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80天读经|交叉融汇通读新旧约
第94天 申20-23章 亚1-2章 诗77篇 约2章

旧约:申命记20章

可免战者

20:1 你出去与仇敌争战的时候,看见马匹、车辆,并有比你多的人民,不要怕他们,因为领你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你 神与你同在。

20:2 你们将要上阵的时候,祭司要到百姓面前宣告说:

20:3 ‘以色列人哪,你们当听:你们今日将要与仇敌争战,不要胆怯,不要惧怕战兢,也不要因他们惊恐,

20:4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 神与你们同去,要为你们与仇敌争战,拯救你们。’

20:5 官长也要对百姓宣告说:‘谁建造房屋,尚未奉献,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奉献。

20:6 谁种葡萄园,尚未用所结的果子,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用。

20:7 谁聘定了妻,尚未迎娶,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娶。’

20:8 官长又要对百姓宣告说:‘谁惧怕胆怯,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弟兄的心消化,和他一样。’

20:9 官长对百姓宣告完了,就当派军长率领他们。

攻城先告以和

20:10 你临近一座城要攻打的时候,先要对城里的民宣告和睦的话。

20:11 他们若以和睦的话回答你,给你开了城,城里所有的人都要给你效劳,服事你;

20:12 若不肯与你和好,反要与你打仗,你就要围困那城。

20:13 耶和华你的 神把城交付你手,你就要用刀杀尽这城的男丁。

20:14 惟有妇女、孩子、牲畜和城内一切的财物,你可以取为自己的掠物。耶和华你 神把你仇敌的财物赐给你,你可以吃用。

20:15 离你甚远的各城,不是这些国民的城,你都要这样待他。

20:16 但这些国民的城,耶和华你 神既赐你为业,其中凡有气息的,一个不可存留。

20:17 只要照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的,将这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灭绝净尽。

20:18 免得他们教导你们学习一切可憎恶的事,就是他们向自己 神所行的,以至你们得罪耶和华你们的 神。

20:19 你若许久围困攻打所要取的一座城,就不可举斧子砍坏树木,因为你可以吃那树上的果子,不可砍伐,田间的树木岂是人,叫你糟蹋吗?

20:20 惟独你所知道不是结果子的树木可以毁坏、砍伐,用以修筑营垒,攻击那与你打仗的城,直到攻塌了。


旧约:申命记21章

察究见杀者之例

21:1 在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为业的地上,若遇见被杀的人倒在田野,不知道是谁杀的,

21:2 长老和审判官就要出去,从被杀的人那里量起,直量到四围的城邑。

21:3 看哪城离被杀的人最近,那城的长老就要从牛群中取一只未曾耕地、未曾负轭的母牛犊,

21:4 把母牛犊牵到流水、未曾耕种的山谷去,在谷中打折母牛犊的颈项。

21:5 祭司利未的子孙要近前来,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拣选了他们事奉他,奉耶和华的名祝福,所有争讼殴打的事都要凭他们判断。

21:6 那城的众长老,就是离被杀的人最近的,要在那山谷中,在所打折颈项的母牛犊以上洗手,

21:7 祷告(注:原文作“回答”)说:‘我们的手未曾流这人的血,我们的眼也未曾看见这事。

21:8 耶和华啊,求你赦免你所救赎的以色列民,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在你的百姓以色列中间。’这样,流血的罪必得赦免。

21:9 你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就可以从你们中间除掉流无辜血的罪。

纳被掳妇女为妻之例

21:10 你出去与仇敌争战的时候,耶和华你的 神将他们交在你手中,你就掳了他们去。

21:11 若在被掳的人中见有美貌的女子,恋慕她,要娶她为妻,

21:12 就可以领她到你家里去,她便要剃头发,修指甲,

21:13 脱去被掳时所穿的衣服,住在你家里哀哭父母一个整月,然后可以与她同房。你作她的丈夫,她作你的妻子。

21:14 后来你若不喜悦她,就要由她随意出去,决不可为钱卖她,也不可当婢女待她,因为你玷污了她。

勿以私爱废冢子

21:15 人若有二妻,一为所爱,一为所恶,所爱的、所恶的都给他生了儿子,但长子是所恶之妻生的,

21:16 到了把产业分给儿子承受的时候,不可将所爱之妻生的儿子立为长子,在所恶之妻生的儿子以上;

21:17 却要认所恶之妻生的儿子为长子,将产业多加一分给他,因这儿子是他力量强壮的时候生的,长子的名分本当归他。

待逆子之例

21:18 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

21:19 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老那里,

21:20 对长老说:‘我们这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

21:21 本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以色列众人都要听见害怕。

21:22 人若犯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

21:23 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 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 神面前受咒诅的。


旧约:申命记22章

应守之数例

22:1 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不可佯为不见,总要把它牵回来交给你的弟兄。

22:2 你弟兄若离你远,或是你不认识他,就要牵到你家去,留在你那里,等你弟兄来寻找,就还给他。

22:3 你的弟兄无论失落什么,或是驴,或是衣服,你若遇见,都要这样行,不可佯为不见。

22:4 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不可佯为不见,总要帮助他拉起来。

22:5 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衣服,因为这样行都是耶和华你 神所憎恶的。

22:6 你若路上遇见鸟窝,或在树上,或在地上,里头有雏或有蛋,母鸟伏在雏上或在蛋上,你不可连母带雏一并取去。

22:7 总要放母,只可取雏,这样你就可以享福,日子得以长久。

22:8 你若建造房屋,要在房上的四围安栏杆,免得有人从房上掉下来,流血的罪就归于你家。

22:9 不可把两样种子种在你的葡萄园里,免得你撒种所结的和葡萄园的果子都要充公。

22:10 不可并用牛、驴耕地。

22:11 不可穿羊毛、细麻两样搀杂料做的衣服。

22:12 你要在所披的外衣上四围做穗子。

禁止行淫

22:13 人若娶妻,与她同房之后恨恶她,

22:14 信口说她,将丑名加在她身上说:‘我娶了这女子与她同房,见她没有贞洁的凭据。’

22:15 女子的父母就要把女子贞洁的凭据拿出来,带到本城门长老那里。

22:16 女子的父亲要对长老说:‘我将我的女儿给这人为妻,他恨恶她,

22:17 信口说她,说:我见你的女儿没有贞洁的凭据。其实这就是我女儿贞洁的凭据。’父母就把那布铺在本城的长老面前。

22:18 本城的长老要拿住那人,惩治他,

22:19 并要罚他一百舍客勒银子,给女子的父亲,因为他将丑名加在以色列的一个处女身上。女子仍作他的妻,终身不可休她。

22:20 但这事若是真的,女子没有贞洁的凭据,

22:21 就要将女子带到她父家的门口,本城的人要用石头将她打死,因为她在父家行了淫乱,在以色列中做了丑事。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

22:22 若遇见人与有丈夫的妇人行淫,就要将奸夫、淫妇一并治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以色列中除掉。

22:23 若有处女已经许配丈夫,有人在城里遇见她,与她行淫,

22:24 你们就要把这二人带到本城门,用石头打死,女子是因为虽在城里却没有喊叫;男子是因为玷污别人的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

22:25 若有男子在田野遇见已经许配人的女子,强与她行淫,只要将那男子治死,

22:26 但不可办女子,她本没有该死的罪,这事就类乎人起来攻击邻舍,将他杀了一样。

22:27 因为男子是在田野遇见那已经许配人的女子,女子喊叫并无人救她。

22:28 若有男子遇见没有许配人的处女,抓住她与她行淫,被人看见,

22:29 这男子就要拿五十舍客勒银子给女子的父亲,因他玷污了这女子,就要娶她为妻,终身不可休她。

22:30 人不可娶继母为妻,不可掀开他父亲的衣襟。


旧约:申命记23章

不得入耶和华会者

23:1 凡外肾受伤的,或被阉割的,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23:2 私生子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的子孙直到十代,也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23:3 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23:4 因为你们出埃及的时候,他们没有拿食物和水在路上迎接你们,又因他们雇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毗夺人比珥的儿子巴兰来咒诅你们。

23:5 然而耶和华你的 神不肯听从巴兰,却使那咒诅的言语变为祝福的话,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爱你。

23:6 你一生一世永不可求他们的平安和他们的利益。

23:7 不可憎恶以东人,因为他是你的弟兄;不可憎恶埃及人,因为你在他的地上作过寄居的。

23:8 他们第三代子孙可以入耶和华的会。

出战攻敌营洁为务

23:9 你出兵攻打仇敌,就要远避诸恶。

23:10 你们中间若有人夜间偶然梦遗,不洁净,就要出到营外,不可入营。

23:11 到傍晚的时候,他要用水洗澡,及至日落了才可以入营。

23:12 你在营外也该定出一个地方作为便所。

23:13 在你器械之中当预备一把锹,你出营外便溺以后,用以铲土,转身掩盖。

23:14 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常在你营中行走,要救护你,将仇敌交给你,所以你的营理当圣洁,免得他见你那里有污秽,就离开你。

23:15 若有奴仆脱了主人的手,逃到你那里,你不可将他交付他的主人。

23:16 他必在你那里与你同住,在你的城邑中,要由他选择一个所喜悦的地方居住,你不可欺负他。

23:17 以色列的女子中不可有妓女;以色列的男子中不可有娈童。

23:18 娼妓所得的钱,或娈童(注:原文作“狗”)所得的价,你不可带入耶和华你 神的殿还愿,因为这两样都是耶和华你 神所憎恶的。

23:19 你借给你弟兄的,或是钱财或是粮食,无论什么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

23:20 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这样,耶和华你 神必在你所去得为业的地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

许愿之例

23:21 你向耶和华你的 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必定向你追讨,你不偿还就有罪。

23:22 你若不许愿,倒无罪。

23:23 你嘴里所出的,就是你口中应许甘心所献的,要照你向耶和华你 神所许的愿谨守遵行。

23:24 你进了邻舍的葡萄园,可以随意吃饱了葡萄,只是不可装在器皿中。

23:25 你进了邻舍站着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镰刀割取禾稼。”


旧约:撒迦利亚书1章

撒迦利亚劝民归主

1:1 大利乌王第二年八月,耶和华的话临到易多的孙子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说:

1:2 “耶和华曾向你们列祖大大发怒。

1:3 所以你要对以色列人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1:4 不要效法你们列祖。从前的先知呼叫他们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回头离开你们的恶道恶行!’他们却不听,也不顺从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1:5 你们的列祖在哪里呢?那些先知能永远存活吗?

1:6 只是我的言语和律例,就是所吩咐我仆人众先知的,岂不临到你们列祖吗?“他们就回头说:‘万军之耶和华定意按我们的行动作为向我们怎样行,他已照样行了。’”

见乘马者之异象

1:7 大利乌第二年十一月,就是细罢特月二十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易多的孙子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说:

1:8 “我夜间观看,见一人骑着红马,站在洼地番石榴树中间。在他身后,又有红马、黄马和白马。”

1:9 我对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啊,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要指示你这是什么意思。”

1:10 那站在番石榴树中间的人说:“这是奉耶和华差遣,在遍地走来走去的。”

1:11 那些骑马的对站在番石榴树中间耶和华的使者说:“我们已在遍地走来走去,见全地都安息平静。”

天使为耶路撒冷祈祷耶和华许以复施怜悯

1:12 于是,耶和华的使者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恼恨耶路撒冷和犹大的城邑已经七十年,你不施怜悯要到几时呢?”

1:13 耶和华就用美善的安慰话回答那与我说话的天使。

1:14 与我说话的天使对我说:“你要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

1:15 我甚恼怒那安逸的列国。因我从前稍微恼怒我民,他们就加害过分。’

1:16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现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怜悯。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准绳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1:17 “你要再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的城邑必再丰盛发达。耶和华必再安慰锡安,拣选耶路撒冷。’”

撒迦利亚见四角

1:18 我举目观看,见有四角。

1:19 我就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打散犹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角。”

见四匠

1:20 耶和华又指四个匠人给我看。

1:21 我说:“他们来做什么呢?”他说:“这是打散犹大的角,使人不敢抬头;但这些匠人来威吓列国,打掉他们的角,就是举起打散犹大地的角。”


旧约:撒迦利亚书2章

见人持准绳

2:1 我又举目观看,见一人手拿准绳。

2:2 我说:“你往哪里去?”他对我说:“要去量耶路撒冷,看有多宽、多长。”

2:3 与我说话的天使去的时候,又有一位天使迎着他来,

2:4 对他说:“你跑去告诉那少年人说:‘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无城墙的乡村,因为人民和牲畜甚多。’

2:5 耶和华说:‘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围的火城,并要作其中的荣耀。’”

锡安得脱灾害

2:6 耶和华说:“我从前分散你们在天的四方(注:原文作“犹如天的四风”),现在你们要从北方之地逃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2:7 “与巴比伦人同住的锡安民哪,应当逃脱。

2:8 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显出荣耀之后,差遣我去惩罚那掳掠你们的列国,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

2:9 看哪!我(注:或作“他”)要向他们抡手,他们就必作服侍他们之人的掳物,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

主许与同居

2:10 “锡安城啊,应当欢乐歌唱,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中间。”这是耶和华说的。

2:11 “那时,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作他(注:原文作“我”)的子民。他(注:原文作“我”)要住在你中间,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那里去了。

2:12 耶和华必收回犹大作他圣地的分,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

2:13 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他兴起,从圣所出来了。”


旧约:诗篇77篇

遇难时追思 神心得安慰

〔亚萨的诗,照耶杜顿的作法,交与伶长。〕

诗77:1 我要向 神发声呼求;我向 神发声,他必留心听我。

诗77:2 我在患难之日寻求主,我在夜间不住地举手祷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

诗77:3 我想念 神,就烦躁不安;我沉吟悲伤,心便发昏。〔细拉〕

诗77:4 你叫我不能闭眼。我烦乱不安,甚至不能说话。

诗77:5 我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

诗77:6 我想起我夜间的歌曲,扪心自问,我心里也仔细省察:

诗77:7 难道主要永远丢弃我,不再施恩吗?

诗77:8 难道他的慈爱永远穷尽,他的应许世世废弃吗?

诗77:9 难道 神忘记开恩,因发怒就止住他的慈悲吗?细拉

诗77:10 我便说:“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

诗77:11 我要提说耶和华所行的,我要记念你古时的奇事;

诗77:12 我也要思想你的经营,默念你的作为。

诗77:13 神啊,你的作为是洁净的,有何神大如 神呢?

诗77:14 你是行奇事的 神。你曾在列邦中彰显你的能力。

诗77:15 你曾用你的膀臂赎了你的民,就是雅各和约瑟的子孙。〔细拉〕

诗77:16 神啊,诸水见你,一见就都惊惶;深渊也都战抖。

诗77:17 云中倒出水来,天空发出响声,你的箭也飞行四方。

诗77:18 你的雷声在旋风中,电光照亮世界,大地战抖震动。

诗77:19 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你的脚踪无人知道。

诗77:20 你曾藉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你的百姓,好像羊群一般。


新约:约翰福音2章

耶稣在迦拿变水为酒

2: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2: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2:3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2:4 耶稣说:“母亲(注: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2:5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2:6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2:7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2:8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2:9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2:10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2:12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洁净圣殿

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2:15 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耶稣以殿譬己身

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做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

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2:23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2:24 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2:25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申命记20章

提要:1 祭司鼓励百姓上阵的劝告。5 官长对应解除兵役之人的宣告。10 对接受或拒绝和平宣言的城应如何处置。16 什么城必须被灭绝净尽。19 可作人食物的树木不可在围困攻打时被毁坏。


1 “你出去与仇敌争战的时候,看见马匹、车辆,并有比你多的人民,不要怕他们,因为领你出埃及地的耶和华你上帝与你同在。

【本会注释】

    迦南人有大量的车辆(书11:4;士4:3)。以色列人的军队是由步兵组成的;他们从来没有消除对战车的恐惧(书17:16;士1:19;撒上13:5,6)。直到大卫的时代,他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战车(撒下8:4)。

    不要怕。耶和华曾将他们从埃及带出来;祂会在所要面临之争战的无常变化中与他们同在(诗20:6-8)。

    上帝与你同在。有关在其他情形中的相同应许,见申1:30,42;7:21。参以赛亚在亚哈斯与利汛和比加发生冲突时对他所发的信息(赛7:4-14;8:8,10)。


2 你们将要上阵的时候,祭司要到百姓面前宣告

【本会注释】

    见民31:6;代下13:12。关于约柜被抬到战场上,见撒上4:4,5(参撒下11:11),关于为庆祝胜利而献给上帝的祭物,见撒上7:9;参撒上13:9-13。


3 说:‘以色列人哪,你们当听,你们今日将要与仇敌争战,不要胆怯,不要惧怕战兢,也不要因他们惊恐;

【本会注释】

    胆怯。更好的译法是,“软弱”。关于“胆怯”一词的其他用法,见王下22:19;诗55:21;赛1:6。


4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与你们同去,要为你们与仇敌争战,拯救你们。’

【本会注释】

    大卫的信心(撒上17:45;诗20:7)。在出征之前常常献祭,为要祈求祂的同在。在基督复临前最后的大斗争中,耶和华被描述为亲自作战的上帝(见赛13:6-14;珥3:9-21;启16:14-16;19:11-16)。


5 官长也要对百姓宣告说:‘谁建造房屋,尚未奉献,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奉献。

【本会注释】

    该词还出现在出5:6,10,14,15,19;民11:16;申1:15;16:18;书1:10等中。他们是行政长官,因为以色列人的军队不是由职业士兵组成的。

    奉献。原文的动词用来指祭坛(民7:10)以及圣所(王上8:63;代下7:5)的奉献,但在这里指的是私人房屋的奉献。

    尚未用。主人不能享用种植葡萄园后头三年的果实(利19:23等)。在第四年,他要把果实带到耶路撒冷,在那里当作感谢祭吃掉(利19:24)。但从第五年起,包括第五年,果实就是他的了(利19:25)。

    聘定了妻。这个例外是一种体谅之举,以便使人不至于没有孩子而死,为要使他的名分和利益得以延续。这个例外为期一年之久(申24:5)。第5-7节所记载的三种例外必能给国家的经济带来有益的影响。大大减轻战争给整个民族的生活所带来的动荡不安与极度扰乱人心的影响。


6 谁种葡萄园,尚未用所结的果子,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用。

7 谁聘定了妻,尚未迎娶,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阵亡,别人去娶。’

8 官长又要对百姓宣告说:‘谁惧怕胆怯,他可以回家去,恐怕他弟兄的心消化,和他一样。’

【本会注释】

    古以色列人觉得有必要保护军队免受传染性的懦弱精神所影响。在基督徒属灵的争战中也同样需要保持高度的勇气。胜利是借着纪律、勇气、忠心尽职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而取得的(路14:26,27;加6:9)。


9 官长对百姓宣告完了,就当派军长率领他们。

【本会注释】

    军长。指的是指挥由千人、百人、或五十人组成之部队的军官(见民31:14,48;撒上8:12;22:7;撒下18:1)。该词的单数形式,用来指整个军队的总司令(创21:22;撒下2:8;王上16:16)。


10 “你临近一座城、要攻打的时候,先要对城里的民宣告和睦的话。

【本会注释】

    是投降的条款。见亚兰的便哈达向以色列王亚哈(王上20:1-6),以及亚述王的代表向犹大王希西家(王下18:17-37)提出的谈判条件。


11 他们若以和睦的话回答你,给你开了城,城里所有的人都要给你效劳,服事你;

【本会注释】

    原文是一个集体名词,指的是一个由被迫做苦工的人组成的群体(见英文RSV版)。所罗门王就曾将这样的负担加在百姓的身上,总共约有三万人(王上5:13),为要派他们去黎巴嫩(王上5:14;参王上9:15,20,21;12:18;代下10:18)。在赛31:8中,该词译为“服苦的”。


12 若不肯与你和好,反要与你打仗,你就要围困那城。

【本会注释】

    拒绝和平的条件被视为宣战,战争便爆发了。


13 耶和华你的上帝把城交付你手,你就要用刀杀尽这城的男丁。

【本会注释】

    拒绝和平的条件就是表示决心继续崇拜偶像,并行随之而来的邪淫。如果他们拒绝接受上帝,并转离偶像崇拜的话,这些偶像崇拜城邦之居民的道德腐败及完全的堕落会使他们不可避免的遭受毁灭。


14 惟有妇女、孩子、牲畜,和城内一切的财物,你可以取为自己的掠物。耶和华你上帝把你仇敌的财物赐给你,你可以吃用。

【本会注释】

    掠物。贵重的金属、衣物、库存的食物和各样的家庭用品(见申2:35)。


15 离你甚远的各城,不是这些国民的城,你都要这样待他。

16 但这些国民的城,耶和华你上帝既赐你为业,其中凡有气息的,一个不可存留;

【本会注释】

    。特指迦南的各城。没有必要向他们提出和平条件;上帝先前已经严厉禁止宽恕他们中的任何人(出23:31-33;34:11-16)。上帝给予了各样的警戒来防止以色列人受迦南人所实行的有辱人格之偶像崇拜形式的影响。关于这些人所行之可憎恶的事,见利18:24-28;20:23。


17 只要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将这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灭绝净尽,

【本会注释】

    灭绝净尽。直译为“献掉”,就是消灭掉。

  赫人。参申7:1和书24:11,其中所列举的是七个民族,而不是六个。这里省略了革迦撒人。

  你上帝所吩咐的。见申7:2;参记载在出23:31-33中的吩咐。


18 免得他们教导你们学习一切可憎恶的事,就是他们向自己神所行的,以致你们得罪耶和华你们的上帝。

【本会注释】

    这里指出了采取严厉措施的最大理由。极大的邪恶再加上对恩慈的拒绝势必招致审判(见申7:26;12:31)。当“亚摩利人的罪孽”满盈时,审判就降临了(见创15:16;王上21:26)。


19 “你若许久围困、攻打所要取的一座城,就不可举斧子砍坏树木;因为你可以吃那树上的果子,不可砍伐。田间的树木岂是人,叫你糟蹋吗?

【本会注释】

    果树解人饥渴。果树无法在一天内长成。

  田间的树木。见撒上16:20,直译为,“饼的驴”,意思就是驮饼的驴。同样,这里说果树是为了供养人的。


20 惟独你所知道不是结果子的树木可以毁坏、砍伐,用以修筑营垒,攻击那与你打仗的城,直到攻塌了。”

【本会注释】

    不是结果子的。直译为“不为食物”。

  营垒。直译为“攻城设施”。这指的是为征服一座城而建造的各种营垒、战壕等。该词还译为“保障”(代下8:5)、“为保障”(代下11:6)、“山寨”(耶10:17,[英文KJV版直译为“山寨里的人哪”,中文版为“受围困的人哪”])、“坚固的”(弥7:12,[英文KJV版直译为“从坚固的城邑”,中文版为“从埃及的城邑”])、“望楼”(哈2:1;参代下26:15;撒下20:15)。

  攻塌。直译为“倒塌”(见申28:52;赛32:19)。


申命记21章

提要:1 不明杀人案的除罪。10 娶女俘为妻。15 不可因私情而剥夺长子的继承权。18 顽梗的儿子要用石头打死。22 罪人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


1 “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为业的地上,若遇见被杀的人倒在田野,不知道是谁杀的,

【本会注释】

    类似的说法见申17:2;24:7。上帝总是强调人类生命和人身权利的神圣性(见创9:5,6注释)。


2 长老和审判官就要出去,从被杀的人那里量起,直量到四围的城邑,

【本会注释】

    大概指发现尸体之地附近村镇中的长老和审判官(申16:18;19:12)。


3 看哪城离被杀的人最近,那城的长老就要从牛群中取一只未曾耕地、未曾负轭的母牛犊,

【本会注释】

    最近。离尸体最近之城的长老将负责履行必要的安葬仪式。人们可能推测杀人犯是来自附近地区的人。

    母牛犊。没有说明年龄,但犹太教注释家称要二岁。其他地方则要求一只三岁(创15:9)。

    未曾耕地。就是:没有被当作耕畜使用过(见民19:2)。


4 把母牛犊牵到流水、未曾耕种的山谷去,在谷中打折母牛犊的颈项。

【本会注释】

    直译为“流水不绝的山谷”。本节中所强调的是不断的流水,而不是大小或表面的状况。

    耕种。指未曾耕种过的地方(见创45:6的注释)。

    打折。直译为“折断”。注释家们把母牛犊看作凶手的替身。在牲畜年龄的幼小方面和未曾用于普通劳作方面,一定有仪文象征的因素。


5 祭司利未的子孙要近前来;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拣选了他们事奉他,奉耶和华的名祝福,所有争讼殴打的事都要凭他们判断。

【本会注释】

    祭司。见申17:9;18:1。住在最近的利未人城中的祭司要到场,以确保一切要求都按照原先所吩咐的执行了。因为所有这样的案件都要“凭他们”,直译为“凭他们的口”判断。利未人的权力影响深远。他们在一切重大的决定中都有一席之地。在这里,他们的在场确认了将杀人的责任归与发现尸体的地区。


6 那城的众长老,就是离被杀的人最近的,要在那山谷中,在所打折颈项的母牛犊以上洗手,

【本会注释】

    洗手。他们借着从山谷的小河中取水,表明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之城的无辜。参诗篇作者的话语(诗26:6;73:13),以及彼拉多在审判基督时的作法(太27:24)。

    在……母牛犊以上。既然母牛犊代表了未知的杀人犯,,那么这一举动就象征着将罪加在它身上。

    打折颈项。见第4节的注释。


7 祷告(原文作回答)说:‘我们的手未曾流这人的血;我们的眼也未曾看见这事。

【本会注释】

    回答。这是仪文意义上的回答(申27:14)。他们做了郑重的宣告,符合其圣职的权威。


8 耶和华啊,求你赦免你所救赎的以色列民,不要使流无辜血的罪归在你的百姓以色列中间。’这样,流血的罪必得赦免。

【本会注释】

    求你赦免。原文的意思可能是“遮掩”。阿拉伯语该词根的意思就是“遮掩”、“隐藏”。通常的译法是“赎罪”(出30:10;利4:20,26,31,35;5:6,10,13,18等)。源于相同词根的名词被译为“施恩座”(出25:17-22)。其含义就是一个用于保护的遮盖物。

    所救赎的。直译为“购买的”、“付了钱的”。有时被译为“救赎”(伯33:28;诗55:18;69:18;78:42;119:134)和“救”(撒上14:45)。

    不要使……归在。这可能暗示着附近的百姓有部分地责任,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使通往他们城的道路达到应有的安全。


9 你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就可以从你们中间除掉流无辜血的罪。”

【本会注释】

    希伯来原文是强调性的,“你,要烧尽”,意思就是“彻底根除”或“除尽”。


10 “你出去与仇敌争战的时候,耶和华你的上帝将他们交在你手中,你就掳了他们去。

【本会注释】

    由于迦南人应被全部消灭,所以这里可能泛指将来与周围列国的冲突(见申20:13,14,16注释)。


11 若在被掳的人中见有美貌的女子,恋慕她,要娶她为妻,

【本会注释】

    没有说明她是否已婚,但是如果所有的男人都已杀尽(申20:13),她不是未婚就是寡妇。


12 就可以领她到你家里去;她便要剃头发,修指甲,

【本会注释】

    到你家里去。这样做当然比暗地里将她藏在别处要体面得多。

  她便要剃头发。可能是出于悲伤;也有可能是为了洁净,正如有些注释家所认为的。据说东方的一些寡妇在为她们已故的丈夫哀悼一年结束时行一种类似的仪式。


13 脱去被掳时所穿的衣服,住在你家里哀哭父母一个整月,然后可以与她同房。你作她的丈夫,她作你的妻子。

【本会注释】

    在你家里。要使她摆脱公众的目光,隐居一个月(见创38:11)。

  一个整月。参为亚伦和摩西哀悼的时期(民20:29;申34:8)。这会给她一个调整的时间,使她适应新环境。

  妻子。上帝显然是想阻止不正当的关系,并且鼓励合法的婚姻。就连一个被俘的女子也不应成为男人情欲的玩物;但如果她乐意与上帝的子民和睦相处的话,就应得到一种受人尊敬的身份。


14 后来你若不喜悦她,就要由她随意出去,决不可为钱卖她,也不可当婢女待她,因为你玷污了她。”

【本会注释】

    由她随意。直译为“依照她的心意”,就是,无论她想去哪里。作为她自己的主人,她有决定自己前途的自由。

  不可为钱卖她。参丈夫想要休掉自己所娶希伯来婢女的情形(出21:8)。

  不可当婢女待她。直译为“不虐待”,就是强迫她为奴。


15 “人若有二妻,一为所爱,一为所恶,所爱的、所恶的都给他生了儿子,但长子是所恶之妻生的。

【本会注释】

    所恶的。“恶”字在这里暗示对对方的性厌烦(撒下13:15)。就如雅各和利亚(见创29:16,30,31)。在这种情况下,丈夫对受宠的妻子所生之子女的喜爱很可能会明显得多。


16 到了把产业分给儿子承受的时候,不可将所爱之妻生的儿子立为长子,在所恶之妻生的儿子以上,

【本会注释】

    给儿子承受。请注意这里只提到了儿子,而不是女儿,因为后者不享有双份的产业。犹太教遗传认为只有在父亲去世之前出生的儿子才有这种特权。遗腹子不享有双份的产业。

  不可将……立为。这是相当于现代的执行遗嘱(见创24:36;25:5)。


17 却要认所恶之妻生的儿子为长子,将产业多加一分给他;因这儿子是他力量强壮的时候生的,长子的名分本当归他。”

【本会注释】

    。不论其个人感情和偏爱如何。

  多加一份。直译为“两口”,就是两份。如果一个人有五个儿子,那么他的产业就要被分成六份,长子得两份(见创48:22;王下2:9)。

  这儿子是他力量最强壮的时候生的。就是:他力量的初熟之果(见创49:1-3;另见诗78:51;105:36)。


18 “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

【本会注释】

    “顽梗”一词源于表示“造反”、“怨恨”、“阴沉”的动词。犹太教注释家通常以此来指那些对上帝的要求显示阴沉怨恨并拒绝遵行的儿子。犹太人用“悖逆”来指做不许做之事的人,特别是做父母所禁止之事(见诗78:8;耶5:23)。

  母的话。父母应受到同等的尊敬;都应被忠实地顺从。

  惩治。就是“管教”、“纠正”、“劝告”,通常指体罚(见申8:5;箴19:18;29:17)。


19 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老那里,

    抓住。直译为“紧握”,如握刀剑(结30:21)。

  长老。见申16:18;19:12注释。

  城门。见创19:1注释。


20 对长老说:‘我们这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

【本会注释】

    顽梗。见第18节注释。

  贪食……的人。见箴23:20-22中的相同说法。对“贪食的人”更好的译法是“无用的人”、“暴食的人”。此词所暗示的是不合理地浪费,就是糟蹋自身健康和财富的意思。


21 本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以色列众人都要听见害怕。”

【本会注释】

    这个年轻人虽然不可救药,但对如此严厉之刑罚的施行却不是父亲所能决定的;这是本城众人的庄严职责(见申13:10;17:5;22:24)。对儿女严加管教是在父母权限之内的事(箴19:18),但执行死刑却不在其权限之内。对于其他应受死刑的罪行,见出21:15,17;利20:2,27;参书7:25。

  把那恶……除掉。见申19:20的注释。


22 “人若犯该死的罪,被治死了,你将他挂在木头上,

【本会注释】

    将他挂在。绞刑在圣经的记录中并不少见(创40:22;撒下21:12;斯7:10;9:14)。犹太教注释家认为是被告先被治死,然后才将尸体挂在树上。


23 他的尸首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必要当日将他葬埋,免得玷污了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为业之地。因为被挂的人是在上帝面前受咒诅的。

【本会注释】

    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见书8:29;10:27。

  受咒诅的。“受咒诅”一词的词根也表示“卑劣的”、“卑鄙的”、“蒙羞的”。参使徒保罗在加3:10-14中的论证。

  免得玷污了……地。地因死刑犯尸体的暴露而受玷污。被挂的罪犯被认为是处在上帝的诅咒之下,他的尸体不应暴露在光天化日。耶稣曾被祂自己的百姓定罪,当作罪人中的罪魁,并处在耶和华的诅咒之下(太27:43;参赛53:4)。


申命记22章

提要:1 对弟兄的仁慈。5 性别应在服装上被区别出来。6 不可连母带雏一并取去。8 房上必须有栏杆。9 要避免混杂。12 在外衣上的繸子。13 诽谤妻子之人应受的刑罚。20,22 奸淫应受的刑罚,25 强奸应受的刑罚,28 淫乱应受的刑罚。30 乱伦。


1 “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不可佯为不见,总要把他牵回来交给你的弟兄。

【本会注释】

    这里严肃指出对于朋友或邻居的福利所应负的责任。这种责任甚至延伸到对仇敌的福利上(出23:4)。“失迷了路”的译法对希伯来原文的含义表达得不够充分,原文的意思是“被赶走了”。该词还译为“举[斧子]”(申20:19)、“赶散”(申30:4)、“勾引”(申30:17)、“赶出净尽”(伯6:13)。如果牲畜在这里只是迷了路,那么将它们牵回来就只需要费一些时间和精力而已。但是这节经文也暗示着它们有时是被贼赶走的。在这种情形下,就会有一些个人风险,甚至可能要冒生命的危险。

    佯为不见。参赛58:7。

    把它牵回来。仅仅告知主人是不够的,要尽力归还他的财产。参良善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10:30-35)。


2 你弟兄若离你远,或是你不认识他,就要牵到你家去,留在你那里,等你弟兄来寻找就还给他。

【本会注释】

    这可能包括照看受伤的牲畜,当然也包括为它们提供圈棚和饲养,直到保留牲畜的人能够找到合法的物主为止。


3 你的弟兄无论失落什么,或是驴,或是衣服,你若遇见,都要这样行,不可佯为不见。

【本会注释】

    第1,2节所规定的律例也适用于人捡到的任何东西。爱邻舍的基本原则也包括关心他所喜爱之任何事物。参耶稣这方面的教训(太5:42-48)。


4 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不可佯为不见,总要帮助他拉起来。

【本会注释】

    佯为不见。就是在被人看到他在遇难牲畜的旁边之前遛走(见路10:31,32)。

    总要帮助。见出23:4,5。


5 “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衣服,因为这样行都是耶和华你上帝所憎恶的。

【本会注释】

    不可穿戴。这可能是指为不道德的目的而假装变性的异教习俗。这在现今的一些国家中非常普遍,就是男人穿女人的衣服,模仿她们的样子,并为不道德的目的而提供他们的身体。“所穿戴的”一词的原文还用来指除了衣服以外的许多物品,如“珠宝”(创24:53)、“器械”(创27:3)、“家具”(创31:37)、“兵器”(撒上14:1,6)、“袋”(撒上17:40)、“宝器”(鸿2:9)。上帝造人乃是造男造女,应当尊重和顺从这样的区别。缩少这种区别的欲望发自低下的思想,造成了淫荡之风。


6 “你若路上遇见鸟窝,或在树上或在地上,里头有雏或有蛋,母鸟伏在雏上或在蛋上,你不可连母带雏一并取去。

【本会注释】

    连母带雏。这里大概是指任何可以食用的洁净鸟类。上帝体谅低级等动物的感受和生命(太10:29;路12:6),当我们也如此行时,上帝会感到高兴并受到尊荣(见利22:27注释)。以残害上帝所受造之物为乐,造成它们痛苦,或者不必要地骚扰它们,都是与基督徒的身份不相称的,也上帝所不喜悦的。


7 总要放母,只可取雏;这样你就可以享福,日子得以长久。

【本会注释】

    总要放母。为了保护物种,保存鸟类的生命。现代的狩猎规则基本上体现了这里所提出的原则。


8 “你若建造房屋,要在房上的四围安栏杆,免得有人从房上掉下来,流血的罪就归于你家。

【本会注释】

    栏杆。屋子的平顶应有一个矮栏杆,防止粗心的人跌到下面的街道上。屋顶常被用作晾晒各种谷物和水果,或孩子们玩耍,或傍晚乘凉的地方(见书2:6;撒下11:2;18:24;尼8:16;太10:27;徒10:9)。


9 “不可把两样种子种在你的葡萄园里,免得你撒种所结的和葡萄园的果子都要充公。

【本会注释】

    两样种子。上帝对他们的田地也有一个类似的吩咐(利19:19)。这个律例可能是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杂交很容易产生次等的变种,而上帝则想保护祂的子民避免这些事。当时选择性的科学杂交尚不为人知。

   都要充公 。直译为“成为圣洁”、“分别为圣”(出29:21,37;撒上21:5;代下26:18;31:6;拉3:5),用来指祭司和利未人、祭物、祭坛、属上帝的人、教会等。此词及其派生的名词在旧约中共出现589次。这里指葡萄园的出产要成为“圣”,就是“被没收到圣所”,不得被原主所用,既不可卖掉也不可送人。原主不得从中获得任何利益。


10 不可并用牛、驴耕地。

【本会注释】

    牛、驴。牛是“洁净的”,而驴是“不洁净的”。但这可能是一条仁慈的指示,因为这两种牲畜的大小和力量都不相称。现今在东方,骆驼和驴有时同负一轭。


11 不可穿羊毛、细麻两样搀杂料做的衣服。

【本会注释】

    见利19:19注释;又见结44:17,19;启19:8。


12 “你要在所披的外衣上四围做缒子。”

【本会注释】

    繸子的原文在旧约别处只用过一次(王上7:17,“网子”)。该词源于动词“变大”、“拧”,与民15:37-41中译为“繸子”的原文不是同一个词。

  四围。或“四角”(参民15:38的“边”,希伯来原文相同)。“外衣”源于动词“遮盖”,可能是一个象斗篷一样的长方形外袍,至今仍有巴勒斯坦的农民穿着。穷人在晚上用它作为被子。古时候,犹太人公开地在他们的外袍上装饰“繸子”。由于在受迫害时容易被认出来,他们便将繸子挪到了内衣上。后来他们将繸子,或捻成的绳索缝在祷告时穿戴的小斗篷上。上帝子民的服饰应当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不可随周围人群的时尚。


13 “人若娶妻,与她同房之后恨恶她,

【本会注释】

    恨恶她。就是不喜欢她。他显然不是真正爱她,而是因肉体的吸引而与她结合的。肉体的吸引是建立家庭的最不稳定的基础。心灵的合一才是夫妻之间唯一可靠和永久的结合。


14 信口说她,将丑名加在她身上,说:‘我娶了这女子,与她同房,见她没有贞洁的凭据’;

    信口说。直译为“不负责任地指控”。只有卑鄙自私的男人才会为了获得抛弃她的“合法”权利而诬告他的妻子,败坏她的名声。这样的人应该受到公众的惩罚(第18节)。关于上帝对诬告的态度,见民14:36,37;申19:18,19。

  见她没有贞洁的凭据。即不是处女。。该词还见诸本章15,17,20节(另见利21:13等)。


15 女子的父母就要把女子贞洁的凭据拿出来,带到本城门长老那里。

【本会注释】

    凭据。自古以来,年轻女子贞洁的凭据一直被视为其清白的证据。新婚之夜一过,这个身体的凭据(见第17节注释)就要立刻拿给近亲看,他们便成为其贞洁的重要证人。

  到本城门。见创19:1的注释。


16 女子的父亲要对长老说:‘我将我的女儿给这人为妻,他恨恶她,

【本会注释】

    女子的父亲。母亲显然没有积极参与当众的辩护,但是她的在场证明她对此事十分关注。


17 信口说她,说:我见你的女儿没有贞洁的凭据;其实这就是我女儿贞洁的凭据。’父母就把那布铺在本城的长老面前。

【本会注释】

    那布。“布”的原文是一个表示“围巾”或“斗篷”的常用词,通常是用一块麻布制成的大方巾,给男人和女人当作外衣穿戴(见第5节;参创35:2;出22:26;撒下12:20;得3:3),睡觉时还用作毯子(出22:27)。


18 本城的长老要拿住那人,惩治他,

【本会注释】

    长老。长老们对呈上来的物证加以正式调查之后,通过审议而做出裁决。

  惩治。被定罪的人要受专职施刑者责打四十下(申25:3)。约瑟夫《上古史》iv.8.23说那是打三十九下责打。


19 并要罚他一百舍客勒银子,给女子的父亲,因为他将丑名加在以色列的一个处女身上。女子仍作他的妻,终身不可休她。

【本会注释】

    罚他。罚款是新郎通常给新娘聘礼的两倍。“罚他”一词的原文也表示“处罚”,就是课以罚款的处罚(出21:22)。

  不可休她。这样的安排按现代的眼光来看,基本上无法促成快乐的婚姻生活。丈夫想要抛弃他的妻子,但又不得不留下她。但是这种做法确实为妻子做了洗刷,并在公众的眼中重新确立了她的清白形象。


20 但这事若是真的,女子没有贞洁的凭据,

21 就要将女子带到她父家的门口,本城的人要用石头将她打死;因为她在父家行了淫乱,在以色列中做了丑事。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

【本会注释】

    门口。她羞辱了她的父家,因此要在父家的门口受处罚。

  用石头将她打死。参申21:21。

  在以色列人中作了丑事。参士19:24,赛32:6(“愚顽话”)和耶29:23。该词含有羞辱、淫荡、无理智的意思。


22 “若遇见人与有丈夫的妇人行淫,就要将奸夫淫妇一并治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以色列中除掉。

【本会注释】

    一并治死。没有说明治死的方式。犹太教遗传认为是勒死,也可能是用石头打死的,如第24节的做法(见结16:38,40;23:45,47)。另见新约中一个大概已订婚之女子的事件(约8:5,7)。


23 “若有处女已经许配丈夫,有人在城里遇见她,与她行淫,

【本会注释】

    这种情况被视为与严格意义上的奸淫是一样的,因为那女子已对她的“丈夫”以身相许,被视为一个已婚的妇人。见约瑟和马利亚的例子。他们的婚礼尚未举行,只是已许配,她仍被说成是他的“妻子”(太1:20,24)。西方人的“订婚”没有东方人之许配的严肃性和约束性(见撒下3:14)。


24 你们就要把这二人带到本城门,用石头打死女子,是因为虽在城里却没有喊叫;男子是因为玷污别人的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

25 “若有男子在田野遇见已经许配人的女子,强与她行淫,只要将那男子治死。

【本会注释】

    在田野。那女子被假定是被迫而无辜的。在她附近没有可以求救的人(第27节),如果没有查出相反的证据,她就会被认定为无辜的(见撒下13:11)。


26 但不可办女子;她本没有该死的罪,这事就类乎人起来攻击邻舍,将他杀了一样。

27 因为男子是在田野遇见那已经许配人的女子,女子喊叫,并无人救她。

【本会注释】

    她可能是在放牧,割草,或打水,从事正当的活动而被人强暴了。


28 “若有男子遇见没有许配人的处女,抓住她,与她行淫,被人看见,

【本会注释】

    在这种情况下,那女子尚不算人妻,因为没有举行过许配的仪式,以身相许,得到聘礼。

  证人可能偶然遇见了他们;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承认的,为要迫使反对他们结婚的父母同意。


29 这男子就要拿五十舍客勒银子给女子的父亲;因他玷污了这女子,就要娶她为妻,终身不可休她。

30 “人不可娶继母为妻;不可掀开他父亲的衣襟。”

【本会注释】

    继母。参利18:8;20:11;见结22:10。

  不可掀开他父亲的衣襟。指一种东方人的习俗,就是新婚的男子展开他裙子般长外袍的衣襟将妻子裹起来,表明她是属于他的,只有他有权占有她的身体(得3:9-14;4:10;结16:8)。


申命记23章

提要:1 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圣会的人。9 军中要避免不洁净。15 论逃亡的奴仆。17 论淫秽。18 论可憎恶的献祭。19 论取利。21 论许愿。24 论非法侵入。


1 “凡外肾受伤的,或被阉割的,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本会注释】

    一些所谓的“圣人”出于神明的虔诚而故意割除其男性生殖器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这种习俗作为宗教的一部分在许多古代民族中十分盛行(见利21:20)。

    不可入。强调上帝对毁损人体的痛恨。这条禁令也适用于某些外国人,不让他们进入会众敬拜的圣所(尼13:1,7;哀1:10),但不是将他们排除在救恩,或上帝属灵的殿之外(见赛56:3,5)。后来,在基督徒的属灵团体中,有一位太监受到上帝所派特使的尊重(徒8:27-40)。太监的工作是服侍以色列和犹大的国王(王下9:32;耶29:2)。


2 “私生子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的子孙,直到十代,也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本会注释】

    私生子。原文词根不详。在犹太教拉比的遗传中,该词不是指非婚生子女,而只是指因乱伦而出生的人,或是指一个出身不明的非以色列人或陌生人。家庭和属灵生活的纯洁一直是上帝最为重视的。关于排除在会众之外,见本章1,3节的注释。


3 “亚扪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华的会;他们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本会注释】

    亚扪人多比雅,曾依据这节经文被排除在圣殿之外(见尼2:10;13:1-8)。


4 因为你们出埃及的时候,他们没有拿食物和水在路上迎接你们,又因他们雇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毗夺人比珥的儿子巴兰来咒诅你们。

【本会注释】

     亚扪人和摩押人不友好的态度给以色列人增加了许多困难。这两个民族都和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对以色列人连对陌生人应有的礼貌也没有,更不用说对亲属所应有的礼貌了(创14:18;18:2;19:1,2)。上帝曾经吩咐以色列人不要骚扰亚扪人(申2:19)。这里所说的,摩押人没有用食物迎接以色列人,和申2:29节所说的,他们有卖粮给以色列人,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其实只是表面上的而并非属实。申23:4只是说摩押人没有心甘情愿地以友好的态度给他们提供食物,但没有说他们不向以色列人出售食物。

    雇了……巴兰来咒诅你们。这是摩押人在米甸人的协助下所做的事(民22:4-7)。基督教导说没有怜悯之心的人不能承受天国(太25:41-46)。对教会所表现的敌意被视为对基督本身的敌意(徒9:4,5)。


5 然而耶和华你的上帝不肯听从巴兰,却使那咒诅的言语变为祝福的话,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爱你。

【本会注释】

    先知急于咒诅以色列人,但是耶和华却将话语放在他的口中,使他无法忍住不说(见民22)。一个恶先知无法将上帝的祝福撇在一边,而将咒诅加在祂子民的身上。巴兰的咒诅变成了祝福(民23,24)。圣经中所记载的有关上帝护庇眷顾的其他实例还包括约瑟(创39:1-3;41:39-45)、末底改和犹太人(斯6至10)、年轻的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但3:16-30;6:1,2)以及很多其它的例子。


6 你一生一世永不可求他们的平安和他们的利益。

【本会注释】

    这是指他们与异教邻邦结交(见拉9:12)。就以社交为目的的普通交往而言,以色列人应与这些民族保持完全的分离。在巴力毗珥的经历已充分显示这种交往的不幸结局(见民25:1-9)。摩押人是他们的近邻,无疑会有许多彼此亲密自由交往的机会,所以这个警告特别恰当。


7 “不可憎恶以东人,因为他是你的弟兄。不可憎恶埃及人,因为你在他的地上作过寄居的。

【本会注释】

    以东人。以色列国和邻近的以东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敌对状态(民20:18-21;见撒下8:13注释)。

    埃及人。不要忘记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得到多年的庇护。他们尽管被迫服苦役,却仍在那里兴旺起来。


8 他们第三代子孙可以入耶和华的会。”

【本会注释】

    第三代子孙。以色列人在埃及住了二百年,在遭遇可怕的饥荒时得到了保护和供养。后来出现了逼迫。然而上帝不想让祂的子民只看到一个国家不好的一面,而且只想到这一点。以东人或埃及人的第三代子孙,只要受了割礼,就可以享有上帝子民的一切特权。这两个国家在贸易和文化方面可能有很多的交往。


9 “你出兵攻打仇敌,就要远避诸恶。

【本会注释】

    这里告诫要严格保持身体的清洁和生活的纯洁。军队出征时,与正常的社会关系隔绝的大批男丁会遇到试探去做卑污的事。以色列人在上帝面前的状况要比其为对付敌人所做的军事准备更重要。上帝不能始终领导不忠实和不洁净的民族取得胜利。


10 “你们中间,若有人夜间偶然梦遗,不洁净,就要出到营外,不可入营;

【本会注释】

    不洁净。见利15:16。事实上,上帝要求以色列军队脱离道德的污秽、仪文的污秽和身体的污秽。耶和华在营中引导他们获得胜利。祂不能容忍那些常与军事生活相关的低下标准。


11 到傍晚的时候,他要用水洗澡,及至日落了才可以入营。

【本会注释】

    他只有到一天结束时才能重新获得洁净。


12 “你在营外也该定出一个地方作为便所。

【本会注释】

    要注意生活习惯的清洁卫生。应当实施卫生的规则,不仅是为了感觉的舒适,也是为了保护军队的健康。


13 在你器械之中当预备一把锹,你出营外便溺以后,用以铲土,转身掩盖。

【本会注释】

    一把锹。就是橛子,一种多用途的锐器,用作帐棚的橛子(出27:19;士4:21,22);纺织的工具(士16:13,14);或标桩,喻指上帝圣手的保护(赛33:20)。


14 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常在你营中行走,要救护你,将仇敌交给你,所以你的营理当圣洁,免得他见你那里有污秽,就离开你。”

【本会注释】

    上帝……行走。使军营成为圣地。约柜在营中象征着耶和华的同在(见民10:33-36)。动词“行走”所用的形式暗示在营中来回地行走(见创3:8;13:17;撒下7:6,7)。参使徒保罗在林后6:16至7:1的话。他在写这段话时可能想到了这节经文。

  免得……有污秽。直译为“任何裸露”,通常指下流的裸露。该词还出现在创9:22,23;出28:42;利18:6,7等节中。

  离开。参耶32:40。任何可耻、污秽和下流的东西都不许随便放过;否则上帝就不会留在营中了──祂将允许敌人打败他们。一个不洁净的教会无法在基督与撒但的斗争中获胜,因为上天的祝福只给那些毫无保留地信靠和顺从祂的人。


15 “若有奴仆脱了主人的手,逃到你那里,你不可将他交付他的主人。

16 他必在你那里与你同住,在你的城邑中,要由他选择一个所喜悦的地方居住;你不可欺负他。

【本会注释】

    与你同住。在他喜欢的城中(申15:7;16:5;17:2;18:6)。

不可欺负他。摩西律法的精神是反对奴隶制度的。他所提倡 的是一种仁慈的精神(利19:33,34)。 


17 “以色列的女子中不可有妓女;以色列的男子中不可有娈童。

【本会注释】

    不可有妓女。这节经文是泛指的,但所似乎主要指宗教性卖淫。“妓女”和“娈童”的希伯来语词根是相同,意为“圣的”。该词根还用于圣所(出26:33,34)、圣衣(出28:2,4)、圣坛(出29:37)等。英文RSV版译为“寺庙妓女”。寺庙卖淫一直是偶像崇拜的特色。这样的习俗在东方的某些地区一直延续至今。妓女被称为神灵的女仆。任何形式的卖淫都是上帝所憎恶的,而将卖淫奉为宗教的一部分则是最可憎的堕落。见王上14:23,24;15:12;王下23:7;耶3:2中所提到的与宗教有关的卖淫。


18 娼妓所得的钱,或娈童(原文作狗)所得的价,你不可带入耶和华你上帝的殿还愿,因为这两样都是耶和华你上帝所憎恶的。

【本会注释】

    所得的钱。指付给普通妓女或寺庙妓女的钱(何9:1;弥1:7)。

  狗所得的价。“价”与“钱”源于不同的词根。这是“狗”所得的“价”。“狗”在这里指第17节的“娈童”。这在希伯来语中是一个贬义词(撒上17:43;撒下16:9;赛56:10)。见使徒约翰对不能进永恒国度之人的描述(启22:15)。在东方国家中,流浪狗又饿又脏(王上14:11),是不洁净和被遗弃的象征。


19 “你借给你弟兄的,或是钱财或是粮食,无论什么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

【本会注释】

    取利。见出22:25注释。这个吩咐不是针对普通的商贸,而是以色列国贫穷救济法律的一部分,只针对那些有实际困难的人(见出22:25注释;另见利25:35,36;参尼5:2-5,10-12)。


20 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不可取利。这样,耶和华你上帝必在你所去得为业的地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

【本会注释】

    外邦人。非犹太人,不管是不是住在以色列。一个已经皈依犹太教的外国人应被当作兄弟对待(利19:33,34)。


21 “你向耶和华你的上帝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必定向你追讨,你不偿还就有罪。

【本会注释】

    许愿。就是向耶和华所许的庄严誓约,这是一种不可轻视的义务。有关的实例,见创28:20;民21:2;士11:30;撒上1:11;撒下15:7;参民30:2-16。希伯来原文的主要意思是“奉献”。

  迟延。这里没有提到支付的地点;详见申12:5,6,11,18-26中。关于偿付所许之愿的福分,见诗22:25;50:14;56:12,13;61:8;65:1;66:13。


22 你若不许愿,倒无罪。

【本会注释】

    人不一定要向耶和华许愿。所当尽的义务乃是许愿之后的履行。违约在上帝看来乃是罪。向上帝许愿就是承担了神圣的义务。不尽义务就会伤害人属灵的生命(见利27;民30)。


23 你嘴里所出的,就是你口中应许甘心所献的,要照你向耶和华你上帝所许的愿谨守遵行。

【本会注释】

    这不是强制性的。许愿是自愿的,但许了就必须履行。


24 “你进了邻舍的葡萄园,可以随意吃饱了葡萄,只是不可装在器皿中。

【本会注释】

    这里主要指是葡萄园里的工人和过路需要充饥的客旅。在现今的东方,人经过一个村庄前往另一个村庄时,从田间拿一根甘蔗吃仍是常见(见太12:1-9)。

  随意。直译为“照你的心意”。该词通常译为“心灵”,但在这里指的是“食欲”(见诗107:9;箴13:25;赛58:11)。

  在器皿中。过路人可以解决眼前的饥饿。但把食物带走就是滥用了为帮助旅客而设的特权。


25 你进了邻舍站着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镰刀割取禾稼。”

【本会注释】

    用镰刀。见可2:23。正当的饥饿应该得到满足;但多拿就成为偷盗。这个规定与爱人如己的第二条“最大的诫命”一致,也是表示承认收获来源于上帝。

  主人不会在意从他的田里或果园里拿走的少量粮食或水果,但这些却足以满足过路人一时的饥饿。主人不会觉得自己受了亏待;贫穷的陌生人也不会觉得社会不关心他的需要。


撒迦利亚书1章

提要:1 撒迦利亚劝人悔改。7 马的异象。12 因天使的祈祷,安慰的应许赐给耶路撒冷。18 四角和四匠人的异象。


1 大流士王第二年八月,耶和华的话临到易多的孙子、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说:

【本会注释】

        八月。在被掳以前称为布勒月(王上6:38)。后来称为赫舍汪月,就是现在的10-11月。

        大流士第二年。公元前520年(见本注释卷三98,99页)。关于大流士一世的简史,见本注释卷三70-72页。

        易多的孙子。关于撒迦利亚的家系,见本卷《序言》。。


2 “耶和华曾向你们列祖大大发怒。

【本会注释】

        大大发怒(qasaph)。这是一个强调词,常译为烈怒(见申9:19;赛47:6)。


3 所以你要对以色列人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转向。上帝很喜欢百姓悔改,得到祂的悦纳,以便可靠地进行重建圣殿的工作(见本卷注释)。撒迦利亚经常强调需要悔改归正(见亚3:7;6:15;7:7-10;8:16,17)。

        耶和华如是说。这个短语重复了三次,是为了强调。


4 不要效法你们列祖。从前的先知呼叫他们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回头离开你们的恶道恶行。’他们却不听,也不顺从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见王下7:13,14;代下36:5-17;耶25:3-9;参耶35:15。人要吸取前人的教训(见罗15:4;林前10:11)。


5 你们的列祖在哪里呢?那些先知能永远存活吗?

【本会注释】

       你们的先祖。要想一想他们的命运。不要让他们的不幸发生在你们身上。

       永远存活。先知和他们传道的对象都是会死的。但他们的话出于上帝。这些话是永存的,定能实现。


6 只是我的言语和律例,就是所吩咐我仆人众先知的,岂不临到你们列祖吗?他们就回头,说:‘万军之耶和华定意按我们的行动作为向我们怎样行,他已照样行了。’”

【本会注释】

        临到(nasag)。参创44:4;申28:2,15,45。上帝的言语和律例最终将带来可怕的惩罚。

        悔改(shub)。王上8:47译为“回心转意”;结14:6,18:30译为“回头”。本节也可以这样译。


7 大流士第二年十一月,就是细罢特月二十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易多的孙子、比利家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说:

【本会注释】

        按儒略历推算约为公元前519年2月15日(见本注释卷三99页)。大约三个月以前,撒迦利亚开始了他先知的工作(亚1:1)。本卷的下一个日期出现在7:1。亚1:8至6:8所记录的八个异象无疑发生在这两个日子之间。有人认为这几个异象都发生在同一天晚上(见第8节),但无法证实。


8 “我夜间观看,见一人骑着红马,站在洼地番石榴树中间。在他身后又有红马、黄马,和白马。”

【本会注释】

       我见到。第一个异象是要让人相信上帝复兴祂子民的慈悲旨意。异教的国家终必倾覆。不管以色列的现状如何,只要人尽到自己的本份,上帝仁慈的旨意定会实现(见亚6:15)。

       在解释撒迦利亚的异象时务要记住,虽然异象总的教训是清楚的,但一些细节的意思并不很明朗。这是因为异象和寓言一样,有些方面需要说明,但不一定需要详解,而有些方面先知和其他灵感作者并没有解释,所以意思就不明确(见结1:4注释;见本注释卷三1111页)。

        亚1:7-6:8所记录的八个异象是互为连贯是预言,表达了上帝要犹太人摆脱巴比伦的奴役,迎接弥赛亚的来临和祂永恒国度建立的旨意(见本册注释26-31页)。撒迦利亚见异象,正是在大失望的时候。祂子民的敌人似乎要使重建的工程完全停顿下来(见《先知与君王》582页)。这些信息是要鼓舞归来的流亡者凭着信心把所指定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第一个异象(亚1:7-17)指出上帝对于以色列的计划停顿了下来,而地上的异教国家得享“安逸”。但上帝宣布祂要恢复祂的圣殿,并拣选“耶路撒冷” 作为祂实施拯救人类计划的工具。第二个异象(亚1:18-21)展示以色列民族因被掳而蒙受的损害,并宣布上帝将弥补一切的损失。第三个异象(亚2:1-13)向犹太人保证,在重建工作和实行以色列对世界的使命时有上帝的同在和祝福。上帝在第四个异象(亚3:1-10)中向祂的子民保证,祂要出面保护他们免受大仇敌撒但的攻击,并宽恕他们的罪。这些罪曾使撒但有机会破坏上帝对于祂选民旨意的实施(见本册注释27,28页)。第五个异象(亚4:1-14)说明重建耶路撒冷和改变品格,“乃是依靠我的灵”,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见第6节)。第六个异象说明从上帝的子民身上除去罪孽的过程。第七个异象(亚5:5-11)描写罪和罪人从选民中最后彻底清除。第八个异象(亚6:1-8)说明上帝监管地上的事务,以实施祂在上述异象中所表达的旨意,确保以色列完成自己的使命。

        先知在八个异象以后,展示了一幅灵感的画面,表现弥赛亚的来临,“坐在位上作祭司”(亚6:13),以及地上万民都来敬拜真神(15节)。只要以色列人留心听从上帝的话,亚1:7-6:15所说的一切都会实现(亚6:15;参申28:1,14)。关于这些预言实现的条件,见本册注释第34页。关于以色列民族未能获得上帝所应许的福气,见本册注释第30-33页。

       红色的马。先知没有解释颜色的意义,故无需猜测。

      番石榴树。一种开白色花的常青植物,其芳香性果实可以制作香料。这种树在巴勒斯坦很常见。

      洼地(mesulah)。“深渊”,“悬崖”。这里可能是地名或山谷。

      黄马(seruqqim)。或“栗色”,“鲜红色”。颜色的意义不明显。注释家曾作过不同的猜论。如说三种颜色代表巴比伦,波斯和希腊三个属世的势力。由于异象的讲解者没有提到这方面的预言特征,我们最好不要对颜色进行解释,把它们理解为各组使者就行了。


9 我对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啊,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我要指示你这是什么意思。”

【本会注释】

        与我说话。指讲解的那位天使。把他与“站在番石榴树中间”的人区别开来(见10节),那人也被称为“耶和华的使者(第11节)。


10 那站在番石榴树中间的人说:“这是奉耶和华差遣在遍地走来走去的。”

【本会注释】

       这些使者向宇宙的君王汇报地上的事务,特别是有关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被掳和受异教民族的压迫。他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准备汇报。


11 那些骑马的对站在番石榴树中间耶和华的使者说:“我们已在遍地走来走去,见全地都安息平静。”

【本会注释】

       上帝的计划似乎停顿了下来。各国都在袖手旁观,没有向上帝的子民伸出援手。重建圣殿的许可好象要撤消了(见《哈该书》序言;《先知与君王》579,580页)。


12 于是,耶和华的使者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恼恨耶路撒冷和犹大的城邑已经七十年,你不施怜悯要到几时呢?”

【本会注释】

       不施怜悯。上帝的子民处在危险与沮丧之中。圣殿依然荒凉,耶路撒冷仍是废墟一片。

       犹大的城邑已经七十年。有人认为这是指耶利米所提到的七十年(耶25:12;29:10;见本注释卷三97页)。也有人从见异象的公元前519年(见亚1:7注释)追溯到公元前589/588年,即尼布甲尼撒攻打耶路撒冷的时候(见王下25:1注释。本注释卷三99,100页)。


13 耶和华就用美善的安慰话回答那与我说话的天使。

【本会注释】

       异象是要给百姓带来鼓舞和快乐。


14 与我说话的天使对我说:“你要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为耶路撒冷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

【本会注释】

       极其火热。参珥2:18。

       锡安。这里显然指耶路撒冷全城(见诗48:2注释)。


15 我甚恼怒那安逸的列国,因我从前稍微恼怒我民,他们就加害过分。

【本会注释】

      列国。或众国。

      安逸。见第11节注释。虽然上帝因以色列的罪而惩罚了他们,祂只是“稍微脑怒”,并准备限制祂的惩罚。而“列国“却过了上帝的旨意,要永远奴役以色列人(见赛10:5-19)。


16 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现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怜悯,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准绳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16,17节显示了上帝对于余民的仁慈计划。这个预言部分地应验了。圣殿和耶路撒冷得到了重建,但这里所预言的繁荣一直未能实现。百姓不愿意履行物质繁荣所取决的属灵条件。异象的目的就是鼓励和促使他们善用所忽视的特权。见本册注释30-33页。上帝对于以色列的计划,因巴比伦之囚而暂时中断,现在要继续实施。以色列要恢复圣约所包括的特权和责任(见本册注释31页)。


17 你要再宣告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的城邑必再丰盛发达。耶和华必再安慰锡安,拣选耶路撒冷。”

18 我举目观看,见有四角。

【本会注释】

       第二个异象(亚1:18-21;原文是亚2:1-4)表明上帝实施祂旨意的方法。四角要“打散犹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势力(见19节;见《先知与君王》581页)。“四”可能表士四面八方,就像罗盘的四角(亚1:21;参亚2:6;见亚1:8注释)。


19 我就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打散犹大、以色列,和耶路撒冷的角。”

【本会注释】

       见18节注释。


20 耶和华又指四个匠人给我看。

【本会注释】

       匠人(charashim)。包括石匠(出28:11),木匠(撒下5:11)和铁匠(撒上13:19)等。对于四匠有过多种猜测。“四”可能代表“地的四方”,从那里“招回以色列被赶散的人”(赛11:12)。匠人代表“上帝恢复祂子民和圣殿的媒介”(《先知与君王》581页)。


21 我说:“他们来做什么呢?”他说:“这是打散犹大的角,使人不敢抬头;但这些匠人来威吓列国,打掉他们的角,就是举起打散犹大地的角。”

【本会注释】

       不敢(charad)。“害怕”。见18节注释。


撒迦利亚书2章

提要:1上帝关心耶路撒冷,派人去测量。6 锡安蒙救赎。10 上帝同在的应许。


1 我又举目观看,见一人手拿准绳

【本会注释】

       第三个异象显示上帝计划的胜利。如果以色列完全与上天的计划配合,这里所展示的光荣前景就定能实现。拿着准绳者的身份无法确定。这与对异象的理解无关。


2 我说:“你往哪里去?”他对我说:“要去量耶路撒冷,看有多宽多长。”

【本会注释】

        象征耶路撒冷一定会重建。


3 与我说话的天使去的时候,又有一位天使迎着他来,

【本会注释】

        这个异象里有四个人物。拿准绳者,先知和两位天使。


4 对他说:“你跑去告诉那少年人说,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象无城墙的乡村,因为人民和牲畜甚多。

【本会注释】

       关于这个少年人的身份有两种看法。一,他就是拿准绳的人(第1节)。根据这种看法,少年人要去丈量耶路撒冷,测定她的界限。这里阻止和告诉他别去丈量耶路撒冷。因为她要超过原来的边界,就像没有城墙的城。二,他就是撒迦利亚,因为给少年人的信息其实就是给撒迦利亚的。但不管这个异象的神圣信息是谁接受的,都要把它传递原定的对象。

        KJV版为“这” 少年人。参王下4:25;23:17。指示代词在这里与判明少年人的身份无关。


5 耶和华说:“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围的火城,并要作其中的荣耀。”

【本会注释】

       不需要物质的城墙,因为上帝亲自保护她。


6 耶和华说:“我从前分散你们在天的四方(原文作犹如天的四风),现在你们要从北方之地逃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分散。参耶51:6,45。这是对那些没有在居鲁士的法令之下(拉1:1-4)返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的新呼召,要他们回锡安去,逃脱在波斯将要遭遇的艰难时期。还有许多犹大流亡者留在巴比伦。他们中有不少人过着安逸富足的生活。他们的富裕使他们对回到耶路撒冷面对不安定局面感到犹豫。

       北方之地。在《旧约》中经常指巴比伦,因为这个国家是从北方侵入巴勒斯坦的(见耶1:14,15;4:6注释)。


7 与巴比伦人同住的锡安民哪,应当逃脱。

【本会注释】

       锡安民啊应当逃脱。或“逃到锡安(RSV版)”。上帝旨意就是要惩罚那些囚掳祂子民的国家。见第6节注释。

      与巴比伦同住的锡安的民。KJV版为“巴比伦的女儿”。与诗137:8相同。参“锡安的女儿”(赛52:2;哀4:22;亚2:10)。


8 万军之耶和华说,在显出荣耀之后,差遣我去惩罚那掳掠你们的列国,摸你们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

【本会注释】

       在显出荣耀之后。这句话含义不明。RSV版“在他的荣耀差遣我去之后”改动了原文,指上帝荣耀的异象赐给了先知。

       瞳人(babah)。该词仅在这里出现。眼睛对于伤害极其敏感,是人的无价之宝。对于圣徒的每一次打击都落到上帝身上(见赛63:9;徒9:1-5;参太10:40;25:34-46)。


9 看哪,我(或作:他)要向他们抡手,他们就必作服事他们之人的掳物,你们便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了。

【本会注释】

        抡(nuph)。“移来移去”。挥手表示行使权力(见赛11:15;19:16)。上帝保证扭转局面,使奴役以色列的人成为以色列的掠物。

        遣我去。真先知的凭据就是他预言的应验(见申18:21,22)。


10 锡安城啊,应当欢乐歌唱,因为我来要住在你中间。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面对如此光荣的前景,锡安应该欢喜快乐。如果百姓听从先知的信息,耶路撒冷就“可以坚立兴盛,成为列国的王后”(《历代愿望》577页)。上帝就会住在里面,使她成为地上的华冠。但由于以色列人的失败,上帝的旨意改由属灵的后裔基督教会来实现(见本注释卷四36,37页),现在的喜乐之地就是“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启21:2)。


11 那时,必有许多国归附耶和华,作他(原文作我)的子民。他(原文作我)要住在你中间,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那里去了。

【本会注释】

        参赛14:1;弥4:2。上帝的旨意是让各国人民都看到以色列的兴旺和侍奉上帝的好处,以致也来参加敬拜上帝(见本册注释28,29页)。但经历囚掳以后的以色列人和被掳以前一样,拒绝关注天过的亮光。上帝现在委托基督教会在世界各地传扬福音,好让“许多”人相信得救(见太24:14;28:19,20;可16:15,16;徒1:8;启14:6-12)。


12 耶和华必收回犹大作他圣地的分,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

13 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因为他兴起,从圣所出来了。

【本会注释】

        面对这些伟大光荣的事件,世人应当敬畏地等待(见诗76:8,9)。本节保证上帝将从表面上无所作为的状态中兴起,惩罚恶人并拯救祂的子民(见诗44:23-26)。


诗篇77篇

序言——本诗记录一个人的心努力探索表面上被上帝抛弃的原因,并设法找到摆脱黑暗的途径,最后通过回顾上帝过去对待以色列人的恩典,克服了自己的悲伤。本篇分为两个自然段。第11节标志着从忧愁和劝勉到盼望和信心。诗人不仅为自己说话,也为以色列民说话。关于本诗的作者,见诗77:7,10-12怀爱伦注释。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本册注释第616,627页(《诗篇》序言)。


亚萨的诗,照耶杜顿的作法,交与伶长。

1 我要向上帝发声呼求;我向上帝发声,他必留心听我。

【本会注释】

1-6节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有叙事,也有抒情。


2 我在患难之日寻求主;我在夜间不住的举手祷告;我的心不肯受安慰。

【本会注释】

我在患难之日。见诗50:15;参35:3。诗77:2,3表达祈祷的真诚和强烈。诗人所做的每一件事,包括默想上帝,似乎都增强了他的悲伤。

手。有译本为“悲伤”,可能是因为“手”象征着“打击”(见伯23:2,译为“责罚”)。“举手”显然依据哲罗姆的武加大译本。“举”的原文在其他地方均译为“跑”,“流”或“倾倒”(见撒下14:14)。

我的心。即“我”(见诗16:10注释)。

不肯。参创37:35;耶31:15。诗人的经验应当给那些没有马上为心中诚恳的问题找到答案的人带来安慰。


3 我想念上帝,就烦燥不安;我沉吟悲伤,心便发昏。(细拉)

【本会注释】

烦躁不安。诗人越不理解上帝政权的作为,就越悲伤反感。

发昏。参诗143:4,5。

细拉。见本册注释第629页(《诗篇》序言)。


4 你叫我不能闭眼;我烦乱不安,甚至不能说话。

【本会注释】

你叫我不能闭眼。直译是“你使我张着眼睛”。上帝不让他睡,所以他整夜忧虑。


5 我追想古时之日,上古之年。

【本会注释】

诗人回顾以色列的历史,试图解答心中的问题(见《怀氏传略》第196页;参本诗14-20节;又见申32:7;赛63:11)。


6 我想起我夜间的歌曲,扪心自问;我心里也仔细省察。

【本会注释】

歌曲(neginah)。可能指“弦乐”。该词的复数形式出现在许多诗篇的题记中(如诗4;55;76篇)。

夜间。诗人表示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默想祈祷(见诗16:7;17:3)。

扪心自问。他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他的思想(第7-9节)。


7 难道主要永远丢弃我,不再施恩吗?

【本会注释】

诗人内心深处的问题是:上帝会永远抛弃我吗?祂会永远抛弃以色列吗?


8 难道他的慈爱永远穷尽,他的应许世世废弃吗?

【本会注释】

慈爱(chesed)。见诗36篇补充注释。

应许。显然指对先祖的应许(见创17:7-13;26:24等)。

世世。直译是“一代又一代”。上帝的慈爱和应许是诗人信心的保障,也是我们信心的保障。


9 难道上帝忘记开恩,因发怒就止住他的慈悲吗?(细拉)

【本会注释】

开恩。诗人似乎觉得上帝放弃了祂品格中一个重要的特性(见出34:6)。

慈悲。见诗25:6。

细拉。见本册注释第629页(《诗篇》序言)。


10 我便说: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

【本会注释】

我的懦弱。诗人并没有对上帝进行挑剔,而是认识到自己不明白上帝的道,以及自己心灵的软弱。

年代(shenoth)。或“变化”。如果解释为“年代”,本节的意思就是:“使我伤心的是,回顾上帝在过去岁月里的帮助,反而增加了我的悲伤和困惑”。如果解释为“改变”,本节的意思就是:“使我伤心的是,至高者的右手发生了变化”。诗人困惑了,因为他看不见上帝像过去一样待他。


11 我要提说耶和华所行的;我要记念你古时的奇事。

【本会注释】

参诗143:5。第11节标志着从第一段的忧愁和勉励转到第二段的盼望和信靠。


12 我也要思想你的经营,默念你的作为。

13 上帝啊,你的作为是洁净的;有何神大如上帝呢?

【本会注释】

上帝的道,虽然人可能不明白,但始终是圣洁,公义和良善的(见创18:25)。如果按照英文KVJ版“在圣所”的译法,本节可以解释为最好在敬拜上帝的场所,根据那里所阐明的原则来理解上帝的道(见《先知与君王》第49,50节)。


14 你是行奇事的上帝;你曾在列邦中彰显你的能力。

【本会注释】

彰显你的能力。如16-20节所描述的过红海的经历。

列邦。指听见法老毁灭的外邦国家和埃及的仇敌(见出15:14-16)。


15 你曾用你的膀臂赎了你的民,就是雅各和约瑟的子孙。(细拉)

【本会注释】

你的膀臂。象征力量(见出6:6;15:16;诗10:15;98:1)。

赎。以色列人得救出埃及的奇迹,证明上帝拯救的大能,并保证祂今后将继续拯救祂的子民(见诗78:12,13;106:21,22;114:1-5等)。

雅各和约瑟。提到雅各显然是因为他是十二支派之父;提到约瑟可能是因为他在埃及的事务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细拉。见本册注释第629页(《诗篇》序言)。


16 上帝啊,诸水见你,一见就都惊惶;深渊也都战抖。

【本会注释】

诸水见你。16-20节精练形象地描写了以色列人在红海得救的奇迹。这几节的细节为《出埃及记》的记录提供了有价值的补充(见《先祖与先知》287页)。参出14:27-29的记载。

见。采用高明的拟人手法,说水一看到上帝在场,就惊慌逃跑,给上帝的子民让路。

都惊惶。直译是“都疼痛”,如分娩的痛苦。


17 云中倒出水来;天空发出响声;你的箭也飞行四方。

【本会注释】

箭。指闪电。第17,18节描写暴风雨,飓风,雷轰,闪电和洪水(见诗18:6-14注释;《先祖与先知》第287页)。


18 你的雷声在旋风中;电光照亮世界;大地战抖震动。

【本会注释】

雷声。见诗29:3注释。

照亮世界。参诗97:4注释。


19 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你的脚踪无人知道。

【本会注释】

上帝和祂的子民一同走过了干涸的海底,尽管祂是隐身的(见出15:13;诗78:52,53)。上帝始终与祂的子民同在,只要他们随从祂的引导。


20 你曾藉摩西和亚伦的手引导你的百姓,好象羊群一般。

【本会注释】

好像羊群一般。诗人在这里描写好牧人的温柔,与上面几节上帝的威仪和大能形成鲜明的对照(见诗78:52;赛63:11;见《历代愿望》第480页)。

摩西和亚伦。上帝是真正的领袖。摩西和亚伦只是祂的工具(见民33:1)。上帝怎样在红海拯救以色列人,祂也必照样在危险的时候拯救祂的子民。这样的认识会帮助我们一直信靠祂。本诗的最后是上帝救赎大能的保证。


约翰福音2章

提要:1 基督变水为酒,12 下迦百农去,复又上耶路撒冷,14 在那里赶出做买卖的,洁净圣殿。19 耶稣预言他的死和复活。23 许多人因他的神迹信了他,但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


在迦拿的婚筵

约2: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

【本会注释】

第三日。[迦拿的婚筵,约2:1-12。见“早期的传道及受洗到第一次逾越节”;“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神迹见第208-213页。]“第三日”是一个常见的希伯来和希腊习语,意思是“第二天”或,像我们常说的,“后天”(参见路13:32;见卷一第181,182页;卷五第248-250页),在这它指的是约1:43-51节所记载事情发生之后的第二天。耶稣离开了伯大尼地区(见约1:28节注释),约1:43节提到的那天剩余的光阴,第二天一整天,以及第三天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旅途中度过。第二章继续了第一章的叙述,中间没有断裂。如果基督的受洗发生在大约住棚节的时候(见太3:13节注释),那么现在的时间大概就是十二月份。此时离耶稣离开拿撒勒差不多已经两个多月了(见《历》第十五章)。

娶亲的筵席。希腊文词语gamos,“一场婚礼”,“婚筵”。这些一般在新郎家举行,通常持续数天(见《历》第十五章;太25:1-13)。

迦拿。从拜占庭时代开始,一般传统认为迦拿就是拿撒勒东北5.6公里的Kefr Kennā,但现在人们却认为是拿撒勒以北13公里的Khirbet Qânā(见加利利早期的传道)。迦拿的意思是“芦苇之地”。在靠近Khirbet Qânā的沼泽中生长有大量的芦苇,这个地方从罗马时代起就曾发现过陶器的碎片。此外,Qânā这个名字和迦拿在古代的名字之间有更加密切的对应。

拿但业就是迦拿人(约21:2)。那个大臣一年后也是在这里找到耶稣的(约4:43-54)。

耶稣的母亲。约翰在提到马利亚时从不直接称呼她的名字(见约2:12;6:42;19:25)。这个时候约瑟很可能已经去世了(见路2:51节注释)。关于作为耶稣母亲的马利亚见太1:23;路1:27,28节注释。


约2:2 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

【本会注释】

耶稣……也被请。即,邀请。很明显,他已经得到了消息并在此时返回加利利准备出席这场婚礼(《历》第十五章)。

他的门徒。他们一共五个人──约翰,安得烈,彼得,腓力和拿但业(见约1:40-45)。他们也许是婚礼两个家庭的朋友或亲戚。否则当他们作为耶稣的随从出现在迦拿时也不会收到邀请。他们的出席证明了那时耶稣已经开始了他作为教师的工作。见约1:37,40节注释。


约2:3 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

【本会注释】

酒用尽了。马利亚负责协助婚筵上的一切事宜(见《历》第十五章),她感到有责任去补足酒席所用之物的缺乏以避免那随之而来的尴尬。

马利亚遇到困难去找耶稣,她的信心是值得赞赏的。作为一个孝顺、有责任感的儿子耶稣总是注意到他母亲的需要和愿望,并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马利亚是否期望耶稣行一个神迹──就是他先前从没有行过的(见第11节)──从福音书的记载(参见《历》第十五章)来看已经不能明确了。很可能耶稣和他门徒的出席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约2:4 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

【本会注释】

母亲(原文作:妇人)。“妇人”在东方对女性是一个常用的、表示恭敬的尊称(约19:26;参见《历》第十五章)。他曾吩咐百姓要尊敬他们的父母(出20:12;参见《祖知》第三十二章),他自己就是这一原则活的例证。三十多年耶稣一直是个顺从,殷勤,对母亲充满爱的儿子(见路2:51,52节注释;参见《历》第十五章)。

我与你有什么相干。直译是“这与你我有何相干呢?”这句话暗示眼下提出来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应管的范围(见士11:12;撒下16:10;王上17:18;王下3:13;代下35:21;太8:29;可1:24;路8:28;等等)。从马利亚对仆人的吩咐(见约2:5)中就可以看出她没有将耶稣的回答当作是拒绝。耶稣将会在自己合适的时间以自己合适的方式满足筵席的需要,如此马利亚就心满意足了。耶稣早年在拿撒勒的家庭生活中一直都尊重他母亲的权威;事实上他后来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儿子,在各个方面都为他的母亲着想(见约19:26,27)。但现在他不是一个私人的个体,马利亚也没有完全了解她对耶稣所有之权威的界限何在。她也许觉得,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她有权利在耶稣的使命中指教他(见太12:46-50节注释)。因此,耶稣在这些清楚简洁但又不失敬意的话语中向她表明他作为人子之于她和他作为上帝儿子之于她之间关系的区别(《历》第十五章)。他对自己母亲的爱并没有改变,但他现在每天必须在他天父的指示之下工作(见《历》第二十一章;见路2:49节注释)。

就像马利亚对耶稣,今天的父母经常发现自己很难放松直到最终放弃他们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权柄,而那样对子女获得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学习如何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却是有益的。如果这一权利的交接发生的自然而又没有摩擦,那是父母的明智,子女的幸运。

我的时候。比较约7:6,8,30;8:20节;等等。很明显,马利亚希望耶稣在这个场合宣布自己就是弥赛亚(见《历》第十五章),但作这样一个声明的时候还没有到(见可1:25节注释)。他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定时(《历》第四十九章;见路2:49节注释)。耶稣不到他传道工作的最后一刻是不会公开宣布自己弥赛亚之身份的(见太21:1,2节注释),也正是因为这种宣告他被人钉在十字架上(太26:63-65;路23:2;约19:7;见太27:63-66节注释)。直到被出卖的那夜耶稣才说,“我的时候快到了”(太26:18;参见约12:23;13:1;17:1)。


约2:5 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本会注释】

用人。希腊文词语diakonoi,“执事”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很明显,用人们指望着马利亚能够提供更多的酒,至少“管筵席的”都不知道酒的缺乏(见《历》第十五章)。


约2:6 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

【本会注释】

石缸。可能当时的人们更喜欢用石缸而不是其他的陶器瓦器作为清洁之用的盛水的容器(参见米示孥Kelim 10. 1,《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52页;《他勒目》之宋西诺版Shabbath96a,第459页)。毫无疑问,这些盛在缸内的水是为参加婚礼的宾客礼仪之用而预备的。

洁净。即,进餐前后礼节性的洗手(见可7:2-5节注释)或者是指婚筵上准备食物以及吃饭时用的各种不同的器皿。

犹太人。很明显这卷书约翰是为非犹太人写的。如果是给犹太人写的,就不需要这里的解释了。

两三桶。一“桶”(见第50页)的容积大概有22升或像有人认为的那样,约有39升。原文是两三桶,如果我们取较少的数量,每缸两桶,那么每个水缸的容积就是44升或78升,六个水缸就是264升或468升。可见当时参加婚礼的人数非常众多。


约2:7 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

【本会注释】

把缸倒满了水。所有人能自己办到的事都要人自己去做(见第209页)。神能即将施展,但人该尽的努力必须与之联合。上帝绝不会为人做人自己能做的事,如果那样就会造成人灵性的软弱。像摩西(见出4:2),那个寡妇(王下4:2),以及耶稣自己的门徒(太15:34),如果我们想要上帝增加他的赐福,我们必须首先充分利用自己手边的资源。

直到缸口。仆人们后来可能证明说,那倒进缸里的不是别的,只是清水而已。


约2:8 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

【本会注释】

管筵席的。直译是“三张斜靠沙发椅的管理者”。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宾客参加筵席一般都是斜倚在长沙发椅上,三条沙发椅放在一张矮桌的三面,桌子剩下的一面留给仆人上酒上菜。这种桌子和沙发椅的布置方式叫做triklinion(见可2:15节注释)。


约2:9 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

【本会注释】

管筵席的。希腊文词语architriklinos,在第8节中翻译为了“管筵席的”。

酒。这些都是“纯净的葡萄汁”(见《历》第十五章)。耶稣一定会严格按照先前启示给圣经作者们的原则行事(见箴20:1;23:29-32;参见林前3:16,17;6:19)。见太26:27节注释。

舀水。这水在水缸里时好像仍旧是水,因为这里说仆人舀出来的依然是水。可能这水是在从缸里舀出来送到管筵席的人那里去的过程中变成酒的。比较可6:41节。

叫新郎来。在东方,新郎或他的家庭要承担婚筵的全部费用。


约2:10 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本会注释】

人都是。“管筵席的”对这一违反习俗的事情感到很诧异并担心宾客有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而责怪他。他叫新郎来就是要让新郎知道目前出现这样的事不是他的责任。

喝足了。当人把酒“喝足了”的时候,他们的感觉就迟钝了,也就不辨酒的好坏了。

好酒。这酒是任何管筵席的人从来都没有尝过的(《历》第十五章)。宾客们显然也注意到了这酒的甘美品质,此时他们好像还没有“喝足”──因为他们也询问这酒的来历(《历》第十五章)。对于那些耐心等待的人,天国总是在最后才提供最好的东西。


约2:11 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本会注释】

头一件。头一件神迹发生在呼召第一批门徒大约一个星期之后(见第1节)。第二件记载的神迹也发生在迦拿,那是大约一年之后耶稣再次访问迦拿的时候(见约4:43-54)。

神迹。希腊文词语sēmeia,“标记”(见第208页)。

他的荣耀。即,他神圣品格和能力的证据(见第209页;见约1:14节注释)。

他的门徒就信。这个神迹为早期的门徒提供了那运行在基督身上之神能的明显的证据,坚固他们以防止不信和犹太领袖的嫌憎,并给他们第一次机会来验证他们新近建立起来的信心。同样的,这也荣耀了马利亚对耶稣的信赖。通过一个很实际的事情展现出耶稣对人类福祉深深的关怀。


约2:12 这事以后,耶稣与他的母亲、弟兄、和门徒都下迦百农去,在那里住了不多几日。

【本会注释】

这事以后。希腊文短语meta touto,这是约翰使用的一个过渡性短语(见约11:7,11;19:28),用以表明时间上的严格顺序,他并没有特别提出两件事中间的时间间隔。

下迦百农去。从加利利山地的迦拿出发,到加利利湖边低于地中海海平面209米的迦百农,从字面上说的确是“下”迦百农去(见太4:13节注释)。这次访问迦百农的目的没有记述。

他的……弟兄。见太12:46节注释。

不多几日。可能在公元27-28年的晚冬。


洁净圣殿

约2:13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犹太人的逾越节。[第一个逾越节: 第一次洁净圣殿,约2:13-25.参见太21:12-17节注释。见“从公元28年的第一次逾越节开始的犹大传道时期”;“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加利利传道时期的开始”,“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公元28年的逾越节是耶稣传道的开始(见第193,247页)。如果本卷书约翰是为犹太人写的,那他直接提说“逾越节”就行了。关于逾越节的筵席见出12:3-15;利23:5;申16:1,2。

上耶路撒冷去。见路10:30;19:28节注释。


约2:14 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

【本会注释】

殿。希腊文词语hieron,这是指圣殿连它的院子,门廊,以及附属建筑,并不是第20节中提到的naos(见太4:5节注释)──圣殿的主体建筑。在约2:21节中耶稣用naos比作他的身体。这里所描述的不圣洁的买卖的场所指的是外院或外邦人的院子。

卖……的。这是耶稣头次洁净圣殿,他的第一次具有国家性重要意义的行动。如此他就宣告了他管理圣殿事物的权利以及自己作为弥赛亚的身份。第二次洁净圣殿发生在三年之后,在他第四次过逾越节的时候(见第193,247页;见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见太21:12-17节注释),提醒众人他当年的宣告依然鲜明有效。

兑换银钱的人。或庄家(见路19:23节注释)。


约2:15 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

【本会注释】

鞭子。耶稣并没有真的用鞭子打人。这鞭子是他权威的象征,鞭子在空中飞舞能够使大家注意他所讲的话。在第二次洁净圣殿时就没有再提到过鞭子。

绳子。希腊文词语schoinia,“用灯心草编成的绳子”。


约2:16 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

【本会注释】

我父的殿。圣殿是上帝在人间的居所(见出25:8)。犹太人多次指责耶稣称上帝是自己的父(见约5:17,18;8:18,19,38,39;10:30-33)。虽然他们也称上帝是他们的父(约8:41),但他们显然意识到耶稣是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这句话。他们注意到耶稣在这些话中声明了自己至高无上的神性。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时说这殿是“我的殿”(太21:13),并且在犹太领袖最后拒绝他的请求之后的那一天,当他再提到圣殿时他将其称为,“你们的家”(太23:38)。

买卖的地方。即,市场,一个办理普通商业事务的地方。耶稣第二次洁净圣殿时称它为“贼窝”(太21:13)。今天,那些诚心诚意设法使他们天父的殿成为“祷告的殿”(太21:13)的人,要避免将其当成一个用于日常思想,言语或行为的地方。他们应当带着敬畏和尊重进入他的殿,意识到这是他神圣同在的地方,他们应使自己的心思意念在祷告和赞美中提拔起来(见约4:23,24;参见诗96:9)。


约2:17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你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本会注释】

他的门徒就想起。可能在当时一刹那间就想起来了(参见第22节)。

焦急。希腊文词语zēlos,“热心”,“热情”,“愤慨”,“嫉妒”。这里是引用诗69:9节(见该处注释)。耶稣极度渴望他父的殿能够专用于它当初建造被献时的目的(见出25:8,9;太21:13节注释)。

如同火烧。即,“将我焚烧”。对上帝的忠诚就像烈火一般燃烧着耶稣,同样,我们也该如此。


约2:18 因此犹太人问他说:“你既做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迹给我们看呢?”

【本会注释】

犹太人。约翰对国家宗教领袖的专称。

神迹。希腊文词语sēmeion(见第208页;见赛7:14;太12:38,39节注释)。领袖们要求耶稣拿出凭据来证明他有权干涉圣殿的事务。耶稣的行为对他们的权威是一个直接的挑战,这是他们所不能忽视的(参见约1:19,25)。但是这些批评者想看“神迹”的要求,像往常一样,没有得到什么答复(见太12:38,39;路23:8节注释)。


约2:19 耶稣回答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

【本会注释】

拆毁这殿。这里用于表示殿的词语是naos,是指圣所本身(见第14节注释)。耶稣在这些话中第一次暗示那在他人生道路临近终了时等待着他的命运。犹太人已经在密谋要杀害他了(见《历》第十六章)。在对他的审判中他们歪曲这项声明,控告他意图拆毁圣殿,并自我辩护说他们这样做是要实现基督的预言(参见可14:58;见太26:61节注释)。

字面上的圣殿和基督的身体之间的类比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圣所以及后来的圣殿都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见出25:8,9节注释)。在施恩座上方有舍吉拿显现,就是上帝神圣同在的荣耀象征(见创3:24;出25:17节注释)。但就像约翰已经指出的那样(见约1:14节注释),这同样神圣的荣耀也居住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体内。比较林前3:16节。

三日。见第248-250页。

建立起来。耶稣是指他的复活(见约10:18节注释)。但犹太人因为不明白这项声明的含义,就认为耶稣是在说字面上的圣殿建筑。他们到最后还是不明白耶稣所说的话,见太27:63,64节。


约2:20 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吗?”

【本会注释】

四十六年。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42,243页。如果照着字面理解圣殿的话,耶稣显而易见的比喻显然是一个无稽之谈。犹太人坚决不肯去理解耶稣的言下之意,也不肯看他外表之下究竟本质如何(见约7:15,20,33-36;见约5:17,18;8:52-59;9:29节注释)。这种对耶稣生命和教训的肤浅理解就是典型的犹太主义精神,而且持续至今。


约2:21 但耶稣这话是以他的身体为殿。

【本会注释】

但耶稣这话。见约2:19,20;参见林前3:16,17节。


约2:22 所以到他从死里复活以后,门徒就想起他说过这话,便信了圣经和耶稣所说的。

【本会注释】

到……以后。即,这预言应验之后(参见太17:9)。门徒们只有从耶稣传道工作全局角度出发才能理解一些他的话和行为中所蕴涵的深层次意义。耶稣复活之后,圣灵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明白了他言语和行为的意义(见约14:26;15:26;16:13)。

圣经。约翰好像特别记住了一些圣经上的章节,可能是第17节中引用的诗16:10节或69:9节。他可能是在一个普遍的意义上提到了所有旧约中关于弥赛亚的预言,门徒们在耶稣复活之后对这些预言的意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参见路24:25-27,44;约12:16节注释)。

所说的。即,第19节记载的耶稣所说的话。


耶稣洞察人心

约2:23 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本会注释】

逾越节。见第13节注释。

许多人……就信了。这是公众对耶稣信息之反应的第一个记录。约翰在不同场合再三地提到“好些人信了耶稣”(见约4:39;11:45;12:42;见约1:12节注释)。这标志着犹太地传道的开始,这一过程持续了数月之久,最终在公元29年的逾越节时结束(见路加福音第4章的补充注释;“主耶稣的传道生涯”;见太4:12节注释)。

神迹。这是犹太地传道期间唯一的有关神迹的记载。唯一提到的一个具体的神迹发生在这一传道时期将近结束的时候,治好毕士大池边躺着的那人(约5:1-9)。


约2:24 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

【本会注释】

将自己交托。或,“将自己放心交付”给那些承认是信他的人(第23节)。他知道现在这些急切向他欢呼的人,就像两年后加利利人那样,转离再也不跟从他了(参见约6:66)。他知道人心易变,也知道有多少可共富贵而不可共患难的归依者之草率和虚伪(见约6:64)。见约7:2-9节注释。


约2:25 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

【本会注释】

人心里所存的。耶稣经常读懂人的心思,好给他们证据证明他的神性(见可2:8节注释)。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