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列王纪上21章
亚哈贪谋拿伯之葡萄园
21:1 这事以后,又有一事。耶斯列人拿伯在耶斯列有一个葡萄园,靠近撒马利亚王亚哈的宫。
21:2 亚哈对拿伯说:“你将你的葡萄园给我作菜园,因为是靠近我的宫;我就把更好的葡萄园换给你,或是你要银子,我就按着价值给你。”
21:3 拿伯对亚哈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
21:4 亚哈因耶斯列人拿伯说“我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就闷闷不乐地回宫,躺在床上,转脸向内,也不吃饭。
耶洗别计夺葡萄园
21:5 王后耶洗别来问他说:“你为什么心里这样忧闷,不吃饭呢?”
21:6 他回答说:“因我向耶斯列人拿伯说:‘你将你的葡萄园给我,我给你价银,或是你愿意,我就把别的葡萄园换给你。’他却说:‘我不将我的葡萄园给你。’”
21:7 王后耶洗别对亚哈说:“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只管起来,心里畅畅快快地吃饭,我必将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给你。”
21:8 于是,托亚哈的名写信,用王的印印上,送给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
21:9 信上写着说:“你们当宣告禁食,叫拿伯坐在民间的高位上。
21:10 又叫两个匪徒坐在拿伯对面,作见证告他说:‘你谤渎 神和王了。’随后就把他拉出去用石头打死。”
拿伯被害
21:11 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得了耶洗别的信,就照信而行,
21:12 宣告禁食,叫拿伯坐在民间的高位上。
21:13 有两个匪徒来,坐在拿伯的对面,当着众民作见证告他说:“拿伯谤渎 神和王了!”众人就把他拉到城外,用石头打死。
21:14 于是打发人去见耶洗别说:“拿伯被石头打死了。”
亚哈往据葡萄园
21:15 耶洗别听见拿伯被石头打死,就对亚哈说:“你起来得耶斯列人拿伯不肯为价银给你的葡萄园吧!现在他已经死了。”
21:16 亚哈听见拿伯死了,就起来,下去要得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
以利亚责亚哈之恶
21:17 耶和华的话临到提斯比人以利亚说:
21:18 “你起来,去见住撒马利亚的以色列王亚哈。他下去要得拿伯的葡萄园,现今正在那园里。
21:19 你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吗?’又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你的血。’”
21:20 亚哈对以利亚说:“我仇敌啊,你找到我吗?”他回答说:“我找到你了,因为你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21:21 耶和华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你,将你除尽,凡属你的男丁,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从以色列中剪除。
21:22 我必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家,又像亚希雅的儿子巴沙的家,因为你惹我发怒,又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
21:23 论到耶洗别,耶和华也说:‘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别的肉。’
21:24 凡属亚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鸟吃。”
21:25 (从来没有像亚哈的,因他自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受了王后耶洗别的耸动,
21:26 就照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赶出的亚摩利人,行了最可憎恶的事,信从偶像。)
21:27 亚哈听见这话,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卧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
21:28 耶和华的话临到提斯比人以利亚说:
21:29 “亚哈在我面前这样自卑,你看见了吗?因他在我面前自卑,他还在世的时候,我不降这祸;到他儿子的时候,我必降这祸与他的家。”
旧约:列王纪上22章
约沙法与亚哈合攻基列拉末
22:1 亚兰国和以色列国三年没有争战。
22:2 到第三年,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
22:3 以色列王对臣仆说:“你们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属我们的吗?我们岂可静坐不动,不从亚兰王手里夺回来吗?”
22:4 亚哈问约沙法说:“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
以色列王召先知谘诹耶和华
22:5 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请你先求问耶和华。”
22:6 于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约有四百人,问他们说:“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们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
22:7 约沙法说:“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22:8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
22:9 以色列王就召了一个太监来说:“你快去,将音拉的儿子米该雅召来。”
22:10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在撒马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
22:11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骶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
22:12 所有的先知也都这样预言说:“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胜,因为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米该雅预言其败
22:13 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米该雅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22:14 米该雅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22:15 米该雅到王面前,王问他说:“米该雅啊,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22:16 王对他说:“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
22:17 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说:‘这民没有主人,他们可以平平安安地各归各家去。’”
22:18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
22:19 米该雅说:“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他左右。
22:20 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这个就这样说,那个就那样说。
22:21 随后有一个神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
22:22 耶和华问他说:‘你用何法呢?’他说:‘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耶和华说:‘这样,你必能引诱他,你去如此行吧!’
22:23 现在耶和华使谎言的灵入了你这些先知的口,并且耶和华已经命定降祸与你。”
22:24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说:“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我与你说话呢?”
22:25 米该雅说:“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
22:26 以色列王说:“将米该雅带回交给邑宰亚们和王的儿子约阿施说:
22:27 ‘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
22:28 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平安安地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藉我说这话了。”又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
亚哈阵亡
22:29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
22:30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以色列王就改装上阵。
22:31 先是亚兰王吩咐他的三十二个车兵长说:“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
22:32 车兵长看见约沙法,便说:“这必是以色列王。”就转过去与他争战,约沙法便呼喊。
22:33 车兵长见不是以色列王,就转去不追他了。
22:34 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吧!”
22:35 那日,阵势越战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
22:36 约在日落的时候,有号令传遍军中说:“各归本城,各归本地吧!”
22:37 王既死了,众人将他送到撒马利亚,就葬在那里。
22:38 又有人把他的车,洗在撒马利亚的池旁(妓女在那里洗澡),狗来舔他的血,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
22:39 亚哈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宫,并所建筑的一切城邑,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22:40 亚哈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
约沙法作犹大王
22:41 以色列王亚哈第四年,亚撒的儿子约沙法登基作了犹大王。
22:42 约沙法登基的时候,年三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亲名叫阿苏巴,乃示利希的女儿。
22:43 约沙法行他父亲亚撒所行的道,不偏离左右,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
22:44 约沙法与以色列王和好。
22:45 约沙法其余的事和他所显出的勇力,并他怎样争战,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22:46 约沙法将他父亲亚撒在世所剩下的娈童都从国中除去了。
22:47 那时,以东没有王,有总督治理。
22:48 约沙法制造他施船只,要往俄斐去,将金子运来;只是没有去,因为船在以旬迦别破坏了。
22:49 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对约沙法说:“容我的仆人和你的仆人坐船同去吧!”约沙法却不肯。
22:50 约沙法与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约兰接续他作王。
亚哈谢作以色列王
22:51 犹大王约沙法十七年,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在撒马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22:52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事。
22:53 他照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事奉敬拜巴力,惹耶和华以色列 神的怒气。
旧约:历代志下13章
大卫舁约柜至俄别以东家
13:1 耶罗波安王十八年,亚比雅登基作犹大王,
13:2 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他母亲名叫米该亚(注:又作“玛迦”),是基比亚人乌列的女儿。亚比雅常与耶罗波安争战。
13:3 有一次,亚比雅率领挑选的兵四十万摆阵,都是勇敢的战士;耶罗波安也挑选大能的勇士八十万,对亚比雅摆阵。
13:4 亚比雅站在以法莲山地中的洗玛脸山上说:“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哪,要听我说!
13:5 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曾立盐约(注:“盐”即“不废坏”的意思),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大卫和他的子孙,你们不知道吗?
13:6 无奈大卫儿子所罗门的臣仆、尼八儿子耶罗波安起来背叛他的主人。
13:7 有些无赖的匪徒聚集跟从他,逞强攻击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那时,罗波安还幼弱,不能抵挡他们。
13:8 现在你们有意抗拒大卫子孙手下所治耶和华的国,你们的人也甚多,你们那里又有耶罗波安为你们所造当作神的金牛犊。
13:9 你们不是驱逐耶和华的祭司亚伦的后裔和利未人吗?不是照着外邦人的恶俗为自己立祭司吗?无论何人牵一只公牛犊、七只公绵羊,将自己分别出来,就可作虚无之神的祭司。
13:10 至于我们,耶和华是我们的 神!我们并没有离弃他。我们有事奉耶和华的祭司,都是亚伦的后裔,并有利未人各尽其职。
13:11 每日早晚向耶和华献燔祭,烧美香,又在精金的桌子上摆陈设饼;又有金灯台和灯盏,每晚点起,因为我们遵守耶和华我们 神的命,惟有你们离弃了他。
13:12 率领我们的是 神,我们这里也有 神的祭司拿号向你们吹出大声。以色列人哪!不要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 神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
13:13 耶罗波安却在犹大人的后头设伏兵。这样,以色列人在犹大人的前头,伏兵在犹大人的后头。
13:14 犹大人回头观看,见前后都有敌兵,就呼求耶和华,祭司也吹号。
13:15 于是犹大人呐喊;犹大人呐喊的时候, 神就使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败在亚比雅与犹大人面前。
13:16 以色列人在犹大人面前逃跑, 神将他们交在犹大人手里。
13:17 亚比雅和他的军兵大大杀戮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仆倒死亡的精兵有五十万。
13:18 那时,以色列人被制伏了,犹大人得胜,是因倚靠耶和华他们列祖的 神。
13:19 亚比雅追赶耶罗波安,攻取了他的几座城,就是伯特利和属伯特利的镇市,耶沙拿和属耶沙拿的镇市,以法拉音(注:或作“以弗伦”)和属以法拉音的镇市。
13:20 亚比雅在世的时候,耶罗波安不能再强盛,耶和华攻击他,他就死了。
13:21 亚比雅却渐渐强盛,娶妻妾十四个,生了二十二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13:22 亚比雅其余的事和他的言行,都写在先知易多的传上。
旧约:历代志下14章
14:1 亚比雅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里。他儿子亚撒接续他作王。亚撒年间,国中太平十年。
14:2 亚撒行耶和华他 神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
记大卫之诸子
14:3 除掉外邦 神的坛和邱坛,打碎柱像,砍下木偶,
14:4 吩咐犹大人寻求耶和华他们列祖的 神,遵行他的律法诫命;
14:5 又在犹大各城邑除掉邱坛和日像,那时国享太平;
14:6 又在犹大建造了几座坚固城,国中太平数年,没有战争。因为耶和华赐他平安。
14:7 他对犹大人说:“我们要建造这些城邑,四围筑墙、盖楼、安门、做闩;地还属我们,是因寻求耶和华我们的 神。我们既寻求他,他就赐我们四境平安。”于是建造城邑,诸事亨通。
大卫击败非利士人
14:8 亚撒的军兵,出自犹大拿盾牌拿枪的三十万人;出自便雅悯拿盾牌拉弓的二十八万人。这都是大能的勇士。
14:9 有古实王谢拉率领军兵一百万,战车三百辆,出来攻击犹大人,到了玛利沙。
14:10 于是亚撒出去与他迎敌,就在玛利沙的洗法谷彼此摆阵。
14:11 亚撒呼求耶和华他的 神说:“耶和华啊,惟有你能帮助软弱的胜过强盛的。耶和华我们的 神啊,求你帮助我们!因为我们仰赖你,奉你的名来攻击这大军。耶和华啊,你是我们的 神,不要容人胜过你。”
14:12 于是,耶和华使古实人败在亚撒和犹大人面前;古实人就逃跑了。
14:13 亚撒和跟随他的军兵追赶他们,直到基拉耳。古实人被杀的甚多,不能再强盛,因为败在耶和华与他军兵面前。犹大人就夺了许多财物,
14:14 又打破基拉耳四围的城邑。耶和华使其中的人都甚恐惧。犹大人又将所有的城掳掠一空,因其中的财物甚多;
14:15 又毁坏了群畜的圈,夺取许多的羊和骆驼,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旧约:以赛亚书27章
耶和华恒卫其葡萄园
27:1 到那日,耶和华必用他刚硬有力的大刀刑罚鳄鱼,就是那快行的蛇;刑罚鳄鱼,就是那曲行的蛇,并杀海中的大鱼。
27:2 当那日,有出酒的葡萄园,你们要指这园唱歌说:
27:3 “我耶和华是看守葡萄园的,我必时刻浇灌,昼夜看守,免得有人损害。
27:4 我心中不存忿怒;惟愿荆棘蒺藜与我交战,我就勇往直前,把他一同焚烧。
27:5 不然,让他持住我的能力,使他与我和好,愿他与我和好。”
27:6 将来雅各要扎根,以色列要发芽开花,他们的果实必充满世界。
雅各遭谴异于其敌
27:7 主击打他们,岂像击打那些击打他们的人吗?他们被杀戮,岂像被他们所杀戮的吗?
27:8 你打发他们去,是相机宜与他们相争;刮东风的日子,就用暴风将他们逐去。
27:9 所以,雅各的罪孽得赦免,他的罪过得除掉的果效,全在乎此,就是他叫祭坛的石头变为打碎的灰石,以致木偶和日像不再立起。
27:10 因为坚固城变为凄凉,成了撇下离弃的居所,像旷野一样;牛犊必在那里吃草,在那里躺卧,并吃尽其中的树枝。
27:11 枝条枯乾,必被折断,妇女要来点火烧着,因为这百姓蒙昧无知。所以,创造他们的必不怜恤他们;造成他们的也不施恩与他们。
流亡之民咸归圣山
27:12 以色列人哪,到那日,耶和华必从大河直到埃及小河,将你们一一地收集,如同人打树拾果一样。
27:13 当那日,必大发角声,在亚述地将要灭亡的,并在埃及地被赶散的,都要来,他们就在耶路撒冷圣山上敬拜耶和华。
新约:启示录11章
圣城遭遇践踏
11:1 有一根苇子赐给我,当作量度的杖,且有话说:“起来,将 神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
11:2 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为这是给了外邦人的;他们要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
11:3 我要使我那两个见证人,穿着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
11:4 他们就是那两棵橄榄树,两个灯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
11:5 若有人想要害他们,就有火从他们口中出来,烧灭仇敌;凡想要害他们的,都必这样被杀。
11:6 这二人有权柄,在他们传道的日子叫天闭塞不下雨;又有权柄叫水变为血,并且能随时随意用各样的灾殃攻击世界。
尸首倒在街道上
11:7 他们作完见证的时候,那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兽必与他们交战,并且得胜,把他们杀了。
11:8 他们的尸首就倒在大城里的街上,这城按着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就是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
过三天半复生
11:9 从各民、各族、各方、各国中,有人观看他们的尸首三天半,又不许把尸首放在坟墓里。
11:10 住在地上的人就为他们欢喜快乐,互相馈送礼物,因这两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
11:11 过了这三天半,有生气从 神那里进入他们里面,他们就站起来;看见他们的人甚是害怕。
11:12 两位先知听见有大声音从天上来,对他们说:“上到这里来!”他们就驾着云上了天,他们的仇敌也看见了。
11:13 正在那时候,地大震动,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其余的都恐惧,归荣耀给天上的 神。
11:14 第二样灾祸过去,第三样灾祸快到了。
第七天使吹号
11:15 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11:16 在 神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长老,就面伏于地敬拜 神,说:
11:17 “昔在、今在的主 神,全能者啊,我们感谢你!因你执掌大权作王了。
11:18 外邦发怒,你的忿怒也临到了,审判死人的时候也到了;你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凡敬畏你名的人,连大带小得赏赐的时候也到了;你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的时候也就到了。”
11:19 当时, 神天上的殿开了,在他殿中现出他的约柜,随后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
列王纪上21章
提要:1 亚哈因被拿伯拒绝而闷闷不乐。5 耶洗别写信陷害拿伯,使他被杀。15 亚哈得了拿伯的葡萄园。17 以利亚宣告对亚哈和耶洗别的审判。25 亚哈懊悔,上帝延期降罚。
拿伯的葡萄园
王上21:1 这事以后,又有一事。耶斯列人拿伯在耶斯列有一个葡萄园,靠近撒玛利亚王亚哈的宫。
【本会注释】
一个葡萄园。耶斯列城位于伊斯德伦平原,在基利波山以北。它坐落在一处峭壁的边缘,向南向北都是崎岖险峻多石的陡坡。那古代的葡萄园似乎是在城的东边,亚哈的王宫可能和它在一个方向(见王上18:45节的注释),从他的王宫可以一览约旦平原的壮丽景色。
王上21:2 亚哈对拿伯说:“你将你的葡萄园给我作菜园,因为是靠近我的宫;我就把更好的葡萄园换给你,或是你要银子,我就按着价值给你。”
【本会注释】
亚哈对拿伯说。这段叙述显示了王自私、贪婪和任性的气质,也揭示了王后的冷酷、残忍和算计。
王上21:3 拿伯对亚哈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
【本会注释】
我敬畏耶和华(直译为:耶和华禁止这样做)。对于拿伯来说,舍弃他的葡萄园是一件错误的行为。经上曾有这方面的教训,“以色列人的产业”不可“从这支派归到那支派,”因为以色列人要“各守各祖宗支派的产业,”“各自承受他祖宗的产业”(民36:7-9)。如果因为什么缘故产业变卖了,还设有特殊的条例,规定这些产业返还它起初所有者的时间(利25:13-28)。拿伯认为将自己的产业转给王是与这些例律的属灵精神相违背的。
王上21:4 亚哈因耶斯列人拿伯说“我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就闷闷不乐地回宫,躺在床上,转脸向内,也不吃饭。
【本会注释】
闷闷不乐。亚哈上次回宫之前,听到自己在处理便哈达的事上没有遵从上帝的旨意就“闷闷不乐”(20:43)。这次他不能得到他心所愿的葡萄园,回宫时又“闷闷不乐”了。他的态度和心性就像一个自私的、被宠坏的孩子,除了自己之外再也不会考虑到别人。当他不能遂心如愿之时,就生气、郁闷,拒绝吃饭,还一头扎在床上。如果不能得到拿伯的葡萄园,他的整个王国似乎对他就失去了意义。
王上21:5 王后耶洗别来问他说:“你为什么心里这样忧闷,不吃饭呢?”
王上21:6 他回答说:“因我向耶斯列人拿伯说:‘你将你的葡萄园给我,我给你价银,或是你愿意,我就把别的葡萄园换给你’;他却说:‘我不将我的葡萄园给你。’”
王上21:7 王后耶洗别对亚哈说:“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只管起来,心里畅畅快快地吃饭,我必将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给你。”
【本会注释】
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耶洗别的话里充满了讽刺和轻蔑。身为一国之君在他的领地上难道还不能得到一小块儿他想要的土地吗?亚哈作为国王还要因这微不足道的小事感到烦恼和挫折吗?这件事很容易处理,耶洗别现在就要让她的丈夫看看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王上21:8 于是托亚哈的名写信,用王的印印上,送给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
【本会注释】
信。对于亚哈来说,只要能得到他心所愿的,至于王后怎么做,会带来什么结果,就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了。他没有阻止耶洗别以他的名义写信,也没有阻止在信上加盖王的印玺,因此,亚哈也要为他的懦弱和邪恶与耶洗别负同样的责任。
王上21:9 信上写着说:“你们当宣告禁食,叫拿伯坐在民间的高位上,
【本会注释】
禁食。这样做是为了以宗教的神圣来遮掩他们肮脏邪恶的罪行,暗示人们,有人犯了隐秘的罪,若不刑罚就会给全城带来上天的咒诅。如此,虚假的控告和死刑就为那可怜无辜的人预备好了。
叫拿伯坐在高位上。不是让他得尊荣,而是使他受试探。
王上21:10 又叫两个匪徒坐在拿伯对面,作见证告他说:‘你谤讟上帝和王了’;随后就把他拉出去用石头打死。”
【本会注释】
两个。两个人,符合司法程序的要求(民35:30;申17:6)。
匪徒(直译为:恶魔之子)。邪恶、卑鄙、诡诈之子,无恶不作的流氓和匪徒(见士19:22;20:13;撒上1:16;2:12;10:27;25:17,25;30:22;撒下16:7;20:1;等等)。对以色列来说这真是一个悲惨的评论,在上帝公开信道的民中竟然还存在这样的人。
王上21:11 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得了耶洗别的信,就照信而行,
【本会注释】
照信而行。城中的领袖对邪恶的计划毫无异议,立即执行,这就是东方专制政体最恶劣的特征之一。国王的话就是法律,即使是谋杀,也伪装成公义的审判执行了。城中长老和贵胄这种无原则的顺从反映了当时民中道德水准的低下。
王上21:12 宣告禁食,叫拿伯坐在民间的高位上。
王上21:13 有两个匪徒来,坐在拿伯的对面,当着众民作见证告他说:“拿伯谤讟上帝和王了!”众人就把他拉到城外,用石头打死。
【本会注释】
用石头打死。从王下9:26来看,不仅是拿伯,他的儿子也被人用石头打死了。他的儿子既被除掉,从法律上来说就不再有后裔要求继承拿伯的产业了。这样,亚哈和耶洗别就犯了双重杀人的罪。
王上21:14 于是打发人去见耶洗别,说:“拿伯被石头打死了。”
王上21:15 耶洗别听见拿伯被石头打死,就对亚哈说:“你起来得耶斯列人拿伯不肯为价银给你的葡萄园吧!现在他已经死了。”
【本会注释】
得。拿伯和他的儿子都死了,现在他全部的产业都归皇家支配了。不顾任何后果,亚哈马上就将拿伯的产业据为己有了。
王上21:16 亚哈听见拿伯死了,就起来,下去要得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
王上21:17 耶和华的话临到提斯比人以利亚说:
【本会注释】
临到……以利亚。耶洗别认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但她惟独没有将上帝考虑在内。天上的主鉴查地上发生的万事。亚哈残忍的罪行不能不受到谴责。以利亚奉上帝差遣去传递天上的信息。当主有一项工作要做时,他总能找到那些愿意奉差遣,出去为他效力的人。
王上21:18 “你起来,去见住撒玛利亚的以色列王亚哈,他下去要得拿伯的葡萄园,现今正在那园里。
【本会注释】
撒玛利亚。不是撒玛利亚城,而是和13:32节中一样,指的是撒玛利亚地区。
王上21:19 你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吗?’又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你的血。’”
【本会注释】
你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吗?。以利亚和亚哈见面没有客气的问候。先知一来就直奔主题,叫以色列的王注意他那抢劫、谋杀的残暴罪行。亚哈没有任何强辞狡辩的机会,他可怕的罪行立即暴露无余,王的真面目如实地呈现出来,他是个强盗和杀人犯,毫无怜悯地杀了拿伯,又恬不知耻地得了这无辜受害者的产业。
舔你的血。判决是非常公正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
王上21:20 亚哈对以利亚说:“我仇敌啊,你找到我吗?”他回答说:“我找到你了;因为你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本会注释】
你找到我吗?。亚哈的负罪感将这些话从他的口中逼出来。他最不想见到的人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并且恰恰是在他作恶的地点。以利亚是亚哈的朋友,而不是他的敌人,亚哈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以利亚正是要救他脱离从自己而来的败坏。从上帝而来的固然是降罚的信息,但其中还带有慈悲的成分。亚哈虽然要面对自己所种下的恶果,但他仍旧有悔改的机会。
王上21:21 耶和华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你,将你除尽。凡属你的男丁,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从以色列中剪除。
【本会注释】
我必使灾祸临到。见王上16:12节的注释。
王上21:22 我必使你的家象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家,又象亚希雅的儿子巴沙的家;因为你惹我发怒,又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
【本会注释】
像……耶罗波安的家。从耶罗波安全家的灭亡上,亚哈得到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实际的教训。那个家族已经消失了,而它的灭亡是因为邪恶。亚哈正在步其后尘,也要遭受同样的厄运。
王上21:23 论到耶洗别,耶和华也说:‘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别的肉。
【本会注释】
狗。狗在东方是清道夫,它们可以吃任何肮脏污秽的垃圾,如果耶洗别的尸体被遗弃,没有包裹,那么她很快会被野狗吃掉。
王上21:24 凡属亚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鸟吃。’”
【本会注释】
……人,死。这个厄运不仅是耶洗别的,也是她的后代子孙的。
王上21:25 (从来没有象亚哈的,因他自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受了王后耶洗别的耸动;
【本会注释】
从来没有像亚哈的。第25和26节是插入语,讲明了亚哈的全家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厄运。
耸动。罪在亚哈的心中像一团燃烧的火,耶洗别是要不断往里添柴,好确保这团火(烧的更旺。)以最大的强度燃烧。正是在耶洗别的影响下,亚哈被引诱去参加巴力的崇拜(16:31),允许屠杀上帝的先知(18:4),使以利亚颠沛流离(19:2),最后又谋杀了拿伯,占了他的葡萄园(21:7,15)。
王上21:26 就照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赶出的亚摩利人,行了最可憎恶的事,信从偶像。)
【本会注释】
照……亚摩利人。考古学的研究现在已经完全清楚地揭示了古代偶像崇拜所涉及的行为是多么邪恶可憎和不堪入目。在它最卑贱的形式中包含了最堕落的邪淫和放荡,可耻的仪式中充满了令人作呕的对鬼魔的崇拜以及残酷流血的行为。因为这些事,亚摩利人和其他迦南人被从地上除灭了,然而,亚哈却效学这些令人憎恶的恶行。
王上21:27 亚哈听见这话,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卧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
【本会注释】
亚哈听见。以利亚对王将来之命运所说的话真是一个可怕的判决,这些话像一把刀,深深地刺入了亚哈的内心。那颗心不是完全邪恶的,它还可以被触动。亚哈现在看清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当他想到将来迫近的厄运时不禁恐惧战兢了。
撕裂衣服。在以利亚的严厉谴责之下,亚哈在尘土中俯伏并身披麻衣。很奇怪,一个骄傲、专制的君王穿上了一件哀哭者穿的衣服,他也采取了一个求告者的态度。
王上21:28 耶和华的话临到提斯比人以利亚说:
王上21:29 “亚哈在我面前这样自卑,你看见了吗?因他在我面前自卑,他还在世的时候,我不降这祸;到他儿子的时候,我必降这祸与他的家。”
【本会注释】
亚哈自卑。亚哈自己身披麻衣不是为了要让人看见这一行为,而是要让人和上帝看见他是怎样的。如果亚哈在他作王的早期就转向主,这一举动对全体人民就有更大的影响。它可能带来一场席卷全地的改革。但现在,他的悔改很可能来的太晚了,或者他的悔改大部分是出于惧怕刑罚。尽管王的信心微弱,上帝还是看到了王心灵的刺痛,因而就垂听了他的忏悔和悲伤的呼求。上帝注意到亚哈身披麻衣并禁食,就像他后来注意到尼尼微人的身披麻衣并禁食一样(拿3:5-10)。
他还在世的时候。上天发出的判决通常都是有条件的。如果人真心悔改了,上帝就会饶恕,刑罚就移去了(耶18:7,8;拿3:4,5,10)。判决固然没有撤去,但至少当时延期了,亚哈知道这一点他已经很满足了。
列王纪上22章
提要:1 亚哈被假先知引诱,就像米该雅所说的,在基列拉末被杀。37 狗舔亚哈的血,他的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41 约沙法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45 约沙法其余的事。50 约兰接续他作王。51 亚哈谢的邪恶统治。
先知米该雅警告亚哈
王上22:1 亚兰国和以色列国三年没有争战。
【本会注释】
三年。第二十一章打断了以色列国和亚兰国军事斗争的叙述,而本章又将这一叙述的线索接续起来。这些年是西亚历史的多事之秋,亚述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成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亚兰)各国的心腹大患。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随着当时亚述人的兴起,他们的威胁与日俱增,以色列和亚兰暂时搁置了他们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而联合一致共同抵抗亚述人。可能是这种联盟使以色列和亚兰之间有了一段长达三年的和平时期。我们知道亚哈和便哈达是朋友,或说,至少曾经一度是朋友,因为他们俩过去曾联合在卡卡(夸夸)战役中抵挡撒缦以色三世(见第59页)。
王上22:2 到第三年,犹大王约沙法下去见以色列王。
王上22:3 以色列王对臣仆说:“你们不知道基列的拉末是属我们的吗?我们岂可静坐不动,不从亚兰王手里夺回来吗?”
【本会注释】
基列的拉末是属我们的。很明显,便哈达没有照他曾经的许诺(20:34)将他占有的以色列城邑全部归还亚哈,因此,亚哈认为要想收回这些地方必须使用武力。
王上22:4 亚哈问约沙法说:“你肯同我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吗?”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与你的民一样,我的马与你的马一样。”
【本会注释】
你我不分彼此。约沙法和亚哈早已结盟,而这个盟约是由他们儿女的婚姻缔定的,即亚哈的女儿亚她利雅和约沙法的儿子也是他王位的继承人约兰(王下8:18,27)。既然这一联姻所生的儿子──亚哈谢──即位时的年龄已有二十二岁(王下8:26),那么,由此可见,亚哈和约沙法之间的联盟必然已经缔结了很长时间。在犹大接续约沙法作王的是约兰和亚哈谢(王下8:16,25),而亚哈的两个儿子,就是接续他作王的,也被起名叫作亚哈谢和约兰(王上22:40;王下1:17;3:1),这一事实进一步表明了当时两个皇族之间存在的友谊。
我的马。犹大和以色列一样,他们的部队看来都装备了骑兵和战车。约沙法是一位强大的军事领袖,为周围的邻国所惧怕和敬重(代下17:10-19)。
王上22:5 约沙法对以色列王说:“请你先求问耶和华。”
【本会注释】
求问。约沙法一向具有敬虔的品质(王上22:43;参看代下17:3-9;19:3-11;20:5-32),他建议亚哈在出征之前先要求问上帝的旨意,并且当日这件事也就如此行了。
王上22:6 于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约有四百人,问他们说:“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们说:“可以上去,因为主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里。”
【本会注释】
先知。这些不太可能是巴力的先知,亚哈不可能召聚一群异教神明的先知这样公然地羞辱约沙法,因为约沙法明明提出是要求问主(耶和华)的先知。这些被召集的先知也宣称他们是奉耶和华的名说话,但他们是一群假先知。
主必将……交。这里表示“主”的希伯来词语是'adonai,而不是Yahweh,那么前者就可能将任何一位神明当作主或主人,而不是那位真正的主,Yahweh,即,耶和华。如果这些人是巴力的先知,那么他们可能会用“巴力”代替“主。”稍后,同样是这些先知,他们果不其然使用Yahweh这个术语作为他们的神明,其英文翻译是“Lord”(11,12节),以大写形式出现(见卷一第35页)。
王上22:7 约沙法说:“这里不是还有耶和华的先知,我们可以求问他吗?”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约沙法这里用的是Yahweh。很明显,这位犹大的王不满意那些以色列的先知,因此他表明,这些人必须和真神上帝的先知完全区分开来,他要的是“主”耶和华的先知。从这里开始,无论是耶和华的真先知还是其他认为自己敬拜上帝的人都用Yahweh代表“主”(8,11,12,14-17,19,21,24节)。
王上22:8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还有一个人,是音拉的儿子米该雅,我们可以托他求问耶和华。只是我恨他;因为他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约沙法说:“王不必这样说。”
【本会注释】
米该雅。还有一个人,根据亚哈的说法,可以向他求问Yahweh,但亚哈不喜欢这个人。此人是耶和华的真先知。约瑟夫坚称,这个米该雅(Antiquities viii. 14. 5)就是先前因为亚哈处理便哈达的不智行为而向他说凶言的那个先知(20:35-43节)。
我恨他。邪恶总是恨恶良善。亚哈恨恶米该雅就是因为米该雅的话没有遂他的心愿,他固执己见,也想让先知的预言和他的想法一致。
王上22:9 以色列王就召了一个太监来,说:“你快去,将音拉的儿子米该雅召来。”
王上22:10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在撒玛利亚城门前的空场上,各穿朝服,坐在位上,所有的先知都在他们面前说预言。
【本会注释】
城门。亚哈为约沙法和他的随从举行了一场国宴(代下18:2),之后两位王就去了城门口的宽阔处。城门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通常君王都坐在那里施行审判(撒下15:2;19:8;参看得4:1;诗127:5)。
王上22:11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造了两个铁角,说:“耶和华如此说:‘你要用这角祗触亚兰人,直到将他们灭尽。’”
【本会注释】
铁角。这两个铁角可能一个是为以色列,一个是为犹大,象征他们有力量打败亚兰。在经文中角通常被用来代表胜利(申33:17;撒上2:1)或国家或力量(但7:7,8,24;8:2-10;亚1:18,19)。先知经常用象征性表号性的行为作为有效的办法来阐明他们所发出的信息(耶13:1-11;19:1;27:2;结4:1-4,9,12:3-7;24:3-12,15-24)。
耶和华如此说。很有趣,这里要注意到,西底家现在也开始冒用耶和华的名字说话了。但这并不代表他是耶和华的真先知,他可能只是假装迎合约沙法王的要求罢了(第5节)。
王上22:12 所有的先知也都这样预言说:“可以上基列的拉末去,必然得胜,因为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本会注释】
所有的先知。以色列的先知所给出的信息都是他们的王喜欢听的。他们知道自己说的是假话,并且结果就是亚哈的死亡。他们实际上是在鼓励他开始这愚蠢而又危险的使命。
耶和华。希伯来文Yahweh。现在这些先知开始使用耶和华的名字了,而这是他们从前一度回避使用的(第6节注释)。他们是假先知,他们不是在为耶和华说话,即使他们现在妄用他的名说出自己欺骗性的声明。
王上22:13 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米该雅说;“众先知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话,也说吉言。”
【本会注释】
说吉言。上帝先知的信息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而不是从人那里得来。无论顺耳与否都是主指示并告诉他们要说什么。奉差遣去召米该雅的使者对先知有一种普遍低下的概念,他想或许自己的劝告会影响米该雅所要发出的信息。
也说吉言。人想听的好话未必都是好话,通常都是忠言逆耳。从亚哈自身的立场来说怎么样呢?鼓励他踏上如此危险的行程无疑是要致他于死地了。逆耳的真理总要比顺耳的谎话好的多了。
王上22:14 米该雅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耶和华对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本会注释】
耶和华……说什么。真先知是不能被收买的,也不能被强迫预言虚假的平安顺利。“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上帝的话来(彼后1:21)。
王上22:15 米该雅到王面前,王问他说:“米该雅啊,我们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回答说:“可以上去,必然得胜,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
【本会注释】
可以上去,必然得胜。米该雅明显是在用讽刺来处理这件事并嘲笑那些假先知的话。“是的,‘可以上去,必然得胜’──这就是那些先知对你所说的话──并且“‘耶和华必将那城交在王的手中。’那你就照着做好了,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这些话是王从“所有的先知”那里听到的,也是他所喜欢听的信息,但当它们再次从米该雅口中说出来时,人们都能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充满了轻蔑和讽刺。
王上22:16 王对他说:“我当嘱咐你几次,你才奉耶和华的名向我说实话呢?”
【本会注释】
实话。亚哈似乎立即明白了先知话中的讥刺之意。亚哈对上帝是很熟悉的,同样,对这些冒他名说假预言的先知也是很熟悉的,他知道米该雅就没打算让人们将他所说的话当真。
王上22:17 米该雅说:“我看见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般。耶和华说:‘这民没有主人,他们可以平平安安的各归各家去。’”
【本会注释】
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米该雅现在改变了他的语调,变得极其严肃认真。他发出了上帝交给他的信息。以色列众民散在山上,他们没有主人,要各归各家。
王上22:18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岂没有告诉你,这人指着我所说的预言,不说吉语单说凶言吗?”
【本会注释】
我岂没有告诉你?。是的,他以前从米该雅那里听到的都是凶言(第8节),现在,他又一次听到的关于王和民众的预言还是不好的结果。当一件事情是邪恶的时候,真先知也只能将它描述成邪恶的。需要改变的不是先知这方面的信息,需要改变的是王的行动方向。
王上22:19 米该雅说:“你要听耶和华的话!我看见耶和华坐在宝座上,天上的万军侍立在他左右。
【本会注释】
我看见耶和华。这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异象,先知竟被允许看到了隐藏在人间事务背后的筹谋往来。它使我们想起了伯1:6-12节所描述的生动画面。
王上22:20 耶和华说:‘谁去引诱亚哈上基列的拉末去阵亡呢?’这个就这样说,那个就那样说。
王上22:21 随后有一个神灵出来,站在耶和华面前,说:‘我去引诱他。’
王上22:22 耶和华问他说:‘你用何法呢?’他说:‘我去,要在他众先知口中作谎言的灵。’耶和华说:‘这样,你必能引诱他,你去如此行吧!’
【本会注释】
谎言的灵。在圣经中,上帝的作为经常被描述为,他对有些事情不加干预。这整幅景象是一个寓言,亚哈既然选择听从假先知,上帝就允许他被他们欺骗以至走到败亡的地步。
王上22:23 现在耶和华使谎言的灵入了你这些先知的口,并且耶和华已经命定降祸与你。”
王上22:24 基拿拿的儿子西底家前来,打米该雅的脸,说:“耶和华的灵从哪里离开我与你说话呢?”
【本会注释】
打米该雅。邪灵总要露出自己的恶毒。它粗厉、残忍,而非柔和、仁慈。上帝的百姓得到忠告,“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约一4:1)。“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7:20)。加5:19-23节列举出了情欲和圣灵所结之不同的果实,凭着这些,所有灵的本质就可以被试验出来了。西底家打米该雅的脸,他就证明了在他里面的灵是恶的。
王上22:25 米该雅说:“你进严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见了。”
【本会注释】
必看见了。米该雅没有对西底家所提问题的具体话语予以太多的关注,就像他没有太多关注他们主要分歧似的,即,谁是真正的先知。西底家很快就会看到,在亚哈失败的不幸中,他自己必遭受很大的痛苦。
王上22:26 以色列王说:“将米该雅带回,交给邑宰亚们和王的儿子约阿施,说
王上22:27 王如此说,把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等候我平平安安的回来。”
【本会注释】
监里。亚哈在他对米该雅的粗暴行为上显示了自己是个恶人。他把那,如果其建议被注意,被采纳,就能救他性命的先知,下在监里。
平平安安地。亚哈希望以色列人认为,他不在意也不相信先知的话,并且确定自己会平平安安地回来,但他后来的行为(第30节)显示出,他对于自己所要投入的这场战斗之结果存在严重的误判。
王上22:28 米该雅说:“你若能平平安安的回来,那就是耶和华没有藉我说这话了”;又说:“众民哪,你们都要听!”
【本会注释】
众民啊,你们都要听。米该雅接受了王的挑战,并且他要所有的百姓都注意这件事。如果亚哈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那么他就承认耶和华没有藉他说话了,自己就是假先知。当然,相反的结果也可以证明事实真相。如果王不能平安地回来,全国都会知道那四百个大声大胆说预言的先知不过是骗子,耶和华并没有与他们同在。这样的试验很公平(申18:22)。
亚哈阵亡
王上22:29 以色列王和犹大王约沙法上基列的拉末去了。
【本会注释】
上……去。约沙法曾要求求问一位耶和华的先知(第5节),当他听到米该雅的预言,说这次出征将会遭遇失败时,他本应该注意到先知的信息并拒绝参加亚哈的邀请。但事实上,他太早地用一个庄严的誓言表态(第4节)要参加战斗,很明显,他已和亚哈结成军事同盟,尽管如此,他还是可以清楚地告诉亚哈,他不能违背主耶和华的旨意。实际上,他如此做就可以劝阻亚哈参战了。但和亚哈同去的热心使得约沙法是在鼓励亚哈自蹈灭亡的险境了。就像后来所发生的,约沙法为他参加此事受到了来自耶和华的严厉谴责(代下19:2)。
王上22:30 以色列王对约沙法说:“我要改装上阵,你可以仍穿王服。”以色列王就改装上阵。
【本会注释】
我要改装。亚哈的这种预防措施显示了他对自己半信半疑的性格。在内心深处亚哈知道米该雅是真先知,他也担心米该雅的预言成为现实。但他要尽一切努力去阻止或改变预言的实现。
王上22:31 先是亚兰王吩咐他的三十二个车兵长说:“他们的兵将,无论大小,你们都不可与他们争战,只要与以色列王争战。”
【本会注释】
争战。这个命令正是从那个亚哈饶恕性命之人的口中发出来的,因为先前的那件行为亚哈受到了先知的责备(20:42)。
王上22:32 车兵长看见约沙法,便说:“这必是以色列王!”就转过去与他争战,约沙法便呼喊。
【本会注释】
约沙法便呼喊。在代下18:31节中还有更多的描写:“耶和华就帮助他,上帝又感动他们离开他。”约沙法可能是自发地向上帝发出了救命的呼喊,也是向他自己的部队发出求救的喊声。亚兰人认出这样的喊声不是从以色列王那里发出的。
王上22:33 车兵长见不是以色列王,就转去不追他了。
王上22:34 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吧!”
【本会注释】
随便。生命里最显著的成功和最彻底的失败有时似乎真的是系结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亚兰的弓箭手偶然一箭就杀死了以色列王并使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战斗。这个人肯定不知道自己所发出之箭的结果。偶然之箭有时就是决定命运之箭。但人们应该知道,任何命运之箭的发出,它们所有的结果,都有那统管一切者的命令。
你转过车来。赶车的人能使战车转向,但他却不能改变命运大钟的指针。亚哈生命最后的时刻来到了,现在他知道米该雅的预言是真的了。
王上22:35 那日,阵势越战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
【本会注释】
站在车上。亚哈非常勇敢地继续坚持,使他自己被人扶着站在车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王上22:36 约在日落的时候,有号令传遍军中,说:“各归本城,各归本地吧!”
【本会注释】
各归本城。黄昏时刻,王死了,他的死意味着以色列期待胜利之希望的破灭。亚哈的固执不仅将自己带进了可耻的坟墓,也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悲惨和失败。
王上22:37 王既死了,众人将他送到撒玛利亚,就葬在那里;
【本会注释】
葬在那里。从暗利起撒玛利亚就成了以色列王固定的埋葬地点(王上16:28;王下10:35;13:9;14:16)。
王上22:38 又有人把他的车洗在撒玛利亚的池旁(妓女在那里洗澡),狗来舔他的血,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
【本会注释】
撒玛利亚的池。考古方面的挖掘已经发现了这个据说就是撒玛利亚池的地方。它位于亚哈王宫北翼的一个院子里,长33.6英尺,宽16英尺(10.2米乘4.9米),深16英尺。池子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内壁涂有一层厚厚的灰泥或石膏。
把他的车洗(直译为:洗他的盔甲)。字面上是,“妓女洗澡。”英文LXX版作,“妓女在血中洗澡。”这其中的意思非常难解,隐晦不明,今天已不能知晓这是指的什么习俗。约瑟夫对此处的解释为,“妓女后来继续在那个水泉洗澡”(Antiquities viii. 15. 6)。英文KJV版的翻译反映了古叙利亚和拉丁文版的圣经。
王上22:39 亚哈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所修造的象牙宫,并所建筑的一切城邑,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本会注释】
象牙宫。请将这里和诗45:8节的“象牙宫”和摩3:15节的“象牙的房屋”作比较。亚哈的宫殿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其富丽堂皇的装饰中大量使用象牙。对亚哈王宫的挖掘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描述,在那里发现很多象牙雕刻镶嵌的物品。同时,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现了许多象牙雕刻的事例(见第81页)。
城邑。关于这些城邑没有找到进一步的与之相关的记载。在亚哈统治期间以色列相当的繁荣。
王上22:40 亚哈与他列祖同睡。他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亚哈谢。亚哈谢的确是在他的父亲亚哈死后立即作王的,但关于他统治的细节直到第51节才出现。
犹大国王约沙法
王上22:41 以色列王亚哈第四年,亚撒的儿子约沙法登基作了犹大王。
【本会注释】
约沙法。在一段相当长的关于亚哈王朝的记述之后(王上16:29至22:41),记录又转到犹大王的事上(见145页)。
王上22:42 约沙法登基的时候年三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五年。他母亲名叫阿苏巴,乃示利希的女儿。
王上22:43 约沙法行他父亲亚撒所行的道,不偏离左右,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
【本会注释】
亚撒所行的道。关于约沙法的统治《列王纪》中没有给出太多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整个的记录只有从第41至第50节的短短几笔。而在《历代志》中关于他的记载就丰富详细的多了,也更完全(代下17:1至21:1)。对于约沙法,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他是一个好王,行他父亲亚撒所行的道。关于亚撒的敬虔,请见王上15:11-15节;代下14:2-5;15:8-18。但约沙法似乎是一位比他的父亲更好的王,因为经上没有记载他有什么错行,像他父亲亚撒晚年所做的(代下16:2-12)。
还没有废去。这里的记载和代下20:33节一致。但代下17:6节说,“从犹大除掉一切邱坛和木偶,”这里的意思是说约沙法除去了大部分邪恶敬拜的地方,其中也包括“木偶,”但他允许一些未经公认的不重要的邱坛保留了下来。或者说他曾将这些东西除掉,而后来又有人恢复了。
王上22:44 约沙法与以色列王和好。
【本会注释】
和好。代下18:1节,约沙法“与亚哈结亲。”这就意味着他和亚哈正式结成同盟。这项盟约是由两家的婚姻来确定的,即,约沙法的儿子约兰和亚哈的女儿亚她利雅(王下8:18,26;代下21:6)。而由这项婚姻而得的儿子亚哈谢的名字也许就是由亚哈儿子的名字而来,亚哈的下一个儿子的名字似乎取自他的女婿约兰,即,犹大王位的继承人(见第4节的注释)。很明显,这种联姻在亚哈和约沙法之后由他们的后裔继续进行了下去,因此,在两个皇族之间经常会有互相的访问(王上22:2;王下8:29;代下18:1,2),在作战以及军队派遣上采取一致的步调(王上22:4;代下18:3;22:5,6),并在对外贸易上联合一致(代下20:35,36)。
王上22:45 约沙法其余的事和他所显出的勇力,并他怎样争战,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本会注释】
他怎样争战。关于约沙法征战的事见王下3:9-27节;代下20:1-27节;他的“勇力,”见代下17:12-19;18:1;20:29,30。
犹大列王纪。见王上14:29;15:7,23;王下8:23;等等。此外,哈拿尼的儿子耶户还为约沙法写了一部传记(代下20:34)。
王上22:46 约沙法将他父亲亚撒在世所剩下的娈童都从国中除去了。
【本会注释】
娈童。见王上14:24;15:12节的注释。
王上22:47 那时以东没有王,有总督治理。
【本会注释】
以东没有王。从所罗门的时代起一直没有关于以东的参考资料,那个时候,哈达从埃及回来,作“所罗门的敌人”(11:14)。然而,看起来以东又一次地变成了附属国,也许是被亚撒征服,也许是被约沙法。由此,它就处于以色列王的代理人或总督的统治之下,但这些总督没有得到皇家的头衔(见王下3:9,12,26)。
王上22:48 约沙法制造他施船只,要往俄斐去,将金子运来;只是没有去,因为船在以旬迦别破坏了。
【本会注释】
在以旬迦别。以旬迦别在以东境内,是所罗门的一个港口(王上9:26;代下8:17),现在被一个处于从属地位的王统治着。代下20:35-37节进一步说明,以色列王亚哈谢首先和约沙法王合伙经营航海事业,但先知以利以谢谴责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耶和华毁坏了他们在以旬迦别建造的船只。
王上22:49 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对约沙法说:“容我的仆人和你的仆人坐船同去吧!”约沙法却不肯。
【本会注释】
不肯。在这关于自己船队的神圣刑罚之后,约沙法拒绝重新履行先前和亚哈谢订立的合同。
王上22:50 约沙法与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约兰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他儿子约兰。约兰在他的父亲约沙法死前就开始统治了,和他的父亲共同执政。可以将这里和王下1:17和3:1节的内容进行比较。
以色列国王亚哈谢
王上22:51 犹大王约沙法十七年,亚哈的儿子亚哈谢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共二年。
【本会注释】
二年。这两年是两个半年,实际上他作王的时间只有一年。
王上22:52 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的父母,又行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事。
王上22:53 他照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事奉敬拜巴力,惹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怒气。
【本会注释】
敬拜巴力。王的母亲耶洗别在亚哈谢短暂的统治期间也显明了她邪恶的影响。到这里,《列王纪》的第一卷书就结束了。亚哈谢作王剩余的细节记载在王下的第一章中。
历代志下13章
提要:1 亚比雅继承王位,与耶罗波安交战。4 他宣布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13 他信靠上帝,战胜了耶罗波安。21 亚比雅的妻子和儿女。
1 耶罗波安王十八年,亚比雅登基作犹大王,
【本会注释】
十八年。本节与王上15:1是一样的。在《列王纪》中,无论是记录犹大还是以色列的国王,都提到对方同时代国王的年份;但是在《历代志》中,只有本节才如此做。应该注意的是,《历代志》主要讲述犹大国,以色列只是偶尔提到。关于“耶罗波安王十八年”,见王上15:1注释。
亚比雅。王上15:1等为“亚比央”。
2 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他母亲名叫米该亚(又作玛迦),是基比亚人乌列的女儿。亚比雅常与耶罗波安争战。
【本会注释】
米该亚(又作玛迦 ),是基比亚人乌列的女儿。相应的王上15:2是:“玛迦是押沙龙的女儿”(王上15:2)。据代下11:20-22,亚比雅是“押沙龙的女儿玛迦”的儿子。玛迦既然是押沙龙的孙女,他女儿他玛的女儿(见对王上15:2节的注释),基比亚人乌列就一定是他玛的丈夫了。
争战。参王上15:7。这场战争在亚比雅统治的结束语中提到。
3 有一次亚比雅率领挑选的兵四十万摆阵,都是勇敢的战士;耶罗波安也挑选大能的勇士八十万,对亚比雅摆阵。
【本会注释】
把这里的数子与大卫普查时的数字——犹大470,000人,以色列的1,100,000人(代上21:5),以及撒下24:9所记录的总数——犹大500,000战士和以色列800,000战士对比一下。
4 亚比雅站在以法莲山地中的洗玛脸山上,说:“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哪,要听我说!
【本会注释】
以法莲山地。位置不详。
5 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曾立盐约(盐即不废坏的意思),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大卫和他的子孙,你们不知道吗?
【本会注释】
将以色列国永远赐给。亚比雅谴责以色列人的背叛,强调他们无权脱离犹大而独立,因为上帝把国度永远赐给了大卫。
盐约。一个牢不可破的条约(见民18:19注释)。
6 无奈大卫儿子所罗门的臣仆、尼八儿子耶罗波安起来背叛他的主人。
【本会注释】
见王上11:26-28。
7 有些无赖的匪徒聚集跟从他,逞强攻击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那时罗波安还幼弱,不能抵挡他们。
【本会注释】
无赖的匪徒。见申13:13;士19:22;王上21:10注释。
幼弱。即经验不足。罗波安即位时是四十一岁(代下12:13)。
8 “现在你们有意抗拒大卫子孙手下所治耶和华的国,你们的人也甚多,你们那里又有耶罗波安为你们所造当作上帝的金牛犊。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国。由于犹大王国的上帝所创立大卫王国的延续,亚比雅推论说,敌挡犹大就是敌挡上帝。
金牛犊。亚比雅嘲笑以色列竟敢凭着耶罗波安所制造的金牛犊,与有耶和华帮助的犹大争战。
9 你们不是驱逐耶和华的祭司亚伦的后裔和利未人吗?不是照着外邦人的恶俗为自己立祭司吗?无论何人牵一只公牛犊、七只公绵羊将自己分别出来,就可作虚无之神的祭司。
【本会注释】
驱逐耶和华的祭司。见代下11:14。
无论何人。在以色列,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祭司。但上帝规定只有亚伦的子孙才可以担任这个职务(见民18:1-7)。
10 至于我们,耶和华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并没有离弃他。我们有事奉耶和华的祭司,都是亚伦的后裔,并有利未人各尽其职,
【本会注释】
犹大人在形式上依然坚持侍奉上帝,尽管亚比雅本人并没有全心全意得侍奉上帝(王上15:3)。
11 每日早晚向耶和华献燔祭,烧美香,又在精金 的桌子上摆陈设饼;又有金灯台和灯盏,每晚点起,因为我们遵守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命;惟有你们离弃了他。
【本会注释】
人们认为,遵守圣所的礼仪就是遵守上帝的命令(见利8:35;民3:7;9:19;18:3-5)。但真正遵守上帝的命令不仅在于外表上遵守宗教礼仪,而且要顺从上帝的一切命令(见申11:1;王上2:3)。
12 率领我们的是上帝,我们这里也有上帝的祭司拿号向你们吹出大声。以色列人哪,不要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上帝争战,因你们必不能亨通。”
【本会注释】
率领我们。犹大宣称,他们的安慰和力量是上帝与他同在,为他们作战,并指引他们的路(见代下32:7,8)。
号。见民10:8,9。
与耶和华你们列祖的上帝争战。与上帝争战的人是无法取得最后胜利的。
13 耶罗波安却在犹大人的后头设伏兵。这样,以色列人在犹大人的前头,伏兵在犹大人的后头。
【本会注释】
耶罗波安有高明的战术。但是犹大信靠的是上帝。尽管这些战术有取胜的潜在因素,但无法胜过上帝。
14 犹大人回头观看,见前后都有敌兵,就呼求耶和华,祭司也吹号。
15 于是犹大人呐喊;犹大人呐喊的时候,上帝就使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众人败在亚比雅与犹大人面前。
【本会注释】
胜利是出于上帝,而不是出于人的。人只是实行上帝旨意的工具。
16 以色列人在犹大人面前逃跑,上帝将他们交在犹大人手里。
【本会注释】
因为没有上帝的帮助,以色列的军队在犹大人面前无能为力。以色列人连同偶像和金牛犊都落到信靠上帝的犹大人的手中。
17 亚比雅和他的军兵大大杀戮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仆倒死亡的精兵有五十万。
18 那时,以色列人被制伏了,犹大人得胜,是因倚靠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
【本会注释】
这里的记录一再强调犹大人胜利的真正原因。人类十分需要认识到自己应依靠上帝大能的手,在生活和工作有上帝的同在。到了末日,信靠上帝的忠心余民必不致蒙羞(但12:1)。
19 亚比雅追赶耶罗波安,攻取了他的几座城,就是伯特利和属伯特利的镇市,耶沙拿和属耶沙拿的镇市,以法拉音(或作:以弗伦)和属以法拉音的镇市。
【本会注释】
伯特利。在耶路撒冷北面约17.7公里。这里提到的城镇没有被犹大长期占领。因为据王上15:17-21,仅仅过了几年,以色列王巴沙就开始在拉玛设防。拉玛在耶路撒冷北面8.8公里。
耶沙拿。可能是拜亚耶沙拿(Burj el-Isâneh),在巴力-夏琐西北,伯特利北面不远处。
以法拉音。位置尚未确定。有人认为是《新约》中的俄弗拉,在伯特利东北约8公里。
20 亚比雅在世的时候,耶罗波安不能再强盛;耶和华攻击他,他就死了。
【本会注释】
没有资料说明如何攻击。
21 亚比雅却渐渐强盛,娶妻妾十四个,生了二十二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本会注释】
战胜耶罗波安之后,亚比雅自感强大和安全,就放纵奢侈的生活(见王上15:3)。
22 亚比雅其余的事和他的言行都写在先知易多的传上。
【本会注释】
先知易多的传。参代下12:15。那里提到易多所写的史记。
历代志下14章
提要:1 亚撒继位,除掉偶像。6 他得享太平,用要塞和军兵巩固自己的国家。9 他求告上帝,战胜了谢拉,劫掠了古实。
1 亚比雅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里。他儿子亚撒接续他作王。亚撒年间,国中太平十年。
【本会注释】
参第6节。《列王纪》没有提这一点,只是简述“亚撒和以色列王巴沙在世的日子常常争战”(王上15:16)。这句话并不是说在亚撒长达四十一年的统治期间,以色列和犹大一直公开为敌(代下16:13;参王上15:10;关于统治年代的统计,见本书卷二137页),而是指这两国之间没有真正的和平。
2 亚撒行耶和华他上帝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
【本会注释】
相应的王上15:11多了“效法他祖大卫”(王上15:11)。
3 除掉外邦神的坛和邱坛,打碎柱像,砍下木偶,
【本会注释】
除掉外邦神的坛和邱坛。本节呈现了这个国家在大卫统治结束以后所沦入偶像崇拜的可怕画面。王上15:12在记录亚撒的改革运动时,一开始就说“从国中除去娈童”,说明了这个国家可悲状况。
邱坛。参代下15:17和王上15:14。亚撒除掉的显然是拜偶像的邱坛,因为有这样提到。但亚撒要么准许地方上未经授权的敬拜耶和华场所继续存在,要么他反对邱坛的运动没有完全取得成功,因为“邱坛还没有从以色列中废去”(见代下15:17;王上15:14注释)。
柱像。希伯来语是masseboth,直译是“柱子”。这些石像当时在巴勒斯坦十分普遍,成为巴勒斯坦当地腐败宗教形式的一部分。摩西曾下令除掉柱像(见对申12:3;16:22注释)。有人认为这些柱像是生殖器的象征。
木偶。希伯来语是'asherim(木柱),或圣树,象征迦南的多产女神(见士3:7注释)。'asherim 常常与巴力崇拜相联系(士6:25,28)。摩西曾禁止以色列人在耶和华的祭坛旁立“木偶”,并且下令把些偶像除掉(见申7:5;16:21注释)。
4 吩咐犹大人寻求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遵行他的律法、诫命;
5 又在犹大各城邑除掉邱坛和日像,那时国享太平;
【本会注释】
邱坛。见第3节注释。
日像。希伯来语是chammanim,与第3节的“柱像”不同。Chammanim 可能来自词根chamman,(“暖和”)。故有人认为是指“日柱”;但多数人认为chammanim是“香坛”。Chammanim 还出现在利26:30和赛27:9。
6 又在犹大建造了几座坚固城。国中太平数年,没有战争,因为耶和华赐他平安。
【本会注释】
参代下11:5-12。
7 他对犹大人说:“我们要建造这些城邑,四围筑墙,盖楼,安门,做闩;地还属我们,是因寻求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我们既寻求他,他就赐我们四境平安。”于是建造城邑,诸事亨通。
【本会注释】
指全国的防御体系,南拒埃及,北抗以色列。亚撒尽其所能地巩固国防,应付危机,防止百姓遭遇敌对邻国的侵犯。
8 亚撒的军兵,出自犹大拿盾牌拿枪的三十万人;出自便雅悯拿盾牌拉弓的二十八万人。这都是大能的勇士。
【本会注释】
盾牌。指大盾牌(见代下9:15;王上10:16注释)。
三十万人。参代下13:3。可能不是指亚撒常备军的数目,而是指打仗时可以应征入伍的男丁数量。
9 有古实王谢拉率领军兵一百万,战车三百辆,出来攻击犹大人,到了玛利沙。
【本会注释】
古实王谢拉。我们尚未从当时的记录中确认谢拉这个人。由于古实位于阿拉伯西部和非洲东部的红海岸边(见创10:6),谢拉或许就是那里的人。他的部队里可能还有来自埃及的利比亚籍援兵,因为埃及那时受利比亚王朝的统治。亚撒曾尽力巩固国防,训练军队(代下14:6-8)。所以当谢拉进攻时,犹大是有准备的。
一百万。有人认为这只是表示数量庞大,正如我们说“一万”不一定真指一万。持这种看法的人指出,一百万人是不合比例的。但不管怎样,谢拉的兵力一定大大超过亚撒的军队。见本书第122,123页。
玛利沙。是罗波安建立的要塞之一(代下11:8),位于犹大的低地,在耶路撒冷西南约25英里。
10 于是亚撒出去与他迎敌,就在玛利沙的洗法谷彼此摆阵。
【本会注释】
玛利沙的西北是一个宽阔的干涸河道,通向巴勒斯坦平原。本文可能指这个地区。亚撒的军队到达以后,谢拉肯定退到更宽的河道中,以利用他的战车。
11 亚撒呼求耶和华他的上帝说:“耶和华啊,惟有你能帮助软弱的,胜过强盛的。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求你帮助我们;因为我们仰赖你,奉你的名来攻击这大军。耶和华啊,你是我们的上帝,不要容人胜过你。”
【本会注释】
呼求耶和华。亚撒已经预备了防御的要塞和庞大精良的军队。但他不是单依靠武器和士兵,而是依靠上帝。大敌当前,他就作为上帝的代表,奉上帝的名,呼求耶和华。
不要容人胜过你。亚撒奉上帝的名面对谢拉,觉得他自己的失败就是上帝的失败。
12 于是耶和华使古实人败在亚撒和犹大人面前,古实人就逃跑了;
【本会注释】
上帝使亚撒取得了惊人的胜利。犹大在北方和南方都面临强敌。如果她依靠自己的力量,很快就会败在所面临的大军手下。但是在上帝的帮助下,她战无不胜。谢拉的进攻是犹大来自南方的最后一次严重威胁。以后她的敌人是来自北方,先是西拿基立领导的亚述,后是尼布甲尼撒领导的巴比伦。犹大就是被巴比伦所灭的。
13 亚撒和跟随他的军兵追赶他们,直到基拉耳。古实人被杀的甚多,不能再强盛,因为败在耶和华与他军兵面前。犹大人就夺了许多财物,
【本会注释】
基拉耳。在迦萨东南约17.7公里,通往欧洲。
他的军兵。指亚撒的军兵。上帝的子民是祂手中的工具,执行祂的任务。
14 又打破基拉耳四围的城邑;耶和华使其中的人都甚恐惧。犹大人又将所有的城掳掠一空,因其中的财物甚多,
打破基拉耳四围的城邑。这些都是非利士的城邑。它们无疑都帮助了谢拉。
【本会注释】
耶和华使其中的人都甚恐惧。当上帝为祂的子民显示祂的大能时,敌人就恐惧不已,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和力量(见代下17:10)。
15 又毁坏了群畜的圈,夺取许多的羊和骆驼,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本会注释】
基拉耳在巴勒斯坦和埃及之间南部沙漠的边缘。那里的居民有许多骆驼(见撒上27:9;30:17)。
以赛亚书27章
提要:1 上帝照看祂的葡萄园。7 祂的管教不同于惩罚。12 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教会。
1 到那日,耶和华必用他刚硬有力的大刀刑罚鳄鱼,就是那快行的蛇,刑罚鳄鱼,就是那曲行的蛇,并杀海中的大鱼。
【本会注释】
鳄鱼。见伯41:1;诗74:13,14注释。在古代迦南的神话中,“鳄鱼”是七头之蛇,专与诸神和正义的力量为敌,所以被视为邪恶势力的化身。拉斯姗拉(Ras Shamrah)的古代迦南文献(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28、129页)里所记载七头怪兽“洛坦”(Lotan),据认为就是圣经里的“鳄鱼”(Leviathan,希伯来语是liwyathan)。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关于创造的神话里,有诸神和混乱之龙最早冲突的传说。
这些传说和其他异教的传说隐约地暗示一种普遍的观念,即蛇所象征的撒但,与女人的后裔作殊死的搏斗(创3:15;参启12:3,4)。《约伯记》中的“鳄鱼”根据上下文确实是指一种动物(伯41章)。诗人描述埃及军队在红海毁灭时,说上帝“砸碎鳄鱼的头”(诗74:13,14)。多头的鳄鱼象征埃及怪兽。鳄鱼在尼罗河中繁殖。在赛27;30;31章里一再提到埃及,说明这里的“鳄鱼”首先是代表埃及。可将赛27:1的“大鱼”与结29:3的“大鱼”进行对照;参结32:2,4。
《启示录》描绘撒但是“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启12:3),并宣布“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在地上”(启12:7,9)。上帝杀“鳄鱼”的“那日”,似乎就是“耶和华从他的居所出来,要刑罚地上居民的罪孽”的日子(赛26:21)。不知以赛亚的话是否指撒但。
2 当那日,有出酒的葡萄园,你们要指这园唱歌说:
【本会注释】
以赛亚在赛5:1-7为以色列唱了一首哀歌,说她是不结果子的葡萄园。但本章诗歌的语调欢快多了。因为这个葡萄园的果子最后要充满全世界(赛27:6)。
3 我耶和华是看守葡萄园的;我必时刻浇灌,昼夜看守,免得有人损害。
【本会注释】
这个葡萄园和以前的那个葡萄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赛5:1-7中,上帝撤去葡萄园的篱笆,使她荒芜,并下令不向她降雨。以前的葡萄园是特指“以色列家,……就是犹大人”(赛5:7)。本章的葡萄园也是这样(见赛27:6)。同样,基督也把祂的门徒比作葡萄树的枝子(约15:1-8)。
4 我心中不存忿怒。惟愿荆棘蒺藜与我交战,我就勇往直前,把他一同焚烧。
【本会注释】
我心中不存忿怒。上帝不生祂葡萄园的气。
荆棘蒺藜。在以前的葡萄园里,荆棘和蒺藜替代了原来的葡萄藤,以致上帝对以色列宣布了判决(赛5:6)。荆棘和蒺藜代表仇敌的作为,将会被上帝所烧毁(见太13:30)。
5 不然,让他持住我的能力,使他与我和好,愿他与我和好。
【本会注释】
持住我的能力。或“我的保护”。当仇敌竭力攻击上帝的子民时,本节劝教会向上帝祈求保护。教会如果这样做了,仇敌的努力就不会成功。上帝的子民已经与祂和好,知道祂是他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他们能够充满信心地仰望祂,在最大的考验中心灵有平安。这句话特别适合于最后七灾下降,撒但竭尽全力攻击圣徒的艰难时期。
6 将来雅各要扎根,以色列要发芽开花;他们的果实必充满世界。
【本会注释】
雅各。就是以色列(见创32:28注释)。
果实。参赛5:2;约15:2-8注释。上帝的计划是要以色列把救恩的知识传给世界(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8-30页)。属世的以色列国失败以后,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属灵的以色列──基督教会。圣经还把由外邦人和犹太人所组成的教会,比作嫁接的枝子,取代以色列树上被弃绝的原来的枝子(见罗11:11,12,15-26)。
7 主击打他们,岂象击打那些击打他们的人吗?他们被杀戮,岂象被他们所杀戮的吗?
【本会注释】
上帝击打祂的子民,岂像祂击打那些攻击他们的人?以赛亚把上帝对待祂的子民和祂对待他们敌人的方式进行了对比。上帝的子民虽然会遭受考验和苦难,但不会完全毁灭。上帝“击打”祂的子民是为了他们的益处(见来12:5-11;启3:19),以弥补他们品格上的缺陷,而不是消灭他们。
8 你打发他们去,是相机宜与他们相争;刮东风的日子,就用暴风将他们逐去。
【本会注释】
相机宜。或“双重的措施”。“机宜”的原文是se'ah(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166、167页)。参见第7节注释。我们的天父小心赏罚祂的儿女,全是为了他们的益处。祂的目的不是伤害,而是治疗(见耶10:24)。上帝对祂子民的惩罚交织着忍耐和仁慈。
你打发他们去。直译是“你打发她去,是要与她相争”。以赛亚的真实含义不明。他可能指即将临到的巴比伦之囚,作为治疗性的惩罚(见赛48:10;耶30:11-17;何2:6-23;弥4:10-12)。
用暴风将他们逐去。直译是“他用猛烈的气息将(她,即犹大)逐去”,或“他呼出猛烈的气息”。含义不很清楚。东风又干又热,从沙漠吹来,正好象征死亡和毁灭(创41:6;伯27:21;诗48:7;耶18:17;何13:15)。这风比喻上帝所许可临到祂子民的惩罚。“东风”被说成是上帝的“气息”。惩罚似乎是出于自然的原因,但实际上是上帝所注定或许可的。
9 所以,雅各的罪孽得赦免,他的罪过得除掉的果效,全在乎此:就是他叫祭坛的石头变为打碎的灰石,以致木偶和日像不再立起。
【本会注释】
雅各的罪孽。上帝的目的是洁净祂的子民,而不是消灭他们(见第7、8节注释)。第8节的惩罚是洁净手段。
果效。惩罚,悔改和宽恕的“果效”就是消除一切偶像崇拜的痕迹。巴比伦之囚治好了犹太人的偶像崇拜(《先知与君王》第705页)。
灰石。祭坛的石头如果是灰石,就会被打碎。木偶(希伯来语是'asherim;见出34:13;申7:5;16:21;王下17:10注释)和日偶像将会被砍下摧毁。上帝允许试炼临到祂的子民,是为了洁净他们的罪。
10 因为坚固城变为凄凉,成了撇下离弃的居所,象旷野一样;牛犊必在那里吃草,在那里躺卧,并吃尽其中的树枝。
【本会注释】
坚固城。就是耶路撒冷,象征上帝的子民。繁荣的城市将变成荒野。原来建造房屋的地方将变成牧场(见赛7:23-25)。这个预言应验在一个世纪后的公元前586年(见但9:16,17)。
11 枝条枯干,必被折断;妇女要来点火烧着。因为这百姓蒙昧无知,所以,创造他们的必不怜恤他们;造成他们的也不施恩与他们。
【本会注释】
这是上一节归纳性画面的继续。一棵树的树枝如果被扯去树叶(第10节),就会枯萎和死亡。树木将会枯干。树枝会砍下用做柴火。这个比喻类似于结31:12,13,把亚述的覆灭比作树木被砍下树枝。施洗约翰和耶稣二人都把恶人比作要砍下来抛到火里的树枝(太3:10;约15:6)。保罗把肉身的犹太人比作原来的树枝,后来被砍下来,用教会嫁接的枝子来代替(罗11:12-20)。
12 以色列人哪,到那日,耶和华必从大河,直到埃及小河,将你们一一的收集,如同人打树拾果一样。
【本会注释】
到那日。见赛26:1,2注释。
打树拾果。直译的“敲打”或“打谷”,以便与谷壳分离。这是审判的大日。麦子要收到天仓,谷壳要被焚烧(珥3:13;太3:12;13:39,40;启14:14-19)。
大河。就是幼发拉底河。
埃及小河。应许赐给以色列的土地从幼发拉底河一直延伸到埃及河(见创15:18;王上4:21;8:65注释)。其中的各民族将遭到“打谷”。他们的土地要交给上帝的选民。
一一。上帝是一个一个地召集义人,而不是成批的。
13 当那日,必大发角声,在亚述地将要灭亡的,并在埃及地被赶散的,都要来,他们就在耶路撒冷圣山上敬拜耶和华。
【本会注释】
当那日。见赛26:1注释。赛11:16注释。关于以色列从被掳回归,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9、31页。
启示录11章
提要:3 两位见证人传道。 6 他们有权柄叫天闭塞不下雨.。7 那兽与他们交战,杀害了他们。 8 他们暴尸街头,11 三天半之后复活。 14 第二样灾祸过去了。15 第七枝号筒吹响。
1. 有一根苇子赐给我,当作量度的杖;且有话说:“起来!将上帝的殿和祭坛,并在殿中礼拜的人都量一量。
【本会注释】
苇子。 用这根苇子作量度的杖。参 结 40:3,6;亚 2:1,2 的表号。
赐给我。第11章继续第10章的思路。
起来。 约翰奉命进入异象。
殿。参 启 3:12;7:15 注释;参 启 11:19)。1844年10月22日的大失望以后,复临信徒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天上的圣所和基督在天上圣所大祭司的工作。本节的殿不是耶路撒冷的圣殿,因为当约翰见异象时,圣殿已成为废墟。犹太民族已经不再是上帝所拣选在地上的代表(见 太 21:43 注释;见《SDA圣经注释》 卷 四,第 26–33 页)。圣殿也不再重建而被上帝承认为敬拜的中心了 (见 结 40:1 注释)。因此“在殿中礼拜的人” 不是指肉身的犹太人,而是那些参与天上圣所崇拜的人。在那里有基督为祂的子民服务(来 8:1,2)。 从特殊的意义上说,在这个预言的背景下,测量圣殿及其中礼拜之人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教会历史时期。
礼拜的人。指真正属灵的以色列人,就是上帝的子民,而不是“外邦人”(第 2 节)。测量礼拜的人指的是审判的工作(见本节怀爱伦注释)。
量一量。在撒迦利亚的异象中,一个人手拿准绳测量耶路撒冷,象征重建耶路撒冷的保证(见 亚 2:2 注释),因此本节测量圣殿和礼拜者的动作可以看作是复兴和保守的应许。第六印和第七印之间的一段插叙,是要向人保证,尽管在基督复临前会发生恐怖的事,上帝有一班子民将站立得住(见 启 7章;参 启6:17 注释)。现在这段第六号筒和第七号筒之间的插叙,也是要保证在第七号筒吹响后的恐怖中,上帝的圣殿,就是祂救赎计划的展示之处,以及真正敬拜祂的人将是安全的。
上帝圣殿的这次复兴和蒙保守似乎特别指1844年以后上帝的子民对基督在天上圣所的工作更全面的理解。
2. 只是殿外的院子要留下不用量,因为这是给了外邦人的;他们要践踏圣城四十二个月。
【本会注释】
殿外的院子。在约翰所熟悉的希律圣殿中,有一个内院,分成女院,以色列院和祭司院三个部分。在内院外面,是一个留给外邦人的大外院。有一道“中间隔断的墙”(弗 2:14)把外院和内院隔开。任何外邦人都不得越过这道隔墙,否则将处以死刑(见《SDA圣经注释》 卷五,第 67 页)。 鉴于这个院子是“给了外邦人的,”约翰所想到的,似乎是这个大外院。这个院子被认为代表地球,与天上“上帝的殿”相对应(第 1 节)。
留下。约翰只测量敬拜上帝的人。他们有权进入只有以色列才能进入的隔墙之内。只有这样的人才可望在地上的最后惩罚中得蒙保守。
给了外邦人的。如同地上圣所中留给外邦人的外院。这里的“外邦人”可以理解为那些不敬拜上帝,不承认自己属于以色列上帝的人。
践踏。本段与但 7:7,23对第四兽践踏的描写相似 (见但 7:7,8,25 注释)。由于该兽的行动特别针对“至高者的圣民” (但 7:25),我们自然可以将“圣城”理解为上帝的子民。
圣城。就是耶路撒冷(但 9:24;参 路 21:20)。把外院给了外邦人涉及圣城遭遇践踏。关于耶路撒冷的象征意义,见下面“践踏”的注释。
四十二个月。显然就是 但 7:25 的“一载,二载,半载”(见 但 7:25 注释)。
3. 我要使我那两个见证人,穿著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
【本会注释】
我那两个见证人。这个表号有多种解释。有人根据第 5, 6 节的引喻认为这两个见证人是指以利亚和摩西(见 第 5,6 节注释)。但这“两个见证人”的重要性远远不止于此。第 4 节说他们是“两棵橄榄树”和两个灯台。这个表号源于亚 4:1–6,11–14。 那里说它们代表了“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 (第 14 节)。橄榄枝怎样为圣所的灯盏供油(第 12 节),圣灵也藉着上帝宝座前的这些圣者供应给人类(见 亚 4:6,14 注释;见 《天路》408页;参 《给传道人的证言》第 338 页)。鉴于圣灵给人最完全的启示是在新旧约圣经里,所以新旧约圣经就被认定为这两个见证人(见 《善恶之争》267页;参 约 5:39 注释)。诗人描述上帝的话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诗 119:105,130;参 箴 6:23)。
穿着毛衣。穿毛衣通常是哀伤(撒下 3:31)和痛悔 (拿 3:6,8)的标志。这里描述在人的遗传占上风时,圣经处于一种悲伤的状态(参 但 7:25 的注释)。
传道。尽管在 1260 日的时期中邪恶占了上风(见 第 2 节注释),上帝的圣灵,特别是圣经所彰显的上帝之灵,依然在向那些愿意接受的人作见证着。
一千二百六十天。就是第 2 节的“四十二个月”(见该节注释)。
4. 他们就是那两棵橄榄树,两个灯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
【本会注释】
两棵橄榄树。见 第 3 节注释。
两个灯台。见 启 11:3 注释。
立在世界之主面前。见 亚 4:14 ;启 11:3注释。
5. 若有人想要害他们,就有火从他们口中出来,烧灭仇敌。凡想要害他们的都必这样被杀。
【本会注释】
想要害。就是想要伤害。
有火从…出来。就像以利亚对亚哈谢使者的惩罚那样(王下 1:10,12)。那些顽固抗拒圣灵见证的人最终将被烧死在火湖之中(见 启 20:15)。
口中。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意义。这种用法在希腊文中较为常见。如“心”(太 15:8;可 6:52),“脸”(太17:6;可6:52)。
6. 这二人有权柄,在他们传道的日子叫天闭塞不下雨;又有权柄叫水变为血,并且能随时随意用各样的灾殃攻击世界。
【本会注释】
权柄。exousia。“权威”,“权力”。在本节中出现了两次。
叫天闭塞。和第 5 节一样,这似乎引用了以利亚的经历。以利亚曾预言以色列将三年半不下雨(王上 17:1),或如路加所记“三年零六个月”(路 4:25;参 雅 5:17)。
水变为血。前面对两个见证人的描述似乎都与以利亚的经历有关(见上文及第 5 节注释)。而这里看则似乎是引用摩西的经历和降在埃及的第一灾(出 7:19–21)。
各样的灾殃。这些见证人不但有权把从前降在埃及的灾殃降到敌人身上,还有权降下任何灾殃。
7. 他们作完见证的时候,那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兽必与他们交战,并且得胜,把他们杀了。
【本会注释】
当他们作完见证的时候。就是 1260 日的终点 (见 启 11:3;见 但 7:25 注释)。
无底坑。见 启 9:1 注释;参上面“兽”的注释。 就法国而言,兽从无底坑上来被理解为这个民族没有根基。这是无神论的势力,是撒但权势的一种新形式(见 《善恶之争》269页)。
兽。迄今约翰还没有提到过兽。而启4:6中的四活物实际上不是兽(见该节注释)。本节的“兽”似乎是读者所认识的。有两种解释;
有些解经家认为“兽”是指以前出现过的。既然《启示录》迄今没有提到过,那它就是指《但以理书》中的兽,特别是《但以理书》第七章中的第四兽。他们还进一步指出,《但以理书》的兽是从海中上来的。而本节的兽是“从无底坑里上来的”。在《旧约》中,无底坑显然与海有联系(见 启 9:1 注释)。《但以理书》中第四兽所代表的势力,特别是它的后来阶段,就是杀害两位见证人的势力。
还有些解经家认为本节的兽是指1260日结束时,即公元1798年(见 但 7:25 注释)期间试图毁灭圣经的势力(两位见证人代表了圣经)。当时无神论在法国风行。反宗教的精神自然反对圣经的使用和圣经的信仰,所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认定为本节的兽。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赞同这种看法。
把他们杀了。即试图消灭上帝的道。关于法国挑战宗教的方式,见第9节注释。
8. 他们的尸首就倒在大城里的街上;这城按著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就是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
【本会注释】
他们的尸首就倒在。暴尸街头被认为是最有辱于尊严的(参 诗 79:2,3)。 见 启 11:9 注释。
大城。这座城被称为“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似乎表明它就是耶路撒冷,即第 2 节所提到的“圣城”。但许多解经家认为“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应按象征意义来理解,就象所多玛和埃及一样。因此他们认为“大城”是指法国。这个国家在1260日结束似的时候,表现出上述的特点。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赞同这种看法。
按着灵意。即按属灵的象征意义,而不是按字面来理解(参赛 1:10)。
所多玛。象征道德沦丧 (结 16:46–55),符合法国革命时的状况。
埃及。这个国家以否认真神的存在和挑衅上帝的命令而著称。法老说:“耶和华是谁,使我听他的话,… 我不认识耶和华”(出 5:2)。法国革命领袖们就是持这种态度。
钉十字架。很多基督徒在法国的逼迫中殉身。
9. 从各民、各族、各方、各国中,有人观看他们的尸首三天半,又不许把尸首放在坟墓里。
【本会注释】
各民、各族、各方、各国。指其他国家。他们将观望法国对圣经的挑战。
三天半。按照解释预言一日顶一年的原则,“三天半”等于三年半。安息日复临信徒一般认为第 7 节的兽代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年),特别是就它的反宗教倾向。他们认为这个预言应验在法国革命无神论的高峰期,从1793年11月10日巴黎颁发命令取消宗教起,到1797年6月17日法国政府取消宗教禁令为止。
和《启示录》的其他部分一样,解经家对与“三天半”也有不同的解释。这不仅是因为表号本身的问题,也是因为法国革命中的一些具体日期无法确定。好在确切的起止日期并不影响对圣经中重大预言时期的理解,也不影响对这段预言主题的理解。
10. 住在地上的人就为他们欢喜快乐,互相馈送礼物,因这两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
【本会注释】
住在地上的人。见 启 3:10 注释。
欢喜快乐。参路12:19 。现在恶人不再因两个见证人折服人心的见证而受良心的折磨了。他们尽情快乐,以安抚自己的良心。
馈送礼物。表示快乐(见 斯 9:22)。
受痛苦。藉着他们预言折服人心的能力(参 第 3 节)而使人感到痛苦。没有什么比负疚感更折磨人的了。当真理和公义时常呈现在故意犯罪的罪人面前时,罪人往往会无法忍受。
11. 过了这三天半,有生气从上帝那里进入他们里面,他们就站起来;看见他们的人甚是害怕。
【本会注释】
过了这三天半。即两位见证人被暴尸街头,被人观看的时期结束(参 第 9 节的注释)。
生气。即生命的气息。该词的希腊文遵七十士译本译自希伯来语 ruach chayyim(见创 6:17;创 7:15)。 在希伯来语中,气息实际上就等于生命。说气息进入了某个人身上,就是说他得到了生命(参 创 2:7)。
从上帝。 一切生命的赐予者上帝,让祂忠心的见证人复活了。
站起来。 参 王下 13:21;结 37:10。
甚是害怕。 曾在两个见证人作见证时折磨过恶人的负疚感(参 第 10 节注释),现在又出现了。那些因见证人的死而欢喜快乐的人,现在看到了两位见证人复活的奇迹,就惊恐万状。
12. 两位先知听见有大声音从天上来,对他们说:“上到这里来。”他们就驾着云上了天,他们的仇敌也看见了。
【本会注释】
有大声音从天上来。 没有说是谁说话,但可以推定是上帝。
上到这里来。 上帝不仅让这两位见证人复活,还吩咐他们到天上来。当“他们的仇敌”看见“他们”升天时,他们就完全摆脱了所遭受的逼迫。他们已向所有的人忠心地宣讲了1260日预言的真理。当着那些企图消灭他们之人的面,上帝亲自发话欢迎他们回到天庭。
有人认为两位见证人的升天代表十九世纪初以来圣经的显著普及。法国革命之后不久,各国的圣经公会纷纷成立。特别是建于1804年的英国圣经公会和建于1816年的美国圣经公会。这些公会同其他圣经公会一道将圣经翻译成 1,500 多种语言。因此在过去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圣经作为属灵的向导不仅没有被人遗忘,反而得到了最广泛的流传。
驾着云上了天。 就象耶稣同门徒们告别后,“有一朵云吧祂接去” 一样(徒 1:9),两位见证人也被云彩接到天上去了。这象征着圣经在法国遭到禁止的时期结束以后又得到了高举(参启 11:9注释;参 但 4:22)。
仇敌也看见了。 见前面“上到这里来”的注释。
13. 正在那时候,地大震动,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其余的都恐惧,归荣耀给天上的上帝。
【本会注释】
正在那时候。 就是两位见证人升天之后不久。
地大震动。 圣经经常用地震来象征基督复临前夕世界的动乱和剧变(参 可 13:8;启 16:18)。有些解经家将这段预言用于法国,认为此次地震是指18世纪末法国所发生的动乱。
十分之一。 这不是最后的大地震,因为只有城的十分之一倒塌(见 第 2,8 节注释;参 启 16:18)。这只是一次短暂的惩罚,好让那些曾因见证人的死而快乐的人因恐惧而感服。有人认为城的“十分之一”是指法国,因为法国是罗马帝国衰落后所崛起十王之一(但 7:24)。也有人认为该城是指罗马教会。而法国是它的十分之一。
七千人。 人数虽然不多,却足以让那些幸存者认识到上帝的权能。他们曾藐视上帝的见证人。
天上的上帝。 《但以理书》经常采用这个称呼(见 但 2:18,19,37,44,参 拉 5:11,12;6:9;7:12)。
14. 第二样灾祸过去,第三样灾祸快到了。
【本会注释】
第二样灾祸。 指第六号筒之下的惩罚,于1840年结束(见 启 8:13;参 启 9:12;见 第 9 章补充注释)。
第三样灾祸。 指第七号筒吹响后所发生的事(第 15–19 节)。
15. 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本会注释】
第七位天使。 标志着第三样灾祸的开始 (见 第 14 节注释),和第六号与第七号之间插叙的结束(启 10:1 -11:14;见 启 11:1 注释)。安息日复临信徒认为第七号筒是从1844年开始的(见 第 19 节注释)。
大声音。 可能指天上众生所发出的声音(参 启 5:11,12)。 在降下第七灾时,也有声音从天上的殿中发出来(启 16:17)。
国。 基督在复临地球前夕接受了国度(见 但 7:14 注释)。在祂复临的时候,地上一切的反对势力都将被粉碎(见 启 17:14 注释)。
主基督。 就是受膏者 (见 诗 2:2)。天上的众生并没有体验过基督的救恩。他们称基督为“主基督”。“基督”的称呼专指三一真神中的第二位。祂为救赎人类而受膏。
祂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见 但 2:44;7:14,27;路 1:33.
16. 在上帝面前,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长老,就面伏于地,敬拜上帝,
【本会注释】
二十四位长老。 见 启 4:4 注释。
面伏于地。 参 启 4:10。
17. 说:昔在、今在的主上帝全能者啊,我们感谢你!因你执掌大权作王了。
【本会注释】
主上帝,全能者啊. 见 启 1:8 注释。 这个称呼特别适合于胜利者上帝。
昔在。 见 启 1:4 注释。
今在。 见 启 1:4 注释。
执掌…作王了。这一胜利的统治始于上帝对祂全能的宣告。上帝本是全能的。罪恶的统治只是在祂的许可之下,为了在受造者面前暴露罪的真面目。这个目的达到以后,祂就“执掌大权”,重新开始祂的最高统治。见 林前 15:24–28。
18. 外邦发怒,你的忿怒也临到了;审判死人的时候也到了。你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凡敬畏你名的人,连大带小得赏赐的时候也到了。你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的时候也就到了。
【本会注释】
外邦发怒。参 诗 2:1。这是基督复临前夕各国的状况。他们将联合起来敌挡基督的工作和祂的子民(参 启 13:12;14:8 注释)。
忿怒。上帝的忿怒集中在最后的七灾里(启 15:1)。敌挡基督的工作因这些灾祸而终止。
时候。kairos 。指特定的时间。见启 1:3 注释。这是审判的时间,既有赏赐,也有毁灭。
审判…也到了. 本节同时提到奖赏和毁灭,表明约翰指的是最后的审判,发生在一千年之后(启 20:12–15)。
众先知。 上帝特殊的仆人,为祂的代言人。他们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经常为他们的主遭受大苦难。
众圣徒。指以纯洁生活为特征的基督众肢体。
得赏赐。 见 太 5:12;6:1;林前 3:8;启 22:12。这里所列的事件是按时间排列的(见 《早期著作》第 36 页),因此所说的赏赐就是一千年之后圣徒承受新的地球。
凡敬畏你名的人。在《使徒行传》中指那些虽然没有完全信仰犹太教,却敬拜真神的人(见徒 10:2 注释)。 如果本节的“敬畏”也是泛指的话,这第三等领受赏赐的人就可以被理解为那些虽未完全认识基督和祂的道,却遵循他们所有的亮光而生活的人。他们按照已有的启示敬畏上帝的名,所以也将接受赏赐(见 《历代愿望》第638页)。在另一方面,“凡敬畏你名的人”也可视为成“圣徒”的同位语,即“众圣徒,就是那些敬畏你名的人”。
连大带小。 属世的身份在最后的审判中毫无意义。
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的时候也就到了。那些从物质和精神上败坏地球的人是罪有应得。他们自己也遭到了毁灭。
19. 当时,上帝天上的殿开了,在祂殿中现出祂的约柜。随后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大雹。
【本会注释】
殿。上帝天上的殿在约翰面前打开了。异象聚焦于“祂的约柜”。在作为“真圣所的影像”(来 9:24)的地上圣所里,约柜放在至圣所里的。至圣所是赎罪大日崇祀的中心。而赎罪大日则是审判的预表。在第七号筒吹响时,约翰看见了天上的圣所,尤其是“祂的约柜”。这表明赎罪日所预表的,基督在天上第二即最后阶段的工作开始了。其他地方的经文指出基督最后阶段的工作始于 1844 年(见 但 8:14 注释)。安息日复临信徒视1844年为第七号筒吹响的时间。
约柜。在地上的圣所里,约柜是存放十诫法版的地方。十诫是上帝为各世代人类所定不变的道德律。在犹太人时期,信仰上帝的人一想到约柜,就马上会想到十诫。约翰在异象中见到约柜,这有力地证明了在地上最后的时刻,上帝伟大的道德律要在那些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祂的之人的生活中占有中心的地位(见 启 12:17 ;14:12 的注释;参 《善恶之争》433页)。
闪电,声音和雷轰。就象在第七灾之下(启 16:18)。
地震。就象在第七灾之下(启 16:18,19;参 启 11:13 注释)。
大雹。 就象在第七灾之下((启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