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26天 创42-43;诗46-48;太28

创世记42章

雅各见埃及有粮,就对儿子们说:“你们为什么彼此观望呢?

我听见埃及有粮,你们可以下去,从那里为我们籴些来,使我们可以存活,不至于死。”

于是,约瑟的十个哥哥都下埃及籴粮去了。

但约瑟的兄弟便雅悯,雅各没有打发他和哥哥们同去,因为雅各说:“恐怕他遭害。”

来籴粮的人中有以色列的儿子们,因为迦南地也有饥荒。

当时治理埃及地的是约瑟,籴粮给那地众民的就是他。约瑟的哥哥们来了,脸伏于地,向他下拜。

约瑟看见他哥哥们,就认得他们,却装作生人,向他们说些严厉话,问他们说:“你们从哪里来?”他们说:“我们从迦南地来籴粮。”

约瑟认得他哥哥们,他们却不认得他。

约瑟想起从前所做的那两个梦,就对他们说:“你们是奸细,来窥探这地的虚实。”

10 他们对他说:“我主啊,不是的,仆人们是籴粮来的。

11 我们都是一个人的儿子,是诚实人;仆人们并不是奸细。”

12 约瑟说:“不然,你们必是窥探这地的虚实来的。”

13 他们说:“仆人们本是弟兄十二人,是迦南地一个人的儿子,顶小的现今在我们的父亲那里,有一个没有了。”

14 约瑟说:“我才说你们是奸细,这话实在不错。

15 我指着法老的性命起誓,若是你们的小兄弟不到这里来,你们就不得出这地方,从此就可以把你们证验出来了。

16 须要打发你们中间一个人去,把你们的兄弟带来。至于你们,都要囚在这里,好证验你们的话真不真,若不真,我指着法老的性命起誓,你们一定是奸细。”

17 于是约瑟把他们都下在监里三天。

18 到第三天,约瑟对他们说:“我是敬畏 神的,你们照我的话行就可以存活。

19 你们如果是诚实人,可以留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囚在监里,但你们可以带着粮食回去,救你们家里的饥荒。

20 把你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如此,你们的话便有证据,你们也不至于死。”他们就照样而行。

21 他们彼此说:“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他哀求我们的时候,我们见他心里的愁苦,却不肯听,所以这场苦难临到我们身上。”

22 吕便说:“我岂不是对你们说过,不可伤害那孩子吗?只是你们不肯听,所以流他血的罪向我们追讨。”

23 他们不知道约瑟听得出来,因为在他们中间用通事传话。

24 约瑟转身退去,哭了一场,又回来对他们说话,就从他们中间挑出西缅来,在他们眼前把他捆绑。

25 约瑟吩咐人把粮食装满他们的器具,把各人的银子归还在各人的口袋里,又给他们路上用的食物。人就照他的话办了。

26 他们就把粮食驮在驴上,离开那里去了。

27 到了住宿的地方,他们中间有一个人打开口袋,要拿料喂驴,才看见自己的银子仍在口袋里,

28 就对弟兄们说:“我的银子归还了,看哪!仍在我口袋里!”他们就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彼此说:“这是 神向我们做什么呢?”

29 他们来到迦南地他们的父亲雅各那里,将所遭遇的事都告诉他说:

30 “那地的主对我们说严厉的话,把我们当作窥探那地的奸细。

31 我们对他说:‘我们是诚实人,并不是奸细。

32  我们本是弟兄十二人,都是一个父亲的儿子,有一个没有了,顶小的如今同我们的父亲在迦南地。’

33 那地的主对我们说:‘若要我知道你们是诚实人,可以留下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在我这里,你们可以带着粮食回去,救你们家里的饥荒。

34 把你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我便知道你们不是奸细,乃是诚实人。这样,我就把你们的弟兄交给你们,你们也可以在这地做买卖。’”

35 后来他们倒口袋,不料,各人的银包都在口袋里;他们和父亲看见银包就都害怕。

36 他们的父亲雅各对他们说:“你们使我丧失我的儿子:约瑟没有了,西缅也没有了,你们又要将便雅悯带去;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

37 吕便对他父亲说:“我若不带他回来交给你,你可以杀我的两个儿子。只管把他交在我手里,我必带他回来交给你。”

38 雅各说:“我的儿子不可与你们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们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们使我白发苍苍、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


创世记43章

1 那地的饥荒甚大。

2 他们从埃及带来的粮食吃尽了,他们的父亲就对他们说:“你们再去给我籴些粮来。”

3 犹大对他说:“那人谆谆地告诫我们说:‘你们的兄弟若不与你们同来,你们就不得见我的面。’

4 你若打发我们的兄弟与我们同去,我们就下去给你籴粮;

5 你若不打发他去,我们就不下去,因为那人对我们说:‘你们的兄弟若不与你们同来,你们就不得见我的面。’”

6 以色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害我,告诉那人你们还有兄弟呢?”

7 他们回答说:“那人详细问到我们和我们的亲属说:‘你们的父亲还在吗?你们还有兄弟吗?’我们就按着他所问的告诉他,焉能知道他要说‘必须把你们的兄弟带下来’呢?”

8 犹大又对他父亲以色列说:“你打发童子与我同去,我们就起身下去,好叫我们和你,并我们的妇人孩子,都得存活,不至于死。

9 我为他作保,你可以从我手中追讨,我若不带他回来交在你面前,我情愿永远担罪。

10 我们若没有耽搁,如今第二次都回来了。”

11 他们的父亲以色列说:“若必须如此,你们就当这样行:可以将这地土产中最好的乳香、蜂蜜、香料、没药、榧子、杏仁,都取一点收在器具里,带下去送给那人作礼物。

12 又要手里加倍地带银子,并将归还在你们口袋内的银子仍带在手里;那或者是错了。

13 也带着你们的兄弟,起身去见那人。

14 但愿全能的 神使你们在那人面前蒙怜悯,释放你们的那弟兄和便雅悯回来。我若丧了儿子,就丧了吧!”

15 于是他们拿着那礼物,又手里加倍地带银子,并且带着便雅悯,起身下到埃及,站在约瑟面前。

16 约瑟见便雅悯和他们同来,就对家宰说:“将这些人领到屋里,要宰杀牲畜,预备筵席,因为晌午这些人同我吃饭。”

17 家宰就遵着约瑟的命去行,领他们进约瑟的屋里。

18 他们因为被领到约瑟的屋里,就害怕说:“领我们到这里来,必是因为头次归还在我们口袋里的银子,找我们的错缝,下手害我们,强取我们为奴仆,抢夺我们的驴。”

19 他们就挨近约瑟的家宰,在屋门口和他说话,

20 说:“我主啊,我们头次下来实在是要籴粮。

21 后来到了住宿的地方,我们打开口袋,不料,各人的银子分量足数,仍在各人的口袋内,现在我们手里又带回来了。

22 另外又带下银子来籴粮,不知道先前谁把银子放在我们的口袋里。”

23 家宰说:“你们可以放心,不要害怕,是你们的 神和你们父亲的 神赐给你们财宝在你们的口袋里。你们的银子我早已收了。”他就把西缅带出来交给他们。

24 家宰就领他们进约瑟的屋里,给他们水洗脚,又给他们草料喂驴。

25 他们就预备那礼物,等候约瑟晌午来,因为他们听见要在那里吃饭。

26 约瑟来到家里,他们就把手中的礼物拿进屋去给他,又俯伏在地向他下拜。

27 约瑟问他们好,又问:“你们的父亲,就是你们所说的那老人家平安吗?他还在吗?”

28 他们回答说:“你仆人我们的父亲平安,他还在。”于是他们低头下拜。

29 约瑟举目看见他同母的兄弟便雅悯,就说:“你们向我所说那顶小的兄弟就是这位吗?”又说:“小儿啊,愿 神赐恩给你!”

30 约瑟爱弟之情发动,就急忙寻找可哭之地,进入自己的屋里,哭了一场。

31 他洗了脸出来,勉强隐忍,吩咐人摆饭。

32 他们就为约瑟单摆了一席,为那些人又摆了一席,也为和约瑟同吃饭的埃及人另摆了一席,因为埃及人不可和希伯来人一同吃饭;那原是埃及人所厌恶的。

33 约瑟使众弟兄在他面前排列坐席,都按着长幼的次序,众弟兄就彼此诧异。

34 约瑟把他面前的食物分出来,送给他们,但便雅悯所得的比别人多五倍。他们就饮酒,和约瑟一同宴乐。


诗篇46篇

〔可拉后裔的诗歌,交与伶长。调用女音。〕

1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2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

3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细拉〕

4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 神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

5神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 神必帮助这城。

6外邦喧嚷,列国动摇。 神发声,地便熔化。

7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8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

9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

10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11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


诗篇47篇

〔可拉后裔的诗,交与伶长。〕

1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向 神呼喊!

2因为耶和华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3他叫万民服在我们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们脚下。

4他为我们选择产业,就是他所爱之雅各的荣耀。〔细拉〕

5神上升,有喊声相送;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6你们要向 神歌颂,歌颂!向我们王歌颂,歌颂!

7因为 神是全地的王,你们要用悟性歌颂!

8神作王治理万国, 神坐在他的圣宝座上。

9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 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 神的,他为至高。


诗篇48篇

〔可拉后裔的诗歌。〕

1耶和华本为大!在我们 神的城中,在他的圣山上,该受大赞美!

2锡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华美,为全地所喜悦。

3神在其宫中自显为避难所。

4看哪,众王会合,一同经过。

5他们见了这城,就惊奇丧胆,急忙逃跑。

6他们在那里被战兢疼痛抓住,好像产难的妇人一样。

7神啊,你用东风打破他施的船只。

8我们在万军之耶和华的城中,就是我们 神的城中所看见的,正如我们所听见的。 神必坚立这城,直到永远!〔细拉〕

9神啊,我们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爱。

10神啊,你受的赞美,正与你的名相称,直到地极!你的右手满了公义。

11因你的判断,锡安山应当欢喜,犹大的城邑(注:原文作“女子”)应当快乐。

12你们当周游锡安,四围旋绕,数点城楼。

13细看他的外郭,察看他的宫殿,为要传说到后代。

14因为这 神永永远远为我们的 神,他必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


马太福音28章

1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天快亮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来看坟墓。

2忽然,地大震动,因为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石头滚开,坐在上面。

3他的像貌如同闪电,衣服洁白如雪。

4看守的人就因他吓得浑身乱战,甚至和死人一样。

5天使对妇女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

6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

7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并且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看哪,我已经告诉你们了。”

8妇女们就急忙离开坟墓,又害怕,又大大地欢喜,跑去要报给他的门徒。

9忽然,耶稣遇见她们,说:“愿你们平安!”她们就上前抱住他的脚拜他。

10耶稣对她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必见我。”

11他们去的时候,看守的兵有几个进城去,将所经历的事都报给祭司长。

12祭司长和长老聚集商议,就拿许多银钱给兵丁,说:

13“你们要这样说:‘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他的门徒来把他偷去了。’

14倘若这话被巡抚听见,有我们劝他,保你们无事。”

15兵丁受了银钱,就照所嘱咐他们的去行。这话就传说在犹太人中间,直到今日。

16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

17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

18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19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注: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

20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创世记42章

提要:1 雅各派遣十个儿子去埃及购粮。16 他们被约瑟当作奸细下在监里。18 他们被释放的条件是带便雅悯来。21 他们为约瑟而感到自责。24 西缅被留下当作人质。25 他们带着米和银子回来。29 他们向雅各讲述所发生的事情。36 雅各拒绝让便雅悯去。


1 雅各见埃及有粮,就对儿子们说:“你们为什么彼此观望呢?

2 我听见埃及有粮,你们可以下去,从那里为我们籴些来,使我们可以存活,不至于死。”

【本会注释】

  旱情越来越严重,人畜都受到煎熬,雅各决定从埃及购粮,免得家人挨饿。他之所以没有象亚伯拉罕(创12:10)和以撒(创26:2)那样举家迁往埃及,可能是由于埃及也象迦南一样在闹饥荒。


3 于是,约瑟的十个哥哥都下埃及籴粮去了。

 【本会注释】

  十个人一起去埃及既可能为了安全,也可能是因为粮食要分配给各家的家长。他们人多可能会使他们分到多一些,以便带回更多的粮食。另外,饥荒也很有可能导致有人抢劫他们商队的粮食。


4 但约瑟的兄弟便雅悯,雅各没有打发他和哥哥们同去,因为雅各说:“恐怕他遭害。”

【本会注释】

  便雅悯不是因为年纪小而留在家中,他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而是因为他是拉结唯一剩下的孩子,取代约瑟成为雅各最关爱的对象。


5 来籴粮的人中有以色列的儿子们,因为迦南地也有饥荒。

【本会注释】

  约瑟的哥哥们可能加入某个迦南的商队,也可能和其他人一起来埃及购粮。


6 当时治理埃及地的是约瑟;粜粮给那地众民的就是他。约瑟的哥哥们来了,脸伏于地,向他下拜。

【本会注释】

  治理(shallit)一词源自词根shalat,表示被授予无限权柄的人。该词在亚兰语和阿拉伯语中,隐含在苏丹(sultan)这个头衔,或撒拉提斯(Salatis)这个人名之内。按照马尼托的说法,撒拉提斯是希克索斯第一位国王的名字。马尼托可能将这个表示“统治者”的词误认为人名。该词表明约瑟不是一位普通的粮食部长。作为全国位居第二者,他是埃及实际的统治者和宰相。


7 约瑟看见他哥哥们,就认得他们,却装作生人,向他们说些严厉话,问他们说:“你们从哪里来?”他们说:“我们从迦南地来籴粮。”

【本会注释】

  约瑟立刻认出了他的哥哥,他们却没有认出他来(第8节),因为他们已有二十多年没有见他了。他现在不仅长大了,而且也埃及化了。他穿着埃及人的衣裳,脸也刮净了,没有留着闪族人的大胡子。另外,他说着一种陌生的语言,显然是一位大官。他们不可能把这样一位权贵与约瑟联系在一起(见创45:3)。

  约瑟之所以“向他们说些严厉话”不是出于报复心,而是为了了解他们现在的心思,特别是对他和便雅悯的态度,因为便雅悯不在一定引起了他的注意并且使他产生怀疑。


8 约瑟认得他哥哥们,他们却不认得他。

9 约瑟想起从前所做的那两个梦,就对他们说:“你们是奸细,来窥探这地的虚实。”

【本会注释】

  这就是约瑟向他哥哥们所说的“严厉话”。埃及一直对东部邻国存有戒心,因为他们不但曾袭击埃及然后退回沙漠,而且还曾侵入埃及并实际控制了部分地区。在第十二王朝之前的第一过渡期中,这样的入侵曾使国王阿蒙尼姆赫特一世在地中海与红海之间修筑边境防御工事,称为“统治者之墙”,防范迦南人入侵埃及。此后,同样来自东方的希克索斯人获得了埃及的统治权。他们谨防其他民族也步他们的后尘。因此,约瑟对东方人的严加盘查并设法查出不受欢迎的人或真正的奸细,这是很自然的。邻国流行的饥荒使大量的外国人来到埃及购粮,所以政府需要更为谨慎地将那些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人清除出去。


10 他们对他说:“我主啊,不是的。仆人们是籴粮来的。

【本会注释】

  约瑟的哥哥们虽然对这个指控不满,但惧怕之心使他们不得不吞声忍气,他们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当他们见自称为诚实人,仍未能说服埃及首长时,就告诉他家中更具体的情况,想借此证明自己的无辜。他们都属于一个不可能对埃及发动侵袭的家族,所以没有任何理由怀疑他们是奸细。约瑟接受了他们的说法,并坚持要他们带来不在场的最小兄弟,以证实他们的故事。


11 我们都是一个人的儿子,是诚实人;仆人们并不是奸细。”

12 约瑟说:“不然,你们必是窥探这地的虚实来的。”

13 他们说:“仆人们本是弟兄十二人,是迦南地一个人的儿子,顶小的现今在我们的父亲那里,有一个没有了。”

14 约瑟说:“我才说你们是奸细,这话实在不错。

15 我指着法老的性命起誓,若是你们的小兄弟不到这里来,你们就不得出这地方,从此就可以把你们证验出来了。

16 须要打发你们中间一个人去,把你们的兄弟带来。至于你们,都要囚在这里,好证验你们的话真不真,若不真,我指着法老的性命起誓,你们一定是奸细。”

17 于是约瑟把他们都下在监里三天。

【本会注释】

  约瑟严肃地命令他的哥哥们(第15节)打发他们当中的一个回迦南去将便雅悯带来。他们不肯,因为他们知道雅各绝不会同意的。于是约瑟将他们全都下在监里三天。这表面上是因为他们不接受他的提议,实际上是要进一步考验他们。由于他们的残忍,他曾在监里受了近三年的苦,而他只让他们关了三天。


18 到了第三天,约瑟对他们说:“我是敬畏上帝的;你们照我的话行就可以存活。

【本会注释】

  到了第三天,约瑟改变了严厉的态度。他所说“我是敬畏上帝的”是泛指的,以一位埃及统治者口气说话,不是指耶和华。他并没有将九个人留在监里,而只扣留一个,允许其他的人回去将便雅悯带回来,并带粮食给他们受苦的家人。他们若带着便雅悯回来,就能确保那被监禁之人的获释。如果他们用谎言欺骗约瑟的话,就将死于饥饿,而那留在埃及的人将被当作奸细处死。


19 你们如果是诚实人,可以留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囚在监里,但你们可以带着粮食回去,救你们家里的饥荒。

20 把你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如此,你们的话便有证据,你们也不至于死。”他们就照样而行。

21 他们彼此说:“我们在兄弟身上实在有罪。他哀求我们的时候,我们见他心里的愁苦,却不肯听,所以这场苦难临到我们身上。”

【本会注释】

  当他们意识到这位埃及的首长不会单因怀疑就处罚或杀死他们,而是公正地审判他们时,他们的开始良心发现了。他们对约瑟的做法的是何等的不同啊!全埃及的统治者尚且同情他们在迦南挨饿的家人,而他们却曾想让他们的兄弟在坑中饿死。当这些想法从他们的脑海中浮现时,他们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们自己的遭遇使他们想起他们兄弟的痛苦。流便提醒他们,当初他曾如何警告他们不要伤害那孩子,却是徒然。而他们现在得到这种冷酷的公正报应。他们如此在约瑟的面前自责,却不知道他明白他们的每句话。


22 流便说:“我岂不是对你们说过,不可伤害那孩子吗?只是你们不肯听,所以流他血的罪向我们追讨。”

23 他们不知道约瑟听得出来,因为在他们中间用通事传话。

24 约瑟转身退去,哭了一场,又回来对他们说话,就从他们中间挑出西缅来,在他们眼前把他捆绑。

【本会注释】

  约瑟放过了相对无辜的流便,选择使他遭受残酷待遇的主谋西缅(《祖》226页)。西缅的残酷也表现在其他的场合之中,例如在他和利未屠杀示剑人的时候。当西缅在他兄弟的眼前被绑起来的时候,他们想起了他们曾对约瑟所做的事。约瑟则希望他们对西缅的怜悯会促使他们尽快带来便雅悯。


25 约瑟吩咐人把粮食装满他们的器具,把各人的银子归还在各人的口袋里,又给他们路上用的食物,人就照他的话办了。

【本会注释】

  器具(keli),可能指篮子或其他容器。放钱的“口袋”希伯来文是saq,通过希腊语sakos和拉丁语saccus进入欧洲语言。除了这两个名词以外,这个故事还用了一个表示“口袋”的古老词汇(`amtachath),是saq的同义词,因为它们是可以互换的(第27,28节;创43:12等)。

  约瑟把钱退给他们不是出于恶意,而是他觉得不能接受父亲和兄弟买粮的钱。即或他可能想到哥哥们会因发现银钱而惊恐,他也看不出有理由使他们免受这样的忧虑。经过了前几天苦涩的经历,这会有助于进一步软化他们刚硬的心。


26 他们就把粮食驮在驴上,离开那里去了。

27 到了住宿的地方,他们中间有一个人打开口袋,要拿料喂驴,才看见自己的银子仍在口袋里,

 【本会注释】

  他们当中的一人发现了银钱,给众人都带来了惊恐。这难道是要降在他们身上更多不幸的预兆?他们在埃及已经被当作奸细;难道现在还要被指控为盗贼吗?兄弟们把这个使他们困惑的事情,看作一种来自上帝的惩罚。这证明了这事对他们的有益。他们在惊恐之余,忘了查看其余的口袋。


28 就对弟兄们说:“我的银子归还了,看哪,仍在我口袋里!”他们就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彼此说:“这是上帝向我们做什么呢?”

29 他们来到迦南地、他们的父亲雅各那里,将所遭遇的事都告诉他,说:

【本会注释】

  回家之后,他们汇报了自己的遭遇,包括西缅的被囚。当他们打开袋子发现银钱全在时,就比以前更加感到害怕了。只有一个人在路上发现了银钱,而其他人到家后才发现,可能因为只有那份银钱藏在口袋的开口处,其他的都藏在口袋的底部或底部附近。也可能是因为一份放在饲料袋中,而其他的放在粮袋中。


30 “那地的主对我们说严厉的话,把我们当作窥探那地的奸细。

31 我们对他说:‘我们是诚实人,并不是奸细。

32 我们本是弟兄十二人,都是一个父亲的儿子,有一个没有了,顶小的如今同我们的父亲在迦南地。’

33 那地的主对我们说:‘若要我知道你们是诚实人,可以留下你们中间的一个人在我这里,你们可以带着粮食回去,救你们家里的饥荒。

34 把你们的小兄弟带到我这里来,我便知道你们不是奸细,乃是诚实人。这样,我就把你们的弟兄交给你们,你们也可以在这地做买卖。’”

35 后来他们倒口袋,不料,各人的银包都在口袋里;他们和父亲看见银包就都害怕。

36 他们的父亲雅各对他们说:“你们使我丧失我的儿子:约瑟没有了,西缅也没有了,你们又要将便雅悯带去;这些事都归到我身上了。”

【本会注释】

  雅各听了他们的遭遇,看到了银钱归还的不祥之兆,并意识到他又失去了一个儿子,不禁放声痛苦,指责他的儿子们要为失去约瑟和西缅的负责。现在,他们又打算将便雅悯带走。雅各对待他的儿子并不公平,因为他不知道他们在约瑟失踪的事上有过错,他们当然也不应直接为西缅的被囚而受到责难。尽管如此,他们还得把雅各的哀怨接受为一种应得的责备。他们知道他所说的一切比他自己所知道的还要真实。他们确实使他们的父亲失去了约瑟,他们也感到西缅的被囚乃是对那残酷之举的公正报应。现在,他们既然无法担保便雅悯会安全回来,他们怎能承担带便雅悯去埃及的责任呢?他们处在两难之境,但他们唯一其他的选择就是挨饿。如果他们想要使西缅获释并救他免死,如果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想要幸免于饥饿,就必须回埃及购粮。


37 流便对他父亲说:“我若不带他回来交给你,你可以杀我的两个儿子。只管把他交在我手里,我必带他回来交给你。”

【本会注释】

   流便的建议表现出极大的牺牲精神。这是一个真诚而鲁莽的建议。流便虽然肯定不是雅各众子中最聪明的,但却是年纪最大的。他再次表现出是一个软心肠的人。但雅各拒绝了;他不大相信他们保证会让便雅悯安全回来。他们的手不干净,过去曾给他带来许多忧虑的时光。流便曾犯过严重的罪行,西缅和利未曾屠杀一城的人。犹大的家十分罪恶,他的两个儿子都因犯罪而早年夭折。上帝怎能用这样的人来担保便雅悯呢?他们所参与的每件事都以失望或灾难告终。


38 雅各说:“我的儿子不可与你们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们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们使我白发苍苍、悲悲惨惨地下阴间去了。”


创世记43章

提要:1 雅各勉强同意让便雅悯去埃及。15 约瑟款待他弟兄。31 他为他们设宴。


1 那地的饥荒甚大。

2 他们从埃及带来的粮食吃尽了,他们的父亲就对他们说:“你们再去给我籴些粮来。”

【本会注释】

   从埃及带回来的粮食都吃完了,持续的旱灾使饥荒得不到缓解。雅各就打发他的儿子们回去埃及“籴些粮来”。儿子们自己没有采取主动;他们知道不带着便雅悯回埃及是没有用的,也知道不可能改变他们父亲的主意。于是犹大代表大家提出,坚持要带便雅悯同去,因为埃及的首长曾经郑重地宣布,没有他们最小的兄弟,他们就不得见他的面。雅各的第四个儿子犹大之所以成了这次的代言人,是因为雅各的长子流便已经被拒绝了,西缅被囚在埃及,而利未可能因他对示剑人所用的诡诈而失去了父亲的信任(创34)。


3 犹大对他说:“那人谆谆地告诫我们说:‘你们的兄弟若不与你们同来,你们就不得见我的面。’

4 你若打发我们的兄弟与我们同去,我们就下去给你籴粮;

5 你若不打发他去,我们就不下去,因为那人对我们说:‘你们的兄弟若不与你们同来,你们就不得见我的面。’”

6 以色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害我,告诉那人你们还有兄弟呢?”

【本会注释】

  对于父亲追问他们为什么要告诉埃及的首长有关便雅悯的事,他们辩护说他们并没有说漏嘴。他们怎么知道这会成为一个祸根呢?虽然前面没有提到约瑟问起他们的家况(创42:13,22),但他们这样说显然是回答一个直接的提问。犹大后来在替便雅悯向约瑟求情的时候,曾提到约瑟问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创44:19)。


7 他们回答说:“那人详细问到我们和我们的亲属,说:‘你们的父亲还在吗?你们还有兄弟吗?’我们就按着他所问的告诉他,焉能知道他要说‘必须把你们的兄弟带下来’呢?”

8 犹大又对他父亲以色列说:“你打发童子与我同去,我们就起身下去,好叫我们和你,并我们的妇人孩子,都得存活,不至于死。

9 我为他作保;你可以从我手中追讨,我若不带他回来交在你面前,我情愿永远担罪。

【本会注释】

  犹大接着重申了不得不重返埃及的局面,暗示否则的话大家都会饿死。他亲自承担保证便雅悯安全回来的责任。他或者他们当中的其他人还能做什么呢?犹大的话语所体现的高尚品格,后来在他向约瑟的恳求中也表现了出来(创44:18-34)。自从发生了创37,38章所记载的事件以后,他的品格一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0 我们若没有耽搁,如今第二次都回来了。”

11 他们的父亲以色列说:“若必须如此,你们就当这样行:可以将这地土产中最好的乳香、蜂蜜、香料、没药、榧子、杏仁都取一点,收在器具里,带下去送给那人作礼物,

【本会注释】

  犹大的逻辑是驳不倒的,经过他这一番感人的恳求,雅各只好尊重现实。他既已同意让便雅悯去,就尽其所能地为这次出行的成功做准备。他所提出的礼物都是本地最好的产品,是埃及人所特别看重的(见创37:25注释)。

  蜂蜜。可能不是“蜂蜜”,因为埃及盛产蜂蜜。从巴勒斯坦带来的少量蜂蜜就连送礼者也不会视为贵重的礼品。所以更有可能是是葡萄蜜,就是将葡萄汁或新酒熬至原来的一半或三分之一而制成的。希腊人称之为hepsema(“煮沸之物”),至今仍从巴勒斯坦的希伯仑地区出口到埃及。

  榧子。在圣经中只提到过这一次。这是阿月浑子树(Pistacia vera)的长椭圆形果仁(即开心果),具有一个多脂的核子,被东方人视为上等的美食。

  杏仁。杏树在希伯来语中为shaqed(“守望者”),源自动词shaqad(“不眠”、“醒着”、“警醒”)。这是春季第一个开花的树,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生长茂盛,在古埃及却不为人知。


12 又要手里加倍地带银子,并将归还在你们口袋内的银子仍带在手里;那或者是错了。

【本会注释】

  由于第一次购粮的银钱被退了回来,雅各建议他的儿子们带双份的银钱返回埃及,用以支付上次和这次的粮款。尽管雅各担心退还银钱在埃及可能会引起误会(创42:35),但他希望这是弄错了。


13 也带着你们的兄弟,起身去见那人。

14 但愿全能的上帝使你们在那人面前蒙怜悯,释放你们的那弟兄和便雅悯回来。我若丧了儿子,就丧了吧!”

【本会注释】

   在他们离开之前,年迈的先祖为十个儿子祝福,相信上帝会使他们在埃及统治者面前蒙怜悯。“怜悯”原文指“腹部”,古人视之为情感的所在。雅各虽然表达了对上帝保护的信心,但下一句话却表现他对于上帝是否会赐福给那些不良的儿子们没有把握。他们是一群无法预测的人,什么事都有可能干得出来。他只好听天由命,接受上帝的旨意。


15 于是,他们拿着那礼物,又手里加倍地带银子,并且带着便雅悯,起身下到埃及,站在约瑟面前。

16 约瑟见便雅悯和他们同来,就对家宰说:“将这些人领到屋里。要宰杀牲畜,预备筵席,因为晌午这些人同我吃饭。

【本会注释】

  约瑟曾经指控他们是奸细,所以他们不可能越过他,而从一个较小的官员那里得到所需要的粮食。约瑟可能曾经下令,只要他们一回埃及,就将他们带到他的面前来。外国人,特别是雅各的众子,不论需要履行的是什么手续,反正这十个兄弟很快就被再次带到那位可怕的首长面前。约瑟一见到他们,就下令将他们带到他的私人住宅,并为他们预备了筵席(直译为“宰杀了要宰杀之物”)。埃及的浮雕表明,埃及富人的家常便饭是由牛肉和鹅肉,而且在款待宾客时会用相当数量的肉食。


17 家宰就遵着约瑟的命去行,领他们进约瑟的屋里。

18 他们因为被领到约瑟的屋里,就害怕,说:“领我们到这里来,必是因为头次归还在我们口袋里的银子,找我们的错缝,下手害我们,强取我们为奴仆,抢夺我们的驴。”

【本会注释】

  当约瑟的兄弟们得知要被带到约瑟的屋里时,就比先前更害怕了。他们可能听不懂约瑟的话,因为是用埃及话说的,当他们到了他的官邸并被吩咐进去时,以为是因被控偷窃而要沦为奴隶。为了避免所担心的事的发生,他们就接近门口的家宰,向他解释如何在口袋里发现了银钱,并且准备归还。创42:27,28的记载和这里的重述并没有矛盾。他们可能在旅店里都打开过他们的口袋,但只有一个人在当时发现了他的银钱。我们无法想象整队人马只带回了十袋粮食来供养他们的牲畜和家人好几个月之久。


19 他们就挨进约瑟的家宰,在屋门口和他说话,

20 说:“我主啊,我们头次下来实在是要籴粮。

21 后来到了住宿的地方,我们打开口袋,不料,各人的银子,分量足数,仍在各人的口袋内,现在我们手里又带回来了。

22 另外又带下银子来籴粮。不知道先前谁把银子放在我们的口袋里。”

23 家宰说:“你们可以放心,不要害怕,是你们的上帝和你们父亲的上帝赐给你们财宝在你们的口袋里;你们的银子,我早已收了。”他就把西缅带出来,交给他们。

【本会注释】

  家宰显然知道约瑟的计划。他的安慰使他们放了心。他对他们说,他已经收下了他们的银钱。银钱的再次出现应理解为上帝所为。仿佛是为了消除他们所有的恐惧,他将西缅领来,以正式的东方礼节将他们当作客人款待,给他们水洗脚,并给他们运输用的牲口草料。


24 家宰就领他们进约瑟的屋里,给他们水洗脚,又给他们草料喂驴。

25 他们就预备那礼物,等候约瑟晌午来,因为他们听见要在那里吃饭。

26 约瑟来到家里,他们就把手中的礼物拿进屋去给他,又俯伏在地,向他下拜。

【本会注释】

  兄弟们来到时,约瑟可能正忙于要务而不能立即接见。更有可能的是,他已经安排妥当,不想在预定的时刻以前见到他们。约瑟一回来,他们就毕恭毕敬地将礼物献上,不知不觉地应验了约瑟那曾引起他们恨他的异梦。


27 约瑟问他们好,又问:“你们的父亲,就是你们所说的那老人家平安吗?他还在吗?”

28 他们回答说:“你仆人我们的父亲平安;他还在。”于是他们低头下拜。

29 约瑟举目看见他同母的兄弟便雅悯,就说:“你们向我所说那顶小的兄弟就是这位吗?”又说:“小儿啊,愿上帝赐恩给你!”

【本会注释】

  当约瑟举目看见他同母的兄弟便雅悯时,就以询问其身份的方式,确认这些人是否实际履行了所要求的条件。


30 约瑟爱弟之情发动,就急忙寻找可哭之地,进入自己的屋里,哭了一场。

【本会注释】

  这是约瑟第二次被情感所胜,第一次是当他的哥哥们谈到他们对他的残忍之时(创42:21)。见到了他二十二年没见面的亲兄弟,使他激动不已。“发动”一词原文的意思就是“肠发热”,是由于爱的强烈所引发的(见14节注释)。为了考验他的哥哥们对便雅悯的态度,他还不准备向他们暴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他急忙隐退,免得无法继续他的计划,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来。在筵席上,他们必定会自由交谈;这样他就有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态度。在镇静下来以后,他洗了脸,又回到其兄弟当中,并吩咐人摆设筵席。


31 他洗了脸出来,勉强隐忍,吩咐人摆饭。

32 他们就为约瑟单摆了一席,为那些人又摆了一席,也为和约瑟同吃饭的埃及人另摆了一席,因为埃及人不可和希伯来人一同吃饭;那原是埃及人所厌恶的。

【本会注释】

  他独自就餐可能是因为他的地位,也可能是因为其埃及的随从不愿意和约瑟的兄弟一同吃饭,也不愿意与他这个亚细亚人一同吃饭。古埃及人在与外国人交往上总是很挑剔的。他们认为自己是最高级的人种。他们自称为“人”,而所有其他的人差不多都是介乎他们与动物之间的野蛮人。对外国人的厌恶在吃饭的问题上清楚地表现出来。例如,希伯来人宰杀和食用动物,是被埃及人当作圣物的。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第二章第41节),没有一个埃及人愿意用希腊人的刀、叉、或炖锅,也没有一个埃及人愿意吃用希腊式的刀具所切的洁净动物的肉。


33 约瑟使众弟兄在他面前排列坐席,都按着长幼的次序,众弟兄就彼此诧异。

【本会注释】

   他们发现他们在餐桌上的排列次序是按照年龄的,就以诧异的眼神彼此相望,认为这个令人敬畏的首长知道他们的年龄一定是出于超自然的启示。


34 约瑟把他面前的食物分出来,送给他们;但便雅悯所得的比别人多五倍。他们就饮酒,和约瑟一同宴乐。

【本会注释】

   一份份特殊的食物从约瑟的餐桌上送到了他们的面前,表示对他们的重视。约瑟分给便雅悯的上等肉块比其他人多五倍,以表示对他特别的重视。便雅悯是贵宾。其他古代文献也记载把最大的和最好的部分送给贵宾以表示尊重(见撒上9:23,24;荷马史诗《伊利亚德》第七章第321节;第八章第162节;希罗多德,第六章第57节)。约瑟想考验他的哥哥们,以便发现他们对便雅悯,从而对他自己的真实情感。他希望看出他们是否因其母系出身而嫉恨他们最小的弟弟,就象他们从前嫉妒他自己一样。


诗篇46篇

序言——本诗被称为路德之歌,因为这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在患难时总是唱这首诗,并据此谱写了《坚固保障歌》(《赞美诗》505版第286首)。这是一首光荣的赞歌,主题是在各国的动乱中,上帝的子民安然无恙。为了表达这个与末日也有特别关系的主题,诗人选择了异常规则的希伯来诗体,三个段落一样长,适当插入了副歌和细拉,展示了鲜明对比的画面:汹涌的水,动荡的山,宁静的河;动乱的各国,大地在上帝的声音中熔化;战争消失,上帝镇静地统治各国。在约沙法的时代里,以色列人在取得了一场显著的胜利以后,唱起了这首歌(见《先知与君王》第201-203页)。诗46,47,48篇在主题上密切相关,可能有着相同的背景。《先知与君王》203页提到是诗46篇的作者是大卫。

据说克伦威尔(英政治家,1599-1658)曾要求人们唱这首诗歌。他说:“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一首少有的诗歌。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即使教皇,西班牙人和魔鬼都来与我们作对,我们也会奉上帝的名消灭他们。万军之主与我们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1848年巴黎的革命者,以及在印度受叛军追逼的英国人都高唱诗46篇。在末日的危险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也可以作为上帝子民的赞歌。参照瓦茨的赞美诗《上帝是避难所》(英文版《教会诗歌》第89首)。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本书第617,629页(《诗篇》序言)。


可拉后裔的诗歌,交与伶长。调用女音。

1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本会注释】

随时的帮助。直译为“祂是患难中极大的帮助” 。上帝一直证明祂的帮助,所以能够在患难之中依靠祂。

1-3节构成第一段,描写即使地球的根基发生动摇,上帝的子民仍安然无恙。


2 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

【本会注释】

所以。即根据大卫在第1节所说的话。

大自然的动荡,移山倒海的地震,咆哮的海浪,洪水的灾难——这些现象以及政治的骚乱和变革,绝不会动摇信靠上帝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上帝都是避难所。


3 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因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细拉)

【本会注释】

细拉。标志着第一段的结束。关于细拉的意义,见本书第629页(《诗篇》序言)。


4 有一道河,这河的分汊使上帝的城欢喜;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

【本会注释】

一道河。描写上帝的保护。这里的平静与第3节的狂滔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段(4-7节)描绘上帝之城的安宁。城外则到处是一片混乱。

分汊。可能指流经花园和住所的水渠。上帝的保护通过无数的水渠白白地赐下。水源充足的城市,是众先知所描绘耶路撒冷的理想状况(结47:1-5;珥3:18;亚14:8)。在新耶路撒冷将有活水流淌(启22:1)。

上帝的城。就是耶路撒冷。那里有上帝的住所(见诗48:1)。

圣所。在大卫的时代,象征上帝同在的约柜安放在暂时的居所中(代下1:3,4)。


5 上帝在其中,城必不动摇;到天一亮,上帝必帮助这城。

【本会注释】

在其中。描述上帝作为帮助者和保护者,在那座城里(见赛12:6)。

必不动摇。见诗15:5;16:8。

到天一亮。就是“在黎明时分”(见出14:24;哀3:22,23)。


6 外邦喧嚷,列国动摇;上帝发声,地便熔化。

【本会注释】

外邦。就是“各国”。

地便熔化。这句话语气极强,比喻上帝绝对的力量。言简意赅,不用连词,形象生动。


7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本会注释】

万军之耶和华。见诗24:10注释。第7节是第2段的副歌(见第11节)。这个副歌是全诗的基调。

与我们同在。参诗23:4。

避难所。即“安全的高地”、“退身之处”。派生出该希伯来名词的动词用于诗20:1:“愿名为雅各上帝的高举你”。

细拉。见第3节。

约翰·卫斯里曾从这一节中得到安慰,勇敢地面对死亡的来临。他在临终的前夜引用这节圣经,整夜都在重述其中的应许。

我们的力量不在于自己,也不在与世俗势力的联合,而在于上帝。加尔文说过:“忠心的人可以得知,即使没有任何来自世界的帮助,上帝的恩典仍足够他们所用。……虽然上帝的帮助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涓涓细流,我们仍能享受深深的宁静,胜过全世界的力量都来帮助我们”。


8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

第三段(8-11节)描写上帝的大能。祂控制着各国的变迁,庄严地高居于他们之上。


9 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

【本会注释】

止息刀兵。原文指持续的行动。

战车(′agaloth)。不是一般的战车,而是运输车辆(见创45:19;46:5;撒上6:7)。

本节所展示的战场,撒满损坏的武器和烧毁的车辆。这是大获全胜。


10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本会注释】

你们要休息。直译是“听任”,“停止”,“放弃”。这句至理名言是上帝亲自说的。本节第一句可以解释为:“安静!不要吵闹,要知道我是上帝”。我们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我们缺乏基督徒的安静和稳定,因为我们在不停地忙碌。摩西曾在米甸度过了四十年(徒7:29,30),保罗曾在沙漠里达三年之久(加1:17,18;《使徒行述》第125-128页),耶稣曾在旷野40天(太4:1,2),为履行上帝所呼召的职责作准备。

要知道。人类通过观察上帝的作为来认识上帝。

我必……被尊崇。这是《诗篇》47篇的主题。


11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

【本会注释】

万君之耶和华。11节是第三段的副歌(见第7节注释)。

细拉。见第3节注释。中文未译出。

本诗给苦难中的上帝子民带来特别的安慰(见《善恶之争》第639页)。在那恐怖的时辰,史无前例的地震着震撼大地,太阳,月亮和星星被挪离本位,崇山峻岭像芦苇一样摇晃,崎岖的山石四处分散,海浪汹涌澎湃,地面支离破碎破碎,山脉下沉,岛屿消失(太24:29,30;路21:25,26;《善恶之争》第637页;《早期著作》第34,41页),众圣徒将得到上帝的保护。


诗篇47篇

序言——这是一首最纯洁的欢庆之歌,赞美耶和华不但是以色列的上帝,也是世界各族的上帝。本诗可视为诗46:10主题的扩大。诗46,47和48篇关系密切。作为公众礼拜用诗,诗47篇可能由两队诗班轮唱,一队唱1,2节和5,6节,另一队唱3,4节和7,8节;最后两队合唱第9节。在现代犹太会堂新年礼拜中,这首凯歌要在吹响羊角以前宣读。那一天的仪式强调耶和华对普世的统治。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本书第617,627页(《诗篇》序言)。


可拉后裔的诗,交与伶长。

1 万民哪,你们都要拍掌!要用夸胜的声音向上帝呼喊!

【本会注释】

见撒下6:15;代上15:28。诗人认为,没有什么方式比鼓掌欢呼更能表达对上帝的赞美了(见诗148,149,150)。


2 因为耶和华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本会注释】

耶和华(Yahweh)。见本书卷一171,172页。

可畏。或“值得崇敬”。上帝是值得深深崇敬的。

治理全地。见诗46:10;玛1:14。


3 他叫万民服在我们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们脚下。

4 他为我们选择产业,就是他所爱之雅各的荣耀。(细拉)

【本会注释】

雅各的荣耀。或“雅各的骄傲”,就是美丽富饶的迦南地。

细拉。见本书第629页(序言)。该词是本诗的转折点:1-4节表达诗人的盼望;5-9节描写盼望的实现。


5 上帝上升,有喊声相送;耶和华上升,有角声相送。

【本会注释】

描写上帝下来施行祂奇妙的作为以后回到祂的居所。


6 你们要向上帝歌颂,歌颂!向我们王歌颂,歌颂!

【本会注释】

歌颂(zamar)。是mizmor(“诗歌”)的词根(见本书第627页)。注意该词四次重复的强调意义。


7 因为上帝是全地的王;你们要用悟性歌颂。

【本会注释】

全地的王。见第2节;诗46:10。这是本诗的主题。

用悟性(maskil)。含义不明(见本书第628页)。该词曾出现在几首诗的题记中(诗32,42,44篇等),也许是该类诗歌的名称,可译为“唱训诲诗”(见英文RSV版“唱诗赞美”)。


8 上帝作王治理万国;上帝坐在他的圣宝座上。

9 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上帝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上帝的;他为至高!

【本会注释】

君王。指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君王。

要作亚伯拉罕之上帝的民。指其他国家的百姓与亚伯拉罕上帝的子民联合。悔改归主的人被视为亚伯拉罕的子孙(见创17:4;罗4:13-18;加3:7)。

第8,9节的观念将在诗97篇和诗99篇里详细论述。

盾牌。可能是比喻君王,就是保卫者(见何4:18,把“盾牌”译为“官长”)。七十士译本把“盾牌”译为“大能者”,显然译自另一个希伯来语词语。统治者都受耶和华所管理。

希伯来词语magen(“盾牌”)还可以指“恳求”(见诗7:10注释)。故本句也可译为“全地向上帝祈求;祂为至高”。

至高。见诗46:10注释。这里重复了本诗的主题。


诗篇48篇

序言——这是一得救之歌,像《诗篇》46和47篇一样,可能用于圣殿的崇拜。本诗纪念耶和华眷顾耶路撒冷,把祂的子民从仇敌手中救出来。这是大卫最欢乐的诗歌之一(见《先知与君王》203页)。约沙法的军队在取得大胜以后,就唱这首诗(见《先知与君王》201-203页)。

关于本诗的题记,见书第617,627页(《诗篇》序言)。


可拉后裔的诗歌

1 耶和华本为大!在我们上帝的城中,在他的圣山上,该受大赞美。

【本会注释】

大。大卫一开始就高声称颂耶和华,因为祂把他们从极大的危险中救出来(第4-8节)。

城。耶路撒冷(见诗46:4;48:8)。

圣山。就是锡安山(见诗2:6;68:16;见诗48:2注释)。


2 锡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华美,为全地所喜悦。

【本会注释】

居高。耶路撒冷最显著的地理特征就是海拔超过周围的地带。这座城市位于全国最高的山脊之一上。其高度可能使入侵者望而却步(见第4,5节)。

为全地所喜悦。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诗人对于祖国首都的热爱(见诗50:2;哀2:15)。

北面。该词含义不明,但下面的解释似乎比较合理。锡安山原来只是指从耶布斯人手中所夺取的那一部分(代下5:2;参撒下5:7)。摩利亚山在锡安山的北面。圣殿和所罗门的王宫后来都建在上面(代下3:1;参王上8:1)。从地理上看,这两座山形成一个山脉。圣殿建好以后,整个山脉就都称为锡安(见赛8:18;珥3:17)。山脉的北部自所罗门的时代起有了圣所和宫殿,所以成为城区最重要的部分。根据上下文,诗人可能用“北面”指民政和宗教中心,特别是上帝的居所。这种解释显然也有助于理解赛14:13。那里说路锡甫想要坐在“北方的极处”。处在这样的位置,就是要参与上帝的机密,了解上帝的意图。这是路锡甫的野心(见《先祖与先知》第37页)。

由于大卫是本诗的作者(见诗48篇序言),他对于摩利亚山北侧高处的强调,都带有预言性质的,或者是写于圣殿的细节计划,包括地点的确认落实以后(代下3:1)。

大君王的城。见诗46:4注释。耶稣它来称呼耶路撒冷(太5:35)。


3 上帝在其宫中,自显为避难所。

4 看哪,众王会合,一同经过。

【本会注释】

4-6节形象地描写敌军的进攻和突然毁灭。用语非常精练。第4和第5节少用连词,加强了语气(见诗46:6注释)。


5 他们见了这城就惊奇丧胆,急忙逃跑。

【本会注释】

仇敌一看无法攻取这座城市,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就急忙逃跑了。


6 他们在那里被战兢疼痛抓住,好象产难的妇人一样。

【本会注释】

这个比喻指剧痛,在《旧约》中经常使用(见耶4:31;6:24;弥4:9,10)。


7 上帝啊,你用东风打破他施的船只。

【本会注释】

用仇敌的混乱四散来表明上帝的大能。“他施”一般被认定为古代西班牙南部的塔提色斯,位于加的斯北部,但也可能指其他的地方。“他施的船只”原来指驶往塔提色斯的船只,现在被称为“精品船”(见王上10:22注释)。风暴怎样毁坏这些船只,上帝也照样扫荡仇敌。


8 我们在万军之耶和华的城中,就是我们上帝的城中所看见的,正如我们所听见的。上帝必坚立这城,直到永远。(细拉)

【本会注释】

正如我们所听见的。我们的祖先曾告诉我们上帝过去的奇妙拯救。现在我们亲眼看见了。

万君之耶和华。见诗24:10注释。

我们上帝的城。见第1节注释;参诗46:4。

上帝必坚立。目前的拯救是将来胜利的保证。

直到永远。参《先知与君王》第46页,564页;《历代愿望》第577页。

细拉。见本书第629页(《诗篇》序言)。


9 上帝啊,我们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爱。

【本会注释】

想念。直译是“比较”。

慈爱(chesed)。“上帝的爱”(见诗36:7注释)。

你的殿。见诗5:7注释。常去上帝的殿会把我们的思想引向上帝。


10 上帝啊,你受的赞美正与你的名相称,直到地极!你的右手满了公义。

【本会注释】

上帝的名传到地极,赞美祂的声音也传到地极。


11 因你的判断,锡安山应当欢喜,犹大的城邑(原文作女子)应当快乐。

【本会注释】

锡安山。见第2节注释。

犹大的城邑(原文作女子)。见书15:45。


12 你们当周游锡安,四围旋绕,数点城楼,

【本会注释】

四围旋绕。为了检查和观察藉着上帝大能的奇妙显示而从仇敌手中夺来的城市。

数点。或“统计”。如“数钱”,“计票”(见诗22:17;147:4)。


13 细看他的外郭,察看他的宫殿,为要传说到后代。

【本会注释】

细看。即“仔细观察”。

传说。即“记录”。作为上帝宇宙统治权的证据。大卫完全有权利为耶路撒冷而自豪,把她的一切荣耀都归于她的拯救者上帝。


14 因为这上帝永永远远为我们的上帝;他必作我们引路的,直到死时。

【本会注释】

这上帝。上帝选择这个城市作为祂的住所,并且保护这座城市。

直到死时。上帝将引导我们走过一生,陪伴我们走到终点。基督徒有了这个保障,就不必惧怕。牧羊人将带领祂的羊群进入永生(见诗23:6)。

关于希伯来词语′alDmuth译为“直到死时” 是否正确,尚有疑问。这也许是一个音乐术语(参诗9篇题记中的“慕拉便”;见本书第628,651页)。七十士译本译为“永远”。


马太福音28章

提要:1一位天使向妇女们宣布了基督的复活。9他亲自向他们显现。11大祭司给看守的兵丁银钱,要他们说他被人从坟墓偷走了。16基督向他的门徒们显现,19并且派遣他们去给万民施洗并教导他们。


耶稣复活

太28:1 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天快亮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来看坟墓。

【本会注释】

安息日将尽。[复活,太28:1-15=可16:1-11=路24:1-12=约20:1-18。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见“复活和随后发生的事件”;“钉十字架与逾越节的关系,受难周,和从复活到升天”。] 希腊文opse de sabbatōn。opse这个词在这里被译为“尽”,意思既可以是“晚”,也可以是“后”。在新约圣经中,Opse只用过三次,就是在这里和可11:19;13:35中,它被译为“晚上”。在可11:19中,并不清楚opse指的是先前的叙述中提到的那日下午晚些时候,还是日落之后,依照希伯来人的计算方法,日落之后就是第二天了。在可13:35中,opse,“晚上”指夜间的第一个更次,约从日落到下午9:00点钟。因而,就确定太28:1中的opse de sabbatōn这个短语意思是安息日下午晚些时候,日落前,还是安息日后,在一周的第一日来说,opse在新约圣经中的用法相当不确定。opse在七十士译本中的用法也同样不确定。

Opsia,是一个相关的词形,在新约圣经中更为常见。Opsia总是被译为“晚上”,“傍晚”,或“黄昏”。在太8:16和可1:32中,它被明确地用来指日落后的时间。在太14:23;可6:47;约6:16中,它也被用来指日落后的时间(参《历》第四十章)。在太26:20和可14:17中,它被用来指逾越节的筵席,应该在尼散月15日开头的几个小时吃,日落后尼散月14日就结束了,那时才吃(见对第二十六章的附注,注1)。在约20:19中,它也指日落后的时间,很可能在天黑以后(参《历》第八十三、八十四章);在太27:57和可15:42中,指日落前的时间。

关于opse de sabbatōn的评论,E. J. Goodspeed作出结论说“这段经文简单明白的意思是:‘安息日之后,在七日的第一日黎明的时候’”(《新约圣经翻译的问题》,第45页)。同样地,J. H. Moulton也确认opse在太28:1中的意思是“以后”(《希腊文新约圣经的文法》,第一册第72页)。“安息日之后,七日的第一日将近黎明的时候”是修正标准译本对这段经文的时间的翻译。Goodspeed(上述作品,第43页)引证了第2和第3世纪的希腊作者,他们是在“之后”的意义上使用opse这个词的。

因为opse这个词本身是不确定的,所以在别的福音书中的对观经文似乎说明了马太在这里所说的意思是“安息日之后”,而不是“安息日将近”。依照可16:1,2所说,“过了安息日,”妇女们“买了香膏”,显然是在日落后星期六的晚上,“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阳的时候”就去了坟墓那里。马可的话是清楚而明确的,似乎没有实质性的理由怀疑他指的是在太28:1中提到的同一次访问。还可以观察到犹太人对安息日旅行的规定(见对出16:29的注释)会阻止人从超过2/3英里远的距离去访问坟墓。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家在伯大尼,距耶路撒冷有2英里远(见对太21:1的注释)。如果她在伯大尼过的安息日(路23:56),那么她就不能走到坟墓去,直到安息日结束。

如果,像有些人主张的,妇女们到坟墓那里(太28:1)发生在安息日下午,那么第2-15节的叙述因而就变得与第1节所说的时间分离了。但是第2-15节显然是记述在第1节所指定的时间发生之事的。要是假定妇女们在安息日下午去了坟墓那里,似乎就不可能给出第1节所说的详细时间了,也不可能不指出第2-15节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时间了。经上并没有表明从安息日下午到星期日早上的时间过渡。

其次,如果照有些人设法说明的,复活本身发生在安息日下午,就会出现别的难题。罗马的守卫兵在安息日白天已经驻扎在坟墓那里了(太27:62-66),然而在他们的守夜和复活之间还有一个晚上(太28:13)。当语言和上下文都允许认为太28:1的意思与别的福音书作者们的话一致时,没有正当理由不这么做。

有些人提出,“安息日将尽”这句话应该与太27:66相连。然而,希腊文不支持这种关联。

天快亮的时候。希腊文epiphōskō,直译是,“变亮,”“黎明。”Epiphōskō既用来指12时一日的“黎明”(日出),也指24小时一日(日落)。在路23:54中,epiphōskō被译为“快到了”,指在日落时,接近安息日了。注释者一般同意在太28:1中,它保留了其字面意义,这似乎得到了别的福音书中类似经文的确认。在该年的这个季节,在耶路撒冷的纬度,天文学的早上黎明约开始于4:00点钟上,而日出约在5:30。如果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天还黑的时候就起来(见约20:1),并且从伯大尼走到了髑髅地,她约在日出时就能到达那里(见可16:1,2;参约20:1)。

七日的头一日。希腊文mia sabbatōn。sabbatōn在这里是复数形式,与它的单形式一样,意思要么是“安息日”,指七日的第七日,要么是“周”。它用于后一种意义的例子是路18:12;林前16:2等。有些热心宣扬自己的个人见解的人大大越过了他们对希腊文的认识,将mia sabbatōn解释为“第一日安息日,”并且作出结论说马太在这里指明,复活的星期日是安息日的神圣性被转移到七日的第一日的第一个依据。没有一位希腊学者曾试图根据这个不可能符合文法的太28:1的译法,作为论据支持星期日的神圣性。曾经作过这种尝试的新手,已经受到了比他们更有学识的守星期日的弟兄们的责备,他们绝对否认这种翻译的可能性。关于这种责备,见《原始资料》的第1593号注解(本注释系列的第九册)。

来。四位福音书作者每一位都给出了自己对复活之晨的迅速发生的戏剧性事件的记述,在表面上看来,他们的叙述各不相同(见对第三章的附注3,注2)。这些表面上的不同并不是由于不同记述之间的矛盾,而是由于这些记述都很简短。

抹大拉的马利亚。见对路第七章的附注。妇女们“都看见安放他[耶稣]的地方”(见对可15:47的注释),显然为的是她们在过了安息日之后可以回来,完成预备他的身体的工作。

那个马利亚。很可能是雅各(可16:1)和约西(可15:47)的母亲马利亚。

看坟墓。鉴于事实上马可(可16:1,2)和路加(路24:1)都说到带了香料来,有些人就断定马太指的是更早的一次对坟墓的访问,可能是在安息日下午晚些时候,只是来看坟墓。关于这样一种访问的不可能性,见对太28:1的注释。


太28:2 忽然,地大震动;因为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石头辊开,坐在上面。

【本会注释】

天使。依照路24:4所说,有两位天使,马太只提到了其中一个。马太和马可(可16:5)都只提到一位天使,这不必认为是福音书作者之间的分歧。加百列是天使长(见《历》第八十一章),并且是马太和马可都提到的一位。另一位天使没有被提到的事实并不能否认他在场。关于福音书作者们在与不同事件有关的人数上有所不同的类似例子,见对可5:2;10:46的注释。


太28:3 他的像貌如同闪电,衣服洁白如雪。

太28:4 看守的人就因他吓得浑身乱战,甚至和死人一样。

【本会注释】

吓得。请比较在天使显现时撒迦利亚的经验(见对路1:12,13的注释)和马利亚的经验(见对路1:29,30的注释)。

看守的人。即,罗马守卫兵。

浑身乱战。希腊文seiō,动词形式是seismos(见对太8:24的注释)。


太28:5 天使对妇女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

【本会注释】

那钉十字架的。她们来到坟墓并不是要见一位复活的救主。


太28:6 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

【本会注释】

不在这里。空空的坟墓宣布了耶稣的复活。犹太当局所需要做的就是驳斥耶稣的复活。要驳斥复活的故事,犹太当局所需做的就是要制造出耶稣的尸首。要是他们能做到的话,他们肯定会这么做。照他们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他们亲自的监管下(太27:62-66),坟墓曾被封上,并且他们自己人中有些人无疑目睹了封墓的过程。

照他所说的。见太16:21;20:19。

来看。一个邀请,为要证实空坟的事实。


太28:7 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并且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看哪,我已经告诉你们了。”

【本会注释】

告诉他的门徒。可能上帝拣选这些敬虔的妇女们作为复活的喜乐消息的信使,而不是直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门徒们,乃是因为当门徒们实际上已经离弃了他时,她们持续的爱心服务和献身。

往。就如耶稣在他被卖的那晚已经预先告诉他们的(见太26:32)。

在那里你们要见他。当约500个信徒秘密地在指定的加利利山上聚集在一起时,这个应许就实现了(林前15:6;参《历》第八十六章)。在犹太地的显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非常短暂的。


太28:8 妇女们就急忙离开坟墓,又害怕,又大大的欢喜,跑去要报给他的门徒。

【本会注释】

跑。距离很可能不到半英里。


太28:9 忽然,耶稣遇见她们,说:“愿你们平安!”她们就上前抱住他的脚拜他。

【本会注释】

当她们去的时候。原文证据支持(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省略这个子句,“当她们去告诉他的门徒的时候。”然而,上下文显然肯定了事实上这么说是对的。

耶稣遇见她们。关于这次显现的详情,见本章结尾的附注。这次显现很可能发生在离坟墓不远处,因为耶稣似乎不可能是在城里向妇女们显现的。

愿你们平安。直译是,“高兴,”或“欣喜。”这是一种常见的打招呼的方式(见太26:49;27:29;路1:28;徒15:23;雅1:1)。

抱住他的脚。不久之前耶稣曾禁止抹大拉的马利亚“摸”他(见对约20:17的注释)。然而,在这两次显现之间,耶稣曾短暂地升到过天上(约20:17;见对本章结尾的附注;参《历》第八十二章)。

拜他。无疑是因承认他的神性而拜他(见对太14:33的注释)。


太28:10 耶稣对她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去告诉我的弟兄,叫他们往加利利去,在那里必见我。”

【本会注释】

不要害怕。天上来客常见的告诫(见太28:5;参路1:13,30)。

告诉我的弟兄。请比较可16:7。

往加利利去。见对本章结尾的附注。


祭司长捏造谎言

太28:11 他们去的时候,看守的兵有几个进城去,将所经历的事都报给祭司长。

【本会注释】

她们去的时候。即,当妇女们去把耶稣的信息带给他的门徒们,还在的路上的时候。

看守的兵。即,罗马守卫兵(见第4节)。


太28:12 祭司长和长老聚集商议,就拿许多银钱给兵丁,说:

【本会注释】

长老。很可能是一次正式的公会会议(见对太26:3的注释),该公会曾将耶稣交给彼拉多。

商议。就如耶稣所预言的—自然是在比喻中以一种间接的形式—即使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以色列的领袖们还是不相信(见路16:27-31)。在早些时候,当拉撒路复活时,犹太领袖们曾更为坚定地决心要除掉耶稣的性命(约11:47-54)。

拿许多银钱给。为了可以杀害耶稣,他们曾收买过犹大;现在他们收买了罗马士兵,为要伪造他复活的报告。


太28:13 “你们要这样说:‘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他的门徒来,把他偷去了。’

【本会注释】

夜间他的门徒来。要是这个控告是真实的话,伪造这个控告的祭司们很可能首先会要求严惩在这事上疏忽职守的士兵们。反之,他们却奖赏了这些士兵一大笔银钱。而且,在面对关于复活的多次报告时,门徒们的全然不相信(可16:11;路24:11;约20:24,25)消除了他们可能共谋移走耶稣的尸首并且公然宣布耶稣已经复活了的最微弱的可能性。此外,在客西马尼园中曾控制他们的完全地惊慌失措(太26:56),以及彼得在审讯期间害怕被人发觉的事实(第69-74节),排除了他们中任何一个人会胆敢越过即便是睡着了的罗马守卫兵,破坏罗马的封印,滚开石头,并搬走耶稣的尸首的可能性。

我们睡觉的时候。罗马对让一个囚犯逃跑了的刑罚是死刑。既知道这一点,守卫兵们就不可能睡觉。而且,几乎难以令人置信的是所有士兵都会同时睡着,而且在石头被滚开,耶稣的尸首被取走时他们还在睡。最后,如果守卫兵们在耶稣的尸首被取走时睡着了,他们怎么知道是谁取走的呢?从每一个角度来看,犹太领袖们发明的这个故事都呈现出不可能的难题。它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太28:14 倘若这话被巡抚听见,有我们劝他,保你们无事。”

【本会注释】

巡抚。见对太27:2的注释。

我们劝他。这是犹太领袖们实际上亲自做的(见《历》第八十一章)。可能他们为彼拉多储备了一流的贿赂,要是环境需要的话。

保你们无事。直译是,“使你们不忧虑,”即,保护你们免受死刑。祭司和长老们承担了这种情况的所有责任,就如他们从前对耶稣的死所做的(太27:24,25)。固然,他们别无选择;这一切的事都是他们设计的。


太28:15 兵丁受了银钱,就照所嘱咐他们的去行。这话就传说在犹太人中间,直到今日。

【本会注释】

这话。这种伪造的空坟报告在犹太人和攻击基督教的异教徒中出现了有数世纪之久。接近2世纪中叶的殉道者游斯丁,和3世纪早期的特土良都提到过它。

门徒奉差遣


太28:16 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

【本会注释】

那时。[在加利利一座山上的显现,太28:16-20=可16:15-18。主要的注释在:马太福音。] 关于这次显现,见对本章结尾的附注。

山。没有详细说明这个地点。可能是门徒们心中所知道的与耶稣的传道生活紧密相关的一座山,例如曾发表山上宝训的那个地方(见对太5:1的注释),或者变像发生地(见对太17:1的注释)。在这个场合,约有500位信徒聚集到一起(林前15:6;参《历》第八十六章)。


太28:17 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

【本会注释】

他们看见了耶稣。他们聚集到一起等候他的到来。突然间,他显现在他们中间了。他复活后,早先的显现就是这样。

就拜他。因为承认他的神性和弥赛亚身份。在钉十字架和复活之前,门徒们就连那十二个人都很少拜耶稣。

疑惑。见对太14:31的注释。这并不是指那十一个人,他们现在全信了,而是指聚集在山腰的那500个信徒中的别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之前还从未见过耶稣(见《历》第八十六章)。


太28:18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本会注释】

权柄。希腊文exousia,“权威”(见对太10:1;可2:10的注释)。耶稣在世上传道中,自始至终都行使了权柄(exousia)(太7:29;21:23);然而他自愿限制了那权柄。现在,他再度拥有了所有的权柄,像他来到这世上取了人性的局限之前一样(见腓2:6-8)。代表人类的牺牲现在已经完成了。耶稣已经进入了天上的圣所从事中保的工作。见对约第一章的附注;见《历》第八十六章。


太28:19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

【本会注释】

你们要去。第19,20节构成了基督教会的伟大宪章。在“你们”这个词中,基督包括了直到时间末了的所有信徒(见《历》第八十六章;参本册注释原文第819页)。作为门徒,那十一个人曾在基督的学校中学习;现在,作为使徒,他们要被派去教导别人(见对可3:14的注释)。关于信徒们在基督里分享他们的信仰责任,进一步的注释见对太5:13-16;路24:48的注释。

所以。即,鉴于第18节中提到的“权柄”。

教导万民。直译是,“使万民作门徒,”包括每个国家中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参罗1:16;2:10)。请将此与天国的福音会“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相比较(见对太24:14的注释)。这一委托有时被作为“国外布道的宪章”提到。基督教是第一个呈现了真正的国际特征的宗教。异教信仰大多缺乏布道的热诚和活动。它们主要是民族性的,并不出去使别的民族团体皈依他们的信仰。福音的授权有效地消除了民族的界限,所有民族的人都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伟大的弟兄关系中的成员,“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参西3:11)。基督教有效地摧毁了所有种族的、国籍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社会风俗的障碍。基督教的成功有赖于它解开了所有的国家特性,政府形式,社会制度,以及一切纯属地方特色的纠结。

施洗。见对太3:6;可16:16的注释。

奉……的名。这可能意味着进入上帝的家,或者根据上帝所委派为代表的权威。

父。关于这个称号的意义,见对太6:9的注释。

子。关于“子”这个称号应用于基督的意义,见对可2:10;路1:35的注释。关于耶稣作为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圣灵。见对太1:18的注释。关于圣灵的职能和工作,见约14:16-18;约16:7-14。圣灵的本性乃是一个神圣的奥秘,灵感之言不认为谈论它是明智的。思索这个题目是徒劳的。


太28:2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本会注释】

教训他们。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包括智力上的行动。然而只是一个智力上的基督徒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由悔改和仅仅同意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就能得救构成的基督教观念—虽然那是重要的—却忽略了福音委托的最重要的部分。教训人遵守基督所吩咐的事与施洗都是完全重要的。事实上,相信基督要求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不运用智力明白上帝已启示的旨意,就没有真正的基督教,就没有真正的长进。因而教导在施洗前和施洗后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充分地教导福音的重大真理,就不能有真正的宗教生活。同样地,那征服人心的,乃是基督奇妙的爱。没有对基督真正的爱,宗教的教义和形式就失去了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凡。什么都不要省略。人类不适合宣称基督的一些教训是过时的。

我所吩咐你们的。人的传统和人的要求在上帝面前都没有价值。任何教训若没有基督的权威在基督教中就没有地位。关于耶稣在“上帝的诫命”和“人的遗传”之间划出的至关重要的界限的注释,见对可7:7,8,13的注释。

我就常与你们同在。初想起来,在耶稣即将升到天上,亲身与门徒们分离,直到他在能力和荣耀中回来的那日时,却作出了这种宣告,似乎很是令人奇怪。然而,由于圣灵的恩赐,耶稣就可能比他保持亲身同在时与遍地的信徒更加亲近(见约16:7)。圣经说明基督与每一个谦卑的信徒真实同在。藉着圣灵的恩赐和指导,主的每一个门徒都可以与基督团契,与古时的门徒们一样。

世界的末了。或,“这时代的末了”(见对太13:39;24:3的注释)。从“创世以来”(太25:34)耶稣一直在为拯救他的百姓作工,并且他会继续作工直到时间的结束。

阿们。见对太5:18的注释。原文证据可以被引用(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支持省略这个词。


对第二十八章的附注

因为每一位福音书作者对复活之晨的事件提供的记述都那么简短,并且注意到别人也没有提到这些事件的细节,所以难于确定在坟墓那里所发生之事件的准确次序。下述尝试性编排似乎与这个主题所有可以得到的资料最相符合:

1.在那晚的最后一个小时,就在星期日早上黎明之前,耶稣的尸首还在坟墓里(见《历》第八十一章;见“复活和随后的事件”)。

2.当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启程去坟墓那里了(约20:1)。其他妇女们在接近坟墓时已经聚到一起了(见《历》第八十二章)。可能她们曾和马利亚约好了约在日出时在坟墓那里相会(见可16:2)。

3.天还黑时(见《历》第八十一章),并且当妇女们在去坟墓那里的途中(见《历》第八十二章),“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石头滚开”(太28:2),并且呼叫说:“上帝的儿子,出来吧;你的父召唤你”(《历》第八十一章)。

4.当基督和天使们离开时(见对太28:2的注释),那些曾看见天使滚开石头,听到他呼叫上帝的儿子,并且实际上看见基督从坟墓里出来了的罗马士兵们,也离开了坟墓,带着这个今世与永恒最伟大的消息急忙进了城(第3,4,11-15节;参《历》第八十一章)。

5.抹大拉的马利亚到了坟墓,发现石头被滚开了(约20:1),就急忙去告诉门徒们(约20:2;参《历》第八十二章)。

6.其他妇女,包括雅各的母亲马利亚,连同撒罗米和约亚拿(见可16:1;路24:1,10),也到了坟墓。她们发现天使坐在他曾从墓门滚开的那块石头上,那位天使曾从天上下来,召唤基督出离坟墓(太28:2;参《历》第八十二章)。妇女们看见了他,就转向要逃,但被天使给人信心的消息制止住了,他对她们说了记载在第5-7节的话(参可16:6,7;《历》第八十二章)。进入坟墓后,她们发现另一位天使坐在曾安放耶稣身体的石板上(可16:5;参约20:12)。他对她们说了记载在路24:5-7中的话(参《历》第八十二章)。

7.妇女们没有迟延,连忙离开坟墓,照着天使们所吩咐的去向门徒们汇报(太28:8,9,11;参可16:8;路24:9,10)。这些事迄今是迅速地接二连三发生的,因为正当妇女们去见门徒的路上时,罗马守卫兵们带着他们的汇报到了“祭司长”的住所(太28:11)。

8.同时,抹大拉的马利亚已经找到了彼得和约翰,告诉他们发现坟墓空了(约20:2)。那两个门徒就跑到了坟墓,但是约翰先跑到了(约20:3,4)。彼得,然后约翰进了坟墓,但是他们都没有见到天使(约20:5-10;参路24:12)。马利亚跟着他们也到了坟墓,并且在彼得和约翰离开后,她依然留在那里(约20:11;参《历》第八十二章)。

9.马利亚弯腰往坟墓里看,就见两个天使坐在曾安放耶稣身体的石板上(约20:11-13;参《历》第八十二章)。

10.马利亚直起腰来,就听到了耶稣的声音,他问了天使们先前曾提出的同样的问题,但是马利亚没有认出耶稣(约20:14,15)。然后耶稣向她显明了自己,她是第一个—除了罗马士兵以外(见《历》第八十二章)──见到他从坟墓里复活的人(可16:9)。约20:15-17的对话发生了,马利亚急忙去向门徒们汇报她已经看见主了(约20:18)。

11.在马利亚离开之后,耶稣暂时地升上天去,为了亲自获得他的牺牲已蒙悦纳,并且天父已经核准了(接受了,或者认可了)他自己与基督在创世之前所立之约的确证(约20:17;参《历》第八十二章)。

12.在他升到天父那里之后,耶稣向其他妇女显现了(《历》第八十二章),对她们说“愿你们平安”(太28:9,10;见《历》第八十二章)。这是在妇女们正在去向门徒们汇报的途中(第9节),所以这些事件必须迅速地接二连三的发生。这似乎是与复活之晨的事件有关的最后一次显现了,除非向彼得显现发生在向这些妇女显现之后不久(路24:34;林前15:5)。

应该注意的是,在复活后,耶稣只向他私人的跟从者显现了(见怀爱伦关于林前15:6的补充材料)。在复活之日以后的显现是:

1.向彼得显现(路24:34;林前15:5),在行路去以马忤斯之前。

2.向去以马忤斯途中的两个门徒显现,其中一个名叫革流巴(路24:13-32;可16:12)。

3.在那间楼房中向十个门徒显现,在从以马忤斯回来的那两个门徒之后(可16:14;路24:33-48;约20:19-23;林前15:5)。多马不在场(约20:24,25)。

在复活之日和升天之间的另外的显现是:

1.向那十一个人显现,多马也在场,一周后在那间楼房中,很可能是在下一个星期日(约20:26-29)。

2.逾越节那周结束之后不久(《历》第八十五章;见对第二十六章的附注,注1),门徒们离开加利利,去遵守耶稣曾与他们约定的事(太28:7;可16:7)。在加利利的显现大致发生在周五的范围内,尼散月28日,和星期日,Iyyar月21日。这些限定乃是基于往返加利利的旅程所需的时间。在Iyyar月25日升天时,门徒们已经回到了耶路撒冷。这样,门徒们留在加利利约有三周,在这三周,耶稣曾两次与他们相会。第一次是向那七个门徒显现,当时他们正在加利利湖上打渔(约21:1-23)。见“从复活到升天”。

3.在加利利的一座山上向约500人显现,地点与时间耶稣在他死前曾经指定过(太28:16;可16:7;林前15:6;《历》第八十六章)。在这个场合,耶稣说了太28:17-20的话(见《历》第八十六章)。耶稣的弟兄当时也信了(见怀爱伦关于徒1:14的补充材料)。

4.耶稣也向雅各显现了,并没有说明是在加利利还是在耶路撒冷(林前15:7)。

5.于Iyyar月25日星期四,在耶路撒冷向那十一个人显现,那时耶稣领他们出来,到了橄榄山,在伯利恒附近,并且升到了天上(可16:19,20;路24:50-52;徒1:4-12)。这很可能是在林前15:7中提到的与使徒们的那次会面。

耶稣在复活后多次的显现,原是要使门徒们和其他人相信复活的现实,给他们机会熟悉主荣耀的身体,并且使耶稣能准备他们从事向世界传扬救恩的好消息的任务(见《历》第八十七章)。阻止复活的努力及以关于复活的假报告的流传(太27:62-66)只能提供它是一个历史事实的额外证明。

当使徒们四处去传扬救恩的好消息时,复活的确证和永活的主才使他们的信息散发着令人信服的香气。出于这种确信,他们以充满能力的话语和圣灵的默示讲了又讲(见徒3:12-21;4:8-13,20;29-32;林前15:1-23;帖前1:10,17;约壹1:1-3)。基督教信仰充满活力的事实,乃是它的创始人“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1:18)。我们的主在复活后多次显现就是为这个超然的真理作见证。灵感之言已经以一种使凡愿意查证的人都会相信的方式,证明了这一重大的事件。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