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62天 利8;诗107;林前16
0% buffered00:00Current time00:00

利未记8章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你将亚伦和他儿子一同带来,并将圣衣、膏油,与赎罪祭的一只公牛、两只公绵羊、一筐无酵饼都带来,

3 又招聚会众到会幕门口。”

4 摩西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了。于是会众聚集在会幕门口。

5 摩西告诉会众说:“这就是耶和华所吩咐当行的事。”

6 摩西带了亚伦和他儿子来,用水洗了他们。

7 给亚伦穿上内袍,束上腰带,穿上外袍,又加上以弗得,用其上巧工织的带子,把以弗得系在他身上;

8 又给他戴上胸牌,把乌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内;

9 把冠冕戴在他头上,在冠冕的前面钉上金牌,就是圣冠。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10 摩西用膏油抹帐幕和其中所有的,使它成圣;

11 又用膏油在坛上弹了七次,又抹了坛和坛的一切器皿,并洗濯盆和盆座,使它成圣;

12 又把膏油倒在亚伦的头上膏他,使他成圣。

13 摩西带了亚伦的儿子来,给他们穿上内袍,束上腰带,包上裹头巾,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14 他牵了赎罪祭的公牛来,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赎罪祭公牛的头上,

15 就宰了公牛。摩西用指头蘸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使坛洁净;把血倒在坛的脚那里,使坛成圣,坛就洁净了。

16 又取脏上所有的脂油和肝上的网子,并两个腰子与腰子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

17 惟有公牛,连皮带肉并粪,用火烧在营外,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18 他奉上燔祭的公绵羊。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羊的头上,

19 就宰了公羊。摩西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20 把羊切成块子,把头和肉块并脂油都烧了;

21 用水洗了脏腑和腿,就把全羊烧在坛上,为馨香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22 他又奉上第二只公绵羊,就是承接圣职之礼的羊。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羊的头上,

23 就宰了羊。摩西把些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24 又带了亚伦的儿子来,把些血抹在他们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又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25 取脂油和肥尾巴,并脏上一切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并右腿,

26 再从耶和华面前盛无酵饼的筐子里,取出一个无酵饼,一个油饼,一个薄饼,都放在脂油和右腿上。

27 把这一切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28 摩西从他们的手上拿下来,烧在坛上的燔祭上,都是为承接圣职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

29 摩西拿羊的胸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是承接圣职之礼,归摩西的分,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30 摩西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使他和他们的衣服一同成圣。

31 摩西对亚伦和他儿子说:“把肉煮在会幕门口,在那里吃;又吃承接圣职筐子里的饼,按我所吩咐的说(注:或作“按所吩咐我的说”):‘这是亚伦和他儿子要吃的。’

32 剩下的肉和饼,你们要用火焚烧。

33 你们七天不可出会幕的门,等到你们承接圣职的日子满了,因为主叫你们七天承接圣职。

34 像今天所行的,都是耶和华吩咐行的,为你们赎罪。

35 七天你们要昼夜住在会幕门口,遵守耶和华的吩咐,免得你们死亡,因为所吩咐我的就是这样。”

36 于是亚伦和他儿子行了耶和华藉着摩西所吩咐的一切事。


诗篇107篇

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2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就是他从敌人手中所救赎的,

3从各地、从东、从西、从南、从北所招聚来的。

4他们在旷野荒地漂流,寻不见可住的城邑,

5又饥又渴,心里发昏。

6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搭救他们,

7又领他们行走直路,使他们往可居住的城邑。

8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9因他使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使心里饥饿的人得饱美物。

10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被困苦和铁链捆锁,

11是因他们违背 神的话语,藐视至高者的旨意。

12所以他用劳苦治服他们的心,他们仆倒,无人扶助。

13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

14他从黑暗中和死荫里领他们出来,折断他们的绑索。

15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16因为他打破了铜门,砍断了铁闩。

17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

18他们心里厌恶各样的食物,就临近死门。

19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

20他发命医治他们,救他们脱离死亡。

21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22愿他们以感谢为祭献给他,欢呼述说他的作为。

23在海上坐船,在大水中经理事务的,

24他们看见耶和华的作为,并他在深水中的奇事。

25因他一吩咐,狂风就起来,海中的波浪也扬起。

26他们上到天空,下到海底,他们的心因患难便消化。

27他们摇摇幌幌,东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

28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领出他们来。

29他使狂风止息,波浪就平静。

30风息浪静,他们便欢喜,他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

31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32愿他们在民的会中尊崇他,在长老的位上赞美他。

33他使江河变为旷野,叫水泉变为乾渴之地,

34使肥地变为硷地,这都因其间居民的罪恶。

35他使旷野变为水潭,叫旱地变为水泉。

36他使饥饿的人住在那里,好建造可住的城邑,

37又种田地,栽葡萄园,得享所出的土产。

38他又赐福给他们,叫他们生养众多,也不叫他们的牲畜减少。

39他们又因暴虐、患难、愁苦,就减少且卑下。

40他使君王蒙羞被辱,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

41他却将穷乏人安置在高处,脱离苦难,使他的家属多如羊群。

42正直人看见就欢喜,罪孽之辈必塞口无言。

43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


哥林多前书16章

1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

2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

3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

4若我也该去,他们可以和我同去。

5我要从马其顿经过,既经过了,就要到你们那里去,

6或者和你们同住几时,或者也过冬。无论我往哪里去,你们就可以给我送行。

7我如今不愿意路过见你们,主若许我,我就指望和你们同住几时。

8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

9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

10若是提摩太来到,你们要留心,叫他在你们那里无所惧怕,因为他劳力做主的工,像我一样。

11所以无论谁,都不可藐视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这里来,因我指望他和弟兄们同来。

12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地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

13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

14凡你们所做的,都要凭爱心而做。

15弟兄们,你们晓得司提反一家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并且他们专以服侍圣徒为念。

16我劝你们顺服这样的人,并一切同工同劳的人。

17司提反和福徒拿都并亚该古到这里来,我很喜欢,因为你们待我有不及之处,他们补上了。

18他们叫我和你们心里都快活。这样的人,你们务要敬重。

19亚西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地问你们安。

20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你们要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21我保罗亲笔问安。

22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

23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24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利未记8章  

提要:1 摩西让亚伦和他的儿子们承接圣职。14 他们的赎罪祭。18 他们的燔祭。22 承接圣职之礼的公绵羊。31 他们承接圣职之礼的地点和时间。


1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 “你将亚伦和他儿子一同带来,并将圣衣、膏油,与赎罪祭的一只公牛、两只公绵羊、一筐无酵饼都带来,

 【本会注释】

  本章在时间上紧接《出埃及记》的最后一章。那一章记录了帐幕的建立。此后插入了七章亚伦和他儿子在圣所供职以前所需要的指示。

  担任祭司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为亚伦的后裔。家谱的记录得到了精心的保存(代下31:16-19)。一个无法提供亚伦后裔合法身份的人不能担任祭司(拉2:62;尼7:64)。

  第二个条件就是身体上没有残疾。任何残疾和损伤都会阻碍亚伦的子孙接近祭坛,甚至进入圣所。作为亚伦的后裔,他有权获得供养,可以吃祭物中祭司当得的份,并得到部分的什一(利21:17-23)。祭司还不可有任何仪文上的不洁,也不可喝清酒或浓酒(利10:8-10)。

  祭司的特殊职能就是代表百姓接近上帝(利10:3;21:17;民16:5)。他们就象站在圣洁的上帝和有罪的百姓之间。因此他们自己必须圣洁。在论述祭司工作的时候不断地强调圣洁的问题。大祭司作为祭司职分的核心,被称为“耶和华的圣者”(诗106:16)。系于他冠冕的金牌上刻着“归耶和华为圣”(出28:36),说明他要“担当干犯圣物的罪孽,这圣物是以色列人在一切的圣礼物上所分别为圣的”(出28:38)。

  但大祭司和他的儿子们开始在圣所供职以前,要庄严地分别出来担任这项工作。要在会幕门口用圣膏油膏亚伦,并用膏油洒他的儿子,举行就职典礼。


3 又招聚会众到会幕门口。”

4 摩西就照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了;于是会众聚集在会幕门口。

5 摩西告诉会众说:“这就是耶和华所吩咐当行的事。”

6 摩西带了亚伦和他儿子来,用水洗了他们。

 【本会注释】

  象征着重生(多3:5)。他们不能为自己洗,因为他们无法提供上帝所要求的纯洁。所以必须由别人来为他们洗。

  当兄弟二人走向洗濯盆时,他们心里一定深深体会到他们所做之事的重要性和意义。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沐浴,而是属灵的净化。亚伦无法为自己除罪。必须有人来为他做。


7 给亚伦穿上内袍,束上腰带,穿上外袍,又加上以弗得,用其上巧工织的带子把以弗得系在他身上,

 【本会注释】

  沐浴以后,就给他穿上标志他圣职的圣袍。这也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所以他不可以给自己穿上衣袍。

  这时亚伦一定感到自己完全的无奈。难道他什么都不能为自己做吗?难道一切都必须由他人为他做吗?他连冠冕都不能为自己戴吗?他可以比摩西做得更好。但这不行。亚伦必须服从上帝的命令。他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懂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能蒙上帝的悦纳。他必须学会完全依靠的功课。上帝正在预备他担任圣职,让他穿上自己的义(诗132:9)。

  亚伦现在已穿戴齐全。他穿上带着铃铛和石榴的蓝色长袍,穿上以弗得,上面有两块刻着以色列人名字的美丽的红玛瑙,戴上有十二块宝石和乌陵土明的胸牌,戴上带有金冠和“归耶和华为圣”铭牌的冠冕。


8 又给他戴上胸牌,把乌陵和土明放在胸牌内,

9 把冠冕戴在他头上,在冠冕的前面钉上金牌,就是圣冠,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10 摩西用膏油抹帐幕和其中所有的,使他成圣;

 【本会注释】

  在膏亚伦以前,摩西按照上帝的命令先用油抹了帐幕和其中的器具(出30:26-29)。


11 又用膏油在坛上弹了七次,又抹了坛和坛的一切器皿,并洗濯盆和盆座,使他成圣;

12 又把膏油倒在亚伦的头上膏他,使他成圣。

 【本会注释】

  用油抹了帐幕和其中的器具以后,摩西膏了亚伦。这是他担任大祭司的加冕礼(见利21:12;参亚6:11-13)。膏油倒得很多,甚至流到亚伦的胡须和衣襟上(诗133:2)。


13 摩西带了亚伦的儿子来,给他们穿上内袍,束上腰带,包上裹头巾,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14 他牵了赎罪祭的公牛来,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赎罪祭公牛的头上,

 【本会注释】

  这次赎罪祭不单是为亚伦和他的儿子,也是为了祭坛。祭坛在神人和好的崇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所以专门给它受膏和洁净。

  在整个承接圣职之礼中,摩西扮演祭司的角色。他取了血并把血抹在坛的四角上;他把剩下的血倒在了坛的脚那里;他把脂油烧在了坛上;他把公牛犊的身体在营外焚烧处置。亚伦还没有开始工作,所以摩西不仅行使祭司的职责,还行使了大祭司的职责。他进入至圣所去膏约柜(出30:26;利8:10)。


15 就宰了公牛。摩西用指头蘸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使坛洁净,把血倒在坛的脚那里,使坛成圣,坛就洁净了;

16 又取脏上所有的脂油和肝上的网子,并两个腰子与腰子上的脂油,都烧在坛上;

17 惟有公牛,连皮带肉并粪,用火烧在营外,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18 他奉上燔祭的公绵羊;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羊的头上,

19 就宰了公羊。摩西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20 把羊切成块子,把头和肉块并脂油都烧了。

21 用水洗了脏腑和腿,就把全羊烧在坛上为馨香的燔祭,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22 他又奉上第二只公绵羊,就是承接圣职之礼的羊;亚伦和他儿子按手在羊的头上,

 【本会注释】

  奉上承接圣职之礼的羊,是亚伦和他儿子任职典礼的最后程序。奉献以后,礼仪就完毕了。他们获得授权,可以履行祭司的各种职责。


23 就宰了羊。摩西把些血抹在亚伦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本会注释】

  亚伦的右耳。耳朵抹血象征它奉献为上帝服务。从此以后,亚伦必须倾听上帝的命令,并闭耳不听罪恶。这个教训对于现在的传道人和平信徒都是有益处的,务要加以留意,因为“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右手的大拇指。把血抹在亚伦右手的大拇指上,象征他今后的一举一动都应是公义的。手代表毕生的事业,各种外在的举止和义行。经上论到基督说:“上帝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来10:7)。祂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约4:34)。

  右脚的大拇指。把血抹在右脚的大拇指上也有类似的寓义,象征行在光中,为上帝奔忙,为真理和公义而站立。人体的每一机能都要奉献给上帝。


24 又带了亚伦的儿子来,把些血抹在他们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又把血洒在坛的周围。

 【本会注释】

  祭坛原先已被膏油抹过了。赎罪祭的血和燔祭的血也已抹在上面(利8:10,15,19,24)。现在要用承接圣职之礼的羊血洒在上面。它得到比圣所任何其他部分都更多的关注。这无疑地是因为它在赎罪中的重要性。因为它对于几乎所有的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5 取脂油和肥尾巴,并脏上一切的脂油与肝上的网子,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并右腿,

26 再从耶和华面前、盛无酵饼的筐子里取出一个无酵饼,一个油饼,一个薄饼,都放在脂油和右腿上,

27 把这一切放在亚伦的手上和他儿子的手上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28 摩西从他们的手上拿下来,烧在坛上的燔祭上,都是为承接圣职献给耶和华馨香的火祭。

29 摩西拿羊的胸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是承接圣职之礼,归摩西的分,都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30 摩西取点膏油和坛上的血,弹在亚伦和他的衣服上,并他儿子和他儿子的衣服上,使他和他们的衣服一同成圣。

31 摩西对亚伦和他儿子说:“把肉煮在会幕门口,在那里吃,又吃承接圣职筐子里的饼,按我所吩咐的说(或作:按所吩咐我的说):‘这是亚伦和他儿子要吃的。’

 【本会注释】

  这次礼仪性的会餐结束了承接圣职之礼。吃承接圣职之礼的羊肉与吃赎罪祭的肉有着明显的差别。吃公绵羊的肉是为了祭司的献身,使他们可以吃赎罪祭的肉并担当百姓的罪孽(利10:17)。


32 剩下的肉和饼,你们要用火焚烧。

33 你们七天不可出会幕的门,等到你们承接圣职的日子满了,因为主叫你们七天承接圣职。

34 象今天所行的都是耶和华吩咐行的,为你们赎罪。

35 七天你们要昼夜住在会幕门口,遵守耶和华的吩咐,免得你们死亡,因为所吩咐我的就是这样。”

 【本会注释】

  一天的崇事结束了,但亚伦和他的儿子要到七天以后才可以离开。这是一个研究、祈祷、默想、反复举行仪式的时候,为使他们在今后履行职责时不会发生错误。


36 于是亚伦和他儿子行了耶和华藉着摩西所吩咐的一切事。


诗篇107篇

序言——这是《诗篇》第五部分的第一首(见本册注释第626页),在文学上属诗歌艺术的颠峰之作。其结构独特,显然是为了启应吟唱。每一段均成对称。先描写灾难,再呼吁帮助,接着就是马上的答复,再呼吁感谢,并说明呼吁的理由。双重的副歌,稍经变动,具有明显的效果(见第6-9,13-16,19-22,28-32节)。本诗的前言(第1-3节)邀请赎民称颂上帝,然后诗人用四个段落表达四个观点。

第一段(第4-9节)讨论上帝看顾旷野的漂流者。第二段(第10-16节)指出上帝是被囚之人的解放者。第三段(第17-22节)称上帝为伟大的医治者。第四段(第23-32节)说上帝是大海的统治者。在这里,文学结构发生了变化。第33-42节叙述临到义人的福气和临到恶人的诅咒。诗歌最后呼吁智慧者思考上述事实,以便更好地理解上帝的慈爱。


1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本会注释】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呼吁全人类同声感谢耶和华。这是人类回报上帝慈爱的最低本分。赞美是甚得上帝喜悦的。我们应当经常发出感恩的歌声。

(tob)。善良是上帝的伟大品性之一。上帝不但自己善良,而且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慈爱(chesed)。“上帝的爱”(见诗36篇补充注释)。诗人显然意识到上帝的良善和慈爱不断地伴随着他(见诗23:6注释)。在人生的一切考验中,如果认识上帝伟大的胸怀,充满着对人类的慈爱和怜悯,就能得到很大的安慰。


2 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就是他从敌人手中所救赎的,

【本会注释】

人类因为犯罪而把自己卖给了仇敌。但上天为赎回他们,已支付了无限的代价(见《善恶之争》第416页)。全世界的赎民都有充分的理由说上帝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我们应当经常述说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事。随着我们的述说,我们对祂的爱就会加深(见《天路》298页)。


3 从各地,从东从西,从南从北,所招聚来的。

【本会注释】

救赎的信息要传到地球上一切黑暗的角落。各国,各族,各方,各民都将有人带着感恩的心回应(见太24:14;启14:6-12)。


4 他们在旷野荒地漂流,寻不见可住的城邑,

【本会注释】

原来指以色列子女。我们也是客旅,在世上没有永久的城邑。但是我们是在无限智慧的上帝引导之下。祂将率领我们行走正道,并最后带我们进入天城(见来11:10)。


5 又饥又渴,心里发昏。

【本会注释】

生动地描写他们的困境。他们因为遭遇不幸而绝望了。赎民却不会这样。上帝希望祂的子民快乐。对于声称信靠祂的人来说,“灰心失望是有罪的,也是不合理的”(《先知与君王》第164页)。


6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搭救他们,

【本会注释】

这句副歌贯穿于整首诗歌(第13,19,28节)。百姓在苦难中求告那能够帮助他们的上帝。他们在危险之中开始祈祷(见士3:9注释)。


7 又领他们行走直路,使他们往可居住的城邑。

【本会注释】

直路。“正确的路”或“平坦的路”。正确的路是直的。犯罪的路是弯曲的。直路是通往我们永久之家的最佳捷径。


8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本会注释】

诗人在这里发出充满激情的呼吁,号召所有的人和他一起赞美救赎主。当我们回顾上帝把我们从罪的奴役中解救出来的时候,如果我们不一起赞美并感谢那为我们行了如此奇妙大事的上帝,我们就肯定是忘恩负义的人。


9 因他使心里渴慕的人得以知足,使心里饥饿的人得饱美物。

【本会注释】

即使在旷野之中,以色列人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上帝从磐石中向他们供水,从天上为他们供粮。这位上帝依然活着。祂必满足一切饥渴慕义的人(太5:6),决不会让任何人空手回去。


10 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被困苦和铁链捆锁,

【本会注释】

坐在黑暗中。见诗23:4注释。古时的监狱往往是黑暗的地牢。犯人的手脚都被铁链锁住。被告在阴冷黑暗的地牢里等待判决。这里描写每一个亚当的儿女在伟大的拯救者来打开牢门释放他以前的状况。救赎主的工作就是为被捆锁的人打开监狱的大门,宣布被俘的得解放(见赛61:1;路4:17,18)。

死荫。见诗23:4注释。


11 是因他们违背上帝的话语,藐视至高者的旨意。

【本会注释】

他们不但悖逆,而且蔑视上帝的劝勉。当人或民族不遵从上帝的计划,不忠于祂的时候,就会陷入困境。


12 所以,他用劳苦治服他们的心;他们仆倒,无人扶助。

13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

【本会注释】

在我们山穷水尽,祈求上帝帮助的时候,祂决不会不予理睬。以色列人也许会屡战屡败,被敌人所征服,但只要他们向上帝求助,祂就会兴起拯救者来解救他们(士3:7-9,12-15;4:1-4;6:1-14等)。


14 他从黑暗中和死荫里领他们出来,折断他们的绑索。

【本会注释】

见诗23:4注释。


15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本会注释】

见第8,21节注释。


16 因为他打破了铜门,砍断了铁闩。

【本会注释】

铜门。见出25:3注释。古代为了加固城门,往往在上面包了一层厚厚的铜或铁。这是抵挡敌人的一种措施。但是无论是铜门还是铁闩,都不能保证一座城市不落入上帝所拣选拯救祂子民的仆人手中(见赛45:2)。


17 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

【本会注释】

因自己的过犯。直译是“因他们犯罪的方式”,即坚持罪恶的行径。

受苦楚。罪给放纵它的人带来痛苦。它也许会有瞬间的虚假快乐,但最终却导致苦楚。


18 他们心里厌恶各样的食物,就临近死门。

【本会注释】

参伯33:20-22。愚妄人(第17节)失去了食欲,走近了坟墓冷酷的大门。


19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

【本会注释】

大医师听见最微弱的呼声,立即过来拯救。


20 他发命医治他们,救他们脱离死亡。

【本会注释】

上帝用自己的道,创造了诸天和众天军(见诗33:6注释)。祂的道是饥渴心灵的吗哪,和属灵力量的源头(见耶15:16;太4:4)。这道在基督身上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示。祂是永生之道,曾成为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4)。


21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本会注释】

见第8节注释。人为什么不赞美这样一位医治者,赐生命者和上帝呢?上帝为人做了这么大的事情,人居然会忘恩负义,这真是不可理喻。当主行走在巴勒斯坦的平原上,到处医治各种疾病的时候,经常遇到忘恩负义的事。祂问:“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么,那九个在那里呢?”只有一个大麻疯病人回来感恩,而且他还是一个撒玛利亚人(路17:15-18)。


22 愿他们以感谢为祭献给他,欢呼述说他的作为!

【本会注释】

感谢(todah)。“感恩的歌”。如果感恩再加上放弃罪恶,就代表一种忏悔。献祭应与真诚的献身相结合,以便蒙上帝所悦纳(见赛1:11;耶6:19,20)。


23 在海上坐船,在大水中经理事务的,

【本会注释】

诗人在23-30节中描写了大海的风暴。狂风突然发作,小船在波浪中上下颠簸。水手惊恐万状,害怕丧命。


24 他们看见耶和华的作为,并他在深水中的奇事。

【本会注释】

水手有极好的机会研究上帝的大能和威严。统治大海并对狂澜下令的主将引导我们安全地抵达彼岸。


25 因他一吩咐,狂风就起来,海中的波浪也扬起。

【本会注释】

上帝是创造主。一切自然现象和定律都服从祂的命令。但大自然的所有灾难都不是祂造成的(见《善恶之争》第589,590页)。


26 他们上到天空,下到海底;他们的心因患难便消化。

【本会注释】

水手们惊恐万状,担心死亡即将临到。到达彼岸的希望全没了。


27 他们摇摇幌幌,东倒西歪,好象醉酒的人;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

【本会注释】

他们航海的技术不起作用。他们唯一的盼望就是求告海浪的主宰。


28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他从他们的祸患中领出他们来。

【本会注释】

上帝从海洋的咆哮声中听见了水手向祂的呼求。风暴突然平静了,就像其突然发生一样。


29 他使狂风止息,波浪就平静。

【本会注释】

上帝控制着整个自然界。祂既能使风平浪静,也能对在人生风浪中颠簸的水手说平安的话。上帝的儿女能够在生活的狂澜中听见祂温柔的声音:“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你们心里不要忧愁”(约14:27)。


30 风息浪静,他们便欢喜;他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

【本会注释】

在驾驶舱里有一位船长。他将引导我们平安地驶入天国的港口,就是我们快乐的避风港。“踏上彼岸,就是天国之岸,紧握那伸出来的手,就是上帝之手吧!”


31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他。

【本会注释】

第四次劝人赞美上帝(见第8,15,21节注释)。


32 愿他们在民的会中尊崇他,在长老的位上赞美他!

【本会注释】

在教会里应该经常听到赞美上帝的声音。

诗歌的风格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前四个段的副歌,从此不再出现。诗人把上帝如何对待义人和恶人进行了对照。


33 他使江河变为旷野,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

【本会注释】

由于居民的罪恶,肥沃富饶的土地变成荒凉不毛之地。


34 使肥地变为碱地;这都因其间居民的罪恶。

【本会注释】

碱地(melechah)。“盐硷地”。如果仇敌要使一块土地荒芜,他就会在上面洒盐(见士9:45;参创19:24-28)。


35 他使旷野变为水潭,叫旱地变为水泉。

36 他使饥饿的人住在那里,好建造可住的城邑,

【本会注释】

上帝绝不会贫乏。信靠祂之人的需要定会得到满足。


37 又种田地,栽葡萄园,得享所出的土产。

【本会注释】

上帝与耕耘土地的人同工。


38 他又赐福给他们,叫他们生养众多,也不叫他们的牲畜减少。

39 他们又因暴虐、患难、愁苦,就减少且卑下。

【本会注释】

如果人没有认识到是上帝使他们兴旺,就会因物质的成功而骄傲。上帝使他们贫困,是为了拯救他们。


40 他使君王蒙羞被辱,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

【本会注释】

世界上强人命运的变化,帮助我们认识到“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但4:17)。


41 他却将穷乏人安置在高处,脱离苦难,使他的家属多如羊群。

【本会注释】

把君王的经历(第40节)和穷乏卑微人的升高进行对比。在上帝的祝福下,卑微的人反而兴旺了。


42 正直人看见就欢喜;罪孽之辈必塞口无言。

【本会注释】

上帝引导带领的许多证据,引起了义人注意。他们的眼光因着信而清晰了。恶人却处在迷茫和困惑之中。


43 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

【本会注释】

凡有智慧的。愚昧人往往只看眼前的事,“心里说,没有上帝”(诗14:1)。但智慧人从本诗所生动展示的上帝对待义人和恶人的区别中,看到上帝之爱的启示。但这样的智慧不是从地上来的,而是从天上降临寻求它的人身上(见雅1:5)。

必思想。他们首先会痛苦地意识到人类的软弱和不堪,然后开始理解上帝的慈爱。


哥林多前书16章

提要:1保罗劝他们帮助耶路撒冷弟兄的困难。10推荐提摩太,13在友好的劝勉之后,16以他同的问安结束书信。


1 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

【本会注释】

论到为圣徒捐钱。保罗为耶路撒冷的穷苦信徒发起一个特别的项目(参林后8;9)。几年前,他曾受托把安提阿教会的特别捐献带给遭受饥荒的人(参徒11:28-30;12:25注释)。保罗的心牵挂着他的犹太籍基督徒同胞(参加2:10)。

巴勒斯坦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经济负担对于犹太人和基督徒有很大的压力。据估计政府和宗教税收合起来高达个人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一般人根本没有希望摆脱贫困。此外,耶路撒冷的教会还遭遇很多逼迫。大多数信徒都很穷。一些人因此而成为基督徒(参徒4:34,35;6:1;8:1;11:28-30)。他们需要其他地方比较富裕之弟兄的帮助(见徒8:1;《使徒行述》70页)。保罗负起责任向其他教会募捐帮助他们。他在哥林多信徒面前摆出他们亚该亚和马其顿姐妹教会的榜样,要求他们尽自己的本分(见罗15:25,26;林后8:1-7)。

也当。哥林多信徒应该像加拉太信徒那样接受这个义务。在各世代中,都有帮助穷人的工作交给教会,好使信徒们能培养同情心和爱心,向别人显示耶稣基督福音的大能(见路14:13,14;《教会证言》卷六261,270,273,280页;《教会证言》卷四619,620页;《历代愿望》369,370页)。我们对社会不幸成员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最后的命运(见赛58:6-8;太25:34-46;《教会证言》卷五612页)。耶稣亲自树立了帮助受苦之人的榜样。祂医治病人的时间要超过传福音的时间(见《教会证言》卷四225页;《历代愿望》350页)。


2 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

【本会注释】

七日的第一日。见太28:1注释。

。原文结构表明他们在每周的第一天定规这样做。

照自己的。par' heautō,“凭着他自己的”。

进项。直译是“储藏”,“储藏”,可能藏在家中某个特别的容器或地方。

照上帝丰富给他的。按照个人收入的比例捐献,可能需要仔细地计算。保罗似乎不提倡在圣安息日做这件事。

本节常用来作为遵守第一日的依据。但是如果把它与使徒为耶路撒冷穷人募捐的计划连系起来考虑,就可以看出这是他对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定期捐献计划的勉励。本节丝毫没有暗示七日的第一日为圣的意思(见《教会证言》卷三413页;参F.D.尼科尔《答复异议》218,219页)。如果今天所有的信徒都采用这个定期捐输的原则,就会有丰富的资源加速把救恩的信息传给全世界的人(见《教会证言》卷三第389页)。

。logeiai,“收集”。保罗要求在他来时已经准备好捐献的钱。


3 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写信。关于保罗本节所提“信”的作者,解经家之间有不同的见解。有文本为“无论你们举荐谁,我就写信打发他们去”。有人认为信是哥林多教会的领袖所写的,以确认带信人作为他们代表的资格和权威。也有人认为是保罗写信推荐哥林多弟兄的代表到耶路撒冷的教会去。但在徒20:4的名单中没有哥林多人的名字。


4 若我也该去,他们可以和我同去。

【本会注释】

。axios,“适合”,“值得”。如果捐献的数额庞大,需要保罗护送,或者认为他与使者们同去更好,他是很乐意前往耶路撒冷,以保证不会对哥林多教会的捐献有任何质疑或问题。这是他极其小心避免任何误解或冒犯一个例子(参罗14:13,16,21;林前8:9,13)。


5 我要从马其顿经过;既经过了,就要到你们那里去,

【本会注释】

马其顿。见徒16:9注释。


6 或者和你们同住几时,或者也过冬。无论我往哪里去,你们就可以给我送行。

【本会注释】

过冬。保罗希望多在哥林多留一段时间,而不只是到其他地方访问时路过(第7节)。因此他提出先去马其顿(5节),然后到哥林多与教会共度冬天的岁月。

给我送行。见徒15:3注释;参徒20:38;21:16。


7 我如今不愿意路过见你们;主若许我,我就指望和你们同住几时。

【本会注释】

主若许我。参徒18:21;林前4:19注释。

指望和你们同住。直译为是“希望逗留”。


8 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

【本会注释】

以弗所。见徒18:19注释。

五旬节。见徒2:1注释。


9 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

【本会注释】

开了。保罗是指在以弗所不寻常的传福音机会,所以他希望在那里留一段时间,而不马上前往马其顿和哥林多(见7,8节)。以弗所是罗马亚细亚行省一个异教崇拜的一个重要中心。戴安娜女神(或亚底米)是其主神(见徒19:24注释)。在这座几乎全然拜偶像,迷信和败坏的城市里,上帝藉着保罗彰显祂的大能。有罪人悔改了,仇敌的阵营动摇了(见徒19:8-12,18-20)。

反对的人。在以弗所发生反对的时候,保罗并没有离开这座城市,而是更加热心地推进上帝的国。这种反对一般被视为证明撒但意识到他对人心的统治受到了威胁,表明上帝的灵在工作。


10 若是提摩太来到,你们要留心,叫他在你们那里无所惧怕;因为他劳力作主的工,象我一样。

【本会注释】

提摩太。提摩太是在保罗的带领下悔改的。他是保罗从事圣工的助手(见徒16:1注释)。他被派往哥林多教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见林前4:17注释)。保罗设法为他预备道路,所以要求哥林多信徒热情友好地接待他,从而使年轻的提摩太在蒙召教导这个重要教会有影响的信徒时不致为难。


11 所以,无论谁都不可藐视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这里来,因我指望他和弟兄们同来。

【本会注释】

藐视。exoutheneo,“不重视”,“轻视”。

送他。即为他提供旅行的必需品。

平安。即哥林多信徒的好意。保罗希望提摩太和哥林多信徒之间没有误会。

指望他。保罗正在等待有关哥林多状况的消息(见林前4:17注释)。提摩太无疑在马其顿遇见保罗,因为保罗写《哥林多后书》时与提摩太在一起(见林后1:1注释;参《使徒行述》323页)。


12 至于兄弟亚波罗,我再三地劝他同弟兄们到你们那里去;但这时他决不愿意去,几时有了机会他必去。

【本会注释】

亚波罗。见徒18:24注释;参徒19:1;林前1:12。

决不愿意去。见林前1:12注释。


13 你们务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

【本会注释】

你们务要警醒。就是要警觉清醒,就象军营旁站岗的哨兵那样,时刻警惕哪怕是最微小的危险迹像。《新约》有好几个地方都发出了这样的劝戒,这就强调了基督徒需要防备仇敌毁灭他的活动(见太24:42;25:13;可13:35;徒20:31;帖前5:5,6)。这里的劝诫尤其适用于环绕哥林多信徒的特殊危险。他们应当小心,免得他们的得救因纷争,假道,假师傅,错误的行为,以及他们周围所流行的偶像崇拜而遭到危害。

在真道上站立得稳。关于本节的“真道”,见徒6:7注释。耶稣警告说,将有许多假教师和假先知企图使信徒的心转离纯洁的福音,而接受来自撒但的道理(见太24:4,5,11,23,24,26)。我们需要有坚强的决心持守上帝纯正的道而不动摇(见赛8:20;太24:13;腓1:27;4:1;帖前5:21;启2:10)。

要作大丈夫。andrizo。早期英文译本有“举止合宜”的意思。作一个基督徒需要勇气,胆量,坚定不移和坚韧不拔──总之,要有真正大丈夫的一切品质,不可以懦弱,胆怯和畏惧。只有那些毫无保留地接受救主领导的人才能造就高尚的品格(见弗6:10)。


14 凡你们所做的都要凭爱心而做。

【本会注释】

爱心。agape,指“爱”的原则(见林前13:1注释;关于动词agapao,见太5:43,44注释)。爱心是战无不胜的品质,是所有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这里的勉言可以被看作是保罗给哥林多信徒和各时代各地所有基督徒教诲中的最高品质。对上帝的崇高之爱和对同胞的无私之爱将消除一切矛盾,冲突,骄傲和相关的罪恶(见箴10:12;太22:37-40;罗13:10)。上帝品质的这一基本特征(约壹4:8)应成为每一个上帝儿女的动机,使他的生活证明爱的力量和耶稣基督的福音真理(参约14:23;15:9,10,12;约壹3:14,18,23,24;约壹4:7,8,11,12,16,18,20,21;5:2)。


15 弟兄们,你们晓得司提反一家,是亚该亚初结的果子,并且他们专以服事圣徒为念。

【本会注释】

司提反一家。保罗亲自施浸的一个有影响的家庭(见1:16)。

初结的果子。他们是亚该亚救灵大收成的第一批。

亚该亚。希腊的一个省,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位于马其顿以北。首府是哥林多。

专以。就是专心工作。


16 我劝你们顺服这样的人,并一切同工同劳的人。

【本会注释】

。parakaleo,“劝勉”,“忠告”(见约14:16注释)。

顺服。即顺服和尊敬忠心服侍教会的人。要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和劝勉。凡帮助上帝在地上伟大圣工的人,都应得到尊敬和所需要的帮助。


17 司提反和福徒拿都,并亚该古到这里来,我很喜欢;因为你们待我有不及之处,他们补上了。

【本会注释】

到这里来。所提到的三位使者显然都来自哥林多。福徒拿都和亚该古在其他地方没有提到。这三个人可能是为哥林多信徒带信向保罗请教的(7:1),也可能是替保罗带《哥林多前书》的。

你们待我有不及之处。原文既有“你们的缺欠”之意,也有“你们的空缺”之意。也有人认为是“你们缺少我”或“我缺少你们”的意思。

补上了。直译为“填补”。“他们填补了你们的空缺”。


18 他们叫我和你们心里都快活。这样的人,你们务要敬重。

【本会注释】

快活。这些哥林多使者的来到和交谈给保罗带来了鼓励和安慰。他们显然给使徒带来了哥林多教会的信息(17节),以帮助他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见箴15:30)。

敬重。即承认。


19 亚细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因主多多的问你们安。

【本会注释】

亚细亚。见徒2:9注释;见《使徒行传》第16章补充注释。

亚居拉和百基拉。见徒18:2注释。

在他们家里的教会。早期基督徒在私人家中聚会。直到第二世纪末,教堂才普遍建造起来。


20 众弟兄都问你们安。你们要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本会注释】

众弟兄。无疑指以弗所的信徒。他们显然关心哥林多教会并希望他们的弟兄知道他们的爱心和关怀。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所有爱主和祂子民的人。他们关心上帝大家庭中所有其他的成员。这种爱的团契精神弥漫在上帝的子民中间,令那些不认识上帝之爱的人感到希奇,也成了福音真理的一个证据(见约17:23;《教会证言》卷三446,447页;《喜乐的泉源》115页)。

亲嘴。东方常见的问候方式。圣洁的亲吻乃是信徒中基督徒情感的一个标志(参罗16:16;林后13:12;帖前5:26;彼前5:14)。保罗似乎希望当哥林多信徒收到他信的时候彼此亲纹作为他们新觉醒的基督徒团结和爱的保证。这种习俗至少如后来在《使徒法典》(2:57;8:11)中所吩咐的,是男人对男人,女人对女人。按照巴勒斯坦地区的习俗,亲吻的部位是脸颊,额头,胡须,手或脚,而不是嘴唇。


21 我保罗亲笔问安。

【本会注释】

亲笔。保罗显然惯于让秘书帮他给各教会写信。他亲笔签名是为了证明书信的真实性,并表达他对弟兄们的问候(参西4:18;帖后3:17)。这个签名不但表明他爱教会,也证明信件的内容完全是出于他的。他曾被那些伪造他的书信的人所搅扰(见帖后2:2注释)。他的亲笔签名是为了挫败这些人的阴谋。


22 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

【本会注释】

爱。phileo,“以人的感情来爱”。关于该词与agapao的比较,见太5:43,44注释。这里的意思是:“若有人对主耶稣基督没有人的爱心。”

可咒可诅。anathema,意为“受咒诅的”或“该毁灭的”。不相信、不爱主耶稣基督的人没有得救的盼望。他们自己弃绝了唯一的救法,就选择了永远的灭亡(见可16:16;约12:48;徒16:30-32;约壹5:11-13;参加1:8,9)。

主必要来。希腊语是maran atha,源于亚兰语maran 'athah。该词在圣经中只出现在本节。亚兰语的意思是“我们的主要来”,或“我们的主啊,来吧”。给哥林多信徒的信是用希腊语写的,和其他所有的书信一样,但保罗既通晓希腊语,也熟悉亚兰语,即巴勒斯坦地本土的语言。在书信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强烈呼吁哥林多信徒放弃结党纷争,错误的道理和行为,完全献身与主。他用主必要来的有力宣告作为他书信的高潮。

在早期的基督教会,信徒似乎以“主必要来”作为问候语(见《十二使徒遗训》10:6)。基督再来应成为每一个基督徒生活的主题(见《教会证言》卷六406页;《教会证言》卷七237页;《早期著作》58页)。


23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常与你们众人同在!

【本会注释】

。保罗用普通的祝福语结束他的书信(见罗16:24;林后13:14;加6:18)。


24 我在基督耶稣里的爱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本会注释】

。在严厉责备拒绝上帝之爱的人以后,还有什么比这更加美好的祝福话语呢!这封书信包含了许多对教会中某些弊端的严厉斥责,在结束的时候却表达了对收信人的爱和他们永久福利的关怀。


有的文本在书信结尾处还有后记:“《哥林多前书》写于腓立比,由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亚和提摩太送达”。这份后记在早期的文稿中是没有的。其内容至少有一部分是错误的,因为它说写信的地点是“腓立比”,而书信本身告诉我们写信的地点是在以弗所(林前16:8)。然而一份九世纪大字体文稿(P)的附记里说是写于“以弗所”,而不是“腓立比”。有关写作地点的错误信息,使人们怀疑这封信是否由司提反、福徒拿都和亚该亚送达哥林多的(见第17节注释)。这份附记是后来的编辑外加的,并非原来灵感文字的一部分。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