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36章
1 以扫就是以东,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2 以扫娶迦南的女子为妻,就是赫人以伦的女儿亚大和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
3 又娶了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巴实抹。
4 亚大给以扫生了以利法;巴实抹生了流珥;
5 阿何利巴玛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这都是以扫的儿子,是在迦南地生的。
6 以扫带着他的妻子、儿女与家中一切的人口,并他的牛羊、牲畜和一切货财,就是他在迦南地所得的,往别处去,离了他兄弟雅各。
7 因为二人的财物群畜甚多,寄居的地方容不下他们,所以不能同居。
8 于是,以扫住在西珥山里;以扫就是以东。
9 以扫是西珥山里以东人的始祖,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10 以扫众子的名字如下:以扫的妻子亚大生以利法;以扫的妻子巴实抹生流珥。
11 以利法的儿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纳斯。
12 亭纳是以扫儿子以利法的妾,她给以利法生了亚玛力。这是以扫的妻子亚大的子孙。
13 流珥的儿子是拿哈、谢拉、沙玛、米撒。这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
14 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是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她给以扫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
15 以扫子孙中作族长的记在下面:以扫的长子以利法的子孙中,有提幔族长、阿抹族长、洗玻族长、基纳斯族长、
16 可拉族长、迦坦族长、亚玛力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以利法所出的族长,都是亚大的子孙。
17 以扫的儿子流珥的子孙中,有拿哈族长、谢拉族长、沙玛族长、米撒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流珥所出的族长,都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
18 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的子孙中,有耶乌施族长、雅兰族长、可拉族长。这是从以扫妻子、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子孙中所出的族长。
19 以上的族长都是以扫的子孙;以扫就是以东。
20 那地原有的居民何利人西珥的子孙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朔巴、祭便、亚拿、
21 底顺、以察、底珊。这是从以东地的何利人西珥子孙中所出的族长。
22 罗坍的儿子是何利、希幔;罗坍的妹子是亭纳。
23 朔巴的儿子是亚勒文、玛拿辖、以巴录、示玻、阿南。
24 祭便的儿子是亚雅、亚拿。当时在旷野放他父亲祭便的驴,遇着温泉的就是这亚拿。
25 亚拿的儿子是底顺;亚拿的女儿是阿何利巴玛。
26 底顺的儿子是欣但、伊是班、益兰、基兰。
27 以察的儿子是辟罕、撒番、亚干。
28 底珊的儿子是乌斯、亚兰。
29 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族长、朔巴族长、祭便族长、亚拿族长、
30 底顺族长、以察族长、底珊族长。这是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都在西珥地,按着宗族作族长。
31 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在以东地作王的记在下面:
32 比珥的儿子比拉在以东作王,他的京城名叫亭哈巴。
33 比拉死了,波斯拉人谢拉的儿子约巴接续他作王。
34 约巴死了,提幔地的人户珊接续他作王。
35 户珊死了,比达的儿子哈达接续他作王。这哈达就是在摩押地杀败米甸人的,他的京城名叫亚未得。
36 哈达死了,玛士利加人桑拉接续他作王。
37 桑拉死了,大河边的利河伯人扫罗接续他作王。
38 扫罗死了。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接续他作王。
39 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死了,哈达接续他作王。他的京城名叫巴乌,他的妻子名叫米希她别,是米萨合的孙女,玛特列的女儿。
40 从以扫所出的族长,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名字记在下面:就是亭纳族长、亚勒瓦族长、耶帖族长、
41 阿何利巴玛族长、以拉族长、比嫩族长、
42 基纳斯族长、提幔族长、米比萨族长、
43 玛基叠族长、以兰族长。这是以东人在所得为业的地上,按着他们的住处,所有的族长,都是以东人的始祖以扫的后代。
诗篇38篇
〔大卫的记念诗。〕
1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2因为你的箭射入我身,你的手压住我。
3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
4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5因我的愚昧,我的伤发臭流脓。
6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
7我满腰是火,我的肉无一完全。
8我被压伤,身体疲倦,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
9主啊,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我的叹息不向你隐瞒。
10我心跳动,我力衰微,连我眼中的光也没有了。
11我的良朋密友,因我的灾病都躲在旁边站着;我的亲戚本家也远远地站立。
12那寻索我命的设下网罗;那想要害我的,口出恶言,终日思想诡计。
13但我如聋子不听,像哑巴不开口。
14我如不听见的人,口中没有回话。
15耶和华啊,我仰望你!主我的 神啊,你必应允我!
16我曾说:“恐怕他们向我夸耀。我失脚的时候,他们向我夸大。”
17我几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
18我要承认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忧愁。
19但我的仇敌又活泼又强壮,无理恨我的增多了。
20以恶报善的与我作对,因我是追求良善。
21耶和华啊,求你不要撇弃我!我的 神啊,求你不要远离我!
22拯救我的主啊,求你快快帮助我!
马太福音23章
1那时,耶稣对众人和门徒讲论,
2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3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4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5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穗子做长了;
6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
7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注:“拉比”就是“夫子”)。
8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
9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10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
11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
12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13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注:有古卷在此有
14“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
15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16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17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
18你们又说:‘凡指着坛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坛上礼物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19你们这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
20所以,人指着坛起誓,就是指着坛和坛上一切所有的起誓;
21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
22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 神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
23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24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25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
26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乾净了。
27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
28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29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
30‘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
31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
32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
33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34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
35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
36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37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38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
39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创世记36章
提要:1 以扫的三个妻子。6 他迁移到西珥山。9 他的众子。15 他子孙中的族长。20 西珥的子孙和族长。24 亚拿找到骡子。31 以东诸王。40 从以扫所出的族长。
1 以扫就是以东,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本会注释】
本章主要记录以扫的后裔和何利人西珥的后裔,这两个家族是相互通婚的。第一节是摩西为整个名单所写的标题。
2 以扫娶迦南的女子为妻,就是赫人以伦的女儿亚大和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
【本会注释】
这里所列以扫三个妻子的名字与以前所说的不同(创26:34;28:9)。其中一位的父名和国籍也不同。
创26:34 |
创36:2 |
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 |
希未人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 |
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 |
赫人以伦的女儿亚大 |
创28:9 |
创36:3 |
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玛哈拉 |
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巴实抹 |
两份名单之间差异的原因很简单。(1)符合阿拉伯人一直沿用至今的古东方习俗,即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是依据某一重要的经历或事件而命名的。例如,亚伯兰改名为亚伯拉罕,撒莱改名为撒拉,雅各改名为以色列,以扫改名为以东等(创17:5,15;35:10;25:30)。按照惯例,妇女在出嫁时会有新的名字,所以以扫的妻子们有不同的名字。(2) 至于犹滴和阿何利巴玛,其父名和国籍均有差异。没有孩子的妻子一般不列在家谱之中。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犹滴没有生孩子就死了,以扫又娶了一个希未人的女子来替代她(参创34:2)。阿何利巴玛的意思就是“高处的帐棚”, 亚拿的意思就是“答复”,亚大的意思就是“装饰”。 祭便这个名字可能与希伯来文的鬣狗一词有关,但由于他是一个希未人,所以他的名字可能根本不是一个闪族语的名字。至于其他名字的含义,参见以下的解释。
3 又娶了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巴实抹。
4 亚大给以扫生了以利法;巴实抹生了流珥;
【本会注释】
创36:2,3节所列以扫的三个妻子在迦南生了五个儿子(见代上1:35)。这些名字都是典型的闪族名称,部分表明以扫仍在一定程度上持守着他列祖的宗教。以利法也是约伯一个好朋友的名字(伯2:11等),其含义可能是“上帝的力量”。流珥的意思就是“上帝的朋友”,这也是摩西之岳父的名字之一(出2:18)。耶乌施的意思不太明确,有可能是“耶和华所催促的人”。罗波安王的一个儿子后来也叫耶乌施(代下11:19)。雅兰的意思可能是“耶和华所隐藏的人”或“他升高”。可拉的意思就是“光秃”。有一个利未人可拉成了一个著名的歌手之家的祖先(见诗42-49,标题)。
5 阿何利巴玛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这都是以扫的儿子,是在迦南地生的。
6 以扫带着他的妻子、儿女,与家中一切的人口,并他的牛羊、牲畜,和一切货财,就是他在迦南地所得的,往别处去,离了他兄弟雅各。
【本会注释】
在征服了何利人,占领了其领土西珥地之后,以扫带着家眷迁到了西珥,定居下来(见申2:12,22)。他似乎是自愿这么做的,也可能是听从了以撒的建议。因为雅各返回故乡时,他已经住在那里,或至少已经征服该地区了(创32:3;33:14-16)。以撒可能打算让以扫继承他的财产而让雅各继承应许之地,作为雅各从哈兰回家后的安排。当雅各和以扫在雅博渡口附近化解了隔阂之后,这一安排双方都觉得满意。
往别处去。原文只说“进入国土”,但没有说在哪里。这似乎有点儿奇怪。可能是原文遗漏了“西珥”或“以东”(参创36:16)。有些译本为:“进入西珥地”。下一句话可能表达了摩西所想要说的意思。两句合起来就是:“进入一个远离他兄弟雅各之地”,这是英文RSV版的译法。
7 因为二人的财物群畜甚多,寄居的地方容不下他们,所以不能同居。
8 于是以扫住在西珥山里;以扫就是以东。
9 以扫是西珥山里以东人的始祖,他的后代记在下面。
【本会注释】
以扫借着第10-14节中所列的儿子和孙子而成为以东民族的祖先,其家园就是西珥山区。由于亚大和巴实抹各只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其支派不是由儿子建立,而是由孙子建立的。而阿何利巴玛的三个儿子则都被视为支派的创始者。
10 以扫众子的名字如下。以扫的妻子亚大生以利法;以扫的妻子巴实抹生流珥。
11 以利法的儿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纳斯。
【本会注释】
提幔。后来成为以土买的一个地名(耶49:20),和约伯的一位好友的名字(伯2:11)。
阿抹、洗玻、迦坦、基纳斯。我们不了解以扫从亚大而得的这些孙子。
12 亭纳是以扫儿子以利法的妾;她给以利法生了亚玛力。这是以扫的妻子亚大的子孙。
【本会注释】
亭纳。亭纳是何利人罗坍的妹妹(第22节);以扫的家族显然与何利人通婚了。这可能为以扫的儿子霸占何利人的领土并将其古老居民驱逐出去提供了一个借口(申2:12)。
亚玛力。亚玛力人的祖先。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曾在在何烈攻击以色列人(出17:8-16)。创14:7节中所提到的“亚玛力全地”并不表明亚玛力人在亚伯拉罕时代就已经存在,而只是指在《创世记》成书时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巴兰所说的“诸国之首”(民24:20)并不是说亚玛力是原始的或最老的民族,而只是说他们是第一个攻击以色列的异教民族,或者可能是说他们是最强大或最好战的沙漠民族。鉴于他们在摩西的时代所扮演反对以色列人的重要角色,若在以东之前果真有亚玛力人的话,我们就有理由指望摩西列举他们的家谱,就象所有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同样重要的其他民族一样。
亚玛力人很早就与以东的其他支派分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民族,其领地就是在加低斯附近的南地(创14:7;民13:29;14:43,45)。但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漫游于阿拉伯北部的彼特拉,从哈腓拉直到埃及边境的书珥(撒上15:3,7;27:8)。这一部族的一个分支甚至侵入迦南的中心地带,以至后来成为以法莲产业的一个山区被称为“亚玛力人的山地”(士12:15;5:14)。那些定居在阿拉伯的亚玛力人似乎也渐渐地分成了许多分支,因为亚玛力人的游牧部落有时与米甸人和“东方人”(士6:3;7:12)一起,有时又与亚扪人(士3:13)一起入侵以色列地。他们曾多次被扫罗(撒上14:48;15:2-9)和大卫(撒上27:8;30:1-20;撒下8:12)打败,最终被希西家所消灭(代上4:42,43)。
13 流珥的儿子是拿哈、谢拉、沙玛、米撒。这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
拿哈、谢拉、沙玛、米撒。我们不了解以扫的这些孙子。
14 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是祭便的孙女,亚拿的女儿;她给以扫生了耶乌施、雅兰、可拉。
15 以扫子孙中作族长的记在下面。以扫的长子以利法的子孙中,有提幔族长、阿抹族长、洗玻族长,基纳斯族长、
【本会注释】
族长。希伯来文`aluph,译为“王”或“酋长” 更确切些。这显然是以东人和何利人的部族领袖的头衔。与该词相关的`eleph有“千”的含义,所以有些学者将`aluph理解为一个军衔,意为“千夫长”(见耶13:21)。在被掳后的希伯来文中,该词用来指犹太人的首领或省长(亚9:7;12:5)。这些“族长”的名字,不一定象有些注释家所认为的都是指地名,而是指创36:9-14节所提到的以扫的三个儿子和十个孙子。在这两份家谱中(第9-14节和第15-19节),可拉都是以扫的儿子(第14和18节)。在第二份家谱中(第16节),可拉又是以扫的孙子(以利法一个儿子),与第一份家谱不一样(第11节)。除此以外,这两个家谱完全相同。撒玛利亚五经中的第15节中没有可拉的名字。该译本是在巴比伦被掳时期之后独立存在的。而在公元前三世纪形成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却出现了这个名字。可拉在代上1:36节中没有被列为以扫的“孙子”,而列为“儿子”(第35节)。这说明创36章中第一份家谱是准确的。创36:16节的希伯来文显然有抄写者的笔误。
16 可拉族长、迦坦族长、亚玛力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以利法所出的族长,都是亚大的子孙。
17 以扫的儿子流珥的子孙中,有拿哈族长、谢拉族长、沙玛族长、米撒族长。这是在以东地从流珥所出的族长,都是以扫妻子巴实抹的子孙。
18 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的子孙中,有耶乌施族长、雅兰族长、可拉族长。这是从以扫妻子,亚拿的女儿,阿何利巴玛子孙中所出的族长。
19 以上的族长都是以扫的子孙;以扫就是以东。
20 那地原有的居民何利人西珥的子孙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朔巴、祭便、亚拿、
【本会注释】
西珥的子孙。该地的原住民何利人,并不象某些早期注释家所认为的是住在山洞里的。过去一直认为“何利”的原文来源于chor(“洞穴”或“山洞”),何利人就成了“穴居人”。但近年来的新发现表明,圣经和埃及人(Charu)、赫人(Charri)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人(Churru)的文献所记载的户利人(何利人),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曾广泛散布在古代东方的各个地区。幼发拉底河上游的米坦尼王国在摩西的时代就是由户利人所统治的。他们的语言最近也被破译了,人们现在已经对户利人的文化和历史有了相当的了解。
在公元前二十世纪的早期,户利人一定已经占据了西珥山,在那里首次作为一个民族出现在圣经中(创14:6)。后来,以扫的后裔消灭了部分户利人,又征服了部分户利人(申2:12,22)。“何利人”或户利人西珥的七个儿子均被列为部落首长,称为“族长”。西珥的孙子和两个孙女亭纳(第22节)和阿何利巴玛(第25节)也被提到。亭纳可能就是以利法的妾(第12节),而阿何利巴玛就是以扫的第二个妻子(见第2节)。
21 底顺、以察、底珊。这是从以东地的何利人西珥子孙中所出的族长。
22 罗坍的儿子是何利、希幔;罗坍的妹子是亭纳。
23 朔巴的儿子是亚勒文、玛拿辖、以巴录、示玻、阿南。
24 祭便的儿子是亚雅、亚拿(当时在旷野放他父亲祭便的驴,遇着温泉的,就是这亚拿)。
【本会注释】
有些注释家认为摩西这里指的是硫磺温泉的发现。现今这里有三个这样的温泉,一个位于泽喀玛因溪(Wadi Zerqa Ma`in),另一个位于死海东南方的阿撒溪(Wadi el-Ahsa),第三个位于基拉克和死海之间的哈玛得溪(Wadi Hamad)。
25 亚拿的儿子是底顺;亚拿的女儿是阿何利巴玛。
26 底顺的儿子是欣但、伊是班、益兰、基兰。
27 以察的儿子是辟罕、撒番、亚干。
28 底珊的儿子是乌斯、亚兰。
29 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记在下面:就是罗坍族长、朔巴族长、祭便族长、亚拿族长、
【本会注释】
这份家谱重复了第20,21节中提到过的西珥的儿子。关于“族长”,见第15节注释。
30 底顺族长、以察族长、底珊族长。这是从何利人所出的族长,都在西珥地,按着宗族作族长。
31 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在以东地作王的记在下面。
有人根据“以色列未有君王”这句话认为《创世记》是摩西时代以后的作者所写的,或者至少这段是从代上1:43节引过来的。这种结论是不对的。应当记得上帝曾向雅各应许说要有君王从他而出,这是摩西所知道的(创35:11)。这一应许在摩西的时代并没有实现,而以扫的家族却早已有了很高水准的政体。到了摩西的时代,以东对于已经有过八个王了。因此,摩西这样的讲述是完全合理的。
如果我们把这些王和族长看作同时代的话,就不存在如何在以扫和摩西之间安插七个“族长”(都是以扫的孙子,第15-19节),八个王(第32-39节)和其他十一个“族长”(第40-43节)的问题了。将出15:15和民20:14进行比较,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后一节经文中,摩西曾与一位以东王谈判,请求允许他们经过他的领土。而前一节经文则提到以东的“族长”因听说以色列人奇迹般地过了红海而惊慌失措。另外,我们也没必要认为第40-43节中所提到的十一个“族长”是一个接一个统治的。他们都是“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担任族长的,所以可能同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至少他们当中有几位是这样的。我们只要考虑从以扫到摩西两百多年中连续即位的八位以东王就行了。根据推算他们在位的平均年数是25年,比以色列王的10年和犹大王的17年要长得多了。
以东人的君主显然不是世袭的,因为没有一个儿子继承了父业。其国王是选举产生的,可能是由“族长”推选的。这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情况十分相似,每一位皇帝都是由国土内的贵族和选侯选举出来的。上述八位国王,没有一位在其他的文献中提到。尽管有些名字,如哈达(王上11:14),后来也出现过,但绝不是指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国王。与这些国王有关的一些古城可以被认定:
32 比珥的儿子比拉在以东作王,他的京城名叫亭哈巴。
33 比拉死了,波斯拉人谢拉的儿子约巴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波斯拉是一个著名的城市,似乎曾长期作为以东的首都(见赛34:6;63:1;耶49:13,22;摩1:12)。该城位于现今的布色拉村(El Buseira),在死海东南方约40公里的地方。
34 约巴死了,提幔地的人户珊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提幔地以及提幔城位于以土买的北部,具体位置尚未认定。哲罗姆记载了一个传说,大意是该地离彼特拉只有8公里。
35 户珊死了,比达的儿子哈达接续他作王;这哈达就是在摩押地杀败米甸人的,他的京城名叫亚未得。
36 哈达死了,玛士利加人桑拉接续他作王。
37 桑拉死了,大河边的利河伯人扫罗接续他作王。
【本会注释】
有些学者将利河伯其认定为亚述的利河伯城(创10:11)。这是不对的。还有学者将其定位于幼发拉底河边的其他地方,因为圣经经常称幼发拉底河称为“大河”。若是这样,以东王扫罗就是外族人了。利河伯更有可能或者是以土买的罗伯他(Robotha),其地理位置不详;或者是别是巴西南37公里处,靠近亚里施(El `Ar?sh)一个山谷中的路黑伯(Er Ruheibeh)。如果是后者,“大河”就是指流经该城的小溪。
38 扫罗死了,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接续他作王。
39 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死了,哈达接续他作王,他的京城名叫巴乌;他的妻子名叫米希他别,是米萨合的孙女,玛特列的女儿。
【本会注释】
哈达。摩西所列八个以东王中的最后一个。他可能就是摩西请求获准经过其领土的那位以东王(民20:14)。这里记载了哈达之妻以及他妻子的母亲与祖母的名字,说明摩西对他非常了解。与其他的七个王不一样,这里没有提到记载在代上1:51节中的哈达的死,说明他在摩西写《创世记》的时候还活着。
40 从以扫所出的族长,按着他们的宗族、住处、名字记在下面:就是亭纳族长、亚勒瓦族长、耶帖族长、
【本会注释】
名字。这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地名;而是人名。很可能是摩西的时代与哈达同时代的地方酋长。
41 阿何利巴玛族长、以拉族长、比嫩族长、
42 基纳斯族长、提幔族长、米比萨族长、
43 玛基叠族长、以兰族长。这是以东人在所得为业的地上,按着他们的住处。(所有的族长都是以东人的始祖以扫的后代。)
诗篇38篇
序言——这是一首忏悔诗(见《诗篇》第6篇;见本书第624页)。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肉体和心灵上所遭受的强烈痛苦。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负疚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害怕敌人。在他最需要故友理解和安慰时候,他们却离弃了他,使他雪上加霜。本诗分为三段,每一段都以祈祷上帝开始。1-8节描写了他巨大的痛苦;9-14节描写受苦者的忍耐;15-22节祈求得到帮助,免得恶人因他的苦难而夸口。本诗的特征是动词的异常形式,工整的平行句,双关,均衡的韵律。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本书第616,627页(《诗篇》序言)。
大卫的纪念诗。
1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在怒中责备我,不要在烈怒中惩罚我!
【本会注释】
参诗6:1。
2 因为,你的箭射入我身;你的手压住我。
【本会注释】
你的箭。象征上帝的惩罚(见诗7:13)。
压住我。见诗32:4。
3 因你的恼怒,我的肉无一完全;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
【本会注释】
完全。见赛1:6。这里所描写的症状,加上朋友都离弃他,(见第7,11节),说明他患的是有极其令人讨厌的疾病。
安宁(shalom)。“平安”,不再受苦。
因我的罪过。诗人认为自己受苦是罪的惩罚。一切苦难都是罪恶进入宇宙的结果。个人的受苦往往是咎由自取。“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上帝不会创造奇迹,保护人免遭违背自然法则的后果(见《论饮食》第29页)。如果罪人不用承担他们犯罪所造成的灾难,他们就会更加胆大妄为。
但并非所有的痛苦都是受苦者犯罪的结果。古时许多人把每一次苦难都看成是对受苦者本人或他的父母犯罪的惩罚(见约9:2)。他们根据受苦的程度来判断人犯罪的程度。“罪恶及其后果的制造者撒但,引诱人视疾病和死亡是出自上帝的,是祂根据罪孽而滥施于人的惩罚”(《历代愿望》第471页)。这种误解使他们把天父看作是严厉苛刻的执法者。
许多基督徒也同样有这样的谬误。尽管有《约伯记》和耶稣的教训(见路13:16;徒10:38;参林前5:5;林后12:7),他们依然认为是上帝降下灾病。
受苦的真正原因是这样的:“苦难是撒但所造成的,但上帝出于怜悯要予以控制(《历代愿望》第471页)。上帝并不总是保护祂的儿女免遭疾病和痛苦,因为如果这样,撒但就会像在约伯的案子上一样,指控上帝在祂的仆人“四面圈上篱笆”(伯1:10)是不公正的。上帝必须让撒但有机会让义人受苦。这样,他一切不公平的指控最终都将失去立脚之地。
受苦者可以从下面的想法中得到安慰:尽管“撒但的差役”会攻击他(见林后12:7),上帝出于怜悯仍要予以控制,以便让苦难给个人带来益处(见罗8:28)。
4 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如同重担叫我担当不起。
【本会注释】
我的罪孽。强调第3节的含义。
担当不起。从罪孽像海浪高过头,突然转变到罪孽担当不起,说明他因疾病而思想混乱(见第8,10节注释)。
5 因我的愚昧,我的伤发臭流脓。
【本会注释】
流脓。即“溃烂”。
6 我疼痛,大大拳曲,终日哀痛。
【本会注释】
参伯1:20;2:8;诗35:14。
7 我满腰是火;我的肉无一完全。
【本会注释】
火。暗示这种令人讨厌的疾病伴有严重的炎症。
完全。见第3节注释。
8 我被压伤,身体疲倦;因心里不安,我就唉哼。
【本会注释】
身体疲倦。或“变得麻木了”。
唉哼。诗22:1。表达了内心的痛苦。诗人在这里基本上结束了他肉体病症的话题。
9 主啊,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我的叹息不向你隐瞒。
【本会注释】
诗人意识到不必重复自己的祈祷,因为上帝知道他要求宽恕和治疗的心愿。他必须把自己的情况交托上帝。最微弱的祷告上天也能听见。我们的祈祷不在于话语的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愿望和完全的信靠。“真诚的祈祷能使心灵获得力量,对生活产生影响(《证言》卷四第535页)。
本节是1-14节中的一线安慰之光。对于诗人来说,意识到可以把心中的担子交托给理解和关心他的上帝就足够了。
10 我心跳动,我力衰微,连我眼中的光也没有了。
【本会注释】
疾病的并发症包括心悸,虚弱和部分失明。这个受苦者心力交瘁,已经在死亡的边缘。
11 我的良朋密友因我的灾病都躲在旁边站着;我的亲戚本家也远远的站立。
【本会注释】
我的良朋密友。参诗31:11。他们不愿挨近病人,可能是怕传染(见伯19:13-20)。这种疏远也许就是第2节所说的箭之一。
灾病(nega`)。“中风”、“瘟疫”,指灾难或惩罚(见创12:17;出11:1)。
诗人的话题从肉体和心灵的痛苦,转到了朋友离弃他,仇敌谋害他,使他雪上加霜。
12 那寻索我命的设下网罗;那想要害我的口出恶言,终日思想诡计。
13 但我如聋子不听,象哑巴不开口。
【本会注释】
诗人不理睬仇敌的中伤。他在迫害下保持沉默。
14 我如不听见的人,口中没有回话。
15 耶和华啊,我仰望你!主我的上帝啊,你必应允我!
【本会注释】
这是第三次直接向上帝呼求(见第1,9节)。
16 我曾说:恐怕他们向我夸耀;我失脚的时候,他们向我夸大。
17 我几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
18 我要承认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忧愁。
【本会注释】
诗人毫无保留地承认自己的罪。受苦是有益的(见对第3节的注释)。诗人知道真正的悔改会带来满足。
19 但我的仇敌又活泼又强壮,无理恨我的增多了。
【本会注释】
恶人依然兴旺健康,使诗人感到困惑。
20 以恶报善的与我作对,因我是追求良善。
【本会注释】
仇敌这样做是因为他是一个行善的义人。罪恶不能容忍良善。完全的堕落是憎恨公义的(见约壹3:12)。
21 耶和华啊,求你不要撇弃我!我的上帝啊,求你不要远离我!
【本会注释】
见诗22:11,19。
22 拯救我的主啊,求你快快帮助我!
【本会注释】
见诗27:1。诗歌的结束描写诗人受苦的有益结果。试炼促使诗人恳切地求告上帝。他认识到只有上帝才是他得救的指望。
马太福音23章
提要:1基督告诫百姓要听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好的道理,但不要随从他们邪恶的榜样。5他的门徒们必须防备他们的野心。13他针对他们的假冒为善和盲目谴责了他们的八祸:34并且预言了耶路撒冷被毁。
谴责文士和法利赛人
太23:1 那时,耶稣对众人和门徒讲论,
【本会注释】
那时,耶稣说。[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见太23:1-39=可12:38-40=路20:45-47。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参路11:39-52的注释。] 关于给出这篇讲道的环境的注释,见对太21:23,28,33;22:1,15,23,34,41的注释。这很可能是在星期二那天晚些时候。这是耶稣最后一天在圣殿里教训人,这篇讲道也是他公开演讲的结束。藉着严厉地谴责文士和法利赛人,他显然要努力打破那捆绑百姓的锁链,就是要使他们遵守遗传并使之永存的锁链。太23:1-12是对门徒和一般的百姓讲的,而第13-33节是对听众中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讲的。在后一部分中,有七“祸”,如果包括第14节的话,就有八祸(见对第14节的注释)。
众人。公众,那些已经聚集到圣殿院子中的人。
太23:2 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本会注释】
文士和法利赛人。关于的注释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1,55,57页。
坐在摩西的位上。即,作为摩西律法的官方解释者。从前,“摩西的位”被认为是一个比喻性表达,可以比作现今大学里的“历史教授”。然而,现在考古学家已经发现古犹太会堂有实际的椅子,无疑是律法的解释者坐的。在哈马出土的会堂里,靠近会堂的南墙有一个石椅,椅背向着保存经卷的“约柜”(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7页)。耶稣很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椅子。
太23:3 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
【本会注释】
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在第23章中,耶稣并没有挑战文士和法利赛人的教导,他在别的场合确实挑战过(见对可7:1-13的注释)。而是集中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所高举表白的义,不一致的事实。
但不要。在第13-33节中,耶稣明确地谴责了假装更加圣洁、夸耀卖弄的虔诚、喜爱宗教和其他活动中的高位、以及贪婪这种事。我们确实应该检查我们自己的生活,看看有没有那使得“法利赛人”成了“假冒为善”的同义词的同样罪恶(见对路18:9-14的注释)。
他们能说不能行。或,“他们讲道,但却不实行”(修正标准译本)。见对太7:21-23的注释。光说不做就使一个人成了假冒为善的(见对太6:2;7:5的注释)。文士和法利赛人声称绝对忠于圣经,但却没能实践圣经所阐明的各项原则。他们的好行为在于谨小慎微地注意仪文和仪式的规条,而不是“律法上更重的事”(见对太9:13;22:36;23:23的注释)。请比较得自咒诅无花果树的教训(见对可11:12-14,20-22的注释)以及得自那个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的儿子的例证的教训(太21:30)。
太23:4 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本会注释】
把重担捆起来。文士和法利赛人是严厉的工头,但却不是背负担子的人。这些“重担”并不属于摩西律法的部分,而是犹太拉比的遗传(见对可7:1-13的注释)。
难担的。这些犹太拉比的规条给那些企图背负它们的人带来的只是麻烦和灰心丧气。上帝的律法并没有什么带来忧伤或厌倦的事。只有人为律法的细微的苛求才会这样。请比较太11:28-30。
太23:5 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繸子做长了,
【本会注释】
要叫人看见。他们似乎忘记了上帝是查看人心的,而且如果他要查看他们的心,就会发现他们作为顺从之子,没有什么可以表扬的。他们的顺从主要是在表面上的,像一件衣服一样(见对第25,26节的注释)。他们的行为是受他们预期人们会怎么看他们来管制的,而不是被爱上帝的心控制的(参林后5:14)。关于这类宗教的进一步的注释,见对太6:1-8的注释。
佩戴的经文。希腊文phulaktēria,来自一个意思是“注视”,“保持”的动词,因此是“安全措施”。佩戴经文的思想是基于对申6:8的字面上的解释。关于佩戴的经文及佩戴方式的描写,见对出13:9的注释。对许多人来说,佩戴的经文无疑成了一种纯粹的护身符,非常像古时的希伯来人对约柜所存的观念(见对撒上4:3的注释)。基督时代虔诚的犹太人通常在每天祈祷时佩戴经文,但是拉比们推荐除了安息日和节期的日子外,每天全天都要佩戴。耶路撒冷《他勒目》说到“肩负-法利赛人在他们的肩上,负有他们所履行的全部诫命的经文”(Berakoth9,14b,40,引用于Strack和Billerbeck,Kommentar zum Neuen Testament,第1册,第914页)。
繸子。希腊文kraspeda,在这里的意思是:“边缘,流苏”。关于“繸子”或“流苏”的描述,见对可5:27的注释。把它们“做长了”就会使它们更显眼,因为这些带有“繸子”或流苏的衣服是在宗教活动时穿的,所以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注意这样穿戴的人比一般人更虔诚地遵守了律法的要求。犹太人的律法只规定了最小的尺寸。使用繸子是根据民15:38-40和申22:12(参可12:38的注释)。
太23:6 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
【本会注释】
首座。更可说是“尊贵的位置”(见《历》六十六章;参雅2:2-4)。关于在筵席上寻求尊贵位置这种做法的注释,见对路14:7-11的注释。两天以后,在最后的晚餐时,那十二个人争论的是类似的情形(路22:24;《历》第七十一章)。
高位。在古时,“假冒为善的人”选择坐在前面,在那里他们可以被人看见;现今他们更喜欢后面的位子。古时的会堂通常并不为会众提供座位,一般而言,会众要么是坐在地板上要么就站着。有时沿墙会摆设长椅。“座位”—留给长老的—通常在前面,面对着会众。讲道的人就坐在其中一个座位上(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7页;见对太23:2的注释)。会堂里的高位通常是根据在团体中的显著性分配的。
太23:7 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
【本会注释】
街市。见对太11:16;可7:4的注释。
拉比。直译是,“我的大人”,“我的老师”或“我主”。后来那个人称代名词不用了。这个对律法学者的敬称很可能用的时间并不长。rab这个词表示老师早在公元前110年才发现,是由Joshua b. Perahah说出口的(《米示孥》Aboth1.6;参《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5页)。“拉比”这个称号使一个人以饱学摩西律法闻名,所以暗示他对宗教义务的解释是有约束力的,或者说是没有错误的。这倾向于把人的权威置于上帝明确的话语之上。耶稣忠告他的跟从者们不要指望人,而要指望上帝和他在圣经中所阐明的旨意。这个告诫与现今在教育机构中使用“博士”或“教授”的称号无关,可是它却适用于诸如“可尊敬的”,“陛下,宗座”等称号,这类称号的含意与基督的时代“拉比”这个称号的含意相同。
太23:8 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
【本会注释】
你们不要受。在希腊文中,强调的是“你们”。这很可能是对门徒们的一个告诫。在神学问题上,他们不应承担一种独裁的角色。
夫子。直译是,“教师”。
就是基督。原文证据支持省略(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这些词。
你们都是弟兄。那些跟从基督的人应该认为他们是平等的。谁也不应对另一个人行使权威,而且当然不能在良心的问题上行使权威。
太23:9 也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本会注释】
父。一个经常应用于先祖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称号(见对约7:22;8:53等),一般指过去世代的高尚可敬的人。以利亚和以利沙都被称呼为“父”(王下2:12;6:21)。《米示孥》(见本册注释原文第99页)的一篇论文名为Aboth,“父们”。亚兰词'abba',“父”未经翻译就出现在可14:36;罗8:15;加4:6中。耶稣在这里似乎指的是这个词在理论上的用法,其含意相当于“拉比”(见对太23:7,8的注释)。
太23:10 也不要受师尊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师尊,就是基督。
【本会注释】
师尊。希腊文kathēgētai,“老师,”现代的希腊词表示“教授”。
就是基督。直译是,“那基督”(见对太1:1的注释)。
太23:11 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用人。
【本会注释】
谁为大。见对太20:26;可9:35;路9:48的注释;见《历》第六十七章。
太23:12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本会注释】
自高的。见对太11:29;20:26;路14:11;18:14的注释。这看来是耶稣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可能是一句比别的话更经常被他重复的话。在耶路撒冷《他勒目》(Erubin13b,35)中类似的一段话是:“上帝必升高自卑的人,上帝必降卑自高的人”(见对第七章的附注)。
太23:13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有古卷在此有
【本会注释】
有祸了。希腊文ouai,一个表示悲痛或谴责的感叹词(见对太11:21的注释)。七祸(如果包括太23:14的话就是八祸;见对第14节的注释)举例说明了在第3-5节中关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观察报告。关于耶稣说出对国家的宗教领袖们的这些严厉谴责的目的,见对第1节的注释。
假冒为善。见对太6:2;7:5的注释。这个绰号在太23:13-29出现了七次。
把天国关了。主要是指神圣的恩典之国,但最终也指神圣的荣耀之国(见对太4:17;5:2的注释)。文士和法利赛人几乎使心灵真诚的人不可能找到他们得救的路了,首先是通过使宗教成了一个难以忍受的重担(太23:4),其次,是通过他们自己假冒为善的榜样(第3节)。犹太拉比的遗传不但没有照亮得救的道路,反而使它那么黑暗朦胧,以致最好的人都只能摸索前行,就像在浓雾中一样(见对可7:5-13的注释)。
自己不进去。他们假冒为善的生活作风会禁止他们进去。
你们也不容。即,你们也不许。就好像文士和法利赛人站在门外(见对太7:13,14的注释)阻止人进去一样,也好像在上了门闩并设了路障之后,他们就把钥匙扔掉了,抱定决心不让任何人进去。他们是那么排外,以致认为天国乃是一种私人俱乐部,只有那些达到他们的标准的人才能获准进入。
太23:14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做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
【本会注释】
侵吞寡妇的家产。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省略第14节。这句话在可12:40中并没有争议。法利赛人劝说富裕的寡妇将她们的财产奉献给圣殿,然后就将之用于他们自己私人的利益(《历》第六十七章)。寡妇们本是受律法保护的(出22:22),但这个事实也没能阻止贪婪的法利赛人(参赛10:2)。关于计划用来使诈骗老人合法化的另一种诡计,见对可7:11-13的注释。
假意。见对第5节的注释。
很长的祷告。见对太6:7的注释。
更重的刑罚。因为他们是领袖,所以他们的恶行比平民所犯的同样罪行更应受谴责。作为律法的教师,他们的行为比一般的罪人更加该受公开的谴责。首先,他们远比平民更彻底地知道律法,其次,他们邪恶的榜样会被其他看到的人用来证明,他们自己的罪行是正当的。
太23:15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本会注释】
有祸了。见对第13节的注释。
勾引一个人入教。关于在基督的时代,犹太人和他们的宗教在罗马帝国中的广泛影响,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1,62页。古代的记录表明事实上有数不尽的数以千计的人皈依了犹太人的信仰。这些人中有些人成了犹太人,并且使他们的生活与犹太教所有的仪文要求相一致。他们首先要受充分的教导,然后受洗,并且必需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奉献祭牲。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作为接受亚伯拉罕之约的一个记号(见对创17:10-12的注释)。有极大数量的人相信了真神上帝并且敬拜他,但却没有参加犹太教的仪式。这些人以“门口的皈依犹太教者”或“上帝的敬畏者”闻名。
加倍。如果可能的话,一个热心的皈依者甚至比法利赛人更加执迷顽固。成为“地狱之子”意思是适合于“地狱”(希腊文geenna,见对太5:22的注释),因而,注定要往那里去。相反,成为“天国的子民”意思是有适合于天国的品格,因而注定要往天国去。
太23:16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本会注释】
瞎眼领路的。耶稣当然指的是属灵上的瞎眼(见对约9:39-41的注释)。犹太人以给瞎眼的外邦人领路自豪(罗2:19);实际上,他们竭尽全力赢得外邦人入犹太教(太23:15)。但是一个瞎眼的人承担给别人领路的角色实在愚蠢极了。耶稣进而立即说明了他用属灵的瞎眼指什么(第16-24节)。耶稣对犹太领袖们的这部分控告,比记载在第23章中任的部分都长。所以他似乎要将重点放在他们在这方面的假冒为善上。属灵瞎眼的唯一疗法就是属灵的“眼药”(启3:18),但是他们不肯从唯一售卖它的商人那里买这种眼药。在这里对现今的教会有一个严肃的警告。
起誓。见对太5:33-37的注释。
这算不得什么。这是说明文士和法利赛人属灵瞎眼的第一个例证。可能在这里提到的区分的推理是一个要遵守的誓言必须详细。例如,依照《他勒目》(Nedarim14b,宋西诺版,第38页),“如果一个人指着律法书起誓,他起的誓就无效;如果他指着律法书上所写的起誓,他就该谨守;如果他指着律法书并且指着其中所写的起誓,他就该谨守”。请注意“无效”这种说法,并将之与耶稣的“这算不得什么”说法相比较。
他就该谨守。“他就该谨守自己誓言”以便实现他所许诺的,或者承担他已起誓要负的责任。
太23:17 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
【本会注释】
无知。希腊文mōroi,“愚蠢的人们”。请比较基督在太5:22中的警告(见对该处的注释),反对人们轻率地使用这个词。显然,在马太福音中,耶稣谴责的是不时鼓动人使用这个词的动机,而不是使用这个词本身。在山上宝训中,耶稣涉及的是动机而不是外表的行为,同样地,他现在并没有在怒火中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说话,而只是在陈说事实。
成圣。即,使它神圣。金子只有在它成为圣殿的金子时才是神圣的。
太23:18 你们又说:‘凡指着坛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坛上礼物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本会注释】
指着坛起誓。见对第16,17节的注释,在那里包括了同样的原则。
太23:19 你们这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礼物呢?还是叫礼物成圣的坛呢?
【本会注释】
你们这愚蠢的人。原文证据在(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包括还是省略这些词之间有分歧。
太23:20 所以,人指着坛起誓,就是指着坛和坛上一切所有的起誓;
太23:21 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
太23:22 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上帝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
【本会注释】
指着天起誓。见对第16,17节的注释,在那里应用了同样的原则。天本身和上帝的宝座只是由于上帝的临格才是圣的。
太23:23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本会注释】
你们献上十分之一。什一是律法的组成部分(见对利27:30;申14:22的注释)。虔诚的犹太人一丝不苟地注意奉献什一在《米示孥》中有所反映:“凡[被认为]是食物的和被看守并从地里长出来的,都应献上什一。并且他们进一步规定了另一条规则[关于什一的]:凡在[其生长的]开始和结尾被认为是食物的,即使他将之保留不用以致使食物的数量可以增加的,也应献上[什一],无论它在早期阶段[被收集]还是在晚期阶段[成熟]……果子什么时候可献上什一呢?无花果树从它们被称为bohal的时候,葡萄和野葡萄在成熟的早期阶段,红色的浆果和桑葚在它们变红之后,等”(Ma`aseroth1.1,2,《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255,256页)。
薄荷。在《米示孥》中,没有提到这种草药要献上什一。拘泥细节的犹太人将它献上十分之一,无疑是要证明他们对什一律法的极度尊敬。
茴香。或,“蒔萝,草茴香”。在《米示孥》中(Ma`aseroth4.5,《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274页)提到茴香要献上什一。这种植物的所有部分—种子、植株、和种荚—都要献上什一,实际上,除了根都要献上。
芹菜。一种作物,其籽可作调味品也可与食物一同食用(见赛28:25,27)。孜然芹的籽与香菜籽相似,但味道不如香菜籽好,营养也较少。这里提到的三种香草都可用于烹饪,并且后面两种还具有药用价值。见对赛28:25的注释。
反倒不行了。或,“却被忽视了”。这与犹太领袖们对基督的控告相似(见对太5:17-20的注释)。
更重的事。文士们自己已经对犹太教的律法,进行了精心的人工编排,将它们列为较重要的和较不重要的(见对太22:36的注释)。关于耶稣自己对于某些命令比别的命令更重要的评论,见对太5:17-20的注释。文士和法利赛人,对人造的条例和遵守律法的外在形式极其重视(见对可7:3-13的注释),却几乎完全忘记了律法本身的真精神—爱上帝并爱自己的同胞(见对太22:37,39的注释)。在山上宝训中,耶稣曾寻求,将人们在外表遵守律法,恢复到从心里遵守(见对太5:17-22的注释)。
公义。希腊文krisis,在这里很可能在正义的意义上用作“公义”的意思。关于怜悯作为人际关系的一个指导性因素的重要性,见对太9:13的注释。关于信心[信实]的意思,见对哈2:4的注释。
这。即,经常主要构成外表形式的较不重要的事。耶稣在这里赞成了什一。他和任何一位新约圣经作者都丝毫没有放松这项义务。耶稣说明他并不反对这样献什一,而是反对文士和法利赛人假冒为善的精神,他们的宗教乃在于小心谨慎地遵守律法的形式。
那。即,“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文士和法利赛人所忽视的。
太23:24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本会注释】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见对第16节的注释。
滤出来。希腊文diulizō,“过滤”,就像通过一个滤网一样。这一子句照字面应该读作:“滤出蠓虫”,即,从饮用水中滤出来(《历》第六十七章)。英文钦定本使用介词“at”(在)乃是一个排字错误。在这里耶稣再次责备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精细地预防小问题,当提到真正重要的问题时就粗心疏忽漠不关心。依照利未记的律法,蠓虫和骆驼都是不洁净的(见对利11:4,22,23的注释)。精心地预防咽下最微小的(不洁净)动物的生命,同时却吞下一个最大的不洁净的动物,骆驼,这两幅画面被肩并肩地在安置在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夸张法描绘中,基督的教训以这种修辞手段闻名(参太19:24的注释)。
太23:25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
【本会注释】
杯的外面。耶稣在这里并不是指法利赛人洗实际的家庭器具的习惯,犹太人使用家庭器具是小心谨慎的,而是指法利赛人本身。就实际的杯子来说,法利赛人会把里面洗的和外面一样,非常干净。麻烦在于他们没能将同样的原则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他们活着要“叫人看见”(见对第5节的注释),似乎完全忘记了上帝能看见他们的心,并且完全清楚,那促使他们表面上做出小心谨慎的虔诚行为之假冒为善的动机。请比较可7:18-23。
盘。希腊文paropsis,一种盛可口食物的盘子。
勒索和放荡。如此翻译的这两个词一方面表明“抢劫”和“盗窃”,另一方面表明“放纵”和“缺乏自制”。基督在这里说明了文士和法利赛人,在“律法上更重的事”上是怎么失败的(第23节)。
太23:26 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本会注释】
先洗净。有效的洁净必须从里面开始(见对可7:3-18;路11:41的注释)。
太23:27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象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
【本会注释】
你们有祸了。见对第13节的注释。
粉饰的坟墓。依照仪文律法,与死人接触是一种极度沾染污秽的形式。例如,除了在直系亲属的情况下,祭司不可因接触死人“沾染”自己(利21:1-4),但是大祭司就连这种特免也不得享有(第10,11节)。依照《米示孥》,习惯在亚达月15日粉饰坟墓,就是逾越节前一个月的时候,以便祭司和拿细耳人可以避免在无意间接触坟墓招致污秽(Shekalim1.1,《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1页)。关于因与死人接触而引起的仪文上的污秽,所要求的洁净程序,见民19:11-22。请比较徒23:3;见对路11:44的注释。
太23:28 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本会注释】
显出公义。见对第3,5节的注释。
里面。关于基督论到内里正直的重要性的评论,见对太5:22,28的注释。
太23:29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
【本会注释】
建造先知的坟。一个世代的殉道者常常会变成下一个世代的英雄。当众先知在世时,一般会被人拿石头打死;在他们死了一段时间之后,一般会用设立精心制作的石头纪念碑纪念他们。先知在世时,犹太人如果不接受他们的信息,就不能尊敬他们,但是如果不接受已死先知的信息,要尊敬他们就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太23:30 ‘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
【本会注释】
若是我们在。每个世代都倾向于自夸,比先前的世代更聪明,更宽容。我们可能会应自认为不像文士和法利赛人感到满意,但事实上我们却忘记了当这样想时就变得像他们一样了(见对路18:11的注释)。亮光越多,人的责任就越大。从前世代的众先知受苦是因为他们挑战了同时代人们的信仰、标准、和行为。要是那些先知们活在今天的话,他们也会带来同样的斥责罪恶的信息,这些信息很可能会遭遇同样无情的冷淡,并惹起人们同样的企图要止息烦扰他们的先知们的声音。
太23:31 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
【本会注释】
你们自己证明。他们使自己对从虽然死了却仍在说话的众先知发出的真理之光负有责任。
太23:32 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
【本会注释】
你们去充满。在希腊文中强调的是“你们”。犹太民族的罪恶之杯几乎要满溢了,基督所在世代的人们的行为,尤其是他们拒绝基督是弥赛亚的行为(见对约19:15的注释),会使那杯恶贯满盈(见本注释第四册原文第32,33页)。巴比伦的罪恶怎样在伯沙撒的宴饮之夜,达到了神圣容忍的极限。照样,以色列民族的罪恶也在他们弃绝耶稣并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时,越过了神圣恩典的界限。
太23:33 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本会注释】
毒蛇之种。见对太3:7;12:34的注释。
怎能逃脱呢。见对来2:3的注释。
刑罚。或,“判决”。
地狱。希腊文geenna(见对太5:22的注释)。他们是自己证明反对自己的(太23:31)。如果他们承认有罪,他们怎么还能指望逃脱呢?
太23:34 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
【本会注释】
我差遣。请比较路11:49。
智慧人。就是明白众先知的信息,并且寻求将其中所阐明的原则应用到国家、生活中的人。这些人根据已启示的真理,“通达时务,知道以色列人所当行的”(代上12:32)。关于“智慧”的意思与“聪明”和“知识”相对照的区别,见对箴1:2的注释。“智慧人”是可靠的顾问,是精明谨慎的人,他们的领导能力是可靠的。他们不像文士和法利赛人那样是瞎眼领路的(见对太23:16,17的注释)。
要杀害,要钉十字架。司提反的阵亡满足了文士和法利赛人,要流那些为上帝讲话之人的血的私欲(徒7:59)。犹太人的恶意使保罗再次被捕并被处死(见提后4:6-8;《述》第四十七、五十八章)。应该注意的是,钉死在十字架上是罗马人的死刑方式,不是犹太人的死刑方式。
鞭打。关于在会堂里鞭打的惯例,见对太10:17的注释。保罗曾被鞭打五次(林后11:24)。
追逼。见对太5:10-12;10:17,18,23的注释。关于逼迫的例子,见徒13:50;14:5,6,19,20;26:11等。
太23:35 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
【本会注释】
归到你们身上。这并不意味着基督那个世代的人要因他们先辈的罪行受惩罚,因为圣经明确地教导说没有人因另一个人的罪受惩罚(见结18:2-30;参出32:33)。但是他们弃绝耶稣和他的教训使得他们的罪恶比以前所有的世代都大。
义人的血。即,无辜之人的血。.
亚伯。见对创4:8-10的注释。
撒迦利亚。撒迦利亚无疑是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他照约阿施王的命令在圣殿的院子中被石头打死了,约阿施王于公元前835至796年在位(代下24:20-22;见本注释第二册原文第83页)。在后来的犹太文献中,这次的谋杀被提到过许多次,无疑在国民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希伯来圣经中,历代志似乎是最后的圣经经卷,与玛拉基书在英文圣经中所占据的位置相同(见本册注释第一册原文第37页)。根据一个看似有理的假定:耶稣提到亚伯和撒迦利亚的名字乃是因为,根据希伯来圣经经卷的次序,他们代表经上所记载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殉道者,许多学者断定至少在耶稣的时代之前,犹太人在排列圣经经卷的次序时,就把历代志列为最后一卷书了。
巴拉加的儿子。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代下24:20-22)是圣经中所提到的唯一一个被这样杀死的人(见《历》第六十七章)。没有任何消息说到比利家的儿子撒迦利亚(亚1:1)是橫死的。对于赛8:2提到的“耶比利家的儿子撒迦利亚”也可以这样说。有人提出耶稣并没有把撒迦利亚看成是“巴拉加的儿子”,这些字是由后来的一位抄写员加上去的,他在抄写时心里想的要么是先知撒加利亚,要么是赛8:2的撒迦利亚。值得注意的是,路11:51中的对观段落没有认为撒迦利亚是“巴拉加的儿子”。
殿。希腊文naos,严格意义上的殿与hieron,或殿的复合整体有区别(见太21:23),后者包括院子和与殿毗连的其他建筑物。平常只有祭司可以进入圣殿的内院,祭坛就在那里,撒迦利亚在“殿和坛中间”暗示他殉道时正在供祭司的职分。如果所罗门殿的院子与希律殿的院子相同,那么杀害撒迦利亚的人—如果他们不是祭司或利未人—很可能就没有权利进入这个院子。
太23:36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一切的罪都要归到这世代了。”
【本会注释】
实在。见对太5:18的注释。
这一切的罪。即,在第34,35节中总结的罪恶行径的高潮。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的恶贯正在迅速满盈(见对第32节的注释)。
这世代。耶稣在这里清楚地指的是当时还活着的人,也就是他同时代的犹太人的“世代”。在接下来的一章中,他说明了在这里所提到的命运—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和圣殿被罗马的军队毁坏(见太24:15-20;参路21:20-24)。另请比较太24:34;路11:50。
为耶路撒冷哀哭
太23:37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象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
【本会注释】
耶路撒冷啊。请比较路13:34。在耶路撒冷集中了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所有的希望。该城是民族力量与骄傲的象征。关于耶路撒冷在上帝计划中的角色,见本注释第四册原文第26-30页。
杀害先知。见对第34节的注释。
我愿意聚集。直译是,“我希望聚集”。从耶稣的嘴唇发出的关怀之言没有比这更动人更温柔的了。上天怀着同样温柔的渴望看着所有失丧的人(见对路15:7的注释)。上帝必须弃绝犹太人、不让他们再做他特选子民的时刻就要来到了(见太23:38),然而上天多么不愿抛弃他们、任他们去走乖僻的道路和可悲的命运啊!关于圣经所表达的上帝向不悔改的罪人们所实行的恒久忍耐与仁慈怜悯的其他话语,见结18:23,31,32;33:11;提前2:4;彼后3:9。
小鸡。或“她的幼雏”。
你们不愿意。那决定他们命运的乃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见对但4:17的注释;见本注释第四册原文第32,33页;《证》第五册原文第120页)。没有一个罪人的失丧会因为上天的供应不足。请比较书24:15;赛55:1;启22:17。
太23:38 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
【本会注释】
你们的家。就在前一天,耶稣提到圣殿时还是“我的殿”(太21:13)。现在它成了“你们的家”了。基督的话必定在祭司和官长们的心里引起了恐惧。在他受审期间,这一宣告可能也曾出现在他们心中(见太26:61-64)。三天后,那被撕裂的幔子乃是一个可见的记号,表明上帝不再悦纳继续在那里执行了近40年之久的各种形式与仪式的轮回了(见太27:51)。当时正处于但9:27的预言周的中间时期,就上天来说,祭牲与祭品的价值将要永远止息了。见对太24:3,15的注释;参路21:20;见本注释第四册原文第35页。
太23:39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本会注释】
不得再见我。这句话要根据耶稣在这周所讲的别的话来理解,特别要根据太26:64来理解。耶稣说“从今以后”并不是指他在这个星期二下午离开圣殿以后,而是指与他被弃绝、受审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有关的所有境遇。
是应当称颂的。耶稣指的是当人们—包括那些“刺他的人”(启1:7)──要见他“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4:30)的时候。在那最后的大日,就连讥诮的人也会被迫承认他们现在任意咒诅的一位是有福的(见腓2:9-11)。耶稣讲话的对象-文士和法利赛人也会在那些人中。耶稣的意思是:“你们不会再见我,直到我在荣耀里回来的时候。”
在说了这些话之后不久,耶稣就永远离开了圣殿的区域。关于这次离开圣殿院宇之前的其他事件,见对可12:41-44;约12:20-50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