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91天 民15;箴11;路24
民数记15章
1 耶和华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

3 若愿意从牛群羊群中取牛羊作火祭献给耶和华,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甘心祭,或是逢你们节期献的,都要奉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

4 那献供物的,就要将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并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素祭,献给耶和华。

5 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你要为每只绵羊羔,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

6 为公绵羊预备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并油一欣三分之一,调和作素祭。

7 又用酒一欣三分之一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

8 你预备公牛作燔祭或是作平安祭,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平安祭献给耶和华,

9 就要把细面伊法十分之三并油半欣,调和作素祭,和公牛一同献上。

10 又用酒半欣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11 献公牛、公绵羊、绵羊羔、山羊羔,每只都要这样办理。

12 照你们所预备的数目,按着只数都要这样办理。

13 凡本地人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都要这样办理。

14 若有外人和你们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你们中间,愿意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你们怎样办理,他也要照样办理。

15 至于会众,你们和同居的外人都归一例,作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在耶和华面前你们怎样,寄居的也要怎样。

16 你们并与你们同居的外人,当有一样的条例一样的典章。’”

17 耶和华对摩西说:

18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领你们进去的那地,

19 吃那地的粮食,就要把举祭献给耶和华。

20 你们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做饼当举祭奉献;你们举上,好像举禾场的举祭一样。

21 你们世世代代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当举祭献给耶和华。

22 你们有错误的时候,不守耶和华所晓谕摩西的这一切命令,

23 就是耶和华藉摩西一切所吩咐你们的,自那日以至你们的世世代代,

24 若有误行,是会众所不知道的,后来全会众就要将一只公牛犊作燔祭,并照典章把素祭和奠祭,一同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又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25 祭司要为以色列全会众赎罪,他们就必蒙赦免,因为这是错误。他们又因自己的错误,把供物,就是向耶和华献的火祭和赎罪祭,一并奉到耶和华面前。

26 以色列全会众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就必蒙赦免,因为这罪是百姓误犯的。

27 若有一个人误犯了罪,他就要献一岁的母山羊作赎罪祭。

28 那误行的人犯罪的时候,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就必蒙赦免。

29 以色列中的本地人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若误行了什么事,必归一样的条例。

30 但那擅敢行事的,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他亵渎了耶和华,必从民中剪除。

31 因他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那人总要剪除,他的罪孽要归到他身上。’”

32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遇见一个人在安息日捡柴。

33 遇见他捡柴的人,就把他带到摩西、亚伦并全会众那里,

34 将他收在监内,因为当怎样办他,还没有指明。

35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总要把那人治死,全会众要在营外用石头把他打死。”

36 于是全会众将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他,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37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38 “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们世世代代在衣服边上做穗子,又在底边的穗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

39 你们佩带这穗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们素常一样,

40 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 神。

41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作你们的 神。我是耶和华你们的 神。”


箴言11章

1所罗门的箴言: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

2不义之财毫无益处,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3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

4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

5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

6福祉临到义人的头;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7义人的记念被称赞;恶人的名字必朽烂。

8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9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稳;走弯曲道的,必致败露。

10以眼传神的,使人忧患;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11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12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13明哲人嘴里有智慧;无知人背上受刑杖。

14智慧人积存知识;愚妄人的口速致败坏。

15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16义人的勤劳致生;恶人的进项致死(注:原文作“罪”)。

17谨守训诲的,乃在生命的道上;违弃责备的,便失迷了路。

18隐藏怨恨的,有说谎的嘴;口出谗谤的,是愚妄的人。

19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20义人的舌乃似高银;恶人的心所值无几。

21义人的口教养多人;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

22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23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明哲人却以智慧为乐。

24恶人所怕的必临到他;义人所愿的必蒙应允。

25暴风一过,恶人归于无有;义人的根基却是永久。

26懒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烟薰目。

27敬畏耶和华使人日子加多,但恶人的年岁必被减少。

28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恶人的指望必致灭没。

29耶和华的道是正直人的保障,却成了作孽人的败坏。

30义人永不挪移;恶人不得住在地上。

31义人的口滋生智慧;乖谬的舌必被割断。

32义人的嘴能令人喜悦;恶人的口说乖谬的话。


路加福音24章

1七日的头一日,黎明的时候,那些妇女带着所预备的香料来到坟墓前,

2看见石头已经从坟墓滚开了,

3她们就进去,只是不见主耶稣的身体。

4正在猜疑之间,忽然有两个人站在旁边,衣服放光。

5妇女们惊怕,将脸伏地。那两个人就对她们说:“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6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当记念他还在加利利的时候怎样告诉你们,

7说:‘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

8她们就想起耶稣的话来。

9便从坟墓那里回去,把这一切的事告诉十一个使徒和其余的人。

10那告诉使徒的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亚拿,并雅各的母亲马利亚,还有与她们在一处的妇女。

11她们这些话,使徒以为是胡言,就不相信。

12彼得起来,跑到坟墓前,低头往里看,见细麻布独在一处,就回去了,心里希奇所成的事。

13正当那日,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二十五里。

14他们彼此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

15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

16只是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他。

17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脸上带着愁容。

18二人中有一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说:“你在耶路撒冷作客,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

19耶稣说:“什么事呢?”他们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 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

20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

21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这事成就,现在已经三天了。

22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

23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

24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所遇见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

25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26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27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28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

29他们却强留他,说:“时候晚了,日头已经平西了,请你同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

30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

31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忽然耶稣不见了。

32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

33他们就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他们的同人聚集在一处,

34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

35两个人就把路上所遇见,和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

36正说这话的时候,耶稣亲自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

37他们却惊慌害怕,以为所看见的是魂。

38耶稣说:“你们为什么愁烦?为什么心里起疑念呢?

39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就知道实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

40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脚给他们看。

41他们正喜得不敢信,并且希奇,耶稣就说:“你们这里有什么吃的没有?”

42他们便给他一片烧鱼(注:有古卷在此有“和一块蜜房”),

43他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

44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45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

46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

47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48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

49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

50耶稣领他们到伯大尼的对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

51正祝福的时候,他就离开他们,被带到天上去了。

52他们就拜他,大大的欢喜,回耶路撒冷去。

53常在殿里称颂 神。

民数记15章

提要:1 献素祭和奠祭的条例。13,29 外人必须遵守同样的条例。17 初熟的麦子磨面做饼当举祭的条例。22 为无意犯罪献祭的条例。30 擅敢行事的惩罚。32 干犯安息日的用石头打死。37 有关衣服繸子的条例。


1 耶和华对摩西说:

2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赐给你们居住的地,

【本会注释】

  这句话说明所颁布的条例不是用于旷野,而是用于以色列人一定会进入的应许之地。所以我们推定这段话不是针对全体会众的(民14:31),而是针对没有被定死在旷野的年轻人。


3 若愿意从牛群羊群中取牛羊作火祭,献给耶和华,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甘心祭,或是逢你们节期献的,都要奉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

【本会注释】

  火祭。就是在坛上烧的祭,不论是全部烧掉还是部分烧掉。

  燔祭。要完全烧掉。每天早晚都有一只羊羔为全会献上(出29:38-40;见对利1:3注释)。

  平安祭。从第8节开始阐述(见出18:12;利1:3;17:5,8)。

  为要还特许的愿。这是对平安祭的解释,就为特许的愿,还是甘心奉献的(利7:16;22:21)。

  逢你们节期。额外献祭的适当场合(见利23和民29:39)。

  馨香。关于基督徒的生活是馨香之气,见林后2:15注释。


4 那献供物的就要将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并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素祭,献给耶和华。

【本会注释】

  素祭。原文意为“礼物”或“贡品”,原指任何祭物(见创4:4),但在西乃只限于素祭。

  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就是一俄梅耳(出16:36),或2.2升。

  一欣四分之一。略少于一夸脱。


5 无论是燔祭,是平安祭,你要为每只绵羊羔,一同预备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

【本会注释】

  奠祭。源于表示“浇奠”的词根(耶7:18;何9:4);该词也用来指金属的浇铸(赛40:19);由此派生的名词译为“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赛41:29;48:5;耶10:14;51:17)。

  每只绵羊羔。如果羊羔的数量增加了,奠祭和素祭也要相应增加,如安息日的情形(民28:4-9)。这里没有提到盐;但盐肯定是要加进去的,因为任何祭物都不许省去盐(利2:13)。


6 为公绵羊预备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并油一欣三分之一,调和作素祭,

【本会注释】

  公绵羊被视为比羊羔更蒙悦纳,同献的素祭和奠祭更多,与牲畜的大小成正比。


7 又用酒一欣三分之一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

【本会注释】

  奠酒原来可能浇在祭物上。后来浇奠在了坛的四围(约瑟夫《上古史》iii。9.4)。一欣三分之一等于1.2升。


8 你预备公牛作燔祭,或是作平安祭,为要还特许的愿,或是作平安祭,献给耶和华,

【本会注释】

  作燔祭。这是甘心祭,被认为是最蒙上帝悦纳的。它不是为还特许的愿,而只是作为爱上帝的表示。


9 就要把细面伊法十分之三,并油半欣,调和作素祭,和公牛一同献上,

【本会注释】

  素祭(minchah)。或谷祭。这种供物的数量与所同献燔祭的大小成正比。献羊羔见第4节,献公绵羊见第6节,献公牛则是细面伊法十分之三并油半欣。


10 又用酒半欣作奠祭,献给耶和华为馨香的火祭。

11 “献公牛、公绵羊、绵羊羔、山羊羔,每只都要这样办理。

12 照你们所预备的数目,按着只数都要这样办理。

【本会注释】

  素祭和奠祭的比例要严格按规定办理。


13 凡本地人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都要这样办理。

【本会注释】

  本地人。指以色列人。


14 若有外人和你们同居,或有人世世代代住在你们中间,愿意将馨香的火祭献给耶和华,你们怎样办理,他也要照样办理。

【本会注释】

  外人。寄居者(民9:14)。七十士译本为“皈依犹太教的人”。


15 至于会众,你们和同居的外人都归一例,作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在耶和华面前,你们怎样,寄居的也要怎样。

【本会注释】

  一例。就是为祭物所定的例。

  寄居的也要怎样。犹太人后来将此解释为不包括参加犹太公会和耶路撒冷议会的权利。


16 你们并与你们同居的外人当有一样的条例,一样的典章。”

【本会注释】

  这种宽宏的态度是为了鼓励外邦人皈依犹太教,并确保他们在犹太人手里获得仁慈的对待。


17 耶和华对摩西说:

18 “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所领你们进去的那地,

19 吃那地的粮食,就要把举祭献给耶和华。

【本会注释】

  那地的粮食。指那地的出产(见诗104:14,15)。


20 你们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做饼当举祭奉献;你们举上,好象举禾场的举祭一样。

【本会注释】

  饼。不是放在坛上,而是献给祭司。所有的举祭都要给祭司(民18:8)。称为“举祭”因为要把它们举起来,献给一切美善之物的创造者和赐予者耶和华。


21 你们世世代代要用初熟的麦子磨面,当举祭献给耶和华。

22 “你们有错误的时候,不守耶和华所晓谕摩西的这一切命令,

23 就是耶和华藉摩西一切所吩咐你们的,自那日以至你们的世世代代,

【本会注释】

  “摩西”是译者外加的。不加可能意思更清楚一点。


24 若有误行,是会众所不知道的,后来全会众就要将一只公牛犊作燔祭,并照典章把素祭和奠祭一同献给耶和华为馨香之祭,又献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本会注释】

  误行。即不是违犯者有预谋或故意的。原文表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所犯的过错(利4:2)。

  所不知道的。直译为“没有看见的”(见利4:13),就是不为人们普遍知道的个人的罪。


25 祭司要为以色列全会众赎罪,他们就必蒙赦免,因为这是错误。他们又因自己的错误,把供物,就是向耶和华献的火祭和赎罪祭,一并奉到耶和华面前。

【本会注释】

  赎罪。该词还被译为“施恩座”,意思是“遮掩”。值得注意的是全会众似乎都与这一个人的罪及其所献的祭有份。第26节强调了这一点。


26 以色列全会众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就必蒙赦免,因为这罪是百姓误犯的。

27 “若有一个人误犯了罪,他就要献一岁的母山羊作赎罪祭。

【本会注释】

  一个人。直译为“一个灵魂”,指有生命的人。

  母山羊。参利4:28。没有提羊的年龄。


28 那误行的人犯罪的时候,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他就必蒙赦免。

29 以色列中的本地人和寄居在他们中间的外人,若误行了什么事,必归一样的条例。

30 但那擅敢行事的,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的,他亵渎了耶和华,必从民中剪除。

【本会注释】

  擅敢。直译为“傲慢地”,故意地(见申17:12;诗19:13)。

  剪除。献祭制度没有为故意反对上帝旨意和命令的行为提供赎罪。


31 因他藐视耶和华的言语,违背耶和华的命令,那人总要剪除;他的罪孽要归到他身上。

【本会注释】

  参大卫在撒下12:9中的经历;又见箴13:13;19:16。


32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遇见一个人在安息日捡柴。

【本会注释】

  无论是在旷野还是在圣地,都必须遵守第七日的安息日(出16:27-30)。亵渎安息日的惩罚乃是死刑(出31:14,15;35:2)。旷野的气候暖和,火不为人体健康所必需,因此不该在安息日点火(见出16:23;35:3注释)。这个人的举动显然是很放肆的,是民15:30所说罪行的例证。


33 遇见他捡柴的人,就把他带到摩西、亚伦并全会众那里,

【本会注释】

  会众。可能是代表会众的长老议会(出18:25,26)。


34 将他收在监内;因为当怎样办他,还没有指明。

【本会注释】

  无疑当处死刑(出31:14;35:2)。但如何执行尚不明确。摩西想把它弄清楚。


35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总要把那人治死;全会众要在营外用石头把他打死。”

【本会注释】

  用石头把他打死。这是对重大犯罪的惩罚(利20:2;24:14)。就圣经的记载而言,这个人是律法颁布以后第一个干犯安息圣日的人。

  在营外。可能是为了避免对营地造成仪文上的玷污(见徒7:58;来13:12)。


36 于是全会众将他带到营外,用石头打死他,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本会注释】

  他放肆的态度给他带来了严厉的惩罚。他故意违犯了安息日。


37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38 “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们世世代代在衣服边上做繸子,又在底边的繸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

【本会注释】

  参太14:36;可6:56。“繸子”的原文还用来指亚伦头巾上的金牌(出28:36);在耶48:9中该词译为“翅膀”;在结8:3中译为头发的“一绺”。


39 你们佩带这繸子,好叫你们看见就记念遵行耶和华一切的命令,不随从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象你们素常一样

【本会注释】

  “繸子”要经常提醒百姓,他们是属于上帝的。他们在衣着和其他习惯上都要遵从祂所赐予他们的原则。


40 使你们记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为圣洁,归与你们的上帝。

【本会注释】

  圣洁不是借着遵守外表的习俗,如繸子和带子,而是借着顺从上帝的旨意才获得的。


41 “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曾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作你们的上帝。我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

【本会注释】

  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在本节中出现两次。这可能是考虑到百姓易于敬拜和事奉别神而加以强调的。


箴言11章

1 诡诈的天平为耶和华所憎恶;公平的法码为他所喜悦。

【本会注释】

诡诈的天平。诡诈的天平短斤缺两,是一种盗窃的手段。对此上帝曾有过多次严厉的警告(见利19:35,36;申25:13,14)。这种盗窃对于穷人更是雪上加霜,由于他们本身就很贫困了。

在圣所里可能有砝码和量器,以检测商业的量具(见出 30:13;利27:25)。但行政当局往往对短斤缺两的行为疏于监控。先知们曾谴责这种罪恶(结45:10;摩8:5;弥6:11)。其责任部分在于买者的贪心。他们希望多得一点,而不是平秤。但实际上卖方并没有多给。因为有可能虚假的量具抵消了多余的数量。

公平的法码。直译是“一块完美的石块”。过去是用石块作砝码的。许多商人持有两套法码。一套是过量的,用于买,另一套是不足的,用于卖。凡认识到“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箴10:22),并相信上帝大能的人,绝不会参与这样的盗窃,不论其有多大的利润。

上帝并不要求人在做买卖时过量地付出。过量的要求会使卖方疏于准确,使买方希望获得物超所值。在商业上严谨准确和在慈善事业上慷慨大方都是上帝所非常喜悦的。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是撒但向夏娃和亚当布置的(创3:1-6)。第一个谎言以更加丰盛的生命作为幌子,把痛苦和死亡出售给已拥有永生和幸福的人。以后所有的其他骗局也都如出一辙,给欺诈者和受害者都带来危害。怪不得上帝憎恶欺诈,喜爱公平交易!


2 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

【本会注释】

羞耻也来。骄傲是最初犯罪的根源。路锡甫因自己的俊美和智慧而骄傲,罪就悄悄地在他心中滋生了(见结28:11-19;《先祖与先知》第33-43页;《善恶之争》第492-504页)。当上帝向路锡甫指出悖逆的性质和后果时,他拒绝放弃悖逆的企图,于是就开始了他漫长而不幸的历史,最后被宇宙所唾弃(赛14:12-20)。凡犯有这种骄傲之罪的人,迟早必受到羞辱。

谦逊人。他愿意学习,承认需要上帝的的帮助,所以能获得丰盛的恩典。他敏于识别和随从圣灵的引导,故来到了属天智慧的泉源(见赛57:15;雅4:6)。


3 正直人的纯正必引导自己;奸诈人的乖僻必毁灭自己。

【本会注释】

纯正(tummah)。源于动词tamam(“完全”,“结束”)。名词Tummah意为“完全”或“完美”,不是说没有瑕疵,而是指在某一阶段所要到的程度。所以约伯被称为“完全”人(伯1:1,8),尽管在他以后的逆境中也暴露出软弱。

引导自己。当一个人把心交给救主,以讨上帝喜悦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时,就不必担心被诱入歧途(约7:17;赛30:21)。但罪人如果坚持悖逆,与唯一的生命道路隔绝,就无法在困苦中得到保护,并要在世界末日的永远毁灭。


4 发怒的日子资财无益;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本会注释】

富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而在表面是拥有许多优势,似乎比穷人享有更多的特权。结果他们误以为自己的财富可以在将来的审判中购买上帝的喜悦。圣经生动地描写了有朝一日他们必认识到自己的真实状况(见赛2:20,21;10:1-4;耶9:23;太19:23;雅5:1;启6:15)。不忠心的管家将看见自己所压迫和藐视的穷人在永生中享受公义的快乐。他们将为自己的损失而懊悔莫及(见路16:22,23;《善恶之争》第654,655页)。


5 完全人的义必指引他的路;但恶人必因自己的恶跌倒。

【本会注释】

完全人(tamim)。和tummah 的词根相同(见第3节注释)。Tamim不是一个绝对意义的语,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圣经说挪亚是一个“完全人”,但后来了证明他有肉体的软弱(创9:21)。“完全人”就是完全献身归主的成熟的基督徒。他们虽然有软弱需要克服,但会朝着标杆直跑(腓3:12-15)。有朝一日,赎民身上将去除一切罪孽和自私。圣徒将永远不再有玷污 、皱纹等类的病(弗5:27;《给传道人的证言》第506页)。

必指引(yashar)。“使平整”,“使笔直”,指没有障碍。公义会排除一切绊脚石,铺平道路。虽然仍有诱惑存在,但不必予以理睬(见约14:30;参《历代愿望》第123页;《善恶之争)第623页)。同样,邪恶的欲望使恶人经常绊跌,最后永远也爬不起来了。


6 正直人的义必拯救自己;奸诈人必陷在自己的罪孽中。

【本会注释】

本节用另外的语言重复和强调了上一节的教训。这里“罪恶”可能指“恶欲”(见箴10:3注释)。罪恶的欲望是恶人的网罗。


7 恶人一死,他的指望必灭绝;罪人的盼望也必灭没。

8 义人得脱离患难,有恶人来代替他。

【本会注释】

这句箴言的真理一再得到证实。埃及人淹没在红海之中。他们原来指望红海能拦阻无能为力的以色列人(出14:26-31)。末底改躲过了木架,而制造木架的哈曼却死在上面(斯7:10)。但以理安然无恙地从狮子坑中出来,而控告他的人却死在里面(但6:24)。同样,被假基督所领导的罪恶世界判处死刑的余民,会在突然之间得救,而迫害他们的人将遭到毁灭(启13:15;《善恶之争》第624-626,635,636,654-656页)。


9 不虔敬的人用口败坏邻舍;义人却因知识得救。

【本会注释】

不虔敬的人(chaneph)。KJV版有十三处译为“伪善者”(参伯8:13;13:16等)。七十士译本的梵谛冈抄本为asebes(不虔敬的人),但基督教早期由亚居拉,辛马库和狄奥多田所译的希腊语译本为“hupokrites(伪善者)。”“不虔敬的人”不论是否伪善,都会积极用谎言,阴谋和诽谤毁灭自己的邻居。舌头掌握着人的生死(箴18:21)。正直的邻居因认识上帝和公义的道路,而利用这种知识逃脱网罗。他的好名声会使他摆脱仇敌的诬告。


10 义人享福,合城喜乐;恶人灭亡,人都欢呼。

【本会注释】

多数人看见到义人成功会高兴。因为他们知道他愿意用自己的财富和能力来帮助别人,所以不怕他兴旺。但是恶人发财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并要利用自己越来越大的能力来压迫他人。怪不得一看见他遭难,全城的人都欢欣。


11 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举,却因邪恶人的口就倾覆。

【本会注释】

本节说明上一节欢乐的理由。义人的行为赢来了其他城市和民族的友谊,把上帝的福气带给社会,使这座城市得到了高举。恶人自私的恶行会造成城市的混乱,招惹上帝和世人的惩罚。如果罗得能再找到九个义人,罪恶的所多玛就会得到幸免(创18:20-32)。尼尼微人的悔改使这座城市得到了宽恕(拿3:5-10;4:11)。


12 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明哲人却静默不言。

【本会注释】

本节两个分句的对比说明藐视邻居就是说轻蔑和毁谤的话。这里的“智慧”是“le”,意为“心”。心被视为思维的所在。虽然邻居有弱点,似乎该受到缺乏智慧之人的指责,明哲人却会保持沉默。他知道人人都有弱点。他们有权在不受社会骚扰的环境下与这些弱点作斗争(见加6:1,2)。


13 往来传舌的,曳漏密事;心中诚实的,遮隐事情。

【本会注释】

到处诽谤邻居的人会随时透露别人交托他保守的秘密,以加强自己闲话的效果。他们迫不及待地要说出人家所不知道的事情(见《教育论》第235,236页;《证言》卷五第58,59页)。忠实的朋友会抵制透露机密的所有诱惑,不仅因为他已作出这样的承诺,而且是出于对朋友的爱,不愿意做出任何伤害他人的事。


14 无智谋,民就败落;谋士多,人便安居。

【本会注释】

智谋(tachbuloth)。,可能源于“绳索牵引”的概念,即通过牵引绳索的方法来操纵和指导一条船,所以有了“指导”和“劝告”的意思。在一个缺乏聪明智慧引导的地方,缺少智慧的人容易走入歧途,陷入困境和失败。反之,许多拥有管理和指导能力的人,会坦率自由地讨论问题,权衡所有重要的因素,并预见每一个陷阱(见箴15:22;20:18;24:6)。

如果拒绝劝导,就只好让缺乏智慧的人通过苦难来认识到,忠告乃是来自上帝的福气,是应当接受的(《证言》卷一第225页)。


15 为外人作保的,必受亏损;恨恶击掌的,却得安稳。

【本会注释】

作保。见箴6:1注释。


16 恩德的妇女得尊荣;强暴的男子得资财。

【本会注释】

强暴的男子(`arisim)。“无情而使人恐惧的人”。本节的含义似乎是贤德的女人要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名誉,就像强壮的男人保护自己的财产一样。


17 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

【本会注释】

仁慈的人无私地帮助他人。他也是在有效地帮助自己。而卑鄙残暴的人害人也是在害己。其原因之一是,品格的倾向不论是善是恶,如果让其发扬,就会得到加强。另一个原因是,人的态度和行为会引起相应的回应。残暴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的残暴。慈善的举动也会赢得对方的友谊(见太5:7;7:2,12)。


18 恶人经营,得虚浮的工价;撒义种的,得实在的果效。

【本会注释】

恶人以为自己邪恶的工作会收获可观的回报,结果却适得其反(见箴1:10-19;又见17节注释)。义人播撒公义,将会得到与永生一样可靠的收成(加6:8)。


19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本会注释】

本节阐述了一个简明而又众所周知的真理。由于基督吸引着全人类,天父按照各人的信心对待他,人就必须选择要么回应这种吸引,要么抗拒吸引而灭亡。永生是义人的可靠报赏,正如永死是犯罪的报酬(约12:32;罗6:23;《喜乐的泉源》第31页)。


20 心中乖僻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行事完全的,为他所喜悦。

【本会注释】

上帝特别厌恶欺诈阴险的罪人,因为他们用外表的虔诚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乖谬(见箴3:32;12:20;17:20;《证言》卷四326页;《证言》卷五第536页)。主很高兴不理睬伪善的人,而去关注真心跟随耶稣的人。


21 恶人虽然连手,必不免受罚;义人的后裔必得拯救。

【本会注释】

连手。七十士译本为“不公正地拍手”。拍手或握手可能是人用来证实某事的方式。这里可能暗示一个罪恶的大同盟,被撒但所利用,来夺取这个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土。也可能指恶人联合起来违抗上帝,迫害祂的子民,最后宣布与死亡立约,以逃避惩罚(见赛8:12;28:15,18;《善恶之争》第560,561页)。

在善恶之争的历史中,恶人一直联合起来逼迫上帝的子民,结果发现义人的保护者比他们所结盟的大骗子更加强大(见林后20:1-25;尼4:7-15)。


22 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本会注释】

没有见识的女人显然抛弃了女性的谦卑,选择了粗俗的言谈和举止。美丽的形体和丑陋的品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鼻环带在猪鼻上是很荒唐的事情。美丽的身体如果没有保持高尚的品性,对于她自己和与她交往的人来说,都是很可悲的。


23 义人的心愿尽得好处;恶人的指望致干忿怒。

【本会注释】

忿怒(`ebrah)。义人所希望的都是善事。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让义人获得益处(罗8:28)。但恶人所想望的都是必定招惹天谴人怨的事。不论是今生,还是在上帝的愤怒日子,自私总是要收获苦难的(见启14:10;16:19;《善恶之争》第36,37页)。


24 有施散的,却更增添;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

【本会注释】

不是每一种施舍都会带来增添。随意施舍往往给施和受的人都带来伤害。但出于爱心而审慎使用自己的钱财救苦救难的人,会使双方都得到益处。帮助别人越多,所得到的就越多。为上帝服务也是这样(见第25节)。偏留超过了所需要的,就会导致属灵和物质方面的贫穷。


25 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

【本会注释】

帮助别人的,会给自己带来福气(见林后9:6-15)。


26 屯粮不卖的,民必咒诅他;情愿出卖的,人必为他祝福。

【本会注释】

在缺粮的时候,有人囤积粮食,等到价格上扬以牟取暴利。他们是以牺牲同胞的利益为代价的(见摩8:4-7)。而那些按正常价格出售,以打击高价的人,会受到爱戴的和祝福。约瑟在埃及的工作既是为王,也是为民。约瑟的这种囤积在任何缺乏的年代里都是受欢迎的(创41:53-57)。


27 恳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独求恶的,恶必临到他身。

【本会注释】

凡积极为同胞服务的人必获得荣誉和嘉纳。他们追求良善是无私的,一定会得到奖赏。


28 倚仗自己财物的,必跌倒;义人必发旺如青叶。

【本会注释】

必跌倒。耶稣说富人进天国很难,这使门徒们感到惊讶(可10:24-26)。希伯来人认为财富是上帝赐福和在世界上立业的可靠标志。但财富往往是陷阱。富人感觉不到需要圣灵,并要与别人分享财富。他常常觉得需要通过增加自己的财产和资源,来保护自己的地位(见提前6:17)。虽然他们进入坟墓时带着人的赞誉,留下大笔的财富,但在上帝眼中,他只不过是一片落在地上的枯叶。

如青叶。直译是“叶子”。义人被比作绿叶,恶人则被比作秋天的落叶。


29 扰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风;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仆人。

【本会注释】

管理无效或懒惰,会间接地导致困境,使他和他的家庭失去了生活的资源。过于吝啬,担心浪费自己宝贵的金钱,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困难。这样的态度很难得到家庭和仆人的合作。这两种情况都是有损无益的(路15:11-32)。

在所罗门的时代,这样的愚昧人可能丧失自己所继承的财产,被迫作智慧人的仆人。智慧人因为其仁慈和慷慨而得到家人的爱戴和支持。见浪子的故事。


30 义人所结的果子就是生命树;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本会注释】

生命树。义人结果子在于智慧有益的话语和行为,这些言行对于别人就像生命之树,可以滋养身体和心灵。义人的榜样也会促进属灵的健康,导致永生。

(loqeach)。是动词laqach的一种形式。在本节中该动词的宾语是“人”(希伯来语nephesh的复数nephashoth),而nephesh又常常指“生命”(创9:4;出4:19等),故有人把这句译为“夺取生命的人”。参王上19:4;诗31:13;箴1:19。若是这样,“夺取生命”何来智慧呢?这就是本文的基本问题。所以KJV版把laqach译为“赢得”。其他译本依据七十士译本译为“从公义的果实中长出生命树;但罪人的生命早就被剪除”。


31 看哪,义人在世尚且受报,何况恶人和罪人呢?

【本会注释】

看哪。或“如果”。七十士译本为“若是义人仅仅得救,那不敬虔和犯罪的人将有何地可站呢?”在彼前4:18引用了这个译文。七十士译本为公元第一世纪所通用,是说希腊语的基督徒所用的《旧约》圣经。当希腊语与希伯来语不一致时,很难确定是因希伯来语原文文本不同,还是翻译或抄写所造成的。

当上帝的计划完成时,义人终必在地球上得到报赏(但7:27;太5:5;彼后3:13;启21:1,2)。恶人也要在地上受到惩罚(启20;《善恶之争》)第673页)。


路加福音24章

提要:1 两个天使向那些到坟墓来的妇女宣布耶稣已经复活。9 她们将这事告诉其余的人。13 耶稣亲自向两个往以马忤斯去的门徒显现:36 之后他向使徒们显现,并责备他们的不信:47 给他们一个命令:49 应许圣灵:51 升天。


耶稣复活

路24:1 七日的头一日,黎明的时候,那些妇女带着所预备的香料来到坟墓前,

【本会注释】

复活,路24:1-12=太28:1-15=可16:1-11=约20:1-18。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原文在此处有希腊文de,意为“然而”,或“和”,用来将第24章的第一个短语和第23章结尾处的话联系在一起。这种连接很明显有一种二选一的翻译:“实际上,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但在七日的头一日……”这种翻译表明了这些早期基督教的信徒对第七日安息日的神圣所表达的尊重。她们在星期五最后的工作是预备“香料香膏”(路23:56)。之后她们便“按着[安息日]诫命”(见对出20:8-11的注释)将所有的事放在一边,直到星期日的清晨,她们才重新继续做她们甘心乐意去做的事。安息日的神圣,星期日的世俗性质,这二者之间的对比深深印刻在福音的叙述中,大声地向今天的基督徒作着见证。关于复活时情景的评论见对马太福音第28章的附注;见对太28:1的注释。


路24:2 看见石头已经从坟墓辊开了,

路24:3 她们就进去,只是不见主耶稣的身体。

路24:4 正在猜疑之间,忽然有两个人站在旁边,衣服放光。

【本会注释】

两个人。即,天使(见对太28:2的注释),路24:23节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关于其他几次天使以人的形状显现的例子见徒1:10;10:30。


路24:5 妇女们惊怕,将脸伏地。那两个人就对她们说:“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本会注释】

伏地。很显然,是因为惧怕和敬畏,她们认识到这两个“人”实际上是超自然的存在物。


路24:6 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当记念他还在加利利的时候怎样告诉你们,

路24:7 说:‘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

【本会注释】

人子。见对太1:1;可2:10的注释。


路24:8 她们就想起耶稣的话来,

路24:9 便从坟墓那里回去,把这一切事告诉十一个使徒和其余的人。

路24:10 那告诉使徒的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和约亚拿,并雅各的母亲马利亚,还有与她们在一处的妇女。

【本会注释】

约亚拿。只有路加提到过这个人(见对路8:3的注释)。


路24:11 她们这些话,使徒以为是胡言,就不相信。

【本会注释】

以为是胡言。直译是,“像是胡说八道”。忧伤的门徒认为“这些话”一点道理都没有。


路24:12 彼得起来,跑到坟墓前,低头往里看,见细麻布独在一处,就回去了,心里希奇所成的事。

【本会注释】

彼得起来。一些原文引用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应该没有第12节。然而,约翰福音中类似的叙述(见约20:3-6)确是完全经过验证的。


在去以马忤斯的路上

路24:13 正当那日,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二十五里。

【本会注释】

门徒中有两个人。[去以马忤斯的路上,路24:13-32=可16:12。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见复活和随后的事件;受难周]。后来这两个人中的一位被确定为革流巴(见第18节)。很明显,他们在耶路撒冷是为了庆祝逾越节,或许因为和钉十字架有关的事件以及耶稣已经复活的传言,他们在城中度过了星期日的大部分时间。

正当那日。现在正是复活之日的傍晚(见对太28:1的注释)。

以马忤斯。以马忤斯很可能就是el-Qubeibeh村,在耶路撒冷西北约11公里通往吕大去的路上。有时以马忤斯也被认为是el-Qubeibeh以南4。8公里的Qalôniyeh村。

二十五里。“里”的希腊文词语是stadion。见《历》第八十三章。


路24:14 他们彼此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

【本会注释】

谈论。希腊文homileō,“和……联络”因此有了“和……谈话”的意思。耶稣的这两个跟随者也听到了耶路撒冷城中所发生的事。毫无疑问,那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和其他的信徒聚在一起,听到了不同人带回的和耶稣复活有关的报告(见对太28:1的注释)。


路24:15 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

【本会注释】

耶稣亲自就近。当耶稣赶上那两个前往以马忤斯去的门徒时,他们还没有走多远(见《历》第八十三章)。因此,路上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和他们同行,时间大概有两个小时。他们显然把耶稣当成了像他们一样的另一个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朝圣者。


路24:16 只是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他。

【本会注释】

眼睛迷糊了。他们身心疲惫,并且被自己阴郁的思想所充满,因此虽然耶稣如此近距离地与他们同行,他们还是没有认出他来。同样的状况也使得这一天早些时候马利亚没能认出耶稣。在有些复活后的显现中,耶稣立即就被认了出来,但另一些时候他就没有被认出来。路加的话,这里和第31节,暗示了那两个门徒除了他们自己的全神贯注之外还被一种超自然的意识上的昏暗所笼罩。

不认识。耶稣可以立即向他们显现出来,但如果他这样做,他们就会因为过于兴奋而不能完全理解记住,或不能很好地记住他马上就要教导他们的重要真理。他们必须理解旧约中有关弥赛亚的预言,理解历史上所有指向基督的重大事件和神圣遗迹。惟有这些能为他们的信心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对基督所谓的信心,若没有在经文的教训中扎下稳固的根基,当疑惑的暴风雨吹来时,信心必被吹走(见对太7:24-27的注释)。耶稣现在促使他们注意的事情,正是旧约预言的应验,它们随后记载在新约中(见《历》第八十三章)。


路24:17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脸上带着愁容。

【本会注释】

什么事呢。这个问题很适合开始一场谈话。他们对复活这个事件热切的谈论可能引起了路人的注意。

彼此。这两个门徒在交换思想;他们的谈话并不是单方面的。

是。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基督的问题还有以下这几个字,“你们走路”,并且本节后半部分作:“他们就站住,[满有,或看起来]愁容”。根据这种读法,那两个门徒对耶稣竟然不知道耶路撒冷的事感到非常奇怪,很可能他们向这个陌生人投去了怀疑的目光(见对第18节的注释)。

脸上带着愁容。他们忧愁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人因对上帝和自己同胞的误解而产生的忧愁和失望真是好多啊!他们若对旧约经文有正确的理解,这就能驱散他们阴郁的思想──正如他们理解之时那样(见第25-27,33,44-46节)。他们还忘记了基督在他死前直接向他们所发的教训(见第44节)。


路24:18 二人中有一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说:“你在耶路撒冷作客,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

【本会注释】

革流巴。希腊文Kleopas,它显然是Kleopatros这个名字的缩写形式(关于安提帕这个名字类似的缩写见对路3:1的注释)。关于这个人是否就是革罗罢(希腊文Klōpas,见对约19:25的注释)存在不同的意见。Klōpas经常被认为是亚兰文的词语(并且经常被认为是Alphaeus),而Kleopas确定就是希腊文。然而,犹太人似乎经常采用最能代表他们亚兰文名字的真实的希腊文名字;例如,用Simon(西门)来代表Simeon(西缅)。但是,名字的相同不能证明在这一情况下的两人必然是同一个人。

作客。这两个门徒简直不能想象任何从耶路撒冷来的人竟然不知道有关耶稣的事。


路24:19 耶稣说:“什么事呢?”他们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上帝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

【本会注释】

先知。这两个门徒继续表明他们对耶稣的信心。他们不但相信耶稣是弥赛亚(见对第21节的注释),他们还相信他是一位大“先知”。


路24:20 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十字架上。

【本会注释】

我们的官府。这两个门徒知道事情的真相并且公允地谴责了那些当被谴责的。他们并没有谴责那些将耶稣作为一个先知接受的普通百姓,也没有谴责罗马当局。耶稣的死是犹太人领袖的工作(见太27:2)。

把他解去。见对太27:1,2的注释。


路24:21 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这事成就,现在已经三天了。

【本会注释】

我们……所盼望。直译是,“我们一直盼望”。这两个门徒现在表达出了他们的相信。他们原先将耶稣作为一个先知加以接受,后来开始相信他不仅是一个先知。他们这个观念是确定的,但他们的信念又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弥赛亚的经文而大大动摇。他们现在的话语含有他们先前的信念必定弄错了的意思。然而,他们后来言谈中的严肃性却显示出他们没有完全放弃盼望──特别是想到了那些女信徒所宣称的她们已经看见耶稣的报告(见第22-24节)。

他。这个代词是被强调的。他们认为耶稣就是所应许的以色列的拯救者。

赎以色列民。他们思想中有关救赎以色列的工作无疑还主要局限在从罗马人的铁蹄下得到政治上的拯救。犹太人关于弥赛亚之错误的盼望(见对路4:19的注释。)

已经三天了。见对第248-250页。


路24:22 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

【本会注释】

几个妇女。见对太28:1的注释。

我们中间。直译是,“我们的”。两个门徒的这句话很可能是指所有分享拿撒勒人耶稣是预言中的弥赛亚之“盼望”的人。


路24:23 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

【本会注释】

显现。希腊文optasia,“一个迹象”,或“一个异象”,即,任何可见的东西。Optasia既可以是自然的,又可以是超自然的。并没有证据表示出这里说话的人指的是哪一种。

他活了。就这两个门徒来说,他们所拥有的只是耳听的证据,他们并不十分相信。那些报告只是令他们心烦意乱,而没有令他们相信。


路24:24 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所遇见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

【本会注释】

我们的几个人。这可能是指彼得和约翰匆忙赶往坟墓的事(见约20:2-10;见对马太福音第28章的附注)。


路24:25 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本会注释】

无知的人哪。!直译是,“没有悟性的[人]”,即,“无知的[人]”。如果他们的先入之见没有遮蔽他们对经文教训的理解,他们本是可以明白真理的。

一切话……信得。经文上所有的话都是上帝默示的(提后3:16,17),我们只有接受这一点才能从中获得助益。凡是抛弃、忽略或任凭己意去解释旧约先知关于基督所写之话的基督徒,都缺乏良好的见识。


路24:26 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本会注释】

岂不是应当的吗。这里作“那不是必须的吗”更合适一些。众先知曾预言过弥赛亚的受苦(见对第27节的注释)。耶稣自己也屡次预言他的受苦和受死(见对路18:31的注释)。此外,他还给出了预言这些事的原因──他所说预言的实现将要作为人信心的基础,即,当事情成就的时候,他们可以信(见对约13:19;14:29的注释)。耶稣的死不应带来失望,他的死应该增进信心的坚定。虽然他被钉在十字架上使门徒对他是弥赛亚的希望破灭了,但却给约瑟和尼哥底母对于这一真理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见《历》第八十章)。


路24:27 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本会注释】

从摩西……起。旧约中有许多处指着基督的段落(见创3:15;出12:5;民21:9;24:17;申18:15;诗22:1,8,16,18;赛7:14;9:6,7;50:6;53;耶23:5;弥5:2;亚9:9;12:10;13:7;玛3:1;4:2;等等)。

讲解明白。即,解释或说明。

凡经上……的话。耶稣教训中说的旧约“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这一点非常重要。关于旧约作者受引导描述弥赛亚人生使命的方式总结,见对太1:22的注释。误入歧途的人否定旧约,这显示出他们对基督所如此尊为受圣灵启发的神圣作品的无知。那些研究并相信摩西和其他作者所写的旧约之人,却会发现基督就在其中(见对约5:39,46的注释)。基督亲自警告说,那些否定旧约重要性和其价值的人并不是真正相信他(见对约5:47的注释)。


路24:28 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耶稣好象还要往前行,

【本会注释】

好像还要。耶稣准备要离开他们,如果他们没有强留他,他就会走了。但由于他们的坚持他便接受了他们的好客,这两个门徒险些丧失了那临到他们的福分。他们强留基督,是因为想多听些在过去这一两个钟头里他向他们讲解的宝贵教训。只有那些如饥似渴般想进一步明白与上帝有关之事的人,才能期待获得更多天上的吗哪(见对太5:6的注释)。


路24:29 他们却强留他,说:“时候晚了,日头已经平西了,请你同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

【本会注释】

强留。亚伯拉罕对他那三位天上的来访者也是如此(见创18:1-8;参来13:2)。今天,急需恢复基督徒款待客人的热情。

同我们住下。即,分享我们自己家的款待(见《历》第八十三章)。这暗示着革流巴那个不知道姓名的伙伴可能是他家的一个成员。

平西了。直译是,“倾斜了”;这里的意思可能是,根据犹太人的时间计算方式,一周的第一天在日落时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日头在他们到达以马忤斯前(见《历》第八十三章)已经落山了(在当年的那个时间大概是下午6:30)。

耶稣就进去。宇宙的君王满有恩典地接受了这卑微家庭的款待。


路24:30 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

【本会注释】

坐席。直译是,“斜靠着”,即,靠在桌子上(见对可2:15的注释)。

饼。这顿晚餐的主食。

祝谢了,擘开。关于耶稣在祝福和掰饼时所遵循的犹太习俗和方式,见对可6:41的注释。尽管没有任何经文上的支持,但有些人还是把这顿饭当作纪念主的死的晚餐。这样做便扭曲了简单明了的叙述,且有悖于上下文的意思。


路24:31 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忽然耶稣不见了。

【本会注释】

他们的眼睛。见对第16节的注释。

认出他来。即,他们通过他祝谢和擘饼的方式以及他手上的钉痕认出他来(见第35节;《历》第八十三章)。


路24:32 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

【本会注释】

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这是一个修辞写法(见诗39:3;耶20:9)。在希腊文中,这种反问句是要求一个肯定的答案(见对路6:39的注释)。当他们全神贯注倾听耶稣讲解经文时,属灵的亮光穿透了他们灵魂的黑暗。他们现在认识到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是什么。幽暗愚蒙全都消失了。基督的同在使得他们简陋的茅舍篷荜生辉,他向他们解开的荣耀真理驱散了笼罩在他们思想上那怀疑不定的阴影。他们可能自己心里在思,这个陌生人怎么像耶稣那样说话,莫非主还活着,并且刚才与我们同在的就是他吗。

这两个门徒的经验,也是那些认真倾听上帝借着圣经向他们说话之人的经验。那些认为旧约圣经对他们来说很模糊而难以琢磨的人,应该谦卑地来就耶稣,从他那里学习真理的知识(见对第27节的注释)。

他……说话……的时候。路上的时间大概有两个小时(见对第14节的注释)。


路24:33 他们就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他们的同人聚集在一处,

【本会注释】

立时。[在楼上的第一次显现,路24:33-49=可16:13=约20:19-23。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见复活和随后的事件;受难周]。他们没有吃饭(见《历》第八十三章)就立即出发了,要赶回耶路撒冷,去与其他门徒分享他们重大的发现。

回耶路撒冷去。太阳在他们到达以马忤斯之前就已经落山了,现在已经是下午6:30分之后了(见对第29节的注释)。天彻底的黑下来要等到晚上八点左右。这两个门徒出发往耶路撒冷去的时候天很可能已经黑了。因此他们几乎完全是在夜色中赶路的。他们尽管在回以马忤斯的途中疲惫不堪,但现在疲乏和饥饿都一扫而光了。当他们从东门进耶路撒冷城时,全城一片漆黑,静谧安详,只有初升的月亮散发出朦胧的光芒(见《历》第八十四章)。

十一个使徒。这个术语在某种专门的意义上用来指基督现在的门徒,而不再用犹大背叛之前的词语“十二”(见路8:1;9:12;等等)。实际上,这里只有十个门徒,因为多马当时没有和他们在一起(见约20:24)。

聚集在一处。在楼上,就是他们一起庆祝逾越节的地方(见对太26:18的注释;参《历》第八十四章)。

和他们的同人。信徒“同人”中其他的人(见对第22节的注释),可能包括那些妇女,至少是那些当天早些时候前往坟墓去的人,或许也包括其他信徒。


路24:34 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

【本会注释】

说。即,已经在屋子里的一些人用这条消息来欢迎两个门徒。

西门。在十一个门徒之中,西门最需要他那复活之主同在的安慰和保证(见对可16:7的注释)。十一个门徒无疑在想,耶稣向那些与他们同在的妇女显现而不向他们显现,这真是太奇怪了。毫无疑问地,他们认为,如果耶稣真的活了,他一定会向他们这些耶稣最亲密的伙伴显明自己的。

那两位往以马忤斯去的门徒是在离开耶路撒冷不久之后,耶稣才与他们一路同行(见《历》第八十三章),并且就算是他在两位门徒面前消失之后,也是全程陪伴他们回到了耶路撒冷(见《历》第八十三章),所以可以推断,耶稣向彼得显现一定是在他与那两个门徒一同前往以马忤斯之前发生的。不过,这两个门徒似乎当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和他们信主的同伴有密切的联系(见对第14节的注释),如果主是在他们离开耶路撒冷之前较早的时候向彼得显现,那么他们很可能就知道这件事了。


路24:35 两个人就把路上所遇见,和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

【本会注释】

两个人……述说了一遍。希腊文exēgeomai,“述说”,或“重述”。当这两个门徒结束他们的述说时,这额外的证据并没有完全扫清大家心中的疑惑和不信(见可16:13;《历》第八十四章)。实际上,直到耶稣真实地吃了一些食物之后他们的不信才彻底消除(见路24:41-43)。


向门徒显现

路24:36 正说这话的时候,耶稣亲自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

【本会注释】

耶稣亲自。耶稣在那两个从以马忤斯来的门徒被放进屋的同时也悄悄进来了(见《历》第八十四章),但屋子里的人却看不见他(见对第16节的注释)。关于约翰对耶稣在这次场合中显现之亲眼见证的叙述,见约20:19-23。


路24:37 他们却惊慌害怕,以为所看见的是魂。

【本会注释】

惊慌害怕。门徒们因惧怕犹太人便躲藏在楼上(见对约20:19的注释),现在他们精神状态显然已经极度紧张了。他们是那个刚因煽动叛乱之罪而被处死之人最亲密的伙伴。他们会很快遭遇同样的命运吗?他们可能害怕随时会被逮捕。此外,基督已经复活的消息必定使他们在紧张之外又加上了激动。然而,虽说有这些消息,毫无疑问,他们还没有作好准备亲自去和复活的基督见面。

魂。希腊文pneuma,这里可能是表示“一个幽灵”,希腊文phantasma,至少一卷古代手稿是这样写的。关于希腊文词语phantasma的评论见对太14:26的注释。


路24:38 耶稣说:“你们为什么愁烦?为什么心里起疑念呢?

路24:39 你们看我的手,我的脚,就知道实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

【本会注释】

我的手。这里不容否认的证据表明,现在活着向他们显现的这一位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被钉的主。耶稣对他们理解力的迟钝非常忍耐(见对第35节的注释),他为他们提供了确实的、可触摸的证据,使他们可以建立他们的信心。正是这种建立在耶稣复活事实之上的信心让使徒们见证的信息传出令人折服的力量(见约壹1:1,2;5:20;参路24:48)。

我的脚。这暗示耶稣的两只脚和他的手一样,都被钉子钉透了。

摸我。即便在他复活之后,耶稣仍提供了三重感官上的证据,为的是让门徒确信他是一个真实的,物质上的人。视觉、听觉、和触觉综合起来使他们确信,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不是一个幽灵或因为过度想象而出现的一个幻影。在耶稣复活荣耀的身体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将来在复活时的样子(见林前15:22,23;参约壹3:1,2)。

魂。希腊文pneuma(见对路8:55的注释)。耶稣到这世上来时他没有放弃他的神性(见对约1:14的注释),当他回到天父那里去时他带着人的样式(见《历》第八十七章)。他“带着圣洁无瑕疵的人性升到天上去。他带着这样的人性进入天上的宫廷,在永恒的世代中他将一直披覆人性,作为在上帝的城中救赎了每一个人的那位”(怀爱伦《评预》1905年3月9日)。


路24:40 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脚给他们看。

【本会注释】

说了这话。一些原文引用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出,第40节是不存在的。然而,这里所作基本陈述的真实性却是没有问题的,它在约20:20节中的出现是无可辩驳的。

手。带有钉痕的手虽然是无声的,但它却是主已复活之最雄辩的见证。


路24:41 他们正喜得不敢信,并且希奇;耶稣就说:“你们这里有什么吃的没有?”

【本会注释】

喜得不敢信。耶稣出现这一事实令人高兴的都不相信它是真的了(见可16:12,13;见对路24:35的注释)。

有什么吃的没有。直译是,“任何食物”,即,任何可以吃的东西。这是耶稣提供给他们的第四个证据,证明他仍然是个真实的,有形体的人(见对第39节的注释)。


路24:42 他们便给他一片烧鱼。(有古卷在此有:和一块蜜房。)

【本会注释】

烧鱼。古代巴勒斯坦食物里一种常见的东西(见对约21:9的注释)。门徒中有好几个在蒙召作门徒前都是渔夫(见对路5:1-11的注释)。

和一块蜜房。原文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倾向于这里没有这几个字。


路24:43 他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

【本会注释】

吃了。这无疑是为了使门徒相信他仍旧是一个物质的,有形体的人。有些原文引用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还加上,“他把剩下的东西还给了他们”。


路24:44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本会注释】

我从前……所告诉的话说。见路18:31-33节。

凡……的话都必须应验。见对太1:22;路24:26,27的注释。

摩西的律法。即,旧约中摩西所写的部分,通常称作摩西五经,由圣经的头五卷书组成。摩西五经在有的地方被称为“律法”(太7:12;路16:16;等等),“摩西的律法”(徒28:23),或被简称为“摩西”(路16:29,31)。

这里是经文中唯一一次特别提到希伯来人他们自己承认的旧约中常见的三层划分。关于旧约经典排列的讨论见本注释第一册第36-45页。

先知的书。希伯来人将旧约中的这一部分分成了他们所称为的“前先知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以及“后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十二卷小先知书(见本注释第一册第37页)。

诗篇。不仅包括我们所称的《诗篇》,可能还包括其他所有不属于“摩西”和“先知”的书。这第三部分的书通常被称为圣卷(纪士宾),或简单被称为作品(见本注释第一册第37页)。

指着我。见对太1:22;路24:26,27;约5:39的注释。


路24:45 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

【本会注释】

于是耶稣开。耶稣过去多少次试图这样做,但却没有成功(见对路18:34的注释)!


路24:46 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

【本会注释】

经上所写的。新约中常见的表达,用来指旧约经文的内容(见对太4:4的注释)。

必。见对第26节的注释。

第三日。见本册注释原文第248-250页。


路24:47 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本会注释】

悔改。希腊文词语metanoia,“思想的改变”(见对太3:2,8的注释)。

赦罪。或,“赦免”。

奉他的名。见对太10:18的注释。

万邦。见对太28:19,20的注释。

从耶路撒冷起。耶稣是从耶路撒冷和犹太开始他的工作的(见对太4:17的注释),门徒也应照样去做。关于他神性之许多最伟大的证据都是在这里得以彰显。耶稣首先在犹太开始他的工作是为了给国家领袖一个机会,使他们注意到他的教训和使命,接受他作为弥赛亚,并将他们的努力与他联合,传扬天国的福音(见《历》第二十三章)。就像后来的事情所证明的,许多祭司,可能还有其他国家的领袖,都“信从了这道”(徒6:7)。福音在耶路撒冷早期的胜利是效果显著且鼓励人心的(见徒2:41,47;4:4,33;5:14,16,28,42;6:1,7)。


路24:48 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

【本会注释】

你们就是……见证。基督的门徒和他同行有几年的时间了,他们知道他所教导的以及他如何操劳,现在他们是他复活之真理的见证(见对第39节的注释)。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别人(见彼后1:16-18;约壹1:1,2)。他们毫无犹豫地肯定自己是基督的“见证”(见徒2:32;3:15;5:32;10:39,41;等等)。他们有许多的故事去述说,并且从不厌烦。就像复活救主的信徒一样,今天我们也有特权去为我们所看见、所听到的事情作见证──就是在基督耶稣里的救赎之道(见提后2:2;参林后5:18-20)。


路24:49 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

【本会注释】

我父所应许的。即,圣灵(见对徒1:4,8的注释)。耶稣在他被卖的那夜与门徒们谈到了这个应许(见对约14:16-18,26;16:7-13的注释)。

你们要……等候。即,耶稣升天之后(见对徒1:4的注释)。门徒与耶稣有约在加利利(见太28:10),但之后他们返回了耶路撒冷,显然是顺从了这里所给的命令。

领受。直译是“穿上”。

能力。希腊文dunamis,“施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他们成为更有效的“见证”(见对第48节的注释)。没有“从上头来的能力”门徒所作的见证就不能使人信服并使人心知罪。升天十天之后圣灵的到来分赐了基督这里所说的能力(见对徒1:8;2:1-4的注释),并且门徒立即开始为基督作见证。圣灵的能力加强了门徒的见证,使之更为有效,结果一天有三千人悔改(见徒2:41)。在圣灵引导并使人知罪的能力下,教会经历了显著的发展(见对路24:47的注释)。从五旬节开始信徒就完全“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了。


耶稣升天

路24:50 耶稣领他们到伯大尼的对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

【本会注释】

耶稣领他们。[升天,路24:50-53=可16:19,20=徒1:8-12。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见复活和随后的事件;复活到升天]。

除了马可对升天简短的记述外,只有路加(这里和徒1:8-12)记录了这件事并在经文中给出了一些有关升天的细节。只有他提到了这件事的时间(见徒1:3)和地点(见路24:50)。关于升天的年代表见马太福音第28章的附注。门徒们显然是从加利利回到了耶路撒冷,并在那里开始了他们的工作(见对路24:49的注释)。

伯大尼。伯大尼坐落在橄榄山东面的山坡上,耶稣现在正领那十一个人越过橄榄山的山顶(见徒1:12;《历》第八十七章;见对太21:1的注释)。

举手。这是发表感谢或祝福的常见姿势,通常也是祷告时所采用的姿势(见对路18:13的注释)。


路24:51 正祝福的时候,他就离开他们,被带到天上去了。

【本会注释】

祝福。门徒们与耶稣相交几年,最后他给他们祝福,这是一个恰当的完结。

离开他们。耶稣与门徒站的很近,或许就在他们所围成的圆圈当中,当他伸出手来祝福他们的时候,他就慢慢地从他们中间升上去了(见《历》第八十七章)。

被带到天上去了。耶稣是“以人的形状”升到天上去的(《历》第八十七章;见对路24:39的注释)。原文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没有这句话。然而这里所陈述的事实是肯定的(见徒1:9-11;等等)。


路24:52 他们就拜他,大大的欢喜,回耶路撒冷去,

【本会注释】

他们就拜他。见对太28:17的注释。有些原文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是没有这几个字的。

回耶路撒冷去。他们在耶路撒冷所住的地方,就是他们一起吃最后晚餐的楼房(见徒1:13;《历》第八十四章)。他们带着喜乐和巨大的信心开始了主所交付他们的工作(见对可16:20的注释)。


路24:53 常在殿里称颂上帝。

【本会注释】

在殿里。圣殿是一个聚集的场所,特别是在早晚祷告的时辰(见对路1:9的注释),使徒们在这里第一次找到机会为他们的信仰作见证(见徒2:46;3:1;5:21,42)。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