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6章
1 耶和华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注:“拿细耳”就是“归主”的意思。下同),要离俗归耶和华。
3 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做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乾葡萄。
4 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都不可吃。
5 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
6 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
7 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姐妹死了的时候,他不可因他们使自己不洁净,因为那离俗归 神的凭据是在他头上。
8 在他一切离俗的日子是归耶和华为圣。
9 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
10 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
11 祭司要献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为他赎那因死尸而有的罪,并要当日使他的头成为圣洁。
12 他要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又要牵一只一岁的公羊羔来作赎愆祭;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
13 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乃有这条例: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
14 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
15 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16 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
17 也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
18 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19 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
20 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
21 许愿的拿细耳人为离俗所献的供物,和他以外所能得的献给耶和华,就有这条例。他怎样许愿,就当照离俗的条例行。’”
22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3 “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
24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25 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26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27 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
箴言3章
1我儿,不要忘记我的法则(注:或作“指教”),你心要谨守我的诫命。
2因为他必将长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数与平安加给你。
3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
4这样,你必在 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宠,有聪明。
5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6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7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
8这便医治你的肚脐,滋润你的百骨。
9你要以财物和一切初熟的土产尊荣耶和华。
10这样,你的仓房必充满有余,你的酒榨有新酒盈溢。
11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注:或作“惩治”),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
12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13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
14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
15比珍珠(或作“红宝石”)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
16她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
17她的道是安乐;她的路全是平安。
18她与持守她的作生命树,持定她的,俱各有福。
19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
20以知识使深渊裂开,使天空滴下甘露。
21我儿,要谨守真智慧和谋略,不可使她离开你的眼目。
22这样,她必作你的生命,颈项的美饰。
23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脚。
24你躺下,必不惧怕;你躺卧,睡得香甜。
25忽然来的惊恐,不要害怕,恶人遭毁灭,也不要恐惧,
26因为耶和华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
27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28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
29你的邻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设计害他。
30人未曾加害与你,不可无故与他相争。
31不可嫉妒强暴的人,也不可选择他所行的路,
32因为乖僻人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为他所亲密。
33耶和华咒诅恶人的家庭,赐福与义人的居所。
34他讥诮那好讥诮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35智慧人必承受尊荣;愚昧人高升也成为羞辱。
1耶稣又对门徒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2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还强如他把这小子里的一个绊倒了。
3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
4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5使徒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
6主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7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
8岂不对他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
9仆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还谢谢他吗?
10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做的。’”
11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马利亚和加利利。
12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疯的,迎面而来,远远地站着,
13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
14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
15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 神,
16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马利亚人。
17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
18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 神吗?”
19就对那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20法利赛人问:“ 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 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
21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 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注:“心鶪”或作“中间”)。”
22他又对门徒说:“日子将到,你们巴不得看见人子的一个日子,却不得看见。
23人将要对你们说:‘看哪,在那里!看哪,在这里!’你们不要出去,也不要跟随他们!
24因为人子在他降临的日子,好像闪电从天这边一闪直照到天那边。
25只是他必须先受许多苦,又被这世代弃绝。
26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
27那时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洪水就来,把他们全都灭了。
28又好像罗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
29到罗得出所多玛的那日,就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把他们全都灭了。
30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
31当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里,不要下来拿;人在田里,也不要回家。
32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
33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丧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
34我对你们说,当那一夜,两个人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35两个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注:有古卷在此有
36两个人在田里,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37门徒说:“主啊,在哪里有这事呢?”耶稣说:“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
民数记6章
提要:1 拿细耳人的条例。22 祝福百姓的方式。
1 耶和华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拿细耳就是归主的意思;下同),要离俗归耶和华。
【本会解释】
不论男女。我们很少有女拿细耳人的记录。她们也应该满足对于男人的条件。如果一个女子受父亲或丈夫的支配的话,他们都有权解除她所许的愿(民30:3-5)。参孙的母亲不喝酒,暗示着她可能许了临时的拿细耳人之愿 (士13:4,5)。
许了特别的愿。参民15:3,8;利22:21;27:2。
拿细耳人。希伯来词根的意思是“分离”,“献身”,或宗教礼仪上的“奉献”。名词nazir的意思是“献身”,“冠冕”(作为献身的记号),也指献身的人。其全称“归上帝作拿细耳人”(士13:5,7)指完全献身上帝的人。
3 他就要远离清酒浓酒,也不可喝什么清酒浓酒做的醋;不可喝什么葡萄汁,也不可吃鲜葡萄和干葡萄。
【本会解释】
清酒。指葡萄酒,是一种常见的饮料(创14:18;27:25;士19:19;撒下16:2;摩5:11;9:14等)。
浓酒。指一般含酒精的饮料;,葡萄以外的原料酿制的。希伯来词根的意思是“喝醉”,喻指毁灭(赛49:26)。值班的祭司(利10:9)和拿细耳人(见士13:4,7,14)不准喝清酒和浓酒。首领和其他担任要职的人也不宜喝酒(箴31:4)。所有其他的人在饮酒的问题上都要谨慎(箴20:1;23:29-33;哈2:15)。
醋。是用次等酸酒酿制的酸味产品。一般人用水稀释以后用作廉价的酒。
葡萄汁。指新鲜葡萄所榨取的饮料。
4 在一切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树上结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都不可吃。
【本会解释】
“核”和“皮”的原文在《旧约》任何其他地方都没有出现,其含义不确明。
5 “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
【本会解释】
不可用剃头刀。不剃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参孙(士13:5;参民8:7)。这一指示出现在所有与拿细耳人有关的经文中。因为长发是献身给上帝的标志(见利21:5;士13:5;16:17;撒上1:11)。
日子满了。见徒21:24,26。
发绺。献身之拿细耳人的标志(见士16:17)。
6 在他离俗归耶和华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尸。
【本会解释】
拿细耳人不可摸尸体,与死人同处一室,或送尸体到坟墓(民19:11-16)。同样,大祭司也不可接触死尸(利21:11)。死尸直译是“死人的灵魂”(见民5:2和创35:18注释)。 参孙没有遵守这条吩咐(士14:19;15:8),也没有遵守其他的吩咐。
7 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姐妹死了的时候,他不可因他们使自己不洁净,因为那离俗归上帝的凭据是在他头上。
【本会解释】
他的父母。这条命令也适用于大祭司(利21:11),但不适用于协助他的祭司(利21:1,2)。
离俗归上帝。指作为他冠冕的未剪过的发绺。该词汇在出29:6;39:30;利8:9;21:12;撒下1:10;王下11:12;代下23:11;诗89:39;132:18;箴27:24;亚9:16中译为“冠冕”。
8 在他一切离俗的日子是归耶和华为圣。
9 “若在他旁边忽然有人死了,以致沾染了他离俗的头,他要在第七日得洁净的时候剃头。
【本会解释】
沾染了。是因死尸而引起的,而不是出于拿细耳人的故意。即使是无意或“隐藏的”罪也视为严重的罪(诗19:12;90:8)。
剃头。头发既被玷污,就要处理掉。这里没有说如何处理。古代其他民族的做法是把被玷污的东西埋掉。
得洁净的时候。涉及弹洒含红母牛之灰的水(民19)。
10 第八日,他要把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交给祭司。
【本会解释】
两只斑鸠。被不洁之物玷污的人也献上这廉价的祭物,来代替贵重的祭物(利5:7;12:8;15:14,29)。因接触死尸而玷污的非拿细耳人不需要献祭(民19:19)。
11 祭司要献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为他赎那因死尸而有的罪,并要当日使他的头成为圣洁。
【本会解释】
赎罪祭。其目的是除去污秽。献赎罪祭的场合是祭司就职时(出29:1,14;利8:2,14),利未人就职时(民8:8,12),像这里的仪文污秽(利12:6,8;14:19;15:15)和给物品分别为圣时(出29:36;利8:14)。
燔祭。再次表示奉献。
因死尸而有的罪。即沾染仪文的不洁,得罪了上帝,因为他没有足够谨慎,避免与尸首接触。参考基督对心灵清洁之重要性的强调(可7:18-23)。
使他的头成为圣洁。他恢复了拿细耳人的身份。在剃头并重新献上头发以后,他重新履行所许的愿。
12 他要另选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又要牵一只一岁的公羊羔来作赎愆祭;但先前的日子要归徒然,因为他在离俗之间被玷污了。
【本会解释】
另选。恢复了洁净之后,要求他重新开始守整个拿细耳人之愿的时期。
公羊羔。“赎愆祭”是针对罪愆的。其目的是承认罪愆(参利5:15)。
要归徒然。他守拿细耳人之愿的日子会因玷污而失效。
13 “拿细耳人满了离俗的日子乃有这条例:人要领他到会幕门口,
【本会解释】
离俗的日子。日子有长有短。但圣经里拿细耳人的例子都是终身的,如参孙(士13:5),撒母耳(撒上1:11)和施洗约翰(路1:15)。
14 他要将供物奉给耶和华,就是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作燔祭,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作赎罪祭,和一只没有残疾的公绵羊作平安祭,
【本会解释】
将供物献给。许愿的日期满了以后,他要回到正常的生活方式中去,所以要献赎罪祭。赎罪祭通常献在燔祭之前。其目的是赎他在许愿期间所可能犯下的任何疏忽。
平安祭。该词的希伯来词源不明,可能与表示“平安”或“赔偿”的词有关。这是快乐的场合所献的祭,是感恩之祭。敬拜者要吃掉部分祭物。
15 并一筐子无酵调油的细面饼,与抹油的无酵薄饼,并同献的素祭和奠祭。
【本会解释】
就是与第14节燔祭和平安祭同献的细面谷祭和奠酒;赎罪祭不需要素祭或奠祭。
16 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献那人的赎罪祭和燔祭;
【本会解释】
祭司要将供物带到坛前。
17 也要把那只公羊和那筐无酵饼献给耶和华作平安祭,又要将同献的素祭和奠祭献上。
18 拿细耳人要在会幕门口剃离俗的头,把离俗头上的发放在平安祭下的火上。
【本会解释】
剃头是在被杀的平安祭旁边完成的(参利3:2)。头发丢在会幕门口(出40:6)的坛上献祭的火中。头发奉献给耶和华;所以要烧尽,避免玷污的危险。
19 他剃了以后,祭司就要取那已煮的公羊一条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他手上。
【本会解释】
已煮的……前腿。把煮熟的前腿拿在手里。
在他手上。原文是放在拿细耳人的手心(见出29:24;利8:27)。
20 祭司要拿这些作为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这与所摇的胸、所举的腿同为圣物,归给祭司。然后拿细耳人可以喝酒。
【本会解释】
摇一摇。祭司把拿细耳人的供物摇一摇,所得的份要超过其他任何的供物,因为“已煮的前腿”是外加在已经分配给他的右腿上的(见利7:30-33)。
为圣物,归给祭司。指第19节所提到额外的煮前腿。拿细耳人大概在离开祭司以后才吃祭物。
可以喝酒。可能指将来;他现在可以与其他人一样自由生活了。“酒”字与第3节的相同。
21 “许愿的拿细耳人为离俗所献的供物,和他以外所能得的献给耶和华,就有这条例。他怎样许愿就当照离俗的条例行。”
【本会解释】
如果财力允许,没有律法禁止拿细耳人献上额外的燔祭和平安祭;但赎罪祭只能献一次。
22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3 “你告诉亚伦和他儿子说:你们要这样为以色列人祝福,说:
【本会解释】
暗示当着全体会众宣布福气(见利9:22;申21:5)。
24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
【本会解释】
这是长寿,幸福,免于损失和犯罪的双重福气。
25 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
【本会解释】
脸光照。指“发光”,“包围在荣光中”(见撒上14:29;拉9:8;箴4:18;赛60:19)。
赐恩。指各种恩惠和体谅。对于罪人来说,没有什么上帝的品性比祂的恩惠更宝贵的了。
26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
【本会解释】
仰脸。参诗4:6。如果耶和华掩脸的话,人类就要绝望了(申31:17,18;伯13:24)。如果祂向人变脸,死亡和毁灭就会临到他(利17:10;诗30:7;34:16;44:24,25;104:29)。
平安。参赛26:3。希伯来原文意是“一致”,“完全”。
27 他们要如此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我也要赐福给他们。”
【本会解释】
奉我的名。上帝亲自显明了祂的名(出3:13-15;6:3)。祂的名无比神圣(出20:7;33:19;34:6,7)。
希伯来文的“名”具有许多极其有益的含义:见“留名”(赛55:13)。还有些经文显示了上帝的名与敬拜祂的场所之间的关系(出20:24;耶7:10);以及与祂所显示之品格的联系(摩9:6)。“奉我的名为以色列人祝福”的基本教训就是他们是上帝的产业,是专门属祂的(见出19:5注释),并与祂有亲密的交往(见申28:10;耶14:9)。
箴言3章
提要:1 劝勉顺从,5 信靠,7 节制,9 奉献,11 忍耐。13 得智慧的福气。19 智慧的能力21 与好处。27 劝勉行善,30 和睦,31 知足。33 恶人受咒诅。
1 我儿,不要忘记我的法则(或作:指教);你心要谨守我的诫命;
【本会注释】
法则(torah)。在《旧约》中多半译为“律法”。其词根yarah,意思是“投”,“射”。其动词形式之一意为是“教诲”,“指教”(见出4:12;24:12;利10:11;撒上12:23)。Torah有“教训”,“指示”之意。故这句译为“不要忘记我的教训”较好。七十士译本译为nomos,指某种既定的事物,如风俗,习惯或法律。Nomos在《新约》指“律法”。如果把《旧约》中“指教”的概念应用于全部圣经中的“律法”,就会消除“律法”中盲从的成分,使上帝的诫命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路标,警告人不要走进犯罪的危险道路(见《先知与君王》第179页)。
2 因为他必将长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数与平安,加给你。
【本会注释】
乐意顺从上帝的教诲会延年益寿。这个应许将实现在许多在今生安享长寿的人身上。况且所有的义人都将享受永生。
3 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
【本会注释】
慈爱和诚实既蒙上帝所悦纳,也受人的喜爱。一个人不论多么友善,如果不能履行承诺,就得不到朋友。
4 这样,你必在上帝和世人眼前蒙恩宠,有聪明。
【本会注释】
有聪明。即“精明”。
5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本会注释】
完全信靠上帝是基督徒唯一合理的立场。全知全能的上帝,已预见并作好准备,以应付所有突然降在人身上的患难。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自己的聪明是很愚蠢的。在信靠上帝和相信自己之间动摇也的愚蠢的。
不相信自己的聪明不等于放弃智力和选择的能力。从圣经和天意的引导中判断上帝的旨意需要智力。要行走正道到底,就需要被上帝所加强所洁净的意志。
6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本会注释】
原文强调,当祂的仆人在人生的一切活动中承认上帝的时候,上帝将亲自将为他们铺平路途。
7 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
【本会注释】
所罗门通过指出自信的危险,强调他上述的劝勉(第5节)。许多人起先完全信靠救主,行走在正道上,但是后来开始信赖自己的成就,终于犯罪悖逆上帝。所罗门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但幸运的是,在还没有为时太晚之前,他认识到自己的惨状(见王上11:1-13;《先知与君王》第75-86页)。
8 这便医治你的肚脐,滋润你的百骨。
【本会注释】
肚脐。七十士译本和亚兰语译本为“身体”。精神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箴17:22节)。对于因人生的忙乱和忧虑而紧张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认识到上帝积极参与我们的一切活动更有效的镇静剂了。它能使我们今生得到满足,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见腓4:11-13;《服务真诠》第241页)。
9 你要以财物和一切初熟的土产尊荣耶和华。
【本会注释】
玛拉基引用上帝斥责抢夺者,并能使人有更大收获的事实,作为奉献部分财富会使财富增加的理由。(玛3:8-12)。更重要的原因是,乐意奉献不断增长之收入的十分之一和供物,是抵制自私和贪婪之诱惑的保障。上帝会交给忠心的管家更多的今生财富,因为他会正确地予以运用(见《证言》卷三第544-551页)。
10 这样,你的仓房必充满有余;你的酒醡有新酒盈溢。
11 我儿,你不可轻看耶和华的管教(或作:惩治),也不可厌烦他的责备;
【本会注释】
管教(或作惩治,musar)。见箴1:2注释。所罗门的话题从兴旺转到逆境。上帝常常利用逆境来使人认识到危险。
厌烦(ma'as)。,主要含义是“反感”,“畏缩”,“厌恶”和“畏惧”。有人会因患难而更加远离上帝,因为他们觉得上帝残酷无情。这与下一节的事实相去甚远。
12 因为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本会注释】
保罗就此进一步指出(来12:5-11),当地上的父亲管教我们的时候,我们尊敬他们。因为我们可能从小就知道他们这样做是出于爱我们。上帝的儿女们应当相信一切都在天父的掌管之下。只要他们乐意接受管教,从中学到应有的教训,天父就会悦纳他们,为了他们的益处而安排环境。
13 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
【本会注释】
儿女经过天父的管教以后,找到了蒙福的途径,并继续吸取天国知识的宝藏。以敬畏上帝开始,在智慧中进步,并畅饮永不断流之生命泉的人,将享受所有的福气(见约4:14)。
14 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
【本会注释】
所罗门把智慧的价值与其他贵重的东西相比。他以金银的交易作为比喻(见王上10:21-23)。他熟知这些贵重金属的价值。但他认为智慧的价值更大更持久。当爱钱财的心妨碍一个人去把握更多的真智慧时,他物质的财富就成了一个网罗(见提前6:9,10)。如果必须作出选择的话,拥有智慧而在金银方面贫穷,要胜过选择世俗的财富而在智慧和其他永恒的财富方面贫穷。
15 比珍珠(或作:红宝石)宝贵;你一切所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
【本会注释】
珍珠(或作红宝石)。含义不明。有人译为“各种宝石”。还有人译为“珊瑚”,因为有一个相似的阿拉伯词意为“分叉的”。根据第14节,这是指非常贵重的东西,甚至超过 “精金”,因为所罗门似乎以它作为比喻的高潮。智慧非常宝贵。人所喜爱的一切都不能与它相比。七十士译本为“宝石”。
16 他右手有长寿,左手有富贵。
【本会注释】
智慧从来不是单独临到的。所罗门选择向上帝求智慧,同时也得到长寿,兴旺和尊荣的承诺(王上3:5-14)。他描写智慧的手中拿着所有这些其他的恩赐。在《列王记》所列举的恩赐中,长寿排在最后,是以顺从上帝的命令为条件的。在《箴言》里,所罗门把长寿放在第一,拿在右手。这在东方人中被视为尊贵的位置(见诗110:1)。财富和荣誉则拿在左手。
虽然这个应许在今日一般可视为义人永恒的报赏,但聪明和智慧对于今生的长寿和兴旺也是大有好处的。许多人受苦是因为吃了有害健康的东西,染上不健康的习惯。研究饮食和健康的关系,在生活上努力与创造主的计划和谐,这也是智慧的一部分。虽然今日的智慧者不一定很有钱,但他们将发现“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义人总是会尊重智慧的(提前6:6)。
17 他的道是安乐;他的路全是平安。
【本会注释】
许多人认为无聊的娱乐活动只是消遣的方式而已,但只有追求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持久的满足。所罗门强调,真正的平安和福惠,在于行走人迹罕至的智慧之路,而不是随波逐流,去寻求转瞬即逝,毫无益处的娱乐。
18 他与持守他的作生命树;持定他的,俱各有福。
【本会注释】
由于我们的始祖拒绝了智慧的引导,随从了撒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吃到生命树的果子。上帝的智慧将引导我们走生命的道路,获得相应的成效,使我们在今生更加丰富和长寿,在来生得享生命树的果子(启22:14)。
19 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
【本会注释】
所罗门把智慧说成是上帝的大能,创造诸天并保护信靠祂的人。有人认为这里“智慧”指神格的第二位,万物都是藉着祂创造的(西1:16;约1:1-3)。箴8章的部分内容是有这样的意思。但在这里平行句中智慧,聪明和知识的运用,说明所罗门在写本章时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20 以知识使深渊裂开,使天空滴下甘露。
【本会注释】
有人认为这是指天上的水和天下的水分开(创1:6-8),也有人认为这是指地球上出现的江河。设计和运作这样的体系,不用雨水的浇灌来滋润大地,并平衡全球的气温,需要有上帝的智慧(见创1:6注释)。
这个体系在洪水时发生了完全的改变,雨水代替了甘露。江河变成水沟。天上和天下的水不再平衡。但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还是可以住人的。这进一步显明了上帝的智慧和先见之明。
21 我儿,要谨守真智慧和谋略,不可使他离开你的眼目。
【本会注释】
“他”的指代不明。有人认为是指“智慧”和“谋略”。然这两个是阴性名词,而“他”则是阳性。但只有这样指代,本节的意思才清楚。
22 这样,他必作你的生命,颈项的美饰。
【本会注释】
生命(nephesh)。KJV版为“灵魂”。该词在《旧约》中多半指“人”。如“若有人……误犯”(利4:2),“向那吃血的人”(利17:10)。“你灵魂所追求的”等于“你所追求的”。
耶稣来,是要使祂的羊群得生命(约10:10),并且得的更丰盛。凡寻求侍奉上帝,得蒙悦纳的人,必不断得到新的灵力,智力和体力(《服务真诠》第159页)。
23 你就坦然行路,不至碰脚。
【本会注释】
凡这样侍奉上帝的人必充满信心而安全地行走,因为他们行在智慧的道路上,没有绊脚石让他们跌倒。但那些左顾右盼寻欢作乐的人,必绊跌在意外的障碍上,落入罪孽和悲哀之中。
24 你躺下,必不惧怕;你躺卧,睡得香甜。
睡眠时不再有清醒时的警觉,任凭仇敌所摆布,处于类似死亡的无意识状态。听从上帝劝导的人在躺下时也充分意识危险和死亡。但他能像一个疲倦的孩子安然入睡。
25 忽然来的惊恐,不要害怕;恶人遭毁灭,也不要恐惧。
【本会注释】
面对突然而来的意外危险,是很难保持无畏心态的。只有那些坚信凡事互相效力为了益处的人(罗8:28),才能以平静的情绪和镇定的举措来处理危机。上帝的子民不必事先去考虑今后的困难而提前受苦。他们应当靠着上帝的力量去应付每天的难题。他们要相信,上帝所引导他们进入的环境,是为了坚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可以准备好应付更大的困难。如果他们想要列在变化升天的人当中,就要准备好在一个没有中保的世界里站立得住,面对人间的斗争和不加抑制的各种自然灾害(见《证言》卷四第251页;《先知与君王》第513页)。
26 因为耶和华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
【本会注释】
参诗121:3。
27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本会注释】
智慧人会突然转到实际的事务,开始提出以下五节的规劝。行善要及时,这样就有更大的价值。不做力所能及的善事,是对人和上帝的掠夺。审判席上的人子认为,那些藐视最卑微兄弟的人,就等于藐视主自己(太25:45)。
如果在有能力的时候拖延合法的债务,那这就是在诈取债权人的钱财,可能使他陷入困境。同样,不帮助有需要的人就是加重他的困难。到了我们最后想要帮助的时候,也许已经太晚了。恶者可能已经制服了那个不幸的人,或者更加积极的帮助者已经得到了我们未及得到的福气。
28 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
【本会注释】
许多人惯于搪塞前来求助的人。无论是还债还是捐助,有些人总喜欢让对方往返多次才拿到钱。拖延的动机也许只是为了炫耀自己,显示自己支配别人的能力。所罗门指出,这样的行为与上帝的仆人是不相称的,说明他们心中缺乏上帝无私的爱。没有这样的爱,人就不配自称为真基督徒。
29 你的邻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设计害他。
【本会注释】
这是警告不诚实的行为,和故意欺骗信任他的邻居。真正的智慧所带来的报赏是在新天新地的财富中享受永远的幸福。因亏待毫无疑心的朋友而丧失将来的福气,那是何等的愚昧!人心就是这样虚伪,以致有些掠夺邻舍的人认为自己并没有错(见耶17:9)。
30 人未曾加害与你,不可无故与他相争。
【本会注释】
这是第三个“不可”,指无缘无故的争辩。现在和过去一样,有些人仅凭想象而诉讼。如果不是有人真的伤害了我们,而又有可能进行弥补,我们就不要主动对他采取行动。
有人可能认为,这句勉言允许与伤害我们的人争讼,似乎有违于保罗的教导(林前6:1-7),但是我们把两段文字比一下,就可看出它们是完全和谐的。保罗对哥林多信徒所说的是兄弟之间的争讼。我们宁可遭受损失,也不要把兄弟告上法庭,公开他对我们的亏负。上帝完全有能力弥补我们的损失。但律法的保护是针对一切受到伤害的人。信徒完全可以就不信者的恶意行为寻求保护(罗13:3,4)。
31 不可嫉妒强暴的人,也不可选择他所行的路。
【本会注释】
伤害他人的人似乎兴旺,诚实的人反而没有收获。他有可能因此而产生嫉妒。
32 因为,乖僻人为耶和华所憎恶;正直人为他所亲密。
【本会注释】
乖僻人。指转离正路的自负者。上帝讨厌恶他们的行为。如果他们执迷不悟,就只能遭到惩罚和最后的毁灭(箴节14:12)。
亲密(sod)。“商议”,“密谈”,“亲热”。交谈可能是秘密的,如摩3:7。上帝的秘密就是在圣经,大自然和天意的引导中启示祂自己。不信的人即使享尽最富贵荣华,对将来却仍毫无把握。对死亡充满恐惧。但追随上帝圣道的人却明白天意的运作,以同样的镇静和把握,来面对生死祸福。
33 耶和华咒诅恶人的家庭,赐福与义人的居所。
【本会注释】
上帝的咒诅不像人的咒诅。人们咒诅是出于仇恨或恐惧,希望对方受到伤害。巴勒之所以让巴兰咒诅以色列,是因为相信巴兰可以通过咒语使无辜的以色列人遭殃(民22-24章)。上帝的咒诅不是出于仇恨或怒火的爆发。圣经中一些最严厉的咒诅记载在申28章中。其中有许多是宣布不顺从上帝的命令的自然结果。
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的部分原因,是希西家没有向巴比伦的来宾见证真神的大能恢复了他的健康(赛39章)。但是在耶利米的时代,如果希西家的后裔能归向上帝并祈求上帝的帮助,耶路撒冷的命运还是可能逆转的(耶17:19-27)。巴比伦人念念不忘他们所见过的财宝,很想找机会来掠夺以色列。
综合研究圣经的咒诅可以看出,许多预言是悖逆上帝不可避免的自然结果。“耶和华咒诅恶人的家庭”,因为罪人的刚愎自用,使慈爱的上帝无法帮助他们与生命幸福的永恒律法和谐。
上帝“赐福与义人的居所”也一样。只要把门打开,上帝的慈爱就会进入每一颗心,每一个家庭。祂到哪里,就把平安和福气带到哪里(见启3:20)。
34 他讥诮那好讥诮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本会注释】
上帝让好讥诮的人自食其果,却给谦卑的人带来怜悯和拯救的大能。雅4:6引用的就是本节的七十士译本。
35 智慧人必承受尊荣;愚昧人高升也成为羞辱。
【本会注释】
这个对句说明34节的谦卑人是智慧的,而好讥诮的人则是愚昧的。这与所罗门关于真智慧价值的总论述是一致的。上帝谦卑的仆人重生进入天国的家庭,以儿子的身份承受荣耀。而骄傲刚愎的罪人表面的高升只是耻辱的前奏。那时,救恩的计划和每一个罪人的历史将在宇宙的大会上展开审查(箴16:18;林后5:10;《善恶之争》第666页)。
路加福音17章
提要:1 基督教导要避免绊倒人的事。3 人要饶恕别人。6 信心的力量。7 我们对上帝有义务,而不是他对我们。11 他治好了十个长大麻风的。22 关于上帝的国,和人子的来临。
罪与饶恕
路17:1 耶稣又对门徒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
【本会注释】
耶稣……又说。[饶恕、信心与服务,路17:1-10]。路加福音接下来这一部分内容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没有什么记载。从主题上来说,似乎和前面一章只有很少或没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第17章的第1-19节中,前面耶稣对之说话的法利赛人(见对路16:14的注释)现在似乎已经走了。从这开始,在法利赛人重新回到叙述中之前(第20节),经文中记录了一次巡游(见路17:11),第16章和第17章之间很可能有一次时间和地点上的转移。从第17章的记载来看,耶稣在这次巡游中似乎是穿过了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边界,并最终过了约旦河再次进入了比哩亚(见对路17:11的注释;见比哩亚末期的传道)。
第1-10节中给出的引言各部分之间缺少明显的联系,这使得有些人认为路加在此是回顾前面各种情况下耶稣给出的各个教训的要点。这完全是有可能的,路加这里或许是在记录此次巡游过程中耶稣给予门徒不同教训的要义。同时,我们可能也会在不同的部分之间发现一些潜在的联系,然而,是否存在连贯的内在思想还有待讨论。在第1,2节中,耶稣声明,引诱人进入罪恶是一种罪。在第3,4节中,他向门徒指出,当别人犯错的时候,他们有原谅的义务。第5,6节讲到,信心对于活出福音的原则是基本的条件。第7-10节是一个比喻,说明了福音的原则。关于第1,2节的注释,见对太18:6,7的注释。
绊倒人的事。希腊文词语skandala,直译是,“绊倒人的事”(见对太5:29的注释)。
路17:2 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还强如他把这小子里的一个绊倒了。
路17:3 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
【本会注释】
要谨慎。关于第3,4节的评论见对太18:15-22的注释。不肯原谅别人无异于把他们推向急躁和罪恶之中。路第17章第1,2节涉及到的是我们的罪对别人的影响,第3,4节讲的是当别人得罪我们时我们应该有的态度。我们要避免使别人跌倒,同时,别人使我们跌倒了,我们应该仁慈的对待他们。
得罪你。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这里没有这几个字,尽管上下文表明,这是耶稣所指的绊倒人的事的类型。
路17:4 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本会注释】
七次。见对太18:21,22的注释。
信心的能力
路17:5 使徒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
【本会注释】
使徒。将十二人称作“使徒”,将其他平常跟随耶稣的人称作“门徒”(见第1节),路加是否有意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区分,我们并不清楚。第5,6节讲的是信心的力量。
加增我们的信心。见对太17:20的注释。上下文表明这里的恳求和路17:1-4节中的事是在同一个场合发生的(见对第1节的注释)。看起来“使徒”觉得他们有一定的信心,但认识到他们的信心还不够。
路17:6 主说:“你们若有信心象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本会注释】
信心。信心的拥有,耶稣说,不在于多少(数量),而在于性质(质量)。一个人,要么他就是有信心,要么他就是没有信心。最小的信心也足以完成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其说信心有大小,还不如说信心有真假呢。
桑树。希腊文sukaminos,黑桑树。尽管有人认为sukaminos这个术语和别的词是有区别的,但它经常被用作sukomorea,白桑树的同义词,或者用来表示无花果树。Sukomorea经常被译为“桑树”(见对摩7:14;路19:4的注释)。这几种树都不应该和这里的黑桑树混淆。
栽在海里。可能耶稣是故意选择这样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很难实现,人们就认为它是无稽之谈了。很显然,耶稣并没有想让他的门徒施行这样的神迹。这个例子和那个骆驼穿过针眼的例子类似(见对太19:24的注释)。两者的可能性从字面意义上都很难想象,耶稣也并没有想让门徒考虑去从字面意义上作这样的事。他自己的神迹也没有这种类型的。
仆人的本分
路17:7 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
【本会注释】
你们谁。[无用的仆人,路17:7-10。主耶稣的比喻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3-207页。]看起来这个简短的比喻是在回答记在第5节中的要求,虽然这个关系并不是很确定。信心可以使人有资格去行使他们作为上帝仆人的责任(见对第10节的注释)。如果这里和第5节的关系是肯定的,那么这个比喻可能就是第11节简单提到的巡游途中某个时间耶稣说给门徒的(见对第1节的注释)。
仆人。希腊文词语doulos,“一个受限制的仆人”,或“一个奴隶”。
耕地。主人的家很可能在村子里或城里,他的地也不远。一般情况下,“仆人”们都是早晨到地里去作工,晚上回来(见对民35:4;得2:3;3:4;4:1的注释)。
快。希腊文eutheōs,“立即”,“马上”(见对可1:10的注释)。在古代英语的用法中,“by and by”这个短语的意思是“马上”,然而,它现在的意思却截然相反,意思是“慢慢地”或“不久后”。这里eutheōs修饰的是动词“来(去)”而不是动词“说”。因此,这里的意思并不是,主人“马上说”,而是,他说“快来”。
路17:8 岂不对他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
【本会注释】
岂不。根据希腊文,这里的问句期待的是一个肯定的回答(见对路6:39的注释)。比较路17:9节中那个期待否定回答的问句。
你…束上带子。见路12:37节;见对诗65:6的注释。
路17:9 仆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还谢谢他吗?
【本会注释】
主人还谢谢他吗。根据希腊文,这里的问句期待的是一个否定的回答(见对路6:39的注释)。比较路17:8节中那个期待肯定回答的问句。
路17:10 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
【本会注释】
我们是无用的仆人。即,“我们不配得特别的称赞”。主人从他们而得的服侍是应当的,不必过多提及。他并没有从他们的服侍中获益,甚至于他觉得自己要尊敬他们。仆人已经得了自己的工价,这就是他们唯一所应期待的。他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义务。换句话说,耶稣有权利从他的门徒那里期待更多,同样,上帝今天也有权利从我们这里期待更多。当我们竭尽全力为上帝作工时我们不应该认为他欠我们什么。我们所做的不会比我们应该做的更多。保罗在说到他为基督的缘故所遭遇所忍受的一切“原没有可夸的”(林前9:16)时就反映出了服侍的真正精神。他的服侍是被一种欠主人大恩的强烈情感所激励的。他在传扬福音的过程中履行了一种庄严的责任──“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林前9:16)。
治好十个麻风病人
路17:11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
【本会注释】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十个大麻风病人,路17:11-19。参对可1:40-45的注释;见比哩亚末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主耶稣的神迹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08-213页。]这里提到的行程似乎是一个迂回曲折的巡游,首先穿过撒玛利亚,之后穿过加利利的边界,而后过约旦河穿过比哩亚,最后到达耶路撒冷。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次旅行很可能就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和约11:54节中提到的那次巡游是同一件事。那一次,耶稣和他的门徒为了躲避拉撒路复活后犹太人公开的敌视(约11:53),就从伯大尼附近向北退去。他们在这次向北的行程中可能就到了加利利的边境。因此,即便耶稣真的离开了耶路撒冷,他在这最后一次迂回的巡游中也会回到耶路撒冷并最终走向十字架。并且,在这次巡游的过程中,耶稣和他的门徒可能在撒玛利亚逗留了一小段时间,这段时间,毫无疑问,耶稣是用来服侍当地的人民了。之后便是在比哩亚度过的一段时间,后来耶稣就经过耶利哥和伯大尼去参加他最后的逾越节了。
经过。原文引用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作dia meson,直译是,“从两者之间穿过”,而不是dia mesou,“从中穿过”。路加这里似乎是说,耶稣数周或数月以前最终离开时(见对太19:1,2的注释)并不是穿过了撒玛利亚和加利利,而是沿着两个地区的边界从两个地区中间经过。
路17:12 进入一个村子,有十个长大麻疯的,迎面而来,远远的站着,
【本会注释】
十个。这十个麻风病人并不是在一个村子里,因为这是不允许的。他们是在耶稣即将进村的时候呼喊他的。他们可能住在村外一处简陋的茅舍里,和村民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关于这种疾病的性质,加在患病之人身上的限制,犹太人对他们的态度,以及痊愈之人所要履行的仪文条例,见对可1:40-45的注释,那里记载了耶稣第一次医好麻风病人。
远远地站着。这是按照律法的规定。即便在大路上,也不允许他们接近别人。这些人比可1:40-45节中提到的那个麻风病人更加认真地遵守隔离的律法。
路17:13 高声说:“耶稣,夫子,可怜我们吧!”
【本会注释】
夫子。希腊文词语epistatēs(见对路5:5的注释)。
路17:14 耶稣看见,就对他们说:“你们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
【本会注释】
把身体给祭司察看。这是遵循摩西律法的要求(见对可1:44的注释)。
他们去的时候。这医治是以信心的行动为条件的。他们并不是逗留在耶稣面前时得的医治,而是当他们去实行他指示的时候。他们离开耶稣的时候仍旧是麻风病人。很显然,如果他们在出发去耶路撒冷──他们要在那里被宣告得了“洁净”──之前非要等待可见的证据,那么他们必定就好不了了。他们必须在医治实际到来之前凭着信心开始行动,好像他们是已经得了医治一样。不是凭着信心来到主前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雅1:7;参来11:6)。没有顺从就没有信心,因为“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见雅2:17-20)。那具有真实信心的人必要按着上帝的每一要求而行,但若没有信心,要做到顺从是不可能也是徒劳的。信心和行为,两者缺一不可(见雅2:17)。
路17:15 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上帝,
【本会注释】
内中有一个。一个,仅仅只有一个(见第17节)。
归荣耀与上帝。当认识到神圣的能力已经将他自己从可怕的疾病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内中有一个”首先做的便是──大声赞美上帝。这个撒玛利亚人在福音的记载中是一个以感恩著称的杰出例子。
路17:16 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玛利亚人。
【本会注释】
俯伏。这是一个典型的东方人恳求和感恩的姿势,无论是对上帝还是对人(见对斯3:2的注释)。
这人是撒玛利亚人。或许那另外九个认为,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得这样的医治是应该的。而那个撒玛利亚人,他认为这突然的、意想不到的医治之福,是自己不配得的,于是便感谢这一降到他身上的天赐之福。那些忘记感谢上帝赐福的人,那些忘记感激上帝为他所做之事的人,实在是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因为他们要把上帝也一起忘掉了(见对罗1:21,22的注释)。
路17:17 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
【本会注释】
那九个在哪里呢。这里证明,上帝是在意那些从他手中领受福气之人的感恩的。那九个人应该深深感念上帝的恩德,但看起来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连起码的感谢的表示都没有。
路17:18 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上帝吗?”
【本会注释】
外族人。关于其他医治非犹太人的例子见路7:1-10;太15:21-28;可7:31-37;8:22-26。关于“陌生人”这个词在旧约中的意义见对出12:19,43,45;20:10;民9:14;申10:19;14:21,29的注释。
路17:19 就对那人说:“起来,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本会注释】
你的信。见对路17:14的注释。
上帝国的来到
路17:20 法利赛人问:“上帝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上帝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
【本会注释】
法利赛人问。[天国降临的时间和方式,路17:20-37。参对太24:3,26-41的注释。]我们不知道这些法利赛人是否是在这次巡游的途中(见对第11节的注释)或是在他到达比哩亚之后见到他的。现在很可能是在公元31年的三月,离逾越节只有几周的时间了。比较先前法利赛人对于来自施洗约翰(见约1:19-22)和耶稣(见太16:1;可2:16;约2:18)的信息所作的要求。
……国几时。现在距离施洗约翰传扬“天国近了”(见太3:2;见对本章第1节的注释)已经有将近四年的时间了。加利利人听耶稣传扬相同的信息至少也有两年的时间了(见对太4:12;可1:15的注释)。现在,法利赛人来问他们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天国确实近了的凭据。法利赛人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置疑耶稣弥赛亚的身份,暗示他是一个假基督。
上帝的。很明显,正是因为法利赛人对弥赛亚国度的错误观念才促使他们提出这个问题(见对路4:19的注释)。他们认为上帝的国是一个正式实体,认为弥赛亚王是一个现世的雄主,要制伏列国使他们全都臣服于犹太人的统治(见本注释第四册第25-38页)。正是因为他们自私的梦想没有成为现实,法利赛人就确定这“国”还没有来到。他们认为这国还在遥远的将来。
不是眼所能见的。直译是,“不是眼所能看到的”。约翰和基督所说恩典的国已经在这里了,但是瞎眼的法利赛人因为他们只注意事物的外表(见撒上16:7)所以看不到这国。有一些兆头可以被解释为在传扬国王的到来,这些兆头就在他们的心里但是他们却看不见。人的心灵必须具有属灵的识别力去发现神圣恩典国度的到来(见对路17:21的注释)。
路17:21 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里!看哪,在那里!’因为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心里:或作中间)。”
【本会注释】
在你们心里。这里有两种意思,“在你们中间”或“在你们心里”。这里意思的区别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而定。这里翻译为“在……里”的词在新约中除了这里还有一处用法,很明显,在那里的意思是“里面”而不是“在……中间”(见太23:26)。神圣恩典的国度显然没有在法利赛人的心里,也正是因为这个事实使得许多评经者更倾向于认为这里作“在你们中间”。并且耶稣这句话明显是向法利赛人说的(见对路17:20的注释)。然而,即便是这样,也应该注意到,耶稣的话并非表达“在你们中间”这个意思。他只是在对他们说,“上帝的国并不是你们用肉眼的目光仔细观察就能看得到的。如果可能的话,你们应该在你们自己的心里发现他”。
路17:22 他又对门徒说:“日子将到,你们巴不得看见人子的一个日子,却不得看见。
【本会注释】
又对门徒说。耶稣此处的话是当着法利赛人说的(见对第20,21节的注释),还是稍后单独和门徒在一起时说的,还不能确定。看起来,第22-37节的讲话不是紧接着第20,21节的评论说的就是稍后说的。
日子将到。第22-37节的讲话是在论述将来荣耀的国,而不是在论述当前的神圣恩典之国(见对太4:17;5:2的注释)。耶稣已然肯定,恩典的国已经在这里了,建立在人的心里,在人的心里运行(路17:21)。但是耶稣现在警告他的门徒,荣耀的国──就是法利赛人错误总结为耶稣教训之主题的──仍在将来,“日子将到”和“[现在]就在你们心里”(第21节)形成对比。
巴不得看见。即,荣耀之国在人子到来时实际的建立(见对太25:31的注释)。这里耶稣所指的是每个真门徒心里对这将来国度完全实现的渴望。当十二门徒回首他们曾经拥有的机会──和他们所爱的主同行共话──而没有完全珍惜的时候,他们心中的这种渴望将要大大增强(见《历》第五十五章)。耶稣现在与他们同在,但许多人没能感激他的同在。当他被接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对自己从前与他同在之特权的评估就大大提高了。他在离开之前应许会再次回来(见约14:1-3),当他不在的时候他们就热切地渴望着他所应许的复临。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却不得看见。这是因为他复临时候还没有到。
路17:23 人将要对你们说:‘看哪,在那里!看哪,在这里!’你们不要出去,也不要跟随他们!
【本会注释】
看哪,在这里。!见对太24:23,26的注释。人不能确定基督复临的地点。
不要跟随他们。已经有许多假的弥赛亚起来,将来还会有更多。可能曾经有四百人跟随的丢大以及“引诱些百姓跟从他”的加利利的犹大就列在这些假弥赛亚之中(见徒5:36,37)。旷野是这些政治上的狂热分子经常聚集的场所。在门徒强烈盼望他们主复临的等待中,他们不会被欺骗去相信这些傲慢的、打着军事旗号的人是基督。
路17:24 因为人子在他降临的日子,好象闪电从天这边一闪直照到天那边。
【本会注释】
好像闪电。见对太24:27的注释。像电光一闪,耶稣的复临是突然的、出人意料的(见帖前5:1-5),但却是可见的、明显的。
在他……的日子。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对于此处保留还是删去这个短语存在分歧。
路17:25 只是他必须先受许多苦,又被这世代弃绝。
【本会注释】
他必须先受……苦。冠冕之前先有十字架(见对太16:21;可9:31等的注释)。门徒们眼下并不期待这荣耀的国(见对太25:31的注释)。
被这世代弃绝。见对太11:16;23:35-38的注释。
路17:26 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样。
【本会注释】
……怎样,……也要怎样。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24:37的注释。
路17:27 那时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洪水就来,把他们全都灭了。
【本会注释】
人又吃。直译是,“他们正在吃”。就在洪水前的人们正进行他们日常的活动时,洪水措不及防地临到他们身上。他们没有意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突然的改变。他们全神贯注于属世的追求和欢乐,被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所迷惑。他们对要来的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见对创6:5-13的注释;参彼后2:5)。
路17:28 又好象罗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买又卖,又耕种又盖造。
【本会注释】
罗得的日子。见对创18:20,21的注释;参彼后2:7,8。
路17:29 到罗得出所多玛的那日,就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把他们全都灭了。
【本会注释】
火与硫磺。见对创19:24,25的注释;参彼后3:7,10-12;启20:9。
路17:30 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
【本会注释】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参路17:22。
显现。希腊文apokaluptō,“不遮盖”;因此有“显现”,“露出”,或“表明”的意思。英文单词中的“apocalypse(启示,天启)”就是来源于apokaluptō的名词形式。因此,这个词是指人子在能力和荣耀中显现,就像它的名词形式(希腊文apokalupsis)有时指耶稣的“来到”一样(见林前1:7;帖后1:7;彼前1:17,13)。
路17:31 当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里,不要下来拿;人在田里,也不要回家。
【本会注释】
当那日。比较太24:15-20节中具有双重含义的预言,生活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城被罗马军队攻陷时的基督徒,他们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耶稣复临前基督徒的经验(见对太24:16,17的注释)。
在房上。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24:17的注释。
器具。人的生命悬于一线的时候,世界上的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呢,你去抢救这些东西就会丧失自己的性命。当罗得逃跑的时候,所多玛城内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没有一点价值;他能活着逃出去就已经很幸运了(见对创19:17的注释)。
路17:32 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
【本会注释】
回想罗得的妻子。罗得的妻子就是过分贪求今生物质的一个悲惨例子。她对留在所多玛城内的东西恋恋不舍,于是导致了她的灭亡(见对创19:26的注释)。
路17:33 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丧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
【本会注释】
保全生命。或“救他自己”。见对太16:25的注释。这句基督教中伟大的话语表达出一个伟大的永恒的福音真理(见对太6:33的注释)。
路17:34 我对你们说,当那一夜,两个人在一个床上,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路17:35 两个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有古卷在此有
【本会注释】
两个女人。关于评论见对太24:41的注释。
路17:36 两个人在田里,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本会注释】
两个人。原文引用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第36节是不存在的。然而,太24:40节中相同的陈述却是没有疑义的(见对那里的注释)。
路17:37 门徒说:“主啊,在哪里有这事呢?”耶稣说:“尸首在哪里,鹰也必聚在那里。”
【本会注释】
主啊,在哪里有这事呢。即,“主啊,在什么情况下呢?”门徒看起来对于耶稣刚才所说的事很困惑,不知道它们发生的时间以及以何种方式发生(见对太24:3的注释)。
尸首在哪里。耶稣似乎是在用当时常见的谚语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关于这里的评论见对太24:28的注释。
鹰。希腊文aetoi,这里很可能是“秃鹫”,而不是“老鹰”。老鹰既不像秃鹫那样喜欢群居,也不像它们那样以腐烂的尸体为食(见对哈1:8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