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列王纪下9章
以利沙遣徒诣耶户
9:1 先知以利沙叫了一个先知门徒来,吩咐他说:“你束上腰,手拿这瓶膏油,往基列的拉末去。
9:2 到了那里,要寻找宁示的孙子、约沙法的儿子耶户。使他从同僚中起来,带他进严密的屋子,
9:3 将瓶里的膏油倒在他头上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王。’说完了,就开门逃跑,不要迟延。”
9:4 于是那少年先知往基列的拉末去了。
膏耶户为以色列王
9:5 到了那里,看见众军长都坐着,就说:“将军哪,我有话对你说。”耶户说:“我们众人里,你要对哪一个说呢?”回答说:“将军哪,我要对你说。”
9:6 耶户就起来,进了屋子,少年人将膏油倒在他头上,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我膏你作耶和华民以色列的王。
9:7 你要击杀你主人亚哈的全家,我好在耶洗别身上伸我仆人众先知和耶和华一切仆人流血的冤。
9:8 亚哈全家必都灭亡;凡属亚哈的男丁,无论是困住的、自由的,我必从以色列中剪除,
9:9 使亚哈的家像尼八儿子耶罗波安的家,又像亚希雅儿子巴沙的家。
9:10 耶洗别必在耶斯列田里被狗所吃,无人葬埋。’”说完了,少年人就开门逃跑了。
9:11 耶户出来,回到他主人的臣仆那里,有一人问他说:“平安吗?这狂妄的人来见你有什么事呢?”回答说:“你们认得那人,也知道他说什么。”
9:12 他们说:“这是假话,你据实地告诉我们。”回答说:“他如此如此对我说。他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王。’”
9:13 他们就急忙各将自己的衣服铺在上层台阶,使耶户坐在其上。他们吹角说:“耶户作王了!”
9:14 这样,宁示的孙子、约沙法的儿子耶户,背叛约兰。先是约兰和以色列众人因为亚兰王哈薛的缘故,把守基列的拉末,
9:15 但约兰王回到耶斯列,医治与亚兰王哈薛打仗所受的伤。耶户说:“若合你们的意思,就不容人逃出城往耶斯列报信去。”
9:16 于是耶户坐车往耶斯列去,因为约兰病卧在那里。犹大王亚哈谢已经下去看望他。
9:17 有一个守望的人站在耶斯列的楼上,看见耶户带着一群人来,就说:“我看见一群人。”约兰说:“打发一个骑马的去迎接他们,问说:‘平安不平安?’”
9:18 骑马的就去迎接耶户说:“王问说:‘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在我后头吧!”守望的人又说:“使者到了他们那里,却不回来。”
9:19 王又打发一个骑马的去。这人到了他们那里说:“王问说:‘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在我后头吧!”
9:20 守望的人又说:“他到了他们那里,也不回来。车赶得甚猛,像宁示的孙子耶户的赶法。”
射杀约兰
9:21 约兰吩咐说:“套车!”人就给他套车。以色列王约兰和犹大王亚哈谢,各坐自己的车出去迎接耶户,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那里遇见他。
9:22 约兰见耶户就说:“耶户啊,平安吗?”耶户说:“你母亲耶洗别的淫行邪术这样多,焉能平安呢?”
9:23 约兰就转车逃跑,对亚哈谢说:“亚哈谢啊,反了!”
9:24 耶户开满了弓,射中约兰的脊背,箭从心窝穿出,约兰就仆倒在车上。
9:25 耶户对他的军长毕甲说:“你把他抛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间。你当追想,你我一同坐车跟随他父亚哈的时候,耶和华对亚哈所说的预言,
9:26 说:‘我昨日看见拿伯的血和他众子的血,我必在这块田上报应你。’这是耶和华说的。现在你要照着耶和华的话,把他抛在这田间。”
击杀亚哈谢
9:27 犹大王亚哈谢见这光景,就从园亭之路逃跑。耶户追赶他说:“把这人也杀在车上。”到了靠近以伯莲姑珥的坡上击伤了他,他逃到米吉多,就死在那里。
9:28 他的臣仆用车将他的尸首送到耶路撒冷,葬在大卫城他自己的坟墓里,与他列祖同葬。
9:29 亚哈谢登基作犹大王的时候,是在亚哈的儿子约兰第十一年。
掷杀耶洗别
9:30 耶户到了耶斯列。耶洗别听见就擦粉、梳头,从窗户里往外观看。
9:31 耶户进门的时候,耶洗别说:“杀主人的心利啊,平安吗?”
9:32 耶户抬头向窗户观看说:“谁顺从我?”有两三个太监从窗户往外看他。
9:33 耶户说:“把她扔下来!”他们就把她扔下来。她的血溅在墙上和马上,于是把她践踏了。
9:34 耶户进去,吃了喝了,吩咐说:“你们把这被咒诅的妇人葬埋了,因为她是王的女儿。”
9:35 他们就去葬埋她,只寻得她的头骨和脚并手掌。
9:36 他们回去告诉耶户,耶户说:“这正应验耶和华藉他仆人提斯比人以利亚所说的话,说:在耶斯列田间,狗必吃耶洗别的肉;
9:37 耶洗别的尸首必在耶斯列田间如同粪土,甚至人不能说:‘这是耶洗别。’”
旧约:列王纪下10章
耶户遗书耶斯列长老
10:1 亚哈有七十个儿子在撒马利亚。耶户写信送到撒马利亚,通知耶斯列的首领,就是长老和教养亚哈众子的人,说:
10:2 “你们那里既有你们主人的众子和车马、器械、坚固城,
10:3 接了这信,就可以在你们主人的众子中,选择一个贤能合宜的,使他坐他父亲的位。你们也可以为你们主人的家争战。”
10:4 他们却甚惧怕,彼此说:“二王在他面前尚且站立不住,我们怎能站得住呢?”
10:5 家宰、邑宰和长老并教养众子的人,打发人去见耶户说:“我们是你的仆人,凡你所吩咐我们的,都必遵行,我们不立谁作王,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
戮亚哈众子
10:6 耶户又给他们写信说:“你们若归顺我,听从我的话,明日这时候,要将你们主人众子的首级带到耶斯列来见我。”那时,王的儿子七十人,都住在教养他们那城中的尊贵人家里。
10:7 信一到,他们就把王的七十个儿子杀了,将首级装在筐里,送到耶斯列耶户那里。
10:8 有使者来告诉耶户说:“他们将王众子的首级送来了。”耶户说:“将首级在城门口堆作两堆,搁到明日。”
10:9 次日早晨,耶户出来,站着对众民说:“你们都是公义的。我背叛我主人,将他杀了。这些人却是谁杀的呢?
10:10 由此可知,耶和华指着亚哈家所说的话,一句没有落空,因为耶和华藉他仆人以利亚所说的话都成就了。”
10:11 凡亚哈家在耶斯列所剩下的人和他的大臣、密友、祭司,耶户尽都杀了,没有留下一个。
戮亚哈谢昆弟
10:12 耶户起身往撒马利亚去。在路上、牧人剪羊毛之处,
10:13 遇见犹大王亚哈谢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是谁?”回答说:“我们是亚哈谢的弟兄,现在下去,要问王和太后的众子安。”
10:14 耶户吩咐说:“活捉他们!”跟从的人就活捉了他们,将他们杀在剪羊毛之处的坑边,共四十二人,没有留下一个。
10:15 耶户从那里前行,恰遇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来迎接他,耶户问他安,对他说:“你诚心待我,像我诚心待你吗?”约拿达回答说:“是。”耶户说:“若是这样,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户拉他上车。
10:16 耶户说:“你和我同去,看我为耶和华怎样热心。”于是请他坐在车上。
10:17 到了撒马利亚,就把撒马利亚亚哈家剩下的人都杀了,直到灭尽,正如耶和华对以利亚所说的。
计杀拜巴力者
10:18 耶户招聚众民,对他们说:“亚哈事奉巴力还冷淡,耶户却更热心。
10:19 现在我要给巴力献大祭。应当叫巴力的众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并巴力的众祭司,都到我这里来,不可缺少一个,凡不来的必不得活。”耶户这样行,是用诡计要杀尽拜巴力的人。
10:20 耶户说:“要为巴力宣告严肃会。”于是宣告了。
10:21 耶户差人走遍以色列地,凡拜巴力的人都来齐了,没有一个不来的。他们进了巴力庙,巴力庙中从前边直到后边都满了人。
10:22 耶户吩咐掌管礼服的人说:“拿出礼服来,给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礼服来给了他们。
10:23 耶户和利甲的儿子约拿达进了巴力庙,对拜巴力的人说:“你们察看察看,在你们这里不可有耶和华的仆人,只可容留拜巴力的人。”
10:24 耶户和约拿达进去献平安祭和燔祭。耶户先安排八十人在庙外,吩咐说:“我将这些人交在你们手中,若有一人脱逃,谁放的,必叫他偿命!”
10:25 耶户献完了燔祭,就出来吩咐护卫兵和众军长说:“你们进去杀他们,不容一人出来。”护卫兵和军长就用刀杀他们,将尸首抛出去,便到巴力庙的城去了,
10:26 将巴力庙中的柱像都拿出来烧了,
10:27 毁坏了巴力柱像,拆毁了巴力庙作为厕所,直到今日。
10:28 这样,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
耶户仍拜金犊
10:29 只是耶户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
10:30 耶和华对耶户说:“因你办好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亚哈家,你的子孙必接续你坐以色列的国位,直到四代。”
10:31 只是耶户不尽心遵守耶和华以色列 神的律法,不离开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哈薛攻以色列地
10:32 在那些日子,耶和华才割裂以色列国,使哈薛攻击以色列的境界,
10:33 乃是约旦河东、基列全地,从靠近亚嫩谷边的亚罗珥起,就是基列和巴珊的迦得人、吕便人、玛拿西人之地。
10:34 耶户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10:35 耶户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马利亚。他儿子约哈斯接续他作王。
10:36 耶户在撒马利亚作以色列王二十八年。
旧约:以赛亚书37章
希西家忧甚遣使往告以赛亚
37:1 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
37:2 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
37:3 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
37:4 或者耶和华你的 神听见拉伯沙基的话,就是他主人亚述王打发他来辱骂永生 神的话,耶和华你的 神听见这话就发斥责。故此,求你为余剩的民扬声祷告。”
以赛亚慰之
37:5 希西家王的臣仆就去见以赛亚。
37:6 以赛亚对他们说:“要这样对你们的主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
37:7 我必惊动(注:原文作“使灵进入”)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
亚述王致书侮慢耶和华
37:8 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见亚述王攻打立拿,原来他早听见亚述王拔营离开拉吉。
37:9 亚述王听见人论古实王特哈加说:“他出来要与你争战。”亚述王一听见,就打发使者去见希西家,吩咐他们说:
37:10 “你们对犹大王希西家如此说:不要听你所倚靠的 神欺哄你说:‘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亚述王的手中。’
37:11 你总听说亚述诸王向列国所行的乃是尽行灭绝,难道你还能得救吗?
37:12 我列祖所毁灭的,就是歌散、哈兰、利色和属提拉撒的伊甸人,这些国的 神何曾拯救这些国呢?
37:13 哈马的王、亚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里呢?”
希西家祈祷
37:14 希西家从使者手里接过书信来,看完了,就上耶和华的殿,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
37:15 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说:
37:16 “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啊,你,惟有你是天下万国的 神!你曾创造天地。
37:17 耶和华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要听西拿基立的一切话,他是打发使者来辱骂永生 神的。
37:18 耶和华啊!亚述诸王果然使列国和列国之地变为荒凉,
37:19 将列国的神像都扔在火里,因为他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头、石头的,所以灭绝他。
37:20 耶和华我们的 神啊,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有你是耶和华!”
以赛亚预言亚述王因骄致祸
37:21 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就打发人去见希西家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你既然求我攻击亚述王西拿基立,
37:22 所以耶和华论他这样说:“锡安的处女藐视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摇头。
37:23 你辱骂谁?亵渎谁?扬起声来,高举眼目攻击谁呢?乃是攻击以色列的圣者!
37:24 你藉你的臣仆辱骂主说:‘我率领许多战车上山顶,到黎巴嫩极深之处;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树和佳美的松树;我必上极高之处,进入肥田的树林。
37:25 我已经挖井喝水;我必用脚掌踏乾埃及的一切河。’
37:26 耶和华说:你岂没有听见我早先所做的、古时所立的吗?现在藉你使坚固城荒废,变为乱堆。
37:27 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惊惶羞愧。他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顶上的草,又如田间未长成的禾稼。
37:28 你坐下,你出去,你进来,你向我发烈怒,我都知道。
37:29 因你向我发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话达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钩子钩上你的鼻子,把嚼环放在你口里,使你从原路转回去。
37:30 以色列人哪,我赐你们一个证据:你们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长的;至于后年,你们要耕种收割,栽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37:31 犹大家所逃脱余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37:32 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37:33 所以耶和华论亚述王如此说: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垒攻城。
37:34 他从哪条路来,必从那条路回去,必不得来到这城。”这是耶和华说的。
37:35 “因我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
耶和华遣使击亚述
37:36 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
37:37 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
亚述王为子所弑
37:38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就逃到亚拉腊地。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
旧约:以赛亚书38章
希西家遘疾祈祷
38:1 那时,希西家病得要死。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去见他,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当留遗命与你的家,因为你必死,不能活了。”
38:2 希西家就转脸朝墙,祷告耶和华说:
38:3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在你面前怎样存完全的心,按诚实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为善的。”希西家就痛哭了。
以赛亚奉谕慰藉之
38:4 耶和华的话临到以赛亚说:
38:5 “你去告诉希西家说:‘耶和华你祖大卫的 神如此说:我听见了你的祷告,看见了你的眼泪。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寿数;
38:6 并且我要救你和这城脱离亚述王的手,也要保护这城。
38:7 我耶和华必成就我所说的,我先给你一个兆头,
38:8 就是叫亚哈斯的日晷,向前进的日影往后退十度。’”于是,前进的日影果然在日晷上往后退了十度。
希西家感恩之歌
38:9 犹大王希西家患病已经痊愈,就作诗说:
38:10 我说:“正在我中年(注:或作“晌午”)之日,必进入阴间的门;我余剩的年岁不得享受。”
38:11 我说:“我必不得见耶和华,就是在活人之地不见耶和华;我与世上的居民不再见面。
38:12 我的住处被迁去离开我,好像牧人的帐棚一样;我将性命卷起,像织布的卷布一样。耶和华必将我从机头剪断,从早到晚,他要使我完结。
38:13 我使自己安静,直到天亮;他像狮子折断我一切的骨头,从早到晚,他要使我完结。
38:14 我像燕子呢喃,像白鹤鸣叫,又像鸽子哀鸣;我因仰观,眼睛困倦。耶和华啊,我受欺压,求你为我作保。”
38:15 我可说什么呢?他应许我的,也给我成就了。我因心里的苦楚,在一生的年日必悄悄而行。
38:16 主啊,人得存活,乃在乎此;我灵存活,也全在此。所以,求你使我痊愈,仍然存活。
38:17 看哪,我受大苦,本为使我得平安;你因爱我的灵魂(注:或作“生命”),便救我脱离败坏的坑,因为你将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后。
38:18 原来阴间不能称谢你,死亡不能颂扬你,下坑的人不能盼望你的诚实。
38:19 只有活人,活人必称谢你,像我今日称谢你一样。为父的,必使儿女知道你的诚实。
38:20 耶和华肯救我,所以我们要一生一世,在耶和华殿中,用丝弦的乐器唱我的诗歌。
38:21 以赛亚说:“当取一块无花果饼来,贴在疮上,王必痊愈。”
38:22 希西家问说:“我能上耶和华的殿,有什么兆头呢?”
新约:启示录12章
怀孕的妇人
12:1 天上现出大异象来:有一个妇人,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
12:2 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
大红龙要吞妇人的孩子
12:3 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
12:4 它的尾巴拖拉着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龙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之后,要吞吃她的孩子。
12:5 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子,是将来要用铁杖辖管万国的(注:“辖管”原文作“牧”);她的孩子被提到 神宝座那里去了。
12:6 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 神给她预备的地方,使她被养活一千二百六十天。
天上有争战龙就被摔于地
12:7 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
12:8 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它们的地方。
12:9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12:10 我听见在天上有大声音说:“我 神的救恩、能力、国度,并他基督的权柄,现在都来到了,因为那在我们 神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已经被摔下去了。
12:11 弟兄胜过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
12:12 所以诸天和住在其中的,你们都快乐吧!只是地与海有祸了,因为魔鬼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就气忿忿地下到你们那里去了。”
抚养妇人一载二载半载
12:13 龙见自己被摔在地上,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妇人。
12:14 于是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里被养活一载二载半载。
12:15 蛇就在妇人身后,从口中吐出水来,像河一样,要将妇人冲去。
12:16 地却帮助妇人,开口吞了从龙口吐出来的水(注:原文作“河”)。
12:17 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 神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那时龙就站在海边的沙上。
列王纪下9章
提要:1 以利沙差遣一个年轻的先知门徒带着命令到基列的拉末去膏耶户。4 那少年人做完这件事就逃跑了。11 耶户被士兵拥立为王,在拿伯的田间杀了约兰。27 亚哈谢在姑珥被击伤,埋葬在耶路撒冷。30 骄横的耶洗别被人从楼上扔下,野狗将她的尸身吞吃。
耶户被膏为以色列王
王下9:1 先知以利沙叫了一个先知门徒来,吩咐他说:“你束上腰,手拿这瓶膏油往基列的拉末去。
【本会注释】
先知以利沙。关于以利沙的叙述在8:16节因为插入约兰和他儿子亚哈谢在犹大统治的描写而中断。现在经上的记述又回到以利沙身上。也许有人会提出问题:经过了如此之长的关于先知工作的叙述(2:12至8:15)为什么不连贯地将以利沙的生平故事讲完呢?这是因为,《列王纪》是基本上根据编年顺序记载以色列和犹大诸王历史的。以利亚和以利沙的事固然很重要但也是穿插在诸王的记载之中的。目前以利沙要做的这件事和亚哈谢以及约兰在世最后的日子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当前关于先知的记载和那些王统治的叙述两相交织起来。
一个先知门徒。现在以利沙身边有一群先知门徒与他同在,他们一直协助以利沙完成各种工作。这个奉差遣的人具体是谁不得而知。十一世纪的犹太人学者拉吉说,此人是王下14:25节提到的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期间作先知的约拿。但事实很可能不是这样,因为耶罗波安二世直到五十年后才登基作王。另外在犹太拉比的研究中也没有证据证明这里提到的先知门徒是约拿。
瓶(直译为:盒子)。应该翻译为“瓶”(见撒上10:1)。那时的油和膏一般都是装在陶、石头、玻璃制成的瓶或罐里,在埃及和米所波大米发现了很多这样的器皿。
基列的拉末。以色列王攻打基列拉末时受了伤,现在已经撤回到了耶斯列。直到此时经文中还远没有讲述这次围攻基列拉末是否成功,但其结果已经指明了。
王下9:2 到了那里,要寻找宁示的孙子、约沙法的儿子耶户,使他从同僚中起来,带他进严密的屋子,
【本会注释】
耶户。经文中除了这里提到耶户是约沙法的儿子之外再没有就他的家谱和出生地有任何细节的记述。亚述的历史中屡次提到了耶户。撒缦以色三世作王第十八年(一般被认为是:主前841年)的一个记录中提到他打败哈薛,同时这个记录中还提到他从Iaua mâr Humri或“耶户,暗利的儿子”手中收下贡物。这个记载和撒缦以色作王第六年一个讲述亚述王和亚哈在夸夸(卡卡)作战的记录(见第81,159页)结合起来,我们不仅可以将亚哈统治的最后一年还能将约兰的死以及耶户的即位和亚述的历史在时间上统一起来。
同僚。这是指他的伙伴或同事,即,与他在一起的众位军官(见第5节)。
带他。字面上是,“使他进来。”先知的使者指引耶户进了另一间屋子,在那里他可以与之作秘密的会谈。
严密的屋子(直译为:里屋)。字面上是,“严密的屋子”(见王上20:30和22:25)。不一定是秘密的,但必须是一个私下的空间,在那里使者可以单独与耶户交谈。
王下9:3 将瓶里的膏油倒在他头上,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王。’说完了,就开门逃跑,不要迟延。”
【本会注释】
将瓶里的膏油倒在他头上。以利亚早在奉命膏以利沙做他继承人的时候(见王上19:16节注释)就收到了膏耶户作王的使命。
逃跑。膏立耶户整件事是在非常迅速和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年轻的先知门徒一完成他的使命就迅速离开,没有等待耶户询问或可能得到的报赏。
王下9:4 于是那少年先知往基列的拉末去了。
【本会注释】
那少年。这个表达在英文LXX版和叙利亚文译本中只出现过一次。
王下9:5 到了那里,看见众军长都坐着,就说:“将军哪,我有话对你说。”耶户说:“我们众人里,你要对哪一个说呢?”回答说:“将军哪,我要对你说。”
【本会注释】
坐着。这些军长可能是在院子里坐着,因为根据下一节,耶户听到先知门徒和他说的话之后,就“进了屋子。”
耶户说。很明显耶户是众军长的首领。他现在是以色列军队的元帅。当以色列王离开基列拉末的时候还没有将城攻取,因此,战斗依然在进行。约兰可能将他的伤当作离开部队的借口,好逃避战争的严酷和危险。而耶户继续督战攻城并最终将其占领。他也因此成为了全以色列的民族英雄。
王下9:6 耶户就起来,进了屋子,少年人将膏油倒在他头上,对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膏你作耶和华民以色列的王。
【本会注释】
以色列的。上帝依然承认以色列是属自己的国家,他作为合法的统治者现在要为其选立新王。
膏你作……王。这无疑是从上帝而来的使命。膏立新君的时机已到,他将要除灭邪恶的暗利王朝。对于加冕作以色列王的一位来说,现在既是一次机会,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王下9:7 你要击杀你主人亚哈的全家,我好在耶洗别身上伸我仆人众先知和耶和华一切仆人流血的冤。
【本会注释】
亚哈的家。约兰和在他之前作以色列王的亚哈谢都是亚哈的儿子。亚哈家因为他们的罪恶现在就要被全然除灭了。
伸……流血的冤。没有人流了无辜人的血会不受到惩罚。耶和华看顾他的百姓,为自己的选民伸冤,他有他的方式,在他认为最好的时机就会为他们报仇。人以自己狭隘的视野常会疑惑为什么报应的日子总是迟延。在不忍耐之中人们或许会认为耶和华已经忘记了恶人的罪行并允许他们继续行恶而不受到刑罚。
一切仆人。这表明不仅是那些上帝拣选的先知,还有更多的人卷入到亚哈家敌对真神上帝崇拜者的大规模迫害之中。
耶洗别身上。耶洗别是以色列国中迫害的主谋,但她不可能独自进行。如果耶洗别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既而,那些与之同流合污并被同一个精神所鼓动的人也是有罪的。
王下9:8 亚哈全家必都灭亡,凡属亚哈的男丁,无论是困住的、自由的,我必从以色列中剪除,
【本会注释】
全家。亚哈的全家都被剪除,这降到亚哈家的刑罚显得异常严厉。有这种想法仅仅是因为人们忘记了一个事实:上帝是如何处理关于以色列之事的。当上帝在西奈山建立以色列的神权政体时他也为其制定了严格的民事刑律。强有力的律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是必须的。但是在君主制度下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王拥有绝对的权力,那在国中有什么权威能以审判王的罪行呢?在这种情况下上帝就成为其刑罚的执行者。相对于下面的臣民来说忽视王的罪行更加危险。因为他的地位高,相应地,他作恶的后果波及的范围也大。因此他所遭受的刑罚通常很严厉,就像亚哈和他的全家,以及大卫的例子,当他数点以色列人时有七万人在这个罪行之后死亡(撒下24章)。严厉的刑罚被用来作为约束人们狂妄不羁无法无天的手段。
我必……剪除。这一节表达了耶和华所发命令包含的范围。希伯来人好像从大卫的年代就开始使用这种表达了(撒上25:22)。当耶罗波安行走恶道时,这句话用在他的子孙身上,说他们将被剪除(王上14:10)。同样的话也用于表示巴沙家的灭亡(王上16:11)。当拿伯被杀他的葡萄园被强占之时,以利亚将这句话用在亚哈的子孙身上,说他们必尽都灭亡(王上21:21)。先知现在又一次使用这句话来指示亚哈的全家马上就要面临他们的厄运了。
王下9:9 使亚哈的家象尼八儿子耶罗波安的家,又象亚希雅儿子巴沙的家。
【本会注释】
像……耶罗波安的家。这两个家族都彻底灭亡了。当巴沙击杀耶罗波安全家时,他“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王上15:29),而当心利灭绝巴沙的家族时,“连他的亲属、朋友也没有留下一个男丁”(王上16:11)。
王下9:10 耶洗别必在耶斯列田里被狗所吃,无人葬埋。’”说完了,少年人就开门逃跑了。
【本会注释】
耶洗别……必被狗所吃。以利亚曾预言过这样可怕的厄运将会临到以色列的恶后身上(王上21:23;王下9:36,37)。亚哈妻子的名字耶洗别成了邪恶的代名词。正是她引诱上帝的百姓陷入了最可耻的偶像崇拜和罪恶之中。她的罪恶极大,现在将要遭受可怕的厄运。对耶洗别的刑罚永不可忘记,它要在一切犯罪作恶之人的心里留下一种深刻、鲜明的事实印象,违犯诫命者必受惩罚。在东方国家的原野田地中常有很多处于半饥饿状态的野狗,它们吞食各种腐败的东西,是郊外的清道夫,弃置荒野尸体上的肉很快会被它们吃掉。
在耶斯列田里。耶洗别该当此报,这里正是她滥施淫威犯罪作恶的地方。正是在这里她威胁要除灭以利亚(王上19:2),也正是在这个地方她为了一处葡萄园而流无辜之人拿伯的血(王上21:7-15)。
王下9:11 耶户出来,回到他主人的臣仆那里,有一人问他说:“平安吗?这狂妄的人来见你有什么事呢?”回答说:“你们认得那人,也知道他说什么。”
【本会注释】
平安吗?。字面上是,“平安吗?”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本章第17,18,19和第22节。这个使者突然的出现,他将耶户带到一边做秘密的会谈,以及他匆忙的离开,这一切都使人疑窦丛生,要问问他来此的目的和意图。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先知门徒来此决不是为了平常的使命。那么他带来的消息是好是坏呢?是不是别处有什么突然的危机发生要动用军队呢?
狂妄的人。字面上是,“疯子,”这是从动词“疯了”而来的。这个词就像耶29:26节一样,是贬义(参看何9:7)。
你们认得那人。这些话表示出耶户怀疑众军长全部参与了要立他为王的计划。
王下9:12 他们说:“这是假话,你据实地告诉我们。”回答说:“他如此如此对我说。他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王。’”
【本会注释】
这是假话。这些军队的官长没有猜出先知的意图,但他们热切地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保密呢?耶户可以当场为他们揭晓谜底。《圣经》上的记载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些人渴望了解那重要信息的情形,他们知道先知给了以色列军队的将军极其重大的使命。
王下9:13 他们就急忙各将自己的衣服铺在上层台阶,使耶户坐在其上;他们吹角,说:“耶户作王了!”
【本会注释】
将衣服铺在。先知的信息一经公布就使聚集在那里的人与耶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突然间的改变。在这消息公布之前,这些人,包括耶户,同在军中作将领,都是服侍王的臣仆。但现在,突然间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地位与众不同了,成了以色列的国王,而其他人则成了他的下属。耶户被抬举升高,其余之人就向他们的新王表示效忠了。因此,众位军长立即将他们的外衣脱下来当作毯子铺在地上让耶户行走,这是一种对耶和华所立之王适当的尊重。
上层台阶。希伯来词语gerem。字面上是,“骨头,”或“力量。”这个词语翻译过来是“上层台阶,”其确切的意思还不清楚。或许它是指一些建筑上的术语,可能是阶梯顶头的一个平台。从众军长聚集的院子里可能有一条阶梯直通到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而这个平台就被暂时当成一个宝座可以让新王在他的臣仆面前站立。官员们可能用他们的外衣当作一条正式的地毯从阶梯一直铺到高处的平台上,使新王有个显赫的位置可以接受他臣仆的欢呼。
吹角。这是加冕典礼既定程序的一部分(见撒下15:10;王上1:39;王下11:14)
耶户作王了。人们好像当时立即接受了将军耶户作王这件事实并显得非常高兴。耶户在自己的同僚中无疑深孚众望;另外,当时人们肯定对约兰以及暗利家存在着普遍的不满情绪。
以色列王约兰被杀
王下9:14 这样,宁示的孙子、约沙法的儿子耶户背叛约兰。先是约兰和以色列众人因为亚兰王哈薛的缘故,把守基列的拉末;
【本会注释】
背叛约兰。约兰当时还在世并依然施行统治,因此,耶户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背叛,对约兰、亚哈以及暗利全家的背叛。
约兰……把守基列的拉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述,它显示出以色列人的确重新夺回了基列拉末。人民看待“约兰,”与其说他是以色列国家的君王,还不如说他是个专顾自己的人呢!如果约兰在攻城期间留在营中,那么现在耶户破城的功劳也可归在王的名下,耶户还会和以色列的军队一起守城防备亚兰人的回袭。
因为哈薛。哈薛失败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尽全力将城重新夺回。因此,以色列人不得不继续在基列拉末驻守防备哈薛的进攻。
王下9:15 但约兰王回到耶斯列,医治与亚兰王哈薛打仗所受的伤。耶户说:“若合你们的意思,就不容人逃出城往耶斯列报信去。”
【本会注释】
医治。既然刚才提到约兰把守着基列拉末,为防止误解,现在作者重复了他先前关于约兰受伤回耶斯列修养的叙述(王下8:29)。
若合你们的意思。耶户发布了他作王后的第一道命令。他没有急躁,也没有独裁,而是让他的人知道自己会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意见。如果众人认为他的话明智合理,如果他们愿意和耶户站在一起,他们就会自觉执行他的建议了。
不容人逃出城。如果这里发生的事走漏了消息,传到耶斯列约兰的耳中,背叛者所处的情形就不妙了。这个命令又一次证明了基列拉末目前的确是在以色列的手中,因为若这城仍未被攻下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命令发出了。
王下9:16 于是耶户坐车往耶斯列去,因为约兰病卧在那里。犹大王亚哈谢已经下去看望他。
【本会注释】
坐车。再没有时间可供耽搁了。耶户想尽一切办法要在别人将基列拉末发生的事告诉约兰之前赶到耶斯列去。他和一小群人乘战车前往耶斯列,而军队的主力仍留在拉末以防备亚兰的突袭。
约兰病卧。约兰受伤未愈仍在耶斯列卧床养病。但后来的事表明他的伤不是特别严重,因为他还可以起来乘战车出去见耶户(第21节)。
看望他。以色列王和犹大王当初都出现在攻打基列拉末的战场上(王下8:28)。当约兰受伤后他离开了前线回到自己在耶斯列的行宫修养,而亚哈谢很快就过来看他了。如果两个王都是在战事结束之前离开的,就会影响军队的士气并让大家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冷漠和胆怯的表现。如果耶户和全军都在前线浴血奋战,而两个王却在他们的行宫安逸享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耶户被拥立为王时大家的热情那么高涨了。
王下9:17 有一个守望的人站在耶斯列的楼上,看见耶户带着一群人来,就说:“我看见一群人。”约兰说:“打发一个骑马的去迎接他们,问说:平安不平安?”
【本会注释】
耶斯列的楼上。耶斯列城位于耶斯列谷的尽头,向下俯瞰着约旦河平原。尽管它是在平原上,但它坐落在一个三十米高陡坡的顶端,对所有通向约旦河的路都一览无余。向西穿过伊斯德伦平原能够看到迦密山。这座城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是建立要塞的理想地点。古代东方的城墙上通常都有非常高大的围墙门或塔楼,站在上面可以监视到周围原野各个方向的情况。在耶斯列城墙的塔楼上就站着哨兵,随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发出警报。当耶户和他的人靠近城墙时这个了望兵正在值勤,他忠实地履行了他的职责。
看见……一群人。虽然距离还远但城楼上的人仍旧可以看到一群马兵正在靠近。城上的人从那样的距离无法看清来人是谁,也无法分辨他们是敌是友,是以色列人还是亚兰人。哨兵没有等到全部看清才作报告,如果那样就太晚了。他一看到有人靠近城池就将情况报告给王,好使城中之人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件早做准备。我们应该注意到,耶户不是单独前来的,有一队人陪他一起来。
平安不平安?。见第11节的注释。当下正处于战时,以色列人刚刚攻取基列拉末,哈薛很有可能试图将其重新夺回。另外,亚述的军队也离此不远。这是一个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的阶段。因此,“平安不平安”这个问题就超出了它一般的重要意义,它也决不仅仅是一种程式化的问候。
王下9:18 骑马的就去迎接耶户,说:“王问说,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在我后头吧!”守望的人又说:“使者到了他们那里,却不回来。”
【本会注释】
你转在我后头吧。奉王命前来问话的使者一下就清楚了耶户此行决非善意,但他却没有机会返回给约兰送信了。他被命令当耶户的队伍前进时跟在后面。
不回来。守望的人继续盯着这群仍在驶近的人,想要发现他们的意图是友好的还是另有所谋。约兰派出的使者现在也该回来了但却不见他的影踪。王的使者迟迟不归,这似乎意味着这群人前来并不是出于善意。守望者的职责是报告他所看到的,而不是发出命令,现在他立即向王报告说使者没有回来。
王下9:19 王又打发一个骑马的去。这人到了他们那里,说:“王问说,平安不平安?”耶户说:“平安不平安与你何干?你转在我后头吧!”
王下9:20 守望的人又说:“他到了他们那里,也不回来;车赶得甚猛,象宁示的孙子耶户的赶法。”
【本会注释】
守望的人又说。这次哨兵回复王的话紧张急迫。他睁大眼睛努力寻找这群不断逼近之人的意图。第二个使者又没回来,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耶户的赶法。凭人的行为动作就可以认出他来。耶户被人认出来的特征显示了他驱策战车很快,是一个思想行动都非常迅速的人。当他做一件事时他会尽全力去做,干脆利落,气势如虎。他赶车赶得非常疯狂。作为战士他是一个勇敢、坚决、威风凛凛的人。也许正是这种人生积极有为的驱动力将他推上了以色列军队元帅的地位。现在,耶户疯狂赶车的样子使得城上的人在还没有看清他相貌的时候就认出他来。
王下9:21 约兰吩咐说:“套车!”人就给他套车。以色列王约兰和犹大王亚哈谢各坐自己的车出去迎接耶户,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那里遇见他。
【本会注释】
套车。约兰这样做是自寻死路。一个明智的人在看到这么清楚无误的迹象之后应该能够读懂其中之含义的,他当前急需做的是加强城市的防御,而不是驾车出去迎见那迫近的仇敌。很明显,约兰的伤并不像他当初那火急火燎离开前线时所暗示的那样严重,否则他就不能坐车出去见耶户了。很可能约兰还被人怀疑根本就没有受伤。他现在急急忙忙地出去也只是关心基列拉末的战事罢了。
出去。以色列和犹大两个王出去迎接另一个王,约兰和亚哈谢是去迎接死亡而耶户来是要登上宝座。如果他们留在城中还有一定优势,有城墙保护他们,或许还有充足的人手可以帮助解决危机。耶户的一队人马从基列拉末到这里来,经过长途跋涉可能已经疲惫不堪,他们很难是耶斯列城内战士的对手。
迎接耶户。翻译为“去见耶户”可能会更好。在这里翻译成“迎接”的希伯来词语来自于词根“呼叫,”“去见,”它只有在上下文有需要的时候才会翻译为“迎接”。两个王毫无戒心以朋友的身份出去,他们认为自己要去见的也是朋友。
耶斯列人拿伯。此时耶户几乎已经到了城内并快要到王宫了。因为约兰仅有时间出到亚哈谋夺拿伯的葡萄园那里。这块地的地契是以血来盖印的。原先是以拿伯的血为记这田归了亚哈,而现在,要以亚哈后人的血来重新签字了(见出20:5节的注释)。降在约兰身上的刑罚完成符合公义的要求。还有什么比约兰死在这块血田里更能偿还亚哈杀害拿伯的罪债呢?
王下9:22 约兰见耶户就说:“耶户啊,平安吗?”耶户说:“你母亲耶洗别的淫行邪术这样多,焉能平安呢?”
【本会注释】
耶户啊,平安吗?。约兰的问题可能被人理解为他对基列情形的关注。毕竟当时那里的一切仍旧处于战争状态之下。
焉能平安呢?。约兰急切的询问遭到了耶户粗暴的回答。这以色列未来的君王是个战士而不是一个外交家。他的话语粗鲁直率。约兰这时问到前方的战事激起了耶户心中的愤恨,责备的话语如河水般从他口中冲出,这落在王头上的谴责可要比从先知口中说出的严厉多了。
你母亲的淫行。这里提到的淫行不仅是指属灵方面的偶像崇拜和对上帝的不忠(代上5:25;耶3:3,8;结16:15-43;23:27-30;何2:2-10),它还有字面上的实际意义,因为巴勒斯坦很多的宗教都是生殖崇拜,其崇拜仪式中所包含的都是一些最淫乱放荡的行为(见民25:1,2;林前10:7,8)。
邪术。巫术,卜卦,算命,求仙问鬼,画符念咒,各种邪行在古代东方国家的宗教里非常普遍(见撒上28:3,7-9;王下1:2;17:17;王下21:3,6;但2:2;徒16:16)。上帝的百姓是被禁止与这些行为有任何牵连的(出22:18;利19:26,31;20:6,27;申18:10-12;代上10:13;赛8:19)。
王下9:23 约兰就转车逃跑,对亚哈谢说:“亚哈谢啊,反了!”
【本会注释】
亚哈谢啊,反了。希伯来的文句很短,就两个词,“谋反,亚哈谢”约兰没有时间多作解释,他只向他的外甥亚哈谢喊出这句警告的话就策马扬鞭飞奔逃命了。
王下9:24 耶户开满了弓,射中约兰的脊背,箭从心窝穿出,约兰就仆倒在车上。
【本会注释】
开满了弓。耶户是个训练有素的战士,他在平时的战斗中经常使用弓箭。这是他渴望射出的一箭应该不会偏离它的目标。
脊背。即两肩之间。约兰逃跑正好将背部暴露给耶户。箭的力道极大,从背后射入从前心穿出。
约兰就仆倒。约兰本可光荣地为祖国与敌人战死疆场,但他现在却死于一个自己信任的军官和朋友。数年之前以利亚曾说过:“将来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户所杀”(王上19:17)。没有人能够逃脱公义之刀剑的惩罚(见申32:43;罗12:19)。古往今来,恶人都不相信耶和华所说的话,但当公义要求审判的时候人们就会相信耶和华对恶人所说的话是要实现了(见第8节的注释)。
王下9:25 耶户对他的军长毕甲说:“你把他抛在耶斯列人拿伯的田间。你当追想,你我一同坐车跟随他父亚哈的时候,耶和华对亚哈所说的预言,
【本会注释】
他的军长。见王下7:2节的注释。
把他抛在。耶户现在承担起为拿伯报仇伸冤的责任。他知道亚哈的邪恶和耶洗别的罪行必须要用血来还报。就在这片拿伯为之辛勤劳碌又在此无辜被杀的田里,耶户命令将王的尸首抛在其中。
一同坐车跟随他父亚哈。耶户和毕甲都是老兵。他们追随亚哈久在军中,亲眼见证过亚哈在战场上的功绩,同样,也看见过他在和平时期的行为。他们可能都亲耳听到过先知以利亚在拿伯死后对亚哈发出的谴责警告以及耶和华对他命运的宣判(王上21:19-24)。至少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情。这个对亚哈的宣告在耶户的心中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他知道这判决是公正的。现在这两个人再次见证了耶和华判决的执行,约兰被杀了。
对亚哈所说的预言(直译为:将这重担放在他身上)。即,对亚哈所说的预言,或凶言。在以下章节中比较“默示(英文注释原文是“burden”,直译为“重担”,本节翻译为“预言”)这个词的用法,赛13:1;15:1;17:1;19:1;21:1;22:1;23:1;30:6;鸿1:1;亚9:1;12:1。
王下9:26 说:‘我昨日看见拿伯的血和他众子的血,我必在这块田上报应你。’这是耶和华说的,现在你要照着耶和华的话,把他抛在这田间。”
【本会注释】
我昨日看见。这是一种作为预言或誓言固定模式的插入语。就像耶和华肯定看到了拿伯的血一样,他也一定会为他申冤报仇的。
他众子的。这里首次提到拿伯的众子是和他们的父亲一起死的。为了亚哈能够更方便更名正言顺地占有拿伯的葡萄园,有必要将这园子主人的儿子们也一并除掉。因为如果允许他们活着,王要得那产业就会受到质疑。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耶洗别要杀拿伯并要将他的全家都赶尽杀绝了。这些无辜孩子们的血和他们那同样无辜之父亲的血一起使得亚哈和耶洗别的罪行越发显得凶残暴虐了。
这块田(直译为:地皮)。和“这块田”是同一个意思。
犹大王亚哈谢被杀
王下9:27 犹大王亚哈谢见这光景,就从园亭之路逃跑。耶户追赶他,说:“把这人也杀在车上。”到了靠近以伯莲的姑珥坡上击伤了他。他逃到米吉多,就死在那里。
【本会注释】
犹大王逃跑。亚哈谢在约兰被杀并被弃于拿伯葡萄园里时不可能还无动于衷地傻站着。他好像比约兰更早地逃跑了,因此没有立时被杀。
姑珥坡上。一个上坡,或一座小山,靠近以伯莲。姑珥这个名字只在这里出现过,它具体的位置不详。以伯莲位于耶斯列西南12.8千米处,在通往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的路上。当亚哈谢被追赶时,他第一选择就是逃往耶路撒冷,而这里便是他的必经之路。从耶斯列出来的路首先在伊斯德伦平原蜿蜒,而后就开始升到撒玛利亚的山岭之上。亚哈谢的车辆正是行在这样一种向上的坡路时追赶的人追上将他击伤的。以伯莲现在的名字是Tell Bel `ameh。
逃到米吉多。这里叙述的细节不是很明确,因为根据《历代志》的记载,亚哈谢藏在撒玛利亚,众人将他抓住送到耶户那里,亚哈谢在那里被杀(代下22:9)。其实这两种叙述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列王纪》只提供了一个框架,而《历代志》中的叙述增加了一些细节的描写。事情的顺序可能是这样的:亚哈谢在靠近以伯莲的地方受了伤,就改变了逃跑的路线,他不再向南边的山地逃跑,而转向了通往米吉多的平原。当他到达米吉多后他试图继续向南逃跑,结果在撒玛利亚被人捉住遣送回米吉多,这时耶户也到了这里。亚哈谢在米吉多被执行死刑,而《列王纪》中的叙述遗漏了这些细节。
王下9:28 他的臣仆用车将他的尸首送到耶路撒冷,葬在大卫城他自己的坟墓里,与他列祖同葬。
【本会注释】
到耶路撒冷。耶户准许亚哈谢的尸首被运回王自己的都城耶路撒冷安葬。耶和华的旨意不是要让犹大国和它北方的邻居以色列结盟。约沙法就曾因为支持亚哈攻打便哈达而被先知谴责(代下19:2)。亚哈谢帮助约兰攻打哈薛的行为在上帝眼中也是看为恶的(代下22:4,5)。为此亚哈谢付上了生命的代价。
与他列祖。在通常情况下像亚哈谢这样的恶王很可能会不被允许葬在大卫城中列王的坟墓里。尽管他与亚哈家有联系,他能得享这种尊荣,是因为他是好王约沙法的直系后裔,“因他们说:‘他是那尽心寻求耶和华之约沙法的儿子(原文为孙子)’”(代下22:9)。
王下9:29 亚哈谢登基作犹大王的时候,是在亚哈的儿子约兰第十一年。
【本会注释】
约兰第十一年。这一节经文是关于亚哈谢统治之记述的附笔,而关于他最终的结局记录在前一节中。当记载一个王的历史时,首先的细节便是给出他登基的时间,而亚哈谢的登基时间是以他邻国在位统治者作王的时间来标志的,这一点已经在王上8:25节给出了。但是,8:25节中给出的亚哈谢登基的日子是以色列王约兰作王的第十二年,而本节中给出的是约兰作王第十一年。这两个数字上的差异,假设一下可作此解:这一时期的犹大,因为要与北方的以色列国合作,就采用了以色列的编年计算方法,故此差了一年。8:25节中明显采用的是以色列的方法,在这种计算体系中,王登基时就算是他作王的第一年。因此,约兰十二年,如果按照犹大原先的计算方法就应该是约兰第十一年,在这种计算体系中,王的“第一年”要求是一整公历年,即,他登基那一年之后的第一年(见第138,139页;参看第148页)。
耶洗别王后被掷身亡
王下9:30 耶户到了耶斯列;耶洗别听见就擦粉、梳头,从窗户里往外观看。
【本会注释】
耶洗别听见。耶洗别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她听说了两个王的死讯,就是他的儿子和外孙,现在她晓得该轮到自己了。她必须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刻做些准备,但她所做的都是些什么准备啊!
擦粉。字面上是,“往眼睛上打粉。”在很早的时期东方的女性就开始用化妆品修饰她们的眉毛和睫毛了(见耶4:30和结23:40)。
梳头。耶洗别用一个“发网”(见赛3:18)戴在她的头上,字面上是,她“装饰[美化] 她的头。”她傲慢大胆,到死也不知悔改。她将自己所有的饰物都戴上,身上穿着最隆重的礼服。无论是在耶户面前还是在上帝的审判台前,她外表再怎么装饰都于事无补了。在那公义的审判台前所有的人都必须以真实的情形面对。涂脂抹粉不能隐藏心灵深处的腐败,绫罗绸缎也无法掩盖灵魂上斑斑罪迹。耶洗别的腐败堕落是内在的,无论她外表上做多少修饰美化的努力都是没用的。上帝看人的心灵胜于看他的外表,他更要求人拥有内在的美丽(彼前3:3,4)。回顾自己一生犯罪作恶,耶洗别现在真应该身披麻衣,坐在灰尘之中,痛悔前非。但她傲慢的精神不肯降卑,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为所动。
往外观看。这个窗户可能是在耶洗别的私人房间内,俯瞰着王宫的庭院。她现在的态度依然专横傲慢,站在窗前以轻蔑的目光看着那马上就要进入王宫的反叛者。
王下9:31 耶户进门的时候,耶洗别说:“杀主人的心利啊,平安吗?”
【本会注释】
杀主人的心利啊,平安吗?(直译为:心利杀了主人,他有平安吗?)。字面上是,“平安吗,心利,杀主人的凶手?”心利曾灭绝了巴沙的全家(王上16:8-13),但他只作了七天的统治者。那日子过去之后心利在与后一位王的竞争中灭亡了,在他并没有平安。这句话就其意思来说,是耶洗别用其指出心利那次失败的反叛尝试,似乎是在警告耶户。然而,字面上的翻译却传递出另外一种不同的意思。她将耶户叫作心利,好像是在嘲骂地说,“平安吗,你这个心利,杀你主人的凶手?”
王下9:32 耶户抬头向窗户观看,说:“谁顺从我?”有两三个太监从窗户往外看他。
【本会注释】
谁顺从我?。希伯来原文更加简洁更切中要害,mi 'itti mi,“谁和我同在,谁?”这个表达,以其简洁和直率,显示了耶户的性格特点。他冲进内院,听见耶洗别嘲讽和不屑的“问候”,他希望尽早结束这一切的事,他甚至等不到自己进去把这个邪恶的妇人抓住了。
太监。耶洗别好像是那种特别招人恨的女人,甚至这些与她联系最密切的人都很讨厌她。楼上的太监此先早已习惯于在耶洗别面前卑躬屈膝,随时准备满足她各样任性的要求。但很明显他们心里对她毫无尊重可言,更别提爱戴了。这些侍从很可能非常鄙视她,只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勉强表面上对她效忠罢了。但只要机会来了,他们时刻准备推翻这个独裁者。他们可能很欢迎一种政局的改变。至少他们也希望获得自己新主人的好感。
王下9:33 耶户说:“把她扔下来!”他们就把她扔下来。她的血溅在墙上和马上;于是把她践踏了。
【本会注释】
把她扔下来。这个盛气凌人、作威作福的独裁女人马上就要面临她的灭亡了。她的死是公义的要求是上帝的判决。这对她的专横和傲慢是一个合适的结局。以暴力和腐败为根基的宝座决不会长久。
把她践踏了。耶洗别处于临终的痛苦之中耶户仍表示了对她彻底的蔑视。那被人从窗户毫不留情扔下来的耶洗别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复仇者的车马从她身上踏过碾过,虽出身宫廷但她卑贱污秽的血却溅在宫墙和马蹄上。耶洗别死的时候不像一个王太后,她自轻自贱终于在悲惨耻辱中离开人世。她恨恶公义,现在她的国家也仇恨她。她蔑视上帝,如今却遭到世界无情的唾弃。
我们对耶洗别行为的恨恶不应使我们赞同耶户以如此残酷野蛮的方式对待她,即使是默许也不行。耶户如此做,唯一能找到的为他辩护的理由就是,他生活在一个野蛮强暴的世代。强暴产生强暴。
王下9:34 耶户进去,吃了喝了,吩咐说:“你们把这被咒诅的妇人葬埋了,因为她是王的女儿。”
【本会注释】
吃了喝了。这曾经是亚哈的宫殿不再属于他的子孙了,因为现在耶户成了国王。耶户将耶洗别血肉模糊的尸体弃置在外面的庭院里,自己进了餐厅。
这被咒诅的妇人。耶户是在提醒人们这个女人是被上帝咒诅的(王上21:23)。
王的女儿。尽管耶户是一个坚强的战士,但他的心里还是有一丝同情以及对死者皇族身份的尊重。她是西顿王兼祭司谒巴力的女儿(王上16:31),但她却遭此横死。耶户现在希望让她得到一个正当的安葬,至少可以符合她从前的公主身份。
王下9:35 他们就去葬埋她,只寻得她的头骨和脚,并手掌。
【本会注释】
只寻得头骨。耶斯列野狗的肚腹成了耶洗别活的坟墓。她的尸体被城中半疯的群狗吞食。以利亚的预言实现了(王上21:23),公义得到了满足,拿伯无辜受死之冤也得以昭雪了。
王下9:36 他们回去告诉耶户,耶户说:“这正应验耶和华藉他仆人提斯比人以利亚所说的话,说:‘在耶斯列田间,狗必吃耶洗别的肉;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话。王上21:23节是一个简写,而这里好像是那个预言的详细形式。
王下9:37 耶洗别的尸首必在耶斯列田间如同粪土,甚至人不能说这是耶洗别。’”
【本会注释】
人不能说。这里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说通过那残缺的尸体不能辨认这是不是耶洗别;第二层意思是,埋葬耶洗别后没有留下墓碑。如果这节经文的意思是后者,那她的尸骨就永远从这地面上消失了,后来世代的人也无法指着她的坟墓说,看,这就是那个曾经骄横跋扈的王后耶洗别埋葬的地方。她死后唯一留下的就是关于她罪行的记忆。
耶洗别令人恐怖的结局告诉我们世人所拥有尊荣与权势的无常和虚空。所有这些都是尘土并要归于尘土。她的厄运要使所有伏在罪下的仆役听上帝的信息:“那行不义盖房的有祸了”(耶22:13)。
耶洗别成了那些上帝教会中之儿女堕落犯罪、玷污自己的前车之鉴,有神圣的警告说必有刑罚临到他们(启2:20-23)。
列王纪下10章
提要:1 耶户的信使亚哈的七十个儿子被斩首。8 他用以利亚的预言为自己辩护。12 他在路上剪羊毛之处将亚哈谢的四十二个弟兄杀死。15 耶户拉拢约拿达。18 用计杀尽所有拜巴力的人。29 耶户随从耶罗波安的罪。32 哈薛压迫以色列。34 约哈斯接续耶户作王。
耶户写信给耶斯列首领
王下10:1 亚哈有七十个儿子在撒玛利亚。耶户写信送到撒玛利亚,通知耶斯列的首领,就是长老和教养亚哈众子的人,说:
【本会注释】
七十个儿子。尽管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在多妻制流行的国家它却并非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这里用的“儿子”这个词语在希伯来文中普遍的意思是“后裔。”亚哈已经去世十二年了,他的后裔应该很多。
耶户写信。耶户有勇有谋。他在自己所处的情形中发现不仅要使用武力还要使用谋略。此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与他同在耶斯列,而军队的主力都在基列拉末驻防。谁也不知道如果耶户他自己下到亚哈家后裔聚集的首都撒玛利亚结果会是怎样。这些人再加上他们的支持者有足够的力量胜过耶户和他那一小群侍卫随从。所以耶户在亲自去撒玛利亚之前要先探探都城里那些作领袖之人的口风如何。本节中的“耶斯列”英文LXX版作“撒玛利亚。”从这节经文的意思来看也应该作“撒玛利亚。”耶户此时已在耶斯列了,所以他没有必要再送信给本城的首领。当然,还存在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耶斯列的官长们此时因为某项差事人在撒玛利亚,所以耶户信中的称呼也包括了他们。既然耶斯列也是一座国王居住的城,那它城内的首领、长老也就理所当然地列在那些被召聚来立新王的人之中了。
关于这些奉上帝呼召采取强硬措施将前王子孙尽数剿灭之行为所涉及伦理问题的评论见第199页。
教养亚哈众子的人。希伯来文ha'omenim,养父。这个词还出现在民11:12节和赛49:23节,翻译为“养育之父,”和“养父。”这些人是以色列国中的贵族,他们要做皇室子弟的监护人,留意照看他们,使其获得合适良好的训练,还要为被监护者的行为负责。
王下10:2 “你们那里既有你们主人的众子和车马、器械、坚固城,
【本会注释】
车马。耶户向那些在撒玛利亚按照常理会支持约兰的儿子和亚哈家的贵族首领们下了一份战书。既然他们兵马武器装备精良,又有坚固的城池保护,如果他们要支持亚哈家,那就接受这项挑战吧。耶户威名远播,身为军中最勇敢最有能力的将帅,控制着国中最精锐的部队。如果他们要和他作战,那就来吧。
王下10:3 接了这信,就可以在你们主人的众子中选择一个贤能合宜的,使他坐他父亲的位,你们也可以为你们主人的家争战。”
【本会注释】
选择一个贤能合宜的。这无疑是撒玛利亚城中那些首领们正要做的事。既然约兰死了,这些贵族作为王子们的监护者自然要选立一个人接替王位。耶户想告诉他们的是,他已预料到这种情况并早已为其作好准备。
王下10:4 他们却甚惧怕,彼此说:“二王在他面前尚且站立不住,我们怎能站得住呢?”
【本会注释】
甚惧怕。这就是耶户想要达到的效果,也是他写那封信的原因。耶户不想诉诸武力,他也不想劝说他们放弃抵抗。他只想让他们心里恐惧,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们怎能站得住呢?。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既然连以色列和犹大的王在耶户的勇力面前都要仆倒,那些贵族如何抵抗他呢?耶户晓得这些人的本质,料定他们不敢与自己分庭抗礼。也许是奢华与贪婪(见赛28:1-7;何7:1-6;摩6:4-6;弥2:2;7:2-6)早已将他们的斗志消磨净尽。勇敢大能的战士除了使用刀剑还使用他们的智慧。
王下10:5 家宰、邑宰,和长老,并教养众子的人,打发人去见耶户,说:“我们是你的仆人,凡你所吩咐我们的都必遵行,我们不立谁作王,你看怎样好就怎样行。”
亚哈众子被杀
王下10:6 耶户又给他们写信说:“你们若归顺我,听从我的话,明日这时候,要将你们主人众子的首级带到耶斯列来见我。”那时王的儿子七十人都住在教养他们那城中的尊贵人家里。
【本会注释】
你们若归顺我。如果这些人要归顺耶户,他们被要求的不仅是口头上的效忠,还有实际的行动。
明日这时候。耶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那些表示要归顺的人有二十四个小时来执行他的命令。撒玛利亚距离耶斯列33.8千米,二十四个小时足够把他的信传个来回,还有时间处死那些年轻人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回耶斯列。
王的儿子。这是指皇家的后裔。一些是约兰的儿子,另外一些是他的侄子外甥,总之都是有权利继承王位的人。
王下10:7 信一到,他们就把王的七十个儿子杀了,将首级装在筐里,送到耶斯列耶户那里。
【本会注释】
将首级装在。斩首在东方并不少见。王子们的头颅容易辨认也方便运输。如此他们就可向耶户证明他的命令已经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并且证明他们再无二心。
王下10:8 有使者来告诉耶户说:“他们将王众子的首级送来了。”耶户说:“将首级在城门口堆作两堆,搁到明日。”
【本会注释】
城门口。东方国家甚至在如今还经常将那些被斩下的首级公开示众。亚述的雕刻常显示在城门口堆积起来的头颅。这种行为的目的很显然是要震慑那些仍存抵抗之心的人。
王下10:9 次日早晨,耶户出来,站着对众民说:“你们都是公义的,我背叛我主人,将他杀了;这些人却是谁杀的呢?
【本会注释】
你们都是公义的。耶斯列的人都没有参与屠杀亚哈子孙的事,耶户也是这样公开向他们宣明的。他很坦率地承认他背叛自己的主人、以色列的王并把他杀了。但他同时也想说明,目前他并不是独自行事的,自己不过开了个头,现在很多人都参与了进来。他仍在耶斯列而撒玛利亚的首领们就将皇家后裔全都处死了;他们都参与进来和他一起将全国从亚哈家手中夺去。
王下10:10 由此可知,耶和华指着亚哈家所说的话一句没有落空,因为耶和华藉他仆人以利亚所说的话都成就了。”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话。耶和华通过先知以利亚早已预言亚哈和他全家的彻底败亡(王上21:19,21,29)。耶户以上帝旨意的执行者自居。当然他的确也是。但《圣经》的记载还显示出他的自私、冲动和残酷无情。他作为上天的器皿执行了一件特殊的使命,这个事实不能掩盖他生命中其它的罪行。耶户因为执行了上帝除灭亚哈全家的旨意而受到了耶和华神圣的评价(王下10:30)。
王下10:11 凡亚哈家在耶斯列所剩下的人和他的大臣、密友、祭司,耶户尽都杀了,没有留下一个。
【本会注释】
剩下的人……都杀了。事情没有过去反倒开始了新一轮的屠杀。耶户现在感觉自己的位置稳固了就开始毁灭一切与亚哈家有关的人,无论远近都杀了。
他的大臣。宫廷里所有的高级官员,全国一切最有权势最有影响的前朝重臣。
密友(直译为:他的亲戚)。应该是指王的朋友或熟人。
亚哈谢的弟兄被杀
王下10:12 耶户起身往撒玛利亚去。在路上、牧人剪羊毛之处,
【本会注释】
剪羊毛之处。希伯来文beth-`eqed haro`im,“牧羊人捆扎的房子。” Beth-`eqed音译过来比较合适的名字是“伯-伊克(Beth-eked)”,而它后面的词翻译为“牧羊人的”(见英文RSV版)。这个地方可能是优西比乌和耶罗米的伯-阿卡得(Beth-akad),也就是现在en-Gannim(Jenîn)东北方向的Beit Qad。这可能是一个临近的牧羊人经常见面的地方。
王下10:13 遇见犹大王亚哈谢的弟兄,问他们说:“你们是谁?”回答说:“我们是亚哈谢的弟兄,现在下去要问王和太后的众子安。”
【本会注释】
亚哈谢的弟兄。他们实际不是王的兄弟,因为那些人在亚哈谢登基前就被阿拉伯人杀了(代下21:17;22:1),代下22:8节说得更明白一些,他们是亚哈谢兄弟的儿子。
下去要问……安。这些人坦率的回答表明他们对于耶斯列和撒玛利亚所发生的事都还一无所知。同时也表现出耶户对亚哈家所采取行动的迅速。这一时期以色列和犹大两个皇族之间的关系似乎十分密切,因此才有了这种往来的问候。他们可能听说了约兰已大大康复,这些人在犹大皇族中作为约兰的亲戚按照礼节前来问候他。
王下10:14 耶户吩咐说:“活捉他们!”跟从的人就活捉了他们,将他们杀在剪羊毛之处的坑边,共四十二人,没有留下一个。
【本会注释】
活捉他们。我们不知道耶户为什么在杀这些人之前要先命令活捉他们。也许是他们在知道了耶户背叛并杀了以色列的皇族后试图进行抵抗,结果被捉住处死。这些犹大的贵胄通过亚哈谢的母亲亚她利雅也与以色列皇族存在联系,因为亚她利雅是亚哈和耶洗别的女儿,因此这些人也包含在亚哈的“后裔”之中,就是以利亚预言要将其剪除的人(王上21:21)。
亚哈家剩下的人被杀
王下10:15 耶户从那里前行,恰遇利甲的儿子约拿达来迎接他,耶户问他安,对他说:“你诚心待我象我诚心待你吗?”约拿达回答说:“是。”耶户说:“若是这样,你向我伸手”,他就伸手;耶户拉他上车。
【本会注释】
约拿达。耶户离开伯-伊克后遇到了约拿达,约拿达好像是专程来见他的。约拿达是利甲的儿子,耶35:6-10节曾提到他吩咐他的子孙永不可喝酒,也不可盖房、撒种、栽种葡萄园,但要住在帐篷里。利甲是基尼人(代上2:55),这是巴勒斯坦一个古老的民族(创15:19),摩西米甸的岳父就是基尼人(士1:16),同样,士师时代居住在加利利的希百也是一个基尼人(士4:11,17)。当以色列人进入巴勒斯坦时基尼人定居在犹大的旷野(士1:16)。扫罗的时候他们住在亚玛力人中间,扫罗因基尼人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曾恩待过他们而没有将其与亚玛力人一起灭绝(撒上15:6)。利甲人一直过着游牧的生活,其习惯很像那些阿拉伯人。他们的首领约拿达好像非常同情耶户并想用自己的力量支持这个新的政权。
你诚心……吗?。耶户的意思是,“你诚心待我像我诚心待你一样吗?”很明显耶户对约拿达心存善意并想得到他的友谊和帮助。这位严肃的首领很可能早就对以色列王廷的邪恶行径大为不满了,现在他很乐意地伸出友谊之手给新王以支持。
你向我伸手。关于伸手表示忠诚的重要性见结17:18节。代上29:24节中那个翻译为“顺服”的短语从字面上来说应该翻译为“他们伸手。”
上车。这是一种特别恩待和尊重的标志。耶户很高兴能得到这个严守例律、大有影响和势力之人的帮助,约拿达在当时的以色列必定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王下10:16 耶户说:“你和我同去,看我为耶和华怎样热心”;于是请他坐在车上,
【本会注释】
看我……怎样热心。一个真诚将心献给耶和华的人是不用表现太多外在之热情的。耶户所表现出来的热心似乎染上了急切为自己牟利的意味。
王下10:17 到了撒玛利亚,就把撒玛利亚亚哈家剩下的人都杀了,直到灭尽,正如耶和华对以利亚所说的。
【本会注释】
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耶户所做的正是耶和华曾预言过的(王上21:21,22)。但他要努力灭尽一切潜在的对手明显已经超出了上帝要求他做的,因为后来耶和华宣告说“我必讨耶户家在耶斯列杀人流血的罪”(何1:4)。
拜巴力的人被杀
王下10:18 耶户招聚众民,对他们说:“亚哈事奉巴力还冷淡,耶户却更热心。
【本会注释】
众民。这里表明,尽管经过了以利亚和以利沙的改革,但对于巴力的崇拜依然在全国拥有很强的势力,因为人民对于聚集参加崇祀巴力的大节日仍然很有兴趣。
王下10:19 现在我要给巴力献大祭。应当叫巴力的众先知和一切拜巴力的人,并巴力的众祭司,都到我这里来,不可缺少一个;凡不来的必不得活。”耶户这样行,是用诡计要杀尽拜巴力的人。
【本会注释】
巴力的众先知。这里再次证明对巴力的崇拜还远没有从以色列境内除尽。巴力还拥有很多热心的跟随者,先知和祭司,以及百姓中间的崇拜者。
我要……献大祭。如果欺骗和诡计可以达到目的,那耶户使用起来是不会有丝毫犹豫的。从大的方面来讲,他对巴力的憎恶决不是出于对上帝的热心和奉献。各种假神的崇拜者们经常摆阵互相残杀。亚哈和耶洗别在世的日子里,以及耶户服侍约兰的年月中,从无什么确切的记载能够证明耶户对宗教有过任何兴趣,他既没有效忠过耶和华,也没有反对过巴力。直到亚哈家败亡,蔑视巴力不再有什么危险的时候,耶户才开始反对起耶洗别的宗教来。
用诡计。耶户用这个狡猾的计谋来达到他的目的。凭借这种谋略耶户将计划都事先定好,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充满戏剧性的主意来除灭以色列国中所有拜巴力的人。很不幸,巴力的崇拜根植于以色列国中,远比他想象的要深。
王下10:20 耶户说:“要为巴力宣告严肃会!”于是宣告了。
【本会注释】
宣告严肃会。字面上是,“分定严肃会。”比较以下这个表达,“分定禁食的日子”(珥1:14)。耶户这里用的语言和为耶和华召集严肃会而使用的语言类似(见利23:36;民29:35;申16:8)。
王下10:21 耶户差人走遍以色列地;凡拜巴力的人都来齐了,没有一个不来的。他们进了巴力庙,巴力庙中从前边直到后边都满了人。
【本会注释】
从前边直到后边。这里所表示的范围不仅包括建筑物本身,还包括周围的院子。古代东方神庙宽敞的庭院可以容纳极多的人。
王下10:22 耶户吩咐掌管礼服的人说:“拿出礼服来,给一切拜巴力的人穿。”他就拿出礼服来给了他们。
【本会注释】
礼服。这些礼服指的是用白色亚麻布制作的衣袍和帽子。对于不同阶层的崇拜者来说可能有不同款式的服装。穿着这些衣袍可以将拜巴力的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
王下10:23 耶户和利甲的儿子约拿达进了巴力庙,对拜巴力的人说:“你们察看察看,在你们这里不可有耶和华的仆人,只可容留拜巴力的人。”
【本会注释】
约拿达。见本章第15节的注释。约拿达可能以恨恶巴力闻名,他对耶和华纯洁简朴的敬拜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赏识。
耶和华的仆人。这句话并不会引起人们对耶户意图的怀疑,因为这里如果有信仰其它宗教的人在场,崇拜巴力的人会认为这是对其仪礼的一种亵渎和侮辱。
王下10:24 耶户和约拿达进去,献平安祭和燔祭。耶户先安排八十人在庙外,吩咐说:“我将这些人交在你们手中,若有一人脱逃,谁放的必叫他偿命!”
【本会注释】
献平安祭。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要以极其隆重奢华的方式来给巴力献祭。
叫他偿命。耶户将人的生命视如草芥。他希望他的命令能得到坚决、彻底的执行。如果他的士兵在执行命令时出现任何纰漏,他们将要赔上自己的性命。
王下10:25 耶户献完了燔祭,就出来吩咐护卫兵和众军长说:“你们进去杀他们,不容一人出来!”护卫兵和军长就用刀杀他们,将尸首抛出去,便到巴力庙的城去了,
【本会注释】
献燔祭。我们不清楚耶户是否亲自献上了祭物,抑或是由巴力的祭司代他献祭。《圣经》时常提到个人献上祭物的情况,这些献祭的人自己准备祭物,并以其代表自己献上(利3:7,12;王上8:63)。而这次,实际的祭物却是巴力的祭司。
护卫兵。这些人是指王的皇家侍卫。现在他们被安派在外面的门口处。这些士兵的出现也不会引起什么嫌疑,因为他们总不离开王的左右。
巴力庙的城。这个词句的确切意思还不清楚。希腊文版本的一种这里作,“内庙”的“城。”接下来的章节表明士兵的确进入到巴力庙的内庙。当这些士兵进入院子时他们很自然地从最靠近自己身边的人杀起,杀尽庭院中的巴力崇拜者之后就进到庙中,并最终进入摆放神龛和柱像的核心区域,在那里结束他们血腥的杀戮工作。
王下10:26 将巴力庙中的柱像都拿出来烧了;
【本会注释】
柱像。希伯来文masseboth,“柱像。”那时柱像在巴勒斯坦非常普遍。它们被认为是男性生殖能力的象征。希伯来人奉命要毁掉这些柱像(出23:24;34:13),并被禁止树立任何“木偶”(女神亚舍拉的标志),也不可在耶和华的坛旁栽什么树木作为木偶(见申16:21,22节的注释)。
王下10:27 毁坏了巴力柱像,拆毁了巴力庙作为厕所,直到今日。
【本会注释】
毁坏。这里巴力主要的柱像似乎是石头的,因为提到它被毁坏(打碎),而其它一些柱像应该是木头的,因为上一节提到它们被火焚烧(第26节)。
厕所。“粪堆”或“茅房”(见拉6:11;但2:5;3:29)。这显示了对那曾经存放神龛之地彻底的鄙视。
王下10:28 这样,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
【本会注释】
灭了巴力。尽管耶户在形式上从全国除灭了对巴力的崇拜,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还没有消灭假神崇拜的精神。他仅仅简单触及了百姓宗教生活的表皮,以色列人实质上还是像从前一样邪恶、不忠、堕落、败德。
王下10:29 只是耶户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
【本会注释】
耶户不离开。耶户与邪恶作战,但他是以恶胜恶。但罪是不能战胜罪的。一种形式的邪恶并不能根除另一种形式的邪恶。如果不以敬拜上帝来取代对巴力的崇拜,就不会有长久的良善与公义。耶户的失败在于他没有做什么努力来改变人们的心灵。一个人不离开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的那罪,他又如何能期待拯救他的国家脱离那罪所带来的悲惨结局呢?
金牛犊。这些是以色列国中最重要的崇拜偶像,也是给国家带来罪恶的主要来源。此时的伯特利和但无疑是国家的宗教敬拜中心,它们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犹大人看耶路撒冷的圣殿是一样的。如果耶户的主要动机真是公义正直的,并且愿意归向耶和华,他就应该像毁灭巴力庙一样为彻底扫除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而大发热心。
王下10:30 耶和华对耶户说:“因你办好我眼中看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亚哈家,你的子孙必接续你坐以色列的国位,直到四代。”
【本会注释】
因你办好。巴力的崇拜是以色列全地的一项咒诅,而亚哈家的罪就在于促进并鼓励这种虚假的宗教。现在正是时候要采取行动结束亚哈家的邪恶影响,也是时候要从这地根除崇拜巴力的偶像制度了。耶户为遏止这邪恶洪流的影响并扫除这腐败的根源做了很多事情。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为他的国家和正义的事业做了很大贡献,并且得到了耶和华的认可。
四代。耶户的人生善恶交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做的是耶和华的工作,但他所使用的方法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罪恶,是上天所不能认可的。他的后裔中作以色列王的有约哈斯,约阿施,耶罗波安二世,和撒迦利雅。后来沙龙击杀撒迦利雅,结束了耶户王朝的统治(王下15:10,12)。耶户家统治以色列几乎长达一个世纪,比以色列历史上任何王朝的统治时间都长。耶罗波安家统治了22年,暗利家是44年(如果算上他们登基和失位不足一公历年的那两年,这两个数字是24年和48年;见第145页;另见第136,138页)。
王下10:31 只是耶户不尽心遵守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律法,不离开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
【本会注释】
不尽心。耶户自行其是。他不在意上帝所立之公义的例律和典章。
耶户去世
王下10:32 在那些日子,耶和华才割裂以色列国,使哈薛攻击以色列的境界,
【本会注释】
割裂以色列国。这的意思是,耶和华开始分割以色列的部分领土。敌人得以袭扰国家的边境,如果这地的居民再不归向上帝和公义,厄运的兆头已经开始笼罩整个国家了。
哈薛攻击。这应验了以利沙的预言(8:12节)。撒缦以色三世宣称在他作王的第十八年他收到了耶户的贡物。很明显,耶户就是在这一年登基的(见王下9:2节的注释)。由于亚兰是撒缦以色和耶户共同的敌人,耶户可能计划好等他一作王就送份礼物与亚述王修好。撒缦以色离开亚兰后,哈薛很自然要将满腔怒火倾泻在耶户身上。亚述王好像直到主前805年的亚达得尼拉里三世时再没有重返地中海沿岸。亚兰可以腾出手来好好对付以色列了。
王下10:33 乃是约但河东、基列全地,从靠近亚嫩谷边的亚罗珥起,就是基列和巴珊的迦得人、流便人、玛拿西人之地。
【本会注释】
基列和巴珊。这些地区都位于约旦河东,紧挨着亚兰的南部边界,很容易受到以色列军事强敌亚兰国的攻击。
王下10:34 耶户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王下10:35 耶户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玛利亚;他儿子约哈斯接续他作王。
王下10:36 耶户在撒玛利亚作以色列王二十八年。
以赛亚书37章
提要: 1 希西家悲伤,派人请以赛亚为他们祈祷。6 以赛亚安慰他们。8 西拿基立,将去迎战特哈加,送了一封亵渎的信给希西家。14 希西家的祈祷。21 以赛亚的预言西拿基立的骄傲和毁灭,以及锡安的蒙福。36 天使击杀亚述人。37 西拿基立在尼尼微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1 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
【本会注释】
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见王下19:1注释。希西家进入“耶和华的殿”,符合珥1:8-14的劝告。那是在另一次危机中所给的。
2 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
【本会注释】
国王处在困境之中,只有真神的先知才能指出逃脱的路径。
3 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3注释。上帝怎样答应以赛亚时代祂子民的恳切祈祷,上帝现在也会垂听和拯救祂的子民(见诗46:5-11;91)。
4 或者耶和华你的上帝听见拉伯沙基的话,就是他主人亚述王打发他来辱骂永生上帝的话;耶和华你的上帝听见这话就发斥责。故此,求你为余剩的民扬声祷告。’”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4注释。凡到上帝那里来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来7:25)
5 希西家王的臣仆就去见以赛亚。
6 以赛亚对他们说:“要这样对你们的主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
【本会注释】
不要惧怕。见王下19:6注释。
7 我必惊动(原文作使灵进入)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
【本会注释】
我必惊动(原文作使灵进入)。见王下19:7注释。
8 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见亚述王攻打立拿;原来他早听见亚述王拔营离开拉吉。
【本会注释】
立拿。见王下19:8注释。
9 亚述王听见人论古实王特哈加说:“他出来要与你争战。”亚述王一听见,就打发使者去见希西家,吩咐他们说:
【本会注释】
特哈加。见王下19:9注释。又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53、64节。特哈加的逼近迫使西拿基立再次设法让希西家就范。
打发使者。死海古卷 1QIsa 为“再次打发使者。”
10 “你们对犹大王希西家如此说:‘不要听你所倚靠的上帝欺哄你说: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亚述王的手中。
【本会注释】
欺哄你。见王下19:10注释。西拿基立未能用武力攻占耶路撒冷,就想用威胁来达到目的。他这次的口信与上一次很像,但语气更硬,更具挑衅性(赛36:15,18-20)。
11 你总听说亚述诸王向列国所行的乃是尽行灭绝,难道你还能得救吗?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11注释。亚述的国王无情又残暴,并以自己的残暴而自豪。他们想用血腥的暴行来威胁百姓和其他民族,使世人受他们的控制。
12 我列祖所毁灭的,就是歌散、哈兰、利色,和属提拉撒的伊甸人;这些国的神何曾拯救这些国呢?
【本会注释】
歌散、哈兰。见王下19:12注释。
13 哈马的王,亚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里呢?’”
【本会注释】
哈马的。见王下19:13注释。关于哈马和亚珥拔的神,也曾提出同样的问题(赛36:19),现在所问的,是关于这些城市的国王。暗示的答案是:他们遭遇了所有胆敢抵抗亚述军队之人的可怕命运。死海古卷1QIsa在以瓦后面加了撒玛利亚。
14 希西家从使者手里接过书信来,看完了,就上耶和华的殿,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
【本会注释】
接过书信。见王下19:14注释。
15 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说:
16 “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你惟有你是天下万国的上帝,你曾创造天地。
【本会注释】
二基路伯。见王下19:15注释。
17 耶和华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要听西拿基立的一切话,他是打发使者来辱骂永生上帝的。
18 耶和华啊,亚述诸王果然使列国和列国之地变为荒凉,
【本会注释】
亚述正处在权势的颠峰。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公元前745-727年),撒缦以色五世(公元前727-722年),撒珥根二世(公元前722-705年)和西拿基立(公元前705-681年)是在亚述最强大的国王。他们的征战粉碎了西亚各国,使之成为荒凉。虽然西拿基立是在吹嘘,但希西家仍坦率地承认他的夸口不是没有根据的。死海古卷1Qisa里没有“和列国之地”。
19 将列国的神像都扔在火里;因为他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头、石头的,所以灭绝他。
【本会注释】
本不是。见王下19:18注释。
20 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有你是耶和华。”
【本会注释】
天下万国。见王下19:19注释。
21 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就打发人去见希西家,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你既然求我攻击亚述王西拿基立,
【本会注释】
希西家献上恳切的祈祷时,以赛亚似乎不在场。但是上帝告诉祂的先知这次祈祷的内容,及其将蒙应允。在民族存亡之际,上帝绝不会使祂的子民绝望。见王下19:20注释。
22 所以耶和华论他这样说:锡安的处女藐视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摇头。
【本会注释】
锡安就像一个处女,曾受到西拿基立的威胁。他要在世人面前羞辱她。但是锡安勇敢地拒绝屈从亚述人。上帝会奖赏她对祂的忠贞。见王下19:21注释。
23 你辱骂谁,亵渎谁?扬起声来,高举眼目攻击谁呢?乃是攻击以色列的圣者。
【本会注释】
圣者。见王下19:22注释。锡安已经许配了上帝。亚述人侮辱她就是侮辱上帝。上帝为了自己圣名的荣誉,会出面维护锡安。
24 你藉你的臣仆辱骂主说:我率领许多战车上山顶,到黎巴嫩极深之处;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树和佳美的松树。我必上极高之处,进入肥田的树林。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23注释。人正在凭自己微弱的力量来对抗全能上帝的能力。西拿基立和路锡甫一样,犯下了自我夸耀的罪。他所强调的自己:“我”的“战车”,我率领”,我要砍伐”和”我必上”(参赛14:13,14)。在西拿基立的碑文中充满这一类自夸的话。但将再一次显明“骄傲在败坏以先”(箴16:18)。上帝阻挡骄傲的人”(雅4:6)。
25 我已经挖井喝水;我必用脚掌踏干埃及的一切河。
【本会注释】
挖井喝水。西拿基立继续吹嘘自己的力量和无敌。他所向披靡,势不可挡。见王下19:24注释。
水。死海古卷1Qisa为“奇异的水”。参相应的王下19:24。
26 耶和华说:你岂没有听见我早先所做的、古时所立的吗?现在藉你使坚固城荒废,变为乱堆。
【本会注释】
我早先所作的。见王下19:25注释。如果上帝没有撤回祂对人民和国家的保护,亚述的军队就会对他们无能为力。
27 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惊惶羞愧。他们象野草,象青菜,如房顶上的草,又如田间未长成的禾稼。
【本会注释】
力量甚小。见王下19:26注释。
28 你坐下,你出去,你进来,你向我发烈怒,我都知道。
【本会注释】
死海古卷1QIsa是“你的起来和坐下,我都知道”(见哀3:63)。上帝警告西拿基立,祂知道他的一切活动和企图。“出去”和“进来”包括生活的一切活动(见诗121:8;139:2,3)。
29 因你向我发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话达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钩子钩上你的鼻子,把嚼环放在你口里,使你从原路转回去。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28注释。亚述人往往非常残暴地对待受害人。西拿基立怎样待人,他也将遭到怎样的对待。这句话也用来比喻一切为罪恶作工之人最后的待遇(赛30:28;结38:4)。
30 “以色列人哪,我赐你们一个证据:你们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长的,至于后年,你们要耕种收割,栽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29注释。这里向希西家和犹大的百姓保证,上帝会赐下一个证据,正像祂经常做的那样(赛7:11,14;38:8),确保相关预言定会实现。亚述的入侵犯破坏了一切正常的农业活动,但本节向百姓保证,会有充足的粮食供应。接下来可能是安息年,庄稼会生长。但第三年将恢复正常的生活和活动。这个预言在特定的时间里应验,证明第31、32节更大的应许定会实现。
31 犹大家所逃脱余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本会注释】
剩余的。见王下19:30注释。
32 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31注释。只有上帝的干预才能解救犹大。没有上帝就没有希望。以色列已经毁灭了。现在似乎没有什么能防止犹大遭遇同样的命运。
33 “所以耶和华论亚述王如此说: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垒攻城。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32注释。西拿基立的军队已经城的周围安营了,但不能发动寻常的攻城。他们无法在城墙前筑垒,好让攻城的器械和弓箭手前行,敌人没有办法进入城内。耶路撒冷似乎陷入了死死的包围之中。但围城没有取得成功。
34 他从哪条路来,必从那条路回去,必不得来到这城。这是耶和华说的。
35 因我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
【本会注释】
上帝捍卫耶路撒冷,是针对西拿基立的亵渎,维护自己的尊严(见第24节注释)。
36 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
【本会注释】
耶和华的使者。见王下19:35注释。天使的任务主要是拯救,而不是毁灭。不知道天使在这次用的是什么手段。但不管怎么样,所降的惩罚都是突然性的,消灭了围城的部队。由于古代国家的史记里不愿意提不愉快的时间,亚述的历史没有记录这一次的灾难。还有其他的解释纯属想象,没有什么价值。
37 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
【本会注释】
很有意思的是西拿基立幸免于难了。他似乎与派去对付特哈加的那一部分军队在一起(第9节;见王下19:9,以及《SDA圣经注释》卷二第954页地图)。也许上帝是想让他蒙羞受辱地回国,作为违抗上帝之后果的见证。见王下19:36注释。
38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就逃到亚拉腊地。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见王下19:37注释。西拿基立虽然逃回了亚述,却难免惨遭横死。亚述和巴比伦的历史证实了圣经所记载他是被儿子所谋杀的。公元前681年,西拿基立被杀,以沙哈顿开始执政。不知那是他回来以后多少时间(见《SDA圣经注释》卷二第64、65页)。
以赛亚书38章
提要: 1 希西家听到将死的消息以后,藉着祈祷得以延长寿命。8 太阳向后退十度,作为应许的兆头。9 他的感恩之歌。
1 那时希西家病得要死,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去见他,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当留遗命与你的家,因为你必死不能活了。”
【本会注释】
见王下20:1注释。
2 希西家就转脸朝墙,祷告耶和华说:
【本会注释】
见王下20:2注释。
3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在你面前怎样存完全的心,按诚实行事,又做你眼中所看为善的。”希西家就痛哭了。
【本会注释】
见王下20:3注释。在这次危机中,希西家可能认为国家需要他的服务;他有完全有权利以自己的光荣历史作为要求延长寿命的理由。
4 耶和华的话临到以赛亚说:
5 “你去告诉希西家说,耶和华你祖大卫的上帝如此说:我听见了你的祷告,看见了你的眼泪。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寿数;
【本会注释】
见王下20:4,5注释。希西家的眼泪感动了上帝的心,于是上帝出面干预了。
6 并且我要救你和这城脱离亚述王的手,也要保护这城。
【本会注释】
拯救是双方面的,即脱离死亡和西拿基立的手。撒但决心造成希西家的死亡和耶路撒冷的陷落。可以推定,如果希西家不在了,他改革的努力就会停止;耶路撒冷就比较容易攻克。死海古卷1QIsa在本节里增加了一句:“为了我和我仆人大卫的缘故”(见王下20:6)。
7 “我耶和华必成就我所说的。我先给你一个兆头,
【本会注释】
兆头。见王下20:8注释。不管症状如何,希西家都会得到医治。痊愈以前的兆头是要加强他和他百姓的信心(见赛37:30注释)。
8 就是叫亚哈斯的日晷,向前进的日影往后退十度。”于是,前进的日影果然在日晷上往后退了十度。
【本会注释】
日影往后退。据王下20:9,10,允许希西家选择让日影向后还是向前。他选择了较难的一项。本节的记录比较扼要(见王下20:10,11注释)。
9 犹大王希西家患病已经痊愈,就作诗说:
【本会注释】
希西家的这首诗歌(第9-20节),没有记录在相应的《列王记下》中。第21、22节原来似乎是接在第8节之后的,但是在采用现在时态进行记录的时候,希西家的诗是插在当中,而不是加在后面的。本节(第9节)是这首诗的题记,就如《诗篇》里的许多标题那样。像许多诗篇一样,本诗是个人经历的记录,但又用一种适合圣殿崇拜的形式表达出来。本诗的主题是一个面对死亡的人恳求得到生命,他的祈祷获得了应允。也许为了使本诗适合于礼拜,诗歌没有采用比较个人化的词汇。
10 我说:正在我中年(或作:晌午)之日必进入阴间的门;我余剩的年岁不得享受。
【本会注释】
正在我中年(或作晌午)。直译是“在中间”。当时希西家可能40岁左右(见王下18:2,13注释)。
11 我说:我必不得见耶和华,就是在活人之地不见耶和华;我与世上的居民不再见面。
【本会注释】
不得见耶和华。死亡不会把他带到上帝面前,而会切断他与祂的联系,如同切断他与人的连系一样(见伯14:21;17:13;诗6:5;115:17;146:4;传9:5,6;赛38:18)。
12 我的住处被迁去离开我,好象牧人的帐棚一样;我将性命卷起,象织布的卷布一样。耶和华必将我从机头剪断,从早到晚,他要使我完结。
【本会注释】
我的住处。或“游牧者的帐棚”,很容易迁移的。根据这个比喻,希西家的住所将从活人之地迁到死人之地(见林后5:1-3;参腓1:23)。
卷起。希西家一直在编织人生的网,但现在款式要发生变化。他必须在完工之前把织物卷起,从织布机上剪下。希西家在这个比喻中表达了他的失望和沮丧。因为他认为过早地结束无异于半途而废。
13 我使自己安静直到天亮;他象狮子折断我一切的骨头,从早到晚,他要使我完结。
【本会注释】
我使自己安静。参诗131:2译为“我的心平稳安静”。 希西家觉得自己被残忍的仇敌──疾病所控制。他必须面对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前景。死海圣经1Qisb没有这一节,但在1Qisa里有。
14 我象燕子呢喃,象白鹤鸣叫,又象鸽子哀鸣;我因仰观,眼睛困倦。耶和华啊,我受欺压,求你为我作保。
【本会注释】
我像燕子呢喃。希西家在这里把自己的哭声与燕子的哀鸣相比。有时他会大声哭泣,有时则是在内心呻吟。他几乎没有力量抬起眼睛仰望上帝,呼求摆脱笼罩着他的恐惧,仿佛刽子正向他举刀那样。
为我作保。这个比喻说的是一个欠债人落在苛刻的债主手里。死亡向希西家逼债,于是他求上帝救他。
15 我可说什么呢?他应许我的,也给我成就了。我因心里的苦楚,在一生的年日必悄悄而行。
【本会注释】
本节含义不明。有人认为是指病人因突然痊愈而吃惊,以致无法表达对上帝的感恩。也有人认为是指他在似乎遭到上帝打击的吃惊之余哑口无言。他视为朋友的上帝既让他来到死亡之门,他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别无选择,只能悲叹自己的命运,在痛苦中度日。
16 主啊,人得存活乃在乎此。我灵存活也全在此。所以求你使我痊愈,仍然存活。
【本会注释】
人活着靠的是上帝的话(申8:3;太4:4),无论是肉身的生命,还是属灵的生命。当希西家获得肉身的生命和痊愈时,他也得到了属灵上的复元。在医治国王身体的时候,上帝所给他的,超过了他所求的(见赛38:17;太9:2-7)。
17 看哪,我受大苦,本为使我得平安;你因爱我的灵魂(或作:生命)便救我脱离败坏的坑,因为你将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后。
【本会注释】
本为使我得平安。这是广义上“平安”,即“凡对我有好处的”。希西家所受的那么多痛苦,不是为了伤害他,而是为了他的益处。上帝温和同情地看着他,把他从腐败的深坑中拉出来。是上帝的爱把他从死亡的权下拯救出来。
我一切的罪。身体的痊愈是他心灵痊愈的明确保证。上帝的宽恕不只是一种司法行为,解除人过去罪行的处罚。这是一种改变人心的能力,会恢复和加强人的属灵本性,按照创造者的道德形象重新塑造他。
18 原来,阴间不能称谢你,死亡不能颂扬你;下坑的人不能盼望你的诚实。
【本会注释】
死亡使一切思维和活动的完全停止(见诗115:17;146:4;传9:5注释)。令希西家特别难受的是,他想到死后不能感谢或赞美上帝(诗6:5;30:9;88:10,11;115:17)。
19 只有活人,活人必称谢你,象我今日称谢你一样。为父的,必使儿女知道你的诚实。
【本会注释】
感恩之心激发希西家向别人述说上帝的诚实和慈爱。
20 耶和华肯救我,所以,我们要一生一世在耶和华殿中用丝弦的乐器唱我的诗歌。
【本会注释】
耶和华肯救我。上帝愿意拯救希西家,使他以这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无比欣喜(见第9节注释)。
我们要唱……我的诗歌。这句话补充说明写这首诗歌的目的和用途。
21 以赛亚说:“当取一块无花果饼来,贴在疮上,王必痊愈。”
【本会注释】
一块无花果饼。见王下20:7注释。上帝也可以不用无花果饼医治希西家。但无论何处只要存在天然的疗法,上帝就希望用它们来治病。使用它们并不表示缺乏信心。反之,拒绝使用则表明自以为是和缺乏明智的判断力。
22 希西家问说:“我能上耶和华的殿,有什么兆头呢?”
【本会注释】
见王下20:8注释。上帝通过以赛亚告诉希西家,他会得到痊愈的;到了第三日,他就能到上帝的圣殿去(王下20:5)。关于这个兆头的性质,见赛38:7,8注释。
启示录12章
提要:1 一个身披日头的女子在生育。4 大红龙站在她面前,要吞吃她的孩子;6 她生了小孩之后,便就逃到了旷野。7 米迦勒和祂的使者与龙争战,取得了胜利。13 龙被摔到地上。他逼迫那女子。
1. 天上现出大异象来:有一个妇人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
【本会注释】
天上。这里无疑指的是天空,而不是上帝所住的天庭。关于象征性异象的性质,见 结 1:10 注释。
现出。本章开始了新一轮的预言,延续到《启示录》的结束,表现上帝的教会与邪恶势力所作的的斗争,以及教会最终取得了胜利。
大异象。seμmeion,“记号”,“标志”。源于动词 seμmaino(“发信号”,“给记号”,“指示”,见 启 1:1 注释)。 该词常译为“神迹” (路 23:8;约 4:54)。神迹是权柄的标志(见《SDA圣经注释》卷 五,第 209 页)。 在 启 12:1中, seμmeion指即将发生之事件的征兆。
妇人。在《旧约》圣经的表号中,真教会有时用女子来代表(赛 54:5,6;耶 6:2)。 教会背道时,就被比作堕落的女子(耶 3:20;结 23:2–4)。 这样的表号也出现在《新约》里(林后 11:2;弗 5:25–32;启 17:1–3)。
《启示录》12章的女子代表真教会。她即将生育基督(见 第 2,4,5 节),并在基督升天之后受到迫害(第 5,13–17 节)。她代表旧约和新约时代的教会。参 徒 7:38。
身披日头。可以被理解为代表上帝的荣耀,特别是福音所显示的荣耀。相比之下,那个代表假教会的女人则被描写成穿着华丽而俗气的衣裳,手持充满了邪淫的酒杯(启 17:4)。
脚踏月亮。许多解经家认为这个表号代表旧约时代的整个表号体系。它在基督更大的启示中黯然失色。月亮代表基督的生与死所应验的仪文律法。它只是反映了太阳的光辉。
十二星。解经家们一般将这个表号解释为十二位先祖或十二位使徒。因为 启 12 章的重点在新约教会,所以这里无疑主要是指十二位使徒。同时十二支派的画面也穿插在新约教会之中(见 启 7:4 注释)。
冠冕。stephanos ,胜利的冠冕(见太 27:29 ;启 2:10 注释),而不是 diadeμma (“王冠”,见启 12:3 注释)。
2. 她怀了孕,在生产的艰难中疼痛呼叫。
【本会注释】
这里的教会处在弥赛亚即将诞生的时期。有人认为这里是引用 赛 7:14。关于产难女人的象征意义,见 赛 26:17;66:7,8。
3. 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著七个冠冕。
【本会注释】
异象。见 第 1 节注释。
红龙。第 9 节说,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 这里象征撒但藉着异教的罗马活动。异教的罗马在耶稣降生时统治着世界(见 第 4 节注释;参 《善恶之争》438页, 第 25 章)。说龙是 “红”色的,可能是因为在涉及上帝教会一切事上,它都扮演着逼迫者和破坏者的角色。它处心积虑地要消灭至高者的儿女。
七头。约翰所见从海中上来的兽(启 13:1)和朱红色的兽(启 17:3)也有七个头。在 启 17:9,10 中, 七头代表“七座山”和“七位王。” 因此可以推定龙的七头代表维护龙之事业的政治势力。龙藉着这些政治势力实施逼迫。有人认为这里的“七”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象征着完全,而不一定代表为撒但工作的七个国家。参 启 17:9,10 注释。
关于古代神话中七头之蛇,见 赛 27:1 注释。《塔木德》也提到过一个七头之龙(141页)。
十角。13 章的兽和 17 章的兽都有十个角。有人认为龙的十角就是那两个兽的十角。而兽的十角又与 但 7 章里第四兽的十角相同。关于《但以理书》第四兽的身份,见 但 7:7 注释。还有人认为龙的十角只是泛指为撒但工作的小国,而七头则代表大的政治势力(见以上 “七头”的注释)。他们认为“十”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就象圣经其他地方一样(见 路 15:8 注释)。参 启 17:9,10 注释。
头上。七头戴着王室的标记,进一步证明它们代表国家政权(见 以上“七头”的注释)。
冠冕。希腊文为 diadeμmata。单数为 diadeμma。意为“系在周围之物”。源于动词diadeoμ。意为“系在周围”。该词曾用来指波斯国王的标志,即头巾上镶着白边的兰色丝带。所以该词代表王室的标志。Diadeμmata 只出现在本节和启 13:1 ,以及 启 19:12 中。Diadeμma 与 stephanos 相对。stephanos在《新约》中也译为“冠冕”(太 27:29;林前 9:25;提后 4:8等)。 stephanos 是花环,往往是花冠或项圈,作为胜利者的奖赏(见 林前 9:25 注释)。
4. 他的尾巴拖拉著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摔在地上。龙就站在那将要生产的妇人面前,等她生产之后,要吞吃她的孩子。
【本会注释】
他的尾巴拖拉。约翰在预言的异象中看到这一行为正在发生。
三分之一。 有人认为这里所象征的事件,在 第 7-9 节里得到进一步描述。“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代表三分之一的天使参加路锡甫的叛乱,后被赶出天庭(见 《证言》 卷三第 115 页;《证言》 卷 五第 291 页)。 还有人把“星辰”解释为犹太的领袖。他们分成三类:国王,祭司和犹太公会。三分之一摔在了地上,解释为取消犹大的王位。
要吞吃。 象征撒但要杀害婴孩耶稣。从希律王听到博士们报告后的反应来看(太 2:16),本节的象征性描述是非常贴切的。在以后的岁月中,异教的罗马起来反对“万王之王” 见 但 8:25 注释。
5. 妇人生了一个男孩子,是将来要用铁杖辖管((辖管:原文作牧)万国的;她的孩子被提到上帝宝座那里去了。
【本会注释】
男孩子。 “儿子。”
辖管万国。 引自 诗 2:8,9。显然指弥赛亚。犹太人自己也同意这样的解释(《塔木德》.,247页)。 在 启 19:13–16里,这位“用铁杖辖管万国的”被称为“上帝的道”和“万王之王。”见 启 2:27 ;19:15 注释。
被提到上帝宝座那里去了。指耶稣基督的升天(来 1:3;10:12)。为了达到预言的目的,异象省略了耶稣的生活、工作、受难、受死和复活,而只提到了升天。
6. 妇人就逃到旷野,在那里有上帝给她预备的地方,使她被养活一千二百六十天。
【本会注释】
旷野。 ereμmos。“荒芜”,“空旷”,“无人居住之处”。在这里无疑指与世隔绝,远离公众的注意的教会藏身之处。参 启 17:3 注释。
地方。这就是 第 14 节所提到的“自己的地方。”说明那女子所找到的隐身之处实际上是上帝所安排和预备的。
使她被养活。原文没有提到行为主体。但无疑是指教会在蒙受严重逼迫时,上帝藉着多种途径保护,加强和建设祂的教会。
养活。参第 14 节。上帝眷顾祂的教会。即使教会遭受逼迫,被迫流亡,上帝仍然养育它。
一千二百六十天。一千二百六十日在《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中共提到过七次。在 启 11:3;12:6中为一千二百六十日;在启 11:2;13:5中为42 个月;在 但 7:25;12:7;启 12:14中为三年半。关于这段时间的计算,见 但 7:25 注释。复临信徒一般认为这段时间是从公元 538 年开始,到 1798 年结束的。在这段时期里,上帝的手护庇着教会,使她不致灭绝。
7. 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祂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他的使者去争战,
【本会注释】
就有了。“开始了。”
在天上…争战。约翰现在简单叙述了基督和撒但在天上大斗争的历史,从它的开始到基督在十字架上取得得胜(启 12:7–9;参 西 2:14,15),最终将撒但摔到地上(启 12:10–12),以及大斗争在地上的进程,直到世界的末日(启 12:13–16;见 但 11:35 注释)。这段简介构成了末后善恶之争进程细节描述的背景。这场斗争最后将取得胜利(启 12:17 - 20:15)。
在 启 12:9–11中,约翰特别讲述了天上的争战与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联系。关于这个结论的内证 ,见 第 9 节注释。
虽然蒙启示的约翰所强调的是善恶之争在十字架上的转折点,我们仍可把“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理解为创造地球以前的时候。那时龙对基督就有了敌意。路锡甫妄想能像上帝一样(见 赛 14:13,14 注释;结 28:12–16)。于是他和同情他的天使就被赶出了天庭(见 彼后 2:4;犹 6)。 那时忠心的天使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事情的根由。但当撒但卑鄙地杀害了基督后,他就在全天庭面前完全彻底地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从此,他的行动受到了进一步限制(见 《历代愿望》 761页)。
米迦勒。Michaeμl。译自希伯来语mika’el,意思是“有谁象上帝?” 米迦勒被称为“天使长”( 但 10:13和犹 9)和“大君”(但 12:1)。犹太文献称米迦勒是天使中地位最高的,为上帝的真正代表。他就是耶和华的使者(见 《塔木德》 Yoma, 172页;创 18:3,出 3:2《米德拉什》411,53页)。 出 12:29《米德拉什》(注释)说,米迦勒是驳斥撒但控告,为以色列人辩护的天使(222页)。经过仔细审视圣经各处所提到的米迦勒,可以得出结论说,祂就是我们神圣的主救主耶稣基督(见 但 10:13 注释;参 犹 9 注释)。
祂的使者。即忠实的天使,就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的(来 1:14)。
龙。参 第 3 节注释。
他的使者。 就是在反叛基督的战争中站在撒但一边的天使(参 第 4 节)。
8. 并没有得胜,天上再没有他们的地方。
【本会注释】
并没有得胜。与“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第 7 节)一样,这句话也可以有两层意思,既可指路锡甫与上帝在天上所开始的斗争,也可指撒但与道成肉身之基督在地上的斗争。“并没有得胜”对于这两个阶段都合适。撒但都没有取得成功。
他们的地方。既可理解成他们所占领的地方,也可理解为分配给他们的地方。路锡甫曾是遮掩约柜的基路伯(见 结 28:14 注释)。那些与他一起背叛的天使也曾有各自的职位。当路锡甫和他的使者被逐出天庭之后,这一切权利都丧失了。
9.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本会注释】
大龙。见 第 3 节注释。
古。archaios 。源于 archeμ(起初)。参 约 8:44。
蛇。指那条曾迷惑夏娃的蛇(创 3:1)。
魔鬼。diabolos。诽谤者。见太 4:1 注释。
撒但。Satanas。译自希泊来语satan,意为“敌人”(见 亚 3:1注释)。
迷惑。planaoμ。“欺骗”,“误导”(见 太 18:12 注释)。
普天下。oikoumeneμ,“有人居住的世界。”]源于 oikeoμ ,“居住”(见太 4:8 注释)。
被摔。撒但和他的使者们远在世界创造之先就被逐出了天庭 (彼后 2:4,《先祖与先知》36–42页;参 《早期著作》第 145,146 页;《善恶之争》498–500页;《属灵的恩赐》 卷 三第 36–39 页;《预言之灵》 卷一第 17–33 页)。在主钉十字架之前,撒但还能接触天上的生灵,并在有限的范围内作这“世界的王”(约12:31;路 4:6)。但他不是天上的居民,不能住在天上(《历代愿望》 761页;参 《救赎的故事》26,27;见以下“在地上”的注释)。不管怎样,撒但在主钉十字架时的“被摔”乃是决定性的,正如主所亲宣布的那样(约 12:31,32;参 《先祖与先知》68–70页;《历代愿望》490,679,758页)。从上下文中可以看出(第 10–13节),约翰在这里 (启 12:9)主要是指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胜利有关的事件。请注意以下几点:
1. 第 10–12节“天上…大声音”的宣告是一段插叙,其目的是为了解释第 9 节将撒但摔到地上的意义,先是涉及天上的居民,再是涉及地上的居民。在这段解释性的插叙之后是第 13 节,继续第 9 节叙述撒但的行为。因此,第 10–12 节主要是说明撒但被摔到地上时,救赎计划的执行情况。
2. “大声音”第一次宣告了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胜利有关的一系列事实:“救恩”的计划落实了;抵制撒但诡计的“能力”赐予了;基督的“国度”建立了;祂作为人类救主、大祭司及君王的“权柄”也确立了(太 28:18;《善恶之争》 503页)。
3. 启 12:10 指出,这四项成就的原因是“那…控告我们弟兄的,已经被摔下去了。”说明这些成就是与第 9 节撒但的“被摔”联系在一起的。
4. “那 … 控告弟兄的”在第 9,10,13 节的“被摔”之前,就在 “上帝面前昼夜不停地”进行控告。显然这里的“被摔”发生在撒但控告了“弟兄”一段时间之后。因此不可能是在创世之前的那一次被摔。
5. 第 11 节特别指出,战胜“那…控告弟兄的”,是因为“羔羊的血”,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
在地上。天上的斗争起因于创造人类的计划(参 《属灵的恩赐》 卷 三 第 36 页)。当地球刚被造好,亚当被任命为其中的管理者时,撒但就开始致力于毁灭新造的人类了。当他成功地引诱亚当和夏娃堕落之后,就声称地球是属于他的领土(见 太 4:8,9 注释)。但他的活动不限于这个地球。他还要去诱惑其他世界的居民(见 《早期著作》第 290 页)。直到基督再来,撒但才被完全限制在这个地球上(见 启 20:3 注释;参 《早期著作》第 290 页;《历代愿望》490页)。
10. 我听见在天上有大声音说:“我上帝的救恩、能力、国度、并祂基督的权柄,现在都来到了!因为那在我们上帝面前昼夜控告我们弟兄的,已经被摔下去了。
【本会注释】
大声音。天庭因撒但及其使者被摔下来而欢喜快乐。
救恩。soteria。“拯救”,“保护”之意。在这里可能指“胜利”。原文带有定冠词。
能力。在这里无疑指在推翻龙时所展示的能力。
国度。撒但曾声称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合法主宰。他引诱耶稣犯罪的失败,注定了基督国度的建立。
权柄。“权威”之意。
祂基督。 或 “祂的受膏者。”基督”意为“受膏者”(见 太 1:1 注释)。
现在都来到。发生在主钉十字架之时(见 第 7,9 节注释)。 天庭的居民有充分的理由高兴,因为撒但的灭亡已经是注定的了。虽然这在上帝的计划中是早已确定的,但现在天上的生灵要加入歌唱,因为他们已经看见撒但在髑髅地所暴露出来的对基督的狠毒。
那在我们上帝面前昼夜控告。撒但在旧约时代就是控告弟兄的(见 伯 1:8–12;亚 3:1)。主钉十字架以后他继续控告弟兄,但受到了限制(见 约12:31 注释;参 《历代愿望》 761页)。拉比的著作常把撒但称成大控告者(见 《塔木德》,595页;出 32:2《米德拉什》,494页)。
昼夜。意为只要有机会。
我们弟兄。 参 启 6:11。
11. 弟兄胜过他,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
【本会注释】
胜过它。先知的思想集中在那些曾受到罪恶的发动者指控的人身上。他想到他们所受的痛苦和屈辱。他想起他们是怎样在逆境中得胜的,不是凭自己的力量,而是靠“羔羊的血。”
羔羊。见 约 1:29 注释。
因羔羊的血。 直译为“因血的缘故,”或“在血的基础上。”圣徒得胜是因为十字架的胜利。关“血”的意义 ,见 启 1:5 注释;参 罗 5:9 注释。
和自己所将见证的道. 直译为“因为道的缘故,”或“在道的基础上。”
自己所见证。就是关于耶稣和福音的个人见证。
也不爱惜性命。多么忠诚啊!他们宁死也不愿背叛上帝。见 约 12:25 注释。
12. 所以,诸天和住在其中的,你们都快乐吧!只是地与海有祸了!因为魔鬼知道自己的时候不多,就气忿忿的下到你们那里去了。”
【本会注释】
诸天和住在其中的,你们都快乐吧。在天上有了欢乐,因为天使和其他世界的居民得知因基督在髑髅地的胜利,撒但注定要灭亡。
有祸了。因为教会将遭遇进一步的逼迫。因此信徒们还快乐不起来。
不多。 oligos。指数量的“少”或时间的“短”。Oligos 的意义按上下文来确定。在耶稣让四千人吃饱的故事里,oligos 指“几条小鱼” ,与需要吃饱的庞大人数形成对比(太 15:34)。 找到永生之道的人是 “少” 的(oligos),与选择灭亡之道的人形成对比(太7:14)。耶稣按手在“几个”(oligos)病人身上,与本来也可以因信而得蒙医治的人数形成对比(太 6:5)。
在《新约》中,Oligos 八次用来指时间。其中有五次是由该词本身来表示的(可 6:31;雅 4:14;彼前 1:6;5:10;启 17:10)。有三处是用oligos 所修饰的词来表示的(徒 14:28;来 12:10;启 12:12)。oligos 所表示的时间长度,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如可 6:31 里的“歇一歇”可能只有几天,或最多几个星期。但 雅 4:14 oligos 却是指人的一生。 启 12:12 的 oligos 是指从撒但在耶稣钉十字架时被摔下到撒但对地上居民专权的结束。Oligos 所指的这段时间是与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前的四千年相对而言的。
表面上看,耶稣钉十字架以后撒但猖狂攻击教会的这二千年时间很难称为“不多”。即使同从亚当到十字架相比,它也算不上“不多。” 因此本节的“不多”应按《启示录》的整个进程,视基督复临已近的背景来理解(见 启 1:1 的注释;参 启 22:20)。耶稣既然快来了,撒但活动的时日就“不多”的了。见 启 17:10 注释。
气忿忿地. 他生气是因为自己的失败。他没有因罪而悲伤,反而在罪中越陷越深,他带着更猛烈的恶毒去逼迫永生上帝的教会。参 彼前 5:8。
13. 龙见自己被摔在地上,就逼迫那生男孩子的妇人。
【本会注释】
妇人。见第1节注释。龙既不能直接攻击上帝的儿子,就企图通过迫害男孩子的母亲,就是教会来伤害祂(见第6节注释)。
男孩子。见第5节注释。
14. 于是有大鹰的两个翅膀赐给妇人,叫她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她在那里被养活一载二载半载。
【本会注释】
两个翅膀。古代上帝子民十分熟悉鹰翅的表号。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脱离法老和他的众军就是这个表号(出 19:4;申 32:11)。有人认为翅膀象征教会被迫匆忙地寻找安全之所。
被养活。见 第 6 节注释。
一载二载半载。见 第 6 节注释。
15. 蛇就在妇人身后,从口中吐出水来,像河一样,要将妇人冲去。
【本会注释】
在 诗 74:13 和 结 29:3中,龙是水生动物,因此水可能象征毁灭。撒但不仅藉着迫害,也藉着假道来摧毁教会(见 启 17:15 注释)。
16. 地却帮助妇人,开口吞了从龙口吐出来的水(原文作河)。
【本会注释】
地却帮助妇人。有人认为本节的“地”是指人烟稀少之处,与“水”相对。“水”有时象征“多人,”“多民,”“多方”(启 17:15)。他们指出,在宗教改革时期,欧洲和近东的人口众多,而北美大陆却人烟稀少。因此他们认为北美就是帮助欧洲受逼迫之教会的“地。” 西欧的新教国家曾是逼迫的避难所,也可以包括在“地”之内。还有人指出宗教改革本身就是破除背道教会诱惑的的主要因素。
吞了。 就是让毁灭的手段失效。
17. 龙向妇人发怒,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这儿女就是那守上帝诫命、为耶稣作见证的。那时龙就站在海边的沙上。
【本会注释】
发怒。龙因未能消灭在旷野中的教会而越发生气了。他决心要与上帝的子民,特别是“她其余的儿女”决战。
其余的的儿女。 loipoi。源于动词leipoμ,“留下”,“剩下”。见本章补充注释。
争战。撒但企图摧毁基督教会的最大行动尚有待将来(见 启 13:11–17 ;16:12–16 注释;参《善恶之争》592页)。
守上帝诫命。这里所指出余民的特征表明,龙与教会这场斗争的焦点是上帝的诫命(见 启 14:12 注释;参 《善恶之争》445-450页)。
为耶稣作见证。或“有耶稣的见证。” 原文既可以理解为基督徒为耶稣所作的“见证”,也可理解为耶稣的藉着众先知启示教会的“见证”(见 启 1:2 解释)。参照启 19:10 ,后一种理解显然更为恰当。在启 19:10中,“有耶稣的见证”被界定为“预言中的灵意”(预言之灵),就是耶稣藉着预言给教会作见证。
将 启 19:10 和 启 22:9 相对照,就更加说明了“耶稣的见证”与预言之间的密切联系。在 启 19:10中,天使说自己与 “那些为耶稣作见证的弟兄是同作仆人的”。在 启 22:9中,天使说自己和“你的弟兄众先知”“同是作仆人的。”根据这两节经文的平行关系,可以把为耶稣作见证的人理解为众先知。先知的特殊工作就是把耶稣的见证传达给百姓(见 启 1:1 注释),因此,把“耶稣的见证”解释成耶稣给教会的“见证”或“证言”是有充分理由的。安息日复临信徒是如此解释这段经文的,并相信“余民”的特征就是在他们中间有预言的恩赐。他们认为“耶稣基督的见证”就是耶稣藉着预言的恩赐传达给他们的见证。见第 19 章补充注释。
龙就站在。龙站在沙滩上等待兽的出现,要将自己的权柄授予兽(启 13:2)。有文本为“我就站在”。
海边的沙。这里的海无疑指多民,多国和多方(见 启 17:1, 2, 8注释;参但 7:2 注释)。
第十二章 补充注释
《启示录》的语言和表号大多出自《旧约》(见《SDA圣经注释》卷七, 725页;参 赛 47:1 ;耶 25:12 ;赛 50:1 ;结 26:13 注释;见启 18 章补充注释)。所以要正确地理解启 12:17 “其余的儿女”,就得查考该词的对应词在《旧约》中的用法。在希伯来文中通常有三个词表示“其余的”:(1)peletah(或palet,palat),“逃脱的”,源于动词palat,“逃脱”,“拯救”。(2) she?erith (或 she?ar),“其余的”,“剩下的”。源于动词 sha?ar “剩下”,“留下”。(3)yether,“剩下的”,源于动词yethar,“剩下”。下面是这些词用来指上帝选民的例子:
1. 约瑟所照顾的雅各家成员被称为“余种,” (she?erith ,创45:7)。 这里所强调的是蒙保守的事实。我们知道雅各的全家都得到了保守。
2. 在普遍背道的情况下,以利亚提出:“作耶和华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个人”(王上 18:22)。但是上帝宣告说:“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sha’ar)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王上 19:14,18;参 罗 11:4,5)。
3. 十个支派中有少数“脱离亚述王手的余民”(peletah,代下30:6)留在了巴勒斯坦。而大多数人都被掳走了。到公元前 722 年,只“剩下(sha?ar) 犹大一个支派”(王下 17:18)代表整个民族。因此犹大就成为十二支派中的“余民” (she?ar),继承了原先属于所有十二支派的圣约的应许,特权和责任(赛 10:22;见《SDA圣经注释》 卷 四,26–32页)。
4. 几年以后,亚述王西拿基立攻占了耶路撒冷之外的犹大全地。因此耶路撒冷的居民被称为“余剩的民”(peletah)。他们是“犹大家所逃脱的人(sha’ar)”,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并“从锡安山出来”作为上帝选民中“余剩的民”(she?erith),为祂所指定拯救世界的工具(王下 19:4,30,31;赛 37:4,31,32;参 赛 4:2;10:20)。 上帝也定意“招回”那些被掳到亚述的以色列和犹大的人中“所余剩的”(she?ar),为他们预备一条“大道”,就象祂当初领他们的祖先从埃及地出来时一样(赛 11:11,12,16)。
5. 一个世纪以后,当“巴比伦王”入侵巴勒斯坦时,也留下了(yether,在王下 25:22 中为sha?ar,参 启 24:14)“剩下的民” (peletah, 在王下25:22中为she?ar,结 14:22;参 耶 40:11;耶 42:2)。这些人要在围困耶路撒冷时的刀剑,瘟疫和饥荒下“逃脱”(palat)和幸存下来 。但耶利米警告说,即使这些上帝希望“剩在” (sha?ar )这地的“剩下的百姓” (yether ,参耶39:9),即“剩在耶路撒冷的余民(sha?ar ),” 后来也会“在天下万国中抛来抛去”(耶 24:8,9)。这些“剩下的百姓”,大多数人都逃到了埃及。然而耶利米警告说,凡“进入埃及地寄居的,就是所剩下的(she?erith )犹大人,都不得逃脱,也不得存留归回犹大地”(耶 44:14)。
6. 上帝应许在尼布甲尼撒所掳去的人中有“剩下”(yathar) “脱离刀剑的人,”在“所掳到的各国中记念” 祂的名(结 6:8,9)。 那些被掳的人中必有“余剩的”(she?erith ,耶23:3;参 耶 31:7),最终将“从巴比伦之地逃避(palat)出来”(耶 50:28)。尼希米称被掳回归之人为“剩下逃脱(peletah)的犹大人”和“被掳归回剩下的人(peletah)(尼 1:2,3)。上帝将圣约的一切责任和应许都托付给了这些“余剩的民” (she?erith ,亚8:12;参《SDA圣经注释》 卷四,30–32页)。但祂警告他们说,如果他们再违背上帝的诫命,祂就将灭绝他们,“以致没有一个剩下(she?erith )逃脱的人(peletah)”(拉 9:14)。
7. “其余的”一词,在许多情况下都出现在期盼弥赛亚国度的上下文之中(见 赛 4:2,3;11:11,16;参赛 11:1–9;耶 23:3;参 耶 23:4–6;弥 4:7;参 弥 4:1–8;5:7,8;参 弥 5:2–15;番 3:13)。
从上述经文和《旧约》其他经文的描述来看,“其余的”是指一班以色列人。他们躲过了战争、被掳、瘟疫和饥荒等灾难,蒙上帝怜悯,将上帝选民的血脉延续下来(创 45:7;斯 9:13;结 7:16)。圣经一再说这些“剩下的” 人数“极少”(耶 42:2;参 赛 10:22)。 当他们回想起真神并归向祂时(代下 30:6;赛 10:20;结 6:8,9),就宣布放弃虚假的宗教(王上 19:18),不再犯罪(番 3:13)。他们效忠上帝的诫命(拉 9:14),被称为“圣,”并“在生命册上记名”(赛 4:3)。他们重新接受了上帝永存之约的责任和特权,“向下扎根,… 向上结果”并“出去”到外邦宣扬上帝的荣耀(王下 19:30,31;赛 37:31,32;66:19)。
因此旧约圣经时代的余民是指以色列各世代中上帝的选民。多数的人一再地背道,但总有一班忠心的余民成为圣约应许,特权和责任的唯一继承人。这约是当初是与亚伯拉罕订立,后来又在西奈山确认的。这班余民原是上帝所拣选的,要让弥赛亚从他们中间出来,并藉着他们将福音传到异教之地。他们不是由分散在各地的人组成的,不管他们有多忠心。他们乃是一个团体,是上帝在地上所设立的组织。还要注意“其余的”在希伯来文中不表示最后的人或事物,除非这些“余民”在他们各自的世代中是最后的一脉选民。照着上帝的恩典,从亚伯拉罕的时代起,世上一直有一班余民存在着(参 罗 11:5)。
上帝警告那些从巴比伦回归之人,如果他们将来再悖逆祂,就没有“剩下逃脱”的了(拉 9:14;参 申 19:20)。因此当犹太人拒绝弥赛亚,不再效忠圣约的时候(《历代愿望》737,738页, 第 77 章),“上帝的国” 就从他们这个民族夺走,“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 (太 21:43;参 彼前 2:9,10)。这就意味着永远而不可逆转地终止了他们这个民族在上帝面前的特殊地位,而将圣约的应许、特权和责任转给了基督教会(见《SDA圣经注释》 卷四32–36页)。
保罗在 罗 9:27中说:“以色列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 (见 罗 9:27 注释)。他在这里把 赛 10:22 的“剩下的”用在他那个时代接受基督为弥赛亚的犹太人身上。但他们被称为“余民”是因为他们已成为基督教会的成员,而不是因他们是犹太人的缘故。保罗在 罗 11:5说这些犹太籍基督徒是“照着拣选的恩典…所留的余数” 。在 罗 9-11 章中,保罗称基督教会为永约应许、特权和责任的后嗣。因此基督教会是上帝所指定犹太民族的继承人,受托保管上帝所启示,是上帝旨意在地上有组织的代表,是祂为拯救人类而拣选传福音的工具(见《SDA圣经注释》 卷四35,36页)。
除了 罗 9:27;11:5;启 12:17 之外,《新约》其他地方的“其余的” (太 22:6;启 11:13;19:21)不是指上帝的子民。但在 启 3:2 里,“剩下的”源自 loipos ,与启 12:17 中“其余的儿女”相同。
基督升天几个世纪后,教会经历了罗马教的大背道。罗马教的势力压制和驱赶上帝在地上的忠心代表达1260 年之久(见《但以理》第 7 章补充注释;见 但 7:25 注释;参 启 12:6)。 通过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见 启 12:15,16 注释),上帝定意再领一班“其余的儿女”离开奥秘的巴比伦。各新教团体成为上天所指定真理的传报者,一点一点地恢复了救恩的荣耀福音。但这些团体相继满足于自己的那一点真理,未能在圣经的亮光中继续进步。每当一班人拒绝前进时,上帝就兴起另一班人来作为传扬真理的工具。
最后,随着罗马教统治1260年的结束(见 启 12:6,14 注释)和“末时”的到来,天国最后的信息 (启 14:6–12) 必须传给万民(见 但 7:25;11:35 注释)。上帝就再次兴起“其余的儿女,” 就是 启 12:17 (参 第 14–17 节) 所指的那批人。他们是那些曾遭受历代以来龙的猛烈攻击,特别是经历过1260年,即“一载,二载,半载”黑暗、逼迫和谬道的上帝选民所传承下来的“其余的儿女”,是上帝最后的“其余的儿女”,因为他们是祂所指定向世人发出最后呼吁,要他们接受救恩宝贵礼物的使者(启 14:6–12)。
安息日复临信徒从一开始就大胆宣扬 启 14:6–12 三天使的信息为上帝要罪人接受基督的最后呼吁,并谦卑地相信他们的运动就代表这里所说的“其余的儿女。”目前还没有其它宗教团体在宣告这个三重的信息,并符合启 12:17 所列的特别条件。因此没有其他团体能具备有效的圣经基础来宣称自己是启 12:17 “其余的儿女。”
但复临信徒从来不认为只有他们才算是上帝的儿女,有进入天国的资格。他们相信所有诚心敬拜上帝,遵循已有的亮光而行的人,都可能成为 启 12:17 所说“其余的儿女”的最后团体。复临信徒认为自己庄严的任务和快乐的特权是将上帝最后考验人的真理清楚而雄辩地宣讲出来,好叫所有上帝的儿女都被吸引加入预言中所说、预备迎接上帝大日的那一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