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官网

365天读经|通读旧约一遍 新约两遍
第108天 申1;箴28;约11
申命记1章
1 以下所记的是摩西在约旦河东的旷野、疏弗对面的亚拉巴,就是巴兰、陀弗、拉班、哈洗录、底撒哈中间,向以色列众人所说的话。

2 从何烈山经过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亚,有十一天的路程。

3 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摩西照耶和华藉着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都晓谕他们。

4 那时,他已经击杀了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和住以得来、亚斯他录的巴珊王噩。

5 摩西在约旦河东的摩押地讲律法说:

6 “耶和华我们的 神在何烈山晓谕我们说:‘你们在这山上住的日子够了,

7 要起行转到亚摩利人的山地和靠近这山地的各处,就是亚拉巴、山地、高原、南地、沿海一带,迦南人的地并黎巴嫩山,又到幼发拉底大河。

8 如今我将这地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要进去得这地,就是耶和华向你们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赐给他们和他们后裔为业之地。’

9 那时我对你们说:‘管理你们的重任,我独自担当不起。

10 耶和华你们的 神使你们多起来。看哪!你们今日像天上的星那样多。

11 惟愿耶和华你们列祖的 神使你们比如今更多千倍,照他所应许你们的话赐福与你们。

12 但你们的麻烦,和管理你们的重任,并你们的争讼,我独自一人怎能担当得起呢?

13 你们要按着各支派选举有智慧、有见识、为众人所认识的,我立他们为你们的首领。’

14 你们回答我说:‘照你所说的行了为妙。’

15 我便将你们各支派的首领,有智慧、为众人所认识的,照你们的支派,立他们为官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你们。

16 当时,我嘱咐你们的审判官说:‘你们听讼,无论是弟兄彼此争讼,是与同居的外人争讼,都要按公义判断。

17 审判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听讼不可分贵贱,不可惧怕人,因为审判是属乎 神的。若有难断的案件,可以呈到我这里,我就判断。’

18 那时,我将你们所当行的事都吩咐你们了。

19 我们照着耶和华我们 神所吩咐的,从何烈山起行,经过你们所看见那大而可怕的旷野,往亚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亚。

20 我对你们说:‘你们已经到了耶和华我们 神所赐给我们的亚摩利人之山地。

21 看哪!耶和华你的 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 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

22 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

23 这话我以为美,就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

24 于是,他们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实各谷,窥探那地。

25 他们手里拿着那地的果子下来,到我们那里回报说:‘耶和华我们的 神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

26 你们却不肯上去,竟违背了耶和华你们 神的命令,

27 在帐棚内发怨言说:‘耶和华因为恨我们,所以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交在亚摩利人手中,除灭我们。

28 我们上哪里去呢?我们的弟兄使我们的心消化,说那地的民比我们又大又高,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的人。’

29 我就对你们说:‘不要惊恐,也不要怕他们。

30 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 神必为你们争战,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

31 你们在旷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见耶和华你们的 神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直等你们来到这地方。’

32 你们在这事上却不信耶和华你们的 神。

33 他在路上,在你们前面行,为你们找安营的地方。夜间在火柱里,日间在云柱里,指示你们所当行的路。

34 耶和华听见你们这话,就发怒起誓说:

35 ‘这恶世代的人连一个也不得见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的美地;

36 惟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必得看见,并且我要将他所踏过的地赐给他和他的子孙,因为他专心跟从我。’

37 耶和华为你的缘故也向我发怒说:‘你必不得进入那地。

38 伺候你、嫩的儿子约书亚,他必得进入那地,你要勉励他,因为他要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为业,

39 并且你们的妇人孩子,就是你们所说必被掳掠的和今日不知善恶的儿女,必进入那地。我要将那地赐给他们,他们必得为业。

40 至于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

41 那时,你们回答我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情愿照耶和华我们 神一切所吩咐的上去争战。’于是你们各人带着兵器,争先上山地去了。

42 耶和华吩咐我说:‘你对他们说:不要上去,也不要争战,因我不在你们中间,恐怕你们被仇敌杀败了。’

43 我就告诉了你们,你们却不听从,竟违背耶和华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了。

44 住那山地的亚摩利人就出来攻击你们,追赶你们如蜂拥一般,在西珥杀退你们,直到何珥玛。

45 你们便回来,在耶和华面前哭号;耶和华却不听你们的声音,也不向你们侧耳。

46 于是,你们在加低斯住了许多日子。


箴言28章

1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

2邦国因有罪过,君王就多更换。因有聪明知识的人,国必长存。

3穷人欺压贫民,好像暴雨冲没粮食。

4违弃律法的,夸奖恶人;遵守律法的,却与恶人相争。

5坏人不明白公义;惟有寻求耶和华的,无不明白。

6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7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与贪食人作伴的,却羞辱其父。

8人以厚利加增财物,是给那怜悯穷人者积蓄的。

9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

10诱惑正直人行恶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里,惟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

11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

12义人得志,有大荣耀;恶人兴起,人就躲藏。

13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14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

15暴虐的君王辖制贫民,好像吼叫的狮子、觅食的熊。

16无知的君多行暴虐;以贪财为可恨的,必年长日久。

17背负流人血之罪的,必往坑里奔跑,谁也不可拦阻他。

18行动正直的,必蒙拯救;行事弯曲的,立时跌倒。

19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

20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21看人的情面,乃为不好;人因一块饼枉法,也为不好。

22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23责备人的,后来蒙人喜悦,多于那用舌头谄媚人的。

24偷窃父母的,说:“这不是罪”,此人就是与强盗同类。

25心中贪婪的,挑起争端;倚靠耶和华的,必得丰裕。

26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凭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

27周济贫穷的,不致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

28恶人兴起,人就躲藏;恶人败亡,义人增多。


约翰福音11章

1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

2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3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

4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 神的荣耀,叫 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5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

6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

7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8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

9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

10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

11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2门徒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3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

14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

15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

16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17耶稣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18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

19有好些犹太人来看马大和马利亚,要为她们的兄弟安慰她们。

20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

21马大对耶稣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22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 神求什么, 神也必赐给你。”

23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

24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

25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26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27马大说:“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 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

28马大说了这话,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

29马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

30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子,仍在马大迎接他的地方。

31那些同马利亚在家里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急忙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

32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33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

34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

35耶稣哭了。

36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

37其中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

38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

39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40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 神的荣耀吗?”

41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

42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43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44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45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46但其中也有去见法利赛人的,将耶稣所做的事告诉他们。

47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

48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

49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

50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

51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

52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 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

53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

54所以耶稣不再显然行在犹太人中间,就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莲,就在那里和门徒同住。

55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节前洁净自己。

56他们就寻找耶稣,站在殿里彼此说:“你们的意思如何?他不来过节吗?”

57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吩咐说:“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去拿他。”

申命记1章

提要:1 摩西在第四十年末的讲演,简要回顾 6 上帝的应许,13 给他们指定官长,19 打发探子窥探那地。34 上帝因他们的不信 41 和悖逆而发怒。


1 以下所记的是摩西在约但河东的旷野、疏弗对面的亚拉巴,就是巴兰、陀弗、拉班、哈洗录、底撒哈中间向以色列众人所说的话。

【本会注释】

  摩西的声音似乎很难被这么人听到。他的话可能由安排在人群中的领袖们转述。

    约旦河东边。从巴勒斯坦西部来看,这是“约旦河对岸”。后被称为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

    旷野。约旦河东靠近旷野漂流的地方。

    亚拉巴。就是摩押平原(民22:1)。指约旦河畔延伸到亚喀巴湾的所有低地。其最低的部分就是死海。

    疏弗,意为“芦苇”,可能指约旦河东的某一尚未确认的地方。

    巴兰……中间。这里所提到的地名在以色列人漂流的记录中没有出现过(民33)。有人认为哈洗录是西乃山和以旬迦别中途的一个饮水的地方凯达拉泉。除此之外,我们对这里所提到的地方一无所知。拉班的意思是“白色”,底撒哈指一个“黄金的”地区。


2 (从何烈山经过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亚有十一天的路程。)

【本会注释】

   就是经过围绕以东边缘的西珥山路(见民21:4注释)。


3 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摩西照耶和华藉着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都晓谕他们。

【本会注释】

    第四十年。包括他们出埃及的那一年;他们在停留了11个月之后离开西乃山的第二年;再加上38年的漂流,直到亚伦去世为止(出19:1;民10:11;申2:14;见本册注释第187页)。

    十一月。过约旦河之前二个月零九天(参书4:19)。《申命记》是对在此期间所发生之事的记录。


4 那时,他已经击杀了住希实本的亚摩利王西宏和住以得来、亚斯他录的巴珊王噩。

【本会注释】

    见民21:21至22:1。这里所提到的两个王是在出埃及第四十年打败的。战胜他们是以色列人在摩西的领导下的最后功绩之一。


5 摩西在约但河东的摩押地讲律法说:

【本会注释】

    这里所用希伯来语动词形式暗示这是摩西自身的决定。

    律法。指笼统意义上的指示,即所有来自上帝的吩咐。


6 “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在何烈山晓谕我们说:你们在这山上住的日子够了;

【本会注释】

    见民10:13节。

    在何烈山。见出3:1和19:1的注释。

    住的日子够了。以色列人自从出埃及的第一年三月开始,在西乃山脚下安营(出19:1),一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二十日(民10:11)。让他们留在西乃是为了将他们组织成为一个教会和一个国家,并建造会幕(见出3:1;13:18注释)。


7 要起行转到亚摩利人的山地和靠近这山地的各处,就是亚拉巴、山地、高原、南地,沿海一带迦南人的地,并黎巴嫩山又到伯拉大河。

【本会注释】

    山地。不是特指某一座“山”,而是指巴勒斯坦所有的“山地”,巴勒斯坦当时是亚摩利人的领土。也是那十二个探子窥探的地方(民13:17-25)。

    靠近这山地的各处。下面列出了与巴勒斯坦山地相邻的地区。

    就是亚拉巴。指包括约旦河谷下游(见申1:1的注释;另见申3:17;王下25:5)、死海、以及向南延伸到亚喀巴湾的平原在内的洼地。死海又叫“亚拉巴的海”(书3:16;王下14:25)。

    山地。指巴勒斯坦中部的山地丘陵。

    高原。指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的丘陵和沿海平原之间的丘陵山麓小丘地区,特别是在犹大和非利士地之间的地带。

    南地。在别是巴和加低斯巴尼亚周围的地区。

    沿海一带。非利士地的沿海平原,以及非利士地以北的沙仑地区的沿海平原。


8 如今我将这地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要进去得这地,就是耶和华向你们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应许赐给他们和他们后裔为业之地。”

【本会注释】

    我将这地摆在。就是交给你们处置。

    向……起誓应许。指对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应许,记载在创15:18;17:7,8;28:13。参创9:9;17:7-10,19;35:12;48:4;出28:43;民25:13。


9 “那时,我对你们说:‘管理你们的重任,我独自担当不起。

【本会注释】

    指的出18章叶忒罗的建议,就是任命助手协助摩西从事民事管理。


10 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使你们多起来。看哪,你们今日象天上的星那样多。

【本会注释】

    指上帝对亚伯拉罕(创22:17)和雅各(创26:24)的祝福。另见出32:13。


11 惟愿耶和华你们列祖的上帝使你们比如今更多千倍,照他所应许你们的话赐福与你们。

【本会注释】

    见创12:2;15:5;17:5,6;18:18;22:17,18等。


12 但你们的麻烦,和管理你们的重任,并你们的争讼,我独自一人怎能担当得起呢?

【本会注释】

    就是令人烦恼的事。这种译法只在赛1:14节中出现。其动词形式只出现在(伯37:11),译为“盛满”。

    重任。该词在尼10:31中译为“追讨”,在代下17:11中被译为“纳贡”。

    争讼。争论、和争议(见创13:7;申19:17)。


13 你们要按着各支派选举有智慧、有见识、为众人所认识的,我立他们为你们的首领。’

【本会注释】

    你们要。即“你们提出”或“选择”。

    有智慧。可以指技能技巧(赛3:3;耶10:9)、行政管理上的智慧(创41:33,39)、精明的人(撒下13:3)和受过教育的人(出7:11)。

    有见识。意思就是能“辨别”、“了解”、“慎重”、“有教训的能力”。

    为众人所认识。就是,“有经验的”(见出18:21,25)。他们被公认是有才能和经验的人。


14 你们回答我说:‘照你所说的行了为妙。’

【本会注释】

    这里第一次记录了百姓同意给摩西选择指派助理的计划。


15 我便将你们各支派的首领,有智慧、为众人所认识的,照你们的支派,立他们为官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你们。

【本会注释】

    官长。原意是“文士”或“秘书”,源于动词“写”。名词的意思可能是“作者”或“秘书”,指负责文字记录的人。该词词根在阿拉伯语中也有这样的用法。


16 “当时,我嘱咐你们的审判官说:‘你们听讼,无论是弟兄彼此争讼,是与同居的外人争讼,都要按公义判断。

【本会注释】

    嘱咐。就是吩咐或命令。

    外人。指的是皈依犹太教的非希伯来人。他应得到与犹太人同等的待遇。审判官的专业工作应以其裁决的正直和公平为标志。


17 审判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听讼不可分贵贱,不可惧怕人,因为审判是属乎上帝的。若有难断的案件,可以呈到我这里,我就判断。’

【本会注释】

    穷人也应得到与有钱人或地位高的人同等的待遇。不可以貌取人(见出23:2,5;利19:15)。

    审判是属乎上帝的。钱财、权力、地位、出身、教育,这些都不应影响司法裁决。以色列人的审判官乃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事实上,他们被称为“以罗欣”。在诸如创1:1-31这样的经文中该词用来指上帝(见出7:1)。“以罗欣”在出21:6和22:8,9中指审判官,因他们具有为上帝发言并以祂的名义做决定的资格。


18 那时,我将你们所当行的事都吩咐你们了。”

【本会注释】

    就是在何烈山的时候。


19 “我们照着耶和华我们上帝所吩咐的从何烈山起行,经过你们所看见那大而可怕的旷野,往亚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亚。

【本会注释】

    起行。即“拔起[帐篷的桩子和橛子]”。

    可怕的旷野。不仅辽阔而且酷热,强烈的沙尘暴足以威胁人的生命,而且还有大批的有毒生物和野兽。

    加低斯巴尼亚。在拒绝进迦南地之后,以色列人在巴兰的旷野停留了很长时间(民13:3,26)。


20 我对你们说:‘你们已经到了耶和华我们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亚摩利人之山地。

【本会注释】

    巴勒斯坦中部的山地是应许之产业的一部分。


21 看哪,耶和华你的上帝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上帝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

【本会注释】

    参基督类似的说法(约14:27)。


22 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

【本会注释】

    见民13:17-20。


23 这话我以为美,就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

【本会注释】

    见民13:1-16。


24 于是他们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实各谷,窥探那地。

【本会注释】

    就是离开加低斯巴尼亚,继续上路。

    以实各谷。见民13:24。“以实各”意为“串”,特别指一串葡萄。以实各谷被认为在希布仑以北,以盛产甘美的大串葡萄而出名。


25 他们手里拿着那地的果子下来,到我们那里,回报说:‘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

    果子。见民13:23。

【本会注释】

    美地。见民13:27;14:7。


26 “你们却不肯上去,竟违背了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命令,

【本会注释】

    违背了。意为,“顽固悖逆”。


27 在帐棚内发怨言说:‘耶和华因为恨我们,所以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交在亚摩利人手中,除灭我们。

【本会注释】

    发怨言。见民14:1。

    恨我们。以色列人因崇拜偶像和不断发怨言而令耶和华讨厌。


28 我们上哪里去呢?我们的弟兄使我们的心消化,说那地的民比我们又大又高,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的人。’

【本会注释】

    亚衲族。见民13:28,33。


29 我就对你们说:‘不要惊恐,也不要怕他们。

30 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必为你们争战,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

【本会注释】

    就是白天在云柱中,夜晚在火柱中(见出13:21;32:34;申31:6,8)。

    为你们争战。见出14:14;17:8;书10:14,42;23:3,10。


31 你们在旷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见耶和华你们的上帝抚养你们,如同人抚养儿子一般,直等你们来到这地方。’

【本会注释】

    红海的旷野(出13:18)、汛的旷野(出16:1)、西乃的旷野(出19:1,2)、巴兰的旷野(民10:12)。

    抚养你们。参出19:4;赛46:4;63:9;何11:4。


32 你们在这事上却不信耶和华你们的上帝。

33 他在路上,在你们前面行,为你们找安营的地方;夜间在火柱里,日间在云柱里,指示你们所当行的路。”

【本会注释】

    就是在云中(出13:21,22;民14:14)。

    地方。见民10:33。


34 “耶和华听见你们这话,就发怒,起誓说:

【本会注释】

    发怒。有过多次(申9:7,8,19,22;赛47:6;57:16,17)。


35 ‘这恶世代的人,连一个也不得见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的美地;

【本会注释】

    美地。一再如此描述(出3:8;民14:7;申3:25;4:21等)。


36 惟有耶孚尼的儿子迦勒必得看见,并且我要将他所踏过的地赐给他和他的子孙,因为他专心跟从我。’

【本会注释】

    迦勒。迦勒和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没有列在百姓在加低斯招致的咒诅之中(民14:24,30)。亚伦的儿子和继承者,以利亚撒也进入了迦南地(书17:4;24:33)。


37 耶和华为你们的缘故也向我发怒,说:‘你必不得进入那地。

【本会注释】

    因为在加低斯附近的不顺从(民20:2-5)。


38 伺候你、嫩的儿子约书亚,他必得进入那地;你要勉励他,因为他要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为业。

【本会注释】

    伺候。就是作为一个贴身仆人。他得蒙应许可以和迦勒一起进入迦南地(民14:6,7,30)。


39 并且你们的妇人孩子,就是你们所说、必被掳掠的,和今日不知善恶的儿女,必进入那地。我要将那地赐给他们,他们必得为业。

【本会注释】

    孩子。见民14:31。他们幼小的年龄和无知使他们与他们父母的罪无份。


40 至于你们,要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

41 “那时,你们回答我说:‘我们得罪了耶和华,情愿照耶和华我们上帝一切所吩咐的上去争战。’于是你们各人带着兵器,争先上山地去了。

    他们假装悔改并遵行耶和华的旨意,但已为时太晚了,而且他们这样做只是出于对刑罚的畏惧(民14:40)。

    争先。直译为,“视之为易事”,来源于希伯来动词,表示“视为容易的”、“轻视”。因此,百姓当时的态度与“争先”一词给人的印象有所不同。英文RSV版译作“以为容易”。


42 耶和华吩咐我说:‘你对他们说:不要上去,也不要争战;因我不在你们中间,恐怕你们被仇敌杀败了。’

【本会注释】

    参民14:41,42。百姓的整个态度表现出思想的肤浅和表面的悔改。上帝临格的约柜不能与他们同去(民14:44)。


43 我就告诉了你们,你们却不听从,竟违背耶和华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了。

【本会注释】

    上山地去了。见民14:42-44。希伯来原文动词的意思就是“煮沸”、“沸腾”、“粗野地行动”。他们傲慢地藐视上帝的忠告。


44 住那山地的亚摩利人就出来攻击你们,追赶你们,如蜂拥一般,在西珥杀退你们,直到何珥玛。

【本会注释】

    追赶你们,如蜂拥一般。比喻攻击的直接、迅速和凶猛。在处理属世的事务中,人们可以适当地冒一些险而仍取胜,但藐视上帝永远都是不安全的。


45 你们便回来,在耶和华面前哭号;耶和华却不听你们的声音,也不向你们侧耳。

【本会注释】

    他们哭泣是因为没面子和怨恨,而不是出于真实的悔改。“在耶和华面前”是指在帐幕的门口,他们聚集在那里宣泄他们的感受。参士20:23-26中所描写的经历。


46 于是你们在加低斯住了许多日子。”

【本会注释】

    从他们离开加低斯巴尼亚到他们抵达何珥山为止,约有三十八年过去了。上帝本打算让他们立刻进迦南。但是执迷不悟的哭泣不能取代顺从和真实的悔改。


箴言28章

提要:关于虔诚与不虔诚。


1 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象狮子。

【本会注释】

恶人在受到指控以前已经受到良心的谴责。在死亡面前,寻求公义的人神情坦然,喜爱罪恶的人则非常害怕。义人坚信他的救主;恶人面对死亡,要么顽抗到底。要么心惊胆战。当大卫身临绝境遇的时候(撒上17:32-34),他没有害怕,因为他相信自己是至高者的仆人,正在遵行祂的旨意,接受祂的保护(撒上14:6-16)。


2 邦国因有罪过,君王就多更换;因有聪明知识的人,国必长存。

【本会注释】

社会和道德的败落往往导致统治者的迅速更迭。当一个智慧者接任以后,国内的混乱就会结束,法律和秩序得到恢复,国家就有了稳定的局面(见传9:14,15)。


3 穷人欺压贫民,好象暴雨冲没粮食。

【本会注释】

穷人欺压贫民,就像倾盆大雨,冲走了上层的土壤,,而不是促进植物发芽生长。


4 违弃律法的,夸奖恶人;遵守律法的,却与恶人相争。

【本会注释】

只有拒绝律法权威的人,才会因恶人的成功而高兴(见罗1:32)。


5 坏人不明白公义;惟有寻求耶和华的,无不明白。

【本会注释】

拒绝上帝律法约束的人是非不分(罗8:7)。但是上帝会向那些服从祂引导的人明确所当走的路(赛30:21;约7:17;《历代愿望》第668页)。


6 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本会注释】

参箴19:1。


7 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与贪食人作伴的,却羞辱其父。

【本会注释】

律法(torah)。指各种教诲,包括上帝的律法。

贪食人(zolelim)。“浪费的”或“贪吃的”。贪吃使人蒙羞,并反映其父亲的品性。


8 人以厚利加增财物,是给那怜悯穷人者积蓄的。

【本会注释】

以厚利加增财物,就是用高利贷敛积钱财。贪心的人用上帝不认可的方法所积累的财富,在他死后,会被他的后人布施给穷人(见伯27:16,17;箴13:22)。


9 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

【本会注释】

听律法。转耳不听律法的人也祈祷,说明他不是粗心和没有信仰的人,而是不愿意让上帝的律法指导他的人生。许多人愿意侍奉上帝,但他们要按自己的方式侍奉。有些人只接受一部分上帝的律法作为人生的标准,其他的人则宣称律法已经完全取消了。只有少数人承认上帝的全部律法为祂对祂子民之旨意的权威表达(见约14:15;15:10;参罗8:3,4)。

可憎。罪恶在上帝和罪人之间放置了障碍(赛59:1,2)。有些人昧着良心,宣称自己遵守所谓的律法灵意,要胜过那些依靠内在圣灵的能力、遵守律法的字句和灵意的人。这样的人应当认真思考本节的教训。虽然上帝不追究那些没有机会了解祂要求的人对律法的忽略(徒17:30;罗5:13),但祂不接受那些转耳不听祂律法之人的侍奉。否则祂就是认可了故意的叛逆。


10 诱惑正直人行恶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里;惟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

【本会注释】

引诱别人走歪路的人要与跟随的人一同掉在他自己的坑里。但义人会从坑里出来,回到正路上(见箴24:16),在上帝的祝福下向最后的赏赐继续前进。恶人的恶行所收获的,只是罪恶的积累。


11 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

【本会注释】

有些富人认为,他们所积累的财富证明了他们的智慧和聪明。但是他们对永生价值的疏忽,表明他们要比获得上帝知识的穷人愚蠢。上帝是真智慧的源泉。有知识的穷人能透过富人眼前的兴旺,看到等待着他们的苦难(见诗73:3,17;雅5:1-6)。


12 义人得志,有大荣耀;恶人兴起,人就躲藏。

【本会注释】

当义人胜过恶人而建立起公义的政权时,就“有大荣耀”(见箴11:10;29:2)。大家知道自己的善行会受到善待,作恶就会受到公正的惩罚。他们树立起对统治者的信心,为自己的安全而高兴,并不怕暴露自己的财富。但恶人当政时,他们的表现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会竭力隐瞒自己的财富,怕引起自私自利的统治者注意(见箴28:28)。


13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本会注释】

遮掩罪过的人,灵性不可能兴旺。为自己的罪开脱,就是抵制圣灵的感动(约16:8-11),使自己心地刚硬,直至不再有追求公义和悔改的愿望。

但是只承认罪过还是不够的。罪人必须放弃罪恶,并靠着上帝应许所赐的力量成功地抵制诱惑(见罗8:3,见第4节;腓2:13;提后2:22;约壹3:6)。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得到上帝的怜悯。宽恕和祝福坚持犯罪的人,就是鼓励他继续作恶,最后导致永远的死亡(罗6:23;雅1:13-15)。让这样的人进入永恒的世界,就会使罪恶所造成的苦难,悲伤和死亡永远存留。


14 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

【本会注释】

一个时刻关注自己,把自己的行为与上帝所表达的旨意相对照,使任何背离正道的行为立即得到显示和纠正的人,乃是有福的(见诗119:11;腓2:12;雅1:22-25)。他之所以蒙福,是因为他靠着心中的圣灵所赐基督的能力,保持了这种警觉的态度(见弗3:16,17;彼前1:22,23;约壹3:9;犹24)。由于罪恶势力的存在,以及撒但不断来欺骗和引诱人犯罪(彼前5:8;启12:12),人只有靠着上天媒介的帮助,才能战胜罪恶。但如果我们硬着心肠,抵制这些媒介,就不可避免地会遭灾。


15 暴虐的君王辖制贫民,好象吼叫的狮子、觅食的熊。

【本会注释】

要不是上帝应许看顾仰望祂的人,一般百姓对于强大压迫者的无奈,定会导致绝望(诗91:13-16)。


16 无知的君多行暴虐;以贪财为可恨的,必年长日久。

【本会注释】

无知的君。参耶22:13-19。

以贪财为可恨的。贪财就是对财富的过度欲望。那些背离永生的真财富,化精力去追求世界暂时财富的人,证明自己是缺乏智慧的。


17 背负流人血之罪的,必往坑里奔跑,谁也不可拦阻他。

【本会注释】

谋杀乃是死罪,任何人都不可以干预惩罚的执行。所罗门只是回应了摩西的话(见创9:5,6;出21:12-14)。


18 行动正直的,必蒙拯救;行事弯曲的,立时跌倒。

【本会注释】

立时。直译是“以一”,含义不明。理解为“立时”似不合理。七十士译本为“行事弯曲的,必纠缠其中”。


19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

【本会注释】

凡追随今生虚浮之物,不努力谋生的人,肯定会在物质和精神上陷入贫困之中。


20 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本会注释】

参箴21:5。


21 看人的情面乃为不好;人因一块饼枉法也为不好。

【本会注释】

看人的情面。见箴18:5注释。

因一块饼。这里用一块饼的比喻,说明区区小利会影响不义的人违背公正的原则。


22 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本会注释】

参箴23:6。贪心的人得不到永恒的财富。


23 责备人的,后来蒙人喜悦,多于那用舌头谄媚人的。

【本会注释】

后来(’acharay)。直译是“在我以后”。聪明的责备对于说和听的人都有好处,尽管开始时可能有刺激(见箴27:6;29:5;雅5:19,20)。


24 偷窃父母的,说:“这不是罪”,此人就是与强盗同类。

【本会注释】

偷窃是没有理由可以辩护的。即使儿子宣称父母去世后一切财产都是他的,但如果没有得到允许,他仍不可以拿走(见箴19:26)。基督谴责了借口已向圣殿捐献而拒绝奉养父母的儿子(太15:4-6;可7:9-12)。


25 心中贪婪的,挑起争端;倚靠耶和华的,必得丰裕。

【本会注释】

心中贪婪的。就是贪得无厌的人。一个自以为了不起而小瞧别人的人,会使一切与他接触的人讨厌,并引起许多纠纷(见箴15:18;29:22)。谦卑而敬畏上帝的人会安分守己,并相信上帝会供应他的需求。同样,贪婪的人会因自私自利而惹起敌意,义人则却会“得到丰裕”(见箴11:25;29:25;哈2:5;雅4:1)。


26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凭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

【本会注释】

心中自是。就是按个人的意愿和计划(见创6:5;8:21;箴14:16;28:14)。


27 周济贫穷的,不至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

【本会注释】

上帝把一切为贫穷人所做是事看作是为祂做的,所以聪明地周济有需要的人,决不会由此而贫穷(见箴11:24-26;19:17)。自私因其性质而给人带来咒诅,这与上帝表达不悦的作为完全不同(该1:9-11)。被忽略的穷人就这样把许多咒诅间接地堆在漠视他们困境的人头上。


28 恶人兴起,人就躲藏;恶人败亡,义人增多。

【本会注释】

见第12节注释。恶人败亡,义人就增多,不但在人数上,而且在财富上。在贪婪的统治者之下,义人的财富不太可能增加,即使增加了,也会被剥夺。


约翰福音11章

提要:1 基督叫已经埋葬四天的拉撒路复活。45 许多犹太人信了他。47 大祭司和法利赛人聚集,合谋抵挡基督。49 该亚法说预言。54 耶稣隐藏了自己。55 犹太人在将近逾越节时寻找耶稣,并设陷阱捉拿他。


拉撒路的死

约11:1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

【本会注释】

有一个。[拉撒路的复活,约11:1-45节。见“比哩亚末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神迹见第208-213页。]关于这件事的年代顺序见太19:1;路17:1,11节注释。

拉撒路。这个名字源自希伯来文'El`azar,意思可能是“上帝所帮助的人”,“上帝是他的帮助”或“上帝帮助”。对观福音三卷书中并没有提到过拉撒路,尽管路加福音中曾提到过耶稣访问马大和马利亚的家(路10:38-42)。然而,路加福音却没有指出她们姐妹俩还有一个耶稣所深爱的兄弟。路16:19-31节比喻中的乞丐也叫拉撒路。有些人认为,当前这件事和那个乞丐名字的选择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见路16:20节注释)。

伯大尼。一个距离耶路撒冷十五浪(大约2.7公里)的村庄,位于橄榄山的东坡。这个地方一般被人认为就是现在的el-`Azariyeh,意思是“拉撒路的[村庄]”。

马利亚。关于马利亚的身份见路加福音第7章的补充注释。

马大。关于马大性格的描述见路10:41节注释。


约11:2 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本会注释】

用……抹主。见约12:1-7节注释。见路加福音第7章的补充注释。约翰没有提到这之前的事,显然他认为读者一定很熟悉前面关于马利亚的叙述。


约11:3 她姐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

【本会注释】

打发。即,打发一个报信的人。

所爱的。希腊文phileō,“像一个朋友那样去爱”。关于phileō和agapaō钦佩、尊重、尊敬的爱之间的区别,见太5:43,44节注释。Agapaō在约11:5节中用来表示耶稣对拉撒路和他姐姐们的爱。姐妹俩为她们所深爱的病中的弟弟向主发出的祈求非常简短,这显示出他们之间的爱和亲密的友谊。她们觉得耶稣只要简单被告知,了解到她们的需要,就会立即赶来。然而,耶稣迟迟没有到来,她们就不能理解他的拖延了。她们的兄弟死了,马大和马利亚的心中充满了悲伤。她们的祈求似乎没有得到回应。但是,那洞悉一切、了解将来的主却看到了一个过于她们所期望的辉煌答案。


约11:4 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上帝的荣耀,叫上帝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本会注释】

不至于死。那疾病不至于死,在这件事中,死只是一个短暂的停留,很快便被生命所胜过了。

乃是为。希腊文hina,用在这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引导一个结果状语从句(见约9:3节注释)。即,上帝的名得荣耀是拉撒路得病以及死亡的结果。仇敌用来残害人类的手段,上帝却将其控制,反而使之成为那些“爱上帝的人”之益处(罗8:28;参见《历》第五十二章)。


约11:5 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

【本会注释】

爱。希腊文词语agapaō,钦佩、尊敬、尊重的爱(见太5:43,44节注释)。关于耶稣对拉撒路的爱只使用过phileō这么一个词(见3节注释)。有些评经家看到第3,5节中的证据便认为约翰这里是将phileo和agapaō当作同义词来使用的。但这不一定是个正确的结论。实际上,第5节涉及到那两姐妹,agapaō可能是特意选来用在这里,为要避免可能的推测,说这里的意思仅仅是人类的情感。约翰的书中经常使用Agapao来表示基督徒显示出来的彼此之间的爱(约13:34;15:12;约一4:7,11;等等)。


约11:6 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

【本会注释】

住了两天。耶稣知道自己迟延的原因,但这对于那焦急的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奥秘了。耶稣允许拉撒路落在死亡的权下,这样他的神性就可以得以彰显,并且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他的确就是复活和生命。借着让拉撒路复活,耶稣旨在给那些不信的犹太人提供一种登峰造极的凭据,证明他就是弥赛亚,就是世人的救赎主。

从基督在比哩亚传道的中心到犹太地的伯大尼有40公里的距离,大约就是一天的路程或者耶稣用在路上的工夫再被估计的长一些,那也就是两天的时间。耶稣的习惯是沿途一边走一边传道(见《历》第五十八章)。毫无疑问,当报信的人从耶稣那里回来的时候,拉撒路还活着(见《历》第五十八章),但一定在此之后很快就死去了,因为当耶稣到的时候他已经死了四天了(第17节)。因此,将本章的各种时间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可以证明,有些人得出的报信人到耶稣那里通知他时拉撒路已死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约11:7 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本会注释】

再往犹太去。耶稣最近刚因为犹太人的敌视而离开犹太地(约10:39,40;见太19:1节注释)。当耶稣建议要回犹太地的时候他并没有提到拉撒路,从门徒们的回答中(见约11:8)显然可以看出他们没有想到拉撒路。


约11:8 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

【本会注释】

拉比。希腊文词语rhabbi,一个头衔,适用于杰出、闻名的教师,字面上的意思是,“我的大人”(见约1:38节注释)。

拿石头打你。见约10:39节。

还往那里去。对于门徒来说,耶稣冒着生命的危险往那些不信又极度仇恨他的人那里去,显然是个不智的举动。


约11:9 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

【本会注释】

十二小时。犹太人的白天是从日出到日落,分为十二个时间段。白天计时的长短随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从夏至时的十四小时零十二分钟到冬至时的十小时零三分钟,因此,不同季节小时的长度也是变化的,变化的最大幅度在二十分钟左右。

在白日走路。将第9,10节的思想和约9:4节中所表达的(见该处注释)进行比较。那里的重点是讲,当趁着有机会的时候殷勤作工;而这里则强调的是,耶稣的时候还没有到(见约7:6节注释)。


约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

约11:11 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本会注释】

我们的朋友。在这里拉撒路也被当成了门徒的朋友(见第3节注释)。

睡了。希腊文词语koimaō,这个词有两种用法,既可以指正常的睡觉(太28:13;路22:45;等等),又可以指死亡的睡眠(太27:52;林前7:39;等等)。门徒这里以为耶稣是在说自然的睡眠(见第105页)。

下面这些对比显示出将睡眠当作比喻来表示死亡的适合性:(1)睡眠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传9:5,6)。(2)睡眠是从生活的一切外部活动上休息下来。“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传9:10)。(3)睡眠使有意识的思想成为不可能。“他的气一断……他所打算的……就消灭了”(诗146:4)。(4)睡眠一直持续到一个人被唤醒的时候。“人也是如此,躺下……等到天地没有了”(伯14:12)。(5)睡眠使一个人不能参与那些清醒之人的活动。“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分了”(传9:6)。(6)睡眠使灵魂的情感不再起作用。“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传9:6)。(7)睡眠自然而来,会不可避免地临到所有的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传9:5)。(8)睡眠使一切对上帝的称颂止息。“死人不能赞美耶和华”(诗115:17;参见赛38:18)。


约11:12 门徒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本会注释】

好了。希腊文sōzō,是指人从疾病中“好转”,“康复”。


约11:13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

【本会注释】

他们却以为。门徒们并没有明白基督所说“睡了”的含义,他们还盼望着拉撒路已经度过危机并且从他的睡梦中醒来呢。


约11:14 耶稣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

【本会注释】

明明地。现在耶稣不再用比喻说话。


约11:15 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

【本会注释】

没有在那里。这里暗示如果耶稣在伯大尼拉撒路就不会死。

你们相信。耶稣传道过程中这一登峰造极的神迹将要加强门徒们的信心,使他们更为确定他就是上帝的儿子(参见第6节注释)。


约11:16 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本会注释】

多马。多马是希伯来词语te'om“双生”的音译(见可3:18节注释)。

低土马。低土马是希腊文词语Didumos的音译,意思是,“双生的”。例如,古代的传统在伪经多马行记中发现,说多马是耶稣的双生同胞兄弟完全没有事实根据。多马在约翰福音中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见约14:5;20:24-29;21:2)。他的性格特点是,“真诚,但胆小,怕事”(见《历》第三十章)。当耶稣定意要往伯大尼去时,尽管多马的心中充满了最黑暗的忧虑,但他的忠诚还是催促他与他的主同行,在他看来,他们此行就是前往死地。


复活在主,生命在主

约11:17 耶稣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本会注释】

四天。见第39节注释。关于这个时间段与“两天”之间的关系见第6节注释。


约11:18 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

【本会注释】

伯大尼。见第1节注释。

离耶路撒冷不远。下面的经文提到许多人很方便的从耶路撒冷赶来(见第19节)。在这些人中有一些是极度仇恨耶稣的。


约11:19 有好些犹太人来看马大和马利亚,要为她们的兄弟安慰她们。

【本会注释】

安慰。安慰伤心的人被以色列人看为当尽的义务,是一种关爱的工作。人们认为实行这种责任的人会得到丰盛的报偿,而那些忽视他们责任的人则会受到警告和惩罚。


约11:20 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

【本会注释】

马大听见……就。马大所反映出来的性格特点与路10:38-42节中特别提到的相同。她易于冲动,精力充沛,而又忙于日常事务。而马利亚则是一个经常沉思默想的人,但她的心中充满了爱,“仍然坐在家里”。当马大出去迎接耶稣时他还没有进村(见约11:30)。


约11:21 马大对耶稣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本会注释】

你若早在这里。马利亚第一次见耶稣时(第32节)也说了同样的话。毫无疑问,这种情感自从她们兄弟死的那一刻起就时常压在这两个姐妹的心里。她们俩的判断是正确的(见第15节注释;见《历》第五十八章)。


约11:22 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上帝求什么,上帝也必赐给你。”

【本会注释】

你无论向上帝求什么。马大承认耶稣是上帝的儿子(第27节),并相信上帝总是垂听他儿子的祈求。我们并不确定她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着耶稣将使她兄弟复活的希望。毫无疑问,她曾听说过那个年轻女孩的复活(可5:35-43),也曾听说那个寡妇的儿子重得生命(路7:11-15)。她确信耶稣将会给她们带来一些安慰。


约11:23 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

【本会注释】

复活。尽管撒都该人否认复活(见太22:23节注释),但两派中人数更多的法利赛人却勇于承认他们相信复活以及将来的生命(见徒23:8)。无疑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这个场合用耶稣此刻使用的话语来安慰马大。


约11:24 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

【本会注释】

在末日。马大对将来复活的信心是坚定的,这也帮助她减轻了当下的忧伤(参见帖前4:13-18)。但是那一天似乎过于遥远了,她期待着有什么能够立即减轻她的悲伤(见22节注释)。


约11:25 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本会注释】

复活在我。这是耶稣又一次说“复活在我”(参见约6:35,51;8:12;10:7,9,11,14;15:1,5)。耶稣在这里宣布他自己是生命的赐予者。“在基督里有生命,这生命是他自己的,不借外力,不求而得”(《历》第五十八章)。接受他的就是接受生命(约一5:11,12),并且也可以确定自己将来复活进入永生(参见林前15:51-55;帖前4:16;等等)。

信我的人。耶稣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将来遥远的复活转移到自己身上。只有那些在自己尘世旅途中将信心建立在他身上的人才能期待在那一天获得生命。在基督里面的信心是一件需要立即加以注意的事。

虽然死了。这里翻译为“虽然他是应该死的”更好一些。


约11:26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本会注释】

必永远不死。这句话的希腊原文表达出强烈的否定意味(见约4:48节注释)。这里明显是指着第二次的死说的,而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旅途中那次生命的终止(见约10:28节注释)。在约11:25节中,“虽然死了”──这个表达更恰当的翻译应是“虽然他是应该死的”──已经暗示出了每个人在世上都要经历生命的终结。第二次的死和约3:16节中的“灭亡”是一个意思。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那些住在耶稣里面并且相信他的人永远不会经历第二次的死(启20:6)。


约11:27 马大说:“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

【本会注释】

我信。马大再次重申她坚信耶稣就是弥赛亚,因此也就间接地承认了她相信耶稣刚才所说的话。

基督。见太1:1节注释。

上帝的儿子。关于这个用在耶稣身上的短语见路1:35节注释;见约翰福音第1章的补充注释。

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将这个短语和太11:3;约1:9;3:31;6:14;9:39;16:28;18:37节作一比较。


耶稣哭了

约11:28 马大说了这话,就回去暗暗的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

【本会注释】

暗暗地。显然那些哭丧的人没有和马利亚一同往耶稣在的地方去,马利亚是单独去见他的。姐妹俩都知道犹太人要杀耶稣的阴谋,因此也就格外小心不让他们知道耶稣已在附近。或者,她们这样做是为了能够避免公开请他前来(见第3节注释)。

夫子。希腊文词语didaskalos,字面上的意思是“老师”,这是耶稣一个常用的称号(见约13:13;见约1:38节注释)。


约11:29 马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

【本会注释】

急忙起来。这之前她一直坐在家里(第20节)。


约11:30 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子,仍在马大迎接他的地方。

【本会注释】

还没有进村子。毫无疑问这是因为犹太人的敌意(见第8节),还有就是他想和这姐妹俩单独见面。


约11:31 那些同马利亚在家里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急忙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

【本会注释】

就跟着她。这些犹太人跟随马利亚意义重大,因为他们必亲眼见证基督将要行的神迹。


约11:32 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本会注释】

俯伏。马利亚的感情比她的姐姐更外露一些(参见第20,21节)。

早在这里。马大也说过这同一句话(见第21节注释)。但是,耶稣与马利亚之间显然没有像刚才他与马大之间那样的谈话。马利亚只是俯伏在耶稣脚前哀伤痛哭。或许她的感情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了。


约11:33 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

【本会注释】

犹太人也哭。马利亚和拉撒路那些亲密朋友的哀哭是情真意切的,但其他人的哀哭大多数都是敷衍了事,只是在葬礼上走走过场罢了。这里翻译成“哭”的那个词还在可5:39节中出现过,用以描述那些被雇佣来助哀之人装模作样的哭泣。

悲叹。希腊文词语embrimaomai,它基本的含义是“喘着气说”或“[愤怒地]哼”。这个词在七十士译本的但11:30节中表示恼恨的意思。这层含义似乎在可14:5节中也出现过。本节中另外一个短语“又甚忧愁”(约11:33)与“悲叹”表达的意思相同。因此,embrimaomai描述的是一种扰乱的思想状态,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这里指的是主的义怒。他看到那些犹太人假冒为善的忧伤就不禁悲叹,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很快就要定计划杀害那现在他们还为之哀哭的人,并且还要将基督致于死地(见《历》第五十八章)。


约11:34 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

【本会注释】

安放。希腊文词语tithēmi,这个词通常用来指尸体的安放(见约19:41,42;20:2,13,15),意思大体上等同于“埋葬”。


约11:35 耶稣哭了。

【本会注释】

哭了。希腊文词语dakruō,“落泪”。新约里这个词只在此处出现过。在七十士译本里,它出现在伯3:24;结27:35;弥2:6节中。在约11:33节中表示“哭”的词是klaiō,这个词不仅表示较为节制的哭泣,它还可以表示礼节性的哀哭(见第33节注释)。然而,Klaiō在路19:41节中却是另外一种含义。

耶稣对人类的忧伤感同身受,与悲哀的人一同哭泣。“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来2:17)。因为他也具有人性,所以“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来2:18)。关于耶稣的人性见路2:52;约1:14节注释。关于耶稣流泪的原因见《历》第五十八章。


约11:36 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

【本会注释】

爱。希腊文词语phileō(见第3,5节注释)。


约11:37 其中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

【本会注释】

岂不能……。从表面上看,犹太人这些话似乎和马大与马利亚所有的想法相同,即,如果主在这里,拉撒路就不会死了(第21,32节)。然而,结合上下文(见第38节注释),很自然我们便可看出,他们所表达的其实是讥诮和怀疑,甚至就是嘲笑:“如果他真是他所宣称之神迹的施行者,那他一定能为他这些最亲密的朋友做点什么。”他们话中的含义是,拉撒路的死证明耶稣根本没有使那个瞎子复明。


拉撒路复活

约11:38 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

【本会注释】

悲叹。见第33节注释。犹太人的不信(见第37节)打搅了主耶稣的心情。

坟墓。希腊文名词mnēmeion,直译是“一个纪念物”,来源于动词mnēmoneuō,“纪念”,前者通常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但更多的是指坟墓或墓室本身(可16:5;等等)。

洞。在巴勒斯坦地区,一些自然的洞穴经过进一步开凿加工,往往作为埋葬死人的地方(参见创23:19;赛22:16)。米示孥中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家族墓穴:“洞穴的中央位置必须有六肘宽八肘长[的一片区域]。在这片区域的四面岩石上要开凿十三个孔穴,两边各四个,入口的对面岩壁上三个,入口的左右各一个。在洞穴入口外面要整治出一个六[肘]见方的小院,让送葬的人站脚并放置抬尸架。两个洞穴要与这个小院连通,一边一个”(Baba Bathra 6. 8,《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421,422页)。考古发掘显示,进入洞穴的通道一般都是水平的。

石头。这些石头通常是球形的,好方便滚动,封住墓穴的口。通常会有一块打眼的石头塞在球形石头底下使其保持在固定的位置(见米示孥Oholoth 2. 4,《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156页)。


约11:39 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本会注释】

你们把石头挪开。耶稣能用神迹将石头挪开,但这项工作却是人手可以完成的。人要与上帝合作,不应该期望上帝为他们去做那些他们能够自己作到的事情(见第209页)。

他现在必是臭了。马大这句冲动的话语显示出她信心的软弱,没能抓住第23-26节中所暗示的全部意义(见第22节注释)。她的反应向犹太人证实,这里面并没有捣鬼,拉撒路的确是死了。马大担心尸体已经发臭的事实暗示着拉撒路的遗体并没有经过香熏处理,尽管第44节显示他的遗体是经过一番仔细准备才下葬的。

四天。公元三世纪时犹太人的传统或许能零碎反映出耶稣时代人们的一些观念和想法,这种传统说,三天之内人的灵魂会返回到自己的身体那里希望能再次进入。在三天临近末了的时候,如果灵魂看到身体的面容已经变形,那它就会离开,永远不再回来。因此,连续三天,亲人们都会来坟墓观看,希望那里面的人可能只是昏厥,而不是真的死了。但到了第四天头上,人们对于真正的死亡就不会再有任何怀疑了。如果这些传统在耶稣的时代就已流行的话,那这里提到的第四天就是拉撒路已经真正死亡的确凿证据了。耶稣在他将他的来到推迟到第四天时或许也是考虑到了这个流行的观念。


约11:40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上帝的荣耀吗?”

【本会注释】

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上帝的荣耀”,在第21-27节中并没有发现这句话的原话,但拿这几节和耶稣在头次听到拉撒路病情时所说的话(第4节;参见《历》第五十八章)相比较,就会发现其中暗示着这层意思。


约11:41 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

【本会注释】

石头。见第38节注释。

举目望天。这是耶稣祷告时常有的一个姿态(参见可6:41;约17:1)。就世人而言这个习惯很少被提到。根据可能反映了较早时期习惯的公元2世纪的传统,人们在祷告时更多的是朝向圣殿的方向(见,例如,米示孥Berakoth 4. 5,《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174页)。

父啊。这是耶稣习惯性的祷告用语(见路22:42;约12:27;17:1,11,25)。在主祷文(主的祷告)中耶稣教导他的跟从者这样称呼上帝(见太6:9节注释)。

你已经听我。耶稣与他的父之间有不断的交流。耶稣生活中发生的事都与他离开天庭之前所制订的计划相符合(见路2:49节注释)。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要求基督的神性有一次登峰造极的彰显。耶稣的祷告是非常简单的,与那些术士冗长的咒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耶稣没有求什么,只是简单表达对天父的感谢,但是这已明显说明子与父的旨意完全和谐。


约11:42 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本会注释】

是为……众人。耶稣行此神迹之前的祷告是为了众人的益处。拿因寡妇儿子的复活(路7:11-17)发生在加利利一个偏僻的小乡镇里。睚鲁女儿的复活(路8:41-56)发生在一间与外界隔离的卧室里,只有少数的亲人在场。此外,睚鲁的女儿复活时才死不久(见39节注释)。但现在这个神迹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施行的,朋友、敌人都会亲眼见证,不会给人以任何怀疑的理由。法利赛人曾控告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太12:24)。耶稣公开承认他与父的联合,并宣称,若没有父,他就不能做什么(见约5:19-30;7:28,29)。现在他宣布,他的目的是让“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约11: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本会注释】

呼叫。希腊文词语kraugazō,“大声呼喊”。这个动词还出现在新约的太12:19;15:22;约18:40;19:6,15;徒22:23节中。

大声。希腊文phōnē megalē。这两个希腊文单词合在一起还出现在太24:31;可15:34,37;启1:10节中。

拉撒路。耶稣呼喊拉撒路像叫一个熟悉的朋友从睡梦中醒来。

出来。希腊文deuro exō。Deuro,意思是“到此处,往这里,”有“来”的意思,它在太19:21;可10:21;徒7:34等节中就是这样翻译的。Exō的意思是“向外”。

整个的叙述没有哪一点暗示说拉撒路的灵魂在他死时离开了他的身体升到了天上。如果情况是那样,耶稣对之说话的就不是拉撒路无生命的尸体,而是一个有意识的魂灵了。他就会这样说,“拉撒路,下来,重新在你肉体里面活着。”但事实上,他和大卫一样,“并没有升到天上”(徒2:34)。过去的这四天对拉撒路来说是被遗忘和无意识的四天(见诗146:4)。人如果想问拉撒路,你的灵魂死后去了哪里,经历了些什么,那他们注定是要失望的,因为拉撒路什么也不能告诉他们。


约11:44 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本会注释】

手脚。人们对于拉撒路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活动有相当多的猜测。但显然他的活动是受到阻碍了,因为耶稣吩咐把他身上的布解开(参见《历》第五十六章)。

布。希腊文词语keiriai,“绷带,布条”。米示孥说是“一具尸体”,以及它的“棺材和寿衣”(Shabbath 23. 4,《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769页)。比较约19:40节。

手巾。希腊文词语soudarion,来自于拉丁文的sudarium,直译是“一块擦汗的布。”这个词还用在路19:20;约20:7;徒19:12节中。


祭司长图谋杀害耶稣

约11:45 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本会注释】

信他。这一神迹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许多人心中达到了它应有的目的(见第42节;参见约2:23;7:31)。人们的反应一定给耶稣和他的门徒带来了鼓励。


约11:46 但其中也有去见法利赛人的,将耶稣所做的事告诉他们。

【本会注释】

去见法利赛人。[退到以法莲,约11:46-57。见“比哩亚末期的传道”。]见第51页。那些报信的人显然有一部分是探子,他们昼夜不停地跟踪并监视耶稣的言行。其他一些报信的人可能只是觉得这件事太重大了,应该引起宗教领袖们的注意。后者或许是期待着宗教领袖能够告诉他们这件事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约11:47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

【本会注释】

祭司长。这些人大部分是撒都该人(见第52页)。撒都该人否认复活的可能(太22:23;徒23:8)。他们因自己的主要理论之一这么轻易地被证明为错误而大大苦恼困扰。他们现在与法利赛人在公开敌对耶稣的事上联合了起来。事实上,祭司长在对耶稣的逮捕、审判和定罪上起了主导性的作用(见太20:18;21:15,23,45;26:3;等等)。

法利赛人。见第51页。

公会。希腊文词语sunedrion,来源于sun,“一起,共同”,和hedra,“座位”,音译成英文就是“Sanhedrin(公会)”。关于这个议会见第67页。

我们怎么办呢。他们感觉事情已经到了一个紧急的关头,再也不允许有任何的拖延。反对的人变成相信者,敌人变成朋友,甚至连他们内部都有人对耶稣深信不疑。他们对百姓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消失。


约11:48 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

【本会注释】

罗马人也要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这卷书写成的时候(见第179页),罗马人所做的,正是这里人们所怕的,见73-77页。但却是出于不同的原因。如果耶稣真是犹太人所期望的政治上的拯救者,那么任何企图将他推上王位的举动都会招致罗马人迅速的报复和残酷的镇压。但是耶稣从没有主张过他是一个民族的拯救者。当百姓想要强迫他作王时,他只是简单地将他们遣散并从他们的视野中退出(约6:15)。

我们的地土。可能是指圣殿(见耶7:15;马加比书第二卷5:19)或在更大的意义上,指耶路撒冷。

百姓。除了任命一名罗马巡抚(见第66页)以及在圣殿山上存在一座罗马的安东尼要塞(见耶稣的被捕,审判和被钉)之外,犹太人在处理他们地方性的事务上拥有相当大的自由权。他们现在面临着失去这种自由的危险,并且在四十年后真的失去了。


约11:49 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

【本会注释】

该亚法。见太26:57;路3:2节注释。

本年。这并不代表大祭司的任期只有一年。古代的大祭司的任期是终生制的,但在罗马的统治下,大祭司会卸任,新的祭司会接续他的职位。该亚法的任期是从公元18年到36年(见路3:1节注释)。这里的“本年”明显就是我们主被钉十字架的那年。


约11:50 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

【本会注释】

一个人替百姓死。这种原则在拉比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证实。米大示拉巴关于创43:8节(《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846页)说,“一个人的生命冒风险胜过所有的人注定[去死]”。米大示说,“‘你一个人被处死强过全体成员因为你而受刑罚’。”该亚法的意思是,即便耶稣是无罪的,但为了以色列整体的利益也最好把他除去。


约11:51 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

【本会注释】

不是出于自己。该亚法的确是知道预言,但他却不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他所关心的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权利以及犹太人国家生活的继续。但尽管如此,他的话还是清楚地预言了耶稣将要做的事。耶稣是要死去,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亚法希望从解体的危险中拯救的国家却悲惨地灭亡了。


约11:52 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

【本会注释】

也不但替这一国死。这是约翰加的一句评论。该亚法只提到了犹太这个民族,但耶稣是要为万民死的,凡是接受他的就在信的人里面合为一体(弗2:11-22)。这些都是好牧人将要聚拢来的“另外的羊”(约10:16)。


约11:53 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

【本会注释】

商议。公会正式同意,要将耶稣置于死地。他们剩下要做的就是如何实现这一计划而又不激起百姓的骚乱。他们从前曾想过要取耶稣的性命(约5:18;等等),但现在拉撒路的复活将这件事推上了一个危急的关头。该亚法说不必管耶稣是否有罪(见第50节注释),他的这种建议似乎正是公会成员们所期待的解决之道。


约11:54 所以,耶稣不再显然行在犹太人中间,就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莲,就在那里和门徒同住。

【本会注释】

以法莲。通常被认为是现在的et-Taiyibeh,伯特利东北6.4公里处的一个地方(见撒下13:23;代下13:19;约瑟夫战争第四卷9. 9 [551])。这个地方靠近延伸到约旦河谷的旷野。


约11:55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节前洁净自己。

【本会注释】

犹太人的逾越节。如果将约5:1节中那次没有提名的节期(见该处注释)算作逾越节的话,这次是约翰提到的第四个逾越节了(见第193,247页;“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

乡下。尽管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赶来过逾越节,但这里大致是指巴勒斯坦地区。

洁净自己。关于吃逾越节宴席前礼节性洁净的要求见代下30:17-20节注释;参见民9:10。祭司们在审判耶稣时拒绝进罗马人的衙门,就是为了不受污秽,免得不能吃逾越节的宴席(约18:28)。


约11:56 他们就寻找耶稣,站在殿里彼此说:“你们的意思如何,他不来过节吗?”

【本会注释】

他们就寻找。他们现在所做的就像他们先前在住棚节时做的一样(约7:11)。但是现在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联合了起来(见47节注释),他们搜寻耶稣的力量就大大加强了。

他不来过节。考虑到近来逮捕耶稣的命令,人们都在琢磨他是否还会上来过节。希腊原文所传递的意思是,“他可能不敢来过节了,是吗?”他们显然希望耶稣上到耶路撒冷来过节,这样他们对他的抓捕就可以变得容易一点了。


约11:57 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吩咐说,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去拿他。

【本会注释】

祭司长。见第47节注释。

知道。即,“找到”。

报明。希腊文词语mēnuō,“揭发”,“报告”。

 

目录
注释
切换音频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