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民数记33章
记以色列人由兰塞启示至亚伯什亭
33:1 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注:或作“站口”。下同)记在下面。
33:2 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
33:3 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
33:4 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
33:5 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
33:6 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
33:7 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
33:8 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
33:9 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
33:10 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
33:11 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
33:12 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
33:13 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
33:14 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
33:15 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奈的旷野;
33:16 从西奈的旷野起行,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
33:17 从基博罗哈他瓦起行,安营在哈洗录;
33:18 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
33:19 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
33:20 从临门帕烈起行,安营在立拿;
33:21 从立拿起行,安营在勒撒;
33:22 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
33:23 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
33:24 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
33:25 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
33:26 从玛吉希录起行,安营在他哈;
33:27 从他哈起行,安营在他拉;
33:28 从他拉起行,安营在密加;
33:29 从密加起行,安营在哈摩拿;
33:30 从哈摩拿起行,安营在摩西录;
33:31 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
33:32 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
33:33 从曷哈及甲起行,安营在约巴他;
33:34 从约巴他起行,安营在阿博拿;
33:35 从阿博拿起行,安营在以旬迦别;
33:36 从以旬迦别起行,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
33:37 从加低斯起行,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
33:38 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
33:39 亚伦死在何珥山的时候,年一百二十三岁。
33:40 住在迦南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
33:41 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安营在撒摩拿;
33:42 从撒摩拿起行,安营在普嫩;
33:43 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
33:44 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
33:45 从以耶亚巴琳起行,安营在底本迦得;
33:46 从底本迦得起行,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
33:47 从亚门低比拉太音起行,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
33:48 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
33:49 他们在摩押平原沿约旦河边安营,从伯耶施末直到亚伯什亭。
33:50 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旦河边耶利哥对面晓谕摩西说:
33:51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旦河进迦南地的时候,
33:52 就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
33:53 你们要夺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
33:54 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
33:55 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
33:56 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
旧约:以西结书39章
预言歌革受罚
39:1 人子啊,你要向歌革发预言攻击他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罗施、米设、土巴的王歌革啊,我与你为敌。
39:2 我必调转你,领你前往,使你从北方的极处上来,带你到以色列的山上。
39:3 我必从你左手打落你的弓,从你右手打掉你的箭。
39:4 你和你的军队,并同着你的列国人,都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我必将你给各类的鸷鸟和田野的走兽作食物。
39:5 你必倒在田野,因为我曾说过,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39:6 我要降火在玛各和海岛安然居住的人身上,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39:7 我要在我民以色列中显出我的圣名,也不容我的圣名再被亵渎,列国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色列中的圣者。
以色列人取其器械为薪
39:8 主耶和华说,这日事情临近,也必成就,乃是我所说的日子。
39:9 住以色列城邑的人必出去捡器械,就是大小盾牌、弓箭、梃杖、枪矛都当柴烧火,直烧七年。
39:10 甚至他们不必从田野捡柴,也不必从树林伐木。因为他们要用器械烧火。并且抢夺那抢夺他们的人,掳掠那掳掠他们的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葬其尸于以色列地
39:11 当那日,我必将以色列地的谷,就是海东人所经过的谷,赐给歌革为坟地,使经过的人到此停步。在那里,人必葬埋歌革和他的群众,就称那地为哈们歌革谷。
39:12 以色列家的人必用七个月葬埋他们,为要洁净全地。
39:13 全地的居民都必葬埋他们。当我得荣耀的日子,这事必叫他们得名声,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39:14 他们必分派人时常巡查遍地,与过路的人一同葬埋那剩在地面上的尸首,好洁净全地。过了七个月,他们还要巡查。
39:15 巡查遍地的人要经过全地,见有人的骸骨,就在旁边立一标记,等葬埋的人来将骸骨葬在哈们歌革谷。
39:16 他们必这样洁净那地,并有一城名叫哈摩那。’
飞鸟食其肉饮其血
39:17 人子啊,主耶和华如此说:你要对各类的飞鸟和田野的走兽说:‘你们聚集来吧!要从四方聚到我为你们献祭之地,就是在以色列山上献大祭之地,好叫你们吃肉喝血。
39:18 你们必吃勇士的肉,喝地上首领的血,就如吃公绵羊、羊羔、公山羊、公牛,都是巴珊的肥畜。
39:19 你们吃我为你们所献的祭,必吃饱了脂油,喝醉了血。
39:20 你们必在我席上饱吃马匹和坐车的人,并勇士和一切的战士。’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以色列家因罪被弃
39:21 我必显我的荣耀在列国中,万民就必看见我所行的审判与我在他们身上所加的手。
39:22 这样,从那日以后,以色列家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 神。
39:23 列国人也必知道以色列家被掳掠,是因他们的罪孽。他们得罪我,我就掩面不顾,将他们交在敌人手中,他们便都倒在刀下。
39:24 我是照他们的污秽和罪过待他们,并且我掩面不顾他们。
后必蒙恩复归故土
39:25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要怜悯以色列全家,又为我的圣名发热心。
39:26,27 他们在本地安然居住,无人惊吓,是我将他们从万民中领回,从仇敌之地召来。我在许多国的民眼前,在他们身上显为圣的时候,他们要担当自己的羞辱和干犯我的一切罪。
39:28 因我使他们被掳到外邦人中,后又聚集他们归回本地,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 神,我必不再留他们一人在外邦。
39:29 我也不再掩面不顾他们,因我已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旧约:以西结书40章
以西结感灵见以色列地有建城之异象
40:1 我们被掳掠第二十五年,耶路撒冷城攻破后十四年,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耶和华的灵(注: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他把我带到以色列地。
40:2 在 神的异象中带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边有彷佛一座城建立。
40:3 他带我到那里,见有一人,颜色(注:原文作“形状”)如铜,手拿麻绳和量度的竿站在门口。
40:4 那人对我说:“人子啊,凡我所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听,并要放在心上。我带你到这里来,特为要指示你;凡你所见的,你都要告诉以色列家。”
东门之式度
40:5 我见殿四围有墙,那人手拿量度的竿,长六肘,每肘是一肘零一掌。他用竿量墙,厚一竿,高一竿。
40:6 他到了朝东的门,就上门的台阶,量门的这槛,宽一竿;又量门的那槛,宽一竿。
40:7 又有卫房,每房长一竿,宽一竿,相隔五肘。门槛,就是挨着向殿的廊门槛,宽一竿。
40:8 他又量向殿门的廊子,宽一竿。
40:9 又量门廊,宽八肘;墙柱厚二肘,那门的廊子向着殿。
40:10 东门洞有卫房,这旁三间,那旁三间,都是一样的尺寸;这边的柱子和那边的柱子,也是一样的尺寸。
40:11 他量门口,宽十肘,长十三肘。
40:12 卫房前展出的境界,这边一肘,那边一肘;卫房这边六肘,那边六肘。
40:13 又量门洞,从这卫房顶的后檐到那卫房顶的后檐,宽二十五肘,卫房门与门相对。
40:14 又量(注:原文作“造”)廊子六十肘(注:七十经作“二十肘”)。墙柱外是院子,有廊为界,在门洞两边。
40:15 从大门口到内廊前,共五十肘。
40:16 卫房和门洞两旁柱间并廊子,都有严紧的窗棂,里边都有窗棂,柱上有雕刻的棕树。
40:17 他带我到外院,见院的四围有铺石地,铺石地上有屋子三十间。
40:18 铺石地,就是矮铺石地在各门洞两旁,以门洞的长短为度。
40:19 他从下门量到内院外,共宽一百肘,东面、北面都是如此。
外院北门之式度
40:20 他量外院朝北的门,长宽若干。
40:21 门洞的卫房,这旁三间,那旁三间。门洞的柱子和廊子与第一门的尺寸一样。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40:22 其窗棂和廊子并雕刻的棕树,与朝东的门尺寸一样。登七层台阶上到这门,前面有廊子。
40:23 内院有门与这门相对,北面、东面都是如此。他从这门量到那门,共一百肘。
南门之式度
40:24 他带我往南去,见朝南有门。又照先前的尺寸量门洞的柱子和廊子。
40:25 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和先量的窗棂一样。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40:26 登七层台阶上到这门,前面有廊子;柱上有雕刻的棕树,这边一棵,那边一棵。
40:27 内院朝南有门。从这门量到朝南的那门,共一百肘。
40:28 他带我从南门到内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南门。
40:29 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40:30 周围有廊子,长二十五肘,宽五肘。
40:31 廊子朝着外院,柱上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内院东门之式度
40:32 他带我到内院的东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东门。
40:33 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40:34 廊子朝着外院。门洞两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北门之式度
40:35 他带我到北门,就照先前的尺寸量那门,
40:36 就是量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门洞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40:37 廊柱朝着外院。门洞两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门旁备宰祭牲之桌
40:38 门洞的柱旁有屋子和门,祭司(注:原文作“他们”)在那里洗燔祭牲。
40:39 在门廊内,这边有两张桌子,那边有两张桌子,在其上可以宰杀燔祭牲、赎罪祭牲和赎愆祭牲。
40:40 上到朝北的门口,这边有两张桌子,门廊那边也有两张桌子。
40:41 门这边有四张桌子,那边有四张桌子,共八张。在其上祭司宰杀牺牲。
40:42 为燔祭牲有四张桌子,是凿过的石头做成的:长一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祭司将宰杀燔祭牲和平安祭牲所用的器皿放在其上。
40:43 有钩子,宽一掌,钉在廊内的四围。桌子上有牺牲的肉。
讴歌者及祭司之室
40:44 在北门旁,内院里有屋子,为歌唱的人而设。这屋子朝南,在南门旁,又有一间朝北(注:“南”原文作“东”)。
40:45 他对我说:“这朝南的屋子是为看守殿宇的祭司;
40:46 那朝北的屋子是为看守祭坛的祭司。这些祭司,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子孙,近前来事奉耶和华的。”
40:47 他又量内院,长一百肘,宽一百肘,是见方的。祭坛在殿前。
殿前廊之式度
40:48 于是,他带我到殿前的廊子,量廊子的墙柱。这面厚五肘,那面厚五肘。门两旁,这边三肘,那边三肘。
40:49 廊子长二十肘,宽十一肘。上廊子有台阶,靠近墙柱又有柱子,这边一根,那边一根。
40:1 他带我到殿那里量墙柱,这面厚六肘,那面厚六肘,宽窄与会幕相同。
旧约:诗篇62篇
惟 神是恃不畏敌害
〔大卫的诗,照耶杜顿的作法,交与伶长。〕
诗62:1 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 神;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
诗62:2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很动摇。
诗62:3 你们大家攻击一人,把他毁坏,如同毁坏歪斜的墙、将倒的壁,要到几时呢?
诗62:4 他们彼此商议,专要从他的尊位上把他推下;他们喜爱谎话,口虽祝福,心却咒诅。细拉
诗62:5 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 神,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
诗62:6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动摇。
诗62:7 我的拯救,我的荣耀,都在乎 神;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难所,都在乎 神。
诗62:8 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他,在他面前倾心吐意。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诗62:9 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
诗62:10 不要仗势欺人,也不要因抢夺而骄傲;若财宝加增,不要放在心上。
诗62:11 神说了一次、两次,我都听见,就是能力都属乎 神。
诗62:12 主啊,慈爱也是属乎你,因为你照着各人所行的报应他。
新约: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
3:1 我们既不能再忍,就愿意独自等在雅典,
3:2 打发我们的兄弟在基督福音上作 神执事的提摩太前去(注:“作神执事的”有古卷作“与 神同工的”)坚固你们,并在你们所信的道上劝慰你们,
3:3 免得有人被诸般患难摇动,因为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
3:4 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预先告诉你们,我们必受患难,以后果然应验了,你们也知道。
3:5 为此,我既不能再忍,就打发人去,要晓得你们的信心如何,恐怕那诱惑人的到底诱惑了你们,叫我们的劳苦归于徒然。
保罗因门徒稳固感谢 神
3:6 但提摩太刚才从你们那里回来,将你们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报给我们,又说你们常常记念我们,切切地想见我们,如同我们想见你们一样。
3:7 所以弟兄们,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
3:8 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
3:9 我们在 神面前,因着你们甚是喜乐,为这一切喜乐,可用何等的感谢为你们报答 神呢?
3:10 我们昼夜切切地祈求,要见你们的面,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
代门徒祷告
3:11 愿 神我们的父和我们的主耶稣,一直引领我们到你们那里去;
3:12 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
3:13 好使你们当我们主耶稣同他众圣徒来的时候,在我们父 神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
新约: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
劝门徒远避淫行
4:1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我们靠着主耶稣求你们、劝你们,你们既然受了我们的教训,知道该怎样行,可以讨 神的喜悦,就要照你们现在所行的,更加勉励。
4:2 你们原晓得我们凭主耶稣传给你们什么命令。
4:3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
4:4 要你们各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
4:5 不放纵私欲的邪情,像那不认识 神的外邦人。
4:6 不要一个人在这事上越分,欺负他的弟兄,因为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正如我预先对你们说过,又切切嘱咐你们的。
4:7 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
4:8 所以,那弃绝的,不是弃绝人,乃是弃绝那赐圣灵给你们的 神。
蒙 神的教训彼此相爱
4:9 论到弟兄们相爱,不用人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自己蒙了 神的教训,叫你们彼此相爱。
4:10 你们向马其顿全地的众弟兄固然是这样行,但我劝弟兄们要更加勉励。
4:11 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
4:12 叫你们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缺乏了。
为信徒死了的安慰话
4:13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
4:14 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 神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
4:15 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
4:16 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 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
4:17 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4:18 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
民数记33章
提要:1 以色列人的四十二段行程。50 要消灭迦南人。
1 以色列人按着军队,在摩西、亚伦的手下出埃及地所行的路程(或作:站口;下同)记在下面。
【本会注释】
路程。源于希伯来动词“拔起”,如拔起帐篷的橛子。指从一个营地到另一个营地的行程,因为他们要“拔起”桩子出发前往新的宿营地。
按着军队。暗示有序的排列(见出12:41,51;13:18)。
在摩西、亚伦的手下。见出12:1,28,50。他们完成了担任羊群牧者与管理者的使命。
2 摩西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记载他们所行的路程,其路程乃是这样:
【本会注释】
摩西是这些事件的记录者。他是“遵着耶和华的吩咐”而写的(见出17:14;24:4;34:27;申31:9,24)。
3 正月十五日,就是逾越节的次日,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在一切埃及人眼前昂然无惧地出去。
【本会注释】
兰塞。在创47:11中有提到。见出1:11;12:37注释。
4 那时,埃及人正葬埋他们的长子,就是耶和华在他们中间所击杀的;耶和华也败坏他们的神。
【本会注释】
他们的长子。见出12:29-33。
他们的神。见出7:17;8:2;12:12注释;又见赛19:1;耶43:12。耶和华后来对巴比伦的神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赛21:9)。
5 以色列人从兰塞起行,安营在疏割。
【本会注释】
疏割。见出12:37注释。
6 从疏割起行,安营在旷野边的以倘。
【本会注释】
以倘。见出13:20注释。
7 从以倘起行,转到比哈希录,是在巴力洗分对面,就在密夺安营。
【本会注释】
关于本节所提到的地方,见出14:2注释。
8 从比哈希录对面起行,经过海中到了书珥旷野,又在伊坦的旷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就安营在玛拉。
【本会注释】
海中。见出14:17-30注释。
玛拉。该词原文源于动词“苦”,“痛苦”。见出15:23-25注释。
9 从玛拉起行,来到以琳(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就在那里安营。
【本会注释】
见出15:27注释。以琳的原文源于一个表示“为首”、“强壮”的词根。名词形式用来指橡树,松树,也用来指举行偶像崇拜的树林。
10 从以琳起行,安营在红海边。
11 从红海边起行,安营在汛的旷野。
【本会注释】
不要与民13:21中寻的旷野混淆。见出16:1注释。
12 从汛的旷野起行,安营在脱加。
13 从脱加起行,安营在亚录。
【本会注释】
脱加和亚录在圣经其他地方都没有提到,无法依据现在的地名来确认。
14 从亚录起行,安营在利非订;在那里,百姓没有水喝。
【本会注释】
利非订。见出17:1,8;19:2注释。
没有水喝。见出17:2-6注释。以色列人在利非订遭到亚玛力人的骚扰(见出17:8-12注释;又见撒上15:2)。亚玛力人曾抓捕掉队者,但他们被约书亚和他的军队所打败。
15 从利非订起行,安营在西乃的旷野。
【本会注释】
见出3:1;19:1注释。
16 从西乃的旷野起行,安营在基博罗哈他瓦。
【本会注释】
基博罗哈他瓦。直译为“贪欲之人的坟墓”(见民11:34)。许多人因抱怨吗哪而死在这里。这也是上帝将祂的灵赐给70位长老的地方。
17 从基博罗哈他瓦起行,安营在哈洗录。
【本会注释】
参民11:35;12:1,10关于米利暗和亚伦嫉妒摩西的事。
18 从哈洗录起行,安营在利提玛。
【本会注释】
利提玛。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在王上19:5中,该希伯来词的词根被译为“罗腾”(参伯30:4)。有人认为利提玛是列特玛河谷(Wadi Retemat),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19 从利提玛起行,安营在临门帕烈。
【本会注释】
临门帕烈。在《旧约》其他地方没有提到。这个名称的后半部分经常出现在其他组合里(撒下5:20;6:8;代上13:11;14:11)。
20 从临门帕烈起行,安营在立拿。
【本会注释】
立拿。可能是一个远离任何社会的营地。其词根的意思是“白色的”,可能是指附近的石灰岩结构。“拉班”一名可能是这个词根的一个变体。参书10:29;15:42的另一个立拿。希伯来语的“月亮”也来源于这个词根,可能指苍白的月光。这个名称可能意味着与月亮崇拜的某种联系。
21 从立拿起行,安营在勒撒。
【本会注释】
地名容易因发音和拼写产生混淆。有人认为勒撒就是离以旬迦别约25.7公里的拉撒。
22 从勒撒起行,安营在基希拉他。
【本会注释】
关于第22-28节所提到的地名,我们没有确凿的资料。
23 从基希拉他起行,安营在沙斐山。
24 从沙斐山起行,安营在哈拉大。
25 从哈拉大起行,安营在玛吉希录。
26 从玛吉希录起行,安营在他哈。
27 从他哈起行,安营在他拉。
28 从他拉起行,安营在密加。
29 从密加起行,安营在哈摩拿。
【本会注释】
有人把哈摩拿认定为黑实门(书15:27)。
30 从哈摩拿起行,安营在摩西录。
【本会注释】
摩西录可能是申10:6中的摩西拉。亚伦的死亡和埋葬,以及以利亚撒的接任发生在那里。
31 从摩西录起行,安营在比尼亚干。
【本会注释】
比尼亚干。地理位置不详(见申10:6)。
32 从比尼亚干起行,安营在曷哈及甲。
【本会注释】
曷哈及甲。可能就是申10:7中的谷歌大,虽然拼法不同。其地理位置不详。
33 从曷哈及甲起行,安营在约巴他。
【本会注释】
约巴他。有人认为是王下21:19的约提巴(又见申10:7)。
34 从约巴他起行,安营在阿博拿。
【本会注释】
阿博拿。地理位置不详。
35 从阿博拿起行,安营在以旬迦别。
【本会注释】
以旬迦别。参申2:8;王上9:26;22:48;代下8:17;20:36。位于亚喀巴湾北端,是为所罗门王的商船所建造的港口。现名凯利费废丘(Tell el-Kheleifeh)。
36 从以旬迦别起行,安营在寻的旷野,就是加低斯。
【本会注释】
加低斯。见民20:1。就是加低斯巴尼亚,在迦南的边界上。
37 从加低斯起行,安营在何珥山,以东地的边界。
38 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后四十年,五月初一日,祭司亚伦遵着耶和华的吩咐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
39 亚伦死在何珥山的时候年一百二十三岁。
40 住在迦南南地的迦南人亚拉得王听说以色列人来了。
【本会注释】
亚拉得王。参民21:1。本节似乎与上下文不相称。
41 以色列人从何珥山起行,安营在撒摩拿。
【本会注释】
撒摩拿。地理位置不详。参撒们山(士9:48)和撒们(诗68:14)。
42 从撒摩拿起行,安营在普嫩。
【本会注释】
普嫩。见创36:41和代上1:52的比嫩。可能是同一地名的不同拼法。被认定为现在的费南(Feinan),在死海正南方40公里处。
43 从普嫩起行,安营在阿伯。
【本会注释】
阿伯。见民21:10。
44 从阿伯起行,安营在以耶亚巴琳,摩押的边界。
【本会注释】
以耶亚巴琳。见民21:11注释。
45 从以耶亚巴琳起行,安营在底本迦得。
【本会注释】
底本迦得。见民21:30;32:34。出埃及时的某些站口很难寻找。
46 从底本迦得起行,安营在亚门低比拉太音。
【本会注释】
亚门低比拉太音。可能就是耶48:22中的伯低比拉太音。
47 从亚门低比拉太音起行,安营在尼波对面的亚巴琳山里。
【本会注释】
亚巴琳。见民21:11注释;又见民27:12;参耶48:22。
48 从亚巴琳山起行,安营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
【本会注释】
摩押平原。见民22:1注释。
49 他们在摩押平原沿约但河边安营,从伯耶施末直到亚伯什亭。
【本会注释】
伯耶施末。见书12:3;13:20;结25:9。有人认为现在位于尼波山和约旦河之间的亚斯米废丘(Tell el-`Azeimeh)就是伯耶施末的遗址。
亚伯什亭。见民25:1。可能就是现代的哈马姆废丘(Tell el-Hammam),在伯耶西末以北约8公里处。
50 耶和华在摩押平原约但河边、耶利哥对面晓谕摩西说:
【本会注释】
下达关于占领迦南之律例的明确指示。
51 “你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过约但河进迦南地的时候,
【本会注释】
参民34:2;35:10;申11:31;18:9。
52 就要从你们面前赶出那里所有的居民,毁灭他们一切錾成的石像和他们一切铸成的偶像,又拆毁他们一切的邱坛。
【本会注释】
要……赶出。原来的居民不许留在那里,因为他们热衷于偶像崇拜,会败坏以色列人(见出23:33;申20:16-18)。
凿成的石像。可能指他们偶像寺庙的石柱上所雕刻的画像,就象现今印度所常见那样。
邱坛。指山上所建造的异教神庙和神坛。
53 你们要夺那地,住在其中,因我把那地赐给你们为业。
【本会注释】
关于具体的步骤和过程,见出23:29,30;申7:22。
54 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
【本会注释】
拈阄。有关指示见民26:53-55。
就要归何人。详细到每一个家族。
55 倘若你们不赶出那地的居民,所容留的居民就必作你们眼中的刺,肋下的荆棘,也必在你们所住的地上扰害你们。
【本会注释】
刺。把书23:13和结28:24的说法与保罗的说法进行比较(林后12:7)。
扰害你们。他们会不断带来骚扰(见士2:18;4:3;6:6)。
56 而且我素常有意怎样待他们,也必照样待你们。”
【本会注释】
事实上,拜偶像的迦南人从来就没有被完全灭绝过。他们的有害影响在以色列人的整个历史中从未间断,结果以色列人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见士3:8,14;6:2)。
以西结书39章
提要: 1 上帝对歌革的惩罚。8 以色列的胜利。11 歌革埋葬在哈们歌革。17 飞鸟的宴席。23 曾经因罪而遭灾的以色列将再次聚集,享受永恒的福气。
1 “人子啊,你要向歌革发预言攻击他,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罗施、米设、土巴的王歌革啊,我与你为敌。
【本会注释】
你要向歌革发预言攻击他。本章继续上一章的主题,部分重述了有关于歌革的内容,但增加了一些细节,如有许多战利品(第9、10节),埋葬的方法(第11-16节),尸体之多(第17-20节)等。第21-29节重述上帝有关复兴的慈悲应许。
歌革。见结38:2注释。
2 我必调转你,领你前往,使你从北方的极处上来,带你到以色列的山上。
【本会注释】
领你前往(shasha')。只出现在这里,意为“像孩子那样引领”。只出现在这里。英KJV版译为“只留下第六部份”,因为它把shasha' 的词根当作shesh(“六”)。这种译法是有问题的。《塔古姆》为nasha',意为“引到错误中”,“欺骗人”。七十士译本为kathodēgēsō(“我要打倒你”)。这些文本均符合结38:4,16总的含义。
3 我必从你左手打落你的弓,从你右手打掉你的箭。
【本会注释】
弓箭手代表侵略者。
4 你和你的军队,并同着你的列国人,都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我必将你给各类的鸷鸟和田野的走兽作食物。
【本会注释】
兀鹫和豺狼随时准备享用战场中尸体(见撒上17:46;结33:27)。
5 你必倒在田野,因为我曾说过。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6 我要降火在玛各和海岛安然居住的人身上,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
【本会注释】
玛各属于歌革(见结38:2注释)。惩罚也降到那里,并波及沿海地区和海岛。
7 “我要在我民以色列中显出我的圣名,也不容我的圣名再被亵渎,列国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以色列中的圣者。
【本会注释】
这些惩罚将要彰显上帝的圣名(见结38:16注释)。
8 主耶和华说:这日事情临近,也必成就,乃是我所说的日子。
9 “住以色列城邑的人必出去捡器械,就是大小盾牌、弓箭、梃杖、枪矛,都当柴烧火,直烧七年,
【本会注释】
从字面上说,本段预言显然不是在基督复临和一千年时应验。根据结38:1注释所阐述的原则,如果以色列人让上帝实施祂对于他们的计划,以后的历史进程就大不相同了。以色列的复兴和繁荣自然会引起那些拒绝接受以色列真神信息的外邦国家的嫉妒和攻击。在本段所描述的战争中,上帝会保佑祂的子民,使他们取得完全的胜利。这段预言有关大斗争的描述,本来无疑会按照赐给回归的以色列人民族复兴和对世界传道的应许一一应验。有人可能要问,现在的巴勒斯坦既然有以色列国存在,为什么这些事情没有应验呢?原因是犹太人拒绝了耶稣。作为一个民族,她被上帝抛弃了。在二千年时间里,这些应许给了基督教会,并从属灵意义上实现在属灵的以色列身上(见第35、36节)。
10 甚至他们不必从田野捡柴,也不必从树林伐木;因为他们要用器械烧火,并且抢夺那抢夺他们的人,掳掠那掳掠他们的人。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11 “当那日,我必将以色列地的谷,就是海东人所经过的谷,赐给歌革为坟地,使经过的人到此停步。在那里人必葬埋歌革和他的群众,就称那地为哈们歌革谷。
【本会注释】
赐给歌革为坟地。歌革本来希望完全控制以色列地,但耶和华在那里只给他留了一块葬身之地。
经过的人(`oberim)。这个山谷不知在哪里。“海东”无疑指死海东边。其准确的位置对于本段的解释并不重要。
使经过的人到此停步。可能指过路的人在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时不得不止步,想一想上帝子民的仇敌所受的严厉惩罚。也可能指这个山谷有一头没有出口。
哈们歌革谷。直译是“歌革大众的山谷”。
12 以色列家的人必用七个月葬埋他们,为要洁净全地。
13 全地的居民都必葬埋他们。当我得荣耀的日子,这事必叫他们得名声。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14 他们必分派人时常巡查遍地,与过路的人一同葬埋那剩在地面上的尸首,好洁净全地。过了七个月,他们还要巡查。
【本会注释】
分派人时常巡查。直译是“时常巡查的人”,指被任命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要留到任务完成。这项工作要有组织地进行。
与过路的人。原文也可理解为 “路过那地,埋葬过路的人和剩下的人。”在七十士译本和亚兰语圣经里没有“过路的人”,只有“埋葬剩下的人”。
15 巡查遍地的人要经过全地,见有人的骸骨,就在旁边立一标记,等葬埋的人来将骸骨葬在哈们歌革谷。
【本会注释】
这个标记会引起送葬者的注意力。
16 他们必这样洁净那地,并有一城名叫哈摩那。
【本会注释】
哈摩那。可能源于希伯来词hamon,意为“许多”。
17 “人子啊,主耶和华如此说:你要对各类的飞鸟和田野的走兽说:你们聚集来吧,要从四方聚到我为你们献祭之地,就是在以色列山上献大祭之地,好叫你们吃肉、喝血。
【本会注释】
不要把第17-20节的描写视为本章前面部分的继续。它只是用另一个比喻来描述同样的事件。这个新的比喻是要加深对毁灭场面的描写。赛34:6和耶46:10也把上帝毁灭性的惩罚比作献祭。本段与启19:17,18惊人地相似。该处说明本段在何时并如何充分应验在基督教的时代。约翰运用了同样的想象,描述了基督复临时对恶人彻底毁灭,甚至没有人去埋葬尸体。
18 你们必吃勇士的肉,喝地上首领的血,就如吃公绵羊、羊羔、公山羊、公牛,都是巴珊的肥畜。
19 你们吃我为你们所献的祭,必吃饱了脂油,喝醉了血。
20 你们必在我席上饱吃马匹和坐车的人,并勇士和一切的战士。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21 “我必显我的荣耀在列国中;万民就必看见我所行的审判与我在他们身上所加的手。
【本会注释】
以西结预言了以色列人在完全接受被掳教训的前提下,他们将来的历史轨迹(见结38:1注释)。歌革大批群众的覆灭,并不意味着一切犯罪因素的最后根除,和新天新地的开始。它只是代表一个中间的步骤。宏大的场面将会引起普世的惊奇。各地的人都将注意力转向上帝和祂对于地上居民的旨意。这就给了以色列人开展布道活动的绝好机会。而这样的活动最终将实现上帝的国度。
22 这样,从那日以后,以色列家必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上帝。
23 列国人也必知道以色列家被掳掠是因他们的罪孽。他们得罪我,我就掩面不顾,将他们交在敌人手中,他们便都倒在刀下。
【本会注释】
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声称以色列的受苦是因为上帝没有能力保护他们。他们会看出上帝旨意公正与合理。结果他们会被吸引到祂的国度,并设法被接纳。
24 我是照他们的污秽和罪过待他们,并且我掩面不顾他们。”
25 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使雅各被掳的人归回,要怜悯以色列全家,又为我的圣名发热心。
26,27 他们在本地安然居住,无人惊吓,是我将他们从万民中领回,从仇敌之地召来。我在许多国的民眼前,在他们身上显为圣的时候,他们要担当自己的羞辱和干犯我的一切罪。
28 因我使他们被掳到外邦人中,后又聚集他们归回本地,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的上帝;我必不再留他们一人在外邦。
29 我也不再掩面不顾他们,因我已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主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以色列的复兴将伴随着圣灵的倾降。所应许的能力将帮助他们加快把福音传给世界,为弥赛亚的来作准备。
以西结书40章
提要: 1 异象的时间,方式和目的。6 描写东门,20 北民,24 南门,32 东门,35 北门。39 八张桌子。44 屋子。48 殿宇的廊子。
1 我们被掳掠第二十五年,耶路撒冷城攻破后十四年,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他把我带到以色列地。
【本会注释】
二十五年。如果这里的计年方式与全书一样的话,那显然指约雅斤被掳二十五年(见结1:2注释)。本节的“我们”(如结33:21)说明以西结是和约雅斤一同被俘的。
年初(ro'sh hashshanah)。ro'sh 有时译为“首先”,所以有些人认为这是指一月份,即尼散月。如果这样,那就是公元前573年4月,或公元前572年4月(取决于以西结采用的是春季年历,还是秋季年历)。但如果以西结指的是年初,并按照始于七月(提市黎月)的犹太民用历来计算被掳,那就是573年10月的赎罪日(见第572页)。值得注意的是,ro'sh hashshanah 在圣经中只出现一次。犹太人至今仍用它指提市黎月一日,即元旦。但这并不能证明当时也是这个意思。所提到的是初十,而不是初一。
十四年。约雅斤被掳第25年就是耶路撒冷陷落第14年,符合上一段所提到的三个可能的日期(见本注释卷三第92、93页)。
第40-48章构成一个连续的特殊预言,展示了新圣殿的细节、全新的土地分配计划,以及从辉煌的殿宇中流出来活水。
这段预言有几个解释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按字面解释的观点。他们认为以西结这里勾画了新以色列的轮廓,并要在将来实现,要么在被掳回归以后不久,要么在晚一些时候。根据这种看法,圣殿的建造,崇拜的建立,土地的分配都会完全按照以西结所描述的细节进行。
二,未来派的观点。他们从圣殿的异象中看到以色列复兴和重新统一的新模式。虽然他们承认异象在被掳回归以后获得小规模的实现,但他们指望到了未来的黄金时代,这个异象得到准确而充分的应验。
三,寓意的观点。他们否认字面上的应验,认为只是在寓意上应验于被掳回归以后不久,或应验在基督徒教会中,或在世界的末日。
现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评述。
关于按字面解释的观点,我们认为不太现实,因为在叙述同一时期的《以斯拉记》,《尼希米记》等史籍和哈该的预言中,都没有与以西结相似的话语。虽然这些著作描写了以色列人回归和定居,圣殿的重建,却都没有提到以西结的这段预言。建造者也没有表示是在执行以西结的指示。
关于未来派的观点,我们认为,鉴于圣经所阐述新旧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上帝不大可能下令和接纳献动物为祭。
关于寓意的观点,我们认为它对于异象许多细节的解释并不合理,也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实主题的引申。
最简单的方法就遵循结38:1的注释所简述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如果百姓忠于职守,圣殿的异象本来是会字字应验的。但因为他们的失败,预言就达不到原来的目的。只有少数人回来了,但他们也没有实现上帝对于他们的旨意。然而异象的一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应验在基督教会里(见结47章),正如后来的灵感作家们所指出那样。
圣殿的异象展示了一幅预言的画面,所以必须运用结1:10的注释所归纳的原则。以西结所见到的只是现实的反映,而不是现实本身,它与现实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解释。但不论两者之间的差距如何,通过与其他有关复兴的预言相比较,我们就会看出先知在这里所描述的是圣殿和首都的真实状况。很难想象这段预言所针对的犹太人会从其他角度去理解它。被掳回归后的圣经作家们从来没有提到这段预言,建造圣殿的人似乎也没有注意这项计划,这可能是因为建造者们完全知道这些应许的条件并没有达到。这些预言也没有暗示在被掳回归以后马上会应验。他们无疑只是将来的目标,是努力的方向。
要是上帝知道祂的圣殿不会建造,祂怎么会如此详细地描述其将来的式样呢?因为上帝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以色列人达到原先祂为他们计划的崇高命份。他们的历史直至那时是一再地失败。上帝现在又提供一次机会让他们重新开始。过去的历史不再纪念,也不再追究。上帝邀请以色列民族和百姓个人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可以设想,为了使祂的子民把握祂的应许,上帝指示祂的仆人画出一张圣殿的准确蓝图。这圣殿要成为新国家的崇拜中心。上帝过去可能曾笼统地发出这个应许。祂可能只告诉他们将来圣殿要重建。但这种暗示比较含糊。描写建筑和崇拜的细节,说明祂的诚意。共有九章专门描述圣殿及其崇祀,城市和土地重新分配的细节。
这是以西结最后的重要异象(惟有结29:17-21关于埃及的异象要迟一些)。其宏伟庄严的描述,成了他预言的高潮。下面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了他的先知生涯:“以西结就像他第一个预言所描述含载暴风的乌云一样,突然出现我们面前。他异象的进程使我们眼花缭乱,就像在飞云之中闪耀的电光一样,直到暴风雨过去,乌云消失,晴空万里,显示辉煌的城邑,圣殿和国度,充满上帝永恒的荣光”(《布道注释》)。
2 在上帝的异象中带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边有彷佛一座城建立。
【本会注释】
至高的山。先知被安置在一个制高点上,好从有利的角度观察异象的细节。
在山上的。KJV版为 “在山边”。
仿佛一座城。圣殿及其庭院有围墙,就像是一座城。关于其大小,见第5节注释。
3 他带我到那里,见有一人,颜色(原文作形状)如铜,手拿麻绳和量度的竿,站在门口。
【本会注释】
一人。没有说明是谁。
麻绳。用来量大的尺寸(见结47:3)。
量度的竿。见启11:1;21:15。用来量小的尺寸(见结40:5注释)。
4 那人对我说:“人子啊,凡我所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听,并要放在心上。我带你到这里来,特为要指示你;凡你所见的,你都要告诉以色列家。”
【本会注释】
指示这些复杂细节,是为了让以色列人了解上帝为他们所设计的辉煌前景。细节的描写显然是要敦促百姓满足必要的条件,并保证上帝向他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而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见耶29:11)。完整蓝图的展示说明了上帝的诚意。只要百姓尽到自己的本分,祂会履行祂的诺言(见本册注释第29、30页)。
5 我见殿四围有墙。那人手拿量度的竿,长六肘,每肘是一肘零一掌。他用竿量墙,厚一竿,高一竿。
【本会注释】
每肘是一肘零一掌。如果一肘按444.5毫米计算,再加上一掌(1/6肘),以西结的一肘就是518.6毫米。量度的竿是3.12米(见本注释卷一第165页)。
用竿量墙,厚一竿。指庭院围墙的厚度。围墙在第716页的圣殿图上标为 A。这是圣殿建筑和庭院的草图(见该处注解)。
本节说围墙的高和厚是一样的。没有说明长度,但四边的每边长似乎是500肘(约259米,见结42:16注释)。这堵墙围住整个圣殿建筑。它并不高(约3米)。前来敬拜的百姓很容易看见围墙上方圣殿的荣美。
6 他到了朝东的门,就上门的台阶,量门的这槛,宽一竿;又量门的那槛,宽一竿。
【本会注释】
朝东的门。第6-16节描写东门(第716页B)或门楼。这是主门,因为它面朝向圣殿的入口。没有详细描述,因为它的尺寸与北门和南门相同(第716页F,G)。
台阶。圣殿的入口要比周围的地面高。据推测,这个台阶像北门和南门一样,有七级(见第22、26节)。
槛。从外面进去的入口。
宽一竿。和围墙的厚度一样(第5节),即六肘;另一个门口宽肘十肘(第11节)。
7 又有卫房,每房长一竿,宽一竿,相隔五肘。门槛,就是挨着向殿的廊门槛,宽一竿。
【本会注释】
卫房。据第10节,在每个中央通道的两边各有三个卫房。房间的面积约为10平方英尺。
挨着。直译是“从殿宇”,即“朝里的”。可能指门楼通道另一端的门槛,通往廊子(第8节)。
8 他又量向殿门的廊子,宽一竿。
【本会注释】
廊子。或“玄关”(英RSV版)。
殿门。许多手稿和古版省略了本节第一句话,直接进入第9节:“宽一竿。又量门廊”。接受短经文的人认为这个殿门有一个廊子或玄关。接受长经文的人认为有两个廊子。所以画出的图就不一样。关于建筑细节的不确定性,见第716页草图下的注解。
9 又量门廊,宽八肘,墙柱厚二肘;那门的廊子向着殿。
【本会注释】
八肘。约4.3米。究竟指从东到西的廊子,还是指从北到南的廊子,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门廊('elim)。“柱子”,或“侧柱”。
10 东门洞有卫房:这旁三间,那旁三间,都是一样的尺寸;这边的柱子和那边的柱子,也是一样的尺寸。
【本会注释】
卫房。见第7节注释。
11 他量门口,宽十肘,长十三肘。
【本会注释】
门口。即外面的门槛。
长十三肘。这里所量的尺寸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指门廊有屋顶的部份。也有人认为是指边房之间的主通道,可能是没有屋顶的。
12 卫房前展出的境界:这边一肘,那边一肘;卫房这边六肘,那边六肘。
【本会注释】
卫房前面可能有栅栏。通道里可能有一肘宽的障碍,但卫兵可以自由进出,观察门厅。
13 又量门洞,从这卫房顶的后檐到那卫房顶的后檐,宽二十五肘;卫房门与门相对。
【本会注释】
从北到南横过出入口是25肘(约13米)。
14 又量(原文作造)廊子六十肘,墙柱外是院子,有廊为界,在门洞两边。
【本会注释】
有人接受七十士译本 “二十肘”的说法。该译本可能把'elim(廊子)当作'ulam(门廊),但很难解释为何用二十代替六十。按照希伯来的原文,门柱是很高的。
15 从大门口到内廊前,共五十肘。
【本会注释】
五十肘。约26.3米。殿门的长是宽的两倍(第13节)。有一份复原图按一个廊子计算(见第8节注释),所得到的总长度如下:外门槛6肘;三间6肘的卫房,共18肘;二个5肘的空间,共10肘;内院门槛6肘;廊子8肘;侧柱2肘,总计为五50肘。另一份复原图按二个廊子计算,采用不同的方式安排这些数字。
16 卫房和门洞两旁柱间并廊子,都有严紧的窗棂;里边都有窗棂,柱上有雕刻的棕树。
【本会注释】
严紧的窗棂。直译是“关闭的窗户”,可能指格子型窗户(见王上6:4注释)。这些窗户的精确位置不很清楚。
棕树。所罗门圣殿的雕刻也用了相似的装饰(王上6:29,32)。
17 他带我到外院,见院的四围有铺石地;铺石地上有屋子三十间。
【本会注释】
外院。圣殿有两个院子,内院和外院(分别为第716页图的R和C)。
铺石地。指外院周围的铺石地(第716页D)。
屋子三十间。没有说明这些屋子的大小和位置(第716页E,E,E,E,E,E)。从对称的角度来看,没有圣殿建筑的三边可能各有十间。没有说明这些屋子是成排建造的,还是单独建造的。
18 铺石地,就是矮铺石地在各门洞两旁,以门洞的长短为度。
【本会注释】
以门洞的长短。铺石地似乎和殿门建筑的长度一样宽,约50肘(结40:15)。减去外墙的厚度六肘(第5节),剩下铺石地的宽约44肘。
矮铺石地。这样的表述可能为有别于较高的内院(结41:8)。
19 他从下门量到内院外,共宽一百肘,东面北面都是如此。
【本会注释】
一百肘。约51.8米。指从外院门内入口到内院门外入口的距离(见第23、27节)。
20 他量外院朝北的门,长宽若干。
【本会注释】
第20-22节描述北门(第716页F),和上述(第6-16节)东门(第716页B)。只是补充说通向殿门(第22节)有七个台阶(第716页a)。
21 门洞的卫房,这旁三间,那旁三间。门洞的柱子和廊子,与第一门的尺寸一样。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22 其窗棂和廊子,并雕刻的棕树,与朝东的门尺寸一样。登七层台阶上到这门,前面有廊子。
23 内院有门与这门相对,北面东面都是如此。他从这门量到那门,共一百肘。
【本会注释】
站在外北门(第716页F)的外院(第17节),可以看见内院的北门和东门(I,H),各自对着100肘(51.8米)以外的外北门或东门。
24 他带我往南去,见朝南有门,又照先前的尺寸量门洞的柱子和廊子。
【本会注释】
第24-27节描写南门(第716页G),和上述的东门和北门是一样的。
25 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和先量的窗棂一样。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26 登七层台阶上到这门,前面有廊子;柱上有雕刻的棕树,这边一棵,那边一棵。
27 内院朝南有门。从这门量到朝南的那门,共一百肘。
【本会注释】
内院南门(第716页J)与北门和东门相对应。
28 他带我从南门到内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南门。
【本会注释】
内院的三个门(第716页H,I,J)与外院的门基本上是一样的。区别是前者有八层台阶(第716页b),而后者只有七层台阶(第716页a)。
29 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30 周围有廊子,长二十五肘,宽五肘。
31 廊子朝着外院,柱上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32 他带我到内院的东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东门。
【本会注释】
第32-37节描写了内院的东门和北门。它们和南门是一样的。
33 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门洞两旁与廊子的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34 廊子朝着外院。门洞两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35 他带我到北门,就照先前的尺寸量那门,
36 就是量卫房和柱子,并廊子。门洞周围都有窗棂;门洞长五十肘,宽二十五肘。
37 廊柱朝着外院。门洞两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树。登八层台阶上到这门。
38 门洞的柱旁有屋子和门;祭司(原文作他们)在那里洗燔祭牲。
【本会注释】
本段和北门的描述相似(第35-37节),故有人认为这里的设备属于北门。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段落,指东门(见第40、44节;结43:17;46:1,2)。
39 在门廊内,这边有两张桌子,那边有两张桌子,在其上可以宰杀燔祭牲、赎罪祭牲,和赎愆祭牲。
【本会注释】
第39-41节描写八张桌子。祭牲在这里宰杀。关于桌子可能的位置,见第40节的注释(第716页c)。
40 上到朝北的门口,这边有两张桌子,门廊那边也有两张桌子。
【本会注释】
朝北的门口。位于东门的北侧。究竟这些桌子在北门,东门,还是在所有的三个门,存在不同的见解。
41 门这边有四张桌子,那边有四张桌子,共八张;在其上祭司宰杀牺牲 。
42 为燔祭牲有四张桌子,是凿过的石头做成的,长一肘半,宽一肘半,高一肘。祭司将宰杀燔祭牲和平安祭牲所用的器皿放在其上。
43 有钩子,宽一掌,钉在廊内的四围。桌子上有牺牲的肉。
【本会注释】
钩子(shephattayim)。含义不明。只出现在这里和诗68篇(译为“羊圈”,见诗68:13注释,与这里不一样)。七十士译本为shephattayim(“边缘”)。“钩子”的译法是依据《塔古姆》。
44 在北门旁,内院里有屋子,为歌唱的人而设。这屋子朝南(南:原文作东);在南门旁,又有一间朝北。
【本会注释】
没有说明这些屋子的大小和准确位置。七十士译本说只有两间屋子,一间在朝南的北门边,另一间在朝北的南门边。但原文暗示这些屋子是在北门和东门边上。如果这些屋子是在北门和东门或东门和南门中间的夹角处,就不必把“东”改成“南”了。
在第716页P上的图中,P显示这些屋子可能是位置 ,与希伯来语的不同版本一致。
45 他对我说:“这朝南的屋子是为看守殿宇的祭司;
46 那朝北的屋子是为看守祭坛的祭司。这些祭司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子孙,近前来事奉耶和华的。”
【本会注释】
关于撒督的祭司职责,见撒下8:17注释。
47 他又量内院,长一百肘,宽一百肘,是见方的。祭坛在殿前。
【本会注释】
这是圣坛的院子(第716页R),100肘(约51.8米)见方,在内院的中央。
48 于是他带我到殿前的廊子,量廊子的墙柱。这面厚五肘,那面厚五肘。门两旁,这边三肘,那边三肘。
【本会注释】
殿前的廊子。第48、49节描写殿前廊子的尺寸(第716页M)。
墙柱。或“柱子”,“侧柱”(见第9节注释)。指入口两边墙柱的厚度。
三肘。约1.9米。可能指入口两边墙柱的长度。
49 廊子长二十肘,宽十一肘。上廊子有台阶。靠近墙柱又有柱子,这边一根,那边一根。
【本会注释】
二十肘。有人认为这是指廊子南北走向的长度,并推定旁屋(结41:6,7)沿着建筑两边延伸向后面。也有人把旁屋局限于北边和南边,东西走向的廊子为20肘。
十一肘。七十士译本为“十二肘”。
台阶。像两个院子一样,殿宇本身是通过台阶而上的。七十士译本为十级。殿宇比内院更高一些。见第716页d。
靠近墙柱又有柱子。像所罗门的圣殿一样,这个新建筑台阶的每一边都有柱子(第716页图N,N;见王上7:15-22)。
诗篇62篇
序言——本诗的用语和诗39篇有些相似,但主题不同。本诗劝人在任何考验中都要完全信靠上帝,因为没有人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本诗表达了诗人必胜的信心,运用了特别高贵的措辞,希伯来语词'ak(译为“专”,“惟独”,“真是”)用了六次,位于第1,2,4,5,6,9节的开头。第1,2节和第5,6节均为副歌,出现在段落之前,而不是之后。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本册注释第616,617页(《诗篇》序言)。
大卫的诗,照耶杜顿的作法,交与伶长。
1 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上帝;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
【本会注释】
专('ak)。还有“惟独”,“真是”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在本篇中用了六次(又见第2,4,5,6,9节)。'ak在本节强调其后的“等候上帝”。说明诗人专心等候上帝,不等候其他的一切。关于'ak加强后面词语语气的另一个例子,见诗39:5,6。'ak(译为“真是”)连续出现在三行的开头,而这里则出现六次。
我的心。指“我”(见诗16:10注释)。
等候(dumiyyah)。是名词而不是动词。意为“安静”,“安静等候”,或安静期待(见诗65:1)。诗人的心与上帝保持和谐。他得到这种平静,是因为他把一切都交托在上帝的手中。
我的救恩。见诗35:3;37:39。
2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很动摇。
【本会注释】
惟独('ak)。“惟独”。是该词第二次出现在本诗(见第1节注释)。
磐石。参诗18:2,61:2。
我的拯救。诗人认为上帝不但是他拯救的源泉(第1节),而且本身就是他的拯救。
很动摇。见诗37:24;弥7:8。参第6节,诗人以更大的信心,说他必不动摇。这是胜利的信心。
3 你们大家攻击一人,把他毁坏,如同毁坏歪斜的墙、将倒的壁,要到几时呢?
【本会注释】
你们大家攻击。该词在《旧约》中只出现这么一次,含义模糊。有人因为它源于希伯来词huth,意为“喊叫”或“进攻”。还有人认为它源于希伯来语词hathath,意为“不住地说”或“严厉斥责”。不论如何,诗人均表达了对仇敌的谴责,因为他们犯罪作恶,并说话攻击他。
一人。诗人显然指自己。
如同毁坏歪斜的墙。指破裂凸出,将要倒塌的墙(见赛30:13)。
4 他们彼此商议,专要从他的尊位上把他推下;他们喜爱谎话,口虽祝福,心却咒诅。(细拉)
【本会注释】
专('ak)。该词的第三次出现(见第1节注释)。仇敌一心只想打倒诗人。这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细拉。见本册注释第629页(《诗篇》序言)。
5 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上帝,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
【本会注释】
等候上帝。第一个副歌表达了诗人的顺服(见第1节,又见本诗序言)。本节是第二个副歌,诗人勉励自己要服从上帝的眷顾。
专('ak)。这是该词的第四次出现(见第1节注释)。
盼望。参第1节。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展望最后完全的拯救。“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1:6)。
6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动摇。
【本会注释】
惟独。见第2节注释。这是'ak的第五次出现(见第1节注释)。
7 我的拯救、我的荣耀都在乎上帝;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难所都在乎上帝。
【本会注释】
我力量的磐石。见诗18:2注释;又见诗9:9;46:1;94:22。
8 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他,在他面前倾心吐意;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本会注释】
你们众民。诗人所表达的盼望经常包括“众民”。就像这里一样,“众民”可能特指那些在患难中没有抛弃他的人(见撒下17:2)。但从广义上说,“众民”包括可所有听见本诗歌的人。
倾心吐意。见诗42:4;142:2。
细拉。见本册注释第629页(《诗篇》序言)。
9 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
【本会注释】
真是('ak)。这的该词的第六次出现(见第1节注释);在这里'ak 强调“虚空”。
下流人。见诗49:2注释。
虚假。靠不住的,虚空的东西。
放在天平里。直译是“放在两个天平里”。人不论贵贱,放在天平上,都比虚空还轻。
10 不要仗势欺人,也不要因抢夺而骄傲;若财宝加增,不要放在心上。
【本会注释】
即使财富增长,没有遭到抢劫或勒索,也不要依靠它。
11 上帝说了一次、两次,我都听见:就是能力都属乎上帝。
【本会注释】
参伯33:14;40:5。另参乌加列文献(见本册注释第618页)的句子:“巴力憎恶两样祭物,驾云者憎恶三样”。
12 主啊,慈爱也是属乎你,因为你照着各人所行的报应他。
【本会注释】
慈爱(chesed)。指“上帝的慈爱”(见诗36篇的补充注释)。上帝既是有能力的神,也是慈爱的神。人不但要认识上帝的大能,也要认识上帝不变的爱。“能力没有慈爱,就是粗鲁;慈爱没有能力,就是软弱”(佩罗恩)。
照着各人所行的。本诗以一句至理明言结束。当一个人因行善而得到奖赏时,那是出于上帝的恩典,因为没有人配得奖赏。
帖撒罗尼迦前书3章
提要:1.保罗表明自己深爱帖撒罗尼迦信徒;他派提摩太前去帮助和安慰他们,又为他们的良好表现而高兴。10.他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能得到平安。
1 我们既不能再忍,就愿意独自等在雅典,
【本会注释】
我们既不能。因为使徒深爱并惦念他们的信徒,又因保罗一直未能如愿地返回帖撒罗尼迦。
再忍。stego.“掩盖”,“容忍”(参林前9:12;13:7)。本节的主语采用复数形式,似乎表明使徒和他的同工们都挂念着这些新信徒,竭力设法解决分离所造成的问题(见帖前2:17,18注释)。
就愿意。即“我们决心”。原文动词的时态(eudokeo)表示作出了一个决定。
独自等在雅典。保罗被迫离开马其顿以后,“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那里(徒17:14)。使徒到达雅典以后,意识到在这个文明的都市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深感需要忠实助手的职员,所以他派人请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他这里来”(徒17:15)。《使徒行传》没有记载西拉和提摩太有没有到雅典去。但本节说明提摩太并没有去。他很快就被派往马其顿去帮助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保罗独自留在了雅典。这是保罗最难作出的决定之一。使徒愿意付出重大的牺牲,没有提摩太的陪伴和帮助,这说明帖撒罗尼迦信徒需要的迫切性。提摩太访问了帖撒罗尼迦以后,在西拉的陪伴下到哥林多与保罗会合(徒18:5)。所以这三位工人是一起制定计划的。由保罗先提出来,其他两位参与制定和执行。
2 打发我们的兄弟在基督福音上作上帝执事的(作上帝执事的有古卷作与上帝同工的)提摩太前去,坚固你们,并在你们所信的道上劝慰你们,
【本会注释】
执事。diakonos.见可9:35注释。
同工。有的文本中没有“同工”二字。不管怎样,保罗对提摩太的评价都很高。这位年青人不仅是保罗的弟兄,同道,助手,也和他一起与上帝同工,传扬基督的福音。在保罗的心目中,一直充满着参与上帝爱的伟大圣工,拯救堕落人类的思想,所以这个思想经常在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参罗1:9;林前3:9;林后6:1;腓4:3)。
提摩太。见第1节注释。
坚固你们。sterzo.见罗16:25注释。提摩太访问帖撒罗尼迦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信徒的信心,免的有人退却。
劝慰你们。parakaleo.见太5:4注释。提摩太访问帖撒罗尼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安慰信徒,包括和他们重温所领受的教训,提高他们对真理的认识水平,加深他们日常的基督徒经验。这一切都在体现在“你们所信的”这句话中。
3 免得有人被诸般患难摇动。因为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
【本会注释】
诸般患难。保罗设想他的信徒坚持信仰的艰苦环境。
摇动。saino. “骚扰”。该词在《新约》中仅出现在本节。在古典作品中该词表示“狗摇尾巴”,引申为“谄媚”,“欺哄”。有人认为在本节中该词是“欺哄”之意,其他人则认为它是古代的版本所指的“骚扰”之意。保罗深知帖撒罗尼迦信徒遭遇的逼迫所带来的危险,所以他渴望提摩太的访问会帮助他们摆脱信心削弱之虞。
我们。包括使徒和信徒在内。基督徒既认识到上帝知道他们所受的逼迫,而且这种逼迫在祂对他们生活的计划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他们就有了忍受患难的力量。我们慈爱的天父所许可的试炼乃是我们得救所必要手段,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立的(林前10:13)。通过试炼,我们的品格得以完善。基督徒不可违抗试炼的过程(见玛3:3;徒14:22;提后3:12;彼前2:21;4:12,13注释)。
4 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预先告诉你们,我们必受患难,以后果然应验了,你们也知道。
【本会注释】
预先告诉你们。在保罗和他的同工与帖撒罗尼迦信徒相处的短短时间里,他们尽力让信徒们为日后不可避免的患难作好准备(见徒18:23)。这些信徒原已了解到保罗和西拉在腓利比所受的残酷鞭挞(见帖前2:2注释)。这些传道人在讲道的时候,也预先警告他们将来的逼迫。现在保罗提醒他们他的预言及其不幸应验。使徒话语的确实性增强了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信心(参约13:19注释),有效地促使他们坚定站立。
我们必受患难。或“我们将遭受患难”。
5 为此,我既不能再忍,就打发人去,要晓得你们的信心如何,恐怕那诱惑人的到底诱惑了你们,叫我们的劳苦归于徒然。
【本会注释】
为此。虽然保罗知道帖撒罗尼迦信徒会受到逼迫,但他并没有冷眼旁观。他爱这些属灵的儿女,深切关心他们的福利。所以他派遣一位个人的使者去了解他们的第一手情况。他没有提使者的名字,因为他上面已经作了说明(第2节)。他只是解释了派遣提摩太的原因。他在第1和2节已作了类似的说明。但这里用“我”,而不是“我们”,显得更个人化一些。
忍。见第1节注释。
要晓得你们的信心如何。使徒最关心的是信徒们的属灵状况。
那诱惑人的到底诱惑了你们。保罗知道人性的软弱,惟恐有信徒会离开纯洁的信仰。只有直接来自帖撒罗尼迦的消息,才能消除他的担心。使徒表示他了解试探的运作方式。上帝允许试探临到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但试探不是从上帝那里来的。保罗知道那引诱人犯罪的是那试探者撒但(参太4:1;雅1:13,14注释)。他知道魔鬼正在利用恶人逼迫上帝的子民,想让他们放弃信仰。如果魔鬼取得了成功,使徒在信徒身上所作的工就白费了,因为保罗认为他的努力如果不能导致他的服务对象得救,就是没有成果。
6 但提摩太刚才从你们那里回来,将你们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报给我们,又说你们常常记念我们,切切的想见我们,如同我们想见你们一样。
【本会注释】
但。提摩太刚从帖撒罗尼迦回来。《帖撒罗尼迦前书》写于他回来后不久,反映了提摩太鼓舞人心的报告所引起的深情厚意。书信显然是在哥林多,而不是在雅典写的(见《帖撒罗尼迦前书》序言)。因为徒18:5说提摩太和西拉在哥林多与保罗会合。
爱心。agape.见太5:43;约11:3;林前13:1注释。保罗听说信徒们的信心并没有动摇,爱心并没有冷淡,就大得安慰。
你们常常记念我们。保罗曾担心他不在的时候,犹太人的诽谤会使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心离开他。消息传来说,他们对使徒依旧深情如故,并一直盼望能见到他。这一定使他放下心来。他说这种思念是互相性的。他也很希望见到他们(参帖前2:17,18)。
7 所以弟兄们,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
【本会注释】
困苦患难。有的文本为“患难(thlipsis)困苦(anagke)”。关于这两个希腊词汇的含义,见罗2:9和林前7:26注释。有的注释家认为“困苦患难”是指身内身外的苦难。但较大的可能是指使徒在哥林多时犹太人对他的追逼和纠缠(徒18:1-17)。那里犹太人的领袖们既抗拒和毁谤保罗传福音的工作,他就离开他们,到外邦人中间去了(徒18:6)。他们没有停止阻挡他传道的工作,而且变本加厉,直至对他施用公然的暴力(徒18:12)。在这患难的时候,上帝在异像中鼓励保罗要放胆传道,并保证会庇护他,使他的工作取得成功(徒18:9,10)。可能就是在此时他得到了提摩太所带来的安慰的信息。
就得了安慰。保罗一贯热心鼓励别人。他自己也从他所设法帮助的人身上得到安慰。上帝现代的传道人也能这样从他们所服务的人身上得到鼓励。一个信徒所能给予把他介绍给救主的人最大的鼓励,就是在基督教的信仰上坚定不移。
8 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
【本会注释】
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关于“站立得稳”,见腓1“27注释。保罗说,只要帖撒罗尼迦信徒站稳立场,他和他的同工就会享受最丰富的基督徒人生。他这种爱心的表示和对他们永生福利的关怀,一定能鼓励帖撒罗尼迦信徒忠心尽职。
我们就活了。与使徒所忍受的困苦患难形成对比。
9 我们在上帝面前,因着你们甚是喜乐,为这一切喜乐,可用何等的感谢为你们报答上帝呢?
【本会注释】
保罗想到信徒的优点,心中就充满了自豪。他自然希望为他们模范的见证献上感谢。但他感谢的不是人,而是上帝。因为是上帝使他们过得胜的人生。他的喜乐是属灵方面的。它来自于思想信徒的属灵美德。这样的喜乐是无私的,就像天使因一个罪人的悔改而感受的喜乐一样(路15:10)。保罗第三次为上帝的大能保守信徒而感谢祂(见帖前1:2;2:13)。感谢的理由,还有什么比这更充分的呢?当他得知他所引导归主之人的忠心时,他体验到基督真仆人的喜乐。这是他服务最大的报赏(见约叁4)。
10 我们昼夜切切的祈求,要见你们的面,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
【本会注释】
昼夜切切的祈求。见帖前2:9注释。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使徒的祈祷生活。他虽然“昼夜作工“(帖前2:9),仍像大祭司那样,时刻关心着他的信徒(见出28:29注释)。
要见你们的面。参帖前2:17,18;3:6。保罗认为有些他能做的事情是别人所不能做的。他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只好写这封信,来帮助他远方的朋友。他所写的这封书信,给所有的世代都带来福气。这也许是已知最早的保罗作品了(见《帖撒罗尼迦前书》序言)。其直接起因是他无法回访帖撒罗尼迦(见帖前2:18注释)。他后来可能有访问过这个教会,给了信徒进一步的指示(见徒20:2)。但是目前他的行程受到了阻碍。使徒这次的耽搁是出于主的美意,好让他有机会写下这封书信。人的愤怒就是这样转变成对上帝的赞美。
补满。katartizo.见路6:40;加6:1注释。保罗急于供给他们属灵方面的缺欠。他曾赞扬他们的信心,爱心和盼望(帖前1:3)。但他认识到他们在重要的品质方面还存在缺欠(见帖前4:11;5:14注释)。他们需要在基督徒品德上更加完美(帖前4:10)。
11 愿上帝我们的父和我们的主耶稣一直引领我们到你们那里去。
【本会注释】
上帝。保罗从本节开始了新的段落,记录了一个特殊的祈祷。这里同时提到上帝和基督是为了强调上帝两个位格之间的联合。关于保罗对圣父和圣子的称呼,见罗1:7;加1:4;腓2:5注释。
引领。直译是“修直”。参路1:79;帖后3:5。保罗的道路被撒但堵塞了(帖前2:18),所以他求圣父和圣子为他清除一切障碍,使他和他的同工能够重访帖撒罗尼迦。
12 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
【本会注释】
又愿主。或“但是主”,把11节和12节进行对比。保罗实际上是说:不论我发生什么事情,我都希望你们在属灵的身量上得以成长。
增长、充足。pleonazo.“充足”是强调保罗对他信徒所抱的强烈愿望。他祈求基督能赐给他们更深的爱,爱同道,爱教会以外的人。他希望他对于他们的热爱能反映在他们对别人的爱上。彼此相爱是向世界见证基督教真实性的一个标志。这是基督的明确教训(约13:34,35)。
13 好使你们当我们主耶稣同祂众圣徒来的时候,在我们父上帝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
【本会注释】
好使。指出爱心的结果。
众圣徒。hagioi.见罗1:7注释。在《新约》中hagioi通常指上帝所救赎的儿女(太27:52;徒9:13;林前1:2等)。有人认为这里的hagioi是指基督来临时陪伴着祂的天使(太25:31)。还有人认为保罗是指基督显现时所会聚的已故和活着的圣徒(帖前4:13-17)。那时耶稣将同他们在一起。
来。parousia.见太24:3注释。我们主的来临是这封书信的基调之一(见帖前1:10;2:19;4:16;5:23)。保罗现在看到,在基督来临的日子,信徒 的品格必须建造完毕。因为到那时就不再有品格的变化了。
在我们父。参11节。
上帝面前。保罗希望信徒们能无可责备,不是在容易犯错的人看来,而是在监察人心,知道人心思意念的上帝看来。
心里坚固。sterizo.见罗16:25注释。参帖前3:2。保罗相信基督会坚固信徒的心。他认识到帖撒罗尼迦信徒无法靠自己完成这项工作。
成为圣洁。指明基督为信徒的“无可责备”所定的标准。祂会帮助他们过圣洁的生活,以致经得起宇宙审判者的审查。“成为圣洁,无可责备”代表道德和属灵的最高标准。使徒相信,靠着基督所赐的恩典,信徒们在爱心上日益增加,是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任何低于这个标准的信念都是对福音的否认。
无可责备。amemptoi.参弗1:4;腓2:15;3:6注释。使徒希望信徒在属灵的事上无可指摘。
帖撒罗尼迦前书4章
提要:1.保罗劝勉他们在各种有关敬虔的事上继续进步。6.过圣洁公义的生活。9.彼此相爱。11. 安静地办自己的事。13.最后,全他们不必为死者过于悲哀。15.简述复活和基督再来施行审判。
1 弟兄们,我还有话说:我们靠着主耶稣求你们,劝你们,你们既然受了我们的教训,知道该怎样行可以讨上帝的喜悦,就要照你们现在所行的更加勉励。
【本会注释】
还有。loipo.参林后13:11;弗6:10;腓4:8;帖后3:1(见腓3:1注释)。保罗现在从祈祷转到有关基督徒生活的进一步劝勉。
靠着主耶稣。参腓2:19注释。保罗所给的不是个人的意见或劝勉。他是在灵感下写作的。他敬奉主的圣名和祂的权威。这是聪明的做法,好使他说话的语气更具权威,从而在读者心中更具分量。
求。erotao。见腓4:3注释。保罗没有运用使徒的权威对读者发号施令,而是机智又谦卑地要求他们倾听,对他们如对兄弟说话。
劝。parakaleo.见太5:4注释。他除了要求还加上恳劝。他曾祈愿帖撒罗尼迦信徒能为主的来临作好准备(帖前3:12,13)。可是单单祈祷还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做一些事情。他们的责任就是要倾听所给的教训,并靠着主的恩典予以实行。
受了我们的教训。保罗提醒读者他在他们中间时所教导他们的话(参林前15:1;加1:9; 腓4:9)。他已赐给他们实际的教训(参帖前2:2,7,8,13)。
该怎样行可以讨上帝的喜悦。有的文本还加上“正如你们所做的那样。”行事为人的目的就是要讨上帝的喜悦(见帖前2:12)。使徒曾教导帖撒罗尼迦信徒不要像一般犹太人那样,不讨上帝的喜悦(帖前2:15),而是要遵循福音的原则,不断得到上帝的悦纳。
更加勉励。使徒已经看到信徒们的高尚品格。他相信他们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参《教育论》18页)。这样的信任会使撒罗尼迦信徒对以下的劝勉敞开心怀。
2 你们原晓得我们凭主耶稣传给你们什么命令。
【本会注释】
晓得。参帖前2:1,2,9,11保罗强调他们亲身体验过他以前在他们中间的工作。他没有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
凭主耶稣。保罗再次提醒他的读者他以前凭上帝的权威所给的教训。现在他要谈到一些教会成员所犯的特殊罪行。他非常希望每一个教友都能认识到他是在阐述基督自己的原则(参第8节)。这种认识会保证他们对他现在所提醒他们的标准有积极的反应。
命令。paraggeliai.该词在古典作品中常用来指军令。这里是指保罗以前在帖撒罗尼迦时所给的教训。
3 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
【本会注释】
上帝的旨意。指上帝对于祂子民的旨意。祂不愿意让祂家庭的任何成员因犯某种罪而灭亡(太18:14)。
圣洁。hagiasmos.见罗6:19注释。这里的“圣洁”是一个广义的词,不限于贞洁,尽管使徒在这里所想到的是贞洁的问题。然而只有我们完全献身,上帝的旨意才能实现。基督受死就是为了我们能成为圣洁(弗5:25-27)。但这不是一时之间能够完成的。称义是在罪人接受上帝的宽恕时顿刻发生的。但成圣却不是这样。这是恩典持续的工作(见罗12:1,2注释)。成圣“不是一时一刻一日的工作,而是一生一世的工作”(《使徒行述》560页)。
远避。apechomai.上帝希望基督徒远离罪恶,不要去招惹试探(见林前6:18注释)。
淫行。porneia.见太5:32;徒15:20;林前5:1注释。外邦的信徒需要特别防范这种罪行。因为他们是在淫荡的氛围中长大的,淫乱被视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见《SDA圣经注释》卷六91,92)。保罗写信时所在的哥林多,其守护神是爱情和生育女神阿佛洛蒂忒。她的崇拜伴随着最放荡的仪式。在任何异教城市里的基督徒要不受这种公然淫乱的行为所影响是很困难的。但不论在言语还是在行为上,凡有违于心灵纯洁的,都是与上帝十诫的命令和福音所要求的圣洁背道而驰的(参太5:27,28;徒15:29;林前6:18;加5:19;弗5:3)。今天,在性行为的标准降低,贞洁被视为过时,离婚现象如此普遍的时候,这条命令特别值得每一个自称是基督徒的人所重视。
4 要你们各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
【本会注释】
晓得。参帖前5:12。“意识到”,“知道价值”,“欣赏”,“尊重”。该动词的其他形式用于帖前4:5;帖后1:8;加4:8,指不认识上帝,不知道欣赏祂的人。
守着。ktaomai.“获得”。
身体。skeuos.“物体”,“器皿”,“坛子”,“盘子”。该词在《新约》中共出现23次。在KJV版中有19次译为“器皿”。关于该词在本节中的含义,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保罗指的是人的身体,特别是其性功能。这种解释与涉及性清洁的上下文吻合(3,5节),但与ktaomai(“获得”,见上文“守着”注释)不甚配搭。不过ktaomai也有“控制”之意。一般学者则把skeuos理解为“器皿”,即人的妻子。这种解释与彼前3:7的说法,即称妻子为“软弱的器皿”是一致的。拉比的文献也称妻子为人的“器皿”。如果这样解释,保罗就是说:“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知道如何以圣洁尊贵的方式来娶妻”。
还有一种解释也值得考虑。有些注释家按本节的标点划分得出另一种译文:“你们每一个人都尊重自己的妻子,获得圣洁和尊贵。”他们认为后一层意思是用于商业关系,即获得财富方面的;保罗是在道德层面上提出这一劝勉的。但这样的解释中断了保罗的思路,因为保罗在3-7节中主要谈的是性纯洁的问题。
保罗在这封书信中所谈论淫乱和婚姻的话题,是与他在林前第七章讨论相同话题的说法一致的。他认为婚姻的结合是上帝所安排的,有助于基督徒避免性方面的诱惑(见林前7:1-5注释)。
5 不放纵私欲的邪情,象那不认识上帝的外邦人。
【本会注释】
私欲。epithumia.“欲望”。但在《新约》中通常用于贬义,指“情欲”(见可4:19;罗7:7注释)。本节与上一节的密切联系表明保罗是在讨论婚姻所涉及的两性问题。在第4节中他作了正面阐述。在第5节中他强调了基督徒所应避免的行为。他们虽然生活在道德败坏的氛围之中,却不应该沾染那种污秽。
邪情。pathos.“情感“。原无褒贬之分。但在《新约》里专指邪情(见罗1:26;西3:5)。
不认识上帝的。见罗1:21,28注释。
外邦人。尽管撒罗尼迦信徒原来也是外邦人,但他们明白保罗是另有所指的。使徒现在把他们与外邦人区别开来,这就鼓励他们继续藉着拒绝像外邦人那样放纵情欲而坚持这种区别。
6 不要一个人在这事上越分,欺负他的弟兄;因为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正如我预先对你们说过,又切切嘱咐你们的。
【本会注释】
在这事上。对于“这事”的理解会影响本节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指商业交易;保罗是劝信徒在交易中诚实。这种看法中断了保罗在第5和第7节中涉及性清洁的思路。所以最好还是推定保罗在3-7节中的话题是连续的。他指出私通是一种抢夺的行为,因为它剥夺了属于他人的合法权利。
越分。huperbaino.“超越”,“违犯”。该词在《新约》中仅用于本节。
欺负。pleonekteo.在林前7:5中的另一个词apostereo也表示相同的意思。
这一类的事。指所有苟合,淫乱和纵欲的罪行。
报应。ekdikos.见罗13:4注释。这里把上帝描述为一位执法者。自从祂把夫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起,祂就一直关注着夫妻的关系(太19:5,6)。任何不为世俗法庭所追究的秘密勾当,在上帝面前都是敞开的(见来4:13)。祂必施行审判。犯罪的人无法躲避祂的惩罚。保罗就是这样提醒读者,所以的罪行,特别是他所提到的那些罪,是绝不会不予追究的。这是不要欺负弟兄的第一条理由。
我预先对你们说过。proeipon.保罗所说的并不是新的道理,而是重复以前他所给予信徒的教训。
切切嘱咐。保罗忠心地警告信徒要抵制社会上所泛滥的腐败影响。上帝今日的教会需要牢记这些严肃的教诲。因为在她的周围,也是堕落社会的腐败影响。
7 上帝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
【本会注释】
上帝召我们。保罗在这里阐述了行为要清洁的第二条理由(见第6节注释;帖前2:12注释)。上帝的呼召是避免一切不洁行为的有力理由。参林前6:18-20;彼前1:14-16注释。
沾染污秽。见帖前2:3注释。介词epi(“沾染”)也可译为“为了”,表示目的。上帝并没有叫人污秽。
成为。en.直译是“在……里”。
圣洁。hagiasmos.见罗6:19注释。参帖前4:3(见该节注释)。这里的介词en(“成为”)不同于介词epi(“沾染”)。它表示上帝希望祂的选民所生活的范围,就是在圣洁之中(来12:14)。基督徒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当圣洁。
8 所以那弃绝的,不是弃绝人,乃是弃绝那赐圣灵给你们的上帝。
【本会注释】
弃绝。拒绝保罗劝告(3-7节)的人实际上是拒绝上帝的话语。这句话强调了使徒所确立的道德标准。
赐。有文本为“也赐给”。这里的意思是“正在赐给”,而不是“已经赐给”。上帝不断地把祂的圣灵赐给祂的儿女。
给你们。有文本为“给我们”。保罗不是说自己受圣灵感到的事,而是说上帝已经为祂的子民作出安排,好使他们战胜一切形式的罪恶。上帝不仅要求祂的子民成为圣洁,明令他们抵制污秽,而且赐给他们能力好达到祂崇高的标准。基督徒得到这样的加强以后,就能克服一切障碍,追求像他的主那样的品格(参弗3:16-19;腓4:13;西1:11)。
9 论到弟兄们相爱,不用人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自己蒙了上帝的教训,叫你们彼此相爱。
【本会注释】
论到。“关于”。
弟兄们相爱。philadelphia.见罗12:10注释。参来13:1;约壹3:14;4:20,21。保罗已经讨论了违犯爱之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他认为不必继续这个话题了。
蒙了上帝的教训。当一个人接受新约,允许上帝把祂的律法写在他的心上时,他就是蒙了上帝的教训,不再单单依靠人的指教了(见来8:10,11)。
彼此相爱。上帝指教人的目的就是在信徒心中引发弟兄之爱(参帖前3:12注释)。弟兄相亲相爱乃是信徒悔改最有力的证据(《使徒行述》262页)
10 你们向马其顿全地的众弟兄固然是这样行,但我劝弟兄们要更加勉励。
【本会注释】
固然是这样行。这是保罗不必继续论述弟兄之爱的理由。帖撒罗尼迦信徒已经对希腊北部的信徒表现出爱心。保罗在书信的开头表扬了他们“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参帖前1:3注释)。他并没有解释他们的弟兄之爱所表现的形式。但这无疑是指基督徒对于马其顿同道的慷慨。他现在以这个明显的特征作为要求生活上纯洁的依据。他们既在这么大的范围里表现出爱心,他们也定会在与教会的弟兄日常的相处中实践爱心。
我劝弟兄们。参本章第1节注释
更加勉励。参第1节。帖撒罗尼迦信徒所表现的爱心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地步。他劝他们要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基督徒的道路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只有彼此相爱。上帝的爱才会在我们里面达到完全(约壹4:12,20,21)。
11 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
【本会注释】
立志。直译是“喜欢尊贵”。这里指“切愿”。
作安静人。即过安静的生活。在帖撒罗尼迦信徒中可能有狂热的现象。少数人所散布凭空想象的观点和道理正骚扰着许多人(见帖后3:11,12;参《使徒行述》261页)。根据上下文和保罗的主题,这些令人不安的观点涉及基督复临(见帖前4:13-18;5:1-11;参《使徒行述》228,229页)。
办自己的事。由此可见,有些教会的成员喜欢干涉别人的事,甚至是教会的事务(参帖后3:11,12注释)。
做工。防止干涉别人事务的最好办法就是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一些人似乎教训别人说,基督复临迫在眉睫,没有时间从事普通的事务了。结果有些人就不再劳动谋生,而专门依赖弟兄的接济了。
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时候曾经谈过这些问题,所以他现在可以提醒他们他以前的教导。他不仅指教过这样的生活方式,而且树立了一个勤劳,自立和帮助别人的典范(参帖2:12注释)。
12 叫你们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缺乏了。
【本会注释】
外人。就是教会以外的人士,即非基督徒(见林前5:12注释)。始终不渝的基督徒生活,本身就是对于未信之人的见证。
行事。euschemonos.见帖前2:12注释。
端正。euschemonos.不是指商业关系,而是指始终不渝地过好基督徒的生活,做好自己的事,勤劳谋生,达到自立。
没有什么缺乏了。基督徒应该谋求自立,不依赖别人的接济。
13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
【本会注释】
睡了的人。koimao.关于把死亡比作睡眠,见约11:11。希腊的碑文显示墓地有时被称为koimeterion。该词也有“寝室”,“卧室”之意。基督教视死亡为睡眠,等待复活的清晨。
我们不愿意。有文本为“我不愿意”。保罗有意识地在这句话中把西拉和提摩太也包括在内。但也有可能“我们”是后来的编者加上去的(见帖前1:1注释)。
使徒现在提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就是已故的基督徒与基督复临的关系。刚从帖撒罗尼迦回来的提摩太(帖前3:6)可能带来消息说,那个教会的成员十分担心那些悔改后去世之信徒的命运。他们如何能分享基督再来时国度的荣耀呢?保罗现在仔细讲述这个问题(帖前4:13-18节),然后再讨论另一个相关的话题,即基督显现的时候(帖前5:1-11)。他谈论这两个问题,并不是作为新的道理,而是作为信徒所熟悉的题目,只是需要进一步的指教和劝勉而已。保罗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时间解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恐怕你们忧伤。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似乎为那些接受福音后去世的信徒过度地悲伤。活着的人担心死去的人得不到基督徒盼望在基督复临时所享受的荣耀。在3-18节中,保罗设法消除这种误解,给信徒带来安慰。他解释说,活着的的基督徒不必为死去的弟兄悲伤,因为复活的盼望消除了伤心的理由。保罗并不反对人与生俱来的悲伤情感。他只是教导信徒不要因悲情而绝望,而当抬头展望在主复临和复活的时候与分别的亲人重逢团聚。
像那些。指非基督徒。
没有指望的人一样。非基督徒不享有基督徒的盼望。不信的人无法指望死后的永生。对于他来说,死亡就是结局,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权势能打破死亡的锁链,给死者带来生命。只有基督徒认识那一位为了自己和祂信徒已战胜死亡的主。所以保罗将信徒的前景与他周围异教世界的绝望情形进行对照。
14 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
【本会注释】
我们若信。原文表示毫无疑惑。这个条件句说明基督的死和复活乃是事实。保罗第一次进入帖撒罗尼迦时就已向他们讲明了这些道理(徒17:1-3),信徒们自当充分领会这些基督教的基本原则。保罗希望他们用这些教训作为确立已故基督徒将来复活之信念的基础。基督的死与复活给基督徒带来了复活的可靠盼望(见约14:19注释;见林前15:20-23注释)。所以帖撒罗尼迦信徒在看到亲人去世时不要绝望。
在耶稣里。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保罗指的是死亡只有藉着基督赐生命的能力才算为睡眠。这能力有朝一日会唤醒死者。如果基督的能力不运行,死亡就是结局。也有人把“在耶稣里”与本节后半句结合起来,译为“藉着耶稣,上帝也必将他与睡了的人一同带来”。这种译法虽有道理,但原文倾向于第一种解释。
睡了的人。指已经逝世的基督徒。
一同带来。就是像耶稣那样从坟墓里出来。保罗对困惑的帖撒罗尼迦所作的答复到了最重要之处。他们一直担心他们中间逝者的命运。使徒现在用明确的话语向他们保证,上帝已计划让这些逝世的基督徒像耶稣那样复活。他们的亲人并没有被遗忘。这种鼓舞人心的保证足以让帖撒罗尼迦满意放心。值得注意的是,保罗所主要关注的是逝世的义人没有被忘记,而不是复活的时间顺序问题。那是在林前15:23中所阐述的:“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祂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保罗所强调的是,上帝怎样使基督从坟墓里出来,祂也照样会使睡了的圣徒从坟墓里出来。
有人认为保罗所说的是脱离了肉体的灵魂。这些灵魂在人死的时候就就升天了;到基督复临的时候他们要随祂一同回来。但圣经从来没有教导说人的灵魂是不灭的;在人死时会升到天上(见太10:29;路16:19-31;林后5:2-8注释)。这样的解释也与上下文不合。保罗并没有说灵魂是不死的,而是说“睡了的人”(帖前4:13),“在耶稣里睡了的人”(14节),“在基督里死了的人”。活着的人不会在他们以先与主同在(15节)。大家要一同进入天国(17节)。如果死人在复活之前先与主同在一段时间,使徒的话就显得毫无意义,甚至是荒谬的了。他的安慰就是不着边际的了。保罗会告诉帖撒罗尼迦信徒,他们一点儿也不用挂虑,因为他们所爱的人已经在享受天国的福气了。但保罗并没有这样说。他也不能这样说。他的教训要与主的教训保持一致(见约14:3注释)。有些解经家既看到这些问题,就坦率地承认说:“这里所牵涉的不是脱离身体的灵魂问题(贾米森,福赛特和布朗)。
15 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
【本会注释】
现在照主的话。使徒现在依仗比自己更高的权威说话(参林前7:6,10,12,25注释)。
我们这活着还存留。指基督复临时还活着的人,与逝世的义人相对而言。保罗在这里似乎表示希望他所致信的信徒能活到耶稣再来。但他没有明言自己会活到那个伟大的日子(见罗13:11;林前1哦:1;腓4:5;多2:13;见《罗马书》13章补充注释)。他在帖前5:1-11中表达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他说他不知道主何时复临;也不知道主来时他和信徒是否还活着(10节)。帖撒罗尼迦信徒似乎误解了保罗的话。有的人则歪曲保罗的话,教导人说主马上就要来了(见帖后2:2注释)。保罗不久以后就写了《帖撒罗尼迦后书》,目的就是要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徒行述》264页;见《帖撒罗尼迦后书》序言)。
降临。parousia.见太24:3注释。该词有时用来表示一个罗马将军穿越街市的凯旋游行。所以它很适于描述基督胜利归来。
断不能。原文有强烈的否定语气。
之先。phthano.保罗向他的读者保证,活着的基督徒不会在睡了的信徒之先与主会合。“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16,17节)。所以活着的圣徒不会优先于在基督里死了的人。这个教训说明了“在基督里”死了之人的真实状况。他们是在睡觉,等候救主的来临。他们现在还没有与主会合。他们像那些活着的基督徒一样,都是在等候基督复临时与他们久已盼望的主会合(参约11:23-25)。这两等人都没有优先权。他们要在主再来时一起被接到荣耀里去。
16 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上帝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
【本会注释】
因为。保罗为他15节的教训提供事实依据。
主必亲自。这里说明主的显现是威严可见的。基督不会差遣一位代表,或以属灵的形体显现。祂必亲身来临。升天的耶稣将从天而降。祂将要升天时曾承诺要回来(约14:3)。教会得到的保证是这位“怎样”“被接升天的耶稣”还要“怎样”回来(徒1:9,11)。保罗重申这些应许,并补充说明了其应验的方式。
从天降临。katabaino.该词在《新约》别的地方不表示基督再来,而是表示人子的第一次来临(约3:13;6:33,38等)。其他有关基督复临的经文也暗示了祂从天降下的方式(太16:27;24:30等)。
呼叫的声音。helabaino.“号令”。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在圣经以外的著作中,该词表示一个军官向部队发布命令,或战车手对马匹的吆喝。从原文结构中看不出是指基督在祂降临时发出命令,还是由另一位大声呼叫。但上下文暗示呼叫的是基督(见下面“天使长”和“上帝的号”注释)。这里没有说明“呼叫”的理由。但紧接着“呼叫的声音”,“天使长的声音”和“上帝的号吹响”的是“基督里死了的人”复活。因此“呼叫的声音”可能就是宣告义人复活的开始(参约5:25,28,29;11:43)。基督从天降下宣布祂的胜利。祂已战胜死亡和坟墓(启1:18)。再也没有死亡这个仇敌能把赎民控制在他的铁爪之下。逝世的义人要回应他们主的号令,从坟墓里出来。
天使长。archaggelos.由archi(“主要的”,“高的”)和aggelos(“天使”)复合而成。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犹大书》第9节。《犹大书》称米迦勒为“天使长”。本注释认为米迦勒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见但10:13;犹9;启12:7注释)。这样解释就可以把基督降临时“天使长的声音”理解为祂自己的声音(见犹9注释)。
上帝的号。不一定指属于上帝的某一种号,而是指崇拜上帝的一种乐器。在《旧约》中,号声经常与上帝的临格伴随着一起,不论是在真实的临格中,还是在预言之中(出19:13,16,19;诗47:5;赛27:13;珥2:1;番1:16;亚9:14)。号声也用来招聚上帝的子民(民10:2-4),宣告战争的警报(民10:5-9节)和全国性的节期(民10:10节)。在《新约》中号声用于聚集选民和宣告死人复活(太24:31;林前15:52)。
在基督里死了的人。这是响彻云霄的声音所带来的结果,即逝世之义人的复活。“在基督里死了的人”指那些抱着信心而睡的人,包括旧约时代的圣徒(见罗4:3;林前15:18注释;参启14:15)。他们属于耶稣所说的“复活的人”(路20:36)。保罗在其他地方称他们为“以后在祂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林前15:23)。这是“头一次的复活“(见启20:5,6注释)。“在基督里死了的人”把睡了的圣徒与其他两等人区别开来:一,死了的恶人。他们在基督再来时不会复活;二,活着的基督徒。他们得到保证:他们已故的亲人在耶稣再来时并不会处在不利的地位。他们要先复活。这样,他们与活着的圣徒就处在相同的地位上了。
必先复活。就是在活着的圣徒被提空中与主相遇以前。
17 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
【本会注释】
以后。即死了的义人复活以后。
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见15节注释。
一同。hama sun.副词hama意为“同时”;介词sun意为“在一起”。保罗解释说,那时已逝世的基督徒和依然活着的基督徒将同时与他们的主相会。这样的保证使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放心了。
被提到。harpazo.指圣徒的被提升天。有人解释说,在基督带着能力和大荣耀,在众目睽睽之下显现前的几年,祂将秘密来到人间,把圣徒接走,把其他人留在世上受敌基督者统治一段时期。
他们说本段指的就是这一次秘密的来临。但既有“呼叫的声音”,“天使长的声音”和“上帝的号吹响”,那又怎么可能是秘密的事件呢?再则,帖撒罗尼迦信徒所关心的“与主相遇”发生在“敌基督者”(帖后2:1-3)出现之后,而不是“患难前被提”的观点所说的在此之前(见《启示录》20章补充注释2)。太24:30也把号声与基督的显现联系在一起:“地上的万族……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所用语言绝没有暗示《马太福音》第24章和《帖撒罗尼迦前书》第4章所描述的基督复临是不同的。两处所描写的是同一时间的同一事件。关于秘密被提的错误观点,见《启示录》20章补充注释2。
云里。参太24:30;徒1:9;启1:7注释。
在空中。圣徒从地上升到空中,基督和护卫的天使从天上降下来。他们在天地之间的空中相遇。
与主相遇。这是义人从地上被提的目的的实现,即与他们的主相会。这时,基督徒最大的愿望实现了,那就是与他所最爱的主在一起(参腓1:23注释)。
这样。由于基督再来和16,17节所描述的相关事件,所有的信徒将与他们的主在一起了。
和主永远同在。保罗不想让他的读者只停留在这个快乐的时刻。历世历代的门徒最后要与主相聚在一起。来生已经有了保证。在这一点上不必再作进一步的探究。但我们从其他经文中得知,赎民与主团聚以后还要继续他们所已经开始的路程,与基督一同行走在天家。他们就是这样“和主永远同在”。
18 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
【本会注释】
所以。本节是保罗13-17节论述的总结。他已经解释了已故的信徒和活着的信徒在基督复临时的关系,使那些担心逝世者无法分享主再来之荣耀和福气的帖撒罗尼迦信徒放下心来。
彼此劝慰。这不仅是一个建议,也是一道温柔的命令。他要信徒思考“这些话”(13-17节),认识到其安慰的作用,彼此劝勉,使大家都从这些信息中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