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列王纪上12章
罗波安继位
12:1 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
12:2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
12:3 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来,他就和以色列会众都来见罗波安,对他说:
12:4 “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做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做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事奉你。”
12:5 罗波安对他们说:“你们暂且去,第三日再来见我。”民就去了。
违弃耆老之谋
12:6 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说:“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覆这民。”
12:7 老年人对他说:“现在王若服事这民如仆人,用好话回答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
偏听少者之计
12:8 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
12:9 说:“这民对我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覆他们。”
12:10 那同他长大的少年人说:“这民对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王要对他们如此说:‘我的小拇指头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12:11 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12:12 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
12:13 王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给他所出的主意,
12:14 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民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12:15 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耶和华,为要应验他藉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以色列人叛
12:16 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
12:17 惟独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
12:18 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12:19 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立耶罗波安作以色列王
12:20 以色列众人听见耶罗波安回来了,就打发人去请他到会众面前,立他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除了犹大支派以外,没有顺从大卫家的。
12:21 罗波安来到耶路撒冷,招聚犹大全家和便雅悯支派的人共十八万,都是挑选的战士,要与以色列家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
12:22 但 神的话临到神人示玛雅说:
12:23 “你去告诉所罗门的儿子犹大王罗波安和犹大、便雅悯全家并其余的民说:
12:24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遵着耶和华的命回去了。
耶罗波安造犊陷民于罪
12:25 耶罗波安在以法莲山地建筑示剑,就住在其中。又从示剑出去,建筑毗努伊勒。
12:26 耶罗波安心里说:“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
12:27 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华的殿里献祭,他们的心必归向他们的主犹大王罗波安,就把我杀了,仍归犹大王罗波安。”
12:28 耶罗波安王就筹划定妥,铸造了两个金牛犊,对众民说:“以色列人哪,你们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神。”
12:29 他就把牛犊一只安在伯特利,一只安在但。
12:30 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因为他们往但去拜那牛犊。
12:31 耶罗波安在邱坛那里建殿,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
12:32 耶罗波安定八月十五日为节期,像在犹大的节期一样,自己上坛献祭。他在伯特利也这样向他所铸的牛犊献祭,又将立为邱坛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
12:33 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为以色列人立作节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坛烧香。
旧约:列王纪上13章
神之仆警告耶罗波安
13:1 那时,有一个神人奉耶和华的命从犹大来到伯特利,耶罗波安正站在坛旁要烧香。
13:2 神人奉耶和华的命向坛呼叫说:“坛哪,坛哪!耶和华如此说:‘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邱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
13:3 当日,神人设个预兆说:“这坛必破裂,坛上的灰必倾撒。这是耶和华说的预兆。”
13:4 耶罗波安王听见神人向伯特利的坛呼叫的话,就从坛上伸手说:“拿住他吧!”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乾了,不能弯回;
13:5 坛也破裂了,坛上的灰倾撒了,正如神人奉耶和华的命所设的预兆。
13:6 王对神人说:“请你为我祷告,求耶和华你 神的恩典,使我的手复原。”于是神人祈祷耶和华,王的手就复了原,仍如寻常一样。
13:7 王对神人说:“请你同我回去吃饭,加添心力,我也必给你赏赐。”
13:8 神人对王说:“你就是把你的宫一半给我,我也不同你进去,也不在这地方吃饭喝水,
13:9 因为有耶和华的话嘱咐我说:‘不可在伯特利吃饭喝水,也不可从你去的原路回来。’”
13:10 于是,神人从别的路回去,不从伯特利来的原路回去。
神之仆受诱违命
13:11 有一个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他儿子们来将神人当日在伯特利所行的一切事和向王所说的话,都告诉了父亲。
13:12 父亲问他们说:“神人从哪条路去了呢?”儿子们就告诉他。原来他们看见那从犹大来的神人所去的路。
13:13 老先知就吩咐他儿子们说:“你们为我备驴。”他们备好了驴,他就骑上,
13:14 去追赶神人,遇见他坐在橡树底下,就问他说:“你是从犹大来的神人不是?”他说:“是。”
13:15 老先知对他说:“请你同我回家吃饭。”
13:16 神人说:“我不可同你回去进你的家,也不可在这里同你吃饭喝水,
13:17 因为有耶和华的话嘱咐我说:‘你在那里不可吃饭喝水,也不可从你去的原路回来。’”
13:18 老先知对他说:“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样。有天使奉耶和华的命对我说:‘你去把他带回你的家,叫他吃饭喝水。’”这都是老先知诓哄他。
13:19 于是,神人同老先知回去,在他家里吃饭喝水。
见责于耶和华
13:20 二人坐席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那带神人回来的先知。
13:21 他就对那从犹大来的神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既违背耶和华的话,不遵守耶和华你 神的命令,
13:22 反倒回来,在耶和华禁止你吃饭喝水的地方吃了喝了,因此你的尸身不得入你列祖的坟墓。’”
见噬于狮
13:23 吃喝完了,老先知为所带回来的先知备驴。
13:24 他就去了。在路上有个狮子遇见他,将他咬死,尸身倒在路上,驴站在尸身旁边,狮子也站在尸身旁边。
13:25 有人从那里经过,看见尸身倒在路上,狮子站在尸身旁边,就来到老先知所住的城里述说这事。
13:26 那带神人回来的先知听见这事,就说:“这是那违背了耶和华命令的神人,所以耶和华把他交给狮子;狮子抓伤他,咬死他,是应验耶和华对他说的话。”
13:27 老先知就吩咐他儿子们说:“你们为我备驴。”他们就备了驴。
13:28 他去了,看见神人的尸身倒在路上,驴和狮子站在尸身旁边,狮子却没有吃尸身,也没有抓伤驴。
13:29 老先知就把神人的尸身驮在驴上,带回自己的城里,要哀哭他,葬埋他;
13:30 就把他的尸身葬在自己的坟墓里,哀哭他说:“哀哉!我兄啊。”
13:31 安葬之后,老先知对他儿子们说:“我死了,你们要葬我在神人的坟墓里,使我的尸骨靠近他的尸骨。
13:32 因为他奉耶和华的命指着伯特利的坛,和撒马利亚各城有邱坛之殿所说的话,必定应验。”
13:33 这事以后,耶罗波安仍不离开他的恶道,将凡民立为邱坛的祭司;凡愿意的,他都分别为圣,立为邱坛的祭司。
13:34 这事叫耶罗波安的家陷在罪里,甚至他的家从地上除灭了。
旧约:历代志下3章
开始建殿
3:1 所罗门就在耶路撒冷、耶和华向他父大卫显现的摩利亚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大卫所指定的地方预备好了,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
殿之度式
3:2 所罗门作王第四年二月初二日开工建造。
3:3 所罗门建筑 神殿的根基,乃是这样:长六十肘,宽二十肘,都按着古时的尺寸。
3:4 殿前的廊子长二十肘,与殿的宽窄一样,高一百二十肘,里面贴上精金。
3:5 大殿的墙,都用松木板遮蔽,又贴了精金,上面雕刻棕树和链子;
3:6 又用宝石装饰殿墙,使殿华美。所用的金子都是巴瓦音的金子。
3:7 又用金子贴殿和殿的栋梁、门槛、墙壁、门扇,墙上雕刻基路伯。
3:8 又建造至圣所,长二十肘,与殿的宽窄一样,宽也是二十肘,贴上精金,共用金子六百他连得。
3:9 金钉重五十舍客勒。楼房都贴上金子。
造基路伯
3:10 在至圣所按造像的法子造两个基路伯,用金子包裹。
3:11 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共长二十肘。这基路伯的一个翅膀长五肘,挨着殿这边的墙;那一个翅膀也长五肘,与那基路伯的翅膀相接。
3:12 那基路伯的一个翅膀长五肘,挨着殿那边的墙;那一个翅膀也长五肘,与这基路伯的翅膀相接。
3:13 两个基路伯张开翅膀,共长二十肘,面向外殿而立。
3:14 又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织幔子,在其上绣出基路伯来。
造柱
3:15 在殿前造了两根柱子,高三十五肘,每柱顶高五肘。
3:16 又照圣所内链子的样式做链子,安在柱顶上;又做一百石榴,安在链子上。
3:17 将两根柱子立在殿前,一根在右边,一根在左边;右边的起名叫雅斤,左边的起名叫波阿斯。
旧约:历代志下4章
造铜坛铸铜海
4:1 他又制造一座铜坛,长二十肘,宽二十肘,高十肘。
4:2 又铸一个铜海,样式是圆的,高五肘,径十肘,围三十肘。
4:3 海周围有野瓜(注:“野瓜”原文作“牛”)的样式,每肘十瓜,共有两行,是铸海的时候铸上的。
4:4 有十二只铜牛驮海,三只向北,三只向西,三只向南,三只向东。海在牛上,牛尾向内;
4:5 海厚一掌,边如杯边,又如百合花,可容三千罢特。
造洗濯盆
4:6 又制造十个盆:五个放在右边,五个放在左边。献燔祭所用之物都洗在其内,但海是为祭司沐浴的。
造金灯台造桌
4:7 他又照所定的样式造十个金灯台,放在殿里:五个在右边,五个在左边。
4:8 又造十张桌子,放在殿里:五张在右边,五张在左边。又造一百个金碗。
建院及院门
4:9 又建立祭司院和大院,并院门,用铜包裹门扇。
4:10 将海安在殿门的右边,就是南边。
造圣殿诸器
4:11 户兰又造了盆、铲、碗。这样,他为所罗门王做完了 神殿的工。
4:12 所造的就是两根柱子和柱上两个如球的顶,并两个盖柱顶的网子,
4:13 和四百石榴,安在两个网子上。每网两行,盖着两个柱上如球的顶。
4:14 盆座和其上的盆,
4:15 海和海下的十二只牛,
4:16 盆、铲子、肉叉子与耶和华殿里的一切器皿,都是巧匠户兰用光亮的铜为所罗门王造成的。
4:17 是在约旦平原、疏割和撒利但中间,藉胶泥铸成的。
4:18 所罗门制造的这一切甚多,铜的轻重无法可查。
4:19 所罗门又造 神殿里的金坛和陈设饼的桌子,
4:20 并精金的灯台和灯盏,可以照例点在内殿前。
4:21 灯台上的花和灯盏并蜡剪都是金的,且是纯金的。
4:22 又用精金制造镊子、盘子、调羹、火鼎。至于殿门和至圣所的门扇,并殿的门扇,都是金子妆饰的。
旧约:以赛亚书15章
预示摩押必覆亡
15:1 论摩押的默示:一夜之间,摩押的亚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一夜之间,摩押的基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
15:2 他们上巴益,又往底本,到高处去哭泣。摩押人因尼波和米底巴哀号,各人头上光秃,胡须剃净。
15:3 他们在街市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顶上和宽阔处俱各哀号,眼泪汪汪。
15:4 希实本和以利亚利悲哀的声音达到雅杂,所以摩押带兵器的高声喊嚷,人心战兢。
15:5 我心为摩押悲哀,她的贵胄(注:或作“逃民”)逃到琐珥,到伊基拉、施利施亚。他们上鲁希坡随走随哭;在何罗念的路上,因毁灭举起哀声。
15:6 因为宁林的水成为乾涸,青草枯乾,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
15:7 因此,摩押人所得的财物和所积蓄的都要运过柳树河。
15:8 哀声遍闻摩押的四境;哀号的声音达到以基莲;哀号的声音达到比珥以琳。
15:9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我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叫狮子来追上摩押逃脱的民和那地上所余剩的人。
旧约:以赛亚书16章
劝摩押纳贡于锡安之君
16:1 你们当将羊羔奉给那地掌权的,从西拉往旷野,送到锡安城的山(注:“城”原文作“女子”)。
16:2 摩押的居民(注:“居民”原文作“女子”)在亚嫩渡口,必像游飞的鸟,如拆窝的雏。
16:3 “求你献谋略、行公平,使你的影子在午间如黑夜,隐藏被赶散的人,不可显露逃民。
16:4 求你容我这被赶散的人和你同居。至于摩押,求你作她的隐密处,脱离灭命者的面。”勒索人的归于无有,毁灭的事止息了,欺压人的从国中除灭了。
16:5 必有宝座因慈爱坚立,必有一位诚诚实实坐在其上,在大卫帐幕中施行审判,寻求公平,速行公义。
摩押狂傲必遭灾罚
16:6 我们听说摩押人骄傲,是极其骄傲;听说她狂妄、骄傲、忿怒,她夸大的话是虚空的。
16:7 因此,摩押人必为摩押哀号,人人都要哀号。你们摩押人要为吉珥哈列设的葡萄饼哀叹,极其忧伤。
16:8 因为希实本的田地和西比玛的葡萄树都衰残了。列国的君主折断其上美好的枝子;这枝子长到雅谢延到旷野,嫩枝向外探出,直探过盐海。
先知哀叹之言
16:9 因此,我要为西比玛的葡萄树哀哭,与雅谢人哀哭一样。希实本、以利亚利啊,我要以眼泪浇灌你,因为有交战呐喊的声音临到你夏天的果子并你收割的庄稼。
16:10 从肥美的田中夺去了欢喜快乐;在葡萄园里必无歌唱,也无欢呼的声音。踹酒的在酒榨中不得踹出酒来,我使他欢呼的声音止息。
16:11 因此,我心腹为摩押哀鸣如琴;我心肠为吉珥哈列设也是如此。
16:12 摩押人朝见的时候,在高处疲乏,又到他圣所祈祷,也不蒙应允。
预定摩押遭灾之期
16:13 这是耶和华从前论摩押的话。
16:14 但现在耶和华说:“三年之内,照雇工的年数,摩押的荣耀与她的群众必被藐视,余剩的人甚少无几。”
旧约:以赛亚书17章
预示大马色必被废弃
17:1 论大马士革的默示:“看哪,大马士革已被废弃,不再为城,必变作乱堆!
17:2 亚罗珥的城邑已被撇弃,必成为牧羊之处;羊在那里躺卧,无人惊吓。
17:3 以法莲不再有保障;大马士革不再有国权;亚兰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荣耀消灭一样。”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预言遗民归主
17:4 “到那日,雅各的荣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体必渐瘦弱;
17:5 就必像收割的人收敛禾稼,用手割取穗子,又像人在利乏音谷拾取遗落的穗子。
17:6 其间所剩下的不多,好像人打橄榄树,在尽上的枝梢上只剩两三个果子,在多果树的旁枝上只剩四五个果子。”这是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说的。
17:7 当那日,人必仰望造他们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圣者。
17:8 他们必不仰望祭坛,就是自己手所筑的,也不重看自己指头所做的,无论是木偶是日像。
17:9 在那日,他们的坚固城必像树林中和山顶上所撇弃的地方,就是从前在以色列人面前被人撇弃的。这样,地就荒凉了。
遗忘 神者必遭丧亡
17:10 因你忘记救你的 神,不记念你能力的磐石,所以,你栽上佳美的树秧子,插上异样的栽子。
17:11 栽种的日子,你周围圈上篱笆,又到早晨使你所种的开花;但在愁苦极其伤痛的日子,所收割的都飞去了。
敌以色列必被斥逐
17:12 唉!多民哄嚷,好像海浪砰訇;列邦奔腾,好像猛水滔滔;
17:13 列邦奔腾,好像多水滔滔;但 神斥责他们,他们就远远逃避,又被追赶,如同山上的风前糠,又如暴风前的旋风土。
17:14 到晚上有惊吓,未到早晨他们就没有了。这是掳掠我们之人所得的分,是抢夺我们之人的报应!
新约:启示录7章
印了 神仆人的额
7:1 此后,我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
7:2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着永生 神的印。他就向那得着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说:
7:3 “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等我们印了我们 神众仆人的额。”
7:4 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
7:5 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吕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7:6 亚设支派中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7:7 西缅支派中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7:8 西布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无数的人站于宝座前
7:9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
7:10 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 神,也归与羔羊。”
7:11 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 神,
7:12 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 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7:13 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哪里来的?”
7:14 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7:15 所以,他们在 神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他。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神必要擦去一切人的眼泪
7:16 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
7:17 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 神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列王纪上12章
提要:1 以色列人聚集在示剑要立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代表民众求他减轻负担。6 罗波安拒绝老年人的忠告,采纳少年人的建议,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16 十个支派反叛,杀了亚多兰,罗波安逃走。21 罗波安聚集军队,被示玛雅阻止。25 耶罗波安修筑城市坚固自己,26 又铸金牛犊拜偶像。
北方的支派反叛
王上12:1 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
【本会注释】
罗波安。第12,13,14章继续了关于所罗门王朝的风格相对详细的讲述。《历代志》中的记录遗漏了整个所罗门拜偶像和他敌人的叙述,而对于罗波安早期历史的叙述几乎和《列王纪》中的如出一辙(代下10:1-19;11:1-4;参见王上12:1-24)。
示剑。选择示剑作为加冕地点可能是为了确保以法莲和其他北方支派的效忠。示剑位于全国的中心,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之间,在这里约书亚曾为以色列人召集了一场大会(书8:30-35)。约瑟的骸骨埋在离示剑不远的地方(书24:32)。雅各的井也在示剑附近(创33:19;创37:12;约4:5,6;参见书24:32)。
王上12:2 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
王上12:3 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来,他就和以色列会众都来见罗波安,对他说:
【本会注释】
请他。代下10:2,3节的记载似乎暗示了人们不是从埃及招请的耶罗波安,而是从以法莲,毫无疑问,耶罗波安在这之前已经从埃及返回以色列了。耶罗波安是一个公认的领袖。那时人民正好有对王权不满的原因,在这种场合中便想自然而然地提出来,他们也想要耶罗波安参与这一行动。
王上12:4 “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做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做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事奉你。”
【本会注释】
重轭。抱怨是有原因的。人民不满沉重的赋税和所罗门为他庞大的建设工程而征召的徭役。作为整个以法莲家徭役和劳工的总管,耶罗波安无疑听到了很多的抱怨,对于人民广泛的不满情绪也能比王的其他顾问了解的更多。减轻负担是合理的要求,对于王来说,倾听人民的呼声是一件既公正又明智的事情。
王上12:5 罗波安对他们说:“你们暂且去,第三日再来见我。”民就去了。
【本会注释】
第三日(直译为:三天)。这是指第三天,即,后天(第12节)。
王上12:6 罗波安之父所罗门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罗波安王和他们商议,说:“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这民。”
【本会注释】
老年人。所罗门的顾问应该已经了解了人民的怨气并想针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给王提出好的建议。这些人不一定在年龄上很老,指的是他们的经验丰富。
王上12:7 老年人对他说:“现在王若服事这民如仆人,用好话回答他们,他们就永远作王的仆人。”
【本会注释】
仆人。王对人民的第一职责是服务,而不是统治。如果人民知道王将他们的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他们的心就会和他联结在一起,他们就自愿做王的仆人。正如基督来到世界“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
王上12:8 王却不用老年人给他出的主意,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在他面前侍立的少年人商议,
【本会注释】
不用……主意。岁月带来经验,智慧随年龄增长。初出茅庐的少年人何时抛弃了老年人的劝勉,何时愚昧就要显露。
少年人。多方征询意见这本是好的,但应该记得,少年人通常看不到有经验和智慧的老年人所能看到的东西。
王上12:9 说:“这民对我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你们给我出个什么主意,我好回复他们。”
王上12:10 那同他长大的少年人说:“这民对王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求你使我们轻松些。’王要对他们如此说:‘我的小拇指头比我父亲的腰还粗。
【本会注释】
王要对他们如此说。罗波安的少年同伴给他的建议没有一点智慧,有的只是粗暴和傲慢。对于这些上天指定王去服务之人民的福利,他没有显出一点温柔和挂虑,他也不顾人民表达出来的愿望,只想坚决地施行统治。这些建议用没有必要的冒犯性攻击性的语言说出来,非但没有缓和严峻的事态,反倒令其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年轻人以倔强当勇敢,把自负和骄傲当成智慧。他们没有看出当时的兆头,他们的建议使反叛不可避免。
王上12:11 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本会注释】
蝎子。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示鞭子上带有钩或刺,给人带来异常剧烈的痛苦。
王上12:12 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
王上12:13 王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给他所出的主意,
【本会注释】
严厉。目的是为了显示力量,但实际上却露出了软弱和愚昧。和善的话语来自温柔并心胸宽广的人,其结果就是顺从,幸福以及和平。粗暴的言辞出自小人,只能激起苦毒和仇恨,结果就是骚乱和反叛。
王上12:14 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民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王上12:15 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耶和华,为要应验他藉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本会注释】
出于耶和华。我们不能认为这些年轻人的建议是上帝的建议,或王的回答是耶和华命定的。上帝是有怜悯有智慧的上帝,但王的言辞确是无情和愚蠢的。上帝使人倾向于同情和宽厚,而不是苦毒和怨恨。但人必收自己种下的恶果,上帝也必审判他。所罗门的罪以及罗波安的粗暴和不智都不是出自耶和华。两个人都错了,可是错误的根源和过程与上帝完全无关。但耶和华凭着他的智慧允许这一过程存在,使得罪人的罪和愚蠢落到自己头上。通常情况下,上帝不会施行神迹取消人的偏激、愤怒、骄傲、邪恶和自负所带来的结果。以个人的得救而论,上帝不会干涉人的自由意志,也不会改变恶行给不洁之人带来的后果,而是引领义人和纯洁邦国的道路来实现他的旨意。这样,世人都必称颂耶和华。
王上12:16 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
【本会注释】
与大卫。这些话带出了支派间嫉妒和仇恨的意味。以法莲和犹大针锋相对;北方的人决定要走一条独立于南方的道路。示巴在他反对大卫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撒下20:1)。
各回各家去吧。这并不一定是个战争动员,只是呼吁人们各回各的支派,不要承认罗波安的王权。
自己顾自己吧。这表达了人民对大卫皇族根深蒂固的长期的不满:让大卫的家和他所属的支派自己解决自己的事吧,这和以色列其余的支派有何相关呢?他们犹大可以照顾自己,从今以后不再有人干涉了。
王上12:17 惟独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这个短语包含两层重要的意思。第一,犹大支派境内住的并不全是犹大人。除了和犹大联合的便雅悯人,还有很多祭司、利未人和“以色列各支派中”后来离开北方来到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代下11:12-17)。第二,尽管相对于犹大以色列后来主要是指北方王国,但“以色列人”这一短语是想提醒读者,犹大也是以色列的真儿女,这一光荣的称号不是北方王国所独有的。
王上12:18 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
【本会注释】
亚多兰。根据王上4:6;5:14节,亚多兰是掌管苦力的人。既然亚多兰熟悉这些服苦之人的情况,罗波安认为在这件事中他是去和对方进行谈判的合适人选。作为受压迫之人的督工,他一出现就激起人们新的仇恨,结果导致了他的死亡。
用石头打死。古代民众聚集报仇的时候,这是一种常见的杀人方式。摩西也曾表示害怕埃及人在怒气中用石头打以色列人(出8:26)。后来以色列人几乎要拿石头打摩西(出17:4)。大卫也差点被他愤怒的部下用石头打死(撒上30:6)。
上车。战车是那时最快的交通工具。改进的道路使得巴勒斯坦很多地方都能通行战车。
王上12:19 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
王上12:20 以色列众人听见耶罗波安回来了,就打发人去请他到会众面前,立他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除了犹大支派以外,没有顺从大卫家的。
【本会注释】
耶罗波安回来。这些话似乎暗示耶罗波安是在十个支派发动叛乱后才到他们面前的。但根据第三节,耶罗波安早就已经代表人民与罗波安进行谈判了。英文LXX版的手稿在第三节和第十二节遗漏了耶罗波安的名字,这就使得他好像是直到第二十节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还是应该根据希伯来文圣经,将第一节中的“以色列人”理解为各个支派的代表,将第二十节中的“以色列众人”理解为全体国民,他们在耶罗波安的面前,听从了自己支派代表的话,就各回各家了(第16节)。
叛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将叛乱的火焰点着之后,耶罗波安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狡猾地退居幕后,等待人民的召唤。以色列民召集了一场大会,立耶罗波安作王。
以色列众人的。这个短语似乎是说,北方的十个支派宣称他们要单独代表真以色列。
示玛雅的预言
王上12:21 罗波安来到耶路撒冷,招聚犹大全家和便雅悯支派的人共十八万,都是挑选的战士,要与以色列家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
【本会注释】
便雅悯。便雅悯支派从前和以法莲的关系要比和犹大的关系更加紧密。大卫和便雅悯人(撒上9:1)扫罗之间长期的仇恨,约押和押尼珥之间的战争,大卫的仆人和那些便雅悯人之间的战争(撒下2:2,12-31;3:1-27),以及便雅悯人示巴(撒下20:1)鼓动人们反对大卫,这一切都说明便雅悯人和犹大人之间的敌对关系。耶路撒冷位于两个支派的交界处(书15:8;18:16),将首都定在这里给他们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些改变,从此以后,便雅悯人就开始和犹大支派站在一边了。
十八万。大卫的时代核点民数犹大支派是五十万人(撒下24:9)。后来犹大王亚比雅招集了一支四十万的军队(代下13:3)。
王上12:22 但上帝的话临到神人示玛雅,说:
【本会注释】
神人。这个词语曾经用于摩西(申33:1;书14:6),再往前或以后,包括《历代志》,罕有在经文中用到,但《列王纪》的作者却很喜欢用这个词。示玛雅是罗波安统治期间犹大主要的先知(代下12:5-8,15)。
王上12:23 “你去告诉所罗门的儿子犹大王罗波安和犹大、便雅悯全家,并其余的民说:
王上12:24 ‘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遵着耶和华的命回去了。
【本会注释】
你们不可上去。一般来说,内战是最具破坏性的战争,其所带来的创伤很难痊愈。上帝带以色列人进迦南不是让他们互相毁灭的,他们分裂成两个敌对的国家也不是上帝命定的。耶和华不会祝福十个支派搞分裂,但他也不会赞同罗波安宣布的苛行厉政。失去十个支派是对罗波安的惩罚。因此耶和华不能祝福这场旨在使用武力将那些分离的支派重新收归罗波安权下的征伐。此外,上帝命定用时间的手将这两个王国的历史展开,使他对其中之一的责罚,对另一的审判,都显为公正。热心的人急于解决一件难题,但往往这件事涉及的两方面都是错的。这样的人应该仔细思考这节中的教训。
耶罗波安离弃上帝
王上12:25 耶罗波安在以法莲山地建筑示剑,就住在其中;又从示剑出去,建筑毗努伊勒。
【本会注释】
示剑。这个城邑早在先祖的历史中从亚伯拉罕第一次进入应许之地时就提到了(创12:6;33:18;35:4;37:12,13)。征服迦南时它被立作逃城(书20:7;21:21),约书亚在他临死前将以色列人聚集在这里重新与他们立约(书24:1-25)。亚比米勒自立为以色列的王时也将首都定在示剑(士9:1-20),当这城反叛他时就被毁灭了,还被“撒上了盐”(士9:22-45)。现在这城被重新建造作为耶罗波安的首都。
毗努伊勒。约旦河东的一个地方,雅各在这里面对面见到上帝(创32:30,31)后为之命名。基甸在他的时代拆毁了毗努伊勒的一座楼(士8:8,9,17)。耶罗波安将这里重新建造作为外围岗哨。它可能位于雅博河岸边的Tulul ed-dabab,在疏割以东6.5千米处。
王上12:26 耶罗波安心里说:“恐怕这国仍归大卫家;
王上12:27 这民若上耶路撒冷去,在耶和华的殿里献祭,他们的心必归向他们的主犹大王罗波安,就把我杀了,仍归犹大王罗波安。”
【本会注释】
归向。耶罗波安很清楚在耶路撒冷的圣殿敬拜上帝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如果以色列人继续效忠上帝,如果他们继续前往耶路撒冷去和他们犹大的弟兄一同侍奉上帝,那么人心会再度凝聚,王国又要归于一统了。这样的结果无疑普遍有利于人民,但这却不是耶罗波安最关心的。
王上12:28 耶罗波安王就筹划定妥,铸造了两个金牛犊,对众民说:“以色列人哪,你们上耶路撒冷去实在是难;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地的上帝。”
【本会注释】
金牛犊。以色列人在旷野敬拜偶像,给自己带来了刑罚(出32:1-35),现在他们又重蹈覆辙了。以色列人拒绝了上帝,他们所选择的道路最终必是灭亡。当人弃绝了天地的创造主而转去敬拜金牛犊时,灾难就不可避免了。
王上12:29 他就把牛犊一只安在伯特利,一只安在但。
【本会注释】
伯特利。北方王国南部的一座边界城市。伯特利这个名字是雅各取的,意思是“上帝的殿,”为要纪念他从前逃离以扫时在梦里(创28:11-22)并他返回时(创35:8-15)上帝向他显现。这里被认为是一个可以和耶路撒冷匹敌的天然的敬拜场所。
但。一座北部边境城市,在士师秉政的大部分年代就是一个聚集敬拜的地点(士18:30,31)。
王上12:30 这事叫百姓陷在罪里,因为他们往但去拜那牛犊。
【本会注释】
陷在罪里。这件事已经成为人民犯罪的原因,鉴于罪恶的深远影响,耶罗波安要负可怕的责任。
往但去(直译为:只去一个地方)。一些后来的英文LXX版手稿在“但”后面加上了“另外一些人往伯特利去。”但原来的字句好些,暗示人们起初只是去但这一个地方敬拜。
王上12:31 耶罗波安在邱坛那里建殿,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
【本会注释】
凡民(直译为:最低的)。利未人拒绝担任假神庙宇的祭司,因此被革除了圣职,来到了犹大的耶路撒冷(代下11:13-16;《知君》第七章)。只有道德水准最低下的人才会同意担任“为邱坛、为鬼魔、为自己所铸造的牛犊设立祭司”(代下11:15)。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不断降低人民的道德水准。
在伯特利拜牛犊被定罪
王上12:32 耶罗波安定八月十五日为节期,象在犹大的节期一样,自己上坛献祭。他在伯特利也这样向他所铸的牛犊献祭,又将立为邱坛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
【本会注释】
八月。这是为与七月间在耶路撒冷举行的住棚节竞争而设立的一个节期。虽然还保留许多古老的敬拜形式,但其本质已与对耶和华的崇拜截然相反了。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以色列的节期要比犹大的晚一个月?南北分裂可能是发生在八月间,恰巧为人民设立这个大的节期给他们机会去庆祝新政权的建立。
王上12:33 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为以色列人立作节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坛烧香。
【本会注释】
他……烧。耶罗波安似乎是在自己的王权之外又担当了祭司的职任。他将利未人的祭司职位抛弃一边重新选立新的祭司,他想通过设立自己创制的祭司制度使他僭越邪恶的闹剧显得神圣合理。伯特利有“王的圣所”和“王的宫殿”(摩7:10,13)。这表明伯特利的“圣所”可能是耶罗波安自己特别的庙宇,在那里王主持宗教事务,同样,那“宫殿”可能是他处理国家政务的地方。示剑作为首都是王平常处理国务的地点,但当他在伯特利处理宗教事务时,一些国家大事可能就是在他的宫殿里进行了。
列王纪上13章
提要:1 耶罗波安的手因向那预言诅咒他在伯特利所筑之坛的神人发出恐吓而枯干,6 又因神人的祷告而复原。7 神人拒绝王的邀请,离开伯特利。11 一个老先知用谎言将那神人带了回来。20 神人被上帝责备,23 被狮子咬死,26 被老先知埋葬,31 坚定了他所发的预言。33 耶罗波安的邪恶。
王上13:1 那时,有一个神人奉耶和华的命从犹大来到伯特利。耶罗波安正站在坛旁要烧香;
【本会注释】
耶罗波安正站在。这件事情非常严重,耶罗波安在伯特利奉献新坛时充当祭司,企图将这坛分别为圣博得人民的尊崇和敬意。上帝决不会允许王这种大胆的叛逆和亵渎不受谴责。
王上13:2 神人奉耶和华的命向坛呼叫,说:“坛哪,坛哪!耶和华如此说: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邱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
【本会注释】
名叫约西亚。耶和华通常不会将未来的事以如此确定的细节给人指明,特别是给出了具体的人名。相同的一个例子发生在波斯王古列身上,在他出生很久以前圣经就预言到他的名字(赛44:28;45:1)。这个关于约西亚的预言后来如实应验了(王下23:15,16)。
王上13:3 当日,神人设个预兆,说:“这坛必破裂,坛上的灰必倾撒,这是耶和华说的预兆。”
【本会注释】
预兆。如此,神人真先知的身份并他沉重的警告信息就能使耶罗波安和民众印象深刻,他对祭坛所发的惊人预言瞬间就要实现。
王上13:4 耶罗波安王听见神人向伯特利的坛所呼叫的话,就从坛上伸手,说:“拿住他吧!”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干了,不能弯回;
【本会注释】
伸。对于任何人,不论他是谁,胆敢举手攻击上帝差遣带来神圣信息的使者,都是非常危险的。伸出的手臂立时被击打,使王和民众心中充满了恐惧,也使他们再一次认识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上帝的真先知。
王上13:5 坛也破裂了,坛上的灰倾撒了,正如神人奉耶和华的命所设的预兆。
【本会注释】
坛也破裂了。这一现象是上帝权能的显现,是任何人都不能反驳的。民众这时再也顾不上考虑祭坛的神圣和王的尊严了,他们现在认识到正是耶罗波安公然反抗上天的行为才给他自己带来了严厉的谴责。
王上13:6 王对神人说:“请你为我祷告,求耶和华你上帝的恩典使我的手复原。”于是神人祈祷耶和华,王的手就复了原,仍如寻常一样。
【本会注释】
为我祷告。王这时才谦卑了。同时他认识到自己面前的是一位神人,在某种情况下只有这位神人才能解除他现在的痛苦。王的手臂在他顺服之后就复原了,先知的祷告也是要再给耶罗波安一次悔改的机会。他还没有走到耶和华不能原谅的地步。如果王愿意悔改,并祈求他的心也能像他的手一样复原,上帝子民的心就要回归,以色列全地必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
王上13:7 王对神人说:“请你同我回去吃饭,加添心力,我也必给你赏赐。”
【本会注释】赏赐。王的赏赐不是出于敬意而是出于策略。接受王殷勤的招待和丰厚的馈赠在民众眼中就意味着先知赞同王邪恶的行径,这样就消灭了刚才他所做之事给人的神圣印象,同时也会对他的人格和使命造成不好的影响。
王上13:8 神人对王说:“你就是把你的宫一半给我,我也不同你进去,也不在这地方吃饭喝水;
【本会注释】
我也不……进去。坚决拒绝王的邀请和馈赠使先知站在一个优越的立场并给王和民众以深刻的印象。
王上13:9 因为有耶和华的话嘱咐我说:‘不可在伯特利吃饭喝水,也不可从你去的原路回来。’”
王上13:10 于是神人从别的路回去,不从伯特利来的原路回去。
伯特利的老先知
王上13:11 有一个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他儿子们来,将神人当日在伯特利所行的一切事和向王所说的话都告诉了父亲。
【本会注释】
一个老先知。此人是先知,但却是个假先知,是撒但的工具,决非出于上帝。撒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决心通过使上帝的仆人受辱来拦阻耶和华的旨意。
王上13:12 父亲问他们说:“神人从哪条路去了呢?”儿子们就告诉他;原来他们看见那从犹大来的神人所去的路。
王上13:13 老先知就吩咐他儿子们说:“你们为我备驴。”他们备好了驴,他就骑上,
王上13:14 去追赶神人,遇见他坐在橡树底下,就问他说:“你是从犹大来的神人不是?”他说:“是。”
王上13:15 老先知对他说:“请你同我回家吃饭。”
【本会注释】
回家。这个邀请正是先知根据上帝明确的旨意(第9节)而断然拒绝了王的邀请。仇敌不断调整策略,一次又一次地变换花样来引诱人,一心坚持要使人跌倒。
王上13:16 神人说:“我不可同你回去进你的家,也不可在这里同你吃饭喝水;
王上13:17 因为有耶和华的话嘱咐我说:‘你在那里不可吃饭喝水,也不可从你去的原路回来。’”
王上13:18 老先知对他说:“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样。有天使奉耶和华的命对我说:‘你去把他带回你的家,叫他吃饭喝水。’”这都是老先知诓哄他。
【本会注释】
也是先知。他是先知,但决非上帝的先知。耶和华决不会通过他的仆人发出自相矛盾的信息。
天使……说。如果他所说属实,那也必定是一个恶天使在向他说话。当上帝以死亡的警告禁止人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时,撒但也曾带着与之矛盾的信息前来,“你们不一定死”(创3:4)。这个假先知的话也是与此同源。真先知应该知道,如果自己确定是上帝所差遣的,那么伯特利发警告的先知就是出自撒但的。
老先知诓哄。撒但是个骗子,上帝的儿女应该从他欺骗的手段和伎俩上认出他来。
王上13:19 于是神人同老先知回去,在他家里吃饭喝水。
【本会注释】
回去。上帝的使者决不能违背了他的命令还能继续效忠上帝。那先知有从上帝而来的命令,并且他两次宣称,自己之所以不接受邀请,就是因为它们与这命令相违背(8,9,16,17节)。先知违背了上帝特别的指示就将自己置身于仇敌的立场,耶和华不能继续与他同在。
王上13:20 二人坐席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那带神人回来的先知,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话。这次上帝让假先知说出了真话。神人借着撒但使者的话看出了自己的错误。神人违背了上帝特别的命令之后,上帝就允许那恶者借假先知将他带回了自己的家(见《知君》第七章)。
王上13:21 他就对那从犹大来的神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既违背耶和华的话,不遵守耶和华你上帝的命令,
王上13:22 反倒回来,在耶和华禁止你吃饭喝水的地方吃了喝了,因此你的尸身不得入你列祖的坟墓。”
【本会注释】
你的尸身。“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死后能埋葬在自己的家族墓地,这种愿望在希伯来人中极其强烈,而这违命的先知却被剥夺了此项权利。罪恶的树必然要结痛苦的果子,上帝的先知因为违命将自己置身于仇敌的境界,在那里上帝就不能与他同在并保护他了。
王上13:23 吃喝完了,老先知为所带回来的先知备驴。
王上13:24 他就去了,在路上有个狮子遇见他,将他咬死,尸身倒在路上,驴站在尸身旁边,狮子也站在尸身旁边。
【本会注释】
有个狮子遇见他。先知经常遇见狮子,但只要他们是奉上帝差遣就无须害怕。上帝的使者顺从他的命令出入,他们就是世界上最有胆量的人。有这样的应许给他们:“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不要害怕,因我与你同在”(赛43:5)。但以理被扔在狮子坑中,因为上帝与他同在,狮子就丝毫不能伤他。对此,他解释说,他在上帝面前是无辜的(但6:22)。这个被狮子咬死的先知却没有那样见证的话。
王上13:25 有人从那里经过,看见尸身倒在路上,狮子站在尸身旁边,就来到老先知所住的城里述说这事。
王上13:26 那带神人回来的先知听见这事,就说:“这是那违背了耶和华命令的神人,所以耶和华把他交给狮子;狮子抓伤他,咬死他,是应验耶和华对他说的话。”
【本会注释】
违背……的神人。曾经是奉上帝差遣带着使命的神人,转眼之间成了路旁的一具尸体。不顺从上帝导致了他迅速而羞耻的死亡。这么快临到他身上的厄运进一步给王和民众做了见证:唯一的安全之道就在于遵从耶和华的诫命。破裂的祭坛,王枯干的手臂,违背耶和华命令横死的先知,全国都觉察到了上帝的不悦。上帝想让以色列人完全明白,悖逆的道路最终的结果只有痛苦和死亡。
王上13:27 老先知就吩咐他儿子们说:“你们为我备驴。”他们就备了驴。
王上13:28 他去了,看见神人的尸身倒在路上,驴和狮子站在尸身旁边,狮子却没有吃尸身,也没有抓伤驴。
王上13:29 老先知就把神人的尸身驮在驴上,带回自己的城里,要哀哭他,葬埋他;
王上13:30 就把他的尸身葬在自己的坟墓里,哀哭他,说:“哀哉!我兄啊。”
【本会注释】
自己的坟墓。老人这样做可能是因为悔恨,或是出于对这因自己的诡计而遇害的先知的怜悯。巴勒斯坦地区的墓穴通常都是在岩石中凿出来的,一般是家人同墓。
我兄啊!。真假先知混在一起,耶和华的真宗教和耶罗波安新近设立的偶像崇拜混在一起,可能还要有新的事情出现混乱人们的思想,使他们觉察不到迫近的严峻形势。违命的先知被恶者玩弄于鼓掌之上了。
王上13:31 安葬之后,老先知对他儿子们说:“我死了,你们要葬我在神人的坟墓里,使我的尸骨靠近他的尸骨,
【本会注释】
靠近他的尸骨。即,将老人的尸骨放进墓穴挨着先知的尸骨。他们生前既是兄弟,死后也当同穴。约西亚在地穴中发现了那两位先知的尸骨,当时他正将死人的骨头烧在坛上污秽那坛,但这两位先知尸骨没有受到影响(王下23:17,18)。
王上13:32 因为他奉耶和华的命指着伯特利的坛和撒玛利亚各城有邱坛之殿所说的话必定应验。”
【本会注释】
必定应验。预言是绝对要实现的。警告的信息带着爱与慈悲发出,要拯救以色列国脱离他们的恶行所必要带来的厄运。
耶罗波安的严重罪行
王上13:33 这事以后,耶罗波安仍不离开他的恶道,将凡民立为邱坛的祭司;凡愿意的,他都分别为圣,立为邱坛的祭司。
【本会注释】
仍不离开。警告发出,但却被拒绝了。王不顾严厉的警告而继续行恶。今后当他面临自己的恶行所带来的厄运时他唯一能责怪的只有他自己了。
王上13:34 这事叫耶罗波安的家陷在罪里,甚至他的家从地上除灭了。
【本会注释】
除灭。耶罗波安家注定要很快灭亡了。当耶罗波安拒绝神圣的警告而坚持自己的恶行时他就是宣判了自己全家的毁灭。罪恶绝对不能永远存留下去(见赛1:28;诗34:16;37:9)
历代志下3章
提要:1 建造圣殿的地点和时间。3 圣殿的尺寸和装饰。11 基路伯。14 幔子和柱子。
1 所罗门就在耶路撒冷、耶和华向他父大卫显现的摩利亚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场上、大卫所指定的地方预备好了,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
【本会注释】
摩利亚山。圣殿的地点确定在当年亚伯拉罕甘心奉献以撒的摩利亚山上(创22:2,9)。
阿珥楠的禾场。见撒下24:16-25;代上21:14-28。天使向大卫显现,指示大卫在阿珥楠禾场上筑坛献祭,并且以火来答复,这一切可能被认定为是上帝选择这里让以色列献祭敬拜(代上22:1-5)。
2 所罗门作王第四年二月初二日开工建造。
【本会注释】
参王上6:1。《历代志》原文没有标明月份,但《列王纪》则说明为西弗月(Zif)。被掳回归以后,这个月份被称为以珥月,源于巴比伦语Aiaru。《历代志》也没有提这是出埃及以后的第480年。按照从秋季到秋季的历法,所罗门第四年可能是公元前967/66年。故圣殿开工是在公元前966年春天(见本书卷二134,159页)。
3 所罗门建筑上帝殿的根基,乃是这样:长六十肘,宽二十肘,都按着古时的尺寸。
【本会注释】
古时的尺寸。关于以色列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肘尺规格,见本书卷一165页。
六十肘。参王上6:2。
4 殿前的廊子长二十肘,与殿的宽窄一样,高一百二十肘;里面贴上精金。
【本会注释】
二十肘。殿前的廊子和圣殿一样宽,即二十肘。深度为十肘(王上6:3)。
一百二十肘。据王上6:2节,圣殿的高度是三十肘。《列王纪》里没有记廊子的高度,但这里说是一百二十肘(53.3米)。这样的建筑与古代任何建筑都是不同的。廊子如果是20 x 10 x 120肘,那就相当于一个摩天楼的塔。二十肘可能与七十士译本和亚兰语的一些文稿是一致的(见王上6:3注释)。
5 大殿的墙都用松木板遮蔽,又贴了精金,上面雕刻棕树和链子;
【本会注释】
大殿。圣所,长四十肘(王上6:17)。
松木。可能是柏树。
贴了精金。殿内的木结构贴上黄金。参王上6:20-22。
6 又用宝石装饰殿墙,使殿华美;所用的金子都是巴瓦音的金子。
【本会注释】
宝石。圣殿用大卫收集的宝石装饰(代上29:2)。又见王上10:11,叙述希兰的船队从俄斐运来了宝石。
巴瓦音。地点不明。有人认为在亚比雅。巴瓦音在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
7 又用金子贴殿和殿的栋梁、门槛、墙壁、门扇;墙上雕刻基路伯。
【本会注释】
殿。指圣殿。这是第5节的继续,描述整个圣殿,包括栋梁、门槛、墙壁、门扇都贴上黄金(见王上6:21,22)。
基路伯。关于墙上的装饰,见王上6:29。这里的基路伯是复数。
8 又建造至圣所,长二十肘,与殿的宽窄一样,宽也是二十肘;贴上精金,共用金子六百他连得。
【本会注释】
与殿的宽窄。至圣所是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二十肘(见王上6:20)。
六百他连得。按一他连得等于75.39磅计算,大有二十二吨(十八公吨)黄金。
9 金钉重五十舍客勒。楼房都贴上金子。
【本会注释】
五十舍客勒。一舍客勒等于11.4克或大约0.40盎司。所以五十舍客勒约等于0.57公斤。与圣殿的所有钉子相比,这是无足轻重的。这里可能指每一根金钉的重量。有人据七十士译本译为:“钉子的重量是一至五十舍客勒黄金”。钉子可能用把金片钉在木质表面上,重约410公斤。
楼房。见代上28:11注释。
10 在至圣所按造像的法子造两个基路伯,用金子包裹。
【本会注释】
两个基路伯。见王上6:23-28。
按照像的法子。含义不明。七十士译本是“用木质的”。据王上6:23,基路伯是用橄榄木制作的(见尼8:15注释)。
11 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共长二十肘。这基路伯的一个翅膀长五肘,挨着殿这边的墙;那一个翅膀也长五肘,与那基路伯翅膀相接。
【本会注释】
两个基路伯的翅膀总长二十肘。至圣所的宽度是二十肘,两个基路伯展开翅膀从这一面墙到那一面墙。所以每个基路伯的翅膀是十肘,每一个翅膀为五肘。于是每个基路伯的外翅触到圣殿的一面外墙,内翅与另一个基路伯的翅膀相接。
12 那基路伯的一个翅膀长五肘,挨着殿那边的墙;那一个翅膀也长五肘,与这基路伯的翅膀相接。
【本会注释】
见第11节注释。
13 两个基路伯张开翅膀,共长二十肘,面向外殿而立。
【本会注释】
立。基路伯是站着的。每一个高十肘(王上6:26)。
面向外殿。直译是“朝着圣殿”(见第5-7节)。若是这样,所罗门圣殿里的基路伯就不像施恩座上的基路伯那样面朝下(出25:20),而是像卫兵那样站立在约柜的两边,面向外殿即圣殿前面,就是朝着东方。
14 又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织幔子,在其上绣出基路伯来。
【本会注释】
幔子。幔子是阻隔圣所与至圣所的。王上6:21没有提幔子,只提“用金链子挂在内殿前门扇”。幔子可能是挂在金链子上的。
蓝色、紫色、朱红色。圣殿幔子的颜色。参出26:31。
绣出基路伯。在幔子上绣出天国基路伯的形像(见出26:31)。
15 在殿前造了两根柱子,高三十五肘;每柱顶高五肘。
【本会注释】
两根柱子。见王上7:15注释。
柱顶。柱子的顶部。
16 又照圣所内链子的样式做链子,安在柱顶上;又做一百石榴,安在链子上。
显然在每根柱子的上排和下排都有一百个石榴,两根柱子上共有四百个石榴(代下4:13;王上7:20,42;参耶52:22,23)。
17 将两根柱子立在殿前,一根在右边,一根在左边;右边的起名叫雅斤,左边的起名叫波阿斯。
在殿前。“在殿廊前头”(王上7:21)。在廊子的两边各自着一根柱子,形成圣殿的入口。
雅斤。可能意为“他将建立”。
波阿斯。可能意为“在他[或它]里面有力量”。
历代志下4章
提要:1 铜坛。2 十二头牛所驮的铜海。6 十个盆,十个灯台,和十张桌子。9 院子和铜器皿。19 金器皿。
1 他又制造一座铜坛,长二十肘,宽二十肘,高十肘;
【本会注释】
他又制造。第四章描写了圣殿的设备,器皿和用具。
铜坛。在相应的王上6章和7章里,没有提制作铜燔祭坛,只是在王上8:64;9:25里顺便提到。据代下6:12和王下16:14,祭坛的位置在圣殿前面的院子里。以西结描述圣殿的铜祭坛造在几个台阶上面(结43:13-17)。
2 又铸一个铜海,样式是圆的,高五肘,径十肘,围三十肘;
【本会注释】
即一个巨大的铜盆(尺寸见王上7:23注释)。
3 海周围有野瓜(野瓜:原文作牛)的样式,每肘十瓜,共有两行,是铸海的时候铸上的;
【本会注释】
第2-5节与王上7:23-26基本相同。希伯来语的“牛”是beqarim;“野瓜”是peqa`Im。二者有些相似,容易混淆。许多注释者认为《历代志》的文本应该与《列王纪》是一样。
4 有十二只铜牛驮海:三只向北,三只向西,三只向南,三只向东;海在牛上,牛尾向内;
【本会注释】
本节与王上7:25基本相同。
5 海厚一掌,边如杯边,又如百合花,可容三千罢特;
【本会注释】
一掌。参王上7:26。
三千罢特。王上7:26为两千罢特。可能这个池子通常存两千罢特,装满时为三千罢特。一罢特是二十二公升,约5.81美制加仑(见王上7:23注释;本书卷一167页)。
6 又制造十个盆:五个放在右边,五个放在左边,献燔祭所用之物都洗在其内;但海是为祭司沐浴的。
【本会注释】
参王上7:38,39。王上7:27-37详细描述十个盆座。
7 他又照所定的样式造十个金灯台放在殿里:五个在右边,五个在左边;
【本会注释】
参王上7:49;耶52:19。所罗门的圣殿里有十个灯台。可能是在原来帐幕的灯台外增加的(出25:31-39;出37:17-24)。这里没有说是否按原来的样式。
8 又造十张桌子放在殿里:五张在右边,五张在左边;又造一百个金碗;
【本会注释】
十张桌子。可能是放陈设饼的(代下4:19和代上28:16提到放陈设饼的“桌子”)。但王上7:48只提到一张桌子。在会幕里是有一张桌子(出25:23,30;出37:10)。
一百个金碗。王上7:50也提到这些碗,但没有说明数量。
9 又建立祭司院和大院,并院门,用铜包裹门扇;
【本会注释】
祭司院。显然是指“内院”(见王上6:36和王上7:12)。也可能是耶36:10的“上院”。
大院。参王上7:12。王下21:5和23:12说明圣殿有两个院。
用铜。古代的东方有时同铜包门。位于巴拉瓦特(Balawat)撒缦以色的王宫有包铜的大门,据推测有6.7米高,两扇门各有1.8米宽(参王上6:32)。
10 将海安在殿门的右边,就是南边。
【本会注释】
铜海(第2节)位于圣殿的东南角的院子里。在希伯来,方向是依据一个人朝东站立的位置来定的。所以右侧就是南方。参王上7:39。见创23:19;出3:1注释。
11 户兰又造了盆、铲、碗。这样,他为所罗门王做完了上帝殿的工。
【本会注释】
户兰又造了。第11-18节记录了铜器,与王上7:40-47相对应。
盆。参王上7:40。这些盆是用来煮献祭的肉的(见撒上2:13,14)。
12 所造的就是:两根柱子和柱上两个如球的顶,并两个盖柱顶的网子
【本会注释】
两根柱子。参代下3:15-17。
如球的顶。参王上7:41。
柱顶。见代下3:15注释。
网子。参王上7:41。
13 和四百石榴,安在两个网子上(每网两行盖着两个柱上如球的顶)。
【本会注释】
参王上7:42。
14 盆座和其上的盆,
【本会注释】
有十个盆座(王上7:43)。
15 海和海下的十二只牛,
【本会注释】
海。参代下4:2;王上7:23,24。
十二只牛。参代下4:4;王上7:25。
16 盆、铲子、肉锸子,与耶和华殿里的一切器皿,都是巧匠户兰用光亮的铜为所罗门王造成的,
【本会注释】
盆。参出27:3。用来接灰。肉锸子用来叉献祭的肉(见撒上2:13,14)。
户兰。见2:13注释。
光亮的铜。指擦亮或磨亮的铜。
17 是在约但平原疏割和撒利但中间藉胶泥铸成的。
【本会注释】
疏割。位于约旦河东(士8:4,5)。有人认为疏割是雅博以北1.6公里,泰勒达米耶(Tell ed-Dâmiyeh )西北11.2公里的泰勒代尔拉(Tell Deir`allā)。还有人认为是在同一地区的泰勒阿萨斯(Tell el-Ahsas)。雅各从美索不达米亚回来之后,在疏割为自己盖造房屋,又为牲畜搭棚(创33:17)。
撒利但。地点不详。
18 所罗门制造的这一切甚多,铜的轻重无法可查。
【本会注释】
相应的王上7:47写道:“这一切所罗门都没有(过秤),因为甚多,铜的轻重也无法可查”。所以无法得知铜器的重量。
19 所罗门又造上帝殿里的金坛和陈设饼的桌子,
【本会注释】
所罗门又造。第19-22节列出黄金器皿(见王上7:48-50)。
桌子。本节的“桌子”是复数,而相应的王上7:48中“桌子”是单数。代下13:11和29:18也都是单数。会幕里只有一张陈设饼的桌子(出25:23,30;37:10)。可是代下4:8提到圣殿里有十张桌子。见该节注释。
20 并精金的灯台和灯盏,可以照例点在内殿前。
【本会注释】
灯台。见第7节注释。
可以照例点。参出27:20。
21 灯台上的花和灯盏,并蜡剪都是金的,且是纯金的;
22 又用精金制造镊子、盘子、调羹、火鼎。至于殿门和至圣所的门扇,并殿的门扇,都是金子妆饰的。
以赛亚书15章
提要: 摩押的惨状。
1 论摩押的默示:一夜之间,摩押的亚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一夜之间,摩押的基珥变为荒废,归于无有。
【本会注释】
论摩押的默示。或“关于摩押的严肃信息”。 以赛亚在赛15和16章中对犹大的东邻摩押发布预言。鉴于对摩押的政治地理和历史知之甚少,这个预言中有许多内容我们不清楚。以色列和摩押经常交战。1868年在底本的废墟中发现的著名的摩押石碑(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20、121页;《SDA圣经注释》卷二第864、865页),记录了摩押人被暗利和亚哈征服,并在自己的国王米沙的领导下起义成功(见王下3:4-7)。这个预言中所列的城市,如底本,尼波,米底巴,雅杂和何罗念等(赛15:2,4,5),在摩押石碑上也有提到。耶48章用相似的语言记录了降于摩押的相似惩罚。
亚珥。希伯来语是`ar,据认为是`ir 的一个变体,意为“城市”。查不到一个叫亚珥的城市。参民22:36“摩押京城”。
2 他们上巴益,又往底本,到高处去哭泣。摩押人因尼波和米底巴哀号,各人头上光秃,胡须剃净。
【本会注释】
底本。摩押石碑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见第1节注释)。这座城市在死海以东约19公里,在亚嫩河以北约5.2公里。尼波和米底巴位于死海的北端附近。在著名的摩押石碑上,国王米沙吹嘘自己奉基抹之命,从以色列夺取了尼波,占领了该城,杀死七千名男女老少,献给他的神。米沙还提到米底巴被暗利所夺取,并由他和他的儿子亚哈占领多年。
光秃。剃掉头发和胡须,表示极度的悲伤。这种习俗可能与拜偶像有关,所以禁止以色列人实行(利19:27;21:5;申14:1;参耶7:29;16:6;结7:18;弥1:16)。
3 他们在街市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顶上和宽阔处俱各哀号,眼泪汪汪。
4 希实本和以利亚利悲哀的声音达到雅杂,所以摩押带兵器的高声喊嚷,人心战兢。
【本会注释】
希实本。悲哀的声音传到了遥远的北方。希实本在米底巴以北约9.6公里,在死海北端以东约24.5公里。以利亚利位于希实本东北2.7公里处的一个山顶上。以色列人当初占领该地时,把以利亚利划给了流便支派(民32:3,37),但后来它被摩押人占领(见赛16:9;耶48:34)。雅杂的位置尚未确定,可能在米底巴附近。以色列人在这里打败了亚摩利王西宏(民21:23,24;申2:32,33;士11:20,21),并把它分给了流便支派(书13:15,18)。据摩押石碑记载,雅杂是以色列人与米沙作战时的总部,但被米沙占领,划给了底本。
摩押带兵器的。临到摩押人的打击非常可怕,连士兵也惊恐得喊叫起来。本应出力的人无可奈何。本应最勇敢的人却惊恐万状。
人心战兢。或“心灵颤抖”。
5 我心为摩押悲哀;他的贵胄(或作:逃民)逃到琐珥,到伊基拉施利施亚。他们上鲁希坡,随走随哭;在何罗念的路上,因毁灭举起哀声。
【本会注释】
我心。先知所看到的场面非常可怕,以致他动了怜悯之心,为受难的人发出同情的呼喊。
琐珥。可能靠近死海的南端。在所多玛和蛾摩拉毁灭的时候,该城暂时幸免,但被稍后也遭到毁灭。然后显然又重建了(见创19:22-24,30注释)。
到伊基拉施利施亚。英KJV版为“三岁小母牛”。可能是原文Eglath shelishiyyah(“第三个伊基拉”)的意译。如果是这样,它就在琐珥附近。
鲁希坡。参耶48:5。这个城市的位置尚不清楚。
何罗念。米沙在摩押石碑上提到何罗念(见第1节注释)是他前往基抹时所攻占的城市。耶48:3,5,34也提到了何罗念。
6 因为宁林的水成为干涸,青草枯干,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
【本会注释】
宁林的水。也耶48:34里提到,可能是用于灌溉的水库。据认为是一条流入死海东南岸的水道。水库被摧毁以后,周围变成了一片荒地。
7 因此,摩押人所得的财物和所积蓄的都要运过柳树河。
【本会注释】
摩押的绝境迫使其居民逃离国家,迁到一个叫作柳树河的地方。这条河的位置尚未确定。
8 哀声遍闻摩押的四境;哀号的声音达到以基莲;哀号的声音达到比珥以琳。
【本会注释】
本节所提到的几个地名都还没有确定。
9 底们的水充满了血;我还要加增底们的灾难,叫狮子来追上摩押逃脱的民和那地上所余剩的人。
【本会注释】
底们的水。这个地方尚未确定。可能就是底本(第2节),若是这样,“水”就是指亚嫩河。有些人认为这是玛得缅附近的一条河。
我还要加增。刀兵之灾虽然严重,还有其他的惩罚会接踵而来。狮子可能象征后来的侵略者(见耶4:7;5:6)。
以赛亚书16章
提要: 1 劝摩押顺服基督的国。6 警告摩押的骄傲。9 先知为她哀哭。12 对摩押的惩罚。
1 你们当将羊羔奉给那地掌权的,从西拉往旷野,送到锡安城(原文作女子)的山。
【本会注释】
你们当将羊羔奉给。当摩押臣服于暗利和亚哈的时候,向以色列所纳的贡物是羊羔和公绵羊(王下3:4)。现在要摩押向犹大纳同样的贡物。
从西拉。见王下14:7注释;参耶48:28。“西拉”意为“岩石”,据认为曾是以东首都的名字。摩押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城市,逃到旷野,在岩石间安家,处境凄凉。现在要他们纳贡承认“锡安女子的山”的主权。
2 摩押的居民(原文作女子)在亚嫩渡口,必象游飞的鸟,如拆窝的雏。
【本会注释】
游飞的鸟。形象地描绘摩押的难民不知道到何处避难。
3 求你献谋略,行公平,使你的影子在午间如黑夜,隐藏被赶散的人,不可显露逃民。
【本会注释】
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被迫离开家园的摩押人对锡安说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先知劝告落难的摩押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上帝已经惩罚了摩押。现在祂劝告其遭灾的居民采取正确的做法。从此以后他们应该公正仁慈地对待邻居。在上帝的子民犹大蒙难的时候,摩押人曾幸灾乐祸(见耶48:27;番2:8)。现在上帝劝他们要善待犹大,不要欺负被迫逃到摩押避难的人。他们要像夜间的黑影那样掩护难民,不要把他们出卖给的追逐者。
4 求你容我这被赶散的人和你同居。至于摩押,求你作他的隐密处,脱离灭命者的面。勒索人的归于无有,毁灭的事止息了,欺压人的从国中除灭了,
【本会注释】
劝摩押允许犹大被赶散的人到他们中间避难,把他们藏起来,不让灭命者找到。这个信息是在巴比伦惩罚犹大,数以千计犹太人到摩押避难的一个世纪以前传给摩押的(耶40:11)。但后来摩押没有被注意到这个劝告,对犹大的苦难幸灾乐祸(耶48:26,27),所以有可怕的惩罚要临到摩押(番2:8,9)。
5 必有宝座因慈爱坚立;必有一位诚诚实实坐在其上,在大卫帐幕中施行审判,寻求公平,速行公义。
【本会注释】
第4节劝告摩押的话也适用于基督的国度。先知似乎展望大卫家的代表弥赛亚统治摩押的时候(见赛11:1注释)。给地上各国带来安全,平安和繁荣的不是残忍,而是仁慈。如果摩押愿意表现出仁慈,它的宝座将会坚立;否则,这个民族就会遭殃。上帝“听见摩押人”对祂的子民“的毁谤”,所以祂宣布“摩押必像所多玛”,并且祂会“向他们显可畏之威”(番2:8,9,11)。
6 我们听说摩押人骄傲,是极其骄傲;听说他狂妄、骄傲、忿怒;他夸大的话是虚空的。
【本会注释】
摩押人骄傲。骄傲自大是摩押最突出的弱点,是造成她毁灭的主要原因(见耶48:29;番2:10)。
他夸大的话。或“他的闲话”,“他的吹嘘”。参耶48:30。摩押的吹嘘是不真实而完全虚妄的。
7 因此,摩押人必为摩押哀号;人人都要哀号。你们摩押人要为吉珥哈列设的葡萄饼哀叹,极其忧伤。
【本会注释】
摩押人必为摩押哀号。如果摩押人注意上帝的劝告,其王位就会在公义和慈爱中建立。但他们拒绝了,结果就是悲哀和灭亡。当厄运来临时,全国的人都在极大的痛苦中哀号。
设的葡萄饼。参何3:1(见撒下6:19;歌2:5注释)。压缩的葡萄饼可能是吉珥哈列的主要产品之一。百姓在这里惋惜他们主要生计的损失。
8 因为希实本的田地和西比玛的葡萄树都衰残了。列国的君主折断其上美好的枝子;这枝子长到雅谢延到旷野,嫩枝向外探出,直探过盐海。
【本会注释】
希实本。见赛15:4注释。
西比玛。这个城市分配给流便支派(民32:37,38;书13:15,19),因其葡萄而闻名(耶48:32)。这个美丽和繁荣的葡萄之乡藤被残忍的侵略者毁掉了。西比玛在希实本附近,位置尚未确定。摩押的葡萄枝向四处延伸,暗示它的葡萄产品做成葡萄饼出口。
长到雅谢。希实本和西比玛繁茂的葡萄树向北延伸,甚至到北方的边界(在拉巴亚扪的西部或西北部)的城市雅谢。雅谢原属基列(民32:1,3,35;撒下24:5;代上26:31)。葡萄藤向东延伸到阿拉伯沙漠,向西越过死海,再到达隐基底(歌1:14)的坡地上。以赛亚所描述希实本和西比玛繁茂和广大的葡萄园,展示了一棵葡萄藤向西面八方延伸的画面(见耶48:32)。
9 因此,我要为西比玛的葡萄树哀哭,与雅谢人哀哭一样。希实本、以利亚利啊,我要以眼泪浇灌你;因为有交战呐喊的声音临到你夏天的果子,并你收割的庄稼。
【本会注释】
在和平繁荣的时期,这是收获者快乐的喊声,但在战争期间(见第7节注释),这是侵略者抢夺收成,毁坏树木和葡萄藤的呐喊声。《塔古姆》为“掠夺者已经来临”。先知和摩押的居民一同为他们的不幸而哭泣。
10 从肥美的田中夺去了欢喜快乐;在葡萄园里必无歌唱,也无欢呼的声音。踹酒的在酒醡中不得踹出酒来;我使他欢呼的声音止息。
【本会注释】
在田地和葡萄园中收获是尽情快乐和庆贺的时光。但欢笑将被眼泪所代替。
11 因此,我心腹为摩押哀鸣如琴;我心肠为吉珥哈列设也是如此。
【本会注释】
心腹。被希伯来人视为情感的所在(见创43:30注释)。本节描述感情的波动,就像里拉琴哀婉的琴声,在演奏一首挽歌。先知与他所劝导的百姓表同情。
12 摩押人朝见的时候,在高处疲乏,又到他圣所祈祷,也不蒙应允。
【本会注释】
摩押人在他们神的邱坛旁礼拜,念咒语和祷词到了声嘶力竭的程度,基抹也不回答(见王上18:26-29)。
13 这是耶和华从前论摩押的话。
【本会注释】
从前。参赛48:3,5,7;在撒下15:34。说明以赛亚的信息只是重复了以前已经传达的信息。
14 但现在耶和华说:“三年之内,照雇工的年数,摩押的荣耀与他的群众必被藐视,余剩的人甚少无几。”
【本会注释】
三年之内。以前所宣布对摩押的惩罚,没有确定时间。
雇工的年数。雇工工作的期限只是按照合同的要求。他留下的时间不能超过那个时间。不久降临摩押人的惩罚也是这样。惩罚的时间既已确定,就不大可能推迟。
甚少无几。摩押将不会完全毁灭。总有人幸免于难,但剩下的人又少又软弱。
以赛亚书17章
提要: 1 警告亚兰和以色列。6 剩下的人将放弃偶像崇拜。9 其余的人因他们不虔诚而受到惩罚。12 以色列仇敌的灾祸。
1 论大马士革的默示:看哪,大马士革已被废弃,不再为城,必变作乱堆。
【本会注释】
论大马士革的默示。见赛13:1注释。第1-11节是针对大马士革和以色列的信息。回顾亚哈斯在位时,亚兰与以色列结盟进攻犹大。以赛亚曾预言亚兰和以色列的失败(赛7:1-16)。现在的预言涉及更大规模的惩罚。
不再为城。大马士革将遭受沉重的打击,不再列在世界的大城市中间。在一段时间里,这座城似乎沦为废墟,但后来得到了重建。过个一个世纪,耶利米对她发出了进一步的信息(耶49:23-27)。
2 亚罗珥的城邑已被撇弃,必成为牧羊之处;羊在那里躺卧,无人惊吓。
【本会注释】
亚罗珥的城邑。亚兰没有叫亚罗珥的地区。但在约旦河以东的以色列领土上有亚罗珥城(民32:34;申2:36;3:12;书13:25;撒下24:5)。可能为了避开这个表面上的矛盾,或者是依据另一份希伯来语本文,七十士译本译为“她的城邑将永远撇弃”。其中的城市将遭到彻底的摧毁,以致羊群此后不会再在一度繁茂的城市里吃草。
3 以法莲不再有保障;大马士革不再有国权;亚兰所剩下的必象以色列人的荣耀消灭一样。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本会注释】
以法莲。先知仍把以法莲(北方王国以色列)和亚兰联系在一起。这两个国家曾联合起来攻击犹大(王下16:5;赛7:1,2),所以要一同接受上帝所命定的惩罚(见对赛7:4,7,16节的注释)。
荣耀。以色列的荣耀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亚兰剩下的人也是如此。
4 到那日,雅各的荣耀必至枵薄;他肥胖的身体必渐瘦弱。
【本会注释】
雅各。在这里显然指北方的王国以法莲。十个支派将会灭亡。所以这个信息一定是在北方王国灭亡的公元前723或722年之前传达的(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85、160页)。
5 就必象收割的人收敛禾稼,用手割取穗子,又象人在利乏音谷拾取遗落的穗子。
【本会注释】
收割的人。比喻换成了收获“庄稼”(见利2:14注释)。以色列的城市同样也被残忍所“割取”。
利乏音谷。这是耶路撒冷南面朝伯利恒方向的多石而肥沃的“巨人谷”,(见书15:8注释)。
6 其间所剩下的不多,好象人打橄榄树,在尽上的枝梢上只剩两三个果子;在多果树的旁枝上只剩四五个果子。这是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说的。
【本会注释】
剩下的。希伯来语是Oleloth。指剩下的葡萄或橄榄,但不是庄稼。如本节其余部分所示,这里是指橄榄,再次说明剩下的人将逃过这次临到以色列的大毁灭。虽然惩罚定会来临,作为一个民族,将会在整体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有少数人会逃脱,就像遭到猛烈摇晃以后橄榄树顶上的橄榄那样。在《以赛亚书》中一再出现“剩下的”概念,如赛10:20-22;11:11,16;37:4,32。“剩下的”总是指一群在上帝惩罚犹大的过犯时幸存的人。这里假定剩下的人已经学会顺从,可以被列为忠于上帝的人。
7 当那日,人必仰望造他们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圣者。
【本会注释】
惩罚不会徒然的,因为它会促使人真诚地仰望上帝。在以赛亚的日子,传给百姓的重要信息是:“看哪,你们的上帝”(赛40:9)!要人的视线转离属世的事物,可能需要痛苦的失望和灾难,但上帝的惩罚最终会使人的目光从他们的偶像转向造他们的主。
8 他们必不仰望祭坛,就是自己手所筑的,也不重看自己指头所做的,无论是木偶是日像。
【本会注释】
自己指头所作的。就是偶像(见申4:28;赛2:8;31:7;37:19;何14:3;弥5:13)。外邦人指望他们自己所造之神的帮助;希伯来人则从造他们的上帝那里获得帮助。
9 在那日,他们的坚固城必象树林中和山顶上所撇弃的地方,就是从前在以色列人面前被人撇弃的。这样,地就荒凉了。
10 因你忘记救你的上帝,不记念你能力的磐石;所以,你栽上佳美的树秧子,插上异样的栽子。
【本会注释】
磐石。上帝是祂子民真正的保护者(诗28:1;31:2;62:2;71:3;89:26;95:1)。百姓离弃了上帝,就会枉然向偶像崇拜的仪式寻求保护。
佳美的树秧子。把小麦,大麦,各种蔬菜或花卉等植物,种在花篮或花坛子中,很快会发芽,被视为象征多产之诸神的魔力。虽然人们认为这些自然界的神有能力,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力量,不能为他们的崇拜者做任何事情。
异样的栽子。见诗44:20;81:9。可能指萌芽的嫩枝,有些类似于“佳美的树秧子”。
11 栽种的日子,你周围圈上篱笆,又到早晨使你所种的开花;但在愁苦极其伤痛的日子,所收割的都飞去了。
【本会注释】
这些快速生长的植物不可能丰收。植物长得快,凋谢得也快。这是比喻百姓离弃了他们真正的力量——上帝,徒然求助于他们的多产之神。这些神在危险和失败的日子里,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和失望。
12 唉!多民哄嚷,好象海浪砰訇;列邦奔腾,好象猛水滔滔;
【本会注释】
没有提到制造这场灾难之势力的名字。上帝子民的敌人,像滔滔的洪水那样冲向他们,威胁着要完全淹没他们。关于亚述,曾发布这样的预言(赛8:7,8)。所以这里所指的势力,可能就是亚述帝国。
13 列邦奔腾,好象多水滔滔;但上帝斥责他们,他们就远远逃避,又被追赶,如同山上的风前糠,又如暴风前的旋风土。
【本会注释】
上帝斥责他们。虽然西拿基立率领的亚述军队威胁着要完全毁灭犹大,但上帝出面干涉了(见赛37:36)。以色列的敌人不但没有淹没以色列,自己反而被淹没了。
山上的风前糠。比喻亚述的军队在上帝的大能面前微不足道,不堪一击。他们先是浩浩荡荡,奔腾向前,威胁着要淹没犹大全地。但转瞬之间,他们就像谷糠或绒毛那样被风卷走。
旋风土。直译是“轮子”,但这里是指轮状的蓟草(Gundelia tournefortii)干花萼。
14 到晚上有惊吓,未到早晨他们就没有了。这是掳掠我们之人所得的分,是抢夺我们之人的报应。
【本会注释】
未到早晨。锡安在黑暗和困苦中开始的夜晚,以胜利和欢乐结束(见赛37:22-36)。
抢夺我们之人。根据西拿基立的记录,他第一次入侵犹大时,曾掠走大批战利品(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64页)。
启示录7章
提要:1-3 一位天使在上帝仆人们的额上盖印。4 受印之人的数目:以色列各支派的人目。9 其他的民族中数不清的人数。他们站在宝座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14 他们的衣裳在羔羊的血里洗净了。
1. 此后,我看见四位天使站在地的四角,执掌地上四方的风,叫风不吹在地上、海上,和树上。
【本会注释】
此后。见 启 4:1 注释。关于第 七 章与第 六章的关系,见 启 6:17 注释。
我看见。见 启 4:1 注释。
四位天使。这些天使作为上帝在世界的代表,约束着邪恶的势力,直到上帝在人心中的大工告成,上帝的子民在额上受了印 (见 启 6:17 注释)。
四角。 参 赛11:12;结 7:2。表明全地上都受到了威胁。
四方的风。在圣经中,“四方的风”常常代表四个方向 (见 但 8:8;可 13:27)。 这里,四方的风显然是指毁灭性的势力(见 第 3 节)。在但 7:2中也有“四风”的说法,代表相互冲突的大国势力。
有人认为《启示录》第七章是对第六章最后问题的回答(见 启 6:17 的注释)。执掌四风只是暂时抑制第六章中所描写的可怕事件,直到那些希望在风暴中坚定站立的人为此而作好准备。
从基督与撒但之间大斗争的角度来看,这些毁灭性的势力代表撒但在各地所实施的破坏工作。约翰在异象中所看到的是四位天使,但实际上有许多天使奉差遣去阻止敌人的阴谋。这些天使“正在保护着世界,……抵制撒但的军旅,直到上帝的子民完成盖印工作。……他们的工作就是抵制撒但的势力。他象吼叫的狮子,下来寻找可吞吃之人”( 启 5:11怀爱伦注释)。 盖印的工作完成之后,上帝将对众天使说:“不用再去抵制撒但毁灭的工作了。让他将他的狠毒发泄在悖逆之子身上吧;因为他们的恶贯已经满盈了” (怀爱伦《评论与通讯》1901年9月17日;参《证言》卷六第 408 页)。
当四位天使最后放手,不再抵制撒但的诡计时,“人类激情的洪流,一切争竞的因素都将失去控制。整个世界将被卷入一场远比古耶路撒冷的毁灭更加可怕的浩劫之中”(《善恶之争》614页)。
地上,海上,和树上。提到地上,海上和树上这三处,是强调迫近之毁灭的普遍性。
2.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从日出之地上来,拿著永生上帝的印。他就向那得著权柄能伤害地和海的四位天使大声喊着说:
【本会注释】
另有一位天使。除了执掌四风的四位天使之外,另有一位天使(见 第 1 节注释)。
从日出之地。即东方。东方是古代罗盘的基本方位。辨别方向是以面朝东方为准的 (见 出 3:1 注释)。以西结曾看见上帝的荣光从东而来进入圣殿(结 43:2–5)。人子的兆头也将在东方显现(太 24:30;参《善恶之争》640, 641页)。天使从东方而来,表明了他的来历。他是奉上帝差遣的。
有人认为 “从日出之地”强调的不是方位,而是方式,即天使的来临就像旭日东升,光明灿烂。见启 16:12注释。
永生上帝。见 启 1:18 注释。
印。印章自古以来就在近东地区使用,就像今日的签名一样,以证明文稿的作者,盖章之物的所有权,或确保盒子,箱子和坟墓等不被开启或骚扰。有一处碑文上说印章是“属于耶罗波安的仆人示玛”的 (戴维.德林格 《圣经考古》12卷,1949年, 84页)。还一处碑文上说,印章是“属于尧芩的儿子阿萨瑶的” (艾尔布莱德《圣经文学杂志》第61期,81页,1932)。
上帝在祂子民身上盖印的观念可以追溯到以西结的异象。以西结在异象中看到有个人带着墨盒子,奉命到“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叹息哀哭的人,画记号在额上。” 凭着额上的记号,他们得以幸免于难 (结 9:2–6)。盖印的观念还用于其他场合。保罗用盖印来比喻悔改洗礼而领受圣灵的经验(见 林后 1:22;弗 1:13,4:30)。耶稣曾说自己是天父所印证的。祂无疑是指天父在祂受洗时,藉着圣灵对祂身份的印证(见 约 6:27 注释)。
盖印的表号与犹太人的末世论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所罗门诗篇》(著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的犹太伪经)中有一篇论到义人说:“当惩罚不义之人的火焰忿怒从主面前发出,消灭一切罪人时,将不会伤及义人。因为上帝的印盖在义人身上,好叫他们得蒙拯救。饥荒,刀剑和瘟疫将远离义人”(《所罗门诗篇》15:6–8;查尔斯,《旧约次经和伪经》卷二,646页)。 所以犹太人认为盖在义人身上的印可以保守他们在弥赛亚降临时不受伤害。
本节的情形也相似。它指出上帝的子民受印,是要预备他们在基督复临前夕那段可怕的艰难日子中能站立得住(见 启 7:1 注释)。正如古时在物件上盖印证明了它的所有人,同样,上帝的印盖在祂子民身上,就宣告了祂承认他们属于祂所有(见 提后 2:19;参 《给传道人的证言》第 446 页)。
盖在上帝忠心仆人额上的印是“真理的纯洁记号,”是蒙上帝“悦纳的记号”(《证言》卷三第 267 页)。它印证了“在品格上像基督”(启 7:2 怀爱伦注释)。 “上帝的印是祂权威的标志,体现在第四条诫命中”(怀爱伦,《时兆》,1899年11月1日;参《善恶之争》640页)。 关于印记,详见结 9:4 注释。
3. “地与海并树木,你们不可伤害,等我们印了我们上帝众仆人的额。”
【本会注释】
等我们印了。见 第 2 节注释。
众仆人。那些受印的人都是上帝的仆人。他们额上的印证明他们确实是属于祂所有的。
额。约翰在异象中可能真的看见了印盖在额上。这是品格的标志(见 结 9:4 的注释;参 提后 2:19)。
4. 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有十四万四千。
5. 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流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6. 亚设支派中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7. 西缅支派中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
8. 西布伦支派中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本会注释】
我听见。这条信息是口授给约翰的。没有说明他此时是否见到了受印的这班人。
以色列人。 那些主张十四万四千是肉身犹太人的人认为,如果视基督徒为属灵的以色列人,就很难理解十二支派的区分。但如果“以色列人”都视为肉身的,那么第 5-8节和启14:1-5所说的,也应视为肉身的的以色列人了。先不说犹太人很早以前就失去了支派特征,单说每一个支派得救的人数相同,而且都是童身的(启 14:4),但支派里一个得救的也没有,就足以让人感到难以理解和相信。但是如果不把这 144,000 人理解为肉身的犹太人,而是理解为象征性的属灵以色列人,即基督教会,那么支派的区分和其他细节也就都是象征性的了。难题也就消失了。
所以那些受印的以色列人可以理解为属灵的以色列人,即基督的教会(见 罗 2:28, 29;9:6, 7;加 3:28, 29;6:16;参 加 4:28;彼前 1:1;见 腓. 3:3 注释)。按圣经的象征手法,属灵的以色列人分为十二个支派,因为新耶路撒冷的十二扇城门上刻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 (见 启 21:12)。
各支派。 这里列出了十二支派(第 5–8 节),但与《旧约》的算法不完全相同(见 民 1:5–15;申 27:12, 13; 创 35:22–26;49:3–28;代上 2:1, 2)。《旧约》的十二支派通常从流便开始,这里却是从犹大开始的,可能是因基督出自犹大支派的缘故(见 启 5:5)。在《旧约》中,身为雅各儿子利未有时没有被列入十二支派中,无疑是因为利未支派没有产业(见 书 13:14 注释)。但这里却把利未支派算在十二支派中,去掉了但支派。要把利未支派算进去,同时又保持十二支派的数目,就必须去掉一个支派。而约瑟家有两个支派被算在其中,即以法莲(可能就是启 7:8 中的约瑟支派)和玛拿西。但支派被取消可能是因为他们拜偶像的名声(士 18:30, 31)。
十四万四千。关于这个数字,有两种看法:一,真实性的。二,象征性的。认为这个数字是真实性的人指出,这里的算法与耶稣给五千人吃饱的奇迹是一样的,只算男丁,没有算妇女和儿童 (见 太 14:21 注释)。认为这个数字是象征性的人指出,整个异象显然都是象征性的。异象中的其他表号都没有按字面来解释,因此这个数字也不能按字面来理解。许多圣经学者认为,十二是一个有意义的数字,无疑是因为以色列有十二个支派(见 出 24:4;28:21;利 24:5;民 13;17:2;书 4:9;王上 4:7;18:31;太 10:1;启 12:1;21:12, 14, 16, 21;22:2)。 因此,十二次重复一万二千这一数字 (启 7:5–8) ,可能暗示本段经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说明受印之人的具体数目,而是说明盖印的工作是在属灵的以色列人中进行的。
这里的十四万四千人代表了那些在 启 6:17 (参该节注释)的可怕事件中“站立得住“的人。他们有“永生上帝的印” (启 7:2),在普世性的毁灭时期受到上帝的保护,就象以西结异象中受印的人一样(结 9:6)。 他们是上天所喜悦的,因为约翰后来看到他们同羔羊一起在锡安山上 (启 14:1)。他们被宣告没有谎言,没有瑕疵(启 14:5)。约翰听到他们唱新歌。“没有人能学这歌”(启 14:3)。他们被称为“初熟的果子归于上帝和羔羊”(启 14:4)。
关于末代的圣徒中谁将列入十四万四千人,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又缺乏明确的信息好得出权威的结论,所以许多人就把重心从谁是十四万四千人,转到他们该是什么样的人上,也就是上帝希望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品格,以及他们该如何准备好列入这批查不出谎言的人。 下面这段勉言说得很贴切:“上帝没有意思让祂的子民争辩与灵性无益的问题,比如十四万四千人由哪些人组成?上帝的选民很快就会明白这一点的” (启 14:1-4怀爱伦注释;参 《先知与君王》189页)。
9.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
【本会注释】
此后。参 启 4:1 的注释。
许多的人。从早期教会开始,解经家们对这些人与十四万四千人的关系,就存在着不同意见。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十四万四千人和本节的“许多的人”是采用不同说法的同一批人。第 9–17 节说明了十四万四千人的真实身份。根据这个观点,第1–8 节所描写的十四万四千人受印,为预备他们经受弥赛亚降临时的可怕场面。而第 9–17 节则描写他们以后在平安与胜利的气氛中围绕着宝座欢呼。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对“许多的人”和十四万四千人所作的不同描述,其实不是强调他们的区别,而是作补充的说明。他们认为,数不过来的“许多的人”,暗示十四万四千是象征性的,而不是真实性的。“许多的人” 来自各国,而不单来自以色列,像十四万四千人那样,说明这十四万四千人不是来自肉身的以色列人,而是来自属灵的以色列人,包括外邦各国。
第二种观点强调十四万四千人和“许多的人”之间的区别:“十四万四千人”是可数的;“许多的人”是数不过来的。“十四万四千人”代表特定的一批人,是“初熟的果子归于上帝和羔羊,”“羔羊无论往哪里去,他们都跟随祂”(启 14:4)。“许多的人”则是指历代得胜的圣徒。
第三种观点认为“许多的人”是指所有的赎民,包括十四万四千人在内。
宝座。见 启 4:2 注释。
羔羊。见 启 5:6 注释。
白衣。见 启 6:11 注释;参 启 7:13。
棕树枝。是喜乐和胜利的标志 (见《马加比上》 13:51;《马加比下》 10:7;约 12:13)。
10. 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上帝,也归与羔羊!”
【本会注释】
救恩归与…我们的上帝。这是“许多的人”承认上帝和羔羊救赎了他们。将救恩同时归于上帝和羔羊,证明祂们是同等的 (见 启 5:13 注释)。
坐在。见 启 4:2 注释。
11. 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面伏于地,敬拜上帝,
【本会注释】
众长老。见 启 4:4 注释。虽然自第四章以后插入了不同的场画面,但总的背景还是一样的。
四活物。见 启 4:6 注释。
面伏于地。见 启 5:8 注释。
12. 说:阿们!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上帝,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本会注释】
阿们。见 启 5:14 注释。
颂赞。这是七重的赞美,同 启 5:12 一样 (见该节和 13 节注释)。本节和启 5:8–14 一样,又是一个崇扬上帝和基督的画面。通过赎民的见证,天庭的生灵再次看到上帝的智慧和公义。他们就把颂赞、荣耀、感谢和尊贵都归给祂。
13. 长老中有一位问我说:“这些穿白衣的是谁?是从那里来的?”
【本会注释】
长老中有一位。见 启 4:4 注释。
问我说。长老的问题无疑也是约翰心里所想的。
这些穿白衣的是谁?即“这些人是谁?”长老这里所问的,不知道是指十四万四千人(第 4 节)呢,还是指“许多的人” (第 9 节)。关于这一点,有两种看法: 一,长老问的是十四万四千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约翰已经知道了“许多的人”的身份。他说他们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因此他们主张,长老所问的显而易见是针对十四万四千人的。二,长老问的是“许多的人”。持这种观点的人指出,从第 9 节开始,是一个全新的画面,因此再提以前的画面显然不大可能,除非有特别的说明。他们进一步指出,“许多的人”的身份同十四万四千人一样不明确。最后,他们要人注意长老特别提到“这些穿白衣的”。从上下文来看,“许多的人”就是“这些穿白衣的” (第 9 节)。根据这种看法,“许多的人”既可能指包括十四万四千人在内的所有赎民,也可能指不包括十四万四千人的赎民。见 《使徒行述》602页;《善恶之争》 649页;《服务真诠》507页。
14. 我对他说:“我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
【本会注释】
大患难。 那些主张 第 13–17 节是指十四万四千人的人(见 第 13 节注释)认为,这个大患难就是但 12:1 所提到的基督复临前的艰难时期。那些主张第 13–17 节是指“许多的人”的人认为,这个大患难是泛指各世代圣徒所经历不同的患难时期,特别是《启示录》第六章的表号所指的那些灾难(参 太 24:21)。参 启 3:10 注释。
洗白净了。这里说明了衣裳洁净的原因。圣徒们取得胜利,不是靠他们自己,而是靠基督在髑髅地的胜利 (参 启 6:11 注释)。白衣既象征公义,也象征胜利(参 启 3:4 注释;参 启 1:5)。本节展示了公义和胜利的密切关系。战争是针对敌人的。其胜利就是公义。基督的义已经取得了胜利。罪人一旦接受了祂的义,就会获得公义和胜利。
15. 所以,他们在上帝宝座前,昼夜在他殿中事奉祂。坐宝座的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本会注释】
所以。这群蒙福之人的公义和胜利使他们可以长期侍立在上帝面前。如果他们的衣裳不是白色的,就不可能在祂面前侍立。
在上帝宝座前。见 启 4:2。 这群人常在上帝面前,因能常在拯救他们的上帝面前而喜乐。
昼夜。见 启 4:8 注释。
殿。 naos。强调圣殿是上帝的居所(参 启 3:12)。
事奉祂。得赎之民最喜欢遵行上帝的旨意。
要用帐幕覆庇他们. 或 “住在他们中间”。“住” 的希腊文为 skeμnooμ ,直译是“支搭帐篷”(见 约 1:14 注释)。这位长老用将来时态展望永恒的岁月。那时得救者将满有信心地体验上帝住在他们中间。他们不再失去祂的同在,祂的保护和祂的悦纳。没有上帝的同在,就是完全的沦丧。有祂住在我们中间,就是永远的得救。
16. 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
【本会注释】
这句话似乎引自赛 49:10。上帝曾应许被掳者回归之后享受富足的生活。这个应许将充分地应验在属灵的以色列人身上。
17. 因为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上帝也必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本会注释】
宝座中。在 启 5:6中,羔羊是所有的生灵里最靠近上帝宝座的。
羔羊。见 启 5:6 注释。
必牧养。参 启 2:27注释。虽然受牧养的通常是羔羊,但这里的羔羊却是真牧者(参 约 10:11)。本节的观念可能出自 赛40:11。
生命水的泉源。关于这个表号的意义,见 耶2:13;约 4:14和启 22:1。
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这个表号说明为什么在将来的世界里,不再有流泪。有人按字面解释将这个表号,说那时人还会流泪,因为他们所爱的人不在那里。这是没有根据的。凡涉及教义的结论不应该以表号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