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80天读经|交叉融汇通读新旧约
第175天 王下19章 代下28-29章 赛48章 启17章

旧约:列王纪下19章

希西家闻之而忧

19:1 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

19:2 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

19:3 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

19:4 或者耶和华你的 神听见拉伯沙基的一切话,就是他主人亚述王打发他来辱骂永生 神的话,耶和华你的 神听见这话,就发斥责。故此,求你为余剩的民扬声祷告。’”

以赛亚之慰词

19:5 希西家王的臣仆就去见以赛亚。

19:6 以赛亚对他们说:“要这样对你们的主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

19:7 我必惊动(注:原文作“使灵进入”)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

19:8 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见亚述王攻打立拿,原来他早听见亚述王拔营离开拉吉。

19:9 亚述王听见人论古实王特哈加说:“他出来要与你争战。”于是,亚述王又打发使者去见希西家,吩咐他们说:

19:10 “你们对犹大王希西家如此说:不要听你所倚靠的 神欺哄你,说‘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亚述王的手中。’

19:11 你总听说亚述诸王向列国所行的乃是尽行灭绝,难道你还能得救吗?

19:12 我列祖所毁灭的,就是歌散、哈兰、利色和属提拉撒的伊甸人,这些国的神何曾拯救这些国呢?

19:13 哈马的王、亚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里呢?”

希西家祈祷

19:14 希西家从使者手里接过书信来,看完了,就上耶和华的殿,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

19:15 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说:“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啊,你是天下万国的 神!你曾创造天地。

19:16 耶和华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要听西拿基立打发使者来辱骂永生 神的话。

19:17 “耶和华啊!亚述诸王果然使列国和列国之地变为荒凉,

19:18 将列国的神像都扔在火里,因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头石头的,所以灭绝它。

19:19 耶和华我们的 神啊,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独你耶和华是 神!”

以赛亚预言耶和华拯救

19:20 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就打发人去见希西家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你既然求我攻击亚述王西拿基立,我已听见了。’

19:21 耶和华论他这样说:‘锡安的处女藐视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摇头。

19:22 你辱骂谁?亵渎谁?扬起声来,高举眼目攻击谁呢?乃是攻击以色列的圣者!

19:23 你藉你的使者辱骂主,并说:我率领许多战车上山顶,到黎巴嫩极深之处;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树和佳美的松树;我必上极高之处,进入肥田的树林。

19:24 我已经在外邦挖井喝水;我必用脚掌踏乾埃及的一切河。’

19:25 耶和华说:‘我早先所做的、古时所立的,就是现在藉你使坚固城荒废,变为乱堆,这事你岂没有听见吗?

19:26 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惊惶羞愧。他们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顶上的草,又如未长成而枯乾的禾稼。

19:27 你坐下,你出去,你进来,你向我发烈怒,我都知道。

19:28 因你向我发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话达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钩子钩上你的鼻子,把嚼环放在你口里,使你从你来的路转回去。’

19:29 以色列人哪,我赐你们一个证据:你们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长的;至于后年,你们要耕种收割,栽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19:30 犹大家所逃脱余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19:31 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19:32 所以耶和华论亚述王如此说:‘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垒攻城。

19:33 他从哪条路来,必从那条路回去,必不得来到这城。’这是耶和华说的。

19:34 因我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

19:35 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

19:36 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

19:37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就逃到亚拉腊地。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


旧约:历代志下28章

亚哈斯作犹大王

28:1 亚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28:2 却行以色列诸王的道,又铸造巴力的像;

28:3 并且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驱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

28:4 并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

为亚兰王所败

28:5 所以耶和华他的 神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亚兰王打败他,掳了他许多的民,带到大马士革去。 神又将他交在以色列王手里。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杀戮。

28:6 利玛利的儿子比加一日杀了犹大人十二万,都是勇士。因为他们离弃了耶和华他们列祖的 神。

28:7 有一个以法莲中的勇士,名叫细基利,杀了王的儿子玛西雅和管理王宫的押斯利甘,并宰相以利加拿。

以色列人返犹大俘掳

28:8 以色列人掳了他们的弟兄,连妇人带儿女共有二十万,又掠了许多的财物,带到撒马利亚去了。

28:9 但那里有耶和华的一个先知,名叫俄德,出来迎接往撒马利亚去的军兵,对他们说:“因为耶和华你们列祖的 神恼怒犹大人,所以将他们交在你们手里,你们竟怒气冲天,大行杀戮!

28:10 如今你们又有意强逼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作你们的奴婢。你们岂不也有得罪耶和华你们 神的事吗?

28:11 现在你们当听我说!要将掳来的弟兄释放回去,因为耶和华向你们已经大发烈怒。”

28:12 于是,以法莲人的几个族长,就是约哈难的儿子亚撒利雅、米实利末的儿子比利家、沙龙的儿子耶希西家、哈得莱的儿子亚玛撒,起来拦挡出兵回来的人,

28:13 对他们说:“你们不可带进这被掳的人来!你们想要使我们得罪耶和华,加增我们的罪恶过犯?因为我们的罪过甚大,已经有烈怒临到以色列人了!”

28:14 于是,带兵器的人将掳来的人口和掠来的财物,都留在众首领和会众的面前。

28:15 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掳的人前来,其中有赤身的,就从所掠的财物中拿出衣服和鞋来,给他们穿;又给他们吃喝,用膏抹他们。其中有软弱的,就使他们骑驴,送到棕树城耶利哥他们弟兄那里。随后就回撒马利亚去了。

亚哈斯求助于亚述王

28:16 那时,亚哈斯王差遣人去见亚述诸王,求他们帮助。

28:17 因为以东人又来攻击犹大,掳掠子民。

28:18 非利士人也来侵占高原和犹大南方的城邑,取了伯示麦、亚雅仑、基低罗、梭哥和属梭哥的乡村,亭纳和属亭纳的乡村,瑾锁和属瑾锁的乡村,就住在那里。

28:19 因为以色列王亚哈斯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

28:20 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上来,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

28:21 亚哈斯从耶和华殿里和王宫中,并首领家内所取的财宝给了亚述王,这也无济于事。

祭大马色之神

28:22 这亚哈斯王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

28:23 他祭祀攻击他的大马士革之神说:“因为亚兰王的神帮助他们,我也献祭与他,他好帮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众人败亡了。

28:24 亚哈斯将 神殿里的器皿都聚了来,毁坏了,且封锁耶和华殿的门,在耶路撒冷各处的拐角建筑祭坛;

28:25 又在犹大各城建立邱坛,与别神烧香,惹动耶和华他列祖 神的怒气。

亚哈斯卒

28:26 亚哈斯其余的事和他的行为,自始至终都写在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上。

28:27 亚哈斯与他列祖同睡,葬在耶路撒冷城里,没有送入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


旧约:历代志下29章

希西家作犹大王

29:1 希西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亚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儿。

29:2 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

命利未人洁殿

29:3 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

29:4 他召众祭司和利未人来,聚集在东边的宽阔处,

29:5 对他们说:“利未人哪,当听我说!现在你们要洁净自己,又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 神的殿,从圣所中除去污秽之物。

29:6 我们列祖犯了罪,行耶和华我们 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离弃他,转脸背向他的居所,

29:7 封锁廊门,吹灭灯火,不在圣所中向以色列 神烧香或献燔祭。

29:8 因此,耶和华的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令人惊骇、嗤笑,正如你们亲眼所见的。

29:9 所以我们的祖宗倒在刀下,我们的妻子儿女也被掳掠。

29:10 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立约,好使他的烈怒转离我们。

29:11 我的众子啊,现在不要懈怠,因为耶和华拣选你们站在他面前事奉他,与他烧香。”

29:12 于是,利未人哥辖的子孙、亚玛赛的儿子玛哈,亚撒利雅的儿子约珥,米拉利的子孙、亚伯底的儿子基士,耶哈利勒的儿子亚撒利雅,革顺的子孙、薪玛的儿子约亚,约亚的儿子伊甸,

29:13 以利撒反的子孙申利和耶利,亚萨的子孙撒迦利雅和玛探雅,

29:14 希幔的子孙耶歇和示每,耶杜顿的子孙示玛雅和乌薛,

29:15 起来聚集他们的弟兄,洁净自己,照着王的吩咐、耶和华的命令,进去洁净耶和华的殿。

29:16 祭司进入耶和华的殿要洁净殿,将殿中所有污秽之物搬到耶和华殿的院内,利未人接去,搬到外头汲沦溪边。

29:17 从正月初一日洁净起,初八日到了耶和华的殿廊,用八日的工夫洁净耶和华的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洁净完了。

29:18 于是,他们晋见希西家王说:“我们已将耶和华的全殿和燔祭坛,并坛的一切器皿、陈设饼的桌子与桌子的一切器皿都洁净了。

29:19 并且亚哈斯王在位犯罪的时候所废弃的器皿,我们预备齐全,且洁净了,现今都在耶和华的坛前。”

献赎罪祭

29:20 希西家王清早起来,聚集城里的首领都上耶和华的殿。

29:21 牵了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七只羊羔,七只公山羊,要为国、为殿、为犹大人作赎罪祭。王吩咐亚伦的子孙众祭司,献在耶和华的坛上,

29:22 就宰了公牛,祭司接血洒在坛上;宰了公羊,把血洒在坛上;又宰了羊羔,也把血洒在坛上。

29:23 把那作赎罪祭的公山羊牵到王和会众面前,他们就按手在其上。

29:24 祭司宰了羊,将血献在坛上作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赎罪,因为王吩咐将燔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献上。

献燔祭

29:25 王又派利未人在耶和华殿中敲钹、鼓瑟、弹琴,乃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藉先知所吩咐的。

29:26 利未人拿大卫的乐器,祭司拿号,一同站立。

29:27 希西家吩咐在坛上献燔祭。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用号,并用以色列王大卫的乐器相和。

29:28 会众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号的吹号,如此直到燔祭献完了。

献感谢祭与燔祭

29:29 献完了祭,王和一切跟随的人都俯伏敬拜。

29:30 希西家王与众首领又吩咐利未人用大卫和先见亚萨的诗词颂赞耶和华。他们就欢欢喜喜地颂赞耶和华,低头敬拜。

29:31 希西家说:“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就要前来把祭物和感谢祭奉到耶和华殿里。”会众就把祭物和感谢祭奉来,凡甘心乐意的也将燔祭奉来。

29:32 会众所奉的燔祭如下:公牛七十只,公羊一百只,羊羔二百只,这都是作燔祭献给耶和华的。

29:33 又有分别为圣之物:公牛六百只,绵羊三千只。

29:34 但祭司太少,不能剥尽燔祭牲的皮,所以他们的弟兄利未人帮助他们,直等燔祭的事完了,又等别的祭司自洁了。因为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

29:35 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并燔祭同献的奠祭甚多。这样,耶和华殿中的事务俱都齐备了(注:或作“就整顿了”)。

29:36 这事办得甚速,希西家和众民都喜乐,是因 神为众民所预备的。


旧约:以赛亚书48章

责以色列刚愎顽梗

48:1 雅各家称为以色列名下、从犹大水源出来的,当听我言!你们指着耶和华的名起誓,提说以色列的 神,却不凭诚实,不凭公义。

48:2 他们自称为圣城的人,所倚靠的是名为万军之耶和华 ── 以色列的 神。

48:3 主说:早先的事,我从古时说明,已经出了我的口,也是我所指示的。我忽然行作,事便成就。

48:4 因为我素来知道你是顽梗的,你的颈项是铁的,你的额是铜的。

48:5 所以我从古时将这事给你说明,在未成以先指示你,免得你说:‘这些事是我的偶像所行的,是我雕刻的偶像和我铸造的偶像所命定的。’

48:6 你已经听见,现在要看见这一切,你不说明吗?从今以后,我将新事,就是你所不知道的隐密事指示你。

48:7 这事是现今造的,并非从古就有;在今日以先,你也未曾听见,免得你说:‘这事我早已知道了。’

48:8 你未曾听见,未曾知道,你的耳朵从来未曾开通。我原知道你行事极其诡诈,你自从出胎以来,便称为悖逆的。

耶和华因己名不行剪灭

48:9 我为我的名暂且忍怒,为我的颂赞向你容忍,不将你剪除。

48:10 我熬炼你,却不像熬炼银子;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

48:11 我为自己的缘故必行这事,我焉能使我的名被亵渎?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

劝民听从

48:12 雅各 ── 我所选召的以色列啊,当听我言:‘我是耶和华,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

48:13 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铺张诸天。我一招呼便都立住。’

48:14 你们都当聚集而听,他们(注:或作“偶像”)内中谁说过这些事?耶和华所爱的人,必向巴比伦行他所喜悦的事,他的膀臂也要加在迦勒底人身上。

48:15 惟有我曾说过,我又选召他,领他来,他的道路就必亨通。

48:16 你们要就近我来听这话:‘我从起头并未曾在隐密处说话,自从有这事,我就在那里。’现在主耶和华差遣我和他的灵来(注:或作“耶和华和他的灵差遣我来”)。”

48:17 耶和华你的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如此说:“我是耶和华你的 神,教训你使你得益处,引导你所当行的路。

48:18 甚愿你素来听从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你的公义就如海浪。

48:19 你的后裔也必多如海沙,你腹中所生的必多如沙粒。他的名在我面前必不剪除,也不灭绝。”

48:20 你们要从巴比伦出来,从迦勒底人中逃脱,以欢呼的声音传扬说:“耶和华救赎了他的仆人雅各!”你们要将这事宣扬到地极。

48:21 耶和华引导他们经过沙漠。他们并不乾渴;他为他们使水从磐石而流,分裂磐石,水就涌出。

48:22 耶和华说:“恶人必不得平安!”


新约:启示录17章

大淫妇的刑罚

17:1 拿着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来对我说:“你到这里来,我将坐在众水上的大淫妇所要受的刑罚指给你看。

17:2 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乱的酒。”

17:3 我被圣灵感动,天使带我到旷野去,我就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有七头十角,遍体有亵渎的名号。

17:4 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

17:5 在她额上有名写着说:“奥秘哉!大巴比伦,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解明女人和骑之兽的奥秘

17:6 我又看见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和为耶稣作见证之人的血。我看见她,就大大地希奇。

17:7 天使对我说:“你为什么希奇呢?我要将这女人和驮着她的那七头十角兽的奥秘告诉你。

17:8 你所看见的兽,先前有、如今没有,将要从无底坑里上来,又要归于沉沦。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见先前有,如今没有、以后再有的兽,就必希奇。

17:9 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

17:10 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一位还没有来到;他来的时候,必须暂时存留。

17:11 那先前有、如今没有的兽,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并且归于沉沦。

17:12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他们还没有得国,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与王一样。

17:13 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

羔羊得胜

17:14 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同着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选、有忠心的,也必得胜。”

17:15 天使又对我说:“你所看见那淫妇坐的众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国、多方。

17:16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与兽必恨这淫妇,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

17:17 因为 神使诸王同心合意,遵行他的旨意,把自己的国给那兽,直等到 神的话都应验了。

17:18 你所看见的那女人就是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

列王纪下19章

提要:1 希西家披麻哀悼,差人去见以赛亚,求他为这余剩的民祷告。6 以赛亚安慰他们。8 西拿基立起身去迎战特哈加,给希西家留下了一封亵渎上帝的信。14 希西家的祷告。20 以赛亚预言西拿基立的骄傲和败亡并锡安的安全和荣美。35 耶和华的使者击杀亚述人。36 西拿基立在尼尼微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希西家王派人求问以赛亚

王下19:1 希西家王听见,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进了耶和华的殿;

【本会注释】

撕裂衣服。想到耶路撒冷将要面临的围城惨景希西家用撕裂衣服来表达他内心的悲伤。在任何时刻人们都期待着耶路撒冷能够抵抗来自亚述大军的猛烈攻击。但西拿基立使者所说威胁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尼尼微和考撒拔(Khorsabad)的一些浮雕显示了亚述围困一些地方将其攻取时的残酷。如果耶路撒冷真的开始被围困,那城内将来的恐怖景象将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王在极度的悲痛窘迫之中身穿麻衣前往圣殿去将此事陈明在上帝的面前。


王下19:2 使家宰以利亚敬和书记舍伯那,并祭司中的长老,都披上麻布,去见亚摩斯的儿子先知以赛亚,

【本会注释】

祭司。希西家派遣使者身披麻衣去见以赛亚,好使先知帮助他们并为他们在上帝面前恳切的祈祷代求。根据代下32:20节记载,王和先知都在上帝面前恳切地祷告。这里是《列王纪》中第一次提到先知以赛亚,他在乌西雅王死的那年(赛6:1)得见上帝的异象,受到鼓励去承担将来的工作。这位大能先知工作的时间历经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诸王(赛1:1)。因此,以赛亚在被诸王的记述提到之前其实已经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了。保存在《列王纪》中的历史记载通常都很简要,有很多的细节都被遗漏了。像《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中记载的一些非常有趣也很重要的细节在《列王纪》中都是找不到的。


王下19:3 对他说:“希西家如此说:‘今日是急难、责罚、凌辱的日子,就如妇人将要生产婴孩,却没有力量生产。

【本会注释】

急难……的日子。以赛亚多年以来不断预言将有这样的一个日子。现在犹大面临着史无前例的重大危机,如果没有上天的干预,这种形势真的要使犹大国陷入完全的毁灭了。

没有力量生产。这个惊人的比喻象征着当前可怕的困境。犹大国土几乎已全部沦落敌手,现在亚述侵略军又兵临城下威胁首都耶路撒冷的安全。


王下19:4 或者耶和华你的上帝听见拉伯沙基的一切话,就是他主人亚述王打发他来辱骂永生上帝的话,耶和华你的上帝听见这话,就发斥责。故此,求你为余剩的民扬声祷告。’”

【本会注释】

上帝听见。亚述使者怀疑并藐视天上上帝的伟大,将他与周围邻国的神明一样看待。上帝的荣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为了他自己大名的缘故也可被期待要与犹大站在一起。

永生上帝(直译为:活着的上帝)。这个称号还出现在申5:26;书3:10;撒上17:26;诗42:2;84:2;耶10:10;23:36;但6:26;何1:10。这个短语表明耶和华的生命是从太初就有的,不借外力存在,也不会退化消亡。

余剩的民。以色列已经败亡,犹大大部也沦落敌手,耶路撒冷残存的百姓在那迅即临头的毁灭中恐惧战兢。


王下19:5 希西家王的臣仆就去见以赛亚。

王下19:6 以赛亚对他们说:“要这样对你们的主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听见亚述王的仆人亵渎我的话,不要惧怕。

【本会注释】

不要惧怕。不久之前,希西家曾用这同样的话来鼓励他的百姓(代下32:7)。现在上帝向他发出这同样的鼓励和安慰。人在危急的时刻是容易惧怕的,但耶和华在他的怜悯中向人发出鼓励的信息(见民14:9;书1:6,7,9,18;赛43:1,5;路12:32)。


王下19:7 我必惊动(原文作使灵进入)他的心,他要听见风声就归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里倒在刀下。’”

【本会注释】

惊动他的心。字面上是,“我必使灵进入他的心。”这句话的意思不详。它的意思可能是,上帝要将一个恐惧战抖的灵放在西拿基立的心里,一种刺激,使他再无暇顾及征伐别国并在害怕慌乱之中逃回亚述。这个预言可能是有意说的模糊,因为上帝也许此刻不想透露这个预言的详情。

倒在刀下。见第37节的注释。


亚述人再次威胁希西家

王下19:8 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见亚述王攻打立拿,原来他早听见亚述王拔营离开拉吉。

【本会注释】

立拿。它可能就是Tell es-Sâfi。关于它的位置,见王下8:22节的注释。


王下19:9 亚述王听见人论古实王特哈加说:“他出来要与你争战。”于是亚述王又打发使者去见希西家,吩咐他们说:

【本会注释】

古实王特哈加。特哈加(Tirhakah)──有时拼作Taharka──在主前690年成为埃及王。特哈加是一个埃塞俄比亚(努比亚)人,他和他兄弟沙巴塔卡共同执政,而后者在主前700至684年统治埃及。沙巴塔卡死后,特哈加单独作王直到主前664年。他属于埃及的第二十五王朝,当时的埃及处于一系列埃塞俄比亚王的统治之下。关于特哈加与亚述围攻耶路撒冷之战役的时间同步性见王下18:13节的注释。

打发使者。西拿基立想在面临与埃及人两线作战之前迫使希西家放弃抵抗、出城投降。


王下19:10 “你们对犹大王希西家如此说:‘不要听你所倚靠的上帝欺哄你,说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亚述王的手中。

【本会注释】

欺哄你。西拿基立先前给百姓的信息是,不要让你们的王希西家欺骗你们(王下18:29),结果百姓没有做声。现在他又带信息给信靠上帝的希西家王,竭尽全力地进行离间挑拨。


王下19:11 你总听说亚述诸王向列国所行的,乃是尽行灭绝,难道你还能得救吗?

【本会注释】

向列国。亚述的军事力量现在处于鼎盛时期。提革拉-毗列色征服巴比伦并自立为那地的王,撒缦以色毁灭以色列,撒珥根铁蹄四出攻破多国,而现在,西拿基立紧随着撒珥根的脚踪到处征伐。

尽行灭绝。先前亚述诸王征伐列国,凡有抵抗其锋芒者尽行毁灭,所过之地寸草不留,现在西拿基立将这些历史摆在希西家的眼前,想要使他惊恐慑服。如果他希西家现在投降至少还可从西拿基立那里得到一点怜悯。


王下19:12 我列祖所毁灭的,就是歌散、哈兰、利色,和属提拉撒的伊甸人,这些国的神何曾拯救这些国呢?

【本会注释】

我列祖。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拿基立的先辈们在战场上取得了广泛而又辉煌的胜利,那些国家的神明不能抵挡他们。本节中提到的这些地方都在古代哈兰的附近。哈兰是亚伯拉罕的老家,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它很早就落入亚述的权势之下了。

歌散。这座城在哈博北部,向西距离哈兰144千米。撒玛利亚的流亡者就被安置在这里(王下17:6)。这座城(古撒那Guzana)是在主前808年的一场年度战役中被攻取的。歌散这个地方现在的名字叫Tell Halaf。

哈兰。哈兰是亚伯拉罕离开吾珥之后的古老家乡(见创11:31节的注释)。它被提到早在主前1305-1273年亚达得尼拉里一世作王时就在亚述的控制之下了。

利色。利色是亚述文Rasappa,可能就是现在帕米拉(达莫)东北方向的Rusâfe。主前810-782年亚达得尼拉里三世的碑文中曾提到过这个城镇。

伊甸。这片区域和哈兰共同出现在结27:23节中,并且摩1:5节也提到了“伯-伊甸”(这里直译为:伊甸的房屋)。有些人认为伊甸就是分布在幼发拉底河两边的一片土地,位于哈兰的西南,迦基米施的东南。它在亚述的记载中常以Bīt-Adini这个名字出现。

提-拉撒。这个地方可能是Til-ashurri,或称“亚述的山,”位于亚兰北部,在幼发拉底河的拐弯处。它因亚述神的名字而受到尊荣。


王下19:13 哈马的王、亚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里呢?’”

【本会注释】

哈马。本节中提到的各个地方的位置见王下18:34节的注释。那一节的注释着重提到了各城所信之神明的空虚和无用。现在西拿基立致希西家的信中又刻意提到这些城的王早已化为乌有了。


王下19:14 希西家从使者手里接过书信来,看完了,就上耶和华的殿,将书信在耶和华面前展开。

【本会注释】

接过书信来。亚述使者送达的信息可能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口头的信息说给希西家的代表听,因为希西家本人应该不会亲自出来见他们;因而还有书面的信件,可以转交给希西家王。

将书信……展开。好像这封信既是给王的也是给上帝看的。


王下19:15 希西家向耶和华祷告说:“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你是天下万国的上帝,你曾创造天地。

【本会注释】

二基路伯上(直译为:在二基路伯中间)。这可能是指神圣的舍吉拿。舍吉拿是象征上帝亲自同在的奇异荣耀,显在施恩座之上两基路伯之间(见出25:22;29:43;利16:2;撒上4:4).

你是。希西家在他的祷告中承认耶和华为独一的上帝,全天庭和地上万国的主宰,西拿基立所亵渎的就是这一位。这是对西拿基立信件的抗议和反对,因为他在信中竟将耶和华与那些面对亚述人的进攻显明是毫无用处之西亚诸神同列。


王下19:16 耶和华啊,求你侧耳而听!耶和华啊,求你睁眼而看!要听西拿基立打发使者来辱骂永生上帝的话。

【本会注释】

听,……看。希西家为他上帝的荣耀起了忌邪的心(或:为他上帝的荣耀大发热心)并感到耶和华在他的公义中必要惩罚这狂傲的异教国王。


王下19:17 耶和华啊,亚述诸王果然使列国和列国之地变为荒凉,

王下19:18 将列国的神像都扔在火里;因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头石头的,所以灭绝它。

【本会注释】

本不是神。列国和他们所信奉的神明被亚述军队毁灭,这一事实并不奇怪,因为那些神其实不是神,只不过是人手所造的木石偶像。耶和华和假神之间的对比构成了《以赛亚书》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见赛41:24;44:8-10)。


王下19:19 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现在求你救我们脱离亚述王的手,使天下万国都知道惟独你耶和华是上帝!”

【本会注释】

你──耶和华是上帝。字面上是,“惟独你耶和华是上帝。”当前的危机为上帝在地上列国面前彰显他的权能以及他与自己的百姓同在提供了一个非凡的机会。通过上帝将耶路撒冷从西拿基立手中拯救出来,亚述将要自卑,列国也会知道耶和华是天地之间至高无上的主宰。


以赛亚传给王的信息

王下19:20 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就打发人去见希西家,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你既然求我攻击亚述王西拿基立,我已听见了。’

【本会注释】

我已听见了。希西家没有等待多久他的祷告就得到了答复。先知以赛亚很快就来向希西家传达上帝的信息──他已听见了王的呼求并要降刑罚在亚述人身上。


王下19:21 耶和华论他这样说:锡安的处女藐视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摇头。

【本会注释】

处女。耶路撒冷全力抵抗亚述人对她的攻击,不允许自己受到玷污。这里将耶路撒冷拟人化比作一个妇人是个通常的比喻(见赛23:12;52:2;哀2:13;弥4:10)。

摇头。希伯来人中一种表示轻蔑的动作(见诗22:7;109:25;太27:39)。


王下19:22 你辱骂谁?亵渎谁?扬起声来,高举眼目攻击谁呢?乃是攻击以色列的圣者!

【本会注释】

以色列的圣者。这是以赛亚非常喜欢使用的一个短语,这个称呼在他的书中出现了二十七次,而在《圣经》其它部分只出现了五次(诗71:22;78:41;89:18;耶50:29;51:5)。


王下19:23 你藉你的使者辱骂主,并说:我率领许多战车上山顶,到黎巴嫩极深之处;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树和佳美的松树;我必上极高之处,进入肥田的树林。

【本会注释】

说。以赛亚这里所表达的是西拿基立心中的思想。亚述王仗恃战车众多,军旅庞大,便目空一切,自认为可以征服任何想要征服的国家、地区,践踏所有的对手,克服一切挡在前进路上的障碍。

高大的香柏树。这个短语可能是从字面和比喻两方面来说的。一方面,亚述人想要砍伐黎巴嫩美丽的香柏树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从它的象征比喻意来看,这个短语意味着整个国家彻底的毁灭,包括其富丽堂皇的宫殿和骄傲的居民(见赛2:12-17;10:33,34)。


王下19:24 我已经在外邦挖井喝水;我必用脚掌踏干埃及的一切河。

【本会注释】

挖井喝水。这里的意思好像是说西拿基立认为他自己能够应对任何的困难。高山耸立,他翻过高山;沙漠横亘,他穿过沙漠;他自己挖井得水;河流也不能阻挡他,一切河流在他脚下都变干涸。

埃及的一切河(直译为:被围困之地的河)。这里也许指的是埃及。埃及土地肥沃(远离沙漠)全国河网密布。西拿基立夸口说这些河流对他来说微不足道,它们在他面前可以很容易的消失。


王下19:25 耶和华说,我早先所做的,古时所立的,就是现在藉你使坚固城荒废,变为乱堆,这事你岂没有听见吗?

【本会注释】

我早先所作的。耶和华现在开始回应亚述王的问题了。在西拿基立所有的夸口吹嘘自己能怎样怎样之后。主问他是否听说过,天下万国的命运是掌管在耶和华手中的,每个国家也只能占有他所命定的疆域和地位(见《知君》第四十三章)。那时的亚述是上帝手中实现他旨意的工具(见赛10:5-15)。


王下19:26 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惊惶羞愧。他们象野草,象青菜,如房顶上的草,又如未长成而枯干的禾稼。

【本会注释】

力量甚小。亚述军队的胜利是在神圣的许可之下才实现的。如果亚述继续遵循那由约拿的警告而来的改革(拿3:5-10),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就可以成为一股强大的为善力量。但当尼尼微人从他们短暂的悔改又回到原先的偶像崇拜并走上妄图征服世界的道路时,他们注定了亚述作为一个国家的厄运。


王下19:27 你坐下,你出去,你进来,你向我发烈怒,我都知道。

王下19:28 因你向我发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话达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钩子钩上你的鼻子,把嚼环放在你口里,使你从你来的路转回去。

【本会注释】

钩上你的鼻子。美索不达米亚的雕刻显示出亚述人在对待战俘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最野蛮凶残的手段。一块以撒哈顿的浮雕刻画了埃及王塔哈卡(特哈加)和推罗王巴路鼻中套环被征服者手中的绳索牵引。玛拿西也许就是以这种方式被带往亚述的(见代下33:11)。


王下19:29 “以色列人哪,我赐你们一个证据:你们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长的;至于后年,你们要耕种收割,栽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

【本会注释】

一个证据。耶和华通过先知以赛亚给出过很多预兆和记号(王下20:9-11;赛7:11,14;8:18;20:2,3)。在当下这一年余剩的日子里百姓能在田地自生的庄稼里找到足够的食物;第二年(可能是安息年),他们还能在自长的田里获得充足的食物;以后他们就要通过正常的耕种收获来得吃的了。之所以赐下这样一个预兆是因为亚述军队的出现打断了田地里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


王下19:30 犹大家所逃脱余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本会注释】

余剩的。这个短语表达出犹大因为亚述军队的侵略而遭受的蹂躏程度。


王下19:31 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

【本会注释】

出。犹大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亚述军队彻底的洗劫和破坏,很可能有大批的百姓都蜂拥到耶路撒冷来躲避西拿基立的屠杀。现在有余剩的人民将要从这城出去,重新住在地上并恢复那地。以赛亚、弥迦、耶利米经常使用“余剩的”或“剩下的”这样的词语(见赛10:20;11:11;14:22;46:3;耶23:3;31:7;40:11,15;42:2;43:5;44:14;弥2:12;4:7;5:7,8)。


王下19:32 “所以,耶和华论亚述王如此说:‘他必不得来到这城,也不在这里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筑垒攻城。

【本会注释】

拿盾牌。亚述人的盾牌在古代的雕刻中非常引人注目。士兵们在攻城战事中用巨大的盾牌护身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城墙(见plate facing第64页)。

筑垒。这种土堆或壁垒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亚述的浮雕中。亚述人在城墙前筑起土堆或高台,使攻城锤可以攻击到城墙上部比较薄弱的地方。


王下19:33 他从哪条路来,必从那条路回去,必不得来到这城。这是耶和华说的。

王下19:34 因我为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

【本会注释】

保护……这城。见赛31:5;37:35;38:6节。

我为自己的缘故。西拿基立公然亵渎上帝,上帝的荣誉受到了挑战。


王下19:35 当夜,耶和华的使者出去,在亚述营中杀了十八万五千人。清早有人起来,一看,都是死尸了。

【本会注释】

当夜。这是指以赛亚发出预言当天的夜晚。

杀了。“亚述王营中”“所有大能的勇士和官长、将帅”(代下32:21)。可能奉差遣去攻打耶路撒冷的军队绝大部分人都死了。

清早有人起来(直译为:当他们起来)。(英文RSV版这里作:到了早晨,他们都是死尸了)当我们注意到这句话的主语不是很明确而是泛指时,本节经文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之间明显的矛盾就不存在了,比如这句话读作,“清早百姓起来。”这里的意思其实是,当那些暂时离开营地的亚述人清早起来时,发现他们所有的同伴(天使击杀的那十八万五千人)都变成死尸了。


王下19:36 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拔营回去,住在尼尼微。

【本会注释】

拔营(直译为:离开)。当那刑罚降下时西拿基立正在防御埃及渐近的军队(见《知君》第三十章)。他在恐惧和羞愧中迅速离开返回亚述,剩下希西家在平安中收复犹大的失地。


王下19:37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就逃到亚拉腊地。他儿子以撒哈顿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他儿子……杀了他。亚述和巴比伦都对西拿基立被他儿子刺杀这件事做了确定的记载。

亚拉腊地。亚述的文献提供了谋杀西拿基立的凶手和大批反叛的人逃到“亚拉腊地”的细节,亚拉腊地在北边亚美尼亚的境内。

接续他作王。根据亚述的记载,以撒哈顿在主前681年登基,作王一直到主前669年。

亚述在以撒哈顿统治期间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以撒哈顿在失败一次之后征服了埃及。尽管他手中拥有史无前例的权势和力量,但他还是被迫近的危险所困扰。为了分化潜在的敌人,他和西西亚人结盟共同对付辛梅里安人,但最终他却死在了南下平定埃及叛乱的途中。


历代志下28章

提要:1 亚哈斯为王不仁,受到亚兰人的惩罚。6 因先知俄德的劝告,以色列人释放犹大的俘虏。16 亚哈斯派人向亚述求助,没有得到帮助。22 他在急难时越发崇拜偶像。26 他的逝世,希西家继位。


1 亚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象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本会注释】

本章记录亚哈斯的统治,与王下16章相对应。《历代志》的记录,在总体上比《列王纪》详细,但没有提到《列王记》里描写的几个细节。


2 却行以色列诸王的道,又铸造巴力的像,

【本会注释】

见士2:11注释,又见王上16:31;王下1:2;代下21:6;22:3;24:7。


3 并且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驱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

【本会注释】

欣嫩子谷。在耶路撒冷的西面和南面(见书15:8;18:16)。在这里举行迦南宗教最残忍最恶心的仪式。

焚烧他的儿女。显然作为献给摩洛的燔祭(见利18:21;20:2;申18:10;32:17注释)。献人祭是巴勒斯坦最恐怖的罪行之一,在犹大的历史中,时有举行这样的宗教仪式(耶7:31;19:2-6;32:35;结16:20,21)。


4 并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

5 所以,耶和华他的上帝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亚兰王打败他,掳了他许多的民,带到大马色去。上帝又将他交在以色列王手里,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杀戮。

【本会注释】

见代下22:8注释。


6 利玛利的儿子比加一日杀了犹大人十二万,都是勇士,因为他们离弃了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

【本会注释】

上帝一旦收回了保护,人就会悲惨地发现自己所选择的主非常残酷。在蒙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以后,亚兰人和以色列人围攻耶路撒冷就没有什么阻碍了。但他们没有占领耶路撒冷(王下16:5)。盟国的目的是想废黜亚哈斯,由他们立一个新的统治者(赛7:6)。赛7:2生动地描写了亚哈斯的恐惧。


7 有一个以法莲中的勇士,名叫细基利,杀了王的儿子玛西雅和管理王宫的押斯利甘,并宰相以利加拿。

【本会注释】

管理王宫的。显然是王宫的总管(见王上4:6;18:3)。

宰相。参撒上23:17;斯10:3。提到这三个重要人物的死,是因为他们与亚哈斯的亲密关系。打击他们就是打击国王。


8 以色列人掳了他们的弟兄,连妇人带儿女共有二十万,又掠了许多的财物,带到撒玛利亚去了。

【本会注释】

这些是充当奴隶的妇女和儿童。


9 但那里有耶和华的一个先知,名叫俄德,出来迎接往撒玛利亚去的军兵,对他们说:“因为耶和华你们列祖的上帝恼怒犹大人,所以将他们交在你们手里,你们竟怒气冲天,大行杀戮。

【本会注释】

一个先知。这段(第9-15节)关于俘虏回家的内容,只记录在《历代志》中。

上帝恼怒犹大人。上帝要以色列人明白,他们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是靠他们自己的本领,而是因为犹大的罪。上帝从犹大收回保护的手,使以色列有可能取胜。

怒气冲天。上帝从犹大收回保护,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可以对自己的邻居采取严厉残忍的手段。上帝无限公义,“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赦免罪孽和过犯,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民14:18)。上帝允许亚述成为惩罚祂子民的工具,但也预言祂“必罚亚述王自大的心”(赛10:5-12;见代下2:8注释)。


10 如今你们又有意强逼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作你们的奴婢,你们岂不也有得罪耶和华你们上帝的事吗?

【本会注释】

你们自己有没有得罪上帝,应该受同样的惩罚呢?你们自己是否完全无辜,对自己的弟兄发怒,能被上天视为道理?


11 现在你们当听我说,要将掳来的弟兄释放回去,因为耶和华向你们已经大发烈怒。”

【本会注释】

要将掳来的弟兄释放回去。上帝藉着摩西明令禁止以色列人奴役自己的弟兄(利25:42-46)。

向你们。以色列人已目睹上帝的烈怒临到犹大人时,他们所遭受的厄运。上帝的烈怒现已转向以色列,这引起了一些以色列领袖的认真思考。


12 于是,以法莲人的几个族长,就是约哈难的儿子亚撒利雅、米实利末的儿子比利家、沙龙的儿子耶希西家、哈得莱的儿子亚玛撒起来拦挡出兵回来的人,

【本会注释】

这里把北方支派的一些族长称为“以法莲人 ”(见赛7:2,5,9;何5:9-14)。


13 对他们说:“你们不可带进这被掳的人来!你们想要使我们得罪耶和华,加增我们的罪恶过犯?因为我们的罪过甚大,已经有烈怒临到以色列人了。”

14 于是带兵器的人将掳来的人口和掠来的财物都留在众首领和会众的面前。

15 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掳的人前来;其中有赤身的,就从所掠的财物中拿出衣服和鞋来,给他们穿,又给他们吃喝,用膏抹他们;其中有软弱的,就使他们骑驴,送到棕树城耶利哥他们弟兄那里;随后就回撒玛利亚去了。

【本会注释】

棕树城耶利哥。参申34:3。


16 那时,亚哈斯王差遣人去见亚述诸王,求他们帮助;

【本会注释】

第16-21节记录亚哈斯向亚述求助,与王下16:7-9相对应。又见赛7,8章。


17 因为以东人又来攻击犹大,掳掠子民。

18 非利士人也来侵占高原和犹大南方的城邑,取了伯示麦、亚雅仑、基低罗,梭哥和属梭哥的乡村,亭纳和属亭纳的乡村,瑾锁和属瑾锁的乡村,就住在那里。

【本会注释】

非利士人。非利士人曾受到乌西雅的沉重打击(代下26:6)。他们急于要报复。他们所夺取的城市都是在犹大和非利士人经常有争议的地带。

就住在那里。这些不是小规模的边境骚扰,而是重大的军事行动,占领和控制了所夺取的地区一段时间。


19 因为以色列王亚哈斯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

20 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上来,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

【本会注释】

提革拉毗列色。指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公元前745-727),是亚述皇帝中最伟大的征服者之一。据亚述年表(Assyrian Eponym Canon,或limmu list,见本书卷二第55,155页),他于公元前734年与非利士人作战;在公元前733年和732年攻打大马士革。这些战役可能是他对亚哈斯求助的反应。

欺凌他。亚述王对亚哈斯或犹大人的利益并不关心。他攻打亚兰和非利士是为了自己和自己国家的利益。亚述人既要消灭其他民族,也要消灭希伯来人。亚哈斯和希西家不久就会看到这一点。


21 亚哈斯从耶和华殿里和王宫中,并首领家内所取的财宝给了亚述王,这也无济于事。

【本会注释】

亚哈斯伤心地得悉亚述王的贪婪是不容易满足的。他的愚蠢做法只能带来悲伤和苦恼。


22 这亚哈斯王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

【本会注释】

亚哈斯没有从痛苦学到教训,反而顽梗不化,错上加错,把他的百姓带到灭亡的路上。


23 他祭祀攻击他的大马士革之神,说:“因为亚兰王的神帮助他们,我也献祭与它,它好帮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众人败亡了。

【本会注释】

亚哈斯本应认识到他的苦难是因为他离开了上帝。可是他却更加怨恨上帝,所采取的行径使他自己和国家遭受更重的惩罚。提革拉毗列色攻克大马士革以后,亚哈斯前去向这位亚述国王表示敬意。他在那里看见一个祭坛,就仿造了一个,放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前,代替原来的铜坛(见王下16:9-16)。


24 亚哈斯将上帝殿里的器皿都聚了来,毁坏了,且封锁耶和华殿的门;在耶路撒冷各处的拐角建筑祭坛,

【本会注释】

毁坏了。见王下16:17注释。圣殿的神圣器皿似乎遭遇了一场浩劫。

封锁耶和华殿的门。亚哈斯停止了圣殿的崇祀,熄灭了灯火,不再烧香和献祭(代下29:7)。

各处的拐角建筑祭坛。一个大燔祭坛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让百姓认识到只有一位真神。而遍布耶路撒冷的祭坛则宣扬亚哈斯所倡导的多神论。


25 又在犹大各城建立邱坛,与别神烧香,惹动耶和华他列祖上帝的怒气。

【本会注释】

邱坛。参第2-4。

惹动。参申32:16,17。


26 亚哈斯其余的事和他的行为,自始至终都写在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上。

27 亚哈斯与他列祖同睡,葬在耶路撒冷城里,没有送入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参约兰,约阿施和乌西雅的待遇(代下21:20;24:25;26:23)。


历代志下29章

提要:1 希西家执政为善。3 他恢复宗教信仰。5 他规劝利未人。12 他们洁净自己,洁净圣殿。20 希西家严肃地献祭;利未人比祭司更诚心。


1 希西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亲名叫亚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儿。

【本会注释】

希西家。希西家统治的记录共有四章(29-32章),与《列王纪》形成鲜明的对照。《历代志》主要强调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共化了三章(代下29-31章),而《列王纪》只用了几节(王下18:4-6)。《历代志》只化一章(32章)介绍希西家统治的世务,而《列王纪》则对此作了特别的强调(王下18:7至20:21节)。代下29-31章几乎完全是新的资料,而代下32章则只是简述了《列王纪》这方面的记录。

亚比雅。王下18:2缩写为“亚比”。


2 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一切所行的。

3 元年正月,开了耶和华殿的门,重新修理。

【本会注释】

正月。即尼散月,宗教年历的一月份,不是他统治的第一个月。关于月份的排列和执政年份的计算,见本书卷二108,109,116,138,140页。

开了耶和华殿的门。希西家的父亲亚哈斯关闭了这些门,并中止了圣殿的崇祀(代下28:24)。


4 他召众祭司和利未人来,聚集在东边的宽阔处,

【本会注释】

开会的场所可能在一个圣殿东门或前门外的空旷地带(见拉10:9;尼3:26;8:1,3)。


5 对他们说:“利未人哪,当听我说:现在你们要洁净自己,又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上帝的殿,从圣所中除去污秽之物。

要洁净自己。参第15,34节;代下30:3,15,17。大卫曾把约柜运往耶路撒冷所遭遇的不幸归咎于祭司们没有洁净自己。所以他第二次要搬运约柜的时候,就要求所有参加仪式的祭司和利未人洁净自己(代上15:12-14)。

洁净耶和华你们列祖上帝的殿。包括除掉圣殿在长期荒废时所堆积的灰尘和垃圾(见第15,16节)。

污秽之物。指灰尘垃圾,但也包括拜偶像之物(见王下16:10-16)。


6 我们列祖犯了罪,行耶和华我们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离弃他,转脸背向他的居所,

7 封锁廊门,吹灭灯火,不在圣所中向以色列上帝烧香,或献燔祭。

8 因此,耶和华的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令人惊骇、嗤笑,正如你们亲眼所见的。

【本会注释】

忿怒。参代下24:18。

将其中的人抛来抛去。摩西曾经预言到这一点(见申28:15,25,37)。


9 所以我们的祖宗倒在刀下,我们的妻子儿女也被掳掠。

【本会注释】

见代下28:5,6,8,17,18。


10 现在我心中有意与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立约,好使他的烈怒转离我们。

【本会注释】

指立约保证从今以后侍奉耶和华。每次犯罪以后都要重新这样的立约(代下15:12;34:31;王下23:3;尼10:28,29)。


11 我的众子啊,现在不要懈怠;因为耶和华拣选你们站在他面前事奉他,与他烧香。”

12 于是,利未人哥辖的子孙、亚玛赛的儿子玛哈,亚撒利雅的儿子约珥;米拉利的子孙、亚伯底的儿子基士,耶哈利勒的儿子亚撒利雅;革顺的子孙、薪玛的儿子约亚,约亚的儿子伊甸;

【本会注释】

利未人哥辖的子孙。见代上23:6利未人的三大分支:哥辖、米拉利、革顺。本节列举了各个分支的两个成员。


13 以利撒反的子孙申利和耶利;亚萨的子孙撒迦利雅和玛探雅;

【本会注释】

亚萨的子孙。在利未人中,还有三个家族担任圣乐人员(代上25:1-6;代下5:12)。


14 希幔的子孙耶歇和示每;耶杜顿的子孙示玛雅和乌薛;

【本会注释】

剩下的两族利未音乐人员,本节各列出两个人的名字:哥辖家族希幔的子孙和米拉利家族耶杜顿的子孙。他们加上前面的几对,总共有七对,即十四位利未族骨干(见代上6:18-47)。


15 起来聚集他们的弟兄,洁净自己,照着王的吩咐、耶和华的命令,进去洁净耶和华的殿。

【本会注释】

作为各家族的首领,他们有权利和责任执行这个任务。


16 祭司进入耶和华的殿要洁净殿,将殿中所有污秽之物搬到耶和华殿的院内,利未人接去,搬到外头汲沦溪边。

殿中。祭司们进入圣所和至圣所进行洁净工作。利未人不得进入其中。

【本会注释】

汲沦溪。原来似乎是垃圾场(见王上15:13;王下23:12;代下15:16;30:14)。

17 从正月初一日洁净起,初八日到了耶和华的殿廊,用八日的工夫洁净耶和华的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洁净完了。

前八天似乎洁净圣殿外面,后八天洁净圣殿里面。到尼散月十六,洁净工作完成。在这短短的十六天内,不可能对圣殿进行大修。这次似没有大修的必要,因为圣殿本身可能并没有破旧,只是因疏忽而弄脏。


18 于是,他们晋见希西家王,说:“我们已将耶和华的全殿和燔祭坛,并坛的一切器皿、陈设饼的桌子,与桌子的一切器皿都洁净了;

【本会注释】

燔祭坛。亚哈斯曾把它从原位挪开,并玷污了它(王下16:14,15)。

陈设饼的桌子。这里只提到一张桌子(见代下4:8,19;参代上28:16;见王上7:48注释)。


19 并且亚哈斯王在位犯罪的时候所废弃的器皿,我们预备齐全,且洁净了,现今都在耶和华的坛前。”

【本会注释】

参代下28:24;王下16:14,17。


20 希西家王清早起来,聚集城里的首领都上耶和华的殿;

21 牵了七只公牛,七只公羊,七只羊羔,七只公山羊,要为国、为殿、为犹大人作赎罪祭。王吩咐亚伦的子孙众祭司,献在耶和华的坛上,

【本会注释】

这些牛羊显然是用作燔祭和赎罪祭(见代下29:23,24;参利1:2,3)。


22 就宰了公牛,祭司接血洒在坛上,宰了公羊,把血洒在坛上,又宰了羊羔,也把血洒在坛上;

23 把那作赎罪祭的公山羊牵到王和会众面前,他们就按手在其上。

【本会注释】

参利4:4,15,24,29。


24 祭司宰了羊,将血献在坛上作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赎罪,因为王吩咐将燔祭和赎罪祭为以色列众人献上。

【本会注释】

参利4:20,26,31,35。


25 王又派利未人在耶和华殿中敲钹,鼓瑟,弹琴,乃照大卫和他先见迦得,并先知拿单所吩咐的,就是耶和华藉先知所吩咐的。

【本会注释】

派利未人。他把利未族圣乐人员安排在圣殿中,恢复了大卫所设立的古代圣诗合唱崇拜(代上25:1)。

照……迦得。其他地方都没有提到按先知迦得和拿单的吩咐设立圣殿的音乐礼仪。值得注意的是,圣殿礼仪的这个重要部分是按照先知所传达的上帝旨意设立的。


26 利未人拿大卫的乐器,祭司拿号,一同站立。

【本会注释】

大卫的乐器。参代上23:5;摩6:5。

拿号。参民10:8;代上5:24;代下5:12。


27 希西家吩咐在坛上献燔祭,燔祭一献,就唱赞美耶和华的歌,用号,并用以色列王大卫的乐器相和。

28 会众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号的吹号,如此直到燔祭献完了。

29 献完了祭,王和一切跟随的人都俯伏敬拜。

30 希西家王与众首领又吩咐利未人用大卫和先见亚萨的诗词颂赞耶和华;他们就欢欢喜喜地颂赞耶和华,低头敬拜。

【本会注释】

亚萨的名字出现在《诗篇》中好几篇的题记中(诗50篇;73-83篇)。


31 希西家说:“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就要前来把祭物和感谢祭奉到耶和华殿里。”会众就把祭物和感谢祭奉来,凡甘心乐意的也将燔祭奉来。

【本会注释】

你们既然归耶和华为圣。直译是“你们既装满了你们的手”。“手”可能象征“服侍”。

感谢祭。在献平安祭和感谢祭时,大部分祭牲,是归奉献者及其家属亲友在感恩的欢宴上吃掉的(见利7:11-21)。燔祭则要在祭坛上烧尽(利1:3-17)。


32 会众所奉的燔祭如下:公牛七十只,公羊一百只,羊羔二百只,这都是作燔祭献给耶和华的;

33 又有分别为圣之物,公牛六百只,绵羊三千只。

34 但祭司太少,不能剥尽燔祭牲的皮,所以他们的弟兄利未人帮助他们,直等燔祭的事完了,又等别的祭司自洁了;因为利未人诚心自洁,胜过祭司。

【本会注释】

剥……皮。希伯来语是pashat。

诚心自洁,胜过。祭司阶层可能比利未人更深地卷入亚哈斯统治下的腐败。


35 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并燔祭同献的奠祭甚多。这样,耶和华殿中的事务俱都齐备了(或作:就整顿了)。

【本会注释】

这是祭司们不能剥尽燔祭牲之皮的另一个原因。他们无疑还有许多事要做,诸如烧平安祭的脂油(见利3:3-5),以及照管燔祭的奠祭(民15:3-5)。


36 这事办的甚速,希西家和众民都喜乐,是因上帝为众民所预备的。

【本会注释】

喜乐。大卫和百姓曾因建造圣殿的奉献而大大欢喜(代上29:9)。百姓在献殿礼以后,也“都心中喜乐”(王上8:66),各自回家。在约阿施的时代,“众首领和百姓都欢欢喜喜”(代下24:10)为修复圣殿作出奉献。没有什么快乐比因参与侍奉上帝而来的快乐更深刻,更圣洁的了。

为众民所预备的。他们欢乐,是因为上帝预备百姓的心参与当时的崇拜,也因为中断了多年的圣殿崇祀得到了恢复。

甚速。希西家刚刚登基,很少有时间促成从亚哈斯的背道到目前忠于耶和华的变化。从不关心和敌意,突然转变为高兴参与敬拜上帝,乃是上帝的圣手所为。这是充满喜乐的真正原因。


以赛亚书48章

提要: 1 为了使百姓认识到他们素为人知的顽梗,上帝启示了祂的预言。9 祂为自己的缘故拯救他们。12 祂劝他们因祂的大能和旨意而顺从祂。16 祂悲叹他们的退后。20 祂施展大能拯救祂的子民脱离巴比伦。


1 雅各家,称为以色列名下,从犹大水源出来的,当听我言!你们指着耶和华的名起誓,提说以色列的上帝,却不凭诚实,不凭公义。

【本会注释】

当听我言。以赛亚对以色列中的伪善者说话。他们自称事奉上帝,实际上却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见太6:2注释)。

犹大水源。《塔古姆》为“犹大的后裔”。

提说。直译是“使人记住”。


2 他们自称为圣城的人,所倚靠的是名为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

【本会注释】

这些背道的人自称是锡安的公民。但这只是在名义上而已(见赛29:13;耶7:4,9-11;弥3:11;太3:9;15:8;约8:33,39;罗4:1,2;9:6)。他们希望得到效忠上帝的好处,却不愿意付出顺从的代价(见太7:21-27注释)。他们希望得到作门徒的一切特权,却不愿意承担其责任。


3 主说:早先的事,我从古时说明,已经出了我的口,也是我所指示的;我忽然行做,事便成就。

【本会注释】

主说,早先的事,我从古时说明。见赛41:4,23;42:9注释。现在不是呼吁外邦人,而是呼吁背道的犹大百姓承认上帝的预见性。

忽然。或“意外地”。上帝已经预言了这些事。但是对于不忠心的伪善者来说,所发生之事完全是出乎意料的(见太24:39)。关于对等候主降临之人的类似劝勉,见帖前5:1-8。


4 因为我素来知道你是顽梗的,你的颈项是铁的;你的额是铜的。

【本会注释】

上帝在呼唤以色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上帝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危险,和非常容易落入诱惑之中,就警告他们不要犯罪(见申9:6注释;参出4:21注释)。


5 所以,我从古时将这事给你说明,在未成以先指示你,免得你说:这些事是我的偶像所行的,是我雕刻的偶像和我铸造的偶像所命定的。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刚离开埃及就把他们的得救归功于偶像(出32:4)。在公元前586年以色列人被掳的时候,耶利米也斥责了他们的顽梗(耶44章)。


6 你已经听见,现在要看见这一切;你不说明吗?从今以后,我将新事,就是你所不知道的隐密事指示你。

【本会注释】

你已经听见。上帝的预言既已应验,他们也已亲眼看见了,难道他们还不愿意坦率承认上帝的预见能力吗?

新事。现在上帝进一步说明将要发生的事。世人和他们的偶像都无法预知这些事情。


7 这事是现今造的,并非从古就有;在今日以先,你也未曾听见,免得你说:这事我早已知道了。

8 你未曾听见,未曾知道;你的耳朵从来未曾开通。我原知道你行事极其诡诈,你自从出胎以来,便称为悖逆的。

【本会注释】

诡诈。见第1节注释。上帝十分了解以色列人悖逆的性格。祂知道他们不愿意相信,而且最终在悖逆中将还自以为义。所以祂现在发出一系列最不寻常的预言,包括他们即将的被掳,居鲁士的使命(那是在他的时代一个半世纪以前),从巴比伦得救和其他与弥赛亚的降临有关的事件。

悖逆的。或“背叛者”(申29:4;31:27)。


9 我为我的名暂且忍怒,为我的颂赞向你容忍,不将你剪除。

【本会注释】

犹大的百姓因为刚愎自用(见赛1,2注释),无法进一步得到上帝的怜悯和悦纳。而他们的堕落给祂的圣名带来羞辱,使人们以为祂是反复无常的,蓄意复仇,不能实施自己的计划与旨意的。上帝的名字代表祂的品格,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所以尽管他们顽梗,上帝还是要继续向他们显示仁慈和怜恤。他们是祂的子民。自古以来,祂拯救世界的计划就是与他们联系在一起的(见《SDA圣经注释》本卷第26-30页)。


10 我熬炼你,却不象熬炼银子;你在苦难的炉中,我拣选你。

【本会注释】

不像熬链银子。或“按银子的方式”或“像银子那样”。熬炼以色列,不需要炼银子那样的高温,否则会把她熔化掉。以色列要“从宽惩治”(耶30:11;何11:9),只须达到清除她污秽和渣滓的目的就够了(见结22:15-22)。

我拣选你。或“考验你”,“提炼你”(见玛3:2,3)。


11 我为自己的缘故必行这事,我焉能使我的名被亵渎?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

【本会注释】

见第9节注释。如果上帝不救赎以色列,祂的名字就会在外邦人中被玷辱。上帝复兴以色列,不是因为他们的功劳,而是因为祂的怜恤,好使祂的名字得到荣耀。


12 雅各我所选召的以色列啊,当听我言:我是耶和华,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

【本会注释】

我所选召的。在第1和2节中以色列人只是在名义上,而不是在实际上作上帝的子民。上帝让他们回顾自己最初是如何蒙召成为祂子民的(见申7:6-16;10:15;14:2;诗135:4;赛41:8;赛43:1;赛44:1,2)。上帝提醒他们祂的慈爱,争取他们回归祂(见结16:1-14;何11:1-8)。

我是首先的。见赛41:4;参启1:5,8,17;22:13。像以色列人一样蒙上帝拣选,既是荣耀,也是责任。


13 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铺张诸天;我一招呼便都立住。

【本会注释】

见赛40:12,26,28注释。创造宇宙的上帝使以色列成为一个民族,在地上作祂所拣选的代表(见第26,27节)。


14 你们都当聚集而听,他们(或作:偶像)内中谁说过这些事?耶和华所爱的人必向巴比伦行他所喜悦的事;他的膀臂也要加在迦勒底人身上。

【本会注释】

当聚集而听。上帝再次对拜偶像的人说话(见第5节注释)。

耶和华所爱的人。既可能指居鲁士(参第14,15节和赛44:26-45:4),也可能指以色列(参赛45:4;48:12,13)。


15 惟有我曾说过,我又选召他,领他来,他的道路就必亨通。

【本会注释】

见第14节的注释。上帝既选召居鲁士(赛4:1-4),也选召以色列(赛43:1;48:10)。


16 你们要就近我来听这话:我从起头并未曾在隐密处说话;自从有这事,我就在那里。现在,主耶和华差遣我和他的灵来(或作:耶和华和他的灵差遣我来)。

【本会注释】

你们要就近我。就是亲近上帝。上帝邀请百姓倾听祂要说的话。

并未曾在隐密处说话。见第3-7节。

差遣我。根据上下文,说话的似乎是基督。上帝派耶稣执行祂的使命。耶稣从起初就与天父同在(约1:1-3)。但当天父要祂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中工作的时候,祂就离开天堂去执行祂的使命(约1:14;3:34;6:29,57;17:3,4)。耶稣作为弥赛亚进入世界以后,上帝就派圣灵降在祂身上(赛11:2上;42:1;61:1-3;太3:16;路4:18-21;约1:32,33;徒10:38)。本节提到了上帝的三个位格(见赛42:1注释)。


17 耶和华你的救赎主,以色列的圣者如此说: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教训你,使你得益处,引导你所当行的路。

【本会注释】

基督来教导人平安和福惠的诀窍(太6:33;16:24-26;约6:33;约10:9,10;17:3),指导他们走永生的道路(约10:9;14:6;来10:20)。


18 甚愿你素来听从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你的公义就如海浪。

【本会注释】

上帝赐下祂的命令,是为了引导人走平安和公义的道路(诗119:1,2,6,9,165;箴3:1,2)。上帝的一切律法都是为了人的益处,指导他行走正路,保护他免于犯罪受苦。


19 你的后裔也必多如海沙;你腹中所生的也必多如沙粒。他的名在我面前必不剪除,也不灭绝。

【本会注释】

见创22:17;32:12。顺从会导致多子多孙;悖逆会造成后代灭绝(赛1:19,20)。


20 你们要从巴比伦出来,从迦勒底人中逃脱,以欢呼的声音传扬说:耶和华救赎了他的仆人雅各!你们要将这事宣扬到地极。

【本会注释】

有朝一日,上帝会把祂的子民从巴比伦召出来,免得他们遭受其厄运(耶50:8;51:6,45)。到了末日,同样会对尚留在奥秘之巴比伦的上帝子民发出紧急的呼吁(启18:4)。


21 耶和华引导他们经过沙漠。他们并不干渴;他为他们使水从磐石而流,分裂磐石,水就涌出。

【本会注释】

他们并不干渴。这是以色列人从埃及到应许之地路上的的经验(出17:6;诗105:41)。关于这句话的寓意,见赛41:17-19;43:19,20;约4:10,14注释。


22 耶和华说:恶人必不得平安!

【本会注释】

参赛57:20,21。本章的恳劝和责备(第1,4,8,10,17,18节),以这句宣告犯罪的不幸后果而告终。平安是公义的必然结果(见赛32:17注释),行走罪恶道路的人是根本得不到的。第18节把平安与顺从上帝的命令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按照上帝的条件,人无论怎样恳切地寻求平安,也无法得到。


启示录17章

提要:3,4 一个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手拿酒杯,坐在兽身上,5 她就是大巴比伦,一切可憎之物的母。9 解释七头,12 解释十角。14 羔羊的胜利。16 对淫妇的惩罚。


1. 拿着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来对我说:“你到这里来,我将坐在众水上的大淫妇所要受的刑罚指给你看。

【本会注释】

碗。 见 启 15:7;16:1 注释。

七位天使中,有一位。 见 启 1:11 注释;参 启 21:9。这是 启 15,16 章中倾倒七灾的七位天使之一,暗示即将传给约翰的信息与最后的七灾有关。本章所宣告的主题:在第七灾时“大淫妇所要受的刑罚” (参 启 16:19),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关系。

对我说。 “对”的原文 (meta) 暗示了天使与约翰的亲密关系。很可能,天使可能在带约翰进入异象之前,先对他说话。见 启 1:2,10 注释。

到这里来。这是祈使语气的句子。见 第 3 节注释。

我将…指给你看。见 启 1:2;4:1 注释。

坐在众水上。 就是对“多人多国”实施专制(参 第 15 节)。希腊动词的形式表明“大淫妇”当时正得势,而且将继续得势。正如古代的巴比伦坐落在幼法拉底河畔 (见 耶 50:12,38 注释),并象征性地坐在“众水” 即多民之上(耶 51:12,13;参 赛 8:7,8;14:6;耶 50:23),照样,现代的巴比伦也被描写成骑在地上万民之上,即压迫地上的万民(参 启 16:12 注释)。

淫妇。 porneμ,“妓女”。该词可能追溯到一个表示“出售”或“出口销售”的词,如出售奴隶等。在希腊,妓女通常是买来的奴隶。《旧约》的先知们常常把背道的以色列比作淫妇,因为她不断地“行邪淫,”随从异教的假神(结 23:30;参 赛 23:17;见 结 16:15 注释)。关于奥秘之巴比伦是淫妇,见 启 17:5 注释(参启 17: 2,4 ;启 19:2)。关于《旧约》中与 启 17 章用语或观念相似的经文,见 赛 47:1;耶 25:12;50:1;结 26:13 注释。

刑罚。 krima,“判决,”“决定,” “裁断,”“法令”。这是上天对“大淫妇”罪行的判决(见 第 4–6 注释;参 启 18:10 注释)。请注意,天使并没有向约翰展示判决的执行,否则他就会用krisis一词了(见 启 18:10)。他只是告诉约翰这件事。Krisis 既可表示案件的调查,也可表示判决的执行。见 启 16:19;18:5;19:2 注释;参 赛 23:11。

第 17 章分成两个部分:一, 第 3–6 节的象征性异象是约翰所看见的。二,在第 8–18 节中天使向约翰解释了 (第 7 节)所见的异象。第一部分揭露了巴比伦的罪行。因此它是上天的诉状,说明宣判她的理由(见 第 6 节注释)。第二部分宣布了判决,以及执行判决的方法。巴比伦的罪孽在第六灾时已经是登峰造极的了(参 启 16:12–16 的注释)。判决的执行乃是在第七灾之下(见 启 16:17–19;17:13–17;18:4,8;19:2 注释)。因此第一部分主要涉及第六灾下的事件,而第二部分则涉及第七灾下的事件。启 17 章就这样描述了最后的危机。那时撒但将千方百计要消灭上帝的子民(见 启 12:17)。地上的各种势力将起来攻击他们(参 《善恶之争》 第634页)。上帝允许撒但及其人间的党羽将消灭圣徒的阴谋实施到几乎成功。但就在那危急的关头,上帝进行了干预,拯救了祂的子民。邪恶的军队正要杀害圣徒的时候受到了制止。他们在上帝公义的审判台前是无法推诿的(参见但 12:1;参 《早期著作》第 282–285 页;《善恶之争》 第635,636页;《怀氏传略》第 117 页)。难怪当约翰看到不法的隐意充分表现之时,会感到惊讶(见 启 17:6 注释)。


2. 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乱的酒。”

【本会注释】

地上的君王。 就是地上的政治势力(见 第 12 节注释),将自己的权力和资源都交给“大淫妇”支配(第 1 节;参 第 13 节注释)。她要藉着他们实施根除上帝子民的野心(见 第 6,14 节注释),并统治“住在地上” 的人(参 第 8 节)。“地上的君王”是她犯罪的帮凶。

行淫。 porneuoμ,是 porneμ (见 第 1 节注释)的动词形式。 其含义与《旧约》中的“行淫”是一样的(参 结 23:30;何 4:12)。但在本节里是寓指自称基督徒的人与他人进行不正当的勾结,也就是背道的教会(见 启 17:5 注释)与地上各国的同盟。参 赛 23:15,17。

住在地上的人。 由于领袖们所采取的行径,地上的居民受迷惑(见 第 8 节注释)配合“大淫妇” 的策略(参 启 13:8)。

喝醉了。 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属灵的识别力都麻木了。参 耶 51:7;帖后 2:9,10;启 13:3,4,7,18;14:8;18:3;19:20。可以看出,本节提到地上居民的醉酒是在巴比伦与地上的君王非法结盟之后。巴比伦显然是通过地上的君王,来控制本来不愿服从她的地上居民。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受了迷惑(《善恶之争》 第624页)。

她淫乱的。 背道的基督教与地上的政权结盟,成了撒但用来控制全世界的工具。

酒。 这“酒”就是撒但把全世界联合起来受他控制之下的骗局,包括推行他策略的各种邪术和“奇事”(参 启 13:13,14;18:23;19:20)。


3. 我被圣灵感动,天使带我到旷野去,我就看见一个女人骑在朱红色的兽上;那兽有七头十角,遍体有亵渎的名号。

【本会注释】

被圣灵感动。 直译为“在灵里”(见 启 1:10 注释;参 启 4:2;21:10)。 原文的“灵”不用定冠词是强调这个经验的性质。

带我…去。这一感动无疑是为了帮助让约翰的心从目前的时间和地点,转移到了异象之中(参 结 3:12–14;8:3;40:2,3;启 21:10)。

旷野。 “荒凉之地” (见 启 12:6 注释)。启 17:16 中的相关动词意为“使荒凉,”“使成为废墟,”“剥光,”“遗弃。”“旷野”是杳无人烟之域。那里的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和危险。食物,住处,可能还有饮水,都很难得到,再加上野兽和盗匪出没。因此有人认为 “旷野” 在这里是寓指上帝的子民所处的艰难和危险(见 第 6,14 节)。在希腊文中,“旷野”前面没有定冠词,说明它是泛指一种状态,而不是具体的地点。

鉴于启 17 章主要涉及最后七灾的时期(参 第 1 节),有人认为这里的“旷野”是指上帝的子民在那时的经历。本节的描写与 启 12:6,13–16 的“旷野”相似,但不相同。

女人。 《旧约》的先知经常把上帝背道的子民比作淫妇(参 结 16:15–58;23:2–21;何 2:5;3:1等)。这个“女人”是“大淫妇”(启 17:1),即奥秘的“大巴比伦”(第 5 节),沾满“地上一切被杀之人的血”(启 18:24),显然存在于整个人类的历史。奥秘之巴比伦可能包括自古以来所有与上帝作对的宗教组织,但在本节主要指末世的时候,(见 启 17:5 注释)。

骑在。 该动词的形式表示持续的动作。 第 1 节说“大淫妇”直接在宗教上控制每一个人。这里又说她在指导政府的政策(见 第 18 节注释)。背道基督教的特征就是政教联合,为了巩固宗教对国家政策的控制(参 卷 4,第 837 页)。参考我们主所宣布祂的“国” 不属 “这世界”(约 18:36)。

朱红色。 艳丽夺目的色彩。在 赛 1:18中,朱红色代表罪。参 启 12:3 的“大红龙。”

七头。 见 第 9–11 节注释。关于古代神话中的七头兽,见 赛 27:1 注释。

十角。 见 第 12–14,17 注释。

兽。 在圣经的预言中,兽通常代表政治势力(但 7:3–7,17;8:3,5,20,21;参 启 12:3;13:1)。该兽的颜色表明它是邪恶的化身。它身上遍布亵渎的名号,说明它是与上帝为敌的。因此这个兽代表撒但。历代以来,他利用这些受他控制的政治机构来作工。

这个兽在某些方面像启 12:3 的大红龙,在其他方面则像启 13:1,2 那个类似豹的兽(见两处注释)。根据上下文,该兽与后者更像一些。启 13 章 的兽和 启 17 章的兽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代表罗马教,是政教不分的;但在 启 17 章中,这两者是分明的。兽代表的是政治势力,女人则代表宗教势力。

遍体。 它背叛和反对上帝,已经恶贯满盈了。

亵渎的名号。 见 可 2:7;7:2注释。在 启 13:1 中(见该节注释),亵渎的名号是在七头上;而在本节,亵渎的名号遍布兽的全身。这些名号代表兽的本性,就是妄想篡夺上帝的权威。“遍体有亵渎的名号”表明它一心致力于这个目标。参 赛 14:13,14;耶 50:29,31;但 7:8,11,20,25;11:36,37。


4. 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用金子、宝石、珍珠为妆饰;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

【本会注释】

那女人。 见 第 3 节注释。

紫色和朱红色。 参 结 27:7;启 18:7,12,16,17,19。紫色和朱红色是皇家的颜色 (见 太 27:28 注释),这“女人”声称自己出自皇家(参 启 18:7)。朱红色也可以视为罪和妓女的颜色(参 启 17:3 注释)。这个勾引人的妓女,也就是背道的宗教组织,穿着妖娆,打扮俗丽,与约翰所见身着洁白光明之细麻衣的羔羊“新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 启 19:7,8;参 《证言》 卷一第 136 页;《教育论》第248页)。 见 路 16:19 注释。

可憎之物,就是她淫乱的污秽。 或 “不洁的行为,就是她淫乱的污秽。”金杯以其所盛之物迷惑人。见 第 2 节注释。


5. 在她额上有名写着说:“奥秘哉!大巴比伦,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本会注释】

额上。“巴比伦”这个名字所反映的品格是这个女人深思熟虑的选择。这或许就是名字写在她额上的原因。参 启 13:16 注释。

有名写着说。 即过去写在上面,现在依然存在。名字是品格的反映。

奥秘。 这是名号的全部,而不是名号的一部分。所以称她为“奥秘之巴比伦”十分合适(见 启 1:20 注释)。

大巴比伦。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奥秘的巴比伦可以被看成代表历代以来所有背道的宗教体系,但从特殊意义上说,《启示录》的“大巴比伦”主要代表在末时联合起来的背道宗教(见 启 14:8;16:13,14;18:24 注释)。在 启 17:18 中,奥秘的巴比伦被称为“大城”(参 启 16:19;18:18)。称巴比伦为“大”,无疑是因为本章所叙述的,主要是撒但借助宗教来确保人类效忠的最后挣扎。“大巴比伦” 就是灵感之笔所说的罗马教,背道的基督教和招魂术三合一宗教联盟(见 启 16:13,18,19 注释;参 启 14:8;18:2 注释;参 《善恶之争》 第588页;但 4:30;亚 10:2,3;11:3–9)。“巴比伦”一词指的是这些组织本身及其领袖,而不是这些组织的成员。这些成员则被称为“众水”(启 17:1,15) 和“住在地上的人”(第 2 节;参 第 8 节)。

淫妇…母。 如上所述,“大巴比伦”包括这里所预言的背道的基督教。因此,这位“母”亲的女儿们自然代表组成背道改正教的各宗教团体。

可憎之物。 见 第 4 节注释。


6. 我又看见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和为耶稣作见证之人的血。我看见她,就大大的希奇。

【本会注释】

喝醉了。 见 第 2 节注释。从广义上说,巴比伦“喝醉”了历代殉道者的血 (参 启 18:24),但从更直接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指世界历史最后几幕中殉道,或将要殉道的圣徒。上帝认为巴比伦要对那些她下令要杀害,但因上帝的干预而未遭杀害之圣徒的血负责(见 《善恶之争》 第628页)。巴比伦完全陶醉在她过去逼迫圣徒所取得的成功中(见 但 7:25 ;太. 24:21;参 启 6:9–11;18:24),陶醉在她即将完成其血腥屠杀的前景中(见 启 16:6;17:14 注释;参 《善恶之争》 第628页)。

圣徒。 直译为“圣洁的人”(见 徒 9:13;罗 1:7 注释)。

血。 见 启 16:6 注释。

为耶稣。 或“作关于耶稣的见证,”先是用他们的话语,再是藉着他们的殉身。他们被杀是因为他们坚持为耶稣及其真理作见证,效忠祂的名,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作见证之人。 martures,也可译为“殉道者。”(见 启 2:13 注释)。参 赛 47:6;耶 51:49;见 启 18:24 注释。

我看见她。不知道约翰这里是指他在第 3–6 节中所看见的一切,还是单指她在第 6 节犯罪高潮时的行为。天使对约翰惊讶表现的回答(第 7 节),暗示可能是指前者。

就大大第希奇。 原文反映了一个典型的希伯来用语。天使曾叫约翰来观看对宗教淫妇巴比伦的宣判(第 1 节)。使徒可能原以为会看到一幅完全毁灭和败落的景象,不料他却看到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衣着昂贵艳丽,骑在可怕怪兽身上的女人。天使曾对约翰说起过这个邪恶的“女人”(见 启 14:8;16:18,19)。但现在展现在约翰眼前的,是她更全面,更惊人的犯罪画面,使约翰大为希奇,远超过了他在《启示录》其他地方所表现的惊讶。

天使所指控奥秘之巴比伦的罪行如下(参 启 18:4 注释):

一. 引诱:她勾引地上众王与她非法结合,以进一步满足她罪恶的欲望(见 第 2 节;启 18:3注释)。

二. 压迫:她坐在“众水”之上,压迫地上的百姓(见 启 17:1 注释)。

三. 加重人类的罪孽。她让圣徒之外的地上百姓喝醉了她策略之酒,使他们成为她邪恶阴谋的帮凶(参 第 2 节)。她藉着 “淫乱,”“败坏”了“世界”(启 19:2)。

四. 醉酒。 她“喝醉了圣徒血。”他们得罪她是因为拒绝喝她邪恶之杯,拒绝屈从她统治地球的野心。

五. 谋杀和企图谋杀。她图谋杀害基督的新妇,就是启 12 章中的妇人(见 启 17:6,14;18:24 注释)。


7. 天使对我说:“你为什麽希奇呢?我要将这女人和驮著她的那七头十角兽的奥秘告诉你。

【本会注释】

本节的“我”是强调的。本章其余的部分是天使对“奥秘”或第 3–6 节异象意义的解释。第 8–17 节解释兽;第 18 节解释“女人”。


8. 你所看见的兽,先前有,如今没有,将要从无底坑里上来,又要归于沉沦。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见先前有、如今没有、以后再有的兽,就必希奇。

【本会注释】

你所看见的兽。 就是第 3 节的兽。约翰所看到的兽,不是处在“先前有”和“如今没有”的状态,而是它复元以后的状态。但天使简单地解释了这个怪兽的过去,向约翰说明了她所见之兽的身份(见 第 8–11 注释)。

在见异象之前(第 1,2 节)和异象之中(第 3–6 节),约翰的注意力几乎全都集中在那个女人的身上,只是偶而提到那兽。据内斯特希腊文版本,在第 1–6 节中,有 102 个词是描写那个女人的,只有 12 个词是描写兽的。但在解释的时候(第 7–18 节),天使几乎都是在讲述兽及其头和角。在 7–18 节中,只有 36 个词是涉及那女人,而有 243 个词用在解释兽的。异象与异象解释之间的差异,可以解释为,虽然所宣布异象的主题是上帝对奥秘巴比伦的宣判,虽然她是异象的主角,但她短暂的胜利和随后突然的衰落,只有通过仔细研究兽在她的成功及最终的失败上所起的作用才能理解。

先前有,如今没有. 该兽在过去某个时期中曾十分活跃,但随后就消失了。这句话在第 8 节的结尾和 第 11 节中重新出现。有人认为兽的“先前有”是指异教罗马的阶段,“如今没有”是指异教逼迫结束到罗马教开始逼迫的这个阶段。“以后再有”是指罗马教时期。也有人认为“先前有”是指兽及其七个头;“如今没有” 是指从第七头受伤到兽以“第八位“的形式复活的这段时期;“以后再有”是指该兽复活为“第八位” 的阶段。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兽的“先前有”时期等于 启 12 章中龙的时期。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认为“先前有”时期还应当包括 启 13 章中象豹的兽。“如今没有” 强调了时间的顺序。

将要…上来。 天使仍然在讲述兽从“无底坑”上来之前的状况。当约翰在异象中看见该兽的时候,它已经“从无底坑里上来”了。第 8 节最后在重复“先前有,如今没有”的时候,用“以后再有”来代替前面“将要从无底坑里上来” (见下面“以后再有”的注释)。因此该兽“从无底坑里上来”之后就进入“以后再有” 的阶段。 “以后再有”在第 11 节中的对应词语是“第八位。” 所以当该兽“从无底坑里上来” 并“以后再有” 时,它就是以“第八位” 的身份存在了。第 8 节的兽“从无底坑里上来”以后,要以“第八位”的身份存留一段时间,然后“要归于沉沦。”

当该兽再以“第八位”的身份出现时,“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生命册上的,见先前有,如今没有,以后再有的兽,就必希奇。”这句话与 启 13:3,8 (参 第 4 节)惊人地相似。启 13:3,8 描写了世人对第 13 章的兽死伤医好的反应:“全地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 如果 启 13 章指的是与 启 17:8 相同的事件,那么可以说“死伤…医好” (启 13:3) 就相当于“从无底坑里上来” (启 17:8;参 启 20:3,7);“还活着”(启 13:14) 相当于“以后再有” 和“第八位” (启 17:8,11); “被掳掠,”和“受刀伤” (启 13:10,14)相当于文中所暗示的“兽”下到“无底坑”(启 17:8);头受了死伤 (启 13:3)相当于兽被拘禁在“无底坑”里。根据上述的相似性,兽的第七个头似乎是指罗马教(见 启 17:9,10 注释)。但相似并不一定就是相同。关于 启 17 章中兽与 启 13 章中兽的关系,见 启 17:3 注释。

无底坑。 abussos,直译为“深渊,”暗示辽阔无垠的空间(见可 5:10;启 9:1 注释)。在七十士译本里,该词一般指海洋或地下水。在七十士译本的 诗 71:20 以及在 罗 10:7 中,该词指阴间,即死人的所在,通常称为地狱(见 太 11:23 注释;参 撒下 12:23;箴 15:11;赛 14:9 注释)。所以下到“无底坑” 代表受了死伤之兽的死。

沉沦。 apoμleia,“毁灭,”“灭绝”(见 约 17:12注释),表示兽的彻底灭亡(参 启 17:11;见 启 19:20;20:10 注释)。

凡住在地上的。 指那些让“大淫妇” 骑在身上 (第 1 节),和“喝醉了她淫乱的酒”的人(第 2 节)。 参 启 13:3,4,7,8,12,14;见 启 17:1,2 注释。

从创世以来。 原文既可理解为生命册上的名字从“创世以来”就记在上面,也可理解为生命册从“创世以来”就已存在。本节倾向于后一种意思。参 启 13:8 注释。

没有记在。 就是没有列在上帝准备接纳为天国公民的名单之内。

生命册。 见 腓 4:3 注释。

以后再有。 参 以上“先前有,如今没有”及“将要…上来”的注释。

希奇。 “惊讶,”“吃惊”(见 第 6 节注释)。地上的人看见兽时非常惊讶。因为他们曾看见它落到“无底坑”中(第 8 节),现在又看到它上来恢复以前的活动。他们先是“希奇,” 然后是敬拜它(参 启 13:3,4,8,12,14),心甘情愿支持兽实施亵渎上帝的计划。关于 启 17 章的兽与 启 13 章的兽之间的关系 ,见 启 17:3 注释。


9. 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那七头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

【本会注释】

智慧的心。 参 启 13:18。天使就这样开始介绍 启 17:8 中“先前有,如今没有,以后再有的兽” 。约翰所见的是一个“奥秘”(参 第 7 节;见 第 5 节注释),因为真相隐藏在象征性语言中,需要有“智慧”来理解其含义。虽然天使的话可能主要是针对第 8 节奥秘,特别是第 9 节,10节的解释,但也适合于整个异象,包括10–18 节的解释。

七头。 似乎代表撒但藉以毁灭上帝在地上之子民和工作的七个主要政治势力(见 第 2,3,6,10 节注释)。不清楚圣灵是否以这七个头代表历史上的七个国家,因为在《启示录》中,“七”的数字往往是象征性的,而不是真实性的(见 启 1:11 注释)。因此有人认为这七个头代表历史上所有反对上帝在地上之子民和圣工的政治势力,不一定代表七个国家。

也有人认为七头所代表的是《但以理书》和《启示录》其他预言中所已经提到的七个国度。他们认定头四个头就是 但 2 章和但7章中的四大帝国,第五个头是 但7 章和但8 章中的小角以及 启 13 章中那个像豹的兽,第六个头代表启 11:7 的势力,第七个头代表启 13:11中的两角兽。根据这种解释,头五个头就是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和罗马教。第六和第七头可能是革命时期的法国以及美国,或美国和一个普世性的宗教组织,或美国和复元了的罗马教。

还有人认为七头代表自从上帝在地上开始有选民,并组织进行圣工以来主要的逼迫势力。它们分别是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和罗马教。这样解释的人重视埃及和亚述在《旧约》历史及预言中对于以色列人的重要意义。他们还指出了这七个势力企图消灭或征服上帝的子民,根除他们的宗教特色时的以下背景:(1) 在红海边的埃及,出 14:9–30;(2)西拿基立治下的亚述,赛 8:4–8;36:1–15;37:3–37;(3)以色列被掳时期的巴比伦,耶 39:9,10;52:13–15;(4)哈曼影响下的波斯,帖 3:8,9;7:4;9:1–6;(5)安条克四世统治下的希腊,马加比上 1:20–64;3:42;4:14,36–54;(6)逼迫犹太人和基督徒的罗马,但 8:9–12,24,25;太 24:15,21;路 21:20–24;启 2:10,13;和 (7) 罗马教的整个历史,但 7:21,25;8:24;11:33,35。

鉴于圣灵没有指出这七个头是否是七个国家,也没有说明如何进行计时,本注释认为尚无足够的证据来确认这七个头。启 17章所涉及的是兽“以后再有”的时期,也就是它成为“第八位”的时候(见 第 8,11 注释)。幸亏我们不需要借助于这七个头身份的确认来理解本章的基本信息。

女人所坐的。 天使在这里说“女人”坐在七个“头”上,而在第 3 节则说她坐在“兽”身上(见该节注释)。因此坐在七头上显然就等于坐在兽身上。兽与它的头没有明显的区别,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区别。

山。 这是预言中常用的表号,代表政治或政教合一的势力(见 赛 2:2,3;耶 17:3;31:23;51:24,25;结 17:22,23等)。这个表号也可以寓指七山之城罗马。古典时期的著作经常称罗马为七山之城 (贺拉斯,Horace Carmen Saeculare 7;维吉尔,Virgil Aeneid 6. 782–784;《农事诗》Georgics 2. 534,535;马提雅尔讽刺诗,Martial Epigrams 4. 64. 11,12;西赛罗,Cicero Letters to Atticus 6. 5;普罗佩提乌斯, Propertius Elegies 3. 11等)。在教会初期,也许是为了避免被视为颠覆分子,基督徒在谈论罗马的反基督教活动,以及上帝即将对她的惩罚时,普遍称罗马为“巴比伦” (见 彼前 5:13 ;启 14:8注释)。鉴于在《旧约》时代古巴比伦与上帝子民的历史联系,以及罗马与基督教的关系,称罗马为“巴比伦”是很合适的。


10. 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一位还没有来到;他来的时候,必须暂时存留。

【本会注释】

又是七位王。 或 “他们是七位王。”这些“王”并不是在七“头”和七座“山” 之外的七位王,而是与他们等同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即使有的话也不明显。

五位已经倾倒了。 天使没有说明“五位已经倾倒了,一位还在,一位还没有来到”的时间。关于时间问题,复临派解经家一般有三种观点:(1) 认为七的数字并不重要,七头代表历史上所有反对上帝在地上的子民及其工作的势力。这句话只是说这些势力大多数已退出了历史舞台。(2)认为前五个头代表了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和罗马教。它们至1798年代表罗马教的兽头受了死伤时就已经全部倾覆(见 启 13:3,4 注释)。(3)认为前五个头是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希腊。第 10 节时间的基点是约翰在世见异象的时代。见 第 9 节注释。

一位还在。 根据第二种观点,是指 1798年以后的法国和美国;根据第三种观点,是指约翰时代的罗马帝国(见上面“五位已经倾倒了”的注释)。

一位还没有来到。 根据第一种观点,还有少数的政治势力有待登上历史舞台。根据第二种观点,这是指美国或某个世界性组织,如国联或联合国;根据第三种观点,这是指罗马教(见上面“五位已经倾倒了” 注释)。值得注意的是,只要 启 17 章所预言的事件有一部分与 启 13 章的事件重合(见 启 17:3,8 注释),那么,象征罗马教的头就是这里所说的“还没有来到”的那位。

暂时。oligos,在《新约》出现 34 次,指数量之“少”,有 8 次指时间之“短”(见 启 12:12 注释)。两种意思在这里都适用。本节所强调的可能是相对于无限时间的“有限时间。” 在 启 12:12 中, oligos 指撒但在十字架上战败后所剩“不多”的时间(参 《历代愿望》 第 758,761页;《善恶之争》503页)。天使在这里可能向约翰保证,撒但,也就是第七个头所代表的势力,绝不会完全达到其目的。他们的时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有人按照字面把 oligos理解为很短的一段时期。


11. 那先前有如今没有的兽,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并且归于沉沦。

【本会注释】

那先前有…的兽。 见 第 8 节注释。

就是第八位。 指复元之后的兽,处在从“无底坑” 上来后“以后再有” 的阶段(见 第 8,10 节注释)。有人认为第八个势力单指罗马教;也有人认为第八位是代表撒但。持后一种观点的人指出,此时撒但企图冒充基督(见 帖后 2:8 注释)。

和那七位同列。这第八位似乎就是那长有七头的兽(参 启 13:11,12)。原文的“第八位” 没有加定冠词,说明兽本身是七头背后的真正权威。因此他不止是另一个头,为一系列头中的第八位。他乃是这些头的首脑,是兽本身。在希腊文中,“第八位”是阳性的,因而不可能指阴性的头。

沉沦。 见 第 8 节注释。


12.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他们还没有得国,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与王一样。

【本会注释】

十角。 参 但 7:24;启 12:3;13:1;见 但 7:7;启 12:3 注释。

还没有得国。 有人认为“十”是指十位“国王”或国家。也有人认为“十”是个大约数,没有什么数字上的特别意义,而是代表被称为“角”的所有势力。这种用法在圣经其他地方也是常见的(见 启 12:3 注释)。 还有人认为这十角就是《但以理书》和《启示录》前面预言中的那十个国家。更有人认为,既然这十王“一时之间,要与兽同得权柄,” 就不可能是罗马帝国瓦解时兴起的各国。

一时之间。 hoμra,“季节,”“白天”(与夜晚相对),“一天,”“一个小时(白日的十二分之一),” 和一个特定的时间。在 太 14:15中,hoμra 译为“时候,”意为白天 。在 太 18:1;约 16:2,4,25;约壹 2:18;启 14:15 中,也译为“时候。” Hoμra 在 可 6:35 中译为“天”;在 路 2:38 中译为“那时”;在 林后 7:8,门 15 ,和 帖前 2:17 中译为“暂时”;在 罗 13:11 中译为“时候”;在 可 11:11 中译为“天色。”显然,hoμra 的意思是根据上下文来定的。

有人认为 启 17:12 的“一时” 既然是预言性时间,就可能代表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但上下文似乎不是这样的意思。一般人都认为 启 18 章是详细解释启 17:12–17 所描述的事件。但是 17 章所称为“一时”的这段时间,在 启 18:8 中称为“一天,” 在 第 10,17,19 节中称为“一时,”这就说明了圣灵的意思显然是指很短的一段时间,而不在于时间的具体长度。启 17:12 中的“一时”似乎也应这样来理解。

圣经的预言所提到的时期并不一定都是通常所说的预言性时间。比如约瑟所预言的七个荒年就是实在的七年(创 41:25–31)。民 14:34 所说的四十年也是真实的四十年。《创世记》15:13所提到的四百年也是实在的四百年。耶25:12;29:10的七十年和启20:4中的一千年也是如此。

短短的“一时之间”,见证了撒但统一天下的计划演进到高潮。他把女人所代表的背道宗教组织,与兽所代表的地上政治势力联合起来(见启16:13,14;17:3注释)。显然在这短暂的“一时之间”,约翰看到了“女人”处在她事业的颠峰期,坐在“兽”身上,“喝醉了”圣徒及耶稣殉道士们的血(第 3–6 节)。


13. 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

【本会注释】

同心合意。 gn??omeμ,“意见,”“意图,”“目标,”“决心,”法令。”在 第 17 节里, gnoμmeμ 译为“旨意。” 地上各国的“心意”是与上帝的旨意针锋相对的。这里,十角所代表的地上列国决心与“兽”联合起来(见 第 3 节注释),强迫地上的居民喝巴比伦的“酒”(见 第 2 节注释),把世人统一在她的控制之下,消灭一切拒绝合作的人(见 第 14 节注释)。 见 《早期著作》第 34,36,282 页;《善恶之争》 第615,624,626页;《先知与君王》 第512,587页;《证言》 卷五第 213 页。参 启 16:12–16 注释。

将…给。 见 下面“权柄”的注释。

能力。 dunamis,“(潜在的])能力,”指实行某一决定的能力。兽藉着它的十角来实施自己的目标。

权柄。 exousia,“权威” (见 可 2:10;罗 13:1 注释)。各国的这种统一是三个污秽的“灵”工作的结果(见 启 16:13,14 注释)。恩典时期既已结束,上帝允许这样一个普世的政教联合组织存在。它的目的就是要消灭祂的子民。自从巴别塔的日子以来,祂一直在抑制着撒但这项计划的实施(见 创 11:4–8;但 2:43;启 14:8 注释),但现在祂收回了阻拦的手(启 17:17;参 代下 18:18注释)。“将有一个普世的联合,就是撒但权势的同盟出现。……在末后的战争中,所有悖逆耶和华律法的腐败势力必联合起来,反对上帝的子民”(见启 17:13,14 怀爱伦注释)。


14. 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同着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选、有忠心的,也必得胜。”

【本会注释】

与…争战。 就是交战。世人在第 3,8,11 节“兽” 的领导之下联合起来(见 启 16:12–16;17:13 注释),开始了针对基督和祂子民漫长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上帝全能者的大日”的“争战”(启 16:14),详见启 19:11–21 的描述 (见该节注释)。第六灾是这场战役的预备期(见 启 16:12–16 注释),而战争爆发在第七灾时期。

羔羊。 见 启 5:6 注释。

胜过他们。 上帝忠心的子民,在仇敌手中长期受苦之后(见 启 6:9–11;12:13–17;13:7,15),终于在“万主之主,万王之王”伸出祂大能的膀臂,维护他们的事业时得救了(见 启 11:15,17;18:20;19:2,11–21 注释)。基督在第七灾开始,邪恶的势力正要对圣徒发动攻击的那一刻出面干预了(见 《善恶之争》 第 40 章,635,636页;见 启 16:17 注释)。

万主之主。 在圣经中,“万主之主,万王之王”特指复临时击败邪恶众军,拯救祂忠诚子民的基督(见 提前 6:15;启 19:16;参 太 25:31;启 1:5;17:14;《善恶之争》 第 24,39 章,427,428,613,614页)。

同着。 见 第 1 节注释),这里的意思是,“与…一起。”

蒙召。 直译为“受到邀请”,在《新约》里指得到永远的拯救(见 太 22:3,14 注释)。

被选. “蒙召”的不一定都“被选”上。关于“蒙召”与“被选”的区别,见 太 22:14 注释;参 约 1:12 注释。

有忠心的。 或 “值得信任的,”“可靠的。”为了被列为是“同着羔羊”的,“被选”的人在必要时必须“至死”(启 2:10)“忠心。” 换一句话说,那些因信基督而蒙恩的人,如果要进入荣耀的国度,就必须“住在”恩典里面(见 约 3:18–20;弗 1:4,5 注释;参 林前 3:15 注释;参 结 3:20;18:24;33:12)。


15. 天使又对我说,你所看见那淫妇坐的众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国、多方。

【本会注释】

天使又对我说。 见 启 17:1 注释。

。 或“正在坐”。天使再次提到约翰在 第 3–6 节所看到的情景。该情景发生在在 第 11–13 所指的时期(见该处注释)。

众水。 见 第 1 节注释。关于众水象征人群,见 赛 8:7;但 7:2 注释。


16.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与兽必恨这淫妇,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将她烧尽。

【本会注释】

那十角。 见 第 12 节注释。

与兽. 十角与兽参与了执行上帝对巴比伦的判决。关于兽的身份,见第 3 节注释。

必恨。 表示“兽”与“十角”态度的转变。有人把十角的态度解释为西欧一些国家自宗教改革以来对罗马教的态度。也有人认为这个预言的应验还有待将来。此前十角都是支持“女人”所鼓吹的政策的(见 第 3,9,13 节注释),特别是杀害圣徒的阴谋(参 第 14 节的注释)。但当基督战胜他们时 (第 14 节),他们就意识到受了她的欺骗,于是就转而攻击她(见 第 2 节注释)。见 《善恶之争》 第 41 章, 654–656页。

那淫妇。 见 第 1 节注释。

冷落。 “使荒凉,”“使冷落”(见 第 3 节注释)。 原文的形式暗示“那淫妇”将一直“遭人冷落”(见 启 18:21 注释)。 关于那淫妇遭人冷落的状况,详见 启 18:22,23。

赤身。 就是剥去她华丽的衣饰 (第 3,4 节),使她蒙羞丢脸。见 《善恶之争》 第 41 章,655,656页;参 结 23:29;启 16:15。

肉。 直译为“肉片,” 强调吃肉的动作和彻底性。就象食肉兽吞噬猎物,将之撕碎一样,“那淫妇”也将遭到最近尚支持她之势力的无情摧残(见 上面“必恨”的注释)。

用火将她烧尽。 参 启 18:8“她又要被火烧尽了。” 这个女人是象征性的,当然用火烧也是象征性。见 启 18:8,9 注释;参 结 28:17–19。


17. 因为上帝使诸王同心合意,遵行祂的旨意,把自己的国给那兽,直等到上帝的话都应验了。

【本会注释】

上帝使。 上帝授权“十角”和“兽”(见 第 16 节注释)去执行对“巴比伦”罪行的神圣“刑罚” 或“判决” (见 启17:1 注释;参 撒上 16:14;代下 18:18;帖后 2:11 注释)。因此启 17:16,17 是本章的高潮,展现了天使在第 1 节所宣告的主题:“大淫妇所要受的刑罚”。其余的经文都是为记录“大巴比伦”厄运作准备并提供解释的。第 2–6 节列出了她的罪行(见 第 6 节注释),为她的判决提供了依据。而第 8–18 节则展示了判决的执行(见 第 1 节注释)。这一判决将在第七灾时对巴比伦实施(见 启 16:19;参 启 16:19;18:5,21;19:2 注释)。

同心合意。 或 “一心一意。”

遵行祂的旨意。 就是执行上天有关“大淫妇” (见 启 16:19;17:1 注释)的“旨意”或“命令。”(见 第 13 节注释)。

把自己的国给。 见 第 13 节注释。

上帝的话。就是祂的旨意,表现在对奥秘之巴比伦的判决上(见 启 16:17,19;17:1)。

应验了。 就是执行了判决。当普世性政教联盟中的政治势力(见 启 16:13;17:5 注释) 成为上帝手中的工具,执行对该联盟中宗教势力的判决时(参 赛 10:5;13:4–9;14:4,6;28:17–22;47:11–15;耶 25:14,34–38;50:9–15,29–31;51:49;结 26:3;但 11:45;亚 11:10;见 启 19:2 注释),背道的宗教组织(见 启 16:13 注释),及其领袖们首先倒下(见 《善恶之争》 第656页)。


18. 你所看见的那女人就是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

【本会注释】

那女人。 见 第 3 节注释。

大城。 巴比伦曾是古时的“大城” (见 但 4 章补充注释)。从巴别塔的日子起,巴比伦就一直代表地上有组织地违抗上帝旨意的势力(见 创 11:4–6;启 14:8 注释)。 城市是人类社会高度组织化的群落。因此,用“大巴比伦”来象征预言中有组织的普世性背道宗教机构是非常合适的。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