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2章
1 此后,我们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我的;我们在西珥山绕行了许多日子。
2 耶和华对我说:
3 ‘你们绕行这山的日子够了,要转向北去。
4 你吩咐百姓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住在西珥,你们要经过他们的境界,他们必惧怕你们,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
5 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连脚掌可踏之处,我都不给你们,因我已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
6 你们要用钱向他们买粮吃,也要用钱向他们买水喝。’
7 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已赐福与你。你走这大旷野,他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 神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
8 于是,我们离了我们弟兄以扫子孙所住的西珥,从亚拉巴的路,经过以拉他、以旬迦别,转向摩押旷野的路去。
9 耶和华吩咐我说:‘不可扰害摩押人,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我不赐给你为业,因我已将亚珥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
10 (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里,民数众多,身体高大,像亚衲人一样。
11 这以米人像亚衲人,也算为利乏音人,摩押人称他们为以米人。
12 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扫的子孙将他们除灭,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就如以色列在耶和华赐给他为业之地所行的一样。)
13 ‘现在,起来过撒烈溪!’于是,我们过了撒烈溪。
14 自从离开加低斯巴尼亚,到过了撒烈溪的时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正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
15 耶和华的手也攻击他们,将他们从营中除灭,直到灭尽。
16 兵丁从民中都灭尽死亡以后,
17 耶和华吩咐我说:
18 ‘你今天要从摩押的境界亚珥经过,
19 走近亚扪人之地,不可扰害他们,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亚扪人的地,我不赐给你们为业,因我已将那地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
20 (“那地也算为利乏音人之地,先前,利乏音人住在那里,亚扪人称他们为散送冥。
21 那民众多,身体高大,像亚衲人一样,但耶和华从亚扪人面前除灭他们,亚扪人就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
22 正如耶和华从前为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将何利人从他们面前除灭,他们得了何利人的地,接着居住一样,直到今日。
23 从迦斐托出来的迦斐托人,将先前住在乡村直到迦萨的亚卫人除灭,接着居住。)
24 ‘你们起来前往,过亚嫩谷,我已将亚摩利人希实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与他争战,得他的地为业。
25 从今日起,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且因你发颤伤恸。
26 我从基底莫的旷野,差遣使者去见希实本王西宏,用和睦的话说:
27 ‘求你容我从你的地经过,只走大道,不偏左右。
28 你可以卖粮给我吃,也可以卖水给我喝。只要容我步行过去,
29 就如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和住亚珥的摩押人待我一样,等我过了约旦河,好进入耶和华我们 神所赐给我们的地。’
30 但希实本王西宏不容我们从他那里经过,因为耶和华你的 神使他心中刚硬,性情顽梗,为要将他交在你手中,像今日一样。
31 耶和华对我说:‘从此起首,我要将西宏和他的地交给你,你要得他的地为业。’
32 那时,西宏和他的众民出来攻击我们,在雅杂与我们交战。
33 耶和华我们的 神将他交给我们,我们就把他和他的儿子,并他的众民都击杀了。
34 我们夺了他的一切城邑,将有人烟的各城,连女人带孩子,尽都毁灭,没有留下一个。
35 惟有牲畜和所夺的各城,并其中的财物,都取为自己的掠物。
36 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直到基列,耶和华我们的 神都交给我们了,没有一座城高得使我们不能攻取的。
37 惟有亚扪人之地,凡靠近雅博河的地,并山地的城邑,与耶和华我们 神所禁止我们去的地方,都没有挨近。
箴言29章
1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着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
2义人增多,民就喜乐;恶人掌权,民就叹息。
3爱慕智慧的,使父亲喜乐;与妓女结交的,却浪费钱财。
4王藉公平,使国坚定;索要贿赂,使国倾败。
5谄媚邻舍的,就是设网罗绊他的脚。
6恶人犯罪,自陷网罗,惟独义人,欢呼喜乐。
7义人知道查明穷人的案,恶人没有聪明,就不得而知。
8亵慢人煽惑通城;智慧人止息众怒。
9智慧人与愚妄人相争,或怒或笑,总不能使他止息。
10好流人血的,恨恶完全人,索取正直人的性命。
11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12君王若听谎言,他一切臣仆都是奸恶。
13贫穷人强暴人在世相遇,他们的眼目,都蒙耶和华光照。
14君王凭诚实判断穷人,他的国位必永远坚立。
15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
16恶人加多,过犯也加多,义人必看见他们跌倒。
17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18没有异象(注:或作“默示”),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
19只用言语,仆人不肯受管教,他虽然明白,也不留意。
20你见言语急躁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21人将仆人从小娇养,这仆人终久必成了他的儿子。
22好气的人,挑启争端;暴怒的人,多多犯罪。
23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里谦逊的,必得尊荣。
24人与盗贼分赃,是恨恶自己的性命,他听见叫人发誓的声音,却不言语。
25惧怕人的,陷入网罗;惟有倚靠耶和华的,必得安稳。
26求王恩的人多,定人事乃在耶和华。
27为非作歹的,被义人憎嫌;行事正直的,被恶人憎恶。
1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
2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3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4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5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6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7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8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9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
10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
11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12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
13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
14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
15“锡安的民哪(注:“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16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
17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
18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
19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20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
21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
22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23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24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25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26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27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
28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29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
30耶稣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
31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
32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33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
34众人回答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人子是谁呢?”
35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
36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耶稣说了这话,就离开他们,隐藏了。
37他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他。
38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主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39他们所以不能信,因为以赛亚又说:
40“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41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指着他说这话。
42虽然如此,官长中却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
43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 神的荣耀。
44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
45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
46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47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48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49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
50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
申命记2章
提要:1 继续讲述,他们不可与以东人、9 摩押人、17 以及亚扪人争战。24 但亚摩利人西宏却被他们征服。
1 “此后,我们转回,从红海的路往旷野去,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我的。我们在西珥山绕行了许多日子。
【本会注释】
他们现在往南,向红海沿岸走去。
西珥山。指以东人的山地,西珥山是其中的一部分(见王上9:26;代下8:17)。
3 ‘你们绕行这山的日子够了,要转向北去。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从出埃及以来,已经过了三十九年;他们漂流了大约三十八年。
向北。就是从以旬迦别往摩押和迦南去。
4 你吩咐百姓说:你们弟兄以扫的子孙住在西珥,你们要经过他们的境界。他们必惧怕你们,所以你们要分外谨慎。
【本会注释】
你的弟兄。指以扫的后代(申23:7;摩1:11;俄10,12;玛1:2)。
你们要分外谨慎。以东的居民会非常紧张和不安,因此有可能对以色列人发动突然袭击。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对以东人恐惧心的了解也可能致使他们乘机侵占该国。
5 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连脚掌可踏之处,我都不给你们,因我已将西珥山赐给以扫为业。
【本会注释】
赐给以扫。见书24:4。即使没有立约,上帝也与他们以诚相待。上帝曾对以扫的后代应许过某些现世的福份,所以要履行祂的话语。
6 你们要用钱向他们买粮吃,也要用钱向他们买水喝。
【本会注释】
见创41:35,36,48;42:7,10;44:1,25;47:24。“买”字的原文是表示籴粮的动词(创47:14),源于相同词根的名词就是“粮”的意思(创42:1,2,19,26;43:2;44:2;47:14;摩8:5)。
买水。水在荒漠中是一种贵重用品,很容易引发争端(见创26:17-22)。
7 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已赐福与你。你走这大旷野,他都知道了。这四十年,耶和华你的上帝常与你同在,故此你一无所缺。’
【本会注释】
你走。上帝的眷顾惠及人生旅程的每一细节(诗1:6)。
四十年。一个大约数。从在埃及的逾越节到在迦南地吉甲的第一个逾越节(书4:19;5:10)是整四十年(见第187页)。
8 “于是,我们离了我们弟兄以扫子孙所住的西珥,从亚拉巴的路,经过以拉他、以旬迦别,转向摩押旷野的路去。
【本会注释】
以拉他。他们从西珥山出发向南往亚喀巴湾的以旬迦别和以拉他去,以拉他可能靠近沿岸的以旬迦别。然后他们向北绕过以东的领土到达了摩押的领土。
9 耶和华吩咐我说:‘不可扰害摩押人,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他们的地,我不赐给你为业,因我已将亚珥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
【本会注释】
罗得的后代,象以实玛利和以扫的后代一样,在亚伯拉罕的子孙进来之前,曾拥有归给他们的领土。亚珥显然是那一带的主要城市,整个地区都以此命名(民21:15,28)。
10 (先前,有以米人住在那里,民数众多,身体高大,象亚衲人一样。
11 这以米人象亚衲人;也算为利乏音人;摩押人称他们为以米人。
【本会注释】
以米人。创14:5和书13:19提到这个民族和他们的城市沙微基列亭。
12 先前,何利人也住在西珥,但以扫的子孙将他们除灭,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就如以色列在耶和华赐给他为业之地所行的一样。)
【本会注释】
何利人。是西珥山的古老居民(创14:6;36:20),即户利人;他们的历史、语言和宗教直到最近才被发现(见本册注释第138页)。
【本会注释】
参民21:12。即现代的赫沙河谷,位于死海的东南角。
14 自从离开加低斯巴尼亚,到过了撒烈溪的时候,共有三十八年,等那世代的兵丁都从营中灭尽,正如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
【本会注释】
兵丁。指20岁以上的男人(民1:3)。
灭尽。一个都不留(民26:64,65)。
耶和华向他们所起的誓。见民14:28-29。
15 耶和华的手也攻击他们,将他们从营中除灭,直到灭尽。
16 “兵丁从民中都灭尽死亡以后,
17 耶和华吩咐我说:
18 ‘你今天要从摩押的境界亚珥经过,
【本会注释】
经过。就是绕过,而不是穿过。
19 走近亚扪人之地,不可扰害他们,也不可与他们争战。亚扪人的地,我不赐给你们为业,因我已将那地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
【本会注释】
他们不得穿越亚扪人的领土,而是要从希实本王西宏的领土经过(见民21:13,24)。
20 (那地也算为利乏音人之地,先前利乏音人住在那里,亚扪人称他们为散送冥。
【本会注释】
见创14:5。我们只知道这些人是身材高大,后被亚扪人逐出。。
21 那民众多,身体高大,象亚衲人一样,但耶和华从亚扪人面前除灭他们,亚扪人就得了他们的地,接着居住。
【本会注释】
亚扪人曾被上帝用来管教此民族。
22 正如耶和华从前为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将何利人从他们面前除灭、他们得了何利人的地、接着居住一样,直到今日。
【本会注释】
何利人。见第12节。
23 从迦斐托出来的迦斐托人将先前住在乡村直到迦萨的亚卫人除灭,接着居住。)
【本会注释】
亚卫人。见书13:3,4。巴勒斯坦西南部原有的居民,他们被非利士人所赶走。
迦斐托人。见创10:14的注释;另见耶47:4;摩9:7。
24 你们起来前往,过亚嫩谷;我已将亚摩利人希实本王西宏和他的地交在你手中,你要与他争战,得他的地为业。
【本会注释】
你们起来。见民21:13。这个命令要他们过亚嫩河占领靠近约旦河亚摩利人居住之地。
亚摩利人……西宏。西宏从摩押人手中夺取了这块领土,而摩押人则撤到了亚嫩河以南。
25 从今日起,我要使天下万民听见你的名声都惊恐惧怕,且因你发颤伤恸。”
【本会注释】
惊恐。参对摩西的应许(出15:15,16)以及约书亚在基遍与亚摩利人的经验(书10:11)。
26 “我从基底莫的旷野差遣使者去见希实本王西宏,用和睦的话说:
【本会注释】
基底莫。书13:18;21:37;代上6:79,提到约旦河平原上有一个叫基底莫的城。
27 ‘求你容我从你的地经过,只走大道,不偏左右。
【本会注释】
大道。一条专供官兵快速通过的“王道”(民20:17;21:22)。这条古道的遗迹至今依在,从亚喀巴湾向北穿越约旦河东岸。
28 你可以卖粮给我吃,也可以卖水给我喝,只要容我步行过去,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为了平安过路而说尽了好话。
29 就如住西珥的以扫子孙和住亚珥的摩押人待我一样,等我过了约但河,好进入耶和华我们上帝所赐给我们的地。’
【本会注释】
这是向西宏保证他们没有在其领土中安家的意图,因为他们的产业是在约旦河的对岸。
30 但希实本王西宏不容我们从他那里经过;因为耶和华你的上帝使他心中刚硬,性情顽梗,为要将他交在你手中,象今日一样。
【本会注释】
他怀疑他们的诚意和他们请求的合理性(见民21:23)。
使他心中刚硬。就是任由西宏固执己见。
性情顽梗。希伯来原文动词的意思就是“坚强”、“强壮”、“坚定”。此词在其他经文中被译为“使……胆壮”(申3:28;诗27:14)、“使……稳固”(赛35:3)、“勉力”(鸿2:1)、“定意”(得1:18)。耶和华不会干涉西宏心思意念的自然运转,但是会任凭他心地刚硬(见出4:21的注释)。人可以用上帝赋予意志的力量继续做恶或改邪归正。上帝从不强迫人做这个或做那个,但却随时准备借着祂的灵与选择行善的人合作。该词在书1:6中译为“当……壮胆”。
31 耶和华对我说:‘从此起首,我要将西宏和他的地交给你;你要得他的地为业。’
32 那时,西宏和他的众民出来攻击我们,在雅杂与我们交战。
33 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将他交给我们,我们就把他和他的儿子,并他的众民,都击杀了。
34 我们夺了他的一切城邑,将有人烟的各城,连女人带孩子,尽都毁灭,没有留下一个。
【本会注释】
尽都毁灭。意为“取缔”、“取消”。只有在上帝的指令下才能执行。对于耶利哥也采取了相同的做法。
35 惟有牲畜和所夺的各城,并其中的财物,都取为自己的掠物。
36 从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直到基列,耶和华我们的上帝都交给我们了,没有一座城高得使我们不能攻取的。
【本会注释】
亚罗珥。在亚嫩河右岸的一座亚摩利人的城,离死海约有13英里(20公里,见书12:2;13:16;王下10:33)。现名阿拉艾。
37 惟有亚扪人之地,凡靠近雅博河的地,并山地的城邑,与耶和华我们上帝所禁止我们去的地方,都没有挨近。”
【本会注释】
雅博。见民21:24;士11:22。依照上帝的指令,没有侵占亚扪人的领土。人的雄心大志必须与上帝的旨意相和谐,不可试图超越祂所设定的界限。这样,人生的成功就都将成为祝福。但是如果人超越上帝的旨意,去寻求祂所不容许的事情,那么这种冒险的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箴言29章
提要:1 关于国家事务,15 关于私人事务,22 关于生气,骄傲,盗窃,懦弱和腐败。
1 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着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
【本会注释】
人屡次受责罚。直译是“常受责备的人”。上帝的长期忍耐给了罪人悔改罪行的宽容时期。如果他们继续硬着颈项,不肯负基督“容易”的轭(太11:30),让上帝的怜悯保护他们免受犯罪的后果,他们的灾难和毁灭就会突然临到(见箴6:15;15:10;耶19:15;来10:26-30)。
2 义人增多,民就喜乐;恶人掌权,民就叹息。
【本会注释】
指增多了的义人掌权。当义人有机会兴旺时,人人都有自由而不受束缚。义人掌权时就更是这样了(见箴11:10;28:12,28)。
3 爱慕智慧的,使父亲喜乐;与妓女结交的,却浪费钱财。
【本会注释】
儿子爱慕智慧,父亲能不高兴吗?有人可能抱怨学得太多。但义人追求智慧是没有止境的。堕落的儿子会浪费自己的一切。他挥霍健康和体力,放荡到半夜,在酒精的影响下,智慧和知识完全消失(见路15:13)。
4 王藉公平,使国坚定;索要贿赂,使国倾败。
【本会注释】
使国坚定。没有什么比不公平更能破坏安定的了。如果一个人在统治者手中无辜受苦,他可能就觉得行义是得不偿失的。于是他自己也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甚至那些没有效法统治者腐败的人,也不愿意尽力行善了。
贿赂(terumoth)。在其他地方指献祭或捐献。这里可能指统治者所强求的供奉。“索要贿赂”直译为“与捐献有关的人”,有多种解释。不知道所罗门指的是行贿还是索贿的人,或是指统治者神那样索要供奉。
5 谄媚邻舍的,就是设网罗绊他的脚。
【本会注释】
抵制奉承并不容易,特别是当邻舍为了个人利益而奉承你时。即使在今生的事务上,也有许多人在花言巧语的影响下,作出了愚蠢的决定(箴26:28;28:23;《天路》第161,162页)。
6 恶人犯罪,自陷网罗;惟独义人欢呼喜乐。
【本会注释】
罪人不知不觉地自投网罗。等到他发现,已为时太晚。义人欢乐歌唱,因为上帝赐给他智慧和力量抵制罪恶,并自由地前往天国(见箴12:13;18:7;24:16)。网罗易进而难出。恶习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上帝的帮助,罪人软弱的意志是无法挣脱捆绑他的绳索的。仇敌的目的就是用他狡猾而难以觉察的网罗控制他的受害者,直到他想挣脱和逃走也来不及了。
7 义人知道查明穷人的案;恶人没有聪明,就不得而知。
【本会注释】
案(din)。这是司法用语。义人在法庭中支持穷人的案子(见伯29:12,16)。恶人对于案情的是非则不在乎。
8 亵慢人煽惑通城;智慧人止息众怒。
【本会注释】
煽惑通城。可能是为了挑起不满。亵慢人嘲笑政权和正义,挑起争端。智慧人则尽量平息怒气(见箴15:18)。
9 智慧人与愚妄人相争,或怒或笑,总不能使他止息。
【本会注释】
按照语法结构,主语可以是智慧人,也可以是愚妄人。说愚妄人这样争辩更自然一些。七十士译本明确地说,或怒或笑的都是愚妄人身上。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此悬殊的对手进行争论,是不会有安宁的。
10 好流人血的,恨恶完全人,索取正直人的性命。
【本会注释】
本节含义不明。有人译为“义人想要拯救好流人血者的性命”(参诗142:4)。也有人认为是指义人想要复仇(见启6:9-11)。还有人把yesharim(正直)改为resha`im(邪恶),于是就成了“恶人索取他的性命”。这样的改变使两个分句对称起来。
11 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本会注释】
情绪跟情感有关。所以怒气完全爆发的是指愚妄人。智慧人要等到冷静下来以后,再沉着地陈述自己的情况。
12 君王若听谎言,他一切臣仆都是奸恶。
【本会注释】
统治者如果甘心受骗,喜欢用谎话奉承他的人,不久以后,侍奉他的就只是撒谎的人了。
13 贫穷人、强暴人在世相遇;他们的眼目都蒙耶和华光照。
【本会注释】
强暴人。直译是“压迫者”。贫穷人和富裕的压迫者之间常有许多不愉快的接触。但他们的生命都是上帝所赐的。
14 君王凭诚实判断穷人;他的国位必永远坚立。
【本会注释】
坚立。忠心看顾穷人的君王是在为上帝工作,并受到上帝的保护。这样的君王不但看顾穷人,也看顾富人。全国人民都希望看到他的王朝和统治能继续保持。
永远(la`ad)。“继续存在”,不一定没有终点。该词常常指人的一生(见诗9:18;21:6;61:8)。圣经中大部分译为“永远”的词,都是表示“或短或长的时间,根据所涉及的对象而定”。如果指永生的上帝,新天新地,未曾堕落的天使或赎民,那是没有终点的,但如果指必死的人类,那就是有时限的。公义之王的宝座要坚立到条件发生变化,上帝撤回保护为止。
15 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
【本会注释】
适当地使用这两种手段,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如果疏忽或过分使用它们,就会导致失败(见箴10:13;13:24;23:13)。
16 恶人加多,过犯也加多,义人必看见他们跌倒。
【本会注释】
恶人增多,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自然会下降,并且继续不断地堕落。祈求制止罪恶的义人,必看见自己的祈祷得到答复(诗37:34;箴28:28)。
17 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本会注释】
适当地管教孩子会使父母摆脱因溺爱孩子而造成的烦恼。他们会看到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感到高兴和满足。
18 没有异象(或作:默示),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
【本会注释】
异象(chazon)。该词在圣经中共出现35次,指先知的异像。除了箴30和31章亚古珥和利慕伊勒的真言以外,这是《箴言》中唯一一次提到先知或预言的。但所罗门的全部作品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智慧和知识。
放肆(para)。“放松”。当一个教会或民族切断与上帝的连系,使祂不能藉着祂所选择的使者直接与他们交通时,百姓就会失去了限制。
律法。律法在这里指上帝所显示的全部旨意。如果人人都自行其是,就会陷入混乱和不幸(士17:6)。但如果随从上帝的旨意,就会有繁荣和幸福。
19 只用言语,仆人不肯受管教;他虽然明白,也不留意。
【本会注释】
就是不肯接受管教。懒惰的仆人十分清楚主人要他做什么。所以只好用言语以外的办法使他顺从了。
20 你见言语急躁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本会注释】
言语。或“行动”。草率的言行会给说话的人和周围的人带来麻烦(见箴26:12;雅1:19)。
21 人将仆人从小娇养,这仆人终久必成了他的儿子。
【本会注释】
家仆和一般奴隶是不同的。主仆之间有时会产生感情和信任(见创15:2;出21:5,6)。仆人也有继承财产的。
这句箴言也是警告不要偏爱不值得爱的仆人,因为他有可能影响主人对自己儿女的感情。这个仆人最后可能对主人产生巨大的影响,迫使主人剥夺自己儿女的继承权,把财产留给这个狡猾的仆人(见箴17:2)。
22 好气的人挑启争端;暴怒的人多多犯罪。
【本会注释】
生气的人管不住自己。七十士译本为“生气的人,挑起争端。易怒的人,挖掘罪恶”(见箴15:18;雅1:20)。
23 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里谦逊的,必得尊荣。
【本会注释】
谦卑的人不仅最后会获得尊荣,而且会保持它,因为他高升以后,继续表现他原来的谦虚态度(见箴15:33;16:18,19;25:6,7;但2:30;路14:11)。
24 人与盗贼分赃,是恨恶自己的性命;他听见叫人发誓的声音,却不言语。
【本会注释】
恨恶。与盗贼为伍是危险的,要么会被视为同犯,要么会丧命。当他严肃地奉命陈述他所知道的罪行时,继续隐瞒就会使他成为伪证者(见利5:1;士17:2)。
言语。直译是“透露”。
25 惧怕人的,陷入网罗;惟有倚靠耶和华的,必得安稳。
【本会注释】
一个人如果因惧怕人而疏忽自己的责任,知错犯错,就会危及自己的得救。但敬畏上帝的人却是“安稳”的,直译是“置于高处”,在仇敌的一切攻击中受到保护(见箴18:10;赛51:12;太10:28;可8:38)。
26 求王恩的人多;定人事乃在耶和华。
【本会注释】
国王和法官不能决定人的最终命运。裁决权掌握在上帝手中。
27 为非作歹的,被义人憎嫌;行事正直的,被恶人憎恶。
【本会注释】
如果本节是所罗门箴言的结尾(见箴30:1;31:1),那它就是合适的总结,因为它归纳了全书的题材。智者说到了善恶之间的互相厌恶。义人不可能与恶人亲密相处,因为他们的目标,观念和标准是大相径庭的。除非他降低标准,否则他在恶人面前就不自在。恶人也是这样(见赛53:3;约15:19)。除非恶人愿意受义人良好品格的影响,改变自己的行径,否则他与义人交往会很痛苦的。义人所“憎恶”的,是恶人的恶(见诗139:19-21)。
约翰福音12章
提要:1 耶稣允许马利亚膏他的脚。9 众人聚拢来要看拉撒路。10 祭司长商议要把拉撒路杀了。12 基督骑驴进耶路撒冷。20 希腊人求见耶稣。23 耶稣预言他的死。37 犹太人普遍的瞎了眼: 42 虽然如此还是有许多官长信了他,但却不敢承认: 44 因此耶稣恳劝他们要相信承认。
珍贵的香膏
约12:1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
【本会注释】
耶稣。[西门的筵席,约12:1-9=太26:6-13=可14:3-9=路7:36-50。主要注释: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见“在耶路撒冷传道的末期”;“基督服务的持续时间”,“加利利早期的传道”,“主耶稣的传道生涯”。]关于这次筵席和记载在其他三卷福音书中之相同内容的关系见路加福音第7章的补充注释。
逾越节前六日。这次筵席可能发生在基督被钉之前那个安息日的晚上(见太21:1;26:3节注释),那时从法律上来说已经是一周的第一日了(见卷二第101页)。这样,从星期日到逾越节的前一天,即星期五(见马太福音第26章的补充注释,注释1),算上星期日(见卷1,第182页),正好是六天。
就是拉撒路……之处。见约11:1节注释。
约12:2 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本会注释】
有人……预备。筵席设在西门的家中(太26:6)。
筵席。希腊文词语deipnon(见路14:12)。
马大伺候。这很像她以往的特点(见路10:40)。
约12:3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本会注释】
斤。希腊文词语litra,等同于拉丁文词语libra,约有我们现在的六两半(见第50页)。新约中这个词只在这里和约19:39节中出现过。
真哪哒香膏。希腊文murou nardou pistikēs。这个词组在可14:3节的边页中翻译为“真哪哒香膏”,形容词pistikos翻译成了“真”。英文KJV版的约12:3节把这个形容词略去了,但实际上应该把它加上。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认为pistikos的意思是“真”,“纯”。有些人认为它的意思是“液体的”。还有些人认为pistikos是一个当地的名字。关于香膏的描述见路7:37节注释。
脚。马太福音(26:7)和马可福音(14:3)的记载是说膏油倒在了头上。显然马利亚是将膏油倒在了耶稣的头上和脚上,而每卷福音书的作者只注意到了一点。路加和约翰一样,提到马利亚将膏油倒在了耶稣的脚上(路7:38)。
香气。她的这件行为是不能隐藏的。强烈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使大家注意到了马利亚的行为。
约12:4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本会注释】
有一个门徒。马太特别提到,那“门徒……很不喜悦”(太26:8)。批评和指责起源于犹大,但随即这种精神散布在众门徒中间。
卖耶稣。见约6:71节注释。
约12:5 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约12:6 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本会注释】
钱囊。希腊文glōssokomon,直译是管乐器吹口的存放袋,但是这个词一般也用于指存放普通物品的袋子,特别是指放钱的袋子。因此,这里翻译为“钱袋”非常合适。这个词还在七十士译本的代下24:8节中出现过。
带着。希腊文bastazō,大概的意思是抬或拿着”(路7:14;22:10;等等)或者“拿起”(约10:31)。从古卷上的定义来看,这里的意思是“偷窃。”
约12:7 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本会注释】
为我安葬之日。原文的证据(参见第146页)倾向于以下的说法,“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或“容她为我安葬之日存留吧”(英文RSV版)。但其实这句话在希腊原文中翻译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太清楚。耶稣的意思不可能是说让她将膏油的一部分留到他下葬的时候再用。他所指的可能是那促使马利亚购买膏油的动机(见太26:12;可14:8节注释)。关于马利亚用油膏耶稣的动机见太26:12节注释;参见《历》第六十二章。
约12:8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杀害拉撒路的阴谋
约12:9 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
【本会注释】
许多……人。大体是指普通的百姓。同样的短语在第12节中也出现过。
知道。这里作“发现”更合适一些。
看……拉撒路。这个理由够充分了。今天如果有个人从死里复活那将吸引大批的群众。
约12:10 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
【本会注释】
但祭司长。[卖主的阴谋,约12:10,11=太26:1-5,14-16=可14:1,2,10,11=路22:1-6。主要的评论:马太福音。见“受难周”。]祭司长阴谋要杀害耶稣的同时也想要将拉撒路置于死地。他们没有什么正式理由控告拉撒路。拉撒路的存在就是耶稣神性的见证,而耶稣是祭司们判定应该受死罪的,同时只要他活着,就是对他们主要教训──即没有复活(见约11:47节注释)──的一种否定,因此他们觉得有必要将他一块杀了。
约12:11 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本会注释】
回去。或,“开始离开”(罗卜逊)。即,他们离弃了犹太主义而加入了耶稣门徒的行列。
荣入圣城
约12:12 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
【本会注释】
第二天。[荣入圣城,约12:12-19=太21:1-11=可11:1-11=路19:29-44。主要注释:马太福音。见“在耶路撒冷传道的末期”;“受难周”。]第二天应该就是筵席结束后的第二天,即星期天的第二天(见第1节注释)。
许多……人。见第9节注释。尽管约瑟夫所说在特殊的逾越节时会有超过2,500,000的人聚集到耶路撒冷(战争vi. 9. 3 [420-427])有些夸张,但这里无疑表明有大量的群众这段时期聚集到耶路撒冷。
约12:13 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撒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
【本会注释】
枝。直译是“棕树枝”。马加比书第一卷13:51节提到棕树枝时将它和大祭司西门光荣进入耶路撒冷塔楼联系在一起。启7:9节中百姓手中所拿的棕树枝是胜利的象征(见《善》第四十二章)。
喊。这里翻译为“不断地呼喊”更合适一些。
以色列王。这句话的语序在希腊文中是颠倒过来的:“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应当向以色列的王欢呼”。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显然是引自诗118:25,26节,而后半部分“应当向以色列王欢呼”是出自亚9:9节。关于根据犹太人的期望弥赛亚是王见路4:19节注释;参见约18:37;19:19节。关于百姓欣喜若狂的呼喊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记录,他们显然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
约12:14 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
【本会注释】
一个驴驹。约翰在这里没有记载获得驴驹的细节(见可11:1-7)。
约12:15 锡安的民(原文作女子)哪,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本会注释】
不要惧怕。希伯来文或七十士译本的亚9:9节都没有这个短语,这里引用的经文可能是出自赛40:9节。
约12:16 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
【本会注释】
不明白。门徒们不理解耶稣当前行为的目的和意义。关于这一行动的目的之讨论见太21:5节注释;参见《历》第六十三章。尽管耶稣已经清楚地告诉门徒他的死期近了(太17:22,23;等等),但他们似乎在当前欣喜和激动的时刻把他的话给忘了。他史无前例地允许自己被称为“以色列王,”这激起了门徒们的希望或许他们的夫子最终将满足他们和百姓的期望,宣布自己是王,并且承担起弥赛亚政治上的任务。门徒们在耶稣复活之后,在圣灵的指引之下通过研究预言,终于明白了耶稣这一举动的目的。
约12:17 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
【本会注释】
作见证。那些亲眼见过拉撒路复活的人和大批百姓混杂在一起,对他们作见证。这样,激动和兴奋的情绪就迅速蔓延开来。
约12:18 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
【本会注释】
迎接他。迎接耶稣的人有两种,一是陪伴他来的人,二是从耶路撒冷出来去见他的人。
约12:19 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本会注释】
徒劳无益。希腊文ōpheleō,在这里的意思是“做成”(参见约6:63)。
世人。原文引用的证据(参见第146页)显示这里作“整个世界”。这两个短语的意思都是“每一个人”。这里所用的语言显然是夸张的。说这话的人无疑是困惑发狂了。他们找不到人愿意下手去拿住耶稣并把他交到他们那里,相反的是,他们发现百姓聚集在耶稣身边,向他欢呼,向他致敬,承认他是他们的王。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企图逮捕耶稣的举动必将引起骚乱。犹太人的领袖们要求耶稣使百姓安静下来,但却没有成功(路19:39,40)。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呆呆地看着队伍,眼见他们所恨的仇敌在百姓表示效忠的欢呼声中进入耶路撒冷。他们现在的感受可能和哈曼给末底改牵马时的感受有些类似(斯6:11)。领袖们不知道耶稣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想象着耶稣马上就要宣布作王,剥夺他们的权力并率领以色列人反抗罗马人的统治。
希利尼人求见耶稣
约12:20 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利尼人。
【本会注释】
几个希腊人。[与一些希腊人的面谈,约12:20-36a.]和耶稣最后一次访问圣殿联系起来看,这件事可能发生在耶稣被钉之前的星期二(见太23:1节注释;参见《历》第六十八章)。
礼拜。这几个希腊人是来礼拜的,而不是来参加逾越节的,这一事实说明他们并不是完全的改变信仰者(译者按:皈依者)。约瑟夫曾提到在逾越节时来耶路撒冷礼拜的外国人(战争vi. 9. 3 [427])。半皈依者和外邦人一样,被严格地限制在只允许外邦人进入的院子。关于圣殿院落的描述见米示孥Middoth,《他勒目》之宋西诺版(Soncino ed.)第1-23页;参见Kelim 1. 8,《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11页。
约12:21 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
【本会注释】
腓力。见可3:18节注释。
伯赛大。见太11:21节注释。
我们愿意。这里作“我们渴望”或“我们希望”更合适一些。
见。这里的意思是“愿意见”,和路8:20节中的意思一样。关于这次访问的目的见《历》第六十八章。
约12:22 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本会注释】
告诉安得烈。腓力和安得烈两个人都是希腊文的名字,他们的希腊血统可能是他们得以参与这件事的原因。腓力为什么要请教安得烈这一点并没有说明,但显然他是在就几个希腊人求见耶稣的事(见约6:8节注释)向安得烈征询意见。在使五千人吃饱的叙述中(约6:1-14),安得烈比腓力表现出一种更实际、更干练的气质,而腓力显得不仅犹豫并且小信。
约12:23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本会注释】
说。这句话更像是对当前希腊人求见自己这种情况的反应,而不是对门徒直接的回答。
时候到了。稍早前耶稣宣称他的时候还没有到(见约2:4;7:30;8:20;见约2:4节注释)。但是现在,他的死期近了。加上今天,到耶稣被钉,仅剩四天。这几个希腊人的拜访无疑使耶稣联想到他的死将要带来的结果,即,无数的外邦人将要归向他。
人子。见太1:1;可2:10节注释。
约12:24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本会注释】
实实在在地。见太5:18节;约1:51节注释。
一粒麦子。这里翻译为“一粒麦子”更合适一些。
死了。这是大自然中一个简单的例证。一粒麦子落在泥土里,作为一粒麦子它是死了,但是生命并没有被毁灭。胚芽的生命是麦子子粒的消解所不能毁灭的。在新长出的植株里,一粒麦子变成了许多粒。然而,如果种子不播撒在土里,便不会有这种增加。对于耶稣也是这样。如果他选择不为有罪的人类舍命,那他仍旧是“一粒”。人类也必灭亡,天国不会再有生命的收获。但耶稣藉着他的死将生命带给凡将信心建立在他里面的人。将这里和保罗在林前15:36节中的论述作一比较。
约12:25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本会注释】
爱惜自己生命的。见太10:39节注释;参见可8:35;10:39节。这里用来表示“灵魂”的词是psuchē(见太10:28节注释),通常翻译为“灵魂”(可8:36,37;等等)或永生。那愿意在今生奉献自己服侍上帝的人必保全他的“性命”,并在来生享受永生。
那愿意在今生为服侍上帝而牺牲自己的人便能保全他的“灵魂”并能在来生里享受永远的生命。因此,“自我牺牲的定律,就是保全自己的定律”;“专求利已的定律,就是自取灭亡的定律”(《历》第六十八章)。那些准备在今生舍弃最宝贵之一切的人就走上了属灵成长的道路,并且最终他们必将发现他们什么也没有失去,反倒获得了真实的财富(见腓3:8-10)。这个世界将自我牺牲看作愚蠢和浪费,就像一个小孩子看把粮食扔在地上是毫无意义的浪费似的。但未来的世界将会显明,热中于当前这个世界的人才是愚蠢,上帝的儿女是有真智慧的。太10:28节中有关于“灵魂”最终丧失和毁灭的描述。
恨恶。这里“恨恶”的意思是“爱我胜过爱……”(见路14:26节注释)。
约12:26 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本会注释】
服侍。见25节注释;参见可9:35;10:43-45节。
跟从我。见太16:24节注释;参见可8:34节。
我在哪里。与他的主有属灵的友谊和交通是那些在今生服侍主之人的特权(太28:20),而在来生他要享受与主面对面的交流。
我父必尊重。关于服侍的报赏见可10:29,30节注释。这里列出了作门徒的条件和报赏,无疑是在指那几个希腊人,他们显然是在考虑这些事。
人子必须被举起来
约12:27 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
【本会注释】
我……心里。这是耶稣常用的一种表达,实际上等于“我”(见诗16:10节注释)。
忧愁。希腊文动词tarassō。这同一个词还出现在约11:33;13:21节中,都是以耶稣作为主语。在约14:1,27节中,耶稣劝慰他的门徒不要“忧愁”。耶稣的祷告显出了他当前忧愁的原因,“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希腊人的来访使他想到了外邦人的得救,但在他们的得救和当前的时刻之间却横亘着一个十字架以及与它联系在一起之心灵和肉体上的极度痛苦。耶稣的人性在这一刻退缩了。主现在突然精神上的痛苦就是因为清楚地看到了前面即将临到的景象(参见太26:38节注释)。
救我。这个祷告和几天之后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太26:39)类似。我们可以确信,如果还存在任何其他少一些牺牲就能拯救人类的手段,耶稣的祷告将会蒙垂听。但是,若要完成救赎计划,就必须付上无限的牺牲(见《祖知》第四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耶稣便自己顺服,他要彻底完成救赎计划。
约12:28 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本会注释】
父啊。见太6:9;约1:14节注释。
荣耀你的名。希腊文中着重强调代词“你的”。这个祷告和他先前关于他与他父之间关系的教导相一致,即,他始终寻求他父的荣耀(见约7:18;8:50)。关于“名”表示品格,见太6:9节注释。
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先前两次有声音从天上下来──耶稣受洗(太3:17)和登山变像(太17:5)。
已经荣耀了我的名。天父的名得荣耀是通过耶稣的生活,传道和所行的神迹(例如,约11:4)。
还要再荣耀。这是指耶稣的死和他的复活。
约12:29 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
【本会注释】
打雷了。百姓听到了从天而来的声音,但他们却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这与那些听到向保罗说话之声音的人的情形类似(见徒23:9节注释)。
天使……说话。有些人解释说这声音是一道神圣的信息。这似乎暗示着他们明白那声音的含义。耶稣回答说,这声音“是为你们来的”,由此判断,那几个希腊人,显然还有其他的人,听见并理解了那声音的意思(见《历》第六十八章)。对他们来说,这声音是要使他们坚信,耶稣的确是上帝的儿子。
约12:30 耶稣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
【本会注释】
是为你们。见第29节注释;参见《历》第六十八章。
约12:31 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
【本会注释】
现在。这个世界历史的关键时刻到了。耶稣将要为有罪的族类去死,以此确保人类的得救和撒但王国的彻底败亡。“现在”这个词语包含了太多重要的意义。
这世界受审判。这里不是说耶稣马上要作审判者,“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或者,就像krinō经常被翻译成的,“审判”]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见约3:17节注释)。然而,人却是以他们与子的关系来决定他们永恒的命运的(见约9:39节注释)。犹太这个民族拒绝接受耶稣是预言中的弥赛亚以及这个世界的救赎主,因此他们也就决定了自己的厄运并招致了刑罚。
这世界的王。撒但的这个头衔只在约翰福音中出现过(参见约14:30;16:11)。他还有其他的头衔,“这世界的神”(林后4:4),“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弗2:2)。关于撒但篡夺这个世界的权柄,见太4:8,9节注释。
赶出去。当初路锡甫从他的高位上坠落时就曾被赶出过一次了(见《祖知》第一章)。现在他的工作要受到进一步的限制。从撒但对上帝儿子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真实的品格。从今往后他“再不能在那些从天而来的天使面前控告耶稣的弟兄了”(《历》第七十九章)。更多内容见启12:7-9节注释。
约12:32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本会注释】
被举起来。这是指被挂在十字架上。同一个动词还出现在约3:14节中(见该处注释),那里耶稣将自己被举起来和铜蛇在旷野被举起来进行比较。在约8:28节中耶稣再次指出他要被举起来,并说明做这件事的正是犹太人。这清楚地显示出他并不是在说他的升天。
就要吸引。无数人的生活证明十字架比这世界上一切的蛊惑更具有吸引力。保罗在雅典以哲学对哲学无功而返,之后当他在哥林多的时候,他决定“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参见《述》第二十四章)。结果,他的劳苦大得功效。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十字架的吸引力没有丝毫的减退。它仍旧是“上帝为基督招聚灵魂的大能和智慧”(《证》原文第六册第67页)。
万人。“人”这个字是后加的,这使得本节的应用范围只限制在人类之中。应当删去这个字,因为不仅是人类的成员被基督的牺牲所吸引,还有天使以及其他世界的居民全都因着上帝自我牺牲的爱而被吸引到基督这里来(西1:20)。
约12:33 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
【本会注释】
将要怎样死。见第32节注释。
约12:34 众人回答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人子是谁呢?”
【本会注释】
律法。希腊文词语nomos,这个词在旧约中曾普遍使用,还出现在约10:34节中(见该处注释)。
基督是永存的。说这话的人可能是在指以下章节,诗89:36;110:4;赛9:6;但7:13,14节。启示文学曾清楚地展望到弥赛亚的统治将是永远的。例如,伪经以诺书(见第87页)关于那被拣选的一位宣称,“智慧如水倾出,他面前的荣耀永不退去”(49:1)。“赐圣灵的主将要与他们同在,他们吃饭,躺下,站立,都与人子在一起”(62:14)。
人子。见太1:1;可2:10节注释。
必须被举起来。这些提问的人不能同意耶稣关于他的死所说的话,因为他们相信经上对于弥赛亚永恒统治的教训。如果从“人子”这个称呼来说,耶稣的意思是指弥赛亚,就像犹太人理解的一样(见以诺书62:14节,上面所引述的“基督将要与他们同在”;另见第87页),那他的死是指着什么说的呢?百姓的这个问题显示出他们明白“被举起来”是指着死说的。
约12:35 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
【本会注释】
还有不多的时候。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此时此刻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明白。时间就快要到了。耶稣──这世界的光(约8:12)──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最后的光芒正在闪耀。六个月前耶稣曾说,“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约7:33)。但现在却只有几天的时间了。他呼吁人们现在就接受他。他们应该善加利用他们现在的机会而不应把时间浪费在问题和疑惑之中。
行走。希腊文词语peripateō(见约7:1节注释)。
临到。或“降临”。
在黑暗里行走。见约8:12节注释。
约12:36 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耶稣说了这话,就离开他们隐藏了。
【本会注释】
光明之子。见路16:8节注释。那相信的人变成和他们所信的一样。那些接受耶稣──就是光──的人,自己也变成一个源头,有光从他们那里照射到别人身上(见太5:14-16节注释)。
隐藏了。将这里和约8:59节作一比较。这是耶稣最后一次在圣殿中出现。同样,这天也是他公开传道的最后一天。在最后一次向以色列的领袖发出呼吁之后耶稣永远地离开了圣殿。见太23:38节注释。
犹太人的不信
约12:37 他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他。
【本会注释】
还是不信。[被犹太领袖最终的弃绝,约12:36b-50。见“在耶路撒冷传道的末期”。]关于神迹作为信心的基础见第208,209页。
约12:38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主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本会注释】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这句话的希腊原文最好翻译成结果状语从句,而不是像在约9:3节中一样,翻译成了一个目的状语从句(见该处注释;参见约11:4节注释)。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他们不信他,结果,先知以赛亚的话应验了。”(译者按:而不是说,他们不信他,是为了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进一步的解释见太1:22;约12:39节注释。
主啊,……有谁信呢。引自七十士译本的赛53:1节,而不是希伯来文版。这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主啊”这个称呼,希伯来文版本中没有这个称呼。见赛53:1节注释。
约12:39 他们所以不能信,因为以赛亚又说:
【本会注释】
不能信。这句话对照第38节注释就好理解了。上帝的先见并不妨碍人们自由的选择。以赛亚的预言只是简单地说明上帝的先见是什么样子的。“预言并不能塑造那些实现预言之人的性格。人的行动都是出于他们自由的意志”(怀爱伦《评预》1900年11月13日)。见太1:22;约3:17-20节注释。
约12:40 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本会注释】
叫他们瞎了眼。尽管与现在七十士译本和希伯来文版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这句话确是引自赛6:10节。约翰自由地引用或在他之前有不同的版本。关于评论见赛6:10;太13:15节注释。
约12:41 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指着他说这话。
【本会注释】
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原文的证据(参见第46页)被引用可能是,“因为他看见他的荣耀”。联系到约12:40节的话,这里似乎是在指赛第6章的异象。
约12:42 虽然如此,官长中却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
【本会注释】
官长中。这是相比较于国家的瞎眼来说的。
不承认。这里翻译为“总是不承认”更好一些。这里是对一段时间之前所提问题的回答,“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呢?”(约7:48)。有些人后来公开信了他,比如,尼哥底母(约19:39;参见约3:1)和亚利马太的约瑟(见太27:57节注释)。
赶出。见约9:22节注释。
约12:43 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上帝的荣耀。
【本会注释】
爱人的荣耀。见太23:5节注释。米示孥有以下的话,显示出加在人的称赞和荣耀之上的价值:“你弟子的荣耀就是你自己的荣耀,你同事的荣耀就是对你老师的尊敬,对你老师的尊敬就是对上天的敬畏”(Aboth,4 12,《他勒目》之宋西诺版第50,51页)。
信子就是信父
约12:44 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
【本会注释】
耶稣大声说。关于第36节中提到的耶稣的离开和隐藏,这次演讲的具体时间并不清楚。第37-50节似乎是约翰对于人们拒绝弥赛亚所作的评论。这一天在圣殿中的教训结束了耶稣公开传道的历程。后来他就只在私下里教训他的门徒了。
信那差我来的。“那差我来的”,这个从句经常出现在约翰福音中(约5:24,30,37;6:38,39,40,44;等等)。这句从句强调了子与父完全的合一(见约3:17;10:30节注释)。
约12:45 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
【本会注释】
那差我来的。基督来,是要向这世界彰显他父的品格(见约1:18节注释)。当腓力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时,耶稣宣称,“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8,9)。父与子在他们的计划,目的,和步骤上都是完全一致的(见约10:30节注释)。
约12:46 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本会注释】
光。关于耶稣是光见约1:4;8:12节注释。
在黑暗里。见约壹2:11节注释;参见约12:35,36节。
约12:47 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本会注释】
不审判。见约3:17;9:39节注释。
约12:48 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本会注释】
有审判他的。将这里和约5:45节作一比较。施行审判的不是摩西,而是基督的道。耶稣同时代的人从他那里听到了关于他身份和使命的真理,这一事实令他们无可推诿。对于得蒙拯救的条件他们不能再说自己是无知的。如果他们没有听到真理他们就不用承担责任(见约9:39-41节注释)。这对于今天听见上帝之道的人也是一样。上帝将极大的责任放在那些听到真理的人身上!他们或许轻视甚至讥诮主的教训,但最终他们必在愁苦中发现自己一定要为自己所听所做的负责。
约12:49 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
【本会注释】
凭着自己。犹太人拒绝耶稣的道就是拒绝了他们自称敬拜的父上帝。关于这一点,耶稣想要警告他们,即,当人拒绝了众使者的信息也就是拒绝从天上发出这信息的一位。他们拒绝的不仅是众使者,还有那位赐他们信息并差遣他们的一位(见太10:40节注释)。
约12:50 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
【本会注释】
永生。见约3:16节注释。天父的命令是,人应当信他所差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基督。惟有如此他们才能得救(见徒4:12)。约翰在另一段话中声明,“上帝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约一3:23)。犹太人相信救恩会临到他们,因为他们严格学习并遵行妥拉(译者按:律法)。许多人将他们永生的希望建立在自己是亚伯拉罕后裔的基础上。耶稣却警告说,只有那些接受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世界救赎主的人,才能得救。“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