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80天读经|交叉融汇通读新旧约
第51天 利14-15章 弥5-6章 诗31篇 林后2-3章

旧约:利未记14章

患大麻疯者成洁之例

14: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14:2 “长大麻疯得洁净的日子,其例乃是这样:要带他去见祭司,

14:3 祭司要出到营外察看,若见他的大麻疯痊愈了,

14:4 就要吩咐人为那求洁净的,拿两只洁净的活鸟和香柏木、朱红色线并牛膝草来。

14:5 祭司要吩咐用瓦器盛活水,把一只鸟宰在上面。

14:6 至于那只活鸟,祭司要把它和香柏木、朱红色线并牛膝草,一同蘸于宰在活水上的鸟血中,

14:7 用以在那长大麻疯求洁净的人身上洒七次,就定他为洁净,又把活鸟放在田野里。

14:8 求洁净的人当洗衣服,剃去毛发,用水洗澡,就洁净了。然后可以进营,只是要在自己的帐棚外居住七天。

14:9 第七天,再把头上所有的头发与胡须、眉毛并全身的毛都剃了;又要洗衣服,用水洗身,就洁净了。

14:10 第八天,他要取两只没有残疾的公羊羔和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又要把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三为素祭,并油一罗革一同取来。

14:11 行洁净之礼的祭司,要将那求洁净的人和这些东西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

14:12 祭司要取一只公羊羔献为赎愆祭,和那一罗革油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14:13 把公羊羔宰于圣地,就是宰赎罪祭牲和燔祭牲之地。赎愆祭要归祭司,与赎罪祭一样,是至圣的。

14:14 祭司要取些赎愆祭牲的血,抹在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14:15 祭司要从那一罗革油中取些倒在自己的左手掌里,

14:16 把右手的一个指头蘸在左手的油里,在耶和华面前用指头弹七次。

14:17 将手里所剩的油,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就是抹在赎愆祭牲的血上。

14:18 祭司手里所剩的油,要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头上,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14:19 祭司要献赎罪祭,为那本不洁净求洁净的人赎罪,然后要宰燔祭牲。

14:20 把燔祭和素祭,献在坛上为他赎罪,他就洁净了。

14:21 他若贫穷不能预备够数,就要取一只公羊羔作赎愆祭,可以摇一摇,为他赎罪;也要把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为素祭,和油一罗革一同取来。

14:22 又照他的力量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

14:23 第八天,要为洁净,把这些带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交给祭司。

14:24 祭司要把赎愆祭的羊羔和那一罗革油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14:25 要宰了赎愆祭的羊羔,取些赎愆祭牲的血,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14:26 祭司要把些油倒在自己的左手掌里,

14:27 把左手里的油,在耶和华面前,用右手的一个指头弹七次。

14:28 又把手里的油,抹些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就是抹赎愆祭之血的原处。

14:29 祭司手里所剩的油,要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头上,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14:30 那人又要照他的力量献上一只斑鸠或是一只雏鸽,

14:31 就是他所能办的,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与素祭一同献上。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14:32 这是那有大麻疯灾病的人,不能将关乎得洁净之物预备够数的条例。

染疾之宅成洁之例

14:33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14:34 “你们到了我赐给你们为业的迦南地,我若使你们所得为业之地的房屋中有大麻疯的灾病,

14:35 房主就要去告诉祭司说:‘据我看,房屋中似乎有灾病。’

14:36 祭司还没有进去察看灾病以前,就要吩咐人把房子腾空,免得房子里所有的都成了不洁净。然后祭司要进去察看房子。

14:37 他要察看那灾病,灾病若在房子的墙上有发绿或发红的凹斑纹,现象洼于墙,

14:38 祭司就要出到房门外,把房子封锁七天。

14:39 第七天,祭司要再去察看,灾病若在房子的墙上发散,

14:40 就要吩咐人把那有灾病的石头挖出来,扔在城外不洁净之处;

14:41 也要叫人刮房内的四围,所刮掉的灰泥,要倒在城外不洁净之处;

14:42 又要用别的石头,代替那挖出来的石头,要另用灰泥墁房子。

14:43 他挖出石头,刮了房子,墁了以后,灾病若在房子里又发现,

14:44 祭司就要进去察看。灾病若在房子里发散,这就是房内蚕食的大麻疯,是不洁净。

14:45 他就要拆毁房子,把石头、木头、灰泥都搬到城外不洁净之处。

14:46 在房子封锁的时候,进去的人必不洁净到晚上。

14:47 在房子里躺着的必洗衣服;在房子鶪吃饭的也必洗衣服。

14:48 房子墁了以后,祭司若进去察看,见灾病在房内没有发散,就要定房子为洁净,因为灾病已经消除。

14:49 要为洁净房子,取两只鸟和香柏木、朱红色线并牛膝草,

14:50 用瓦器盛活水,把一只鸟宰在上面,

14:51 把香柏木、牛膝草、朱红色线并那活鸟,都蘸在被宰的鸟血中与活水中,用以洒房子七次。

14:52 要用鸟血、活水、活鸟、香柏木、牛膝草并朱红色线,洁净那房子。

14:53 但要把活鸟放在城外田野里。这样洁净房子(注:原文作“为房子赎罪”),房子就洁净了。”

14:54 这是为各类大麻疯的灾病和头疥,

14:55 并衣服与房子的大麻疯,

14:56 以及疖子、癣、火斑所立的条例,

14:57 指明何时为洁净,何时为不洁净。这是大麻疯的条例。


旧约:利未记15章

患漏症等疾之例

15:1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

15:2 “你们晓谕以色列人说:‘人若身患漏症,他因这漏症就不洁净了。

15:3 他患漏症,无论是下流的,是止住的,都是不洁净。

15:4 他所躺的床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也为不洁净。

15:5 凡摸那床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6 那坐患漏症人所坐之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7 那摸患漏症人身体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8 若患漏症人吐在洁净的人身上,那人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9 患漏症人所骑的鞍子也为不洁净。

15:10 凡摸了他身下之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拿了那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11 患漏症的人没有用水涮手,无论摸了谁,谁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12 患漏症人所摸的瓦器,就必打破;所摸的一切木器,也必用水涮洗。

15:13 患漏症的人痊愈了,就要为洁净自己计算七天,也必洗衣服,用活水洗身,就洁净了。

15:14 第八天,要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来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把鸟交给祭司。

15:15 祭司要献上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因那人患的漏症,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15:16 人若梦遗,他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全身。

15:17 无论是衣服是皮子,被精所染,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

15:18 若男女交合,两个人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澡。

15:19 女人行经,必污秽七天,凡摸她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15:20 女人在污秽之中,凡她所躺的物件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件也都不洁净。

15:21 凡摸她床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22 凡摸她所坐什么物件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23 在女人的床上,或在她坐的物上,若有别的物件,人一摸了,必不洁净到晚上。

15:24 男人若与那女人同房,染了她的污秽,就要七天不洁净;所躺的床也为不洁净。

15:25 女人若在经期以外患多日的血漏,或是经期过长,有了漏症,她就因这漏症不洁净,与她在经期不洁净一样。

15:26 她在患漏症的日子所躺的床,所坐的物都要看为不洁净,与她月经的时候一样。

15:27 凡摸这些物件的,就为不洁净,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5:28 女人的漏症若好了,就要计算七天,然后才为洁净。

15:29 第八天,要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给祭司。

15:30 祭司要献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因那人血漏不洁,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她赎罪。

15:31 你们要这样使以色列人与他们的污秽隔绝,免得他们玷污我的帐幕,就因自己的污秽死亡。’”

15:32 这是患漏症和梦遗而不洁净的,

15:33 并有月经病的和患漏症的,无论男女,并人与不洁净女人同房的条例。


旧约:弥迦书5章

5:1 成群的民哪(注:“民”原文作“女子”),现在你要聚集成队;因为仇敌围攻我们,要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

将有一君由犹大之伯特恒而出

5:2 “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5:3 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那时,掌权者(注:原文作“他”)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

国权日大至于地极

5:4 他必起来,倚靠耶和华的大能,并耶和华他 神之名的威严,牧养他的羊群。他们要安然居住;因为他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

5:5 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当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宫殿的时候,我们就立起七个牧者、八个首领攻击他。

5:6 他们必用刀剑毁坏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的时候,他必拯救我们。

必获胜制敌

5:7 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的民中,如从耶和华那里降下的露水,又如甘霖降在草上;不仗赖人力,也不等候世人之功。

5:8 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多民中,如林间百兽中的狮子,又如少壮狮子在羊群中。他若经过,就必践踏撕裂,无人搭救。

5:9 愿你的手举起,高过敌人!愿你的仇敌都被剪除!

5:10 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从你中间剪除马匹,毁坏车辆,

5:11 也必从你国中除灭城邑,拆毁一切的保障,

5:12 又必除掉你手中的邪术,你那里也不再有占卜的。

5:13 我必从你中间除灭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你就不再跪拜自己手所造的。

5:14 我必从你中间拔出木偶,又毁灭你的城邑。

5:15 我也必在怒气和忿怒中向那不听从的列国施报。”


旧约:弥迦书6章

责民负恩

6:1 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要起来向山岭争辩,使冈陵听你的话。

6:2 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听耶和华争辩的话!因为耶和华要与他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论。

6:3 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

6:4 我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从作奴仆之家救赎你,我也差遣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

6:5 我的百姓啊,你们当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设的谋,和比珥的儿子巴兰回答他的话,并你们从什亭到吉甲所遇见的事,好使你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为。”

责民愚顽以为献祭可蒙主悦

6:6 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 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

6:7 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

6:8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

6:9 耶和华向这城呼叫,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们当听是谁派定刑杖的惩罚。

6:10 恶人家中不仍有非义之财和可恶的小升斗吗?

6:11 我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诡诈的法码,岂可算为清洁呢?

6:12 城里的富户满行强暴,其中的居民也说谎言,口中的舌头是诡诈的。

6:13 因此,我击打你,使你的伤痕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恶荒凉。

6:14 你要吃,却吃不饱;你的虚弱必显在你中间。你必挪去,却不得救护;所救护的,我必交给刀剑。

6:15 你必撒种,却不得收割;踹橄榄,却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却不得酒喝。

6:16 因为你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顺从他们的计谋;因此,我必使你荒凉,使你的居民令人嗤笑,你们也必担当我民的羞辱。”


旧约:诗篇31篇

倚靠耶和华求其救援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诗31:1 耶和华啊,我投靠你,求你使我永不羞愧,凭你的公义搭救我。

诗31:2 求你侧耳而听,快快救我!作我坚固的磐石,拯救我的保障。

诗31:3 因为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所以求你为你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

诗31:4 求你救我脱离人为我暗设的网罗,因为你是我的保障。

诗31:5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 神啊,你救赎了我。

诗31:6 我恨恶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我却倚靠耶和华。

诗31:7 我要为你的慈爱高兴欢喜,因为你见过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艰难。

诗31:8 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敌手里;你使我的脚站在宽阔之处。

诗31:9 耶和华啊,求你怜恤我,因为我在急难之中。我的眼睛因忧愁而乾瘪,连我的身心也不安舒。

诗31:10 我的生命为愁苦所消耗,我的年岁为叹息所旷废;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败,我的骨头也枯乾。

诗31:11 我因一切敌人成了羞辱,在我的邻舍跟前更甚;那认识我的都惧怕我,在外头看见我的都躲避我。

诗31:12 我被人忘记,如同死人,无人记念。我好像破碎的器皿。

诗31:13 我听见了许多人的谗谤,四围都是惊吓。他们一同商议攻击我的时候,就图谋要害我的性命。

诗31:14 耶和华啊,我仍旧倚靠你;我说:“你是我的 神!”

诗31:15 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求你救我脱离仇敌的手和那些逼迫我的人。

诗31:16 求你使你的脸光照仆人,凭你的慈爱拯救我。

诗31:17 耶和华啊,求你叫我不至羞愧,因为我曾呼吁你;求你使恶人羞愧,使他们在阴间缄默无声。

诗31:18 那撒谎的人逞骄傲轻慢,出狂妄的话攻击义人,愿他的嘴哑而无言。

诗31:19 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

诗31:20 你必把他们藏在你面前的隐密处,免得遇见人的计谋;你必暗暗地保守他们在亭子里,免受口舌的争闹。

诗31:21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在坚固城里向我施展奇妙的慈爱。

诗31:22 至于我,我曾急促地说:“我从你眼前被隔绝。”然而,我呼求你的时候,你仍听我恳求的声音。

诗31:23 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都要爱他!耶和华保护诚实人,足足报应行事骄傲的人。

诗31:24 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坚固你们的心。


新约:哥林多后书2章

2: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2: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2: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

当赦免受责的人

2: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2:6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保罗为基督的香气

2:14 感谢 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2:15 因为我们在 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2:16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2:17 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 神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 神,在 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新约:哥林多后书3章

门徒为保罗的荐书

3:1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像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3: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3: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神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3:4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 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3: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 神。

3:6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注:“精意”或作“圣灵”)。

3:7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3:8 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3:9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3: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3:11 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3:12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3:13 不像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3: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3: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3:16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3: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利未记14章

提要:1 大麻风患者的洁净之礼和祭物。33 房屋中大麻风的迹象。43 房屋的洁净。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长大麻疯得洁净的日子,其例乃是这样:要带他去见祭司;

 【本会注释】

  关于麻风患者洁净的说明要比对其他任何污秽的洁净更加详细。麻风患者不准进圣所,也不可进营,所以他的恢复过程包括了两个礼节。第一个礼节使他可以进入营地与弟兄交往。一周以后的第二个礼节是在帐幕的院子里举行的,使他重新获得完全的参与权,以及立约关系的所有权利。


3 祭司要出到营外察看,若见他的大麻疯痊愈了,

 【本会注释】

  第一个礼节是在营外举行的,使麻风患者可以回营。


4 就要吩咐人为那求洁净的拿两只洁净的活鸟和香柏木、朱红色线,并牛膝草来

 【本会注释】

  《塔木德》说这是野鸟,因为驯鸟可能不会按象征的要求飞走(第7节)。有些注释家把这两只鸟比作赎罪日崇事所有的两只山羊。那两只山羊一只归于耶和华,另一只归于阿撒泻勒。对此有许多不同意见。圣经没有说这些鸟是赎罪的。圣经是有提到洁净。但要记住这些鸟不是用来洁净的。那个人已经被宣布为洁净了。两只鸟的血并没有洒在坛上。实际上仪式并不在圣所里举行,而是在野外。这些鸟不属于任何用在祭坛上献祭的鸟类;它们是野鸟。所用的血是掺水的,只有一两滴滴在一个大得足以盛香柏木的容器里。据《塔木德》,这个容器有一肘长。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稀薄的溶液,只是一种标志,显然不具有象征性的赎罪性质。这些鸟没有被称为赎罪祭,赎愆祭,燔祭,平安祭或素祭。它们事实上根本不是祭物。当仪式结束以后,那个人还不可以进圣所,甚至连自己的帐棚也不能进。到了七天以后,他才可以献他的素祭,赎愆祭和燔祭。那时赎罪才算完成(第18-21,29,31节)。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111页。


5 祭司要吩咐用瓦器盛活水,把一只鸟宰在上面。

6 至于那只活鸟,祭司要把他和香柏木、朱红色线 并牛膝草一同蘸于宰在活水上的鸟血中,

 【本会注释】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香柏木,牛膝草和朱红色线的意义。芳香的香柏木可能暗示只在圣所中使用的香。牛膝草象征洁净(诗51:7)。“朱红色线”是一根用染过两次的羊毛制成的带子,把牛膝草系在香柏木上,因为它们都要蘸在血中。


7 用以在那长大麻疯求洁净的人身上洒七次,就定他为洁净,又把活鸟放在田野里。

 【本会注释】

  在放鸟以前,祭司要用血水在那求洁净的人身上洒七次,定他为洁净。再吩咐那人洗衣,理发和沐浴,然后他才可以进入营地。但他还没有完全恢复权利。他还没有献祭,没有到圣所去。他甚至还不能进自己的帐棚。但他已被定为洁净,所以非常高兴。

  这个礼节构成一幅上帝已经并且愿意为大麻风患者所做之事的美丽画面。杀掉一只野鸟,另一只蘸在其血中并放掉,象征麻风患者原来必死无疑,但后来得到了解脱。他的确已到垂死的地步。但他得到了医治。医治他的奇迹象征性地与血和水联系在一起。只有一两滴血洒在他身上,他就被定为洁净。真正的祭牲还没有献上。他还没有到祭坛那里。野鸟的血没有洁净的功效。但不久祭司要取一只羊羔来完成赎罪。


8 求洁净的人当洗衣服,剃去毛发,用水洗澡,就洁净了;然后可以进营,只是要在自己的帐棚外居住七天。

9 第七天,再把头上所有的头发与胡须、眉毛,并全身的毛,都剃了;又要洗衣服,用水洗身,就洁净了。

10 “第八天,他要取两只没有残疾的公羊羔和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又要把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三为素祭,并油一罗革,一同取来。

 【本会注释】

  第八天。在营外举行第一个仪式(第3-8节)的一周以后,麻风患者来到圣所门口举行最后的仪式。

  伊法十分之三。三俄梅尔,约6.6升。

  油一罗革。约0.31升。


11 行洁净之礼的祭司要将那求洁净的人和这些东西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

12 祭司要取一只公羊羔献为赎愆祭,和那一罗革油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本会注释】

  值得注意的是,洁净麻风患者要求献赎愆祭,而没有提通常与赎愆祭同献的平安祭。献赎愆祭的理由不明。赎愆祭通常是在需要赔偿的情况下奉献的;否则就要献赎罪祭。人们可能要问:麻风患者做了什么需要赔偿的事呢?用赎愆祭代替赎罪祭时,要洁净的人通常要按手在祭牲头上认罪。这里虽然没有提到,但却肯定是做到了(见利5:5;民5:7)。

  为洁净麻风患者而献的赎愆祭有五个独点:一,所献的祭牲不象一般赎愆祭那样,可以用任何价值的祭牲(利5:16;6:6)。二,要摇祭物,而一般的赎愆祭是不摇的。三,由祭司摇祭物,而一般的摇祭是由献祭者在祭司牵引之下用手来摇的(利7:30)。四,要摇整个祭牲(利14:12)。类似的情况只出现在利23:20中。五,油与祭物一同献上。

  许多人解释说,献赎愆祭而不献赎罪祭,是因为麻风患者在生病期间没有为耶和华服务。但只有当那个人故意做了使他无法参加服务的事情,这样的解释才算合理。

  如果一个人过着损害自己健康的生活,就无法向上帝献上应有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他要献赎愆祭,并尽量予以补偿。许多人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世界,在年老患病的时候才归向上帝。上帝会接纳这样的人;但他们依然亏负上帝和人类他们在年青时本应奉献给祂的服务。


13 把公羊羔宰于圣地,就是宰赎罪祭牲和燔祭牲之地。赎愆祭要归祭司,与赎罪祭一样,是至圣的。

14 祭司要取些赎愆祭牲的血,抹在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本会注释】

  仪式的这一部分与祭司承接圣职之礼相似,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利8:23)。


15 祭司要从那一罗革油中取些倒在自己的左手掌里,

16 把右手的一个指头蘸在左手的油里,在耶和华面前用指头弹七次

 【本会注释】

  礼仪的这一部分是麻风洁净之礼仪所特有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没有弹油。血和油是一起使用的(利8:30),不是单用油。


17 将手里所剩的油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就是抹在赎愆祭牲的血上。

18 祭司手里所剩的油要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头上,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19 祭司要献赎罪祭,为那本不洁净、求洁净的人赎罪;然后要宰燔祭牲,

 【本会注释】

  献完赎愆祭以后,就要献赎罪祭和燔祭。赎愆祭成就了赎罪(第18节)。过去所有的疏忽都得到了赦免。最后祭司献上了赎罪祭和同献的燔祭。


20 把燔祭和素祭献在坛上,为他赎罪,他就洁净了。

21 “他若贫穷不能预备够数,就要取一只公羊羔作赎愆祭,可以摇一摇,为他赎罪;也要把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为素祭,和油一罗革一同取来;

 【本会注释】

  穷人可以用两只斑鸠或雏鸽来代替赎罪祭和燔祭所要求的两只公羊羔。但赎愆祭的羊羔却是不能取代的。不论是贫是富,他都必须预备。另外对穷人所要求的细面也有所减少,只要细面伊法十分之一(约2.2升),而不是第10节所说的伊法十分之三。一罗革油不变。

  除了这些例外,仪式均按第10-20节所描述的进行。那人过去的所有疏忽都得到了赦免。赎罪完成了。他完全恢复了会众中一员的资格,可以再次参加各种宗教礼节。


22 又照他的力量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

23 第八天,要为洁净,把这些带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交给祭司。

24 祭司要把赎愆祭的羊羔和那一罗革油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25 要宰了赎愆祭的羊羔,取些赎愆祭牲的血,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26 祭司要把些油倒在自己的左手掌里,

27 把左手里的油,在耶和华面前,用右手的一个指头弹七次,

28 又把手里的油抹些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就是抹赎愆祭之血的原处。

29 祭司手里所剩的油要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头上,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30 那人又要照他的力量献上一只斑鸠或是一只雏鸽,

31 就是他所能办的,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与素祭一同献上;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32 这是那有大麻疯灾病的人、不能将关乎得洁净之物预备够数的条例。”

33 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34 “你们到了我赐给你们为业的迦南地,我若使你们所得为业之地的房屋中有大麻疯的灾病,

 【本会注释】

  不一定是指上帝直接的作为。圣经中许多类似的说法显然并不是上帝的直接作为。例如上帝养活鸟(路12:24)。祂使房屋有灾病时,可能是祂的直接的作为,也有可能是由于人未能聪明地建造房屋。


35 房主就要去告诉祭司说:‘据我看,房屋中似乎有灾病。’

36 祭司还没有进去察看灾病以前,就要吩咐人把房子腾空,免得房子里所有的都成了不洁净;然后祭司要进去察看房子。

37 他要察看那灾病,灾病若在房子的墙上有发绿或发红的凹斑纹,现象洼于墙,

38 祭司就要出到房门外,把房子封锁七天。

39 第七天,祭司要再去察看,灾病若在房子的墙上发散,

40 就要吩咐人把那有灾病的石头挖出来,扔在城外不洁净之处;

41 也要叫人刮房内的四围,所刮掉的灰泥要倒在城外不洁净之处;

42 又要用别的石头代替那挖出来的石头,要另用灰泥墁房子。

43 “他挖出石头,刮了房子,墁了以后,灾病若在房子里又发现,

44 祭司就要进去察看,灾病若在房子里发散,这就是房内蚕食的大麻疯,是不洁净。

45 他就要拆毁房子,把石头、木头、灰泥都搬到城外不洁净之处。

46 在房子封锁的时候,进去的人必不洁净到晚上;

47 在房子里躺着的必洗衣服;在房子里吃饭的也必洗衣服。

48 “房子墁了以后,祭司若进去察看,见灾病在房内没有发散,就要定房子为洁净,因为灾病已经消除。

49 要为洁净房子取两只鸟和香柏木、朱红色线 并牛膝草,

  房屋不仅要用鸟血和活水洁净,还要用“香柏木、牛膝草,并朱红色线”洁净(第52节)。

50 用瓦器盛活水,把一只鸟宰在上面,

51 把香柏木、牛膝草、朱红色线 ,并那活鸟,都蘸在被宰的鸟血中与活水中,用以洒房子七次。

52 要用鸟血、活水、活鸟、香柏木、牛膝草,并朱红色线,洁净那房子。

53 但要把活鸟放在城外田野里。这样洁净房子(原文作为房子赎罪),房子就洁净了。”

54 这是为各类大麻疯的灾病和头疥,

55 并衣服与房子的大麻疯,

56 以及疖子、癣、火斑所立的条例,

57 指明何时为洁净,何时为不洁净。这是大麻疯的条例。


 

第十四章补充注释

  把大麻风患者隔离在营外的做法无疑是因为该病的特殊性。真正的大麻风患者通常是必死无疑的,到了晚期简直就是“活死人”,身体的许多部分都坏死腐烂了。最后他就象一个幽灵,成了犯罪工价的形象比喻。所以历代以来,犹太人和基督徒注释家都认为大麻风是犯罪及其后果的象征。

  一个因大麻风嫌疑而被隔离在营外的人,一旦有了康复的迹象,就可以叫祭司过来。祭司在接到请求时有义务去看他。有时祭司一定会很勉强。他可能会觉得患者肯定没有好转,就不耐烦并不愿意回应。他需要忍耐,对特别需要同情的麻风患者始终不失恻隐之心。他必须学会不忌讳麻风患者,怜悯并帮助他。这是上帝今日的仆人所要学习的功课。上帝今日的传道人要象古时的祭司一样,必须“能体谅”(来5:2)。

  大麻风不是特别疼痛,但它所带来的恐惧要严重影响患者的一生。同样,我们可能并不会强烈地感受到罪恶,没有意识到它的可怕性质。大麻风是有腐蚀性的,几乎是不知不觉地潜入患者,直至形成溃疡和红肉,破坏人体的各个部分。罪也是这样腐蚀所有属灵的生命和美丽,尽管在外表上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内在的状态。最后疾病在外面表现出来了。那人成为一具令人作呕的一个活骷髅。罪的结局也是这样。人身上的上帝形象要完全抹去。大麻风和罪都是以死亡而告终。因此麻风病似乎特别适合象征罪恶的各个方面。这是任何其他的疾病所不比的。


利未记15章

提要:1 男人身患漏症的不洁净。13 他们的洁净。19 女人身行经患漏症的不洁净。28 她们的洁净。


1 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

2 “你们晓谕以色列人说:人若身患漏症,他因这漏症就不洁净了。

 【本会注释】

  漏症。指排出血水等体液。

  本章讨论男人和女人的各种不洁,不涉及道德上的过错,但会给人和与接触者带来污秽。这种污秽有些是在生活的自然过程中发生的,如妇人“在经期”(第25节),“行经”时(第19节)或男人睡觉“梦遗”(第16节)时的污秽。我们可以推断,这里所提到的其他污秽也不是因为犯罪,而是人体的正常功能或异常状况。


3 他患漏症,无论是下流的,是止住的,都是不洁净。

 【本会注释】

    本章提到六种状况:一,男人的漏症(利15:2-15;参利22:4;民5:2)。二,男人的梦遗(利15:16,17:参利22:4;申23:10,11)。三,男女交合(利15:18;参出19:15;撒上21:5;林前7:5)。四,女人行经(利15:19-23;参利12:2;20:18)。五,男女不合时宜的交合(利15:24;参利18:19;20:18)。六,女人的漏症(利15:25-30;参太9:20;可5:25;路8:43)。


4 他所躺的床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也为不洁净。

5 凡摸那床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6 那坐患漏症人所坐之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7 那摸患漏症人身体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8 若患漏症人吐在洁净的人身上,那人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9 患漏症人所骑的鞍子也为不洁净。

10 凡摸了他身下之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拿了那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1 患漏症的人没有用水涮手,无论摸了谁,谁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2 患漏症人所摸的瓦器就必打破;所摸的一切木器也必用水涮洗。

13 “患漏症的人痊愈了,就要为洁净自己计算七天,也必洗衣服,用活水洗身,就洁净了。

14 第八天,要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来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把鸟交给祭司。

 【本会注释】

  第3节的注释所列的第一和第六种,系身体的异常状况,需要献祭;其他状况则不用献祭。所指定的祭物是最小的动物:一只鸽子或雏鸽为赎罪祭,另一只为燔祭(见第29,30节)。


15 祭司要献上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因那人患的漏症,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16 “人若梦遗,他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全身。

17 无论是衣服是皮子,被精所染,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

18 若男女交合,两个人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澡。

19 “女人行经,必污秽七天;凡摸她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20 女人在污秽之中,凡她所躺的物件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件也都不洁净。

21 凡摸她床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22 凡摸她所坐什么物件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23 在女人的床上,或在她坐的物上,若有别的物件,人一摸了,必不洁净到晚上。

24 男人若与那女人同房,染了她的污秽,就要七天不洁净;所躺的床也为不洁净。

25 “女人若在经期以外患多日的血漏,或是经期过长,有了漏症,她就因这漏症不洁净,与她在经期不洁净一样。

26 她在患漏症的日子所躺的床、所坐的物都要看为不洁净,与她月经的时候一样。

27 凡摸这些物件的,就为不洁净,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28 女人的漏症若好了,就要计算七天,然后才为洁净。

29 第八天,要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给祭司。

30 祭司要献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因那人血漏不洁,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她赎罪。

31 “你们要这样使以色列人与他们的污秽隔绝,免得他们玷污我的帐幕,就因自己的污秽死亡。”

 【本会注释】

  凡受到这种玷污而来到圣所的人会给圣所带来污秽,尽管个人的污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自然而不需要献祭的。这些规定说明上帝对人健康和卫生的关心,同时也强调圣物的神圣性。仪文性的污秽象征道德的污秽。在摩西的律例中,真实的犯罪与不洁之间区别是十分明确的。

  上帝恨恶罪恶。祂曾目睹罪恶的起源和蔓延。祂知道罪是什么,也恨恶一切的不洁,尽管这不一定被称为罪。上帝对罪和不洁加以区分,没有把不洁视为道德上的过错。但上帝也要让人们知道,一切的不洁都是祂所不喜悦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教训。上帝要求我们圣洁。祂要求我们清洁;祂要求我们要为人谦虚,不要使自己的感官麻木,以致听不清祂的声音。


32 这是患漏症和梦遗而不洁净的,

33 并有月经病的和患漏症的,无论男女,并人与不洁净女人同房的条例。


弥迦书5章

提要:1 基督的诞生。4 祂的国度。8 祂的胜利。


1 成群的民(原文作女子)哪,现在你要聚集成队;因为仇敌围攻我们,要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

【本会注释】

         你要聚集。因为危险临近,耶路撒冷要召集自己的军队。她被称为“成群的民(民原文作女子)”,可能因为那里集结了军队。七十士译本译为:“现在以法莲的女儿完全受到栅栏的保护”。英RSV版仿效它,译为:“现在你被围墙围住。”

         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系极大的侮辱(见王上22:24;伯16:10;太26:67,68)。这是关于弥赛亚的预言,论到弥赛亚在敌人手中的遭遇。希伯来原文的这一节是在弥4章最后。


2 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本会注释】

         伯利恒。其含义见创35:19注释。这个城镇在耶路撒冷南面约5英里(8.4公里),就是现在的Beit Lahm 。伯利恒又被称为以法他(创35:19;参得4:11),和犹大伯利恒,无疑是为了与西布伦的伯利恒区别(书19:15,16)。伯利恒是大卫的出生地(撒上16:1,4;参路2:11)。

         诸城。希伯来语是'alaphim ,从数字上来讲,可能指支派或部落(英RSV版)。“小”可能指伯利恒的居民,也可能指伯利恒本身。它从来就没有受到重视。

         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犹太人认为这个预言是指弥赛亚。在回答希律王询问弥赛亚出生地的时候,他们引述了《弥迦书》的这一段(太2:3-6;参约7:42)。

         根源。希伯来语是mosa'oth ,复数是mosa'ah ,词根是yasa'(“出来”)。含义不很清楚。由于这里把弥赛亚描述为国王,有人认为是指国王出来履行其职能。还有人认为这是旧约对基督的各种描述之一,如亚伯拉罕(创18章)和雅各(创32:24-32)的经历。

        从太初。弥迦明确宣布伯利恒将要出生的一位是从太初就存在的。基督的“根源”延伸到永古。“太初有道”(见约1:1-3注释)。“主耶稣基督从亘古就与天父合而为一”(《历代愿望》19页;参《历代愿望》530页;《布道论》615页)。


3 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那时掌权者(原文作他)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

【本会注释】

         一些注释家认为这一节是指以色列将遭受苦难,一直到从被掳中得救。换一句话说,上帝会将他们“交付”,直到那时。有人则认为是指弥赛亚的诞生(见赛7:14)。


4 他必起来,倚靠耶和华的大能,并耶和华他上帝之名的威严,牧养他的羊群。他们要安然居住;因为他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

【本会注释】

         起来。“好牧人”弥赛亚基督将会“起来”照料并保护祂的羊。

         直到地极。弥赛亚的王权是普及全宇宙的(见诗2:7,8;72:8;路1:30-33)。


5 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当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宫殿的时候,我们就立起七个牧者,八个首领攻击他。

【本会注释】

         平安。“这位”按正确的理解是指弥赛亚,可与弥迦同时代的以赛亚给予弥赛亚的名称“和平的君”对照(赛9:6)。耶稣不仅在平安中掌权,祂自己就是平安的根源(见约14:27;16:33;弗2:13,14)。

         亚述人。弥迦担任先知的时候,亚述是以色列的主要仇敌,威胁着她的生存(王下18章;王下19章)。由于这里探讨的是弥赛亚的时代,亚述无疑地代表那些反对以色列复兴的国家(见弥4:11节注释;见本书30页)。

         七个牧者。这里的“七”和“八”虽然是模糊的数字,但说明以色列需要适当的领导抵抗外来入侵。


6 他们必用刀剑毁坏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的时候,他必拯救我们。

【本会注释】

         毁坏。希伯来语是ra`ah (“牧养”、“照顾”、“喂养”),引申为“统治”(见英RSV版)。以色列要用“刀剑”“统治”她的敌人。

         宁录。这里是亚述的同义字。词根是marad (“背叛”)。关于宁录,见创10:8-10注释。


7 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的民中,如从耶和华那里降下的露水,又如甘霖降在草上;不仗赖人力,也不等候世人之功

【本会注释】

         根据上帝对于古代以色列的旨意,战胜敌人的攻击以后,就要实施广泛的布道计划。以色列人应当把认识上帝的知识传给全世界(见本书26-30页;参《历代愿望》第27页)。露水和甘霖的比喻,对于一个从五月到八月没有降雨的土地特别合适(见本书卷二第110页)。


8 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多民中,如林间百兽中的狮子,又如少壮狮子在羊群中。他若经过就必践踏撕裂,无人搭救

【本会注释】

          比喻征服的大能。上帝的计划是让祂的子民“作首不作尾”(申28:13)。


9 愿你的手举起,高过敌人!愿你的仇敌都被剪除!

【本会注释】

         这是完全胜利的保证(见赛60:12),本来是以色列人流亡之后的特权。但是他们失败了。上帝现在通过基督教会实施祂在世界的布道计划(见本书35,36页)。


10 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从你中间剪除马匹,毁坏车辆,

【本会注释】

         第10、11节描述剪除以色列人所信赖的战争工具。他们本来应该信赖上帝。不允许增加马匹的数量(申17:16;见王上4:26注释)。


11 也必从你国中除灭城邑,拆毁一切的保障,

【本会注释】

         人所信赖的城防和要塞,将要拆毁。


12 又必除掉你手中的邪术;你那里也不再有占卜的。

【本会注释】

         即古时常见的巫术或通灵术──与死人通话(见但1:20;2:2注释)。上帝禁止以色列人行邪术和占卜(申18:9-12)。


13 我必从你中间除灭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你就不再跪拜自己手所造的。

【本会注释】

         雕刻的偶像。希伯来语是pesilim ,源于pasal (“切除”、“砍”)。即乌加里特语的psl(“石匠”)。古时的偶像(又拼为pesel )是用石雕,泥塑,木刻,或金属浇铸的。从远古起,以色列人就有拜偶像的倾向。十诫的第二条就是禁止制造和敬拜pesel(出20:4)。

         柱像。希伯来语是masseboth(“柱子”。见申16:22注释;王上14:23)。今天的人也受欺骗信赖物质和世俗,以及人手所造的,而不信赖“赐百物给我们享受”(提前6:17)的上帝。人们崇拜受造之物,忘记了万物的创造主(见申8:17-20)。


14 我必从你中间拔出木偶,又毁灭你的城邑。

【本会注释】

         木偶。希伯来语是'asherim (见申16:21注释;王下17:10)。


15 我也必在怒气和忿怒中向那不听从的列国施报。

【本会注释】

         不听从。也可译为“没有听到过”,或“没有留意”。“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彼前4:18)?


弥迦书6章

提要:1 上帝谴责不仁慈,6 无知,10 不公正,16以及偶像崇拜。


1 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要起来向山岭争辩,使冈陵听你的话。

【本会注释】

         弥迦蒙召在无生命的大自然,就是“山岭”和“冈陵”面前,为自己的同胞辩护。它们曾默默地见证了上帝对以色列人的恩典,以及他们的忘恩负义。


2 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听耶和华争辩的话!因为耶和华要与他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论。

【本会注释】

         山岭起了陪审团的作用。


3 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

【本会注释】

         参赛5:3,4;耶2:5,21;约10:32。


4 我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从作奴仆之家救赎你;我也差遣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

【本会注释】

         我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上帝为自己辩护,提到祂施恩给祂子民的几个显著的例子。出离埃及就是祂关爱和照料祂子民的特别证据之一(见赛63:11-13;摩2:10)。

         摩西。是上帝赐给祂子民的特别有资格并受到圣灵感动的领导人(诗77:20;何12:13)。


5 我的百姓啊,你们当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设的谋和比珥的儿子巴兰回答他的话,并你们从什亭到吉甲所遇见的事,好使你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为。

【本会注释】

         设的谋。希伯来语是ya`as (“劝告”)。巴兰应巴勒的要求咒诅,反而变成祝福。关于巴勒和巴兰,见民22-24章。

         什亭从。这似乎是一个新的分句。什亭是以色列人过约旦河之前的最后一个宿营地(书3:1);吉甲是进入迦南后的第一个宿营地(书4:19)。以色列人从什亭出发,经过约旦河,来到吉甲,一路上目睹了上帝为他们所进行的奇妙干预(书3;4章)。


6 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

【本会注释】

          至高上帝。参赛33:5;赛57:15;66:1。

         当献上什么呢?要么是新段落的开始,要么是第6,7节中的一系列问题,描述了百姓对揭露他们忘恩负义回应。如果是后者,有人认为这表达了自以为义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表达了谦卑的精神,承认自己的罪,真心希望知道和解的必要步骤。不管怎样,他们对上帝的品性,和祂唯一所能接受的事奉方式缺乏了解。

         一岁。一岁的牛犊要比更小的牛值钱(见利22:27,28)

燔祭。在仪文的崇祀中有各种形式的祭。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救恩计划的不同特征。至于祭祀本身,献祭的人如果没有真诚的心,祭物就毫无价值,仪式也成了可厌的了(见赛1:11注释)


7 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

【本会注释】

         千千。以为数量越多就越蒙上帝悦纳,越多得到祂的饶恕。

         油。与素祭有关(利2:1,4-7;利7:10-12;民15:4)。

       长子。指古时常见的一种异教习俗。这在以色列是禁止的,但有些国王明知故犯(利18:21;20:2;王下3:27;16:3;23:10;诗106:37,38;耶7:31)。这种习俗的理念是以为上帝会接受人最珍爱的东西,以为上天是依照供物的成本来估算其价值的。尽管上帝已宣布人生命神圣性(创9:6),和赎出长子的规定(出13:13),异教之风依然盛行。这是一个反问句,需要否定的回答。


8 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本会注释】

         耶和华已指示你。弥迦的答案不是新的启示,没有改变上帝的要求。拯救的计划是要在人心中恢复上帝的形象。这个计划已向亚当清楚地显示,并且代代相传,通过出于圣灵的个人见证得到了确认(见罗8:16),又有众先知后来启示的详述。在弥迦的日子,人们已拥有摩西五经和其他经卷的文本,以及同一时代先知,如以赛亚和何西阿的见证(见赛1:1;何1:1;参弥1:1)。

         然而,百姓似乎忘记了如果没有真实的虔诚,表面的遵守是豪无价值的。先知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教导百姓,外表的宗教礼节代替不了内在的品性和顺从(撒上15:22;诗51:16,17;赛1:11-17;何6:6;参耶6:20;7:3-7;约4:23,24)。上帝所要的不是他们的物质,而是他们的精神;不单是他们的敬拜,而且是他们的意愿;不单是他们的事奉,而且是他们的心灵。

         行公义。希伯来语是mishpat ,源于词根shaphat (“判断”)。其名词复数形式是mishpatim ,通常译为“典章”,用来阐述遵守十诫的细节(出21:1;见《先祖与先知》364页)。行公义(mishpat ),就是按上帝的“典章”生活。

         怜悯。希伯来语是chesed ,含义的范围广泛,分别译为“恩慈”,“恩惠”,“慈爱”,“怜悯”等。关于chesed 的含义,见诗36篇补充注释。

         同行。当人与上帝同行时(见创5:22;6:9),他们的生活就会与上帝的旨意和谐。

         谦卑。希伯来语是sana`,只出现在这里。还可译为“审慎”,“小心”,和“周详”。

         真宗教的目的是品格的发展。外表的仪式只有与它结合才有价值。但是由于外表的事奉,往往比改变内心的邪恶倾向容易,人们一般都喜欢表面上的崇拜,而不愿意培养心中的美德。耶稣所斥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是如此。他们在十分之一的问题上小心谨慎,谨防违背,却疏忽了“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太23:23)。

          “行公义、好怜悯”,是与人有关的品行,是十诫第二块石扳的内涵和总括(见对太22:39,40注释)。“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就是要遵行十诫第一块石板的原则(见太22:37,38注释)。这是与上帝有关的品德。对上帝和同胞表达爱心就是“善”;这是上帝所要求的。因为“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10)。


9 耶和华向这城呼叫,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们当听是谁派定刑杖的惩罚。

【本会注释】

         向这城。可能指耶路撒冷。9-16节列出以色列的罪,以及落在百姓身上的惩罚。

         智慧人。含义不明。有人提出各种改动原文的建议,使意义明朗化。七十士译本译为:“祂将拯救敬畏祂名的人。”

         刑杖。希伯来语是matteh ,指杖,棍(出4:2,4等)或“支派”(民1:4等)。。如果是“杖”,那就可能指亚述人。他们的“杖”是上帝的“恼恨”(赛10:5);如果是“支派”,那就是指耶路撒冷的居民(见英RSV版)。


10 恶人家中不仍有非义之财和可恶的小升斗吗?

【本会注释】

         以不正当手段所获得的财富(见摩8:5)。


11 我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诡诈的法码,岂可算为清洁呢?

【本会注释】

         对申25:13,15注释;见摩8:5节。


12 城里的富户满行强暴;其中的居民也说谎言,口中的舌头是诡诈的。

【本会注释】

         这里指责富户的残暴,也指责所有的人都不诚实和欺诈。遭到践踏的人一旦有了机会,就可能与压迫他们的人一样残忍。


13 因此,我击打你,使你的伤痕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恶荒凉。

13-15节描述百姓因公然犯罪和冷酷心肠而遭遇的惩罚。

14 你要吃,却吃不饱;你的虚弱必显在你中间。你必挪去,却不得救护;所救护的,我必交给刀剑。

【本会注释】

         。见利26:26;何4:10;该1:6节。

        虚弱。希伯来语是yeshach ,只出现在这里,词义模糊。原文平行结构所提示的可能含义是“空虚”或“饥饿”(见英RSV版)。

         挪去。希伯来语是sug 。百姓想带走贵重物品,却是枉然。


15 你必撒种,却不得收割;踹橄榄,却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却不得酒喝。

【本会注释】

         见申28:38-40;该1:6。


16 因为你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顺从他们的计谋;因此,我必使你荒凉,使你的居民令人嗤笑,你们也必担当我民的羞辱。

【本会注释】

          圣经中没有提到这个以色列国王的特别“恶规”。可能指暗利设立了拜偶像的规则(见王上16:25,26)。暗利是包括亚哈和亚他利雅在内的不义朝代的创立者(见王上16:29-33;王下8:26;11:1)。


诗篇31篇

序言——本诗是出于衷心的祈祷,恳求从苦难中得救,因诚心相信上帝拯救的能力而欢喜快乐。本诗用一系列的比喻,描写受迫害者的困境,和苦难中希望。有人认为本诗的背景是大卫在玛云旷野的经历(见撒上23:19-26)。当然他还有很多类似的经历。本诗深受胡司,路德和梅兰克吞的喜爱。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本书第616,627页(《诗篇》序言)。


大卫的诗,交与伶长。

1 耶和华啊,我投靠你;求你使我永不羞愧;凭你的公义搭救我!

【本会注释】

我投靠你。见诗7:1注释。诗31:1-3节与诗71:1-3相似。

不羞愧。参诗25:2。


2 求你侧耳而听,快快救我!作我坚固的磐石,拯救我的保障!

【本会注释】

求你侧耳而听。见诗17:6注释。

磐石(sur)。见诗18:2注释。


3 因为你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所以,求你为你名的缘故引导我,指点我。

【本会注释】

岩石(sela`)。见诗18:2注释。

求你为你名的缘故。或为了你品格的缘故。这句话意义很深。诚心的祷告表明祈祷者顺服上帝的旨意,愿意把个人的问题融入上帝的大计划中。他认识到上帝政权的一切运作,都关系到祂的荣誉。他认为如果眼下的要求遭到拒绝,祂就会蒙受羞辱。上帝一定会答应这样的祈祷,但要以符合祂旨意的方式。因为上帝无论做什么,都是祂不变品性的启示。

在应允的条件还没有满足时就祈求“为你名的缘故”乃是冒昧的。事实上这等于叫上帝不要回答。在这样的情况下,表面上有利的回答会羞辱上帝的名,否认祂的话语。


4 求你救我脱离人为我暗设的网罗,因为你是我的保障。

【本会注释】

暗中布置网罗,不让野兽看见为它设下的陷阱。


5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上帝啊,你救赎了我。

【本会注释】

灵魂(ruach)。生命的精华,来自上帝的能力,赋予肉体以生命。在死亡时灵魂要归回上帝(见传12:7;徒7:59)。这时它是没有意识的(诗146:4)。

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所说的,就是诗人的这句话(见路23:46;参徒7:59)。据说伯纳德,胡司,路德,还有其他许多上帝的仆人临终时也是说这句话的。同样,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也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事情交托上帝。

你救赎了我。这是过去的见证,现在的保障,将来的承诺。


6 我恨恶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我却倚靠耶和华。

【本会注释】

我恨恶。七十士译本,亚兰语文本和一份希伯来语文稿为“你恨恶”。

信奉虚无之神。可能指偶像。诗人则是信靠上帝的(第5节)。


7 我要为你的慈爱高兴欢喜;因为你见过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艰难。

【本会注释】

我心中。就是“我”(见诗16:10注释)。


8 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敌手里;你使我的脚站在宽阔之处。

【本会注释】

曾把我交。见申32:30。

在宽阔之处。见诗4:1;18:19。


9 耶和华啊,求你怜恤我,因为我在急难之中;我的眼睛因忧愁而干瘪,连我的身心也不安舒。

【本会注释】

求你怜恤我。在第9-13节中,诗人从表达对上帝的坚强信心,转到叙述自己的苦难。他受苦的时候,在希望和沮丧之间摇摆。他似乎是说:“我的情况特殊。”(见《诗篇》第6篇)

身。指肉体的痛苦。“心”指精神的痛苦。这里至少体现了身心之间的关系。参考现代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对身心协调,和精神病学的强调。


10 我的生命为愁苦所消耗;我的年岁为叹息所旷废。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败;我的骨头也枯干。

11 我因一切敌人成了羞辱,在我的邻舍跟前更甚;那认识我的都惧怕我,在外头看见我的都躲避我。

【本会注释】

关于第11,12节所描述的被社会所抛弃,参伯16:20;19:13-19;见诗22:7注释。


12 我被人忘记,如同死人,无人记念;我好象破碎的器皿。

【本会注释】

他被同胞完全忘记。这比受藐视还要难受(见诗88:4,5)。


13 我听见了许多人的谗谤,四围都是惊吓;他们一同商议攻击我的时候,就图谋要害我的性命。

【本会注释】

谗谤。或“谣言”,“坏话”。

惊吓(magor)。“恐怖”。参赛31:9;耶6:25;20:3-10;46:5中magor的使用。这句话说明诗人很害怕所遇见的一切人或事(见耶20:10)。


14 耶和华啊,我仍旧倚靠你;我说:你是我的上帝。

【本会注释】

第14-18节表达了极大的信心。尽管9-13节讲的是痛苦,诗人仍说:“你是我的上帝”。这是信心的胜利。


15 我终身的事在你手中;求你救我脱离仇敌的手和那些逼迫我的人。

【本会注释】

我终身的事。指人生的一切经历。

“我们终身的事都在祂的手中,

祂说‘我布置了一切,青春还只是一半;

要信靠上帝,看透一切,不要惧怕!’”

──布朗宁(英国诗人,1812-1889):《拉比本·以斯拉》。

祷告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信心。我们可以在心里把自己的事完全交在上帝的手中。


16 求你使你的脸光照仆人,凭你的慈爱拯救我。

【本会注释】

参亚伦的祝福(见民6:25;见诗4:6注释)。


17 耶和华啊,求你叫我不至羞愧,因为我曾呼吁你;求你使恶人羞愧,使他们在阴间缄默无声。

【本会注释】

羞愧。参诗25:2。

缄默无声。就是“死亡”。这个观念延续到第18节。

阴间(she'ol)。见箴15:11注释。


18 那撒谎的人逞骄傲轻慢,出狂妄的话攻击义人;愿他的嘴哑而无言。

19 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为他们所积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

【本会注释】

是何等大。在19-24中,盼望就像金线贯穿在诗歌所描绘的苦难中,现在变成了胜利的保证。诗人高声赞美上帝。

在……面前。或“在……眼前”。


20 你必把他们藏在你面前的隐密处,免得遇见人的计谋;你必暗暗的保守他们在亭子里,免受口舌的争闹。

【本会注释】

在……隐密处。直译是“在藏身处”(见诗27:5注释)。弥尔顿的话“过度明亮的黑暗”,解释了人怎样在光明中藏身。

口舌的争闹。指诽谤(见第13节注释)。


21 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在坚固城里向我施展奇妙的慈爱。

【本会注释】

坚固城。即“有堡垒的城市”。


22 至于我,我曾急促的说:我从你眼前被隔绝。然而,我呼求你的时候,你仍听我恳求的声音。

【本会注释】

急促(chaphaz)。通常指“匆匆走开”,在惊恐或逃亡之中。参该词用于申20:3;撒下4:4。在短暂困惑的时刻,诗人沮丧了,喊着说自己快死了。撒但就是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来拖我们下水。


23 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都要爱他!耶和华保护诚实人,足足报应行事骄傲的人。

【本会注释】

诗人呼吁上帝的一切儿女都和他一起爱祂。这个呼吁是以他在逆境中信靠上帝的经验为基础的(见诗30:4注释)。


24 凡仰望耶和华的人,你们都要壮胆,坚固你们的心!

【本会注释】

要壮胆。见诗27:14注释。

仰望耶和华。直译是“等候耶和华”。在基督徒的道路上,盼望和等候的携手共进的。盼望是基督徒经验的主旋律。


哥林多后书2章

提要

1表明了他不能到他们那里去的缘由后,6他要求他们原谅并安慰那个被逐出教会的人,10正如他自己也因着那人真正的悔改赦免了他,12又说明为什么离开特罗亚前往马其顿,14以及上帝所赐予的在各地成功传福音的快乐。


林后2:1 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

【本会注释】

。在希腊语中不能清楚的分清“再”字是和名词“忧愁”还是动词“到”相连。第1节的后半部分直译为,“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没有忧愁”。如果“再”和“忧愁”相连,意思就是“我不愿访问你们使你们再次忧愁”。根据这种解释,保罗已经使哥林多教会有了一次忧愁的访问经历,就是徒18:1-18中记载的最初的访问。如果“再”和“到”相连,意思就是,“我不愿再次的访问成为你们的忧愁”。根据这个解释保罗的初次访问未曾使哥林多人忧愁。

支持先前已经有两次访问这一观点的,认为第二次访问就是使他们“忧愁”的那次访问,林后12:14;13:1常被引用来支持这一观点。然而,这一段的希腊文结构并不是结论性的(见该处注释)。如果认为先前只有一次访问的,那么就要注意到无论是路加还是保罗都没有提及或清楚的表明之前有第二次的访问。没有什么使他们忧愁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关于徒18:1-8所记载的访问;而徒19:8,10;20:31则强烈表明在以弗所的事工没有中断过──而这是唯一有可能的机会──第二次访问哥林多。如果有这么一次访问,那么在《使徒行传》或《哥林多前后书》中至少都应该有简明而不含糊的记载,才会比较符合逻辑。林后1:19保罗说到他第一次访问哥林多,似乎他之前未曾去过。在林后1:15中他提及曾经“计划”的一次访问──但是似乎又推迟了──为了使他们“再得益处”。

在林后2:1-4中保罗继续1:15开始的话题,解释他没有直接从以弗所前往哥林多的决定。哥林多人可能曾想象过保罗是要寻求辖制他们(见林后1:24注释),而保罗却一直在为他们的罪恶和对他的冷漠哀伤。他唯一思想的就是每个哥林多人和哥林多教会的利益。

忧愁。希腊语lupe,“哀痛”,“痛苦”,“悲伤”。


林后2:2 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

【本会注释】

叫……忧愁。希腊语lupeo,“使……忧愁”,“引起……伤心”。保罗为教会中猖獗的罪恶忧愁,而他前一封责备的信无疑使教会中那些虔诚的心灵伤心,同样也使其他人恼怒(参林后10:9,10)。在这种情况下,再次的访问无论对于他还是他们都是叫人忧愁的。所有关心的人都会因此忧伤。但是如果他的信首先能够达到他所预期要达到的结果,那么再次的访问对于彼此都是快乐的。


林后2:3 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本会注释】

我……写给……。保罗这里可能指《哥林多前书》,尽管也可能指林前5:9中所提及的信。有些论据大意是说这里的上下文(林后2:3,4)和7:8-12中的上下文排除了是指《哥林多前书》的可能性,这种论据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见822页;林前3-6章)。

把这事写给你们。希腊语touto auto,可以翻译为“正是这事”,可是也可能指“正是这原因”。保罗以责备和训诫写了前一封书信,希望能发挥使他们改过自新的效果(见第2节注释)。

应该……快乐的。最令保罗快乐的就是看到众男女经历重生并在基督里成长。他的快乐依赖于他们健康的属灵状况。当他们软弱不前时,保罗是无法快乐的。福音执事的工作就是分赐喜乐而不是忧愁。基督渴望将他自己的喜乐在他门徒的内心和生活中得到反应(约17:13)。

你们众人。保罗相信那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也必定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林后2:4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

【本会注释】

痛苦。希腊语sunoche,“悲痛”,“苦闷”,直译为“紧缩在一起”,也就是紧张状态。是说内心受到极大的压力,因着这种压力而产生忧伤。

我……写信。见第3节注释。

多多地流泪。保罗曾严厉地责备教训他们,不是出于怒气而是出于忧伤。当基督渴望他的子民悔改时也流泪了(太23:37,38)。要得回那犯错的人,责备不可出于刺耳或傲慢的态度,却要带着极大的温柔和同情。在危险、迫害和死亡面前,保罗有无限的勇敢,但是当他不得不责备那些在基督里的弟兄时,却流泪了(见徒20:31;腓3:18)。

成功地处理犯罪的人,不是通过苦毒的谴责、嘲笑或挖苦讽刺达到的,也不是将他们的罪恶公之于众。这些尖利的武器所不能完成的,借着“多多地流泪”这充满感情的关爱就可以完成了。教会成员陷入罪恶之中的不幸景况,唤醒了每个真正跟随基督之人的难过痛苦。神圣的关心和基督般的爱心使教会团结在一起,并能阻止那些遵守纪律的人发生观点分歧。

福音的执事需要那些不遮掩罪恶或不为罪恶寻找借口的人,也需要那些在该责备罪恶时不会畏缩不前的人(参结9:4)。正是那些被基督之爱激励,敢于处理教会中罪恶之事的人才是福音的执事(林后5:14)。在特殊意义上讲,他们就是那些修补“破口”和重修“路径与人居住的”人(赛58:12;见来13:7,17)。放过罪恶从来都不是爱的示范。有时候爱必须要严厉。教会中的爱不是意味着对于那些顽固分子的同情和长期的容忍,这是要以教会的完整和其他成员的安全为代价的。认为爱总是要屈就,那就把爱等同于软弱,没有主动性,没有效力和士气。福音执事对于他子民的爱不只是带着温柔情感的感情,同时也意味着对他们属灵生命健康、快乐成长的持续关注,对他们的罪恶的忧伤,以及在驱散羊群之敌人面前所表现出的强有力的领导才干,和坚强不屈的勇气。保罗作为永远福音的执事,为了别人的得救已经准备好要经受任何可能的艰难,即使是牺牲他的性命。他的爱没有什么软弱或是娇气。无论是耶稣还是保罗都没有为爱注入多愁善感的病态之情。二者都不断展示了高贵的气度,及在战胜魔鬼时不凡的造诣和能力,无论魔鬼是以怎样的伪装来攻击教会。见太5:43,44注释。

知道……疼爱。保罗写信的目的不是要引起他们的忧愁,而是要表达那真诚的爱,这爱在使徒和他们所有人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导向性作用(见林后5:14注释)。如果他们起初就能认识到他所说的都是出于爱,那么他们就能更得益处。


赦免犯过失的人

林后2:5 若有叫人忧愁的,他不但叫我忧愁,也是叫你们众人有几分忧愁。我说几分,恐怕说得太重。

【本会注释】

叫人忧愁。保罗这里所指的是林前5:1中淫乱的人或是指那些反对他之人的头目,意见有所不同。两种见解所提出的理由都不能叫人折服。然而,因为这里没有特别的经文指那些反对之人的头目,就如那些指淫乱之人的经文,本注释假定保罗是指后者。在前书中表明这种道德的沦落已经成为哥林多教会最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公然的容忍这个罪犯和坚决不肯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情形已经极度恶化了。这一段(林后2:5-11)显示教会目前已经遵着保罗的指示开除了那个犯罪的人。这种做法显然已经导致那人真诚的悔改了。保罗这里劝勉他们如何得回那人,让他重新回到教会。

保罗处理犯错误之人的方法为我们今天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当一个人不思悔改的时候保罗向他是坚定又严厉的,一旦他悔改了,保罗就极其温柔的对待他。保罗现在致力于减轻悔罪之人的内疚感和被定罪的重担,并使他重新得到弟兄姐妹的关爱。保罗从来没有提及犯罪之人的名字,只是小心的说“这样一个人”(第7节,译者注:英文译文such a one)。没有必要反复讲说一个人的罪,这样会伤害他。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也只有上帝知道。这是基督徒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精神和方法(见约8:10,11;见太18:1-35注释)。这和那些将犯罪之人的名字公之于众并以不必要的伤害和侮辱压倒他们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同啊!只要有真心的悔改,就当将处理告一段落,不要再提及犯罪之事,而是全心全意地接受被饶恕的人。

不但叫我忧愁。保罗所采取的严厉措施中不带有任何个人的动机。他乃是对于所临到教会的痛苦和困惑感到忧愁。

有几分。这一节的后半部分可以更清晰的分解为,“但是一定程度上你们所有人──免得我[向那些悔改的犯罪之人]过于严历”。对保罗的进攻没有像对教会的进攻那么严重。

说得太重。希腊语epibareo,“将重担压于……”。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保罗有意避免夸大犯罪之事而伤害犯罪的人。


林后2:6 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

【本会注释】

够了。教会已经达到了惩戒的目的;犯罪之人也已经悔改了,现在正是使他重树信心和恢复与弟兄之间关系的时候。基督教的惩戒是爱的工作,而不是施行报复。目的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得回。务必持守上帝的命令,维持教会的秩序,但是无论在哪里,只要可能都要引导罪人悔改。对于那些潜在犯罪之人必须成为警告,而对于反复犯罪之人则要起到威慑的作用。

责罚。或作“处罚”,暗含着应受审判之意。

众人的。也就是大多数人。在这件事情中教会遵从保罗的建议,但是这一决定并不是没有异议的。在少数不同意的人中,毫无疑问包括那些倾向于在道德上放纵自己的人,犹太化派系的人,还有一些人怨恨保罗干预这件事的人,向他的权威挑战,或者反对这么严厉的惩罚。补救的管教方法──较比惩罚的管教方法──更需要耐心和谅解。在这件事情中,整个教会都负有责任(见林前12:20-27)。保罗本可以视那些少数持不同见解之人的反对为对他个人的攻击,以回应他们怀有恶意和报复之心的误解和批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林后2: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忧愁太过,甚至沉沦了。

【本会注释】

倒不如。一个外科医生打开一个切口并完成了他的目的,就要缝合伤口以使病人痊愈恢复健康。哥林多犯罪的人已被大多数教友开除出教会。但是现在他已经悔改了,而进一步的教训则成为报复和惩罚性的,有可能使其灰心而不能忠于新的心志。

安慰他。赦免是不够的。教会要接受一个回头的弟兄就像是上帝接纳一个悔改的罪人重得他的眷爱一样。所犯的罪要被赦免并忘却。以仁慈对待每一个真心悔改的人是教会的责任(见路15:7;弗4:32注释)。

沉沦。或作“覆没”,就像是溺水。常常以洪水比喻过分的悲伤或灾难(见诗69:1;124:2-5;赛8:7,8)。我们常说被悲伤压倒或被哀痛淹没。保罗真正的关心悔改者的心灵。教会中务必没有继续弃绝或轻视犯罪之人的迹象,否则他必悲伤过度以致被赶回罪恶之中。


林后2:8 所以我劝你们,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

【本会注释】

显出坚定不移的……。希腊语kuroo,“认可”,“确认”,“重申”(参加3:15)。这是一个法律的术语用于协议的确认。这里是指教会通过宣布或投票以认可或确认(见太18:18注释)。教会当以一个共同的团体行动,废止先前的举动,恢复犯罪悔改之人在教会中的会籍。在教会方面,已经以正式的行动执行了惩戒,那么恢复会籍也当公开化,合法化。这样在以后就不会产生有关他恢复会籍的有效性的疑问。


林后2:9 为此我先前也写信给你们,要试验你们,看你们凡事顺从不顺从。

【本会注释】

……写信……。见第3节注释。

试验。保罗在前封书信中指教他们有关对犯罪之人的处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要试验他们的顺服与忠诚。到现在事情证明他们是忠实的。他们如实的处理了教会中的罪恶,达到了试验的要求。然而,这个试验更多是顺服基督的权威而不是顺服保罗的权威。他们以保罗为使徒来服从他,就是耶稣基督的直接代表,主指着这些代表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路10:16)。


林后2:10 你们赦免谁,我也赦免谁。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为你们赦免的;

【本会注释】

你们赦免谁。因为哥林多教会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们忠于原则,现在保罗就在所提出的信任投票上和他们联合一致。他充分认识到,在基督的带领下教会处理其自己的问题时的权威,(见太16:19;18:17,18;约20:23)。基督已经将权柄授予作为一个整体的教会,就像是在圣灵的直接引导和带领下。

不同的学者都注意到,这是新约圣经中记载的唯一特殊的例子,论到教会行使保留或赦免罪恶的权威,而且在这里运用这一权柄的是保罗而不是彼得。这权柄是基督给全体使徒的,作为基督教会的代表(见约20:23)。

在基督面前。没有任何根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使徒或教会有权柄免除人在上帝面前对罪恶应付的责任。除了上帝没有人能这样做(见可2:7-11)。如果人真心悔改了,上帝根据他的应许就已经赦免他了(耶31:34;约一1:9)。保罗投票赦免只是承认上帝已经赦免他了(见太16:19注释)。上帝已授权他在地上的代表确告每一个悔改之人必蒙上天的赦免。


林后2:11 免得撒但趁着机会胜过我们,因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

【本会注释】

免得撒但。保罗曾指教哥林多人将犯罪的人“交给撒但”(林前5:4,5),为着他最终的得救。但是如果教会不能赦免并得回悔改的罪人,撒但就仍然要占上风。撒但不只是在诱使人犯罪上得势,还使我们不能得回那悔改的人。

诡计。或作“设计”。撒但不断寻找机会伤害、毁灭人的心灵。他的诡计就是对准教会及那些渴望跟随基督的人进行攻击。他时常能成功的阻止各人完善美好的计划和努力,甚至是教会的计划和努力。蒙救赎之人迷路了,心灵就会受苦害,或趋于绝望,并引发伤害教会的愤怒和分裂。

撒但的计划在那些轻率又被误导的信徒身上实现,就是以完美为借口的尖酸刻薄,批评挑剔的精神,而对人类命运的漠不关心;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倒不行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悯和信实(太23:23)。因此上帝的形象就被丑化歪曲,他的动机被侮辱,因而教会的形象严重受到破坏。

基督徒不只是简单地对付一个在判断和行为方面出了某种错误的犯罪的弟兄(见太4:1注释),而是对付一个有位格的仇敌。那在旷野试探我们主的正是一个有位格的仇敌(太4:1-11)。保罗曾受“撒但的差役”的攻击(林后12:7),保罗从自身经历中认识了他必要面对的那种仇敌。他认出了魔鬼的面孔。他精深的属灵洞察力揭穿了撒但的伪装,借着上帝的话语,圣灵的宝剑,他战胜了恶者(弗6:16,17;约一2:14)。“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弗6:11),遵从这样的劝勉我们就能战胜我们的敌人。比较《善》第三十一章。


保罗的忧愁和安慰

林后2:12 我从前为基督的福音到了特罗亚,主也给我开了门。

【本会注释】

到了特罗亚。12,13节显露出保罗对哥林多信徒深厚的个人感情,及对他们切身利益的一如既往的关注。显然,他曾派提多前往哥林多做和睦的工作,并获得有关教会情况的详尽报告,以及他们如何对待他那封责备的信(参《述》第三十一章)。似乎他们曾一致决定到特罗亚会面,但是很显然,提多由于受阻没能如期赴约。当保罗想象着他对哥林多教会最坏的担忧已成现实时,他几乎被忧虑压倒了。这个思想的束缚使得他不能在特罗亚很好的工作。有关特罗亚城市及保罗从前在那里的访问见徒16:8-11注释。在保罗从哥林多返回,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再次访问了特罗亚(徒20:6-12),第一次在罗马被囚获释后也访问了特罗亚(见提后4:13注释)。

基督的福音。就是从基督而得的福音。保罗离开以弗所后,紧接着打算付出一定时间在特罗亚传讲福音。

。显然,保罗在特罗亚的传讲已经有所回应。门的比喻代表机会,在林前16:9也出现过(见启3:8注释)。上帝神圣的眷顾为保罗开了很多扇门,包括从死里逃脱的门(见林后1:8-11)。无论在光明中、黑暗中,还是阳光普照、风雨肆虐,保罗都能看到上帝的手。甚至他能够看到上帝的手将他“肉体”中的“刺”转变成好的意图(参林后12:7)。因着上帝的眷顾,基督徒在他的道路上必要警觉──警醒守候,耐心等待,敏捷服从并感恩喜乐。


林后2:13 那时,因为没有遇见兄弟提多,我心里不安,便辞别那里的人往马其顿去了。

【本会注释】

不安。保罗的忧虑直到他在马其顿遇到提多后才有所解除。他的忧虑如此深重以致他不能停留在特罗亚传讲,尽管那里的前景很是光明。这就是保罗对他信徒的强烈的个人感情之明证。没有其他有关保罗转离一个“开了门”的地方的记载。并不是大多数成功为上帝做工的工人都会受深厚情绪的搅扰以致他一段时间内不能继续他的工作的。基督的工作在哥林多所遇到的危机使得保罗内心不安,致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做其他工作。

往马其顿去。马其顿在前往哥林多的路上,保罗希望在那里比在特罗亚能够尽早会见提多。


林后2:14 感谢上帝!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

【本会注释】

感谢上帝。当保罗在马其顿遇见提多时,那无法抑制的忧虑即刻转为无限的快乐。在这里保罗开始长篇展示他自己生活中所表率的福音事工,及其所彰显的属灵的能力和他的动机。这是直到林后7:4这一段的主题。对于基督的一个真正的使者如此真诚热烈的内心经历的刻画,在圣经中的其他章节是找不到的(见林后5:20)。

率领……夸胜。希腊语thriambeuo,“凯旋”,也就是庆祝胜利或率领一个凯旋的队伍,在西2:15保罗用这个动词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纸莎草文献中也总是这样使用。这里可以翻译为“率领……夸胜”。夸胜的并不是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反之,他们作为主耶稣基督的俘掳在走遍世界传讲福音,效法主基督战胜黑暗权势榜样生活时,却是在凯旋队伍中被主耶稣基督率领着的(西2:15)。

Thriambeuo与thriambos相关,是在庆祝伟大的军事胜利时所唱的赞歌。著名的“罗马凯旋”是罗马参议院授予成功的将军的,为庆祝一些杰出的军事胜利或战役。凯旋而归的将军在帝王都市的城门口受到政府官员的欢迎,夸胜的队伍就在这里起行。首先来到的是现任参议员,在他们前面的是为数众多的长官。在现任参议员之后来的是号兵,宣告得胜者入场。然后出现的是一长串满载着战利品的马车。高价、稀有或是极美之物尽都展现供人观看。同时也有白色的公牛母牛献为祭牲。持香者到处挥舞手中的香,空气中香气弥漫。从俘虏地掳掠的狮子、老虎、大象及其他珍禽异兽也会出现在庆祝现场。在这些后面出现的是被俘获的国王、王子或将军,及大量带着手铐脚镣的下级俘虏。然后就是伟大的征服者自己,站立在辉煌的双轮战车上。他的头上带着桂冠或是金冠冕。一手拿着象征胜利的桂树枝,一手拿着他的权杖。在他后面的就是众多跟随他打仗的──官员、马兵、步兵──每个人都手持饰以桂树大枝的矛。庆祝队伍在拥挤的街头游行,沿着神圣之路,经过凯旋门到达卡匹托尔山(见《保罗在罗马》,Paul at Rome)。游行队伍在那里停下,有些俘虏被残忍的处死,有些被扔进监狱等待在罗马大圆形剧场执行死刑,或被释放。作为祭牲的动物献给罗马诸神,庆祝胜利的宴会就开始了。

保罗想象着基督就是那伟大的征服者,率领得胜的队伍凯旋而归。保罗、他的同工以及所有他们为基督赢回的人都在上帝的胜利大军之中。保罗没有说自己是上帝军队得胜的指挥官,却将荣耀都归于上帝。因为保罗也作为神圣恩典的战利品在凯旋队伍之中,这与保罗一贯的态度和感受是相一致的(见林前4:9,10;林后4:10;11:23;西1:24)。这里他强调了上帝成功的使用他作为福音布道者。上帝正率领他和他的同工胜利前进。福音在各处都获得了像在哥林多所获得的那样的胜利和成功。所有真正的基督徒都是上帝的仆人(见罗6:16),是救赎主与罪恶成功作战的战利品。看到保罗如何作为一个被俘获者捆锁在基督的战车上,就可以明白基督能为堕落之人所做的。上帝一直带领他在世上出入,作为他得胜之能力和无以匹敌之恩典的典范。最盛大的得胜就是借着基督的能力战胜罪恶。征服道德和灵性敌人的胜利远比在战场上战胜敌军重大辉煌(参箴16:32)。

香气。是指持香者在队伍经过的路途中所散发出的香气。路边的祭坛所发的香气袅袅上升,香炉和殿宇中的香气随风飘荡。整座城市都弥漫着祭牲的烟云,和鲜花与薰香的芳香。保罗想象自己就是基督所率领的凯旋队伍中的持香者。

认识。在希腊语中这个词和“香气”一词是并列的。因此认识基督就是保罗所说的香气。借着保罗及其同工的服务,借着在信徒生活中所显扬的基督的义,这种属灵的香气就显扬在各处,在哥林多教会,事实上也遍及亚该亚。

在各处。也就是指保罗所到之处。基督钉十字架后不到35年,福音就已经广泛传遍了地中海世界(见徒19:10,26,27;罗1:8;15:18,19)。


林后2:15 因为我们在上帝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

【本会注释】

馨香之气。Euōdia来自“美好”和“气味”两个单词。Euōdia运用于上帝所悦纳的人或物(见弗5:2;腓4:18)。在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中用于指会幕中的香气(见出29:18;利1:9;2:2等)。

保罗仍然在思想罗马凯旋队伍所经过的街头上弥漫的香气中,但是比喻有了轻微的改变。林后2:14中的香气代表对上帝的认识,借着人间的代表传播。15节中保罗和他的同工就构成了基督之香气。基督是首要的媒介,从上头来的对上帝的认识借他得以传播;保罗和他的同工是次要的媒介。他们与基督结为一体,就是那住在他们中间(加2:20)并借着他们将属灵的香气显扬的那一位。

得救的。直译为“被拯救的”。那些被拯救的人是被基督的恩典所拯救;那些灭亡的人要为自己的心灵失丧负责。

回到罗马凯旋队伍的比喻。在游行队伍中有些人是去往他们执行死刑的路上,其他人是要获释的或庆祝胜利的。在他们前行的路上,这两类人都闻到了香气。对于一类人想起的是死亡,而对于另一类人则是生命。福音也是这样。对于那些接受的人,就成为美好将来的保证,对于拒绝的人,就成为死亡的警告。将福音传讲与人并不是叫他仍旧停留在找到他时的那个境况中。乃是将他引向永生,或叫他刚硬以致弃绝生命(见16节注释)。或是顺从、或是悖逆,或是排斥、或是和谐;福音并不改变,“在得救的人”总是“上帝的大能”(罗1:16),但是对于拒绝的人就因此定罪(见太7:21-27;可16:16;约3:17-21注释)。对于那些拒绝的人,那来到世上要成为人生命中的房角石的基督就变成了“绊脚的石头”(彼前2:8)。


林后2:16 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本会注释】

在这等人。基督对于那拒绝或接受的人就是死或生。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只有他是生命的源泉。一旦面对实际上在基督里的真理,没有人能够逃脱不做选择。关于福音的这种定意拯救的果效和反面定罪的果效之间的比较,在新约圣经中常常提到(见约3:19;15:22;林前1:18,23,24)。对于种在好土上的树木,太阳是给予生命;但是对于被拔起丢在地表面的树,就是使其腐烂毁坏。阳光使蜡融化,却使泥土坚硬。区别在于物质本身。人类的心田也是如此,有些是温和的,有些却是刚硬的,取决与他们个人对福音的反应。

谁能当得起呢。这个问题是带有修辞色彩的。保罗感受到所交付与他的拯救人类之工作责任的严肃性。这种责任感对于保罗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这种责任感使他如此关心哥林多事态的境况(见13节注释)。这种关爱源于对这个任务重要性及灵魂价值的深刻认识。那真正相信上帝话语之真实性的福音传道人,尤其是那些从事末日将近之工作的人,对于失丧之男女不可能无动于衷。

福音的传道人要对他如何生活,对他所传讲的及他忠实宣讲的信息负责。做上帝使者的责任远超过任何其他职业。只有基督使者的生活成为他所传讲之信息的典范,只有他与他所代表的那位保持不断的联系,他才能不负众望成为“当得起这事”的人。


林后2:17 我们不象那许多人,为利混乱上帝的道;乃是由于诚实,由于上帝,在上帝面前凭着基督讲道。

【本会注释】

许多人。直译为“多数人,”就是那些反对保罗的人。显然,哥林多教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多数人”是不会错的。对于他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是,哪一方占上风?

混乱……。直译为“零售商”,“小贩”,“贩卖者”,“精明的经销商”。因此这个词常被翻译为带有贬义色彩的词。常被用在这些方面,例如,卖葡萄酒的小贩,或葡萄酒经销商,他们常常在酒中掺入水或其他劣质混合物,以谋取更多利润。也常被用于知识分子。柏拉图用它指哲学家们,他们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真正的哲学中掺杂劣质思想的那些人。

保罗现在讲说那些在上帝的道中掺与水分或施行欺骗的人。哥林多那“许多人”就像是不诚实的客栈老板或贩卖酒水的人,以人的理论和传统混乱所传讲的福音。根据启17:2,背道的教会使地上的居民喝淫乱的酒,也就是指掺杂了的酒,错误的教义。假师傅们满足于赝品,廉价的替代品,用表面的服从,并企图通过立功之法成义。他们为个人的利益出售上帝的道,买方只需付出很少的个人牺牲。这种叫卖信仰者的方法和教训在圣经中常有提及(赛50:11;林后10:12,13;11:13-15;提后4:3;彼后2:1-18)。

当一个人将上帝的道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时,当他削弱上帝道的良善或严肃性时,当他减弱了作为基督徒的崇高要求时,或者当他传讲他自己,他的聪明或他自身的学识时,他就是混乱上帝之道的人。这样,他就使这道为他出力,而不是他为这道出力。

诚实。成功的福音传道人晓得是上帝差派了他,也晓得上帝看得见他,晓得基督的灵在他里面。真正的传道者没有自己的个人追求,没有一切的奸诈和伪善,没有一切肮脏的动机,也没有对名望声誉的渴求。他必以基督为中心,传扬上帝的道。


哥林多后书3章

提要

1免得那些假教师指责他自夸,保罗在这里以哥林多信徒的信心及恩典为他福音执事的最好荐信。6 于是进入律法的执事和福音的执事之对比,12 他证明他的职事更为美好,就像生命和自由的福音比定罪的律法更荣耀。


新约的执事

林后3:1 我们岂是又举荐自己吗?岂象别人用人的荐信给你们或用你们的荐信给人吗?

【本会注释】

举荐我们自己。在林后2:17中,保罗将他自己及同工和那些到哥林多败坏上帝之道的假师傅进行了对比。这就很有可能使得保罗清晰的陈述被曲解并引起非议。难道保罗是举荐他自己吗?难道他是为自己及同工夸口吗?他提到自己的时候岂不常常是口出狂言吗?(林前2:6;3:10;4:1;9:15)?也许那些假师傅向哥林多信徒介绍自己的时候拿着耶路撒冷教会的荐信,似乎表现得他们很优秀又有正规身份并有使徒做后台。这样就会显得他们的身份比保罗及其同工更优越(参徒13:1-3;加2:7,9)。见林后5:12注释。

荐信。直译为“统一战线”,意思是被举荐的人和写荐信的人是统一战线的。荐信是为了确认那些不断更换工作地点又不被当地人认识之人的身份,免得教会被假师傅所攻击。圣经中也经常提到介绍信(徒18:27;西4:10)。但是也有假荐信,就像有假使徒一样。很明显,送到哥林多教会的荐信有些被真诚的接受了。显然保罗作为基督的执事没有携带荐信,现在哥林多那些批评家就诋毁保罗作为使徒的身份并质疑他的权威。


林后3:2 你们就是我们的荐信,写在我们的心里,被众人所知道所念诵的。

【本会注释】

我们的荐信。保罗在这里象征性地使用了“荐信”这个词。保罗不需要文字的介绍信,因为他所引领归主的人就是他使徒身份的充分证明。他不需要文字材料证明他的使徒权威。荐信这一比喻表明两方面意义,一是哥林多信徒有上帝的话和律法写在他们的心版上,二是他们就是写在保罗内心的活的荐信。第一方面证明他们是真基督徒,第二方面证明保罗是真使徒。他们就是他作“使徒”的“印证”(林前9:2)。

我们的心里。原文有证据可以被引用(参第10页)支持读作“你们的心里”。


林后3:3 你们明显是基督的信,藉着我们修成的。不是用墨写的,乃是用永生上帝的灵写的;不是写在石版上,乃是写在心版上。

【本会注释】

明显。直译为“使明白”,“显露的”。这世界需要更多明显的基督徒。基督化生活的语言乃是打算供全人类使用的一种语言。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明白什么是基督教,认识其伟大真理,学习爱并且遵守上帝的律法。

基督的信。每一个信徒和每一个教会都应该是一封耶稣写给世人的信。写信的人就是基督。信纸就是每个信徒的心灵,信的内容就是上帝的律法,基督品格的副本。在这个例子中执笔人就是保罗。

基督用他的指头在石版上写下了十条诫命(出24:12;31:18;申9:10-11;参《祖知》第三十二章)。他启示人写下圣经(提后3:16;彼后1:20-21),因此他也是圣经的作者。如果人类愿意,就能在律法中、在圣经中及那些信他的人中看见并发现基督。

籍着我们修成。基督以保罗为信的执笔人或秘书。保罗并没有创始或口授写在他所引领归主之人心上的信。他只是上帝在写成这些活信中的一个工具。当今教会上帝话语的忠实执行者组成了这个世代上帝的执笔人。

不是用墨写的。以前古代的信通常以炭黑为墨水,用芦苇笔写在纸莎草纸上(见约二12)。保罗给教会的信无疑就是这样写的。但是当要写在人心这块版,也就是思想这块版上时,就需要一个更持久的媒介,这个媒介就是永生上帝的灵。生活中哪里有圣灵在工作,哪里就有上帝的真理和律法彰显在圣洁、顺服和成圣中。顺服上帝的旨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保罗这里提到的信不仅影响到理智,还包括意志和情感(诗1:2;119:16)。

使徒的敌人,就是那些犹太化分子,没有像保罗一样在哥林多信徒的心上写下这样的信。他们的服务仅局限于律法的字句。他们仅仅在乎其外在形式,而律法的精意从来没有铭刻在他们心上。犹太人的律法主义所不能完成的──因为那些行这事的人缺乏信心(来4:2)──现在福音正在完成。拘守犹太教的字句并不能将真理的原则灌输到人的内心。犹太人的宗教行为是机械式的,局限于形式──缺乏精义。

石版。或作“石板”。在西奈山上帝将律法写在两块石版上,保罗把这两块石版与人肉体的心版作了对比;将上帝的律法写在石版上没有错,但是若仅仅是写在石版上,而没有将其转化到人的心版上,那么实际上,都是死的字句。只有当真理被应用到解决人生问题的时候,它才有活生生的、积极的效力。保罗在这里就已经提前提出了在6-11节中所要讲到的新约。关于新约的经验在以下一些经文中有所提及,如耶31:31-33;结11:19-20;36:26-27;来8:8-10。

只有上帝有能力触及人的内心并将他的律法写在其上。对于上帝来说,将律法写在石版上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因为石版没有意志去抵抗。一旦将律法写在心版上,那就不再是死的字句了。纸和石版都是暂时的,而写在心版上和写在生活中的律法却不是暂时的。

摩西带着两块石版从西奈山下来,这就是他曾经和上帝同在的一个看得见的证据,并证明他是上帝所指定的代言人。尽管保罗的凭证并不是有形的,却不乏其真实性,因为那同样神圣的律法已经由圣灵写在他的内心及他所带领的信徒的内心。保罗不需要别的证书,他的生活及他所带到基督面前的人的生活就足以证明他是上帝所委任的。


林后3:4 我们因基督,所以在上帝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

【本会注释】

这样的信心。保罗的那些拘泥字句的批评者们曾把他的信心和充足曲解为自夸和自满。相反的,这信心是他的意识长期在基督的引导及影响下的结果(参5:14)。因此,一切的荣耀和赞美当属基督,而不是他。愚蠢、徒然的自信是一种恶习,而在上帝里的信心是基督徒的伟大美德(林前13:13;加5:22,23)。前者将使命的所有成功归功于自己,而后者则谦卑地归功于上帝。


林后3:5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什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上帝。

【本会注释】

能承担。希腊语hikanos,“能胜任的”、“足以承担的”。在第5节的后半句用其名词形式“sufficiency”,意为“足够的资力”,在第六节这一单词则用“made…able”,意为“使…能够”(译者注:此句为针对英文版的注释,该词在英文中为形容词sufficient)。保罗尽其所能地履行上帝所委任于他的使命,并毫不犹豫的表达其能够成功完成使命的信心。但是作为一个得力的器皿,将这一切都归功与上帝。

什么事。意思是说他的这一职任能够达到任何目的结局。尽管他对自己工人身份的评价或许有所不妥,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他为天国所做的工作确实是硕果累累。天国的教训已经刻划在他所带领的信徒心上及其生活上,且是不可涂抹的。

凭自己。意为出于自己,由于自己。在他的使命工作中,保罗否认将任何成功归于自己。


林后3:6 他叫我们能承当这新约的执事,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作:圣灵)是叫人活。

【本会注释】

叫我们能承担。在6-18节中,保罗首先提出“属灵的职事”(第8节)的优越性,即他所说的胜过“属死的职事”,这一现在—过时的犹太人体系,由他的反对者犹太化分子所倡导。他利用这一对比来比较新约和摩西时代的“荣耀”,从而暴露他的反对者犹太化分子们只是律法字句的解说者,而非律法精意的解释者。他指明犹太人的祭司职任只是字句的职事,从而与基督的传道人作为“属灵的”职事形成了对比。作为律法的“字句”的职事只是执行一个条例和规条的系统。其目的是要获得对外部规条的遵守。而上帝使保罗作为他所有显明的旨意的“属灵的”职事。根据律法字句他已经受了严格的训练(徒22:3;腓3:4-6),但是属灵的生命在耶稣基督里已经使他自由,将他从那严格的系统中释放出来(罗8:2)。他已经放弃了“字句的”职事,以“属灵的”代之(罗8:1-2;林后5:17)。

这种类型的职事足以将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使其成为上帝的儿女,而那一职事却不能(弗3:7)。这一职事有圣灵的工作,而那一职事没有。“属灵的”职事能够使人知罪,但“属死的”职事却不能(约16:8,9,13;弗3:7;提前1:11-16)。

“字句的”职事,即宗教的形式,和那“属灵的”(见约4:23,24注释)职事,并不互相排斥(见可2:21-22;7:6-9注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字句的”职事常常曲解那已经向摩西和众先知启示了的真福音(《历》第二、三章)。

新约。直译为“新的誓约”(见太26:28注释)。保罗将新旧约进行对比,一个是属灵的,一个是属字句的。在旧约下,犹太人只重视律法的表面,几乎变成了拜偶像的,这就堵住了“圣灵”。犹太人选择在律法字句下生活。他们对律法、规条及仪式的遵守都是形式及表面上的。基督徒的献身与顺服的特点不应该是任何详细的规条和要求,及机械式的方法,而应该是上帝圣灵的同在与能力。

不是凭着字句。在圣经中将“字句”与“精意”相对比是使徒保罗独有的(见罗2:27-29;7:6注释)。一个是外表的,一个是内在的。犹太教徒和基督徒都处于强调“字句”而排斥“精意”的危险之中。旧约和新约一样都由圣灵默示的启示构成(提后3:15-17)。上帝的本意是叫犹太人即有“字句”,又有“精意”──上帝已启示的旨意和某些规定形式转变为一个活生生的经验的记录(见约4:23-24注释)。对于基督徒也是一样。正统的教条、神学理论及崇拜仪式都没有能力救人脱离罪恶。

写在摩西书上的律法的“字句”因为是从上帝而来,所以是美好的。但是上帝的旨意是让“字句”也就是被记下的律法,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达到将“属灵”的律法确立在犹太人的内心,这是更高的目的。然而,总的来说,以色列人没有将“字句”的律法转化成“属灵”的律法,也就是因信弥赛亚提供的赎罪而从罪中脱离,个人得救的活生生的宗教经验。只是在字句上遵守,律法就是叫人死。唯有律法的“精义”才能给人以生命,无论是犹太教徒还是基督徒。基督徒的实践生活很容易就堕落到只有“敬虔的外貌”,而没有“敬虔的实意”(提后3:5),因此“字句”就是叫那些只依靠其为得救途径的人死。

在保罗时代,犹太教远远失去了“属灵”的真信仰,宗教上的遵守就只在乎“字句”,成了一个没有生命的宗教(见可2:21,22;约1:17注释)。另一方面,基督教还很年轻富有朝气,但尽管数世纪后它也要走向堕落(见但7章附注)。因此保罗写信时,以犹太教为遵守“字句”的,而基督教因脱离了犹太化的影响,被称为“属灵的”。

有人认为保罗在这里是摈弃了旧约和摩西的十条诫命,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给外邦教会写信时,保罗对基督教徒反复强调旧约和摩西十诫(见罗8:1-4;提后3:15-17注释;参太5:17-19注释)。基督和使徒们只有旧约圣经,没有别的圣经经文(见约5:39注释)。希伯来书11章是忠信之人的荟萃之地,还有许许多多旧约时代的信徒,他们的生活中经历了圣灵的苏醒人心的工作,正如新约时代的信徒。

每一个教会,每一教条都既有“字句”,又有“精意”。耶稣基督的福音也是如此。在任何教会若没有圣灵复苏之能的工作,福音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死的字句。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只满足于“字句”,却全然没有属灵的生活。上帝所要的不只是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应当是与上帝之间正常关系及美好道德和属灵生命的结果及证据。基督徒的生活降低到只是顺服一系列的条例,就是依赖“字句”的侍奉与职事,而不是依靠永生上帝。无论犹太教还是基督教,正确的行为及宗教仪式只是作为达到目标的一个手段。如果以其本身为目标,那么它们马上就变成了真信仰生活的一个阻碍。

上帝的律法──十诫,也是如此。在字句上表面的遵守,以此努力换取救恩是错误的。因爱上帝及同胞而自发的遵守诫命,只有如此在上帝眼中才有价值(见太19:16-30注释)。我们的主在登山宝训中强调,只遵守律法的“字句”,而不遵守其“精意”的,是不符合他的义的标准的(见太5:17-22注释)。与某些现代释经学相反的是,律法的“精意”并没有废掉字句。例如,根据第六条诫命,耶稣吩咐门徒不可向弟兄“动怒”(太5:22),但是他没有因此允许人犯诫命杀人。第六条诫命的“精意”明显的不是代替其“字句”,而是使其“为大为尊”(见赛42:21注释)。每一条诫命都可以这样解释,同样包括第四条(见赛58:13;可2:28注释)。

那字句是叫人死。“字句”是好的,但没有能力救罪人脱离死的判决。事实上,字句定了人的死罪。起初上帝制定律法是叫人活(罗7:10,11),因此被称为“圣洁、公义、良善”的(12节)。但是遵者得生,违者则死。因此律法定了罪人要死。因为“犯罪的,他必死亡”(结18:4,20)。“罪的工价就是死”(罗6:23),但福音是为了赦罪,且给人生命(8:1-3)。律法宣判了犯诫命者的死刑,但福音救赎了罪人且让人再次得生命(诗51)。

叫人活。意为“给以生命”。“属灵的”职事给以超自然的能力。在基督里,生命的恩典代替了律法所定的死亡判决(约一5:11,12)。对一个悔改归主之人的良心来说,上帝之义的标准变成了顺从并得生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个未重生之人的良心来说,上帝的律法就定了他的死罪。


林后3:7 那用字刻在石头上属死的职事尚且有荣光,甚至以色列人因摩西面上的荣光,不能定睛看他的脸;这荣光原是渐渐退去的,

【本会注释】

死的职事:。是指犹太人的宗教系统,因为过于曲解以至于没有生命,不能叫实行的人得生命。保罗在第9节称其为“定罪的职事”。7-18节是根据在出34:29-35中记录的摩西的经历。保罗在这里阐明了“属灵的”职事更大的荣耀,其目的在于驳斥哥林多的敌对者,即犹太化分子(见林后11:22注释),他们的职事就是“字句的”,而非“属灵的”。

用字刻在石头上。:直译为“用字刻”,意在强调这字是要予以保留从而发挥永久的效力这一思想。这里明显的是指十条诫命所刻的那两块石板(出31:18)。比较太4:4,7,10基督的话“经上记着说”,意为“经上持久记着说”。保罗这里指的是第二次写在石版上的律法经文(出34:1-7,28-35)。

摩西面上。见出34:29-35注释.

荣光。见罗3:23注释。在林后3:7-18比较了那长存的荣光和退去的荣光,更大的荣光和较小的荣光,新约和旧约。二者中的“荣光”指的是基督临格的荣光。在新约,基督以其真实的人来到这世界为人所见(见约1:14注释),充分彰显了上帝的荣光,这荣光是长存的(见来7章)。在摩西律法的崇祀中,基督只在籍着仪文律法中的表象得见,然而这荣光仍是基督荣光的反射。救赎主隐藏在表象、表征、仪文及礼节的幔子之后,但是这幔子在那伟大的实体出现后就废去了(见来10:19,20)。

退去。一些肤浅的读者从这句话中得出上帝的律法“要渐渐退去”了这样的结论。然而这一节经文清楚的说明,那“渐渐退去”的是摩西面上反射的“荣光”。那荣光在几小时,最多几天后就退去了,但是上帝的律法“用字刻在石头上”,依然发挥效力。要渐渐退去的乃是摩西的职事和犹太教体系,并不是上帝的律法(见太5:17-18注释)。石版上没有荣光反射,当然也不存在退去的问题。

摩西面上短暂的荣光是由于在西奈山上他与上帝的关系。向那见这荣光的人证明摩西曾在圣洁的上帝面前侍奉,这一无言的证据表面他是上帝的代言人,百姓有义务遵守其训令。那荣光用以证明律法的神圣来源及效力。

正如摩西面上反射了上帝的荣光,仪文律法及地上圣所的崇祀也反射了基督的临格。上帝的旨意是让旧约时代的人能够领悟,并经历在表象中所反射的预表基督救赎的荣光。但是直到基督降临人才得见那表象所示的荣光(见约1:14注释),也不再需要那较小的从表象中反射的荣光。旧约时代罪人因着相信基督──就是那位要来的,所得到的救恩,与在基督时代的人一样确切。

正因此保罗说这些仪文和条例的职事是“属死的职事”。犹太人在献祭的制度上看不到基督,就因自己的罪而死。这制度本身不能自行救任何人脱离罪的工价──死。因为在保罗时代的多数犹太人,包括现在迫害哥林多教会的犹太化分子,都认为献祭对于得救非常重要,保罗恰到好处的将这整个制度归纳为“属死的职事”。它是没有生命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必须在基督里找到生命,因为只有在他里面才有救恩(徒4:12)。基督是整个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救主,也是我们今天的救主,这是一样真实的(见徒15:11怀著补充材料)。

犹太民族没有从象征基督的仪文制度中看见并相信他,是希伯来历史从西奈山到基督整个历程的特点。因此,“属死的职事”的表述恰当的归纳了犹太民族全体的整个时期,当然尽管有很多明显的例外。以色列人的盲目最终导致他们拒绝耶稣为弥赛亚并将他们的救主钉十字架。保罗宣称,随着基督所显示的更大之荣光的到来,仪文制度所反应的荣光随后退去了,因此再没有借口留下这样的制度之下。基督的到来及圣灵的丰盛充足地提供了一个能够给予生命的职事。


林后3:8 何况那属灵的职事岂不更有荣光吗?

【本会注释】

属灵的职事。救灵的职分就是给予生命的职分,可以被认为是:(1)“和好的职分”(参林后5:18),也就是使人与上帝和好的职分;(2)“属灵的职事”(参林后3:8);(3)“传道的职事”(徒6:4);(4)“称义的职事”(林后3:9),就是教人学会如何成义的职事(见罗8:3,4注释)。论据是从小到大的。这一段中展示了一系列的对比,字句和精义,退去的荣光和长存的荣光,定罪和称义,摩西和基督。每个例子中的后者,都无限胜过前者(见来3:1-6)。


林后3:9 若是定罪的职事有荣光,那称义的职事荣光就越发大了。

【本会注释】

定罪的职事。就是“属死的职事”(见第7节注释)。作为一种赎罪的手段,基督的血胜过牛羊的血,所以在荣耀这方面,“称义的职事”胜过“定罪的职事”。二者的区别是无法比拟的。


林后3:10 那从前有荣光的,因这极大的荣光就算不得有荣光了;

【本会注释】

算不得有荣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来说。祭祀制度的中心职分,其荣光是伟大的,但是较比基督之工作的荣光就算不得什么了。因此前者就失其荣耀,全然失色了。当阳光普照时,月亮和星星的光辉就退去了。公义的日头基督也是这样。基督的道成肉身、生活、苦难、死亡和复活的超凡荣耀,以及他所表露的上帝的爱和品格──他的圣洁、公义、良善和怜悯──使得曾合其时的祭祀制度完全不适当了。


林后3:11 若那废掉的有荣光,这长存的就更有荣光了。

【本会注释】

废掉的。保罗所看到的摩西脸上退去的荣光是表明摩西制度的逝去,“死的职事”的逝去。使徒的职分结束了摩西的职分,因其已经达到了目的。就如当一件衣服做好后,为衣服所预备的式样就没有用了。当基督已经回到天上管理“天上的本物”时,犹太化分子却仍是把他们的目光集中在“照着天上样式做的物件”上(来9:23)。保罗寻求将人的注意力从那不能给予生命的“字句”职事转移到能够给予生命的“属灵”的职事上。犹太制度不只是在引人得救上变得没有用处,而且是危险的,因为它现在可能将人的注意从基督身上转离,尽管其最初的目的是将人引向基督。

除了犹太制度现在已经变得陈旧之外,即使那制度依然有效,犹太人也已经大大的歪曲了上帝起初的计划和目的,这是真实的。这就使得这个制度更加显得陈旧,令人厌恶(参太23:38;《历》第六十三章)。现在,随着基督的到来,更没有什么可以使这旧的职事永垂不朽了,而那正是反对保罗的犹太化分子们所努力要做的。比较罗9:30-33。

更有荣光。就如太阳光使得星星不被人所见,“属灵”的职事也超过并取代了“字句”的职事。


林后3:12 我们既有这样的盼望,就大胆讲说,

【本会注释】

既有。7-11节保罗已经比较了摩西和使徒的职分。现在他将这两种职分在犹太人(13-16节)和基督徒(17,18节)眼中的不同结果展现出来。犹太人依然是盲目的硬着心肠的。对于基督徒,“属灵”的职分所带来的是自由和品格的改变。

这样的盼望。就是指“属灵”的职事的无限荣耀和果效(参多2:13)。

大胆。直译为“开朗”,“率直”,“勇敢”。这同一个希腊词在徒4:13翻译为“胆量”,并在其他地方也常常这样翻译。这个词有率直的,坦率的,勇敢的意思。犹太人曾经不敢看摩西脸上的神圣荣光,在西奈山神圣荣光彰显时瑟瑟发抖。摩西确实是上帝的代言人,但是却要遮上那证明他职分的脸上的神圣荣光。相反的,保罗更为荣耀的职分却不需要遮掩。他能够宣讲福音的真理而毫无保留。


林后3:13 不象摩西将帕子蒙在脸上,叫以色列人不能定睛看到那将废者的结局。

【本会注释】

不像摩西。见出34:29-35。保罗用帕子的例子是要说明以色列人属灵的盲目(林后3:14-16)。按着保罗所说的,退去的荣光是指随着主耶稣基督这伟大本体的来到而结束的影儿和仪文。保罗说,正是由于“帕子”,以色列人不能看到那退去的短暂的荣光,不理解其意义。他们毫无头脑地认为影儿和仪文是永远不变的。他们将这些作为最终的目的。他们不明白这象征性的制度本质上只是暂时的,非永恒的,而是预示那将要来的基督的荣耀。

可以确信的是,摩西没有故意掩饰真理,寻求欺骗以色列人。他预言了有关弥赛亚并向往他来到时的荣耀时期(见申18:15)。帕子就象征犹太人的不信(见来3:18,19;4:1,2;参《祖知》第二十八章)以及他们拒绝认识基督的献祭职分。


林后3:14 但他们的心地刚硬,直到今日诵读旧约的时候,这帕子还没有揭去。这帕子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

【本会注释】

刚硬。希腊语pōroō,“变得愚蠢”,“变得愚笨”,“失去理解能力”。在可6:52;8:17中pōroō被译为“愚顽”。这种灵性状态就使其永远成为不信。

直到今日。保罗被任命为新约的执事,但是这一职分在他那个时代对于犹太人来说还不如摩西的职分更为有果效。难道是因为保罗只是作为他们“字句”的职事吗?断乎不是!而是因为在他们的思想意念中仍然存在同样的“帕子”。除掉“帕子”是他们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保罗从“属灵”的职事转变为“字句”的职事,就如那些批评他的人所说的。

这帕子。是指在属灵上同样不能认识摩西职分的伟大属灵真理和属灵目的(译者注:英文中译为“这同样的帕子”,“the same vail”)。约1500年后,犹太人的领悟仍像当初在西奈山时一样的迟钝。保罗时代犹太人的不信与摩西时代人的不信是一样的。

旧约。当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旧约圣经的旧约,因为当时还没有新约圣经。有关新约圣经中对旧约圣经的普遍定义见路24:44注释。保罗可能指摩西五经,或者指陈述立约条款的那部分。帕子不再是遮在摩西脸上的,而是遮在摩西所写的书上。不管是摩西所写的还是所说的,人的思想意念依然是愚顽刚硬的。犹太人没有废除律法。他们依旧按规矩诵读律法并瞻仰摩西。但事实上他们并不相信他,如果他们相信摩西,他们也会相信基督的(约5:46,47)。对于他们来说,摩西的荣光存在于律法的“字句”和律法中所写的仪式的表面形式上。弥赛亚的性质和工作对于他们仍然是难解之谜。

在基督里已经废去了。只有发现旧约圣经中有关基督的预言,及其中所描述的仪文和形式,才能够揭去他们读那些经文时的“帕子”。但是犹太人拒绝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因此帕子依然不能除掉。


林后3:15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本会注释】

直到今日。指摩西之后的1500年,和基督死后约30年。

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圣经的前五卷书是摩西所著,因此常被称为“摩西的律法”。这些书在当时的会堂里是常规要诵读的(徒15:5,21;见卷五,96,97页)。

在他们心上。不是指他们的智力方面,而是指意志方面。他们能相信,但是他们拒绝这样去做(见何4:6注释)。作为一个民族,在犹太人的整个历史中他们是顽固刚硬的。对于摩西书上所写的,他们只明白那些他们所愿意相信的(见卷六,33页)。他们全然信服摩西律法的“字句”无与伦比,但对其“精意”他们却闭上眼睛。圣所的崇祀和牺牲就是指上帝的羔羊和他的中保工作。如诗篇22,24篇及110篇所指的,比大卫更伟大的那一位就是基督。以赛亚的预言也能够指引他们明白弥赛亚在作王统治之前所必要受的苦难。他们确实在寻找弥赛亚,但是他们期望弥赛亚拯救他们脱离敌军而不是罪恶(见路4:19注释)。今天同样的顽固不信常常向人隐藏了真理。我们需要敞开心怀走入圣经,乐意放弃成见,并认识接受真理,不管真理是怎样的。


林后3:16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本会注释】

心几时。希腊语也可翻译为“他几时”。“心”指15节中所指的人,而“他”指在会堂中听读摩西律法的每一个犹太人。属灵视觉的障碍在于个人自己,而不是上帝。保罗并没有教导说以色列整个民族将集体得救(见罗9:6-8;见林后11:26注释)。

归向。希腊语epistrepho,“归向”,“转向”,正如新约圣经所常出现的(见太13:15;路22:32;徒3:19等)这里指“回转”。当一个人真正回转过来,就能认识旧约和新约都是为基督作见证(路24:27;约5:39;15:26,27;16:13,14)。就像新约时代那些不信的犹太人,当今一些基督徒他们的悟性被帕子遮住了,看不到旧约不只是仪文和礼节这一点。

帕子。当摩西再次到耶和华面前时就揭去帕子(出34:34),那真正回转的人他们属灵的盲目与不信也将从思想意念中除去。当犹太人在圣灵的领导下认识基督时,帕子就除去了,就是那使他们看不清永远的约因而使他们行事乖僻的帕子。那时他们就能明白犹太制度的真正意义,并且认识到在基督自己和他的工作中,基督乃是构成祭祀制度和整个摩西律法的真正中心。

只有当人们在旧约或新约圣经中发现基督时,他们才能正确地读懂圣经的信息。只有当人们使自己完全顺从上帝的旨意时,他们才准备好理解他的话并正确地解释它(见太7:21-27的注释)。


林后3:17 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本会注释】

那灵。直译为“这灵”。保罗这里不是要指明神性中的第二与第三位,而是指出他们在目的和行动上的一致。从下个从句“主就是那灵”中可以明显看出并不是指神性的位格。新约圣经中圣灵被定义为既是上帝的灵也是基督的灵(罗8:9)。保罗这里意思是说:(1)基督的居住是通过圣灵的居住,也等同于圣灵的居住(约14:16-20;参加2:20)。(2)圣灵的职分就是智慧、真理、和基督的义(约16:10-14)。(3)圣灵作为基督的代理实施救赎的工作,并使其满有生命力和果效(约7:37-39)。(4)基督的友谊就是圣灵的友谊(约14:17,18)。

……灵在哪里。属灵的职事意味着从字句的职事中解放出来,而字句本身意味着束缚。“顺着圣灵而行”就是享受基督徒的自由(见加5:13-16;参约6:63)。刻在石板上的“字句”的职事及其本身没有任何能力叫罪人转回并给以自由。只有子才能叫人“真自由”(约8:36)。

属灵的自由乃是新生命的自由,它总是可以随意而自然地表达出来,这仅仅是因为当一个人重生后,他的最高愿望就是上帝的旨意能够在他身上有效的得到实现。上帝的律法写在心版上(见林后3:3)叫人从所有外在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选择行义,并不是由于律法的“字句”禁止他行恶,而是因为那刻在他心版上的律法的“精义”引导他选择义行。内在的圣灵如此掌管他的意志与情感,以致他所思想的是义的,并能自由随从真理,就是那在耶稣里面的真理。他承认律法是良善的,并且“按着……里面的意思,……喜欢上帝的律”(罗7:22;参诗1:2)。

在基督里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允许我们随己意而行,除非人愿意在所有事上遵从基督。这是必须有所控制的。因为内在的越少,就越需要施加外在的。可以安全地信赖那在基督耶稣里重生的人,待之以完全的自由,因为他不会为自私的目的而滥用之。


林后3:18 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象从镜子里反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本会注释】

敞着脸。基督徒有特权能够注目那完全的荣光,不像那些以色列人,心思意念中还依然蒙着帕子,使他们不能看见主的荣光。只有摩西一人脸上没有蒙着帕子在西奈山接受从上帝来的启示。今天所有人都可以像摩西那样有效地接近上帝,并与他保持密切的交通(参来4:16)。

从镜子里返照。希腊语katoptrizo,“反射”,或作“注目一个映像”。有些翻译家和注释家更倾向于第一种定义,另一些人则选择第二种。从上下文看更适合于第二种,因为“变成”主的形状,逻辑上应该是“注目”他的结果,而不是返射他的结果。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从基督那里吸收亮光并反射给别人,这也是对的。就如在西奈山摩西的脸反射了上帝的荣耀,我们的生活更当反射主的荣光,就是救主脸上的光辉,照耀这个迷失的世界。

变成。直译为“正变成”。救赎计划的目的就是在人类身上恢复上帝的形象(罗8:29;约一3:2),这是因着思慕基督而产生的转变(罗12:2;加4:19)。思想基督的形象在道德和属灵品质上都会起作用,就如出现在上帝面前这一事确实作用在摩西的脸上。最谦卑的基督徒不断注目基督作为他的救赎主,这就能在他自己的生活中反射基督的荣光。如果他切实的不断的这样做,在他个人的基督徒经历上,就必“荣上加荣”(见彼后1:5-7)。

荣上加荣。这种转变是不断前进的。从一个荣耀进升到另一个荣耀。我们属灵上与基督的同化是通过他的荣光及反射像他一样的荣光的结果。

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直译是:“如同从主,[那]灵。”从基督而来的属灵的转变只有借着圣灵的运行才能发生,圣灵进入人的内心,使人的本性得到重生、圣化和荣耀,并使其与基督完美的生活相像。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