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撒母耳记上16章
撒母耳诣耶西
16:1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既厌弃扫罗作以色列的王,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你将膏油盛满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为我在他众子之内,预定一个作王的。”
16:2 撒母耳说:“我怎能去呢?扫罗若听见,必要杀我。”耶和华说:“你可以带一只牛犊去,就说:‘我来是要向耶和华献祭。’
16:3 你要请耶西来吃祭肉,我就指示你所当行的事。我所指给你的人,你要膏他。”
16:4 撒母耳就照耶和华的话去行。到了伯利恒,那城里的长老都战战兢兢地出来迎接他,问他说:“你是为平安来的吗?”
16:5 他说:“为平安来的。我是给耶和华献祭,你们当自洁,来与我同吃祭肉。”撒母耳就使耶西和他众子自洁,请他们来吃祭肉。
撒母耳膏大卫
16:6 他们来的时候,撒母耳看见以利押,就心里说:“耶和华的受膏者必定在他面前。”
16:7 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16:8 耶西叫亚比拿达从撒母耳面前经过,撒母耳说:“耶和华也不拣选他。”
16:9 耶西又叫沙玛从撒母耳面前经过,撒母耳说:“耶和华也不拣选他。”
16:10 耶西叫他七个儿子都从撒母耳面前经过,撒母耳说:“这都不是耶和华所拣选的。”
16:11 撒母耳对耶西说:“你的儿子都在这里吗?”他回答说:“还有个小的,现在放羊”撒母耳对耶西说:“你打发人去叫他来;他若不来,我们必不坐席。”
16:12 耶西就打发人去叫了他来。他面色光红,双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华说:“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
16:13 撒母耳就用角里的膏油,在他诸兄中膏了他。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撒母耳起身回拉玛去了。
扫罗召大卫鼓琴驱魔
16:14 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扰乱他。
16:15 扫罗的臣仆对他说:“现在有恶魔从 神那里来扰乱你。
16:16 我们的主可以吩咐面前的臣仆,找一个善于弹琴的来,等 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你身上的时候,使他用手弹琴,你就好了。”
16:17 扫罗对臣仆说:“你们可以为我找一个善于弹琴的,带到我这里来。”
16:18 其中有一个少年人说:“我曾见伯利恒人耶西的一个儿子善于弹琴,是大有勇敢的战士,说话合宜,容貌俊美,耶和华也与他同在。”
16:19 于是,扫罗差遣使者去见耶西说:“请你打发你放羊的儿子大卫到我这里来。”
16:20 耶西就把几个饼和一皮袋酒,并一只山羊羔,都驮在驴上,交给他儿子大卫,送与扫罗。
16:21 大卫到了扫罗那里,就侍立在扫罗面前。扫罗甚喜爱他,他就作了扫罗拿兵器的人。
16:22 扫罗差遣人去见耶西说:“求你容大卫侍立在我面前,因为他在我眼前蒙了恩。”
16:23 从 神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琴用手而弹,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
旧约:撒母耳记上17章
歌利亚狂语索战
17:1 非利士人招聚他们的军旅,要来争战,聚集在属犹大的梭哥,安营在梭哥和亚西加中间的以弗大悯。
17:2 扫罗和以色列人也聚集,在以拉谷安营,摆列队伍要与非利士人打仗。
17:3 非利士人站在这边山上,以色列人站在那边山上,当中有谷。
17:4 从非利士营中出来一个讨战的人,名叫歌利亚,是迦特人,身高六肘零一虎口;
17:5 头戴铜盔,身穿铠甲,甲重五千舍客勒;
17:6 腿上有铜护膝,两肩之中背负铜戟;
17:7 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铁枪头重六百舍客勒。有一个拿盾牌的人在他前面走。
17:8 歌利亚对着以色列的军队站立,呼叫说:“你们出来摆列队伍做什么呢?我不是非利士人吗?你们不是扫罗的仆人吗?可以从你们中间拣选一人,使他下到我这里来。
17:9 他若能与我战斗,将我杀死,我们就作你们的仆人;我若胜了他,将他杀死,你们就作我们的仆人,服事我们。”
17:10 那非利士人又说:“我今日向以色列人的军队骂阵。你们叫一个人出来,与我战斗。”
17:11 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听见非利士人的这些话,就惊惶,极其害怕。
17:12 大卫是犹大 伯利恒的以法他人耶西的儿子。耶西有八个儿子。当扫罗的时候,耶西已经老迈。
17:13 耶西的三个大儿子跟随扫罗出征。这出征的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以利押,次子名叫亚比拿达,三子名叫沙玛。
17:14 大卫是最小的;那三个大儿子跟随扫罗。
17:15 大卫有时离开扫罗回伯利恒,放他父亲的羊。
17:16 那非利士人早晚都出来站着,如此四十日。
17:17 一日,耶西对他儿子大卫说:“你拿一伊法烘了的穗子和十个饼,速速地送到营里去,交给你哥哥们;
17:18 再拿这十块奶饼,送给他们的千夫长,且问你哥哥们好,向他们要一封信来。”
17:19 扫罗与大卫的三个哥哥和以色列众人,在以拉谷与非利士人打仗。
大卫闻歌利亚言则忿
17:20 大卫早晨起来,将羊交托一个看守的人,照着他父亲所吩咐的话,带着食物去了。到了辎重营,军兵刚出到战场,呐喊要战。
17:21 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都摆列队伍,彼此相对。
17:22 大卫把他带来的食物留在看守物件人的手下,跑到战场,问他哥哥们安。
17:23 与他们说话的时候,那讨战的,就是属迦特的非利士人歌利亚,从非利士队中出来,说从前所说的话;大卫都听见了。
17:24 以色列众人看见那人就逃跑,极其害怕。
17:25 以色列人彼此说:“这上来的人你看见了吗?他上来是要向以色列人骂阵。若有能杀他的,王必赏赐他大财,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为妻,并在以色列人中免他父家纳粮当差。”
17:26 大卫问站在旁边的人说:“有人杀这非利士人,除掉以色列人的耻辱,怎样待他呢?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竟敢向永生 神的军队骂阵吗?”
17:27 百姓照先前的话回答他,说,有人能杀这非利士人,必如此如此待他。
17:28 大卫的长兄以利押听见大卫与他们所说的话,就向他发怒说:“你下来做什么呢?在旷野的那几只羊,你交托了谁呢?我知道你的骄傲和你心里的恶意,你下来特为要看争战。”
17:29 大卫说:“我做了什么呢?我来岂没有缘故吗?”
17:30 大卫就离开他转向别人,照先前的话而问,百姓仍照先前的话回答他。
17:31 有人听见大卫所说的话,就告诉了扫罗,扫罗便打发人叫他来。
大卫自请出战
17:32 大卫对扫罗说:“人都不必因那非利士人胆怯。你的仆人要去与那非利士人战斗。”
17:33 扫罗对大卫说:“你不能去与那非利士人战斗,因为你年纪太轻,他自幼就作战士。”
17:34 大卫对扫罗说:“你仆人为父亲放羊,有时来了狮子,有时来了熊,从群中衔一只羊羔去。
17:35 我就追赶它,击打它,将羊羔从它口中救出来。它起来要害我,我就揪着它的胡子,将它打死。
17:36 你仆人曾打死狮子和熊,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向永生 神的军队骂阵,也必像狮子和熊一般。”
17:37 大卫又说:“耶和华救我脱离狮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脱离这非利士人的手。”扫罗对大卫说:“你可以去吧!耶和华必与你同在。”
17:38 扫罗就把自己的战衣给大卫穿上,将铜盔给他戴上,又给他穿上铠甲。
17:39 大卫把刀跨在战衣外,试试能走不能走。因为素来没有穿惯,就对扫罗说:“我穿戴这些不能走,因为素来没有穿惯。”于是摘脱了。
17:40 他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选了五块光滑石子,放在袋里,就是牧人带的囊里;手中拿着甩石的机弦,就去迎那非利士人。
击杀歌利亚
17:41 非利士人也渐渐地迎着大卫来,拿盾牌的走在前头。
17:42 非利士人观看,见了大卫,就藐视他,因为他年轻,面色光红,容貌俊美。
17:43 非利士人对大卫说:“你拿杖到我这里来,我岂是狗呢?”非利士人就指着自己的神咒诅大卫。
17:44 非利士人又对大卫说:“来吧!我将你的肉给空中的飞鸟、田野的走兽吃。”
17:45 大卫对非利士人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 神。
17:46 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杀你,斩你的头;又将非利士军兵的尸首给空中的飞鸟、地上的野兽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 神;
17:47 又使这众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
17:48 非利士人起身,迎着大卫前来。大卫急忙迎着非利士人,往战场跑去。
17:49 大卫用手从囊中掏出一块石子来,用机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额,石子进入额内,他就仆倒,面伏于地。
非利士人溃败
17:50 这样,大卫用机弦甩石,胜了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卫手中却没有刀。
17:51 大卫跑去,站在非利士人身旁,将他的刀从鞘中拔出来,杀死他,割了他的头。非利士众人看见他们讨战的勇士死了,就都逃跑。
17:52 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便起身呐喊,追赶非利士人,直到迦特(注:或作“该”)和以革伦的城门。被杀的非利士人倒在沙拉音的路上,直到迦特和以革伦。
17:53 以色列人追赶非利士人回来,就夺了他们的营盘。
17:54 大卫将那非利士人的头拿到耶路撒冷,却将他军装放在自己的帐棚里。
押尼珥引大卫见扫罗
17:55 扫罗看见大卫去攻击非利士人,就问元帅押尼珥说:“押尼珥啊,那少年人是谁的儿子?”押尼珥说:“我敢在王面前起誓,我不知道。”
17:56 王说:“你可以问问那幼年人是谁的儿子。”
17:57 大卫打死非利士人回来,押尼珥领他到扫罗面前,他手中拿着非利士人的头。
17:58 扫罗问他说:“少年人哪,你是谁的儿子?”大卫说:“我是你仆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儿子。”
旧约:耶利米书49章
预言亚扪人必受惩罚
49:1 论亚扪人,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没有儿子吗?没有后嗣吗?玛勒堪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属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
49:2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使人听见打仗的喊声,是攻击亚扪人拉巴的喊声。拉巴要成为乱堆,属他的乡村(注:原文作“女子”)要被火焚烧。先前得以色列地为业的,此时,以色列倒要得他们的地为业。”这是耶和华说的。
49:3 “希实本哪,你要哀号!因为爱地变为荒场。拉巴的居民哪(注:“居民”原文作“女子”),要呼喊,以麻布束腰;要哭号,在篱笆中跑来跑去,因玛勒堪和属他的祭司、首领要一同被掳去。
49:4 背道的民哪(注:“民”原文作“女子”),你们为何因有山谷,就是水流的山谷夸张呢?为何倚靠财宝说:‘谁能来到我们这里呢?’”
49:5 主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使恐吓从四围的人中临到你们,你们必被赶出,各人一直前往,没有人收聚逃民。
后必复兴
49:6 后来我还要使被掳的亚扪人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以东必受惩罚
49:7 论以东,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提幔中再没有智慧吗?明哲人不再有谋略吗?他们的智慧尽归无有吗?
49:8 底但的居民哪,要转身逃跑,住在深密处;因为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必使灾殃临到他。
49:9 摘葡萄的若来到他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盗贼若夜间而来,岂不毁坏直到够了呢?
49:10 我却使以扫赤露,显出他的隐密处,他不能自藏。他的后裔、弟兄、邻舍尽都灭绝,他也归于无有。
49:11 你撇下孤儿,我必保全他们的命,你的寡妇可以倚靠我。”
49:12 耶和华如此说:“原不该喝那杯的一定要喝。你能尽免刑罚吗?你必不能免,一定要喝!”
49:13 耶和华说:“我指着自己起誓,波斯拉必令人惊骇、羞辱、咒诅,并且荒凉。他的一切城邑必变为永远的荒场。”
49:14 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并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说:“你们聚集来攻击以东,要起来争战。”
49:15 “我使他在列国中为最小,在世人中被藐视。
49:16 住在山穴中据守山顶的啊,论到你的威吓,你因心中的狂傲自欺,你虽如大鹰高高搭窝,我却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
49:17 “以东必令人惊骇;凡经过的人就受惊骇,又因他一切的灾祸嗤笑。”
49:18 耶和华说:“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要像所多玛、蛾摩拉和邻近的城邑倾覆的时候一样。
49:19 仇敌必像狮子从约旦河边的丛林上来,攻击坚固的居所。转眼之间,我要使以东人逃跑离开这地。谁蒙拣选,我就派谁治理这地。谁能比我呢?谁能给我定规日期呢?有何牧人能在我面前站立得住呢?”
49:20 你们要听耶和华攻击以东所说的谋略,和他攻击提幔居民所定的旨意。仇敌定要将他们群众微弱的拉去,定要使他们的居所荒凉。
49:21 因他们仆倒的声音,地就震动。人在红海那里必听见呼喊的声音。
49:22 仇敌必如大鹰飞起,展开翅膀攻击波斯拉。到那日,以东的勇士心中疼痛,如临产的妇人。
大马色必受惩罚
49:23 论大马士革:“哈马和亚珥拔蒙羞,因他们听见凶恶的信息就消化了。海上有忧愁,不得平静。
49:24 大马士革发软,转身逃跑。战兢将她捉住,痛苦忧愁将她抓住,如产难的妇人一样。
49:25 我所喜乐可称赞的城,为何被撇弃了呢?
49:26 她的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当那日,一切兵丁必默默无声。”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49:27 “ 我必在大马士革城中使火着起,烧灭便哈达的宫殿。”
基达必受惩罚
49:28 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攻打的基达和夏琐的诸国,耶和华如此说:“迦勒底人哪,起来上基达去,毁灭东方人。
49:29 他们的帐棚和羊群都要夺去,将幔子和一切器皿,并骆驼为自己掠去。人向他们喊着说:‘四围都有惊吓。’”
夏琐必受惩罚
49:30 耶和华说:“夏琐的居民哪,要逃奔远方,住在深密处。因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设计谋害你们,起意攻击你们。”
49:31 耶和华说:“迦勒底人哪,起来,上安逸无虑的居民那里去。他们是无门无闩、独自居住的。
49:32 他们的骆驼必成为掠物;他们众多的牲畜必成为掳物。我必将剃周围头发的人分散四方(注:“方”原文作“风”),使灾殃从四围临到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49:33 “夏琐必成为野狗的住处,永远凄凉。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
49:34 犹大王西底家登基的时候,耶和华论以拦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说:
49:35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必折断以拦人的弓,就是他们为首的权力。
49:36 我要使四风从天的四方刮来,临到以拦人,将他们分散四方(注:“方”原文作“风”)。这被赶散的人,没有一国不到的。”
49:37 耶和华说:“我必使以拦人在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面前惊惶;我也必使灾祸,就是我的烈怒临到他们;又必使刀剑追杀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
49:38 我要在以拦设立我的宝座,从那里除灭君王和首领。”这是耶和华说的。
后日以拦必复振兴
49:39 “到末后,我还要使被掳的以拦人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新约:使徒行传23章
保罗在公会前声明
23:1 保罗定睛看着公会的人,说:“弟兄们,我在 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
23:2 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
23:3 保罗对他说:“你这粉饰的墙, 神要打你!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
23:4 站在旁边的人说:“你辱骂 神的大祭司吗?”
23:5 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经上记着说:‘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
23:6 保罗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就在公会中大声说:“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
23:7 说了这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党。
23:8 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
23:9 于是大大地喧嚷起来。有几个法利赛党的文士站起来争辩说:“我们看不出这人有什么恶处,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对他说过话,怎么样呢?”
23:10 那时大起争吵,千夫长恐怕保罗被他们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从众人当中抢出来,带进营楼去。
23:11 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
四十多人同谋杀害保罗
23:12 到了天亮,犹太人同谋起誓说:“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不喝!”
23:13 这样同心起誓的有四十多人。
23:14 他们来见祭司长和长老,说:“我们已经起了一个大誓,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什么。
23:15 现在你们和公会要知会千夫长,叫他带下保罗到你们这里来,假作要详细察考他的事;我们已经预备好了,不等他来到跟前就杀他。”
计谋泄漏
23:16 保罗的外甥听见他们设下埋伏,就来到营楼里告诉保罗。
23:17 保罗请一个百夫长来,说:“你领这少年人去见千夫长,他有事告诉他。”
23:18 于是把他领去见千夫长,说:“被囚的保罗请我到他那里,求我领这少年人来见你,他有事告诉你。”
23:19 千夫长就拉着他的手,走到一旁,私下问他说:“你有什么事告诉我呢?”
23:20 他说:“犹太人已经约定,要求你明天带下保罗到公会里去,假作要详细查问他的事。
23:21 你切不要随从他们,因为他们有四十多人埋伏,已经起誓说,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不喝。现在预备好了,只等你应允。”
23:22 于是千夫长打发少年人走,嘱咐他说:“不要告诉人你将这事报给我了。”
23:23 千夫长便叫了两个百夫长来,说:“预备步兵二百,马兵七十,长枪手二百,今夜亥初往凯撒利亚去;
23:24 也要预备牲口叫保罗骑上,护送到巡抚腓力斯那里去。”
革老丢呈文书给腓力斯
23:25 千夫长又写了文书,
23:26 大略说:革老丢吕西亚请巡抚腓力斯大人安。
23:27 这人被犹太人拿住,将要杀害,我得知他是罗马人,就带兵丁下去救他出来。
23:28 因要知道他们告他的缘故,我就带他下到他们的公会去,
23:29 便查知他被告是因他们律法的辩论,并没有什么该死该绑的罪名。
23:30 后来有人把要害他的计谋告诉我,我就立时解他到你那里去,又吩咐告他的人在你面前告他。(注:有古卷在此有“愿你平安!”)
保罗在该撒利亚被看守
23:31 于是兵丁照所吩咐他们的,将保罗夜里带到安提帕底。
23:32 第二天让马兵护送,他们就回营楼去。
23:33 马兵来到凯撒利亚,把文书呈给巡抚,便叫保罗站在他面前。
23:34 巡抚看了文书,问保罗是哪省的人。既晓得他是基利家人,
23:35 就说:“等告你的人来到,我要细听你的事。”便吩咐人把他看守在希律的衙门里。
撒母耳记上16章
提要:1 撒母耳受上帝差遣,以献祭为借口,来到伯利恒。6 他的人性判断受到责备。11 他膏了大卫。15 扫罗召唤大卫来安静他的邪灵。
膏立大卫为王
撒上16:1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既厌弃扫罗作以色列的王,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你将膏油盛满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为我在他众子之内,预定一个作王的。”
【本会注释】
几时?。扫罗已经成了一个鼓舞人心的领导者。作为一种新政体的第一位国家元首,他对兴致勃勃并且喜爱独立的以色列百姓几乎有催眠的能力。但是他已经迅速地发展成了一个暴君—残酷、暴虐、不宽恕的人。然而,请谨记,虽然王拒绝了上帝的忠告,并且已经有效地使国家脱离了祂的指导,但是这并没有禁止扫罗作为个人的得救。例如,尼布甲尼撒虽然以他的神马杜克比耶和华强大这种思想为荣,但是上帝的圣灵还是通过但以理呼吁他—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他颂扬但以理的上帝是至高者(但4:34-37)。
伯利恒人耶西。由于先前的拜访,撒母耳可能与伯利恒的一些人熟识。虽然他可能认识耶西,但是可能不熟悉他家其余的人(11,12节)。
撒上16:2 撒母耳说:“我怎能去呢?扫罗若听见,必要杀我。”耶和华说:“你可以带一只牛犊去,就说:‘我来是要向耶和华献祭。’
【本会注释】
带一只牛犊去。先知访问伯利恒去献祭是完全自然而且适当的事。约柜还在基列耶琳。已经知道至少在扫罗作王的一部分时间圣所是在挪伯(撒上21:1-6),但我们并没有被告知每年的节期是不是在那里举行,就象曾在示罗举行的一样。自从在示罗的献祭中断以来,这些节期曾在各地不同的城市举行(《祖知》第五十九章)。在这种献祭集会上,先知会教导百姓关于救赎的伟大计划,并且会鼓励他们把他们的年青人送到各种先知学校去,为的是提高国家的智力和属灵状况。这样王就不会对撒母耳造访伯利恒有什么怀疑。就百姓而言,这只不过是先知的例行公事罢了,类似于现今的一次地区会议。
就说,我来是要向耶和华献祭。大卫受膏的行为并不是在大众的关心中立刻众所周知的。扫罗的受膏岂不是也以很一样的方式进行的吗?那时应邀参加宴席的30位长老知道撒母耳为什么给了扫罗尊位吗?宴后撒母耳与扫罗一起交通时他们并不在场(撒上9:25)。不光他们,甚至连扫罗的仆人都没有目睹那天早上的受膏(撒上9:27至10:1)。扫罗的家人也不知道受膏的事,直到米斯巴会议选立一个王的时候(撒上10:20-27)。扫罗受膏对他来说是上帝对他的生活计划的一次宣布。他受邀,但不是被迫接受上帝的召唤。这种受膏并没有给他任何特许,使他可以发起实际就职、公开作王的行动。经上的记录显明甚至他在米斯巴被选之后,扫罗还是回家等候耶和华带领他下一步的行动。
撒母耳膏扫罗和他这次去耶西家的行程唯一的不同在于当时已经有一个王了,并且这个王会怀疑先知的每一行动,因为他已经宣布了耶和华厌弃扫罗为王。撒母耳迟疑与王在敬拜中联合无疑大大增加了这种敏感性。在15章和16章之间可能有一段相当大的时间间隔。
撒上16:3 你要请耶西来吃祭肉,我就指示你所当行的事。我所指给你的人,你要膏他。”
撒上16:4 撒母耳就照耶和华的话去行。到了伯利恒,那城里的长老都战战兢兢地出来迎接他,问他说:“你是为平安来的吗?”
【本会注释】
你是为平安来的吗?。从撒上第9章中的描述,显然可以看出扫罗受膏的宴席是在邱坛举行的,与一场预先已众所周知的宴席有关。但撒母耳带着一只牛犊来到伯利恒事先却未通知,所以召集长老们来出席,自然会导致相当多的推测。长老们带着恐惧战兢而来,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对一位要员的意外来访有如此的反应是完全自然的,并且实际上给这一叙述增加了可信点。
撒上16:5 他说:“为平安来的,我是给耶和华献祭。你们当自洁,来与我同吃祭肉。”撒母耳就使耶西和他众子自洁,请他们来吃祭肉。
【本会注释】
为平安来的。撒母耳平息了他们所有的恐惧并且吩咐他们自洁,即,履行仪文的洁净程序,包括沐浴身体、洗衣服和节欲(见出19:10-15;撒上21:4-6)。撒母耳亲自使耶西和他的至少比较年长的儿子们自洁了(撒上16:5)。于是所有人都蒙召来献祭。在献祭和宴席之间会过去几个小时,因为牛犊在能吃之前必须被剥皮并烤熟。撒母耳利用这段时间与耶西和他的家人更为熟识。从11节显然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聚集来赴宴席,在他们坐席之前,大卫被从田间带回来。
撒上16:6 他们来的时候,撒母耳看见以利押,就心里说,耶和华的受膏者必定在他面前。
撒上16:7 耶和华却对撒母耳说:“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拣选他。因为耶和华不象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
【本会注释】
耶和华是看内心。“心”指的是理智、感情和意志(诗139:23;太12:34;等等)。它在决定命运中是导向因素,因为一个人“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23:7)。自由选择本质上是理智问题,但是常受感觉与情绪的强烈影响。在恩典时期的范围内,上帝邀请人们:“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赛1:18)。祂愿意让我们与祂熟识并熟悉祂的计划,因为我们是通过仰望而改变(见林后3:18)。上帝使祂的呼吁诉诸于理智。外在的表现并不展示生活的真实动机,因为行动时常被误解。当摩西告诉以色列人“你要尽心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时(申6:5),他想的是通过个人与上帝的熟识给生命带来导向的影响力。门徒们通过与耶稣密切联合曾看见上帝的事实(约14:9)大大增强了他们顺从祂对他们之计划的力量。大卫在看守羊群时学会了认识上帝,并且,虽然未被他的兄长们承认,这种熟识却使圣灵一步步带领他变成可能。
撒上16:8 耶西叫亚比拿达从撒母耳面前经过,撒母耳说:“耶和华也不拣选他。”
撒上16:9 耶西又叫沙玛从撒母耳面前经过,撒母耳说:“耶和华也不拣选他。”
撒上16:10 耶西叫他七个儿子都从撒母耳面前经过,撒母耳说:“这都不是耶和华所拣选的。”
撒上16:11 撒母耳对耶西说:“你的儿子都在这里吗?”他回答说:“还有个小的,现在放羊。”撒母耳对耶西说:“你打发人去叫他来;他若不来,我们必不坐席。”
撒上16:12 耶西就打发人去叫了他来。他面色光红,双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华说:“这就是他,你起来膏他。”
【本会注释】
容貌俊美。或“英俊。”
膏他。为什么上帝拣选某些人成为祂的代表,而略过其他人呢?祂拣选扫罗和祂拣选大卫有什么不同呢?既然是无所不知的,上帝就精确地知道扫罗会采取的路线,然而还是膏了他并且应许与他同在(撒上10:7)。与百姓自己的最好利益和祂自己对他们的旨意相反,上帝答应了百姓立王的要求。显然扫罗是受百姓欢迎的—一个与他们的心一致的王,但却与上帝的心不一致。他们想的不是属灵的领导而是国家的实力。当被拣选时,扫罗有严重的缺陷。上帝承认这些,还是预先警告了他会遇到的危险,并且给了他如何对付它们的明确忠告。
关于大卫,情况就不同了。并没有证据表明百姓已经对扫罗不满了;实际上他们对亚玛力战役的结果完全满意。大卫在他父家是最小的,而且在东方诸国年龄伴随着尊敬和优先权(创29:25,26)。他是个青年小伙,甚至没有任何权利要求来自自己家人的承认(撒上17:28)。他没有扫罗高大的身材,也没有参孙的体格。扫罗是从耕地蒙召回应长老们立王的紧急要求的。他很少时间受训。大卫是从照料羊群蒙召的,当他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有十多年时间为他作十二支派的领袖作准备。
作为一个少年蒙拣选,大卫在承担高职的责任前有机会享受一段受训与试验的时期。大卫的品格未能达到神圣标准的地方,在他加冕前就会因而产生改变。上帝对祂邀请成为祂国度成员的每一个人都同样对待,特别是对那些他呼召到负责职位的人。通过生活中的平常事件,人在完全不知不觉中被试验,直到最后上帝能说“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的事派你管理”(太25:23)。迄今,大卫已经显明自己拥有年轻的活力、一种可爱温柔的精神、和出自相信神圣能力的勇敢无畏。他未被世界败坏,在伯利恒群山的安静隐居生活中成长着一个默想的灵魂。在那里,就象摩西在米甸牧养羊群一样,他获得了一种责任感,并发展了一种支持他一生的领导品质。
撒上16:13 撒母耳就用角里的膏油,在他诸兄中膏了他。从这日起,耶和华的灵就大大感动大卫。撒母耳起身回拉玛去了。
【本会注释】
角。希伯来词是qeren,公牛、山羊或公羊的“角”。英文词宙斯羊角就通过拉丁词cornu来自qeren。
耶和华的灵。耶和华的灵并不偏待人。祂给了扫罗一颗新心并且给他指出了他前面的陷阱。然而扫罗迅速拒绝了神圣的指导。现在上帝打算指导大卫,因为祂用尽全力徒然指导了扫罗。与世上许多伟大的领袖一样,大卫是在卑下的环境中成长的,在圣灵的指导下安静地发展了一种纯正的品格,圣灵有一天会使他完全具有资格在善恶的大斗争中扮演他的角色。上帝的灵在他受膏的时候“临到大卫身上”[和合本译为“大大感动大卫”],正如基督受洗时圣灵降到祂身上一样(见太3:16的注释)。
大卫在扫罗的宫里
撒上16:14 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有恶魔从耶和华那里来扰乱他。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灵离开。扫罗已经厌弃了上帝的灵—犯了不可赦免的罪—上帝再也没有什么能为他做的了(见撒上15:35的注释)。并不是耶和华的灵从扫罗的擅专撤回了;而是扫罗反抗了祂的领导,并且故意使自己抽身退步不受圣灵的影响。这节经文必须被理解为与诗139:7和自由选择的基本原则协调一致。如果上帝通过祂的圣灵将自己强加在扫罗身上,迫使扫罗违背自己的意愿,那么上帝就会使王仅仅成了一个机器而已。
从耶和华那里来。圣经有时把上帝描绘成在做祂所没有特别阻止的事[译者注:实际上不是祂在做,而是祂没有特别阻止那事发生]。在给撒但机会证明其原则时,上帝实际上要限制自己的能力。当然,有撒但不能越过的界限(见伯1:12;2:6),但是在他有限的范围内他确实有神圣的许可去行事。因而,虽然他的行动与神圣的旨意相反,他也只能做上帝允许他去做的事,并且凡是他或他的邪灵们可以做的,都是上帝允许做的。所以当上帝从扫罗撤回祂自己的灵时(见撒上16:13,14的注释),撒但就可以自行其道了。
扰乱他。约瑟夫这样形容这种疾病:“至于扫罗,某种奇异而着魔的混乱临到了他身上,使他如此窒息好像要闷死一样”(《古代史》卷六8. 2)。显然,因他念念不忘先知宣布他的王冠已丧失给一位比他“更好”的人(撒上15:28),就发展成了一场严重的精神忧郁症。间歇地被邪灵所附使扫罗的感觉和行动都有几分象一个精神错乱的人。
撒上16:15 扫罗的臣仆对他说:“现在有恶魔从上帝那里来扰乱你。
【本会注释】
有恶魔从上帝那里来。见14节同意表达的注释。
撒上16:16 我们的主可以吩咐面前的臣仆,找一个善于弹琴的来,等上帝那里来的恶魔临到你身上的时候,使他用手弹琴,你就好了。”
【本会注释】
琴。更好说是“七弦琴。”扫罗被劝告寻求通过音乐疗法减轻痛苦。大卫的琴声和崇高的赞美圣歌使扫罗暂时脱离了折磨他的邪灵。当扫罗聆听大卫的音乐时,他的自怜与嫉妒的邪恶感情就暂时离开了它,但是随着时间的继续,这种邪恶的感情只会以加倍的能力返回来。由于他继续拒绝上帝的指导,他就变成了象基督比喻中那个被鬼附的人一样(路11:24-26),这种人“末后的景况”证明“比先前更不好了。”
撒上16:17 扫罗对臣仆说:“你们可以为我找一个善于弹琴的,带到我这里来。”
【本会注释】
为我找一个。凡是有希望能使扫罗脱离折磨他的邪灵的办法都不会被忽略。
撒上16:18 其中有一个少年人说:“我曾见伯利恒人耶西的一个儿子善于弹琴,是大有勇敢的战士,说话合宜,容貌俊美,耶和华也与他同在。”
【本会注释】
耶西的儿子。显然大卫作为一个乐师和勇士、判断合理,并且机智的名声在他出现于宫庭和战胜歌利亚之前就已建立了。大卫可能是一个快要成年的少年,因为不久之后,当他遭遇歌利亚时,他既被形容为一个男孩,希伯来文是na`ar(“少年人”撒上17:58),又被形容为“青年”,希伯来文是`elem(“年轻人,小伙子”,56节)。
耶和华与他同在。虽然一般人都不知道大卫已被膏为王,但是什么也掩藏不住这个事实:在他受膏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控制了他的生活(见13节的注释)的圣灵,正在成功地预备他适合于担任摆在他前头的重要任务。
撒上16:19 于是扫罗差遣使者去见耶西,说:“请你打发你放羊的儿子大卫到我这里来。”
撒上16:20 耶西就把几个饼和一皮袋酒,并一只山羊羔,都驮在驴上,交给他儿子大卫,送与扫罗。
【本会注释】
驴。耶西的礼物有意表达对王渴望大卫到宫庭服务的感戴。不送礼物无疑会被认为是恶意的表示,因此就会损害大卫在宫庭的成功。
撒上16:21 大卫到了扫罗那里,就侍立在扫罗面前。扫罗甚喜爱他,他就作了扫罗拿兵器的人。
【本会注释】
侍立在扫罗面前。这种陈述并不是指大卫在扫罗面前的姿势,而是指大卫“开始服侍”的事实(修订标准本;见创41:46;但1:19)。在上帝的天意安排中,大卫因而被带入可以与国内的领导人物们接触—他们从而可以获悉赏识他的才干—并接触政府事物的境遇。扫罗可能一直蒙允许保留王位直到他生命中的恶种产生必然的结果,并且直到大卫初步的训练完成。
甚喜爱他。甚至扫罗都开始尊荣敬重大卫自然有魅力的个性,并且尊重那些由圣灵深植在他里面的品质。扫罗承认这个有前途的年轻人明显的优越性,默认上帝拣选王位继承人的智慧。
拿兵器的人。被任命为这个职位使大卫与王有最可能接近的关系,并且使他对王的安全负有个人的责任。说这句话可能是预期大卫战胜歌利亚后在宫庭中的角色(见撒上18:2,5)。
撒上16:22 扫罗差遣人去见耶西,说:“求你容大卫侍立在我面前,因为他在我眼前蒙了恩。”
【本会注释】
容大卫。在宫庭经过试用期之后,扫罗就使起初不过是暂时指定的职分成了持久的任命。
他在我眼前蒙了恩。见21节的注释。上帝查看大卫的心,感到满意,因为大卫会证明是祂会在祂的服务中使用的那种人(见7节)。仅仅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大卫内心的外在表现和行动上观看,扫罗就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见箴23:7)。
撒上16:23 从上帝那里来的恶魔临到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琴,用手而弹,扫罗便舒畅爽快,恶魔离了他。
【本会注释】
扫罗便舒畅爽快。字面意义是,“扫罗呼吸了。”ruach这个词的意思是“呼吸”,“吹气,”特别指用鼻孔出气。用这个词暗示一种强烈的、用力的呼气,例如在一段紧张时期之后经常伴随着的放松,接下来才是正常的呼吸。扫罗被鬼附的突然发作之苦显然伴随着身体和神经的紧张。
撒母耳记上17章
提要:1 以色列人的军队与非利士人准备开战,4 歌利亚骄傲地出来挑战。12 被父亲差来看望他哥哥们的大卫接受了挑战。28 以利押斥责他。30 他被带到扫罗面前。32 他说明了他信心的缘由。38 没有盔甲,但装备着信心,他杀了这个巨人。55 扫罗注意到大卫。
歌利亚向以色列军挑战
撒上17:1 非利士人招聚他们的军旅,要来争战;聚集在属犹大的梭哥,安营在梭哥和亚西加中间的以弗大悯。
【本会注释】
梭哥。梭哥的正确拼法是在书15:35。现代的Khirbet `Abbâd,约在耶路撒冷和非利士城迦特的中间位置,是属于犹大支派的一城镇。在耶路撒冷西南约17英里(27公里)。
以弗大悯。或巴斯达闵,与代上11:11-13中的一样,那里列出了大卫的名将名单。这个名称的意思不确定。
撒上17:2 扫罗和以色列人也聚集,在以拉谷安营,摆列队伍,要与非利士人打仗。
【本会注释】
以拉谷。一个富饶的山谷,东部和西部坡度平缓,从梭哥向西北绵延数英里。
撒上17:3 非利士人站在这边山上,以色列人站在那边山上,当中有谷。
【本会注释】
当中有谷。以拉谷有一条旱谷(干涸河道)贯穿中心,称作Wadi es-Sant,在这节经文中被作为一个“谷”提到,希伯来文是gaye'。这与希伯来文是`emeq的以拉“谷”完全不同(2节)。前一个希伯来词用于表示雨季洪流形成的溪谷,后者表示宽阔肥沃的山谷流域。除了几处地方之外,这个gaye'几乎无法通行,在这方面与密抹前的旱谷相似(见撒上14:4-10的注释)。扫罗和他的军队在这个gaye'东面的小山中扎营,而非利士人驻扎在西面的小山中(见代上11:13)。
撒上17:4 从非利士营中出来一个讨战的人,名叫歌利亚,是迦特人,身高六肘零一虎口;
【本会注释】
歌利亚。一个迦特居民,但是除了他住在非利士人之中这个意义之外,他可能不是一个非利士人。他被认为是亚衲族的后裔(见申9:2的注释)。他高六肘零一虎口,或6又1/2肘,相当于9又1/2英尺(2.9米)。有人提出歌利亚名字的意思可能是“显著的。”但是这与“放逐”一样,是基于歌利亚是一个闪族名字的可能性。
迦特。非利士人的五个主要城镇之一。准确位置不知。(见王下12:17的注释)
撒上17:5 头戴铜盔,身穿铠甲,甲重五千舍客勒;
【本会注释】
铠甲。军人身披的铠甲是由2至8英寸长的金属鳞片制成的,缝在皮革或布面上。保护穿用者的全身。凡是金属部分没有正确会合的地方,穿用者就易于在那个结合点受到伤害(王上22:34)。歌利亚的铠甲是青铜的。
五千舍客勒。约125磅(6.58千克)。
撒上17:6 腿上有铜护膝,两肩之中背负铜戟;
【本会注释】
护膝。戴在膝盖以下小腿前面的金属薄板。希腊人戴护膝,而闪族人或埃及人的军兵不戴护膝。非利士人来自克里特岛,可能采取了他们的希腊邻邦的做法。
戟。这里是指标枪(修订标准本),显然是用背带背在两肩之中。
撒上17:7 枪杆粗如织布的机轴,铁枪头重六百舍客勒。有一个拿盾牌的人在他前面走。
【本会注释】
枪头。它的重量可能约在15磅(6.82千克)左右。在推铅球运动使用的铅球重量是16磅(7.27千克)。虽然这位战士的铠甲是青铜的,但枪头却是铁的,那时铁是一种比较新而且贵的金属。
撒上17:8 歌利亚对着以色列的军队站立,呼叫说:“你们出来摆列队伍做什么呢?我不是非利士人吗?你们不是扫罗的仆人吗?可以从你们中间拣选一人,使他下到我这里来。
【本会注释】
一个非利士人。字面意义是“这非利士人”。这里使用定冠词暗示大卫的对手一方的自尊自大。他恃才傲物并以其与众不同的称号为荣。歌利亚的“这(那)非利士人”这个称号在本章中的使用超过25次,相比之下他个人的名字只使用了两次(4,23节)。非利士人当然知道以色列的神高于大衮(撒上5:1-7)。他们曾在米斯巴因恐惧奔逃(撒上7:10-13)。于是,在多年的平静之后(撒上7:13),他们目睹了约拿单的奇袭,并剥夺了他们大量的作战物资(撒上14:31,32)。带着违心的确信,非利士人仍持同一看法,并且在有一个勇士歌利亚后,决定要重新进攻。
撒上17:9 他若能与我战斗,将我杀死,我们就作你们的仆人;我若胜了他,将他杀死,你们就作我们的仆人,服事我们。”
【本会注释】
我若胜了。在古时,常见的风俗是通过单打独斗决定部落之间的战争,损失了国王或领袖的军队就被认为是被击败了。当约沙法与亚哈一起去与亚兰人作战时,大马士革王吩咐他的车兵长们“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王上22:31)。然而,那并不是单打独斗。当扫罗家和大卫家的争斗发动时,各方都选出12个人来决定结果。结果“押尼珥败”(撒下2:12-17),虽然他并没有参与争斗。
撒上17:10 那非利士人又说:“我今日向以色列人的军队骂阵。你们叫一个人出来,与我战斗。”
【本会注释】
骂阵。字面意义是,“辱骂”或“嘲弄”,就是说,由于没有接受歌利亚的挑战。他污辱以色列人是最不光明正大的,是胆小怯懦的。把对立的两军分开的这条旱谷是如此难以通行,以致如果任何一方冒险进行正面攻击都几乎必定会失败。非利士人是那么确信在体格上没有人能与他们的冠军匹敌,以致他们决定用单打独斗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这一挑战每天继续,几乎持续一个多月(16节)。
撒上17:11 扫罗和以色列众人听见非利士人的这些话,就惊惶,极其害怕。
【本会注释】
他们就惊惶。在撒上2:10中,这同一个动词形式被译为“打碎。”原义是“粉碎”,要么指精神状态要么指物理状态。此时傲慢自尊的暴君扫罗面对另一个吹牛的人,不知如何是好。而且,扫罗在他自己的民中是个巨人,按理是应该接受挑战的人。他比众人高过一头并且有铜盔和甲胄(38节),但他却在歌利亚面前惊惶。尽管他已经丧失了上帝之灵的临格与保护,他还是认识到必须战胜这一僵局,否则就会在他的百姓面前丢脸。他的精神崩溃了,他的良心使他不安,并且他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困境,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军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贯穿以拉谷的这条深溪谷的长度至多不过几英里。这表明对阵的两军不会太大,或者在一个月过去之前,一方或另一方原可以在这谷的尽头进行侧翼包围。
大卫与歌利亚之战

1.非利士(P)侵略者和以色列(H)防御者在以拉谷的一条长谷两边对峙,僵持了40天。
2.大卫,从15英里外的伯利恒带着食物到了扫罗的军队,听到歌利亚每天的讨战,决定孤身一人去迎战。
3.大卫穿过河谷,在那里他拾了五块石子带在身上,战胜了巨人。
4.惊惶失措的非利士人向西逃跑,被扫罗的军队追杀,直到迦特和以革伦(粗线有可能表明是是送食物的路线)。
大卫在扫罗的营中
撒上17:12 大卫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耶西的儿子。耶西有八个儿子。当扫罗的时候,耶西已经老迈。
撒上17:13 耶西的三个大儿子跟随扫罗出征。这出征的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以利押,次子名叫亚比拿达,三子名叫沙玛。
撒上17:14 大卫是最小的;那三个大儿子跟随扫罗。
撒上17:15 大卫有时离开扫罗,回伯利恒放他父亲的羊。
【本会注释】
大卫离开回伯利恒。这是指大卫在宫庭为扫罗弹唱还是重复送食物到以色列营的来往路程并不清楚。在叙述歌利亚的背景中发生这种陈述的事实似乎意味着后一种解释。大卫可能是为前方供应食物的供给队中的一员。另一方面,13-15节可以解释为何大卫—根据前面一章已经被安置在扫罗的宫庭(撒上16:19-23)—现在却在家而不是与扫罗在一起。撒母耳记上的作者可能感到有必要为他的读者们说明这个事实,并且通过说明大卫并不总是在扫罗的宫庭,只是有时候在那儿确实这样做了。作者进一步说明与“跟随扫罗”(撒上17:14)的年长的哥哥们相比,大卫还只是一个少年人(撒上17:14,42,56)。
至于这次与非利士人交战发生在大卫去宫庭为扫罗弹奏之前还是在之后,注释者们的意见并不一致(撒上16:18-23)。扫罗后来没有认出大卫的事实(撒上17:55-58),连同撒上17:13,14(见撒上16:6-11)重复提到他兄长们的名字,有点显示要是没有严重的年代顺序问题的话,这些章节的顺序就可能颠倒了。圣经多次把一个思想或事件结束后,才回头开始从事论证或叙述另一个思路线索,为的是使每一单元本身都完整(见创25:19;27:1;35:29;出16:33,35;18:25的注释)。假如这里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扫罗的朝臣关于大卫的陈述就显得更有意义了:“是大有勇敢的战士”(撒上16:18)。另一方面,如果大卫已经杀了歌利亚,那个朝臣就可能指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撒上18:5-9)。但是如果大卫已经由于战胜了歌利亚而使自己与众不同,那么扫罗还需要别人告诉他大卫是谁吗?此外,从大卫杀了歌利亚起,“扫罗留住大卫,不容他再回父家”(撒上18:2;参《祖知》第六十四章)。而且当扫罗差遣使者为了让大卫到宫庭弹唱去见耶西时,他提到大卫是说“你放羊的儿子”(撒上16:19),甚至在开始叙述歌利亚时,就说到大卫在伯利恒照料羊群(撒上17:15)。另见撒上17:55;18:1的注释。
撒上17:16 那非利士人早晚都出来站着,如此四十日。
【本会注释】
四十日。一个多月之久,歌利亚每日都来挑战。在这期间非利士人没有作任何努力翼侧包围以色列人的事实暗示自从他们在密抹惨败之后,还没有强壮到足以进行一次全面进攻的程度。他们现在依靠的是恐吓和通过单打独斗获胜的可能性。通过他们一看见歌利亚被战胜就仓惶撤退可以加强这个结论。
撒上17:17 一日,耶西对他儿子大卫说:“你拿一伊法烘了的穗子和十个饼,速速地送到营里去,交给你哥哥们;
【本会注释】
穗子。即,谷粒,可能是大麦或小麦。
撒上17:18 再拿这十块奶饼,送给他们的千夫长,且问你哥哥们好,向他们要一封信来。”
【本会注释】
千夫长。关怀以利押、亚比拿达和沙玛所在团队的千夫长,意思是要使他注意并恩待他部队里的这三个士兵。
向他们要一封信。或“带一些他们的记号回来”(修订标准本)。
撒上17:19 扫罗与大卫的三个哥哥和以色列众人,在以拉谷与非利士人打仗。
撒上17:20 大卫早晨起来,将羊交托一个看守的人,照着他父亲所吩咐的话,带着食物去了。到了辎重营,军兵刚出到战场,呐喊要战。
【本会注释】
大卫早晨起来。从伯利恒到梭哥的路程只有15英里左右。大卫对乡下很熟悉,所以可能知道捷径,从而相当大的减少了旅行的路程(见大卫与歌利亚之战)。似乎他走这段路用了不到四或五个小时。大卫可能是在上午晚些时候到达的,约在歌利亚大踏步上来挑战的时候(见16节)。
辎重营。或“营地”(修订标准本)。古时并不实行堑壕战。
撒上17:21 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都摆列队伍,彼此相对。
撒上17:22 大卫把他带来的食物留在看守物件人的手下,跑到战场,问他哥哥们安。
【本会注释】
带来的食物。在现代英语中是“行李。”
撒上17:23 与他们说话的时候,那讨战的,就是属迦特的非利士人歌利亚,从非利士队中出来,说从前所说的话;大卫都听见了。
撒上17:24 以色列众人看见那人,就逃跑,极其害怕。
撒上17:25 以色列人彼此说:“这上来的人你看见了吗?他上来是要向以色列人骂阵。若有能杀他的,王必赏赐他大财,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为妻,并在以色列人中免他父家纳粮当差。”
撒上17:26 大卫问站在旁边的人说:“有人杀这非利士人,除掉以色列人的耻辱,怎样待他呢?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竟敢向永生上帝的军队骂阵吗?”
【本会注释】
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字面意义是,“这非利士人是谁,这个未受割礼的[家伙]?”大卫对这个使扫罗和他的臣民惊惶的巨人断然说出了他的轻蔑。带着对上帝的信心,一种扫罗原可以拥有的信心,大卫一点儿没被歌利亚的身材打动。要是扫罗一直顺从上帝的话,胜利可能早就属于他了;但是像这种情况上帝不能信任他,给他胜利。歌利亚在本章中通篇都被称为“那非利士人”。大卫几乎掩饰不住自己对这个吹牛者的轻蔑。就连他兄长的斥责(28节)也没能阻止他。他从许多人的口中听到了歌利亚的事,并且他说话是如此认真以致消息很快传到了扫罗那里。
撒上17:27 百姓照先前的话回答他说:“有人能杀这非利士人,必如此如此待他。”
撒上17:28 大卫的长兄以利押听见大卫与他们所说的话,就向他发怒,说:“你下来做什么呢?在旷野的那几只羊,你交托了谁呢?我知道你的骄傲和你心里的恶意,你下来特为要看争战!”
撒上17:29 大卫说:“我做了什么呢?我来岂没有缘故吗?”
撒上17:30 大卫就离开他转向别人,照先前的话而问;百姓仍照先前的话回答他。
撒上17:31 有人听见大卫所说的话,就告诉了扫罗;扫罗便打发人叫他来。
撒上17:32 大卫对扫罗说:“人都不必因那非利士人胆怯。你的仆人要去与那非利士人战斗。”
【本会注释】
大卫对扫罗说。这是怎样的对比呀—一个卑微的牧童在鼓励以色列一个身经百战的成功战士!扫罗,以色列唯一的巨人(撒上10:23),明白自己才是应该接受歌利亚之挑战的人。但是一种有罪的良心使他恐惧战兢。要是他心中有对上帝的爱的话,那就会足以驱逐所有恐惧;但是他心里没有一点儿上帝的爱。在那里有的只是一颗有罪良心的“痛苦折磨”(见约一2:5;4:18)。另一方面,大卫却散发着真正的乐观精神和勇气,标志着“对上帝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24:16;参诗51:10,11)。大卫是勇敢的,同时扫罗却是怯懦的。
撒上17:33 扫罗对大卫说:“你不能去与那非利士人战斗;因为你年纪太轻,他自幼就作战士。”
撒上17:34 大卫对扫罗说:“你仆人为父亲放羊,有时来了狮子,有时来了熊,从群中衔一只羊羔去。
撒上17:35 我就追赶它,击打它,将羊羔从它口中救出来。它起来要害我,我就揪着它的胡子,将它打死。
撒上17:36 你仆人曾打死狮子和熊,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向永生上帝的军队骂阵,也必象狮子和熊一般。”
【本会注释】
骂阵。大卫为以色列和以色列上帝的好名声热心,就象摩西在他之前的热心一样(出32:12,13;民14:13-16;申9:26-29;参结20:9)。在羞辱与危机之时,上帝百姓的不作为是过于大卫所能忍受的。
撒上17:37 大卫又说:“耶和华救我脱离狮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脱离这非利士人的手。”扫罗对大卫说:“你可以去吧!耶和华必与你同在。”
【本会注释】
祂也必救我。扫罗一度也曾向上帝求过大事并曾努力为祂做过大事。然而,骄傲和荣耀自己已经充满了他的心,现在每一障碍看上去都是无法越过的。在他为自己辩白的努力中,他已经忘记了在上帝凡事都能。上帝使扫罗对自己的缺乏有印象的办法,还有什么比让大卫复述过去对他个人的天意保护更好呢?上帝的灵曾拥有过扫罗。现在他有机会看到要是他没有反抗那位圣灵,他原可以成为何等的人。他再次陷入了左右为难之中。如果他拒绝大卫去作战,军队就会期盼他作为国王在他们的事上带头。如果他让大卫去作战,并且歌利亚要是杀了他,战争就失败了,以色列就会再次受非利士人的奴役。扫罗派遣大卫前去作战就是拯救他自己的性命和名誉。但正是扫罗借以努力挽救他作为国王和领袖的手段却导致他丧失了名誉(撒上18:6-9)。已经变得的很显然:没有上帝,扫罗在他的敌人面前是无能的(撒上14:24;参15:23),而且他过去获得个人信誉的那些胜利是来自上帝的。
撒上17:38 扫罗就把自己的战衣给大卫穿上,将铜盔给他戴上,又给他穿上铠甲。
【本会注释】
扫罗把自己的战衣给大卫穿上。扫罗认真地并且尽其所能地确保大卫获胜。他信靠他的盔甲;而大卫信靠上帝(见45节)。
撒上17:39 大卫把刀跨在战衣外,试试能走不能走;因为素来没有穿惯,就对扫罗说:“我穿戴这些不能走,因为素来没有穿惯。”于是摘脱了。
【本会注释】
他试试能走不能走。或“他试了不能走”(修订标准本)。
我素来没有穿惯。或“我不习惯它们”(修订标准本)。扫罗是一个懦夫!他有盔甲,但他知道他以自己的体力不能对付歌利亚。他起初用假装的慎重拒绝允许大卫去参战,因为他年轻。然后通过试图把他自己的盔甲给大卫进一步显明了他的愚昧。
大卫有礼貌的回答说:“我素来没有穿惯,”证明(1)他相信先前已经过试验的其它装备,并且(2)当对付出现的新情况时,他信赖过去的经验(见《圣》第196页)。大卫甚至把战胜野兽都归于上帝的能力。危险已经在他里面逐渐形成了一种圣化的勇气,并且在小事上忠心已经有效地预备了他在更大的事上值得信赖。他已证明在看守他父亲的羊群上是值得信赖的;现在他蒙召保卫他天上父亲的羊群(见结34:5,23;37:24;太9:36;25:33;约10:12,13)。他选择的步骤是由他自己的属灵确信决定的,而不是由别人未成圣的判断力决定的,不管他们的地位如何。当一个人进行一项危险的事业时,是多么有赖于纯洁的动机啊!大卫在扫罗的盔甲中不能作战—他必须是他自己。上帝计划每个人都当穿着他自己的甲胄作工。我们见到一个人在公众生活中很受百姓欢迎,我们就模仿他的风格,盼望从中发现成功。但是上帝希望人们作他们自己,人们应该为了解决明天的难题从每一天的经验中学习到他们应该知道的。感谢上帝,因为有人敢于使用上帝已经提供给他们的装备。
撒上17:40 他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选了五块光滑石子,放在袋里,就是牧人带的囊里;手中拿着甩石的机弦,就去迎那非利士人。
大卫击杀歌利亚
撒上17:41 非利士人也渐渐地迎着大卫来,拿盾牌的走在前头。
撒上17:42 非利士人观看,见了大卫,就藐视他;因为他年轻,面色光红,容貌俊美。
撒上17:43 非利士人对大卫说:“你拿杖到我这里来,我岂是狗呢?”非利士人就指着自己的神咒诅大卫。
撒上17:44 非利士人又对大卫说:“来吧!我将你的肉给空中的飞鸟、田野的走兽吃。”
【本会注释】
我将你的肉给。可能是一种常见的、正式的挑战(见启19:17,18)。
撒上17:45 大卫对非利士人说:“你来攻击我,是靠着刀枪和铜戟;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就是你所怒骂带领以色列军队的上帝。
【本会注释】
你来……我来。这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间的明确对比。歌利亚代表的是个人实力的肉体安全,自我扩张的骄傲,大众欢呼的虚荣,人性情欲难以制服的残忍。大卫表明的是对神圣力量的安静信靠和通过执行上帝的旨意来荣耀祂的决心。大卫在此时和他后来的生活中表示的动机,并不是要走他自己的路,也不是要在他同胞的眼中成为名人,而是要“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上帝”(46节)。
撒上17:46 今日耶和华必将你交在我手里。我必杀你,斩你的头,又将非利士军兵的尸首给空中的飞鸟、地上的野兽吃,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上帝;
撒上17:47 又使这众人知道耶和华使人得胜,不是用刀用枪,因为争战的胜败全在乎耶和华。他必将你们交在我们手里。”
撒上17:48 非利士人起身,迎着大卫前来。大卫急忙迎着非利士人,往战场跑去。
撒上17:49 大卫用手从囊中掏出一块石子来,用机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额,石子进入额内,他就仆倒,面伏于地。
撒上17:50 这样,大卫用机弦甩石,胜了那非利士人,打死他;大卫手中却没有刀。
【本会注释】
这样,大卫胜了。一个试验紧接一个试验来得多么迅速啊。这是大卫在一天中第三次获胜了。他的第一个胜利是在他被以利押辱骂为什么都不是,只配照顾几只羊的时候。他原可以作出正当地尖锐反驳,但他拒绝作这种回复。平静沉着的,他只是说道:“我作了什么呢?我来岂没有缘故吗?”(29节)。这样一种品格不是立刻产生的。要是他没有学会对他的羊忍耐,他就不能对他嫉妒的兄长们显出忍耐。通过不理睬进入一次小吵的机会,大卫显明自己是他自己的精神的主人。基督也是这样,祂在最恶劣的刺激之下表现了祂的柔和,说:“学我的样式;因为我心里柔和谦卑: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任何一个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袖和他人的指导。
大卫赢得他的第二个胜利是在他陪同王的时候。看着这个精神饱满的年轻人,王忍不住将这个愉快而缺乏军事训练的年轻人与战争游戏中狡猾的老手相对比。如果扫罗以其全部威风凛凛的个性都避免与歌利亚格斗,象大卫这样的少年人怎么能企图与之格斗呢(撒上17:33)?从未梦想过超自然介入的可能性,扫罗在大卫心中种植了怀疑的种子,并试探他穿上王的甲胄。但是大卫通过坚持其上天启示的旨意维护对耶和华的信心并全然依靠耶和华,再次以谦恭的顺从赢得了对怀疑的胜利。
这一切都很好的预备他获得第三个胜利—就是对那个非利士人的胜利,那人是亵渎的典型。这是一场属灵力量对肉体残忍实力的胜利。鉴于前几个月的事件,以色列被教导这个功课是多么必要啊!在回答歌利亚的咒骂时,大卫欢欣鼓舞地喊道:“我来攻击你,是靠着万军之耶和华的名……以色列军队的上帝”(45节)。只是来自溪中的一块石子加上一个少年的技巧和他信靠永生上帝的信心就给以色列人上了一堂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功课,虽然他们很少效法它。
撒上17:51 大卫跑去,站在非利士人身旁,将他的刀从鞘中拔出来,杀死他,割了他的头。非利士众人看见他们讨战的勇士死了,就都逃跑。
【本会注释】
就都逃跑。当他们的战士被杀时,非利士人的背信就显明了。他们曾许诺说只要歌利亚被杀他们就成为以色列人的仆人(9节)。通过逃跑他们背弃了他们在挑战扫罗军队时所提议的考虑事项,并且进一步证明要是歌利亚获胜了,他们必定会毫不留情地对待以色列人。死亡就会是他们能提出的对奴隶宽宏大量的姿态。
撒上17:52 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便起身呐喊,追赶非利士人,直到迦特(或作:该)和以革伦的城门。被杀的非利士人倒在沙拉音的路上,直到迦特和以革伦。
撒上17:53 以色列人追赶非利士人回来,就夺了他们的营盘。
【本会注释】
夺了他们的营盘。更可说是“他们的阵营。”当以色列人追赶四散的仇敌时,他们还可能毁坏了战线后方的城镇,除此之外还杀了许多在梭哥的非利士人。约瑟夫(《古代史》卷六 9. 5)说他们杀了30,000人并且伤了两倍多。
撒上17:54 大卫将那非利士人的头拿到耶路撒冷,却将他军装放在自己的帐棚里。
【本会注释】
拿到耶路撒冷。就是说,最后。大卫不会立即把那人的头拿到耶路撒冷,因为耶布斯人还占据着那座城,并且直到大卫加冕后才攻取了它(见代上11:4-8;撒下5:6-9)。史家这里记录的是这个战利品最终的安放地点,没有考虑所涉及的时间因素。歌利亚的军装显然被带到了大卫的家乡伯利恒(见撒下18:17的注释;另见撒上4:10;13:2;等等),而他的刀显然在挪伯(见撒上21:9)。
押尼珥引大卫见扫罗
撒上17:55 扫罗看见大卫去攻击非利士人,就问元帅押尼珥说:“押尼珥啊,那少年人是谁的儿子?”押尼珥说:“我敢在王面前起誓,我不知道。”
【本会注释】
谁的儿子?。见撒上18:1,2的注释。
我不知道。显然押尼珥先前与大卫并不熟悉,所以大卫在宫庭并不太出名。显然,他只是作为一个来访的乐师被带入宫庭的,并没有成为宫庭的一员(见《祖知》第六十三章)。
撒上17:56 王说:“你可以问问那幼年人是谁的儿子。”
撒上17:57 大卫打死非利士人回来,押尼珥领他到扫罗面前,他手中拿着非利士人的头。
撒上17:58 扫罗问他说:“少年人哪,你是谁的儿子?”大卫说:“我是你仆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儿子。”
耶利米书49章
提要:1 对亚扪人的惩罚。6 他们的回归。7 对以东的惩罚,23 对大马士革的惩罚,28 对基达的惩罚,30 对夏琐的惩罚,34 对以拦的惩罚。39 以拦人的回归。
1 论亚扪人。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没有儿子吗?没有后嗣吗?玛勒堪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属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
【本会注释】
亚扪人。他们和摩押人一样,是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的后代(见创19:38),与以色列有亲缘关系。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时,亚扪人占居着位于亚摩利西宏王国北部偏东的外约旦高原。迦得支派占领了西宏的北部领土以后,就与亚扪人相邻了。亚扪人对以色列的敌意似乎特别深。大卫(代上19;20:1-3),约沙法(代下20:1-25)和约坦(王下27:5,6)都曾与他们交战。在耶利米的时代,亚扪人采取了狡猾的策略,先与巴比伦联盟攻击犹太人(见王下24:2),后来又试图与犹大结盟攻击巴比伦(见耶27:3)。耶路撒冷毁灭时,他们非常高兴(见结25:1-7)。后来他们又阴谋杀害基大利(见耶40:14)。
玛勒堪(malkam )。即米勒公(Milcom ,见王上11:5,33),是亚扪人所拜之神的名字。耶利米在耶48章中多次提到摩押的神基抹,所以把玛勒堪理解成亚扪民族的神是合理的。米勒公据认为就是摩洛。人们把儿童献给他为燔祭(见利18:21;见王上11:7注释)。
得迦得之地为业。在公元前八世纪下半叶,迦得的百姓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掳走(见代上5:26),亚扪人显然就占领了他们的土地。
2 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使人听见打仗的喊声,是攻击亚扪人拉巴的喊声。拉巴要成为乱堆;属他的乡村(原文作女子)要被火焚烧。先前得以色列地为业的,此时以色列倒要得他们的地为业。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拉巴。即亚扪的首都拉巴亚扪,现为约旦王国的首都安曼。在约旦河东面直线距离36.8公里处。
3 希实本哪,你要哀号,因为爱地变为荒场。拉巴的居民(原文作女子)哪,要呼喊,以麻布束腰;要哭号,在篱笆中跑来跑去;因玛勒堪和属他的祭司、首领要一同被掳去。
【本会注释】
希实本。见耶48:2注释。上帝要这个摩押城市为爱城的遭遇哀哭,也许是预示她也要遭受同样的厄运。
爱城。圣经只在本节提到这个外约旦城市。她可能在希实本附近。
篱笆(gederoth )。又译作“垒圈”(见民32:16,36),“羊圈”(撒上24:3;番2:6),指在空地上围出的栅栏。耶利米显然认为亚扪人将放弃所夺取的城市,逃到这些郊野的畜栏里避难。
首领。或玛勒堪(见第1节注释)。
4 背道的民(原文作女子)哪,你们为何因有山谷,就是水流的山谷夸张呢?为何倚靠财宝说:谁能来到我们这里呢?
【本会注释】
山谷。外约旦的溪水在深谷流过。在举国干旱之时,这里却一片葱郁。拉巴被称为“水城”(见撒下12:27)。
5 主万军之耶和华说:我要使恐吓从四围的人中临到你们;你们必被赶出,各人一直前往,没有人收聚逃民。
【本会注释】
主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6 后来我还要使被掳的亚扪人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使归回。见耶48:47注释。
7 论以东。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提幔中再没有智慧吗?明哲人不再有谋略吗?他们的智慧尽归无有吗?
【本会注释】
以东。以东地又称为“西珥山”(见创36:8),位于摩押南部,从撒烈溪(Zered)向南延伸至阿咯巴湾,包括亚拉巴断层的两岸。亚拉巴是死海南部约旦峡谷的一个地理大断层。亚拉巴的东面是彩色的石灰岩。虽然今天这里是人烟稀少的半沙漠地带,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以东在圣经时代是人口密集的。其重要性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含有统治者所需要的宝贵的铜矿和铁矿(申8:9);第二,它控制着从沙漠到巴勒斯坦西部和地中海的贸易通道,还控制着向北进入亚兰的大道
与摩押人或亚扪人相比,以东人和以色列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是以扫的后代。“以扫就是以东”(创36:1)。所以上帝命令以色列要优待他们(见申23:7)。虽然这两个民族的关系在开始比较友好(见申2:4-6,29);但后来却恶化了,彼此为敌。以东看到耶路撒冷城被巴比伦毁灭,就幸灾乐祸(见诗137:7)。
耶利米针对以东的预言与俄巴底亚的预言有密切的关系。有几个段落惊人地相似(耶49:7;参《俄巴底亚书》第8节;耶49:9,10a;参《俄巴底亚书》第5,6节;耶49:14-16;参《俄巴底亚书》1-4节)。就好像其中的一位作者引用了另一位作者的话。但无法断定谁是原作者。也有可能是两位先知合写的,然后编入各自的著作。
提缦。以东的一个部族,用以扫的孙子提缦的名字来命名。
8 底但的居民哪,要转身逃跑,住在深密处;因为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必使灾殃临到他。
【本会注释】
住在深密处。就是难以找到的避难之所。独特的岩石结构提供了众多的洞穴和藏身的地方。
底但。着个部族是亚伯拉罕和基土拉所生的(见创25:3)底但的后代,以经商而闻名(见结27:15,20;38:13)。
向以扫追讨的。无疑指将要临到以东的灾祸。
临到。见耶46:21注释。
9 摘葡萄的若来到他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盗贼若夜间而来,岂不毁坏直到够了呢?
【本会注释】
摘葡萄的人通常都会有剩下的。盗贼们要前来毁坏个够。但将来的惩罚却是干净利落的。
10 我却使以扫赤露,显出他的隐密处;他不能自藏。他的后裔、弟兄、邻舍尽都灭绝;他也归于无有。
【本会注释】
后裔。即儿女或后代。
11 你撇下孤儿,我必保全他们的命;你的寡妇可以倚靠我。
【本会注释】
在彻底毁灭的图面中,先知呼吁战争恐怖的幸存者信靠耶和华。上帝的惩罚也有积极的意义,就是引人归向祂。
12 耶和华如此说:“原不该喝那杯的一定要喝。你能尽免刑罚吗?你必不能免,一定要喝!”
【本会注释】
喝那杯。见耶25:15;参耶13:12-14;启14:10。
13 耶和华说:“我指着自己起誓,波斯拉必令人惊骇、羞辱、咒诅,并且荒凉。他的一切城邑必变为永远的荒场。”
【本会注释】
指着自己起誓。参来6:13。
波斯拉。一般认为是Buseirah,位于死海东南22英里处。显然与耶48:24的波斯拉不是同一座城市。
14 我从耶和华那里听见信息,并有使者被差往列国去,说:你们聚集来攻击以东,要起来争战。
15 我使你在列国中为最小,在世人中被藐视。
16 住在山穴中据守山顶的啊,论到你的威吓,你因心中的狂傲自欺;你虽如大鹰高高搭窝,我却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山穴(sela`)。耶利米在这里可能是指西拉(后称皮特拉,“岩石”之意)。它位于死海以南50英里处,实际上是指一座在天然凹地中难以攻破的山寨。其唯一的对外通道就是狭窄的锡克(S?q)谷,在30.5至48.8米高的峭壁间蜿蜒延伸达2公里。
17 “以东必令人惊骇;凡经过的人就受惊骇,又因他一切的灾祸嗤笑。
【本会注释】
一切的灾祸。参针对耶路撒冷的预言(耶19:8)。关于以东,见第7节注释。
18 耶和华说: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要象所多玛、蛾摩拉,和邻近的城邑倾覆的时候一样。
19 仇敌必象狮子从约但河边的丛林上来,攻击坚固的居所。转眼之间,我要使以东人逃跑,离开这地。谁蒙拣选,我就派谁治理这地。谁能比我呢?谁能给我定规日期呢?有何牧人能在我面前站立得住呢?
【本会注释】
像狮子上来。19-21节实际上与耶50:44-46是一样的。但那里是针对巴比伦的。
约旦河边的丛树(ge''on hayyarden )。“约旦的威严”(参亚11:3)。一些人认为耶利米指的是洪汛季节里约旦河的涨水。但本节既是指狮子的藏身处,所以理解为河边的杨柳,柽柳和藤蔓更加合理一些(见耶12:5注释)
谁能比我呢?本句的意思不明确。上帝在这里似乎说自己主宰着降在以东的一切灾祸。这对于受到惩罚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因为不管他们的环境多么恶劣,都有上帝的手在执掌着他们的命运。
20 你们要听耶和华攻击以东所说的谋略和他攻击提幔居民所定的旨意。仇敌定要将他们群众微弱的拉去,定要使他们的居所荒凉。
【本会注释】
提幔。见7节注释。
仇敌定将他们群众赢弱的掠去。拉比们把这句解读为“群众中微弱的要将他们掠去”,指后来西部地区被耶利米时代相对弱小的波斯人所征服。但更加合理的解释是把“微弱的”视为动词的宾语,指以东民族的完全被掳,与本节的最后一句相一致。
21 因他们仆倒的声音,地就震动。人在红海那里必听见呼喊的声音。
【本会注释】
本节的原文十分生动。以东在强盛的时候,其南部的边界一直延伸到红海东北端的阿咯巴湾(见王上9:26)。本节说痛苦的呼声要传到这个受劫掠国家的尽头。
22 仇敌必如大鹰飞起,展开翅膀攻击波斯拉。到那日,以东的勇士心中疼痛如临产的妇人。”
【本会注释】
波斯拉。见第13节注释。
23 论大马士革,哈马和亚珥拔蒙羞,因他们听见凶恶的信息就消化了。海上有忧愁,不得平静。
【本会注释】
大马士革。是近东最古老的人口长期聚居的城市之一(见创14:15),在前黎巴嫩山脉以东宽阔的高原上,位于法帕(Pharpar)河和阿巴纳(Abana)河富饶的绿洲中,先后被大卫(见撒下8:5,6)和耶罗波安二世攻占。但在以色列王国分裂的大部分时期,大马士革是一个重要的亚兰族国家的首都。它最后在公元前733年或732年被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所征服,丧失了主权。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地位相对次要。除了耶利米在耶49:23-27的叙述,和结27:18;47:16-18;48:1的偶然提到以外,在以色列流亡时期,圣经中再也没有提到大马士革。但大马士革依然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它位于两条主要贸易通道的交汇处。一,海路是从埃及向北沿着地中海海岸线,经米吉多和加利利海,穿过巴勒斯坦北部。二,陆路大道是穿越沙漠的,从阿拉伯和以东向北经过外约旦地区。这两条路线在大马十革会合,然后穿过沙漠到达美索不达米亚。所以亚兰人是近东的贸易大族,而腓尼基人则以海上贸易而著称。
哈马。位于奥伦梯斯(Orontes)河边,大马士革以北188.8公里处,在亚述碑文中为阿马图(Amattu) 和哈马图(Hammatu)。
亚珥拔。现为俄法特(Tell Erfad ),在哈巴以北约152公里,阿勒颇以北于30.4公里,在亚述碑文中为阿巴达(Arpadda )。哈马和亚珥拔经常同时提到(见王下18:34;19:13;赛10:9;36:19)。
24 大马色发软,转身逃跑。战兢将他捉住;痛苦忧愁将他抓住,如产难的妇人一样。
25 我所喜乐可称赞的城,为何被撇弃了呢?
26 他的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当那日,一切兵丁必默默无声。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27 我必在大马士革城中使火着起,烧灭便哈达的宫殿。
【本会注释】
参摩1:4。“便哈达”直译是“哈达的儿子”。哈达是亚兰人的神。便哈达是大马士革国王常用的名字(见王上15:18;20:1;王下13:3;见王上15:18)。这里似乎是泛指亚兰王。
28 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攻打的基达和夏琐的诸国。耶和华如此说:迦勒底人哪,起来上基达去,毁灭东方人。
【本会注释】
基达。是以实玛利的后裔(见创25:13),和耶48;49章所提到的摩押,亚扪和以东人一样,与以色列有亲缘关系。他们似乎以弓箭手著称(赛21:16,17)。耶49:29说他们在草原过着游牧生活。根据结27:21,他们的故乡在阿拉伯。所以这里说他们是“东方人”(bene-qedem )。这是阿拉伯沙漠居民的常用呼呼(见士6:3;王上4:30注释;参士7:12;8:10;伯1:3;结25:4,10)。
夏琐。《旧约》提到好几个夏琐(书11:1;15:23,25;尼11:33),似乎都在约旦河西面。而本节的夏琐似乎在巴勒斯坦东部。有人认为夏琐(chasor)可能源于chaser (“无墙的城”,“村庄”)。在“基达人居住的村庄”(赛42:11)中,“村庄”就是来自chaser 。因此本节的夏琐是泛指住在村庄里的阿拉伯人,与他们被称为基达的游牧邻居形成对比。
29 他们的帐棚和羊群都要夺去,将幔子和一切器皿,并骆驼为自己掠去。人向他们喊着说:四围都有惊吓。
30 耶和华说:夏琐的居民哪,要逃奔远方,住在深密处;因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设计谋害你们,起意攻击你们。
31 耶和华说:迦勒底人哪,起来!上安逸无虑的居民那里去;他们是无门无闩、独自居住的。
【本会注释】
起来。耶利米指的是入侵的巴比伦人。
安逸无虑的(shelew)。阿拉伯人过着比较自由,没有设防的游牧生活,不像定居下来的民族。
32 他们的骆驼必成为掠物;他们众多的牲畜必成为掳物。我必将剃周围头发的人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风),使灾殃从四围临到他们。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周围。见耶9:26注释。
33 夏琐必成为野狗的住处,永远凄凉;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
【本会注释】
野狗(tannim )。“嚎叫的兽”。在圣经常与中荒凉的城市相联系(见赛13:22;耶9:11;10:22;51:37)。KJV版译为“龙”,似乎是把tannim 和tannin 混淆了。tannin 意为“蛇”(出7:9,12)或“大鱼”(赛27:1;51:9等)。
永远凄凉。夏琐(见28节)消失得无影无踪,证明了预言的准确性。
34 犹大王西底家登基的时候,耶和华论以拦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说:
【本会注释】
以拦。占据着巴比伦东面的高原。现为伊朗西部。以拦被亚述巴尼拔(约公元前669年–627)所率的亚述人所征服,后来又被尼布甲尼撒统治时的新巴比伦帝国所吞并。
登基。公元前597年,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以后不久,先知发出了这个预言。当时尼布甲尼撒带走了约雅斤,王室成员,许多士兵和工匠。随后巴比伦王任命约雅斤的叔叔西底家继位。这个有关以拦的预言对被掳到巴比伦的许多犹太人非常重要。因为那时他们与以拦人的关系比以前更加密切了。
这个预言是在耶利米个人面临严竣考验的时候发出的。当时他也向派往西底家的外国使节发出信息(见耶27章;见耶27:3注释)。
该预言应验的细节缺乏足够的历史资料。和以东的情况一样(见俄15,17),某些内容与以色列将来的荣耀有关,不过这荣耀是有条件的。
35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必折断以拦人的弓,就是他们为首的权力。
【本会注释】
弓。以拦人以弓箭术闻名(见赛22:6)。
36 我要使四风从天的四方刮来,临到以拦人,将他们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风)。这被赶散的人没有一国不到的。”
37 耶和华说:“我必使以拦人在仇敌和寻索其命的人面前惊惶;我也必使灾祸,就是我的烈怒临到他们,又必使刀剑追杀他们,直到将他们灭尽。
38 我要在以拦设立我的宝座,从那里除灭君王和首领。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设立我的宝座。比喻耶和华将主宰以拦的事务(见诗103:19;耶43:10)。
39 “到末后,我还要使被掳的以拦人归回。这是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还要将……归回。见耶48:47注释。
使徒行传23章
提要
1 由于使徒保罗为自己辩护,2 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命令旁边站着的人打保罗的嘴。7 保罗的控告者之间其了争竞。11上帝鼓励保罗。14 有四十多名犹太人埋伏要杀害保罗。20 保罗的外甥向千夫长陈述了犹太人的计划。27千夫长将保罗送到巡抚腓力斯那里。
徒23:1 保罗定睛看着公会的人,说:“弟兄们,我在上帝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
【本会注释】
定睛看着。希腊文atenizō,“某人的眼盯着”,“坚定地看着”,“认真地看着”(见徒1:10;7:55;见路4:20;22:56;见徒13:9注释)。作者路加常常使用这个词来表达某个人的面部表情,表明以下将要诚挚地说一些话。这里用来表达使徒保罗的面部表情是十分合适的,因为保罗专心地凝视着这些犹太人中最有地位的官员,保罗上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会是在二十五年前。无疑,在这些人中,已经有许多人退位,还有许多人加入。但是保罗可能认识其中的一些人(见徒23:5注释)。
弟兄们。见徒1:16注释。
都是凭着良心。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包括范围很广的宣称。对于使徒保罗来说,在多年之后与这些犹太教徒以及他们的受害人争辩显然说明了保罗在行为上真实的悔改。他的行为全部是与上帝的旨意、上帝的律法以及先知相一致的(见徒24:14;28:17)。如果保罗正确的话,那么他的控告者们自然就是错了。使徒保罗常常提到良心的问题(徒24:16;罗2:15;13:5;林前10:25;提前1:5;提后1:3)。
徒23:2 大祭司亚拿尼亚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
【本会注释】
亚拿尼亚。他是尼比底屋斯的儿子,由卡尔基斯的希律王指定为大祭司(约瑟夫《犹太掌故》第二十章.5.2)。
打他。使徒保罗的声明就等于是在控告犹太公会的假冒伪善。如果保罗的行为是凭着良心的,那么他们的必定不是本着良心了。比较王上22:24;太26:67;路22:63,64。
徒23:3 保罗对他说:“你这粉饰的墙,上帝要打你!你坐堂为的是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吩咐人打我吗?”
【本会注释】
上帝要打。有些人认为使徒保罗说话过于草率,第5节的陈述是有意表示歉意的。当年,在众人的激怒之下耶稣依然保持沉默(太26:63;彼前2:23)。然而,可能使徒保罗是藉着灵感说了当时的话,而且没有意识到他说话的对象是一位大祭司(见第5节),保罗可能藉着灵感预示了这位大祭司的命运。在公元66年,就是在说这话七、八年之后,亚拿尼亚被暗杀了(约瑟夫《犹太战记》第二章17.6,9),可能是被西哥瑞杀害的(见本注释第五册第70,73页;见徒21:38注释)。比较耶28:15-17。
你这粉饰的墙。这里是指你是假冒伪善的人(参太23:27)。就像一堵粉饰的墙一样,这位拥有高等审判权利的领袖可能在外面的官衔上披着饰物,但他的内心并不是一位虔诚的信徒,也不是一位明智的人,作为这样的领袖本应该虔诚明智。
你坐堂。在希腊文中,此处的代词是被强调的:“是你坐堂吗?”。就是说,你这粉饰的墙,你怎么有资格坐堂审问其他人呢?
按律法。这里是指根据法律,就是指犹太人的法律。
违背律法。犹太人的法律中允许打人,但是仅仅允许在经过公正的审问程序之后,证明那人有罪之时才可以打人(申25:1,2;参约7:51)。作为一名先前的犹太公会成员(见《述》第十二、三十八章),使徒保罗知道法律以及合理的司法审问过程,而且声称自己同样有享受公正法律的权力。比较本注释第五册第539页。
徒23:4 站在旁边的人说:“你辱骂上帝的大祭司吗?”
【本会注释】
上帝的大祭司。作为犹太人国内以及宗教的最高长官,这大祭司就被认为是上帝的代表。在旧约圣经时代,法官有时被称为'elohim,直译是“诸神”(见本注释第一册第171页;见诗82:1注释)。
徒23:5 保罗说:“弟兄们,我不晓得他是大祭司;经上记着说:‘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
【本会注释】
我不晓得。参徒3:17。使徒保罗的陈述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释:(1)由于保罗的视力有缺陷(见徒9:8,18注释)他没有认出亚拿尼亚就是大祭司,(2)保罗没有意识到是大祭司下命令,吩咐人打他,(3)保罗是在说讽刺的话,仿佛在怀疑这位大祭司本不应该下这样的命令,因此间接地挑战这位大祭司所拥有的职权,(4)在保罗说话之前“没有考虑”,尽管他知道下命令的人是大祭司亚拿尼亚。在以上这些解释中,第一种解释似乎最有道理,最有可能是正确的观点。第二种解释,也许还包括了保罗视力的问题,似乎也有可能。最后两种解释似乎与使徒保罗的品行格格不入,在如此严肃的情形之下,保罗不会如此行。
不可毁谤。使徒保罗引用了出22:28的话,那里的希伯来文“'elohim”,“诸神”,用来指代人间的官长(见徒23:4注释)。保罗肯定引用了希伯来文,然而,作者路加却从七十士译本中又转译了过来。保罗在这个观点上的真挚是不容置疑的。福音使者要意识到尊敬那些在上掌权的,尽管这些人滥用职权之时,我们也不能毁谤他们。
徒23:6 保罗看出大众一半是撒都该人,一半是法利赛人,就在公会中大声说:“弟兄们,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盼望死人复活。”
【本会注释】
保罗看出。由于保罗曾经是犹太公会的一名成员,他当然认识一些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也许,保罗还能识别出具体的一些人是属于这个党派还是属于那个党派。
我是法利赛人。关于法利赛人注释见本注释第五册第51,52页;见徒5:34注释。在希腊文中,这里的代词“我”是被强调的词。作为一名基督徒,保罗依然宣称自己是一名法利赛人。犹太公会中的尼哥底母,一名法利赛人,就是主耶稣的一个门徒(约3:1;《述》第十一章)。在使徒们的努力传扬之下,有许多的法利赛人悔改了,皈依了基督教(见徒15:5)。有些圣经学者主张,大部分从犹太教皈依基督教的人都是法利赛人。因为在某些方面,耶稣的教训与法利赛人的教训相似,还有一些人认为,甚至连耶稣自己也是一名法利赛人。基督徒和法利赛人都承认灵感著作的权威,两个教派也都强调公义,并且要与世界分别,他们也都相信复活以及将来的生命。但是这两个教派在获得义的方法上截然不同,这就是基督徒不同于法利赛人的主要地方(见太5:20;可7:5-13;路18:9-14;加2:16-21注释)。因此,使徒保罗可以诚实无伪地说,“我是法利赛人”,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必须接受法利赛教派的一切信条和规矩。
徒23:7 说了这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就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党。
【本会注释】
争论起来。显然,使徒保罗在听讼的一开始就作出如此的宣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知道自己没有希望可以在犹太公会面前得到公正的听讼,无疑,这些人也显示出他们不配对保罗进行审讯。因此,保罗以提出使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双方发生争执的观点来使这次审讯尽快结束(第7节)。这里所选择的话题──复活的道理──乃是基督教的基本理论之一(见林前15:12-23),而且,几乎必定可以产生想望得到的结果(见太22:23-33注释)。
分为两党。希腊文schizo',“撕碎”,“劈成碎片”,“劈开[成为碎片]”。
徒23:8 因为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也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说,两样都有。
【本会注释】
撒都该人。有关撒都该人见本注释第五册第52页;见徒4:1注释。他们承认先祖摩西之著作的权威,但是当提到先知之时,他们存有许多怀疑,而且拒绝旧约圣经中的其他著作,以及一切的传统。他们认为天使只不过是天上荣耀的一个显现,并且否认将来要有真实生命的事实。有人曾说,法利赛人乃是雅典斯多亚哲学学派的配对党派,然而,撒都该人确实是雅典以彼古罗学派的配对党派;从广义上来说,此种说法不无道理(见徒17:18注释)。
徒23:9 于是大大的喧嚷起来。有几个法利赛党的文士站起来争辩说:“我们看不出这人有什么恶处,倘若有鬼魂或是天使对他说过话,怎么样呢?”
【本会注释】
喧嚷。希腊文kraugē,“大声疾呼”,“叫嚷”。这些具有高位令人尊敬的,同时还具有学问的犹太公会议员们已经证明自己乃是与那些没教养的狂徒一样浮躁,一样变化无常,他们竟是如此容易被激动,敏感(见徒22:22,23)。
文士。原文证据表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以下读法“有几个文士”。不是法利赛人的所有文士。
争辩。希腊文diamachomai,“猛烈的争竞”。
有什么恶处。比较当年罗马巡抚彼拉多对于主耶稣所做的决定(约18:38;19:4,6)。在这每一个例子中,犹太教的最高法庭总是要试图盲目地处死一个正直的人。
有鬼魂或是天使。不论是灵还是天使,撒都该人一概不信。也许这里是指使徒保罗先前在大马色的路上所见到的异象(徒22:6-10),或者是指在耶路撒冷圣殿中的魂游象外(同上第17-21节)。使徒保罗的见证并没有归于徒然。在此处,这些法利赛人的态度回忆起了当年教法师迦玛列的做法(徒5:33-40)。
徒23:10 那时大起争吵,千夫长恐怕保罗被他们扯碎了,就吩咐兵丁下去,把他从众人当中抢出来,带进营楼去。
【本会注释】
千夫长。看起来千夫长吕西亚也出席了,他不仅关心公众的秩序,同时也关心一位罗马公民的安全(参徒22:30)。
扯碎了。显然,在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之间引发了身体的争斗,一方要得到保罗,另一方要保护保罗。
吩咐兵丁。考虑到吕西亚的官衔是千夫长,希腊文chiliarchos(见徒22:24注释;参约18:12;徒21:31,32注释),这些驻军大概有1000名,这乃是辅助部队力量最强大,人数最多的。这样的部队乃是由一名千夫长(chiliarchos)统管之下。见徒21:31;27:1注释。为了使徒保罗个人的安全,千夫长就派人将他护送到安东尼亚营楼里(徒22:24注释)。
徒23:11 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
【本会注释】
主站在保罗旁边。这里所说的“主”显然是指耶稣基督自己(参徒9:5,6;22:17-21)。当时的景象确实很黑暗,无疑,保罗回想起了当年巡抚彼拉多卑屈龌龊的默许,竟然答应了那些犹太人苦害耶稣基督的愿望。在这个时刻,对于使徒保罗来说,神圣的保证意味着许多许多,可以给他勇气应付面前的苦难以及日后数年要临到他的一切事情。
放心吧。无疑,使徒保罗开始反省过去两天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他一定开始疑问自己的智慧,自己定义访问耶路撒冷是否正确(徒20:24),尽管有许多信徒劝阻他,再三警告他不要到耶路撒冷,也告诉了他在那里要发生什么事(同上第22,23节),自己为什么同意并参与了其他犹太基督徒所重视的洁净之礼(见徒21:20-28),以及他在犹太人公会前的表现(徒23:1-10)。他的思想一定也想到了将来。自己为耶稣基督所做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吗?自己要到罗马为主作见证,传扬福音的愿望就这样破灭了吗(徒19:21;罗1:13)?正当他向主吐露心事的时候,主亲自向他显现了,来安慰他并向他作了保证。
也必怎样在罗马。保罗已经计划要访问罗马(见徒19:21)。
杀害保罗的阴谋
徒23:12 到了天亮,犹太人同谋起誓,说:“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不喝。”
【本会注释】
犹太人。根据第13节的叙述,这些犹太人大约有四十名。他们显然是极度热心者,同时也确信自己的密谋必定会成功。比较在马克比时代进行反叛的古犹太祭司玛他提亚进行的谋杀(马加比前书2:24;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二章6.2 [268-278]),以及谋杀大希律的企图,由于大希律建造了竞技场,而且将角斗的游戏引进了耶路撒冷(约瑟夫《犹太掌故》第十五章8.3)。
同谋起誓。希腊文anathematizō,“诅咒”,“宣布可憎”,“对自己立下诅咒[如果自己誓言没有完成的话]”。如果这些犹太人没能达到自己目的的话,他们将会主动将那最为严肃的宗教刑罚加在自己身上。比较希伯来文charam(见撒上15:3注释)。
不吃也不喝。由于他们起了这样的誓,这些自称自许的刺客既表现了自己的狂热也表现了他们迅速刺杀保罗的决心。
徒23:13 这样同心起誓的有四十多人。
【本会注释】
四十多人。这个狂热敢死队的阵容意味着使徒保罗的生命面临这极大的危险。
徒23:14 他们来见祭司长和长老,说:“我们已经起了一个大誓,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什么。
【本会注释】
祭司长。这些同谋者以及“大祭司”似乎都不是法利赛人(见第6-9节注释),但他们都是一些狂热之徒。这个国家的领袖已经预备好与任何人合作,不论多么卑鄙无耻,只要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就可以。
徒23:15 现在你们和公会要知会千夫长,叫他带下保罗到你们这里来,假作要详细察考他的事;我们已经预备好了,不等他来到跟前就杀他。”
【本会注释】
公会。这里是指犹太公会。似乎这里有必要采取密谋杀害的方法,因为:(1)犹太公会不能,也没有权力执行死刑(见约18:31;徒7:58注释)(2)尽管犹太公会有可以执行死刑的话,似乎对于像保罗这样一位罗马公民,他们仅仅具有一点点,或者是没有权限的(3)即使是他们有这种权限,那些犹太公会中法利赛人的影响可能也会在当时阻止他们的行动,以致他们不可能对使徒保罗作出死刑的判决。
我们。在原文中是被强调的词汇。
预备好了,…杀他。他们可能看出保罗没有到议院来,因此,就不会推测、怀疑是议会中任何成员同谋参与了这次暗杀。保罗若是被暗杀,那么他的死要归咎于那些狂热之徒。也许那四十名有愿在身的犹太阴谋者乃是一些狂热的“短匕手”,或者是凶徒(见徒21:38注释)。此处,正如他的福音书记载的一样,作者路加清楚记述了给福音带来搅扰和阻挠的并不主要是罗马人,而是那些犹太人,他们是最主要的抵挡者(见路23:2,4,14,22)。史学家约瑟夫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杀害希律的密谋(《犹太掌故》第十五章8.1-4),犹太人也密谋杀害了耶稣基督(约7:19;8:40;10:39)。
斐罗证明了对于改教者的暗杀:“一切对于德行热心的的人,他们就获准可以强求立即执行处罚,毫不迟缓,他们不需要将犯罪者带到陪审团面前,也不需要领到公会面前或者任何官员面前,完全凭着那些拥有这些改教者之人的感觉行事,对于邪恶的憎恨以及对于上帝的爱,驱使他们对于这些他们认为不虔诚的人进行毫不留情的处罚。他们会认为这样的机会乃是使他们成了评议员、陪审员、执行官、立法机构的成员、原告、见证人、法律、以及人民,事实上他们是一切,因此他们就没有惧怕和防碍,他们可能会在全方面拥护宗教的安全”(《特殊的法律》第一章9.55;洛俄伯版,第七册第131页)。
徒23:16 保罗的外甥听见他们设下埋伏,就来到营楼里告诉保罗。
【本会注释】
保罗的外甥。这是使徒保罗在耶路撒冷城中唯一被记载的亲属。保罗在罗马有亲戚(罗16:7,11),显然,在哥林多也有(同上第21节)。有人称保罗的外甥是在耶路撒冷城读书的,正如先前保罗也在耶路撒冷读书一样(见徒22:3注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保罗的姐姐,或者他的这位外甥是一名基督徒。
就来到。直译是“就来到附近”,可能是“就出席”。有一些解经家认为这里的“来到”是指来到保罗的外甥去“听”,而不是指他去向保罗“汇报”。可能在那些犹太人表述他们密谋的时候,保罗的外甥就在场,或者是偶尔听到了这个计划。
营楼里。保罗被拘禁了起来,显然,使徒依然有权会见自己的朋友或者亲戚。罗马帝国的法律规定了三种监管:(1)对公众监狱中那些普通人进行监管者,(2)上级高官的监管,就是罗马官长或者参议员的个人监管,在这些人要受到审讯之时,他们就要露面,因为他们负有责任,以及(3)部队上的监管人,那些被控告的人被交在士兵的手里,这位监管人就负有全责,他必须要以自己的生命来担保对于犯人的安全监管,这些监管人的左手通常是由一条铁链和囚犯的右手系在一起的。现在,使徒保罗就是在一位部队监管人的手里(见第18节注释)。
徒23:17 保罗请一个百夫长来,说:“你领这少年人去见千夫长,他有事告诉他。”
【本会注释】
保罗请。使徒保罗对于上帝的信心,以及对于上帝之保护的信心(见第11节注释)并没有使他闲懒地坐等。保罗意识到他的外甥带来的信息乃是上帝神圣的旨意,并且也发现自己的信心与这消息是相符的,这能使他免于遭受那要来的可怕危险。
少年人。希腊文neanias(见徒20:9注释)。
徒23:18 于是把他领去见千夫长,说:“被囚的保罗请我到他那里,求我领这少年人来见你;他有事告诉你。”
【本会注释】
被囚的。希腊文desmios,“被捆绑的[人]”,“一个俘虏”,“一名囚犯”。这个词并不一定意味着使徒保罗是被铁链捆绑,尽管通常来讲,按照部队羁押的规矩,囚犯是应该被捆绑,并且与他旁边的囚犯捆绑在一起(见徒21:33;23:16注释)。
求。这里的意思是求问。
徒23:19 千夫长就拉着他的手,走到一旁,私下问他说:“你有什么事告诉我呢?”
【本会注释】
就拉着他的手。千夫长为了能更加秘密地听到保罗外甥带来的信息,也为了鼓励他能毫无顾及地讲述,就拉着这少年人的手,走到了一旁。这少年人来到吕西亚面前,好似一名罗马公民在被控之时的使者。显然,比较那些犹太的控告者来说,这位“千夫长”更重视这位罗马公民的安全(见第26-33节)。罗马人例行公事地对待保罗,比对待那些犹太人要公平、周到得多。
私下。此处的“私下”一词更主要是在修饰问这个动作,而不是在修饰被叫到一边的动作。
徒23:20 他说:“犹太人已经约定,要求你明天带下保罗到公会里去,假作要详细查问他的事。
【本会注释】
犹太人。因为他们的领袖都参与了这次的密谋,所以整个犹太民族也被卷了进来。
徒23:21 你切不要随从他们;因为他们有四十多人埋伏,已经起誓说: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不喝。现在预备好了,只等你应允。”
【本会注释】
起誓。或作“诅咒”(见第12-14节注释)。
只等你应允。这里是指这些有愿在身的仇敌,在等待千夫长的赞同,一旦千夫长派人将保罗送下来,到了犹太人埋伏的地方,这些人就要动手杀害保罗(参第15节)。
徒23:22 于是千夫长打发少年人走,嘱咐他说:“不要告诉人你将这事报给我了。”
【本会注释】
于是千夫长。因为使徒保罗是罗马公民,又因为这些犹太人以及那些不义之人控告他,由于犹太人的领袖们中间产生了内部矛盾和分歧,同时也因为他们显然有意要围困吕西亚对于保罗的保护,使保罗不能受到公正的听讼,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这位“千夫长”就愈加喜爱保罗,并且更愿意下决心保护保罗的人身安全。
不要告诉人。如果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得知千夫长吕西亚已经知道他们密谋的话,那么他保护保罗所做的努力就会遭到反对。同样,也为了这个少年人自己的缘故,千夫长嘱咐他不可告诉其他人。
显明。或作“报给”。
保罗被解交腓力斯巡抚
徒23:23 千夫长便叫了两个百夫长来,说:“预备步兵二百,马兵七十,长枪手二百,今夜亥初往该撒利亚去;
【本会注释】
步兵二百。这些步兵受命要保护使徒保罗的安全,每一个百夫长负责监管一百名士兵,这两位百夫长是千夫长召来的。
往该撒利亚。罗马政府在巴勒斯坦的驻扎地是该撒利亚,这里通常也是罗马巡抚和政府官员居住的地方(见徒8:40;10:1注释)。这段路程走大路的距离大约是63英里。
长枪手二百。希腊文dexiolaboi,直译是“右[手]拿枪的人”。拉丁文圣经中将这里的希腊文dexiolaboi翻译为lancearii,就是“枪骑兵”的意思。这里的“长枪手”,或者“枪骑兵”是来自当时的一个事实,因为枪通常都是被握在右手里的。这里千夫长派遣了如此庞大的部队──470人──要求他们保护这一个单身囚犯,以防这位罗马公民受到犹大那些起誓之人的暴力、杀害,耶路撒冷的驻军的力量,以及这位犯人的重要,显然,吕西亚打发这些人保护保罗的个人安全。千夫长吕西亚意识到了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会想尽办法完成杀害保罗的任务。在这些人中,一定还有许多上帝的天使,主派他们来保护保罗(参王下6:17;但6:22;见太26:53)。
亥初。大约是在晚上9:00或者10:00左右(见徒2:15;3:1注释)。
今夜。为了使旁人看不出使徒保罗也在这些士兵中间,所以他们就选择了夜间押送。
徒23:24 也要预备牲口叫保罗骑上,护送到巡抚腓力斯那里去。”
【本会注释】
预备牲口。预备的这些牲口并不是为队伍中每一个人使用的,而是为使徒保罗,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长官。他的身份乃是一名罗马公民,而且是一名受保护的囚犯,这些给予了保罗一些特权,这些特权与普通犹太人以及普通囚犯所享有的权利截然不同。无疑,在使徒保罗的多次传道旅程中,享受这样的运送,对于他来说确实是很奢侈的。
护送。这位囚犯的安全,就是自称为罗马公民的囚犯保罗,他会很安全的,因为这些百夫长,以及护送士兵,以及这些罗马部队从耶路撒冷护送保罗到该撒利亚的行动都是为了保持秩序,并且他们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全都系在这次行动中。
腓力斯。参本注释第五册第70,234页。腓力斯任职的时间大约是从公元52年到60年。塔西图(《编年史》第十二章.54;洛俄伯版.,第三卷,第393页)这样描述腓力斯:“考虑到他有如此的后台,所以一切犯罪的行为都是可以宽恕的”,因为他的兄弟是罗马皇帝革老丢的亲信。绥屯纽(《恺撒生平》第五章.28)描述巡抚腓力斯是一个有三个妻子的丈夫,他是连续娶了三位妻子。其中有一位妻子就是土西拉,她是希律亚基帕一世的女儿,因此就成了大希律和马可比的后代(参《希律》;见徒24:24)。尽管起初犹太人起义敌对罗马政府,但是巡抚腓力斯能保持犹大的秩序,他有方法(参徒24:1),尽管他统治时期是暴政、乱政(塔西图《编年史》第十二章54)。
巡抚。希腊文hēgemōn(见太27:2注释)。
徒23:25 千夫长又写了文书,
【本会注释】
文书。在徒21:15,18 ,作者路加的叙述中包括他自己也在同保罗上耶路撒冷的队伍中(见本注释第五册第663页)。这封文书可能是用拉丁文写的,因为拉丁文是当时的官方交流语,这样的话,作者路加此处的叙述就是从拉丁文翻译过来的希腊文。
徒23:26 大略说:“革老丢吕西亚,请巡抚腓力斯大人安。
【本会注释】
大略。这个词以及“请安”一词反映了当时不错的希腊文化(见路1:3注释;参徒1:1;15:23;雅1:1)。
徒23:27 这人被犹太人拿住,将要杀害,我得知他是罗马人,就带兵丁下去救他出来。
【本会注释】
这人。希腊文anēr,“男人”,区分与女人。这个词暗示了尊敬的程度,也许是因为保罗是罗马人的缘故。
被拿住。希腊文sullambanō,“抓住”,“捉拿”(参太26:55;徒12:3)。
将要被杀害。这封信省略了当地宗教暴动袭击保罗的详细情况,也许是因为千夫长吕西亚对于那些宗教的事情并不知晓,或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事情迟早都会被巡抚腓力斯听到的(参30节)。
救他出来。这里是指,使徒保罗第一次受到耶路撒冷城中暴动人群袭击的时候(徒21:32)。
得知。或作“知道了”,“被告诉”。千夫长吕西亚如此强调了他的功劳,以便给腓力斯一种印象:是他拯救了保罗,因为他已经知道保罗是罗马公民。事实上,这并不是实情,因为千夫长曾用皮条捆绑保罗要实施刑罚招供(见徒22:25-29)。
徒23:28 因要知道他们告他的缘故,我就带他下到他们的公会去,
【本会注释】
要知道。直译是“希望得知”。千夫长吕西亚试图用鞭打的方式获取他想知道的消息(见徒22:24),但是使徒保罗的罗马户籍(第25节)救他免于受刑。
徒23:29 便查知他被告是因他们律法的辩论,并没有什么该死该绑的罪名。
【本会注释】
因他们律法的辩论。这些事情包括犹太人圣殿的规章制度(见徒21:28注释)以及那些神学问题(徒23:6)。对于千夫长吕西亚来说,这些事情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参徒18:15),除非这些犹太人危及到和平问题时,这些罗马官员才视为大事。
他被告。罗马帝国的法律中并没有此类事情的相关规定。使徒保罗在该撒利亚以及在后来的罗马城所享有的宽大待遇,无疑是由于千夫长吕西亚所做的有利汇报。
徒23:30 后来有人把要害他的计谋告诉我,我就立时解他到你那里去,又吩咐告他的人在你面前告他。(有古卷在此有:愿你平安!)”
【本会注释】
立时。通过将犯人立刻解送到巡抚腓力斯那里一事,千夫长吕西亚的行为既暗示了他对于上级官员的恭维,同时也显明他对于犹太人风俗的广博知识。
徒23:31 于是,兵丁照所吩咐他们的,将保罗夜里带到安提帕底。
【本会注释】
将保罗夜里。这里是指,他们在晚上离开耶路撒冷,到破晓的时候他们正是在到该撒利亚的路上(见第23节注释)。
安提帕底。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Ras el-`Ain。根据约瑟夫的记载(见《犹太掌故》第十六章5.2.),这个城镇是由大希律在查法耳·塞巴的遗址上建造的(在现今Kefr Saba 的南部地区),并且以他父亲的名字“Antipater”(安提帕特)给这座城命名(见本注释第五册第38页)。“Antipatris”(安提帕底)的意思是“属于安提帕特”。这座城市美丽地坐落在沙伦平原上,不仅树木繁茂而且水流充足。安提帕底正是在从耶路撒冷到该撒利亚的罗马大道上(见耶稣服务时代的巴勒斯坦)。有关在同样位置的古城,可能是旧约时期的亚弗城,参约瑟夫《犹太战记》第一章4.7;第二章19.1;第四章8.1;参马加比前书7:31;以及圣经时代的巴勒斯坦。
徒23:32 第二天,让马兵护送,他们就回营楼去。
【本会注释】
第二天。安提帕底坐落在距离耶路撒冷大约39英里的位置。在清晨出发(见第23节注释)并且同步行的士兵一起行进,使徒保罗的队伍到达安提帕底应该已经是第二天了。
他们科回。考虑到使徒保罗现在已经脱离危险,那些步行的士兵就返回到耶路撒冷了。
营楼。这里是指在耶路撒冷的安东尼亚塔(见徒21:34),那里就是罗马驻军的住所。耶路撒冷的罗马驻军一定相当多,营楼也相当大,需要在像这样的混乱时刻派遣特遣部队平息混乱(见本注释第五册第70,71页)。
徒23:33 马兵来到该撒利亚,把文书呈给巡抚,便叫保罗站在他面前。
【本会注释】
把文书呈给。特遣队的指挥将文书、犯人、以及其他问题都转交给了巡抚大人。他的使命在没有任何意外地情况下完成了。
徒23:34 巡抚看了文书,问保罗是哪省的人,既晓得他是基利家人,
【本会注释】
巡抚。原文证据证明(参本册注释第10页)这里应该读作“他”。
基利家。见徒6:9;15:41注释。在当时,可能基利家和巴勒斯坦都被包括在罗马省份叙利亚的范围之内。
徒23:35 就说:“等告你的人来到,我要细听你的事”;便吩咐人把他看守在希律的衙门里。
【本会注释】
我要细听你的事。就是说我要给你一个机会,能够细细地听讼。巡抚腓力斯接受了这个案件的司法权。这些犹太的控告者们并没有随着使徒保罗到达该撒利亚,直到五天之后,他们才来到这里(徒24:1)。
衙门。希腊文praitōrion(见太27:27注释),这个词是来自拉丁文中的praetorium。这些词应用于指代指挥官的帐篷,指罗马皇家护卫队的兵营,正如这里一样,是指一个罗马省份官员的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