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180天读经|逐章顺序通读
第177天 雅1-5章,彼前1-5章

雅各书1章

问候

1:1 作 神 和 主 耶 稣 基 督 仆 人 的 雅 各 , 请 散 住 十 二 个 支 派 之 人 的 安 。

信心和智慧

1:2 我 的 弟 兄 们 , 你 们 落 在 百 般 试 炼 中 , 都 要 以 为 大 喜 乐 。

1:3 因 为 知 道 你 们 的 信 心 经 过 试 验 就 生 忍 耐 。

1:4 但 忍 耐 也 当 成 功 , 使 你 们 成 全 完 备 , 毫 无 缺 欠 。

1:5 你 们 中 间 若 有 缺 少 智 慧 的 , 应 当 求 那 厚 赐 与 众 人 , 也 不 斥 责 人 的 神 , 主 就 必 赐 给 他 。

1:6 只 要 凭 着 信 心 求 , 一 点 不 疑 惑 。 因 为 那 疑 惑 的 人 , 就 像 海 中 的 波 浪 , 被 风 吹 动 翻 腾 。

1:7 这 样 的 人 , 不 要 想 从 主 那 里 得 什 么 。

1:8 心 怀 二 意 的 人 , 在 他 一 切 所 行 的 路 上 , 都 没 有 定 见 。

贫穷和富有

1:9 卑 微 的 弟 兄 升 高 , 就 该 喜 乐 。

1:10 富 足 的 降 卑 , 也 该 如 此 。 因 为 他 必 要 过 去 , 如 同 草 上 的 花 一 样 。

1:11 太 阳 出 来 , 热 风 刮 起 , 草 就 枯 干 , 花 也 凋 谢 , 美 容 就 消 没 了 。 那 富 足 的 人 , 在 他 所 行 的 事 上 , 也 要 这 样 衰 残 。

考验和试探

1:12 忍 受 试 探 的 人 是 有 福 的 。 因 为 他 经 过 试 验 以 后 , 必 得 生 命 的 冠 冕 , 这 是 主 应 许 给 那 些 爱 他 之 人 的 。

1:13 人 被 试 探 , 不 可 说 , 我 是 被 神 试 探 。 因 为 神 不 能 被 恶 试 探 , 他 也 不 试 探 人 。

1:14 但 各 人 被 试 探 , 乃 是 被 自 己 的 私 欲 牵 引 诱 惑 的 。

1:15 私 欲 既 怀 了 胎 , 就 生 出 罪 来 。 罪 既 长 成 , 就 生 出 死 来 。

1:16 我 亲 爱 的 弟 兄 们 , 不 要 看 错 了

1:17 各 样 美 善 的 恩 赐 , 和 各 样 全 备 的 赏 赐 , 都 是 从 上 头 来 的 。 从 众 光 之 父 那 里 降 下 来 的 。 在 他 并 没 有 改 变 , 也 没 有 转 动 的 影 儿 。

1:18 他 按 自 己 的 旨 意 , 用 真 道 生 了 我 们 , 叫 我 们 在 他 所 造 的 万 物 中 , 好 像 初 熟 的 果 子 。

听道和行道

1:19 我 亲 爱 的 弟 兄 们 , 这 是 你 们 所 知 道 的 。 但 你 们 各 人 要 快 快 地 听 , 慢 慢 地 说 , 慢 慢 地 动 怒 。

1:20 因 为 人 的 怒 气 , 并 不 成 就 神 的 义 。

1:21 所 以 你 们 要 脱 去 一 切 的 污 秽 , 和 盈 余 的 邪 恶 , 存 温 柔 的 心 领 受 那 所 栽 种 的 道 , 就 是 能 救 你 们 灵 魂 的 道 。1:22 只 是 你 们 要 行 道 , 不 要 单 单 听 道 , 自 己 欺 哄 自 己 。

1:23 因 为 听 道 而 不 行 道 的 , 就 像 人 对 着 镜 子 看 自 己 本 来 的 面 目 。

1:24 看 见 , 走 后 , 随 即 忘 了 他 的 相 貌 如 何 。

1:25 惟 有 详 细 察 看 那 全 备 使 人 自 由 之 律 法 的 , 并 且 时 常 如 此 , 这 人 既 不 是 听 了 就 忘 , 乃 是 实 在 行 出 来 , 就 在 他 所 行 的 事 上 必 然 得 福 。

1:26 若 有 人 自 以 为 虔 诚 , 却 不 勒 住 他 的 舌 头 , 反 欺 哄 自 己 的 心 , 这 人 的 虔 诚 是 虚 的 。

1:27 在 神 我 们 的 父 面 前 , 那 清 洁 没 有 玷 污 的 虔 诚 , 就 是 看 顾 在 患 难 中 的 孤 儿 寡 妇 , 并 且 保 守 自 己 不 沾 染 世 俗 。


雅各书2章

不可按外貌待人

2:1 我 的 弟 兄 们 , 你 们 信 奉 我 们 荣 耀 的 主 耶 稣 基 督 , 便 不 可 按 着 外 貌 待 人 。

2:2 若 有 一 个 人 带 着 金 戒 指 , 穿 着 华 美 衣 服 , 进 你 们 的 会 堂 去 。 又 有 一 个 穷 人 , 穿 着 肮 脏 衣 服 也 进 去 。

2:3 你 们 就 重 看 那 穿 华 美 衣 服 的 人 , 说 , 请 坐 在 这 好 位 上 。 又 对 那 穷 人 说 , 你 站 在 那 里 , 或 坐 在 我 脚 凳 下 边 。 2:4 这 岂 不 是 你 们 偏 心 待 人 , 用 恶 意 断 定 人 吗 ?

2:5 我 亲 爱 的 弟 兄 们 请 听 , 神 岂 不 是 拣 选 了 世 上 的 贫 穷 人 , 叫 他 们 在 信 上 富 足 , 并 承 受 他 所 应 许 给 那 些 爱 他 之 人 的 国 吗 ?

2:6 你 们 反 倒 羞 辱 贫 穷 人 。 那 富 足 人 岂 不 是 欺 压 你 们 , 拉 你 们 到 公 堂 去 吗 ?

2:7 他 们 不 是 亵 渎 你 们 所 敬 奉 的 尊 名 吗 ? ( 所 敬 奉 或 作 被 称 )

2:8 经 上 记 着 说 , 要 爱 人 如 己 。 你 们 若 全 守 这 至 尊 的 律 法 才 是 好 的 。

2:9 但 你 们 若 按 外 貌 待 人 , 便 是 犯 罪 , 被 律 法 定 为 犯 法 的 。

2:10 因 为 凡 遵 守 全 律 法 的 , 只 在 一 条 上 跌 倒 , 他 就 是 犯 了 众 条 。

2:11 原 来 那 说 不 可 奸 淫 的 , 也 说 不 可 杀 人 。 你 就 是 不 奸 淫 , 却 杀 人 , 仍 是 成 了 犯 律 法 的 。

2:12 你 们 既 然 要 按 使 人 自 由 的 律 法 受 审 判 , 就 该 照 这 律 法 说 话 行 事 。

2:13 因 为 那 不 怜 悯 人 的 , 也 要 受 无 怜 悯 的 审 判 。 怜 悯 原 是 向 审 判 夸 胜

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

2:14 我 的 弟 兄 们 , 若 有 人 说 , 自 己 有 信 心 , 却 没 有 行 为 , 有 什 么 益 处 呢 ? 这 信 心 能 救 他 吗 ?

2:15 若 是 弟 兄 , 或 是 姐 妹 , 赤 身 露 体 , 又 缺 了 日 用 的 饮 食 ,

2:16 你 们 中 间 有 人 对 他 们 说 , 平 平 安 安 地 去 吧 , 愿 你 们 穿 得 暖 吃 得 饱 。 却 不 给 他 们 身 体 所 需 用 的 , 这 有 什 么 益 处 呢 ?

2:17 这 样 信 心 若 没 有 行 为 就 是 死 的

2:18 必 有 人 说 , 你 有 信 心 , 我 有 行 为 。 你 将 你 没 有 行 为 的 信 心 指 给 我 看 , 我 便 借 着 我 的 行 为 , 将 我 的 信 心 指 给 你 看 。

2:19 你 信 神 只 有 一 位 , 你 信 的 不 错 。 鬼 魔 也 信 , 却 是 战 惊 。

2:20 虚 浮 的 人 哪 , 你 愿 意 知 道 没 有 行 为 的 信 心 是 死 的 吗 ?

2:21 我 们 的 祖 宗 亚 伯 拉 罕 , 把 他 儿 子 以 撒 献 在 坛 上 , 岂 不 是 因 行 为 称 义 吗 ?

2:22 可 见 信 心 是 与 他 的 行 为 并 行 , 而 且 信 心 因 着 行 为 才 得 成 全 。

2:23 这 就 应 验 经 上 所 说 , 亚 伯 拉 罕 信 神 , 这 就 算 为 他 的 义 。 他 又 得 称 为 神 的 朋 友 。

2:24 这 样 看 来 , 人 称 义 是 因 着 行 为 , 不 是 单 因 着 信 。

2:25 妓 女 喇 合 接 待 使 者 , 又 放 他 们 从 别 的 路 上 出 去 , 不 也 是 一 样 因 行 为 称 义 吗 ?

2:26 身 体 没 有 灵 魂 是 死 的 , 信 心 没 有 行 为 也 是 死 的 。


雅各书3章

要控制舌头

3:1 我 的 弟 兄 们 , 不 要 多 人 作 师 傅 , 因 为 晓 得 我 们 要 受 更 重 的 判 断 。

3:2 原 来 我 们 在 许 多 事 上 都 有 过 失 。 若 有 人 在 话 语 上 没 有 过 失 , 他 就 是 完 全 人 , 也 能 勒 住 自 己 的 全 身 。

3:3 我 们 若 把 嚼 环 放 在 马 嘴 里 , 叫 它 顺 服 , 就 能 调 动 它 的 全 身 。

3:4 看 哪 , 船 只 虽 然 甚 大 , 又 被 大 风 催 逼 , 只 用 小 小 的 舵 , 就 随 着 掌 舵 的 意 思 转 动 。

3:5 这 样 , 舌 头 在 百 体 里 也 是 最 小 的 , 却 能 说 大 话 。 看 哪 , 最 小 的 火 能 点 着 最 大 的 树 林 。

3:6 舌 头 就 是 火 , 在 我 们 百 体 中 , 舌 头 是 个 罪 恶 的 世 界 , 能 污 秽 全 身 , 也 能 把 生 命 的 轮 子 点 起 来 , 并 且 是 从 地 狱 里 点 着 的 。

3:7 各 类 的 走 兽 , 飞 禽 , 昆 虫 , 水 族 , 本 来 都 可 以 制 伏 , 也 已 经 被 人 制 伏 了 。

3:8 惟 独 舌 头 没 有 人 能 制 伏 , 是 不 止 息 的 恶 物 , 满 了 害 死 人 的 毒 气 。

3:9 我 们 用 舌 头 颂 赞 那 为 主 为 父 的 , 又 用 舌 头 咒 诅 那 照 着 神 形 像 被 造 的 人 。

3:10 颂 赞 和 咒 诅 从 一 个 口 里 出 来 , 我 的 弟 兄 们 , 这 是 不 应 当 的 。

3:11 泉 源 从 一 个 眼 里 能 发 出 甜 苦 两 样 的 水 吗 ?

3:12 我 的 弟 兄 们 , 无 花 果 树 能 生 橄 榄 吗 ? 葡 萄 树 能 结 无 花 果 吗 ? 咸 水 里 也 不 能 发 出 甜 水 来 。

论从上头来的智慧

3:13 你 们 中 间 谁 是 有 智 慧 有 见 识 的 呢 ? 他 就 当 在 智 慧 的 温 柔 上 , 显 出 他 的 善 行 来 。

3:14 你 们 心 里 若 怀 着 苦 毒 的 嫉 妒 和 分 争 , 就 不 可 自 夸 , 也 不 可 说 谎 话 抵 挡 真 道 。

3:15 这 样 的 智 慧 , 不 是 从 上 头 来 的 , 乃 是 属 地 的 , 属 情 欲 的 , 属 鬼 魔 的 。

3:16 在 何 处 有 嫉 妒 分 争 , 就 在 何 处 有 扰 乱 , 和 各 样 的 坏 事 。

3:17 惟 独 从 上 头 来 的 智 慧 , 先 是 清 洁 , 后 是 和 平 , 温 良 柔 顺 , 满 有 怜 悯 , 多 结 善 果 , 没 有 偏 见 , 没 有 假 冒 。 3:18 并 且 使 人 和 平 的 , 是 用 和 平 所 栽 种 的 义 果 。


雅各书4章

不可与世俗为友

4:1 你 们 中 间 的 争 战 斗 殴 , 是 从 哪 里 来 的 呢 ? 不 是 从 你 们 百 体 中 战 斗 之 私 欲 来 的 吗 ?

4:2 你 们 贪 恋 , 还 是 得 不 着 。 你 们 杀 害 嫉 妒 , 又 斗 殴 争 战 , 也 不 能 得 。 你 们 得 不 着 , 是 因 为 你 们 不 求 。

4:3 你 们 求 也 得 不 着 , 是 因 为 你 们 妄 求 , 要 浪 费 在 你 们 的 宴 乐 中 。

4:4 你 们 这 些 淫 乱 的 人 哪 , ( 淫 乱 的 人 原 文 作 淫 妇 ) 岂 不 知 与 世 俗 为 友 , 就 是 与 神 为 敌 吗 ? 所 以 凡 想 要 与 世 俗 为 友 的 , 就 是 与 神 为 敌 了 。

4:5 你 们 想 经 上 所 说 是 徒 然 的 吗 ? 神 所 赐 住 在 我 们 里 面 的 灵 , 是 恋 爱 至 于 嫉 妒 吗 ?

4:6 但 他 赐 更 多 的 恩 典 。 所 以 经 上 说 , 神 阻 挡 骄 傲 的 人 , 赐 恩 给 谦 卑 的 人 。

4:7 故 此 你 们 要 顺 服 神 , 务 要 抵 挡 魔 鬼 , 魔 鬼 就 必 离 开 你 们 逃 跑 了 。

4:8 你 们 亲 近 神 , 神 就 必 亲 近 你 们 。 有 罪 的 人 哪 , 要 洁 净 你 们 的 手 。 心 怀 二 意 的 人 哪 , 要 清 洁 你 们 的 心

4:9 你 们 要 愁 苦 , 悲 哀 , 哭 泣 。 将 喜 笑 变 作 悲 哀 , 欢 乐 变 作 愁 闷 。

4:10 务 要 在 主 面 前 自 卑 , 主 就 必 叫 你 们 升 高 。

不可论断弟兄

4:11 弟 兄 们 , 你 们 不 可 彼 此 批 评 。 人 若 批 评 弟 兄 , 论 断 弟 兄 , 就 是 批 评 律 法 , 论 断 律 法 。 你 若 论 断 律 法 , 就 不 是 遵 行 律 法 , 乃 是 判 断 人 的

4:12 设 立 律 法 和 判 断 人 的 , 只 有 一 位 , 就 是 那 能 救 人 也 能 灭 人 的 。 你 是 谁 , 竟 敢 论 断 别 人 呢 ?

警戒自夸

4:13 ? ? , 你 们 有 话 说 , 今 天 明 天 我 们 要 往 某 城 里 去 , 在 那 里 住 一 年 , 作 买 卖 得 利 。

4:14 其 实 明 天 如 何 , 你 们 还 不 知 道 。 你 们 的 生 命 是 什 么 呢 ? 你 们 原 来 是 一 片 云 雾 , 出 现 少 时 就 不 见 了 。

4:15 你 们 只 当 说 , 主 若 愿 意 , 我 们 就 可 以 活 着 , 也 可 以 作 这 事 , 或 作 那 事 。

4:16 现 今 你 们 竟 以 张 狂 夸 口 。 凡 这 样 夸 口 都 是 恶 的 。

4:17 人 若 知 道 行 善 , 却 不 去 行 , 这 就 是 他 的 罪 了 。


雅各书5章

警戒为富不仁者

5:1 嗐! 你 们 这 些 富 足 人 哪 , 应 当 哭 泣 , 号 啕 , 因 为 将 有 苦 难 临 到 你 们 身 上 。

5:2 你 们 的 财 物 坏 了 , 衣 服 也 被 虫 子 咬 了 。

5:3 你 们 的 金 银 都 长 了 锈 。 那 锈 要 证 明 你 们 的 不 是 , 又 要 吃 你 们 的 肉 , 如 同 火 烧 。 你 们 在 这 末 世 , 只 知 积 攒 钱 财 。

5:4 工 人 给 你 们 收 割 庄 稼 , 你 们 亏 欠 他 们 的 工 钱 。 这 工 钱 有 声 音 呼 叫 。 并 且 那 收 割 之 人 的 冤 声 , 已 经 入 了 万 军 之 主 的 耳 了 。

5:5 你 们 在 世 上 享 美 福 , 好 宴 乐 , 当 宰 杀 的 日 子 竟 娇 养 你 们 的 心 。

5:6 你 们 定 了 义 人 的 罪 , 把 他 杀 害 , 他 也 不 抵 挡 你 们 。

忍耐和祷告

5:7 弟 兄 们 哪 , 你 们 要 忍 耐 直 到 主 来 。 看 哪 , 农 夫 忍 耐 等 候 地 里 宝 贵 的 出 产 , 直 到 得 了 秋 雨 春 雨 。

5:8 你 们 也 当 忍 耐 , 坚 固 你 们 的 心 。 因 为 主 来 的 日 子 近 了 。

5:9 弟 兄 们 , 你 们 不 要 彼 此 埋 怨 , 免 得 受 审 判 。 看 哪 , 审 判 的 主 站 在 门 前 了 。

5:10 弟 兄 们 , 你 们 要 把 那 先 前 奉 主 名 说 话 的 众 先 知 , 当 作 能 受 苦 能 忍 耐 的 榜 样 。

5:11 那 先 前 忍 耐 的 人 , 我 们 称 他 们 是 有 福 的 , 你 们 听 见 过 约 伯 的 忍 耐 , 也 知 道 主 给 他 的 结 局 , 明 显 主 是 满 心 怜 悯 , 大 有 慈 悲 。

5:12 我 的 弟 兄 们 , 最 要 紧 的 是 不 可 起 誓 。 不 可 指 着 天 起 誓 , 也 不 可 指 着 地 起 誓 , 无 论 何 誓 都 不 可 起 。 你 们 说 话 , 是 就 说 是 , 不 是 就 说 不 是 , 免 得 你 们 落 在 审 判 之 下 。

5:13 你 们 中 间 有 受 苦 的 呢 , 他 就 该 祷 告 。 有 喜 乐 的 呢 , 他 就 该 歌 颂 。

5:14 你 们 中 间 有 病 了 的 呢 , 他 就 该 请 教 会 的 长 老 来 。 他 们 可 以 奉 主 的 名 用 油 抹 他 , 为 他 祷 告 。

5:15 出 于 信 心 的 祈 祷 , 要 救 那 病 人 , 主 必 叫 他 起 来 。 他 若 犯 了 罪 , 也 必 蒙 赦 免 。

5:16 所 以 你 们 要 彼 此 认 罪 , 互 相 代 求 , 使 你 们 可 以 得 医 治 。 义 人 祈 祷 所 发 的 力 量 , 是 大 有 功 效 的 。

5:17 以 利 亚 与 我 们 是 一 样 性 情 的 人 , 他 恳 切 祷 告 , 求 不 要 下 雨 , 雨 就 三 年 零 六 个 月 不 下 在 地 上 。

5:18 他 又 祷 告 , 天 就 降 下 雨 来 , 地 也 生 出 土 产 。

5:19 我 的 弟 兄 们 , 你 们 中 间 若 有 失 迷 真 道 的 , 有 人 使 他 回 转 。

5:20 这 人 该 知 道 叫 一 个 罪 人 从 迷 路 上 转 回 , 便 是 救 一 个 灵 魂 不 死 , 并 且 遮 盖 许 多 的 罪 。


彼得前书1章

问候

1:1 耶 稣 基 督 的 使 徒 彼 得 , 写 信 给 那 分 散 在 本 都 , 加 拉 太 , 加 帕 多 家 , 亚 西 亚 , 庇 推 尼 寄 居 的 。

1:2 就 是 照 父 神 的 先 见 被 拣 选 , 借 着 圣 灵 得 成 圣 洁 , 以 致 顺 服 耶 稣 基 督 , 又 蒙 他 血 所 洒 的 人 。 愿 恩 惠 平 安 , 多 多 地 加 给 你 们 。

活的盼望

1:3 愿 颂 赞 归 与 我 们 主 耶 稣 基 督 的 父 神 , 他 曾 照 自 己 的 大 怜 悯 , 借 耶 稣 基 督 从 死 里 复 活 重 生 了 我 们 , 叫 我 们 有 活 泼 的 盼 望 ,

1:4 可 以 得 着 不 能 朽 坏 , 不 能 玷 污 , 不 能 衰 残 , 为 你 们 存 留 在 天 上 的 基 业 。

1:5 你 们 这 因 信 蒙 神 能 力 保 守 的 人 , 必 能 得 着 所 预 备 , 到 末 世 要 显 现 的 救 恩 。

1:6 因 此 , 你 们 是 大 有 喜 乐 , 但 如 今 , 在 百 般 的 试 炼 中 暂 时 忧 愁 。

1:7 叫 你 们 的 信 心 既 被 试 验 , 就 比 那 被 火 试 验 , 仍 然 能 坏 的 金 子 , 更 显 宝 贵 。 可 以 在 耶 稣 基 督 显 现 的 时 候 , 得 着 称 赞 , 荣 耀 , 尊 贵 。

1:8 你 们 虽 然 没 有 见 过 他 , 却 是 爱 他 。 如 今 虽 不 得 看 见 , 却 因 信 他 就 有 说 不 出 来 , 满 有 荣 光 的 大 喜 乐 。

1:9 并 且 得 着 你 们 信 心 的 果 效 , 就 是 灵 魂 的 救 恩 。

1:10 论 到 这 救 恩 , 那 预 先 说 你 们 要 得 恩 典 的 众 先 知 , 早 已 详 细 的 寻 求 考 察 。

1:11 就 是 考 察 在 他 们 心 里 基 督 的 灵 , 预 先 证 明 基 督 受 苦 难 , 后 来 得 荣 耀 , 是 指 着 什 么 时 候 , 并 怎 样 的 时 候 。 1:12 他 们 得 了 启 示 , 知 道 他 们 所 传 讲 的 一 切 事 ( 传 讲 原 文 作 服 事 ) , 不 是 为 自 己 , 乃 是 为 你 们 。 那 靠 着 从 天 上 差 来 的 圣 灵 , 传 福 音 给 你 们 的 人 , 现 在 将 这 些 事 报 给 你 们 。 天 使 也 愿 意 详 细 察 看 这 些 事 。

应当过圣洁的生活

1:13 所 以 要 约 束 你 们 的 心 ( 原 文 作 束 上 你 们 心 中 的 腰 ) , 谨 慎 自 守 , 专 心 盼 望 耶 稣 基 督 显 现 的 时 候 所 带 来 给 你 们 的 恩 。

1:14 你 们 既 作 顺 命 的 儿 女 , 就 不 要 效 法 从 前 蒙 昧 无 知 的 时 候 , 那 放 纵 私 欲 的 样 子 。

1:15 那 召 你 们 的 既 是 圣 洁 , 你 们 在 一 切 所 行 的 事 上 也 要 圣 洁 。

1:16 因 为 经 上 记 着 说 , 你 们 要 圣 洁 , 因 为 我 是 圣 洁 的 。

1:17 你 们 既 称 那 不 偏 待 人 , 按 各 人 行 为 审 判 人 的 主 为 父 , 就 当 存 敬 畏 的 心 , 度 你 们 在 世 寄 居 的 日 子 。

1:18 知 道 你 们 得 赎 , 脱 去 你 们 祖 宗 所 传 流 虚 妄 的 行 为 , 不 是 凭 着 能 坏 的 金 银 等 物 。

1:19 乃 是 凭 着 基 督 的 宝 血 , 如 同 无 瑕 疵 无 玷 污 的 羔 羊 之 血 。

1:20 基 督 在 创 世 以 前 , 是 预 先 被 神 知 道 的 , 却 在 这 末 世 , 才 为 你 们 显 现 。

1:21 你 们 也 因 着 他 , 信 那 叫 他 从 死 里 复 活 , 又 给 他 荣 耀 的 神 , 叫 你 们 的 信 心 , 和 盼 望 , 都 在 于 神 。

1:22 你 们 既 因 顺 从 真 理 , 洁 净 了 自 己 的 心 , 以 致 爱 弟 兄 没 有 虚 假 , 就 当 从 心 里 彼 此 切 实 相 爱 。 从 心 里 有 古 卷 作 从 清 洁 的 心

1:23 你 们 蒙 了 重 生 , 不 是 由 于 能 坏 的 种 子 , 乃 是 由 于 不 能 坏 的 种 子 , 是 借 着 神 活 泼 常 存 的 道 。

1:24 因 为 凡 有 血 气 的 , 尽 都 如 草 , 他 的 美 荣 , 都 像 草 上 的 花 。 草 必 枯 干 , 花 必 凋 谢 。

1:25 惟 有 主 的 道 是 永 存 的 。 所 传 给 你 们 的 福 音 就 是 这 道 。


彼得前书2章

活石和圣洁的国度

2:1 所 以 你 们 既 除 去 一 切 的 恶 毒 ( 或 作 阴 毒 ) , 诡 诈 , 并 假 善 , 嫉 妒 , 和 一 切 毁 谤 的 话 ,

2:2 就 要 爱 慕 那 纯 净 的 灵 奶 , 像 才 生 的 婴 孩 爱 慕 奶 一 样 , 叫 你 们 因 此 渐 长 , 以 致 得 救 。

2:3 你 们 若 尝 过 主 恩 的 滋 味 , 就 必 如 此

2:4 主 乃 活 石 。 固 然 是 被 人 所 弃 的 , 却 是 被 神 所 拣 选 所 宝 贵 的 。

2:5 你 们 来 到 主 面 前 , 也 就 像 活 石 , 被 建 造 成 为 灵 宫 , 作 圣 洁 的 祭 司 , 借 着 耶 稣 基 督 奉 献 神 所 悦 纳 的 灵 祭 。

2:6 因 为 经 上 说 , 看 哪 , 我 把 所 拣 选 所 宝 贵 的 房 角 石 , 安 放 在 锡 安 。 信 靠 他 的 人 , 必 不 至 于 羞 愧 。

2:7 所 以 他 在 你 们 信 的 人 就 为 宝 贵 , 在 那 不 信 的 人 有 话 说 , 匠 人 所 弃 的 石 头 , 已 作 了 房 角 的 头 块 石 头 。

2:8 又 说 , 作 了 绊 脚 的 石 头 , 跌 人 的 磐 石 。 他 们 既 不 顺 从 , 就 在 道 理 上 绊 跌 。 ( 或 作 他 们 绊 跌 都 因 不 顺 从 道 理 ) 他 们 这 样 绊 跌 也 是 预 定 的

2:9 惟 有 你 们 是 被 拣 选 的 族 类 , 是 有 君 尊 的 祭 司 , 是 圣 洁 的 国 度 , 是 属 神 的 子 民 , 要 叫 你 们 宣 扬 那 召 你 们 出 黑 暗 入 奇 妙 光 明 者 的 美 德 。

2:10 你 们 从 前 算 不 得 子 民 , 现 在 却 作 了 神 的 子 民 。 从 前 未 曾 蒙 怜 恤 , 现 在 却 蒙 了 怜 恤 。

作 神的仆人

2:11 亲 爱 的 弟 兄 阿 你 们 是 客 旅 , 是 寄 居 的 。 我 劝 你 们 要 禁 戒 肉 体 的 私 欲 。 这 私 欲 是 与 灵 魂 争 战 的 。

2:12 你 们 在 外 邦 人 中 , 应 当 品 行 端 正 , 叫 那 些 毁 谤 你 们 是 作 恶 的 , 因 看 见 你 们 的 好 行 为 , 便 在 鉴 察 的 日 子 ( 鉴 察 或 作 眷 顾 ) , 归 荣 耀 给 神

2:13 你 们 为 主 的 缘 故 , 要 顺 服 人 的 一 切 制 度 , 或 是 在 上 的 君 王 ,

2:14 或 是 君 王 所 派 罚 恶 赏 善 的 臣 宰

2:15 因 为 神 的 旨 意 原 是 要 你 们 行 善 , 可 以 堵 住 那 糊 涂 无 知 人 的 口 。

2:16 你 们 虽 是 自 由 的 , 却 不 可 借 着 自 由 遮 盖 恶 毒 ( 或 作 阴 毒 ) , 总 要 作 神 的 仆 人 。

2:17 务 要 尊 敬 众 人 。 亲 爱 教 中 的 弟 兄 。 敬 畏 神 。 尊 敬 君 王 。

基督受苦的榜样

2:18 你 们 作 仆 人 的 , 凡 事 要 存 敬 畏 的 心 顺 服 主 人 。 不 但 顺 服 那 善 良 温 和 的 , 就 是 那 乖 僻 的 也 要 顺 服 。

2:19 倘 若 人 为 叫 良 心 对 得 住 神 , 就 忍 受 冤 屈 的 苦 楚 , 这 是 可 喜 爱 的 。

2:20 你 们 若 因 犯 罪 受 责 打 , 能 忍 耐 , 有 什 么 可 夸 的 呢 ? 但 你 们 若 因 行 善 受 苦 , 能 忍 耐 , 这 在 神 看 是 可 喜 爱 的 。

2:21 你 们 蒙 召 原 是 为 此 。 因 基 督 也 为 你 们 受 过 苦 , 给 你 们 留 下 榜 样 , 叫 你 们 跟 随 他 的 脚 踪 行 。

2:22 他 并 没 有 犯 罪 , 口 里 也 没 有 诡 诈 。

2:23 他 被 骂 不 还 口 。 受 害 不 说 威 吓 的 话 。 只 将 自 己 交 托 那 按 公 义 审 判 人 的 主 。

2:24 他 被 挂 在 木 头 上 亲 身 担 当 了 我 们 的 罪 , 使 我 们 既 然 在 罪 上 死 , 就 得 以 在 义 上 活 。 因 他 受 的 鞭 伤 , 你 们 便 得 了 医 治 。

2:25 你 们 从 前 好 像 迷 路 的 羊 。 如 今 却 归 到 你 们 灵 魂 的 牧 人 监 督 了 。


彼得前书3章

妻子和丈夫

3:1 你 们 作 妻 子 的 , 要 顺 服 自 己 的 丈 夫 。 这 样 , 若 有 不 信 从 道 理 的 丈 夫 , 他 们 虽 然 不 听 道 , 也 可 以 因 妻 子 的 品 行 被 感 化 过 来 。

3:2 这 正 是 因 看 见 你 们 有 贞 洁 的 品 行 , 和 敬 畏 的 心 。

3:3 你 们 不 要 以 外 面 的 辫 头 发 , 戴 金 饰 , 穿 美 衣 , 为 妆 饰 ,

3:4 只 要 以 里 面 存 着 长 久 温 柔 安 静 的 心 为 妆 饰 。 这 在 神 面 前 是 极 宝 贵 的 。 3:5 因 为 古 时 仰 赖 神 的 圣 洁 妇 人 , 正 是 以 此 为 妆 饰 , 顺 服 自 己 的 丈 夫 。

3:6 就 如 撒 拉 听 从 亚 伯 拉 罕 , 称 他 为 主 。 你 们 若 行 善 , 不 因 恐 吓 而 害 怕 , 便 是 撒 拉 的 女 儿 了 。

3:7 你 们 作 丈 夫 的 , 也 要 按 情 理 和 妻 子 同 住 ( 情 理 原 文 作 知 识 ) 。 因 她 比 你 软 弱 ( 比 你 软 弱 原 文 作 是 软 弱 的 器 皿 ) , 与 你 一 同 承 受 生 命 之 恩 的 , 所 以 要 敬 重 她 。 这 样 便 叫 你 们 的 祷 告 没 有 阻 碍 。

为义受苦

3:8 总 而 言 之 , 你 们 都 要 同 心 , 彼 此 体 恤 , 相 爱 如 弟 兄 , 存 慈 怜 谦 卑 的 心 。

3:9 不 以 恶 报 恶 , 以 辱 骂 还 辱 骂 , 倒 要 祝 福 。 因 你 们 是 为 此 蒙 召 , 好 叫 你 们 承 受 福 气 。

3:10 因 为 经 上 说 , 人 若 爱 生 命 , 愿 享 美 福 , 须 要 禁 止 舌 头 不 出 恶 言 , 嘴 唇 不 说 诡 诈 的 话 。

3:11 也 要 离 恶 行 善 。 寻 求 和 睦 , 一 心 追 赶 。

3:12 因 为 主 的 眼 看 顾 义 人 , 主 的 耳 听 他 们 的 祈 祷 。 惟 有 行 恶 的 人 , 主 向 他 们 变 脸 。

3:13 你 们 若 是 热 心 行 善 , 有 谁 害 你 们 呢 ?

3:14 你 们 就 是 为 义 受 苦 , 也 是 有 福 的 。 不 要 怕 人 的 威 吓 , 也 不 要 惊 慌 ( 的 威 吓 或 作 所 怕 的 ) 。

3:15 只 要 心 里 尊 主 基 督 为 圣 。 有 人 问 你 们 心 中 盼 望 的 缘 由 , 就 要 常 作 准 备 , 以 温 柔 敬 畏 的 心 回 答 各 人 。

3:16 存 着 无 亏 的 良 心 , 叫 你 们 在 何 事 上 被 毁 谤 , 就 在 何 事 上 , 可 以 叫 那 诬 赖 你 们 在 基 督 里 有 好 品 行 的 人 , 自 觉 羞 愧 。

3:17 神 的 旨 意 若 是 叫 你 们 因 行 善 受 苦 , 总 强 如 因 行 恶 受 苦 。

3:18 因 基 督 也 曾 一 次 为 罪 受 苦 ( 受 苦 有 古 卷 作 受 死 ) , 就 是 义 的 代 替 不 义 的 , 为 要 引 我 们 到 神 面 前 。 按 着 肉 体 说 他 被 治 死 。 按 着 灵 性 说 他 复 活 了 。

3:19 他 借 这 灵 , 曾 去 传 道 给 那 些 在 监 狱 里 的 灵 听 。

3:20 就 是 那 从 前 在 挪 亚 预 备 方 舟 , 神 容 忍 等 待 的 时 候 , 不 信 从 的 人 。 当 时 进 入 方 舟 , 借 着 水 得 救 的 不 多 , 只 有 八 个 人 。

3:21 这 水 所 表 明 的 洗 礼 , 现 在 借 着 耶 稣 基 督 复 活 。 也 拯 救 你 们 。 这 洗 礼 本 不 在 乎 除 掉 肉 体 的 污 秽 , 只 求 在 神 面 前 有 无 亏 的 良 心 。

3:22 耶 稣 已 经 进 入 天 堂 , 在 神 的 右 边 。 众 天 使 和 有 权 柄 的 , 并 有 能 力 的 , 都 服 从 了 他 。


彼得前书4章

神恩赐的好管家

4:1 基 督 既 在 肉 身 受 苦 , 你 们 也 当 将 这 样 的 心 志 作 为 兵 器 。 因 为 在 肉 身 受 过 苦 的 , 就 已 经 与 罪 断 绝 了 。

4:2 你 们 存 这 样 的 心 , 从 今 以 后 , 就 可 以 不 从 人 的 情 欲 , 只 从 神 的 旨 意 , 在 世 度 余 下 的 光 阴 。

4:3 因 为 往 日 随 从 外 邦 人 的 心 意 , 行 邪 淫 , 恶 欲 , 醉 酒 , 荒 宴 , 群 饮 , 并 可 恶 拜 偶 像 的 事 , 时 候 已 经 够 了 。

4:4 他 们 在 这 些 事 上 , 见 你 们 不 与 他 们 同 奔 那 放 荡 无 度 的 路 , 就 以 为 怪 毁 谤 你 们 。

4:5 他 们 必 在 那 将 要 审 判 活 人 死 人 的 主 面 前 交 账 。

4:6 为 此 , 就 是 死 人 也 曾 有 福 音 传 给 他 们 , 要 叫 他 们 的 肉 体 按 着 人 受 审 判 , 他 们 的 灵 性 却 靠 神 活 着 。

4:7 万 物 的 结 局 近 了 。 所 以 你 们 要 谨 慎 自 守 , 儆 醒 祷 告 。

4:8 最 要 紧 的 是 彼 此 切 实 相 爱 。 因 为 爱 能 遮 掩 许 多 的 罪 。

4:9 你 们 要 互 相 款 待 , 不 发 怨 言 。

4:10 各 人 要 照 所 得 的 恩 赐 彼 此 服 事 , 作 神 百 般 恩 赐 的 好 管 家 。

4:11 若 有 讲 道 的 , 要 按 着 神 的 圣 言 讲 。 若 有 服 事 人 的 , 要 按 着 神 所 赐 的 力 量 服 事 。 叫 神 在 凡 事 上 因 耶 稣 基 督 得 荣 耀 。 原 来 荣 耀 权 能 都 是 他 的 , 直 到 永 永 远 远 。 阿 们 。

为作基督徒受苦

4:12 亲 爱 的 弟 兄 阿 , 有 火 炼 的 试 验 临 到 你 们 , 不 要 以 为 奇 怪 , ( 似 乎 是 遭 遇 非 常 的 事 )

4:13 倒 要 欢 喜 。 因 为 你 们 是 与 基 督 一 同 受 苦 , 使 你 们 在 他 荣 耀 显 现 的 时 候 , 也 可 以 欢 喜 快 乐 。

4:14 你 们 若 为 基 督 的 名 受 辱 骂 , 便 是 有 福 的 。 因 为 神 荣 耀 的 灵 , 常 住 在 你 们 身 上 。

4:15 你 们 中 间 却 不 可 有 人 , 因 为 杀 人 , 偷 窃 , 作 恶 , 好 管 闲 事 而 受 苦 。 4:16 若 为 作 基 督 徒 受 苦 , 却 不 要 羞 耻 。 倒 要 因 这 名 归 荣 耀 给 神 。

4:17 因 为 时 候 到 了 , 审 判 要 从 神 的 家 起 首 。 若 是 先 从 我 们 起 首 , 那 不 信 从 神 福 音 的 人 , 将 有 何 等 的 结 局 呢 ? 4:18 若 是 义 人 仅 仅 得 救 , 那 不 虔 敬 和 犯 罪 的 人 , 将 有 何 地 可 站 呢 ?

4:19 所 以 那 照 神 旨 意 受 苦 的 人 , 要 一 心 为 善 , 将 自 己 灵 魂 交 与 那 信 实 的 造 化 之 主 。


彼得前书5章

对长老的劝勉

5:1 我 这 作 长 老 , 作 基 督 受 苦 的 见 证 , 同 享 后 来 所 要 显 现 之 荣 耀 的 , 劝 你 们 中 间 与 我 同 作 长 老 的 人 。

5:2 务 要 牧 养 在 你 们 中 间 神 的 群 羊 , 按 着 神 旨 意 照 管 他 们 。 不 是 出 于 勉 强 , 乃 是 出 于 甘 心 。 也 不 是 因 为 贪 财 , 乃 是 出 于 乐 意 。

5:3 也 不 是 辖 制 所 托 付 你 们 的 , 乃 是 作 群 羊 的 榜 样 。

5:4 到 了 牧 长 显 现 的 时 候 , 你 们 必 得 那 永 不 衰 残 的 荣 耀 冠 冕 。

5:5 你 们 年 幼 的 , 也 要 顺 服 年 长 的 。 就 是 你 们 众 人 , 也 都 要 以 谦 卑 束 腰 , 彼 此 顺 服 。 因 为 神 阻 挡 骄 傲 的 人 , 赐 恩 给 谦 卑 的 人 。

5:6 所 以 你 们 要 自 卑 , 服 在 神 大 能 的 手 下 , 到 了 时 候 他 必 叫 你 们 升 高

5:7 你 们 要 将 一 切 的 忧 虑 卸 给 神 , 因 为 他 顾 念 你 们 。

5:8 务 要 谨 守 , 儆 醒 。 因 为 你 们 的 仇 敌 魔 鬼 , 如 同 吼 叫 的 狮 子 , 遍 地 游 行 , 寻 找 可 吞 吃 的 人 。

5:9 你 们 要 用 坚 固 的 信 心 抵 挡 他 , 因 为 知 道 你 们 在 世 上 的 众 弟 兄 , 也 是 经 历 这 样 的 苦 难 。

5:10 那 赐 诸 般 恩 典 的 神 , 曾 在 基 督 里 召 你 们 , 得 享 他 永 远 的 荣 耀 , 等 你 们 暂 受 苦 难 之 后 , 必 要 亲 自 成 全 你 们 , 坚 固 你 们 , 赐 力 量 给 你 们 。

5:11 愿 权 能 归 给 他 , 直 到 永 永 远 远 。 阿 们 。

问安

5:12 我 略 略 地 写 了 这 信 , 托 我 所 看 为 忠 心 的 兄 弟 西 拉 转 交 你 们 , 劝 勉 你 们 , 又 证 明 这 恩 是 神 的 真 恩 。 你 们 务 要 在 这 恩 上 站 立 得 住 。

5:13 在 巴 比 伦 与 你 们 同 蒙 拣 选 的 教 会 问 你 们 安 。 我 儿 子 马 可 也 问 你 们 安 。

5:14 你 们 要 用 爱 心 彼 此 亲 嘴 问 安 。 愿 平 安 归 与 你 们 凡 在 基 督 里 的 人 。

雅各书1章

提要:1 在十字架下我们应当快乐,5 祈求上帝的忍耐,13 在遇到试炼的时候,不要将我们的软弱或罪孽归咎于上帝,19 却要倾听这道,默想这道,然后遵行这道。26 否则人就可能只在表面上有信仰,而实际上却没有。


1 作上帝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本会注释】

主耶稣基督。雅各承认自己的“仆人”身份使他成为圣父与圣子的代表。虽然这封书信经常引用基督的教训,但他只在其他一个地方(雅2:1)直接提到祂的名字。

仆人。doulos(见罗1:1注释)。雅各只是严肃地称自己是“仆人”,而不是“使徒”。但他无疑完全可以称为使徒。虽然雅各在基督地上的国度中是一位受尊敬的工人,但他只说自己是“仆人”。他的榜样值得现今所有教会的负责人员学习。没有什么尊荣比作上帝的“仆人”更伟大的了。

雅各。使徒这样简单地提到自己,证明他是大家所认识的,不必要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身份。但现在很难确定他是新约时代的哪一位雅各。关于“雅各”这个名字的意义,见可3:17注释。关于这封书信的作者,见上面的序言部分。

请……安。chairo,“使……快乐”。参chairo用于路1:28;见罗1:7的注释。该词还有“祝你们快乐”的意思。参希伯来语的问安方式(见耶6:14注释)。这种请安形式在这封书信的其它地方没有出现。它在徒15:23中的使用,是少数几个文体上的特例之一,暗示这封书信的作者可能就是《使徒行传》后半部分出现的那位雅各(见前面序言部分)。

散住。(参彼前1:1)。在以斯帖时代(斯3:8)和五旬节的时候,曾特别提到犹太人分散在其他民族中(徒2:5;徒2:5,9-11;见本注释卷六136页插图)。关于犹太人的分散,见本注释卷59,60页。上帝原来的旨意是要犹太人成为全世界的传道人。尽管以色列人没有完成这个最初的计划,但他们两次被掳的结果却部分地实现了上帝的原意。关于上帝对古代以色列人的计划,详见本注释卷四26-30页。

十二个支派之人。就是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见创35:22-26;49:28;徒7:8)。北方以色列王国的十个支派与公元前722年被掳(王下17:6,23)。他们的后代只有少数人回到巴勒斯坦(参拉6:17;8:35注释)。但有证据表明,在新约时代这些支派中至少还有一部分还是存在的。例如亚拿就是亚设支派的人(路2:36;见徒26:7注释)。然而雅各用“十二个支派”可能指全体犹太人,而没有考虑到个别的支派。

有人认为雅各所说的是属灵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见启7:4的注释);也有人认为他的信主要是写给犹太籍基督徒的。本注释赞成后一种观点。但无论采用什么观点,这封书信的属灵教训都是一样的。

雅各清楚地说明他自己和他的读者都是犹太人。例如他说到亚伯拉罕是“我们的祖宗”(雅 2:21),说到“会堂”(雅2:2),就是犹太人平常举行宗教聚会的地方(见本注释卷五56,57页)。但是这封信的作者和最初的受信人也是基督徒,因为他多次提到耶稣基督为“主”(见雅1:1,7,12;2:1;5:7,11)。因此雅各写信给散住“十二个支派”的人时,是对生活在罗马世界各地的(参彼前1:1)犹太籍基督徒说话。没有理由认为他写信时心里所想到的是未悔改的犹太人,或者他预料这封信会被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一些成员所阅读。

应当记住,一般来说,使徒时代的希伯来籍基督徒认为自己是虔诚的犹太人,在某种意义上还保持着对犹太教的忠诚,并在不同程度上期待藉着耶稣基督最终实现古时先知传给以色列的全部应许(参徒1:6)。他们中很少人明白以色列民族作为上帝选民的身份已经丧失,而转给了基督教会(见本注释卷四35,36页)。提到“十二个支派”会让这些犹太籍基督徒想起他们民族早期的历史,并鼓舞他们盼望在基督里不久就能承受那应许赐给他们先辈的丰富产业(见本注释第卷四26-30页)。就连外邦人的使徒保罗也提到过“十二个支派”(见徒26:7;参太19:28;参罗11:25,26注释)。


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本会注释】

我的弟兄们。使徒一开始就表达了他对读者所怀的友爱精神。这种温情说明了他有关日常生活问题的劝勉具有建设性的意义。这个称呼雅各共用了15次,平均每7节用一次,显然要强调他与他们在基督里深相契合,情同手足。

你们落在。基督徒经常会遇见“试炼”。“落”不一定表示灵性的堕落。“落在……试炼中”只是说遭遇试炼(参路10:30;徒27:41)。这种情形往往是意外和不幸的。此外,雅各这里所说的“试炼”显然是重大的障碍,能轻易制服不“坚心倚赖”上帝的人(见赛26:3,4)。

百般。或“各种”。人类,特别是基督徒,要经受各种试炼。

试炼。peirasmoi,“试验”,“考验”,“痛苦”,“烦恼”,“引诱(犯罪)”(见太6:13注释;参太4:1注释)。Peirasmoi不单指试探,还包括疾病、逼迫、贫穷和灾难等痛苦。撒但所策划的试探,不管是为了引诱人犯罪,还是要骚扰和折磨人,都是基督徒经历中的考验。

联最真诚的基督徒也往往不明白苦难和试炼在陶冶品格中所起的作用,结果他们非但没有从这些经验获得本该得到的好处,反而使自己的道路更加艰难,丧失了与上帝所应有的交往。生活中的任何经验,不论是痛苦的还是令人失望的,都是出于天意的安排,藉着耶稣基督的恩典促成基督徒成长,使我们更加亲近上帝,并更多地认识祂对我们的慈爱。保罗是《新约》中基督徒转败为胜的典范(见林后2:14;4:8-11;12:7-10)。关于基督徒对待一般试炼与苦难的态度,详见诗38:3注释。

以为。基督徒有特权和责任对道路上的试炼和考验持理智的态度。他需要认识到这种经历是上帝所许可的(见伯42:5;诗38:3;39:9;太6:13;罗8:28)。

大喜乐。就是纯洁无瑕的喜乐。对于成熟的基督徒来说,人生的考验和试炼不一定会带来失望或灰心。基督徒凭着信心和盼望忍受这一切,“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来 11:27)。基督徒的喜乐和勇气不是根据外部的环境——往往是最恶劣的环境,而是根据对上帝天意安排的信心,和对上帝与人交往方式的理解。人类生活的哲学,不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都能教育人以镇静忍耐的精神,达观地对待困难,但是基督教却教导人如何藉着理解苦难的原因和信靠上帝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欢喜快乐。


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本会注释】

知道。第3节说明了第2节喜乐的依据。雅各提醒读者,个人在生活苦难中的喜乐,只有那些以稳定健全的基督徒价值观去面对的人才能体验。

试验。dokimion,“证明”,“测试”。不仅指基督徒信心的考验,更确切地是指帮助他克服人生难题的信心特征。纸莎草文献(见本注释卷五104,105页)将该词与黄金用在一起,指“标准黄金”,即达到测试标准的真金。“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指达到测试标准的信心。

信心。pistis,“信念”,“信仰”,“信靠”。雅各说,胜利的信心能成功地对付了生活的各种问题,即“百般试炼”。每一次与“试炼”作斗争,都会加强得胜的基督徒的信心。在地上的战争中,以信心面对经常危险的老兵,要比新兵更为可靠,所以得胜的基督徒比起未经试验的基督徒,更能应付他所必然面对的试炼。

这种信心就是坚定不移地相信耶稣基督对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令人满意的计划,对每一样试验都提供了解决的办法。有信心的人相信:没有任何人或环境能阻碍上帝为祂儿女的幸福所定的计划。

忍耐。hupomonē,“稳定”,“耐久”,“坚持”,“容忍”(见罗5:3注释)。这种耐力是信心经过试验取得胜利的结果。hupomonē不是消极的顺从,然是强调使人胜过“百般试炼”的积极持久的耐力(见路8:15;罗2:7;来10:36;启14:12)。所有面对阴郁逆境的人都需要这种品质。这种逆境不管是个人的不幸,还是他们在推进上帝的圣工时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凭着信心相信上帝与我们同工;这种信念会形成勇敢坚定的品质,不屈服于失败。


4 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本会注释】

也当。获得忍耐之心实际上是基督化品格发展的过程。积极的忍耐本身就是快乐信心的产物。要达到这种忍耐的理想效果,我们不可因埋怨,诉苦或悖逆而限制或削弱我们的耐力。见赛26:3。

成功。或“完成的工作”,“完全的效果”(见太5:48的注释)。其含义最好解释如下:“让忍耐持续到完成它的任务。”参约17:4,耶稣说到自己“成全”了所托付给祂执行的工作。

成全、完备。每一种美德都是不可缺少的,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培养。这两个词用在一起表明了基督化品格最充分的发展。忍耐会帮助我们完成上帝所布置再现基督品格的工作。

毫无缺欠。就是不缺什么。


5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上帝,主就必赐给他。

【本会注释】

你们中间若有。雅各可能根据他自己的基督徒经验,认识到他的同道们还没有达到第4节所描述的基督徒成熟的目标。他现在解释一个人如何获得能力和知识,在人生的难题中成为得胜的基督徒。

缺少。leipō,参该词用于路18:22。

智慧。sophia,“渊博的知识”(见路2:52;林前1:17注释)。它的内涵甚至不止是真知识,因为单凭知识不能保证正确的行动或作出正确的结论。智慧帮助我们正确评价我们所注意到的每一件事,并保证我们在决定正确的行动时运用正确的知识。

应当求那。要不断地寻求智慧,以便成功地应付3,4节所说信心和忍耐的每一个新试炼。人生的许多问题会使那些不能从基督徒的观点来观察的人感到困惑。为了明白上帝要我们过的生活,我们需要每天确保当自己的眼睛接受天上智慧的恩膏。见太7:11;路18:1-18注释。

。或“慷慨地”,“真诚地”。上帝乐于施给。当一个人寻求智慧时,上帝就会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答应,既不吝惜也不偏心。

赐与众人。《旧约》经常提到那只有上帝才能赐给人的智慧(见箴2:6注释)。上帝藉着祂的圣言,在阴郁和艰难的试炼中鼓励我们。正是由于这种智慧所带来的属天观念,才使我们在生活的难题重重地压在我们身上时“以为大喜乐”。

我们的上帝既是“公义”“慈爱”的上帝,也是“赐与”的上帝。诗145:17-19实际上是说,因为上帝是公义的,所以祂随时愿意“成就他们的心愿”。施给是上帝的本性(见约3:16)。我们能归给祂的最大尊荣就是天天谦卑地寻求祂所赐的智慧和力量。

不斥责。或“不责备”,“不为难”。上帝并不为我们的许多失败而责备我们。祂也不会老是提醒我们祂所赐的许多恩惠。雅各试图强调上帝赐人丰富恩典的方式与人经常羞辱受惠人的作法完全不同。这一点应鼓励我们大胆地向上帝提出请求。我们应该像孩子要求牵挂他们的父亲爱护和帮助那样来到祂面前(见来4:16;太7:11注释)。

必赐给他。接受上帝智慧的条件就是恳求。为了我们的最高利益,上帝不会答应我们的每一个请求。但如果我们诚心求智慧,就会得到。上帝赐人智慧有好几种方法。祂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理解祂的圣言,使我们看清祂对于我们的旨意。祂可以藉着祂的圣灵感动我们的心,使我们知道应如何采取最有利的行动(见赛30:21)。祂可以通过朋友们对我们说话,或通过特别事件和环境来显示祂的旨意。但上帝已经赐给我们悟性。当我们在圣灵的引导下运用悟性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时,上帝就得到了尊荣。如果祂代替我们作了我们在祂的引导下可以作的事情,那就不算智慧了。为了培养我们能成熟地判断和理解(见腓1:9),祂要我们养成根据圣经所显示祂旨意的广泛原则作出正确决定的习惯。这样,祂就能更加容易地将祂的旨意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并保护我们摆脱撒但的狡计。如果我们请教属天智慧的一切泉源,提出我们的请求,凭耐心和信心向祂敞开心扉,我们就会听到祂的回答(见太7:7)。


6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象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本会注释】

凭着信心。就是相信上帝会答应请求。没有信赖之心的祈祷是无没有的。当我们祈求智慧时,我们应当相信会得到它(见5节)。我们不但要来到福气的真正泉源,而且要抱着正确的态度。我们必须亲近我们的天父,相信祂能够并且愿意帮助我们,并坚信祂的应许,向祂提出我们的需要,而不是我们的功劳。“信就是依靠上帝,相信祂爱我们,知道什么是对我们最有益的”(《教育论》253页)。

一点不疑惑。。“凭着信心”求的人不会犹疑,好像不知道上帝会不会听见并回答他的请求似的。真正的信心必依靠上帝。信徒会依赖主的保证,那就是上帝会在祂认为最好的时候迅速供应他的需要。但如果一个人心存疑惑,不知道上帝会不会听他恳求,那就严重妨碍了上帝回应他的祷搞告。上帝在应允人祷告的事上谋求人的配合。如果人疑惑不定,合作就会受到影响。真正的信心超越时间或环境的考验,使我们坚定地效忠上帝(《天路》147页)。第八节称这种分心的状态为“心怀二意”。

那疑惑的人。雅各在这里并不是指思想上的疑惑,而是指属灵上的不稳定。怀疑的人可能不仅怀疑上帝会不会答应他的要求,而且怀疑上帝会不会要他作出超过他心愿的自我牺牲。他的心思有所保留,主要考虑到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他不是全心全意地希望得到他口里所求的恩典。

就像波浪。当人的思想充满疑惑的时候,他的心就像海浪一样翻腾不安。而那坚信上帝会照顾他需要,并毫无保留地让他人生的计划顺服上帝旨意的人,能超越自己的试炼和痛苦。参赛57:20。

被风吹动。波浪没有自己的意志。它完全顺服风的力量。它的起伏是因为风的作用。这里的风代表可能致使基督徒产生怀疑的环境。

翻腾。或“吹来吹去”。这是海洋被风吹动的形象画面。


7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本会注释】

这样的人不要。“这样的人”是强调的,而且带有轻蔑的语气,代表那些动摇的人。这种人不确定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确定上帝会不会充分满足他的需要。他们会祈祷,但缺乏真正的信心,没有合适的心态去接受主的回答(见约4:48注释)。上帝会推迟回答我们的请求,直到我们准备好运用没有疑惑的信心。

想……得。雅各告诉动摇的人不要指望回答。犹疑不决本身足以抵消上帝对动摇的人施恩的旨意,因为如果上帝认为最好是拒绝他的请求,那么,所造成的失望就只能加重他怀疑的倾向。

从主那里得什么。指特别的恩典,因为全人类每天都蒙上帝赐予属世的福惠。见太5:45的注释。但特别的福典需要凭着信心才能获得。如果信心摇摆,就得不到。但我们不要因此就以为上帝会推迟祂的回答,直到我们挣得祈祷蒙应允的权利。没有人配得上帝的宠爱。我们恳求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们的需要。我们唯一的盼望在于祂的怜悯。这怜悯使祂“厚赐与众人”(5节)。

但是上帝不会滥施福惠。祂不会答应那些助长骄傲和自私,妨碍品格发展的请求。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完全的无奈,和需要毫不动摇地信靠上帝的应许。品格的力量是让我们的愿望服从上帝旨意和智慧的结果,而不是让上帝的智慧和旨意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8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本会注释】

心怀二意。dipsuchos,直译是“两条心”。描写第6节中疑惑的人。他的心思在属世娱乐的诱惑和坚定忠于上帝的呼召之间摇摆。在《天路历程》中,班扬约翰称这种人为两面派。“心怀二意”的人有两条心,两个忠诚的对象。参希伯来文词语“二心”(见代上12:33)。雅各心中无疑想到了基督在登山宝训时所说的话“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太 6:24)。“心怀二意”的人动摇于信与不信之间,而一心一意的人则不会犹豫。

这节经文实际上是上节经文的一部分,这两节可以合译为:“疑惑的人不要以为,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没有定见,会从主那里得什么。”

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虽然第6节所提到的疑惑主要涉及祷告问题,但使徒藉此强调这样的人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没有定见。他一切所行的“路”,包括习惯,行动和思想都反映人生的双重目的。他的宗教经验对于他自己或上帝来说,从来就是不理想的。思想和生活事务上的混乱是对上帝的信心动摇的自然结果。我们需要智慧看清每天的道路,因为在依靠自己和信靠上帝之间摇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愚不可及的。宗旨的专一是基督徒是属灵成功所必需的。

没有定见。akatastatos,“不稳定的”。 其名词形式通常表示“混乱”,“不定”,与“战争”连用,同“平安”相对(见路21:9;林前14:33;林后6:5;12:20)。


9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该喜乐;

【本会注释】

卑微。tapeinos,“在卑下的环境中”,即处于下层阶级,或被雇佣,依赖他人,贫穷的状态,与第10节的富足相对应。这种经济的困境是许多人所要面对的试炼。也许雅各时代的许多信徒因缺乏属世的财物而觉得受人轻视或压迫,尽管接受基督教信仰至少是造成他们目前经济困境的部分原因。这些环境既考验他对上帝的“信心”,也考验他对上帝的忠诚。“卑微的弟兄”经常受到试探,来嫉妒和怨恨他“富足的”弟兄,而“富足的”弟兄也会以为自己比“卑微的弟兄”优越,并利用这种优势。

弟兄。雅各现在从一般的试炼转到两种特殊的试炼,那就是贫穷和富足的试炼。在讲述这个微妙的话题时,雅各重复了“弟兄”(2节)这个亲热的称呼,为的是强调基督徒团体中富人和穷人友谊的共同纽带。富人和穷人都不可损害基督徒中间的这种关系。

升高。或“在他的高位上”。卑微弟兄的升高肯定是因为他目前所获得的属灵福惠,和应许在永恒中赐给他的喜乐。那将充分补偿他在地上的经济困境。雅各设法将上帝极其丰富的怜悯与属世财产的暂时性质进行对比(见约壹2:16,17)。成熟基督徒经验中的保障,要远胜过世界的财富。那些已经学会用上帝的眼光看待人生问题的人,那些已经得到雅各在第5节所说“智慧”的人,能超脱临到他身上的任何试炼。

喜乐。直译是“光荣”,“夸耀”。雅各在这里指出了第2节广义劝勉的一个实际应用。有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智慧”,我们就能正确地观察生活,用永恒的眼光来看目前的事务。“智慧”使人对地上财产有正确的评价,并指出人的道德比他的财产更加重要。所以一个人在属灵上进步要比在经济上发展重要得多。“夸耀”的原因在于认识到虽然缺乏属世的财产,但是上帝补偿给卑微基督徒的,远远超过地上暂时的财物所能带来的喜乐。


10 富足的降卑,也该如此;因为他必要过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样。

【本会注释】

富足的。就是“富足的(弟兄)”,与第9节卑微的“弟兄”相对。雅各现在鼓励富足的基督徒要在面前的特别试炼中喜乐。圣经从来没有说财富本身是一种罪恶,富人就不能成为真正跟从上帝的人(见太19:23注释)。许多优秀的基督徒在世上财产很多,但人数确实比不上在属世的财物上贫穷的基督徒。然而圣经清楚地指出,财富对成功基督徒的经验构成了特殊的威胁(见太6:19-21;路12:13-22注释)。

降卑。或“在他的卑微中”。有些注释者认为它与“升高”(9节)是严格对应的。因而贫穷的人应当为他现在和将来的基督徒特权而喜乐,富足的人应当为他的基督徒的屈辱和世界的指责,而不为他物质的财富喜乐。换一句话说,富人的喜乐,是因为他虽然现在作一个受逼迫教派的成员而受人藐视,但是他有一天会高升为上帝永恒国度的成员。雅各在第9节和第10节中强调:不管基督徒弟兄的物质环境如何,是贫是富,都有最充分的理由享受基督教信仰的特权。

也有人认为雅各所说的是通常伴随着初世纪富人因拥护基督教而导致的财产损失。悔改的富人有许多消费财富的机会。教会中因信仰而失业之人的困境,使了富人能够让别人分享他的财产。使徒们开展传道工作,即使与现代的圣工相比,也是了不起的,所以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富裕的信徒就一同应付这个挑战。无疑有许多人大胆地站出来,用他们的财富帮助弟兄们(参《使徒行述》105页)。结果富裕基督徒的财产减小了。但他们很高兴自己有权利用他们的财富来推进基督的圣工,即使这意味着丧失今生的保障和降低生活标准,也在所不惜。早期的基督徒对上帝所委托之金钱的理财观,为今天教会中富裕的信徒树立了美好的榜样。

他必要过去。这里提醒富人终必死亡。届时他辛苦积累的财富都必归于别人。富裕的基督徒对这个问题有正确个看法,并很高兴有机会在死前处置了自己的财产(见10节注释),即使这样作使他遭遇经济的困难和别人对他的指责。

财富是诱人的,但它像花一样,也是脆弱和暂时的。只依靠自己财富,而不拥有最大的财富——永生的人,终必与财富一同灭亡。因此富裕的弟兄需要思考那些警告人不要依靠暂时财富的经文(见太6:19;路12:16-21注释)。基督徒必须让信心的眼睛注视今生的信徒特权和永恒的财富(见太19:29注释)。

草上的花。雅各用一个《旧约》比喻(见赛40:6)来强调人生的短暂性。参赛51:12,说“世人”“将要变如草”。


11 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

【本会注释】

太阳出来。雅各进一步解释花的比喻(10节),说明它只存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就枯萎了(参太13:6,21)。

美容。当花朵凋谢死亡时,美丽就消失了。这里把富人比作花朵。他的“美容”靠的是他的财富所购买的外表。这是穷人所买不起的。这种外表可以是漂亮的房子,豪华的家具,昂贵的衣服,金银珠宝石的首饰,或任何增添外观绚丽的东西。这一切在经济危机或面对死亡时都要衰残,就像花朵美丽的短暂一样。

那富足的人……也要这样衰残。雅各强调了基督关于地上财富的警告。这种财富有“虫子咬,能锈坏”,并有“贼挖窟窿来偷”(见太6:19-21注释)。他提醒“富足的”基督徒:地上的财富在他死之前可能会丧失,但即使保留下来,对他也已毫无用处。富裕的基督徒唯一可靠的喜乐基础就是他从与耶稣基督的交往中所得到的保障,因为这是他唯一不会衰残的财产。


12 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

【本会注释】

忍受。hupomenō,“忍耐”(见第3节注释)。

试探。peirasmos,“试炼”(见第2节注释),指考验信心或品格的任何事物,包括各种痛苦,如疾病,贫穷或灾难,以及犯罪的直接引诱。本节经文强调忍耐的福气。它保护人不受试探所伤害。

有福的。makarios(见太5:3注释)。雅各常常引用耶稣的教训(见本册注释第500页《雅各书》《序言》部分)。本节可能引用登山宝训。他似乎加强了2,9,10节中信心的语气。面对生活难题的人有时也许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别人也可能这样看他。但使徒想要用一种新的观念来纠正这种看法。这种观念既能看明试探的起因,也能遇见忠心忍耐的结果(见14节)。

经过试验。dokimos,见第3节注释。经过试验的基督徒不仅有这样的经历,而且在受试验时取得了胜利。忠心的基督徒可以比作炼净杂质之后的真金(参伯23:10)。

生命的冠冕。这冠冕就是生命。见启2:10注释。在今生的困难中忠心忍耐的报赏就是永生。永生的恩赐(见罗6:23)是一切恩赐中最大的恩赐。虽然永生开始于一个人让圣灵来控制他的时候,但“生命的冠冕”实际上要在基督复临之际同时赐给一切赎民(见约3:16;11:25;提后4:8;约壹5:11,12注释)。

。有文本没有这个词,但根据上下文,发出应许的自然是主。我们的主亲自应许把永生赐给所有选择接受上帝救赎计划的人(见约3:16注释)。

爱祂之人。永生的条件已经清楚地向人显示了。信上帝(见罗3:28;4:5,13)和爱祂,是人真心回应上帝所赐救恩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我们如果不乐意信靠祂,相信祂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是最好的,我们就不会爱上帝。


13 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上帝试探”;因为上帝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

【本会注释】

被试探。peirazō,“考验”,“试验”,本节用于贬义,指引诱犯罪(见2,3节注释)。雅各说明,不要把每一个基督徒所面临的痛苦,试炼和难题看作是上帝所许可,为引诱人犯罪的。上帝会让人遇见试炼,但决不会要人失败。上帝的旨意如同炼矿的人那样,把矿石投进炉中,希望得到更纯的金属,而不希望得到杂质。但撒但试探人是要让人失败,绝非为了加强人的品格(见太4:1的注释)。“痛苦是撒但所造成的,但上帝本着怜悯的宗旨予以控制”(《历代愿望》471页)。

不可说。在雅各时代的希腊人中特别流行这样的观念,就是认为人受试探和犯罪是因诸神所造成的。这种观念显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渗入了基督徒的思维。我们的始祖在犯罪之后就曾对上帝发出这样的指控(创3:12,13)。亚当怪上帝造了夏娃作他的妻子;夏娃则怪上帝把蛇放在伊甸园里。雅各的警告对每世代都是适用的,免得有人间接或下意识地指控创造主让他每天面对罪的诱惑。

不能被恶试探。apeirastos,“不受拭探”。雅各指出,上帝不可能试探人去犯罪,也绝不会引诱人去作恶。虽然上帝赐给每一个人自由选择的能力,但是人利用这种自由所犯下的罪,却不能怪到上帝身上。雅各断然否认上帝会试探人去犯罪。


14 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本会注释】

各人被试探。既然试探不是从上帝来的,那么人们肯定要问:“试探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使徒强调罪的根源不在人的外面,而在人的里面。

私欲。epithumia,“愿望”,“热望”,“渴望”(见可4:19注释)。一切试探的根源都在于人自己对罪恶事物的“欲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欲望,来自他自已的性情和经历。但内心存有邪恶的私欲,并不排除外面试探者的存在和活动。试探者设法要利用我们软弱的倾向(参约14:30;见太4:1-3注释)。撒但和他邪恶的大军是真正的试探者(见弗 6:12;帖前3:5)。虽然他们能引诱人犯罪,但人心中如果没有回应诱惑的欲望,他们的试探就不能成功。“任何人犯罪不是被迫的。在情欲战胜理智,罪恶战胜良心之前,心中的犯罪意图,必须先得到他本人的同意”(《给青年人的信息》67页)。对于试探本质的这种定义,排除了上帝定意试探人或撒但为人类的道德堕落负实际责任的观念。人在试探面前失足,是因为要满足违背上帝旨意的特别欲望。

牵引。或“当他被引诱时”。人自己的“私欲”牵引他或引诱他。

“恶习是面目可怕的怪物,

只要看见就会憎恶;

但再三看到就会熟悉她的面容,

我们先是忍耐,后是怜悯,然后拥抱。”

──亚历山大·蒲柏,《人论》,信函第2号,第217行

诱惑。deleazō,或“用诱饵引诱”。就像鱼被诱饵引诱上钩那样,人也被罪恶欺骗奉承的诱珥诱入罪中。要不是罪恶的狡猾与诡诈,罪的力量和权势决不会取得胜利。我们回顾人类犯罪的惨史,从夏娃和亚当直到今天,就可以看明这个事实(见创3:1-6注释)。


15 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本会注释】

私欲。这里指邪恶的欲望(参14节)。这种欲望很喜欢犯罪。“欲望”或“愿望”本身不一定是“罪”。在创造的时候,上帝把自然合理的欲望,如对于食物,身体的舒适,父母关爱和社会接纳的愿望放在人心中。但如果人在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时候采用违背上帝计划的方式,他就是与罪恶周旋,使自己被引诱犯罪。见太4:1-4注释。

怀了胎。怀着私欲不加约束,最后会导致犯罪的行为。

。就是下一步。

生出。tiktō,或“产生”。

。证明当邪恶的欲望(“私欲”)控制人心时,结果只能是犯罪。

长成。或“完成”,“成熟”。罪恶在发展成熟之前,由于其欺骗性,很容易被当作好东西。但是当它“长成”之后,就会暴露出毁灭性的结果。

。罪恶会摧毁友谊,家庭,前途和自尊。罪不论伪装得多么高明,其必然结果就是灵性与身体的败坏和灭亡(见罗6:23注释)。这里的“死”不仅指将临到所有人的第一次的死(见罗5:12注释;参林前15:22),而且指第二次的死,就是最后的毁灭(见启20:6注释)。上帝不是死亡的创始者,而是生命的创始者。因此祂不是造成死亡的罪的创始者。死亡不管以什么形式存在,都是由罪而来的。罪自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死亡。


16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

【本会注释】

我亲爱的弟兄们。见第2节注释。

不要看错了。或“不要被引入歧途”,“不要受骗”。撒但深思熟虑的目的就是要使人的眼睛看不见在罪恶的历史中上帝所起的作用。这个世界的哲学和宗教大多建立在撒但歪曲上帝品格的虚假观念上。雅各不愿意基督徒认为上帝对罪和罪所产生的邪恶负有责任。关于这一点,下面的两节经文提出了另外的理由,免得有人仍然认为上帝对试探负有某种责任。


17 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本会注释】

各样。不论对基督徒还是对非基督徒,上帝都是道德和物质福惠的唯一泉源。

美善的。这表示上帝恩待人的词与14,15节中的“试探”和“私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帝不会把有损于人的礼物赐给人(见太7:11注释)。

恩赐。dosis,直译是“给予”。每一个施给的愿望都来自上帝。施给是上帝的本性(见5节)。人们彼此分享他们的财产是对于祂的灵和榜样的回应。

全备的。没有任何邪恶的成分。

赏赐。dōrēma,“礼物”,“福惠”。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和罗5:16。

从上头。就是来自上帝(见约3:3,31注释)。上帝藉着人作工。他们所有正确的思想都表达了上帝迫切希望人领会的一部分更完备的真理(参《教育论》14页)。

。这是雅各的最后一个论据,用以驳斥那认为上帝直接或间接带来试探的谬论。上帝“全备的”美善向人保证,祂不会从外面带来生活难题,也不会从内部带来试探。

众光。根据上下文,本节似乎是指天体(见诗 8:3;摩5:8)。就地球而言,最辉煌的天体是太阳。它是我们世界所不可缺少的福惠之源。但天体的光辉只能隐约地反映了那“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的上帝本性(提前6:16)。“光”经常指“生命”,表达了人类对上帝无比辉煌的浅见(见太5:14;约1:4,9注释)。

。指创造主(见玛2:10;来 12:9;伯38:28)。

没有改变。物理的光源有强度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里,从日出到日落,阳光的强度都有不同。但上帝的情绪和旨意绝无变动。祂是永不改变的上帝,时常牵挂着拯救丧亡世界中的人类。这与外邦诸神的喜怒无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转动的影儿。上帝不仅没有改变,而且人类丝毫没有指摘祂反复无常的理由。


18 祂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祂所造的万物中好象初熟的果子。

【本会注释】

旨意。或“深思熟虑”,“有意决定”。上帝对我们的“旨意”和人的意愿是完全不同的。人的意愿常常服从他的“私欲”(见14,15节)。

真道。就是救恩的福音(见弗1:13)。保罗说得更加清楚:“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林前4:15;又见彼前1:23,25)。悔改是完全服从圣经原则的结果。重生之后的成长过程,有赖于人在生活中实行上帝的道。

。tiktō(见15节注释)。上帝不是我们犯罪的起因,而是人心中所培养一切圣洁性情的创造者。正如地上的儿子像父亲,重生的基督徒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反映他们天父的品格。真正的基督徒与他悔改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就象身体再造重生一般。

初熟的果子。奉献“初熟的果子”象征奉献全部的收成(见出23:19注释)。虽然初熟的果子可能是最好的和最先成熟的,但它们也是接下来收成的保证。基督是“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是将来复活的保证(见林前15:20,23)。这个词组在《新约》中经常出现(又见罗8:23;16:5;启14:4)。使徒在把这个词组用在信徒身上时,小心地加上“好像”。上帝对于人类的旨意是他们应该像祂。教会的责任是培养新生的基督徒直至他们达到“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


19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本会注释】

我亲爱的弟兄们。见第2节注释。

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本节经文归纳说,上帝是美善之源,并且不试探人。祂重生了每一个基督徒,赐给他们作初熟果子的荣誉。所以基督徒应该实行他所学到的福音原则。

快快地听。虽然教会的信徒已经藉着这道(见18节)重生,但这不能作为他们不继续听这“道”的理由。反之,他们应该更加留意和热心地听从这道,就象主所说的:“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路8:8;14:35等)。保罗劝信徒要不断地增加“认识上帝的知识”(见西1:10注释;见彼后1:5)。虽然这明显是“快快地听”的主要意思,但它也包括多听少说的一般建议。

慢慢地说。鉴于这封书信一再提到勒不住的舌头(雅1:26;3:1-18;4:11),雅各显然经常遇到有人草率发言的问题。这种弊端在圣经其他地方也有提到(见箴10:19;17:27,28;传5:2)。雅各强调不要随便说话,而不是要人慢慢说话。

慢慢地动怒。基督徒比其他人更应控制自己的脾气(见伯5:2;箴15:18;16:32;19:19;22:24;25:28;27:3;罗12:18)。本节的三条劝勉是根据雅1:18所阐述的特权。例如那些在生活中实行上帝旨意的人会表现出不断热心学习真理,克制自己不轻率向别人推行真理,并有与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学习的修养。


20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义。

【本会注释】

怒气。在宗教辩论时发怒是特别不适而且有害的。为基督的事业怀着急噪的热心,并不表明一个人拥有基督的精神。“基督教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善良谦让的基督徒”(《传道良助》122页),这句话依然是正确的。

上帝的义。急躁易怒的信徒并不反映慈爱父亲的品格。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就是发怒只能对公义起反作用。怒气不会促使我们接受真理,反而使我们对真理产生反感。它所带来的不是医治,而是伤害。


21 所以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存温柔的心领受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

【本会注释】

所以。雅各现在谈到20节普遍原则的具体应用。

脱去。像脱去衣服一样(见弗4:25;西3:9;彼前2:1)。

一切的污秽。就象人脱去污秽的衣服一样,信徒也当除掉心中的一切“污秽”。

盈余。perisseia,“充分”,“多余”。任何邪恶在基督徒的生活中都是多余的。基督徒应当努力除去品格中可能存在的任何不完全之处。

邪恶。kakia,“恶意”,“罪恶”(见弗4:31;西3:8;多3:3)。这里强调每一个教会信徒的实际目标,就是以仁慈谦卑的精神接受和传播基督教的道理。如果信徒都能抛弃“恶意”和猜疑,不受约束的舌头就不存在了。

温柔。praütēs。关于其形容词形式praüs,见太5:5注释。“温柔”与20节的“怒气”相反。怒气使人不愿受教。温柔不是低估自己,而是谦虚,温和,忍耐的精神,和淡定宽宏的性情。

栽种的道。福音是上帝的礼物,在其他地方被比作种在心田里的“种子”(见太13:3-8注释)。得救不是个人研究的成果或任何其他世人的成就。当人选择以圣经的原则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时,“道”就“栽种”在人心里了。

能救。这“道”就是“福音”。保罗说,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见罗1:16注释)。圣经所显示上帝大能的福音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的。当一个人靠着上帝的大能在生活上遵从这“道”的原则时,他的内心就是受这“栽种的道”指导的(见罗10:17注释)。


22 只是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

【本会注释】

行道。雅各引用基督的登山宝训(见本册注释第500页),证实上面所说“快快地听”(雅1:19)的劝戒。单单记住我们所听的道,甚至能将它传给别人,那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在个人生活中全面不懈地实行“真道”(18节)。所以使徒雅各与保罗的教导是完全一致的:“原来在上帝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义”(罗2:13)。

不要单单听道。这里丝毫没有指责那些听人讲解“真道”的人。不对的是“单单”听道而不将这“道” 进一步应用到生活中去(见太7:21-27;罗2:13注释)。

欺哄。paralogizomai,“用虚假的推理欺骗”。这里指一个人用虚假的推理欺骗自己。当听道的人认为凭着单单听道,或多多讨论真理,或参加教会,就足能得救时,他就是在自欺。必须靠着圣灵的能力在生活上有完全的改变,这样信徒才能成为“行道的人”。


23 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象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

【本会注释】

不行道的。单单听道只能产生片时的印象,和对于责任的短暂觉醒。真诚的基督徒学习是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而不只是为了知道。

镜子。古代的镜子是磨光的金属做的,而不是玻璃做的。

看。就是关注。照镜子的人通常真的想看清事实。照样,“听道的人” 作为他听道的结果,也应该寻求了解自己的属灵状况。但这还不够,还要实行出来。

本来的面目。镜子反映人的面貌,照出上面的肮脏和污点。照样,上帝的律法也照出遭到罪恶污损的道德面容。听上帝的道并且明白,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耶稣基督的品格所彰显律法的全备训诫,我们就会认识到自己的缺欠。真理的镜子从来不奉承人。保罗本来不知道自己败坏的本性,直到他在律法的镜子中看到了自己。没有律法的时候,他原以为自己品行端方,是“活的”,但是当他真正明白了律法的崇高原则时,他就认识到自己在属灵上是死的(见罗7:9注释)。


24 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本会注释】

走后。他一离开镜子,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一个人对上帝之道的态度,反映了他的诚意和宗旨。“单单听道”的人不愿意把生命交给上帝。他们要么是因为耽搁,要么是受“虚假的推理”(见22节)所影响。单单听道的人可以比作太13:4中“路旁”的听道者。

随即忘了。使徒不一定是指有意忘记,而是指缺少诚意的必然后果。如果不全心遵行上帝所显明的旨意,最好的愿望也会“随即”消失。


25 惟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本会注释】

察看。现在开始讲述“镜子”比喻的具体应用(24节)。

全备。见太5:48;雅1:4注释。

自由。违背律法的人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顺从律法就是自由”这句格言经常出现在法庭的墙壁上。这也是每一个基督徒应该记住的格言。当一个人靠着上帝的恩典接受救主的轭时(太11:28-30),他就看到律法是明显与他的最高利益一致的,并有利于他的最高的幸福(见《历代愿望》329页)。于是他看上帝的律法就是自由,罪恶就是束缚。使徒指出,道德律法是责任的无误法则(见雅2:12注释)。当我们承认它所指出的品格缺欠,并祈求基督弥补时,我们就发现律法是通向真自由的道路,因为最高的自由就是脱离罪。但如果把遵守律法,无论是道德律法还是仪文律法,作为称义的方法,就会使它成为束缚的轭了(见本注释卷四933-935页;见加2:16注释)。

律法。这里可能引用基督在登山宝训中有关律法的教训(见太5:17,18注释),但也与保罗关于“律法”的论述很接近(见罗2:12;7:12注释)。《雅各书》第2章把“律法” 与十诫等同起来(10,11节),所以这里也可能指十诫(见《善恶之争》466页)。关于“律法”是“全备的”经文,又见诗19:7。“全备的律法”可以比作“真理的道”(雅1:18)和“栽种的道”(21节),“行”道就是基督徒顺从的生活。“律法”是上帝品格的写照──公义的真标准。它归纳了上帝与人、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所以“律法”是一面“镜子”。人可以用它来评估自己的动机和行为。

时常。只有在那些先“求”“上帝的国”(见太6:33注释)的人,律法才是“自由”之路。它只给那些靠着上帝的恩典养成反映基督品格生活之习惯的人带来自由(见约8:31-36)。

行出来。上帝的律法为真基督徒的生活提供指导和动机。所以基督徒要有基督化的行为。每一个人终必“照他所行的”(罗2:6)受审判。唯有律法赐给人衡量行为的可靠准绳(见罗2:6,13注释)。

在他所行的事上。他将在顺从上帝律法的行为中蒙福(见诗19:11)。行为本身并不是福惠之源,因为那将使人靠行为称义了。遵行上帝的旨意会清除阻止我们得到上帝福气的障碍。

得福。那些把自己的道路完全交给上帝的人所得的“福”,是没有止境的(见诗1:1-3;太19:29注释)。


26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本会注释】

若有人。雅各现在具体说明单单“听”律法的人和“行律法”“得福”的人之间的区别。有文本在“若有人”前还有“你们中”。

自以为。dokeō。指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他在别人眼中的状况。雅各在这里强调他在22节中的警告,即单有真理的知识并不算真正的基督教。如果这样认为,那就是自欺。

虔诚。thrēskos,特别来从外表的宗教礼仪上看。一个人可能以为,但在外表上重视宗教的形式就算是真基督教了;定期参加礼拜,捐献钱财,在教会事务中担任领导工作,就是上帝所悦纳的“虔诚”(27节)了。他没有认识到,所有这些对于宗教外表的热心,若没有内心的虔诚,就都是“虚”的(见太6:1-7,16-18注释)。

勒住。雅各把卤莽而勒不住的舌头比作一匹脱缰的马。如果不“勒住”,舌头和马都会危害旁边的人。使徒劝教会的同道养成谨慎言语的好习惯(见19节)。这种习惯能反映人的内心(见太12:34-37注释)。有人认为奢谈“虔诚”就证明是真虔诚。但雅各力劝基督徒要行义,而不只是谈论公义。外表的“虔诚”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不勒住舌头或纵容其他任何的罪,都将证明人的内心还没有藉上帝的恩典而改变。

欺哄。没有什么欺骗比自欺更可怜了。外表的公义可能为只看外表的世人所称赞(参撒上16:7)。一个人要温柔地生活在上帝和世人面前(21节),就必须以“全备的律法”(雅1:25)作为内心的动机。

虚的。mataios,“无用的”,“无目标的”(见林前15:17注释)。外表的虔诚和善行如果不是出于要使一切思想行动都符合“全备、自由之律法”的真诚愿望,就毫无用处。


27 在上帝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本会注释】

上帝我们的父。有文本为“上帝和父”。真宗教教导我们,作任何事情都要像是在上帝面前一样。况且上帝既知道我们的行为,也知道我们的动机(见太6:1-18注释)。即使这里提到的善行也不能证明“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除非善行出于正确的动机。许多人行善只是为了提高他们在同胞眼中的地位,或者是为了减少自己所得税。

清洁。见太5:8注释。

没有玷污的。法利赛人依靠仪文上公义的形式保守自己不受玷污,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道德的污秽(见可7:1-23注释)。雅各在这里指出一种远超外表证据的“清洁的虔诚”。

虔诚。thrēskeia,特指宗教礼拜时所表现的虔诚。但使徒在这里并不是给“真虔诚”下定义,而是指出外面的证据自然伴随着内心的经验。这里不是描述整个宗教信仰,而只是指出导致这种行为的真虔诚精神的两个合适事例。见玛6:8注释。

看顾。episkeptomai,“关照”。相应的名词episkopos译为“监督”或“长老”(见徒11:30注释)。“监督”或“长老”是全体信徒实践这里所说“清洁的虔诚”,从而心中充满上帝之爱的榜样(见诗68:5注释)。

孤儿。orphanoi,(参约14:18注释)。

寡妇。雅各的读者无疑很了解当时法利赛人的作法。他们占寡妇的便宜(见太23:14注释)。孤儿和寡妇需要热心朋友的安慰和鼓励,而不仅是物质的帮助。

保守自己。基督徒要运用意志的真正力量,努力侍奉上帝,同时祈祷和全心依靠祂(见约17:15;犹24)。基督徒生活的成功只能来自他人性的努力和上帝全能的结合。

不沾染。aspilon,“没有道德污点”(见提前6:14)。

世俗。和现在一样,“世俗”就是违背上帝旨意的邪恶原则和作法(见约17:14-16)。真悔改的信徒不会让“世俗”的污秽沾染他的思想或行动。


雅各书2章

提要:1 不赞成自称为基督徒者看重富人,轻视穷弟兄;13 而当仁爱慈怜;14 不夸耀没有行为的信心,17 那是死的信心。19 鬼魔也信,21 亚伯拉罕的信心,25 喇合的信心。


1 我的弟兄们,你们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便不可按着外貌待人。

【本会注释】

我的弟兄们。见雅1:2注释。这个通用的称呼特别恰当,因为在这里强调平等的原则。信徒如果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就会小心避免因贫富而在同道之间产生歧视。

信奉我们的主。原文也可理解为“我们主的信心”。但据上下文应该是指“信奉我们的主”(见可11:22;弗3:12注释)。

荣耀。(参林前2:8)。我们的主耶稣拥有神性的一切特权(见本注释卷五919页)。祂是“荣耀的王”(诗24:7)。按正确的观点来看,连最富足的人在分享“荣耀”之主产业的圣徒面前也是贫穷的(见罗8:17注释)。

便不可。上下文暗示教会中有人偏爱“富足人”。所以使徒的劝勉直接针对当地教会的问题。

按着外貌待人。prosōpolēpsiai,“偏待人”(见罗2:11注释)。信徒在“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时应该小心,免得把财富和世俗的地位作为担任教会职务的资格,以代替必要的属灵恩赐。


2 若有一个人带着金戒指,穿着华美衣服,进你们的会堂去;又有一个穷人穿着肮脏衣服也进去;

【本会注释】

若有。雅各现在举出了一个偏心的具体事例。

带着金戒指。chrusodaktulios。戒指是富人常戴的装饰。

华美。lampros,“闪光”,“美好”,“辉煌”(参路23:11;启18:14)。

会堂。sunagōgē,“会议”,“集会”。这是《新约》中唯一一处用sunagōgē指基督教会。

肮脏衣服。就是没有洗过,没有好好保管的衣服,与富人的华服形成对照。雅各在这里似乎是指那些偶然来参加基督徒礼拜的人,而不是指信徒本身。这些来宾访显然被人根据财富而区别对待,有人被忽略,有人被尊重。


3 你们就看重那穿华美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坐在我脚凳下边。”

【本会注释】

重看。有讨好之意。

华美。lampros(见2节注释)。

好位上。kalōs,有人认为指“舒服”,有人认为指“合意”。不管怎么理解,都表示尊重和奉承。

站。这个穷人没有受到礼遇,要么不起眼地站在墙边,要么坐在受尊重的信徒或宾客的脚凳之间的地板上。

下边。就是在另一个人的脚凳边。这个受到礼遇的人既有座位又有脚凳,觉得穷人一屑不顾。


4 这岂不是你们偏心待人,用恶意断定人吗?

【本会注释】

偏心待人。diakrinō,“区别对待”,“歧视”(参雅1:6注释)。这种偏心表明人还没有真正理解主关于谦卑和服侍别人的明训。信徒们对待贫富的双重标准,在行动上否认了他们自称对谦卑之耶稣的效忠(见雅2:1注释)。他们偏爱富人,表明自己“心怀二意”(雅1:8),在上帝和世界之间摇摆不定。

断定。dialogismois。使徒称偏心的人为“断定人的”,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示了他们的判断。他们不是用基督的标准来判断富人和穷人。他们对富人和穷人的判断是基于一种虚假的价值观,就是“世俗”的常规(见雅1:27)。在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看来,穷人和富人的灵魂是一样贵重的。髑髅地是伟大的平衡器。


5 我亲爱的弟兄们,请听,上帝岂不是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吗?

【本会注释】

兄弟们。见雅1:2;2:1注释。

请听。雅各似乎让这些自命为判断别人的人接受审判(4节)。

拣选。eklegomai(见罗8:33注释)。原文强调上帝亲自拣选人。祂拣选那些已经养成默想和信靠耶稣生活习惯的人(见约6:40注释)。上帝只接纳那些真正希望像祂的人。保罗也用eklegomai来形容上帝拣选“世上卑贱的”人组成基督的教会(见林前1:26-28注释)。

世上的贫穷人。就是世人视为贫穷的人。因为“世俗”(见雅1:27注释)是依据人的物质财富判断其价值的。穷人往往受到富人的藐视。但基督为穷人宣布了一个福气,教导说祂的国度将主要由穷人所组成(见路6:20-25注释)。人蒙召不是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愿意完全效忠耶稣基督,并全然信靠祂(见太6:33注释)。富人常以财产来代替对上帝的信靠。结果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像穷人那样完全信靠基督。

在信上富足。就是有信心的丰富经验。一个人在世人眼中可能是贫穷的,但在上帝眼中却是富足的。

承受祂所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国。雅各在本节指的是将来荣耀的国度。这个国度的计划在罪恶进入我们世界之前就已经制定(见但7:27;见太25:34注释)。基督徒不止是后嗣,而且是与耶稣“同做后嗣”,并拥有这种尊荣所带来的一切特权(见罗8:17注释)。这个“国”可以与应许赐给“那些爱祂之人的”“生命的冠冕”(雅1:12)相比。


6 你们反倒羞辱贫穷人。那富足人岂不是欺压你们,拉你们到公堂去吗?

【本会注释】

羞辱。atimazō。本节前半句似乎与第5节的思想更为连贯。上帝对待人的态度与雅各在这里所提到的信徒完全不同。上帝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并不依据人属世的地位身份偏爱任何人。如果上帝像这些信徒那样判断和拣选人,就很少有人进入教会,成为“国度后嗣”(参林前1:26)。未信的人把这种歧视的作法看作是基督徒行为的标准。雅各急于要避免的,就是对耶稣基督的这种错误表达(见1节)。

富足人。就是富人阶层,特别是富裕的犹太人(见7节)。早期基督教会所遭受的逼迫是由政治上有势力的犹太人所策动的,尤其是一贯压迫穷人的撒都该人(见本注释卷五52页;见徒8:1注释)。

欺压。katadunasteuō。该词还用来表示魔鬼的压制(见徒10:38)。信徒们应该按照他们希望别人对他们的待遇来对待别人(见太7:12注释)。雅各提醒“偏心待人”(4节)的信徒在“富足人”手中所曾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劝他们避免在教会里也这样欺压“穷人”。

公堂。kritēria,“法庭”(见林前6:2,4注释)。不一定指犹太人的法庭,尽管富裕的犹太人经常发动逼迫(见徒16:19;17:6;18:12)。


7 他们不是亵渎你们所敬奉(“所敬奉”或作“被称”)的尊名吗?

【本会注释】

他们。原文是强调的,指第6节中的“富足人”。 你们所偏爱的富人,难道没有亵渎你们的主吗?

亵渎。这些亵渎的富人显然是指不信的犹太人(见徒13:45)或外邦人,因为基督徒不会“亵渎”耶稣基督的名。在基督教最初的几个世纪中,顺从基督使信徒的日常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你们所敬奉。这样的话还出现在徒15:17雅各的发言里(见摩9:12)。雅各说:鉴于“富足人”(6节)的傲慢行为,富裕的来宾来到教会时,不应受到特别的礼遇。教友们对富人尊敬,应该与对穷人的尊敬和体谅是一样的。

。kalos,“美丽的”,“优越的”,“值得尊敬的”。

名。无疑指基督的名。门徒就是以祂的名命名(见徒11:26注释),并为这名受苦的(见徒5:41;彼前4:14-16)。基督的名是“配得尊敬的”,因为它表现出尊荣,并赋予接受者以价值。


8 经上记着说:“要爱人如己。”你们若全守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

【本会注释】

经上。graphē,直译是“著作”。基督徒的行为准则是圣经所决定的。雅各和其他《新约》作者一样,用graphē指《旧约》(提后3:16)。“爱人如己”的命令最早出现在利19:18中,并为基督的教训所认可和强调(见太5:43;19:16-19;22:37-40;路10:27-29;约13:34注释)。

。直译为“如果真是”。

全守。teleō,“完成”,“完全履行”。Teleō比tēreō(10节)要强。参太5:18 plēroō表示“成全”。

至尊的。basilikos,“属于国王的”,故有“主要的”,“最高的”。本节“至尊的律法”可以指国王的律法,在这里是天上的君王所颁布的,也可以指至高的律法。爱的律法是维系其他所有神圣律法的最高原则。这“至尊的律法”,即十诫,又称“全备的律法”(见雅1:25注释;参《善恶之争》466页),就是基于这个原则。

才是好的。上帝悦纳在日常生活中完全遵行这爱之律法的信徒。但这律法既用于富人,也适用于穷人身上,因为他们都是“邻舍”,不应偏爱,要一视同仁。只爱“富人”如“己”并不成全律法。


9 但你们若按外貌待人,便是犯罪,被律法定为犯法的。

【本会注释】

按外貌待人。见第3节注释。

。elegchō,“认定(犯罪的证据)”,“暴露”(见约16:8注释)。

。基督徒对“富足人”表示偏爱,可能以为自己是在实行爱的律法。但是这个律法显明他们犯了偏待人的罪。

律法。律法是衡量人类行为的公义的完全标准(见罗3:20;雅1:25注释)。

犯法的。parabatai,直译是是“离开(正)路的人”。


10 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

【本会注释】

遵守。tēreō,“看守”,“小心照看”。雅各在这里举例说,假定有一位信徒认为自己除了一条之外,已经遵守了全部的律法。他没有说这样事情真实存在。

一条。律法不只训令的汇编;它是上帝旨意的完美副本。所有的训令都是爱上帝或爱同胞的具体表现。选择一部分方便的律法而忽略其余的要求,即使是一个细节,也表明我们要随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随从上帝的旨意。爱的统一既遭到破坏,自私刚愎的罪恶就出现了。

跌倒。ptaiō,或“未能履行职责”。

犯了众条。不论是违犯国家法律还是宗教法律,都不需要违犯全部。违犯一条就够了。主要的问题是服从什么权威。犯一条就足以表明其思想倾向了。

“镜子只须打破一点就算是破碎的。律法不是十根针,打倒了一根还有九根立着。律法是一个整体;维系它的就是爱;违犯了一条就是违反其爱的核心”(伦斯基《希伯来书和雅各书注释》,572页)。

链条可以在最薄弱的环节断裂,就象一个音符会破坏整体的和谐,一个伤处会危及全身,一个部位会使整个人被称为麻疯病人,违犯一条诫命,对于违犯的人而言,就是破坏了整部律法的完全与和谐。


11 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

【本会注释】

那。立法者只有一位(参雅4:12)。律法表达了祂的旨意(见出20:1注释)。祂在西奈山所颁布十诫的每一条同样都显示了祂的权威。凡故意违犯其中一条诫命的,就是悖逆上帝所表达的旨意。

说。可能指主颁布十诫(见出20:1;申5:26)。

不可奸淫。使徒以十诫中的两条为例,虽然其他任何两条也一样能说明问题。主自己在登山宝训中曾引用过与这两条诫命,说明它们既可能公然遭到违犯,也可能在心里犯下(见太5:21-28)。雅各用这个例子说明,遵守部分律法并不抵消对另一部分的违背。地上没有法官会只因犯人遵守了其他许多法律就宽恕他违犯一条法律。雅各提醒那些以为对富人偏心就是实行了爱的律法的信徒,这样作并不能抵消他们对穷人的亏待,因为它破坏了真基督徒爱的合一。

犯律法的。见第9节注释。

律法。整部律法的精神就这样遭到了破坏,表明人不愿意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


12 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

【本会注释】

使人自由的律法。见雅1:25注释。除了十诫之外,耶稣说的其它的“话”最终也要审判人(见约12:48注释)。“只有藉着削弱人的意志,摧毁他心灵的自由,罪才能取得胜利。人归顺上帝,就是自我恢复——恢复人类真正的荣耀和尊严。我们所要顺服的上帝律法,就是‘使人自由的律法’。”(《历代愿望》466页)。见《密西拿》Aboth 6.2.

说话。使徒在总结中劝勉同道争取每天的言行都符合与帝的律法。雅各认为:人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里又一次引用了基督的教训(见太12:36,37)。

受审判。每个人的生活记录有朝一日都要受到上帝的审查(见徒17:31;林后5:10注释)。


13 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本会注释】

审判。雅各总结他有关偏爱富人的特别忠告。圣经关于“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的警告体现了公平的原则。这一点在《旧约》(见撒下22:26,27;箴21:13注释)和《新约》中(见太5:7;6:15;7:1,18:21-35;25:41-46注释)都有论述。

怜悯。eleos,“同情”,“慈怜”。参太5:7注释(见《诗篇》36篇补充注释;见玛6:8注释)。

夸胜。katakauchaomai,“欢跃”,“夸耀”。 怜悯人的人怀着快乐的信心无畏地面对审判。他知道上帝必怜悯那怜悯人的。上帝在显示怜悯的时候,并不像撒但所指控的那样取消公义。十字架证明了这种指控的荒谬(见《历代愿望》761,762页),并展示了上帝怜悯的辉煌光彩(见诗85:10注释)。


14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

【本会注释】

弟兄们。见本章1,5节;见雅1:2注释。

信心。pistis,“确信”,“信靠”(见来11:1注释)。显然有信徒提出信心可以不用行为而存在。雅各则主张没有好“行为”的“信心”是没有价值的。真正的信心所产生的“行为”会让别人看到;它的存在并不单在于个人的见证。自称有“信心”而没有“行为”的人,就像自以为虔诚却没有“清洁的虔诚”行为的人(参雅1:26)。

行为。使徒在第1章和第2章中强调了基督徒行为的重要性。他现在直接面对那些自称有信心却忽略“清洁的虔诚”本分的人(参雅1:27)。《雅各书》在这里和保罗的著作一样(见罗2:6-10注释),强调信心和行为在真基督徒经验中的重要性。行为是生命改变的结果。这种行为是因信心的策动而自发的。

有什么益处呢?即对于永恒的救恩而言。使徒在本节转到了“清洁的虔诚”(见雅 1:27)的另一面。有些信徒(雅2:1-13)可能以对于爱的律法的误解而为自己偏爱富人的行为进行辩解。还有些信徒(14-26节)似乎说自己有“信心”而忽略了他们基督徒善行的义务。

信心能救他吗。原文期待否定的回答:“不能!”没有习惯行善的信心救不了任何人。没有真信心的善行也是这样(见罗3:28注释)。


15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

【本会注释】

。雅各提到了常用来试验信徒信心的真实性的一般情况。

赤身露体。gumnos(见约21:7注释)。该词常指那些衣着单薄,不能御寒的人。

。他不仅缺奢侈品,而且缺生活必需品。


16 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的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

【本会注释】

你们中间有人。使徒机智地没有提到个人,而强调了这种行为的不人道。他心中想到的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平平安安地去吧。这是犹太人常用的告别辞,但不限于犹太人(见徒16:36)。在这里是随便地推卸责任:“去吧,愿上帝或某个朋友供给你所需要的。”

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要给寒冷的人衣服穿,给饥饿的人有饭吃,单有信心是不够的。只宣读圣经和上帝的命令而不给需要的人提供物质帮的助会成为残酷的笑柄。原文暗示这些信徒建议由别人来帮助这些人穿得暖。

所需的。自命为有“信心”的同道拒不提供生活必需品,尽管这里暗示他们有条件的满足这些需要。

这有什么益处呢。这种空洞的信心不能给需要物质帮助的人任何好处。对于失去又一个机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帮助基督的信徒自己,也没有什么益处(见约壹3:17;见太25:41-45注释)。


17 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本会注释】

。雅各不是在比较信心与行为,而是在比较真信心与死信心。死的信心相信上帝,但没有用处,因为这种头脑上的信念未能使基督徒的服务成为生活的习惯。这种死的信心不但在今生没有价值,而且也救不了人(见14节)

信心。就是14节没有“行为”的“信心”。这种信心只是头脑上确信某些教义是对的。他们相信是因为圣经无法抗拒的证据,但内心依然冷淡而没有改变。

没有行为。对于贫乏之人的善意只能用行动来证实。所以没有行为的信心就不能证明是真的。没有基督徒行为果子的信心只是名义上的信心,因为没有活泼的原则来控制心灵的活动(参罗2:13;林前13)。

死的。没有行为的信心像尸体一样,在外表看是活的,实际上却是无生命的。正如死葡萄藤结不出葡萄,死的信心也结不出基督徒始终不渝的品行。它们都是没有价值的。


18 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

【本会注释】

。alla,“但是”。雅各在这里假设两个正在辩论的人:“你”和“我”。“你”显然指一个声称单靠信心得救的基督徒;“我”显然是依靠自己行为的犹太人,或许是一个犹太籍的基督徒。雅各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只是向主张单靠信心的人提出问题(本节后半部分)。

没有。没有行为的信心是不可能存在,因为信心是一种原则和思想态度,总会在外表的行为上表现出它的性质。所以没有好行为的人也就没有真正的信心。

指给。deiknumi,“说明”,“证明”。雅各现在似乎卷入了争论,指出信心能离开行为而存在的谬误。

指给你看。真正的信心会表现在无私的行为中,因为它会产生一种为人服务的愿望。基督是这样,效法祂榜样的人也是这样。


19 你信上帝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

【本会注释】

。雅各承认,“死的”信心有可能包含着一种正确的神学观念。

上帝一位。这个道理是一切基督教思想的基础。信仰一位有位格的全能上帝,将犹太人和早期基督徒与其它宗教的信徒区别开来。

你信的不错。请把雅各的讽刺的话与基督在可7:9所说的话进行对比。神学的正确是重要的,但它只是达到匀称基督徒生活这一更重要目标的途径。

鬼魔。daimonia,“污鬼”(见可1:23)。关于鬼魔的起源,见彼后2:4。众所周知,鬼魔是相信上帝存在的(见可3:11;5:7)。他们头脑的这种认识是对的,但他们依然是鬼魔。现在没有人会说,神学上的正确就等于有信心了。救人的信心会改变人的生命。

战惊。phrisso,“毛骨悚然”,“害怕”,“战栗”。鬼魔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一想到他们在审判中的刑罚就战栗不已(见太25:41;彼后2:4注释)。


20 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

【本会注释】

虚浮。kenos,“空洞”,“枉然”(见林前15:14注释)。死的信心是空洞的信心,因为它救不了人。雅各严肃地警告那些信心不比鬼魔的信心更为有效的信徒。

愿意。thelō,或“决心”。雅各提出了理智,因为接受真理的真正障碍往往是故作不知。

知道。ginōskō,“理解”。

没有。Chōris。不是说行为产生活的信心,而是说活的信心产生活的行为。

死的。有文本为“没有出产的”,“不能生育的”,“无效的”。不管怎么解读,意思都是很清楚的:单说有信心对于表白的人和需要的人是没有益处的(见14,16节)。


21 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岂不是因行为称义吗?

【本会注释】

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犹太籍和外邦的基督徒都是亚伯拉罕属灵的后裔(见罗4:10-12;加3:7-9,29注释)。雅各为了说明他的理由(19节),就引用了圣经的事例。真信徒所追求的,莫过于亚伯拉罕的信心。

这里不是指上帝第一次在亚伯拉罕的经验中称他为义。第一次是发生在以撒出生的好多年前,《罗马书》第4章曾有所描述。多年以后,上帝藉着要求亚伯拉罕奉献以撒而考验了他。亚伯拉罕作出准备奉献的“行为”,就是拿出了他真正信心的充分凭据。

。见创22:5-13;来11:17。

。唯有亚伯拉罕对上帝的信实坚定不移的信心,才能使他作出如此高尚的顺从之举。他的“行为”所表现的信心,像第一次一样,再次得到了上帝的称赞(见创22:15-18)。

因行为。直译是“出于行为”。雅各并没有说单凭“行为”就能称一个罪人为义。他强调亚伯拉罕的行为证明上帝所宣布为义的信心的真实性。雅各像保罗一样(见罗4:1-25;来11:4-39注释),把信心作为称义的核心,并通过引用已称义之人高尚的行为说明其生命力。

称义。dikaioō,(见罗2:13;3:28注释)。

不是……吗?原文暗示雅各的读者会赞同他的言论。


22 可见信心是与他的行为并行,而且信心因着行为才得成全。

【本会注释】

可见。有文本为疑问句。但这里用陈述句比较合理。用亚伯拉罕的经验为例证是人人都能够明白的。

信心。指促使亚伯拉罕献上以撒的信心。

并行。sunergeō,“同工”,“合作。”本节是信心与行为关系的最高论点。雅各所争取的,不是行为得到承认,而是真信心与基督徒行为的完全统一。如果里面没有坚定的信心,任何人都不可能甘心面对困难和危险。真信心帮助人们作出伟大之举。

因着行为。见21节注释。这里说亚伯拉罕的“行为”就是顺从上帝的命令,而不是履行人间的权威所规定的日常工作。

成全。teleioō,“达到目标”,“完成”(见太5:48;路13:32注释)。在真基督徒的生活中,信心与行为是分不开的。当考验临到亚伯拉罕时,他的行为证明了他信心的真实性。


23 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上帝,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上帝的朋友。

【本会注释】

应验。就是完全实现(参创15:6;见太5:17注释)。以撒出生以前,上帝就宣布亚伯拉罕会有许多子孙(见创15:1-5注释)。这个预言的实现有赖于一个儿子的出生和家系的延续。亚伯拉罕相信上帝的应许会实现,尽管他年迈无子(见创15:6注释)。现在时隔多年,上帝要求他所作的事显然会妨碍使亚伯拉罕成为一个大国的最初应许得以实现。但是亚伯拉罕依然信靠上帝的智慧而顺从了。

。见创15:6注释。

算为。logizomai,“视为”(见罗4:3注释)。亚伯拉罕被称为义是因为他信靠上帝的话并乐意接受一位救赎主的应许(见加3:6注释)。他信靠上帝的最高证据表显在他愿意奉上帝的指示杀以撒──一个显然会使上帝自己的应许失效的举动。这个严酷的考验证明上帝对先祖的称赞的是值得的。

上帝的朋友。见代下20:7。犹太人一般用这个称呼指亚伯拉罕;现今在阿拉伯人中也这样称呼。亚伯拉罕信靠上帝明显的真诚是所有的人应当立志效法的榜样。


24 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本会注释】

这样看来。雅各用亚伯拉罕作为信心与行为不可分开的例子,总结他14-23的论述。

称义。雅各并不否认人是因信称义的,因为他上面所引的创15:6就是这种信心的证据。但他确实否认单凭自称有信心就能使人称义。善行伴随着信心,证明使人称义之信心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行为”,就证明人没有真正的信心(见雅2:17,20)。

因着行为。选择越来越像基督的人绝不会过一种没有好行为的生活。

。使徒继续强调信心与行为不可分割(见22节注释)。当然他并不是从犹太教仪文要求的意义上讨论“遵行律法”的问题(见罗3:28注释)。


25 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吗?

【本会注释】

喇合。见书2:1;来11:31注释。亚伯拉罕以虔诚著称;喇合则以败坏而闻名。亚伯拉罕在献以撒以前已经信了多年;喇合只是初信者。但是他们都通过不顾个人安危服从上帝的计划而证明了他们的信心。雅各说明最受人尊敬的忠心者和最遭人藐视的外邦人都是因着有行为的信心而称义的。

一样。雅各引用另一个著名的《旧约》事例,来说明善行证明信心的原理。这个教训与亚伯拉罕经验的教训是一样的,但是其信心的最高表现则是不同的。

称义。见21节注释。喇合把自己的命运同上帝的子民联系在一起,冒着生命的危险搭救两位探子,表明她相信以色列的上帝。雅各暗示如果她自称相信以色列上帝,却没有掩护两个探子,她的信心就是没有结果的,是死的信心。


26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本会注释】

灵魂。或“呼吸”。使徒用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来结束他的论证。他请反对他的人注意:没有呼吸,人体就没有生命(见创2:7注释)。

信心。这是所谓的信,因为没有行为就不存在真正的信心。理智上赞成,教义的相信,可以在没有好行为的情况下存在,但这不是活的信心,不能配合上帝恢复人类的计划。

死的。亚伯拉罕,喇合,以及《希伯来书》11章所表扬的其他任何一位信心的英雄,他们的信心都不是死的。他们因信而顺从。那些名义上的信徒,没有反映基督为他们服务的个人见证,就像是行尸走肉一般。


雅各书3章

提要:1 不要草率或傲慢地指责别人;5 要控制舌头,因为它虽然小,却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成就许多善事,也能造成很大的危害。13 真有智慧的人是温柔,和善,没有嫉妒纷争的。


1 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

【本会注释】

我的弟兄们。见雅2:1,5,14;见雅1:2注释。使徒继续第1章的主题。他劝勉同道要养成听从和学习“栽种的道”的生活习惯(见雅1:19,21,25注释)。这样作会导致“温柔”(雅2:1-13),不偏待富人和穷人(雅2:1-13),有真正的信心(雅2:15-26)。此外,正确理解基督化的目标会促使人控制急躁的发言(见雅1:19,26;2:12注释)。第3章说明了每一个信徒防止说话草率不明智的责任(见2-8节)。本章进一步强调信心与行为不可分离,因为真信心是表现在基督化的品格中的(见9-18节)。

不要。或“不要成为”。

师傅。didaskoloi,“教师”。在基督教会的组织里,圣灵赋予一些人作“教师”的资格(见弗4:11注释)。

我们。使徒把自己也包括在教师之中。在这个崇高的职位上,人容易犯错和遭遇危险与错误。他这样作,表显了他真谦卑的精神。他劝他的弟兄们也要有这样的精神。

更重的判断。就是更严厉的审判。在主的工作中有着各种的责任。那些擅自教导别人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和他们所施加在别人身上的影响而负责(见太23:14注释)。教师应当比别人更充分地明白上帝的旨意;他的行为自然应成为别人的榜样。


2 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本会注释】

过失。ptaiō,“绊倒”,“失职”。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所有的人在许多方面每天都会犯错误”(见约壹1:8注释)。事实上连“师傅”(雅3:1)也会“绊跌”,尽管他们知道的应该比别人多。所以雅各暗示,只有最好的人才可以追求作教师。

在话语上。(参雅1:26)。控制舌头是人最艰难的任务(见太5:37)。

完全。teleios(见太5:48注释)。只说纯洁诚实仁慈话语的人就达到了基督化的目标。这样的人可以作最好的教师。

也能。控制了身体中最难控制的肢体,其它肢体就比较容易控制了。

勒住。见雅1:26注释。言为心声。如果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达到让他的语言保持基督化的程度,“全身”就得到了安全的控制(见太12:34-37注释)。


3 我们若把嚼环放在马嘴里,叫他顺服,就能调动他的全身。

【本会注释】

。有文本为“且看”。

嚼环。或“缰绳”。

马嘴。马可能是最活跃的家畜了,但只需一个小小装置放在它嘴里,就能控制它的全部行动。

顺服。脱缰的马会危及骑手的生命,同样,不受约束的舌头也会危害整个基督徒经验。人和对家畜都需要顺从和控制。

全身。见2节注释。


4 看哪,船只虽然甚大,又被大风催逼,只用小小的舵,就随着掌舵的意思转动。

【本会注释】

船只。雅各的许多读者都熟悉船只,因为罗马帝国位于地中海边。

甚大。古代的船只在那时的人看来似乎很大,但现在的远洋班轮要大得多了。保罗到马耳他是乘一艘大船,共载了276个人,包括船员和乘客(见徒27:37)。但任何船只与控制它的舵相比都是庞大的。

。sklēros,“严的”,“强的”,“硬的”。马(参3节)有任性的意志,船只会遭遇强风,但是这两种力量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装置来控制。

。强调这不可少之舵的小。

掌舵的。或“舵手”,“司机”。

意思。boulomai,“深思熟虑”,“意图”。虽然舵引导着船只,但他是受舵手所控制的。同样,虽然舌头在一定的意义上指导着全身,但它是受意志所控制的(参雅1:15)。


5 这样,舌头在百体里也是最小的,却能说大话。看哪,最小的火能点着最大的树林。

【本会注释】

这样。雅各用嚼环和船舵之小与舌头的小相比,强调舌头为善或为恶的潜力。

说大话。舌头能引发重大的行动,不管是善是恶。

树林。hulē,“森林”。森林虽大,也无法保证能抵挡小小的火焰所带来的毁灭。个人或整个教会最重要的事务也可能因一张批评的舌头所引发的势力而受到威胁。


6 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

【本会注释】

舌头。指说坏话的舌头。有文本在“舌头”前还有“这样”。

。舌头的潜力好比小小火焰的摧毁力。信徒不仅自己要避免破坏性的言谈,还要避免把别人话语中的破坏性火花再煽动起来。

世界。kosmos(见约1:9注释)。

污秽。参基督所说:“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太15:11;见本册注释第500页)。

全身。参2,3节。

生命。个人或教会的生命过程经常受到愤怒和不当言语的搅动。

轮子。这里指轮子在轴上所转的圈。

从地狱。直译是“从欣嫩子谷”(见太5:22注释)。欣嫩子谷在本节象征所有邪恶和需要毁灭的东西。破坏和谐、平安和友谊的“舌头”是撒但所控制的意志策动的(见太13:25-28注释)。


7 各类的走兽,飞禽,昆虫,水族,本来都可以制伏,也已经被人制伏了;

【本会注释】

各类。指动物世界,与人类相对应。

制伏。或“驯服”(见可5:4)。

。按照创造主的旨意,动物已被人类所驯服(创1:28)。


8 惟独舌头没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

【本会注释】

唯独。雅各将人所驯服的四类动物(7节)与他所无法制服的舌头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没有人。这不是说舌头就无法制服了,而是说有罪的人性没有制服它的能力。人类能驯服动物,却不能制服自己的舌头。只有上帝的恩典才能制服它。雅各明确承认制服舌头的可能性(见2节),并宣布基督的门徒应该克服不受约束的言谈(见10节)。

不止息的。或“不安宁的”(见雅1:8注释)。

恶物。只有当舌头被邪恶的势力所控制的心所管束时,它才是邪恶的。当一个人不让圣灵控制他的思想和言语时,他的舌头就成了邪恶的工具。

害死人的毒气。就是危害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就像毒物作用于人体一样。草率不智的言语必然破坏信心、平安和友谊(参诗140:3;罗3:13)。


9 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上帝形像被造的人;

【本会注释】

用舌头颂赞。eulogeō,“称赞”,“赞美”,“祝福”。

。有文本为“上帝”。参雅1:1。

咒诅。当我们祝福我们的仇敌时(见太5:44,45注释),就证明我们是真基督徒。基督自己也没有“用毁谤的话罪责”撒但(见犹9)。咒诅来自仇恨,表现了“那控告我们弟兄的”撒但的精神(见启12:10)。雅各在这里说明一个人既可能“心怀二意” (见雅1:8注释),也可能“一口两舌”。

形象。homoiōsis。本节主要指人类受造时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见创1:26注释)。这种形象依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留着(见林前11:7)。虽然这种形象几乎被罪所涂抹了,但上帝已经作出安排来恢复它。


10 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

【本会注释】

颂赞和咒诅。咒诅和颂赞混在一起可能暗示颂赞的不真诚(参箴18:21)。

出来。10节的第一句完成了第9节的思想。

我的弟兄们。雅各再次提到信徒在基督里的友谊和在天父上帝里的合一(见9节)。虽然雅各致信的一些信徒一边颂赞上帝,一边咒诅人,他依然善待他们。

不应当的。或“不必要的”。使徒用最得体的语言发出责备。含蓄的言辞往往能引起积的回应。虽然制服舌头很难,但是只要我们将意志顺服于主,祂就会为我们作工。实际上在制服舌头之前必须先制服思想(见林后10:5注释)。但要控制思想,人心必须先顺服于上帝(见雅1:14注释)。


11 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

【本会注释】

能……吗?原文暗示期待否定的回答。

泉源。pēgē,“泉”。泉源是水的来源,心也是话语的来源(见箴4:23,24注释)。虽然泉源是无生命的,但它的涌流却是受自然律所控制的。所以基督徒的行为也当与他们重生本性的相和谐。使徒以本性上不可能的事来推论荒谬的事,但不幸的是,人类的行为真的很荒谬。

。opē,“出口”,“裂缝”。

发出。直译是“涌出”。

。新鲜的。

。味道不好的。从一口泉眼里不可能同时涌出甜苦两样的水。熟悉巴勒斯坦的人会想到,死海附近的矿泉水与北方黎巴嫩融雪的淡水是不一样的。


12 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吗?葡萄树能结无花果吗?咸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

【本会注释】

能……吗?原文暗示期待否定的回答。

无花果树。果树与泉水都是各从其类的,不可能有其他的结果。雅各在这里说明咒诅和辱骂的舌头显然证明一个人不是真基督徒。他没有暗示悔改的人不可能再堕入罪中(参2节),但他确实指出真正悔改的人不会再发出非基督化的言论(见10节)。

葡萄树。这个例子像基督所举过的例子(见太7:16)。雅各主要并不是在善与恶之间进行对比,而是强调树木结果必须“各从其类”(创1:11,12)。反过来说,果子的性质也一定会证实结果之树的种类(见太7:20)。雅各在这里说明真敬拜不可能出自邪恶的心。他的结论特别适合于教师们。


13 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

【本会注释】

有智慧的。雅各在这里所说的是虔诚的生活所需要的智慧(见林前6:5;弗5:15)。

有见识的。或“有理解力的”。

显出。真智慧将表现在行为上。一个人所结的果子将显明他的本性,如12节所强调的。

。kalos,“好的”,“值得表扬的”。

。anastrophē,“生活方式”,“品行”。参弗2:3;见加1:13;提前4:12;来13:7;彼前1:15;见弗4:22注释。

行为。就是出于信心的行为。

温柔。praütēs(见雅1:21的注释)。虚假的温柔只是骄傲和缺乏积极性的表现。真正温柔智慧的人会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说明自己的信念,实行自己的计划。温柔的精神最有利于冷静的管理和清晰的思维。一个智慧的人在上帝面前是谦卑的。这种属灵经验阻止了傲慢和无情地管辖同胞的作法(参雅2:13)。见多识广不等于有智慧。只有行为“温柔”才表明受过教育的人真有智慧。


14 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纷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

【本会注释】

。自私结党可能在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它像泉源里的苦水一样(参11节),总有一天会在言行中表现出来。雅各暗示需要认真地省察心灵。

嫉妒。zēlos,“热心”,贬义为“嫉妒”(见约2:17)。其含义取决于所追求的目标。雅各在本节所说的是贬义的嫉妒,因为它是“苦毒的”。这种妒忌与上述的温柔(雅3:13)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纷争。eritheia,“结党”,“分派”,“利己”。为了促进自己的特殊利益,人会变得非常嫉妒,丝毫不顾别人的意愿。基督徒最需要有“智慧的温柔”。

不可自夸。基督徒不要夸耀个人的成就或技能。结党的人通常以自吹自擂来吸引支持者。这样的自夸缺乏真智慧。服务才是声望唯一可靠的基础。

真道。就是福音真理。一个自称有智慧的人不要因自己缺乏真理的精神而背叛真理。基督教的真理表现在生活方式上。真理的理论只有在表显真理的化身──基督的品行时才有价值(见约壹2:6注释;见约14:6;《教会证言》卷三第59页)


15 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

【本会注释】

这样的智慧。指缺乏温柔的精神、违背真理之人的智慧(见13节注释)。雅各承认有两种智慧,就像他所说有两种信心一样(见雅2:17注释)。这样的智慧和死的信心一样,都只是名义上的。它实际上只是精明,逻辑能力和善于论辩,全都用于自己的利益。

不是从上头来的。领导工作中错用的学问和技术并不是从上帝来的。祂是真智慧的创始者(见《历代愿望》219页;见雅1:5注释)。上帝并不赐下智慧帮助那些苦苦竞争和自私自利的人(见雅3:14注释)。

属地的。这种所谓的智慧源于属世的原则和动机,并为属世的目的服务。它只看到今生。

属情欲的。psuchikos,“不属灵的”(见林前15:44注释)。属世的智慧寻求满足人本性的欲望和嗜好。

属鬼魔的。或“像魔鬼的”。参雅2:19。自称的智慧不仅缺乏“从上面来的”智慧的特征,而且肯定带有魔鬼的特征。鬼魔的首领路锡甫曾不满足于上帝赐给他的智慧(见结28:17)。这种嫉妒的精神最终导致他“苦毒的嫉妒纷争”(参雅3:14)。有人认为“属地的”,“属情欲的”和“属鬼魔的”是指人类的三个属灵仇敌——世界,肉体和魔鬼。


16 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

【本会注释】

嫉妒纷争。见14节注释。

扰乱。akatastasia,“混乱”,“不安宁”。参雅1:8;3:8。在家庭或教会中,自私自利的结果总是导致不幸和混乱的不稳定局面。所以不是“从上面来的”智慧最终会藉着果实暴露出其真面目。

坏事。phaulos,“没有价值的”。出于自私自利,并以无情统治的精神为动机的计划,最终会因为其本身的弱点而失败。罪与自私永远不会产生和谐。


17 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

【本会注释】

智慧。就是上帝应许赐给一切真诚者的真智慧(见雅1:5注释)。

清洁。hagnos,“没有污染”。这个品质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下面的品质都源于上帝所赐没有沾染的人生观。这种智慧没有“属地的”原则、追求和目标。

和平。见太 5:9注释。真有智慧的人会设法避免吵闹纷争,但是他追求和平的愿望并不妨碍他传扬真理,即使会导致麻烦,他也在所不惜。耶稣曾预言真理的传扬会给世界带来纷争(见太10:34注释),但所造成的纷争,错在那些反对真理的人,而不在那些智慧地传播真理的人。追求和平绝不可牺牲生活与道理的纯洁。

温良。epieikēs,“理性”,“温和”(见提前3:3;多3:2)。真智慧是温柔的,在挑衅之下仍保持忍耐,允许别人犯错误。它能使人成为基督徒的绅士。

柔顺。eupeithēs,“容易被说服”,就是不固执,不难相处。

怜悯。见雅2:13注释。

善果。见太7:17;21:34;加5:22,23注释。

没有偏见。或“不动摇”,“稳定”,即行动果断。基督徒不可为了某种利益而立场摇摆不定。一个智慧人并不耻于公开自己的立场,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他。

没有假冒。anupokritos,“真实的”,“没有伪装的”。


18 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

【本会注释】

使人和平。真正的基督徒会劝解家庭与教会里的矛盾(见太5:9注释)。撒播和平之种的人在今生将部分享受和平的果实,到了来生,就是在“赐平安的上帝”的国中(帖前5:23),他们将充分享受和平的果实。

和平。只有使人和平的人才能造就一种公义的品格。雅各显然在只能产生不良后果(见16节)的“嫉妒纷争”与和平的目标方法所带来的回报之间进行比较。

。这里指所结出的果子(见太3:8注释;参《天路》69页)。

。就是义行的结果或回报(见箴11:30;太7:16注释)。


雅各书4章

提要:1 我们应当努力反对贪恋,4 纵欲,5 骄傲,11 毁谤和轻率论断他人:13 不要信赖世务的成功,始终记住今生的无常,把我们自己和我们一切的事务都交托上帝安排。


1 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

【本会注释】

你们中间。这些信徒没有撒播“和平”(见雅3:18注释)。

争战。polemoi,“争吵”,“争执”,可能与下面的machai形成对比,指涉及多人的争执。

斗殴。machai,“斗争”,这里可能个人意见的分歧。

。直译是“来自”。

哪里。使徒现在谈到教会里的特殊弊端。这些弊端是由未驯服的舌头和充满纷争的心所产生的。一切分裂与混乱的根源都是自私自利(见雅3:14注释)。

你们百体中。指人的身体或教会的肢体。无管怎么理解,不住地设法得到认可和满足的自私之心始终是一切个人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经常导致争吵。

战斗。当人一心想满足自私的欲望时,就会不住地争吵和争斗。每一个人都视别人为满足个人欲望的障碍(见多3:3注释)。

私欲。hēdonai,“娱乐”,在《新约》里通常指罪中之乐,情欲(见路8:14;多3:3)。

来的吗?原文暗示期待肯定的回答。


2 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

【本会注释】

贪恋。epithumeō,“贪求”。参雅1:14。自私之心若不加以抑制,就会发展成贪恋的罪(见出20:17注释)。

得不着。贪心的人永远不觉得自己的需要已经完全得到了满足。

杀害。雅各在这里所说的普遍真理是:满足个人享乐无法抑制的欲望,常导致谋杀(见太5:22注释)。他不一定是指他的一些读者真的犯了谋杀罪。有人改变了本节的标点,读成:“你们贪恋,因为你们得不着,你们就杀害;你们有强烈的欲望,但你们得不到,所以你们斗殴争战。”在上帝看来,仇恨与谋杀是一样可恶的罪(见太5:22注释)。

斗殴争战。见第1节注释。因为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就不住地争斗。

不能得。无论武力和暴力的结果如何,都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不求。这些好斗的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要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而不是依靠上帝供给他们那最有利于他们的东西。上帝已经把合理的欲望和基本的需求栽培在人心中(见雅1:15注释)。幸福有一部分是有赖于满足这些上帝所赐的愿望。当人们试图以不正当的方式满足这些基本愿望时,失望、嫉妒和纷争就一定会接踵而至。这些信徒没有配合上帝为他们的真幸福而制定的计划,因为他们忽略祈祷的帮助。祈祷表明一个人愿意寻求上帝所乐意赐予的福气。


3 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

【本会注释】

。见太7:7注释。

得不着。祈祷的回答有赖于祈求的性质和祈祷者的精神(见路11:9注释)。

。kakōs,“错误地”,即动机不对或目标不对。祈祷如果没有下决心依从上帝的旨意,就是“妄求”(见约壹5:14)。

浪费。dapanaō,“挥霍”。

宴乐。hēdonai(见第1节注释)。这种性质的祈祷不会得到应允,因为所求的是为了个人的满足。这种祈求,即使所求的东西本身是好的,上帝也不能答应。


4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淫乱的人”原文作“淫妇”)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上帝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上帝为敌了。

【本会注释】

淫乱的人。有文本为“奸夫淫妇”。指不忠于婚约的人。有些人认为雅各在这里说的奸淫是寓指背叛上帝(见结16:15注释;参林后11:2注释)。然而雅4:1-5所提到的人似乎自认为是信徒,但他们却犯了大罪。所以雅各可能指的是真实的奸淫。但不管怎么理解,这些信徒因偏爱“富足人”(见雅2:1-13注释),疏忽基督徒的“行为”(见雅2:14-26注释),说话急躁轻率(见雅3:1-10注释),他们彼此“嫉妒纷争”(见雅3:14-18注释),以抑制不住的“私欲”追求所禁止的事物,表明他们的行为与“世俗”没什么区别(见雅1:27注释)。

知。他们应该知道得更多,因为他们熟悉《旧约》和基督的话。

与世俗为友。“世俗”的主要目标就是满足个人的欲望。福音则呼召人参加服务工作。“世俗” 精神和作法与教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见约壹2:15注释)。

。就是人对上帝的敌意。

。凡受利已之心控制的人,不管有没有登记在教会的名册上,都为上帝所定罪。

想要。Boulomai,即刻意享受某种世俗的享乐。

与世俗为友。当自称忠于上帝的信徒继续追求世俗所提供的个人满足时,他们就把对上帝的爱放在次要的地位。他们的忠诚就“摇摆”(参雅1:6)“不定”(参雅1:8)。侍奉上帝不应该是许多兴趣中的一个,因为上帝的生活方式与世俗是无法协调的(见太6:24注释)。

。参约壹2:15。


5 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上帝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

【本会注释】

经上。泛指《旧约》圣经,因为这里没有引用具体的圣经章节,只是在思想上与《旧约》的一般教训一致(参创6:3-5;出20:5)。

徒然。kenōs,“空虚,”“无有价值的内容。”所引用的圣经说上帝爱人不是“空”话。

住在。有文本为“提供居所”(见下面“嫉妒”条目中的译法)。

。如果采用下面“嫉妒”注释中的译法,那就是指圣灵。还有其它《旧约》的经文教导圣灵住在人心中的性质(见约14:16,17;林前6:19注释)。

恋爱。epipotheō,“以爱心追求”,“热切地渴望”(参罗1:11;林后5:2;9:14;腓1:8;2:26;帖前3:6;提后1:4)。

嫉妒。phthonos。该词在这里比较难解。有人把这句话译为“祂(上帝)怀着忌邪之心,渴望祂所差遣住在我们心中的灵;也有人译为“祂(上帝)差遣住在我们心中的圣灵,以忌邪之心热切地渴望”。上帝常常说自己是“忌邪的”(见民25:11;王上14:22;结23:25;番1:18;亚1:14;8:2;见出20:5;申32:16;诗78:58;结36:5;珥2:18注释)。保罗把自己对哥林多教会强烈的爱与上帝对祂子民的“愤恨“(见林后11:2注释)相比。信徒与世俗为友使上帝“忌邪”的灵忧伤。祂要的是我们专一的爱情。人的嫉妒是自私的;而上帝的“嫉妒”只是反映了祂对祂子民福利的强烈关怀。


6 但祂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本会注释】

恩典。charis(见罗3:24注释)。上帝因爱祂的子民,就不断向他们供应新的丰富恩典,使他们能够抵挡世俗的试探。真心祈求恩典的人将会在基督徒的品格上得到不断的发展。上帝要求专一的忠诚,但祂也供给人类足够的力量来顺从(见来4:16注释)。

经上说。引自箴3:3七十士译本。

上帝。上帝积极参与祂子民抵制罪恶势力的战斗。保罗认为上帝的“恩典” 总是足以应付生活中试炼的(见林后12:9注释)。

骄傲的人。这里指那些选择世界享乐,满足一己私利的人(见1节注释)。他们藐视上帝的要求,和那些选择按上帝的旨意满足自己愿望的“谦卑的人”。

谦卑的人。见太11:29注释。


7 故此你们要顺服上帝。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

【本会注释】

故此。因为骄傲和利己的危险,基督徒必须顺从上帝的命令。祂应许不让任何拭探超过我们的抵抗力(见林前10:13)。

顺服。雅各从本节开始一连发出十项要求,是每一个处在与世俗为“友”危险中的信徒(见4节)所应该留心听从的。“谦卑的人”必须甘心将自己的意志顺服上帝的计划,上帝才会赐下祂的恩典(6节)。顺服意味着完全相信上帝的安排是对他有益的(见来12:9)。

抵挡。anthistēmi,“抵抗”。参弗4:27。

魔鬼。这里清楚表明了魔鬼的存在(见太4:1注释)。保罗曾描述了基督徒为成功抵挡魔鬼的“诡计”所作的预备(见弗6:13-17注释)。基督在旷野中战胜魔鬼(见太4:1-11注释),是“藉着顺从和信靠上帝”(《历代愿望》130页)。每一个基督徒都要像基督那样抵挡试探。

逃跑。凡在基督的能力中找到避难所的人,即使是最软弱的,也会使撒但战兢逃跑(《历代愿望》131页)。


8 你们亲近上帝,上帝就必亲近你们。有罪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

【本会注释】

亲近。这条劝勉是成功抵挡撒但的秘诀(参7节)。上帝虽然“离我们各人不远”(徒17:27),但祂还是希望我们寻求祂(见代下15:2;诗145:18;赛55:6)。我们藉着信心(见来7:25)和真正的悔改(见何14:1;玛3:7)亲近上帝。

上帝。就像浪子比喻中的父亲“相离还远”(路15:20)就看到他的儿子,我们的天父也在渴望和等待着我们归向祂。但他不勉强我们接受祂的爱(见《先祖与先知》384页)。

有罪的人。参“奸夫淫妇”的称呼(4节)。

洁净。手的洁净象征除去罪恶(见申21:6;诗24:4;26:6;73:13;太27:24;见赛 1:15,16)。保罗说,“圣洁的手”是祈祷蒙应允的条件之一(见提前2:8)。

心怀二意。见雅1:8注释。忠诚必须专一。

清洁。见约壹3:3注释。


9 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将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

【本会注释】

愁苦。罪人应当感觉到自己可怜的真相。人应该不断设法了解自己真实的属灵状况。关于这一点,已有特别的劝勉赐给老底嘉教会(见启3:17注释)。情感的不专一(雅4:4),内部的纷争(雅3:16;4:1)和私欲(雅4:1-5),应该使每一个真诚的信徒感到“愁苦”。

悲哀。见太5:4注释。这是悔改的真诚呼唤,其对象甚至包括雅各所曾严厉责备的人。凡“依着上帝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懊悔来,以致得救”(见林后7:10注释)的人是有希望的。

喜笑。就是反映“私欲”或“宴乐”(见1节)的欢笑。这种欢笑是造成虚假的满足感与安全感的麻醉剂。而实际上人的灵魂始终处在毁灭的边缘。但雅各并没有暗示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是阴郁悲伤的。

悲哀。这是轻浮愚妄的必然结果。

欢乐。“欢乐变作愁闷”和“喜笑变作悲哀”是平行的诗句(见《SDA圣经注释》卷三23-28页)。

愁闷。katēpheia,“忧郁”,“气馁”。参第6节“谦卑”。


10 务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们升高。

【本会注释】

面前。这样呼吁的悔改一定是真诚的,因为“谦卑的”人并不是假谦虚,只为让人看见。外表的行为和内心的动机都无法在上帝面前隐藏(见代下16:9;来4:13)。不管罪的性质如何,还是得罪了什么人,首先得罪的是主自己(见诗51:4注释)。

自卑。见太11:29;23:12;雅1:9注释。雅各就是这样归纳了专一效忠上帝旨意的各种劝勉。一个诚实的人看到自己的可怜真相以后,就会在乐意宽恕的上帝面前生出谦卑的精神(见赛57:15注释)。

升高。参雅1:9注释。上帝将使“谦卑”人在今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在来生他们要得到更充分的升高。祂愿意“与谦卑人同居”(见赛57:15注释)。像约拿单和施洗约翰一样(《教育论》156,157页),“那些因自我牺牲而与基督一同受苦的人”,必要收获永恒尊荣的报赏。凡乐意接受上帝教导并信靠祂引导的人决不会被抛弃(见箴15:33注释)。


11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判断人的。

【本会注释】

不可彼此批评。或“不要说坏话”,“不要中伤”。雅各现在从信徒对自称侍奉之主的责任,转到继续责备某些危害教会的弊端。在上帝面前不谦卑,肯定会导致在人面前不谦卑。批评同道的作法表显了严重的利己之心,成为教会纠纷的常见来源(见雅3:2-6)。

弟兄。就是教会的同道。

论断。就是说同道坏话。这种论断是与挑剔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伤害他人。见太7:1-5注释。

律法。任何严酷的论断都不符合道德律法的精神。自以为是和批评他人的作法,违背了爱的原则。

论断律法。论断他人的人说,律法不适用于他的情况。他实际上是在说:没有律法保护被伤害的弟兄,也没有律法定他批评精神的罪。

不是遵行。雅各再次责备信徒的信仰表白与他的日常行为不一致(见雅1:22-25)。每一个信徒都应认识到自己受上帝律法的精神约束的义务,不管他在外面遭到什么样的刺激。

判断。就是判断律法。批评挑剔的人希望藉着藐视律法对所有人的管辖权,而成为一位立法者,而不是守法者。挑剔的原因往往在于挑剔的人自己的行为标准,或他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于是他指责一切与他意见不一致的人。


12 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本会注释】

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有文本无“和判断人”。在属灵的事务上,只有立法者才有审判权。只有上帝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人的品格。只有祂才能决定一个人永久的命运(见林前4:5注释)。

救人。见徒4:12注释。

灭人。apollumi(见约3:16注释)。

你是谁。雅各强调一个人企图判断别人是荒谬的,因为人根本无法识别他人的动机。所有的人都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违犯了同一部律法。人用话语贬损和伤害别人,是因着自私的骄傲之心。

别人。有文本为“邻舍”。


13 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

【本会注释】

。这个感叹词是要引起人的注意,暗示不赞成下面的话。雅各继续他的基本主题——信徒在忠诚上的分心。“心怀二意”的人没有属天的智慧(见雅1:5;3:14-18)。他忽略了对同胞应有的礼貌(见雅2:1-17;4:11,12注释),在上帝面前没有纯洁的内心(见雅3:17;4:3-10注释)。雅各现在对那些在日常事务中忽略上帝的人说话。

。或者说出来,或者只在心中想。

今天。这些信徒为将来打算,好像上帝并不存在。按他们的计划,未来似乎就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参箴27:1。

。暗示这段时间过去之后,还要为另一段时间制订相似的计划。

作买卖。使徒并没有指责合理的经商计划,但他所引用的典型事例反映了人们忽视了上帝对每一个人生活的特别旨意。

得利。这种“属地的”观念(见雅3:15注释)强调了物质的利益,却损害了属灵的利益。物质富裕并不是罪(见雅1:10注释),只要它服从整个基督教的主要目标——成就上帝的旨意。见无知财主的比喻(见路12:15-21注释)。


14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本会注释】

其实。或“由于”。14节是插入的。

如何。你生活的性质是什么?

你们。有文本无“你们”。

云雾。或“呼吸”。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是不稳定的,最多只存在短暂的时期(见代上29:15;伯8:9;诗102:11;雅1:10,11)。

少时。强调生命的短暂而不是生命本身。

不见了。人的生命几乎一开始就进入结束的状态。生命像云雾一样,会忽然消散。


15 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

【本会注释】

只当。anti,“而应该”。

主若愿意。雅各的意思并不是基督徒总要这样说,但这句话所反映的顺服精神应作为一切计划的指南。

第一个人(见13节注释)只顾物质的利益而忽略了上帝对他将来的旨意。第二个信徒认识到人生无常,努力以侍奉上帝作为他人生的主要目的。他知道上帝对他有特别的计划;只有实行这个计划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始终遵循这条原则,可能意味着要改变一些精心制定的人生计划,以便继续上帝更好的计划。真正的基督徒乐意接受这一点,坚信上帝管理着他的生活。保罗天天信靠上帝,知道他的生命掌握在上帝手中。他真可以说让自己的所有计划都顺服上帝的旨意(见徒18:21;林前4:19;腓2:24)。

活着。参徒17:28。

作。当人顺从上帝的旨意时(7节),他们就记住上帝的道路往往不同于人的道路(参赛55:8,9)。于是,一个忠心的基督徒会怀着信心面对每一天,相信在凡事上有上帝的引导,无论“做这事,或做那事”。


16 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

【本会注释】

现今。或“但实际上”,即与你们所应该说的不同。

夸口。kauchaomai,这些夸口的信徒(参13节)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严重状况,继续自信地制定他们将来的计划。他们没有在上帝面前谦卑,却自满自夸。

张狂。alazoneiai,“吹嘘”。暗示冒然相信自己的聪明,技术和力量。这些自恃的信徒似乎觉得自己手中掌握着未来。他们以为自己的成功是他们天才的成果。

这样。这样的吹嘘所夸耀的都是人的能力。夸耀上帝的成就绝非坏事。例如保罗就夸耀基督的十字架(见加6:14;帖前2:19)。

恶的。因为它崇尚自满和自负。这种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是邪恶的,类似于路锡甫的精神(见赛14:13,14;结28:14-18注释)。


17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本会注释】

人若。雅各在这里特别提到前面几节经文中的问题,那就是为将来制定计划。圣经所广泛教导的宗教真理,莫过于生命的无常和不顺服上帝之人生的悲惨了;但也少有其他的真理受到如此普遍的忽视。

知道。见约13:17注释。

。与恶(16节)形成对比。才干的比喻说明了这条普遍的原则(太25:14-30)。

不去行。那些只“听道而不行道”的人,表明他们的宗教是“虚的”(见雅1:23,26注释)。错误的信心只信靠知识,回避真诚的信心所乐意作的行为,证明了它的虚假(见雅2:17,20,26注释)。这里也责备不肯进一步学习上帝圣言的人,因为更多的认识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个人责任。

。在审判的日子,没有做害人的事不足以作为懒惰的仆人这样的人辩护的理由(见太25:27注释)。故意回避已知的责任就是直接违抗上帝的旨意。这一事实增加了“心怀二意”(见雅1:8注释),假冒虔诚(见雅1:26注释),信心死亡(见雅2:17,20注释)和“属地”的人(见雅3:15注释)所面对的困难。信徒的所有这些缺陷都是不完全献身,不充分执行上帝命令的结果。他们摇摆于所认识到的本分与个人的意愿之间(见雅4:17注释),结果他们就没有毫无保留地顺从上帝的旨意。


雅各书5章

提要:1 富足的恶人应该畏惧上帝的报应。7 我们应当效法众先知和约伯的榜样,在苦难中忍耐:12 不要起誓,13 在逆境中要祷告;在顺境中要歌颂:16 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19 帮助失迷的弟兄回归真道。


1 嗐!你们这些富足人哪,应当哭泣、号啕,因为将有苦难临到你们身上。

【本会注释】

。雅4:13严厉责备那些想要发财、却不考虑上帝对他们人生计划的人。现在雅各责备那些已经达到物质上的目标,发了财的人。

富足人。上下文中的“富足人”指那些明知许多行善的机会却没有去行的人。这里的“富足人”可能是信徒,也可能不是。雅各以正确的观点指出了“富足人”的状况,让那些苦苦挣扎,衣衫褴褛,贫困交加的信徒不要嫉妒他们。有比财富更有益更持久的东西。对富足人的这一判断,紧跟在第4章有关追求世俗享乐而疏忽上帝的论述,非常合适。参基督对财富的评价(见路6:24注释)。

号咷。ololuzō,“痛哭”,“悲恸”。

苦难。talaipōriai,“艰难”,“不幸”。

将要临到。如约14:3(见该节注释)。使徒不仅指伴随着积累财富的不安全感,还指随着地球历史的末日临近而日益增强的紧张感(见3,7节注释)。


2 你们的财物坏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

【本会注释】

财物。可能泛指衣服金银等。但如果按字面理解“坏了”,“财物”就可能指农牧产品,如五谷,水果,酒、油等会腐烂变质的东西。基督比喻中无知财主的财物大多是农产品(见路12:16-20注释)。这些“财物”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们增进自我满足感,是以牺牲别人个人的权利而获得的(见雅5:4)。但这不知悔改的富人虽然拥有这一切属世的财物,“在上帝面前却不富足”(见路12:21注释)。

坏了。或“烂掉了”。

衣服。在圣经的时代,财富的多少往往以贵重服装的多少来衡量,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因为东方的时尚并不经常变化。但贵重的服装在任何地方都是财富的标志。

虫子咬了。见太6:19,20注释。


3 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那锈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你们在这末世只知积攒钱财。

【本会注释】

长了锈。或“腐蚀了”。雅各把世上最好的财富比作没有价值的锈铁。

那锈。富人金银财物上的锈表明长期没有使用。参看才干比喻中那个把一千银子埋在地里之人的经验(见太25:25-30注释)。

证明。那锈表明财产未被使用,在审判的日子将成为对“富足人”明显不利的证据。他们的钱财本可以用来为上帝和人服务,却被他们自私地藏起来。他们财富的毁灭预示着他们迫近的厄运。旧约时代的人常常把他们的钱财藏在一个他们认为安全的秘密地点(见赛45:3),因为那时没有银行可以储蓄私人的资金。

。或“消耗”。“锈”涉及“毁灭”,不仅包括物质的财富,也包括身体和灵魂。

如同火烧。这句也可解读为“因为你们在这末世(或“为这末世”)积攒火”。所以“火”是指上帝临到一切不敬虔之人的最后审判。“锈”寓指恶人放弃天上财富而选择的无价值的财富。这“锈”将要在末日的“火”烧毁。

地狱的火等待着一切专心追求物质财富的人。所以“这末世”(见下文)是指最后审判的日子。参罗2:5,可直译为“你正为自己在震怒的日子积蓄忿怒。”

在这末世。见提后3:1注释。我们的主关于积攒财富的话(见太6:24-34;路12:13-34注释等)说明雅5:1-6所描写的情况在新约时代是十分普遍的。旧约时代也是这样(见赛5:8;摩2:6-8;玛2:1-3等)。贪婪一直导致压迫;将来也会这样。但就像保罗在提后3:1-5(见该节注释;参雅5:7)所说的强暴和不义一样,贪婪和压泊在“主来”之前也要达到高潮。恶人在“末世”肯定要遭到为他们所积蓄的报应。

只知积攒钱财。财迷们以他们自私的行为积蓄了充足的报应,到了审判的日子上帝必将报应降在他们身上。“富足人”想用积蓄物质财富来保障自己的未来。但他们这样作,却忽略了“在上帝面前富足”(路12:21)。每一个人无论贫富,都会得到应有的报酬(见太16:27;路6:35;林前3:8;启22:11注释)。不敬虔的富足人所积蓄的报酬将是上帝震怒的“火”(见启20:15;21:8)。


4 工人给你们收割庄稼,你们亏欠他们的工钱,这工钱有声音呼叫,并且那收割之人的冤声已经入了万军之主的耳了。

【本会注释】

有文本在句首还有“看哪”。 雅各生动地描绘了一些“富足人”发财的手段。《旧约》明确禁止在支付工钱上的不诚实或拖欠行为(见申24:14,15注释)。富足人以为自己在积蓄“金子”,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积聚审判日子的“火”(见雅5:3注释)。

工人。富人靠工人的辛劳而致富。

收割。指各种应当支付工资的劳务。

你们。这里谴责亏负他人劳动的的任何作法,或藉着公然欺诈,或藉着亏欠工资。

亏欠。原文暗示工资一直被扣留,并且继续扣留。

工钱。或“工资”。

呼叫。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就像亚伯的血(见创4:10注释),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见创18:20;19:13),祭坛下殉道者的灵魂(见启6:9,10)。任何不公正的行为都逃不过无所不知之上帝的监察。

冤声。亏欠的工钱所发隐约的呼声,与受欺压遭困窘之人的冤声结合在一起。

万军之主。(见耶7:3;罗9:29注释)。全能的上帝不会忽视正义的呼吁。这里向受欺压的工人保证,总有一天正义会得到伸张;他们的冤屈顶会得到补偿(见路16:19-25)。


5 你们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当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

【本会注释】

在世上。他们的全部感情都投放在这个地球上;而真基督徒的感情则是寄托在天上的(见西3:1,2)。

享美福。truphaō,“过舒适奢侈的生活”。富人藉损害穷人而积蓄的财富全花在追求享乐上(见雅3:15;4:3注释)。

宴乐。奢侈浪费。

宰杀的日子。每一个人不论善恶都面临算帐的日子(见林后5:10注释)。自我满足的人生就像羊养肥了为宰杀一样(参雅5:3)。“宰杀的日子”在《旧约》中等于“审判的日子”(见耶12:3;25:34)。

娇养你们的心。奢侈生活的目的就是满足一切欲望和幻想(参路12:19)。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令人兴奋的。但这样追求的人永远也无法满足。


6 你们定了义人的罪,把他杀害,他也不抵挡你们。

【本会注释】

定了。在各世代中,富人的财富往往会强烈地影响司法的过程。这在圣经时代也是不幸的事实(参雅2:6注释)。

义人。从亚伯被杀(见创4:8)直到末时,自私压迫者的手总给无辜的人带来不幸甚至死亡。

抵挡。antitassō。在审判的日子,这些被定罪、遭虐待的义人所作的见证,必将定所有压迫者的重罪。受欺压的义人在今生无法抵挡残暴的富人;只有当上帝起来为他们复仇时,他们才得以伸张正义。那时他们的事业会得到维护;他们会得到补偿;他们不敬虔的压迫者会遭到毁灭(见3,5节)。


7 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本会注释】

要忍耐。鉴于基督复临时义人最终将得到维护,雅各劝勉同道在刺激之下要保持忍耐,不要丧失勇气。义人心中始终因想到地上苦难的短暂与永生无尽的喜乐而获得鼓舞。

有人可能处于属灵退步的危险之中,因为他们看到恶人在世上兴旺(参诗73:2,3)。也有人在富人的不断欺压下可能丧失勇气(见雅2:6;5:6)。然而审判肯定要临到,义人必然要得到维护(见罗2:6注释),乃是我们重新获得勇气的充分理由。

来。parousia,(见太24:3的注释)。保罗形容基督来临是“所盼望的福”(多2:13)。到那日,义人将得到报偿(路14:14)。

农夫。参基督把世界的末日比作收割(见太13:30;24:32注释)。

忍耐等候。播种以后,农民只能忍耐等待种子的生长。基督徒应该预料到会遇见困难和考验,就像农民在种植庄稼时会遇到困难和考验一样

宝贵的。贵重的,有价值的。

出产。指接受雨水的果实,或视雨水为上帝福气的农民。

秋雨春雨。有文本无“雨”字,但“雨”是不言而喻的(见耶5:24;何6:3;珥2:23;见申11:14注释)。农夫必须忍耐等候秋雨春雨,因为缺其中一样都不会有收成。


8 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

【本会注释】

。这个劝勉是依据第7节的例证。如果人愿意顺从主关于撒种,生长和收获的方法,他们也当乐意顺从祂的引导,完成世界上属灵的收割(见太13:39)。

坚固。stērizō,“加固”,“稳定”。上帝坚固人心(见帖前3:13),但祂要求我们在这项工作中与祂合作。

。见第7节注释。

近了。eggizō。虽然耶稣说没有人知道祂复临的“日子和时辰”,但祂鼓励基督徒要了解这个时代,并“知道”什么时候祂快来了(见太24:36注释)。基督劝告祂的门徒始终为祂的复临作准备。各世代虔诚的基督徒都珍藏着祂会在他们的日子来临的盼望。见罗13章补充注释。


9 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

【本会注释】

彼此。使徒在上面劝勉读者要耐心忍受富足人压迫的冤屈(见7节),现在他又劝勉他们要彼此忍耐。能勇敢忍受严重冤屈的基督徒,有时却忍受不了教会内部较小的问题。基督徒在受苦的时候需要弟兄的鼓励。

埋怨。stenazō,“抱怨”,“叹息”。“彼此埋怨”就是忍不住说出烦躁论断的话来。

审判。krinō,见罗2:1注释;参太7:1-5。抱怨挑剔和公然论断都是严重的缺点,表显出没有爱心,喜欢争吵的精神。

审判的主。就是主耶稣(参腓4:5;雅5:8)。天父已经将审判世界的工作交托给祂(见约5:22,27;徒10:42注释)。

。原文暗示主此刻正站在门口(参雅5:8;见太24:33注释)。雅各在这里强调基督快要来临;现在需要预备好品格迎见主。没有时间挑剔别人了。


10 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

【本会注释】

主名。就是奉祂的权威并代表祂自己(见徒3:16注释)。雅各和他的读者都相信《旧约》是上帝赐给众先知的信息(见提后3:16;彼后1:20,21注释)。

众先知。参太5:12;来11:1-12:11。别人忠实地忍受同样艰辛的不懈勇气,会给追随的人带来鼓励。既然最好的人都受苦了,其他义人也会受苦(参太10:24,25;约16:33)。

受苦。kakopatheia,“遭遇不幸”。

忍耐。见7节。正如众先知受苦的榜样应防止我们灰心,他们忍耐的榜样也当鼓励我们忍耐。

榜样。hupodeigma lambanō,“可供效法的模范”。


11 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

【本会注释】

忍耐。在生活问题上忠贞不渝(见雅1:3注释),表显出对上帝专一的忠诚,已成为永生的前提(见太10:22;24:13注释)。当信徒们蒙召忍受艰难的时候,他们可以祈求这同样的福气。

称……有福。makarizō,其形容词形式makarios用在八福中的每一福中(见太5:3注释)。

约伯。没有人蒙召在比约伯更艰难的环境下证明他们的信心了。《雅各书》的作者显然认为约伯是历史人物,而不是一个寓言人物。

结局。telos,“目标”,“宗旨”,“目的”。雅各劝信徒思考约伯所受严酷试炼的目的与结果。主允许撒但骚扰约伯,以便让约伯经过考验之信心的光华证实上帝对约伯真诚的评价。上帝从来没有抛弃约伯。当约伯证明了他的忠诚后,上帝给了他多倍的报赏(见伯42:12,16注释)。也许雅各的收信人正处在一种危险中,觉得自己的受苦是上帝不悦的标志。如果他们为跟从基督而丧失了一切,他们会在来生得到补偿(见太19:29注释)。

满心怜悯。或“宽宏大量”。

大有慈悲。雅各鼓励每一位信徒勇敢忍耐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因为上帝最终会补偿他。


12 我的弟兄们,最要紧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着天起誓,也不可指着地起誓,无论何誓都不可起。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

【本会注释】

最要紧的。雅各1-11节的思路达到了高潮。参太5:33-37注释。

不可起誓。见太5:34-37注释。

是,就说是。当一个人言行一致的时候,他就不会想用起誓来加强他的话语。拉比宣称:“愿颂赞归给那圣者。祂对以色列说:‘不要以为你们可以奉我的名起誓,即使所说的是真话’”(《米德拉西》《拉比》民30:2等注释,苏西诺版第853,854页)

审判。krisis。见第9节注释;参出20:7。


13 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

【本会注释】

受苦。kakopatheō,“遭遇不幸”(参14节)。雅各经常提到今生不可避免会遭遇麻烦与难题(见雅1:2,12,14;2:6,15;3:14-16;4:7;5:6)。

他就该祷告。正确的反应不是埋怨(7节)或发誓(12节),而是祈祷。祷告会使我们以平静的心态和清晰的目光看待苦难与喜乐。主希望我们在苦难中求告祂(见诗50:15;来4:16注释)。

有喜乐的呢?上帝计划让信徒过着平静快乐的生活(见箴15:13,15;徒27:22,25)。基督徒可以确信上帝会在生活的难题中赐予恩典和安慰。

歌颂。psallō,“奏弦乐”,“唱赞美诗”(见弗5:19;西3:16注释)。上帝是一切喜乐的泉源。记住这一点,人就不会灰心。不管在悲伤或喜乐之中,祷告和赞美都会使我们牢记上帝慈爱的看顾。


14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

【本会注释】

。就是身体的疾病。13节是泛指痛苦和艰难。

他就该请。这里鼓励病人要求特殊的祷告。

长老。presbuteroi(见徒11:30注释)。

祷告。虽然人要“常常祷告”(见路18:1注释),但在生病时更应觉得需要祷告。患病时人的盼望和信心也会削弱。所以基督希望祂的仆人运用祂治病的膏油和使人放心的爱。真诚的祈祷表现了人努力要明白上帝的计划并与之合作(见太6:8;路11:9注释)。

主的名。人只是工具;治病和赦罪的奇迹是奉耶稣基督的名而行的(见可16:17;见徒3:16注释)。整个仪式,包括抹油和祈祷,都应该遵循上帝的旨意。

为任何事而献上的祷告都是严肃的事,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人真心愿意与上帝合作,顺从祂的一切命令。缺乏完全的诚意会使任何祈祷失效(见诗66:18)。所以病人如果没有真心放弃至少部分造成他患病的作法,从今以后过符合健康律的生活,就不能指望上帝的祝福。

此外,所提出的要求还必须符合上帝的旨意,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对别人最好的(见罗8:26注释)。人生有些最重要最宝贵的教训是从苦难的熔炉中学到的(参来2:10)。虽然上帝并没有制造苦难(见雅1:13注释),祂可能看到最好让苦难持续一段时间(见《服务真诠》230页)。因此要本着信靠和顺服之心为病人献上祷告,安静地相信智慧的天父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祂决不会犯错误。所以每一个明智的基督徒所献的祷告,都必须含有顺服的思想:“愿你的旨意成全”(见太6:10;雅4:15注释;参《服务真诠》229-231页)。

用油抹。aleiphō,“涂油”,“涂抹”(参可6:13,aleiphō为“用油抹了许多病人”)。

早期的教会肯定没有赋予涂油礼以任何圣礼的功效。但后来教会用所谓的“圣油”来代替异教的巫术给人治病。到了第八世纪,这段经文用来支持天主教如今称之为临终涂油礼或教会为临终者举行最后仪式的作法。特伦托会议在1551年的第十四次会议上,正式宣布雅各在本节教导了抹油的圣礼功效。


15 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本会注释】

信心的祈祷。见雅1:6注释。缺乏信心是医治的障碍(见可6:5注释),也是得救的障碍(见弗2:8注释)。有信心的人信靠上帝的智慧与爱,并设法“参予并成就祂的旨意”( 《服务真诠》231页)。所以信心的祈祷就是有信心的人凭信而献上的祈祷。

。sōzō,“拯救脱离毁灭”,“医治”。《新约》记录了若干病人忽然恢复健康的奇迹(见太9:22;可6:56;徒3:7;徒14:8-10)。但是我们要记住,并不是每一个有信心和而献身上帝的人都恢复了健康(见林后12:7-10注释;参《服务真诠》230页)。所以雅各的话可以理解为:“信心的祈祷会使病人康复,如果上帝认为这样作对他最有好处的话。”应允祈祷恢复健康可以是即刻的,也可以是缓慢的过程。它可以出于上帝的直接干预,超越了人对自然律的有限认识,也可以在上帝的引导下运用自然疗法间接而逐渐地成就。这两种方式都是对祈祷的应允,都真实地表显了上帝的慈爱,智慧和能力。成熟的基督徒将认识到,上帝不会作人可以为自己作,或别人可以为他作的事情。成熟的基督徒会认识到,至少在一般情况下,上帝的慈爱和智慧不会为可以用自然的方法,通过明智地应用已知的科学原理而能成就是事,作出超自然的安排。

罪。疾病很有可能至少部分是由罪而造成的(见可2:5注释)。真诚的祷告需要承认已知的罪,并有意识毫无保留地让自己的生活符合上帝的旨意。做到了这一点,过去违背已知健康生活原理的罪,就藉在上帝的怜悯而得到白白的赦免,因为病人已下决心以后要在生活上遵循已经认识的健康原则(见约壹1:9注释)。病人如果不愿意放弃不健康的有罪行为,要是上帝医治他疾病的话,祂就是鼓励犯罪了(见《传道良助》227页)。


16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本会注释】

。出于真诚信心的祷告,其主要要求就是问心无愧。私下的罪行要单独向上帝承认。涉及他人的罪行要向受到伤害的人承认。愧疚的良心妨碍人毫无保留地依靠上帝,并使祷告失败。

。paraptōmata,“大错”,“侵犯”。有文本为hamartiai(见约壹3:4注释)。有人认为paraptōmata的罪行不像hamartiai那么严重,其实两者的差异只是用语的不同,并不是涉及程度。但除了在这里可能使用之外,hamartiai在《新约》中始终表示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的罪过(参可2:7),而paraptōmata则表示上帝或同胞都能饶恕的过犯(参太6:15)。在本节中,病人要承认自己的罪。有人认为雅各的意思是要他们在请来为他们祷告的“教会的长老”(14节)面前认罪。认罪是在献上求医治祷告的前提。圣经明确教导说,罪只能向上帝承认(见约壹1:9等)。在上帝和人之间,我们只有一位“中保”——基督耶稣(提前2:5)。祂是我们“在父那里的中保”(约壹2:1)。

代求。互相代祷除了使我们得到鼓励之外,还使我们更多地领受上帝所赐的恩典。

使。病人承认了一切的罪,省察己心,确定了信心的单一之后(见雅1:6注释),就可以向上帝提出医治的请求。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上帝才会批准医治的请求,只要这符合祂的计划。

义人。祈祷不在于才干,学问,阶级,财富或职务,而在于祈祷者的品格。他不是没有任何错误,因为连以利亚(见17节注释)也不是完全的。但是他是“义人”,因为他不依恋已知的罪(见诗66:18注释)。他是义人,因为他像以利亚那样与上帝积极联络交往。

祈祷。deēsis,“祷告”,“恳求”。

所发的力量。指真诚地献上。

大有功效。ischuō,“强大的”,“有能力完成(某一目标)的”。祈祷作为与上帝的旨意合作的方法(见路11:9注释),只要发自纯洁忠实的心,就最有利于基督徒的忍耐和品格的造就。


17 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

【本会注释】

以利亚。见王上17:1注释。

一样性情。homoiopathēs,“同样的情感”。保罗和巴拿巴曾强调自己是与路司得人一样性情(homoiopatheis)的人(见徒14:15)。以利亚并没有被免去所有的人所面对的生活考验;有时他还受到人性软弱的影响(见王下19:4注释)。因此以利亚祈祷的成效不是任何超人特性的结果,而是出于上帝的恩典。耶稣曾像所有人一样受试探(见来4:15注释),“祂的人性使祈祷成为一种必需和特权”(《喜乐的泉源》94页)。

。以利亚只是人,没有超越雅各任何听众的额外特权。虽然他因上帝的怜悯而免去死亡,但他和每个人一样,必须面对生活。

他恳切祷告。见王上17:1;18:42注释;参雅5:16注释。

。见王上17:1注释。他的祷告不是出于对亚哈的私人怨恨,而是基于上帝对全国敬拜巴力的判决。

。“在一段时间里”。

三年零六个月。关于饥荒延续的时间,见王上18:1注释(参路4:25)。

地上。就是亚哈统治的国土。


18 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本会注释】

又祷告。这次祷告和前次祷告都是渴望呼吁他的同胞脱离可怕的偶像崇拜。当他的目标达到,而他们认识到耶和华是真神时,以利亚就为他们祷告(见王上18:42-44注释)。他爱百姓,同时又憎恶他们的罪。

天就降下雨来。圣经说是一场“大雨”。(见王上18:45注释)。


19 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

【本会注释】

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雅各在这封警告和劝勉的书信最后,殷切期望他的每一位读者得救。雅各这封书信的主线,就是他对他所爱之弟兄永久福利的亲切关怀(见雅1:2;2:1;3:1,10;4:11;5:7,10,12)。

失迷。planaō,“迷路”。信徒的“失迷”可能是在教义上接受错误的道理,也可能是抛弃基督徒行为的原则而陷入罪行之中。他们可能被各种对人性基本需要的邪恶引诱而蹈入歧途(见雅1:14,15注释)。

真道。就是耶稣基督所显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见约14:6;见约8:32注释)。

回转。epistrephō,长老和每一位基督徒都有责任恳劝同道回转并坚固他们。藉着“彼此认罪,互相代求”(见16节注释),互表同情,许多软弱怀疑的黑暗时辰就能被盼望和力量所照亮。没有一个人是为自己而活的。大家时时都需要弟兄的扶助,来分担他们的难题并且鼓舞他们。


20 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

【本会注释】

知道。就是通过实际经验。当“一个罪人悔改”的时候,救灵的人要分享天上的“欢喜”(见路15:7注释)。

回转。见19节注释。只有上帝能使人悔改。人只是祂这项属天工作的工具。基督徒有许多方法可以使人的思想转向上帝。使罪人归向上帝的最有力的理由就是基督徒自己的纯洁与和平。

。指永远的死亡。永死的判决等待着一切继续犯罪的人(见罗6:23注释)。救一个罪人脱离永死,要比救一个人脱离肉体的死亡远为光荣(见但12:3)。拯救人类的愿望曾使耶稣来到这个地球,否则人类将永远灭亡。对同胞的这份同样的关怀也必成为真基督徒的动机。

遮盖。kaluptō(见诗32:1注释)。参彼前4:8注释。当一个人悔改时,他的罪就被遮盖了,就像被“投于深海”(见弥7:19注释)。雅各用《新约》的主题信息——救人脱离罪恶,使人恢复耶稣基督长成的身量——归纳了他对于基督徒弟兄的严肃呼吁。


彼得前书1章

提要:1. 彼得为上帝所赐的属灵恩典而称颂祂。10.说明基督里的救恩不是新闻,而是古代已经预言的。13.劝勉信徒要谈吐敬虔,因为他们是靠着上帝的道获得新生的。


1 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

【本会注释】

耶稣基督的。即耶稣基督所任命,所委派的(参林后1:1)。彼得并没有说自己有更高的地位。他和其他使徒一样,只是耶稣基督所授权而属于祂的一个使徒,大使和传道人。

使徒。apistolos.“代表”,“使者”,“奉派传信者”(见可3:14;徒1:2;罗1:1注释)。

彼得。Petro,意为“石头”,“岩石”(太4:18注释)。

分散在。见约7:35注释;《SDA圣经注释》卷五59,60页。指散居在巴勒斯坦以外各国的犹太人。但不局限于这个意思。彼得用该词泛指散居在地中海地区的犹太籍和外邦籍的基督徒。

本都。这里所列的本都等地如今在土耳其的北部和西部(见《SDA圣经注释》卷六33页插图)。

寄居的。parepidemoi.“流亡者”,“离家者”。在《新约》其他地方,parepidemoi只出现在来11:13;彼前2:11中。该词无疑泛指犹太籍和外邦籍的基督徒。他们视天国为永久的家乡。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地球只不过是“异地”(来11:9)而已。


2 就是照父上帝的先见被拣选、藉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祂血所洒的人。愿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给你们。

【本会注释】

父上帝。这里说三一真神中的第一位有预见。但有预见的不只是圣父。虽然三一真神中每一位的性质和工作对于人来说是一个谜,但彼得似乎暗示,在救恩的计划中,祂们有各自的分工。见下面圣灵和基督的工作。

先见。prognosis.其相关的动词proginosko,以及预见与预定的关系,见罗8:29注释。

被拣选。见罗8:33注释,在这里指基督徒,因为他们回应上帝的呼召。关于拣选与得救的关系,见罗8:29注释。

藉着(圣)灵。就是通过圣灵的工作。参帖后2:13。

得成圣洁。见罗6:19注释。

以致顺服。基督徒凭着信心回应上帝的呼召,加上圣灵帮助人成圣的活动,导致人完全顺服上帝的旨意(见22节注释)。上帝对于人类的计划,配合圣灵使人成圣的能力,产生了基督化生活的结果(见弗5:9注释)。

所洒。rhantismos.该词在《新约》其他地方只出现在来12:24。其相关的动词rhantizo在圣经中共出现4次(来9:13,19,21;10:22)。彼得所说的是把基督宝血的功劳应用在个人身上。耶稣洒血为我们带来称义的平安(见罗3:25;5:1,9)和新约的特权(见太26:28注释)。

愿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给你们。关于这个问候语的意义,见罗1:7;林后1:2注释。


3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本会注释】

颂赞。eulogeto.《新约》中该词只用在上帝和耶稣身上,称颂祂们完美的品性。

耶稣基督。兼指祂的人性和受膏者的职位。

父上帝。这里指三一真神中的第一位。显然是就基督永远披戴人性而言(参罗15:6;林后1:3;弗1:3;见路:35注释)。“主”代表尊严,说明人类应该效忠于基督。耶稣基督作为三一真神的一员,与被称为三一真神第一位的天父完全平等(见《约翰福音》第一章补充注释)。

祂曾。指父上帝。

大怜悯。上帝赐给人无限的怜悯。祂非常关心人类的福利。祂对人类的大爱无法胜数,无可比拟。

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见罗1:4;4:24,25;彼前3:21注释。基督的复活确保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上帝悦纳耶稣基督救赎工作的印证。复活的基督是赎民永恒前途的保证。

重生了我们。指新生或新造(见加6:15注释)。

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盼望是不断鼓舞基督徒克服人生问题的伟大力量。没有基督就没有盼望(弗2:12)。有了祂就有了活泼的盼望。异教只能提供幻想。彼得在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内在主观的盼望,使人在思考基督徒道路终点以及永恒将来的时候,能坚定站立。请参见非基督徒的状况(弗2:11,12)。


4 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

【本会注释】

不能朽坏。因而是永存的。参罗1:23;林前15:52;提前1:17。

不能玷污。即不受污染。

不能衰残。amarantos.即“不会毁灭”。

在天上。是上帝的住处。祂看守着赎民的“基业”。这种基业的完全承受还要等到地球的更新(见太5:5;启21:1注释;见《先祖与先知》170页)。

基业。见徒20:32;加3:18;弗1:14,18注释。


5 你们这因信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

【本会注释】

因信。使圣徒得以受全能者保护的,乃是信徒个人的信心。上帝不能为拒绝相信的人作什么。有信心的人依赖上帝,相信祂的生命之道会充分满足他们心灵最深的需求。

蒙上帝能力。圣徒的安全,他们战胜个人的罪恶,取决于无穷上帝的能力为他们成就他们自己所做不到的事(见《历代愿望》466页;《福山宝训》142页。没有上帝不断的保护和引导,基督徒个人将永远承受上帝现在为赎民所看守的产业(见第4节注释)。

保守。见腓4:7注释。一个军事术语,指受部队保护。

所预备。真基督徒的安慰在于他所“盼望”(第3节)的目标,就是在完全得救的日子承受“基业”(第4节)。这基业是为他所预备的,按照上帝的智慧等待实际领受的时候。

到末世。或“最后的危机”,指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在基督复临,赎民最后得救脱离一切罪恶之时。

要显现的。apokalupto.见帖后2:3注释。其相关的名词apokalupsis见启1:1注释;参林前1:7;彼前1:7。

救恩。这是上帝能力和人类信心的目的。彼得在这里展望最后摆脱罪恶的一切后果(见罗13:11注释)。


6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

【本会注释】

因此。在迫近的危机中(5节),最后的拯救即将来到。这是基督徒在战斗中一直所盼望的。

大有喜乐。即“欢喜跳跃”(路6:23)。“活泼的盼望”使信徒在人生的艰难试炼中感到欢喜快乐,知道上帝在善恶的大斗争中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但如今。在邪恶的势力所影响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苦难是在所难免的。

在百般的试炼中。参雅1:2注释。这里说基督徒要遭遇各种烦恼,困难,失望和悲痛。撒但要利用这一切来摧毁人对上帝的信心。

暂时。与基督徒“基业”(4节)的永恒特权相对而言。

忧愁。即“痛苦”,“沮丧”。


7 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本会注释】

叫你们的。即“为了使你们”。

信心。见第5节注释。

既被试验。dokimion.“经过考验的质量”,“纯真”(见雅1:3注释)。其相关的形容词dokimos,见罗14:18;提后2:15注释。个人信心的质量将通过所克服的众多困难来证实。

被火。就是“用火”。

试验。dokimazo.见罗2:18;提前3:10注释。

金子。金子是用火来熬炼的。个人的信心也要经过考验,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显现。参彼前:5;见林前1:7注释。基督复临是教会高升的开始。历代以来,教会一直盼望耶稣基督快来。这个光荣的事件将结束罪恶和悲伤的统治,开始永远喜乐,平安的日子。那时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追求真理,与上帝相交。

称赞。成熟基督徒的美德得到了上帝和虔诚之人的称赞。

荣耀。见约1:14;罗3:23;林前11:7注释。彼得在这里指的是上帝在“末世”(5节)要赐给祂子民的永远荣耀的产业。参罗2:7。

尊贵。上帝赐给赎民的尊荣将在基督复临时和永恒的岁月里揭示。


8 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

【本会注释】

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参约20:29。彼得的读者显然没有亲眼见过耶稣。他们是凭着信心体验与莫可言喻之救主的个人联合。

爱祂。agapao.见太5:43;约21:15注释。

信祂。见约20:29;林后5:7注释。

说不出来。即无法表达的。与基督在属灵上联合的喜乐,是未悔改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也是基督徒所难以描述的。

满有荣光的。虽然这种光荣的充分体验要有待于基督的复临,但只要基督徒愿意让自己的生命受圣灵(见彼前4:14)所指引,他现在就能尝到(见来6:5)与上帝同在的甘甜。

大喜乐。agalliao.见第6节注释。


9 并且得着你们信心的果效,就是灵魂的救恩。

【本会注释】

信心。见第5节注释。

果效。“目标”,“结果”(见罗10:4;提前1:5注释)。信心的果效就是脱离罪恶(见彼前1:5),并承受在末日审判时等待着真基督徒的永远“基业”(见第4节)。恢复了的伊甸是上帝给所有赎民的报赏。

灵魂。psuchai.(见太10:28注释;参诗16:10注释)。该词在太16:25译为“生命”。该节也是讨论生命得救的问题。在《彼得前书》中,“灵魂”可以理解为“生命”,也就是“你们自己”。


10 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早已详细地寻求考察,

【本会注释】

救恩。就是第9节“灵魂的救恩”,即生命得救。

你们要得。预言的话题成为基督受死后活着信徒的现实。

恩典。指上帝藉着耶稣基督更加充分地展示众先知所多方论述的救恩。

寻求。指众先知殷勤研究上帝赐给他们自己和其他先知的话语,特别是有关救赎主的来临。他们拥有预言的恩赐,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完全理解预言的意义。先知只知道所指示他的内容,并以“耶和华如此说”的名义发表。赐给一位先知的信息往往补充了赐给其他先知的信息,所以需要对各位先知所得的启示进行对照,以便全面理解上天的信息。这就是古代先知的做法。

考察。参约5:39。


11 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麽时候,并怎样的时候。

【本会注释】

基督的灵。就是圣灵(见罗8:9注释;参加4:6)。有人认为这里的灵指基督,将本文与林后3:17,18进行对照(见该处注释)。这种观点说基督亲自在《旧约》的先知心中作工,启示他们当前的职责和将来的事件。也有人认为应把本句理解为“基督所差遣的灵”,也就是圣灵(见约15:26;彼后1:21注释)。两种观点都主张基督的神性和永在,确认《旧约》是出于上帝的启示。先知并不是凭着个人的想象,而是受到圣灵的直接启示。他们是圣灵的代言和代笔者。

预先证明。圣灵藉着众先知经常进一步启示基督的工作,使上帝的计划越来越清楚。

指着。deloo.见彼后1:14注释。原文动词的时态暗示圣灵不断指出有关基督使命的重要事实。

基督受苦难。指基督注定要受的苦难。这就向基督徒证明,救主受苦是《旧约》预言的一个主题(见赛53章;徒3:18;26:22,23注释)。虽然犹太人误解了这些预言的意义,早期的基督徒却是理解其真正的含义。见路24:25-27注释。

后来得荣耀。即受苦以后得荣耀,指基督的复活,升天,以及与祂复临和永恒统治有关的一切事件。

时候。kairos(见可1:15;徒1:7注释)。上帝向先知启示所应许之救赎主的一些特征,正如祂启示今日的教会有关基督的复临。但虽然他们殷勤考察有关弥赛亚来临的一切信息,仍不知道基督第一次降临的准确时间(见路3:15注释)。


12 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传讲(原文作服事)的一切事,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们。那靠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报给你们;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

【本会注释】

得了启示。有些先知明白,他们所得的启示,有的要到将来才应验(见民24:17;申18:15;但10:14注释)。每一个先知都知道,世界救赎主的来临是在将来的事。最终解决罪的问题,不在他们的时代。

所传讲(原文作服事)的一切事。《旧约》的先知除了为当时代的人服务之外,也为彼得时代的人服务。因为他们的预言刚刚应验在基督的工作上,并将继续应验在基督教会的发展上。

乃是为你们。指彼得书信的读者。从广义上说,是指彼得时代的所有基督徒。

靠着。或“藉着”。

从天上差来的。见徒2:2注释。

圣灵。见太1:18注释。早期的传道士与圣灵有密切的联络,并受圣灵所管束。彼得在这里显然是指五旬节圣灵的显现(见徒2:4注释),暗示福音的传道士所传的信息与先知的信息是完全一致的,因为他们是受同一个圣灵所管理的。

传福音。见徒8:4注释。彼得没有说明是水把福音传到小亚细亚,也没有透露自己是否在其中。

这些事。就是有关“救恩”(10节),“基督受苦难”,“得荣耀”(11节)和“福音”(12节)的事。

报给你们。anaggello.见徒20:20注释。

天使。见来:14注释。

也愿意。见太5:28注释。天使很关心上帝在拯救人类的工作上所显示的品格。从创造亚当到现在为止,上帝慈爱和公义的每一表现都让天使惊讶和称谢(见《先祖与先知》155页)。

详细察看。parakupto.“俯身观察”。源于para(“在一边”)和kupto(“俯身”)。参该动词用于路24:12;约20:4,511,描写门徒和马利亚从坟墓外朝里面观看。彼得在这里可能想到天使认真研究救恩计划的揭示。他们非常关心这件大事的进展,因为他们将来的安宁取决于善恶之争的结果。


13 所以要约束你们的心,(原文作束上你们心中的腰)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

【本会注释】

所以。鉴于福音所展示的辉煌福惠和盼望(3-12节),彼得继续他的劝勉。

约束。anazonnumi.直译是“束上”,指一个已经完成的动作。Anazonnumi用来描述东方人在走路和奔跑之前把自己外袍的下摆提起来塞进腰带里(见诗65:6注释;参路12:35;弗6:14)。鉴于救恩的无价恩赐(彼前1:9,10),彼得劝读者也要为积极的活动预备自己的心。

心。dianoia.见路1:51注释。基督徒要约束自己的思想,不要去想无益的话题。要专心思考圣灵所启示的救恩伟大真理(彼前1:11)。

腰。束腰带之处。“束上腰”是比喻的用法。

谨慎自守。nepho.在希腊古典著作中,该词指禁绝酒类。但在《新约》中通常寓指保持头脑或属灵上的清醒与平衡(参帖前5:6;提后4:5;彼前4:7;5:8注释)。

专心。teleios.既可修饰前面的“谨慎自守”,也可修饰“盼望”。

显现。apokaluosis.(参5,7节)。彼得在这里说明基督徒人生的道路是日益体验耶稣基督的同在,越来越深地与主相交,胜过任何属世的关系。救主的生平和工作将日复一日更多地向上帝的儿女启示,直到基督复临时的最后“显现”。那些崇敬祂的人在今生就已经认识了祂。

所带来。暗示不断地领受恩典。

恩。见约1:14;罗3:24注释。这里的恩是指福音所提供的福惠。


14 你们既作顺命的儿女,就不要效法从前蒙昧无知的时候那放纵私欲的样子。

【本会注释】

顺命的儿女。强调“顺服”(见第2节注释)。参“可怒之子”(弗2:3),“光明的子女”(弗5:8),以及类似的说法(弗2:2;5:6;西3:6;帖前5:5)。关于“儿女”(“tekna”),见约壹3:1注释。

效法。见罗12:2注释。

蒙昧无知。就是人在尚未悔改,不认识上帝和祂的律法,以及基督和祂的牺牲(见徒3:17;17:30;弗4:18注释)时以自我为中心,贪爱世界的生活。

私欲。见罗7:7注释;参太5:28注释。


15 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

【本会注释】

。alla.将“从前”的“放纵私欲”与要求于基督徒的圣洁生活进行对比。

。见罗8:28,30;林前:7注释。

圣洁。见罗1:7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而要与召你们的圣者相和谐”。上帝是绝对圣洁的。罪恶和污秽不能在祂面前存在(参利11:44;19:2;29:7)。

所行的事上。anastrophe.见弗4:22注释。请注意摆在基督徒面前的广泛标准。他要在一切所行的事上圣洁,包括他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参帖前5:23)。

也要圣洁。就是从今以后你们要圣洁。真正的基督徒会坚决地树立自己行为的准则,不再去思想不圣洁的事物。人类本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创1:26,27),但因犯罪而丧失这个形象。福音的目的就是在人身上恢复上帝的形象,使他可以像他的创造主那样圣洁。


16 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本会注释】

因为(经上)记着说。《新约》的作者一致认定《旧约》圣经的权威。

你们要圣洁。引自利11:44;19:2;20:7。彼得呼吁所有的基督徒过圣洁的生活。


17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

【本会注释】

你们既。原文暗示是毫无疑问的现实。作者相信读者现在和将来都会求告天父。

不偏待人。aprosopolemptos.源于 a(“没有”)和 prosopolemptes(“顾面子”)。见徒10:34;罗2:11;雅2:1注释。

按各人行为。见罗2:6注释。

审判人。圣父藉着圣子实施审判(见约5:22;林后5:10注释)。

。见太6:9;7:11;彼前1:2注释。

就当存敬畏的心。见徒9:31;罗3:18;林后5:11;弗5:21注释。基督徒既认识到自己与上帝的关系,就会敬虔度日,知道他每日的行为都反映他对上帝的态度。既敬畏上帝,就不会畏惧人。当基督徒的原则受到威胁的时候,忠实的信徒就会坚定站立。

度你们。anastrepho.见林后1:12注释。其名词形式 anastrophe 用于彼前1:15。

寄居。paroikia.“住在异地”。参第1节的 parepidemoi 的注释。彼得用parepidemoi指基督徒暂时住在这个世界,认识到他们真正的家园是与上帝和基督一同住在新天新地。


18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

【本会注释】

知道。或“因为你们知道。”这是敬畏度日的又一个理由。

得赎。lutroo.“支付赎金后释放”。相关的名词lutron见太20:28注释。

你们祖宗所传流。需要有全新的生活方式来取代异教无目的,无果效的哲学。

虚妄的。mataios.“无用的”(见林前15:17注释)。没有基督教,人类是不可能根除个人和社会弊端的。他们今生看不到意义,又没有将来的可靠盼望。

行为。见15节注释。

能坏的。与基督恩赐的永恒性质形成对照。

金银。这些能坏的财宝不能用作人类的赎价。虽然地上的奴隶可以买卖,用金银来赎,但是人类在属灵上的得赎却需要无限贵重的代价(19节)。


19 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

【本会注释】

乃是凭着。原文的18和19节在“能坏的金银”和“基督的宝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基督的宝血。基督的“宝血”是无与伦比的。所以祂的救赎远胜过其他一切的方法(见罗3:25注释)。只有基督的宝血能够赎人的罪。

无瑕疵。amomos.见弗1:4注释。那里用的是复数形式amomoi.

无玷污。aspilos.“没有道德污点”(见雅1:27;见提前6:14注释)。《旧约》记载,作为祭牲的羊羔必须身体健全(见利22:19-21;见出12:5注释)。强调这一点是要预表基督道德的完美。因此基督能够作上帝牺牲的羔羊,成就人类的救赎。

羔羊。关于基督作为上帝所提供救赎人类的羔羊,见约1:29注释。


20 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上帝)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

【本会注释】

在创世以前。见约17:24注释。基督作为赎罪的羔羊并不是事后的权宜之计,以应付意外的局面。这是上帝永恒旨意的一部分(参太13:35;25:34;见罗16:25;弗3:11;启13:8注释)。圣经在这里和其他地方都教导说基督在创世以前就已存在(见《约翰福音》第一章补充注释。)。

是预先被(上帝)知道的。见罗8:29注释。

在这末世。见珥2:28;罗13:11;来1:2注释。见罗13章补充注释。

为你们。彼得的读者认识到,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所彰显的上帝永恒旨意,已经为了他们而运作。所以他们感到敬畏和鼓舞。

显现。虽然上帝在万古之先就已预见和预定了差遣一位救主,上帝依然视基督道成肉身为后来的历史事件(见约1:14;约壹1:1,3注释)。基督的“显现”暗示祂原先就已存在(参提前3:16;提后1:10;约壹3:5,8;4:9)。


21 你们也因着祂,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又给祂荣耀的上帝,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上帝。

【本会注释】

因着祂。我们藉着耶稣,得以信靠上帝。如果没有耶稣显示上帝的品格,我们和彼得时代的人就与旧约时代的人一样对上帝茫然无知。基督的生,死和复活是人类得救盼望的唯一基础。

叫祂从死里复活。见徒3:15注释。耶稣基督的复活出色地展示了上帝的大能。基督如果不起死回生,就不能证明祂战胜了死亡(启1:18)。祂的复活是将来圣徒复活的保证(林前15:51-54;帖前4:14)。基督教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有一位复活的基督(见林前15:14-20注释)。

荣耀。见约1:14;罗3:23注释。圣子素来是拥有“荣耀”的(约17:5)。但祂复活和升天以后,圣父让这个荣耀得到世人的承认。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上帝“给祂荣耀”。

叫你们。可理解为“结果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上帝”。上帝在基督的复活和升天上展示大能的成果之一就是增强了基督徒对上帝的信心。祂既为耶稣施行了如此的大事,也一定能为信徒施行同样的能力。


22 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从心里”有古卷作“从清洁的心”)。

【本会注释】

顺从。指顺从福音真理的要求。只有顺服上帝的旨意,才能得到全身的洁净。

真理。关于“真理”的定义,见约8:32注释;又见约1:17;17:17注释。不仅要认识真理,还要实行真理,才有效果。

洁净了。原文暗示彼得的读者在过去已经献身。他们洁净的状况得到了继续。见约壹3:3注释。洁净的工作是在圣灵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的(见彼前1:2注释)。有文本在“洁净”前面还有“藉着圣灵”。圣经经常教导说,圣灵赐人顺从的力量。

。见太10:28注释。“心”是意志,愿望和情感的所在。

爱弟兄。见罗12:10注释。顺从真理一定会导致爱弟兄。见约13:34;约壹2:9-11;3:10-18注释。

没有虚假。anupokritos.“没有伪装”,“没有伪善”。

。“出于”,强调来自基督徒爱心泉源的深处。

清洁。有的文本没有“清洁”。

切实。ektenos.“真诚”,“广泛”。见徒12:5注释。基督徒的爱应当延伸到本身也许不可爱之人生活的许多方面,涵盖所有的人和事(见林前13:7注释)。

。agapao.出于理性的爱,谋求所爱之人的最高利益(见太5:43;约21:15注释)。


23 你们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藉着上帝活泼常存的道。

【本会注释】

蒙了重生。可能指读者过去藉着上帝之道的能力而悔改。关于“重生”,见约3:3-8注释。

能坏的。见18节注释。

种子。可能引用撒种的比喻。“种子”代表“上帝的道”,播撒在人的心田里(见太13:3-9。18-23注释)。彼得也可能指每一个人的出生。

活泼常存。彼得指的可能是“道”或“上帝”。 两种解释都对(参来4:12)。“活泼常存的上帝”可能更加符合上下文。

。指源于上帝的道。参“天国道理”(太13:19)。圣经是上帝赐给人类的道(见提后3:16注释)。人顺从其中的原则,就能体验“重生”,获得新的盼望,力量和品格。离开“上帝的道“,人就不可能有品德的改变和属灵上的悔改。


24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谢;

【本会注释】

因为。dioti.彼得通常用这个词来引出《旧约》的经文。

凡有血气的。使徒引用的是赛40:6-8。他所说的是人类在没有上帝恩典维持的情况下自然脆弱的状态。

他的美荣。有文本为“它一切的荣耀”。

凋谢。彼得强调与上帝政权的永恒相对而言,人类寿命的短暂。没有上帝所赐永生的盼望,人类只能生存短短的几年。


25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本会注释】

道。rhema.“话语”,“信息”。这里指上帝真理的任何话语。

永存。上帝的话语永不失效。凡祂所说的话都不需要更改(见诗89:34)。上帝政权的原则与祂自己一样是永远长存的(见太5:17,18注释)。

。上帝关于罪和得救的永生之道构成了基督教会的“好消息”。这是彼得论述的高潮。“顺从真理”(22节)就这样确保基督教会永远与永生的上帝相交。


彼得前书2章

提要:1 彼得劝他们不要违背博爱的精神:4 指出基督是他们建造的根基。11 他劝他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13 要顺服官长,18 教导仆人们如何顺服他们的主人, 20 效法基督的榜样,因行善而忍耐受苦。


1 所以,你们既除去一切的恶毒(或作“阴毒”)、诡诈,并假善、嫉妒,和一切毁谤的话,

【本会注释】

所以。彼得在这里为1:23-25所说经历了重生的人提供了一系列劝勉。

除去。或“脱掉”,如脱衣服(见弗4:25;雅1:21)。要使“纯净的灵奶”(彼前2:2)产生效果,就必须除去其他的东西。

恶毒。kakia,“邪恶”,“卑鄙”(见罗1:29注释),包括各邪恶卑鄙的行为。

诡诈。dolos,“叛逆”,“狡猾”(见约1:47注释)。

假善。hupokriseis,“舞台表演”。

毁谤的话。或“公开的诽谤”(见林后12:20注释)。


2 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象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

【本会注释】

爱慕。或“渴望”,这里指渴慕真道,就象新生儿渴慕母乳一样。同样,每一个基督徒都应渴望圣经的灵粮。灵粮对于属灵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纯净的。adolos,“不狡诈的”,这里可能指“没有搀杂的”奶(参林后2:17)。圣经是“上帝的道”(彼前1:25),没有搀杂人的理论。

。logikos,“合乎理性的”(见罗12:1注释)。彼得在这里指“上帝的道”(彼前1:23,25)中的灵粮。许多注释家认为logikos是指logon theou(“上帝的道”,彼前1:23),从而把它解读为“作为道的奶”,“关于道的奶”。彼得所说的“奶”是所有基督徒终生所需要的灵粮。《希伯来书》作者笔下的“奶”则是指初步的道理,须尽快用“干粮”(来5:12至6:2)来代替。彼得并不一定是说他的读者还只是信仰上的“婴孩”。

奶。指福音简单,初步,基本的原则(见来6:1,2注释)。

才生的。解释1:3,23所说的重生。“才生的”基督徒在基督徒生活与知识上个人经验甚少(参太18:3)。

渐长。直译为“使之成长”。

以致得救。得救是遵从上帝之道指示的人所追求的目标与奖赏。


3 你们若尝过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本会注释】

若尝过。原文暗示彼得认为他的读者体验过主引导的恩典,所以应继续渴慕圣经的营养。

。chrēstos,“合用”,“良善”,“仁慈”,源于一个表示“供应所需”的动词。使徒在这里引用诗34:8,描写上帝对人无私的仁慈、同情和温柔。


4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上帝所拣选、所宝贵的。

【本会注释】

主乃。就像孩子经常会饥饿(见第2节),基督徒也会不断感到自己需要属灵的营养。基督徒每天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上帝就赐给他新的福气。

活石。就是主耶稣基督。关于用“石头”来代表基督,见太16:18注释。彼得提前采用了他在第6节所引说基督是教会“房角石”的预言。参彼得对“活泼的盼望”(见彼前1:3注释)和“活泼”的道(彼前1:23)的强调。

被人所弃的。apodokimazō“试验后弃绝”,因为不合规格。人们观看和审查基督,认为祂缺乏他们所渴慕之弥赛亚的品质,所以拒绝祂为救主。犹太民族作出了这个决定,就象许多民族的许多个人以后所作的决定一样(参徒4:11)。

被上帝所拣选。eklektos(见彼前1:2注释)。虽然人类普遍拒绝了基督,上帝仍承认祂满足了作人类无罪替身的所有要求。

宝贵的。因为所拥有的品质而“尊贵”,“珍视”,“贵重”。


5 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上帝所悦纳的灵祭。

【本会注释】

你们。原文强调“你们自己”。

到主面前。(3节)。或“不断来到”。 就像孩子经常会饥饿(见第2节),基督徒也会不断感到自己需要属灵的营养。基督徒每天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上帝就赐给他新的福气。

活石。使徒把用来指基督的词语(4节)用在信徒们身上。每一信徒都是一块活石,因为他与永活的基督联合。若没有与耶稣基督活泼的联络,没有人能度圣洁的生活(见约6:51,57;15:1-6注释),盼望永生(见约14:19注释)。

建造。oikodomeō,基督曾用这个动词宣告建立基督教会(见太16:18注释)。作为大建筑师,基督将每一位真信徒都放在赎民教会的合适位置。这句经文也可译为“你们务要被建造”,强调基督徒顺服大建筑师上帝(见弗2:21,22注释)。

灵。pneumatikos,“属灵的”。唯有献身荣耀上帝的人,才能建入赎民之殿。彼得在这里把教会说成是一个统一体;各人是通过献身而联合在一起。保罗也把教会称为圣殿(林前3:16;弗2:20-22)。

作圣洁的祭司。彼得在这里所说的是所有的基督徒都享有藉着基督,而不是藉着人中保的工作接近上帝的自由(见来4:16注释)。祭司的特点不仅是可以直接接近上帝,而且是圣洁的,与世界分别,有特殊的权利和义务。赎民将在一千年里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见启20:6注释)。

藉着耶稣基督。藉着耶稣基督,我们接近上帝。藉着祂,我们的奉献才蒙悦纳。基督徒不需要人间的祭司将他的祭物奉献给上帝(见来4:16;10:19-22注释)。

奉献。基督徒既为祭司,就必须“有所献的”(参来8:3)。

上帝所悦纳的。献身的生活就是“上帝所悦纳的”(见诗51:16,17;罗12:1注释)“活祭”。圣经说到祂所悦纳的祭物还有颂赞(来13:15),行善和捐输的事(16节)。物质的奉献蒙上帝悦纳,是因为反映了奉献者的爱心和献身精神(见徒10:4;腓4:18)。

灵祭。即以爱心和献身上帝的精神为特征的祭物,与仪式中只反映形式上顺从的祭牲不同。唯有“用心灵和诚实”(约4:23,24)敬拜上帝的,才能奉献“上帝所悦纳”的祭物。动机与态度考验一个人的真诚(见太20:15)。请比较该隐与亚伯所献的祭(见创4:4,5注释)。


6 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本会注释】

因为经上说。引自赛28:16的七十士译本。

拣选。见彼前1:2;2:4注释。

宝贵的。见4节注释。因为上帝如此高度地尊荣了基督,所以人们拒绝或低估祂乃是很愚蠢的。

房角石。akrogōniaios,“边角”,由akros(“最外面”,“边缘”),和gōnia(“拐角”,“角落”)所构成,指建筑物中最重要的石头,把根基与上面的建筑对准,并将墙与墙连接起来(见弗2:20注释)。

锡安。诗歌中对耶路撒冷的称呼(见诗48:2注释;参来12:22)。

信靠。直译是“养成信靠的习惯”,即操练安静坚定的信心。

。就是信靠耶稣基督,而不是彼得或任何其他人(见太16:18注释)。彼得在这里清楚地教导说,基督(而非彼得)乃是建造教会的房角石。

羞愧。kataischunō(见罗5:5注释),这里所采用的形式是“蒙羞”之意


7 所以,祂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本会注释】

祂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不顺从的人却以这块石头为耻。参彼前2:4,6。世人不论多么藐视基督,真信徒却以被称作基督徒为荣。顺从的人永远不必感到耻辱,因为他们灵宫的“活石”(5节),有耶稣基督为房角石。

不信的人。与“信的人”形成对比。

所弃的。见第4节注释。彼得在这里引用诗118:22。基督曾将这节经文用在自己身上(见太21:42-44注释;参徒4:11)。关于这里所说建造圣殿的历史事件,见《历代愿望》597,598页。

房角的头块石头。参“房角石”(见第6节注释)。


8 又说:作了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他们既不顺从,就在道理上绊跌(或作“他们绊跌都因不顺从道理”);他们这样绊跌也是预定的。

【本会注释】

绊脚的石头。使徒所引用的是赛8:14。参保罗在罗9:32中对该节的引用。犹太民族被基督因信称义的信息绊倒了,以致将主钉在十字架上。主来本是要满足他们深深渴望平安的心。他们拒绝了上帝定意用来建立和巩固他们个人与民族的方法(参见本注释卷四第32,33页)。

跌人的。skandalon,“陷阱的支棍”,“陷阱的弹簧”,动物一旦触上就会弹起来关闭陷阱(见林前1:23注释)。拒绝耶稣基督的人可以说是签署了自己的死刑命令。

道理。就是圣经中所阐明耶稣基督的福音(见彼前1:23;2:2注释)。不顺从的人拒绝接受基督所提供的恩典。

绊跌。基督来是要作人类得救的垫脚石,使他们与上帝和好,获得永远的快乐。但当他们拒绝的基督时 ,就“绊跌”了。这个结果不是“石头”本身的责任。见约3:19注释。

预定的。上帝“预定”接受基督的人得救,和拒绝祂的人被定罪。藉着选择接受或拒绝基督,人类自愿站在一边或另一边,从而注定接受上帝为各方所定的命运。一个人如果选择拒绝基督,他就自动放弃了他得救的唯一方法(见徒4:12)。上帝已经宣布,凡不顺从的人都会被那块“石头”砸得稀烂(太21:44)。上帝已经“预定”了犯罪的结果。因而,当犹太通国拒绝基督时,他们民族的命运就确定了(见本注释卷四第30-36页;见林前1:23注释)。关于上帝的预见和预定,见约3:17-19;罗8:28,29注释。


9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本会注释】

被拣选的族类。genos eklekton,“蒙拣选的种类”,“选民”。前面说的“房角石”也是被“拣选”的(eklekton,彼前2:4,6;参启17:14)。犹太民族曾蒙“拣选”作上帝在地上的代表(见本注释卷四第26,27页;见赛43:10注释),但是他们因不信和心地刚硬而丧失了优越的地位(见本注释卷四第30,31页)。彼得在这里宣布上帝已经把犹太民族的特权与责任转给了基督教会。基督教不是一个民族的群体,而是由世界各民族中选召出来的人所组成的属灵团体,是一个普世范围的大家庭(见加3:28注释)。肉身的以色列民原先的特殊地位已经取消了(见本注释卷四第35,36页)。

君尊的祭司。引自出19:6的七十士译本(basileion hierateuma,见该节注释)。参启1:6注释。基督徒作为祭司,应当向上帝献上彼前2:5所提到的“灵祭”;他们还应把自己当作活祭献上(见罗12:1注释)。信徒的团体要完全奉献给上帝(见罗12:1注释)。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作他们与上帝之间的中保,因为在上帝和人之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耶稣基督(见来7:17;7:24-28注释;参来4:16)。

圣洁的国度。正如上帝曾把犹太民族分别出来见证祂政权的原则(见申7:6注释),祂后来呼召基督教会成为“圣洁的国度”,作祂在地上的代表(见本注释卷四第35,36页)。

属上帝的。peripoiēsis,“产业”,“财产”(见弗1:14注释)。参相关的动词peripoieō,“(为自己)获得”,“保存”。英语中的“peculiar”(特有的)意为“属于个人的”,“私有的”,“自己的”,来自拉丁语peculiaris(“某人自己的”,“属于某人的”,“特殊的”)。“peculiar” 在口语中表示“奇怪的”或“古怪的”。 希腊词语peripoiēsis并没有直接表达彼得对于上帝子民的这种看法(见申14:2注释)。“属上帝的子民”见出19:5;申7:6;玛3:17注释。基督已经拥有了教会。祂在特殊的意义上视教会为祂所买来的产业(见徒20:28;弗1:14注释)。

宣扬。直译是“到处传扬”。

黑暗。圣经说“幽暗世界”(弗6:12)和“暗昧的行为”(罗13:12)是“无益的”(弗5:11)。上帝的子民不应“在黑暗里”(帖前5:4),因为他们已经从黑暗里被召出来了(见约1:5注释)。

奇妙。“绝妙的”,“惊人的”。

光明。指真理(太4:16;路11:35)和住在其中之人(太5:14;徒13:47;弗5:8)。耶稣基督(见约1:4,5,9;8:12)和天父(约壹1:5)是众光之源。真理的光驱散了无知的黑暗,所以光就成了圣经中表示上帝临格和引导的象征(见约1:4,7)。

美德。aretai(“完美”,“优点”),强调这些品质在行为上的活跃表现。这里指上帝荣耀的品德,丰盛的慈爱和拯救罪人的恩典(见出34:6,7)。上帝接纳教会为祂特别的产业,是要信徒们在生活中反映祂品德的宝贵特性,并向众人宣扬祂的恩慈与怜悯。基督徒应该藉着基督化人格的魅力和基督化同情的行为,向世界彰显上帝,象耶稣所作的那样(见林后2:14-16注释)。


10 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上帝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本会注释】

从前。特别是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作“属上帝的子民”的时期。

算不得子民。使徒解释何2:23,将之用在外邦基督徒身上。他不会这样称呼犹太藉基督徒,因为他们的祖先多世纪以来都是上帝的子民。他在这里所说的“子民”,后来他说他们是从偶像崇拜中悔改的(彼前4:3,4)。保罗也把何西阿2:23用于外邦人的蒙召(见罗9:25,26注释)。

上帝的子民。如果没有基督,所有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是没有希望的(见第9节注释)。但当他们成为上帝国度的公民时,他们就加入了“圣洁的国度”。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世人面前彰显他们夫子的荣耀(见第9节注释)。

未曾蒙怜恤。当以色列人仍为上帝的选民时,外邦人可以通过加入以色列而得到上帝的怜恤。但现在犹太人若得到上帝的怜恤,就要离开犹太教而加入基督的教会。古时,以色列是上帝的怜恤流往世界的渠道;今天,教会则是上帝怜恤的渠道。

蒙了怜恤。就是藉着上帝所指定的媒介让“怜恤”流往世人。


11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

【本会注释】

亲爱的弟兄啊。agapētoi,源于agapē,强调无私而理智的爱(见太5:43注释)。

客旅。paroikoi,“侨民”,即不享有公民的权利外来移民(见弗2:19注释;参彼前1:1,17)。

寄居的。parepidēmoi,“旅居者”,“外人”,“流亡者”(见彼前1:1注释;参来11:13)。

。或“恳劝”。

禁戒。基督应当在道德败坏的世界中保持没有“瑕疵”或“玷污”(见弗5:27)。他们应当避免与一切恶习和恶行接触。所以他们与世上的“客旅”和“寄居的”不同。他们要远离世界的罪中之乐,献身于属灵的事。

肉体的。sarkikos,或“情欲的”(见林前3:1注释)。

私欲。epithumiai,“愿望”,“渴望”,“情欲”(见约8:44;罗7:7注释;参太5:28注释)。

灵魂。psuchē(见太10:28注释),这里指人类的高等机能,就是良心与意志(参彼前1:9,22)。

争战。strateuō。残余的罪恶倾向不断地在基督徒心中发动争战,直到基督的恩典赐他能力抵制与灵魂争战的“肉体的私欲”(见罗7:21-25注释)。


12 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或作“眷顾”)的日子归荣耀给上帝。

【本会注释】

品行。见彼前1:15注释。

端正。kalos,“高尚”,“善意”。基督徒的品格对未信之人的影响,应当证明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崇高价值。真基督徒无私,忍耐,勤劳,规矩的生活与一般未悔改之人散漫的习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外邦人。ethne,“各民族”,这里不是指非犹太人,而是喻指非基督徒,因为彼得这封信主要是写给外邦信徒的(彼前4:3,4)。犹太人用希伯来文《旧约》的词汇goy,和它在希腊文《新约》中的同义词ethnos指“民族”。二者通常都这样翻译,有时也指希伯来民族(如在创12:2;出19:6;33:13;结37:22;路7:5;23:2;约11:43-52;徒26:4中),但更多地是指周围的外邦民族(利20:23;申4:27;王下18:33;耶5:15;25:31;结6:8;启2:26;以及《新约》中几乎所有的“外邦人”)。其复数形式goyim和ethnē不仅指全体外邦民族,也指是外邦人的个人(徒10:45;13:42,48;弗2:11;3:1)。因此就自认高过非犹太各民族的的犹太人而言,ethnē带有贬低下等人和异教徒的意思(见太2:15注释)。

犹太籍的基督徒习惯上把“以色列人”与上帝立约的子民等同起来,认为外邦人“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上帝”(弗2:12)。所以他们自然不愿意用“以色列人”来指外邦的信徒,而在他们离开异教并加入基督教会之后,不再视他们为外邦人(林前12:2;弗2:11)。

这一事实说明了我们为什么会发现保罗和彼得都用ethnē来区别外邦人与基督徒,而不是区别非犹太人与犹太人。保罗曾责备哥林多的基督徒原谅了一件“连外邦人中也没有”(林前5:1)的罪行,并将这些基督徒(“你们”)与“祭鬼”(林前10:20)的“外邦人”(“他们”)相对照。在本节中,当彼得要求这些从前的外邦人要“在外邦人中品行端正”的时候,也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他显然不愿意把这些“从前算不得上帝的子民,现在却作了上帝的子民”(彼前2:10)的人说成是“外邦人”,特别是由于他们现在已经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了(9节),是以色列圣约应许的继承人。

作恶的。基督徒曾遭到外邦人的误解,被指控为不忠于国家和扰乱治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唯一的辩护就是过一种连异教徒都钦佩的无可指摘的生活。

看见。或“仔细观察”。使徒希望当外邦人观察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会被引导采纳这种方式(见林前4:9;来10:33注释)。

。kalos,在本节的前面译为“端正”。 信徒作为基督的代表,不仅应以道德端正著称,而且要对同胞的福利表现出实际的关心。如果一个人的宗教经验是真的,就必在“好行为”中表现出来(见太7:16-20;雅3:11-18注释)。

鉴察。episkopē,可能是指外邦人观察教会信徒的“好行为”,或指上帝在审判时审查人的记录。基督徒人生的宗旨之一就是显示上帝的品格,从而使外邦人思考自己与上帝的关系,所以第一种解释可能比较符合上下文。通过“监察”真基督徒高尚的品格,外邦人将有充分的理由“归荣耀于上帝”。外邦人归荣耀给上帝的最好办法,就是顺服祂的恩典和祂改变品格的大能。

归荣耀给上帝。就是承认他们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看见了上帝的智慧和能力。彼得可能回忆起耶稣所说过的话(见太5:16注释)。


13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

【本会注释】

为主的缘故。基督徒履行公民的义务不应是出于惧怕刑罚,而是因他的主在地上时的教训和榜样。耶稣服从民事的法规,甚至是不公正的法规,而没有对抗已经确立的权威(见太22:21;26:50-53注释)。

顺服。直译是“永远顺服”。

人的一切制度。只要不违反原则,基督徒就应该发自内心地顺从他所处社会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彼得在这里视各种形式的政权为人所设立的机构,而不象保罗在《罗马书》13章中那样,强调地上的执政者行使权柄是出于上帝的许可。他强调政府权柄属世的一面。基督徒不可用武力来对抗已经确立的权威。

在上的。直译是“具有管辖的”。


14 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

【本会注释】

君王所派。低级官员也应当顺服,因为他们是国王所委派的。而国王的统治则是上帝所许可的,为了维持治安(见但4:17注释)。

。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指止动乱(见罗13:3,4注释)。基督徒不应该为难维持治安的人。

。参彼前1:7注释。官员的责任不仅是制止罪恶,还要鼓励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的人与事。

臣宰。总督,省长,也泛指一切低级官员。


15 因为上帝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

【本会注释】

因为。彼得现在介绍基督徒顺服当局的基本理由。

上帝的旨意。基督徒的顺从不是因为惧怕刑罚,而是上帝要他这么作。

行善。或“示范”。

堵住口。制止批评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给它提供机会。

糊涂。或“愚昧”。他们诬告基督徒是“作恶的”人(彼前2:12)。


16 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或作“阴毒”),总要作上帝的仆人。

【本会注释】

虽是自由的。即行动象自由人。基督徒顺服权柄(13节),不象没有思想的奴隶,而是出于自己的理性和判断,作在基督里的自由人

自由。即出于理性的行动自由。

遮盖。喻指“藉口”。基督徒不可滥用他的自由,或利用他作为守法公民的名声。基督徒的自由绝不能免除他作为公民对于合法当局的义务(参林前6:12;10:23)。

恶毒。kakos(见第1节注释)。

仆人。或“奴隶”。 基督徒作为上帝的仆人要顺服上帝。世人有充分的权利指望他实行自己的信仰,并认定凡他所作的都是上帝所认可的。所以基督徒的品行涉及到上帝的声誉。他绝不要给人以口实,认为上帝的行为标准低于非基督徒所普遍接受的标准。


17 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上帝,尊敬君王。

【本会注释】

尊敬众人。即无论他们的是什么职位。要尊敬每一个人,不一定因为他的身份人,还要考虑到他的职位。

亲爱。本节的“亲爱”,“敬畏”和“尊敬” 都有持续的意义,强调基督徒态度的一致性,从而堵住了无知之人的口(15节)。

教中的弟兄。即基督的信徒。

敬畏上帝。见诗19:9注释。

君王。见第13节注释。


18 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

【本会注释】

仆人。oiketai,“家奴”(见罗14:4;弗6:5-8注释)。

顺服。或“不断顺服”(见弗6:5注释)。

主人。despotai(见路2:29;徒4:24注释),强调对奴隶的绝对主权。因为早期教会的许多信徒在人身上受到俗世主人的约束,所以教会领袖们认为有必要根据现实,而不是根据理想来处理奴隶制的问题(见申14:26注释)。基督徒奴隶应该表现出信实、忠诚、谦卑、忍耐和宽恕的精神,从而赢得主人的好感和善待。

善良。agathos,指道德上的“善良”。

温和。epieikēs,“公正”,“通情达理”,“温柔”。彼得在这里反映了基督福山宝训中的勉言(见太5:43-48注释)。

乖僻的。直译是“弯曲的”,这里喻指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乖僻的心思”。服侍善良而通情达理的主人可能并不难,但是忠心服侍乖僻刚愎的主人则需要基督徒很大的忍耐。然而主人“乖僻”并不是仆人无礼或违抗的藉口。基督徒奴隶每天都面对复杂的环境。他往往需要为他主人的偶像崇拜作准备,或提供有害的饮食,目睹败坏的娱乐。但基督徒奴隶仍要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19 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上帝,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

【本会注释】

为叫良心对得住上帝。圣灵所启迪的良心在履行日常职责的时候总把上帝摆在面前。信徒不断地意识到上帝的的临格,就能与上帝合作而过得胜的生活,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

忍受…苦楚。或“在苦楚之下继续忍耐”。在人生的一切痛苦经验中意识到上帝的同在,就会产生勇气和安详。

冤屈的。或“不公正的”。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忠实的基督徒奴隶,也适用于一切受到冤屈和误会的信徒。受苦的基督徒既知道上帝监察一切而且判断公正,就会象他的夫子基督那样勇敢地忍受冤屈(见太5:10-12注释)。

可喜爱的。charis,“恩典”,这里指“可接纳的”(见约1:14;罗1:7;3:24;林前1:3注释)。参见主对charis的使用:“有什么可酬谢的呢”(路6:32)?基督徒奴隶要保持对专横“乖僻”(彼前2:18)主人的忠诚,需要有大量上帝的恩典。上帝悦纳信主之仆人的献身,赐给他属天的资源来减轻他的担子。


20 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上帝看是可喜爱的。

【本会注释】

犯罪。直译句是继续对上帝或人“犯错误”。 身为基督徒的仆人如果拒绝作一名顺从的奴隶,就不但违背了他地上主人的愿望,也违犯了上帝的命令。他基督徒的声誉因而在外邦人中受到了贬损,并且在上帝的眼中他的行为就不是可喜爱的(charis,见第19节注释),不值得祂所悦纳的了。

受责打。kolaphizō,“打耳光”,“拳击”。

有什么可夸的呢。直译是“有什么功劳呢?”

能忍耐。即知道身为奴隶的他因缺少对地上主人的忠诚而该受惩罚。

可喜爱的。charis,或“值得感谢的”(见第19节注释)。基督徒奴隶决不要懒惰,懈怠或不忠实。外邦奴隶常为此而受到刑罚。上帝有办法补偿忠心信徒为公义所受的苦楚。祂关怀的温暖保证维持着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21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本会注释】

蒙召。即基督徒已经“蒙召”行善,并且在必要时还会因行善而受苦。一个仆人或信徒,有时欣然执行对他的要求,反而会受到辱骂,但他应毫无怨言地忍受辱骂。

基督也…受过苦。尤其是在祂受审和被钉十字架的时候(见23节)。祂受苦是不公平的,因为祂从来没有作过一件该受惩罚的事(见22节)。祂品格的高尚,是与祂自幼就受的剧烈痛苦成正比例的(见来2:10,18;4:15注释)。在越发强烈的不公正待遇面前,基督表现出为义受苦的完美榜样(参太5:10-12注释)。祂面对恶毒的辱骂和讥讽,毫无报复之念。祂以宽宏之爱对待人的卑鄙。祂忍受了苦楚,坚信上帝会使万事互相效力,以成就益处(见罗8:28;彼前2:19注释)。

为你们。或“为我们”。上帝的旨意是要让救主的慷慨受苦成为祂每一个儿女效法的榜样。基督完美的生活,祂在苦难与死亡的熔炉中所受的熬炼,是上帝解决整个罪恶问题的办法。但彼得在这里所讨论的主要不是赎罪,而是基督在受苦时所表现忍耐和坚强的崇高榜样。

榜样。hupogrammos,直译是“字帖”,供书法临摹所用。基督已经提供了忍受苦楚的榜样;基督徒应当忠实地效法,就象学生在一张白纸上临摹眼前的字帖一样。

跟随。直译是“紧紧跟随”,即亦步亦趋。

脚踪。如人在松软的土地上行走时可能留下的脚印。


22 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

【本会注释】

没有犯罪。引自赛53:9。关于基督的无罪,见本注释卷五第918页。

口。基督的思想是纯洁的,所以祂口里就没有“诡诈”。“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12:34)。

诡诈。或“欺骗”(见第1节注释)。基督的话绝无谎言。祂没有找借口来减轻自己的不适和痛苦。参启14:5。


23 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本会注释】

被骂。或“被辱骂”。

不还口。基督不屑于报复或以恶报恶。因为第二个错误不可能使第一个错误变得有理。基督的榜样显示了使不和的人最终和解的唯一精神。当保罗说“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8)时,他所看到解决人类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基督的榜样。

受害。彼得想到了在他的主在受审和处死时所遭受可怕折磨,以及基督对迫害祂的人没有任何怒骂责备。

将自己交托。“自己”是译者外加的。不知道希腊原文究竟是指基督将祂自己,或祂的事业,或逼迫祂的人“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基督在十字架的祈祷“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可能暗示了上面的第三种可能性。当逼迫者辱骂并虐待基督时,祂一言不答。

审判。参约5:22,27,29。

公义。审判,即使是对恶人的审判,也必须符合上帝公义怜悯的本性(见罗3:26;启15:3;16:5,7;19:11)


24 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本会注释】

。或“祂亲自”。使徒穿插了耶稣基督代人所作的牺牲,作为永远值得强调的事实,但他本节的重点还是指出耶稣在嘲笑和试炼下的英勇榜样(见第23节注释)。

木头。xulon,直译是“木材”。一般表示“木头” 的词(dendron)在《新约》中不表示十字架。在彼得看来,十字架是犹太祭司制度中祭坛的原型。

亲身。参来10:10。

担当。或“拿掉”,“除去”(参来7:27;9:28;13:15)。罪归给了基督(见赛53:3-6;林后5:21注释),为的是公义可以归给人类(参《历代愿望》25页)。基督在十字架上担当人类的罪,从而免除了他们的刑罚,因为祂已经代受了(见来9:26注释)。祂是替人而死的,因为祂为别人的罪而受了刑罚(见来9:28注释)。“祂作了挽回祭……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2:2)。

我们的罪。基督自己并没有罪(林后5:21),却来担当我们的罪(太1:21;约1:29;林前15:3;加1:4;参《历代愿望》25页)。

。apoginomai,“从人心中消除”,“离开”。基督之死不仅是要宽恕人过去的罪。祂在地上的使命是要在人的生命中最终清除一切罪恶的行为。祂来把自己的百姓“从罪里”救出来(见太1:21注释;参约壹1:9注释)。

在义上活。就是符合公义的原则。

鞭伤。彼得再次引用赛53:5。

医治。耶稣基督来“医好伤心的人”(路4:18;诗147:3),和所有身体和灵性上(见可2:5,10注释)“需医的人”(路9:11)。


25 你们从前好象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

【本会注释】

迷路的。或“不断流浪的”。使人“迷路”的乃是撒但(启12:9;20:3,7-9)。

。见赛53:6注释。耶稣是好牧人(约10:11-16;来13:20)。祂为祂的羊舍命(约10:15,16)。

归到。希腊文是epistrephō,“转身”,“醒悟”,常译为“回转”(路22:32;约12:40;徒3:19;雅5:20)。未信的人转离了上帝,到悔改的时候他们转身面对自己的上帝。

你们灵魂。或“你们”(见来13:17注释)。迷路的羊有永远失丧的危险;牧师和教会所有其他的职员都应有丰富的恩典和个人经验,找回迷失的信徒,重归大牧人。

牧人。poimēn,除了在弗4:11中译为“牧师”之外,其他地方皆译为“牧人”。关于poimainō(“作牧人”)一词,见徒20:28注释。该词暗示基督对祂羊群的温柔关怀和保护(见约10:11)。在地下墓穴的墙壁上,早期的基督徒艺术把耶稣刻画成牧人。

监督。episkopos,或“监管人”,“监护人”(见本注释卷六第26,38页;见徒20:28注释)。


彼得前书3章

提要:1 保罗有关夫妻相互间责任的教导。8 他劝所有的人都同心相爱,14 忍受逼迫。19 他还宣扬了基督对上古世界的恩惠。


1 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

【本会注释】

作妻子的。彼得在这里确认了保罗有关基督徒家庭道德规范的教导(见弗5:22;多2:5注释)。

。身为基督徒的妻子应该在言行上尊重自己的丈夫(见创3:16;弗5:22,25注释)。

顺服。或“不断顺服”。

自己的丈夫。彼得在这里强调婚姻的独特关系。信主的妻子必须始终怀着基督化的精神,即使丈夫不信的人,也要与他和睦相处。她的基督徒誓约并不解除她以前与异教丈夫的婚约。

若有。指不信的丈夫。

不信从道理。就是不接受和顺从福音。常有作妻子的接受了耶稣基督的真理,她的丈夫却拒绝和反对。但只要丈夫愿意与她同居,作妻子的基督徒就不应谋求摆脱婚姻的约束(见林前7:12-15注释)。她应该继续与丈夫同住,作他的妻子顺服他,盼望和祈愿她敬虔的生活会引他归向救主。

不听道。直译是“一言不发”,“不说话”。希腊原文的结构表明,这里的“道” 和本节上面的“道理”不同。它不是指福音的信息。鉴于言行是信主的妻子争取她们不信的丈夫的方法,这里的“道”显然是指劝说。有时信主的妻子可能会进行辩论,试图通过逻辑证据来说服她的丈夫。一般来说,这不是争取不信丈夫的最好办法。挑剔和争辩的精神不符合基督的精神和方法。

品行。anastrophē(见彼前1:15注释)。安静自制,温柔圣洁而舍己的生活,能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通常比唠叨和争辩更为有效。

感化过来。就是信从基督。


2 这正是因看见你们有贞洁的品行和敬畏的心。

【本会注释】

正是因看见。直译是“当他们仔细观察的时候”(见彼前2:12注释)。

贞洁的。或“纯洁的”(见提前5:22注释)。身为基督徒的妻子,其全部生活的品味和情趣要有所克制。她要在凡事上表显出端庄正派。

品行。见第1节注释。

敬畏。即对上帝存圣洁的敬畏(见彼前2:17,18;诗19:9注释)。本节可以译为:“仔细观察了你们的品行,以及纯洁的敬畏上帝之心”。


3 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妆饰,

【本会注释】

辫头发。彼得在这里引用了古代“装饰”中动机不“贞洁”的一个例子(见第2节注释)。在彼得时代的希腊罗马世界中,复杂而耗时的发型成了财富与时尚的标准,其动机显然是希望自己引人注目,这不符合基督教的基本原则。见提前2:9注释。

戴金饰。罗马帝国时尚的女子要佩戴许多炫丽的戒指,手镯和脚镯。这样的“戴金饰”与基督徒端庄简朴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穿美衣。可能是指为应付各种的社交场合而一天换几次衣服的时尚。喜爱购置大量的衣服乃是诱惑各世代男女的一个陷阱。本来可以用得更有利于消费者和接受者永久利益的金钱,往往浪费在外表的装饰上。

妆饰。kosmos,(见赛3:16-24;提前2:9,10注释)。英语中的“cosmetics(化妆品)”就来自希腊词kosmos。基督徒女子不宜盛装打扮以引人注意。她最大的魅力应该是她的基督徒品行(见彼前3:2注释)。


4 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上帝面前是极宝贵的。

【本会注释】

里面。内在的人格,真正的自我(罗7:22;林后4:16;弗3:16)。

存着。内在的品性和人格。。花时间以基督化的品性装饰品格,比花大量时间装饰身体的外表有益多了。

长久。这不朽的品格就是义袍,是基督应许赐给凡因信接受祂并求祂引导之人的(见太22:11;启3:18注释)。这是上帝希望为人妻的基督徒所应有的装饰。它比其他任何事物更能使她和她的信仰得到她不信的丈夫和朋友们的好感。

温柔。praüs(见太5:5注释)。基督徒女子谦逊的朴实与那些用触目的发型,眩丽的装饰和时髦的衣服张扬自己,引人注目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安静。基督徒的安静不在于时尚的改变,而在于基督。祂“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来13:8)。与祂交往比与易变的人交往更有价值。

。即心思意念。

极宝贵的。金饰和华服的物质价值与真正悔改之人的永恒价值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5 因为古时仰赖上帝的圣洁妇人正是以此为妆饰,顺服自己的丈夫,

【本会注释】

仰赖。elpizō,“盼望”。这些敬虔的妇人们将她们的盼望寄托在上帝的应许上,以求得到承认和安全。她们的愿望与上帝对她们的计划是一致的。

妇人。或“妻子”。

正是以此。就是装饰品格。

妆饰。就是“温柔安静的心”(见第4节注释)。

顺服。她们不想以违背婚约来解决婚姻问题。许多信主的妻子无疑在家庭中面对极其困难的处境,但她们以基督化的温柔精神坚定地应付这些环境,得到了上帝的悦纳。她们无怨无恨地忍受了试炼。


6 就如撒拉听从亚伯拉罕,称他为主。你们若行善,不因恐吓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儿了。

【本会注释】

撒拉。这里把亚伯拉罕的妻子说成是一切敬虔妻子的先祖,和放心效法的榜样。

称他为主。撒拉尊敬亚伯拉罕,在家中服从他的领导(见创18:12注释)。

你们若行善。作妻子的基督徒要在家里和其他地方效法撒拉温柔谦逊的榜样。这种行为使女基督徒有资格成为撒拉的“女儿”,正如有信心的男人表现出的他们属灵祖先亚伯拉罕的品性那样。

害怕。ptoēsis(参箴3:25七十士译本)。作妻子的基督不要因一些令人害怕的处境而烦恼。这种处境有时来自不信丈夫的态度,有时起因于教养儿童的问题,有时是因不信的朋友和邻居的恶意引起的。不管这些问题是什么性质,作妻子的基督徒都要保持“温柔安静的心”(彼前3:4)。生活的问题促使她与主更加亲近,而不使她灰心。

女儿。或“孩子们”。参保罗关于亚伯拉罕是我们属灵祖先的教训(见罗4:11;加3:7注释)。


7 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作“知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比你软弱”原文作“是软弱的器皿”),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

【本会注释】

也要。使徒现在讲述丈夫的责任。上帝对作丈夫的基督徒所期望的,并不少于祂对作妻子的基督徒所有的期望。

按情理。即周到体贴,聪明无私地履行婚姻的一切责任。作妻子的基督徒应该尊她的丈夫为一家之长,但丈夫不可滥用他的权利。作丈夫的基督徒既认识了上帝的爱,就不可凌驾于妻子之上,对她作出不合理的要求(见林前7:2-5注释)。

比你软弱(原文作“是软弱的器皿”)。即与男人相比。“器皿”在这里指“人”。

一同承受。在上帝眼中,男女是平等的。他们都是永生国度的继承人。

生命之恩。就是永生的恩赐,上帝大爱的结果(见约3:16注释)。

敬重。即“尊敬”。

祷告没有阻碍。凡不以基督徒的敬重对待妻子的丈夫,不要指望上帝会答应他的祈祷(参太18:19)。上帝始终不能赐福给那些无理,自私,残暴地对待妻子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受亏待的妻子向上帝的恳求抵消了她丈夫伪善的祷告。


8 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

【本会注释】

总而言之。彼得的信是写给全体基督徒的(彼前2:1-17),特别作仆人(彼前2:18-25),作妻子(彼前3:1-6)和作丈夫(7节)的基督徒。现在他接着劝勉全体基督徒。

。即小亚细亚“散住寄居的”(见彼前1:1注释)所有信徒。从广义上讲,是指各世代各地所有的基督徒。

同心。homophrones,“和谐”,“团结”。信徒的和谐和统一行动的前提,是在基本信仰和教会的目标方法上有根本的一致。但一致并不要求在所有的细节上都完全一样。只要人们有思考的能力,就必然会在细节问题上有分歧。然而尽管有这些分歧存在,大家仍能在原则和工作方针上达成共识。实际上,同心主要指心意,而不是指思想。如果真正合作的愿望克服了骄傲的精神,那么尽管有观点上的分歧,基督徒们还是能够和谐同工的。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就减少了,真诚友谊的纽带会把大家联合起来(见约17:21;罗12:10,16注释)。

体恤。sumpathēs,“同受苦难”。见林前12:26注释。

相爱如弟兄。见彼前1:22注释;参太5:43-48注释。

慈怜。eusplagchnoi,“富于同情心”,“软心肠”。见弗4:32注释。

谦卑。有文本为“有礼貌”。见太11:29;罗12:16;林后12:21注释。


9 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

【本会注释】

不…报。直译是“不回报”。

以恶报恶。见太5:39;罗12:17;帖前5:15注释。

辱骂。或“漫骂”(见彼前2:23注释)。

祝福。见罗12:14注释。

因你们是为此蒙召。上帝呼召我们成为基督徒,是要帮助别人,而不只是使我们自己蒙福。真正的基督徒自然会设法给别人带来福气。见太5:43,44注释。

承受福气。一个人最大的福气就是成为别人的福气。上帝永恒国度的居民都有让他人分享自己幸福的习惯。在完美的宇宙中,每一个生灵唯一所关心的是他人的幸福。


10 因为经上说:人若爱生命,愿享美福,须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本会注释】

人若。直译是“凡愿意”。这就是感动上帝伟大慈心的精神(见约3:16注释),并且将表现在祂的子民身上(见太25:40注释)。使徒从本节开始(彼前3:10-12)引用诗34:12-16(见该处注释)。真信徒会在人生的一切困难中(见彼前2:12-20)愿意过一种丰满而有价值的生活,给别人带来福气。

爱生命。彼得所引用的,是希伯来语的诗34:12,直译为“在生命中得到快乐”,指的是今生。见太10:39注释。

享美福。即带来真正满足的日子。

禁止舌头。考虑不周的卤莽话语曾破坏了有多少友谊和美好的事业啊!卡尔文·柯立芝曾说:“给我带来伤害的话,我自己都说过”。凡觉得难以“禁止舌头”的人,可以将诗141:3作为他自己的祷告。详见箴15:1,28; 7:27,28;18:21;29:11;雅1:19,26;3:2-18注释。

诡诈。见彼前2:1,22注释。


11 也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本会注释】

也要。在两条劝戒之后是四条劝勉。

离恶。即不要对别人作恶。基督徒要避免伤害别人。

行善。即对别人行善。基督徒要千方百计说有益于别人的话(10节),并尽量为别人行善(11节)。

和睦。见耶6:14;来12:14注释。

追赶。或“追求”。 需要积极追求,以维护和睦。


12 因为,主的眼看顾义人;主的耳听他们的祈祷。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

【本会注释】

因为。彼得在这里介绍基督徒离恶行善的理由。

主的眼。参诗33:18;来4:13。

义人。即遵从11节劝诫的人。

主的耳。上帝不仅看顾那些选择侍奉祂的人,而且倾听他们祈求“行善”的恩典,以及未能“行善”时祈求怜悯。

行恶。邪恶是他们的生活特征,表明他们是恶人。那些伤害别人的人,不能指望上帝帮助他们。

变脸。上帝会阻挡毁谤他人之人的道路,并制止他们(见太6:15注释)。


13 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

【本会注释】

热心行善。热心行善使不信的人没有任何理由诬告和虐待基督徒(参罗8:33-35)。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反对了。连基督也受过诬告和虐待。跟随祂的人肯定不会受到比祂更好的待遇(见约15:20注释)。

有谁害你们呢。一般来说,热心行善的人会得好报。


14 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的威吓”或作“所怕的”),也不要惊慌;

【本会注释】

就是。或“然而即使”。

为义。见太5:10,11;彼前2:20注释。将有逼迫临到,信徒们要作好预备。

有福的。makarios,(见太5:3注释)。

人的威吓。即他们要恐吓你们。这句话也可解释为“不要让他们恐吓你们”。基督徒“得救的盼望”是抵挡致命打击的“头盔”(帖前5:8),为使他们相信上帝的能力会拯救祂的子民脱离恶人的计谋。

惊慌。tarassō,“混乱”“忧愁”。基督用这个词劝勉祂的门徒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约14:1)。我们决不可忘记上帝稳坐在宇宙的宝座上,手里掌管着所有献身之人的事务(参罗8:31)。有的文本没有 “也不要惊慌”。


15 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本会注释】

心里。耶稣基督作为神圣的朋友和保守者的临格,确保信徒平安快乐,永不失败。见加2:20注释。

主基督。有文本为“主上帝”。说明赛8:13中的耶和华就是耶稣基督。关于基督的神性,见本注释卷五第917页。

为圣。或“尊敬”,“奉献”。本节前半部分引自赛8:13。

盼望的缘由。基督徒的盼望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提前1:1)。这盼望是喜乐的泉源(罗5:2;罗12:12),因为它包含着永生的应许(多1:2;多3:7)。不住勤奋地学习明白上帝的旨意,是信徒品格改进的唯一途径。我们应当“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见弗4:13;腓1:9;西1:9,10;见弗1:17注释)。教会的信徒应当以智慧而有说服力的方法向诚实的人传达他们的信仰。事实上,信徒们必须作好准备迎接世界上最聪明之人的挑战。真理是合情合理的,决不怕真相的披露。

温柔。如果采用傲慢辩论的方式,真理可能被拒绝。真理的目标是使人基督化。但如果不用基督化的方式传达真理,真理就会失去吸引力。

敬畏。就是敬畏上帝(见诗19:9)。

的心。在我们向别人传达真理之前,自己必须明白真理。而且当基督徒越来越理解耶稣基督的真理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就会越来越反映他们主的品格。我们如果要使自己为真理所作的见证产生效果,就必须在我们的生活中实行基督教的原则。人们判断一个教会,往往不是根据其神学理论,教牧人员的讲章,而是根据信徒们在言行上所自然作出的见证。

回答。apologia,“辩护”(见林前9:3注释)。有见识的人应该能说出他们信仰和行为的理由。


16 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

【本会注释】

存着。或“保持”。

良心。suneidēsis,直译为“自我意识”,暗示内心了解自己的思想(见罗2:15注释)。别人的尊敬和自尊都只能建立在“无亏的良心”上。

毁谤。见彼前2:12注释。

诬赖。epēreazō,“漫骂”(参太5:44;路6:28;见彼前2:12注释)。

在基督里。即符合基督教的原则。.

品行。anastrophē,见彼前2:12;见彼前1:15注释。

羞愧。受到毁谤的圣徒高尚的品行证明控告他们的人是说谎的。


17 上帝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

【本会注释】

上帝的旨意。制造苦难的是撒但,而不是上帝(见伯42:5;诗38:3;39:9;雅1:2-5,13注释)。但是上帝知道为了品格的发展,什么时候吸需要苦难,于是祂允许苦难临到(见来2:9;彼前2:19注释)。

行善。参彼前2:12,20。


18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上帝面前。按着肉体说,祂被治死;按着灵性说,祂复活了。

【本会注释】

基督也。这封书信的收信人当时要么正在经受逼迫,要么即将面临逼迫(见彼前3:14-17;4:12-16,19)。鉴于“基督也曾一次……受苦”(彼前3:18),彼得鼓励他们不要以这“火炼的试验”为没听过的“非常的事”(彼前4:12)。他们有权利“与基督一同受苦”,在受苦中与他们的夫子亲密交往(彼前4:13;参约15:20)。祂已经给他们留下了如何忍受苦难的榜样(彼前2:20-23)。

况且基督藉着苦难而得胜(见彼前1:11;4:13;5:1)。祂光荣地从死里复活了(见下面“复活”和21节注释;参彼前1:11;5:1)。祂升到高天,“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了祂”(彼前3:22)。基督警告祂的门徒会遇到“苦难”, 但祂接着说:“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祂藉着苦难而得胜乃是他们在前面“火炼的试验”中获得胜利的保证。

彼得警告他的收信人不要故意招惹苦难(彼前2:20;3:16,17;4:15),而要确保自己受苦是“为义”(彼前3:14),“为行善”(彼前3:17;参彼前4:14)。同样,基督是“为(我们的)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3:18;参彼前2:24)。祂平白无辜地遭人辱骂,所以那些逼迫基督和祂门徒的人该受与他们的罪相称的刑罚。这封书信的读者可以确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上帝会审判逼迫他们的人,并按他们所行的报应这些人(彼前4:5,17,18)。信徒有基督的榜样。祂曾“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彼前2:23)。他们象基督一样是无辜的,可以确信终必伸张正义。

有鉴于此,彼得的读者不要因作基督徒受苦而“羞愧”(彼前4:16),“倒要欢喜”,因为“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前4:13)。他们“为基督的名受辱骂”是“有福的”,因为“上帝荣耀的灵”会降在他们身上(彼前4:14)。基督“已经为我们受苦”(彼前4:1),所以我们有特权“为基督的名受辱骂”(彼前4:14)。

为罪。基督为每一个人的罪受了刑罚(见林前15:3;林后5:14;来4:15;约壹2:2注释;见本注释卷五第918页),但祂自己并没有犯罪(见彼前2:22注释)。

一次。见来9:26注释。

受苦(有古卷作“受死”)。 “受苦”与上下文和彼前2:21的思想较为一致(见该处注释)。

义的。就是基督(见徒3:14注释)。

代替。huper,“为了……的利益”。基督受死的重要事实就是它的替代性。祂受死,不是光作为义人树立一个高尚的榜样,而是作罪人的救主(见赛53:4,5;太20:28;彼前2:24注释;参《历代愿望》25页)。

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就是使我们重新得到上帝的悦纳。见罗5:1,2注释。

按着肉体说。或“在肉体里”,即基督道成肉身时所取的人性。祂是带着所有赎民都将拥有的光荣人性复活的(见林前15:38,48注释)。

被治死。直译是“确实被处死了”。这节经文的后半部分解释了前半部分:基督“按着肉体说,祂被治死”,“为罪受苦”,“按着灵性说,祂复活了”,从而能“引我们到上帝面前”。基督受苦至死;我们“为义”受苦不可能超越祂。祂既已战胜死亡,我们就无须害怕“临到我们的火炼的试验”(彼前4:12,13;见林后13:4注释)。

按着灵性。有文本为“在灵里”。 “按着灵性” (en tō pneumati)无古卷支持。本节后半部分可以直译为“在肉体(sarki)里确实被处死了,但在灵(pneumati)里却复活了”。平行结构“在灵里”和“在肉体里”似乎表明这里不是指圣灵。换句话说,我们要么译为“在肉体里……在灵里”,要么译为“按着肉体(意思是‘按着人’)……按着灵”。然而“按着人”在《新约》其他地方没有用过,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在《新约》其他地方用“在肉体里……在灵里”及其同义结构指基督时,“肉体”是指基督在地上作人时的存在,而“灵”则是指祂复活后作为神的存在。参罗1:3,4(见该处注释)中非常相似的对应结果。基督道成肉身后显然成了一个人;祂复活之后虽然保留了祂的人性,但祂在实质上恢复了灵体(见本注释卷五第917-919页;参约4:24)。再参见提前3:16,希腊原文直译为“在肉体里”和“在灵里”。请注意彼前4:6用在人身上的类似的平行结构:“在肉体”和“在灵里”(见该处注释)。关于彼得这种说法的意义,详见罗14:9;林后13:4。

基督确实“在肉体里”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祂永远死亡。在复活的时候,祂再次“存活”,但与祂在世上作人时相比,从那时起祂的人性更完全地服从祂的神性或“灵”性(见路24:39注释;参本注释卷五第918,919页)。本节指出,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继续活着,这个伟大的事实乃是向那些与祂同受苦难的人保证,不必担心所受的迫害会使他们永远死亡(参林后13:4)。基督已经战胜死亡;那些与祂一同受苦的人也必战胜人生火炼的试验。参保罗在林前15:13-23中的论点。他说我们主的复活乃是在基督里睡了之人复活的保证。

复活。直译是“使活着”(参林前15:45)。


19 祂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

【本会注释】

祂藉这灵。有人认为“藉这”是指18节“灵”,也有人认为是指整个第18节。

在那些认为18节是“在灵里”(见该节注释)的人中,有人主张“藉这”是指18节的“灵”,把19节解释为基督在祂被钉与复活之间,向假想中洪水以前没有实体的灵“传道”。但这种结论没有必要放在“在灵里”的解读之后。而且这种结论完全没有圣经依据,必须予以拒绝(见下面“灵”解释)。

关于这个圣经难题的下面三种解释都与圣经关于人死后状况的基本教训一致。

一、“藉这”是指“圣灵”。19节是说基督曾藉着圣灵,通过挪亚的工作,向洪水以前的人传道。

二、“藉这”是指“灵”,即基督在祂原先的状态中,就像祂复活之后得了荣耀的状态一样,被称为在“灵”里。参“上帝是个灵”(见约4:24注释)。基督曾“在挪亚预备方舟的时候”给洪水之前的人们传道,所以是在于祂原来的状态中。参来9:14注释。

三、“藉这”指整个18节,19节是指由于基督将来代人受死与复活,祂在“灵”里通过挪亚的工作“曾去传道”给洪水以前的人听。因为基督将“在肉体里被治死了,但却藉着圣灵复活了”(18节),祂从前得以藉着挪亚传讲救恩,接受的人“藉着水拯救了”。同样,“藉着耶稣基督的复活”,“这洗礼现在也拯救我们”(21节)。

如果按“圣灵”解读(见第18节注释),三种解释中第一种就可能是对的。但第二种和第三种解释与原文结构,上下文(18,19节)和《新约》中其他类似经文更为吻合。

。即不仅是“我们”(18节)。髑髅地的恩典“把我们引到上帝面前”,也适用于洪水以前的人。事实上没有其他方法能拯救人类脱离魔鬼的监狱(见徒4:12注释)。

去传道。强调“传道”,而不是“去”。“传道”(kērussō)一词经常用来表示基督在地上的传道。关于这次传道的时间,见20节注释。

监狱。phulakē,“监视”,“看守”,所以指被监视和看守的地方,即“监狱”。彼得是指真实的监狱还是喻指,须按上下文确定。如果按字面的意思,这个“监狱”就是指一个看守死人,或有人所说19节中“灵”的地方,直到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如果是比喻,“监狱”就是指“不信从的人”属灵的状态。“监狱”的后一种意思见赛42:7;参赛61:1;路4:18。创6:5-13的记载和只有八个人逃脱(彼前3:20)的事实,证明洪水以前的人被牢牢地看守在罪的监狱中。只有基督能救人脱离撒但所加给他们的邪恶习惯和欲望。

。pneumata,pneuma的复数形式,意为“风”,“气息”和“灵”(见路8:55注释;参民5:14注释)。气息是生物的显著特征。,pneuma作为用局部来代替整体的修辞格提喻,所代表的只是“人”。参林前16:18,“我的灵”就是“我”;加6:18;提后4:22等处,“你们的灵”就是“你们”(参腓4:23)。见来12:9,23注释;参民16:22;27:16。所以这些“灵”可以被认定为活人。事实上,20节的前半部分显然说明他们是洪水即将泛滥时的人。他们和20节的“八个人”一样,乃是真实的活人。

有些认为彼前3:18-20和4:6支持灵魂不死和死后有知觉的道理,基督在被钉与复活之间到了喻指死人所在的阴间(见太11:23注释),去传道给没有实体的受苦之灵听。但是这种观点需要推定本节的“灵”在基督向他们传道时,处于某种类似炼狱的地方;而祂传道的目的是给他们第二次得救的机会,使他们脱离炼狱。但大多数认为彼得是在这里教导人死后有知觉的新教徒,却绝不会接受罗马教炼狱的教义和同样没有圣经根据的第二次机会说。那些主张彼得在这里支持他们所谓灵魂自然不死之信仰的人,还必须解释基督为什么偏爱挪亚时代死亡罪人的“灵”,而不给其他世代的人同样的机会。

圣经清楚地教导说,人必须在今生接受救恩,他个人的宽容时期到他死时就结束了(见太16:27;路16:26-31;罗2:6;来9:27注释;参结18:24;启22:12)。圣经还清楚教导说,死人是没有知觉的(见诗146:4;传9:5,6;太10:28;约11:11;帖前4:13注释;参创2:7;传12:7注释)。因此说“灵”没有实体却有知觉,能听到和接受福音,是与圣经许多明白的教训相冲突的。值得注意的是,彼得并没有说基督曾给没有实体的灵传道。

说挪亚时代的人没有公平得救的机会,就是无视挪亚“传义道”给那个世代(彼后2:5),他们故意拒绝上帝藉挪亚传给他们信息的事实(彼前3:20,见该节注释)。要不是上帝要给祂耐心等候的人一个相信听从的机会,祂是不会“在挪亚预备方舟的时候,忍耐等候”(20节)的。


20 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本会注释】

从前。或“古时”。

。就是在“灵”,即洪水以前的人不信从,“挪亚预备方舟”,上帝“忍耐等候”的时候。

挪亚。见创6:5-13。

预备。或“建造和装备”。

不信从。apeitheō,“不信”,“不服从”,暗示故意不信和悖逆。挪亚时代的罪人有充足的亮光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不该有第二次机会。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信从”,到了上帝忍无可忍的地步(见创6:5-13)。但上帝还是“忍耐等候”他们悔改。上帝既“等候”他们,祂也必忍耐等候我们。

等待。apekdechomai,“忍耐等候”。上帝温柔地等待罪人的悔改。祂“不愿有一人沉沦”(彼后3:9)。

藉着水。在挪亚时代淹没“不信从”之人的洪水,也承载了安居于方舟里的人,保全了他们的生命。八个人“藉着水”的得救,是这句有关洪水前人类较长插语的高潮,也是彼得插入这句话的原因。21节说明了他从他们的经验中所吸取的教训:因为他们曾“藉着水得救”,所以“洗礼现在也拯救我们”。但洪水前的这八个人和基督徒都是因基督从死里复活才得救的(见第19,21注释),因为除此之外,这两等人都是没有希望的(见林前15:13-23)。

得救。直译是“安全地领出来的”,也指疾病的复元(见太14:36)和成功的旅行(徒23:24)。这八个人听从了基督所发出,并由“传义道的”挪亚向那个世代所宣告的信息(彼后2:5)。

八。见创7:7。

。psuchai,“(活)人”(见太10:28注释)。


21 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上帝面前有无亏的良心。

【本会注释】

所表明的。antitupos,“模型”,“副本”,“代表”。正如挪亚和他一家“曾藉着水得救”,我们也藉着洗礼得救。但彼得马上解释说,得救实际上是靠“耶稣基督的复活”,对于洪水以前的人(见第19节注释)和我们(见第18,21节注释)都是一样的。

洗礼。baptismos,来自于baptizō,“浸”,“沉浸”(见太3:6;罗6:3-6注释)。

藉着。或“靠着”。水只是一个“表号”。若没有基督的复活,洗礼就只是空洞的形式,所有的讲道都没有用处,所有的信心也都没有价值(见林前15:4,14注释)。

不在乎除掉。使徒在这里否认单单清洗身体有什么洁净心灵和赎罪的效果。正如犹太人的洗涤仪式只是内心更深洁净的象征,同样,基督徒的洗礼也只是代表内在的经验。

肉体的污秽。指一般身体的不洁。

无亏的良心。或“清洁的良心”(见彼前3:16注释)。洗礼只有反映了内心的变化才是有效的(见罗12:2注释)。


22 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上帝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祂。

【本会注释】

进入天堂。见徒1:9;来4:14;6:20;9:24注释。

右边。见罗8:34;来1:3注释。

服从了祂。参林前15:27;西2:10;来2:8。


彼得前书4章

提要:1 彼得劝他们考虑到基督的榜样和万物的结局近了而停止犯罪:12 安慰他们忍受逼迫。


1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

【本会注释】

。彼得现在根据彼前3:18-22所叙述的事实得出结论。

基督…受苦。见彼前2:21;3:18注释。有文本在“受苦”前还加上“为我们”。参彼前2:21的相似文字。见彼前3:18注释。

在肉身。见彼前3:18注释。

作为兵器。hoplizō,“装备自己”(参弗6:12-17)。

心志。ennoia,“思维和感受的方式”,不是《新约》中常用来表示“思想”的nour。彼得劝每一位基督徒在思想和行动上用耶稣基督的榜样来塑造自己的生命(见彼前2:21注释;参腓2:5)。

在肉身受过苦的。见彼前3:18注释。火炼的试验(彼前4:12)使信徒与上帝更加亲近,并更完全地顺服圣灵的大能与管束。

与罪断绝。就是放弃犯罪的生活方式(见罗6:7,12-17注释)。彼得并没有暗示这里所说的人就不会再犯错误了,而是说他已经放弃世界,肉体和魔鬼,靠着上帝的恩典,开始追随夫子的脚踪行。他的目标的完美的品格(见太5:48注释;参《历带愿望》555页;《喜乐的源泉》62页;《天路》316页)。“我们既披上基督的义袍,就不再喜爱罪恶了;因为基督必与我们同工。我们虽然可能犯错误,但我们却恨恶那使上帝的儿子受苦的罪”(《给青年人的信息》338页)。我们的生活既受基督所控制,就不再由罪恶作主了(见林后5:14;加2:20)。


2 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上帝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

【本会注释】

从今以后。见罗6:11-15注释。

人的情欲。就是导致人犯罪的邪恶意愿和欲望。

上帝的旨意。“已经与罪断绝”(1节)的人生会遵循一种全新的方针。他的意志顺服上帝的旨意,就象磁针指向磁极一样。他行事“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罗8:4)。圣经应许每一个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可以与上帝永远交往(约壹2:17)。

在世。就是作人。

余下的光阴。就是他剩下的人生。


3 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

【本会注释】

往日。指彼得的外邦读者过去的生活,所以本节前半部分可以译为“你们把生命全都浪费在外邦人所喜爱的事上”。

外邦人。见彼前2:12注释。

邪淫。“放荡,纵欲”(见林后12:21注释)。

恶欲。见约8:44;罗7:7注释。

醉酒。oinophlugia,源于ionos(“酒”)和phluō(“过量”)。这里指狂宴滥饮。

荒宴。kōmoi,世俗文学中常以该词形容节日狂欢的游行和聚会,常以滥饮和淫荡为特征。

群饮。或“闹饮”。

可恶拜偶像的事。直译为“违法的偶像崇拜”。本节表明彼得主要是写给从前拜偶像的外邦基督徒的,至少主要的对象是他们。他们的异教邻居看见这些基督徒不参加这些活动,就感到奇怪,这进一步证明他们不是犹太籍基督徒,而是悔改的异教徒(见彼前2:10注释)。


4 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

【本会注释】

在这些事上。就是在第3节所描写的行为上。

放荡无度。直译是“进入涌出来的放荡中”。这里描绘了大量的污秽与放荡涌出来,是藏垢纳污之所,与真正悔改基督徒所环绕没有玷污的纯洁形成对照。

以为怪。未信的人通常看不到基督徒生活方式的益处和福气,所以就会惊讶他们从前的同伴,现为基督徒者不再过从前的生活。不信的人认为只能在今生找到满足与幸福,所以就不断地通过满足肉体的愿望来追求快乐。他们认为克制天然的欲望,无论是饮食或情欲的放纵方面,都是愚蠢而不可思议的。然而基督徒却要“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1:27),因为“与世俗为友就是与上帝为敌”(雅4:4)。“世人若”恨信徒,他们“不要以为希奇”(约壹3:13)。

毁谤。直译是“亵渎”。异教徒咒骂基督徒,是因他们认为基督徒态度清高,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异教徒的这种误解往往点燃了逼迫的火焰。


5 他们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账。

【本会注释】

他们。就是第4节中毁谤的人。

将要审判。见提后4:1注释。

活人。见徒10:42注释;参帖前4:15-17。

。就是耶稣基督(参提后4:1;启19:11注释)。

交帐。见罗14:10-12注释。


6 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性却靠上帝活着。

【本会注释】

为此。人人都要按照他对所领受之真理的反应受审判。

死人。这里可能指死了的基督徒,就像本这节的最后所暗示的。根据上下文,彼得不可能是喻指灵性上死亡的人,尽管圣经其他地方经常有这样的寓意(见太8:22;弗2:1;西2:13注释)。彼前4:5的“死人”显然是指真实的死人;由于第5,6的“死人”都与审判有关,第6节的“死人”很有可能也是指真实的死人。如果存在从真实到寓意的转变,那么在上下文中会说明的。但圣经明确教导说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人的宽容时期在死的时候结束(见彼前3:19注释)。因而唯一与圣经总体教训一致的结论就是,那些在彼得写信时死了的人,生前已经听过福音。福音曾传给那些现在死了的人。

曾有福音传给他们。原文表明这里的传福音发生在彼得写这封信之前。他写信时已经不传了。如果彼得指的是灵性上死亡的人,他就会写道:“正在传福音给他们”(见上面“死人”解释)。

要叫。使徒在这里指出了在死人生前传福音给他们的两种后果。

受审判。见约5:29;林后5:10;来9:27注释。如果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福音,他们就不必对福音负责(见结3:18-20;约3:19;15:22;徒17:30;雅4:17注释;参路23:34;提前1:13)。

按着。死了的人将会按照他们活在世上时的状况受审判。他们与第5节所提到的“活人”受审的依据是一样的。

肉体。就是活人(见彼前3:18注释)。

灵性。就是拥有荣耀不朽的身体,象基督从坟墓里复活时那样(见彼前3:18)。参约3:6;罗8:9

靠上帝。可理解为“象上帝那样活着”,即“他们会成为不朽坏的”(见林前15:51-55;帖前4:16,17注释);也可理解为“照上帝的旨意”,就是根据审判的裁定,他们按照上帝的旨意活着。

却…活着。彼得显然是指在耶稣里睡了的基督徒,因为他们是新约信徒所非常关心的(见林前15:12-14;帖前4:13-17注释)。这些“死人”在活着的时候听见并接受了福音,所以在审判时他们“灵性却靠上帝活着”。


7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

【本会注释】

万物的结局。就是世界的结束(见《罗马书》13章补充注释;见太24:3,34;启1:3注释;参罗13:11,12;林前7:29;10:11;腓4:5;雅5:3,8,9;彼前4:17;彼后3:11;约壹2:18;启22:10)。

近了。想到即将要面对宇宙审判之主(5,6节),我们确实需要谨慎自守。彼得对信徒的劝勉,尤其是在接下来的经中文,带有一种紧迫感,因为“万物的结局近了”。参约壹3:3。

谨慎自守。sōphroneō,“头脑清醒”,“运用自制”(见罗12:3;多2:4,5注释;参帖前5:6注释)。尽管基督的复临越来越近,我们也不可以此为借口而疏忽自己的责任。基督徒要坚守岗位,忠于职责,直到最后一刻。我们的主吩咐我们要“直等我回来”(路19:13)。

警醒。nēphō,“保持清醒”,免得沉醉(见帖前5:6注释)。鉴于即将来临的大事,彼得劝告读者要警醒(见太24:42,44)。


8 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本会注释】

最要紧的。基督教的最高的检验准则就是它对于我们彼此间关系的影响。

。直译是“一直保持。”

切实。直译是“充分发展”。

。agapē,(见太5:43;林前13:1注释)。爱是没有界限,永不止息的。在基督徒的团契中,爱心把不同背景和观念的人团结起来。在有理性而无私的爱中,教会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遮掩。见雅5:20注释。彼得在这里引用箴10:12。哪里缺乏爱,哪里就会夸张他人的过错和失败。哪里有爱主宰,人就会乐意宽恕和原谅。此外,弟兄相爱的精神一定会吸引未信之人的注意,并引导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认识耶稣基督的救恩。


9 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

【本会注释】

款待。philoxenoi,“好客”(见罗12:13注释)。

不发怨言。主人一方若露出不悦之色,就会破坏款待的气氛。真正的款待带有一种好客的精神,因为“没有送礼人的礼物是空的”。在逼迫的时期(参12节),基督徒难民的数量会很大,照顾这些同道需要很高的代价,但是接济同道是基督徒在上帝面前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要高高兴兴地履行这个职责。


10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本会注释】

各人。没有一个基督徒是穷到不能帮助别人的。好客的精神赋予最卑微的服务以无限的价值。每个人都有服务同胞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福分是基督徒的特权与责任。

恩赐。charisma,白白慷慨地赐下的“礼物”,所给予的“恩惠”。彼得这里不是指圣灵神奇的特殊恩赐,而是指每一个上帝儿女所不断领受的祂供养和维持之福。“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见太10:8)。

彼此服侍。上帝既慷慨地赐福与我们,我们就应该让人分享,与“信徒一家的人更是这样”(见加6:10)。

百般。见雅1:2注释。上帝的恩赐是乐意丰富地赐予的。祂的管家们应该怀着和祂一样的精神,分发这些福气。

。kaloi,“出色的”,“有效的”。

管家。见林前4:1注释。


11 若有讲道的,要按着上帝的圣言讲;若有服侍人的,要按着上帝所赐的力量服侍,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祂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本会注释】

若有讲道的。就是他作为基督徒的能力。

圣言。logia(见徒7:38;罗3:2注释)。上帝的“百般恩赐”之一就是流利而雄辩的口才。但这个恩赐用单单用来荣耀上帝。上帝所赐的才干应该妥为培养开发,使福音的传播绝不因粗俗,虚伪和轻浮的语言而受到阻碍。

服侍。基督徒的人生应不断展示上帝的大能。如果不时刻依赖于上帝的能力,就没有人能过无罪的生活。

凡事上。就是在基督徒所从事的任何活动中。

耶稣基督。见太1:1注释。信徒藉着基督成为上帝的儿女,并荣耀上帝。

荣耀。直译是“继续荣耀”。荣耀和高举上帝是人生活动的真正目的。基督徒永远不能放下正确彰显上帝和祂拯救大能的责任。

原来荣耀。见弗1:6,14注释。有人认为本节后半句引自早期基督徒的一个祷文。参彼前5:11的“荣耀”与“权能”(见英文钦定本)。

权能。关于“权能”(kratos),见弗1:19注释。Kratos只在本节和提前6:16;犹25;启1:6;5:13的颂赞中使用。把“权能”归给基督,就是承认祂的统治权并拥戴祂为王。

祂的。既可能指藉着耶稣而得荣耀的父上帝,也可能指基督自己。如同在今生一样,当赎民欢聚在永久家乡的时候,这样的颂赞将要归给三一的真神(参罗11:36;提后4:18;启1:6)。

阿们。见太5:18注释。


12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

【本会注释】

亲爱的弟兄啊。这个亲切的称呼强调彼此的友谊和关怀。彼得预见到前面的黑暗日子,就勉励他的弟兄去面对将要来临的暴风雨。

火炼的试验。purōsis,“燃烧的”,“炽热的”。请比较彼前1:7。尼禄猛烈的逼迫不久就要熬炼教会。犹太人和罗马人愈演愈烈的侵扰只是即将来临之大屠杀的前奏。撒但千方百计要摧毁幼年的教会。鉴于快要来临的试炼,今日的基督徒完全应该听从彼得对当时教会的劝勉。

临到。peirasmos(见太6:13;雅1:2注释)。就像约伯的情况一样,上帝允许撒但试验祂忠心儿女的品格。上帝知道约伯的忍耐,而且从那时起,受苦的人一直从约伯在“火炼的试验”中坚贞不屈的榜样中获得了力量。人生的苦难不是来自上帝,而是来自撒但。然而上帝却利用这些苦难来造就祂儿女的品格。见伯42:5;诗38:3;39:9注释。

不要以为奇怪。直译是“不要一直惊讶”。只要基督与撒但在进行着争取人心的大斗争,基督徒就必遭遇撒但用来摧毁他们对上帝之信心的种种试验和困难(见彼前1:7;3:17)。

非常的事。就是没有听过的事。“火炼的试验”并不是新鲜事,因为基督已经忍受了人间的一切苦难(13节)。“火炼的试验”只是让基督的门徒与祂的苦难“有份”。


13 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祂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

【本会注释】

欢喜。见雅1:2注释。

因为。要预料到因世人误会基督徒的信仰而发生的问题。基督徒欢喜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蒙召所要忍受的苦不会超过基督所受的苦(见来2:18;4:15,16注释)。

使。说明欢喜的目的。

祂荣耀。就是祂复临的荣耀(见太25:31注释)。

显现。apokaluptō(见林前1:7;彼前1:7注释)。

欢喜快乐。一进入永恒时那说不出来的喜乐,马上就会使地上一切孤独困苦的时辰显得微不足道。天国的兴奋和惊讶将大大超越人最远的想象。


14 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上帝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

【本会注释】

为。或“由于”。

基督的名。见徒3:16注释。罗马世界怎样拒绝了基督的纯洁和尊荣,照样,各世代中不敬虔之人也拒绝了祂的代表(见太5:11,12;彼前2:21注释)。

辱骂。oneidizō,“责骂”,“侮辱”某人。逼迫者在开始活动时,通常诽谤基督徒的正直,智慧,和作为一名公民的操行。责骂是更残酷攻击的前奏。见太5:11注释。

有福的。makarios(见太5:3注释;参诗1:1注释)。

上帝。上帝能力的处处同在,使基督徒能面对人生的一切问题。这是基督徒平安与信靠的源头。充满今生财富和娱乐的生活不能代替上帝之灵的时常同在。

荣耀的灵。就是圣灵。基督徒在逼迫与苦难中得到保证:上帝将藉着祂的灵与他们同在,安慰、鼓励、指导和祝福他们。

住在你们身上。就是住在你们中间。


15 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

【本会注释】

因为杀人…受苦。为基督的名受苦是一种特权,可以给祂的名带来荣耀。但是如果一个基督徒犯了罪,就给外邦人有机会嘲笑教会并亵渎基督的名。见彼前2:20注释。

偷窃。见出20:15注释;参太19:18;罗2:21;弗4:28。

作恶。泛指从事各种危害活动的人。

好管闲事。allotriepiskopos,含义不太明确。彼得既然在讨论基督徒与不信者的关系,他在这里可能是想到教会里一些轻率的信徒不恰当地批评外邦人行为和习俗。基督徒人格的魅力可以消除不信者部分的责骂和逼迫。基督徒不要使自己成为别人的心理负担。他要确保自己行为不仅讨人,也讨上帝由衷喜悦。


16 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上帝。

【本会注释】

。见彼前3:14注释。

基督徒。该词在《新约》中只出现三次。起初是外人对信徒的蔑称(见徒11:26),后来却成为地上教会光荣的标志和引为自豪的称呼(见徒26:28)。基督徒虽然遭遇侮辱和取缔,但他们知道被上帝尊荣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被世界所尊荣。耶稣也曾为坚持公义的原则而遭受不公正的苦楚。

不要羞耻。见12-14注释。

因这名。即因“基督徒”的名。

归荣耀给上帝。因身为基督徒,与基督同受苦难,并为上帝作见证(13节)。


17 因为时候到了,审判要从上帝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上帝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

【本会注释】

时候。kairos,一个特定的恰当“时候”(见可1:15;徒1:7注释)。

到了。这两个字是译直到外加的。见下面“起首”注释;参第7节注释。

审判。krima,“判决”(见启17:1注释)。《以西结书》第9章的审判场面显然就是彼得将忠心的基督徒和不敬虔之人在上帝的审判台前进行对比的背景。

上帝的家。就是教会(见提前3:15注释)。

起首。“开始”。本节第一句可译为“因为这是在上帝的家开始审判的合适时间”。鉴于考时间的短促(见第7节注释)和即将来临的“火炼的试验”(12节),彼得劝勉他的同道要记住他们作为基督徒的严肃责任。参结9:6,审判的使者从圣殿开始,在那些地位最高的人身上执行判决。在“火炼的试验”和“审判”的时候,上帝对那些自信从基督之名的人有很高的要求。

不信从上帝福音的人。就是那些对基督徒实施“火炼的试验”的人(12节)。

结局。“命运”。与恶人相比,真正的基督徒显然更配得永生。上帝既然严格地对待祂自己的子民,那么祂对那些故意反对祂的见证人所传真理的人将会多么严厉呢。所以基督徒不必担心上帝不会公正地处置那些逼迫他们的人。


18 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

【本会注释】

义人仅仅得救。使徒在这里引用七十士译本的箴言11:31(见该节注释)。唯有靠着基督的功劳,义人才能得救。如果不藉着对祂的信心,他们不可能在审判的日子获得上帝的怜悯。

不虔敬。asebēs,“无信仰”,“不虔诚”(见罗4:5注释)。

何地可站。不虔敬之人的处境将会如何呢?他们已经弃绝了安然进入赎民永恒国度的唯一方法。


19 所以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

【本会注释】

所以。彼得现在总结他的大段勉言,就是关于基督徒在“火炼的试验”中即将面临之苦难的勉言。

照上帝旨意。是因为忠于上帝明确的旨意,而不是因为错误的行为(见彼前2:12,19,20;3:14,16-18;4:14,16)。

为善。基督徒最可靠的保障就是过无可指摘的生活(见但6:4注释)。他们在任何情境下都应当靠着上帝所赐的恩典尽心竭力,并把后果交给上帝

自己灵魂。他们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那唯一能保护他们免受伤害,加强他们的力量,使他们能勇敢地忍受苦难的主。关于“灵魂”,见太10:28注释。

交与。基督徒最大的保障在于知道上帝决不会丢祂自己的子民(见提后1:12;2:19注释)。彼得像一位真正的牧人,在逼迫的风云迅速密布的时候,向自己的同道指出了唯一安全之所。

信实的造化之主。上帝创造了我们。我们是属于祂的。祂一定会看顾自己的子民。我们可以确信上帝会尽量地爱我们,怜悯我们。天上或地上没有任何势力能从上帝手中夺去那些自己的生命交给上帝保守的人(见约10:28,29注释)。


彼得前书5章

提要:1 彼得劝勉长老要牧养他们的羊群,5 年幼的要顺服,8 所有人都要谨守警醒,坚定信心:9 抵挡那残酷的仇敌。


1 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

【本会注释】

长老。presbuteroi(见本注释卷六第26页;见徒11:30注释)。在前面几章里,彼得是以教会一般信徒为对象的。现在他要劝勉那些直接照顾上帝羊群的人(见第3,4注释)。

基督受苦。见彼前2:21注释。

见证。martus(见徒1:8注释)。关于彼得个人对基督的见证,见彼后1:16-18注释;参约壹1:1,2。虽然彼得说自己与其他长老有着相同的职务,但就基督生与死的见证人而言,他在他们中间的地位是独特的(参徒5:32)。救主生平的最后几幕经常生动地出现在他的记忆之中。见路24:48注释。

同享。koinōnos,(参彼前1:4)。彼得满怀信心地把将来要应验的事写成是仿佛已经享受到其好处。他所信赖的是太19:28、约13:36等所记载的应许。关于使徒对自己个人命运的认识,参彼后1:14注释。

要显现。(见彼前4:7注释;参罗8:18注释)。

荣耀。doxa(见罗3:23注释)。

劝你们。parakaleō,“鼓励”,“恳劝”,“请求”(见太5:4注释)。彼得象一位体贴的朋友恳劝同作长老的人,而没有辖制“所托负你们的”(彼前5:3;参太16:18注释)。

同作长老的人。彼得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意思。他完全满足于享有与其他教会负责人一样的称呼。这一点可以从本节的文字和结构中看出来。


2 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上帝的群羊,按着上帝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

【本会注释】

牧养。poimainō,或“照顾”,不仅是喂养,还包括牧人所必须给予他羊群的一切照顾。关于牧人的责任,见徒20:28注释;参彼前5:4注释。彼得在这里传达他自己从基督所领受的命令(见约21:16注释)。

群羊。poimnē(参上面的poimainō)。因为这是上帝的羊群,长老们应当比自已的羊群更加忠心地照料。忠诚的教会职员始终视信徒为属于主的,并照顾他们的需要。参基督一再强调羊群是属于祂的(约10:14;21:15)。

按上帝旨意。kata theon,有文本无“按上帝旨意”。

照管。episkopeō,“视察”,“监督”,与episkopos(“监工” 在《新约》四次译为“监督”)的词根相同(见本注释卷六26页;见徒20:28注释;参彼前2:25)。有文本无“照管”。但依据上下文,该词需要保留。彼得盼望长老们象忠心的牧人那样,保障群羊的安全,供养和成长。

出于勉强。anagkastōs,“强迫”,该词用来表示胁迫奴隶,强征士兵或通过折磨来强迫。彼得希望教会的长老们愉快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不要把它们看作重担,或看作是违背他们的意志的强加于他们的。

甘心。长老们的侍奉应当出于自愿,上帝只悦纳这样的侍奉(参林后9:7注释)。

贪财。aischrokerdōs,“喜欢不义之财”。不能根据这句话确定长老们该不该为他们的服务接受报酬。不管怎样,长老们的服务都不应以“贪财”为目的。“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见提前5:18注释),但是他所得的只能是他服务的报酬。决不可把为教会服务当作发财的门路(参提前3:8注释)。

乐意。或“热心”。真正的牧人不仅乐意而且热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样,献身的工人也要不计报酬地侍奉上帝。


3 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

【本会注释】

辖制。教会的职务不认可独断专行。应当视担任领导职位为服务的机会,而不是作威作福的机会。彼得劝长老们不要屈服于这种试探,而要在凡事上作榜样(参多1:7注释)。

所托付你们的。klēroi,“份额”,故有“抽签决定”之意,这里指“所分配的责任”(参徒1:17注释)。有文本在此前有“上帝的”。彼得显然强调“所托付的”为长老的责任。原文的复数可能指分散的各基督徒团体。每一个团体无疑都受一位长老所照料。他应该为信徒服务,不是作暴君,而是作一个温柔的牧人照顾羊群的需要。

榜样。tupoi,“模范”,“典型”。关于该词的单数形式tupos,见罗5:14注释。参保罗在帖前1:7;帖后3:9;提前4:12;多2:7对该词的使用。长老们应该是模范的基督徒和信仰的真代表,可以让其他信徒放心地效法。


4 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

【本会注释】

牧长。archipoimēn,由前缀archi(“为首的”,“高级的”或“第一的”)加poimēn,“牧人”(参2节注释)构成。“牧长”的称呼《新约》中只出现在本节,指基督(参赛40:11;约10:2,11;彼前2:25注释)。彼得视自己和长老们为羊群的牧人,而视耶稣为牧长。祂既照顾牧人,也照顾羊群。见约10:1-16注释;参路15:1-7注释。

显现。直译是“一直显现”。使徒虽然知道自己在基督再来之前会去世(参约21:18,19;1:14注释),但他一直注视着这件荣耀的大事,并将它呈现在长老们面前鼓励他们。

必得。圣经决没有否定基督徒服务的报赏,却把它作为对忠诚的鼓励(参太5:12;林后4:17;提后4:8注释)。

永不衰残的。amarantinos,“由永不凋谢的花编成的”。 彼得在彼前1:4中用了与它相关的词marantos(见该处注释)。两者都强调奖赏的永久性。

冠冕。stephanos,“花冠”或“花环”,如奖给体育比赛的优胜者(见提后4:8;启2:10注释)。忠心的长老所要分享的荣耀,将象戴在头上的冠冕(参罗8:18注释)。


5 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本会注释】

年幼的。可能指彼得所致信的各教会中年轻的信徒。

。正如长老应该受基督的领导,年轻的基督徒也应接受长老们的指导。

顺服。hupotassō(见罗13:1注释)。“年幼的”应该尊重“年长的”的经验和判断。

年长的。直译是“长老”。这里可能指年龄,而不是职务(参提前5:1,17),虽然彼得的指示主要针对“长老”,但是年轻人还是应该尊重年长和经验丰富的人,并注意他们的劝导。

你们众人。使徒现在对全体信徒说话。

谦卑。tapeinophrosunē(见弗4:2;腓2:3注释)。

束腰。egkomboomai,就象奴隶系上围裙(egkombōma),作为奴隶身份的标志,表明他的责任是去服侍别人的需要。基督徒也应当彼此以谦卑相待,就象奴隶束上围裙一样。如果全体信徒都听从使徒的忠告,教会将是多么安宁啊!

顺服。有文本无“顺服”,故这句话可译为“你们众人都要彼此以谦卑束腰”。

阻挡。antitassō,“列阵抵挡”。上帝憎恶骄傲。彼得在这里引用箴3:34的七十士译本,与雅4:6同一出处(见该节注释)。这是彼得信息与雅各信息的又一相似之处(参彼前5:5-8;雅4:6-10)。

骄傲的人。“傲慢自大的人”。


6 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

【本会注释】

你们要自卑。tapeinoō(见林前12:21注释)。彼得在第5节探讨信徒之间的关系,在第6节则探讨信徒与上帝的关系。

大能的手下。这种说法在《旧约》中经常出现,既指上帝把祂的子民从埃及拯救出来,也指上帝把祂的余民从散居的各国中召集过来(出3:19;申3:24;结20:34等)。基督徒所侍奉的是一位大能的上帝,特别是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彼前5:5),他完全可以在一切环境中谦卑地行事。

到了时候。en kairō,直译是“到了适当的时候”。关于kairos(kairō的主格形式)见可1:15;徒1:7注释。有文本在“时候”前加上“监察的”,如彼前2:12。彼得在这里展望世界历史的最后时刻。那时凡坚持到底的圣徒将接受他们永恒的报赏。

升高。上帝应许尊荣那些甘愿为祂的缘故自卑的人(参路14:11;雅4:10注释)。


7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祂顾念你们。

【本会注释】

忧虑。merimna。与它相关的动词merimnaō(“担忧”),见太6:25注释。原文强调“你们一切的忧虑”。凡将自己的一切忧虑都卸给上帝的人,就完全解决了使许多基督徒软弱的忧虑问题。

卸给。原文动词的形式暗示是一次性动作。使徒在这里引用了诗55:22(见该节注释)。

因为祂顾念你们。即上帝非常关心基督徒的福利(参太10:29,30;路21:18注释)。那些正在面对残酷迫害的人一定非常喜欢这样的保证。它确实是历代一切基督徒的安慰的泉源。


8 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

【本会注释】

谨守。nēphō(见帖前5:6;彼前1:13注释;参彼前4:7注释。该节用了一个不同的希腊动词)。

警醒。grēgoreō(见帖前5:6注释)。时代的严肃性和大量的困难使彼得劝勉每一个基督徒都要严格自制。

仇敌。antidikos,“诉讼中的对方”,这里指“仇敌”。原文有定冠词,暗示这个基督徒仇敌的身份是众所周知的,就是那大仇敌。

魔鬼。diabolos(见太4:1;弗4:27注释)。彼得看到了在他的读者所遭受一切逼迫的背后,是那大仇敌撒但(参伯1:7)。

如同吼叫的狮子。象一只饥饿的狮子咆哮着恐吓和捕捉它的猎物。这是对魔鬼的形象比喻。他企图藉着逼迫恐吓基督徒,迫使他们背道。

遍地游行。就是千方百计威逼他的猎物。彼得可能想到伯1:7说撒但在地上“走来走去”。

寻找。狮子不会等猎物送上门来,同样,撒但也不会光等着他的猎物掉进他的陷阱。他到处游行要搜寻抓捕他想要抓获的人。

吞吃。就象狮子吞噬猎物的肉一样,魔鬼也会从教会撕咬他的受害人,将之吞噬。


9 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

【本会注释】

坚固的。stereoi,“坚定的”,“坚硬的”(见提后2:19)。使徒希望我们表现出坚如磐石的信心,来对付魔鬼的攻击。懦弱的态度不会带来胜利。只有勇敢坚定才能击退仇敌。

信心。关于把“信心”理解为教义的观念,参徒6:7;罗1:5注释。这里还可以解释为“凭着信心”,就是与彼得的读者所表现的信心一致(参彼前1:5,7,9,21)。这两种解释都是说,忠心的基督徒如果信仰坚定,就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来抵挡魔鬼的攻击。

抵挡。anthistēmi。第5节的“阻挡”用的是另一个动词。参徒18:6;罗13:2注释,anthistēmi在那里译为“抗拒”。彼得劝诫信徒要坚定地抵挡魔鬼,不让那大仇敌获胜(参雅4:7注释)。

因为知道。或“知道如何”。

在世上。意思肯定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因为彼得的读者与他们的众弟兄一样,也生活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上。关于“世界”(kosmos),见约壹2:15注释。这句话在语法上有些难解,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知道世上其他地方的弟兄们也在支付同样苦难的税;二,知道怎样象世上其他地方的众弟兄支付同样苦难的税。

众弟兄。或“教中的弟兄”,如彼前2:17。

经历。epiteleō,在林后7:1中译为“得以成”,但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全部支付”;本节很可能是这个意思。

这样的苦难。直译是“同样的苦难”。原文的确切含义不明,可能是“支付同样苦难的税”。


10 那赐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

【本会注释】

赐诸般恩典的上帝。天父是各样美善恩赐的泉源(参雅1:17;彼前4:10)。这里提到上帝,是与彼前5:8,9 所主要探讨的“你们的仇敌”相对应。使徒曾警告读者要警惕魔鬼的活动,但他现在还是要提醒他们,上帝并没有让他们去依靠自己的能力。

。指福音信息的邀请,或从广义上指上帝救恩计划最初的呼召(见罗8:28-30;帖前5:23,24注释)。

在基督里。有文本为“在基督耶稣里”。上帝藉着祂的儿子呼召我们(参林后5:17)。有些注释者把“在基督里”和“永远的荣耀”联系起来,认为彼得说的是在基督里所显示的永远荣耀。

祂永远的荣耀。见罗8:30注释;参约12:28;17:22。

等你们。即经历了迫近的“火炼的试验”(彼前4:12)之后。彼得并没有淡化眼前的苦难,而是展望到苦难之后(参来12:2注释)。《新约》坦率地承认了苦难的前景(太5:10-12;10:17,18;罗8:17,36;提后2:12)。

。或“一会儿”(见启12:12)。虽然所经历的逼迫似乎没完没了,但从永恒的角度来来,它所持续的时间是很短的;基督徒可以学会从永恒的角度来看待逼迫(参林后4:17)。

成全你们。有文本为“将要成全”,而省略“你们”(见太5:48)。动词“成全”(katartizō)在其他地方译为“补”(太4:21;可1:19),“造”(来11:3),但这里是指道德上的“完全装备”。原文的意思是上帝必亲自装备基督徒,使他们能忍受撒但的一切攻击。

坚固。stērizō(见罗16:25注释;参罗1:11;帖后2:17;3:3)。

赐力量。见弗3:16;腓4:13;提后4:17注释;见提前1:12注释。彼得在本节中强调上帝会提供信徒一切所需的,来抵挡魔鬼及其在人间的逼迫者。


11 愿权能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本会注释】

权能。就是“主权”。有文本在“权能”前还有“荣耀”。 关于“荣耀”(doxa),见约1:14;罗3:23注释。参彼前4:11中“荣耀”与“权能”连用。

归给祂。参罗16:27;腓4:20;提前6:16;彼前4:11;彼后3:18;犹25中的颂赞。

永永远远。见启1:6注释。


12 我略略地写了这信,托我所看为忠心的兄弟西拉转交你们,劝勉你们,又证明这恩是上帝的真恩。你们务要在这恩上站立得住

【本会注释】

我略略地写了这信。使徒还有更多的话要说,是这封段信中所无法表达的。也许当西拉来到小亚细亚信徒中间的时候,他会口头补充书信的劝勉。

我所看为。彼得希望他的读者知道他对西拉的评价,从而重视西拉。参保罗对推基古的推荐(弗6:21)。

忠心的弟兄。从原文的定冠词可以推断出西拉是众信徒所认识的,并可能亲自在小亚细亚服侍过他们(见彼前1:1注释)。这个定冠词还可以理解为所有格,即“我们的”,暗示彼得在这里把西拉推荐给读者,而不强调他们所已经知道的事情。

西拉。这封信是西拉代笔的。他可能既是彼得这封书信的代笔人,又是送信人(见本卷注释第547页)。参徒18:5和林后1:19。西拉有不同的拼法。Silas可能是希伯来文;Silvanus可能是罗马拼法。所以彼得的代笔人有可能就是在保罗第二次传道行程中陪伴他的西拉。

西拉似乎是犹太籍的基督徒,在耶路撒冷教会中地位很高。他赞成要向外邦人传福音。他是保罗风雨同舟的忠心伴侣(见徒15:22,40,41;16:19,37;17:10,14;18:5;帖前1:1注释)。如果象一般认为的那样,《彼得前书》是在罗马写的(见本卷注释第548页),那么西拉就可能是与保罗在哥林多同工之后的某个时间到罗马与彼得会合的(徒18:5)。

有人认为书信的结尾是彼得亲笔所写的(参加6:11;帖后3:17注释)。

转交你们。这封书信是由西拉代笔,并可能是托他带的。

劝勉。彼得在整封书信中都忠实地进行劝勉(彼前1:7,13;2:1,2,11;3:1;4:1;5:1)。

证明。即作见证(见第1节注释)。

是上帝的真恩。彼得在彼前1:10中用“恩典”指福音的信息。这里也有相似的意思,强调他在整封书信中所倡导的福音是上帝恩典的真信息。

站立得住。这句话是祈使语气,劝勉读者要坚持所接受的福音。


13 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

【本会注释】

巴比伦。没有证据表明彼得曾在巴比伦工作过。另外,传统上都说他最后工作和壮烈殉身的地点是在罗马(参《述》第五十二章)。众所周知,早期的基督徒为避免政治报复(见启14:8注释),在提到罗马首都时常用“巴比伦”这个隐语。注释家一般都认同彼得在这里用巴比伦来暗指罗马。

同蒙拣选。suneklektē。罗马的信徒是与小亚细亚的信徒“同蒙拣选”的。彼得这封信是写给小亚细亚信徒的(见彼前1:1,2注释)。关于基督徒的蒙拣选,见罗8:33注释。

教会。直译为“在巴比伦的她问你们安”。“教会”似乎是译者加上去的。不能确定彼得在这里是指一位基督徒贵妇,还是陪伴他行程的妻子(见林前9:5),还是“在巴比伦”的基督教会。大多数注释家都赞同最后一种解释。

我儿子马可。Marcus,这是一个拉丁名字;希腊语是Markos;英文语是Mark;见本注释卷五563,564页。有人认为马可真是彼得的儿子;从本节中还可以看出彼得已婚。但大多数注释家认为这里的“我儿子”是喻指的。彼得把马可看作属灵的儿子,和他后期工作的伴侣。参保罗在提前1:2;多1:4中提对提摩太和提的相似提法。


14 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

【本会注释】

用爱心彼此亲嘴。即亲吻。参保罗的用语(见罗16:16;林前16:20;林后13:12注释)。

问安。aspazomai(见罗16:3注释)。参彼前5:13。有文本还加上“阿门”。参彼后3:18注释。

基督。有文本为“基督耶稣”。在保罗通常用“恩惠”的地方,彼得用了“平安”(参罗16:24;林前16:23;弗6:24等)。但在神学意义上,彼得的“在基督里”可能与保罗不一样。彼得所说的“在基督里”似乎就等于“基督徒”。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