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利未记9章
亚伦献祭
9:1 到了第八天,摩西召了亚伦和他儿子,并以色列的众长老来,
9:2 对亚伦说:“你当取牛群中的一只公牛犊作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作燔祭,都要没有残疾的,献在耶和华面前。
9:3 你也要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当取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又取一只牛犊和一只绵羊羔,都要一岁没有残疾的作燔祭。
9:4 又取一只公牛、一只公绵羊作平安祭,献在耶和华面前,并取调油的素祭,因为今天耶和华要向你们显现。’”
9:5 于是他们把摩西所吩咐的带到会幕前,全会众都近前来,站在耶和华面前。
9:6 摩西说:“这是耶和华吩咐你们所当行的,耶和华的荣光就要向你们显现。”
9:7 摩西对亚伦说:“你就近坛前,献你的赎罪祭和燔祭,为自己与百姓赎罪;又献上百姓的供物,为他们赎罪,都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9:8 于是亚伦就近坛前,宰了为自己作赎罪祭的牛犊。
9:9 亚伦的儿子把血奉给他,他就把指头蘸在血中,抹在坛的四角上,又把血倒在坛脚那里。
9:10 惟有赎罪祭的脂油和腰子,并肝上取的网子,都烧在坛上,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9:11 又用火将肉和皮烧在营外。
9:12 亚伦宰了燔祭牲,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9:13 又把燔祭一块一块地连头递给他,他都烧在坛上。
9:14 又洗了脏腑和腿,烧在坛上的燔祭上。
9:15 他奉上百姓的供物,把那给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宰了,为罪献上,和先献的一样。
9:16 也奉上燔祭,照例而献。
9:17 他又奉上素祭,从其中取一满把,烧在坛上,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
9:18 亚伦宰了那给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绵羊。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9:19 又把公牛和公绵羊的脂油、肥尾巴,并盖脏的脂油与腰子,和肝上的网子,都递给他,
9:20 把脂油放在胸上,他就把脂油烧在坛上;
9:21 胸和右腿,亚伦当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都是照摩西所吩咐的。
9:22 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他献了赎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来了。
9:23 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
9:24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
旧约:利未记10章
拿答亚比户干罪
10:1 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
10:2 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
10:3 于是摩西对亚伦说:“这就是耶和华所说:‘我在亲近我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众民面前,我要得荣耀。’”亚伦就默默不言。
10:4 摩西召了亚伦叔父乌薛的儿子米沙利、以利撒反来,对他们说:“上前来,把你们的亲属从圣所前抬到营外。”
10:5 于是二人上前来,把他们穿着袍子抬到营外,是照摩西所吩咐的。
10:6 摩西对亚伦和他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说:“不可蓬头散发,也不可撕裂衣裳,免得你们死亡,又免得耶和华向会众发怒。只要你们的弟兄以色列全家为耶和华所发的火哀哭。
10:7 你们也不可出会幕的门,恐怕你们死亡,因为耶和华的膏油在你们的身上。”他们就照摩西的话行了。
祭司入会幕之例
10:8 耶和华晓谕亚伦说:
10:9 “你和你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浓酒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10:10 使你们可以将圣的、俗的、洁净的、不洁净的,分别出来;
10:11 又使你们可以将耶和华藉摩西晓谕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教训他们。”
祭司食祭物之例
10:12 摩西对亚伦和他剩下的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说:“你们献给耶和华火祭中所剩的素祭,要在坛旁不带酵而吃,因为是至圣的。
10:13 你们要在圣处吃,因为在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中,这是你的分和你儿子的分,所吩咐我的本是这样。
10:14 所摇的胸、所举的腿,你们要在洁净地方吃,你和你的儿女都要同吃,因为这些是从以色列人平安祭中给你,当你的分和你儿子的分。
10:15 所举的腿、所摇的胸,他们要与火祭的脂油一同带来当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要归你和你儿子,当作永得的分,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10:16 当下摩西急切地寻找作赎罪祭的公山羊,谁知已经焚烧了,便向亚伦剩下的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发怒说:
10:17 “这赎罪祭既是至圣的,主又给了你们,为要你们担当会众的罪孽,在耶和华面前为他们赎罪,你们为何没有在圣所吃呢?
10:18 看哪!这祭牲的血并没有拿到圣所里去。你们本当照我所吩咐的,在圣所里吃这祭肉。”
10:19 亚伦对摩西说:“今天他们在耶和华面前献上赎罪祭和燔祭,我又遇见这样的灾,若今天吃了赎罪祭,耶和华岂能看为美呢?”
10:20 摩西听见这话,便以为美。
旧约:利未记11章
示洁与不洁之生物
11:1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
11:2 “你们晓谕以色列人说:‘在地上一切走兽中可吃的乃是这些:
11:3 凡蹄分两瓣、倒嚼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
11:4 但那倒嚼或分蹄之中不可吃的乃是:骆驼,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
11:5 沙番,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
11:6 兔子,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
11:7 猪,因为蹄分两瓣,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
11:8 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你们不可摸,都与你们不洁净。
11:9 水中可吃的乃是这些:凡在水里、海里、河里,有翅有鳞的,都可以吃。
11:10 凡在海里、河里,并一切水里游动的活物,无翅无鳞的,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11:11 这些无翅无鳞以为可憎的,你们不可吃它的肉,死的,也当以为可憎。
11:12 凡水里无翅无鳞的,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11:13 雀鸟中你们当以为可憎、不可吃的乃是:雕、狗头雕、红头雕、
11:14 鹞鹰、小鹰与其类;
11:15 乌鸦与其类;
11:16 鸵鸟、夜鹰、鱼鹰、鹰与其类;
11:17 鸱鸟、鸬鹚、猫头鹰、
11:18 角鸱、鹈鹕、秃雕、
11:19 鹳、鹭鸶与其类;戴胜与蝙蝠。
11:20 凡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11:21 只是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中,有足有腿,在地上蹦跳的,你们还可以吃。
11:22 其中有蝗虫、蚂蚱、蟋蟀与其类;蚱蜢与其类。这些你们都可以吃。
11:23 但是有翅膀、有四足的爬物,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11:24 这些都能使你们不洁净;凡摸了死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11:25 凡拿了死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
11:26 凡走兽分蹄不成两瓣,也不倒嚼的,是与你们不洁净;凡摸了的就不洁净。
11:27 凡四足的走兽,用掌行走的,是与你们不洁净;摸其尸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11:28 拿其尸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这些是与你们不洁净的。
11:29 地上爬物,与你们不洁净的,乃是这些:鼬鼠、鼯鼠、蜥蜴与其类;
11:30 壁虎、龙子、守宫、蛇医、蚰蜓。
11:31 这些爬物都是与你们不洁净的。在它死了以后,凡摸了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11:32 其中死了的,掉在什么东西上,这东西就不洁净。无论是木器、衣服、皮子、口袋,不拘是作什么工用的器皿,须要放在水中,必不洁净到晚上;到晚上才洁净了。
11:33 若有死了掉在瓦器里的,其中不拘有什么,就不洁净,你们要把这瓦器打破了。
11:34 其中一切可吃的食物,沾水的就不洁净,并且那样器皿中一切可喝的,也必不洁净。
11:35 其中已死的,若有一点掉在什么物件上,那物件就不洁净,不拘是炉子、是锅台,就要打碎,都不洁净,也必与你们不洁净。
11:36 但是泉源,或是聚水的池子,仍是洁净;惟挨了那死的,就不洁净。
11:37 若是死的,有一点掉在要种的子粒上,子粒仍是洁净;
11:38 若水已经浇在子粒上,那死的有一点掉在上头,这子粒就与你们不洁净。
扪自毙之物必蒙不洁
11:39 你们可吃的走兽,若是死了,有人摸它,必不洁净到晚上;
11:40 有人吃那死了的走兽,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拿了死走兽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
禁食地上爬行之物
11:41 凡地上的爬物是可憎的都不可吃。
11:42 凡用肚子行走的和用四足行走的,或是有许多足的,就是一切爬在地上的,你们都不可吃,因为是可憎的。
11:43 你们不可因什么爬物使自己成为可憎的,也不可因这些使自己不洁净,以致染了污秽。
11:44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你们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秽自己。
11:45 我是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耶和华,要作你们的 神,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11:46 这是走兽、飞鸟和水中游动的活物,并地上爬物的条例。
11:47 要把洁净的和不洁净的,可吃的与不可吃的活物,都分别出来。’”
旧约:弥迦书1篇
以色列与犹大崇邪拜像干罪受罚
1:1 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摩利沙人弥迦得耶和华的默示,论撒马利亚和耶路撒冷。
1:2 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侧耳而听!主耶和华从他的圣殿要见证你们的不是。
1:3 看哪!耶和华出了他的居所,降临步行地的高处。
1:4 众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
1:5 这都因雅各的罪过,以色列家的罪恶。雅各的罪过在哪里呢?岂不是在撒马利亚吗?犹大的邱坛在哪里呢?岂不是在耶路撒冷吗?
1:6 “所以我必使撒马利亚变为田野的乱堆,又作为种葡萄之处;也必将他的石头倒在谷中,露出根基来。
1:7 他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他所得的财物必被火烧,所有的偶像我必毁灭,因为是从妓女雇价所聚来的,后必归为妓女的雇价。”
先知为此号啕多方居民为此哀哭
1:8 先知说:因此我必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
1:9 因为撒马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
1:10 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总不要哭泣。我在伯亚弗拉滚于灰尘之中。
1:11 沙斐的居民哪,你们要赤身蒙羞过去。撒南的居民不敢出来。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们无处可站。
1:12 玛律的居民心甚忧急,切望得好处,因为灾祸从耶和华那里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
1:13 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马套车;锡安民(注:“民”原文作“女子”)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过在你那里显出。
1:14 犹大啊,你要将礼物送给摩利设迦特。亚革悉的众族必用诡诈待以色列诸王。
1:15 玛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夺取你的来到你这里;以色列的尊贵人(注:原文作“荣耀”)必到亚杜兰。
1:16 犹大啊,要为你所喜爱的儿女剪除你的头发,使头光秃,要大大地光秃,如同秃鹰,因为他们都被掳去离开你。
旧约:弥迦书2章
严责恶人肆行欺虐必受灾祸
2:1 祸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的,天一发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
2:2 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
2:3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筹划灾祸降与这族,这祸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时势是恶的。
人必为之作讽词发哀歌
2:4 到那日,必有人向你们提起悲惨的哀歌,讥刺说:‘我们全然败落了!耶和华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何竟使这分离开我们?他将我们的田地分给悖逆的人。’”
2:5 所以在耶和华的会中,你必没有人拈阄、拉准绳。
责其多行强暴
2:6 他们(注:或作“假先知”)说:“你们不可说预言,不可向这些人说预言,不住地羞辱我们。”
2:7 雅各家啊,岂可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吗(注:或作“心肠狭窄吗”)?这些事是他所行的吗?”“我耶和华的言语岂不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吗?”
2:8 然而近来我的民兴起如仇敌,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
2:9 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她们的小孩子尽行夺去。
2:10 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注:或作“地”)毁灭,而且大大毁灭。
2:11 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要向你们预言得清酒和浓酒’,那人就必作这民的先知!
许雅各蒙恩旋返如羊归牢
2:12 “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们,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群;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
2:13 开路的(注:或作“破城的”)在他们前面上去,他们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王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
旧约:诗篇28篇
求耶和华垂听其祈
〔大卫的诗。〕
诗28:1 耶和华啊,我要求告你;我的磐石啊,不要向我缄默;倘若你向我闭口,我就如将死的人一样。
诗28:2 我呼求你,向你至圣所举手的时候,求你垂听我恳求的声音!
诗28:3 不要把我和恶人并作孽的一同除掉,他们与邻舍说和平话,心里却是奸恶。
诗28:4 愿你按着他们所做的,并他们所行的恶事待他们。愿你照着他们手所做的待他们,将他们所应得的报应加给他们。
诗28:5 他们既然不留心耶和华所行的和他手所做的,他就必毁坏他们,不建立他们。
诗28:6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听了我恳求的声音。
诗28:7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里倚靠他,就得帮助;所以我心中欢乐,我必用诗歌颂赞他!
诗28:8 耶和华是他百姓的力量,又是他受膏者得救的保障。
诗28:9 求你拯救你的百姓,赐福给你的产业,牧养他们,扶持他们,直到永远!
新约:哥林多前书15章
15:1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15:2 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述说基督复活
15:3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15:4 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15:5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15:6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15:7 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15:8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15: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 神的教会。
15: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并且他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 神的恩与我同在。
15:11 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基督复活作得救的凭据
15:12 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15:13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5:14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15:15 并且明显我们是为 神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 神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 神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15:16 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15:17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15:18 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15:19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在基督里都要复活
15:20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15:21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15:22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15: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15:24 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 神。
15:25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 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
15:26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15:27 因为经上说:“ 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
15:28 万物既服了他,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他的,叫 神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15:29 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15:30 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15:31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15:32 我若当日像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15:33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15:34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 神。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论复活之体如何
15:35 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15:36 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15:37 并且你所种的,不是那将来的形体,不过是子粒,即如麦子,或是别样的谷。
15:38 但 神随自己的意思给它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
15:39 凡肉体各有不同:人是一样,兽又是一样,鸟又是一样,鱼又是一样。
15:40 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
15:41 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
15:42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15:43 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
15:44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15: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注:“灵”或作“血气”)”;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15:46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
15:47 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15:48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15:49 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血肉之体不能承受 神的国
15:50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 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15:51 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15:52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15:53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注:“变成”原文作“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15:54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罪是死的毒钩惟独靠基督得胜
15:55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15:56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15:57 感谢 神,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15:58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旧约:利未记9章
提要:1 亚伦为自己和百姓第一次献祭。8 为自己献的赎罪祭,12 和燔祭。15 为百姓献的供物。23 摩西和亚伦为百姓祝福。24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降在坛上。
1 到了第八天,摩西召了亚伦和他儿子,并以色列的众长老来,
【本会注释】
承接圣职之礼的七天过去了。现在到了亚伦第一次献祭的时候。此前他还没有正式为百姓履行过祭司的职责。他所接受的指示是非常详细的,但他面临考验的日子还是有些紧张。
摩西召集亚伦和他儿子以及百姓中的众长老,带着所要求的祭物来开始工作。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众百姓都近前来站在耶和华面前(第5节)。
2 对亚伦说:“你当取牛群中的一只公牛犊作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作燔祭,都要没有残疾的,献在耶和华面前。
3 你也要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当取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又取一只牛犊和一只绵羊羔,都要一岁、没有残疾的,作燔祭,
4 又取一只公牛,一只公绵羊作平安祭,献在耶和华面前,并取调油的素祭,因为今天耶和华要向你们显现。’
5 于是他们把摩西所吩咐的,带到会幕前;全会众都近前来,站在耶和华面前。
6 摩西说:“这是耶和华吩咐你们所当行的;耶和华的荣光就要向你们显现。”
7 摩西对亚伦说:“你就近坛前,献你的赎罪祭和燔祭,为自己与百姓赎罪,又献上百姓的供物,为他们赎罪,都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8 于是,亚伦就近坛前,宰了为自己作赎罪祭的牛犊。
【本会注释】
亚伦毫不犹豫为自己献了祭。他的儿子协助他接血。他“照例”做了这一切,没有做错。
9 亚伦的儿子把血奉给他,他就把指头蘸在血中,抹在坛的四角上,又把血倒在坛脚那里。
10 惟有赎罪祭的脂油和腰子,并肝上取的网子,都烧在坛上,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本会注释】
摩西关注着这一切。耶和华曾与他进行交流。也正是他指示了亚伦及其儿子所当行的事。他现在看着这一切是否都照着上帝的吩咐进行。如果亚伦将赎罪祭的血洒在坛的周围,那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绝对不可以的。赎罪祭的血必须抹在坛的四角。另外,把燔祭的血抹在坛的四角上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也是绝对不可以的。燔祭的血必须洒在坛的周围。象征性的礼节必须严格地按照上帝所规定的方式完成。亚伦没有做错。
11 又用火将肉和皮烧在营外。
12 亚伦宰了燔祭牲,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13 又把燔祭一块一块地、连头递给他,他都烧在坛上;
14 又洗了脏腑和腿,烧在坛上的燔祭上。
15 他奉上百姓的供物,把那给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宰了,为罪献上,和先献的一样;
【本会注释】
亚伦为自己献完祭以后,接着举行为百姓献祭的仪式。其步骤与以后所要遵循略有不同,因为这是亚伦第一次为百姓主持仪式。百姓的赎罪祭通常是一只公牛犊(利4:14)。祭牲的血要带进第一层圣所(利4:17,18)。但这里所献的赎罪祭却是一只山羊。而且除了赎罪日以外,山羊的血是不能带进圣所的。亚伦得到了当日所献之祭的明确吩咐。他遵守了这些吩咐。一切都是按照摩西的指示完成的,没有任何错误。
16 也奉上燔祭,照例而献。
17 他又奉上素祭,从其中取一满把,烧在坛上;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
18 亚伦宰了那给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绵羊。他儿子把血递给他,他就洒在坛的周围;
19 又把公牛和公绵羊的脂油、肥尾巴,并盖脏的脂油与腰子,和肝上的网子,都递给他;
20 把脂油放在胸上,他就把脂油烧在坛上。
21 胸和右腿,亚伦当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都是照摩西所吩咐的。
22 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他献了赎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来了。
【本会注释】
百姓很有兴趣地在旁观看。他们看到亚伦为自己献祭,也看到了他为他们献祭。现在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这是一个庄严而快乐的时刻,因为上帝悦纳了他们的供物。
23 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
【本会注释】
摩西和亚伦一同进入圣所。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兄弟二人一定是满怀敬畏地面对隔开圣所与至圣所的幔子。我们可以相信摩西在指示亚伦有关灯、陈设饼、灯台,献香、对着幔子弹血以及在香坛的四角上抹血的事宜。圣经没有告诉我们幔子是否分开;亚伦有没有领受有关他在赎罪日所当作之事的指示。在施恩座上弹血是他蒙召要做的最神圣的事。
突然,“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圣经没有告诉我们这种显现的具体方式,但一定是十分显著地证明上帝悦纳百姓为祂所立的圣幕,以及摩西和亚伦担任祂仆人的工作。亚伦已被任命为祭司;上帝现在把祂的印盖在他身上。
24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
【本会注释】
原来可以烧灭摩西、亚伦和众民的火(利10:1,2),却烧尽了坛上的供物。上帝履行了祂的承诺(第4,6节)。根据犹太人的传说,这次所降的圣火至少保存到所罗门圣殿的毁灭,甚至可能更久。
上帝悦纳了人的工作。圣所现已奉献,并分别为圣。祭司也是如此。为那延续1,400多年,然后转移到天上圣所的崇事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了。
旧约:利未记10章
提要:1 拿答和亚比户因献凡火而被火烧灭。6 禁止亚伦和他的儿子为他们哀哭。8 祭司在进入帐幕时不许饮酒。12 吃圣物的条例。16 亚伦为违例辩护。
1 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
【本会注释】
拿答和亚比户。是亚伦的儿子,也是摩西的侄子。他们在以色列人中的地位仅次于摩西和亚伦,享有许多优惠和特权。他们曾听过上帝的声音,与摩西和亚伦一同在上帝的山上,见过以色列的上帝,并且“又吃又喝”(出24:9-11)。他们得到过很大的好处,却没有受益于他们的机会。
在本章所记载的事件以前不久,他们曾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研究和默想,为他们开始在圣所中服务的日子做准备。他们曾协助他们的父亲献祭,并把祭牲的血奉给他(利9:9)。他们见证了奉献礼的庄严崇事,自己也曾被祭牲的血所洒。他们得到过充分的指示,完全了解上帝工作的神圣性。这一切都使他们的罪更显严重。他们是不可原谅的。到了他们主持仪式的时候,他们做了耶和华他们的上帝“没有吩咐他们的”事。
凡火。就是普通的火。不是从燔祭坛上取下来的。燔祭坛的火是上帝亲自所点燃的,因此而成为圣火(利16:12,13)。在会幕的院子里有祭司预备食物用的灶具。拿答和亚比户可能就是从这里取的凡火。
2 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
【本会注释】
这一定给聚集祈祷的百姓带来极大的震撼。几个月前,以色列人在颁布律法时曾目睹上帝大能的显示;后来他们背道去敬拜金牛犊。上帝准备抛弃他们。但在摩西的恳求下他们得到了宽恕。现在,他们建立了帐幕。帐幕也已蒙悦纳。上帝降下火来烧尽供物,表示祂喜悦他们的奉献精神。现在,正当百姓怀着期待的心情聚集举行晚祭的时候,这一打击突然临到。亚伦的两个儿子死了。喜乐变为悲哀和困惑。上帝难道弃绝了他们?这场悲剧意味着什么呢?
3 于是摩西对亚伦说:“这就是耶和华所说:‘我在亲近我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众民面前,我要得荣耀。’”亚伦就默默不言。
【本会注释】
摩西所指的可能是出19:22的话:“叫……祭司自洁,恐怕我忽然出来击杀他们。”亚伦的儿子显然没有自洁。献身担任祭司并没有使他们的内心发生变化;他们依然是“凡”的。
亚伦懦弱纵容的性情是这次不幸的根源。想到几个月以前自己的软弱,他一定深感不安。的确,上帝已赦免了他,悦纳了他的赎罪祭;但他没有借着悔改消除他软弱的后果。他没有采取相应的步骤。
4 摩西召了亚伦叔父乌薛的儿子米沙利、以利撒反来,对他们说:“上前来,把你们的亲属从圣所前抬到营外。”
5 于是二人上前来,把他们穿着袍子抬到营外,是照摩西所吩咐的。
6 摩西对亚伦和他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说:“不可蓬头散发,也不可撕裂衣裳,免得你们死亡,又免得耶和华向会众发怒;只要你们的弟兄以色列全家为耶和华所发的火哀哭。
【本会注释】
按当时的习俗,人在极其悲伤的时候要撕裂衣裳,就是撕裂衣裳的前胸,似乎象征心里悲伤。亚伦和他其余的儿子不可以这样做,因为这看起来象是对上帝惩罚的不满。他们也不可蓬头散发。这也是东方人表示悲伤的惯常做法。
7 你们也不可出会幕的门,恐怕你们死亡,因为耶和华的膏油在你们的身上。”他们就照摩西的话行了。
【本会注释】
亚伦十分难过,默默地来往主持晚祭和献香,但没有在言语或举止上表示出悲伤。当百姓看到他照常平静地工作时,就知道这两个儿子不的不幸并没有削弱亚伦对上帝的信心。他们可能不明白,正是亚伦的镇静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并恢复了他们的信心。
8 耶和华晓谕亚伦说:
9 “你和你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浓酒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本会注释】
不可喝。这条禁令暗示这次犯罪的起因。上帝在当时的状况下发布这样一条命令,似乎令人难以置信,除非是为了说明悲剧的真正原因。
免得你们死亡。死亡是最严厉的惩罚。这里强调上帝对饮酒的态度。这两个年轻人所犯的罪不是献祭所能消除的小事,而是故意的犯罪,是对圣物的藐视。这是大罪,应当受到严厉的制裁。
10 使你们可以将圣的、俗的,洁净的、不洁净的,分别出来;
【本会注释】
清酒和浓酒会麻木人的感官,使人不能辩别是非、圣俗、洁净与不洁净的。因此这两个儿子拿着凡火进入圣所。他们当时看不出区别。这种区别人是看不出来的。火就是火,难道不是吗?但上帝所看到的是他们的内心,是人所看不见的东西。那是有区别的。同样,在人看来,每周的第一日和第七日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上帝诫命的吩咐之外。但这是重要的区别,是生死之别。
任何形式的不节制都会模糊圣俗、是非、洁净与不洁净之间的区别。饮酒会影响所有的感官并扰乱大脑的正常运转。酒后驾车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威胁。这是一种潜在的杀手。因为他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责任感消失了。
危险不限于那些真正“喝醉”的人。即使少量喝酒也可能造成灾难。适度饮酒已成为一种时尚,带来了莫可言喻的危害。他所矜夸能控制酒量并把握自己的说法,使别人也以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醉汉倒在自己的污秽中令路人厌恶,从而起到警示的作用。但饮酒适度的人以其仍能“保持体面”来诱惑别人效法。相比之下,适度饮酒的人危害更大。
饮酒不仅影响身体的机能,也影响人的道德。这是更严重的恶果。饮酒会诱发人身的伤害、谋杀、强奸和不忠的行为。在酒精的影响下,人会做出清醒时绝不会去做的事情。只有上帝的惩罚显示出醉酒之罪的真实性质。上帝对亚伦和他儿子的警告完全适用于今天。喝酒的人不可能清楚地辨别圣与俗、洁净与不洁净(赛28:7)。
这条吩咐是特别针对领袖们的。他们不但要言传,也要身教。如果教师自己是非不分,言行不一,那会怎么样呢?在所有的人中,教导别人的人,不论是在国家还是在教会中,都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应付出现在面前的问题。鉴于议会中所作出的一些决议,以及这些场合中所消耗的酒量,我们就会知道,上帝禁止人喝清酒或浓酒是很现实的真理。
11 又使你们可以将耶和华藉摩西晓谕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教训他们。”
【本会注释】
使你们可以……教训。祭司乃是教师。他们的工作就是要把上帝的律例和典章教导百姓。但如果他们自己都无法分辨是非的话,又怎能从事这项工作呢?糊涂的头脑是不可能教训或引领他人行走所当走的路上的。
借摩西晓谕。直今仍有人贬低摩西。他们应该明白,是上帝借着他说话,用这些话语认证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基督说:“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约5:46,47)。的确有些规定是单为以色列人的,适用于当地的情况。但这是很容易辨别的。上帝“借摩西”所传达的永恒原则始终具有同样的效力和价值。每一位基督徒务要思考基督的话:“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这句话不可视之等闲,因为这是基督说的。
12 摩西对亚伦和他剩下的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说:“你们献给耶和华火祭中所剩的素祭,要在坛旁不带酵而吃,因为是至圣的。
13 你们要在圣处吃;因为在献给耶和华的火祭中,这是你的分和你儿子的分;所吩咐我的本是这样。
【本会注释】
在两个儿子的死亡所带来的忙乱中,亚伦忘记了吃素祭中属于他的那一份。悲剧的发生不应影响所规定的仪式。工作必须照常进行。
14 所摇的胸,所举的腿,你们要在洁净地方吃。你和你的儿女都要同吃;因为这些是从以色列人平安祭中给你,当你的分和你儿子的分。
【本会注释】
这个特定的素祭显然包括平安祭,因为亚伦的女儿也有份(利9:17-21)。素祭是至圣的,只有祭司才可以吃。至于平安祭,全家人和其他“洁净”的人都可以分享。
15 所举的腿,所摇的胸,他们要与火祭的脂油一同带来当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要归你和你儿子,当作永得的分,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的。”
【本会注释】
任何事情都不得阻止上帝的工作,任何环境不得妨碍圣所的仪式,随着年岁的流逝,这个观念要深深扎根在祭司的脑海中。公元70年圣殿最终被罗马人攻占和毁灭的时候,这一点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那正是献晚祭的时候。耶路撒冷已被攻占,但圣殿依然完好。当罗马人攀过围墙进入圣殿的区域时,祭司们仍在庄严而镇静地举行了献祭的仪式。建筑物被焚烧,到处都是火焰。但祭司们却迈着缓慢而整齐的步伐继续他们的工作,对周围的一切连看也不看。任何事情都不能妨碍上帝的工作。
王室也要学习同样的功课。在王家马车附近可能有一枚炸弹爆炸,但国王却不可理睬。他必须保持镇定,不受任何干扰,继续前进,不要回头观看。
耶稣对一些把个人的事情摆在首位的门徒所作的回答似乎有些生硬和无情(见路9:59-62)。没有什么义务比照顾父母更重要的了。但就连这些义务──它们可以称之为神圣的义务──也不能阻挡履行上帝圣工的道路。工作必须继续进行。
16 当下摩西急切地寻找作赎罪祭的公山羊,谁知已经焚烧了,便向亚伦剩下的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发怒,说:
【本会注释】
摩西急切地寻找。摩西仍在关注是否一切都按上帝的吩咐执行。在献山羊为赎罪祭时,血不得带进圣所,而是抹在燔祭坛的四角上。根据条例,在这种情况下,肉应由祭司吃掉(利6:26)。那一天,曾献上一只山羊为赎罪祭(利9:15)。由于血没有带进圣所,肉就应该吃掉。但却没有这样做。那就大大损害了这件崇事的象征意义。
亚伦没有吃那肉,所以不能承担百姓的罪孽。他无法为他没有承担的罪进行赎罪。这就使错误显得更加严重。山羊所担当的罪孽应当转移给为之赎罪的祭司。但这一次罪没有转移,因为祭司没有吃那肉。山羊所能做的就是死。但代求的工作仍有待完成。
便向……发怒。摩西是以谦和著称的(民12:3),但他仍会发义怒。他曾义愤填膺,把两块石版摔碎,但上帝并没有因此而责怪他(出32:19)。上帝自己也很生气(出32:9,10)。摩西的忿怒没有消退,因为当他看见金牛犊时,他将它磨碎并让以色列人喝那水(出32:20)。
有时是需要把义愤表达出来的。这时无疑要遵循保罗的教导:“生气却不要犯罪”(弗4:26)。保罗论到自己说:“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11:29)。当保罗看见别人受到虐待时,他就非常义愤。“焦急”的原文是“着火”。当摩西摔碎石版时,他“便发烈怒”。亚伦为此而责备他(出32:19,22),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生气的。但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耶和华与摩西都认为发怒是有正当理由的。他的怒气是出于他对上帝和祂圣工的热忱,而不是出于个人的骄傲或报复心。
17 “这赎罪祭既是至圣的,主又给了你们,为要你们担当会众的罪孽,在耶和华面前为他们赎罪,你们为何没有在圣所吃呢?
18 看哪,这祭牲的血并没有拿到圣所里去,你们本当照我所吩咐的,在圣所里吃这祭肉。”
19 亚伦对摩西说:“今天他们在耶和华面前献上赎罪祭和燔祭,我又遇见这样的灾,若今天吃了赎罪祭,耶和华岂能看为美呢?”
【本会注释】
虽然摩西是对亚伦的儿子以利亚撒和以他玛说话,并责备他们,但回答的却是他们的父亲。亚伦知道吃赎罪祭象征承担献祭者的罪,正如摩西所说的。但由于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他自身的部分责任,他觉得他不能承担他人的罪。他只能承担自己的罪。他正为儿子的死而悲伤,甚至可能有一点怨恨。他显然认为按他目前的心情,他作为预表性的承担罪孽者是不会蒙上帝悦纳的。
20 摩西听见这话,便以为美。
【本会注释】
也可译为“满意”,“高兴”。摩西看到亚伦没有疏忽大意,也没有无故忽略已知的职责。他接受了亚伦的解释,并相应地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旧约:利未记11章
提要:1 可以吃,4 和不可以吃的走兽。9 哪些鱼,13 哪些鸟,29 哪些爬物是不洁净的。
1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
2 “你们晓谕以色列人说,在地上一切走兽中可吃的乃是这些:
【本会注释】
本章所倡导的原则是上帝用来保护爱祂并选择事奉祂的人免于食用那些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损害的动物。下文所提到的动物,有些尚未得到确认。虽然存在疑问,但事实却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立志不“毁坏上帝的殿”(林前3:17),凡事“都要为荣耀上帝而行”(林前10:31)的基督徒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难题。就他们而言,这里所概括的基本原则足以作为他的指导。
3 凡蹄分两瓣、倒嚼的走兽,你们都可以吃。
4 但那倒嚼或分蹄之中不可吃的乃是:骆驼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
【本会注释】
不可吃的。骆驼看起来象偶蹄动物,但它只是在脚后跟处长着一个象脚跟的球,因此被列为不洁净的。
不洁净。犹太人当视一切“不洁净”之物为“可憎”(shaqas,第11,13,43节)的。该词又译为“厌恶”(申7:26)和“憎恶”(诗22:24)。这里所列举“不洁净”的动物都是从卫生角度上不适合人类食用的(《历代愿望》第617页;《证言》卷二第96页;见创9:3注释)。
5 沙番,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
【本会注释】
沙番。原文是shaphan,意为“躲藏者”。所罗门称沙番“是软弱之类”,说它们“在磐石中造房”(箴30:26)。有些注释家称之为“石獾”。石獾的大小、外貌、性情和栖息地都与天竺鼠差不多。
6 兔子,因为倒嚼不分蹄,就与你们不洁净;
【本会注释】
兔子。从科学上说,兔子并不倒嚼,因为它没有这样的机能。但它看上去象是倒嚼食物的,所以在这里列为反刍动物。它是不洁净的,因为它不分蹄。
倒嚼。这里不涉及科学上准确性的问题,因为圣经用的是普通人的语言。在一般人看来,兔子似乎是倒嚼的。如果我们说太阳“下山”,没有人会说我们犯了科学上的错误,尽管严格地说,太阳根本就没有“下山”。鲸有时被称为“鱼”,但从技术上说,它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不要因圣经采用通常的表达方式而批评它不科学。
7 猪,因为蹄分两瓣,却不倒嚼,就与你们不洁净。
【本会注释】
在律法所禁止的动物中,猪是被视为最不洁净的(见赛65:3,4;66:17)。本文并不是详细讨论吃猪肉的害处。就基督徒而言,强调上帝对它的态度就够了。吃猪肉肯定有害健康,否则上帝就不会禁止了。祂创造了猪,并且知道它们的本性。祂禁止把它们当作食物。
基督并不赏识猪,否则祂就不会让两千多头猪毁灭了(太8:31,32;可5:13)。我们不知道那些猪的价值。在今天,它们肯定很值钱,所以当时也代表大笔的资金。两个人在身心上得到了康复,其代价却是两千头猪。基督认为这值得;百姓却不这样认为。
不管人觉得猪肉如何好吃,上帝在这里不予以认可。上帝不会改变祂的看法(玛3:6);猪也肯定不会改变本性。我们最好听祂的话。
8 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你们不可摸,都与你们不洁净。
9 “水中可吃的乃是这些:凡在水里、海里、河里、有翅有鳞的,都可以吃。
【本会注释】
上帝希望祂的子民只吃最有益的食物。祂在这里区别了水生动物中洁净与不洁净的。祂把有翅有鳞的列为一类,把无翅无鳞的列为另一类。祂借着说明可以吃的,排除一切不可以吃的。
10 凡在海里、河里,并一切水里游动的活物,无翅无鳞的,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11 这些无翅无鳞、以为可憎的,你们不可吃它的肉;死的也当以为可憎。
12 凡水里无翅无鳞的,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13 “雀鸟中你们当以为可憎、不可吃的乃是:雕、狗头雕、红头雕、
【本会注释】
雀鸟。圣经没有提供区分洁净与不洁净鸟类的通则,只提到禁止食用的20余种鸟。可以推定其他鸟都是可吃的。但有些注释家认为不能吃的不止20种。那些只是希伯来人所熟悉的。
狗头雕(英文钦定版为“鱼鹰”)和红头雕(英文钦定版为“白鹭”)都是食肉鸟,所以不可以吃。
14 鹞鹰、小鹰与其类;
【本会注释】
小鹰。有译本为“鸢”,是隼科的食肉鸟,有尖尖的翅膀和分叉的尾巴。
与其类。表示它所属种类的所有成员(见第15,16,22节)。
15 乌鸦与其类;
16 鸵鸟、夜鹰、鱼鹰、鹰与其类;
【本会注释】
鸵鸟。有译本为“猫头鹰”。参伯30:29;赛34:13;43:20。必须指出,对于所列举一些鸟的认定存在分歧。
鱼鹰。可能是海鸥。
17 鸮鸟、鸬鹚、猫头鹰、
【本会注释】
鸮鸟 (英文钦定版为“小猫头鹰”)。原文与16节的“鸵鸟”不是一个词。
猫头鹰(英文钦定版为“大猫头鹰”)。可能是朱鹭或埃及鸮。
18 角鸱、鹈鹕、秃雕、
【本会注释】
角鸱(英文KJV版为“天鹅”)。可能是鷭或水鸡。
秃雕。可能是埃及秃鹫,一种不洁且令人厌恶的鸟。
19 鹳、鹭鸶与其类;戴鵀与蝙蝠。
【本会注释】
鹭鸶。是一种习性贪婪的鸟。
戴鵀(英文钦定版为“田凫”)。可能是另一种鹭鸶,或戴胜科鸟(七十士译本和英文RSV版),有细长弯曲的鸟嘴。
蝙蝠。可能是因为它会飞,这里把它归为鸟类,但它是一种四足动物。
20 “凡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本会注释】
就是“有翅膀的昆虫”(英文RSV版)。
21 只是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中,有足有腿,在地上蹦跳的,你们还可以吃。
22 其中有蝗虫、蚂蚱、蟋蟀与其类;蚱蜢与其类;这些你们都可以吃。
【本会注释】
蟋蟀(英文钦定版为“甲壳虫”)。可能是蟋蟀或一种蝗虫。
这里所列举的四种昆虫在古代通常用作食物,和今日东方国家里一样。有各种烹饪的方式。通常趁活扔进加盐的沸水中,去掉头、翅膀和腿。然后烤、烘或炖熟后立即食用,或晾干、熏干后储存起来。他们可拌盐,香料或醋食用。今日东方国家的市场里仍有干蝗虫称斤出售或穿成串论个卖。
23 但是有翅膀有四足的爬物,你们都当以为可憎。
【本会注释】
就是上述昆虫以外的有翅膀的昆虫。许多昆虫都携带病菌,所以要小心接触(第23-25节)。
24 “这些都能使你们不洁净。凡摸了死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25 凡拿了死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
26 凡走兽分蹄不成两瓣、也不倒嚼的,是与你们不洁净;凡摸了的就不洁净。
27 凡四足的走兽,用掌行走的,是与你们不洁净;摸其尸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28 拿其尸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这些是与你们不洁净的。
29 “地上爬物与你们不洁净的乃是这些:鼬鼠、鼫鼠、蜥蜴与其类;
【本会注释】
爬物。包括爬行动物,啮齿动物等。
鼬鼠。原文指会滑行的动物。
鼫鼠。就是老鼠,无疑也包括其他小的啮齿动物。
蜥蜴(英文钦定版为“龟”)。指大蜥蜴,也有可能是“陆栖鳄鱼”(七十士译本),通常有两英尺长。阿拉伯人至今仍用它的肉做汤。在其他国家,蜥蜴肉被晒干当作饰物或药物。
30 壁虎、龙子、守宫、蛇医、蝘蜓。
【本会注释】
壁虎(英文钦定版为“雪貂”)。该词原文在《旧约》中只出现在这里。它会发出一种哀鸣,脚趾上有吸盘,可以附吸在垂直的表面上。
龙子(英文钦定版为“变色龙”)。原文指“强壮者”。有人认为是指青蛙,因为它在跳跃时显示了强大的肌肉力量。也有人认为是指陆栖鳄鱼(见第29节注释)。
守宫(英文钦定版为“蜥蜴”)。可能与大多数国家所发现的蜥蜴一样。蜥蜴有许多种,都包括在“蜥蜴”这一通称中。
蛇医(英文钦定版为“蜗牛”)。很可能是一种“蜥蜴”(七十士译本)。
蝘蜓(英文钦定版为“鼹鼠”)。译自tinshemeth,指“蜥蜴”或“变色龙”。
31 这些爬物都是与你们不洁净的。在它死了以后,凡摸了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32 其中死了的,掉在什么东西上,这东西就不洁净,无论是木器、衣服、皮子、口袋,不拘是做什么工用的器皿,须要放在水中,必不洁净到晚上,到晚上才洁净了。
33 若有死了掉在瓦器里的,其中不拘有什么,就不洁净,你们要把这瓦器打破了。
34 其中一切可吃的食物,沾水的就不洁净,并且那样器皿中一切可喝的,也必不洁净。
35 其中已死的,若有一点掉在什么物件上,那物件就不洁净,不拘是炉子,是锅台,就要打碎,都不洁净,也必与你们不洁净。
36 但是泉源或是聚水的池子仍是洁净;惟挨了那死的,就不洁净。
37 若是死的,有一点掉在要种的子粒上,子粒仍是洁净;
38 若水已经浇在子粒上,那死的有一点掉在上头,这子粒就与你们不洁净。
39 “你们可吃的走兽若是死了,有人摸它,必不洁净到晚上;
【本会注释】
禁止摸死尸的规定也适用于可以吃之动物的尸体。
40 有人吃那死了的走兽,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拿了死走兽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
【本会注释】
暗示有人会吃自死动物的肉。律法严禁食用“田间被野兽撕裂牲畜的肉”(出22:31)。祭司不可吃“自死的或是被野兽撕裂的”动物(利22:8)。但仍有吃的情况发生,可能是由于不知情的经济困难。由于吃这种肉属仪文性的不洁,所以有了仪文性洁净的规定。
禁止吃自死的或被野兽撕裂的动物,无疑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血大都还留在体内,未被排出。
41 “凡地上的爬物是可憎的,都不可吃。
42 凡用肚子行走的和用四足行走的,或是有许多足的,就是一切爬在地上的,你们都不可吃,因为是可憎的。
43 你们不可因什么爬物使自己成为可憎的,也不可因这些使自己不洁净,以致染了污秽。
44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所以你们要成为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你们也不可在地上的爬物污秽自己。
【本会注释】
圣洁与饮食习惯之间显然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圣洁包括顺从上帝有关健康的律法。
45 我是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耶和华,要作你们的上帝;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46 这是走兽、飞鸟,和水中游动的活物,并地上爬物的条例。
47 要把洁净的和不洁净的,可吃的与不可吃的活物,都分别出来。
第十一章补充注释
有人认为上帝不会屈尊赐下有关人类饮食的指示。上帝为什么在乎我们吃什么呢?
我们可以进一步询问:上帝为什么要眷顾人呢?古时的诗人感叹说:“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诗8:4)。基督回答了这个问题。祂告诉我们,上帝不仅眷顾人,而且眷顾许多价值更低的事物(路12:7)。
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麻雀不是。人在上帝的眼中十分宝贵,比“精金还少;使人比俄斐纯金”更有价值(赛13:12;43:4)。上帝对人的评价,可以从祂把自己与人视为一体中看出来。“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亚2:8)。上帝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来救赎人类,对于基督徒来说,更说明上帝所赋予他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相信,凡与人有关的事情都是上帝所关心的。
上帝有关饮食的律法并不象一些人所认为的,只是负面和禁止性的。上帝希望人拥有最好的东西,拥有“上好的麦子”(诗81:16;147:14)。创造万物的主知道什么对祂所造之物最为有益,并按照祂的智慧给予劝戒和忠告。“祂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那些行动正直的人”(诗84:11)。上帝所禁止的决不是武断的扣留,而是为了人的益处。人可以蔑视上帝的忠告,但事实和后果总是证明祂的智慧。
上帝赐给人奇妙的身体。它拥有几乎无限的前途。人体的许多微妙部分必须小心维护,免遭滥用,才能保持正常的运作。祂在人体内提供了照料和保养各部分的机制。只要遵循祂的指示,它们甚至能自动更新。在许多情况下,即使人体已经多年滥用,仍能开始复原的过程。自然界恢复的能力是惊人的。人体的任何部位一受到伤害,身体中的生命力立即就开始工作来修复损害。医生可以协助做很多的好事,但他们却没有医治的能力。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站到一旁,让上帝工作。
有人认为上帝关心人的灵魂超过他的身体,属灵的价值高于身体的价值。这是对的。但要记住身体和灵魂是密切相关的,彼此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往往很难确定它们之间的界限。虽然我们认为属灵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疏忽身体。中世纪的某些“圣徒”确实有这样的理念。他们是为了灵魂的益处而苦修身体;但那并不是上帝的旨意。祂将身体和心灵放在一起考虑,是为了双方相互的利益。
“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这句话触及了生命的基本问题。一个人怎样想,他就会怎么样。思维会对身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吗?脱离了某种机制还能进行思考吗?不论人思什么,都会决定行为。如果一个人按正确的方式思考,他的行为可能就是正确的。如果他思考罪恶的事情,他的行为就可能是邪恶的。
身体会对人的思维产生影响吗?肯定会的。大家都知道酒既影响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维。它会扭曲他的判断力,使他不负责任。他的头脑不能象他清醒时那样运作。他机能不能正常地工作。他所有的反应都变得迟钝了。如果他驾车,就会威胁他人,成为潜在的杀手(见利10:9注释)。
大多数人都承认饮酒有不良的作用。错误的饮食习惯会有类似的作用吗?会的,尽管其程度与饮酒不同。食物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也会影响人的行为。许多孩子因父亲的面包片烤糊了,咖啡淡了或冷了而挨揍。许多人离婚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家里的厨房。推销员不会从消化不良的客户那里获得大笔定单。精明的律师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接近法官,予以收买,获得优惠。外交官和政治家知道盛宴的价值。如果把酒和食物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签下在正常情况下绝不会签订的协议。这种协议给世界带来了几代人诅咒。
食物会影响思维吗?吃喝会影响心灵吗?肯定会的。阴郁的人生观常常来自泛酸的胃。正确的饮食不一定产生美好的性情,但错误的饮食很难使人达到上帝所定的标准。
上帝关于饮食的律法并不是强行剥夺人的口福,而是合情合理的。人如果想保持健康或恢复健康,最好关注一下这些律法。总的来说,上帝所认可的食物和人所认为最好的食物是一致的。分歧不在一致认同的食物,而在所禁止的食物。
这些饮食的规定是赐给古时以色列人的,适用于他们的环境。大多数犹太人仍遵守这些法规。这些法规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发挥得很好。如果说,这些规定是为了造就能摆脱现今危害人类之诸多疾病的民族的话,犹太人的身体状况足以证明这些规定并没有失效或过时。尽管犹太人所遭受的逼迫和苦难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多,时间也更长,但总的说来,他们仍是强健的种族。至少其部分原因是他们遵守上帝在利11章中所设立的饮食律法。
在西奈山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涉及他们对上帝和人类的各方面义务,可以分为以几类:
一. 道德律法。 十诫中所表达的原则反映了上帝的品格,和上帝一样是不可改变的(见太5:17,18;罗3:31)。
二. 仪文律法。 涉及预表十字架的敬拜体系,到主钉十字架后就过期了(西2:14-17;来7:12)。
三. 民事律法。 把十诫的广泛原则应用在了古以色列民族的经济体制中。尽管这部法典在古以色列人亡国以后就失效了,而且现代世俗的以色列国也没有恢复这些制度,但其中公正与平等的基本原则依然是有效的。
四. 健康律。智慧的创造主制定利11章的饮食原则和其他卫生健康法规,是为了促进人的健康和长寿的(见出15:26;23:25;申7:15;诗105:37;《先祖与先知》第378页)。它们是根据人体的性质和条件制定的,所以不受基督钉十字架或以色列亡国的影响。3,500年前的健康原则今天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忠心的基督徒把自己的身体看作圣灵的殿(林前3:16,17;6:19,20)。他既认识到这一点,除了其他的事情以外,他还要在吃喝上荣耀上帝,按照上帝所启示的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林前9:27;10:31)。他一定会始终不逾地接受和顺服利11章所规定的原则。
弥迦书1篇
提要:1 弥迦描述上帝因雅各拜偶像而发怒。10 权他们要悲伤。
1 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摩利沙人弥迦得耶和华的默示,论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默示”。见耶46:1注释。
摩利沙。即摩利设迦特(第14节),据认为是犹大低地的一个村庄,在耶路撒冷西南约211/2英里(34.4公里),现名Tell ej-Judeideh 。摩利设迦特意为“拥有迦特(或‘葡萄园)”。
当犹大王约坦。见本书1011页。以赛亚,何西阿和阿摩司在约坦的父亲乌西雅执政期间开始担任先知,略早于弥迦(赛1:1;何1:1;摩1:1)。这里所提到的都是犹大国王,无疑是因为弥迦的工作主要针对南方的犹大王国。但他像阿摩司(见本书953页)一样,也发表针对北方以色列王国的预言。
2 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侧耳而听!主耶和华从祂的圣殿要见证你们的不是。
【本会注释】
万民哪。呼唤全世界的人观看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遭受到上帝的惩罚。人们可以从上帝选民的命运中,看到拒绝实行上帝计划的列国所要遭受的命运(见《先知与君王》364页;见但4:17注释)。
祂的圣殿。参哈2:20。
3 看哪,耶和华出了祂的居所,降临步行地的高处。
【本会注释】
耶和华出了。第3,4节寓示上帝惩罚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可怕而威严的场面。参赛26:21。
祂的居所。即“祂的圣殿”(第2节)。
高处。用比喻性语言描述上帝降临并行走在大小山顶(见摩4:13)。
4 众山在祂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
【本会注释】
上帝的降临常伴随着自然的灾难(见士5:4,5;诗97:4,5;见诗18:7,8注释)。基督复临之前和同时,自然界将发生最可怕的灾变(太24:29;启16:18-21;《善恶之争》636、637页)。
5 这都因雅各的罪过,以色列家的罪恶。雅各的罪过在哪里呢?岂不是在撒玛利亚吗?犹大的邱坛在哪里呢?岂不是在耶路撒冷吗?
【本会注释】
罪过。5-7节描述了因北方以色列王国的罪而临到她的惩罚。
雅各。从下文可知,雅各代表“以色列家”的十个支派。
撒玛利亚。以色列和犹大的首都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都变成了偶像崇拜和罪孽的中心。撒玛利亚为恶王暗利所建造。他的儿子亚哈效法他的行为,在那里为巴力设坛(见王上16:23-33)。关于撒玛利亚,见王上16:24注释。
邱坛。七十士译本在这里是“犹大家的罪是什么呢?”与前面“雅各的罪过在哪里呢?”形成对称。如果译为“邱坛”,显然就是指山上所建造的外邦神龛和庙宇,让犹大人进行偶像崇拜(见王上14:22-24;15:9-15;22:43等)。希西家是彻底取消这些拜偶像中心的第一个犹大国王(见王下18:4注释)。弥迦现在的预言显然在这一改革之前。
6 所以我必使撒玛利亚变为田野的乱堆,又作为种葡萄之处;也必将他的石头倒在谷中,露出根基来。
【本会注释】
我必使。采用将来时态暗示撒玛利亚的毁灭尚未发生。这是希西家第6年的事(王下18:9-11)。
乱堆。希伯来语系“废墟”。
种葡萄之处。撒玛利亚将遭到完全的毁灭,甚至上面会种上葡萄。
将他的石头倒在谷中。撒玛利亚建筑在一个周围险峻的平顶之山上(见王上16:24注释)。
露出。直译为“显露”,或“赤裸”。
7 他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他所得的财物必被火烧;所有的偶像我必毁灭;因为是从妓女雇价所聚来的,后必归为妓女的雇价。
【本会注释】
被打碎。参代下34:3,4,7。
财物。希伯来语是'ethnan ,常与召妓有关(见申23:18;结16:31,34;何9:1)。此处含义不明。
从妓女雇价所聚来的。可能指“从妓女雇价”所得的雕像。在有些异教的神庙中,卖淫是生育女神崇拜的一部份。
后必归为妓女的雇价。含义不明。这是诗体的语言,也许不必按字面理解。这段话的总体含义是明朗的。撒玛利亚将失去她所依靠的。
8 先知说:因此我必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
【本会注释】
我必大声哀号。为撒玛利亚所遭遇的厄运。它的来临也对犹大的安全造成威胁。
赤脚。希伯来语是shelal (“不穿鞋袜”)。
露体。希伯来语是`arom ,指裸体或半裸体。弥迦描述自己不仅像举丧者那样脱掉外衣,而且像俘虏一样被脱光衣服,裸着身子被劫走(见赛20:2,3注释)。
野狗。希伯来语是tannim ,豺,以哀号而闻名。
鸵鸟。希伯来语是benoth ya`anah ,会发出哀鸣声。
9 因为撒玛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
【本会注释】
无法医治。撒玛利亚蒙恩的日子结束了。她已经恶贯满盈。帐目已经了结。现在是上帝发怒的时候了(见《先知与君王》364页)。
延及犹大。犹大罪责难逃,(第5节),必将受到惩罚。
10 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总不要哭泣;我在伯亚弗拉滚于灰尘之中。
【本会注释】
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第10-16节是一首挽歌,哀悼降在犹大的惩罚。第一句引自大卫对扫罗的挽歌(撒下1:20)。
迦特。是非利士人的五座主要城池之一,位于耶路撒冷西南面约28英里处。不要在这敌人的中心宣告犹大的毁灭。在希伯来语中,迦特一词的发音接近于“宣告”。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语双关,意思是“不要在宣告城里宣告”。这种双关在希伯来语诗歌中是常见的。
总不要哭泣。有人认为这又是一个双关语,意思是“不要在哀哭镇里哀哭”。但这要改动希伯来语原文。希伯来文没有提到城镇的名字。但根据上下文其他地方都有地名,有人认为这里也藏着一个地名。他们认为根据“哭泣”的词根(bakah)可能指巴喀。
伯亚弗拉。可能是希布伦附近的et-Taiyibeh 。其希伯来词根意为“灰尘”。学者们认为这又是一个双关语,可译为:“滚于灰尘镇的灰尘之中”。
11 沙斐的居民哪,你们要赤身蒙羞过去。撒南的居民不敢出来。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们无处可站。
【本会注释】
沙斐。意思是 “美丽”。位置不确定。有些人认为是Khirbet el-k?m ,离希布伦约83/8个英里(13.4公里)。
撒南。可能就是书15:37的洗楠,犹大示非拉(Shephelah)的一个城镇。
伯以薛。可能是靠近犹大南方底璧的Deir el-`Asal
哀哭。这一句的希伯来语意义含糊。
12 玛律的居民心甚忧急,切望得好处,因为灾祸从耶和华那里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
【本会注释】
玛律。可能就是希布伦附近玛腊(书15:59)。
13 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马套车;锡安民(原文作女子)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过在你那里显出。
【本会注释】
拉吉。犹大的一座城堡,在耶路撒冷西南约27英里(43.2公里)。在西拿基立侵犯的犹大时落入他手中(见王下18:14节注释)。大英博物馆里有一个来自亚述的浮雕,描述围攻拉吉的场面(见本书卷二64页的图片)。拉吉的废墟现在名Tell ed-Duweir 。
要用快马套车。即赶快把马套在车上逃跑。这又是一个双关语,可译为:“马城的居民哪,把马套在车上。”拉吉一词的读音有“马城”之意。
罪由你而起。没有说明犹大的罪如何由拉吉而起。
14 犹大啊,你要将礼物送给摩利设迦特。亚革悉的众族必用诡诈待以色列诸王。
【本会注释】
犹大啊。这是对犹大说的。
礼物。希伯来语是shilluchim ,意为“送礼”,如女儿出嫁时的嫁妆(见王上9:16)。这一句的意思可能指犹大要失去对摩利设-迦特的控制权。
摩利设迦特。见第1节注释。
亚革悉。希伯来语是'Akzib ,据认为是位于犹大的示非拉(Shephelah或低地)靠近亚杜兰的一个城镇,可能就是现在的Tell el-Beidā (见书15:44)。“诡诈”的原文是'akzab ,故这又是一个明显的双关语:“亚革悉(诡诈城)必用诡诈('akzab )。”
15 玛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夺取你的来到你这里;以色列的尊贵人(原文作荣耀)必到亚杜兰。
【本会注释】
玛利沙。是犹大示非拉(Shephelah)的一个城镇(见书15:44;代下14:9),在耶路撒冷西南约231/2英里(37.5公里),就是现在的Tell Sandahannah 。其读音接近希伯来语morashah ,意思是“遗产”。这也可能是一个双关语:“我必使遗产接受者来索取你所继承的城。”
以色列的尊贵人(原文作荣耀)必到亚杜兰。这句话含义不明。有些人认为是指以色列的贵族,要寻找避难之所,如大卫所藏身的亚杜兰洞(撒上22:1,2)。
16 犹大啊,要为你所喜爱的儿女剪除你的头发,使头光秃,要大大的光秃,如同秃鹰,因为他们都被掳去离开你。
【本会注释】
剪除你的头发。举哀的标志(见摩8:10)。呼吁耶路撒冷为她被掳到国外的儿女悲伤。
光秃。希伯来语是gazaz (“剃发”)。与“剪除你的头发”的对称。
秃鹰。希伯来语是nesher ,这被用来指定一只鹰或一只兀鹫二者之一。在这里或许有意于指一个秃头的兀鹫。
弥迦书2章
提要:1 抨击欺压。4 一首哀歌。7 谴责不义和偶像崇拜。12 复兴雅各的应许。
1 祸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的!天一发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
【本会注释】
祸哉。弥迦在第1,2节,弥迦谴责对待穷人的不义和欺压。
那些在床上。即在夜间筹划第二天要做的事(见伯4:13;诗4:4;36:4)。这些恶人急于求成,“天一发亮”就要实行。
因手有能力。他们遵循的是“强权即是公理”的罪恶原则,一旦有了能力,就一定会滥用。七十士译本译为“因为他们没有向上帝举起他们的手”,可能是误解了对这里所用的希伯来语习语。“能力”('el)常常译为“上帝”。但这个习语显然有“能力”的意思。关于该习语在其他地方的用法,见创31:29;申28:32;尼5:5;箴3:27节。
2 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
【本会注释】
他们对于属世的财富贪得无厌,甚至要用暴力去夺取(见王上21;赛5:8;何5:10;摩4:1)。古时,卖掉的土地要在禧年归还给原主(利25:10,28)。房地产不能转给其他支派(民36:7)。
3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筹划灾祸降与这族;这祸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时势是恶的。
【本会注释】
我筹划。罪的结果就是漠视家庭关系。所以上帝要惩罚整个民族的家庭。正如他们图谋罪孽,上帝也要“筹划灾祸”。
在你们的颈项上。对他们的惩治就像沉重的苦轭,是他们所无法摆脱的。
昂首而行。压迫者骄傲将会降卑。
是恶的。或“将是恶的”。先知所说的是上帝将来对祂子民的惩罚。
4 到那日,必有人向你们提起悲惨的哀歌,讥刺说:我们全然败落了!耶和华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何竟使这分离开我们?他将我们的田地分给悖逆的人。
【本会注释】
讥刺说。希伯来语是mashal ,可能指“嘲笑的歌”。“到那日”,就是上节所提到的恶时势,敌人将用以色列以前哀叹自己不幸的话来嘲弄她(见哈2:6)。敌人模仿受苦的犹太人的语气,讽刺曾经繁荣的以色列现在“全然败落”,变成荒凉的废墟。他们的遗产,就是“我们的分”被“分转归别人”。换句话说,上帝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后裔的迦南(见创13:14,15),将转交给他们的敌人。没有比重复他人哀叹自己不幸的话更具嘲弄性和的伤害性了。
悖逆的人。希伯来语是shobeb 。意为“背道”,或“悖逆者”。
5 所以在耶和华的会中,你必没有人拈阄拉准绳。
【本会注释】
不很清楚这话是谁说的,和对谁说的。这个句子不按照第4节的诗体结构,所以显然不是讽刺的继续。弥迦的话可能针对第1,2节中暴虐欺压的上层人士中一个不悔改的成员,也可能针对他们整体。弥迦告诉压迫者,由于他霸占了邻居的土地,在以色列中就再也没有他的份了。准绳是划分土地用的(见摩7:17)。
6 他们(或作:假先知)说:你们不可说预言;不可向这些人说预言,不住地羞辱我们。
【本会注释】
这一节意义含糊,有多种解法。直译是“他们预言说,你们不可说预言,不要说有关这些事的预言。不要让羞辱回来”。这些话似乎是弥迦所责备的人提出来的抗议。
7 雅各家啊,岂可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吗(或作:心肠狭窄吗)?这些事是他所行的吗?我耶和华的言语岂不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吗?
【本会注释】
雅各家啊。弥迦斥责说话的人(第6节),歪曲了上帝的精神。
不忍耐。直译是“缩短”。该词与“心灵”联系,就表示“不耐心”。在这里先知斥责那些指控上帝没有耐心,威胁祂子民的人。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上帝长期容忍了以色列人。但是如果人犯了罪,就会自食其果(出34:6,7)。
祂所行的。惩治和刑罚不是上帝的本意(诗103:8-14;结18:25-32)。祂是慈爱的上帝,乐于施恩。对祂来说,惩罚是一件“非常的工”和“奇异的事”,因为这有悖于祂的本性(赛28:21;耶31:20;哀3:32,33;约壹4:7,8)。弥迦说我们受惩罚是咎由自取,责任不在上帝的(结33:11)。由此可见,罪人的处罚是自己带来的(见《善恶之争》第36、37页)。正如太阳不对不透明物体的阴影负责,上帝也不对罪人的罪孽负责(见雅1:13-15)。
有益。上帝的话是良善的,会给顺从的人带来福气的(申7:9-11;诗18:25,26;25:10;103:17,18;罗7:12;11:22)。
8 然而,近来我的民兴起如仇敌,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
【本会注释】
然而,近来。直译是“昨天”。这句话意义不明。
如仇敌。是对上层阶级的指责。他们待平民“如仇敌”,进行抢劫和掠夺。虽然他们背道而有罪,但上帝凭着祂永久不变的爱,仍称以色列为“我的民”(见赛49:14-16;约1:11)。
不愿打仗。上层阶级的人剥去和平百姓的外衣。
外衣。希伯来语是salmah ,这种外衣在睡觉时是用来遮体的。债权人不可在晚上扣留债务人的外衣(见出22:26注释)。
9 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她们的小孩子尽行夺去。
【本会注释】
妇人。可能指应受保护的寡妇(见赛10:2)。
赶出。希伯来语是garash 。该动词还出现在创3:24中。
我的荣耀。由于贫困和无知而剥夺了孩子们的福气,或者把他们卖为奴隶,剥夺了上帝赐给他们的自由。
10 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或作:地)毁灭,而且大大毁灭。
【本会注释】
去吧。压迫者要从他们的土地上被赶出去,正如他们先前驱赶其它人。
你们安息之所。即迦南地(申12:9;诗95:10,11)。
污秽。因着他们的罪(见利18:25,27)。
使人(或作地)毁灭。原文意义含糊。可能指因居民被驱逐而荒废的土地,也可能指消灭玷污人的污秽。
11 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要向你们预言得清酒和浓酒。那人就必作这民的先知。
【本会注释】
若有人。上帝子民中间的罪人,因着自己的罪孽,不喜欢斥责他们过犯的人。那些放任和纵容罪恶,说悦耳的假预言的人,倒成为受欢迎的先知(见耶14:13-15;23:25-27;结13:1-7)。
心。希伯来语是ruach ,也可指“风”。故有人译成“若有人走来走去,放出风声,说出谎言”(英RSV版)。
我要向你们预言。没有比披着上帝圣言外衣的假道更能误导相信的人了(太7:15;参弥15:7-9)。
清酒。这些假先知承诺物质的繁荣和肉体的快乐。
12 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们,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群;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
【本会注释】
雅各家啊。即所有剩下的人。虽然上帝愿意让所有自称为的祂子民的人“得救”(提前2:3,4;参提多2:11;彼后3:9),但只有少数真心抛弃罪恶,行走公义道路的“剩下的人”才会得救(见赛10:20-22;耶31:7,8;结34:11-16;番3:12,13)。按照上帝的恩典“被召的人多”,但是因为人怙恶不悛,“选上的人少”(太22:14;参照太7:13,14)。
必要聚集。弥迦将注意力从行走罪路的多数同胞转到了少数剩下的人身上。他们将会承受被掳后复兴和得救的应许。弥迦就是这样否认了假先知们的一再指控,说他专门传灾祸和苦难的预言。他以先知的乐观远见预言,经过流亡以后,事奉上帝的人将会享受欢乐的未来。
波斯拉。以东有一座城市叫波斯拉(创36:33;参赛63:1);摩押也有一座城市叫波斯拉(耶48:24)。但都与本节不符。改变一下元音(见本书卷一25,26页),就可以译为:“在草场上”,符合希伯来语上下文的平行结构。
草场。改变元音就成了“牧场”。
大大喧哗。说明余民合起来人数众多。
13 开路的(或作:破城的)在他们前面上去;他们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王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
【本会注释】
开路的(或作破城的)。希伯来语是paras (“造成缺口”、“突破”)。这个平行句指出耶和华在祂百姓面前打败一切敌人。
直闯过。或“突破”。俘虏跟随他们的领袖,“从城门出去”,离开流亡之地。
他们的王。曾带领自己的子民摆脱埃及的奴役,后来又把他们从囚掳中解救出来的同一位上帝,不久将会把赎民从罪恶世界的奴役中拯救出来。
诗篇28篇
序言——本诗显然是在诗人受到强烈的试探,要被邪恶的势力拉走的时候写下的。这首诗歌分为两个对比性的段落。第1-5节是在苦难中呼唤拯救;第6-9节表达对得救的感激。两个部分的过渡非常突然。对于一个觉得自己被悔改前的旧习惯所拖累的基督徒来说,这个祈祷特别合适。
关于题记,见本书第616页(《诗篇》序言)。
大卫的诗。
1 耶和华啊,我要求告你!我的磐石啊,不要向我缄默!倘若你向我闭口,我就如将死的人一样。
【本会注释】
不要向我缄默。直译是“不要耳聋”。对于诗人来说,上帝的缄默使他困惑。
死 (bor)。“水池”或“水塘”(见创37:20;出21:34),象征坟墓。死人被称为“下坑的人”(诗30:3;88:4;143:7;箴1:12;赛38:18;结26:20等)。
2 我呼求你,向你至圣所举手的时候,求你垂听我恳求的声音!
【本会注释】
恳求。原文是复数,说明他的恳求很多。
举手。祈祷的一般姿势(见哀3:41)。
至圣所(debir)。“最神圣的地方”。我们朝上帝在天上的居所举手。
3 不要把我和恶人并作孽的一同除掉;他们与邻舍说和平话,心里却是奸恶。
【本会注释】
不把我……除掉。参诗26:9。诗人祈求不要被拉入恶人一伙(见太6:13救主的祈祷),和他们同受惩罚。
他们说和平话。他们是伪君子(见诗26:4;参诗12:2)。
4 愿你按着他们所做的,并他们所行的恶事待他们。愿你照着他们手所做的待他们,将他们所应得的报应加给他们。
【本会注释】
关于第4,5节的思想,见赛1:20;3:8-11;5:18,19;关于咒诅的诗歌,见本书624页。
5 他们既然不留心耶和华所行的和他手所做的,他就必毁坏他们,不建立他们。
【本会注释】
所行的。指上帝在创造工作和天意引导中的行为(见罗1:18-20)。恶人遭到毁灭,不是因为他们得罪诗人,而是因为他们得罪上帝。这表现在他们蔑视上帝在自然界和祂善待人类的证据(见诗8篇)。
毁坏(haras)。“抛下”,“撕掉”(见耶24:6)。
6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听了我恳求的声音。
【本会注释】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诗人在心里已经得到了对他祈祷的回答,所以一下子爆发出欢乐的赞美。这种从恳求到感恩的突变,是许多诗篇共同的特点(见诗6,12,22等)。
我恳求的声音。是对第2节的回应,强调对恳求的回答。
7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里倚靠他就得帮助。所以我心中欢乐,我必用诗歌颂赞他。
【本会注释】
盾牌。见诗3:3;参诗33:20;59:11。
诗歌 。信靠上帝的人是忍不住要放声歌唱的。
8 耶和华是他百姓的力量,又是他受膏者得救的保障。
【本会注释】
他百姓的力量。诗人在诗歌的最后,想到百姓的福利(见诗3:8)。
得救的保障。有译本是“拯救的力量”。
他受膏者。特别指上帝所拣选的国王。上帝所有的子民,都是献身侍奉祂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祂所膏的(见彼前2:5,9)。
9 求你拯救你的百姓,赐福给你的产业,牧养他们,扶持他们,直到永远。
【本会注释】
你的产业。指以色列民族(见申4:20;9:26,29)。诗人呼吁的重点是“你的”。上帝怎么不会拯救祂自己的百姓呢?
牧养。诗歌的结束指出一位温柔的牧者。见诗80:1;赛40:11;参申1:31;32:11,12。
扶持(nasa')。还有“抱”的意思。见王下4:19。
诗歌的最后一句是超出人悟性的平安之福。
哥林多前书15章
提要:3保罗以基督的复活,12证明我们必然复活,驳斥一切对身体复活的否认。21复活的成果,35 复活的方式,51和末日活着之人的变化。
1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
【本会注释】
我如今。de,“但是”,“现在”,这里标志着思路的转变,引人一个新的话题,就是复活。
本章包含着被称为这封书信中最为荣耀的内容,展示了复活的真理。论述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复活的证据(1-34节);二,复活之人身体的性质(35-50节);三,基督复临时活着的人所发生的变化(51-54节);四,这个道理的实际效果(55-58节)。3-8节有关耶稣复活的见证是福音书中没有记载的一些事件(见6,7节)。本章宣称基督的死和复活是古时预言的主题,是有健在证人的见证支持的事实(5,6节)。这是有关复活最早的书面见证之一,写作的时间离事件的发生不到二十五年(见《SDA圣经注释》卷六102,103页)。这说明复活的证据作为真实的历史事实足以使保罗同时代大有智慧的敌对者信服。
因着一些哥林多信徒降低道德标准而潜入教会的错误中,有否认复活的信念(见3:3;5:1,2;《使徒行述》319页)。保罗详细论述这个道理,说明它很重要(参约5:28,29;11:25;徒23:6;24:14,15;罗1:3,4;腓3:10,11;启20:6)。撒但随时准备抢夺重要的真理,代之以似是而非的谬论;因此基督徒应当时常好好地重温福音的重要真理,使之充满他们的思想,不给错误的观念以任何余地(见提后2:15注释)。
福音。见可1:1注释。保罗传给哥林多信徒的福音或“好消息”的内容,可以从1:7-9,17-24;2:2等处得知。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基督的十字架在信息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需要把救主赎罪受死(15:3)的道理与这个中心的题目结合起来。凡与基督在地上生活有关的每一件事对于信徒来说都是重要而有意义的。但是保罗在这里说明离罪得救的荣耀信息在复活中达到了高潮。
告诉你们知道。gnorizo,保罗既然是在重述他所已经告诉哥林多信徒的话,该词就有“重申”,“提醒”的意思。使徒认为需要重申他传道的主题,从而特别强调了复活的道理。
领受。保罗曾忠实地传讲福音;现在他提醒教会的信徒:他们已经得到并接受了福音的信息。
站立得住。该希腊动词的形式表明他们已经并且继续站立在保罗传给他们的真道之上。他已经在哥林多建立了教会(见徒18章),所以他有理由提醒他们教会所赖以建立的伟大真理,但他们的注意力因潜入他们中间的其他事物而转离了真理,比如纠纷和争论的事。经常提醒基督徒圣灵所藉以使他们悔改的福音,对他们是有好处的。这种重申能够帮助他们保持谦卑,并保守他们不依赖自己的哲学成就(参西2:8)。
2 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本会注释】
得救。直译是“正在蒙拯救”。得救乃是持续的经验(见罗8:24注释;参《天路》65页)。
徒然相信。所传讲的信息并没有错,但哥林多信徒信仰信息的态度有问题。他们的信心如果是三心二意的,就没有什么价值。但他们的信心如果是坚定的话,就会发现保罗的道理足以引导他们进入得救的道路。说完了这些话,使徒就着手向他们保证,他确实已经传给他们真正的福音。
持守。就是坚守保罗所传给他们的。这种持守不仅意味在理智上接受道理,而且表明绝对信服所相信的。这种信服的结果是与他们的信仰相称的行为,并不允许自己接受错误的思想。
3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
【本会注释】
传给。保罗从来没有说他所传的福音是自己发明的。他说明自己所传的是主赐给他的信息(参林前11:2,23;加1:12;弗3:2,3)。这就强调了他所传的道理是来自上帝的,从而高举了他的信息,使人有了遵从这信息的义务。
第一。首先表述或第一重要之意。使徒列出了他所传给信徒的四个“第一”的事实:一,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二,基督被埋葬,三,基督复活,四,基督显现(3-5节)。有人指出,这是已知最早的基督教信条的基础。
圣经。保罗显然已经为他信徒的信仰提供了充分的圣经依据;现在他可以引证《旧约》中许多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参路24:26,27,44注释)。他在其他地方也熟练地运用有关所应许之弥赛亚的生活,受难和受死的经文,使听众信服,并使批评他的犹太人住口(见徒9:19-22;13:14-41;17:3;18:4-6;24:14;26:4-8,22,23;28:23)。
为我们的罪。huper,有“为了”或“因为”之意。上帝的羔羊耶稣为我们的罪成为赎罪祭而死。祂的死是为了赎罪(见罗3:24-26;4:25;5:8;林后5:21;加1:4;彼前2:24)。这是保罗教导哥林多信徒第一个伟大的事实。基督为赎我们的罪而死,但祂并没有留在罪恶的权势之下。因为祂没有罪,死亡无法拘禁祂。祂从坟墓里胜利地复活了(见约10:17;徒2:22-24注释)。
4 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
【本会注释】
埋葬。基督的埋葬证明我们的救主确实死了,从而为复活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亚利马太的约瑟要求允许把耶稣的身体从十架上取走,导致彼拉多询问有关耶稣死亡的事实(可15:43-45)。福音书所记载为耶稣的埋葬而作的准备,祂被放在坟墓中,以及应大祭司的要求由罗马士兵看守,这一切都证明祂确已死了(见太27:57-60,62-66;路23:50-56;约19:38-42)。
复活。“复”是外加的。动词用了被动语态完成时态,表达的意思是“已经活了并且依然活着”。前面的动词“死”(第3节)和“埋葬”(第4节)都是是过去式的,表达过去的历史事实,没有完成时所体现的持续概念。保罗就这样不仅强调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并且祂保持复活的状态,是永远活着。
第三天。关于从基督的死到复活的间隔时间,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248-251页。参太12:40;路24:46。
5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本会注释】
显给。动作的主体是复活的主,而不是毫无准备的彼得。保罗仍在列举他所传给哥林多信徒福音的要点(第3节)。
矶法。kēphas,的亚兰语Kepha'的音译,翻成希腊语是Petros,即彼得(见太4:18注释)。关于基督向彼得显现,见路24:34注释。保罗在这里提出了亲眼见过基督复活之人的见证,特别是那些仍活着见证其真实性的人。他只是提醒他们他从前所传给他们的道理,所以他并不想重申手头的一切证据,而只是概括了他们所知道的。
十二使徒。有文本为“十一使徒”,无疑是想把半节经文与犹大死后马提亚(参徒1:26)被选之前剩下门徒的数目协调起来。基督第一次向祂的门徒显现时只有十个人在场,多马不在其中(约20:24)。但保罗用“十二使徒”的称呼无疑是泛指使徒的群体,因此本节与历史事实并无大的矛盾。
6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本会注释】
五百多。福音书没有提到耶稣向这么多人显现的事实,但是太28:10,16所说的,无疑就是指这一次的聚集(见《马太福音》第28章补充注释)。十一位使徒遵从他们复活之主的指示(太28:9,10)前往加利利。这个神圣约会的消息他们是不大可能保密的。他们无疑告诉了耶稣想要会见的信徒。有五百多人回应这个信息,说明主的门徒比一般人估计的要多得多。
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即保罗在写这封书信时,五百人中的大部分还健在。他们可以一起为基督复活的真实性作出有力的见证,因为由这么多目击证人所作的见证是不易否定的。
已经睡了的。koimao,(见约11:11注释)。圣经用该词指死(见太9:24;徒7:60;林前15:18;帖前4:13-15;彼后3:4)。
7 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本会注释】
雅各。没有证据证明是哪一位雅各,但是多数解经家认为是指主的兄弟雅各。关于各位雅各的身份,见《雅各书》序言。圣经其他地方没有记载耶稣向雅各显现,但如果这里所提到的雅各确实是主的兄弟,即耶路撒冷教会会议上的领袖(见徒12:17;15:13注释),那么保罗就在耶路撒冷见过,并亲自从他那里了解到得到本节所提那次显现的情况。
显给众使徒看。无疑指基督最后一次向使徒显现,就是祂升天的那一次(见徒1:6-12)。
8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本会注释】
末了。该词有力地证明了前面所列举的显现是依照时间顺序的;保罗是耶稣亲自向之显现的最后一位。
未到产期而生的人。“流产”,“死胎”。在希腊语《新约》中,该词只出现在本节,但在七十士译本中有使用(民12:12;伯3:16;传6:3)。使徒暗示,与其他使徒相比,他就像未到产期而生的婴儿。其他门徒的逐渐成熟起来参加圣工的,而他保罗却是突然担任使徒的。他也可能是表示自己不配列在使徒之中,因为他以前曾逼迫过基督的信徒(见徒7:58;8:1,3;9:1,13,21;26:10注释)。使徒的不懈努力似乎表明他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弥补他个人与耶稣关系上的缺欠。
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称为使徒,因为我从前逼迫上帝的教会。
【本会注释】
最小的。前面他说自己是最后一个,现在他说自己是最小的(参弗3:8注释)。
不配。就是不适合,不值得,没有资格。保罗认识到人本身没有任何资格可以蒙召侍奉上帝(见林后3:5)。
因为我从前逼迫。他似乎一直未能原谅自己以前对基督徒的猛烈迫害。这段经历的回忆使他保持谦卑的态度并不断感谢上帝的良善(见徒22:4;26:9-11;加1:13;提前1:13)。在真正悔改的人心中,上帝的赦免会使他意识到自己的罪,并产生感恩和谦卑之情。这样的经验使人有了对别人作见证的资格。
10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上帝的恩才成的,并且祂所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众使徒格外劳苦;这原不是我,乃是上帝的恩与我同在。
【本会注释】
今日成了何等人。这句话强调保罗的属灵状态,没有自夸的成分。
上帝的恩。关于“恩典”的定义,见罗3:24注释。保罗在侍奉主时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他都归功于他本不配得的上帝怜悯,恩典和大能。他已经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如果人的心离开了来自上帝的属灵生命,就是“恩典”,他在上帝圣工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没有价值的。保罗知道他作为使徒所有的热心,虔诚,能力和成功都是上帝向他所显恩典的结果。这恩典是他原不配得的。靠着上帝的恩典,他取得了超过其他工人的成就。
不是徒然的。保罗的话中洋溢着感激之情。他很高兴上帝的恩典没有浪费而赐给了他。
格外劳苦。献身和辛苦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正如使徒下一句话所表明的,他不允许骄傲之心毁损他福音工作上的成就。
原不是我。保罗不让人有以为他归功于自己的任何余地。他把一切的荣耀都归给上帝。凡在上帝地上的圣工中真正取得成功的人,都会承认他们的一切成就都是出于上帝所赐的恩典(参加2:20;腓2:13;4:13)。
11 不拘是我,是众使徒,我们如此传,你们也如此信了。
【本会注释】
保罗结束了他自己与其他使徒的比较(9,10节),并且下结论说,既然一切基督徒有效见证的能力都来自上帝,见证人的身份和个性就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如此传。这是对使徒见证一致性的大胆肯定。关于基督的复活,所有使徒的见证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中间哪一位把这个信息传给哥林多信徒并不重要。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现代教会记住这一条原则是很有好处的。人只是圣灵的代言人,向他人传递真理而已。如果他的努力成功了,功劳是属于上帝的(参3:6)。
你们也如此信了。保罗提醒哥林多的读者,他们当初接受他的道理,就是众使徒的道理。
12 既传基督是从死里复活了,怎么在你们中间有人说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呢?
【本会注释】
既传。使徒从本节起周密展开他有关复活问题的论述。他5-8节已藉着众多可靠证人的见证确立了复活的历史依据。他现在根据这些经过确证的事实问道,哥林多信徒怎么能否认死人的普遍复活呢。
没有死人复活的事。显然哥林多有人否认死人身体复活的可能性。保罗在13-19节证明这种否认的消极影响,指出这种信念不符合已经证实的耶稣复活的事实(也可见16节)。
死人。直译是“从死人中间”。
13 若没有死人复活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本会注释】
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如果死人复活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相信死人复活被认为是荒谬的,那就说明基督就没有从坟墓里出来。因为否认普遍的死人复活,也就是否认主的复活。所以既然无法否认已经确证的耶稣复活,也就不能否认普遍的复活。保罗说,否认复活就必然否认基督教,取消基督徒永生的盼望。
14 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本会注释】
所传的。kērugma,强调所传的内容(见林前1:21注释)。
枉然。kenos,“空的”,“没有内容的”,“缺乏事实的”(参第17节注释),这就是传福音不传耶稣复活的真实情况。这样的传道确实是“空的”,因为它否认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如果基督没有复活,基督徒的见证就要受到两点责难:一,耶稣一再说祂要从死里复活(见太16:21;17:22,23;20;17-19等)。如果祂没有复活,祂就是一个骗子;二,使徒的讲道是基于一个他们声称发生了的事实。他们因此参与了欺骗,坚持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盼望。
你们所信的。不相信复活不仅摧毁了使徒讲道的效果,也破坏了他们所宣讲基督徒信仰的效果。他们怀疑复活的可能性,就是摧毁他们以前所珍视的一切。
15 并且明显我们是为上帝妄作见证的,因我们见证上帝是叫基督复活了。若死人真不复活,上帝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
【本会注释】
为上帝妄作见证。意思是如果基督没有从死里复活,我们这样传讲就是犯罪了,因为宣称上帝做了一件祂实际上并没有做的事情,那是错误的,那就无异于否认复活的事,否认基督复活一样。这就好比使徒把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说成是上帝所做的,并说自己亲眼看见。
上帝也就没有叫基督复活了。保罗充分思考了对于复活的怀疑态度。他的论述谈到了没有死人复活的假想,尽管他不赞同这个看法。那些否认普遍复活可能性的人认为基督不可能复活,从而否认了基督教信仰的整个基础。
16 因为死人若不复活,基督也就没有复活了。
【本会注释】
不复活。本节重申13节的结论,说明保罗关注那使一些哥林多信徒转离复活真理的谬道。撒但竭力破坏人对复活的信仰,是为了使人更容易接受他的第一个大谎言,就是否认上帝对悖逆者的死刑判决(见创2:17;3:4)。如果人类在今生结束时没有真正死亡,那就没有复活的必要了了。反之,如果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来生就必须取决于复活(见诗146:4;传9:5,6,10)。
17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本会注释】
徒然。“无用”,“无目的”(参第14节注释)。这里的要点是,如果基督没有从死里复活,基督徒信仰就完全丧失了目标。哥林多信徒非常坚强,足以拒绝视他们的信仰“徒然”的说法,因而他们更加坚信复活的道理。
罪。保罗在16,17节中重申了13,14节的理由,但说法有所不同。13,14节强调说,否认基督复活的信仰的枉然的。16,17节说明人类若没有复活将会何等沦丧绝望。的确,“基督为我们的罪死”(第3节),但祂“复活是为叫我们称义”(罗4:25;见罗10:9)也是真实的。如果基督没有从死里复活,祂就是一个骗子,信靠祂也不可能得到赦罪,罪人仍将留着他的罪过。凡体验过赦罪之乐的人决不会容忍这种看法。况且如果没有复活,那象征着基督受死、埋葬与复活的洗礼就将失去意义,因为使徒的劝勉是要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就像基督从死里复活一样(见罗6:3,4)。
18 就是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灭亡了。
【本会注释】
就是。现在保罗提出否认复活的另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
在基督里。就哥林多信徒而言,这主要是指已经去世的基督徒,但从广义上说,也是指从亚当到人类历史结束为止、所有相信认罪和信靠救主赎罪宝血能保证他们获得赦免和永生的人。
睡了的。见第6节注释。
灭亡。如果没有复活,死了的人仍旧死亡,基督教的信仰就成了残忍的骗局,所有死了的义人也就注定仍睡在坟墓里。没有基督徒能够接受这种令希望破灭的结论。保罗的论述就这样重申了复活在基督教道理中的重要地位(见第6节注释)。
19 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本会注释】
只在今生。有文本为“如果今生在基督里我们只是盼望”。这样的词序表明保罗强调的不是“今生”,而是基督徒信仰的依据不仅在盼望。他就是这样生动地描绘了基督教若失去活力将无益处。不相信复活就是剥夺人来生的现实,使他们今生抱着无效的信心。
可怜。eleeinos,“悲惨”,“痛苦”。值得注意的是,保罗这里并不是说,在今生虔诚和遵行上帝所显示的旨意不会伴随着幸福。信徒有理由比其他人更加幸福。但如果复活只是错觉的话,基督徒就比其他人更加可怜。没有其他人拥有享受永生这么崇高的盼望。同样,如果这些盼望因复活不成立而破灭的话,就没有其他人会经历这么深的失望。使徒用这样的推理向哥林多信徒证明,否认基督教复活的道理是摧毁信仰和不合逻辑的。此外,基督徒比其他大多数人遭受更大的试炼和迫害,因此他们既为信仰而受苦,如果复活的盼望幻灭了,他们的景况就真的很可怜。
本节有力地证明了基督教的真实性。可以理解,一些人如果确知他们的牺牲会得到报赏,他们是乐意忍受贫困和苦难的。使徒们如果明知他们所传讲的荣耀盼望是错觉,即基督没有复活,却仍辛劳受苦,那就不可思议的了。这样的主张非常荒谬,令人难以置信。
20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本会注释】
但。保罗已经从历史角度证明了基督复活的事实(5-8节),强调了否认复活的破坏性影响(13-19节)。现在他能够宣告这个错误道理发破产,并胜利宣布基督复活的真实性。“但”字向保罗的读者强调这种确实性,转离了12-19节的负面思考,大胆地指出复活信仰的积极效果(20-34节)。
复活。见第4节相同动词形式的注释。
成为。有文本无“成为”。
睡了之人。关于睡觉象征死亡,见第6节注释。“睡了之人”在本节指那些相信主耶稣为他们救赎主而后去世的基督徒。
初熟的果子。古代的以色列人曾蒙指示向祭司献上收成的第一捆大麦,由祭司在上帝面前摇一摇,作为随后丰收的保证。这个仪式要在尼散月16日举行(Abib,见利23:10注释;见11节)。尼散月14日吃逾越节的晚餐(见第5节注释),16日奉献初熟的果子。第一批的摇祭预表“初熟的果子”基督,也是将来大丰收的保证。在耶稣复临的时候,死了的义人都要复活(见林前15:23;帖前4:14-16)。摇祭在圣殿献上的那一天,基督复活了(见利23:14注释;路23:56;24:1;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248-251页)。正如第一批禾捆是全部收成的保证,照样,基督的复活也是那些相信祂的人从死里复活的保证。
21 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
【本会注释】
死。罪恶因人类的悖逆而进入人间;罪的结局死亡成了所有人的命运(见罗6:23注释)。人类如果没有犯罪,就不会死。如果不存在罪恶,人类也绝不会看见死亡(见创2:17注释;见《先祖与先知》49,51,53页)。
因。从本节开始,保罗对第一个亚当和第二个亚当进行比较(21,22,45-47节)。其思路与《罗马书》相同(见林前5:12-19注释)。
一人。指亚当(参22节)。
复活。请注意保罗依然接续他复活的主题。死亡既是藉着一个罪人而来的,按照上帝精心制定的计划,得救离罪也是藉着一个无罪的人,就是基督而来的。罪既藉着一人进入人间,摆脱罪的影响也当藉着另一个人。
因一人。指基督(参22节)。
22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
【本会注释】
在亚当里。本节解释21节,也精当地归纳了这个主题。保罗在《罗马书》中更加充分地讨论了这个题目(见罗5:12-18注释)。对于哥林多信徒,保罗只是在亚当生命的结果──“众人都死了”和基督生命的结果──“众人也都要复活”之间进行比较。
众人都死了。见罗5:12注释。对亚当的判决影响了全人类。众人都必须死。判决在亚当犯罪时开始生效。
照样。但要记住,亚当的工作和基督的工作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亚当是罪人,基督是无罪的。
在基督里。就是藉着相信祂的赎罪牺牲和赐生命的复活。
众人也都要复活。因着亚当和他们自己的罪,所有的人都要死。惟有那些“在基督里”的人才会享受救主复活的永远福气。从这一点上说,本节的第一个“众”是普遍性的,而第二个“众”必定是局限性的。有人解释第二个“众”是指全人类,包括恶人和义人,这种解释是靠不住的,因为根据本节的“在基督里”和51-53节,“众”显然只是指信徒。
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祂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
【本会注释】
次序。tagma,“行列”,“部队”。该词在《新约》其他地方没有出现,原为军队的术语,意为等级次序,如本节所表达的。在复活的清晨,胜利的基督在前面带路,后面跟着已睡但复活了的圣徒队伍。
初熟的果子。见第20节注释。其他的人,如摩西(见太17:3注释)和拉撒路(见约11:43注释),在耶稣从坟墓里出来之前,就曾死亡和复活得生命。但他们的复活完全是依靠和寄希望于基督自己的复活(参《历代愿望》530页)。如果基督不胜过死亡,其他人的复活是不可能的。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基督是复活的人初熟的果子。
以后。epeita,用来列举以后的事件,通常按时间顺序,如6,7节中。其简略形式eita用于7,24节,意义相似。在本节,基督自己的复活作为初熟的果子,与义人的复活区别开来。
在祂来的时候。关于“来”(parousia),见太24:3注释。保罗明确地把赎民的复活与基督的再来联系起来。见约14:3;林前15:51-53;帖前4:14-16;启20:6注释。
属基督的。指那些相信救赎主而死的人,包括所有旧约时代因信称义的人,保罗时代相信基督的人,以及以后相信的人。各世代的赎民都可以称为“属基督的”,因为我们的救赎主用自己的血买下了每一个人。
24 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上帝。
【本会注释】
再后。eita,见第23节注释。它从来就没有“同时”的意思,参可4:17,28,其中eita (“及至”,“后”,“再后”)显然都是按时间顺序的。因而它并不与义人的复活同时。eita是间隔一段时间以后开始一个新的时期。
末期到了。如果保罗没有在下一节进行解释,人门可能对“末期”的概念产生疑问。从下面的经文中,保罗所指的是那给宇宙带来这么大悲哀的善恶大斗争的结束。除此之外,我们就没有把握了,因为圣灵并没有在这一点上给予特别的亮光。
那时。hotan,常用来指作者所确定要发生的事,但他并不想确定事情发生的时间。
基督既将……都毁灭了。或“将……都将取消”。
执政的。archē,“掌权”,“统治”,“管辖”。其复数形式archai在罗8:38中译为“掌权的”(见该节注释)。
掌权的。exousia,(见罗13:1注释)。
有能的。dunamis,“能力”,“权力”,“统治”,“权威”,这里指那些地上的和天上反抗上帝的势力,参弗1:21;6:12注释。
国。很难给本节的“国”下确切的定义,但可以从以下各点来考虑:一,这个世界的国背叛了上帝;基督来是要收复她回归上帝的政权。祂的任务完成以后,就把收复的国交给祂的父。二,救主来建立“天国”(见太3:2;4:17;可1:15注释)。当这项工作最后完成之后,他就会胜利地把这个国交在祂父的手里。这符合基督生活的宗旨,因为祂活着是为了荣耀上帝(路2:49;约4:34;6:38;17:4)。无论移交发生在什么时候,完全的主权都要归还天父,因为一切反对的势力都已消灭,全宇宙将实现完全的和谐(《善恶之争》678页)。
交与。paradidōmi,“交给(别人)”。
25 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上帝把一切仇敌都放在祂的脚下。
【本会注释】
基督必要作王。按照上帝的计划,基督必然继续作王(见诗110:1;太22:43,44),直到完全制服上帝的仇敌。从林前15:24中看出,是基督平息了反叛。27,28节说明祂是遵照天父的命令下这样做的。
上帝。就是圣父(28节)。
在祂的脚下。与使徒所引诗110:1的“脚凳”相对应。
26 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
【本会注释】
末了所毁灭的仇敌。这里把死亡拟人化,和55节和启6:8一样。“末了”在原文中不加冠词,位于句首,强调基督战胜一切反对的势力,甚至战胜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死亡。死亡的结局与罪的结局一样。当不再有罪恶时,也不再有死亡,因为死亡来自罪恶(见罗6:21,23;雅1:15注释)。有人主张没有复活,死亡就是结局。使徒给出惊人的回答:在上帝的计划中最终将没有死亡,因为死亡本身也被消灭了(见赛25:8;鸿1:9;启21:4注释)。
毁灭。katargeo,“废除”,“取消”,“镇压”(24节)。
27 因为经上说:“上帝叫万物都服在祂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祂,明显那叫万物服祂的,不在其内了。
【本会注释】
因为。27,28节进一步解释24,25节所提出的问题,在开始时引用诗8:6。保罗用原来指人类管理上帝的所造之物的词,表示基督对“万物”的管辖权。第一个亚当丧失了主权,招致了死亡。第二个亚当重得失丧了的主权并摧毁了死亡。
既说。指天父说。
服。hupotasso,“置于……之下”,“制服”,“臣服”。该动词在27,28节中多次出现。圣经明确地保证,万物包括死亡在内,都完全归服于基督之下(参腓3:21;来2:8)。
不在其内。上帝不包括在服于基督脚下的万物之内。保罗谨慎地避免任何高举圣子在圣父之上的暗示(见《SDA圣经注释》卷五第917-919页)。他看到上帝交托基督一定的权柄来完成制服罪恶的共同计划。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父与子的永恒关系不会因基督在善恶之争中所起的主要作用而遭到破坏。
28 万物既服了祂,那时子也要自己服那叫万物服祂的,叫上帝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
【本会注释】
那时。hotan de。27节论述基督在战胜罪恶中的领导作用;28节则描述此后得胜的圣子与圣父的关系。
子。在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中,圣父把一切都交在圣子手中(见太11:27;西1:19注释)。当基督完成了使命,制服了上帝的仇敌之后,就“把国交于父上帝”(林前15:24)。这个行动表明,圣子在圣父面前并不是为次的,而是证明了三位一体的上帝有着一致的宗旨,其中一位的行动所表达的是整体的意志(《SDA圣经注释》卷五第917-919页;见约10:30注释)。
叫上帝。这里总结了基督生涯的崇高目的:圣子活着就是要荣耀圣父(见约17:1,4,6)。基督若不使圣父的至高地位被全宇宙所承认,就决不罢休(见弗4:6;腓2:11)。没有什么是排除了上帝慈爱管辖的范围之外的。
29 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本会注释】
不然。或“否则”。保罗在这里回到了论述复活的主线上。
为死人受洗。这是保罗著作中难解的句子之一,至今仍找不到完满的解释。解经家对这句话的解释多达36种。多数解释不值得一提。有几种解释需要认真关注。解释这句话时必须记住两个要点:一,保罗是在论述复活,任何解释都要与15章的主题密切相连。二,合理的解释必须符合希腊词语huper tōn nekrōn(“为死人”)的正确翻译。Huper普遍认为是表示“为”。人们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
一,这句话应翻译为“那么受洗的人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死人吗?死人既不能复活,为什么还要受洗呢?我们为什么还要时刻为他们冒险呢?”这种翻译虽有道理,但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为死人”一词。
二,保罗所说的是异教的风俗。活着的基督徒为死人和未受洗的亲友受洗,希望以此帮助他们得救。教父们好几次提到这种习俗,是采纳了马西安异端的做法(德尔图良《驳马吉安》v. 10;《论肉体复活》48;克里索斯托《哥林多前书注释》xl. 1)。德尔图良还提到一个异教节日(Kalendae Februariae),崇拜者要为死者进行一种洁净之礼(《驳马西安》v. 10)。马西安派在公元第2世纪中叶十分兴旺。第二种解释需要把这种习俗推前到保罗的时代。其问题在于使徒不大可能用一个异教或异端的习俗来支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然而保罗并没有认可这种做法。他可能是说:“连异教徒和异端者都把他们的信仰寄托在复活的盼望上,他们都珍惜这个盼望,更何况我们呢”!耶稣曾用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作为比喻,但祂并没有认可故事字面上的内容(见路16:19注释)。
三,按照上下文(12-32节)可以把29节解释为复活的另一个证据:1,“不然”指12-28节的论点,可理解为“但是如果没有复活”。2,“受洗”喻指勇敢地面对极其危险的事或死亡,如太20:22;路12:50。3,“那些……受洗的”是指使徒。他们在传扬复活的盼望时常面对死亡(林前4:9-13;参罗8:36;林后4:8-12)。保罗根据自己在写这封书信的以弗所的经历,宣称他“时刻冒险”(林前15:30),“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林后1:8-10),而且似乎“天天”冒死(林前15:31)。4,29节的“死人”是指12-18节中已经逝世的基督徒,也可能指所有活着的基督徒。按照一些哥林多信徒的见解,他们死后是没有盼希望的(12,19节)。根据这种解释,29节可译为:“但是如果没有复活,福音的使者为那些注定要在死亡时灭亡的人不断地冒死,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死人不能复活”(16,32节),他们冒死拯救他人乃是愚昧之举(17节)。使徒不断勇敢地面对死亡,是他们相信复活的最好证据。
一些人教导说,基督徒可以为已逝的亲友受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经文明确地宣布,一个人必须亲自相信基督并承认他的罪,才能因受洗而获益并得蒙拯救(徒2:38;8:36,37;参结18:20-24;约3:16;约壹1:9)。即使是最公义的人,也只能“救自己的性命”(结14:14,16;参诗49:7)。死亡标志着人宽容时期的结束(见诗49:7-9;传9:5,6,10;赛38:18,19;路16:26;来9:27,28)。
30 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本会注释】
冒险。kinduneuo,源于kindunos(“危险”,“灭亡”),因此意思是“在危险中”。如果没有从死里复活的事,使徒为什么还不断冒着生命的危险传讲悔改相信基督呢?福音的使者冒险漂洋过海没有其他目的,只为宣扬与上帝国度的荣耀前景有关的真理。如果没有将来的快乐可以指望,冒这样的危险就没有意义。
31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地说,我是天天冒死。
【本会注释】
你们所夸的口。保罗意思是“我以你们夸口”(见林前9:2;参罗15:17)。
极力地说。是希腊语小品词ne的意译,表示强烈的肯定,或强调所说之事的确实性。保罗用最强烈的语气表达他的信念。
我是天天冒死。这句话原文置于句首。保罗是在展示他福音工作的果实中最自豪,最值得夸口事情,以支持他的论述,强调他天天冒死地“说”。他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归功于个人,而是归功于“基督耶稣我们的主”。这位大使徒在外邦人中的生活充满试炼、逼迫、危险和艰难,就像一个活着的死人(见罗8:36;见林后4:8-11注释)。但如果没有死里复活,这种天天冒死乃是愚愚昧的,所以保罗再次以自己的经历强调他关于复活确定性的论述。
“我是天天冒死”这句话还赋有教育意义,包含了保罗胜利经验的诀窍。他终生侍奉在大马士革的路上所遇到的主,发现自己未悔改的旧性竭力要作主,必须不断地予以抑制(见罗8:6-8,13;弗4:22注释)。他很清楚基督徒的人生必须步步克己牺牲(见加2:20注释;参太16:24-26注释)。那些拥有良好的愿望,却发现旧的欲望仍想得满足的基督徒,可以从保罗的相似经历中得到鼓励。基督徒的人生是一场不断的斗争,在耶稣再来之前是不会止息的,就像是作战和行军一样(见《服务真诠》453页)。但想到复活和复活以后的荣耀生活,信徒在一切试炼中就能得到鼓舞。
32 我若当日象寻常人,在以弗所同野兽战斗,那于我有什么益处呢?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
【本会注释】
像寻常人。或“在人看来”。
同野兽战斗。似乎喻指保罗在以弗所遭遇凶残敌人的经历(参徒19:23-41)。一个罗马公民不能被处以与野兽搏斗的惩罚。他实际上是在问:“既然藉着耶稣基督复活得永生的信息是不真实的,我所遭遇犹如与野兽搏斗的苦难又有什么益处呢?我何必为传播一个错误的道理而冒这么大的风险呢?这是没有意义的。我完全可以闭口不言,任凭人们遭遇自己的命运。”我们不知道保罗指的是在以弗所的什么经历。崇拜戴安娜(即亚底米)女神的异教徒在狂怒之中更像野兽,而不像人类。但保罗在这里不可能指那件事,因为那发生在这封书信发出之后(参林前16:8,9)。
吃吃喝喝。引自赛22:13的七十士译本。如果死人不能复活,保罗或其他人为传讲从罪中得救以及将来永生快乐的福音而忍受穷困、艰难和逼迫,实在是愚不可及的。既然死亡是最终的结局,他最好还是在今生尽情寻欢作乐。这确实是许多人的享乐主义哲学,特别在基督再来临近的时候(见太24:38,39;提后3:1-4)。
33 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
【本会注释】
不要自欺。或“不要再入歧途”。
交。或“友谊”。这是米南德(古希腊剧作家,公元前343-291年)的一句诗,可能是格言。每一个人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受所交往之人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朋友和伴侣的问题上需要十分小心。保罗劝信徒要警惕那些否认死人复活的假教师油嘴滑舌的理论。不要与这种人交往。与坚持错误观念,生活不洁的人交往,会败坏信徒信心和品行。信徒每天与不相信死人复活的人交往,经常讨论这个题目,就可能对真理丧失清晰明确的见解。与错误过多接触,会使人消除对错误的反感与警惕。因此上帝总是劝勉祂的子民不要与不信的人紧密交往(见创12:1-3;出3:9,10;申7:1-4;赛52:11;耶51:6,9;林后6:14-17;启18:4)。
34 你们要醒悟为善,不要犯罪,因为有人不认识上帝。我说这话是要叫你们羞愧。
【本会注释】
醒悟。eknēphō,“从沉睡(或“昏迷”)中醒来”。该词常用来指中毒后苏醒的人,在这里表示摆脱思想的困惑,离开怀疑复活真理的混乱与愚昧。这是呼吁从错误的思想转到正确的思想,警告自满和冷漠的危险。基督徒需要不断警惕假道的暗中渗入。
不要犯罪。或“停止犯罪”,“不继续犯罪”。要对错误保持警惕;不要接受既错误又导致犯罪的道理。拒绝复活的信仰会使人完全蔑视一切限制,放任不羁。保罗认为否认复活的道理必导致基督徒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危险后果。
认识上帝。在哥林多人中有人不认识上帝为永生全能之主;他们只是在理论上相信祂。这种状况导致他们容易接受没有复活的观念。这种人的存在是整个教会的羞辱,是不可容忍的。
35 或有人问:“死人怎样复活,带着什么身体来呢?”
【本会注释】
怎样。人的本性是排斥复活观念的。根据观察,我们死后就会腐烂,身体最后会完全分解。所以那些相信人间哲学的人可能会问,四散的尘埃怎么能重新聚合使死了的人复活呢(见伯34:15;传12:7)。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是,那个重新组合的身体怎么与已经分解的身体相比较呢?
36 无知的人哪,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本会注释】
无知的人。aphrōn,“没有感觉的人”。 35节的问题说明提问的人没有思想或知识。
你所种的。35节的问题可以用一个众所周知,毫无争议,不会在人心中产生疑问的现象,即谷物的生长来解释。一粒麦子播在泥土里,就会分解而死。但是这个过程对于新植物的产生却是不可少的。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既被人毫无疑问地接受,那么对于新的身体从腐败的旧身体中复活又有什么问题呢?
37 并且你所种的不是那将来的形体,不过是子粒,即如麦子,或是别样的谷。
【本会注释】
子粒。只是子粒,没有叶子,叶片或外壳。种下去的就是这样的子粒。长出来的植物与种下去的种子不一样。复活时从坟墓中出来的身体与放在坟墓中的身体也一样的。当然是相似的,但也有所不同。新身体不是由旧身体的物质所组成的,但保留着原有的个性特性(见42-52节怀爱伦注释)。
38 但上帝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并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体。
【本会注释】
上帝随自己的意思给他一个形体。各类谷物繁衍的奇迹来自上帝。祂是一切生命和生长的作者。谷粒靠自己无法萌发生命(见《教会证言》卷八第259,260页)。同样,死人腐朽的身体也无法靠自己复活。但是上帝已为复活作出安排。这奇迹的发生完全是靠祂的能力。在复活时,每一个人都将有一个合适于他的身体。义人将拥有荣耀的身体,而恶人则带着沦丧的状态复活(见《善恶之争》645,662页)。
39 凡肉体各有不同:人是一样,兽又是一样,鸟又是一样,鱼又是一样。
【本会注释】
肉体各有不同。肉体是组成身体的物质。肉体是各有不同的。上帝既已命定世上存在不同的身体,祂在人复活上时供给人不同的身体就不奇怪了。
40 有天上的形体,也有地上的形体;但天上形体的荣光是一样,地上形体的荣光又是一样。
【本会注释】
天上的。epourania。解经家对该词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保罗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也有人认为是指天使。这两种解释都适于说明身体不具有一样的外貌。但下一节提到太阳、月亮和星星,似乎支持第一种解释。这里指出两种迥然不同的身体;一种完全不属这个世界,另一种则属于这个世界。既了解到这两种身体的巨大差异,就不难理解我们现在属世的人体与我们在复活时所拥有的身体之间的巨大差别了。
天上形体的荣光。天体灿烂,美丽而辉煌,与地上的物体迥然不同。虽然鸟类、花朵、树木、矿石和人类都有其自己的美丽和魅力,他们与天上的事物却是不同的。人类既不质疑天上事物与地上事物之美的差异,为什么不愿意承认今生的身体与在天上生活的身体之间的差别呢?
41 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
【本会注释】
荣光。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体各有其光辉与美丽。星星有不同的亮度,甚至有不同的色彩。保罗在40节说明天上的身体与地上的身体是不同的。在本节他论说明天上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他们不仅与地上的物体不同,他们彼此之间也有不同。保罗就是这样强调他的论点,即复活的身体与必朽的身体是他一样的。造成大自然界这种差异的上帝,具有无限的能力,可以在复活时给祂的圣徒一个不同的新身体。
42 死人复活也是这样:所种的是必朽坏的,复活的是不朽坏的;
【本会注释】
必朽坏的。保罗转而将人与植物进行比较(37,38节)。他把赎民的身体比作种在地里的种子,将来能为上帝的国长出庄稼。墓地有时被称为上帝的陵园。那里正在静静地发生着看不见的分解过程,却是为荣耀的复活做准备。在基督复临时,这个世界历史的冬天过去了,永远的春天来到了(见林前15:52;帖前4:16)。
复活的。保罗强调,已死义人的复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这对于在今生因疾病而日渐衰弱,因死亡而恐惧的人来说,是最鼓舞人心的真理之一。
不朽坏的。信徒复活的身体不再患病、败坏和分解。
43 所种的是羞辱的,复活的是荣耀的;所种的是软弱的,复活的是强壮的;
【本会注释】
所种的是羞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亡的身体是有羞辱的。因为它会腐朽,很快就令人厌恶,故需要埋葬掉。
复活的是荣耀的。复活的圣徒将以高贵、美丽、荣耀和完善为特征。他们的身体就像基督的身体(腓3:20,21;《善恶之争》645页)。
软弱的。astheneia,“缺乏力量”,“虚弱”,“患疾”。不但指地上的身体活着时的软弱,也是指作为尸体时的完全无能,以及它无法抗拒腐朽。地上软弱的身体很快就受制于疾病,其生命力在死亡的冲击下迅速消失。
强壮的。dunamis,“力量”,“能量”,“能力”。上帝的大能将在复活的奇迹中彰显。复活的身体将不再有折磨今生身体的软弱,和缺乏耐力(见赛33:24;40:31;启7:15,16;22:5;《善恶之争》676页)。
44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
【本会注释】
血气的。psuchikos,是源于psuche的一个形容词。Psuche常译为“心灵”, Psuchikos意为“关于今生”。复活的圣徒将拥有真正的身体。保罗将短暂今生的身体与赎民复活后在上帝荣耀国度里享有永生的荣耀身体进行对比(见林前15:50,52;腓3:21;西3:4;约壹3:2)。属血气的身体是暂时存在的,会遭遇疼痛、疾病、疲乏、饥饿和死亡。这个身体在今生结束时放在坟墓里(见伯14:1,2,10-12;21:32,33)。属灵的身体将消除一切咒诅的痕迹(见《善恶之争》644,645页)。
若有血气的身体。保罗的推理不很明确。他似乎是说,低级状态的存在预示着高级状态的存在。或也许保罗是依据他所做关于复活必然性的论述。正如种子撒在地里一定能结出相应的作物,种下必坏的身体必能以不朽的身体复活。
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灵”或作“血气”)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本会注释】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指创2:7。保罗用“第一个”和“亚当”等词进行解释。
活人。psuche,psuchikos(“自然的”)即源于该词(见第44节注释)。
末后的亚当。就是基督(见罗5:14注释)。正如人类从第一个人亚当身上获得属世的本性,他们也藉着基督获得了复活的身体。亚当是广大暂时存在之人的头。基督是藉着相信在祂复临时能得着属灵的身体并进入永生之人的头(见罗5:15-18;林前15:51-54)。
叫人活的灵。就是能赐人生命的灵。亚当是“有灵的活人”。基督则是赐生命之主。耶稣说祂有权柄叫死人复活(见约5:21,26;11:25)。祂藉着让几个人从死里复活,行使祂对于这短暂属世生命的权力(见路7:14,15;8:54,55)。祂赐生命权柄的这些表现,证明祂在复临时能叫死人复活。
46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
【本会注释】
属灵的不在先。圣徒在复活时所得到的属灵身体,是他们自然生命的延续。先来是有自然的生命。属灵的身体并不存在,直到复活之时上帝给每一个圣徒新的身体。
47 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本会注释】
属土。choïkos,“尘土所造”。头一个人亚当是人类的始祖,是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的(创2:7)。
第二个人。指基督(参第45节注释)。
天。有文本为“天上的主”。耶稣是唯一从天上来作人类元首的。“第二个人”在与人类建立紧密关系之前就已存在。但是当祂来住在人间时,祂降卑自己,以人性遮盖神性(见加4:4;《历代愿望》48,49页)。
48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本会注释】
那属土的怎样。指亚当。亚当所有的子孙都带有他堕落的本性。他们是软弱必死的,就像的他败坏与必死一样。
属天。圣徒在复活时身体将要改变。新的身体将“和祂(基督)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0,21)。
49 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本会注释】
将来也必有。或“让我们也有”。前者似乎更符合原文。见第44节注释。
50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本会注释】
我告诉你们说。保罗再次强调他在35-49节所论述,复活的身体将与现在的身体不同。人类败坏的身体不适于享受荣耀完美的国度。在罪恶侵入人间之前,人类的身体适合住在完美的世界(见创1:31)。上帝所创造的都很完美。因此亚当和夏娃的身体也是完美的,不会败坏,与他们完美的环境相称。人类犯罪之后,他的本性改变了。因此在重新享受伊甸之福以前,他们的身体要变化,以适应天上的完美。
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说复活的身体无血无肉。这样的结论是没有根据的。“血肉”只是比喻世上的人(见太16:17;加1:16;弗6:12),不能按字面来理解。保罗只是说明人类现在的身体是不适于进入上帝的国度。复活的身体将有血有肉,因为我们新的身体将于基督荣耀复活的身体相似(腓3:20,21)。基督的身体是有“骨肉”的(路24:39;参《历代愿望》803页)。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复活圣徒的身体与亚当起初被造时没有多大区别(创2:7)。人类如果没有犯罪,无疑将永远保持那身体。
51 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本会注释】
奥秘的事。见罗11:25注释。
不是都要睡觉。关于把死亡比作睡觉,见约11:11注释。保罗要我们注意到,有人将不会死亡,而从不完美的身体变为属天完美的状态。这瞬间的改变使他们与复活的圣徒一样(见《善恶之争》322,323页;《救赎的故事》412,413页)。
都要改变。“都”包括基督再来时活着和已死的人。前者必朽的身体瞬间变为不朽的,后者带着不朽的身体复活(参林后5:1-4注释)。
52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本会注释】
在一霎时。en atomo,“刹那间”,“即刻”。Atomos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英语的“原子”(atom)即源于该词。该词意为“眨眼之间”,表明活着的圣徒所发生的身体改变是极快的。
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下面说明这个荣耀的变化所发生的时间。在基督复临时,“上帝的号筒”将要吹响,死的忠心信徒将要复活,身体完全不受罪恶所影响(西3:4;见帖前4:16注释)。那时活着盼望主来临的基督徒将经历奇妙的改变。他们的身上将消除一切败坏的和不完美的痕迹,变得像基督荣耀的身体(见腓3:20,21;约壹3:2)。他们将奇妙地经历不尝死味而从地上被接到天上,像以利亚那样。以利亚是基督再来时所有活着的真信徒的预表(见王下2:11;《先知与君王》227页)。
53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变成”原文作“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本会注释】
必朽坏的。圣徒的身体必然发生改变。已死的,将从死里复活,变成不死的,不朽坏的(42节);活着的,也将变为不朽的状态;因为他们现在这个样子不能进天国(50节)。
总要变成。enduo,“穿上”,如衣服等。这清楚地指出,在这种身体的改变发生时,个人的身份依然保留。每一位赎民将保持自己的特征(见《天路》332。361页;《教会证言》卷二第266,267页;《教会证言》卷五第215,216页;林前15:42-52怀爱伦注释)。
必死的。即受制于死亡。只有接受上帝藉耶稣基督所赐救恩的人,才能得到这不死的礼物。这礼物在耶稣再来时将归于他们(见约3:16;罗2:7;6:23;林后5:4)。
54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本会注释】
死被得胜吞没。无疑引自赛25:8,但希伯来文圣经与七十士译本不完全一致。基督来时,死了的义人和活着的义人发生了必朽到不朽的奇妙转变。那时人类的大仇敌不再搅扰赎民。当死亡的阴影笼罩圣徒时,他们最后的思想是睡觉,最后的感受是死的痛苦。但当他们看见基督复临赐给他们不朽之恩典时,他们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大喜乐。他们不再受制于死亡的权势(见《善恶之争》550页)。
55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本会注释】
死啊。引自何13:14(见该处注释)。在这胜利的欢呼声中,所有凯旋的圣徒,就是那些永远摆脱死亡所带来苦难与分离之威胁的人,将死亡和坟墓拟人化,并对它们说话。基督复临时,赎民将永远脱离这个仇敌自亚当堕落以来一直对全人类的控制。
毒钩。kentron,“刺棒”,“(矛的)尖头”,“(蜜蜂、黄蜂、蝎子的)刺”。
56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本会注释】
死的毒钩。这里指“罪”。死亡像蝎子一样,是有毒钩的,那就是因罪而来的致命权势。罪是死的原因(见罗6:23)。但赎民将不再犯罪,因此也不再感受死的毒钩(见鸿1:9;赛11:9;启21:4)。
律法。见罗7:7-11注释。
57 感谢上帝,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本会注释】
感谢上帝。本节展示全部圣经的主题,即藉着上帝的大能,通过我们的主耶稣,人类重新得到上帝的悦纳,恢复起初完美的状态,脱离罪的一切影响(见《教育论》125,126页;参罗7:25)。赎民因战胜仇敌的权势,千秋万代赞美和荣耀上帝(见启5:11-13;15:3,4;19:5,6)。
58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本会注释】
所以。鉴于所启示复活的荣耀真理,保罗劝勉信徒抵抗撒但的使者破坏他们对基督信心的一切努力。
我亲爱的弟兄们。保罗在生活中证明了耶稣的门徒要彼此相爱的真理(见约13:34,35)。这爱在他们甘愿为彼此受苦上显示出来(见加4:19;西1:24;2:1,2;帖前2:8,9;3:7,8)。
坚固,不可动摇。激励信徒要坚持他们的信仰,不允许什么事搅扰他们。这个如磐石般坚定的呼吁借着使徒在这一章巧妙解释的复活的真理而坚固。由于关于未来如此奇妙的保证,信徒不该被恶者各种形式的试探所影响,无论是肉体放纵,还是因为世俗哲学之路而转离这确定的福音事实。不允许人或物将信徒从他信仰和希望的根基上动摇。
竭力多作。为真理而不断工作的伟大动机是积极的保证,而这努力将不会“在主里徒劳”,但将导致心灵的得救和上帝荣耀的增进(见诗126:6;传11:6;赛55:11;林前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