敬畏我们的 神吗?不然,难免我们的仇敌外邦人毁谤我们。
5:10 我和我的弟兄与仆人也将银钱、粮食借给百姓,我们大家都当免去利息。
5:11 如今我劝你们将他们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房屋,并向他们所取的银钱、粮食、新酒和油,百分之一的利息都归还他们。”
5:12 众人说:“我们必归还,不再向他们索要,必照你的话行。”我就召了祭司来,叫众人起誓,必照着所应许的而行。
5:13 我也抖着胸前的衣襟说:“凡不成就这应许的,愿 神照样抖他离开家产和他劳碌得来的,直到抖空了。”会众都说:“阿们!”又赞美耶和华。百姓就照着所应许的去行。
5:14 自从我奉派作犹大地的省长,就是从亚达薛西王二十年直到三十二年,共十二年之久,我与我弟兄都没有吃省长的俸禄。
5:15 在我以前的省长,加重百姓的担子,每日索要粮食和酒,并银子四十舍客勒,就是他们的仆人也辖制百姓;但我因敬畏 神,不这样行。
5:16 并且我恒心修造城墙,并没有置买田地,我的仆人也都聚集在那里做工。
5:17 除了从四围外邦中来的犹大人以外,有犹大平民和官长一百五十人在我席上吃饭。
5:18 每日预备一只公牛、六只肥羊,又预备些飞禽,每十日一次,多预备各样的酒。虽然如此,我并不要省长的俸禄,因为百姓服役甚重。
5:19 我的 神啊,求你记念我为这百姓所行的一切事,施恩与我。
新约:哥林多前书1章
保罗达哥林多人前书
1:1 奉 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
1:2 写信给在哥林多 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祝 福
1:3 愿恩惠、平安从 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感 谢
1:4 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因 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
1:5 又因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
1:6 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
1:7 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1:8 他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
1:9 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
劝弟兄相合
1:10 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1:11 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
1:12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1:13 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1:14 我感谢 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
1:15 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
1:16 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
1: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基督就是 神的能力和智慧
1: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 神的大能。
1: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1: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 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1: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 神, 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 神的智慧了。
1: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
1:23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1: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 神的能力, 神的智慧。
1:25 因 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 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世人厌恶的乃 神所拣选
1:26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1:27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1:28 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1:29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1:30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 神, 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1:31 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新约:哥林多前书2章
2:1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 神的奥秘。
2:2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2:3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2:4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2:5 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 神的大能。
以 神的智慧和世俗的智慧比较
2:6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
2:7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 神奥秘的智慧,就是 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
2:8 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2:9 如经上所记:“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2:10 只有 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 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
2:11 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 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 神的事。
属灵的人领会 神的事
2:12 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 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
2:13 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注:或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
2:14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 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2:15 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2:16 “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
出埃及记34章
提要:1 重新凿制石版。5 宣告耶和华的名。8 摩西恳求上帝与他们同去。10 上帝与他们立约,重述第一块法版上的一些义务。28 摩西在山上四十天后带着法版下来。29 他的脸发光;他用帕子蒙上脸。
1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你摔碎的那版一样;其上的字我要写在这版上。
【本会注释】
摩西把原来的石版摔碎了(出32:19)。那“是上帝的工作”(出32:16),所以他现在奉命再凿一套。上面所写的当然也是十诫(出34:28;申4:13;10:4)。摩西没有要求再给一套石版,只要求上帝重新悦纳和立约。但上帝要悦纳人,不会不要求人顺从祂的律法。两者是不可分的。不过人比较喜欢正直生活的奖赏而不喜欢正直地生活。然而上帝坚持奖赏只给顺从的人。祂只能与那些愿意接受祂的律法为生活准则的人立约。祂这样做是为了他们,而不是为自己。
律法重新写在石版上,证明律法是永恒不变的(太5:17-19;罗13:8-10;弗6:2;雅2:8-12;约壹2:3,4;5:2,3)。摩西奉命赔偿他所造成的两块法版的损失。我们如果违犯了上帝的律法,也要这样;我们不能指望上帝的重新悦纳,除非我们再次走在完全顺从的道路上。偷盗需要赔偿;侮辱需要道歉;诽谤需要恢复名誉。
2 明日早晨,你要预备好了,上西乃山,在山顶上站在我面前。
【本会注释】
这给摩西留下了预备新石版的时间。
3 谁也不可和你一同上去,遍山都不可有人,在山根也不可叫羊群牛群吃草。”
【本会注释】
连约书亚也不得陪同摩西(参出24:13;32:15-17)。这次的指示要比以前的更加严格(见出19:12,13)。
4 摩西就凿出两块石版,和先前的一样。清晨起来,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上西乃山去,手里拿着两块石版。
5 耶和华在云中降临,和摩西一同站在那里,宣告耶和华的名。
【本会注释】
一直停留在会幕门口的“云柱”(出33:10)升到了山上。当摩西到达山顶时,云柱也在那里。
6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本会注释】
正如出33:22,23所应许的。耶和华的名代表祂的品格,这里描述了它的三个特征──怜悯,公义、诚实。特别强调的是怜悯,因为这是上帝与我们关系的基础(约壹4:7-12)。这在目前失去上帝的恩惠,若没有祂的怜悯就不能恢复的时刻尤其重要。耶和华有六种不同的方式显示祂对祂子民的慈爱。祂“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这是祂对罪人关怀和慈爱的最完整的宣告。当耶和华在烧着的荆棘中向摩西显现时,祂宣告自己是“自有永有的”,借此强调祂与一切别神的显著区别。
以色列人正处在悲伤痛悔的状态中(出33:4-6),需要有东西给他们带来盼望和保证。律法本身并不是“有怜悯有恩典”的。它只起判别的作用。所以摩西需要获得有关上帝仁慈品格的更多启示。借着向摩西启示上帝的品格,西奈不仅宣扬了上帝的律法,也宣扬了上帝的恩典。这一事实证明那种普遍所认为的西奈只象征着公义、不是象征怜悯的看法乃是毫无依据的。西奈对恩典的宣扬绝没有取消律法或抵制上帝的公义,而是阐明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后来的一次危机中,摩西曾向上帝提出这次所宣布的公义与怜悯的一致性(民14:11-19)。
正是上帝这种不变的品格给今日可怜无助的罪人带来永生的盼望(诗103:8-14;145:8;耶29:11;31:3)。不诚实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但上帝有“有丰盛的……诚实”值得我们信任。诚实是道德的基础,与假冒为善针锋相对(诗108:4;117:2;约14:6;雅3:14)。
7 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本会注释】
上帝对悔改的罪人是有恩典的。但祂必须坚持公正以维护祂的政权(诗85:10;89:14)。上帝的公义和祂的怜悯都是祂本性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公义,上帝就不是上帝了。如上所述,公义是祂真爱的必然结果,因为单单怜悯的上帝就不是公正的上帝。没有公义就不可能有怜悯。圣经说上帝喜爱怜悯(弥7:18),但圣经从未说上帝喜欢惩罚人。相反,圣经把祂的惩罚说成是“非常的工”(赛28:21)。祂的慈爱是丰盛的(赛55:7;罗5:20)。正是上帝的怜悯减轻了祂的惩罚,使祂“恒久忍耐”(哀3:22;罗2:4)。
上帝的慈爱决定了祂对祂儿女的态度。所以在描述上帝品格的时候,较多地阐述祂的慈爱;在讲公义的品性之前先讲怜悯的品性。上帝不仅是慈爱的;“上帝就是爱”(约壹4:16)。爱是祂本性中实质性的部分;没有爱,祂就不是“上帝”了。当耶和华因我们的罪而不得不惩罚我们的时候,祂的出于爱心并为了我们的益处,而不是因为生气。就象外科医生一样,上帝可能会使用悲伤的手术刀来医治心灵因罪而来的疾病或伤口(来12:5-11;启3:19)。
8 摩西急忙伏地下拜,
9 说:“主啊,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在我们中间同行,因为这是硬着颈项的百姓。又求你赦免我们的罪孽和罪恶,以我们为你的产业。”
【本会注释】
摩西的信心和勇气因上帝品格的宣告而大得鼓舞。他坚信上帝的恩典,恳求耶和华凭着祂的恩典,“赦免我们的罪孽”,并恢复所毁之约。摩西的属灵眼光模糊,未能察觉上帝在前一天已经应许这一切了(出33:17)。
10 耶和华说:“我要立约,要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是在遍地万国中所未曾行的。在你四围的外邦人就要看见耶和华的作为,因我向你所行的是可畏惧的事。
【本会注释】
我要立约。上帝愿意与以色列人重新立约,说明了:一,祂因对列祖所发的应许而诚心待祂的子民;二,代祷的力量。这里提到了以前所没有提过的保证,如施行奇迹,扩大领土,防御入侵等(第24节)。与上帝合作的福气是无限的,超过有限的人所能理解的(弗3:20)。
行奇妙的事。包括约但河的干涸(书3:14-17),耶利哥城的倒塌(书6:15-21)和敌人被冰雹打死等(书10:1-11)。
可畏惧的事。不是要对以色列人做的,而是要对他们的仇敌做的(申10:21;诗106:22;145:6)。
11 “我今天所吩咐你的,你要谨守。我要从你面前撵出亚摩利人、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
【本会注释】
不是专指写在两块新石版上重新颁布的十诫(第28节)。还包括第12-26节所列举的禁令。可见上帝更多的福惠是与百姓接受更大的责任相应的。每次战胜罪恶都会带来对上帝更加清楚的认识,更大的机会,和更多的责任。
12 你要谨慎,不可与你所去那地的居民立约,恐怕成为你们中间的网罗;
13 却要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
【本会注释】
拆毁他们的祭坛。这里超出了“约书”的吩咐(出23:24),因为“约书”只提到了“偶像”。关于这些“祭坛”,见民23:1,29,30;士2:2;王上16:32;18:26。
他们的木偶。原文为`asherim,是截去顶端的树。这些树桩,可能还带着一些残枝,成了膜拜的对象。亚述人最著名的圣树可能就是亚舍拉(`asherah)。
14 不可敬拜别神;因为耶和华是忌邪的上帝,名为忌邪者。
15 只怕你与那地的居民立约,百姓随从他们的神,就行邪淫,祭祀他们的神,有人叫你,你便吃他的祭物,
【本会注释】
这里说明了与迦南民族立约(第12节;出23:32,33),参加拜偶像的筵席和娶外邦女子为妻(士2:2,11-13)的恶果。耶和华称祂的百姓为祂的新妇。偶像崇拜被视为犯奸淫(耶3:1-5;结16;林后11:2;启19:7-9;21:2)。着重提到“铸造神像”是因为刚犯下铸造金牛犊的罪。
16 又为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为妻,他们的女儿随从他们的神,就行邪淫,使你的儿子也随从他们的神行邪淫。
17 “不可为自己铸造神像。
18 “你要守除酵节,照我所吩咐你的,在亚笔月内所定的日期吃无酵饼七天,因为你是这亚笔月内出了埃及。
19 凡头生的都是我的;一切牲畜头生的,无论是牛是羊,公的都是我的。
20 头生的驴要用羊羔代赎,若不代赎就要打折它的颈项。凡头生的儿子都要赎出来。谁也不可空手朝见我。”
21 “你六日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虽在耕种收割的时候也要安息。
【本会注释】
耕种和收割的时候是最容易干犯安息日的季节,所以在这里重复这条命令。
22 在收割初熟麦子的时候要守七七节;又在年底要守收藏节。
【本会注释】
见利23:15-17;民28:26。这两个节期都是“约书”所吩咐的(出23:16)。
23 你们一切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见主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
【本会注释】
见出23:14-17注释。
24 我要从你面前赶出外邦人,扩张你的境界。你一年三次上去朝见耶和华你上帝的时候,必没有人贪慕你的地土。”
【本会注释】
第一个承诺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拥有土地的应许记载在创12:5-7中。这个应许后来扩大到“埃及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整个领域(创15:18;王上4:21;代下9:26)。
许多人看到以色列人比其他民族优越得多,就自愿与上帝的选民联合。这样,以色列人的领土就会扩大。最后“他们的国度将包括全世界”(《天路》第290页)。耶路撒冷将永远坚立(《善恶之争》第19页),并成为整个地球的中心城市(《历代愿望》第577页)。
25 “你不可将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饼一同献上。逾越节的祭物也不可留到早晨。
26 地里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华你上帝的殿。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
【本会注释】
首先初熟之物。防止偶像崇拜的最佳保障,就是在思想和行动上经常参加上帝所规定的真敬拜。尊重和忠于安息日、每年的大节期、救赎的律例、各种祭祀、以及其他引导人在属灵上归主为圣的类似制度,将保护他们摆脱在应许之地所要遇到的各种异教试探和危险。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见对出23:19注释。本段的结尾与“约书”的最后部分相似(出23:19)。
27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你要将这些话写上,因为我是按这话与你和以色列人立约。”
【本会注释】
这些话。指第10-26节的话。
按这话。只要百姓忠心履行他们的义务,上帝必信守所立的约。
28 摩西在耶和华那里四十昼夜,也不吃饭,也不喝水。耶和华将这约的话,就是十条诫,写在两块版上。
四十昼夜。和摩西上一次在山上停留的时间一样(出24:18)。百姓这一次成功地经受住摩西不在的考验(见出34:30-32)。
也不吃饭。也和上次一样(申9:9-12)。参见耶和华给摩西带来了体力。他就不需要吃喝了。心灵的愿望既得到充分的满足,就感觉不到身体的需要了(诗16:11)。以利亚(王上19:8)和耶稣是圣经所提到(太4:1,2)除摩西以外唯一曾如此长期禁食的人。参出34:1;申10:1-4。
29 摩西手里拿着两块法版下西乃山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华和他说话就发了光。
【本会注释】
摩西脸上发光是上帝荣光的反映(林后3:7)。在登山变像时,基督的神性也透过人性闪现出来(太17:2)。摩西上一次参见上帝并没有在脸上留下任何痕迹(出24:12-18)。造成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是自从他第一次上山以来,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痛苦的经历使他成为更优秀,更纯洁,更适合与上帝亲密交流的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百姓现在已经悔罪,而不再悖逆。摩西在制止背道的过程中表现出忠诚,勇敢和热诚。
摩西拒绝成为一个民族唯一的祖先,让上帝用来取代邪恶的以色列人(出32:10),以及愿意奉献自己为他们赎罪(出32:32;约15:13),表现出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此后他一直坚衷心无私地为同胞代求(出33:12-16)。鉴于这种宗教虔诚的最高表现,以及对上帝品格的反映,他有资格拥有瞻仰创造主荣耀的特权(出33:18-23;34:5-8)。怪不得他在这样的经历以后脸上会发光。保罗在写林后3:18时无疑想到了摩西。
上帝的灵所充满的人都会反映上帝荣耀的品格。在生活中靠近上帝的人会发挥一种感化力,对他人的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尽管他们和摩西一样并“不知道”这种感化力的存在。只要我们与上帝保持正常的关系,祂就会使我们与人保持正常的关系。我们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不是借着我们刻意要做的事,而是借着我们无意中所做的事。
30 亚伦和以色列众人看见摩西的面皮发光就怕挨近他。
【本会注释】
负罪感使亚伦和百姓感到自己与上帝仍然很疏远。因此他们害怕摩西发光的面。如果他们一直顺从上帝,他们就会高兴,而不会恐惧。他们将欢迎天上的光。上帝荣耀和尊贵的这种反映,是要让以色列人深刻认识到祂律法的神圣性质,以及福音借着基督所表现出来的荣耀。这两个方面都在山上向摩西显明了。那神圣的光象征着赦罪之恩的荣耀。而摩西正是这种赦罪的中介人(林后3:7,11,14;《先祖与先知》第330页)。
31 摩西叫他们来;于是亚伦和会众的官长都到他那里去,摩西就与他们说话。
32 随后以色列众人都近前来,他就把耶和华在西乃山与他所说的一切话都吩咐他们。
33 摩西与他们说完了话就用帕子蒙上脸。
【本会注释】
当摩西向百姓讲述“耶和华……所说的一切话”(第32节)时,他的脸是露出的。此后他在他们面前就用帕子把脸蒙上。摩西用帕子蒙脸是预表耶稣基督。因为基督用人性遮掩祂的神性,以便与我们交往(腓2:5-11;《历代愿望》第23页)。上帝的儿子如果带着天国的荣耀降临,有罪的人类就无法承受祂的显现。但作为人子,祂就可以自由地与罪人交往,并预备他们回到上帝面前。
34 但摩西进到耶和华面前与他说话就揭去帕子,及至出来的时候便将耶和华所吩咐的告诉以色列人。
【本会注释】
就是进入“会幕”(出33:7-10)。当他再次出来向百姓传达上帝的话时,他的脸是没有遮住的,直到他传达完信息。圣洁的光辉为他的信息加添了上帝的权威,并不断地证明他是作为上帝的代表向他们说话的。它象月亮一样为不在场的太阳做见证。
35 以色列人看见摩西的面皮发光。摩西又用帕子蒙上脸,等到他进去与耶和华说话就揭去帕子。
【本会注释】
每一次传达完信息,摩西都要蒙上脸,直到他再次进入“会幕”。
在林后3:7-18中,使徒保罗用摩西蒙面来象征旧约被遮蔽的荣耀,与新约无遮蔽的持久荣耀相对照。在整个旧约时代,可以看到上帝的荣耀,尽管这荣耀经常因上帝藉以完成其计划之人的不完美而被遮蔽。保罗也提到了当时犹太人“心上”的一个“帕子”,象征他们属灵的盲目,因为他们没有认出拿撒勒人耶稣就是预言中的弥赛亚(见太15:24;23:16;约9:39-41)。我们的主发现甚至很难消除祂自己的门徒身上的这种盲目(路24:25)。
摩西揭去帕子,象征着基督徒“敞着脸”来“看……主的荣光”,预示他将“荣上加荣”,“变成主的形状”(林后3:18)。“那反照在摩西脸上的荣耀,说明上帝守诫命的子民,藉着基督中保的工作所能领受的福分”(《先祖与先知》第330页)。
出埃及记35章
提要:1 安息日的条例。4 为会幕的奉献。20 百姓乐意奉献礼物。30 比撒列与亚何利亚伯蒙召作工。
1 摩西招聚以色列全会众,对他们说:“这是耶和华所吩咐的话,叫你们照着行: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现在准备开始建造和支搭已经设计好的帐幕(出25-31)。帐幕的建造曾因他们的背道(出32;《先祖与先知》第343页)和重新立约而耽延(出33,34)。这是一项全会众都极其关注、并借着他们的奉献(出25:2-7)和劳动(见出28:3;35:10,25;36:4;39:42)参与的工程,所以摩西把他们“招聚”在一起先给予指示。
2 六日要做工,第七日乃为圣日,当向耶和华守为安息圣日。凡这日之内做工的,必把他治死。
【本会注释】
希伯来人将要从事一项神圣的工程,所以可能以此作为安息日做工借口。但他们不可因工作的神圣性质而忽视对圣日的遵守,或随意践踏其神圣的光阴。这对于传道人和其他在上帝的日子从事圣工的人是一个明确的教训。帐幕的建造,以及所需的各种技术和材料都属俗务,不适合在上帝的圣日里进行。
3 当安息日,不可在你们一切的住处生火。”
【本会注释】
在古时生火是十分费力的。西奈地区气候暖和,没有必要人工取暖。生火的唯一目的就是做饭。在这种气候中,热食不是健康所必需的,所以不必在安息日制作(见出16:23注释)。卡拉派犹太人现在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中也严格地遵守这条命令。他们安息日在家中不点火或点灯。但许多犹太人认为这条吩咐只是临时性的。他们即使在巴勒斯坦也点火和灯。但今日严格正统犹太人不在安息日烹饪食物。
4 摩西对以色列全会众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是这样:
5 你们中间要拿礼物献给耶和华,凡乐意献的可以拿耶和华的礼物来,就是金、银、铜,
6 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山羊毛,
7 染红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荚木,
8 点灯的油,并做膏油和香的香料,
9 红玛瑙与别样的宝石,可以镶嵌在以弗得和胸牌上。”
10 “你们中间凡心里有智慧的都要来做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
11 就是帐幕和帐幕的罩棚,并帐幕的盖、钩子、板、闩、柱子、带卯的座,
12 柜和柜的杠,施恩座和遮掩柜的幔子,
13 桌子和桌子的杠与桌子的一切器具,并陈设饼,
14 灯台和灯台的器具,灯盏并点灯的油,
15 香坛和坛的杠,膏油和馨香的香料,并帐幕门口的帘子,
16 燔祭坛和坛的铜网,坛的杠并坛的一切器具,洗濯盆和盆座,
17 院子的帷子和帷子的柱子,带卯的座和院子的门帘,
18 帐幕的橛子并院子的橛子,和这两处的绳子,
【本会注释】
指钉在地里固定支撑帐幕棚罩的绳子和院墙柱子的樁钉。
19 精工做的礼服和祭司亚伦并他儿子在圣所用以供祭司职分的圣衣。”
20 以色列全会众从摩西面前退去。
21 凡心里受感和甘心乐意的都拿耶和华的礼物来,用以做会幕和其中一切的使用,又用以做圣衣。
22 凡心里乐意献礼物的,连男带女,各将金器,就是胸前针、耳环(或作:鼻环)、打印的戒指,和手钏带来献给耶和华。
23 凡有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山羊毛,染红的公羊皮,海狗皮的,都拿了来;
24 凡献银子和铜给耶和华为礼物的都拿了来;凡有皂荚木可做什么使用的也拿了来。
25 凡心中有智慧的妇女亲手纺线,把所纺的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都拿了来。
【本会注释】
当时各阶层的妇女都流行纺线。在建造帐幕及其器具时所有的人都有工要做。上帝视为祂而做的一切工作都极其可贵和重要,不论是拿来“红玛瑙和别样的宝石”以及贵重的“香料”的“众官长”(第27,28节)所做的,还是“纺山羊毛”的卑微妇女(第26节)所做的。
有关支搭帐幕的指示,详见出25至31章注释。
26 凡有智慧、心里受感的妇女就纺山羊毛。
27 众官长把红玛瑙和别样的宝石,可以镶嵌在以弗得与胸牌上的,都拿了来;
28 又拿香料做香,拿油点灯,做膏油。
29 以色列人,无论男女,凡甘心乐意献礼物给耶和华的,都将礼物拿来,做耶和华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
【本会注释】
上帝一定十分喜欢以色列民所表现出来甘心乐意的精神,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林后9:7)。祂所关心的不是所捐的数量(路21:3)而是所抱的精神(第4节)。使我们的服侍为祂接纳的,是我们的乐意和忠诚(《天路》第402页),祂会按照祂丰盛的旨意赏赐我们(《天路》第397页)。
30 摩西对以色列人说:“犹大支派中,户珥的孙子、乌利的儿子比撒列,耶和华已经提他的名召他,
31 又以上帝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聪明、知识,能做各样的工,
32 能想出巧工,用金、银、铜制造各物,
33 又能刻宝石,可以镶嵌,能雕刻木头,能做各样的巧工。
34 耶和华又使他,和但支派中亚希撒抹的儿子亚何利亚伯,心里灵明,能教导人。
35 耶和华使他们的心满有智慧,能做各样的工,无论是雕刻的工,巧匠的工,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绣花的工,并机匠的工,他们都能做,也能想出奇巧的工。
约伯记34章
提要:1 以利户责备约伯说上帝不公正。10 全能之主不会不公正。31 人类必须在上帝面前谦卑。34 以利户责备约伯。
1 以利户又说:
2 你们智慧人要听我的话;有知识的人要留心听我说。
【本会注释】
以利户开始把讲话的对象从约伯转到他所称的“智慧人”,或“明理的人”(第10节)。可能不只是三位朋友,还包括聚集在那里旁听的许多有影响的人物。
3 因为耳朵试验话语,好象上膛尝食物。
【本会注释】
参伯12:11。以利户竭力呼吁听众要有属灵的辨别力。他要他们把他的立场与约伯的立场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他观点的优越性。
4 我们当选择何为是,彼此知道何为善。
【本会注释】
本节是以利户的呼吁,要在各种矛盾的观点和意见中去发现真理。
5 约伯曾说:我是公义,上帝夺去我的理;
【本会注释】
5-9节里回顾了约伯对上帝的指控。以利户说约伯控告上帝使他受苦,尽管他是个义人。这实际上是约伯问题的所在。他不能把自己的不幸与他行义的感觉混为一谈。
6 我虽有理,还算为说谎言的;我虽无过,受的伤还不能医治。
【本会注释】
说谎言的。以利户在本节继续引用约伯的话:“我虽行义,在我为自己辩护时,仍算为说谎言的。我像恶人那样受惩罚,尽管我没有犯罪。”
伤。直译是“箭”。比喻受了上帝的箭伤。上帝使约伯受了致命伤,但他仍没有认识到自己违了什么罪。
7 谁象约伯,喝讥诮如同喝水呢?
【本会注释】
以利户觉得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约伯不敬虔的嫌恶。以利户认为约伯放纵不敬虔和指责,就像一个人喝水一样(见伯15:16)。
8 他与作孽的结伴,和恶人同行。
【本会注释】
在本节中,以利户继续表达对于约伯不敬虔的担心。这只是以利户的看法,而不是约伯的实际行为。按照以利户关于上帝试炼人的理论,约伯一定是一个罪人。这一点他与其他三位朋友的看法是相同的。他认为约伯的不幸不管是试炼还是惩罚,都一定是罪有应得。
9 他说:人以上帝为乐,总是无益。
【本会注释】
见伯9:22。以利户对约伯的担心在本节达到了顶点。以利户认为,一个忠心侍奉上帝的人不可能不得到上帝的悦纳。他所引用的话实际上与约伯的原意不完全一致。约伯从来没有否认善有善报。他确实说过义人并不一定总是得到福气,恶人也不一定马上得到惩罚。但以利户的概括,和他的其他许多话一样,歪曲了约伯的真实态度(见伯17:9;21:9;28:28)。
10 所以,你们明理的人要听我的话。上帝断不至行恶;全能者断不至作孽。
【本会注释】
以利户表述了他对于约伯立场的理解。现在他要听众注意他严肃的宣布:上帝是公义的。以利户关于上帝的话是对的,但解决不了目前的问题。他没有去面对现实情况,使之与上帝的公义协调起来,却把整个问题都归纳到上帝的主权上,所以是无济于事的。
11 他必按人所做的报应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报。
【本会注释】
这句话是对的(见罗2:6-10;林后5:10;启22:12)。它适用于人的全部行为和上帝对他的整个做法。但不能单看人一个阶段的生活,而要看他的全部生活。不能按一个人所遭遇的不幸,来判断他的品格。
12 上帝必不作恶;全能者也不偏离公平。
【本会注释】
见第10节。
13 谁派他治理地,安定全世界呢?
【本会注释】
强调没有人能给上帝授权。上帝是创造主,是能力的泉源。
14 他若专心为己,将灵和气收归自己,
【本会注释】
回顾祂在创造时所赐生命的气息(见创2:7)。
15 凡有血气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归尘土。
【本会注释】
以利户宣布上帝至高的权力。如果上帝有意,祂会立即把人消灭。无人能否认上帝这样做的权力。人是没有发言权的。作为至高之主,上帝有权祂在认为合适的时候让受造者受苦。
16 你若明理,就当听我的话,留心听我言语的声音。
【本会注释】
1-15节是说给旁观者的听的(第2节)。现在他直接对约伯说话。
17 难道恨恶公平的可以掌权吗?那有公义的、有大能的,岂可定他有罪吗?
【本会注释】
以利户似乎指天上的政权。上帝是最高的统治者。祂不可能憎恶公平,喜欢不义。
18 他对君王说:你是鄙陋的;对贵臣说:你是邪恶的。
【本会注释】
以利户以地上的君王作为例证。君王手下的臣民尊敬他们,绝不会称他们为“鄙陋的”(希伯来语是beliyya`al,常译为“彼列”,意为“无用的人”),或“邪恶的”。
19 他待王子不徇情面,也不看重富足的过于贫穷的,因为都是他手所造。
【本会注释】
他。君王和贵臣尚且得到尊敬,更何况创造君王和贵臣的上帝呢?
不看重。看重某人就是根据他的地位,财富等因素偏爱他(见利19:15;申1:17;16:19;代下19:7;徒10:34;罗2:11;加2:6;弗6:9;西3:25;雅2:1,9)。
20 在转眼之间,半夜之中,他们就死亡。百姓被震动而去世;有权力的被夺去非借人手。
【本会注释】
半夜之中。指瞬间发生的灾难。疾病,地震,洪水,暴乱,火灾,意外事故等灾祸都潜伏在附近。它们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在“半夜之中”袭来,攻击穷人和富人。
非借人手。即不用人的手(见但8:25)。
21 上帝注目观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脚步。
【本会注释】
以利户提出一种新的论点。他以上帝的无所不知来保证祂秉公行义。上帝知道每个人的能力,性情,环境和所受的诱惑。祂不会凭白让人受苦。
22 没有黑暗、阴翳能给作孽的藏身。
【本会注释】
上帝的无所不知不仅可保护义人,而且使恶人害怕(见诗139:11;来4:13)。
23 上帝审判人,不必使人到他面前再三鉴察。
【本会注释】
本节有多种解释。英文KJV版的意思是,上帝让一个人所受的,不会超过他的罪所当得的。另一种解释是:“上帝审判人不需要长期监察”。上帝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品性。还有一种解释是,“上帝审判人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人间的审判必须经过长期耐心的调查,但仍会经常出错。上帝不必如此。又有人解释为:“上帝审判人,并没有定下时间”(英文RSV版)。多了mo`ed(“时间”)一词。但这是不必要的,因为原文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24 他用难测之法打破有能力的人,设立别人代替他们。
【本会注释】
用难测之法。或“不经调查”。上帝不必化时间去调查恶人的生活。上帝一眼就看出他们的全部言行,并立即采取措施(见诗75:7;但2:21)。
25 他原知道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在夜间倾倒灭亡。
26 他在众人眼前击打他们,如同击打恶人一样。
【本会注释】
上帝在恶人的同胞面前公开惩罚他们。
27 因为他们偏行不跟从他,也不留心他的道,
28 甚至使贫穷人的哀声达到他那里;他也听了困苦人的哀声。
【本会注释】
以利户认为恶人是压迫者。关于这一点,约伯和他的朋友们互相指责和驳斥(见伯22:5-10;29:12)。
29 他使人安静,谁能扰乱(或作:定罪)呢?他掩面,谁能见他呢?无论待一国或一人都是如此。
【本会注释】
以利户强调上帝的无所不知。任何个人和民族都无法与上帝抗争。不论是祝福还是咒诅,上帝的做法都是有效的,无可辩驳的(见诗104:29;罗8:31-34)。
30 使不虔敬的人不得作王,免得有人牢笼百姓。
31 有谁对上帝说:我受了责罚,不再犯罪;
【本会注释】
本节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似乎是为了让约伯谦卑下来。以利户认为,对于苦难的正确态度可以归纳为受苦者的四句话(第31,32节)。以利户希望约伯也作同样的表示,而不是为自己辩护,坚持认为自己无罪。以利户所提出的情感是高尚的,符合他受苦是试炼的观念。但他并不了解约伯受苦的真正原因。
32 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
33 他施行报应,岂要随你的心愿、叫你推辞不受吗?选定的是你,不是我。你所知道的只管说吧!
【本会注释】
有人把这句话解释为:“上帝施行报应,岂要随你的心愿?祂必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吗?这个问题与你有关,但与我无关;你必须自己作出决定,表达自己的看法。”本节似乎是为了呼吁约伯作出决定。根据以利户前面的话,他要约伯作出的决定是要他承认自己的罪,和上帝惩罚的公正,视自己的受苦为试炼。约伯迄今一直不肯违心作这样的承认。
34 明理的人和听我话的智慧人必对我说:
【本会注释】
本节似乎是35节的引言。
35 约伯说话没有知识,言语中毫无智慧。
【本会注释】
以利户提醒约伯智慧人对他的看法,想让他自惭形秽。受名人歧视是最令人沮丧的。
36 愿约伯被试验到底,因他回答象恶人一样。
【本会注释】
以利户认为约伯应该受更多的苦,来消除他所认为约伯的错误观念。这句话说得很粗鲁,和三个朋友相似。
37 他在罪上又加悖逆;在我们中间拍手,用许多言语轻慢上帝。
【本会注释】
拍手。表示愤慨,嘲笑和蔑视(见民24:10;伯27:23)。
约伯记35章
提要:1 人不可与上帝比较,因为我们不论行善行恶,都与祂无碍。9 许多人在苦难中呼求,却因缺乏信心未蒙垂听。
1 以利户又说:
【本会注释】
见伯32:2注释。
2 你以为有理,或以为你的公义胜于上帝的公义,
【本会注释】
约伯并没有这样说。他确曾质疑上帝的公义(伯9:22-24;10:3;12:6),但以利户的指控,已超越了约伯说话的原意。
3 才说这与我有什么益处?我不犯罪比犯罪有什么好处呢?
【本会注释】
以利户驳斥约伯所认为义人和罪人都一样受苦的看法。他和三个朋友都不同意约伯的观点。他还歪曲了约伯话语的意思。约伯并没有说义人最后不会有胜过罪人的报酬。他只是说天意在今生的安排并不一定是按照人的品格。
4 我要回答你和在你这里的朋友。
【本会注释】
我要回答。以利户所回答的,包括以利法在伯22:2,3的论点。
朋友。希伯来语是re`im。参伯2:11;19:21;42:7。这里指约伯的三个朋友。
5 你要向天观看,瞻望那高于你的穹苍。
【本会注释】
以利户的目的是要说明上帝非常伟大,不受人类行为的影响。他用天体和云彩的崇高和威仪来证明上帝的伟大。
6 你若犯罪,能使上帝受何害呢?你的过犯加增,能使上帝受何损呢?
【本会注释】
意思是创造诸天的上帝不受人类罪孽的影响或任何牵制。祂的能力没有减弱。祂没有受到伤害。祂的尊严也没有受到亏损。
7 你若是公义,还能加增他什么呢?他从你手里还接受什么呢?
【本会注释】
以利户说,反之,人的公义不会给上帝带来益处,也不会使上帝对人负上责任。
8 你的过恶或能害你这类的人;你的公义或能叫世人得益处。
【本会注释】
以利户认为,公义和罪恶的后果不是由上帝,而是由人来感受的。上帝不受罪恶或公义的影响,所以祂没有理由偏离严格的公正。祂是赏罚分明的。行义是有益处的。以利户认为,上帝非常高尚,不会改变因果的法则。祂赏善惩恶。换一句话说,一个人作恶行义都只与自己有关,而与上帝无关。以利户的这个观点没有考虑到上帝与祂所造之物的紧密关系。以利户虽然看到上帝的崇高,却没有看到祂是亲近受造者的。福音告诉我们一位慈爱的上帝。祂体谅受造者所做的事,并与他们进行个人的交往(见来4:15)。
9 人因多受欺压就哀求,因受能者的辖制(原文作膀臂)便求救,
【本会注释】
以利户面临压迫的棘手现象。他无法不听受强者欺压之大众的呼声。这又如何用他的观点来解释呢?为什么受压迫者没有得到解救?
10 却无人说:造我的上帝在哪里?他使人夜间歌唱,
【本会注释】
以利户的看法是:受压迫者继续受苦,是因为他们埋怨自己的痛苦,没有以正确的态度求告上帝。如果他们正确地亲近上帝,上帝会让他们“夜间歌唱”,在黑暗和苦难的时辰给他们带来快乐(见诗30:5;77:6;90:14;143:8)。这个看法的弱点是他一口咬定人继续受苦是因为没有正确地求告上帝。
11 教训我们胜于地上的走兽,使我们有聪明胜于空中的飞鸟。
【本会注释】
走兽和飞鸟在痛苦中会出于本能地发出哀鸣。但他们不知道怎样向创造主求告。上帝教导人不要抱怨,而要以信心,虔诚、谦卑和顺从的精神把他的痛苦带到上帝面前。以利户认为,如果上帝不回答这样的呼求,就说明人缺乏正确的态度。
12 他们在那里,因恶人的骄傲呼求,却无人答应。
【本会注释】
呼求。以利户显然是指约伯。上帝的确会回答诚心的的呼求。但是难道所有诚心的祈求都一定会马上得到回答,或者按照我们的意思回答吗?对于受苦的问题,这是一个过于简单的答案。它说明表面上合乎逻辑的立场也可能会导致极端。
答应。以利户说上帝不会回答恶人,因为他们求告时很骄傲,不谦卑。他们觉得自己理应摆脱痛苦。他们接近上帝是出于自私的动机。
13 虚妄的呼求,上帝必不垂听;全能者也必不眷顾。
14 何况你说,你不得见他;你的案件在他面前,你等候他吧。
【本会注释】
上帝既然不垂听虚妄的呼求,更何况抱怨言自己不能见祂之人的呼求呢?以利户显然是指约伯在伯9:11;13:24;23:3,8,9;30:20;33:10等处所说沮丧的话。
15 但如今因他未曾发怒降罚,也不甚理会狂傲,
【本会注释】
前半句可以直译为“但如今,他还没有惩罚约伯的愤怒”。可能是指上帝尚未就约伯狂傲的话降下新的苦难。于是约伯就大胆地继续抱怨。
16 所以约伯开口说虚妄的话,多发无知识的言语。
【本会注释】
以利户总结说,约伯的抱怨是没有道理的。他暗示约伯所受的罪还没有达到他所应受的程度。事实上他不知道自己在说着什么。这样的话肯定不会给约伯带来安慰!
尼希米记5章
提要:1 犹太人抱怨他们的债务,典当和纳税。6 尼希米指责高利贷者,要他们发誓归还。14 他不拿俸禄,宽厚待人。
1 百姓和他们的妻大大呼号,埋怨他们的弟兄犹大人。
【本会注释】
不知本章所描写的一些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它们不都发生在修造城墙期间,因为第14节所记录的是尼希米当省长十二年末的事。最多只能确定第1-13节发生在修筑城墙期间。修筑城墙的无偿劳动的确会使许多人失去正常的生计。但另一方面,这项工程很快完成了,不会导致本章所描述的严重经济困境。本文并没有暗示困境与修造城墙的工程有关。哀怨的根源要深得多,而且已发展很久了,到修造城墙的时候形成了危机(见《先知与君王》第646页)。在第14-19节,尼希米记录了他当犹大省长期间的个人行为(见王下12:3-14)。
呼号出于极深的悲痛。发出哀怨的是百姓中的穷人,被指控的他们富裕的弟兄(见王下24:14)。
2 有的说:“我们和儿女人口众多,要去得粮食度命”;
【本会注释】
发出哀怨的,首先的家庭人口多的人。多子多孙带所来的,并不是东方人一般所认为的福气,而是重担和深深的困惑。
3 有的说:“我们典了田地、葡萄园、房屋,要得粮食充饥”;
【本会注释】
得粮食。七十士译本为“给我们粮食”。他们所要的,不是白白的赠予,而是希望改变导致他们困境的经济格局。
充饥。一些人要求救济,因为已经过去的饥荒迫使他们典了自己的田地、葡萄园和房子。哀怨的人属于住在城外,曾经拥有很多产业的人。这种情形类似于赛5:8的描述。土地落入富人手中非不是一件新鲜事。
4 有的说:“我们已经指着田地、葡萄园,借了钱给王纳税。
【本会注释】
和波斯的其他省份一样,犹大每年都要纳税,部分是金钱,部分是实物。在正常的年代,这个负担似乎并不沉重,但是在贫乏的年代里,收税者的出现往往带来很大的不幸。为了缴税,他们欠下了债务,又无法偿还。
5 我们的身体与我们弟兄的身体一样;我们的儿女与他们的儿女一般。现在我们将要使儿女作人的仆婢,我们的女儿已有为婢的;我们并无力拯救,因为我们的田地、葡萄园已经归了别人。”
【本会注释】
我们的身体。这些穷人和他们富有的弟兄一样都是人,有着同样的生活需求。他们的儿女和富人的儿女一样,都是父母所珍爱的。
一些人抱怨家庭人口太多,无法供应他们粮食;另一些人因为饥荒而典当了自己的财产;还有一些人为了缴纳税金不得不去借钱;第四种人落入放高利贷者的手中。他们所遭受的不是外国暴君的压迫,而是同胞的勒索。
我们的女儿已有为婢的。关于父母出售女儿的合法权利,见出21:7。许多回归者摆脱了巴比伦的囚掳,却落入了兄弟的奴役。后者似乎比前者更难忍受。在巴比伦,家庭尚能保持完整,现在儿女却要从父母手中夺走,成为同族犹太同族的奴隶。
6 我听见他们呼号说这些话,便甚发怒。
【本会注释】
除了牟取利息以外,表面上似乎没有违犯律法的条文(第11节)。百姓所抱怨的也不是这些。出售女儿是依据出21:7。男仆的服役期限于六年(见出2:2注释),如果禧年在第六年结束以前开始,他们就自动得到自由(利25:10;见申15:12注释)。土地也是可以“出售”(租赁)的(利25:14-16),但不是永久性的(利25:10,13)。然而富人即使不是在字句上,也是在精神上违背了律法。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富人有责任帮助贫穷的弟兄,而不应压迫他们(利25:14,17)。尼希米,他的亲戚和随从都是尽量这样做的(尼5:10,15)。可是富人们却乘人之危,牺牲同胞的利益。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尼希米发现这些丧尽天良,肆无忌惮牟取暴利的人,很自然会义愤填膺,怒火满腔。
7 我心里筹划,就斥责贵胄和官长说:“你们各人向弟兄取利!”于是我招聚大会攻击他们。
【本会注释】
你们各人向弟兄取利。律法禁止向希伯来人牟利,但是准许从外邦人取利(申23:19,20;见出22:25;利25:35注释)。
我招聚大会。尼希米的责备显然没有什么效果。贵族们没有保证要改变他们的做法。他只好把这件事情向百姓公开,不是依据司法的权限,而是一旦贵族们受到行政首长的公开斥责,就会羞于或害怕继续压迫人。
8 我对他们说:“我们尽力赎回我们弟兄,就是卖与外邦的犹大人;你们还要卖弟兄,使我们赎回来吗?”他们就静默不语,无话可答。
【本会注释】
“我们”可能指最近回来的人,不是早年回来的人。或指尼希米和他的亲属,而不是富裕的压迫者。指尼希米等人的可能性大一些。他的话的暗示他和具有同心的人赎回了被外邦人奴役的犹太人,给他们自由。他尽自己的财力这样做。
9 我又说:“你们所行的不善!你们行事不当敬畏我们的上帝吗?不然,难免我们的仇敌外邦人毁谤我们。
【本会注释】
尼希米认为仅仅使贵族们静默不语,感到羞耻还是不够的。他还必须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做法。
10 我和我的弟兄与仆人也将银钱粮食借给百姓;我们大家都当免去利息。
【本会注释】
律法要求富人借银钱粮食给穷人(申15:7-11),但不可放高利贷(见出22:25注释)。尼希米遵守了这些规定,现在呼吁别人也这样做。借贷是一种美德,但富人向穷人放高利贷则是罪恶的(见尼5:11注释)。
11 如今我劝你们将他们的田地、葡萄园、橄榄园、房屋,并向他们所取的银钱、粮食、新酒,和油,百分之一的利息都归还他们。”
归还。尼希米斥责了压榨的行为,说明了相关的原则以后,强烈呼吁采取行动。他要求持有穷兄弟所抵押土地的人,尽快归还原主(见《先知与君王》第650页)。
【本会注释】
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利息是可能的,如同西塞罗时代罗马人的百一息,要理解为按月支付的。与古代东方的惯例相比,每月百分之一算不上高利息。在巴比伦和亚述,银子的利率通常是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粮食是三分之一。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泰勒哈拉夫(Tell Halaf)的公元前七世纪文献表明,那个地区银子的年利率是百分之五十,粮食是百分之百。埃及在托勒密时代(公元前最后三个世纪)是百分之十二至二十四。我们只有那段时期的这类方面记录。但犹大的穷人仍不堪利息的重负,尽管与其他国家的利率相比,百分之十二的年利率不能算高的。
12 众人说:“我们必归还,不再向他们索要,必照你的话行。”我就召了祭司来,叫众人起誓,必照着所应许的而行。
【本会注释】
我们必归还。尼希米雄辩的呼吁,他对摩西律法原则的重申,以及他自己的榜样,获得了大家的认同。贵族们不仅都同意豁免已收的利息,今后不再收利息,并依照律法借钱物给他们的穷弟兄,而且愿意归还所收的土地和房屋。这是一笔不小的价值。按照律法的规定,他们是可以保留到禧年的。
起誓。见拉10:5注释。贵族们答应以后,尼希米召集了祭司,并要求债权人发誓:信守他们的承诺。尼希米要祭司们参加,一方面是为了增强起誓的严肃性,就像在上帝面前发誓一样,一方面是为了在必要时证明这个誓约的合法有效性。
13 我也抖着胸前的衣襟,说:“凡不成就这应许的,愿上帝照样抖他离开家产和他劳碌得来的,直到抖空了。”会众都说:“阿们!”又赞美耶和华。百姓就照着所应许的去行。
【本会注释】
“衣襟”有时可以装东西。该词只在这里和赛49:22里出现。为了强调承诺的约束力,尼希米做了一个象征性的动作。他先收拢外衣,好象在里面装东西,然后再抖搂出来,发出第13节的咒诅。在古代的国家中,受咒诅的事物是最可怕的。申28:16-44的咒诅也是这样表达的,为了给想要冒犯律法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刻在亚述和波斯国王墓口的咒诅,是为了吓走将来的盗墓者。古代的契约也以咒诅来保护,避免违犯。尼希米的咒诅是不寻常的,但其目的很清楚。
14 自从我奉派作犹大地的省长,就是从亚达薛西王二十年直到三十二年,共十二年之久,我与我弟兄都没有吃省长的俸禄。
【本会注释】
我奉派。尼希米在这里首次说明他是以犹大省长的身份回来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正式任命可能要稍晚一些。他的十二年省长任期始于亚达薛西第二十年尼散月(尼2:1),即公元前444年4月2日。结束于亚达薛西第三十二年。按照尼希米的年历(见本书109页),可能始于433年9月25日,终于公元前432年10月13日。然后又被召回到亚达薛西的宫廷(尼13:6)。他可能在这段时期写下了尼5:14-19,也许还有第1-13节和本书其他章节。
省长的俸禄。他在任职期间,没有向百姓收取作为省长所应享有的正常工资。他还得为自己支付个人的开销。“弟兄”指他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家里的人。
15 在我以前的省长加重百姓的担子,每日索要粮食和酒,并银子四十舍客勒,就是他们的仆人也辖制百姓;但我因敬畏上帝不这样行。
【本会注释】
以前的省长。以前的省长,我们只知道有所罗巴伯。不知以斯拉有没有被任命为省长,或是否担任特别专员。尼希米所指的可能是从所罗巴伯到以斯拉之间五六十年间在犹大省长。
加重百姓的担子。原文的语气较强。有“压迫”之意
每日。有译本为“而后”。大多数注释者认为这是指尼希米的官府每日开销四十舍客勒(按轻舍客勒计算,就是334.8克,或108盎司),而不是每年向每人收取四十舍客勒。
仆人也辖制。东方官府的家臣和低级官员一般都会利用职权向谋求官方优惠的人勒索高额的费用。特别是在古代,太监和其他内臣往往是专横跋扈的。薛西斯手下的哈曼,提庇留手下的塞扬努斯,革老丢手下的那西塞斯,都是典型的例子。
16 并且我恒心修造城墙,并没有置买田地;我的仆人也都聚集在那里做工。
【本会注释】
我恒心。尼希没有压迫百姓,生活费用自负。他和他所供养的仆人还不倦地修建城墙。尼4:10,13,15,17描述了尼希米和他仆人的劳动。
并没有置买田地。尼希米没有像贵族们那样靠追债而攫取土地(第3,11节),他在当省长期间也没有积攒任何财富。他任职十二年,非但没有发财,反而更穷了。他担负这些责任,意味着个人的牺牲。
17 除了从四围外邦中来的犹大人以外,有犹大平民和官长一百五十人在我席上吃饭。
【本会注释】
尼希米所做的还不止这一切。他不仅要负担个人的生活开支,还要表现人们对于省长所期望的好客。他每天要供养150名住在耶路撒冷的家长(见尼11:1)。除了这些常客以外,尼希米还招待了从犹大的乡镇和周围国家因事来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尼希米以这种方式在耶路撒冷生活了十二年。他一定是一个相当富有的人。在尼普尔发掘的“穆拉舒儿子们”的商务文件,证实一些住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已变得非常富裕。
18 每日预备一只公牛,六只肥羊,又预备些飞禽;每十日一次,多预备各样的酒。虽然如此,我并不要省长的俸禄,因为百姓服役甚重。
【本会注释】
飞禽。虽然《旧约》从未明确地提到家鸡,但它们当时在巴勒斯坦的存在,已为1932年在泰勒拿什比(Tell en-Nasbeh)所发现的雅撒尼亚印章所证实。印章的画面是一只斗鸡。埃及最早提到家鸡,是公元前十五世纪的图特摩斯三世时代。那是从叙利亚(亚兰)引进尼罗河国家的。鸽子和鹅可能也包括在“飞禽”的范围内。
省长的俸禄。见第14节注释。
19 我的上帝啊,求你记念我为这百姓所行的一切事,施恩与我。
【本会注释】
尼希米最后献上了赋有他自己特色的祈祷(见尼6:14;13:22,31)。
哥林多前书1章
提要:1 问候与感恩。10 保罗劝他们合一。12责备他们纷争。18 上帝败坏智慧人的智慧,21 用人所当作愚拙道哩,26 不拣选有智慧、有能力、有尊贵的人,27,28 却拣选愚拙、软弱和卑贱的人。
1 奉上帝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
【本会注释】
上帝旨意。保罗强调他担任使徒是上帝的旨意。他在给其他教会的书信中,也要人注意这个事实(见罗1:1;林后1:1;加1:1;弗1:1;西1:1;提前1:1;提后1:1)。他知道自己的职务不是人任命的,而是上帝任命的(见加1:1)。每一个耶稣基督福音的真正使者都要像保罗那样坚信自己的恩召,相信他如果作其他任何工作就有祸了(见林前9:16)。
使徒。apostolos(见徒1:2注释)。保罗作使徒的权利在哥林多受到质疑。在这里和书信的后面,他积极勇敢地维护这个权利(见林前9章)。
保罗。关于这个名字的意义,见《使徒行传》第7章补充注释二。
兄弟。当时对基督徒的通称(见罗16:23等)。“基督徒”的称呼尚不太普遍(见徒11:26注释)。
所提尼。身份不明,可能是徒18:17中所提到管理哥林多会堂的人。传统说法把他列入70个门徒之中(路10:1)是没有根据的。所提尼可能是保罗的代笔人,就如《罗马书》中的德丢一样(见罗16:22注释)。所提尼的名字出现在开头的问候语中,并不表明他是书信的共同作者。保罗习惯这样提说同工的名字。
2 写信给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本会注释】
哥林多。关于保罗在哥林多的工作和哥林多教会的建立,见本卷注释100页;徒18:1-18。
教会。ekklēsia(见太18:17注释)。
在基督耶稣里。只有那些寻求耶稣,躲避在祂里面,被救主的公义所遮盖的人才算是圣洁的。
成圣。hagiazo,“献身”,“成圣”(见约17:17注释)。下文把成圣的人称为“圣徒”(hagioi),直译为“圣洁的人”(见罗1:7注释)。hagiazo和hagioi的词根相同。英语中的“成圣”和“圣徒”都源于拉丁文词根sanctus(“圣洁”)。
蒙召作圣徒的。就是“蒙召的圣徒”。见上面“成圣”的解释。
在各处。“在各处”也可放在“蒙召作圣徒的”前面,强调哥林多信徒是信徒大团契的一部分。保罗提醒哥林多人,他们不是福音权利的唯一享有者。
保罗所用的“在各处”也可能是当时常用的问候语。有两个犹太会堂的铭文中也有这样的问候语:“愿这里和以色列全地都有平安”(见汉斯.利兹曼《新约手册》林前1:2注释)。书信不只是发给哥林多信徒的,其中所充满的教训也是给众人的。书信已列如圣经正典,作为我们的指导和教诲(见提后3:16)。
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见徒2:21注释。
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或“是他们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地方”。如果指“地方”,就没有什么更多的意义。如果指“主”,就是进一步强调所有的基督徒团体崇拜的是同一位主(见上面“在各处”解释)。这里可能隐射哥林多教会内的结党纷争(11-31节)。
3 愿恩惠、平安从上帝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本会注释】
恩惠。charis,在《新约》中出现了大约150次,译为“恩惠”130次。其他地方分别译为“宠爱”、“快乐”,“感恩”,“谢意”,“感激”,“欢愉”,“慷慨”,“好处”、“接纳”,“赐恩”等。这些词合在一起,也不足以表达获得上帝启示的人的所感受到的荣耀、惊异、喜乐、欢愉和感激,因为上帝藉着耶稣基督彰显了祂无比的恩德。所有这一切都用“恩惠”(charis)一词来归纳。
古希腊人崇尚美。他们用charis表示美感和快乐,然后把这种观念转移到产生美感的事物上,故词义引伸到感激,高兴和欢愉。该词具体可指所给予的恩惠或恩宠。
早期基督教会采纳了这个有用的词汇,用它亲切,仁爱,欢愉的内涵和优雅的性质,来表达基督徒之间的态度。该词特别用来表示“上帝在基督里,并藉着基督对于罪人的关注和作法,尤其是自发的仁爱之举”(赫尔曼.克里默,《圣经神学词典》, 1886年,第574页)。上帝对人的恩典,绝对不取决于人的状况,既不通过他努力行义来赚取恩典,也不因他没有这样作而影响上帝对人彰显恩典。只要他愿意,就能得到上帝的恩典。他犯罪的程度,不影响上帝乐意藉在耶稣向他所施的恩典。见罗1:7注释。
平安。eirēnē,源于希腊和平女神伊琳娜。在《新约》里,eirēnē指圣灵充分运行在个人生活中,不受任何搅扰,从而使人与创造主之间达到完全的和谐。塞耶将该词下定义为:“心灵的平静状态,对于藉基督而来的拯救满有把握,对上帝没有丝毫的恐惧,安于任何属世的命运”。见罗1:7注释。
4 我常为你们感谢我的上帝,因上帝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你们的恩惠;
【本会注释】
我。这里的单数形式表明所提尼不是书信的共同作者(见第1节注释)。
感谢我的上帝。保罗在处理教会的混乱现象之先,称赞哥林多信徒在属灵经验上的成就。他先称赞他们的信心和顺服,再责备和警告他们。给七教会的信息也表现了这种做法(启2:2-4,13,14,19,20)。上帝先说好的方面来鼓励教会,为必要的警告和责备作准备。如果他们像哥林多教会那样听从,就会取得属灵的进步和福气。
恩惠。charis(见第3节注释)。这里所强调的是具体的恩赐(charismata,林前12:4;见林前1:5-7)。
5 又因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
【本会注释】
凡事。上帝已经赐给哥林多信徒丰盛的福气,把他们从极其败坏的生活环境中拯救出来,使他们脱离无法形容的罪恶深渊,授予他们无限的属灵恩赐,以致他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第7节)。丰盛的恩典已经远远超过实际的需要,所以教会没有理由退后和背道。参林后9:11。
口才。logos,泛指“话语”,也指具体的言语。这里可能指自由清楚地表达一切真理知识的能力。这个恩赐可能就是12:8中“智慧的言语”(logos sophias)。
知识。gnōsis,是英语中表示“认知”(gnostic)和“不可知”(agnostic)等词汇的来源。关于这个恩赐,见林前12:8注释。知识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基础。凡想成为基督徒的人必须明白有关上帝存在和救赎计划的基本事实。保罗以他拥有这种恩赐而自豪(林后11:6)。哥林多有些信徒滥用了这个恩赐(《哥林多前书》第8章)。
6 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
【本会注释】
正如。“正如”似乎强调因耶稣基督而来的救赎计划的知识,藉着圣灵在哥林多教会的有力工作得以显明并确立。这能力依然运行在教会当中,为上帝的恩惠和福音真理作证,正如救恩的信息第一次传到这个城市时一样。
为基督。圣灵倾降在哥林多信徒身上的结果,使他们确立了对福音的信仰,深刻地悔改,并接受了显示上帝牺牲耶稣之爱的真理。使徒有关基督的见证不仅被人相信和接受,而且教会藉着上帝之灵所伴随的能力领受了圣灵的各种恩赐(见第7节)。林前12:1,4-10,28;弗4:8,11-13列举了这些恩赐。圣经说,圣灵恩赐的目的是要使教会得到发展,直至在耶稣里达到合一与完全(弗4:12-15)。
坚固。或“确立”。圣灵的恩赐授予早期的教会,包括哥林多教会,表明上帝愿意向祂的子民提供丰盛的恩典,使他们坚定站立,并向不信的世人见证真道。
7 以致你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本会注释】
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人的。“圣灵显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处”(林前12:7)。每个信徒都接受了一定的恩赐。哥林多教会的恩赐特别丰富。
等候。apekdechomai,“迫切地等待”。
显现。apokalupsis,直译是“揭示”,“显露那隐藏的”。帖后1:7;彼前1:7,13;4:13用该词表示耶稣的来临。人肉眼本来看不见的耶稣将忽然显现,众目都要看见(启1:7)。表示“显现”的一个更常用的词是parousia(见太24:3注释)。表示“来临”的词erchomai,也经常使用。耶稣的来临是第一世纪教会喜乐的期盼和希望,并仍然是每一个耶稣真门徒“所盼望的福”(多2:13)。哥林多信徒藉着圣灵的各样恩赐确立了对耶稣的信仰,他们迫切期待救赎主的复临。现在也是这样。如今教会的各种恩赐确立了耶稣的见证。余民教会的特征是拥有“耶稣基督的见证”(启12:17),那就是林前19:10中的“预言之灵”。
8 祂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
【本会注释】
祂。就是主耶稣基督(第7节)。
坚固。或“确立”。
到底。参腓1:10;帖前5:23;犹24。不要把这句话理解为人不可能从恩典中坠落。其他的经文清楚地表明了信徒犯错误的可能性(如来6:4-6)。信徒只有忍耐到底,才能坚固到底(见太24:13;见约10:28注释)。
无可责备。信徒们得到保证:基督必在试炼诱惑中坚定他们,保守他们一生行在圣洁的路上,使他们在基督显现的时候无可责备的。这个应许并不是说他们从来就不会犯错误,因为“人人都犯了罪”(罗3:23)。如果他们愿意不断地降服于耶稣,表示愿意讨祂喜悦,祂就会使他们过得胜的生活,在祂显现时无可责备,因为祂的义遮盖了他们。“无可责备”与“完全”有别。“无可责备”指那些在审判者之前不能被指控有罪的人,因为没有指控他们的理由。
9 上帝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祂所召,好与祂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
【本会注释】
上帝是信实的。参林前10:13;帖前5:24;帖后3:3等。上帝的绝对信实是保罗所说信徒在末日无可指责的基础。上帝的应许就像祂的品格一样是不变的。对于生活在当今越来越不安定之世界中的基督徒,这是不断的安慰的源泉。
被祂所召。见罗8:30注释,参9:24;11:29。上帝呼召所有的人与耶稣联系交往。他们为上帝的各种见证多感召,放弃罪恶,接受基督的救恩。
一同得分。koinōnia(见徒2:42;罗15:26注释)。
10 弟兄们,我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都说一样的话。你们中间也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本会注释】
弟兄们。这是保罗书信中常用的称呼。保罗用这个亲切的称呼,可能是为了缓和他将对信徒进行的严厉责备。这个称呼也暗示了哥林多信徒中所缺乏的团结精神。
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我们藉着耶稣向上帝祈求(参罗12:1;帖前4:2)。藉着同一个名祈求,可能进一步影射哥林多信徒中间所存在的结党纷争(见上面“弟兄们”注释)。
劝。parakaleo,直译是“呼吁站在……一边”,故有“劝诫”,“安慰”之意(见约14:16注释)。这里指“劝诫”。本节从感恩和称赞过渡到了责备。经过简单的引言,保罗开始直接讨论需要他关注的各种问题。见太5:4注释。
都说一样的话。这是古典希腊文的习语,意为“一致”。 保罗用这个习语,表明他精通古典希腊文(见徒17:28注释)。
分党。schismata,源于schizo(“分裂”,“撕开“)。太27:51用schizo描述圣所幔子的撕裂。在太9:16 中schisma指撕裂衣袍。保罗用这个词表示“意见分歧”,特别指哥林多教会的分裂精神。英语中的schism (“分党”)源于schisma。
一心一意。nous … gnōmē。Nous表示心情,gnōmē表示因某种心情而产生的意见,判断或情感。
彼此相合。katartizo,“修补(破渔网)”(太4:21);在伦理上指“完美”、“完善”。 耶稣和使徒的讲道,不断地就教会的合一发出强烈的呼吁(见约17:21-23;罗12:16;15:5,6;林后13:11;腓2:2;彼前3:8)。
11 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弟兄们来,说你们中间有纷争。
【本会注释】
革来氏。意为“青翠的”或“淡黄色的”。这是自由民中的常见名,暗示革来氏可能是自由民中的一位女子。她家无疑住在哥林多。这些人带给保罗有关哥林多教会的纷争的消息(见《使述行述》300页)。有人认为他们就是林前16:17所提到的代表,但缺乏证据的支持。
家里的人。“家里的人”是外加的。无法确定他们是革来氏家的直系成员,亲属,仆人或奴隶。
对我提起。革来氏家里的人向保罗反映了哥林多教会的状况。
弟兄们。见第10节注释。
纷争。erides(单数eris)。Eris似乎列在罗1:29-31的罪恶之中,也列在情欲的事中(加5:20)。
12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
【本会注释】
你们各人。结党的精神似乎影响了所有的人。教会的信徒纷纷表示自己属于这一派或那一派。
属保罗的。保罗先提到声称属于他的一派。他表示不赞成分派,尤其是属于他的一派。各派都受到了批评。任何形式的分党精神都是错误的。把一个属灵领袖与另一个属灵领袖进行比较,是违背基督精神的。
亚波罗。他是亚历山大的犹太人,所随从的是施洗约翰的教训。他“有学问”“最能讲解圣经的”(徒18:24,25)。在以弗所,他从百基拉和亚居拉那里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然后他前往亚该亚,在哥林多教会工作了一段时期(徒18:27,28;参林前3:5-7)。他的学识和口才使教会中部分信徒把他抬举在保罗之上。当保罗最初把福音传到这个大都市时,他的工作是要适应那些不了解属灵真理的人(林前2:1-4;3:1,2)。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亚波罗的教训超越了信仰的入门知识(林前3:6-11)。他的个性,工作方式,和他所传信息得到某些人的特别好感,这些人就表现出对他的偏爱。另一些人则不愿意放弃对保罗的忠诚,因为是他首先将福音传给他们的。其实保罗和亚波罗是完全和谐的(见第5-10节)。纠纷产生以后,亚波罗离开哥林多回到了以弗所。保罗曾劝他回来,他坚决不肯。
矶法。就是彼得。译自亚兰语Kepha',意为“石头”(见约1:42)。“彼得”译自希腊语Petros,也是“石头”的意思(见太16:18注释)。属于这一派的人无疑认为,说自己追随最初的十二门徒之一具有特别的优势。彼得曾与耶稣有亲密的关系,是作领袖的十二使徒之一。他们认为这证明彼得的地位超过保罗和亚波罗。有人认为这一派的存在表明彼得曾访问过哥林多。但这样的结论是不确定的,也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
属基督的。属于这一派的人拒绝随从任何人间的领袖。他们持独立态度,自称直接受教于基督(见《使述行述》278,279页)。
13 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
【本会注释】
基督是分开的吗?说明这是很荒谬的。
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这个问句的形式,暗示了否定的回答。译文强调了保罗的意思。他巧妙地以自己为例,而不提亚波罗或彼得。
奉保罗的名。参太28:19;徒8:16中的格式。
14 我感谢上帝,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
【本会注释】
上帝。有的文本省略了“上帝”。
基利司布。原是哥林多管会堂的(徒18:8)。基利司布是一个罗马名字。
该犹。显然就是罗16:23所提到接待保罗和整个哥林多教会的人。不知道他是不是《约翰叁书》所提到的该犹(约叁1)。该犹是一个罗马名字。
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保罗显然是让他的助手施洗的。他或许预见到有人特别重视由什么人来主持这个仪式。这个礼节的意义不在仪式本身,也不在由什么人来主持,而是参加者自己的经验。请参见耶稣的作法:“不是耶稣亲自施洗,而是他的门徒施洗”(约4:2)。
15 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
【本会注释】
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有文本为“我给你们施洗”。 意思实质上是一样的。哥林多人显然普遍认为,受洗者和施洗者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即使是宣称属于保罗的一派,也不可为在他们领袖手中受洗而夸口。 保罗很高兴自己能让别人来主持大部分的洗礼。
16 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
【本会注释】
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本节说明这封书信是由别人代笔的。否则保罗不会加上“司提反家”,而会把司提反家与基利司布和该犹同列(见14节)。
司提反。司提反家是保罗在亚该亚的第一批果子(16:15)。写《哥林多前书》时,司提反和保罗在一起(16:17)。
17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本会注释】
原不是为施洗。保罗渴望单单基督得到高举,并争取多人归向祂。所以保罗说明,他的主要工作不是施洗,而是劝人归顺救主。他没有说自己不给任何人施洗,而是希望人明白,他不想藉着给大批人施洗而将荣耀归给自己。他在13-17节中的论述表明,他非常希望在救赎的工作中,上帝的工人会消失在视野之外,悔改罪人的视线能单单集中在耶稣身上。那些在使徒手下受洗的人可能会宣称自己比其他信徒优越,从而在教会产造成结党纷争。保罗深知其中的危险。他宣称他的工作是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救赎的喜信,并呼召他们悔改相信耶稣。这也应始终是所有福音使者的伟大目标。
智慧的言语。希腊人高度赞赏他们演说家们巧妙博学的辩论方法和精炼的演讲才能。保罗并不想模仿他们雄辩推论的风格。福音的成功并不靠这些方法;而且使徒传道也不展示这些方法。他的教训和演讲方式并不受老经世故的希腊人所称赞。他们不认为他讲的道是智慧的。保罗渴望基督十字架的荣耀不会被人的哲学和雄辩的口才遮蔽,从而把荣耀归给人而不是上帝。传播十字架的成功,不是依靠人的推理和精心论辩的魅力,而是靠伴随着圣灵大能的简明真理的影响。
落了空。也就是没有实质的内容。
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
【本会注释】
十字架的。“十字架的道理”是因信钉十字架的主而得救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在崇尚哲学的希腊人和注重仪式的犹太人看来,乃是愚蠢至极。
道理。logos,直译就是“言语”。这里可能是与“智慧的言语”对照(见第17节注释)。
那灭亡的人。他们正行走在灭亡的道路上,因为他们把唯一能救他们的十字架的道理视为愚拙。
得救的人。直译为“正在得救的人”。保罗这里把得救描写为现在的行动。圣经所说的得救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动(见罗8:24注释)。
大能。dunamis(见路1:35注释)。对于那些因愿意相信福音纯洁的信息而“得救的人”,十字架的道理是“上帝的大能”。这大能表现在伴随着罪人接受救恩的条件而发生的品格改变。福音不只是阐明教义或讲述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为人类所成就的事,而是上帝的大能运用在悔改相信的罪人生活和心灵之中,使他成为新造的人(见罗1:16;参林后5:17)。
19 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本会注释】
经上所记。引自赛29:14,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而不是与希伯来原文较为接近。保罗为林前1:18的论点提出圣经的论据。凡努力藉着人的哲学和无神的思维方式所寻求的得救途径,都会被上帝所拒绝而归于无有。
20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上帝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
【本会注释】
智慧人在哪里。本节是一句自由引语,综合了赛19:12;33:18的思想;参44:25。保罗心目中的“智慧人”可能特指崇尚世俗哲学的希腊人。“文士”是指重视律法权威的犹太人。“辩士”指热中于哲学争辩的希腊人和犹太人。本节指出,任何靠人的思维和推理争取得救的办法都是完全靠不住的。
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
【本会注释】
上帝的智慧。在创造的大工,自然界的奇迹,星空的荣美和奇妙的神眷中,人类为上帝智慧的许多证据所包围,可是他们仍然不追求认识上帝。上帝通过对丧亡人类的爱怜,宣告了信基督得救的荣耀信息。这个信息,在世俗智慧的人为愚拙,在接受的人责为蒙上帝所特选救赎的方法。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世人虽然自夸有智慧和成就,却不认识真神。希腊人以他们的哲学著称,但是他们猎奇的心理(见徒17:21)并没有引导他们认识“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24节)。犹太人也自夸有超人的智慧,但对于得救的重要知识却无知得可怜。
既不认识上帝。就是没有认识上帝的知识。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是福音所显示的得救的智慧。
道理。kērugma,“宣告”,强调所传的信息,但不排除宣讲的行动本身,与kēruxis(“传道”)不同。这“愚拙的道理”就是宣告因信被钉十字架的基督而得救的福音。这在希腊人和不信的犹太人看来是愚拙的。
22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
【本会注释】
犹太人。原文没有加定冠词,是强调其特征而不是其身份。下面的“希腊人”也一样。
神迹。有些文本为复数。关于犹太人求神迹,见太12:38注释;参《塔木德》《公会》98a,宋西诺版第665页。保罗用犹太人和希腊人来代表当时的两大类人。犹太人所寻求的是神迹奇事和超自然现象的表现。
希腊人。多世纪以来,这个民族以知识造诣和崇尚理性而著称。他们认为人的智慧能够渗透和理解一切的事物。
23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本会注释】
钉十字架的基督。见林前2:2注释。
绊脚石。skandalon,“陷阱的触发器”,或“陷阱的诱饵”。动物一旦踩上,就会触发机关而被捕获。skandalon比喻那些引发罪恶、错误或过犯的事物。属肉体的以色列人期盼弥赛亚来作一个地上的君王,使他们在世上建立起至高无上的国度,所以他们反感钉十字架之救赎主的信息。福音与他们关于弥赛亚的观念是针锋相对的,所以他们拒绝了福音,以致灭亡。参见加5:11将skandalon译为“讨厌”。殉道者查斯丁在《与德里夫的对话》中表达了犹太人对钉十字架者可能是弥赛亚的观点抱什么态度。德里夫说:“然而你们这个所谓的基督受到如此的屈辱,以致上帝律法最后的咒诅临到了祂身上,因为祂被钉死在十字架上”(32页;《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卷一第210页)。
在外邦人。有文本为“在希腊人”。那些崇尚哲学,逻辑,科学和智力发明的人认为,被罗马人最屈辱的刑罚十字架处死的人居然能拯救他们,这简直是无稽之谈(见《使徒行述》245页)。殉道者查斯丁的下面这段话反映了哲学的头脑接受被钉十字架的人为上帝的儿子有多么困难: “我们凭什么相信一个钉十字架的人是永恒上帝的长子;祂将对全人类施行审判,除非我们找到祂降生为人之前所发表的有关祂的证据,除非我们看见接着所发生的事情”(《第一护教书》第53页;《前尼西亚时期的教父》卷一第180页)。这位护教者在13章中宣称,“他们说我们疯了,因为我们坚持给一个钉十字架的人仅次于永恒不变之上帝的地位”(同上,第167页)。
24 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总为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智慧。
【本会注释】
蒙召的。指有效的宣召。即邀请不仅发出,而且被人接受。关于“蒙召”的这方面含义,见罗8:28,30注释。
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见罗1:16注释。一切真正的基督徒,不论其国籍或教育背景,都承认上帝的大能藉着耶稣运行来拯救他们。他们认识到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是智慧的,能消除一切的障碍,将各种类型和教育程度的人都融合到一个爱心的大团契中。
25 因上帝的愚拙总比人智慧,上帝的软弱总比人强壮。
【本会注释】
上帝的愚拙。上帝拯救人类的方法在那些被世人的哲学所蒙蔽的人看来,似乎既愚拙又软弱。这句话带有修辞色彩。事实上,上帝既不愚拙也不软弱。但祂为人类所做的,在不知悔改的人看来,似乎是非常愚拙的。事实上,上帝改变和恢复人类的计划,比最聪明最有学问的思想家所有的计划和发明都更加适应人类的需要。
上帝的软弱。即在人看来是软弱的(见上面“上帝的愚拙”注释)。
26 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
【本会注释】
可见。或“看来”。
蒙召的。见第24节注释。
有智慧的不多。“福音工作最大的成功素来是在比较卑微的人中成就的”(《使述行述》461页)。上帝在建立祂的教会时,没有请教世上有智慧,财富或势力的人。祂想争取所有阶层的人,但是世界上所谓的智慧常常使人高抬自己,而不在上帝面前自卑。所以在拥有世界财富和被视为知识界领袖的人中,接受耶稣基督纯朴福音的人并不多。有文本在“有智慧的不多”加上“蒙召的”,意为“有效地宣召”(见第24节注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在你们中间有智慧的不多”。
27 上帝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本会注释】
世上愚拙的。心中充满属世学问的人往往不理解那些没有在世俗的学校里受过很多教育,但受上帝之灵引导的人所传纯朴简明的福音真理。犹太人对于耶稣的智慧十分惊讶,问道,“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约7:15)?他们不理解一个没有上过拉比学校的人怎么能明白属灵的真理。今天也有这种情况。人们往往根据一个人受正式教育的程度来衡量他教训的价值。真正的教育是以上帝的道为中心和重点的。凡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必是谦卑、温柔,而完全接受圣灵引导的。参太11:25。
世上软弱的。即被世人视为软弱的。
28 上帝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
【本会注释】
卑贱的。agenēs,直译为“没有家庭的”,故用来指那些没有名气或声望的人。本节的agenēs指那些被人所看不起的人。保罗强调上帝绝不依靠人的技能和学问,来成就祂救赎人类的旨意。祂使用卑微而完全顺服的器皿,证明那些依靠世界地位,势力和学问的人是多么虚妄无用。
那无有的。指世人所认为不存在或无价值的东西。
29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本会注释】
一切有血气的,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即没有一个人能够(参可13:20;路3:6等)。现在保罗总结18-28节的论点,说明人不论贫富贵贱,有学问或无学识的,都没有理由在上帝面前夸口。
自夸。原文时态表明任何人都不能自夸。
30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上帝,上帝又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本会注释】
在基督耶稣里。基督徒有力量、有智慧,是因为与基督联合。他们靠自己是得不到高位,财富或能力的。上帝藉着耶稣基督提供了一切。即使他们不知道,他们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仍都是藉着耶稣而来的。为把人类从犯罪堕落中拯救出来所需要的一切,都能从耶稣身上得到。“上帝本性一切的丰富,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西2:9;参《天路》115页)。我们藉着基督成就智慧、公义、圣洁和救赎。
是本乎上帝。我们的生命和存在都是出于上帝(徒17:25,28)。
智慧。见罗11:33注释。
公义。因着信心,基督的义赐给悔改相信的人(见罗1:17;4:3注释)。
圣洁。hagiasmos,见罗6:19注释)。
救赎。apolutrōsis,见罗3:24注释。
31 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本会注释】
这里部分引用了耶9:23,24。人的任何成就都不是夸口或吹嘘的理由。人类唯一值得夸口的就是他认识主耶稣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彰显在基督身上的上帝奇妙的智慧和慈爱,是赞美和喜乐永不枯竭的源泉。人类所有的智慧和成就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哥林多前书2章
提要:保罗说他讲道,1虽然没有用高言大智,4或用人的智慧,4,5却带有上帝的能力,6 远超世人的智慧,9和人类的意识,14因为凡人无法理解。
1 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上帝的奥秘。
【本会注释】
从前我到到你们那里去。保罗是说他到哥林多早年的服务(见徒18:1-18)。从那时起,大约已经过去三年。
高言大智。保罗并没有试图用华丽的辞藻和雄辩的口才来争取人,也不依赖“智慧”,就是哲学来证明福音的真理(见林前1:17-19注释)。哥林多人在属灵的事缺乏经验,所以保罗需要教导新信徒福音的基本原理。这种教训不宜用华丽的辞藻。
奥秘。关于“奥秘”的定义,见罗11:25注释;参弗6:19;西2:2;启10:7。福音记录了上帝为拯救人类脱离罪恶并恢复与祂和好所作的事情,以及上帝藉着基督的生活所提供有关祂对于人类大爱的证据。
2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本会注释】
定了主意。krino,指有意识的行动。这里表示“决心”,“决定”。保罗有关他新工作方法的决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去哥林多之前经过深思熟虑的。使徒在雅典曾用学术辩论和哲学来对付希腊异教的偶像崇拜。他的努力收效甚微。他回顾雅典的经历,就决定在哥林多采用不同的讲道方法。他打算避免学术讨论和详尽的争辩,只讲述耶稣和祂赎罪牺牲的故事(见《使徒行述》244页)。
只知道耶稣基督。保罗传讲基督钉十字架,不顾被钉十字架之救赎主的观念为犹太人和希腊人所反感(见林前1:23注释)。
3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
【本会注释】
我在。或“我到你们那里。”
甚战兢。保罗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软弱(见林后10:1,10;11:30;12:5,9,10)。他为自己在哥林多工作的成败而担忧,因为他知道在那里他有很多敌人(见徒18:6)。但上帝已经向他保证,他的工作定会成功,他不必担心什么(见徒18:9,10)。使徒也担心自己的工作只带着人的特征。上帝真正的使者始终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软弱。这种态度使他更加依赖上帝的能力和智慧来作祂的圣工。“当我们感觉和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时,就能获得最大的能力”(《教会证言》卷五第70页)。“冷漠自满不是最佳的讲道所要的心情”(罗伯逊)。
4 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
【本会注释】
讲的道。kērugma(见林前1:21注释)。
智慧。有文本在“智慧”前还加上“人的”,但意思还是一样的。
委婉的言语。直译是“有说服力的话语”。 保罗无论是私人讨论还是当众讲道,都不靠人推理的说服力。他不想用希腊人所喜欢的哲学方式,来讨好和争取他的听众。
明证。apodeixis,“证据”,“证明”。保罗的信息来自上帝,这是出于圣灵的明证,而不是依靠争辩。保罗在哥林多的工作,像在其他地方一样,有奇迹相伴(林后12:12;参徒14:3)。圣灵的恩赐已经丰富地赐给教会(见林前1:5-7;14章)。教会中属灵恩赐的存在,就是保罗所传福音真理的明证。但是最大的奇迹是许多哥林多人从异教改信基督(见徒18:8)。偷窃的变为诚实了,懒惰的变为殷勤了,放荡的变纯洁了,醉酒的变为清醒了,残酷的变为善良温柔了,悲伤变为快乐了,争执混乱变为平安和谐了。耶稣基督福音能力的这些证据是有目共睹,无法否认的。多世纪来,福音继续提供这种证据,证明其神圣的来源。每一个悔改的罪人都提供这样的明证。福音带来平安,喜乐,盼望和仁爱的每一个例子,都证明这信息来自上帝。
5 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上帝的大能。
【本会注释】
你们的信。保罗希望哥林多人相信上帝改变人生命的大能。他并不希望引导他们信靠任何人的力量。他努力避免用哲学的智慧使他的听众信服福音的真理。为了使信徒完全信靠救赎主,他尽量将自己隐藏在耶稣里面。任何人被引导归服于主,都不是出于人的意志或努力,而是出于圣灵的感化力。
6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不是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这世上有权有位、将要败亡之人的智慧。
【本会注释】
然而。或“但是”,引出第2章论点的第二部分。保罗说明只有思想上顺服圣灵,才能明白和赏识福音。虽然保罗不是用人卓越的智慧来接近哥林多人,但他却带给他们真正智慧的财富。
完全的人。teleioi,“长大的”,“成熟的”(见太5:48注释)。保罗在这里指成熟的基督徒。见他在弗4:13,14中将“成人”(teleios)与“小孩子”进行比较。参腓3:15,保罗说自己和一些其他人是“完全人”(teleioi)。在来5:14中 teleioi译为“成人”。基督徒应当在真理的知识上长进,不应始终喝灵“奶”(来5:12,13)。耶稣自己指出,所传的道应当适合于基督徒成长的各个阶段(见约16:12)。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他教导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督教基本知识的人,要学习更深的福音真理(见西3:1-3)。
这世上的智慧。见林前1:21,22注释。
这世上有权有位。指第8节中钉耶稣十字架的人。
将要败亡。原文指处在结束的过程中。老于世故的伟人,及其所有的学识和成就,在属灵真理的领域里,都被证明是靠不住的。根据基督所教导的智慧,他们属于无知无能的人。
7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上帝奥秘的智慧,就是上帝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的。
【本会注释】
上帝…的智慧。特指救恩计划中所彰显的上帝智慧(见下面“奥秘”)。
奥秘。mustērion(见罗11:25注释)。救恩的计划是在创世之先制定的(见《历代愿望》22,63页),在亚当犯罪时由圣父和圣子宣布实施(见《先祖与先知》64-66页)。这是宇宙的大奥秘,连天使也不能充分明白(见彼前1:12;《善恶之争》415页)。记录这项计划的先知,也只是部分理解他们所传给教会有关靠基督得救的信息(彼前1:10,11)。世人完全不能明白上帝的“智慧”,因为它与人所接受的生活哲学截然不同。即使是献身的信徒也测不透救赎计划的深刻意义(见罗11:33-36)。
荣耀。见罗3:23注释。
8 这智慧世上有权有位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他们若知道,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本会注释】
没有一个知道的。犹太人因误解了《旧约》先知有关弥赛亚的信息,故不认识拿撒勒的耶稣就是所应许的拯救者。传统的观点认为弥赛亚是来作地上的统治者,使以色列人统治世界各国,所以他们拒绝了救主。今日的错误信念和传统也蒙蔽了人的眼睛,使人看不见基督复临的真理。更有甚者,流行神学有关上帝本性的错误教训已使许多人完全拒绝基督教,成为不可知论者甚至无信仰者(见《教会证言》卷五第710页)。
荣耀的主。参徒7:2;弗1:17;雅2:1。这里称基督为“荣耀的主”,与十字架的耻辱形成鲜明的对比。参约1:14注释。关于荣耀的定义,见罗3:23注释。
9 如经上所记:上帝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本会注释】
经上所记。引自赛64:4。有文本在句首有“但是”,alla,表示转折。虽然未悔改的人不明白“上帝奥秘的智慧”(第7节),但上帝已经向爱祂的人奇妙地启示了祂的智慧。未悔改的人看不到上帝丰富的恩典,但是基督徒视这个世界的美好事物为上帝爱人的表现和将来完美景况的保证。
所预备的。参太20:23;25:34。上帝为祂的子民所预备的一切,都包括在这句含义广泛的话语中。它原指藉着福音所提供给上帝子民今生的福惠和快乐,包括赦罪,称公和成圣,上帝的恩典给予信徒的喜乐和平安,以及他最后脱离罪恶的世界。从广义上说,这句话也指得救之人永久的家乡,上帝荣耀的国度莫可言喻的奇妙,美丽和喜乐。如果离开基督的福音,人是不可能认识这一切的。见赛64:4注释。
眼睛未曾看见。物质和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靠感官来认识的。上帝的事物既然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就表明需要肉体感官以外的功能来理解属灵的真理(第10节)。
心。kardia,指人机能的中心(见罗1:21注释)。恩典和荣耀国度的伟大现实,无法靠感官和智力完全认识。但是上帝赐知识给那些乐意受祂教导的人,这样,基督徒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认识。人类本身是无法理解或欣赏福音福惠的。未悔改的人一无所获的经验,与那些降服与基督,接受上帝赦罪美好保证的心所得充满喜乐的平安,是无法相比的。
10 只有上帝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上帝深奥的事也参透了。
【本会注释】
上帝…显明。上帝计划不断地向祂的子民启示真理(见《教会证言》卷五第703页)。那些爱上帝,认识祂和祂为他们所作之事,愿意并渴望接受祂为他们所作的任何安排,并寻求真理如同隐藏之珍宝的人,将得以明白有关上帝的事情。
藉着圣灵。人类藉着第三位上帝,得以明白真理(见约14:16注释)。只有那些愿意顺从圣灵的引导和启示的人,才能不断地获得认识(见罗8:5,14,16)。
参透。作为上帝中的一位,圣灵明白一切的事。没有什么是祂所不知道的。祂参透,并不是为了发现以前所不知道的,而是要显明上帝所隐藏的旨意。圣灵的工作是将上帝的事告诉祂的子民,并引导他们寻求真理(约16:13,14)。
这一段表明圣灵不是没有位格的。参透是涉及思维和行动的位格属性。圣灵知道并明白上帝一切深奥的计划和旨意。这是全智和神性的明证。
11 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象这样,除了上帝的灵,也没有人知道上帝的事。
【本会注释】
人里头的灵。人心中秘密的思想,愿望,企图和计划只有他自己完全知晓。如果他不愿意透露,任何人都不知道。如果他决定把他的看法,思想和计划告诉别人,他们也只能知道他所告诉他们的。
没有人。直译是“没有一个”,因此包括天使等生灵。
12 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上帝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上帝开恩赐给我们的事。
【本会注释】
世上的灵。可能与“这世上的智慧”(第6节)并列。这个世界拥有并传播罪恶的精神。“世上的灵”是与上帝的灵为敌的。其拥有者不喜欢属天的事物,却关注今生暂时的事。
从上帝来的灵。指圣灵。
叫我们能知道。上帝把圣灵赐给我们,是要让我们明白籍着上帝的恩典所提供的事物。上帝的灵不仅向人启示福音的福惠,而且在人心中成就上帝的旨意。接受圣灵的成果将在生活中表显出来,与上帝的旨意相和谐。在这样的生活中将看见圣灵的果子(见加5:22,23)。那些转离“世上的灵”的人倒空了自我,接受圣灵再造与提炼。圣灵引导他们将情感投在上帝的国度上,使他们有资格成为天国的公民。
13 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或作“将属灵的事讲与属灵的人”)。
【本会注释】
人智慧所指教的。直译为“不是用人智慧的言语所指教的”。这言语就是希腊哲学的微妙推理,不能正确地表达上帝的真理。
圣灵所指教的。保罗曾接受上帝永生之灵的指教。他意识到自己是在圣灵的引导之下,思想受圣灵所激发(见《使徒行述》251页;彼后1:21怀爱伦注释)。既然属天的智慧与地上的一切知识如此悬殊,其表达的语言和方法就必须与世上所常用的不同。心中有上帝的灵居住和作工的人,生活在与属世思想的人不同的范围里,必然以不同的方式说话。一个数学家用数学的术语来表达数学的真理。一个音乐家用音乐的词汇讨论音乐的话题。同样,属灵的真理也必须用属灵的言语和方式来表达。
解释。sugkrinō。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林后10:12(译为“比较”)。见创40:8,16,22;41:12,13,15;但5:12,16)。在古典希腊语中,该词意为“连接得合适”,“结合”。在草纸文献中该词意为“决定(尤其是在司法事务上)”,似乎没有本节的意思。
本句的解释取决于对sugkrino一词的理解和“属灵的”(pneumatikois)一词的性。pneumatikois的形式可以是阳性或中性的。如果是阳性,就是指属灵的人或属灵的言语;如果是中性,就是指属灵的事物。pneumatikois含糊的词义,与多义的sugkrinō相结合,就有了各种译法:一,“将属灵的真理与属灵的言语相结合”;二,“用属灵的言语解释属灵的事”;三,“将属灵的事向属灵的人解释”;四,“用属灵的事物与属灵的事物,即已有的属灵启示对照”;五,“用属灵的形式表达属灵的内含”。无法确定哪一种译文最准确地表达了保罗的思想。各种译法都与上下文吻合,都表达了重要的属灵真理。
14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上帝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本会注释】
属血气的人。就是不属灵,未悔改的人,只关心今生事物的人。这样的人靠人的智慧来解决他的一切问题。他活着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满足未悔改之心的欲望,因此不能明白和欣赏上帝的事物。他认为救恩的计划,上帝之爱的奇妙启示都是愚拙的。他不能辨别属世的哲学和属灵的真理,因为只有愿意接受圣灵教导的人才能明白上帝的智慧。
属灵的人。人无法靠自己获得属灵的真理(见第9,10节注释)。
看透。anakrino,“检查”,“调查”,这里指经过调查判断以后得到了真理。参anakrino在路23:14;徒4:9;林前2:15;10:25等中的用法。
15 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本会注释】
属灵的人。指已经重生,蒙圣灵光照的人,与那些没有得到光照的人不同。
看透。anakrino。参14节注释。Anakrino表示属灵的人检查,审视,仔细判断他所注意的事物。他在圣灵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世人可能试图要这样作,但属世或“属血气”的人(14节)无法明白属灵之人的原则,情感,看法,喜乐和盼望,因为未重生的心不可能欣赏来自上帝之灵的事物。
16 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
【本会注释】
主的心。本节的前半部分引自赛40:13。未重生的人不明白上帝的工作,因此不能教导属灵的人,就是受圣灵指教的人。属灵的人有圣灵住在里面。圣灵指教他们上帝深奥的事物。
基督的心。我们藉着圣灵与基督联合,因为圣灵的同在就等于耶稣的同在(见约14:16-19注释)。所以我们有“基督的心”(见腓2:5)。耶稣藉着圣灵住在信徒心中,并在其中运行(加2:20;弗3:17;腓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